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作文素材 > 教育资讯

河北三河历史典故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3 06:34:05 作文素材
河北三河历史典故作文素材

篇一:历史典故

历史典故

嵩县,古曰嵩州。山川形制,西起东向。背伏牛,挟熊耳,衔外方。集熊峰幽谷之灵泉,汇伊、汝、白三水之沧浪;分古陌故道之通衢,入黄、淮、江三河之浩荡。 中原一隅,山水冀望。藉钟灵毓秀之地,藏亘古文明于当。二里头、仰韶人文遗存,凡三十有九,儒、法、佛、道,久传广播,祠、庙、寺、观,遍布四乡。幽微灵秀之地,自得人杰相当。元圣右相,辅理商汤,史文悠长;二程鸿理,学教并晟,儒法光扬。夏禹娶涂女,姜尚归伊阳,楚庄问周鼎,辞官说子房,李闯战九皋,刘秀斗王莽。云云。无限英雄本色,皆如韩文独步,若之何仿! 斯古之圣贤,宝典精蕴,真宰茫茫,夫岂庸鄙之敢忘。然,炎黄之裔,勤勉之习,仁爱之德,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

涂山之会

大禹,传说中的古代部落联盟首领,夏王朝的开拓者,又称夏禹。涂山,位于今嵩县城西南,伊河北岸,嵩县“八大景”之“三涂雾雨”所在地。众多史料证实,嵩县境内的三涂山在远古时期具有重要的政治文化地位。

大禹疏通伊河水后,为展示其功绩,在三涂山召开治水大会,通知各地部落首领务必到会。据《左传》记载,“禹会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大会上,防风氏首领因迟到当场被杀,禹借此震慑各邦国,建立自己的权威。这些前来参加大会的邦国君长,对大禹朝贡,行君臣之礼,成为夏王朝统治下的诸侯。这次大会,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是夏王朝建立的标志,史称“涂山之会”。

三聘伊尹

伊尹自幼聪慧,爱读尧舜诗书,声望日隆。居住在黄河下游的商部落首领成汤,不堪忍受夏桀的暴政,周游各地求贤纳士,准备反抗夏王。成汤听说伊尹深谙治国之道,便顺伊河而上,行至陆浑的温泉住下,派使者带上玉、帛前往伊尹住地(嵩县城南空桑涧)去聘请。伊尹说:“我不爱玉、帛,在田里种谷,且研究尧舜治国之道,足以乐矣。”成汤继续前行,在牛寨住下,又派使者带上玉、帛、马、皮前往伊尹住地去聘请。伊尹又说:“千匹良马我也不爱,爱的是尧舜治国之道。”成汤又前行在高村住下,亲自去见伊尹。伊尹被成汤诚意所打动,接受了成汤的聘请,终成佐汤伐桀大业。

佐汤伐桀

伊尹入商之后,协助商汤以毫(今河南省商丘县北)为据点,积极准备灭夏。他采取逐步分化、削弱和孤立夏王势力的策略,连续攻灭葛(今河南省长葛县北)、韦(今河南省滑县东南)、顾(今山东鄄县城东北)和昆吾(今河南省许昌东)等小国,剪除夏王的羽翼,先后经十一次大战,逐渐成为当时的强国,遂一举灭夏,建立商朝。伊尹为商朝理政安民50余载,广施仁政,世称贤相,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被尊称为元圣、中华第一名相、中国第一帝王之师。

陆浑伐戎

楚庄始霸,僭号称王,伐陆浑之戎。观兵于周郊,王使王孙满劳之。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满对曰:在德不在鼎,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大小,未可问也。楚子惭而退。——《史记》

译:楚王刚刚称霸,就超越礼制称王,讨伐陆浑戎,在周都洛邑郊外阅兵。周定王派王孙满慰劳楚庄。楚庄问周鼎的大小轻重,王孙满回答道:“一个王朝的兴衰,在于德业,不在于鼎的大小轻重。周朝虽然衰落了,但天下还是周朝的天下,鼎的大小,不是你该问的”。楚庄王深感惭愧而撤兵回楚,史称“问鼎中原”。

琴台善政

元德秀(公元696-754),字紫芝,满腹经纶,精通音律,世居太原(今属山西),后移居河南陆浑。唐朝开元二十一年(公元733)登进士第,任邢州(今河北邢台)南和县尉,因施政有名升为龙武军录事参军,后因车祸伤足辞去军职,于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调任鲁山县令,三年期满后到陆浑隐居,天宝十二年九月二十九日病逝于陆浑。

在任鲁山县令期间,元德秀按照“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移风易俗,莫善于乐”的儒家经典理论,在县城筑起琴台,把琴台当作体谅下情与“审音理政”的窗口,通过春风化雨的音乐教化,将鲁山治理得政通人和,路不拾遗。纳皇粮时,狱卒不用下乡催促,只要元德秀抱琴登台弹奏一曲《庆丰收》,全县百姓便闻琴相告,争先恐后地缴纳。元德秀以仁德、礼乐为核心的“琴台善政”,千百年来一直为文人墨客所歌颂。

如坐春风

出自于朱熹《伊洛渊源录》卷四。全文为:朱公见明道于汝州,逾月而归。语人曰:“光庭在春风中坐了一月。”

译:程颢晚年,奉旨到汝州商酒务(地名,今属宝丰县)征收酒税。朱光庭在汝州听程颢讲学,如痴如醉,听了一个多月才回家,回家后逢人便夸老师讲学的精妙,并说:“光庭在春风中坐了一月。”

程门立雪

北宋时期,福建将乐县有个叫杨时的进士,他特别喜好钻研学问,到处寻师访友,曾就学于洛阳名儒程颢门下。程颢去世后,杨时拜程颐为师,在伊皋书院求学。杨时那时已四十多岁,学问也相当高,但他仍谦虚谨慎,尊师敬友,深得程颐喜爱。一天,杨时同游酢来到伊皋书院向程颐请求学问,却不巧赶上老师正在屋中打盹儿。杨时便劝告游酢不要惊醒老师,于是两人静立门外,等老师醒来。一会儿,天飘起鹅毛大雪,越下越急,杨时和游酢却还立在雪中,游酢实在冻的受不了,几次想叫醒程颐,都被杨时阻拦住了。直到程颐一觉醒来,才赫然发现门外的两个雪人!程颐深受感动,从此更加尽心尽力教授杨时。杨时不负重望,终于学有所成。回到南方后传播程氏理学,且形成独家学派,世称“龟山先生”。后人便用“程门立雪”这个典故,来赞扬那些求学师门,诚心专志,尊师重道的学子。

闯王战九皋

明崇祯七年(1634年),闯王李自成兵败商雒后,东进北上,翻越伏牛山,进入嵩县。

明崇祯九年(1636年),当李自成兵至九皋山下时,明廷再派名将左良玉,在洛阳会合总兵汤九州,于九皋山下伊河南岸东西夹击李自成。由于左良玉部未能按约定时间赶到,汤九州只得以3000人马与李自成决战,结果汤九州全军覆没。

李自成大战九皋山,是起义军败走商雒后取得的第一个大胜仗。从此,李自成军威大振,联络张献忠、罗汝才共同与明军作战,节节胜利,挺进中原,最终打进了北京。

鹤鸣九皋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出自《诗经·小雅·鹤鸣第一节》,意为鹤鸣于九皋山上,它的声音很远都能听见,比喻贤士身隐名著。

九皋,即九皋山,位于嵩县东北部,是文化名山,积淀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相传姜太公在辅佐周文王之前,曾在九皋山学习医术,采集草药给百姓治病。后人为纪念其功德,在山上建了姜公庙、鹤鸣观。北宋时期,程颢、程颐曾在山下建伊皋书院传播理学,历代名流雅士如李白、杜甫、白居易、欧阳修、邵雍等都曾游历于此并留下众多咏赞的诗篇 。

篇二:河北省三河化学试题

三河一中2015-2016学年度高三上学期化学周练试题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满分100分,测试时间9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S-32Mg-24 Fe-56 Cl-35.5Al-27 Cu-64 Na-23 Ag-108 Ba-137

第I卷(选择题 共60分)

一 、选择题(每题仅有一个正确答案,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

1.2015年8月12日天津港瑞海公司危险化学品仓库发生特大火灾爆炸事故,事故警示我们,化学药品的安全存放是非常重要的。下列有关化学药品的存放说法不正确的是...()

A.液溴易挥发,应用少量的水液封并放在冷暗处保存 B.硝酸见光易分解、易挥发,应用棕色广口试剂瓶密封保存

C.金属钠遇到

河北三河历史典故

氧气和水均立即反应,应保存在煤油中或者液体石蜡里 D.碳酸钠虽然属于盐,但是其水溶液呈碱性,应用带橡胶塞的试剂瓶保存 2.下列实验装置,其中按要求设计正确的是()

3.下列关于物质的分类说法正确的是()

A.漂白粉、小苏打都属于纯净物 B.氯化铵、次氯酸都属于电解质

C.纯碱、烧碱都属于碱D.合成纤维和光导纤维都是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4.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含1 mol FeCl3的饱和溶液最多可形成胶体粒子数为NA B. 4.6 g Na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转移电子数一定为0.2NA C.10. 6 g Na2 CO3晶体中含CO32一数目为0. 1 NA D.常温下,22 g CO2含碳氧双键数目为NA

5.已知:还原性强弱:I>Fe。往100 mL碘化亚铁溶液中缓慢通入3.36 L(标准状况)氯气,反应完成后溶液中有一半的Fe被氧化成Fe。则原碘化亚铁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1.1 mol·LB.1.5 mol·L C.1.2 mol·L D.1.0 mol·L 6.下列各组离子中,在给定条件下能够大量共存的是() A.通入足量CO2后的溶液中:Na、SiO3、CH3COO、CO3 B.无色溶液中:Mg、MnO4、SO4、K

+

2+

2-

+

+

2-

2-

-1

-1

-1

-1

2+

3+

2+

2

C.酸性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Na、ClO ̄、SO4 ̄、I ̄ D.c(H)/c(OH)=10的溶液中:NH4、Al、NO3、Cl

7. W、X、Y、Z均是短周期元素,X、Y处于同一周期,X、Z的最低价离子分别为X和Z ,Y和Z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最外层电子数:X>Y>Z B. 单质沸点:X>Y>Z C.原子序数:X>Y>ZD.离子半径:X>Y>Z

2-

-2-

+

12

+

3+

8.已知下列反应: 反应Ⅰ:Co2O3 + 6HCl(浓) = 2CoCl2 + Cl2↑+ 3H2O 反应Ⅱ:5Cl2 + I2 + 6H2O = 10HCl + 2HIO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Ⅰ中HCl是氧化剂 B.反应Ⅱ中Cl2发生氧化反应 C.还原性:CoCl2 > HCl > I2D.氧化性:Co2O3 > Cl2 >HIO3 9.下表为六种短周期元素的部分性质:()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X与

Y可以形成阴离子XY3

B.元素R的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一定为强酸 C.Z的氢化物的沸点比T的氢化物的沸点高 D.由X形成的化合物XY2和XR4,其中XR4的沸点高

10.将足量的CO2不断通入KOH、Ba(OH)2、KAlO2的混合溶液中,生成沉淀与通入CO2的量

的关系可表示为()

2-

11..某无色溶液能与铝反应放出氢气,则该溶液中肯定不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2-+-

A.NH4+、Na、Ba+、Cl B.Na、I、HCO3-、SO42-

+-+2-

C.K、Cl、SO32-、AlO2- D.Na、Mg+、SO42-、Cl

12.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0.01mol/L NH4Al(SO4)2溶液与0.02mol/L Ba(OH)2溶液等体积混合: NH4+Al+2SO4+2Ba+4OH=2BaSO4↓+Al(OH)3↓+NH3·H2O B.100ml 0.1mol/L FeI2溶液与标况下0.224L Cl2: 2Fe2++ Cl2=2Fe3++2Cl- C.NH4HCO3溶液与过量NaOH溶液共热:NH4+OH

3+

2-

2+

NH3↑+H2O

D.浓硝酸中加入过量铁粉并加热:Fe+3NO3-+6H

+Fe3++3NO2↑+3H2O

13.甲、乙、丙、丁四种物质中,甲、乙、丙均含有相同的某种元素,它们之间具有如下转化关系:甲

丙。下列有关物质的推断不正确的是()

A.若甲为焦炭,则丁可能是O2 B.若甲为SO2,则丁可能是氨水 C.若甲为Fe,则丁可能是氯气 D.若甲为NaOH溶液,则丁可能是CO2

14.一定量CO2通入某浓度的NaOH溶液得溶液A,向A溶液中逐滴滴入稀盐酸,加入n(HCl)与生成n(CO2)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通入的CO2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等于11.2 L B.溶液中n(NaOH)=2n(Na2CO3) C.A溶液中既含Na2CO3,又含NaHCO3 D.A溶液中一定只有Na2CO3

15. 镍氢电池(NiMH)目前已经成为混合动力汽车的一种主要电池类型。NiMH中的M表 示储氢金属或合金。该电池在充电过程中的总反应方程式是:()

Ni(OH)2 + M = NiOOH + MH

已知:6NiOOH + NH3 + H2O + OH = 6 Ni(OH)2 + N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充电过程中OH 离子从阳极向阴极迁移

B.充电过程中阴极的电极反应式:H2O + M + e = MH + OH,H2O中的H被M还原 C. 电池放电过程中,正极电极反应式为:NiOOH + H2O + e= Ni(OH)2 + OHD.NiMH电池中可以用KOH溶液、氨水等作为电解质溶液

16.将一定质量的铁、氧化铁、氧化铜的混合物粉末放入100 mL 4.40 mol·L盐酸中,

充分反应后产生896 mL H2(标准状况),残留固体1.28 g。过滤,滤液中无Cu。将 滤液加水稀释到200 mL,测得其中c(H)为0.400 mol·L。则原混合物中单质铁的 质量是()

A.2.24 gB.3.36 gC.5.60 g D.10.08 g 17.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的是() A.只滴加氨水鉴别AlCl3、MgCl2两种溶液 B.将FeCl3溶液蒸干制备FeCl3固体 C.酒精可将溴水中的溴萃取出来

D.利用是否有丁达尔现象可以区别溶液和胶体 18.某稀硫酸和稀硝酸的混合溶液200 mL,平均分成两份,向其中一份中逐渐加入铜粉,

最多能溶解19.2 g(已知硝酸只能被还原为NO气体)。向另一份中逐

渐加入铁粉,产生气体的量随铁粉质量增加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或结果错误的是()

-1

2+-1

--

篇三:历史典故的成语

历史典故的成语

一字千金 [吕不韦战国] 史记”:“吕不韦传”战国末期,大商人吕不韦做了一笔中外历史上最大的投机生意。他不惜巨资,把作为人质的异人立为秦国国君。异人当了秦王之后,为报答吕不韦的恩德,封吕不韦为丞相吕不韦当时有三千门客,很快写出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文章书名为《吕氏春秋》。书写成后,吕不韦命令把全文抄出,贴在咸阳城门上,并发出布告:谁能把书中的文字增加一个或减少一个,甚至改动一个,赏黄金千两

布告贴出许久,人们畏惧吕不韦的权势,无人来自讨没趣。于是一字千金传至今。

一饭千金 【韩信 汉代】 汉高祖刘邦身边有一员大将军名叫韩信。他出身贫困,父母早逝,每天靠讨饭过日子。 韩信没有别人可以依靠,只好每天到河边去钓鱼,用鱼来充饥。有一天,韩信碰到一个老婆婆。老婆婆见他饿得骨瘦如柴,面无血色,便把自己的饭分一些给他吃。一连几天,这位老婆婆每天都给韩信饭吃,韩信十分感激,便对老婆婆说:“您这样照顾我,将来我一定要好好报答您。”老婆婆说:“我不要你报答。只希望你要努力自立啊!”韩信满脸羞愧。从此,他认真读兵书,练习武艺,决心做个有用的人 韩信被封为楚王,回到了故乡,派人去找给他饭吃的老婆婆。韩信见了老婆婆,向她再三道谢,并送给她一千两黄金。 一马当先【黄忠三国】

三国时,黄忠的军队来到定军下,黄忠找法正商量攻打定军山的作战方案。法正指着定军山西面的一座高山说:“这座山比定军山高,如果攻占它,居高临下,定军 山上的情况就看得一清二楚,拿下定军山易如反掌。”黄忠抬头观察了一蕃,当天半夜就发动了进攻,占领了山头。法正说:“老将军,请您带领军队在半山腰,我 在山顶监视。夏侯渊的军队来攻打,我就举旗帜为信号。举白旗,老将军就紧守不出击;举红旗,就立即冲下山狠狠的打。这样,一定能取得胜利。”黄忠完全赞 成。

夏侯渊得知对面的高山失守后极为偾怒,下决心把它夺回来。张颌劝他说这是法正的计谋,应该坚守,决不可出去。但是,夏侯渊听不进去。他亲自带领一支军队下 山,围住那座高山,大声叫骂,向黄忠挑战。法正在山顶上举起白旗,黄忠看见,守在山腰不下来。到了下午,法正发现魏军已经疲劳,乘他们没有防备,连忙挥舞 红旗。黄忠看到信号后,发起进攻。随着一片喊杀声,黄忠已飞冲到夏侯渊面前,夏侯渊被连头带肩砍作两段。 黄忠斩了夏侯渊,夺下了顶军山,为夺取整个汉中扫除了障碍。

一去不返【荆轲 战国】

太子丹准备好了一把锋利的匕首,匕首上还染有毒药,只要它刺到人,人就会立即死去,他让荆轲把匕首藏在图中,在秦王观看地图时,突然发难,然后又给荆轲配备了一名助手,选定日期出发。到了出发的那一天,燕太子丹和荆轲都知道,荆轲这次到秦国去行刺,肯定是必死无疑,不可能活着回来。燕太子丹特意和其他送行的人都穿上了白衣,戴着白帽,在易水(在今河北易县)边为荆轲设宴饯行。到临行的时候,高渐离击筑,荆轲唱了一首歌,歌中说:“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悲壮的歌声表达了荆轲誓死的决心,大家听了都伤心得流下了眼泪。荆轲头也不回就走了。 荆轲到了秦国以后,刺杀秦王没有成功,最后被秦王的卫士杀死了。

一字之师【郑谷唐朝】 该语出自宋代陶岳《五代史补》。唐朝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中一个非常繁荣的时期,文学艺术也很发达,其中以诗最具有代表性。当时,不仅诗人多,创作的诗多,而且在艺术上、内容水平上都很高。在当时众多的诗人中,有一个诗人叫齐已,某年冬天,他在大雪后的原野上,看到傲雪开放的梅花,诗兴大发,创作了一首《早梅》诗,咏诵在冬天里早开的梅花。诗中有两句这样写道: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写好后,他觉得非常满意。有一个叫郑谷的人,看到齐已写的这首诗后,认为这首诗的意味未尽。于是,他经过反复思考推敲,将这两句诗改为: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因为他认为既然数枝梅花都开了,就不能算是早梅了。 郑谷的这一改动,虽然只将数字改为一字,只有一字之改,但却使《早梅》更贴切题意了,诗的意境也更完美了。齐已对郑谷的这一改动非常佩服,当时即称郑谷为自己的一字师

一鸣惊人【楚威王 战国】

楚威王疏于朝政,沉溺于声色犬马当中,伍举向齐威王进谏,使楚威王幡然醒悟.努力治国,三年之后,成为霸主.所以古语有云:“三年不鸣,一鸣惊人。” 一诺千金【季布 汉代】

西汉初年有一个叫季布的人,他特别讲信义。只要是他答应过的事,无论有多么困难,他一定要想方设法办到。当时还流传着一句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得到一百两黄金,也不如得到季布的一个承诺)"。

后来,刘邦打败项羽当上了皇帝,开始搜捕项羽的部下。季布曾经是项羽的得力干将。所以刘邦下令,只要谁能将季布送到官府,就赏赐他一千两黄金。但是,季布重信义,深得人心。人们宁愿冒着被诛灭三族的危险为他提供藏身之所,也不愿意为赏赐的一千两黄金而出卖他。有个姓周的人得到了这个消息,秘密地将季布送到鲁地一户姓朱的人家。朱家很欣赏季布对朋友的信义,尽力将季布保护起来。不仅如此,他还专程到洛阳去找汝阴侯夏侯婴,请他解救季布。夏侯婴从小与刘邦很亲近,后来为刘邦建立汉王朝立下了汉马功劳。他也很欣赏季布的信义,在刘邦面前为季布说情,终于使刘邦赦免了季布。不久刘邦还任命他做了河

东太守。

后来人们就用“一诺千金”来形容一个人很讲信用,说话算数。

一鼓作气【曹刿 春秋】

公元前684年的春天,强大的齐国出兵攻打弱小的鲁国。鲁庄公亲自率领军队前往应战,双方摆开阵势,准备大战一场。鲁国的一位叫曹刿的将军率部队与齐国交战。当时,作战以擂鼓作为进攻号令,当齐军擂第一遍鼓时,曹刿按兵不动,齐军擂第二遍鼓时,曹刿还是没下令,齐军第三次准备进攻,都不见鲁军应战,士气大减,十分疲惫,情绪顿时低落下去,认为鲁军不会再打了,大家纷纷坐下来歇息,队伍也开始松散下来。这时,曹刿当机立断,对鲁庄公说:进攻的时机到了。”随着雨点般的战鼓声响起,早就摩拳擦掌的鲁军将士奋勇出击,齐军还没有来得及防备,顿时丢盔弃甲,四处溃逃。战斗胜利后,鲁庄公问曹刿:“刚才为什么要等齐军擂了三次进军的鼓后,才出军?”曹刿说:“打仗,最重要的靠勇气。擂第一遍鼓时,士气最旺;第二次击鼓时,士兵的勇气已经减退;擂第三次鼓时,士兵的勇气已经没了。这时我军再擂鼓进攻,用士气旺盛的军队去进攻松懈疲乏的军队,那当然能取胜啦!”

一箭双雕【长孙晟北朝】

长孙晟,字季晟,南北朝周时洛阳人。他很聪敏,又有军事学识和本领,特别善于射箭。 北周的皇帝为子安定北方的少数民族突厥人,决定把一位公主嫁给突厥国王摄图。为了安全起见,派长孙晟率领一批将士护送公主前往突厥。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到了突厥。突厥国王摄图大摆酒宴。宴请长孙晟。酒过三巡,按照突厥的习惯要比武助兴。突厥国王命人拿来一张硬弓,要长孙晟射百步以外的铜线。只听得“格勒勒”—声,硬弓被拉成弯月,一枝利箭“嗖”地一声射进了铜钱的小方孔。“好!”大家齐声喝彩。

从此摄图对长孙晟非常敬重,留他在突厥住了一年,并经常让他陪着自己一块儿去打猎。有一次,他俩正在打猎,摄图猛抬起头,看见天空中有两只大雕在争夺一块肉。他忙送给长孙晟两枝箭说:“能把这两只射下来吗?”“一枝箭就够了!”长孙晟边说边接过箭,策马驰去。他搭上箭,拉开弓,对准两只厥打得难分难解的大雕。“嗖”的一声,两只大雕便串在一起掉落下了

一目十行【萧纲南朝】

南朝梁武帝萧衍的第三个儿子萧纲从小聪明伶俐,记忆力很强。他读书的速度相当快,能够十行同时阅读下去,而且能够做到过目不忘。11岁时就博览群书,写诗赋文章得心应手 。

一言九鼎【毛遂战国】

言九鼎的意思是:九鼎:古代国家的宝器,相传为夏禹所铸。一句话抵得上九鼎重。比喻说话力量大,能起很大作用

战国时,秦国的军队团团包围了赵国的都城邯郸,形势十分危急,赵国国君孝成王派平原君到楚国去求援。平原打算带领20名门客前去完成这项使命,已挑了十九名,尚少一个定不下来。这时,毛遂自告奋勇提出要去,平原君半信半疑,勉强带着他一起前往楚国。

平原君到了楚国后,立即与楚王谈及“援赵”之事,谈了半天也毫无结果。这时,毛遂对楚王说:“我们今天来请你派援兵,你一言不发,可你别忘了,楚国虽然兵多地大,却连连

吃败仗,连国都也丢掉了,依我看,楚国比赵国更需要联合起来抗秦呀!”毛遂的一席话说得楚王口服心服,立即答应出兵援赵。

平原君回到赵国后感慨地说:“毛先生一至楚,而使楚重于九鼎大吕。”(九鼎大吕:钟名,与鼎同为古代国家的宝器。)

成语“一言九鼎”由这个故事而来,形容一句话能起到重大作用。

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