藏与露为话题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4 19:39:58 体裁作文
篇一:高考作文案例:“藏与露”话题作文讲评及佳作展示(整理精校版)
高考作文案例:“藏与露”话题作文讲评及佳作展示 作文辅导
0126 0617 ::
“藏与露”话题作文讲评及佳作展示
【原题回放】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著名作家海明威在谈到他的创作追求时,形象地把自己的写作比做海上漂浮的冰山,用文字表达出来的只是海面上露出的八分之一,而八分之七是藏在海面以下的。
许地山的《落花生》有一段话:“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落花生这种隐而不露的品质在生活中是常见的。
请以“藏与露”为话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要求:(1)自拟题目。(2)自定立意。(3)自选文体,且文体特征鲜明。
【审题分析】
材料解读:本题材料由两则独立的故事构成。第一则故事讲的是海明威作品文字表达的只有八分之一,而藏在字里行间的“海”里的有八分之七。第二则讲的是花生最可贵的是将果实埋在地理。两者揭示了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好的东西都藏着的,没有露在外面。
在第二则故事末尾有一句话“落花生这种隐而不露的品质在生活中是常见的”,这句话可以看作是本题的一个提示语,即这种“藏”是一种品质,并且在生活中是常见的。在我们立意时,应该褒扬这种品质。
二、话题解读:“藏”,《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躲藏、隐藏”“收存”“储藏”;“露”,《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显露、表现”。 “藏”与“露”之间各有长短:藏,表现出含蓄,内在的力量与趣味;露,表现出劲健和刚折之美。“藏与露”是一个关系型话题,它们之间相克相生、相反相成,是对立统一的。立意时可以主张“藏”批判“露”,也可批判“藏”主张“露”,或者是辩证地看待。
【立意参考】
自问自答打开思维:
藏是什么?露是什么?(从是什么角度打开思维)
“藏与露”告诉我们什么?(从是什么角度打开思维)
为什么藏?为什么露?(从为什么角度打开思维)
如何藏?如何露?(从怎么办角度代开思维)
如何处理“藏与露”的关系?(从两者关系处理角度打开思维)
二、将话题变成一个判断句:
藏而不露是一种韬略;(主张“藏”)
高贵的品质常常隐藏于平凡小事中;(主张“藏”)
才能只有显露出来方能显其功用;(主张“露”)
竞争需要显露才能;(主张“露”)
也藏也露彰显人生智慧;(辩证处理“藏露”关系)
“藏”是一种态度,“露”是一种深度,“藏”是为了更好地“露”;(辩证处理“藏露”关系)
藏与露应适可而止;(辩证处理“藏露”关系)
知藏避露是一种品质;(辩证处理“藏露”关系)
【范文选评】
藏与露
《老人与海》的海明威,他的创作追求以文字表现出来的只有八分之一,剩余的八分之七却藏在心里;落花生并不像桃子、苹果那样,果实高高挂在枝头上,它隐而不露地埋在地下。这似乎可以给于我们一个人生的启迪:不要急于显露自己的身份、地位、乃至才华与成就,不要向外人炫耀自己,这样才生活得更加具有内涵和深度。
你一定知道什么是大智若愚,你一定知道大智若愚就是指某些有智慧有才能的人不露锋芒,表面看来好像很愚笨。
其实朱棣文正是这样的人,如果他站在人群中,不出一言,没有人知道他是诺贝尔奖的获得者,而且还是美国的能源部长。他不关注荣誉更不炫耀荣
誉,他得到获得诺贝尔奖的消息还是朋友先得到消息然后通过电话告诉他的呢!他在外面很少暴露自己的身份与成就,在工作中也只是尽自己的力,从不拿获诺贝尔奖这事
来炫耀。他常常表现出来的是一位朴实、沉稳、低调、儒雅的学者,而卓越的才华和辉煌的成就一直藏在他伟大的内心深处。这就是为什么他这么深受人们的敬佩,因为他隐而不露的品质,因为他默默无闻地在奋斗,而且从不夸耀自己。但是21世纪的人们却更多的是与此背道而驰,人们往往太急于显露自己了,有点成就,就急于宣告全世界:登报、上电视、网上新闻满天飞……但是一旦要他大展才能时,他就只有那零星的优点。这就是所谓21世纪社会的浮躁。因此,我想在此谈谈寒潮!韩国目前是全亚洲影艺界发展最盛的国家,因为他们以孩子的青春作代价,而且这些明星十分渴望表现自己,多想在镜头多呆几分钟,韩国的SM公司培养大量青少年从事影艺界,所以出现了六年级就开始从艺的疯狂的现象,最小的明星有15岁。他们的歌、舞蹈是包罗万象、千姿万态,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太爱表现、太爱显露自己了,总是渴望把自己的所有优点一下子展现给观众,然后受到观众的崇拜。这可真是“露骨”。正因为他们太爱表现自己,就像树上的苹果、桃子那样,人见人爱;但是他们的接下来却是无声无名,他们只在观众眼中一晃而过,就像在空中瞬间闪过的流星。说真的,他们所表现出的优点有时并非真正属于自己的优点,还没有形成自己的独特个性,这种“显露”显得何其肤浅、何其短暂,何其让人感到痛惜!
这就是藏与露的区别,藏与露的不同结果:深藏内蕴受人敬,张扬外露难成器。当然作为一名中学生,该显露自己才华的时候,就应该尽情的挥洒自己的才华与激情;但是更多的时候要注意不断提升自己、发展自己,做到“胸藏万卷书”,为将来“一朝试锋天下惊”做好准备!
隐藏与显露
有人说,人生在世,要时时注意不要太锋芒毕露,要懂得隐藏;也有人说,是金子就要发光,当仁不让,何需隐藏呢?是呀,“藏”还是“露”,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我觉得,要看时机,当“藏”则藏,当“露”则露。前者是一种睿智,是韬光养晦;后者是一种策略,是宝剑出鞘。
当“藏”则藏,是因为时机未到。选择睿智地隐藏,是“十年磨剑”的积蓄,是“面壁十年”的隐忍。韩信忍受胯下之辱,是为了“将以有为也”;勾践卧薪尝胆,是为了“十年生聚”后的复国。他们隐忍不发,砥砺人生,该“藏”时则藏,终于有了封侯将相和“三千越甲”即吞吴的辉煌。他们“藏”起的锋芒,不露则已,一露即闪光。躬耕于南阳的卧龙孔明,本是个经天纬地的隐者,可是因为东汉末的动乱,他“藏”起了自己的锋芒,“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俨然一代布衣。缘何?因为时机未到,该“藏”则藏!只有明主刘备三顾茅庐的虔诚,他才在草庐中规划天下,指点江山。孔明可谓善“藏”矣,他也将“露”的时机拿捏得恰到好处,所以才能成就三分天下的功业!可见,智者善“藏”,这“藏”是一种大智慧,是为了厚积薄发,是为了一朝喷涌!
当“露”则露,这才能把握成功的机会。总是内敛,总是无原则地自谦,就会失去许多大好机会。只有懂得显露,特别是在行家面前显露,你将获得更多的帮助。显露,就是要敢于张扬,敢于挑战,弄斧到班门。美国曾经有七所著名的大学同时邀请华罗庚作报告。于是,后生小辈的他便欣然前往。有记者问他内心的感受,他便笑着说:“我没必要在外行人面前卖弄,只有在同行前显露自己,才能找到自己的不足。”他在美国的演讲获得空前的成功,如颗闪亮的星星在国际数学界光彩夺目。是呀,当“露”则露,有实力还愁不成功?可我们国人遵循“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古训,缺乏那种张扬的勇气,更有甚者,总担忧“木秀于木,风必摧之;行出于人,众必诽之”,有才也内敛,不显山不露水,以致白白丢掉了许多成功的机会,实在是可惜。
要言之,只有正确处理好“藏”与“露”的关系,该隐藏时绝不张扬,该显露时绝不暗淡,当“藏”则藏,当“露”则露,才能让人生绚丽多彩,才能让事业一帆风顺。
藏与露
中国有句话:“智者深藏不露。”顾名思义,聪明的人是不会轻易让别人知道自己的底细的,就像许地山所说的花生,饱有内涵却不外露。海明威说自己的写作如海上飘浮的冰山也是同样的道理,细节描述点到为止,留给限的想像空间,这便是艺术中深藏不露的魅力。从某种程度上说,过分的表露反而浅薄,而深藏不露却是智慧的表现。
深藏不露,不是对才华的扼杀,而是让智慧升华。就拿杨修来说吧,这位风流才子可是众所周知的,饱读诗书,才华横溢,是千年难得的天才,可最终却落得身首异处的下场。为什么呢?就是因为杨修太有才了,而又恃才傲物,锋芒毕露,最终惨遭杀害。而相反,清朝的纪晓岚同样才思敏捷,但就乖巧多了,从不炫耀,不仅替皇帝解决了大大小小的难题,还造福于人民。深藏不露不仅没有扼杀他的才华,还使他懂得用智慧游刃有余地立于官场,并受到皇帝的重用。可见,做人不必表露无遗,有时候深藏不露方是大智慧,此所谓“高调做事,低调做人”吧。
深藏不露,不是使个性泯灭,而是让魅力迸发。挪威小提琴家欧雷〃布尔从小就学习拉小提琴,在他第一次开始巡回演出时却受到一位音乐评论家的批判,说他是一位未经正式训练的音乐家。他忙向老者请教。老者说,虽然你有天赋,但你过快将其表露出来会使你轻狂而无法超越自己。于是音乐家收起暂时的“光芒”,回到家里重新练习,终于在他再次举办音乐会时,轰动了整个欧洲。正是因为欧雷〃布尔收敛“锋芒”,潜心修练,才铸就了后来的一代宗师。所以说,深藏不露并不是将个性泯灭,恰恰相反,它让个性展现得更加完美。
深藏不露,不是贪生怕死,而是韬光养晦,等待时机。正如诸葛亮隐居,闲看庭前花开花落,漫随天外云卷云舒。这样一条卧龙深藏不露,他在耐心地
等待明主的到来。“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事”,他在韬光养晦中等待,终于迎来明主刘备的三顾茅庐,并最终成就三国鼎立的伟业。试想,如果诸葛亮张扬个性,在董卓、吕布、袁术之流前显山露水,又有何意义?深藏不露,让他争得了最好的时机。
因此,尽管社会竞争激烈,尽管有人鼓吹当仁不让,我们还是要适当地深藏不露的智慧,这样才能够成就大文章。
藏与露,要恰到好处
为人处事“气不可盛,志不可满,乐不可极”,否则会走向事物的反面。一个人“藏”得太深,只能孤芳自赏、形影相吊。藏与露,是做人的艺术,但过于“藏”或过于“露”,必将适得其反。所以,藏与露,要恰到好处。
藏与露应适可而止。一个人应该始终记住一句话,“人是社会的人,社会是人的社会”,每个人都不可能脱离所处社会群体而孤立存在。当你被社会所忽略时,你实现自身的价值就没有了舞台,因此要展现自己,让社会关注你的存在,再“藏”下去,恐怕立足之地也难寻。当你已光彩照人,众人瞩目,可能会招来嫉妒的目光,此时若再毫无顾忌地“露”下去,可能遇到料想不到的烦恼、困扰,但若低调处事、谦逊待人却会赢得更多的支持,竞争对手也能成为合作伙伴。所以说,藏与露是为人处事的艺术,藏要有深度,露要不轻浮,才会使价值体现,使美丽变得更美。
藏与露应审时度势,锋芒毕露时不妨藏,无人问津时不妨露。李白才华横溢,“斗酒诗百篇”,可正是因为过于恃才傲物,目无天子,故终不得志。杨修学富五车,可正因为“鸡肋”事件遭来杀身之祸。诸葛亮饱读诗书,胸藏玄机,虽隐居深山,可刘备仍三顾茅庐,慕名而至,终使一个大智者才华发挥的淋漓尽致。主张露的人认为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自己纵然功高盖世,才高八斗,可不善于自我推荐,又不曾遇到慧眼“伯乐”,最终还是深人未识,碌碌无为。所以说,藏与露度的把握至关重要。
把自己藏得太深,什么事情都总是谦让推辞,别人就会体会不出你的个性。你在别人眼里就无足轻重,可有可无。况且,一个人不可能没有自己的个性,不可能没有自己的认识和观点,有了认识和观点,却不能表达出来,释放出来,总是压抑着自己,长年累月,就成了消极的能量,就会转化为有害的阻碍,慢慢侵蚀你的机会,剥夺你的发言权。因此,藏与露要恰到好处。
藏与露,得体方显美丽。
藏与露,恰到好处则为可贵。
隐藏与显露
篇二:作文 藏与露
许地山的《落花生》有一段话:“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落花生这种隐而不露的品质在生活中是常见的。请以“藏与露”为话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
【审题提示】
“藏与露”是一对矛盾。深藏不露是一种谋略,为了达到某种目标,故意把内心隐盖起来,以麻痹对方,如勾践的卧心尝胆,刘备的巧解失态,都是以忍辱负重和随机应变隐饰自己的真心,不让对手识破其东山再起的野心和争霸称雄的图谋,以避开敌人的锋芒,争取时日,积蓄力量。而一旦时机成熟,条件具备,就会露出利牙,刀枪出鞘,置敌手于死地。是为韬晦之计。此其一。
其二,着眼于“藏”字,以《落花生》的内涵为立意的落脚点,歌颂那些幕后的英雄,默默奉献的精神,重“实”轻“名”的品质。有些人没有明星头上耀眼的光环,没有专家学者的名分,但他们辛勤耕耘,甘当人梯,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如教练、陪练、教师、编辑、舞美工作者等等,都是耐得寂寞、远离名利的人,他们把深情藏在心间,把责任压在肩上,用智慧和辛劳把别人高高举起,为祖国和人类赢得荣誉,也不失一种堂堂正正的威仪。有些人埋头苦干,不事张扬,几十年如一日,没有宣言,没有包装?不为名利所累,不为富贵所惑,而终有所成,如石破惊天,把埋在地下的硕果献给世人。这是藏和露最完美的统一,是人类最高的智慧。此其二。
其三,也有些人心气浮躁,张扬招摇,未有产品,即有广告,小有所成;’即以名流自称,以横扫大师、骂倒一切显示自己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天才。这种人露得快,也去得快。
藏与露
藏者,“藏头护尾”也。“藏头护尾”也就是起笔与收笔都用“逆锋”,使笔锋不外露。即“欲左先右,欲上先下 ”“逆锋落笔”是楷书最具规范性的起笔,也就是要取“逆势”。“逆”者,反也。《老子》中说“反者道之动”。从相反的方向用力正是事物运动的动力,逆锋运势,如农民挖地,欲下先上;如拳师打拳,欲伸先缩,那是力的孕育,如此行笔则万毫齐力。正表现出“反者道之动”的规律。
露者,笔锋外露也。书法中的出锋、侧锋。出锋者,末锐不收。侧锋者,是露锋在一面的用笔。都是强调笔法的锐利,露,能表现出猛利险峻,刚强有力和坦荡的精神。
藏和露,各有长短。藏,表现出含蓄,内在的力量与趣味。露,表现出劲健和刚折之美。它们虽相克但相生,虽相反但相成。在书法创作之中应是:藏中有露,露中有藏,藏中有形,露中含拙,书法上常称“藏锋以内含气味,露锋以外耀精神。”藏露之间,如阴阳之转化,似五行之克生。 =================================================================================
宋代的徽宗赵佶喜爱书画,常出题考画家。有一次考试,主考官出的题目是“深山藏古寺”。这个题目要画好并不容易。有的在山腰间画座古庙,有的把古庙画在丛林深处。庙,有的画得完整,有的只画出庙的一角或庙的一段残墙断壁??。主考官司一连看了很多幅,都不满意。就在他感到失望的时候,有一幅画深深地吸引了他,他再仔细端详了一番,便连连点头称赞,说:“好,好,这才是‘魁选’之作呀!”魁选,即第一名。
那幅画好在哪里呢?好就好在构思巧妙,那位高明的画家,根本就没有画庙。画的是崇山峻岭之中,一股清泉飞流直下,跳珠溅玉。泉边有个老态龙钟的和尚,一瓢一瓢地舀了泉水倒进桶里。就这么一个挑水的和尚,就把“深山藏古寺”这个题目表现得含蓄深邃极了。和尚挑水,当然是用来烧茶煮饭,洗衣浆衫,这就叫人想到附近一定有庙;和尚年迈,还得自己来挑水,可以想象到那庙是座破败的古庙了。庙一定是在深山中,画面上看不见,这就把“藏”字表现出来了。这幅画比
起那些画庙的一角或庙的一段墙垣的,更切合“深山藏古寺”的题意。
那些落选的画家并非画技不好,如果不好,根本就没资格参加应考了,他们落选的原因是因为构思平庸。而那位聪明的画家过人之处未见得是绘画技术,但由于他巧于构思,选择了老和尚挑水的角度,就使画面含蓄,能启发别人的联想。对于作文来说,仔细审题,选择新颖的表现角度,巧妙地构思是十分重要的。
----------------------------------------------------------------------------------------------------------------
张爱玲说过,出名要乘早。只是这句话,在新中国成长起来的年轻人直等到她快去世时才读到。不过,国人追求真理向来是,朝闻道,夕死可矣。何况有圣贤言,多少事,从来急,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多说无益,赶紧行动起来啊!
于是,我们眼见着小孩越来越不像小孩了,因为他们无不是十八般武艺无所不通,天上地下人情世故无所不达,真叫我等惭愧--白活了。老人也不能称之为老人了,因为但得夕阳无限好,何必惆怅近黄昏,大多数老人赶上了这等大好时光,还不赶紧与时间赛跑,去追回失去的青春呐;于是,我们看到大把老资格把持着各类重要的决策和品判岗位,真是稳妥的很呐。而文人、艺人,媒体等各类直接面对普罗大众的表演者,则想尽一切办法以求刺激受众的感官,文字表述得越来越露骨,衣服脱的越剩越少。
老子说,大智若愚;庄子说,相忘于江湖。现实告诉我们,这些都是落后陈旧的老观念啦,一定要改!现在的情况是,有一分水平,能让别人感觉到有十分水平的人是大能人;有一分水平,能让别人感觉到有一分水平的人是实诚人;有十分水平,只能让别人感觉到一分水平的人是废人。还什么大智若愚?愚就是愚,智就是智,没什么要藏着掖着的。有“智”藏着,就是愚;有“愚”藏着,就是智。
从大智若愚,我想到另外一个问题--“藏拙”。为什么藏拙呢?可能是因为本来就“拙”,更多是因为有“智”能看清自己的“拙”,但不愿意予人以柄,所以要藏。有藏的,自然就有露的。为什么还有人“露拙”呢?首先还是因为本来就拙,正所谓死猪不怕滚水汤,无知者无畏,我是流氓我怕谁?其次还是因为有“智”能看清自己的“拙”,“露”小拙以显“大智”,瑕不掩瑜就是这班智者自夸的词。
其实,藏也好,露也罢,自然就好。所谓不着相就是最高境界,当然这个境界都快成佛了,肯定难的很呐。哈哈,有时着一着相也极有趣阿。
藏与露
藏与露是做人的艺术,有的人主张人生在世要敢闯敢拼,以“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作为座佑铭,不能让自己的才华被埋没,不能让自己的个性被压抑,活着就应该轰轰烈烈、波澜壮阔,有的人主张做人要低调、谦让,因为“出头的椽子先烂”,“枪打出头鸟”,“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主张“藏”的人认为是金子总是会发光的,何必太张扬。何况古人早有感悟:“直木先伐,甘井先竭”,应“大巧若拙,大辩若纳”。诸葛亮饱读诗书,胸藏玄机,虽隐居深山,可刘备仍三顾茅庐,慕名而至,终使一个大智之人才华发挥得淋漓尽致。
李白才华横溢,“斗酒诗百篇”,可正因过于恃才傲物,目无天子,故终不得志。 主张“露”的人认为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自己纵然学富五车,才高八斗,可不善于自我推荐,又不曾遇到慧眼“伯乐”,最终还是养在深闺人未识,碌碌而终日。尤其在市场经济浪涛翻涌的今天,机遇稍纵即逝,且往往“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若不敢显山露水,展现才华,可能终无脱颖而出的机会。其实,要想人生如鱼得水,不是应该藏还是应该露的问题,而是如何藏,如何露的问题。 “藏”与“露”应审时度势,锋芒毕露时不妨藏,无人问津时不妨露。
一个人应该始终记住一句话,“人是社会的人,社会是人的社会”,每个人都不可能脱离所处社会群体而孤立存在。当你被社会所忽略时,你实现自身的价值就没有了机遇和舞台,因此要适时展现自己,让社会关注你的存在,再“藏”下去,恐怕立足之地都找寻不到;当你已光彩照人,众人瞩目时,可能会招来嫉妒的目光,此时若再毫无顾忌地“露”下去,可能遇到意料不到的烦恼、困扰,但若低调处事、谦逊待人却会赢得更多支持,“竞争对手”也可以成为竞争伙伴。
一个部门中有处长、副处长、科员等不同的职位设臵。每个人都有一个角色定位,当你是一个科员时,尽可能展现你的才华、能力,因为你的定位就是一个办事员,如果没有足够的办事能力,就不符合角色要求。当你是处长时,要尽显你的领导才华,处事当机立断,说话理直气壮,畏唯唯诺诺,瞻前顾后,布臵工作含糊其辞,怎么让下属心悦诚服呢?当你是个副职时就更需要艺术了,因为你的角色要求你即要赢得下属的认可,又要得到上司的赏识。太显露才华,上司则可能相形见绌,太平庸则下属不服你,所以“藏”和“露”度的把握至关重要。
宋太祖赵匡胤“杯酒释兵权”对后人启迪深远。当初打江山时,他手下的谋臣勇士尽展文韬武略,立下汉马功劳,匡世奇才、盖世武功都可在兵荒马乱中尽显风流,赵匡胤当然也惟愿天下之贤士能人都为之所用。可打下江山之后,形势变了,很多人威望极高,“功高盖主”,赵当然不能忍容这种局面,于是以娓婉的方式奉劝昔日功臣们“解甲归田”。好在下属还算懂得藏露艺术,个个急流勇退,道也能颐养天年。试想若有居功自傲,想论功行赏者事必招来杀身之祸。
藏与露应适可而止。物极必反,因此为人处事“气不可盛、志不可满、乐不可极”,否则会走向事物的反面。一个人“藏”得太深,只能孤芳自赏、形影相吊;露得太过,可能成为众矢之的。古代的读书人“藏”的时候沉得住气,“面壁十年、甘居寂寞”,其中不乏“凿壁偷光”、“悬梁刺股”、“萤囊映雪”者,历尽艰辛和清苦,但却养精蓄锐,厚积薄发,苦尽甘来,正所谓“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古人奉劝:“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意思是把握时机,适宜展现自我。但也有聪明反被聪明误的人,谢缙可谓饱学之士,可就没有明白藏和露的游戏规则,他深得明成祖朱棣的赏识,朱棣口口声声说可与他无话不谈,共同树立古今君臣和谐之典范,解缙于是忘乎所以,皇帝所作所为,有不当之处他均直言相谏,最终朱棣当然忍无可忍,找个借口让他命归黄泉才得以耳根清静。
古人云:“鹰立若睡,虎行若病”,意思是说老鹰这种猛禽站在山崖上准备抓捕猎物时,常表现出庸懒困乏的状态,老虎这种猛兽在向猎物发起攻击前不是一幅凶相毕露的样子,而是装出大病未愈,行走无力的样子,这都是为了迷惑猎物,倘若不藏住杀气,猎物一闻风吹草动,早就逃得无影无踪了。 孔雀炫耀自己美丽的尾羽时,同时也吸引了猎手的注意;铺路石不安心自己的位臵时,可能成为绊脚石,会被扔得更远;清澈见底的水往往比看起来更深,藏与露的学问只能处处留意,用心体会。
篇三:“藏与露”话题作文讲评学案
“藏与露”话题作文讲评学案
2009年10月23日 第八周 周五 课时:1课时
【原题回放】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著名作家海明威在谈到他的创作追求时,形象地把自己的写作比做海上漂浮的冰山,用文字表达出来的只是海面上露出的八分之一,而八分之七是藏在海面以下的。
许地山的《落花生》有一段话:“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落花生这种隐而不露的品质在生活中是常见的。
请以“藏与露”为话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要求:(1)自拟题目。(2)自定立意。(3)自选文体,且文体特征鲜明。
【审题分析】
一、 材料解读:本题材料由两则独立的故事构成。
第一则故事讲的是海明威作品文字表达的只有八分之一,而藏在字里行间的“海”里的有八分之七。第二则讲的是花生最可贵的是将果实埋在地理。两者揭示了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好的东西都藏着的,没有露在外面。
在第二则故事末尾有一句话“落花生这种隐而不露的品质在生活中是常见的”,这句话可以看作是本题的一个提示语,即这种“藏”是一种品质,并且在生活中是常见的。在我们立意时,应该褒扬这种品质。
二、 话题解读:
“藏”,《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躲藏、隐藏”“收存”“储藏”;
“露”,《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显露、表现”。
“藏”与“露”之间各有长短:藏,表现出含蓄,内在的力量与趣味;
露,表现出劲健和刚折之美。
“藏与露”是一个关系型话题,它们之间相克相生、相反相成,是对立统一的。
立意时可以主张“藏”批判“露”,也可批判“藏”主张“露”,或者是辩证地看待。
【立意参考】
一、 自问自答打开思维:
藏是什么?露是什么?(从是什么角度打开思维)
“藏与露”告诉我们什么?(从是什么角度打开思维)
为什么藏?为什么露?(从为什么角度打开思维)
如何藏?如何露?(从怎么办角度代开思维)
如何处理“藏与露”的关系?(从两者关系处理角度打开思维)
二、将话题变成一个判断句:
藏而不露是一种韬略;(主张“藏”)
高贵的品质常常隐藏于平凡小事中;(主张“藏”)
才能只有显露出来方能显其功用;(主张“露”)
竞争需要显露才能;(主张“露”)
也藏也露彰显人生智慧;(辩证处理“藏露”关系)
“藏”是一种态度,“露”是一种深度,“藏”是为了更好地“露”;(辩证处理“藏露”关系)
藏与露应适可而止;(辩证处理“藏露”关系)
知藏避露是一种品质;(辩证处理“藏露”关系)
【素材链接】
1.1961年,《洪湖赤卫队》第二次进京公演,在这次演出过程中,有一个周总理与陈毅、李先念“打赌”的趣事。第二场,刘闯与赤卫队到彭家墩去摸庄劫枪。当劫枪成功后,刘闯拔出闪闪发光的短刀,插上“老子本姓天,家住洪湖边,今天来借枪,明朝打江山”的纸条后,亮刀甩出,不偏不倚钉在彭霸天后厅的匾上。这一细节引起了首长们的兴趣。陈毅和李先念说,刘闯有两下子,甩刀子堪称一绝。总理则说,刘闯表演不错,但甩刀子是假的。总理说,我敢说他是假的,是因为刘闯的刀是从45度的角度甩出去的,然而刀子扎在匾上却成了90度,这就露出的破绽。刘闯的功夫就在于将刀子藏得很好。
藏得好,才能在演出中露出精彩。
2.中国一向只有藏书楼。不管是官家的还是私家的,重点都在“藏”,看,是其次的。天一阁大大有名,不要说外人,就是范家的人,要上楼也不容易。据说一位女子因歆羡其藏书,嫁到了范家,结果也未能登楼入室、一饱眼福,终于饮恨而终。这样把书藏起来,与无书何异?
只藏不露等于便失去了藏的价值。
3.志愿者的辛苦是有目共睹的,他们没日没夜的工作,哪怕不能看到一眼奥运会赛况!志愿者不仅是一个国家文明友爱的一面镜子,从他们身上,我们更能感触到友爱、互助、理解和宽容的人性光芒。让我真诚的感谢所有的志愿者!
藏是一种人性光芒的展示。
4.向温家宝总理说实话并引发全国“清欠风暴”的农妇熊德明,获央视2004年度社会公益奖。透过此事过程中的许多细节,很是耐人寻味。
当时,总理在与乡亲们攀谈,村干部却向村民们交代“不要乱讲话”,显然是在封群众口;总理问起在外打工有无欠薪情况,在场的乡亲中不止熊德明一家被欠,却都保持沉默,“封口令”果然有效;熊德明犹豫再三,才斗胆讲了实话,有勇气也有顾虑;事后,她哭了,丈夫也担心“地方上有些人会不会??”可见地方官员的厉害;没想到,村干部当夜就送来了钱,但同时又嘱咐“要保密”,还是在封口。
熊德明敢于讲实话是需要勇气的,这勇气不仅要克服百姓见总理的敬畏心理,更要冲破地方干部的无理阻挠。事实上,一些地方官员不让群众“乱讲话”,无非是怕百姓讲出实情,暴露了他们不为百姓说话、办事的工作态度和作风,影响了上级对自己的看法和评价,误了他们的“前程”。为私利而忘民忧,甚至堵民口,这是问题的要害。假如生活中大家都敢讲真话,那些不让百姓讲真话,自己却在说假话的官员日子就不好过了。
露的彻底,才能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范文选评】
藏与露
《老人与海》的作者海明威,他的创作追求以文字表现出来的只有八分之一,剩余的八分之七却藏在心里;落花生并不像桃子、苹果那样,果实高高挂在枝头上,它隐而不露地埋在地下。这似乎可以给于我们一个人生的启迪:不要急于显露自己的身份、地位、乃至才华与成就,不要向外人炫耀自己,这样才生活得更加具有内涵和深度。
你一定知道什么是大智若愚,你一定知道大智若愚就是指某些有智慧有才能的人不露锋芒,表面看来好像很愚笨。
其实朱棣文正是这样的人,如果他站在人群中,不出一言,没有人知道他是诺贝尔奖的获得者,而且还是美国的能源部长。他不关注荣誉更不炫耀荣誉,他得到获得诺贝尔奖的消息还是朋友先得到消息然后通过电话告诉他的呢!他在外面很少暴露自己的身份与成就,在工作中也只是尽自己的力,从不拿获诺贝尔奖这事来炫耀。他常常表现出来的是一位朴实、沉稳、低调、儒雅的学者,而卓越的才华和辉煌的成就一直藏在他伟大的内心深处。这就是为什么他这么深受人们的敬佩,因为他隐而不露的品质,因为他默默无闻地在奋斗,而且从不夸耀自己。
但是21世纪的人们却更多的是与此背道而驰,人们往往太急于显露自己了,有点成就,就急于宣告全世界:登报、上电视、网上新闻满天飞??但是一旦要他大展才能时,他就只有那零星的优点。这就是所谓21世纪社会的浮躁。因此,我想在此谈谈寒潮!韩国目前是全亚洲影艺界发展最盛的国家,因为他们以孩子的青春作代价,而且这些明星十分渴望表现自己,多想在镜头多呆几分钟,韩国的SM公司培养大量青少年从事影艺界,所以出现了六年级就开始从艺的疯狂的现象,最小的明星有15岁。他们的歌、舞蹈是包罗万象、千姿万态,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太爱表现、太爱显露自己了,总是渴望把自己的所有优点一下子展现给观众,然后受到观众的崇拜。这可真是“露骨”。正因为他们太爱表现自己,就像树上的苹果、桃子那样,人见人爱;但是他们的接下来却是无声无名,他们只在观众眼中一晃而过,就像在空中瞬间闪过的流星。说真的,他们所表现出的优点有时并非真正属于自己的优点,还没有形成自己的独特个性,这种“显露”显得何其肤浅、何其短暂,何其让人感到痛惜!
这就是藏与露的区别,藏与露的不同结果:深藏内蕴受人敬,张扬外露难成器。当然作为一名中学生,该显露自己才华的时候,就应该尽情的挥洒自己的才华与激情;但是更多的时候要注意不断提升自己、发展自己,做到“胸藏万卷书”,为将来“一朝试锋天下惊”做好准备!
隐藏与显露
有人说,人生在世,要时时注意不要太锋芒毕露,要懂得隐藏;也有人说,是金子就要发光,当仁不让,何需隐藏呢?是呀,“藏”还是“露”,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我觉得,要看时机,当“藏”则藏,当“露”则露。前者是一种睿智,是韬光养晦;后者是一种策略,是宝剑出鞘。
当“藏”则藏,是因为时机未到。选择睿智地隐藏,是“十年磨剑”的积蓄,是“面壁十年”的隐忍。韩信忍受胯下之辱,是为了“将以有为也”;勾践卧薪尝胆,是为了“十年生聚”后的复国。他们隐忍不发,砥砺人生,该“藏”时则藏,终于有了封侯将相和“三千越甲”即吞吴的辉煌。他们“藏”起的锋芒,不露则已,一露即闪光。躬耕于南阳的卧龙孔明,本是个经天纬地的隐者,可是因为东汉末的动乱,他“藏”起了自己的锋芒,“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俨然一代布衣。缘何?因为时机未到,该“藏”则藏!只有明主刘备三顾茅庐的虔诚,他才在草庐中规划天下,指点江山。孔明可谓善“藏”矣,他也将“露”的时机拿捏得恰到好处,所以才能成就三分天下的功业!可见,智者善“藏”,这“藏”是一种大智慧,是为了厚积薄发,是为了一朝喷涌! 当“露”则露,这才能把握成功的机会。总是内敛,总是无原则地自谦,就会失去许多大好机会。只有懂得显露,特别是在行家面前显露,你将获得更多的帮助。显露,就是要敢于张扬,敢于挑战,弄斧到班门。美国曾经有七所著名的大学同时邀请华罗庚作报告。于是,后生小辈的他便欣然前往。有记者问他内心的感受,他便笑着说:“我没必要在外行人面前卖弄,只有在同行前显露自己,才能找到自己的不足。”他在美国的演讲获得空前的成功,如颗闪亮的星星在国际数学界光彩夺目。是呀,当“露”则露,有实力还愁不成功?可我们国人遵循“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古训,缺乏那种张扬的勇气,更有甚者,总担忧“木秀于木,风必摧之;行出于人,众必诽之”,有才也内敛,不显山不露水,以致白白丢掉了许多成功的机会,实在是可惜。
要言之,只有正确处理好“藏”与“露”的关系,该隐藏时绝不张扬,该显露时绝不暗淡,当“藏”则藏,当“露”则露,才能让人生绚丽多彩,才能让事业一帆风顺。
评
藏与露
中国有句话:“智者深藏不露。”顾名思义,聪明的人是不会轻易让别人知道自己的底细的,就像许地山所说的花生,饱有内涵却不外露。海明威说自己的写作如海上飘浮的冰山也是同样的道理,细节描述点到为止,留给读者限的想像空间,这便是艺术中深藏不露的魅力。从某种程度上说,过分的表露反而浅薄,而深藏不露却是智慧的表现。
深藏不露,不是对才华的扼杀,而是让智慧升华。就拿杨修来说吧,这位风流才子可是众所周知的,饱读诗书,才华横溢,是千年难得的天才,可最终却落得身首异处的下场。为什么呢?就是因为杨修太有才了,而又恃才傲物,锋芒毕露,最终惨遭杀害。而相反,清朝的纪晓岚同样才思敏捷,但就乖巧多了,从不炫耀,不仅替皇帝解决了大大小小的难题,还造福于人民。深藏不露不仅没有扼杀他的才华,还使他懂得用智慧游刃有余地立于官场,并受到皇帝的重用。可见,做人不必表露无遗,有时候深藏不露方是大智慧,此所谓“高调做事,低调做人”吧。
深藏不露,不是使个性泯灭,而是让魅力迸发。挪威小提琴家欧雷·布尔从小就学习拉小提琴,在他第一次开始巡回演出时却受到一位音乐评论家的批判,说他是一位未经正式训练的音乐家。他忙向老者请教。老者说,虽然你有天赋,但你过快将其表露出来会使你轻狂而无法超越自己。于是音乐家收起暂时的“光芒”,回到家里重新练习,终于在他再次举办音乐会时,轰动了整个欧洲。正是因为欧雷·布尔收敛“锋芒”,潜心修练,才铸就了后来的一代宗师。所以说,深藏不露并不是将个性泯灭,恰恰相反,它让个性展现得更加完美。
深藏不露,不是贪生怕死,而是韬光养晦,等待时机。正如诸葛亮隐居,闲看庭前花开花落,漫随天外云卷云舒。这样一条卧龙深藏不露,他在耐心地等待明主的到来。“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事”,他在韬光养晦中等待,终于迎来明主刘备的三顾茅庐,并最终成就三国鼎立的伟业。试想,如果诸葛亮张扬个性,在董卓、吕布、袁术之流前显山露水,又有何意义?深藏不露,让他争得了最好的时机。
因此,尽管社会竞争激烈,尽管有人鼓吹当仁不让,我们还是要适当地深藏不露的智慧,这样才能够成就大文章。
评
藏与露,要恰到好处
为人处事“气不可盛,志不可满,乐不可极”,否则会走向事物的反面。一个人“藏”得太深,只能孤芳自赏、形影相吊。藏与露,是做人的艺术,但过于“藏”或过于“露”,必将适得其反。所以,藏与露,要恰到好处。
藏与露应适可而止。一个人应该始终记住一句话,“人是社会的人,社会是人的社会”,每个人都不可能脱离所处社会群体而孤立存在。当你被社会所忽略时,你实现自身的价值就没有了舞台,因此要展现自己,让社会关注你的存在,再“藏”下去,恐怕立足之地也难寻。当你已光彩照人,众人瞩目,可能会招来嫉妒的目光,此时若再毫无顾忌地“露”下去,可能遇到料想不到的烦恼、困扰,但若低调处事、谦逊待人却会赢得更多的支持,竞争对手也能成为合作伙伴。所以说,藏与露是为人处事的艺术,藏要有深度,露要不轻浮,才会使价值体现,使美丽变得更美。
藏与露应审时度势,锋芒毕露时不妨藏,无人问津时不妨露。李白才华横溢,“斗酒诗百篇”,可正是因为过于恃才傲物,目无天子,故终不得志。杨修学富五车,可正因为“鸡肋”事件遭来杀身之祸。诸葛亮饱读诗书,胸藏玄机,虽隐居深山,可刘备仍三顾茅庐,慕名而至,终使一个大智者才华发挥的淋漓尽致。主张露的人认为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自己纵然功高盖世,才高八斗,可不善于自我推荐,又不曾遇到慧眼“伯乐”,最终还是深人未识,碌碌无为。所以说,藏与露度的把握至关重要。
把自己藏得太深,什么事情都总是谦让推辞,别人就会体会不出你的个性。你在别人眼里就无足轻重,可有可无。况且,一个人不可能没有自己的个性,不可能没有自己的认识和观点,有了认识和观点,却不能表达出来,释放出来,总是压抑着自己,长年累月,就成了消极的能量,就会转化为有害的阻碍,慢慢侵蚀你的机会,剥夺你的发言权。因此,藏与露要恰到好处。
藏与露,得体方显美丽。
藏与露,恰到好处则为可贵。
隐藏与显露
纷繁复杂的世界存在着各种各样不同的人,有的喜欢隐藏自己,有的喜欢显露自己。我觉得该显露的时候就显露,该隐藏的时候就隐藏,这才是最好的做法。
这就如越王勾践的卧薪尝胆。勾践被夫差俘虏后,并没有自暴自弃,而是积累兵力,隐藏实力,待时机成熟后才显露自己的实力,并最终获得了胜利,这应该是藏与露完美结合的最佳范例。
倘若当时的勾践按捺不住仇恨,未待时机成熟就妄自行动,等待他的无疑是一个失败的结果。材料中的落花生也是如此,在播种时就将种子深埋地下,待成熟后累累果实才会显露出来。
像这样的审时度势的例子生活中还有很多。伽利略是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家,他提出的天体理论和宗教的教义相矛盾,他在严刑拷打下隐藏了自己,得以在流放途中写出了一部更伟大的著作。
就因为伽利略懂得隐藏和显露的道理,才使自己既保全了生命又取得了更辉煌的成就。只有那些懂得什么时候该隐藏就隐藏,什么时候该显露就显露的人,才更容易是自己活动成功。
《水浒传》里的主题曲中有一句歌词“该出手时就出手”,讲的也是该隐则隐、该显则显的道理。人在不该显露的时候显露,往往会招致挫折、失败甚至是杀身之祸。岳飞精忠报国,整日忙于出征、布阵和厮杀的忠臣却不懂得如?a href="http://www.zw2.cn/zhuanti/guanyuwozuowen/"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我刈约海赐橇嗽诨杈槌济媲耙刈约海钪盏贾铝俗约罕徊腥躺焙峁?/p>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鲜花在盛开的时候为人们显露了自己的美丽,花朵凋零的时候就隐藏自己化作春泥,默默为大树提供养料。这是何等伟大的情怀,无论显露还是隐藏都怀着一个共同的心愿:为别人奉献自己。它向我们昭示一个道理:我们审时度势或隐或显的标准在于“做一些有益于别人的事,做一个造福社会的人。”
该藏则藏,该隐则隐。将促使我们接近完美、走向成功。
露因藏更精彩
古往今来,有多少人韬光养晦却在无形中显露出光芒万丈的自己,让世人为之震撼,正如天山的雪莲,在人迹罕至的地方绽放异彩,孤独的流星,在寥远的苍穹里划过美丽弧线。露因藏更精彩,藏非但不会使露黯淡无光,反而会使露更具非凡的影响力。
文人墨客深藏自己的荣誉,露出淡泊宁静的高尚精神。读钱钟书,读到的是他那种“书癖钻窗锋未出,诗思绕树鹊难安”的治学精神,读到的是他那种甘于寂寞,不求闻达的淡泊宁静;读蔡元培,读到的是他那种“一介寒儒,书生本色”的人格魅力,读到的是他那种堪称“中国的脊梁”的学术精神;读到泰戈尔,读到的是他那种“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的真切人生,读
到的是他那种“天空不留下我的痕迹,但我已飞过”的平和宁静之气??高洁傲岸的我女人墨客并不因为荣誉深藏不露而不为众人敬仰,相反毁誉不惊的他们将高山仰止的精神融入了人们的灵魂里,读懂了他们露因藏的精彩,使人灵魂净化,高尚超然。
平凡的人深藏自己的善行,露出博爱无私的可贵品德。有这样的一个“他”,来自人群,像一粒尘土,微薄、微细、微乎其微,寻找不到,又随处可见。他自认渺小,深藏自己的善行,却塑造了伟大,流露出一个城市的良心。青岛市红十字会收到上千笔捐款中,很多捐款者都署名“微尘”。每一双充满善意的援手,每一张不同模样的面孔,都藏起自己的真实名字,却流露出“微尘有情,大爱无声”的爱心。平凡的人露因藏更精彩,他们藏起自己的善行,只是默默地用行动温暖别人的心,他们露出博爱无私的可贵品德。
科学家深藏自己的地位,露出那里钻研的科学精神。袁隆平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仍然躬耕于田间,致力于水稻研究;居里夫人获得诺贝尔奖仍然废寝忘食的研究;爱因斯坦身载多项荣辱,但仍专心研究??这些伟大的科学家并没有因为地位的显赫、荣誉的云集,而放弃了研究科学的精神。他们深藏自己的地位,露出努力钻研的科学精神。
露不会因藏逊色,而会因藏更精彩!
先藏而后露
先藏而后露。因为藏可以使一个人静下心来全身心的思考问题,可以激励一个人不断奋发向上。可以让一个人走向成熟。藏之后的露必将发出惊人的力量。
藏让他远离幸福,但却使他成绩了伟大的事业。
两弹元勋邓稼先在祖国面临核大国威胁时,他毅然接受重任,离别妻儿,隐姓埋名,走向茫茫戈壁中。从此,他消失了,无论谁都不知道他在做什么。可20多年后,头发里夹着大戈壁沙砾的邓稼先回来了,并且此时,“两弹元勋”的美名开始传扬。
虽然远离家人是痛苦的,但他却甘愿把自己藏在大戈壁中。在这里,他一次又一次做着试验,他不舍昼夜的思考着,终于,他成就了伟大的事业,畏中国的核事业做出了无与伦比的贡献,这就是先藏而后露所爆发出来的惊世的力量。
藏让他保全了生命,并写出了伟大的著作。
伟大的伽利略有卓著的科学贡献,因为他懂得藏。在宗教裁判的淫威下,他两次受审,两次屈服。难道这是一种懦弱的表现吗?不是这样的。因为他懂得先藏而后露。虽然他屈服了,但是他却写出了让后代们受益的天文著作,他藏之后的露让无数人折服。
假如当时的伽利略不懂得先藏而后露,那么他不仅将失去生命,而且将失去自己对天体的思考,研究后表达的机会。这无疑对全世界都是一个巨大的损失。正是因为他懂得先藏而后露,才使得他的著作得以问世,才使得人们对宇宙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所以,我们应该学会先藏而后露。
藏让他积蓄了足够的力量,给了他激昂的斗志,最终反败为胜。
勾践在被吴王夫差打败后主动请求畏吴王服役以赎罪。在这段屈辱的日子里,勾践卧薪尝胆,用这种痛苦的方式激励自己,并暗下决心灭吴报仇。勾践回国后加紧练兵,最终灭吴。
在面对失败时,勾践不是一味消沉,而是把自己藏起来,用这种方式积蓄力量,并激励自己前进。在克服了重重困难后战胜吴王实现自己的梦想。
先藏而后露是一种智慧,可以帮助我们走向成功,实现我们的梦想。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