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与算盘有关诗歌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3 04:29:29 体裁作文
与算盘有关诗歌体裁作文

篇一:中国算盘趣闻

? 中国算盘趣闻录 您知道吗 ? 我国在设计、制造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过程中,科学家们当时解决大量复杂数学运算难题的有力工具,竟然是中国古老的算盘;

您知道吗 ? 我国在“文革”后第一次高考阅卷过程中,统分员当时解决大量考生试卷分数叠加难题的有力工具,竟然也是中国古老的算盘;

您知道吗 ? 我国著名数学家陈景润在攻克世界数学难题“歌德巴赫猜想”的过程中,当时解决大量数学运算难题的有力工具,竟然还是中国古老的算盘……

作为最有群众基础的国粹,作为中国的“第五大世界发明”,中国算盘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正如王丙乾先生所说的那样:“全国每天同珠算打交道的达数千万人。”于是,算盘趣闻因此大量出现,成为珠算历史和珠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值得记录,耐人寻味。

朱德:难忘故居一算盘

1960 年 3 月 9 日 ,一生戎马倥偬的朱德同志终于抽空实现了他的“故乡之行”的夙愿,回到了他的家乡四川仪陇探访,受到了乡亲们的热烈欢迎。

当他来到他的旧居大湾时,情绪非常激动,一边到各个屋子察看,一边用家乡话与乡亲们畅叙家常。当来到故居西屋时,他仔细观看后说:“我在家时就住在这里……样子大体上差不多,不过当时的砚台很小,笔筒也是土瓷的……”

说着说着他开始把目光投向墙壁,扫视一遍后非常肯定地说:“当时墙上还挂了一架算盘。”人们听罢都很感动,没想到几十年过去了,他还能清晰地记得当年墙上挂着的算盘。

邓小平:熟念口诀算细账

1978 年,邓小平同志复出后不久有一次四川成都之行,他家乡广安县的县委办公室主任邓欲治同志,代表家乡父老专程到成都看望这位 16 岁离开家乡远行、之后一直没能回故乡的乡亲伟人。

小平同志认真询问了家乡的农业生产情况,就掰着手指作打算盘样,熟念着口诀当场算起账来:“三七二十一,七七四十九,人均年分稻谷 370 斤,折成大米才 260 多斤,农民的口粮太少,过不了关。”接着他又说:“我们广安人多地少,要想办法提高亩产到 1000 斤以上,人均口粮超过

500 斤,再有些积余,日子才算好过。还要养鸡养鸭发展畜业……你们把我的话捎回家,一定要把广安建设好。”

周恩来:不要把算盘丢掉

1972 年 10 月 14 日 下午 5 时 30 分,在北京人民大会堂西大厅,周恩来总理接见了美籍中国物理学家李政道博士和夫人。

在交谈中,周恩来总理询问了美国使用计算机的情况,李政道回答了有关问话后说:“我们中国的祖先很早就创造了最好的计算机,这就是到现在还在全国通用的算盘。”这时周恩来同志向在座的同志说:“要告诉下边,不要把算盘丢掉,猴子吃桃子最危险。”因为谈兴旺盛,这次会见时间竟破例地延续了近四个小时。

周恩来总理关于“不要把算盘丢掉”的指示从此成为激励和鼓舞中国珠算界积极开拓和发展珠算事业的巨大动力。 1978 年,邓小平同志在审阅中国珠算积极活动家蒋畅行同志关于珠算问题的《二致中央和科技界领导同志的陈情信》后,挥笔批示:“‘不要把算盘丢掉',交科学院、财政部研办”,又一次重申了周总理的指示。

陈云:算盘打出诗意浓

1976 年 11 月,中共中央副主席陈云同志在杭州休养,有天上午 10 时左右,他来到玉泉公园参观菊花展览。当他走到金鱼池旁大厅时,看到一位会计员正在打算盘算账,他走过去和蔼地要求会计员让他试试。陈云同志坐下来,熟练地打起算盘来。新华社记者岳湖同志抓住机会,拍摄到一帧珍贵的《陈云同志打算盘》的照片。

1981 年 1 月,全国政协副主席赵朴初同志见到这帧照片,被照片中蕴含的浓浓诗意所感动、所亢奋,于是诗兴大发,挥笔作诗一首:“唯实是求,珠落还起,加减乘除,反复对比,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老谋深算,国之所倚。”从此,陈云同志打算盘的轶事和赵朴初的题照诗便成为中国珠坛的一段佳话流传至今。

江泽民:叮嘱江平学算盘

1991 年初,江泽民主席在江苏扬州视察工作时遇见他的在扬州珍园饭店做临时工的外甥女江平,叮嘱她“业余时间学学算盘。”

1992 年 1 月 21 日 ,江泽民主席在视察江苏常州刘国钧职教中心珠算教学时,不但详细地询问了该中心珠算教学的情况,而且还兴致勃勃地坐下来亲自打起算盘。

齐白石:戏画第一算盘图

算盘入画,自古有之。但无论是北宋名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还是元初画家王振鹏的《乾坤一担图》,算盘都仅作画面小小点缀物而已。将算盘作为画幅主体,并出自名家之手的地道算盘图,大抵只有齐白石的《发财图》了。

那是 1927 年丁卯年五月初的事儿,时年 65 岁的白石老人家中来了一位求画的客人。这位客人与其他求画者不同,他不求白石老人的游鱼、雏鸡,也不求他的葡萄、紫藤,单求白石老人从未画过的《发财图》。

齐白石有些为难,脱口便说道:“麻烦先生说几路听听。”客人不语,白石问:“要不要财神爷赵公元帅图 ? ”客人摇头。白石又问:“要不要官印、官袍之类 ? ”客人又是摇头。白石再问:“那就画张能够猎取不义之财的刀枪、绳索之类 ? ”客人还是摇头。

客人见白石实在无法猜到自己心之所想,便和盘托出说出自己的心思:“就画一只算盘,如何 ? ”白石老人闻言连连称妙,说道:“太好了 ! 欲人钱财而不施危险,乃仁具耳 ! ”于是一挥而就,画了一幅算盘图,取名为《发财图》。在空白处题字时,白石老人回想刚才与客人的对话,觉得非常有趣,于是以纪实的风格将这些对话题写在画面上。客人携画满意而归。

篇二:中国珠算解说词

中国珠算解说词

中国珠算是一种非常古老的计算方法,它借助算盘和珠算口诀,通过人手指拨到算珠就可以完成高难度计算。

一千八百多年以来,珠算在中国广为流传。它是古老的中华文明赖以成长的重要知识技能。

珠算的载体和内涵

中国珠算使用的算盘被称为世界上最古老的计算机。常用的算盘以竹木为源料,四面编框和横梁把算珠成排并列固定。人的手把算珠拨到横梁两侧可以计数,也可完成加、减、乘、除、开方等各种复杂计算。

算盘简单的结构中蕴含了精深的数学思想,它采用五升十进制,简单而科学。无论是速度还是准确率完合可以跟电子计算器媲美。

也算盘配合的口诀,是一套完整的韵味诗歌。也是用来指导拨珠和计算的。这是中国古代数学的重要成就之一。

中国人早在一千多年前就发现了这些数学规律,并把它们锤炼成简单的易记的口诀代代相传。琅琅上口的韵文包含了珠算的所有秘密。在古代,即便是不识字的人也能记住口诀成为计算好手。熟练掌握口诀的人能在想像中快算完成非常复杂的运算。在造纸和印刷技术不发达的中世纪,珠算能够成普便的计算方法,很大程度上就是依赖之些易于计算的口诀。

珠算的独特价值

16世纪,珠算已经成为中国最主要的计算方法。无论是小规模的商户还是国家掌控的天文、建筑、金融、运输、海外贸易,珠算都不可或缺的。公元1281年,中国人开始使有一个新的历法,确定地球公转周期为365.2425天。与欧洲的格里高里历分秒不差。现在音乐中使用的12层音律早在12

世纪中期的中国就已经出现计载。这是一项等比数列,要开12次方根获得。中国科学家能够完成这些精确的计算都利用的珠算。

18世纪,中国珠算和西方数学有了第一次记录。欧洲的笔算,计算器开始陆续传入中国。由于算盘携带方便,计算简法准确,所以中国人仍然中情于算盘。不仅在生产生活中使用算盘,而且在国民教育体系中有了珠算的课程。

20世纪50至70年代,珠算协助计算机完成了中国当时许多重大科研课题的精准计算。

无论是农业还工业时代,珠算在中国始终于是首选的计算方法。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他的著作《中国科学技术史》中给予珠算很高的评价。他认为,珠算系统蕴含坐标几何学的原理,是人类最早使用工具代替大脑进行复杂计算的例证。它的运算过程包含着数学发展的机械化思想。

珠算的文化价值

1800多年以来,珠算逐渐成为遍及中国并被人们广泛使用的计算方法。珠算计技通过祖传家教、师徒传授、学校教学的方式世代相传。

珠算是中国文化的重要标志之一。从古到今,珠算的诸多元素做为象征符号常常出现在语言、文学、建筑、绘画、雕刻等领域,甚至渗透到了日常生产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中国有抓周这样一种风俗。人们在庆祝婴儿周岁生日时,在婴儿周围摆放一些物品,根据他随手抓到的东西来预测他的人生。算盘就是物品中必备的一样。象征智慧和财富。人们还会把算盘刻在新嫁娘的首饰上,祝福她能勤俭持家。算盘和珠算口诀也大量进入汉语日常用语,例如:铁算盘,代表财会人员计算精细,铁面无私诚信敬业的职业操守。三七二十一,

三下五除二,用拨用算珠的动作来形容干脆果断的行动风格。这是中国人人皆知的俚语、成语。

早在十六世纪,珠算就传进了日本、朝鲜、越南等周边国家,今天,珠算已经传遍世界各地,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算盘,看到了算盘人们就会想到了中国。

珠算的保护措施

二十纪九十年(来自:www.Zw2.cn 爱 作文 网)代,电子计算机替代了一些传统的计算工具。也使算盘和珠算文化面临着新的挑战。中国政府和相关机构对珠算文化采取了很多保护措施。例如:出版刊物、教材、拍摄记录片,组织珠算教学和比赛。

2008年珠算被列入中国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列。在整理遗产的过程中,人们还发现了珠算新的生命力。珠算是巨象的数学,特别有具于低龄儿童的数学教育。中国目前有超过两百万的儿童接受珠算训练。

日本、马来西亚、德国、英国、美国、加拿大等很多地方也引入了这种课程。另一种珠算训练是珠心算,它把算盘内化为人的脑印象,利用这个印象,孩子在大脑中就可以完成复杂计算。试验证明,珠心算可以开发儿童智力潜能、优化人脑的部分功能,这种效果也引起了智障康复医学实践的高度关注。

为了能从珠算科学中挖掘到新的秘密并延续珠算文化的传承,中国人制定了长远的保护规化,在未来的五年里中国将会采取如下措施:1、完善对其进行保护的相关的立法工作;2、在一些重要地区建立保护珠算文化的基地和传承中心;3、将算盘作为教学工具进入小学数学课程标准;4、各级政府为珠算培训提供津贴;5、在国内外组织研讨会和展示会;6、推广更多关于珠算的信息以增进人们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保护意识。

数与向是最基本的元素,便易、不易、简易是这些元素构成世界的基本原则。这是中国最古老的经典《易经》最推崇的世界观。

算盘的构造和计算过程完美的体现这种东方哲学,可以说,中国珠算有气有道,是中华民族祖先在数学上的大发明,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和伟大创造力的践证。把中国珠算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例对于中国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展具有化时代的意义。同时也是保护世界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步骤。我们期待着这一天。

篇三:关于算盘的小资料 王枳心

关于算盘的小资料

算盘与算筹的相似之处显而易见。在算筹表示的数字中,一根上筹当五,一根下筹当一;而珠算盘中,档上一珠当五,档下一珠当一。筹算中有条约定叫“五不单张”,意思是5不能单用一根筹表示,这就是算盘中档下有五珠的缘由。数学史专家还可以找到算盘中档上有两珠的筹算根据。上述事实,足以证明珠算是由筹算演变而来的。

算盘究竟是何人发明的,现在无法考察。但是它的使用应该是很早的。东汉数学家《数术纪遗》载:“珠算控带四时,经纬三才。”北周甄鸾注云:“刻板为三分,位各五珠,上一珠与下四珠色别,其上别色之珠当五,其下四珠各当一。”可见汉代即有算盘,但形制于近日不同 。不过,中梁以上一珠当五,中梁以下各珠当一,则与现代相同,又据徐岳说,他的老师刘洪曾问学于道家天目先生,天目即赠传授珠算之法,可见至迟在东汉已经出现算盘。有些历史学家认为,算盘的名称,最早出现于元代学者刘因(1249——1293年)撰写的《静修先生文集》里。在《元曲选》无名氏《庞居士误放来生债》里也提到算盘。剧中有这样一句话:“闲着手,去那算盘里拨了我的岁数。”公元1274年,杨辉在《乘除通变算宝》里,1299年朱世杰在《算学启蒙》里都记载了有关算盘的《九归除法》。公元1450年,吴敬在《九章详注比类算法大全》里,对算盘的用法记述较为详细,张择瑞在《清明上河图》中画有一算盘,可见,早在北宋或北宋以前我国就已普遍使用算盘这一计算工具了。

我国的算盘由古代的“筹算”演变而来。“筹算”就是运用一种竹签作筹码来进行运算。唐代末年,已见筹算乘除法的改进,到宋代产生了筹算的除法歌诀。15世纪中期,《鲁班木经》中有制造算盘的规格。由于算盘普及,论述算盘的著作也随之产生,流行最久的珠算书是1593年明代程大位所辑的《算法统宗》。《算法统宗》是一部以珠算应用为主的算书。全书共17卷,有595个应用题,多数问题摘自其他算书,但所有计算都改用珠算。书中载有算盘图式和珠算口诀,并举例说明如何按口诀在算盘上演算。其中开平方和开立方的珠算法是程大位首先提出来的。书末附录“算经源流”记载了宋元以来的51种数学书名,其中大部分已失传,这个附录便成了宝贵的数学史料。由于珠算口诀便于记忆,运用又简单方便,因而在我国被普遍应用 ,同时也陆续传到了日本、朝鲜、印度、美国、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算盘的出现,被称为人类历史上计算器的重大改革,就是在电子计算器盛行的今天,它依然发挥着它特有的作用。

补充回答: 中国传统的计算工具。中国古代的一项重要发明,在阿拉伯数字出现前是世界广为使用的计算工具

补充回答: 阿拉伯数字传入我国,大约是13到14世纪。由于我国古代有一种数字叫“筹码”,写起来比较方便,所以阿拉伯数字当时在我国没有得到及时的推广运用。本世纪初,随着我国对外国数学成就的吸收和引进,阿拉伯数字在我国才开始慢慢使用,阿拉伯数字在我国推广使用才有100多年的历史。阿拉伯数字现在已成为人们学习、生活和交往中最常用的数字了。

补充回答: 汉代的时候就已经有了算盘,阿拉伯数字是大约13世纪到14世纪传入中国的。计算机就被称为古代的算盘。

补充回答: 如果楼主问的是同时代的话,可能是没有。

补充回答: 算盘比阿拉伯数字出现的早。

关于计算器的小资料

1946 年2月15日,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器ENIAC正式投入了运行。在隆重的揭幕仪式上,ENIAC表演了它的〃绝招〃:在1秒钟内进行5000次加法运算;在1秒钟内进行500次乘法运算。这比当时最快的电器计算器的运算速度要抉1000多倍。全场起立欢呼,欢呼科学技术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

然而,从技术上讲,ENIAC尚未正式运行也就几乎过时了。因为在它正式运行之前,一份新型电子计算器的设计报告,又在计算器发展史上树起了一座新的里程碑!这份设计报告的起草人,就是20世纪天才的数学大师之一、美籍匈牙利数学家冯.诺伊曼。

1903年12月28日,冯.伊曼诞生于匈牙利的布达佩斯市。他从小就显示惊人的数学天赋,相传在6岁时就能心算8位数学除法,8岁时就掌握了微积分, 12岁时竟读懂了一部高深的数学著作《函数论》的大意!后来,冯.诺伊曼在〃匈牙利数学之父〃费叶尔的指导下,接受了严格的训练。18岁时,他与指导老师合作,在国外的杂志上发表了第一篇数学论文。

1926年,冯.诺伊曼几乎同时毕业于两所大学:在苏黎世高等技术学院获得〃化学工程〃文凭;在布达佩斯大学获得数学博士证书。

1930年,冯.诺伊曼到了美国,被聘为普林斯顿大学的访问教授。3年之后,年仅30岁的冯.诺伊曼与大科学家爱因斯坦一道,成为普林斯顿高级研究院的首批常任成员。

与冯.诺伊曼一起工作过的人,一致公认他才智过人。他的老师、著名数学家波利亚说:〃冯.诺伊曼是我唯一感到害怕的学生,如果我在讲演中列出一道难题,那幺当我讲演结束时,他总会拿着一张潦草写就的纸片说已把难题解出来了。〃有一次,一个数学家对一个题的5种情况分别用手摇计算器算了一个通宵,第二天去请教冯.诺伊曼,结果他只用7分钟就算出了全部的答案,接着,冯.诺伊曼思考了半个小时,又发现了一种更好的简捷算法。不过,冯.诺伊曼的妻子却认为他〃一点几何头脑也没有〃。有一次,她让冯.诺伊曼去取一杯水,冯.诺伊曼在这幢房子里生活了17年,竟弄不清杯子放在什幺地方,他转了半天,又走回来问妻子玻璃杯放在哪里……。对生活琐事的心不在焉,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他对科学研究的专注。冯.诺伊曼研究问题时精神高度集中,因而能敏锐地抓住问题的本质。

1940年以前,冯.诺伊曼对数学的页献集中在纯粹数学方面。他曾研究〃算子环〃领域达20年之久,一直是这个领域内无可争辩的世界权威;他的另一项辉煌的科学成就,是部分解决了希尔伯特第5问题,为完全解决这著名数学难题作出了重大贡献。

1940年,冯.诺伊曼积极投身于反法西斯战争的洪流,开始了由纯粹数学家到杰出应用数学家的转变过程。在战争年代,他先后被聘为美国海军兵工局等许多单位的顾问,还直接参与了核武器的研制工作,为设计原子弹的最佳结构提出了许多重要建议。

冯.诺伊曼有一个突出的优点,就是善于把人们认为不能用数学处理的实际问题加以公理化、系统化,将抽象的数学理论巧妙地应用于实际生活领域。譬如一次几十名商人参加的交易会,商人们都会谋求有利于自己的最优策略,其数学复杂程度远远超过了太阳系行星的运动,冯.诺伊曼敢于知难而进,用一系列的数学创造揭示这类现象的规律,从而奠定了对策论这门数学分支的基础。

冯.诺伊曼对计算器科学的贡献,尤其为人们所赞赏。有趣的是,将他引向这个领域却纯粹是一个偶然的机会。

1944年夏天,冯.诺伊曼在一个火车站候车时,偶然遇见ENIAC研制小组的负责人之一、数学家格尔斯坦中尉。当时,冯.诺伊曼正为原子弹实验中遇到的大量计算问题而苦恼,譬如有关原子核裂变反应过程问题,需要进行数十亿次初等算术运算,上百名女计算员用台式计算日夜不停地工作,仍然不能按时完成任务。在与格尔斯坦中尉闲聊中冯.诺伊曼听到了ENIAC正在研制的消息,立刻理解了这项工作的深远意义。不久,他就成了研制小组的常客,并对一些关键问题的解决作出了贡献。

那时候,ENIAC的研制工作已经接近尾声,冯.诺伊曼与大一起集中讨论了ENIAC的不足处。1945年3月,他起草了一份〃离散变量自动电子计算器〃的设计报告,对ENIAC作了两项重大的改进。

一项改进是将10进制改为2进制,从而大大简化了计算器的结构和运算过程;另一项改进是将程序与数据一起存贮在计算器内,使得电子计算器的全部运算成为真正的自动过程。

这份设计报告是计算器结构思想一次最重要的改革,标志着电子计算器时代的真正开始。连一向专搞理论的普林斯顿高级研究院,也破例批准了冯.诺伊曼的研制工作。从此,他那崭新的设计思想,深深地烙记在现代电子计算器的基本设计之中。西方科学家们对冯.诺伊曼的工作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尊他为〃电子计算器之父 〃。

后来,冯.诺伊曼又进一步研究了自动机理论,他用惊人的毅力克服癌症带来的病痛,探索了计算器和人脑机制的类似现象。不幸的是,1957年2月8日,《计算器与人脑》的讲搞尚未写完,冯.诺伊曼便被骨癌夺去了生命。

冯.诺伊曼给世界留下了丰富的科学遗产。他是20世纪最多产的科学家之一,在理论物理学、经济学、气象学等许多科学领域,也都留有他辛勤耕耘的足迹。

例如他早年撰写的《量子力学的数学基础》一书,首次将量子力学纳入严格的数学系统,至今仍是理论物理学的经典著作。专家们指出:〃如果按年代先后去探讨冯.诺伊曼的个人志向和学术成就,那就等于探讨了过去30年来科学发展史的概要。〃

到1956年,全世界已经生产了几千台大型电子计算机,其中有的运算速度已经高达每秒几万次。这些电子计算器都以真空管为主要组件,所以叫真空管计算器。利用这一代电子计算器,人们将人造卫星送上了天。这是第一代电子计算器。

第二代电子计算器是晶体管计算器。1956年,美国贝尔实验室用晶体管代替真空管,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台全晶体管管计算器Lepreachaun。它使计算器的体积、重量、耗电都大为减少。至60年代,世界上已产了3万多台晶体管计算器,运算速度达到了每秒300万次。

第三代电子计算器是中小规模集成电路计算器。1962年,美国得克萨斯公司与美国空军合作,以集成电路为计算器的基本电子组件,制成了一台实验性的样机。在这时期,计算器的体积、功耗都进一步减少,可靠性却大为提高,运算速度达到了每秒4000万次。

第四代电子计算器是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器。一般认为这是1970年开始的事。现在,巨型机的运算速度已达到每秒几亿次,在科学研究和经济管理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微型机则使计算器的体积与成本大幅度减少,并渗透到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各个角落。今天,要制造一台具有ENIAC同样功能的计算器,体积只要有它的百万分之一也就足够了。

第五代电子计算器的研制工作已经开展多年了,无论是〃梦幻式〃的超导计算器,还是光计算器、生物计算器、人工智能放大器,都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这一代计算机的速度将达到每秒万亿次,能在更大程度上仿真人的智能,并在某些方面超过人的智能。

数学家把聪明给了电子计算器,电子计算器将使数学家变得更加聪明。而且电子计算器不仅是一种工具,它与其它的工具都不相同:电子计算器是人脑的一个侧面的延伸。因为电子计算器不仅具有非凡的计算能力,速度之快令人望尘莫及,而且还能够仿真人的某些思维功能,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逻辑判和逻辑推理,代替人的部分脑力劳动。1976年,数学家凭借电子计算器去证明四色定理,〃依靠机器完成了人没有能够完成的事情〃,轰动了整个国际数学界。

电子计算器把人的思维更加有效地引向未知领域。仅仅从这个角度,也不难认识到电子计算器是一项多么伟大的科学发明了。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