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优秀作文 > 教育资讯

时评材料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3 14:31:23 优秀作文
时评材料作文优秀作文

篇一:(时评文)时事新闻类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精编版)

时事新闻类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精编版)

时事新闻类材料,提供的往往是现实生活中鲜活的时事新闻热点。

在命题上,此类材料具有开放性,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在审题立意上,可以抓住中心事件,考察中心事件的构成因素,然后选取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来立意。

在写法上,一般可写成评述性文章即评论(有别于感想引申类文章),而评论一般可分为就事论事和就事论理两类。所谓就事论事,就是按照事物本身的性质来评定是非得失,不要求作过多的材料外的拓展和延伸,主要就材料本身进行评议,发表自己的看法,能言之成理,持之有据;所谓就事论理,就是对所评之事进行具体深入的分析,充分说理,阐明一个道理,而不是停留在就事论事上,以达到“扶正祛邪,激浊扬清”的写作目的。就事论理,写法上还要求“开口要小”,抓住一个问题,讲清一个道理,一事一议,以小见大,必须从“小”中评析出大道理来,所谓“着眼大处,落笔小处”。

【材料示例】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物理和材料学家)在主持欢迎亲民党宋楚瑜先生到校发表演讲的仪式上尴尬了一把,清华大学赠送给宋楚瑜的书法作品是用篆体所书写的黄遵宪送梁启超诗《赠任父同年》,顾校长读到诗中第二句“侉离分裂力谁任”的“侉”字时卡了壳。这事引起许多人指责,有人认为“清华大学缺乏人文精神”,甚至有人提出顾校长应引咎辞职。

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审准题意】

1、把握材料的中心内容:顾秉林校长“卡壳之失”

2、选取一个侧面、一个角度立意:

1)为顾校长辩护:不能求全责备

2②根源在于缺乏责任心——

【例文展示】

金无足赤 人无完人

古语有云:“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天地日月尚且有盈有亏,更何况世上的芸芸众生呢?纵使有一些缺陷,只要有真才实学,一技之长,便能够在世间立身。可是无知世人却诸多留难,求全责备,实在可笑可怜。

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是我国著名的物理和材料科学家,他在主持欢迎宋楚瑜到校发表演说时,因为引用的诗文用字冷僻,一时卡壳,以致尴尬了一番。事后便有无知的人大发议论,道清华大学缺乏人文精神,全无文学底蕴。又道校长不学无术,甚至还有要顾校长引咎辞职之说。其实有心人细心一想,便知此等言论全不足道。顾校长作为科学工作者,全副精力投入到科研之中,于文学言辞上稍有欠缺,当然在所难免。而且顾校长在物理、材料应用方面为我国贡献良多,怎能因此小失就要引咎辞职?顾校长虽然一时读错了文字,但瑕不掩瑜,他的才能人格并不会因此而被抹杀被贬低。顾校长,依然是受人尊敬的科学家,清华大学的校长。

韩愈在其名著《师说》中反复提到:“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这表明每个人学识才能各有高低,技巧手艺各有不同。只要有一技之长,便值得学习,绝对不因某方面某科目的不足便可以耻笑。而且天下间每门技艺,每个学科都有极其深奥的原理,不少人穷其一生之力尚且未能钻研透彻,何况要样样皆精,科科都晓呢?由此可见,在某科有缺失不必可笑可耻,反而是那些只会大发批评,高谈阔论的人才是不学无术之人。

其实不仅由于对不擅长的科目会出错,就是那些长年研究本门学科的专家学者也难免会马失前蹄,在最熟悉的地方摔一跤。清代著名学者朱起凤,饱读诗书,自命不凡。但他在学堂教书期间,却有一事令他无地自容。有一天,朱起凤在批改学生作业时,看到“盘施两端”,以为是“首鼠两端”之误,遂作更正。殊不知这词语出自古典,与“首鼠两端”的含义完全不同。于是乎全院扔书毁册,指桑骂槐地指摘朱老先生学识短浅。朱起凤虽闹此笑话,遭此大辱,却并不代表他一无所成。流传至今的珍贵文籍《辞通》便是这位朱老先生所作。难道后世会因为他的一点的疏忽,一丝的纰漏,就抹杀了他在文字学上的贡献吗?诚然,我们能包容朱子的过失,当然也应该理解顾校长的出错,因为,那毕竟是美璧微瑕。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短优劣。我们不能“以一眚而掩大德”,只一味地攻击别人的缺点,全不顾别人其他方面的优点和贡献。为山九仞,依然有棱有角;为海万丈,仍旧有深有浅。我们只会惊叹于山之高大,海之壮阔,却不会则山之棱角,骂海之有浅。

山水亦然,何况世人!

18+18+18

=54

本文就事论事,就顾校长“卡壳”之失而遭指责一事,为顾校长辩护。辩护的理由是:金无足赤,人无完人,顾校长虽然有失,但我们不能求全责备,“以一眚而掩大德”。

本文为了支持自己的观点,用了以下论据:

(1)引用名言“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2)顾校长的“卡壳”是小失(一眚),顾校长的建树和贡献是“大德”,我们不能“以一眚而掩大德”;

(3)引用韩愈名言“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4)朱起凤批改的失误与编撰《辞通》的贡献

(5)人们对山海的评价。

未雨绸缪 防患未然

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为校训的清华大学,固不可说其缺乏人文精神,但顾校长之为,确实不仅是其本人的尴尬,更是中华文化的尴尬。作为一所中国首屈一指的堂堂学府之主,竟然不会读诗中一字,实为荒唐!

只不过,这种荒唐是完全可以避免的。人言“人无完人”,故读理科出身的顾校长不懂“侉”字怎么读终究是可以谅解的。但这种谅解仅限于平时,而在当时那种场合上不懂怎么读却是不可饶恕的。我们不禁要问:校长,送礼前您就不能先准备一下吗?为什么非得出现了问题才知道脸红呢?

在古人留给我们的文化财富里,有这样八个字:“未雨绸缪,防患未然”。它告诫我们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准备好应对将来的困难或问题,才不致于突受麻烦便手足无措,把事情弄得一团糟。而一个好端端的宋楚瑜先生演讲仪式便给顾校长弄糟了。

顾校长之前,其实已有许多教训了。最近也最为惨痛的莫过于美国人的“9.11”事件了。美国人目空一切,树敌过多,终为恐怖分子所不齿。美国人虽然也知道恐怖分子厉害,也知道他们无恶不作,就是偏偏不懂得把自己严谨地保护起来,也不懂得制订周密的措施来预防恐怖分子的袭击。于是,世贸中心塌了,恐怖分子手舞足蹈了。在这种时候,哭娘喊爹的美国人才慌忙地动起来做“护身符”。嘿嘿,晚矣晚矣!

“9.11”刚过,顾校长便好像不记得了。或者说他不屑于知道美国新闻,那也应当谨记我华夏史留下的警示啊!关羽没有做好东吴入侵的准备而败走麦城,身首异处;清政府无视外夷之海患而终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令我泱泱中华备受外侮之辱;张学良只垂手恭听蒋介石之言而无任何战前动员筹备而把东三省送入日狗之口??呜呼!顾校长究竟没有从中吸取教训啊!

也许往事不必再提,顾校长也不必耻于见国人,你只要在“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基础上再谨记同样珍贵的八个字——未雨绸缪,防患未然——那就足够了。

16+16+16=48

本文也是就事论事,不同于上文的是,对顾校长“卡壳”之失提出批评——顾校长为什么不未雨绸缪呢?但所用论据不是很恰当,遣词造句也有欠准确、通顺。尤其是本文观点的提炼也不是十分恰切。

一 字 千 斤

清华大学校长在宋楚瑜先生的欢迎仪式上出了一次糗:在念一首诗中的某个字时卡了壳。这一卡壳掀起了轩然大波,人们纷纷指责顾校长及清华大学。顾校长大概也为此背负了很大压力,真可谓是“一字千斤”。 有人说:顾某人是物理学家,不会念古文也在情理之中。有人说:清华大学的校长竟然不会念古文,反映了清华大学缺乏人文精神。这两种意见我都不以为然。文理之别当然不可以成为卡壳的借口,但由此得出“人文精神欠缺”也未免太过片面。我认为,这“一字不识”反映了责任心的问题。

平日里的家人、朋友间读错一个字,不懂一个字当然没有问题,也没有人会追究。但顾校长不是正在家里吃饭,也不是正在与朋友聊天,而是以一个特殊的身份参加一个特殊的活动。在这样的时刻这样的场合,就应该承担起更大的责任。作为清华大学的校长,他代表了中国教育水平最高的学府之一的教育水平;作为主持,他掌握着欢迎仪式的成功与失败;作为将在全世界的媒体中出现的公众人物,他代表着自己,更代表着中国;作为大陆同胞,他是与台湾同胞互通友谊的信使。这着这多重身份的顾校长,是不是应该对自己的讲话更加谨慎些呢?再者,古文在现在并不常用,不会读也在情理之中,骂得响亮的人也不见得有多少个能读出那个字来。但是,连小学生也知道,不会读的字可以查查字典。这种很简单就可以避免卡壳的办法,为什么身为清华大学校长却没有采用?如果在讲话之前认真地看一遍诗句,发现有难读的字马上想办法解决,那么还会出现卡壳的“事故”吗?当然不会!所以,归结原因,只能说顾校长的责任心不强,对自己要承担的责任没有清醒的认识。

在某些人看来,一字不识也许是个无伤大雅的问题,但在我看来,这个字值千斤重啊!这种不负责的现象当然不仅仅发生在顾校长一个人的身上。在我们的身边,在电视里,在报刊上,随处可见类似的错误。顾校长只是“一字不识”,没有查字典;媒体们却把那些错别字铺天盖地地堆到读者的面前。从前,人们见到这些错别字还会提出纠正,现在却大都麻木了,面对错别字已经见怪不怪,习以为常了。媒体这种不负责任的行为造成的后果是错别字越来越多,到最后,会不会错的反倒成了对呢?人们看错别字,用错别字,教育水平又如何能得到提高呢?

各位肩负重任的文化工作者,在下笔之前,在开口之前,请先审视一下自己的责任吧。因为在你的笔下,在你的口中,对你对我,都是一字千斤啊! 18+17+16=51

不同于上两篇。本文的观点是“这‘一字不识’反映了责任心问题”。这与例文2有相似之处,但又高于例文2。

本文与上两篇的最大不同,是不停留在就事论事上,而是在评论顾校长之失后,再作拓展,联系现实,针砭当前文化工作者的不负责任的问题,使文章更具现实针对性,从而使文章高出上两文一筹。

【能力模拟】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07年 1月2日上午9点过,一年轻女子独坐在成都市三圣街某酒店6楼的窗台上,试图跳楼轻生。经警方和消防官兵近5小时的劝说,最终该女子放弃了跳楼。

在这期间,楼下却热闹非凡,谈笑声一片,围观者中有人起哄着“哦哦,快跳”,有人拿出手机来拍照摄像,还有人甚至打电话要朋友“快点过来看热闹”??

“她哪里是在跳楼嘛,根本就是在作秀,要跳就不会等到警察来”,“就是嘛,要跳早跳了”,“她

时评材料作文

怎么还不跳啊?”??围观者中,不时有人发出这样的议论。几名骑车路过的男子在观望几分钟后,竟嘻笑着说“打假”,然后还冲楼上大吼:“跳啊,跳嘛!”警方好几次干预,起哄声才停了下来。在街对面的一栋民房的5楼上,一年轻男子还坐在窗边弹起了吉他,边唱边看。

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要抄袭。

写作提纲之一

标题:生命的边缘,冷漠的喊声

中心:人性冷漠需要我们纠正。

第一层次:材料概述,引出请莫漠视生命。(鲁迅笔下的冷漠的看客再现生活中值得我们深思。)

第二层次:呼喊者,你为何发出冷漠的声音,把生命推向深渊。(对街边乞讨者的冷漠、对灭门案的漠视??) 第三层次:呼喊者啊,面对边缘的生命,该把他们喊回来。(魏青刚、郑隆夫、黎菊兰??)

第四层次:总结,消除人性冷漠,建设和谐社会。

【材料联想】

发现轻生者的观众,不是千方百计地救人生命,却以跳楼者的绝望来取乐,这一则则冷漠的社会新闻让人看得毛骨悚然。对此,社会各界反响强烈,人们纷纷发表评论,谴责声不绝于耳。对此,有网友说:是“跳楼秀”太多了,大家都看得麻木了;有网友认为:“这是社会整体道德水准的滑坡,现实中的人们越来越缺乏同情心和怜悯。”“当一个社会的同情心贫弱成为普遍现象时,无论这现象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结局都很可悲!”并呼吁:“不要让看客的冷漠浸染到社会的角落,如果那样的话,这个国家和社会将不会再有希望!”

【思路提示】

标题:拿什么拯救你:看客?

中心:人性冷漠需要我们纠正。

1、材料概述,引出请莫漠视生命。(鲁迅笔下的冷漠的看客再现生活中值得我们深思。)

2、分析材料:呼喊者,你为何发出冷漠的声音,把生命推向深渊。

3、深入探讨:联系鲁迅笔下的看客作出思考

4、提出正面意见:呼喊者啊,面对边缘的生命,该把他们喊回来。(举例论证)

5、总结:消除人性冷漠,建设和谐社会

【教师例文】

让关爱注入心间

边唱边看。

这些冷漠的看客为什么这样漠视一个年轻的生命?说到底是他们的心灵被冷漠浸染,人与人之间充满了漠视,少了那份能驱散寒冷与阴霾的关爱之心。

冷漠的看客,打开你心灵的窗户,让爱的春风吹进你的心田,让关爱注入你的心间。

关爱,如同久旱的甘霖,他能滋润你那干涸的心田。

为了一个陌生人,他在滔天巨浪中三进三出,危险面前,他没有选择,更没有观望,而是跳进了滚滚洪流,正是这瞬间的动作定格了魏青刚侠之大者的内心品质,那就是对人之生命的关爱,对于他人,自己可以付出全部的爱乃至生命。

你有困难,别人可以帮你,人家有困难,你不帮人家,你的爱心在哪里?质朴的话透出了深情的呼唤:我们人与人之间需要的是关爱,而不是冷漠观望。

冷漠是心灵的坚冰,他能冻结人间温情,更能冻结你的人生。

楼上的女子生命危在旦夕,楼下热闹非凡,谈笑一片,围观者竟有人起哄:“哦哦,块跳”,“你哪里是在跳楼嘛,根本是在作秀??”围观者你为何要发出如此冷漠的声音?你们为什么要把一个年轻的生命推向深渊?难道你们的内心是如此的空虚,空虚的需要一个生命的代价来填充。还是你们的内心被冷漠的坚冰所充斥,即使一个年轻的生命也换不醒你们那冰冷、麻木的心。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冷漠的看客何止这些。看着痛苦呻吟而无钱医治的病人,把他们拒之门外的救死扶伤者;公交车上看见扒手行窃,视而不见者;看见老人被车撞到,怕招惹是非而不施救者。

这一切反映了部分人的道德水平的滑坡,人们越来越缺乏同情心和爱心,而我们现实的社会需要和谐,和谐需要人们的同情心和爱心,我们不能再让这些看客的冷漠蔓延了。让我们伸出双手托起那些需要关爱的生命。

“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这世界便是美好的人间。”让我们打开久闭的心灵,让关爱的春风吹进来,让关爱注入心间,让我们把那些面临边缘的生命唤回来。

【例文随想】

同学们写过不少话题作文,乍一见此类作文,感觉不知如何切入。其实此类文章是很早以前的给材料作文的一种形式,这种作文的思路是:引——提——议——联——结。前面的例文是我按照此种思路给同学们提供的一篇下水文,只是想让同学们具体可感的揣摩一下此类文章的写法。

篇二:时评类新材料作文素材4

时评类新材料作文:“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作文命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4月14日一早,一封辞职信引发热评,辞职的理由仅有10个字: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有人评这是“史上最具情怀的辞职信,没有之一”。经采访得知,作者为2004年7月入职河南省实验中学的一名女心理教师。如此任性的辞职信,领导最后真批准了。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什么看法和感受?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网络文章精选】

世界那么大,我也想去看看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15.04.16 锐圆作者:锐圆

河南省实验中学一位姓顾的女教师用10个字完成了据说是“史上最具情怀”的辞职信:“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和情怀久违的我虽然没有被击中泪点但却在蓦然间打开了有关情怀的思绪。

说起情怀,这个玩艺其实不稀缺也不稀罕,尤其是年少的时候。少年心事当拏云,谁肯一宅到白头?比如“60”后的我,从小也知道世界很大: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但是也仅仅停留在“胸怀祖国,放眼世界”的层次,那就看看海报,看看地图,看看亚非拉人民革命斗争的小人书,用今天互联网的语言讲也就是虚拟“放眼”了一下。

在那个时代,就全社会整体而言,根本没有出去旅游的概念,混得好的可以借开会出差顺便去看看国内的风景名胜大城市,当时一个不挣工分挣工资的饭碗你知道有多金贵?像今天这样随随便便辞掉工作“去看看”,说出来打死谁谁都不敢相信。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要看世界的前提是你和世界是相通的,在一个闭关锁国的环境里,这个念头和情怀没有一毛钱关系,今天把这位女教师的任性辞职放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下观察,好像有些小题大做,但是如果没有这个历史坐标,我们只能说这是一个个体的“任性”,却无法看到整个中国民众的自由度在一点点放大,从一个出来乞讨都要生产大队开具介绍信的时代跨入一个把“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挂在嘴边腻歪的时代,这里面关于自由和自由的价值,这位年轻的女教师可能无感,但她的父亲肯定有感。

自由就是这样,处在自由当中,不觉得它珍贵,自小生长于牢笼之中,则可能对自由无感甚至恐惧,只有从禁锢到自由或者从自由再入禁锢之中,自由才显示价值。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今天顾老师个人率意的表达,底层的东西是消费主义,无关任何主题的宏大叙事,她眼中的“那么大的世界”,和历史课本上探险家、传教士以及寻找救亡图存道路的革命家眼中的世界完全不是一回事了。现在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旅游人口输出国,每年有1亿人次出境旅游消费。在消费者看来,世界是用来游览的、休闲的,是供游客摆剪刀手拍照的,不是角逐争霸的地方,从这个角度看,消费主义比别的主义更值得肯定。顾老师宣布即日起停止工作去看世界,可能正是对这个世界最好的赞美。

我过去一直以为年轻的时候应该努力工作赚钱,到老了有点小钱还有点小身体当然还有点小情怀的时候,不妨去各地游玩一下,后来我越来越发觉这个想法不大靠谱,现在看到河南省实验中学顾老师“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这10个潇洒的大字后,我确认自己真的

错了。当然我也可以用“宏大叙事”为自己解脱———在年轻的时候能随便停止工作去玩也是一种自由,是一个国家和社会的自由,这包括了经济收入、就业制度、文化宽容、国家开放以及国际地位等很多内容,我年轻的时候这些真的不具备。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够理性吗?

文/孙海岗

这个年头,真够疯狂,连辞职信都能火。

这封辞职信的作者,是一位顾姓女教师。在一纸河南省实验中学信筏上,辞职理由只有霸气十足的十个字: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这封信震撼了该校校办的一个老师,就被用手机拍下来放在网上,瞬间燃爆了整个中国互联网。

这是一种挣脱名缰利锁般的顿悟。

这是一种挣脱现实处境似的出离。

这种心理,我高中时就产生了。高考结束后,我一个人,顺着县城南向的公路,任性地行走。

行走到月圆时分,到了一处瓜田,被守田的农夫喝问:“谁?”

于是,就有了半个晚上的长聊。这一聊才发现,农夫竟然与我的乡村有关。次日凌晨,坐着这位瓜农的农用车,我返回了县城。在车上,我下了一个决心,一定要离开河南。中国这么大,不想困守一隅。

自然,高考志愿表上,没有一所河南高校。后来,我去了山西太原。大学的生活是酸涩的,有着一种淡淡的煤灰味道儿。

这不是我喜欢的地方。毕业了,全国各地找工作。老家的企业和单位不断诱惑我,回家乡做贡献嘛!

我义无反顾地离开了家乡,到了一个完全陌生的南方小城,过着一种安静、惬意、舒爽的人生。

这几年,我又喜欢上了浙江的一个小城,绍兴的上虞,每年总要安排几次时间,每次都超过一周。

每次从上虞回来,都感觉充了一次电。我的一些师兄,甚至卖掉福州的房子,全家移居到这个小城。

我暂时没有这么疯狂,却也很羡慕他们那种纯精神、纯性灵的生活方式。

世界那么大,人没必要把自己限制在一个地方。这种思想在中国比较新鲜,在欧美却是一个常识。

在一个地方呆久了,人变得麻木、懒散、机械,甚至行尸走肉,这时候,人就应该换一个地方,重新激活自己的人生,在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人的活力会被迫得到空前激发。如果中国人能够像美国人那样想走就走,不断变换工作及发展地,每个人的一生,都有五六个精神故乡,中国人的活力会大大激发。

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这也是一种中国梦。中国政府即将推出的“一卡通”政策,将有助于中国人实现这种中国梦。

这么有个性的辞职信,出自中学教师,这并不让人意外。因为,在中国,教师这种职业的体验正变得越来越糟糕。

在古代中国,私塾教师居多,收入旱涝不报收,多还是少,与自己的教学水平直接相关,但是,无论学生家长多么牛逼,都不会干涉教师的教学自主权,那时候的教师,可以对自己的工作,拥有100%的控制权。

在《水浒传》里,吴用要去帮晁盖招募阮氏三兄弟,只要跟学生打一个招呼就行了,根本不需要办什么复杂的请假手续,如果按今天的评价标准,吴用实在是一个不合格的老师。

在《射雕英雄传》里,江南七怪可以自由安排教郭靖练功的时间和程序,至于洪七公的教学方式,更是荒诞不羁,如果郭靖女朋友黄蓉不会烧菜,不能给洪七公提供个性化的贿赂,郭靖想学降龙十八掌?门儿都没有。

那时候的教师生涯,虽然穷富悬殊,却是自由的,快乐的,诗情画意的。

现在的教师呢?收入尽管有所增加,却还赶不上社会平均水平,还被捆上了各种各样的绳索。

传统的师道尊严,早已被剥夺地一干二净。现在的学生,竟然可以肆无忌惮的评价老师,学生评语还决定着教师的待遇和生死!试问,一个可以公开对老师评头论足的学生,还会尊敬自己的老师吗?

如果一个学生不再尊敬自己的老师,那他在课堂上就算不玩手机,又能听进去并且收获多少知识呢?如果一个老师感受不到来自学生的尊敬,又将会剩下多少热情去传授知识解疑释惑呢?如果一个老师连学生都不敢得罪,又怎么可能不压抑自己批评学生对学生提供负面反馈的冲动呢?

更搞笑的,是各种各样的评估。

教育不是一个短期内可以制造利润的行业。这意味着现存的评估方式,基本上不适合教育行业。

绩效评估的目的,是激发评估对象的潜能,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利润。这会给评估对象制造巨大压力,自然,压力之下,职工创造更大价值之后,收入、职位、成就感会获得空前的提高。

教师这个职业,恰恰是一个“吃得饱、饿不死”的职业。对这样一个职业来说,你哪怕用100%的时间和精力去工作,收入也不会比那些用很少时间精力干活的人好多少。绩效评估让教师压力剧增,收入却无法跟着提高,这使得教师对绩效评估的感觉越来越厌烦。

如果学校和企业制造同样的绩效考核压力,同样的没有保障,随时可能失业,理性人会做何选择呢?

当然是选择成长性的企业,或者干脆自主创业啦!

因此,写出这份辞职信的顾姓女教师的选择,是一个理性人的正常选择。正如“闽”字所宣示的道理一样,窝在早已习惯早已麻木的安乐窝里太久,会把自己变成可怜巴巴的寄生虫,相反,及时地离开安乐窝,也许不能把自己变成雄鹰,却至少能把自己变成翩翩飞舞的蝴蝶!

蝴蝶的一生,尽管美丽而短暂,却充满了色彩斑斓的回忆!

2015年4月17日星期五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何以诱人?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许斌

河南省实验中学的一位女心理教师,写了一封辞职信,信上就10个字:“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有人评论说:“这是史上最具情怀的辞职信,没有之一”。(中原网)

无论是否为炒作,这10个字显然打动了许多人。这当然是因为包含在那10个字中的洒

脱。人各有其洒脱,洒脱其洒脱。一些人喜欢看全省、全国、全世界的风景,一些人却可能只是希望着在阳台上放一把摇摇椅,躺在椅子上看一看远方。如果还能装一架天文望远镜,晚上望遥远的星星,那就更好了。或者,只希望明天不上班,不用担心精神不好被上司骂,于是能在大半夜里爬起来,就着网络视频看一场欧冠的淘汰赛,不知不觉的,手边已经多了好几个空空的啤酒罐??

宏大的语境渐渐已经远离我们而去。为民族之崛起而读书、工作、献身,为国家富强而争分夺秒、日以继夜,对于芸芸众生,已经丧失了特定的语境。随着经济发展,极端的物资贫乏也只成其为越来越少人的遥远记忆。为了更多的工钱而不管不顾,一定要奋斗成为“地主老财”、“大资本家”,越来越多人也不认同。

我来过了,我体验过了,我快乐,我满足,成为越来越多人的生命观念。这样挺好的。何必总想着人人都变成机器上的一枚螺丝钉呢?人人都只是一枚螺丝钉,刻刻都不停地运转,为了机器的运转而不断作出牺牲,完全没有了自己的生活空间,那么,机器运转的意义何在呢?

为此,需要绵密的制度设计,要通过政策措施干预,实现社会分配的公平,使得人人享有社会经济发展的成果,有条件生活得轻松惬意。而不是不得不为了赚取更多一点加班费,以维持自己与家人稍许体面一些的生活,而在流水线上加班加点。此外,恐怕还更在于我们的心态。人啊,你本来是天地间的一个匆匆过客,不要以为能永远占有一切。无论对于权力或者金钱,都要适可而止,该放松时要放松,该止步时应止步。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也是一种勇气。尽情释放我生命的激情,追逐新的体验,想到就要做到。在具体事例中,作为省的实验中学的教师,工作是稳定的,待遇肯定是优厚的,当这位教师为了“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心愿就辞去这一份工作,她必然相信:我有我的双手,但凡我努力,不愁找不到新的工作;但凡我保持淳朴的心态,追求朴素的快乐,但凡我能够克制过度的欲望,一样能生活得非常好。

这样一种心态,其实存在于许多人的心中。现在,无论是否出于炒作,它真实体现在了这位教师的行为中。许许多多人不可能如这位教师一般下定决心,就毅然决然,但看着别人洒脱,他们也高兴。或者,在他们的梦中,也是能那样洒脱的。梦里的洒脱也是洒脱,梦里的淳朴快乐一样是快乐,真实地荡漾在我们的心胸间。

郭元鹏:世界那么大,谁有勇气去看看?

来源:荆楚网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这封辞职信,打破了传统模式。正是因为有了“创新”,才有了火爆。当然,最大的因素还在于这封辞职信说出了很多人的心声。其实,面对世界那么大,每一个人都想去看看。

短短的时间,就成就了这封信的火爆。如果不是网络时代,这是不可能的事情。但是,网友炒作已经严重惊扰了女教师的生活。有人在人肉,有人要采访。在陆陆续续刊发出的报

道中,只有《大河报》的报道隐去了主人公的地址和姓名。这是对当事人的尊重,因为她说:“我就想安静的去看看。”

对于这件新闻,我们可以关注,可以讨论,但是要尊重人家“安静的去看看”的权力。遗憾的是,当事人的照片、姓名、地址,很快就被人肉出来。

作为一名女性,能够有这种“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想法,可以说是超凡脱俗的,也必定经过了激烈思想斗争。生活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生活在这个灯红酒绿的时代,被物欲化了的我们,甚至没有时间停下匆忙的脚步,去看看身边的风景,我们甚至连看一眼擦肩而过陌生人的时间都挤不出来了。

因为不回家看看,父母与子女对簿公堂。因为没有时间谈情说爱,闪婚现象伤痛着婚姻。因为忙碌的不能看看孩子,女儿跳楼自杀说让我的灵魂去寻找妈妈。这些伤痛的事件,触痛了社会的神经。世界真的是那么大,但是世界也真的就这样小。我们更应该有一颗平凡的心,去感受真情,去触摸美好。即使,我们没有足够的勇气,像这位女教师一样去看看那么大的世界,也应该让自己放慢脚步。

最近这几年,过劳死的话题一直就没有停息过。这固然和单位的死板规定,和私企的剥削价值有关系。但是何尝不与我们自己的错误认知有关系。假如,我们也有“我想去看看”的释然情怀,或许我们每一个人都能生活的更加快乐。

当然,在滚滚红尘里,在灯红酒绿里,在锅碗瓢勺里,在油盐酱醋里,不可能每一个人都不食人间烟火,我们不可能为了去看看那么大的世界,就放弃所有。但是,我们却可以善待我们身边这么小的世界。只要我们真心的面对生活,只要我们正确的认知生活,我们的生活也可以是“寒窑虽破苦也甜”的。如果都有这样的坦然,也就不会有了贪官床下的几百万,也就不会有了不法商人的后悔眼泪,也就不会有了同一屋檐下的互相伤害。

这位女教师的辞职没有代表性,但是这种心态却是需要我们学习的。既然人家只想“安静的去看看”,我们就不能去惊扰她的生活,停下“搜索令”,让她静静的享受那么大的世界去吧。

希望有一天,自己也有勇气这么做,抛开一切,只为十里春风。

篇三:时评类新材料作文素材1

时评类新材料作文:“小学生为女教师撑伞”

【作文命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近日,一则让小学生给其打伞的最霸气女教师在网上爆红。图片显示该教师自己扇着扇子,一名小学生在旁边努力为其撑伞。有网友认为该教师缺乏师风师德,被称为最霸气女教师。最霸气女教师在网上火了之后,多家媒体也进行深度采访,上海教委也进行调查。最终撑伞学生称是自愿为老师打伞。对此,学校对当事教师提出了严肃批评,当事教师也认识到了此行为的不妥以及问题的严重性,进行了深刻的自我检讨。也有网友认为:“中央台没事儿干,从和谐的师生关系里找新闻,无聊极了。哪个学生不愿为自己喜欢和崇拜的老师干点事儿?子路不就是孔子的保镖吗?这社会太需要一点儿师道尊严了!只有全社会尊师了,才谈得上重教!这个社会就是被这些类似长舌妇的媒体们给搞坏了!”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什么看法和感受?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网络文章精选】

小学生为女老师撑伞何以被争议

最近,被冠以“最霸气女教师出游,小学生为其打伞遮阳”的几张照片在网上火了,随即引发了一场网络的大讨伐。有网友认为现在的老师一点职业道德也没有,让孩子给打伞?有关部门必须严惩。也有网友调侃称这孩子,从小就会阿谀奉承了!长大了肯定有出息。照片中可以看到学校组织学生游玩,一位女老师不管是站着、坐着还是行走中,总有一位背着书包的学生为其打伞。舆论喧哗并非只为了男学生为女老师撑伞,更在于该老师看上去太“牛”:戴着墨镜,扇着扇子,面无表情,似乎并不关心未成年的学生热不热。或者说,尽管几张照片未必就是全部真相,但民众已经脑补出“师生关系不正常”的戏码。

然而事实情况是,撑伞是学生主动为之,而不是出于老师要求或强迫,而且也并不像网上一开始所称的是“全程打伞”,而只是中间有一段时间,大概20分钟左右。另外这名老师平日里与学生关系融洽,并不像有些人看照片所感觉的那样“霸气侧漏”。然而有些人就只是看到了事实的一部分,而在没有掌握更多信息的情况下就强烈谴责这名老师。

这不禁让人想起了此前的手术台自拍事件,上传图片的人在没有向医疗卫生监管部门求证、举报的前提下,而曲解图片,恶意夸大医患关系,抢着发表在容易引发争议的社交媒体,此举不仅背离客观公正,还有唯恐天下不乱的嫌疑。同样发布“小学生为女老师撑伞”照片的人也故意曲解图片,煽动民众情绪,恶意诋毁该老师。尽管真相总会大白,但在雨过天晴前该老师和此学生饱受的舆论煎熬又会留下怎样大的心理阴影呢?

而且面对强大的舆论压力,学校已对该老师严肃批评,该老师也认识到自身行为不妥,进行了深刻的自我检讨。但细想之下,何为不妥?不该接受学生为其撑伞?还是不该在烈日炎炎下面无表情戴墨镜扇扇子?试问那些对该老师及其学生进行攻击谴责的人能保证自己随时随地都让别人挑不出刺吗?在随处可见的摄像头下,我们已经快毫无隐私可言了,现在有多出一批“断章取义”的拍客,这是要把人逼上当圣人的节奏吗?所以在没有深入了解事实真相的前提下,拍客们切勿随意诋毁别人。

再谈学生给老师打伞遮阳的行为,往好的方面想这叫爱戴老师。从家庭育人的角度来看,或许他的父母为此觉得孩子懂事了。现在社会上以自我为中心的小孩比比皆是,公交车上经常可以看到小孩有座,而接送他们的父母甚至是爷爷奶奶则站在一旁。而能为老师主动着想撑伞的孩子肯定不会如此。从这一点来看,该老师对学生的教育是值得认可的。而且在诸多学生打老师事件频发的背景下,师生关系一度紧张恶化,而该学生为老师撑伞是多么有爱的

画面,如果不是平时对孩子的爱,这位老师会收获孩子自愿帮自己撑伞的爱吗?

学生给老师撑伞,何错之有?

李镇西

最近,被冠以“最霸气女教师出游,小学生为其打伞遮阳”的几张照片在网上火了。许多评论充满“正义感”:“现在的老师也真是牛了!”“霸气女教师,你摆的什么谱?”“感情你是国家领导人了?”??还有的评论矛头直指撑伞的小学生:“小小年纪就知道拍马屁!”

我得知这事的第一个反应,是回忆我从教三十多年中有没有让学生给自己撑过伞。想了很久,确定我从来没有过。但我并未因此而释然,反而更加“不安”起来,因为我的许多行为,其“恶劣”程度远远超过了让学生给我撑伞——

我曾经让学生帮我搬家,而且不止一次;我多次和学生摔过跤,把学生紧紧地压在下面;和学生一起吃了饭,我让学生帮我洗碗;有一年出差,学生送我去火车站,他们帮我背包;至于让他们帮我抱抱作业本,或去办公室帮我拿拿粉笔,或者??哎呀呀,太多了。我越想越后怕,同时也很庆幸:幸好以前拍照摄像没那么方便,而且也没有互联网,否则我不知会被“人肉”多少次!

所谓“后怕”所谓“庆幸”当然不过是调侃而已。实际上,当我回想起这些往事,涌上心头的是温馨是幸福。以前我说过,只要师生之间互相信任,嬉笑怒骂皆成教育。现在,我还想补充一句,只要师生之间彼此依恋,举手投足都是真情——

我让学生帮我搬家,是因为我把他们当做我的哥们了,他们也为能够给“老李”给“西哥”给“镇西将军”搬家而开心;我把学生压在下面,是因为他们也曾把我压在下面——但无论谁压谁,共同的感觉都是“痛并快乐着”;我让学生帮我洗碗,是因为周末我请他们到我家玩,一起包饺子,饕餮之后大家分工,有的洗碗,有的扫地,俨然一家人了,哪还有什么师生之分?去火车站的路上,孩子们帮我背包,他们幸福我开心,彼此都被感动着,哪有一丝所谓“霸气”所谓“拍马屁”的气息?

当然,如果说学生为老师做事是一种“付出”的话,那我为们的付出也不少。那天我在小学门口看到幼儿园的一个小朋友(我校附设了一个幼儿园)扛着午休的被子,我赶紧接过来帮她扛上了五楼教室。三十年前的一个晚上,我班一个来自农村的女生突发阑尾炎,我立马背着她直奔医院(写到这里突然想到,这事若发生在今天,一个年轻男教师半夜背着一个高一女生,多半会成为别样的“新闻”)。住院部在山上,我咬着牙一点一点地往上挪动步子,同时开玩笑地对背上的女生吟诵著名诗篇《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的,人民把他摔垮!”一直在呻吟的女生轻声回应我:“给人民做牛马的,人民永远记住他!”

我写这些,无意标榜自己多么“爱学生”,而是想说,当师生关系到了一种境界,就很难说究竟是谁在为谁“付出”,或者说谁“伺候”谁。这是我们共同的情感共同的爱——朴素而又纯净。

同时,还很自然。比如最近网上热传的小学生为老师撑伞的照片。孤立地看照片,如网上所描述:“这位女老师手里拿着扇子,戴着墨镜,全程无表情??”似乎这老师很冷漠,很摆谱。按有些人的观念,照片中的老师应该表情亲切,面带微笑,最好双手搂着孩子的肩膀,然而那是摆拍,是作秀——我们很多领导“平易近人”的照片就是这样“摆”出来的,

“作”出来的。但这几张照片不是,这是这位老师和学生共同生活中的一个瞬间,一个横切面。在拍照之前或者之后,也许也有过笑容,有过亲昵,而恰好这个“瞬间”和“横切面”没有——真实而不虚假,自然而不做作,这不挺好吗?

问题是,上网了曝光了,于是有关部门便“高度重视”了。据媒体的跟进报道—— 很快,上海市宝山区教育局便就此事回应称,经调查,被打伞的老师确认为上海宝山顾村中心校的,学生为教师打伞一事属实,撑伞学生称是自愿为老师打伞,该局责成学校对其进行批评教育,并要求各单位加强师德师风教育,提醒广大教师严于律己,注意言传身教、关爱学生,积极营造师生相互尊重的和谐氛围。

既然是孩子“自愿为老师打伞”,我就真想不通,这位女教师何错之有?教育局竟然“责成学校对其进行批评教育”!本来应该为教师做主的政府教育部门,竟然将此事上升到“师德师风”的高度,以此“提醒广大教师严于律己,注意言传身教、关爱学生,积极营造师生相互尊重的和谐氛围”云云。

真不知道说什么好了!我只知道,孩子帮老师撑伞,已经是一种“和谐氛围”了。这绝不只是我一个人的“主观偏见”,在我的博客上,许多网友留下这样的评论——

小学生帮老师撑伞,多美好多可爱,这会有什么问题吗?

老师爱学生,学生就会爱老师,这实际上是一种爱的表达方式。本身是一幕充满温情的师生情景,被好事者伤害了。

??

媒体报道中还提到:“这位女教师平时和孩子关系比较好。”我从这三张照片中,看到的岂止是“比较好”,简直就是没有距离的好。如果不是平时对孩子的爱,这位老师会收获孩子自愿帮自己撑伞的爱?我这不是主观推断,有该事件最新进展为证——

在强大的舆论压力下,女教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她说“我错了”,同时流泪说道:“现在舆论一边倒,说我的行为不好,这个我也是承认的,校长怎么处理,教育局怎么处理我都是接受的,因为的确是我个人的问题。但是,我也看到有些言论是攻击小朋友的,我希望你能帮到我,就是让他们不要再评论(哽咽)小孩子,他们还小,都只有十岁左右。我很担心的,因为他们其实不懂的,就很单纯的。”

这段话我读得很感动也很心酸。自己被舆论声讨,还担心着孩子,这是一种怎样的爱心?从这里我们可以找到孩子自愿为她撑伞的原因。

一个从教才三年的年轻教师,那么爱孩子,却在没有任何过错的情况下,被领导批评,被网络示众,被“全民”声讨??我为我们的教师感到一种锥心的痛。

那些攻击小朋友“拍马屁”的人,心态是扭曲的,因为他们以自己并不干净的精神世界去揣度孩子纯洁的心灵。

而这几张照片的偷拍者和上传者则是可耻的——什么心理?这么阴暗!

真不知道,从今以后,那可爱的小男孩和这纯真的女教师如何相处?我无法想象。

小学生给老师撑伞,敬意表歪了

上海杨浦 陈向阳

2015年05月08日07:27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近日,一组“学校出游,学生为霸气老师全程打伞”的照片在网上热传,引起网友热议。随后,上海宝山区教育局证实,事件属实,学校已严肃批评涉事教师。

从学生角度而言,这或许为了表达对老师的敬意。据报道,这名老师平时就与学生关系融洽,是学生自愿为老师打伞。但从教育角度来看,让一名小学三年级的学生,踮着脚给自己撑伞,既算不上恰当的师道尊严,也不是真正的爱护学生。其他学生都空着手,独有这名学生给老师打伞,哪怕是自愿的,哪怕是发自内心的敬意,也是不良示范。

在中小学阶段的师生关系中,老师具有主导性地位。尤其是老师的人格,对学生心灵的影响持久深远。老师让小学生给打伞看上去是件小事,但对处于人格形成期的中小学生会有不可忽视的潜在负面影响。教育家徐特立说:“教师是有两种人格的,一种是经师(教知识),一种是人师(教行为)”。一个合格的教师,尽心“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时刻不忘自己“行为世范”的责任,才能引导学生形成健康、健全的人格。《 人民日报 》( 2015年05月08日 05 版)

小学生给老师打伞自愿也不妥

2015-05-07 来源: 北京晨报(北京)

事件回放

日前,有网友曝出一组据称系学生出游给老师打伞的照片,称“现在的老师也真是牛了”,“小学生为老师辛苦打伞,女子表情全程霸气”还被顶上微博热门话题榜。上海宝山区教育局回应称:照片中的师生来自宝山区顾村中心校,这名老师平时与学生关系非常好,事发时是学生主动为老师打伞,目前当事老师已经作了检讨。(5月6日《新闻晨报》)

理解 : 莫用成人心态解读

仅从被曝光的照片上看,女教师戴着墨镜挥着折叠扇,无论坐着走着,都有一位10岁左右的小学男生为其打着遮阳伞,确实有些“霸气十足”。但如果仔细想想,这种情况只有两种可能,一是老师有意“命令”学生这样做,然这样有悖师德的老师毕竟是极少数。而从照片上看,小男生不但“服务周到”,而且看不出有任何不情愿。这就是第二种可能的表现,是基于关系亲密之下的主动所为。

这与现实中下级官员给上级领导打伞,完全就不是一种心态,更不能用成人的眼光对孩子的这种纯真做强加性负面解读。老师没有拒绝小男生的撑伞,既是对孩子自尊心的一种保护,也是对师生亲密关系的一种呵护。用社会甚至官场上那些不良生态去衡量小学生给女教师的“撑伞”,不只是玷污了童真,给本不纯洁的社会空气无疑又撒下一把尘土。

批评 :有心机不是好事

这是一面反映校园生态、师生关系的多棱镜。这些年在一些学校,孩子被当成道具使用已屡见不鲜。比如在什么庆典仪式上,为了等候领导冗长的讲话,孩子们或在隆冬寒风中冻得缩成一团,或在骄阳烈日下晒得汗流浃背,甚至被雨水浇得浑身湿透。

尤难让人释怀的是,在教师心安理得享受打伞的另一面,学生还将打伞当成成就感,在打伞中享受优越感。本该稚气天真的孩子,打伞成了能事,也与家教有关。当家长一次次给孩子面授机宜,教会孩子怎么讨老师欢心,带着孩子给老师送礼,请老师多多关照,学生把打伞当成成就,在所难免。让孩子能真正像孩子一样生活、学习、成长,或许是最重要的。

反对: 真是“自愿”也不行

即使学生真的是自愿,当事老师也要反思自己的言行。学生打伞,她为何没有制止,反倒心安理得接受,甚至还颇有几分洋洋自得、趾高气扬?为人师表当慎之又慎,时时刻刻要对学生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小处亦不可随便。

此前,媒体曾报道过多起学生因犯错而集体下跪的事件,事后相关方面都回应说“学生系自愿”。不管学生集体下跪到底是谁造成的,毕竟他们都跪了,都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正如有网友跟帖指出的那样:“不论自愿不自愿,我们都应教育孩子,不能随便下跪。”如果学生是被迫下跪,不仅体现了老师的粗暴,更折射了孩子的软弱和逆来顺受;如果学生是自愿下跪,说明孩子们的心智还很不成熟,让人看到了若隐若现的“奴性”阴影。所谓“自愿”背后折射出的某些社会现象和心态,无疑都如出一辙,值得教育者和全社会反思。

结论: 不可如此言传身教

或许这名小学生为老师打伞,只是出于对老师的尊重和爱戴的自愿行为,但也不能排除孩子有“讨好”老师的心理,作为一名教书育人者,当我们看到奥巴马自己撑伞,骆家辉自己提箱子,我们难道不该对孩子的这种行为说“不”吗?否则,你这样神态自然享受了这个孩子给予的“一片阴凉”,就有可能会让更多的孩子纷纷效仿,那无疑是在这些未成年人的心中播下了“丑恶”的种子。如此的“言传身教”,很可能会让孩子“长大后也就成了你”。 每每发生的教师负面事件,其背后折射出来的问题都引发我们思考。因此,关于如何办好教育,以及如何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值得所有教育工作者深思。

三 言 两 语

引起社会关注是好事,但不宜对老师集中谴责,这样会对学生们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孩子们很单纯,也许出于爱心和好心为老师遮阳,没有什么功利目的。

—辛远航

优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