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改写十五夜望月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3 14:34:07 体裁作文
改写十五夜望月体裁作文

篇一:改写《十五从军征》例文展示

改写《十五从军征》佳作示例

【学生佳作一】血色夕阳

夕阳西下。

我终于又站在了故乡的村口。

依稀记得,十五岁时也是这样一个傍晚。太阳慢慢地往下坠,低于了白云,低于了树梢,低于了屋顶,最后沉沦于茫茫暮色中。天边只有几抹惨淡的晚霞。黄土地红了,树叶红了,小孩的脸也红了。整个世界像血。

几只乌鸦“呱呱”地飞过头顶,在夕阳中划出几道杂乱的弧线。起风了,母亲的头发被吹散了,父亲的胡子被吹乱了。我们一家人正在吃饭,突然,几个官兵闯了进来,不由分说,把我架起来就走。我尖叫着,父母哭喊着,鸡鸣狗吠乱作一团。我回头望了一眼那被红霞笼着的小院,像血。

八十岁的今天,又是夕阳西下。

太阳留下半边脸,窥视着我,血一样的红霞依旧围绕着它。

风轻轻地吹着,我却感不到一丝温柔。我感到,我的苍苍白发被风撩起了;我感到,我的混浊老眼被风刺痛了。

那就是我的家?!那个坟墓围绕的院落,那间夕阳染红的破败老屋!

风轻轻地吹,吹得眼前的血荡起了红波,翻滚着,一直涌入我的心中。 离别六十年,竟如此凄凉。父母早已不在人世,它们一定是带着无限的哀怨与沉重的思念离去的!

院中,杂草丛生,野菜密密,在夕阳中泛着红光。兔子毫无顾忌地从狗洞里钻进钻出,野鸡旁若无人地从梁上飞来飞去。它们的身体和他们腾起的尘雾都是红的,红的像血。

我采几根野菜,煮了些稀粥。我端起碗,站在夕阳中,碗中的粥也被映红了。我不禁老泪纵横,一滴一滴落在碗中,打破了红色。我又想起了十五岁的那个傍晚,一家人坐在桌前欢声笑语??如今,只剩下我孤零零一个人,对着夕阳独自流泪??

抬起头,太阳已经下山,红霞淡了。可我四周依旧像血一样红。我捧起碗,血色一样的夕阳在碗中摇曳??

【学生佳作二】回乡梦

走过千山万水,只为回到家乡,踏过漫漫长路,只为那一颗思乡的心。斗转星移,日月交替,离开家乡已经六十年了。瞬间,一幕幕画面在脑海中呈现??

一 离乡

犹记得那是一个秋风瑟瑟,落叶飘飞的季节。

母亲在家中忙忙碌碌,缝缝补补,我和父亲到地里去干农活。生活虽清苦,日子虽平凡,可一家人在一起欢欢笑笑,和和美美,生活中有无穷的乐趣。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朝廷派官兵到村子里来抓人去充军。十五岁的我无法逃避,无法挣脱,平静而和乐的生活就此走到了尽头。

离乡的那一天,母亲落泪了,是伤心,是不舍,是牵挂。一阵秋风吹过,把父亲的破旧衣衫撩起,把母亲花白的头发吹得零乱。秋风,也吹到了我的心里,很凉,很疼??

二 征程

一次次的南征北战,一次次的短兵相接,一次次的生死对决,一次次的与死神擦肩而过。每当,我快支持不住的时候,总会想到父亲临行前的嘱托,总会想到母亲慈爱的眼神;每当边塞的羌笛悠悠响起的时候,我总会想到家乡的炊烟,还有那条回乡的小路。此时,心中就会充满无限希望,那颗冰冷的心也变得温暖起来。

几十年的征程,伴随着残酷的杀戮,伴随着辛酸的泪水,伴随着思乡的苦楚。我竭力让自己变得坚强,让自己忍受着凄苦的军营生活,让自己默默地等待着渺茫的归期。

春去了又来,花谢了又开。我已从一个风华正茂的少年熬成了两鬓斑白的老人,可是,我那颗思乡的心却始终没有变。

我,还在企盼,还在等待,我的思乡梦还要圆??

三 回乡

六十多年,瞬间消失,又是一个秋风扫落叶的季节。我怀着一连串的疑问和一颗忐忑不安的心踏上了回乡的路。

我幻想,我能再次感受到家庭的温馨,亲情的温暖,可怎奈何?那个昔日充溢着幸福美满的家却已破败不堪——

荒凉的院落中杂草丛生,野菜密密。坟墓一座连一座。残墙断壁,一片狼藉。野兔从狗洞中进进出出,野鸡在梁上飞来飞去。

无奈,只得采摘野菜,做饭做羹,却不知与谁共享?一腔哀怨,万缕愁丝,却不知与谁倾诉?

可惜啊!魂牵梦绕的回乡梦,在岁月的交替中,晚了几十年!路漫漫,人生苦短,天地虽大,我又该何去何从?

秋风又起,一直吹到我的心里,很凉,很疼。望着熟悉而又陌生的家,感到鼻子一酸,刹那间,一种亮亮的东西从眼眶中涌出,一滴一滴滑落到地上??

回乡梦

连续几天的恶战令我疲惫不堪,于是我瘫坐在一棵老树下,不知不觉竟进入了梦乡??

朦胧中,我觉得自己站在了家门口。那再熟悉不过的庭院出现在眼前。我跑进院子,干干净净的院子里,几只鸡正在墙角觅食,农具摆放得整整齐齐。缕缕炊烟正袅袅上升,淡淡的饭菜香在院子弥散??这一切多么熟悉,多么温馨,多么美好啊。我抑制不住自己喜悦的心情,快步飞到堂屋。看到了日思夜想的双亲。当父母看到我时,脸上露出了惊喜的表情。我像小孩子一样扑到母亲怀里,不停地喊着:“娘,娘??”

我一下子被惊醒了,原来刚才是一场梦。抬头遥望天空,已是月朗星稀的夜晚了。一轮皎洁的圆月高高地悬挂在深蓝的天幕上,如水的月光将我平日强行掩盖的思乡之情重新照亮??

依稀记得,那一年我十五岁。我被官兵抓来充军。在离开家的那一瞬间,母亲伤心欲绝,痛哭流涕。父亲站在一旁不住地叹息,满脸的不舍和愤怒,却又无可奈何。我也难过得拼命哭喊,却不得不离开家,离开父母。我被官兵推搡着,一步三回头,直到父母的身影渐渐模糊??

在征战的日子里,我每天除了行军就是打仗,余下的时间就是望着天上的星星和月亮,思念千里之外的父母。我知道,在家乡的月光下,同样会有两个望月的身影??

漫长的征战生活不知道何年何月才能结束。

??

终于可以回家了,可这时,我已是八十岁的皓首银发的老翁了。心中除了淡淡的喜悦,更多的是悲凉。

终于回到了家乡,向一位老者询问家中的光景,他却只是摇头摆手,长长地叹了一口气,指着远处的松柏从说:“惨呀,只有坟墓了,一座连一座。”心中那一点点希望在那一刻彻底碎了,心中充满了绝望。我身心疲惫,一步一步挪到家中。

推开那被岁月剥蚀得破败的木栅,眼前的一切让我肝肠寸断。久无人居住的庭院杂草丛生,野菜秘密。野兔无所顾忌地从狗洞里钻进钻出,野鸡旁若无

人的从房梁上飞来飞去。环视这个破败的家,一团雾气朦胧了我的双眼,鼻子一酸,两行浑浊的老泪滑落腮旁。

舂谷做饭,采葵做羹。饭熟之后,我却不知要盛给谁。梦中温馨的家已是破败不堪,梦中的双亲也已入黄泉。空荡荡的家中只有我一个人,孤苦伶仃,形单影只。倚门东望,悲痛万分,禁不住老泪横流??

篇二:北京初一语文模拟考试题(修改版)

一、语文基础。下面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选出正确答案。

1、下列词语中画线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皎洁(jiǎо) 自诩(yǔ)裨益(bì) 茅塞顿开(sè)

B 闪烁(shuò) 静谧(mì) 干涸(hé) 潜移默化(qiǎn)

C 旋律(xuán) 迸发(bèng) 倔强(jué) 近在咫尺(zhǐ)

D 顷刻(qǐng) 着落(zhu?) 雕镂(lòu) 锲而不舍(qiè)

2.下列句子中画线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 相关部门研究表明,上网时间过长会严重影响中小学生身心健康,这绝非危言耸听。

B 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具有承前启后的意义,为中国继续推进改革开放指明了方向。

C.班长李铭对班级工作认真负责,总是默默奉献,他的事迹真是可歌可泣,令人感动。

D.生活中有些小事看似微不足道,但往往能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亲情的温暖、友情的真挚。

3.结合语境,在下列语段中的横线上填写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香山公园地势险峻,峰峦起伏,,花草繁茂,是北京负氧离子最高的地区之一。这里春日繁花似锦,夏时绿树成荫,秋季天高气爽,冬来银妆素裹。尤其是深秋时节, ,瑰丽无比,使这里成为中外游人登高赏秋的佳处。

A.参天古树如火如荼十几万株黄栌

B.古树参天十几万株黄栌如火如荼

C.参天古树黄栌十和万株如火如荼

D.古树参天如火如荼的黄栌十几万株

4.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修辞方法的一项是

A.冬季的蔬菜大棚里,簇簇红,团团金,片片绿,比画家的调色板不觉要丰富多彩。

B.伴着和煦的微风,和着动听的鸟鸣,携着醉人的芬芳,春迈着轻盈的脚步缓缓而来。

C.参加庆典的歼十战机掠过蓝天,喷出一条条彩色的烟雾,在空中形成一道绚丽的彩虹。

D.崭新的画报摆放在书桌上,随手一翻,花花绿绿的纸页滑过手心,散发着油墨的清香。

二.语文积累(共12分)

6.一语段中有四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加以改正。(2分)

年级篮球联赛即将开始的消息令班里的篮球队员们兴奋不已。联赛的激烈程度不言而遇,队员们一刻也不敢殆慢,立即投入到紧张的实践练习中,操场上再也没有了先前那眩目的花式篮球的影子。他们知道,谁也不可能轻而一举地赢得最后的胜利。

7、默写(7分)

(1)乡书何处达,。(王湾《次北固山下》) (2) ,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秋词》)

(3)中庭地白树栖鸦,。(王建《十五夜望月》)

(4)《<论语>八则》中,说明探求学问或了解事物,应采取极其诚实的态度的句子是:,, 。

三、综合性学习(10分)

作为“梅兰竹菊”四君子之首,梅几千年来一直深受人们的喜爱。为了同学们进上步了解梅,学校开展了相关的语文实践活动。作为活动的参与者,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

9.在“梅海访踪”板块中,请根据以下两则材料,概括有关梅的主要信息。(4分)

【材料一】梅原产于中国。《1979年裴李岗遗址发掘报告》证明遗址出土的梅核,来自公元前5495到前5415年左右,这使梅树与伊拉克椰枣齐名而成为世界上最早的两种果树。梅树一般可活几百年,甚至千年以上。至今存活下来的古梅有湖北的“晋梅”,浙江的“隋梅”,杭州的“唐梅”和“宋梅”。

【材料二】梅的观赏极高,其树姿苍劲,风韵洒脱,暗香沁人,色、香、姿、韵俱佳,被誉为“花魁”。自汉代后,梅颇受文人画家青睐。两千年来,他们对其反复题咏、描摹,留上了无数的诗词、曲赋、书画等艺术佳作。

答:

10、在“梅格品鉴”板块中,请阅读下面的材料,简要概括梅的寓意。(4分)

梅花五瓣,有梅开五福之说,喻示快乐、幸福、长寿、顺利、和平,有吉祥之意。孔尚任的诗句“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欢笑拜新年”即取其寓意。梅独立严寒,抗拒霜雪,笑傲群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正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象征。而陆凯在《荆州记》一诗中提及与范晔交往,自江南寄一枝梅花与他,浓浓友情倾注于梅中,平淡中显出了高雅的意境。此外,诗人林逋北宋初年隐于孤山,超然世外,他在《山园小梅》中一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不仅写出了梅的隐逸淡泊,也成就了梅在隐逸文化中的盛名。

答:

五、 现代文阅读(共18分)

(一)阅读《春》选段,完成第15、16题。(共5分)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雨里静默着。

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儿事去。“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15、选段描写了春雨的连绵不断,作者为什么又说“可别恼”呢?结合选段内容作简要分析。(3分)

16、选段中叠词的使用富有表现力,请任选一例,结合语境体会其表达效果。(2分)

(二)阅读《守门老人》,完成第17-20题。(13分)

守门老人

?有些事情是在隔了一段时间以后,才显出它的意义并让人失悔于当的漫不经心。今夜,当我偶然收拾东西,发现一年前在拉瓦尔品第洲际旅馆拍的一张照片时,我便产生了这样的感觉。因为一看到这饭店的外景,我便想起那位守门老人。

?在巴基斯坦各大城市的洲际旅馆,守门人都是长须白发的老人。他们一式穿着英国古代宫廷卫士的军服,红色的呢料上装,雪白的紧腿裤子,头上还用布缠成高高的“缠头”。他们总是过分谦恭地为人们打开门,收一点小费,然后鞠躬如仪地说一声:“谢谢,先生!”

?刚到这里的那天夜里,我们便看到旅馆门前也有这样一位穿古代卫士服装的守门老人。我匆匆一瞥,便淡然而过。使馆的同志嘱咐我们要入境随俗,吃饭、上车、出门时,都要给一点小费。尽管我们很不习惯,还是照办了。

④第二天清早,我们到院内散步,又看到昨夜那位守门老人,这是一位看上去很魁梧的老人。他为我们轻轻地拉开门,微笑着说:“早晨好,先生!”接着又拍了拍自己的胸脯,示意我们朝他的胸前看……啊,明白了,他的胸前不是挂着一枚闪闪发光的天安门纪念章吗?

⑤他告诉我,他胸前的纪念章是前几年一个中国代表团的先生送给他的。他说中国是巴基斯坦人民真正的朋友。我真不知道在这样的场合,该怎样把早已准备的小费塞给他!但是,我终于很不自然地把几张

地拉尔塞到他的手中,他好像没有感觉似的接了过去,说了一声“谢谢”。他又说,每逢中国朋友到来的时候,他都要找出纪念章来佩戴在胸前,直到中国朋友离开这个城市。

⑥听了老人的话,同志们不由得都走过来同他亲切地握手。看得出,老人高兴极了。只有这时候,才显出他那慈祥而又淳朴的笑容,流露出一位诚实的主人欢迎远方来客的真挚感情。这同他接过其他国外客人的小费,低着头说一声“谢谢”的神情又多么不同啊!

⑦每天,当我们快要出发时,那位守门老人老远地就向我们打招呼:“早晨好,先生!”大厅里有那么多客人,我们确实发现他每次只是同我们这几个中国人特别亲热。也许,如果他向那西方人的招呼,就会被认为是失礼吧,可在我们却感到这友情的温暖。

⑧有时汽车一时还没开到大门前,老人怕耽误了我们出发,就不顾一切地离开自己的岗位,跑下台阶,向远处击掌和呼叫,替我们去呼唤司机。我们知道,他想尽力为我们做点事情。显然,这种情谊是用小费买不到的。

⑨有一天清晨,我刚刚清醒。天色还有点昏暗,我轻轻地拉开了一点窗帘。院内只有一个十多岁的少年提着一个水桶在擦洗汽车。那孩子穿着一双比他的脚要大得多的破皮鞋,从他那瘦小的身体看,可以断定他是一个营养不良的少年。这时,我看到守门老人提着书包从外面进来了。这是我第一次见到他未曾装扮过的平常打扮,他穿着一件深褐色的破旧的西装,头发几乎脱落尽了,我竟觉得他走路蹒跚,简直有点衰老的样子。他默默地朝那个擦洗汽车的少年走去,然后从书包里掏点什么,那少年接过去便吃了起来。我不知道老人是否每天都给这少年带来充饥的东西,总之,这是一个使我很难忘记的场面,同时也使我增加了对守门老人的尊敬。

⑩这天清晨,我们下楼又要开始一天的参观记问。老人已经扮成古代的卫士。当我感谢他为我们打开门,并顺手递给他小费的时候,出于一种复杂的感情,我紧紧地握住了他的手,许久也不想放开。我想,他是感觉到了我今天的异常,他用稍带诧异的眼神呆呆地望着我……然而,他怎么会知道,今天清晨我从楼上窗帘的缝隙中,已经看到他善良的行为呢?

⑾临别拉瓦尔品第的那天夜里,我们先把行李都运到了楼下大厅里。老人知道我们要走了,他破例地把大门敞开,不顾进进出出的其他旅客,等候我们出去,而他不知因此要少收多少小费。他抢着为我们运送行李,小心地帮助我们把箱子放进汽车后面的车厢里。我们每个同志都同他握手道别,当我依依惜别地塞给老人最后一次小费时,他除了用低沉的声音说了一声“谢谢”之外,又喃喃自语地说:“中国、巴基斯坦!巴基斯坦、中国!”

⑿汽车开动的时候,我们的守门老人突然像一位军人似的作了立正的姿势。他把右手高高地举在额前,为我们行了注目礼。那神态是极其严肃的,就好像这是什么大典,又像是四处已经响起了雄壮的军乐声……他一辆车一辆车地目送着我们,那种淳朴的认真劲儿深深地感动了我。我坐在最后一辆车子里,当车子闪过他眼前的时候,我从车窗里向他挥手。他仍然一动不动地向着车子举手致礼。此刻,我分明还记得,当他举手行礼的时候,在他红色上衣的胸前,还佩戴着那枚金色的天安门纪念章……

⒀我是多么失悔啊,那时为什么不给他拍一张近照呢?

17.文章第⑧段写道“这种情谊是用小费买不到的”,“这种情谊”在全文中有哪些具体表现?(4分)

18.阅读文章第⑤段的画线语句,分别说出为什么“我”“很不自然”,而守门老人“好像没有感觉似的”?(4分)

19.阅读文章第⑿段,从人物描写的角度,任选一处作批评。(3分)

20.联系文章内容,概括回答我“失悔”没给守门老人拍一张近照的原因。(2分)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2014.01

一、语文基础(共10分。每小题2分)

1. C 2. C 3. B 4. D 5. A

二、语文积累(共12分)

6. 遇——喻 殆——怠 眩——炫 一——易

(共2分。每空0.5分,有错该空不得分)

7.(1)归雁洛阳边

(2)自古逢秋悲寂寥

(3)冷露无声湿桂花

(4)稻花香里说丰年

(5)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共7分。共7个空,每空1分,有错该空不得分)

8.① 刷墙(或“刷栅栏”) ②蓓姬 ③沉着冷静(或“机智勇敢”等)

(共3分。每空1分,意思对即可,错别字不扣分)

三、综合性学习(共10分)

9. 答案示例:原产于中国,历史悠久,寿命长,观赏性强,颇受青睐。

(共4分。共5个要点,答出4个,意思对即可;每个要点1分)

10.答案示例:有吉祥之意(或“喻示快乐、幸福、长寿、顺利、和平”),象征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代表友谊,具有隐逸淡泊的情怀。

(共4分。共4个要点,每点1分)

11. C (2分)

五、现代文阅读(共18分)

(一)(共5分)

15. 答案示例:

细密、闪烁、绵长的春雨形成一种朦胧美(或“描绘了春雨细密迷蒙的景状”);春雨使树叶儿发亮、小草更绿,使雨中的景物清新美丽(或“充满生机”);蒙蒙春雨润物无声,渲染出一种安静、和平的气氛。

(共3分。共3个要点,每个要点1分,意思对即可)

16. 答案示例一:

“密密”的使用,突出了春雨繁密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春雨的喜爱之情。

答案示例二:

“舒活舒活”“抖擞抖擞”的使用,写出了春天带给人们的活力,表达了人们喜迎春天的心情。读来有节奏感,富有表现力。

(共2分。选择叠词,写出意思或特点1分;表明情感或作用1分)

(二)(共13分)

17.答案要点:

①佩戴天安门纪念章迎接,②主动打招呼,③替我们呼唤司机,④抢着为我们运送行李,⑤向我们敬礼送别。

(共4分。共5个要点,答出4个即可;每个要点1分)

18.答案示例:

“我”的“不自然”是因为守门老人向我们展示胸前的天安门纪念章,他把中国人民当作真正的朋友,“我”觉得此时给小费,好像是亵渎了(或“回报”“衡量”)守门老人真挚的感情,有些不好意思,所以“我”“不自然”。

守门老人“好像没有感觉似的”是因为他此时并不在意我给他的小费,更在意要表达对我们朋友般的热情。

(共4分。共两问,每问2分,意思对即可)

19.答案示例:

他仍然一动不动地向着车子举手致礼。

是对守门老人的行动描写,“一动不动地”写出守门老人送别时的庄重、严肃,“举手致礼”表达了对尊贵客人的敬意,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一位巴基斯坦老人对中国客人的热情、友好及真挚的情感,令人为之动容。

(共3分。分析句子2分,情感1分)

20.答案示例:

守门老人把我们当作真正的朋友,他的真诚、热情让“我”深深感动。守门老人关爱擦洗汽车的少年,他的善良又让“我”对他充满敬意。

3.全文一逗到底或没有标点符号的扣2分,文中因缺少标点符号而影响表达的,扣1

篇三: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因势利导巧纠错 浅谈初中古诗词默写中的趣味案例

因势利导巧纠错

——浅谈初中古诗词默写中的趣味案例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最优秀的文化遗产之一,堪称“国粹”,它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审美价值。学好古诗词不仅可以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所以古典诗词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7——9年级的学生:诵读古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学生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在初中阶段的各种测试甚至是中考中,也都将古典诗词的背诵默写等作为考查的重点,古典诗词教学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那么初中古诗词教学的现状如何呢?作为多年的一线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背诵默写古诗词的过程中,发现了许多不尽人意的问题,最为突出的就是学生在默写时随意篡改原作,其中不乏有趣的现象。笔者试用一首“打油诗”来列举几个亲身经历相关案例:“颠倒语序意思变,一字之差主题改。随意挪位意犹存,大雁小燕难分开。”

案例1:颠倒语序意思变

有位学生在默写陆游的《游山西村》一诗时,将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一联中“丰年留客足鸡豚”颠倒为“丰年足客留鸡豚”,因为韵脚没变,问题比较隐含,但细心的老师在阅卷发现了这一问题,于是在评讲时告诉全体学生:这位同学的错误属于一种偶然的笔误,他(她)并不一定是存心篡改原作,但客观上却改变了原诗的意思:“丰年留客足鸡豚”是说,丰收之年有的是鸡鸭鱼肉,客人来了自然不愁有美味佳肴来招待;而“丰年足客留鸡豚”则好像是在告诫说,虽是丰收之年,无奈客人太多(“足客”嘛),那鸡鸭鱼肉还得省着点,留着点,否则再来了客人就没东西招待了!这跟原诗意思相差甚远。听了老师的点评,同学们会心的笑了,同时对作品的理解更深刻了,相信以后不会再出现这种“有趣的错误”。

案例2:一字之差主题改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有李白的一首诗《塞下曲》:“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其中“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一联,有位学生在试卷上填写成“晓战随金鼓,霄眠抱玉肩”。后半句的五个字竟然错了两个!当然,“霄”与“宵”属于同音形近字,容易混淆已不是个别现象,教学中应该运用相关知识加以辨析区别。但是,把“鞍”字错写为“肩”字,那“错误性质”就非同小可了。因为他(她)错的是关键字!“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一句,形象地再现了古代戍边将士当时所面临的紧张激烈的战斗生活,艰苦恶劣的生存环境,为保卫国家安宁随时准备牺牲的奉献精神令人肃然起敬。一旦被改(错写)为“霄眠抱玉肩”,让人不可思议:其一,云霄里怎能睡眠?虽然李白的诗歌富有浪漫主义色彩,但这首《塞下曲》是写实的。其二,“霄眠抱玉肩”,“玉肩”即美女之肩,难道戍边将士还能搂着美人入睡?简直是天方夜谭!教师在评卷时指出,出现这种“荒谬错误”,往小处说,会影响你的考试成绩,往大处说是玷污了作品的主题和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别说像李白这样的诗坛上的领袖人物,即便唐代名不见经传的一般诗人,在那样特定文化背景之下,这类低级庸俗的题材也不会出现在他们的作品中。出现这类错误的主要原因在于学生对诗歌的句意及作品的主题缺乏透彻的理解。于是,老师借这个“令人啼笑皆非的错误”案例,进一步指出:理解,是记忆的重要前提。

案例3:随意挪位意犹存

初中语文(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课本上有王建的《十五夜望月》,全诗如下: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这是一首中秋之夜望月思远的七绝。它首先给人的印象是情景如画。殷璠《河岳英灵集》卷上赞王维诗“着壁成绘”,用苏轼的话来说就是“诗中有画”,用它来形容王建的这首诗也是恰如其分的。对于这样一类咏月写秋思的经典作品,自然要求学生熟读成诵。我班有位学生在默写时,除题目与原作一致外,诗的正文部分写成了如下的句子:

中庭地白鸦栖树,冷露无声桂花湿。

今夜月明人望尽,不知谁家落秋思?

我一看,不禁暗暗称奇:与原作对照,四句全错;案例1中只错一处,意思就发生很大变化,这里竟然错了四处,那原诗的意思还不得面目全非?可这位错(改)得蹊跷,还挺有水平:改了韵脚还能继续押韵,原作的基本意思和主题也没有发生变化。我了解这位学生的语文功底,他不是有意改编,玩文字游戏,至少目前他还不具备这个能力,出现这种错误也是偶然的,但却是一个“美丽的错误”。如何对待这种“美丽的错误”,还是听听同学们的意见吧。于是,在下一节语文课上,我把这首“改编版”的《十五夜望月》抄写在黑板上,让同学们读一读,再把“正版”的《十五夜望月》读一读,比一比。同学们兴趣很浓,讨论比平时更热烈,发言比平时更踊跃。学生问:这首诗的作者是谁?老师答:咱班的学生。那个“改诗”的学生不好意思地站起来跟大家见面。老师没有照惯例批评他 “粗心大意、随(转 载于:wWw.zW2.cn 爱作文 网)意篡改、学习不用心”,而是示意他坐下,听候大家的“处置”。老师问:这首诗“写”得怎么样?学生纷纷回答:还可以。老师接着问:真的很好吗?难道比王建的还好?同学们立即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甚至还出现激烈的争论。以往的语文课堂上是难得见到这种现象的。有的说,没想到他还真有两下子,背不得诗歌还能“编”出一首来;有的说,这首“改编版”的跟原诗几乎差不多;有的说,肯定比原诗差,究竟差在哪儿还真说不上来??在老师的启发点拨之下,几位平时语文功底较深厚一点的且善于思考分析的学生发言抓住了要点,他们认为,原诗意境优美,情景交融,遣词造句准确生动,尤其是以动写静等手法的运用显示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底蕴,这些是“改编版”无法比拟的。最后老师总结归纳:课本上所选的这些古代诗歌,无论选材立意,还是文学手法,都是经过锤炼的语言的精华,是不宜随意修改的;你可以对作品提出不同的看法,但作为以积累为主要目的初中阶段,背诵、默写以至于运用的过程中,都应严格的忠实于原作。原本一堂“纠错课”,竟然上成了一堂“诗歌欣赏课”,一个“美丽的错误”,反而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的热情和审美情趣。通过这个案例,学生具体地感受到了古诗词的奥妙,领略到了诗歌语言千变万化的无穷魅力。笔者自我感觉这个“将错就错”之举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案例4:大雁小燕难分开

花鸟草虫等自然景物不仅是画家的爱物,也是古诗词中的“常客”。如大雁、燕子(小燕)这两种鸟类,频频在古诗词中“亮相”,给古诗词这个五彩缤纷的百花园增添一道道美丽的风景。与雁燕相关的古诗词比比皆是:“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卢纶《塞下曲》)、“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乌衣巷》)、“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范仲淹《渔家傲》)、“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等等。它们在给人们留下欢悦、留下美好形象的同时,也带来一些小小的麻烦,尤其是初学古诗词的初中生们,他们常常面临“大雁小燕难分开”的尴尬,具体表现是把此雁(燕)错写成彼燕(雁)。这类错误虽然不像上述三个案例中的那样复杂,也就只是同音字的问题,但区分并纠正起来却不是一件很简单的事。因为,这两个字读音相同,都是鸟,而且都是候鸟,都随着季节的变化而迁徙,缺少比较显著的区分标志,也不能像案例2中“霄”与“宵”那样用形旁表意的功能来辨析区分。因此,两字混用的问题不仅非常普遍,而且是屡纠不止。学生苦恼,老师更苦恼。其实,解决问题的办法不是没有的。首先,要求学生强化记忆,哪句诗里是“雁”,哪句诗里是“燕”,记准记牢。其次,借助动物学有关知识帮助理解记忆。比如,生活习性,飞

翔规律等。有位学生默写《乌衣巷》的后两句时,把“燕”写作“雁”,老师问,大雁会“飞入寻常百姓家”吗?学生们一下子就明白错在哪儿了。

目前,在应试教育还没有退出历史舞台的背景之下,中学生的学业负担仍然较重。他们有限的大脑要存储太多的记忆信息,难免出现“数据丢失”现象,因此,在背诵默写古诗中出现一些错误是很正常的。但错误终归是错误,无论错误大小,性质如何,“有趣”也好,“荒谬”也好,“美丽”也好,既不可大惊小怪,小题大做,用简单粗暴的方法去处理古诗背诵中的小问题,会挫伤学生学习古代文学作品的热情,对古诗文等产生距离感甚至是恐惧感;也不能对出现的问题视而不见,听之任之,这样又会造成学习上的混乱现象,不利于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如何培养学生阅读积累古诗文的兴趣,提高记忆的效率,是我们从事语文教学的教师们值得探讨的一个重要话题。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