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鸿门宴续写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3 02:16:53 体裁作文
鸿门宴续写体裁作文

篇一:鸿门宴写作素材

《鸿门宴》写作素材积累

【写作素材】

项羽攻入函谷关后,拥有大军四十万,实力强大,士气正旺,颇为自负。“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以为刘邦在自己的掌控之中,鸿门宴上坦然接受刘邦恭卑的谢罪,其傲慢轻敌的思想最终为自己的悲剧埋下了祸根。

【内涵挖掘】

轻敌思想要不得,在任何时刻都不要忽略了对手的存在;要尊重对手、警惕对手,对对手不能过于傲慢自负。

【适用话题】 1、自负。2、对手。3、居安思危。4、忽略。

【写作素材】

范增向项羽进谏,刘邦“其志不在小,有天子气,急击勿失”;项伯却劝项羽,“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羽对此没有自己的主见,也没能正确对待两人的不同建议。

【内涵挖掘】

要善于采纳别人的建议,择其善者而从之;对待不同的意见自己要有主见,不能人云亦云。

【适用话题】 1、主见。2、纳谏与止谤。3、选择。4、认知。

【写作素材】

在项伯的劝说下,项羽放弃了原先攻打刘邦的计划;鸿门宴上,范增几次暗示项羽要杀死刘邦,项羽默然不应。

【内涵挖掘】

做事不能优柔寡断,患得患失;果决才是做事应有的态度。

【适用话题】 1.果断。2.犹豫。3.患得患失。

【写作素材】

鸿门宴上,刘邦卑词“谢罪”,项羽便非常坦率地说出告密者是刘邦手下曹无伤,致使曹无伤被刘邦诛杀。

【内涵挖掘】

坦诚是有条件的,对敌人坦诚相待只能被敌人所利用;为人处世,必要的时候还是要有点城府和心机;要保守秘密,保护投诚者,才会吸引更多人敢投靠自己。

【适用话题】 1.坦诚。2.为人处世。3.秘密。4.选择。

【写作素材】

项羽讲究仁义,接受项伯的建议,在宴会上不忍杀死刘邦;刘邦参乘樊哙闯入军帐,斥责项羽,项羽也心存仁义,反而赐予酒肉,没有怪罪。

【内涵挖掘】

讲仁义是有条件的,对敌人心存妇人之仁只能被敌人所利用;仁义道德之光的闪现,如果没有仁义之心,项羽定多只是一个残暴的君王,而非后人所扼腕叹息的悲剧英雄,也不值得司马迁如此费尽笔墨为其立传。

【适用话题】 1.条件。2.英雄与枭雄。3.仁义。4.道德。

【写作素材】

樊哙勇闯军帐,为救刘邦而不顾自己的个人安危,面对项羽也能毫无畏惧地加以斥责。项羽却对樊哙不畏生死的英雄气概生出惺惺相惜之情,对樊哙的无礼行为不加怪罪,反而赐酒肉、赐座。

【内涵挖掘】

英雄惜英雄,真性情的流露;宽容使人性显得更加伟大,真正的英雄总是能够宽以待人。

【适用话题】 1.宽容。2.气概。3.勇敢。4.人性。

【写作素材】

在鸿门宴上刘邦自降身份,曲意逢迎项羽,樊哙更是将项羽与怀王相提并论,项羽的虚荣心和尊严得到大大的满足。于是,项羽出于“不忍”之心和自得之意,错失了一次杀死刘邦的绝好机会。

【内涵挖掘】

自矜功伐,最终不免要尝到失败的苦果;尊严不是别人嘴巴上给的,对待别人的曲意逢迎要有警惕之心;要善于审时度势,把握机会,识时务者方为真正的俊杰。

【适用话题】 1.虚荣心。2.审时度势。3.机会。4.警惕。

【写作素材】

鸿门宴上,刘邦隐藏了自己欲王关中的真实政治意图,却推托为是小人的“细说”而致使刘项不合;樊哙闯入军帐,将谎话说得义正言辞。项羽对刘邦君臣二人的言论没有认真辨析,致使自己受到了蒙蔽。

【内涵挖掘】

不可轻易相信敌人,对待敌人的言论要细加辨析,以免受到敌人的蒙蔽。

【适用话题】 1.相信。2.辨析。3.蒙蔽。4.谎话。

二、拓展训练

1)刘邦对项羽的评价:

夫运筹帷帐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即张良);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史记 高祖本纪》

2)杜牧、王安石、李清照对项羽的评价:

杜牧《题乌江亭》: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王安石《乌江亭》: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李清照《咏项羽》: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3)毛泽东对项羽的看法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1949.4"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例文1] 性格的祭奠(节选) 田诺

??

项羽在灭秦战争中彻底表现出来的肆意恣睢、刚愎自用、凶狠残暴的性格为他日后的失败写了伏笔,其实此性格项羽早已有之。从杀宋义始至破秦,他一路在胜利的欢呼声中走了过来,这无疑滋长了他的这种性格,使之恶性发展起来而成为他精神世界的主要方面。他一出现就是个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英雄形象,巨鹿之战的辉煌胜利更使得他完全丧失了自己的判断能力,他开始把自己看作神了。能支撑起他这一精神世界的惟一支柱就是赢得胜利。每一次胜利,固然使他的精神支持更坚强一些,然而,这胜利更大地加重了精神世界的自重。

如此,他将一轮轮战斗下去,周而复始,项羽陷入了他为自己制造的一个怪圈,无法自拔,却又不愿自拔。

项羽心底要维系“永不败”神话的欲望,构成了他对战争的一种几乎是本能的崇敬,并进一步铸就了他的性格。由此也就不难回答项羽把那一份份残酷的祭奠献给了什么,他自身的矛盾又来自何方。

在项羽心理怪圈的一来二去之中,中国人口已从战前的一千万骤减至五百万。天下人对项羽心态的无法认同使得时代终于作出了抛弃项羽的选择。

项羽不好计策与外交是真诚的,他梦想用他所崇尚的武力去解决一切问题,可是现实无情地打破了他的梦想,他只有叹息着,用死亡来反抗这现实,为自己性格的篇章写下了最后的一笔,也为自己一生执著的性格献上最后的也是最虔诚的祭奠。

赳赳武夫的内心是多情的,尽管表现这多情的却是无情。性格的祭奠是悲壮的,因为它的代价是生命、执著和无奈。

[例文2]

题乌江亭

当虞姬横刀,将一朵生命之情绽放成矛尖锋刃的湛蓝。我看到鲜红鲜红的血流过雪白雪白的颈。壮士掩面,乌骓悲鸣。

鲁迅说成功是把好的东西包装给人看,而失败是把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于是,你便成了最伟大的毁灭的艺术。“曾是气吞残虏!”你的英勇是无人企及的神话。釜破舟沉,是你无畏的誓言。“何弊之乘”的果敢,“挡我者死”的豪迈。几千年后似乎还可以听到你圆睁环眼倒竖钢髯的一声断喝。乌骓马来往奔突,每一个轮回的拼杀都像是一条法力无边的咒语,使尸堆成山,使血流成河。那杆长予挑起了几多秦国虎狼之将的尸首,几千年后壁上清吟之时还自滴着秦兵的黑血!

然而,你胜不了刘邦。因为你,还有诚信。

“竖子不足与谋!”范增如是说。当楚强汉弱之时,诛刘邦之机会何止千万。然而你没有。“不可沽名学霸王。”毛泽东说你沽名钓誉,我没有看到,我只看到你的诚信。“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你直言不讳,面对的还是刘邦。于是曹无伤被诛,试问天下谁人再敢助楚?你以为楚河汉界便是界限,殊不知刘邦有心明修栈道,暗渡(度)陈仓!韩信谓刘邦不善用兵而善用将,他的心计,他的丢诚弃信便是他的武器。而这居然比你的宝马大刀还要锋利。然而刘邦不足以与你相比;刘邦是君主,而项羽,是英雄!于是你英雄的起事,英雄的南征北战,英雄的失败。当楚歌的韵律从四面八方像魔音一般折磨你的耳鼓,面对嘶鸣的乌骓和似水的虞姬,你的眼泪磨蚀你的伟岸。“虞兮虞兮奈若何?”于是在乌江,你完成了一个没有丢弃诚信的男人的涅槃。

当拔山举鼎的传奇褪色成一页泛黄的史册,与斜阳下汉家的小儿稚嫩的传唱“大风起兮云飞扬”,你终于远去,留下一个顶天立地的背影。也许你做了鬼雄,跨着随你投江而死的乌骓,旌旗十万斩阎罗,你轰轰烈烈的死去,因为有诚信,为你殉葬。

于是,你不朽,你最终还是战胜了刘邦,以你的诚信,刺刘邦于后人的口碑之下!

【简评】

仅仅用“中心明确,语言优美”来评价这篇散文,是远远不够的。这位考生不以成败论英雄,而是以“诚信”为中心,深入探究人性的善恶美丑,阐述了独到而深刻的见解。这种不拘前人旧说,用充满思辩色彩的严密推理得出的结论,表现了一种十分可贵的科学的创新精神。再加上严谨无隙而又流动自如的结构,优美畅达而又灵动轻捷的语言,便将这种深邃

的哲理思考悄无声息地融进了充分诗化的语言和无处不在的情感氛围之中,显示了作者相当成熟而扎实的语文素养。

择善而从(04年)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遇到一些难以做出抉择的事,这时候朋友们会热心地给你出谋划策,但是有些固执己见的依然故我,导致他后悔莫及乃至终身遗憾。

一、 项羽之死

翻滚奔腾的乌江水已经变成了血色,阴霾的天空中盘旋着一只雄鹰,它嘶喊着,拍打着翅膀,无奈这劲风的强悍,迎风而上却只能徒劳而落。

随风而扬的是凄凄的歌声,这是四十万楚兵的死亡之歌,其声何等悲烈、痛彻心肺,我想:霸王已经再也听不到了。

鸿门错失良机,亚父范增良言未被项羽采纳,是因为他念故情妇人之仁吗?不,是因为其过于信任自己的判断,他认为刘邦不过是手中的一颗棋子罢了,不会对自己构成任何威胁。

放虎归山,等待他的只有死亡!

二、 马谡之死

神算子孔明的挚友马谡,乃蜀军一大将,此人作战骁勇,但我行我素,骄傲自大。 领将军令的一刹那间,孔明有些迟疑,但面对挚友的豪言壮语,又消除了疑虑。

二十万大军驻扎在高山上,但久经沙场的老将姜维力劝其撤离此山。理由让在场的士兵信服,但惟有马谡沉默不语。

带有几分侥幸的心理,他仍然坚持自己的观点,不料敌军轻易地打败了他。

是因为他不懂兵法吗?不,是因其偏信自己,认为自己才华盖过军中上下,不能让别人牵着鼻自走。狂妄自大,骄傲自满,终被斩于军中。

三、 桓公之死

蔡桓公乃春秋齐国君王,可惜因讳疾忌医而亡,倘若他听取了扁鹊的建议也不至于染病无救而亡。

是因为他不怕死吗?不,是因其闭目塞听而无法耐心听取别人的肺腑之言,一味相信自己的主观判断而误了医治时机。

讳疾忌医,等待他的只有不治而亡命。

这三则故事都是由于自己不听取别人的意见而固执地相信自己而导致,令人甚觉惋惜。 放弃该放弃的是明智,放弃不该放弃的是无能,不放弃该放弃的愚蠢,不放弃不该放弃的是执着。

我们应该学会如何在关键时刻有选择的放弃和不放弃。

孔子曰: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点评]文章运用这三个故事中主人公的悲剧性结局,说明项羽、马谡、桓公均是“固执己见”之人,因不善于听取别人意见而走向末路,从而试图从反面来论证“择善而从”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行文来看,作者的语言比较洗练,知识面比较宽广,思维比较缜密。

菊花飘香的时节

当清爽的秋风将天空吹向更高远,当陌生的孩子望断最后一只南飞雁,当枝上的绿叶换上橙黄,当一点点微酸已着枝,便又到了菊花飘香的时节。

菊之淡

“哐当、哐当??”听见那清脆的打铁声了吗?清风拂抑、强健的肌肉散发出生命的气息,熊熊的烈火陶冶着高尚的情操,稽康,这个时代的英雄,一带才子,就在这儿过着铁匠的生活,和任何人一样,你也对他期望很高吧,可是你敢劝他入仕吗?是否忘了《与山涛绝

交书》?那铿锵的言辞已经向所有人宣告他对仕途的不屑,就让他做他自己吧,让“竹林七贤”永远过着“邺下放歌”、“竹林饮酒”、“曲水流觞”、“南山采菊”的是生活,不要让世俗的秽气覆盖了菊花淡淡的幽香。

菊之傲

是否还能记起那个岁楚国相位持竿不顾、依然决定“曳尾于途中”的庄子?这个“心如澄澈秋水”,再如不系之舟的清高居士,拥有举世的才华,然而却不曾向权势显贵屈服,一生过着清贫飘零的生活,你是否也想劝他入世,期望他能为祖国为社会为黎民百姓做番大事业。是的,所有人希望如此。然而,庄子他自为自己就是一棵树、一棵捍卫心灵月亮的树,如果你硬要将他拔起,种在污秽的社会泥土里,他将立刻枯萎死亡,就让他永远地做一棵树吧,他身边会有一株傲岸的菊花陪着他。

菊之殇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雅不逝,雅不逝兮可奈何,虞姬虞姬奈若何”,面对滔滔江水,面对彼岸的乡亲父老,一代霸王也不由泪湿衣襟,江水已随他人姓,美人自刎在怀,是乘船逃走,重整旗鼓,还是投身乌江,“死亦为鬼雄”?如果你正在项王身边,是否会劝他“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呢?江东父老们也期望项王忍辱负重,说不定历史就会为此改写,然而项王最终选择投江而死,他认为应该死得有尊严,他认为那才是他的英雄本色,一枝菊花的生命形态枯萎了,但花香永世留香。

或许这就是生命的真谛,不管他人如何期望,自己认为是对的就不懈追求,追求自由、追求崇高,追求生命的尊严,追求英雄本色,抛开他人的期望,抛开他人的劝阻,向着自己的认识迈进。

当清脆的打铁声从远方传来,当远古的大鹏展翅欲飞,当滔滔的乌江向天咆啸,便又到了菊花飘香的季节。

■阅卷老师点评

本文选取稽康、庄子、项羽三个极具有个性代表的历史人物,以高洁的菊花象征其品格,将人物自我的认识与他人期望的关系寓于生动形象的语言中。文章一开始就展示了一幅旷远的画面,想象丰富,文情并茂,引人入胜。结尾两段升华主题,前后照应,行文自然流畅。

霸王泪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姬虞姬奈若何!”霸王冷峻的脸上露出了酒后少有的疲倦。

“虞姬呀虞姬,你听是楚歌,是你曾经魂牵梦萦的楚歌呀,虞姬,你说难道……我们的楚地已经……啊哈哈,不会的……”霸王留下了几行寂寞无声的灼泪,霸王从未留下过眼泪,但这次的泪水我懂,霸王他……不甘心,不甘心呀。

我用我的粉帕擦干了霸王的眼泪,霸王依在了陪了他数年的卧榻脚边,左手饮酒,右手舞弄宝剑。我看得出他累了,他倦了,“大王您该休息了,以近三更了……”霸王轻轻的伸出手捂住了我的粉唇,流着泪说:“虞姬呀,这是天亡我也,不是我项羽在战术上输给了那贼人刘邦,是天亡我也……”霸王就这样含着泪感叹着,饮完了整整一坛子酒,倒在了我那柔弱的身躯上睡着了,我抱着大王,心中有万分的感慨,曾经不可一世的西楚霸王项羽,如今竟落到了这般地步,我的心不知怎么(转载于:www.Zw2.cN 爱 作 文 网)的——好痛。

天还未亮,我们却要赶路了,霸王说要趁夜色突围,我不肯“大王,您才睡了近一个时辰,现在又连饭都没吃,怎能……”“虞姬,你知道吗,我曾经错过了在鸿门宴刺杀那贼人的良好时机,让那贼人有了反击之力后,使我痛失亚父,而现如今呢,那贼人刘邦更是变本

篇二:以《鸿门宴》为例谈记叙文写作

以《鸿门宴》为例谈记叙文写作

作者:李治国

来源:《学园》2014年第07期

《鸿门宴》是一篇传统课文,在高中语文教材的改进中,不管怎么甄选,都是必选文章。它以精练的语言再现了当年楚汉争霸中项羽和刘邦的初次交锋。鸿门宴上危机四伏,剑拔弩张,一触即发,作者司马迁在跌宕起伏、引人入胜的情节中,传神而又简约地塑造了一系列成功的人物形象,在中国文学长廊里大放异彩。每每讲到《鸿门宴》我总会情不自禁地想到记叙文的写作。那么,《鸿门宴》中的哪些方面值得我们在记叙文写作中借鉴呢?通常的记叙文写作,又应该掌握好哪些方面呢?

一 讲一个完整的故事

记叙文的本质特点就是故事性,记叙文是用来讲故事的。好的记叙文情节精彩、故事性强、矛盾重重、悬念迭起、引人入胜,才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学生写记叙文就应从故事性入手,有故事则有内容,有内容才精彩。高考记叙文写作,成败的关键皆由故事性决定。在《鸿门宴》中,整个情节的发展大体可概括为“三起五落”。

三起:宴会开始后,“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意在要项羽下令杀刘邦。气氛始趋紧张,此谓一起。“项王默然不应”,而老练凶狠,主张“急击勿失”的范增不肯罢休,离席叫项庄进来以舞剑为名,企图“因击沛公于坐,杀之”,“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宴会顿时刀光剑影,杀机腾腾,气氛更趋严峻,此谓二起。刘邦命悬一线,张良如坐针毡,离宴找樊哙告急,樊哙闯帐怒视项羽。项羽“按剑而跽”,楚方的最高统帅有了行动,故事在这儿发展到高潮,紧张的气氛达到极点,伴随刀光剑影而发生的血肉横飞的事件似乎一触即发,不可避免,此谓三起。可是,事情却出人意料,紧张的气氛竟逐步缓和下来,这皆源于“五落”。

五落:项羽对贸然闯帐的樊哙不但不怒,反而赞樊哙为“壮士”,读者的心弦稍觉松动,此谓一落。项羽对樊哙“赐之卮酒”“赐之彘肩”后还被樊哙斥责了一通,他的话与刘邦如出一辙,但言辞要犀利得多,最后还给赐“坐”。刘邦与樊哙配合之默契,使项羽更加相信项伯所言属实,刘邦的确无意做关中王。读者的心弦有进一步松弛,此谓二起。但是,身在鸿门,杀机仍未彻底消除,身处“鱼肉”地位的刘邦坐不安席,机警地以“如厕”为名托词离宴。廷外,刘邦集团紧急策划脱身之计,廷内,项羽集团还不知道,或许范增、项庄还在与项伯为舞剑之事争吵,于是“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气氛张中有驰,此谓三落。情节继续发展:廷外,刘邦独骑简从,抄小路脱身回营;廷内,张良献礼,项羽“受璧”此谓四落。此时范增的全盘计划被打乱,因此,范增受玉斗后,“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并满腹怨恨地说:“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这颇有见地的预言,完全为后来事态的发展所证实,此为五落。“宴会”至此结束,刘、项的第一次冲突以项羽的失败而暂时转为平缓。作

者就是在“三起五落”的情节发展中完成了楚汉争霸的第一幕。文章构思精致巧妙,情节引人入胜,让读者身临其境,触摸到了历史的脉搏。跌宕起伏的情节是靠矛盾的发展去推动的,因而情节的发展也显得自然、合理,文章以曹无伤告密开始,又以曹无伤被诛结束,首尾呼应且使故事具有完整性。

二 塑一个鲜活的人物

写记叙文离不开写人,写人要把人物写得鲜活起来,要写得有血有肉,才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为了让人物鲜活起来,除了对人物与事件进行叙述外,还必须进行细致深入的描写。描写人物常用的方法有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

《鸿门宴》不是塑造了一个鲜活的人物,而是塑造了一系列鲜活的人物。通过语言、动作等描写塑造了项羽的自大轻敌,刚愎自用、不善用人;刘邦的能言善辩、善于用人、随机应变,并且运用对照手法烘托人物形象。项羽与刘邦、范增与张良、项庄与樊哙、曹无伤与项伯这四对人物在对照中显出鲜明的性格,使他们在中国文学长廊中大放异彩。

三 做一番生动的描写

记叙文中的描写,包括人物描写、景物描写、场景描写等。但不管是人物描写、景物描写还是场景描写,都必须注意细节描写,就是对故事情节中那些极富个性特点的细枝末节方面进行描写。细节虽小,却往往能通过作品给人留下深刻、难忘的印象。写人记事绘景,可正面描摹,以见真形;也可以侧面烘托,以显神韵。这样,写事件则场面活现,写人物则栩栩如生。文章语言精练生动、绘声绘色,常常寥寥几笔就能刻画出人物突出的个性。项羽的话,“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骄横气盛;刘邦的话,“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礼仪备至;范增的话,老谋深算;张良的话,老练透辟;樊哙的话,豪壮威严;项庄的话,似巧实拙。描写场景则犹如目睹。如写樊哙闯宴,“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这一紧张场面的描绘着墨不多,却使读者有身临其境,心情顿感紧张之感。又如写“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三言两语就把宴会上杀气腾腾的场面勾画得动人心魄。

四 抒一段动人的情感

在记叙的过程中,恰到好处地对所记叙的人和事抒发感情,不但可以让平白的叙事锦上添花,而且有画龙点睛之妙,

引起读者共鸣。抒情方式分为直接抒情(也就是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又分为叙事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抒情是以叙事为基础的,只要叙事成功了,那么,最后的抒情也就水到渠成了。

楚汉之争是改朝换代过程中的一次政治博弈,最后刘邦是赢家,项羽输了,司马迁通过刻画这两个人物从而揭示他们中间输赢的必然性。《鸿门宴》中,结尾虽没有直接抒情,但作者却做到了寓情于事,在冷静客观的叙事中,完成了项羽悲剧性格的刻画,所以对项羽的惋惜之情是不言而喻的。项羽是司马迁心目中的英雄,他光明磊落,宁死也“不肯过江东”,这种伟大的人格是作者所景仰的,故而把这个末路的西楚霸王也归入了帝王的行列,写成了《项羽本纪》。《史记》被称为“无韵之离骚”,就是因为其中有他的个人感情在,摒弃成王败寇的论调,同情失败者、失落英雄。

记叙文的写作还可以延伸到议论文的写作中。议论文“五段三论”的结构学生容易掌握,但在事实论据这一环节上有的学生往往把握不好,叙事冗长,有喧宾夺主之感,究其原因还是基础没打好。所以,写好记叙文对高考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高一阶段集中训练学生的记叙文写作,而必修一中的《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鸿门宴》都是记叙文写作的典范之作。所以,学生们要以它们为范本,认真学习,耐心咀嚼,学以致用,一定会悟出一套属于自己的记叙文写作方法。

司马迁忍辱苟活而成《史记》,在文学史上的价值是无法估量的,真正有价值的才是永恒的。所以历史又是公平的,司马迁由于迫受宫刑在肉体上是屈辱的,但在灵魂上却是伟岸的。历史的天空中,秦皇汉武只是一颗星,司马迁却是一轮明月,辉映千秋。

〔责任编辑:肖薇〕

篇三:《鸿门宴》写作素材挖掘

鸿门宴

【写作素材1】

项羽攻入函谷关后,拥有大军四十万,实力强大,士气正旺,颇为自负。“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以为刘邦在自己的掌控之中,鸿门宴上坦然接受刘邦恭卑的谢罪,其傲慢轻敌的思想最终为自己的悲剧埋下了祸根。

【内涵挖掘】

轻敌思想要不得,在任何时刻都不要忽略了对手的存在;要尊重对手、警惕对手,对对手不能过于傲慢自负。

【写作素材2】

范增向项羽进谏,刘邦“其志不在小,有天子气,急击勿失”;项伯却劝项羽,“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羽对此没有自己的主见,也没能正确对待两人的不同建议。

【内涵挖掘】

要善于采纳别人的建议,择其善者而从之;对待不同的意见自己要有主见,不能人云亦云。

【写作素材3】

在项伯的劝说下,项羽放弃了原先攻打刘邦的计划;鸿门宴上,范增几次暗示项羽要杀死刘邦,项羽默然不应。

【内涵挖掘】

做事不能优柔寡断,患得患失;果决才是做事应有的态度。

【写作素材4】

鸿门宴上,刘邦卑词“谢罪”,项羽便非常坦率地说出告密者是刘邦手下曹无伤,致使曹无伤被刘邦诛杀。

【内涵挖掘】

坦诚是有条件的,对敌人坦诚相待只能被敌人所利用;为人处世,必要的时候还是要有点城府和心机;要保守秘密,保护投诚者,才会吸引更多人敢投靠自己。

【写作素材5】

项羽讲究仁义,接受项伯的建议,在宴会上不忍杀死刘邦;刘邦参乘樊哙闯入军帐,斥责项羽,项羽也心存仁义,反而赐与酒肉,没有怪罪。

【内涵挖掘】

讲仁义是有条件的,对敌人心存妇人之仁只能被敌人所利用;仁义道德之光的闪现,如果没有仁义之心,项羽定多只是一个残暴的君王,而非后人所扼腕叹息的悲剧英雄,也不值得司马迁如此费尽笔墨为其立传。

【写作素材6】

鸿门宴上,刘邦隐藏了自己欲王关中的真实政治意图,却推托为是小人的“细说”而致使刘项不合;樊哙闯入军帐,将谎话说得义正言辞。项羽对刘邦君臣二人的言论没有认真辨析,致使自己受到了蒙蔽。

【内涵挖掘】

不可轻易相信敌人,对待敌人的言论要细加辨析,以免受到敌人的蒙蔽。

【写作素材7】

樊哙勇闯军帐,为救刘邦而不顾自己的个人安危,面对项羽也能毫无畏惧地加以斥责。项羽却对樊哙不畏生死的英雄气概生出惺惺相惜之情,对樊哙的无礼行为不加怪罪,反而赐酒肉、赐座。

【内涵挖掘】

英雄惜英雄,真性情的流露;宽容使人性显得更加伟大,真正的英雄总是能够宽以待人。

【写作素材8】

在鸿门宴上刘邦自降身份,曲意逢迎项羽,樊哙更是将项羽与怀王相提并论,项羽的虚荣心和尊严得到大大的满足。于是,项羽出于“不忍”之心和自得之意,错失了一次杀死刘邦的绝好机会。

【内涵挖掘】

自矜功伐,最终不免要尝到失败的苦果;尊严不是别人嘴巴上给的,对待别人的曲意逢迎要有警惕之心;要善于审时度势,把握机会,识时务者方为真正的俊杰。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