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高中作文 > 教育资讯

高中作文退思园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2 23:25:47 高中作文
高中作文退思园高中作文

篇一:国庆旅游学生作文

国庆旅游学生作文

国庆旅游学生作文

同里一日游

十月一日,爸爸妈妈带我去了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镇——苏州吴江同里游玩了一番。

在高速公路上车很多,堵车整整堵了一个小时。来到同里,人更多,简直人山人海。

同里有很多景点,如退思园、珍珠塔、罗星洲、崇本堂、嘉荫堂、耕乐堂、陈去病故居、王绍鳌纪念馆、松石悟园、古风园、同里三桥??我印象最深的是退思园。到退思园门口,我问妈妈:“妈妈,这里为什么叫退思园?里面怎么样?”妈妈说:“你看看介绍就知道了。”于是,我抬头看了看介绍:退思园是晚清私家园林建筑的经典,已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园名取“进思尽忠,退思补过”之意。退思园布局隽巧适度,全园简朴淡雅,水面过半,建筑皆紧贴水面,园若浮于水上,园内绿水荡漾,古色古香,犹如步入天然水墨画中。走入退思园就看见一些古时候的桌子椅子,一幅古画挂在正中,走过前半段到中半段的一座桥上往下看发现有许多金鱼,在一旁还在卖戏鱼食。在旁边还有一个“水帘洞”。在“水帘洞”两旁有两个石阶梯,通过两个石阶梯不仅可以爬上“水帘洞”的顶上,还可以在“水帘洞'”里捉迷藏,我们拍了很多照片。到后半段都是剪纸展品,这些剪纸展品都活灵活现、栩栩如生,非常好看。

同里三桥是最有名的三座桥,同里人家添丁、婚嫁、做寿都有“走三桥”的习俗,祈求太平、美满、喜利,我们沿河沿桥拍了很多照片。离开同里时我还玩了套圈和打枪的游戏,套圈套中了一个玩偶,打枪打了5发中了4发。怎么样,我厉害吧?

时间不早了,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古色古香的同里。

篇二:高一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三校联考期末

1.从原文看,下列对“沙滩文化”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沙滩文化与明末播州改土归流,南明时期文化精英萃集,清初黔北地域文化的融聚成型,都有着直接的关系。

B、沙滩文化仍继承了以仁为本,以修已为务,以中庸为归的儒家正统思想。 C、沙滩文化由于地域边缘的处境,交通阻隔、信息闭塞,始终处于文化边缘的地位。 D、沙滩文化与黔北易学有着非常直接的关系。2.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高一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总分150分

注意事项:

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 (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沙滩文化”研究

遵义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曾祥铣指出,明末播州改土归流促成的文化勃兴,为沙滩文化的出现提供了可能;南明时期文化精英萃集而形成的多流汇聚局面,为沙滩文化作出了重要铺垫;清初黔北地域文化的融聚成型,是沙滩文化的直接前奏。中国近代文学学会理事黄万机认为,郑、莫、黎三家都是儒家正统思想的躬行实践者,坚持以仁为本,以修已为务,以中庸为归,穷理居敬;力行“敬恕” 之道。刚强不屈、廉正正忠贞的品骨,待人宽厚、民胞物与的高风,就是沙滩文化的灵魂。贵州省社科院副研究员龙平久对黔北易学与沙滩文化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并重点分析了黔北易学代表人物肖光远从文字学的视角解读《周易》的治易模式。省教育出版社的编辑梁茂林对沙滩教育模式作了介绍和探讨。遵义师范学院教授黎铎对沙滩文化衰落原因作了分析,认为在经济观念上,始终固守小农经济思想,而脆弱、贫穷的小农经济,显然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和变化;地域边缘的处境,交通阻隔、信息闭塞,使沙滩文化始终处于文化边缘的地位;民间文化立场的二重性,使坚守节操演变为固执己见,不趋时、不媚世蜕化为对亘古未见的新思想、新思潮盲目斥拒,是沙滩文化衰落的原因。

这些专家学者还到遵义县沙滩村参加了沙滩文化旅游节,参观了黎庶昌故居,对沙滩文化有了更直观的感受。

这些专家学者对以郑珍、莫友芝、黎庶昌为代表的沙滩文化作了较为全面的研究和探讨,提高了学术研究水平,拓展了学术视野。但不容讳言,研究范围还相对狭窄,研究对象也尚须拓宽,研究方法也待改进。(有改动)

A、郑珍、莫友芝、黎庶昌都是儒家正统思想的躬行实践者,是沙滩文化的代表人物。 B、黔北易学代表人物肖光远从文字学的视角解读了《周易》的治易模式及对沙滩文化的影响。 C、沙滩文化衰落的主要原因就是民间文化立场的二重性,使坚守节操演变为固执己见,不趋时、不媚世蜕化为对亘古未见的新思想、新思潮盲目斥拒。

D、这些专家学者认为,对沙滩文化的研究范围还相对狭窄,研究对象也尚须拓宽,研究方法也待改进。 3.依据原文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没有明末播州改土归流促成的文化勃兴,没有南明时期文化精英萃集而形成的多流汇聚局面,沙滩文化就绝对不可能出现。

B、由于始终固守小农经济思想,而脆弱、贫穷的小农经济,显然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和变化,所以必然导致沙滩文化衰落。

C、因为这些专家学者亲自参加了沙滩文化旅游节,参观了黎庶昌故居,所以对沙滩文化有了更直观的感受。

D、这些专家学者只有对沙滩文化作了较为全面的研究和探讨,才提高了学术研究水平,拓展了学术视野。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阅读王羲之《兰亭集序》中的文字,完成4—7题(19分)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项是(3分) A.信可乐也信:相信 .B.虽趣舍万殊 趣:同“取” .C.终期于尽期:至、及 .

D.修短随化修短:长短,这里指寿命的长短 ..

5.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项是 (3分) A.当其欣于所遇/而君幸于赵王 ..

B.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C.已为陈迹/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D.夫人之相与/耳得之而为声 ..

6.下列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一部分文字,王羲之着眼“死生”二字行文。

B.选文第二段,承上文“乐”字而来,谈“欣”,谈“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然后急转,谈得意总有尽头,人生总有尽头,从而导出本文正题“死生’二字。

C.转入“死生”这一正题后,作者否定了在当时的士大夫中很有市场的庄子的“一死生”“齐彭殇”的观点,很有积极意义。

D.文章结尾处,作者以旷达的话作结,有无穷逸趣。 7.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10分)

(1)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分) (2)固知—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分)

3.阅读下面诗词,完成8—9题。(11分)

沁园春 带湖新居将成

辛弃疾

三径初成,鹤怨猿惊,稼轩未来。甚云山自许,平生意气;衣冠人笑,抵死尘埃。意倦须还,身闲贵早,岂为莼羹鲈脍哉!秋江上,看惊弦雁避,骇浪船回。

东冈更葺茅斋,好都把轩窗临水开。要小舟行钓,先应种柳;疏篱护竹,莫碍观梅。秋菊堪餐,春兰可佩,留待先生手自栽。沉吟久,怕君恩未许,此意徘徊。

8这首词的上下阕的写法跟课文《沁园春 长沙》有什么异同?上下阕分别写了什么内容?(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带湖新居将成》这首词中哪些句子直接写出了对官场的厌倦?哪些句子间接地表露了引退的思想?(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__________________,在星辉斑斓里放歌。《再别康桥》 (2)____________________,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荆轲刺秦王》 (3)_________________,忧伤以终老。《涉江采芙蓉》 (4)狗吠深巷中,____________________。《归园田居》

(5)固知一死生为虚诞,______________________。《兰亭集序》 (6)____________________,泣孤舟之嫠妇。《赤壁赋》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1~14题。

只取千灯一盏灯

乔忠延

江南水乡的众多古镇,我独钟千灯。于是,坐飞机,乘汽车,赶去寻访。

千灯果然有灯。清水滋润的河边是一条古旧的石板街,就在那石板街边的店铺中间,有一座古屋,里面陈列着很多的灯,据说,真够上千盏了。那些灯有陶捏的,有瓷质的,有铁铸的,有铜制的。品类众多,造型各异,几乎每一盏灯都闪射着人们心灵中智慧的光芒。

无疑,千灯在江南水乡里是亮色独具的。然而,我追溯的却不是这聚合起来的文物拼盘。流动的河水,飞翘的屋檐,都能够标示本土文化的辉泽。流动的河水名为尚书浦,因为曾经疏浚河道的是明朝尚书夏元吉,尚书名气就不小了,可他手下主事的一位官员竟然是比他名气还要大的海瑞。这河流岂可小瞧!凝固的屋檐也不弱,他的羽翼下名人辈出,有江南丝竹的首创者、陶渊明的后裔陶岘,有世人尊为昆曲鼻祖的顾坚,有明代的抗倭英雄陈先锋,还有昆山市出自南宋的第一位状元卫泾……一个小镇,孕育出这么多的人杰精英,实属罕见。更罕见的是,明清以来考中的进士居然多达35人!

这样浓郁的文化氛围令人陶醉,也令人叩问:是否千灯这方水土当真不凡?当真有千盏明灯辉映着人们的心智?我远道造访,莫非就是奔这智慧的明灯来的?其实不然。我倾心的是石板街最南端的一座院落。屋舍不能算阔大,花园不能算精巧,陈设不能算豪华,不要说和山西的乔家、常家等大院相比,即使和周庄的沈园,同里的退思园相比也有差距。然而,就是这个院落令我顶礼膜拜,因为这里走出了一个令世人刮目相看的文士,他就是大名鼎鼎的顾炎武。

顾炎武原来叫继坤,改名炎武是因为清兵南下,社稷将倾。为了抵御外侵,他决心投笔从戎,抗击敌寇。只是,寡难敌众,失败后他不得不背井离乡,远走北国。然而,他立定志向,誓不叛明,决不屈膝为官。顾炎武四处游走,严谨治学,撰出《日知录》、《亭林诗文集》等著作,成为名声显赫的思想家、史学家、语言学家,在明末清初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作三位大儒。

在我眼里,一位思想家不在于他的著作有多么繁富,学说有多么缜密,如果缺少了独具慧眼的发现,缺少了照亮心灵的光色,那只能是平庸的再造或翻版。不要说他笔下那浩瀚的论著,就一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便具有晴天霹雳的震惊效应,它照亮了我愚暗的心扉,给了我新的启迪。我知道这不是他的原话,这话是梁启超为之合成的。他的原话是:“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辩?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时光逝去数百年了,我坐在书斋轻轻掀动《日知录》,当字行里跳出这段话时,眼睛竟亮得如电光闪射,神魂竟震撼得如惊雷炸响!我把顾炎武尊为补天者,他要补的天是仁爱的苍穹,道德的星空。诚如那个阴沉沉的午后,我走进尚书浦畔的顾家宅第,顿觉阴霾四散,华光迸射,心胸亮堂得少见。是的,仁爱是天,一旦失去仁爱,人和兽还有何种差别?若是世道真的沦为“率兽食人,人将相食”,那可是最为恐怖的灾难啊!这灾难不是天塌,其危害甚于天塌;不是地陷,其危害甚于地陷。要免除这人为的天塌地陷有何良策?顾炎武已明确指出:“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是的,匹夫有责,匹夫履责,才会民风和洽,才会其乐融融,才会重现尧天舜日的美景。

顾炎武点起了一盏灯,一盏照亮人心的明灯!顾炎武就是一盏灯,一盏闪烁在中华大地的思想明灯! 我在千灯的清流秀水边徘徊,我在千灯的老街故宅里追溯,寻访的就是顾炎武这盏明灯.我不敢贪婪,若是千灯容许我带走一盏灯,那我就带走顾炎武这一盏!(原载2014.1.20《人民日报》,有删节) 11、下列对这篇散文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两项都选对给6分,只选一项且正确给3分,有选错的给0分)(6分)

A.本文首段多采用短句,表现了作者探访千灯古镇的急切之情。

B.本文以作者的游踪为线索,略写千灯古镇的自然景观,详写该镇的人文氛围,详略得当,言近旨远,引人深思。

C.第二段,作者不厌其烦地列举了不同质地的灯,既回扣题目“千灯”又暗示此行的目的就是为了观赏这些造型各异的千灯。

D.“千灯”一语双关,既指江南水乡陈列千盏明灯的古镇——千灯镇,也指这个古镇的独具亮色的文化特点。

E.“诚如那个阴沉沉的午后,我走进尚书浦畔的顾家宅第,顿觉阴霾四散,华光迸射,心胸亮堂得少见。”这一句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顾炎武仁爱思想给我带来的巨大震撼。

12、请分析文中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5分)

13、第三段中,作者列举千灯镇许多历史文化名人,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14、结合文本内容及现实,探究作者为什么在“千灯”中只取顾炎武这一盏明灯。(8分)

上联:独立寒秋,毛泽东追忆峥嵘岁月

下联:

18.请以平实的语言表述下面材料中画线句子的含意,不超过15个字。(3分)

有个青年人总是抱怨环境,一位长者对他说:“你想保护自己的脚,穿上一双鞋子比给全世界铺上地毯更容易做到。”

19.根据下面这幅题为“车祸的影子”的漫画,按要求答题。(6分)

(1)简单说明画面的内容。(不超过30字)(2分)

(2)说说这幅漫画的讽刺意义。(不超过30字)(4分)

五、写作(60分)

20.请以“总有一种温暖”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要求叙事清晰,结构完整,要有生动传神的细节描写。

第II卷(表达题)

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5.“据统计,我国上网的未成年人已达到1500万。其中,一些孩子沉迷于网络,学习和生活受到严重影响。” (5分)

针对这一情况,请你拟写两条公益广告,以警醒和劝诫那些沉迷于网络的同龄人。

(1) (2.5分)(2) (2.5分)

16.李明同学说话喜欢引经据典,在下面几种情境讲话时,他引用的古诗文恰当得体的一项是(3分)

A、同学张华要到外地上学,李明给他送行时说:“‘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张华,你一人远走他乡要多珍重啊!”

B、同学刘欣写作文时想找一句表现读书乐趣名句,李明不假思索地说道:“这还不容易,‘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嘛!”

C、李明和同学一起去春游,面对满园盛开的梨花,他情不自禁地说道:“真可谓‘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太美了!”

D、李明的同学张强学习上得过且过,不求甚解,李明意味深长地对他说:“‘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你可不能总是浅尝辄止啊!”

17.根据下面所给的上联,以诗歌《再别康桥》或《雨巷》的思想内容对出下联,要符合对联的基本要求。............(3分)

试卷答案

1.D2.A 3.C 4. A(信,应为“实在”)

5.B介词,因。(A项前句介词“被”,后句介词“被”;C项前句动词“成为”,后句介词“替”;D项前句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后句代词“它” 6.D(“旷达”不正确,最后一句无此意。)

7. (1)有的人通过寄情于自己精神情怀所寄托的事物,在形体之外,不受任何约束地放纵地生活。 (2)(我)本来就知道,把生和死同等看待是荒诞的,把长寿和短命同等看待是妄造的。

8. 两首《沁园春》上下阕各有侧重点,这一点是相同的。不同点:《沁园春 长沙》上阕以比较实在的叙述描写为主,下阕以比较抽象的概述和议论为主。《沁园春 带湖新居将成》上阕以记事抒情为主,下阕以想像抒情为主。

9. 对官场厌倦的句子:衣冠人笑,抵死尘埃。意倦须还,身闲贵早,岂为莼羹鲈脍哉!秋江上,看惊弦雁避,骇浪船回。

表露引退思想的句子:要小舟行钓,先应种柳;疏篱护竹,莫碍观梅。秋菊堪餐,春兰可佩,留待先生手自栽。沉吟久,怕君恩未许,此意徘徊。

10.(1)满载一船星辉(2)风萧萧兮易水寒(3)同心而离居 (4)鸡鸣桑树颠 (5)齐彭殇为妄作( 6)舞幽壑之潜蛟

11.(6分)B C(B项“以游踪为线索”说法错误;C项“此行的目的就是为了观赏这些造型各异的千灯”的说法肤浅错误,此行的目的是借千灯来指出我们需要思想明灯。)

12.(5分)连用三个设问,体现了“我”对千灯文化的多重思考(2分);承上启下,引出对顾炎武这盏思想明灯的钟爱(2分)。

13.(6分)列举千灯镇众多的人物精英,充分体现千灯浓郁的文化氛围(3分);起到铺垫作用,以此衬托(突出强调)顾炎武对人们思想的启迪作用(3分)。

14.(8分)①顾炎武提出的“匹夫有责”思想是构建仁爱社会的基础。(或:顾炎武提出的“匹夫有责”

思想会带来民风和洽,其乐融融。)②顾炎武用他独具慧眼的发现,照亮“我”愚暗的心扉,给“我”新的启迪。③当今社会,经济高速发展,而精神世界滑坡,我们需要顾炎武这样的思想明灯,来照亮愚暗的心扉,带给我们以无穷的力量和莫大的精神鼓舞。(前两点各2分,联系现实2分,分析2分)

15.(5分)示例:(1)网络是虚幻而无限的,青春是真实而短暂的。(2)文件删除了,还有回收站;青春流逝了,还能找回吗?(3)远离网络,拒绝诱惑,拥抱美丽青春。(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每条2.5分。) 16. (3分)D 17.(3分)

18.(3分) 改变自己比改变环境(世界)更容易。

19.(1)画面上一辆正在行驶的汽车撞到了大树上,车后的影子看起来像一个酒瓶。(2分) (2)这幅漫画讽刺了当下存在的因醉驾而造成交通事故危害公共安全的丑恶现象。(“醉驾”“交通事故”“危害公共安全”,均是得分点)(4分) 略 20. 略

篇三:高中语文论述类文章阅读

古琴的文化内涵

古琴,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内涵,千百年来一直是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手中爱不释手的器物。特殊的身份使得琴乐在整个中国音乐结构中属于具有高度文化属性的一种音乐形式。“和雅”、“清淡”是琴乐标榜和追求的审美情趣,“味外之旨、韵外之致、弦外之音”是琴乐深远意境的精髓所在。

古琴的韵味是虚静高雅的,要达到这样的意境,则要求弹琴者必须将外在环境与平和闲适的内在心境合二为一,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琴曲中追求的心物相合、人琴合一的艺术境界。在这一方面,伯牙的经历可称为后世的典范。传说,伯牙曾跟随成连学琴,虽用功勤奋,但终难达到神情专一的境界。于是成连带领伯牙来到蓬莱仙境,自己划桨而去。伯牙左等右盼,始终不见成连先生回来。此时,四周一片寂静,只听到海浪汹涌澎湃地拍打着岩石,发出崖崩谷裂的涛声;天空群鸟悲鸣,久久回荡。 见此情景,伯牙不禁触动心弦,于是拿出古琴,弹唱起来。他终于明白成连先生正是要他体会这种天人交融的意境,来转移他的性情。后来,伯牙果真成为天下鼓琴高手。

琴者,禁也。作为“圣人之器”的琴,演奏时自然有其独特而严格的规范。《红楼梦》第八十六回,贾宝玉得知林黛玉会弹琴时,便要妹妹为自己演奏一曲。林黛玉这时讲到:“若要抚琴,必择静室高斋,或在层楼的上头,在林石的里面,或是山巅上,或是水涯上。再遇着那天地清和的时候,风清月朗,焚香静坐,心不外想。”又说:“若必要抚琴,先须衣冠整齐,或鹤氅,或深衣,要如古人的像表,那才能称圣人之器,然后盥了手,焚上香。” 在中国众多的音乐形式中,古琴集儒道两家思想精髓于一身。

儒家主张入世哲学,重视人生的现实问题,强调艺术对人伦的教化作用。儒家所提倡的音乐讲究中正平和,不追求声音华美富丽的外在效果。“琴者,禁也。禁止于邪,以正人心。”古琴要担负起禁止淫邪、端正人心的道德责任。唐代薛易简在《琴诀》中讲:“琴为之乐,可以观风教,可以摄心魄,可以辨喜怒,可以悦情思,可以静神虑,可以壮胆勇,可以绝尘俗,可以格鬼神,此琴之善者也。”

道家崇尚自然,强调无为和逍遥,反对人们强加于自然的各种行为。道家最理想的音乐应该是“大音希声”、“至乐无乐”的境界。庄子进一步将音乐分成“天籁”“地籁”与“人籁”三类,认为只有“天籁”才是音乐的最高层面,其根本也是提倡自然天成,反对人工雕琢的音乐。

这些思想深深影响了以后的琴人。陶渊明的琴桌上常年摆着一张琴,既无弦也无徽。每当他酒酣耳热、兴致盎然时,总要在琴上虚按一曲。李白有诗写道:“大音自成曲,但奏无弦琴。”从中我们不难悟出道家思想对琴乐的渗透与融合。

1.下列关于“古琴”的表述, 错误的一项是()

A.古琴是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爱不释手的器物,琴乐也因此具有高度的文化属性。 B.“和雅”、“清淡”的琴乐追求“味外之旨、韵外之致、弦外之音”。

C.古琴虚静高雅的韵味要求弹琴者必须将外在环境与平和闲适的内在心境合二为一。

D.古琴要担负起禁止淫邪、端正人心的道德责任。林黛玉关于弹琴要求的言论诠释了这一点。 2.下列对“古琴集儒道两家思想精髓于一身”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

A.儒家提倡音乐,讲究中正平和,不追求声音华美富丽。“和雅”的琴乐正是这一审美情趣的体现。

B.儒家主张入世,重视人生现实问题,强调艺术对人伦的教化作用。“琴者,禁也”旨在止邪正心。

C.道家崇尚自然,强调无为和逍遥,反对人们强加于自然的各种行为。“清淡”的琴乐与道家追求正好合拍。

D.庄子推崇“天籁”,提倡自然天成,反对人工雕琢的音乐。这深深影响了以后的陶渊明以及唐代的薛易简、李白等人。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

是 ( )

A.文章依次阐述了琴乐的审美情趣和深远意境,古琴的韵味和演奏时应有的规范,古琴对儒家和道家的巨大影响。

B.伯牙在蓬莱仙境,心弦被触动,便拿出古琴,弹奏起来。他意识到古琴演奏应达到天、人、琴合一的意境。

C.儒家入世的哲学主张,使弹琴者在演奏时自然有其独特而严格的规范,《琴诀》阐发的正是这一点。

D.道家思想对琴乐的渗透与融合是古琴“清淡”审美情趣形成的原因,作者引用李白的诗句,增强了说服力。

“微电影”大有可为

微电影是指专门在各种新媒体平台上播放的、适合在移动状态和短时休闲状态下观看的、有完整策划和系统制作体系支持的具有完整故事情节的“微时”放映、“微周期制作”和“微规模投资”的视频短片。其内容融合了幽默搞怪、时尚潮流、公益教育、商业定制等元素,可以单独成篇,也可系列成剧。

微电影兴起于草根。各种参差不齐的“小短片”,来自于各种相机、DV、手机。后来,类似“天堂鸟影像”这样的专业机构,使微电影从个人自拍的随性表达,渐渐上升到电影的层次。 近两年,我国各种类型的微电影呈“井喷式”增长。从电影类型来看,在草根网民的原创作品屋出不穷的同时,专业团队为一些品牌量身打造的商业微电影也开始盛行;从制作规模来看,越来越多的专业团队跻身微电影的制作,甚至一些知名导演也加入了微电影的制作行列。微电影的制作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其品质、格调也得以提升,实现了华丽转身。微电影的影响力也在日渐增强,由其催生的短片大赛、微电影大赛、微电影节等活动雨后春笋般涌现。

微电影的篇幅虽小,却并不影响其主题的深远立意和对现实问题的深刻思考。一些微电影在实现艺术追求的同时,也主动担负起对社会的责任。

以“7·21”大雨为背景创作的系列微电影《大雨》的主要人物都是现实生活中的普通人,面对大雨造成的备种困境,他们团结互助、共抗灾难,共(来自:www.Zw2.cn 爱 作文 网)同演绎了充满温情与关怀、责任与坚守的感人故事。影片融入纪实的风格,片尾对人物原型的采访,使得“微”中有内涵,“微”中有新意。在传递社会正能量的公益微电影中,《天堂忘记了》镌刻下自闭症少年的心灵界碑;《交易》中的小女孩儿主动找到人贩子,一句“叔叔,你把我卖了吧!我还差1800块钱给妈妈治病”,让观众为之动容;《亲爱的小孩》喊出“温暖2012”,呼吁对于弱势儿童群体的关注一刻都不该停止??这些微电影关注社会事件,从帮扶贫弱、关爱孤儿到保护环境、热爱自然等多个方面,予以理性思考和人文关怀,以艺术的力量担当起社会责任,发出正义之声,温暖人心。

微电影的播放渠道正日趋多元化。微电影不仅通过网络、移动电话等新媒体呈现,传统的电视播放平台也为它大开“绿灯”。微电影传播平台的增加,微电影制作团队的日渐专业化都让微电影从“非主流”向主流过渡。未来,微电影还可能打包进入主流院线,进入电影发行体系,以更加成熟的姿态面向观众。

4.下列关于“微电影”的说法不准确的一项是

A.微电影对观看时间和空间的要求较传统电影要低,移动状态和短时间休闲状态下都可以观看。

B.放映时间短、制作周期短、投资规模小是微电影的显著特征,但它的内容丰富,可单独成片,也可系列成剧。

C.最早的微电影是普通百姓用手机、相机、DV等拍摄的短片,它们仅仅是一些个人的随性表达。

D.近两年微电影发展迅猛,影响力日渐增强,催生了许多公益活动,带动了多个产业的发展。 5.不能说明微电影担负起社会责任的一项是

A.《大雨》融人纪实风格,在短小篇幅中展现了深刻的内涵,创作上有新意。 B.《天堂忘记了》展现了自闭症少年的心灵世界,启示人们应该关爱少年自闭症患者。 C.《交易》中的小女孩儿主动找到人贩子,要求把自己卖掉换钱给妈妈治病,让观众为之动容。

D.《亲爱的小孩》喊出“温暖2012”,呼吁社会要持续关注弱势儿童群体。 6.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微电影只能在各种新媒体平台上播放,一般有完整策划和系统制作体系支持。

B.专业团队加入微电影的制作,不仅大大地增加了微电影的数量,也极大地提高了其质量。 C.微电影篇幅小的特点有助于其实现主题的立意深远和对现实问题进行深刻思考。 D.微电影正从“非主流”向主流过渡,不久会打包进入主流院线,进入电影发行体系。 中国古典园林的命名及其对联

杜道明

中国古典园林可以说是自然美、建筑美、艺术美的有机统一。那些精美的牌匾对联、亭台楼榭、曲院回廊、假山叠石与荷池画舫等,无不巧妙安排,将大自然的万千美景和审美意蕴浓缩其中,构成一幅幅令人流连忘返的艺术化境。

中国古典园林的创作,和中国绘画一样,都注重把命名、题咏与景物的安排结合在一起。作为园林艺术的有机组成部分,那些通过门额、牌匾、石刻等形式表现出来的园名和景名,不仅恰到好处地起到了点题和深化意境的作用,使园林生出许多情趣,变得更加富有生命力,而且园名本身也状物写景、抒怀言志,或富含深奥哲理,或充满诗情画意,或含蓄蕴藉,或画龙点睛,使人在吟赏玩味之余,启迪智慧,增添游兴,获得审美的愉悦和享受。

其实,园名最初只是一个符号标志,便于人们称呼而已,所以常以地名或人名代替,如西晋的石崇在河南金谷涧的别墅叫金谷园。也有用园主人的姓氏、官职来命名的,如董氏东园、沈尚书园等。与此相对的则是以义命名,如宋代司马光在洛阳筑园,取名“独乐”,有独善其身之意。

中国古典园林后来的命名,或出自典籍,或出自文人诗赋,或取汉字的谐音,都是为了表达园林主人对前代名士的仰慕、归隐林下的志向等,突出了园林的主题思想及主旨情趣,同时引领游人的审美体验,去领悟感性风景所蕴藏的深厚内涵。如江苏吴江同里镇的退思园,本是清朝末年兵备道任兰生遭弹劾罢官还乡后所建,园名“退思”,语出《左传》“进思尽忠,退思补过”,有退而思过之意。

除以标题似的园名体现造园家的主观情趣和统领全园的创作风格之外,中国古典园林中局部景点的命名则往往是景随名出。比如徜徉于苏州留园,在“涵碧山房”赏青山绿水,在“闻木樨香轩”闻桂花飘香,在“清风池馆”沐浴明月清风,在“壕濮亭”观鸟兽禽鱼??移步之间,一个个景点便随名而出。名称和周围景色浑然一体,将游客带入一幅幅情景交融的画面之中,这些和谐、有序的安排,大大增添了园林的整体美感。

中国古典园林和局部景点的命名,最重要的作用是引发游人的形象思维,从而由物境进入审美的境界。高度凝练、概括而又深邃的园林命名,总是以其丰富隽永的美学蕴含,引领游客进入造园家所极力表现的艺术境界之中,去领略那博大精深的中国古典园林文化,并获得美的享受。

对联是中国独有的文学艺术形式,被大量地应用于园林之中。这些对联既能造成古朴、典雅的气氛,又起着烘托园景主题的作用,给以综合审美为特征的中国古典园林增添了一道耐人寻味的文化风景线。而且对联文辞之隽永,书法之美妙,常常令人一唱三叹,徘徊不已,这对游人来说无疑也是一种美的享受。

在济南大明湖铁公祠西门两侧镶嵌着一副名联:“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这是由清代诗人刘凤诰吟咏,大书法家铁保书写,被人刻在条石上的。济南大明湖自古遍生荷花,湖畔垂柳依依,花木扶疏,湖光山色,美不胜收。这副对联正是它风景的最好写照,而且对仗工稳、平仄协调,二百多年来一直被人传诵。镇江的焦山是长江中的一个小岛,山半腰有座“别峰庵”,小巧玲珑,四周绿树翠竹掩映,环境特别幽静。庵中有两间书斋,曾是清代著名书画家郑板桥的读书处。门旁挂有郑氏手书的一副对联:“室雅无须大,花香不在多。”在郑板桥看来,好的居住环境并不在于大和多,而是要有诗意。唯其如此,才能做到以雅胜大,以小胜多。这“雅”和“少”,正是镇江焦山这类文人园林的突出特点。

总之,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对联,虽仅片言只语,却意蕴隽永,对园林景观起着烘云托月、画龙点睛的作用。这些对联有的富有哲理,发人深思;有的抒发情怀,令人神往;有的切合主题,启人心智,所以成为园林艺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精华之所在。

7.以下关于中国古典园林园名景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古典园林通过门额、牌匾、石刻等形式表现出来的园名,之于整座园林,往往一是“睛”,一是“龙”,有画龙点睛之妙。

B.中国古典园林的园名起初只是一个符号标志,便于称呼,不具备任何文化底蕴,如金谷园、沈尚书园、“独乐”等等,

C.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古典园林的园主人为了表达对前代名士的仰慕和归隐林下的志向,往往从典籍、文人诗赋和汉字的谐音里寻求园名。

D.参观苏州留园的“涵碧山房”、“闻木犀香轩”、“清风池馆”、“壕濮亭”等,移步换景之间,会使人在有序地感悟中领略到园林的整体美。

8.以下是关于中国古典园林对联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对联是中国独有的文学艺术形式,它讲求对仗工整,平仄协调,主要用于中国古典园林中,起烘托园景主题的作用。

B.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对联,文辞精美,书法美妙,令人一唱三叹,其主要原因是文辞深奥,富含哲理,含蓄蕴藉。

C.中国古典园林对联的创作与书写,有的成于两人之手,有的成于一人之手;像“室雅无须大,花香不在多”那样成于一人之手的,更能打动人。

D.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对联,虽片言只语,却意蕴隽永,对园林景观起着烘云托月、画龙点睛的作用。

9.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建造中国古典园林属于艺术创作,主体部分是景物安排,有机组成部分是命名和题咏,两者相得益彰。

B.中国古典园林可以说是自然美、建筑美、艺术美的有机统一,这其中既有造园家的精心设计和巧妙安排,也融入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C.中国古典园林局部景点的命名,最主要的作用是引发游客的形象思维,把游客领入他所极力表现的艺术境界之中。

D.镇江焦山上的“别峰庵”小巧玲珑,绿树翠竹掩映,环境幽静,可谓以雅胜大,以小胜多,突出体现了一类文人园林的特点。

富民为本——儒家民生思想

儒家关注民生,主张“为政之道,以顺民心为本,以厚民生为本”,其思想中始终有一种鲜明的“富民”倾向。概要说来,其主旨有这样几项。

其一富民为“政之急”。在国家和社会诸多事务中,儒家认为民生是最紧迫的事情。鲁哀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回答说:“政之急者,莫大乎使民富且寿也。”正因为富民是最为急切的,所以儒家常常将民生置于优先的位置来认知和讨论。如子贡问政于孔子,“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文中的“足食”是就人民的生活而言的,意为国家治理的关键是要安排好人民的生计,要让人民吃饱穿暖。孔子将“足食”置于“足兵”之前,可见民生在孔子那里不仅是重要的,更是紧迫的。史称孔子“所重:民、食、丧、祭”,也清楚地印证了这一点。从孔子的论述来看,他所谓的“足食”和“食”,似乎不仅仅限于温饱,而是过上比温饱更好的富裕生活,因为孔子肯定这也是人人可求的、合乎人性的生活,“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

其二富民是治国安邦的前提。在儒家思想里,富民之所以为“政之急”,因为它有着治国安邦的重要政治意义。首先,富民是社会稳定的基础。儒家认为现实的经济利益决定人们的意识,即所谓“恒产决定恒心”,这里的“恒心”,既指人的道德意识,也包含人们的社会认同和依礼循则的秩序观念。儒家认为此“恒心”与社会的治、乱密切相关,缺乏“恒心”,社会就会陷入无序和混乱,“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社会一旦出现“无不为已”的局面,当然也就不能实现有效的治理。正是循此“恒产——恒心”的理路,所以儒家认为富民有着急切的现实合理性和必要性。其次,民富才能国安。儒家认为民心的向背是统治合法、合理性的最终依据,即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而要获得人民的支持,统治者则必须“与民同乐”而不能“独乐”,而究其实即强调统治者应关注并解决好民生问题。儒家认为,惟有富民,才能赢得民心,也才能“王天下”。

其三富民是政府的天职。按儒家的理解,天生民而树之君,“治人者”对人民负有无可推卸的政治义务和责任,用儒家的说法即是“思天下之民匹夫匹妇有不被尧舜之泽者,若己推而内之沟中,其自任以天下之重如此”。所谓“尧舜之泽”,其间最为基本的则是人民的生计问题,故儒家一再提醒“治人者”,要如“禹思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也;稷思天下有饥者,由己饥之也,是以如是其急也”!儒家还以“为民父母”为喻,强调富民也是统治者不可逃避的道义责任,因此,对那些不顾人民饥寒交迫、只顾一己享乐的统治者,儒家痛斥之“率兽食人”,根本不配“为民父母”。显然,在儒家看来“为民父母”是绝不应“使斯民饥而死”的,相反,政府有义务和责任让人民过上“有粟如水火”的丰衣足食的生活,换言之,“治人者”天然负有富民之责。

(选自2011年2月14日《光明日报》,有删节)

10.下列有关“儒家民生思想”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儒家关注民生,其思想中始终有一种鲜明的“富民”倾向。 B.儒家认为在国家和社会诸多事务中,民生是最紧迫的事情。 C.儒家认为经济利益决定人们的意识,社会稳定是富民的基础。 D.在儒家看来,政府有义务和责任让人民过上丰衣足食的生活。 11.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认为民生不仅是重要的,更是紧迫的,所以他将“足食”置于“足兵”之前。 B.“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就说明现实的经济利益决定了人们的意识。 C.“得民心者得天下”这句话说明民心的向背是统治合法、合理性的最终依据。 D.儒家以“为民父母”为喻,意在表明统治者绝不应“使斯民饥而死”的。 1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因为儒家认为富民是最为急切的,所以孔子和他的弟子们常常将民生置于优先的位置来讨论。 B.孔子肯定温饱是人人可求的、合乎人性的生活,所以强调国家治理的关键是要让人民吃饱穿暖。 C.儒家认为富民有着急切的现实合理性和必要性,强调统治者应关注并解决好民生问题。

D.那些不顾人民饥寒交迫、只顾一己享乐的统治者根本不配“为民父母”,被儒家痛斥为“率兽食人”。

宋词与开封张自善

词,最早称“曲子词”,是产生于唐代民间的可和乐歌唱的新诗体,到了宋代,得到了长足发展,艺术上表现出了更多的特色和独创性。从一代文艺作品应具有自己独特的时代风格来看,词可以说是宋代的代表文学,所以,人们称之为“宋词”。

谈宋词,就离不开开封。因为作为北宋的京都,特别是在宋朝特殊的历史条件下,能使宋词空前发展、繁荣和提高,在中国文学史上,与唐诗、元曲成三足鼎立之势,都与它是北宋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有着直接的关系。

公元960年,时任后周检校太尉、领归德军节度的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建立了赵宋王朝,并逐渐结束了自“安史之乱”两百多年来的混乱局势,使农业生产不断增长,工商业相应地得到了发展,城市经济日趋繁荣。当时,东京人口有100多万,是世界闻名的大都市之一。这种经济的繁荣,必然带来文化的繁荣,为宋词的兴盛提供了宽阔的舞台。

另外,赵匡胤是在掌握后周兵权之际,趁周世宗柴荣去世,幼主恭宗柴宗训刚刚即位而乘机取得政权的。所以,他也担心自己手下的功臣拥兵自重,来个“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于是采用赵普的计谋,演了一场“杯酒释兵权”的悲喜剧,把军权集中到中央,偃武修文。宋朝皇帝重视科举考试,广罗文人,特别是宋太宗赵炅、仁宗赵祯,都洞晓音律,并亲自制曲,更引起士大夫和市民对词的喜爱,于是竞造新声,使词这一配乐歌唱的文学形式,发展得更加迅猛起来。

北宋的词分为两个时期。前期是从宋太祖开国到仁宗赵祯末年(960—1063),后期是从英宗赵曙初年到金兵攻陷汴京那一年(1064—1126)。

北宋前期的词,正如上述,是在“百年承平”的情况下发展起来的,几乎承袭了晚唐五代的词风。在内容上,主要是反映贵族士大夫闲适自得的生活及流连光景、伤感时序的愁情,局限于书写离别、相思之绪,风格尽管有些清新,但仍旧是柔靡无力,没有突破“词为艳科”的藩篱;在形式上,从小令发展到慢词;在题材上,开始比五代有所扩展,其代表人物是晏殊、欧阳修、柳永等人。

北宋后期的词,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出现了以苏轼为代表的豪放词派。其词风飘逸、豪放,苏轼主张“以诗入词”,把丰富多彩的生活写进词里,达到“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的境地,同时,将词从音乐中解放出来,使之成为独立的文学形式。

与苏轼同时代的王安石、贺铸,以及“苏门四学士”中的黄庭坚、晁补之,都和苏轼相呼应,为南宋的辛弃疾、陆游等人的豪放词风开了先河。

北宋后期的周邦彦,则是婉约派的集大成者。他少有才学,宋神宗赵顼元丰年初为太学生,因献《汴都赋》,歌颂汴京形势和朝廷新法,被擢为太学正。徽宗赵佶崇宁年间(1102—1107),创立大晟府,以周邦彦为提举。周邦彦通音律,能创调,工慢词,在铺叙的基础上进一步讲曲折、回环,变化较多,并过分规范词律,使词的语言风格由俚俗趋向典雅含蓄。

北宋时期,词有了迅猛发展。当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形势,对词人都有事实上的影响。不论是在京为官,或因革新与保守两派斗争遭贬谪外地任职,词人的根都在京都开封。可以说,是开封孕育了大批的词人,而这些词人又以各种风格、各种流派的作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开拓了宋词这一文学形式,给中华民族留下了灿烂的文化。

13.下列关于“宋词与开封”的相关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封作为北宋的京都,它特殊的历史条件,导致了宋词空前发展、繁荣和提高。

B.开封在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之后,城市经济日趋繁荣,为宋词的兴盛提供了宽阔的舞台。

C.赵匡胤采用赵普的计谋“偃武修文”,这是使宋词具有自己独特时代风格的根本原因。 D.词在北宋时期全面发展,众多词人的根都在开封,他们都受到开封当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影响。

14.下列各项中,对“宋词”这一概念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词”这种文学形式起源于宋代,又是宋代的代表文学,所以,人们称之为“宋词”。 B.北宋后期是宋词发展的重要时期,这时词人苏轼主张“以诗入词”,将词从音乐中解放出来,让词成为独立的文学形式。

C.北宋前期的词不同于后期的词,后期词取材广泛,“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前期词反映的生活面较窄,局限于书写离别、相思之绪。

D.北宋词人既以各种风格、各种流派的作品反映当时社会的现实,同时又使词在艺术上表现出更多的特色和独创性。

15.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周邦彦是北宋词人的杰出代表,他过分规范词律,使词的语言风格由俚俗趋向典雅含蓄。 B.北宋前期的词风与晚唐五代相比变化不大,它是在“百年承平”的情况下发展起来的。 C.以苏轼为代表的豪放词派影响深远,当时有很多人与苏轼相呼应,这种词风也开了南宋豪放词风的先河。

D.宋太宗赵炅洞晓音律,创立大晟府,并亲自制曲,引起士大夫和市民对词的喜爱,使词迅猛发展起来。

? 1、答案 D

解析 林黛玉关于弹琴的言论论述的是作为“圣人之器”的琴,演奏时自然有其独特而严格的规范。 ? 2、答案 D

解析 错在“这深深影响了以后的陶渊明以及唐代的薛易简、李白等人”,相关文字在最后一段,其中并没有薛易简,前段引用过他阐述古琴担负起禁止淫邪、端正人心的道德责任的文字,但这与庄子道家思想无关。 ? 3、答案 B

解析 A项主客颠倒,应是儒家和道家对古琴的影响;C项《琴诀》宣扬的是琴曲的道德功用;D项无中生有。

? 4.D(催生的不是公益活动,“带动了多个产业的发展”原文没有根据) ? 5.A(是对影片艺术风格的肯定,不是思想内容上担负起社会责任)

? 6.B(A. 不是只能在各种新媒体平台上播放,从最后一段“传统的电视播放平台也为微电影大开 ‘绿灯’”可知; C.原文说“微电影的篇幅虽小,却并不影响其主题的深远立意和对现实问题的深刻思考”,“有助于”的说法没有根据;D.“微电影还可能打包进入主流院线、进入电影发行体系”,而不是“不久会”进入主流院线,误将或然当做必然。) ? 7.B(司马光的“独乐”园具备文化意义。)

? 8.D(A项说“主要应用于中国古典园林中”,文中无根据。B项强加因果关系,同时又忽略了书法方面的作用。C项“成于一人之手,更能打动人”,文中无此说法。) ? 9.C(更重要的是“引发游人的形象思维,从而由物境进入审美的境界”。) ? 10.C(儒家认为富民是社会稳定的基础)

? 11.B(这句话说明“恒心”与社会的治、乱密切相关,缺乏“恒心”,社会就会陷入无序和混乱)

? 12.B(孔子肯定比温饱更好的富裕生活是人人可求的、合乎人性的生活)

? 13解析 C项,赵普的计谋是“杯酒释兵权”而非“偃武修文”,“偃武修文”“是使宋词具有自己独特时代风格的根本原因”于文无据。 ? 答案 C

? 14解析 A项,“‘词’这种文学形式起源于宋代”这句话与原文中的“是产生于唐代民间的可和乐歌唱的新诗体”说法不相符。 ? 答案 A

? 15、解析 D项,张冠李戴,创立大晟府的不是宋太宗赵炅,而是宋徽宗赵佶。 ? 答案 D

高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