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欧洲童话故事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3 14:35:33 体裁作文
欧洲童话故事体裁作文

篇一:欧洲童话研究

儿童

现在我们来谈下儿童,这就到了问题的关键部分,童话的功能和意义到底在哪里。人们往往理所当然的将孩子作为童话故事最适宜的读者。评论家们在提到童话故事时,会认为成年人有时会为了娱乐阅读童话,因此他们坚持认为童话的受众是从六岁的孩子到六十岁具有童心的人们。但是,我可不曾见过有哪篇介绍汽车模型的文章会这样开始:这是为七岁到六十岁的人提供的玩具。孩子与通话之间是否有某种本质联系。如果一个成人阅读童话,我们是否要对此做出评论。成年人阅读童话不是意见罕见的事情,成年人有权收集,研究一切东西,即使是破旧的电影院节目单或者是一个纸袋。

稍微有些理智的人们,至少不认为童话对儿童来说是一剂毒药的人们,普遍的认为儿童与童话之间必然存在某种联系,这就如同孩子需要牛奶一般。我认为,这是不准确的,至少是一种情感误区。抱有这种观点的人们,常常把孩子们当作一个特殊的群体,而不是家庭中普通的一员。

事实上,把孩子和童话理所当然的联系起来的想法是一个历史失误。在现代文学界中,童话往往被降级到了一个保姆的地位,作为晚上哄孩子入睡的方式,这就像把破旧的家具遗弃在阁楼一样,仅仅是因为成年人不需要它,便将它遗弃。儿童作为一个群体,他们既不是很喜欢童话,又不能像成年人那样能深刻的对他们进行解读,只是像喜欢别的东西一样喜欢。孩子充满生机,具有很强的好奇心,而童话则正好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但是,真正对童话感兴趣的孩子或者成年人是很少的。童话作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但并不是很重要的一部分。我认为童年时期对童话的兴趣往往来自于外来的刺激,当然如果这种兴趣是与生俱来的话,那这种兴趣则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强。

确实,现在很多童话故事通常是为了孩子创作或改写。不仅童话,而且很多的音乐,或散文,抑或是科学指南也是针对儿童而创作或编写的。这是个危险的事情,即使有时是必要的。我们必须认识到这样的事实,就是艺术与科学不能降级到保姆的位置。像音乐啦,散文啦,或是科学了,童话啦,一旦归属到保姆的位置,那一切就乱套了。就像是一张漂亮的桌子,一副精美的图画,一件仪器(像显微镜),一旦放到教室里,就凸显不出它们本身应有的功能了。童话也是一样,一旦从成人文学中被驱赶出来,那它就注定了会走向毁灭。事实上,现在它们已经处于险境了。

我不认为童话的价值是通过儿童体现出来的。童话故事从本质来看,就像是一个阁楼或者储藏室。表面上看似乎有些混乱不堪,里面夹杂着不同时期,不同作家的作品;其实,

只要你细细品味,便会发现,这些作品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它们就是一件件古老的艺术作品,里面充满智慧。

而安德鲁·兰格的童话故事更像是一个个义卖摊位。朗格手拿着抹布,瞪着他那双精明的眼睛,从阁楼或是储藏室里翻出一件件有价值的东西。他的作品集包括了他作为成人对民族学,对神学的研究思想,同时,他又把这些思想简写成易于孩子阅读的童话故事。所以,兰格的童话还是值得我们一读的。

作者在第一章的引言中写到:故事就是讲给孩子听的,他们是故事的主角。年轻人的初恋往往是最纯真的,他们有着真诚的信仰,往往对那些奇人异事充满不竭的好奇心。‘是这样的吗’往往是孩子问的最棒的问题。

我认为孩子的信仰和他们对奇人异事所表现出的好奇心是不完全一致的。它们是完全不同两件事。尽管孩子一时兴起的好奇心并不能立刻与他们长期的兴趣区分开来。很明显,兰格这里提到的信仰意思是相信一件事情可以在现实中出现。童话作家创作出来一个第二世界,在那个世界里他所提到的一切都是真实的,因为一切都是符合那个世界里的规则,因此当你在这个童话世界里的时候,就会相信这一切。忽然你开始怀疑这个故事了,此时魔咒就被打破了,魔法消失了,艺术性也消失了。这时你就走出了第二世界进入了第一世界,站在 第一世界看着这个失败的第二世界。如果你必须要怀着一颗仁慈的心或者必须要考虑到当时的环境,这时就必须要呆在第二世界,你必须要取消你的怀疑,否则你所看到的一切都会让你无法容忍。但是,当我们要创造一个游戏,或者写一个童话时,这时取消怀疑就成了我们能发现游戏或童话中会引起我们怀疑的地方的一个重要手段。

真正对板球迷恋的状态就如同中了魔法一般。当我看球的时候我就处在那种有点癫狂的状态。为了摆脱无聊我常会产生许多其他的想法,比如我会疯狂的迷恋暗蓝色。消除怀疑是一种令人疲惫的过程,你要不断地思考,这常常是成年人的状态。我想成年人大概就常常在这种状态下创造童话吧。他们让自己沉浸在对童年的回忆中,边写边虚构着童年的样子。他们觉得应该喜欢这个故事,但是如果他们真正喜欢的话,有何必强迫自己去接受那些自己 都觉得不真实的东西呢?

如果兰格这样想的话,那么他的话其实还有几分可信的。人们常常认为如果让孩子们也加入到创作童话的过程中,这个创作或许会简单的多。我认为这其实是成年人一厢情愿的想法,因为他们觉得孩子缺少经验,虽然对自己的喜好不能清楚的表达出来,但他们拥有强烈的求知欲。大人们给什么他们往往都接受,即使他们不喜欢,也不能清楚的表达出来。我真的怀疑童话故事的魔法重复的出现后,还依然能吸引孩子们的好奇心。

兰格说孩子们最爱问是这样吗,但这个问题并不是说孩子对这个故事有多大的好奇心。大部分情况下他们估计是想知道他们到底在阅读一本什么样的书。孩子们对世界的认知是很狭隘的,没有大人的指导,他们往往很难区分开他们阅读的童话世界和现实的世界。但他们知道确实存在这两个世界。当然这两个世界间的区分不明显,不仅仅是对孩子来说。一个孩子或许会相信在令一个国家有怪兽;而对很多成年人来说,他会相信可能会存在另一个国家,但肯定不会相信怪兽的存在。

现在假设我就是兰格童话故事的一个小读者,我生在与格林童话相同的时代,兰格认为现在的孩子他们对童话或者是成人小说的欣赏依然如我们的祖先一般,较之历史,诗歌,地理或者算术,他们都更喜欢童话。但是我们对我们的祖先到底了解多少呢?除了我们知道他们的确是穿衣服的吧,我们的童话或许从他们那里遗传到了一些 东西,但与他们的又是完全不一样的。如果非要说因为祖先喜欢(转 载 于:wWW.zw2.Cn 爱作文网)童话故事,所以我们才喜欢童话故事,那么像历史地理诗歌还有算术,这些学科呢,我们也是因为他们喜欢我们才喜欢的吗?问题是在那个时候这些学科存在吗?

兰格关于孩子的描写与我关于童年的记忆似乎并不相符。因为不管怎么说孩子在各个方面都是有所区别的。即使是在面积狭小的英国,如果不考虑孩子个人的才能,他们的居住环境,教育背景等,而一味的将孩子们笼统的归结为一类是绝对错误的。对故事是否信任主要取决于讲故事的人是老人啊还是作者等,还有他们讲故事的方式,他们的口吻音调。但我从没有想过我喜欢这个故事是因为相信这个故事能在现实中发生。童话不是要告诉孩子们可能会发生什么而是要吊起他们的好奇心。如果它能成功的吊起孩子的好奇心,并极大的刺激了它那么这就是一篇成功的童话。当然并不一定要表现的很明显。我从没有想过会像爱丽丝那样梦游仙境,所以爱丽丝的梦境勾起了我极大的好奇心。我也从没有经历过探险寻宝或是遇到海盗,所以金银岛极大的引起了我的好奇心。还有印第安人更好,因为里面有射箭啊什么的,因为我射箭不好;而且他们还会说奇怪的语言,按照古代的生活方式在森林里面生活。像在亚瑟和莫林的岛屿这个童话写的非常好,这些奇妙的岛屿让人充满幻想。我从来没有想过恐龙也会和马群一样有着相同的等级结构,而且我天天见到马可是却连恐龙的脚印都没有见过。我对恐龙充满着好奇心,可是又不希望它会出现在现实世界,因为我可不希望突然在我家的周围出现,那感觉可是太恐怖了。在书中看下满足好奇心就好了。

同时,早期阅读童话的经历为我以后对童话的深刻认知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其实,我觉得孩子对事情产生兴趣,要开始于幼儿园之后,那时孩子才会逐渐会对事情有一些认知。

在学校的那段时间是美好的,也是痛苦的,但就是在那段时间,我发展了好多兴趣,不仅仅是童话,还有历史啦,天文学啦,植物学啦,语法啦,还有词源学等。总的来说,我并不赞同兰格对孩子一概而论的划分,但是有几点我倒是颇赞同,拿我来说吧,我对诗歌一直不是很感冒,每每阅读童话时碰到诗歌我都会跳过去,关于对诗歌的兴趣我是后来在将拉丁文和瑞典语翻译成英语中时才逐渐对诗歌养成了兴趣。

或许,你会觉得我太罗嗦了,但我依然认为童话真的是不应该理所当然就和孩子联系起来。人们将童话和孩子联系起来,因为孩子是人,而欣赏童话是人的本质;还有一个偶然原因,当时欧洲文学界将童话降级到最低的地位,童话成了孩子们入睡前的调味品。

确实,作者怀有童年的情绪创作了不少引人入胜的童话故事,但同时也有不少幼稚的文学问世,完全是根据儿童的思维改编的。

达森特翻译了许多挪威流行的童话故事,当然也受到了不少批评家的攻击,他一一对它们做了回应。他承认了他曾说过禁止孩子们阅读他翻译的小说的最后两章。如果真的是把孩子当做童话的读者,那么禁止阅读似乎没有必要了。我从不怀疑,确实兰格的话有一些合理之处,比如他认为阅读童话的人必须要有一颗童心。因为一颗童心可是我们去进入童话世界进行探险必须具备的。切斯特顿曾经说过,以孩子的视角来说,梅特林克的《青鸟》是不符合他们的意愿的,因为童话的结局不是以正义结束的,书中没有说谁是英雄,没有提到狗忠诚,猫的不忠诚。兰格说孩子心灵是特别纯洁的,他们总是以正义和不正义来判断事情。而我们大人常常会加入了许多个人的情感在里面。

兰格曾经在写到《亚洲小矮人》,为小矮人要不要被代表正义的亚瑟王子杀死相当的纠结。我讨厌残酷的杀戮。但那是一场正义的决斗,将小矮人杀死。但是我真的不清楚,杀死一个小矮人是否比处死一个歹毒的后母和邪恶的国王更残酷。最后,他还是没有忍心处死小矮人,而是送这些罪犯们去度假了。这个故事中还是怜悯战胜了正义。这个故事似乎更适合父母读而不是孩子。

如果我们常常认为孩子总是天真善良的,但不要带着一种有色的眼睛去看成年人,觉得他们就一定不好。长大的过程,未必就是变邪恶变得圆滑世故的过程,尽管,有时这的确是事实。孩子们不能像童话里的彼得潘那样可以永不长大。在他们长大的过程中,不会失去童真与好奇心。长大是他们的目标,但是长大的过程似乎更重要,我们要充满希望的前进。这是童话教给我们的一课,经历了愚蠢,自私,痛苦和死亡的阴影,最终获得尊严甚至智慧。

如果童话故事是值得一读的话,那它确实值得专门为成年人编写并供成年人阅读。成年人他们的理解力会更强,、因此对文本的解读也会更透彻。当然童话作为文学的一个分支,

孩子们也想阅读,只不过他们希望童话能按照他们的想法进行创作,可以符合他们的思维。比如他们在阅读诗歌,历史和科学时,他们希望前面能有一个对它们的简单介绍。尽管,孩子们确实需要阅读一些东西,比如童话,但童话确实在他们的阅读能力之外。他们应该读一些适合他们的书,适合他们这个年龄读的简单的书籍,正如他们要穿适合他们身体的衣服一样。

如果成年人能把童话很自然的当做文学的一个分支去阅读,不用让自己装成孩子,不用把读童话当做一种娱乐,那么此时,童话的功能和在哪里呢?我想这就是我一直在说的一个问题,它的答案在我之前的讨论中已经多多少少的给了暗示。首先,作为一门艺术,童话最基本的一个价值就是它作为文学的价值。但是童话同时又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别的文学不曾给予我们的东西,像想象,复苏,逃离,慰藉,这些都是孩子身上才有的东西,对成年人来说他们更需要。当然这些童话中给予我们的东西,人们常认为是不好的。我不这么认为,在我下面的文章中我会逐个进行讨论。

篇二:外国童话故事

班级:0914 小组编号:091408

研究性学习课题

对外国童话特点、内容、内涵的分析研究

姓名:李锡涵

2010-3-7

摘 要

童话是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编写的,适合于儿童欣赏的故事。许多外国童话名篇以其简单易懂的表达形式和深刻入里的内涵而感动了一代又一代人。本课题将对部分欧洲,亚洲的近代童话名篇的特点、内容、内涵进行分析,挖掘其社会意义和哲理内涵。

关键词:童话、童话精神

目 录

摘要 ................................................................1

前言 ................................................................1

Ⅰ、选题背景与目的 ..................................................1

Ⅱ、研究步骤和方法 ..................................................1

1 绪论 ..............................................................2

1.1 童话故事的定义 ..............................................2

1.2 童话故事的起源和发展 ........................................3

1.3 童话故事的特点:童话精神 ....................................5

1.3.1 童话精神之一:幻想 ....................................5

1.3.2 童话精神之二:童话人物的精神力量 ......................6

1.3.3 童话精神之三:诗意的语言 ..............................7

2 对外国经典童话的具体分析 ..........................................9

2.1 较早期的童话:《安徒生童话》(Anderson's story),1805~1875 ....9

2.1.1 《打火匣》(The Tinder Box) ..........................10

2.1.2 《小克劳斯和大克劳斯》(Great Claus And Little Claus) .11

2.1.3 《小意达的花儿》(Little Ida`s Flower) ...............12

2.2 现代童话:《犬夜叉》(Inuyasha) .............................14

2.2.1 形式及结构分析 .......................................14

2.2.2 内容分析 .............................................16

3 结论 .............................................................19

3.1 童话是面向所有人的文体 .....................................19

3.2 在人生各个阶段,对童话故事有不同的感悟 .....................19

前言

Ⅰ、选题背景与目的

童话,是文学艺术的一朵奇葩!

从小到大,童话对我们的影响不可谓不大。童话以其丰富的想象力、奇幻的故事场景和动人的情节,在每个人的童年生活中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从《灰姑娘》到《白雪公主》,从《卖火柴的小女孩》到《七色花》,一篇篇精彩的童话动人心弦。一系列的童话人物,如丑小鸭、拇指姑娘、皮诺曹、小意达等,无不以他们善良的精神品质打动我们每一个人。可以说,童话是我们童年的一部分。

并且,“90后”的我们也见证了一批现代优秀童话作品的诞生。他们大多以极具想象力的大手笔和虽朴实却灵巧生动的表达形式向我们展现了一个不同的世界。当然,最重要的是其中人物的精神力量与成长历程给我们带来的震撼和思考。我们被童话人物的鲜明个性与真挚感情所打动,却也为作品字里行间所透露出的理性和人生思考而闭目深思。现代童话的蓬勃发展使我们对童话有了新的理解。

因此,对于这种既年轻又古老的文体形式,我们完全应当做一番新的探讨和研究。 Ⅱ、研究步骤和方法

本课题的研究方法以文献研究法为主。

第一步,根据所选课题的大致方向,我确定了一个可以准确概括我研究内容的课题:对外国童话特点、内容、内涵的分析研究。

第二步,我开始进行研究设计,拟写课题提纲,确定课题的具体内容。

第三步,我开始重读之前读过并喜爱的大量童话名著,选出典型例子加入到课题中。同时,我搜集文献资料,使用《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Wikipedia网络百科全书》等收集了关于童话的大量资料和观点,并仔细阅读和分析,加以吸收,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独到见解。

第四步,我开始撰写综述初稿,对自己的观点进行整理和归纳。

第五步,我修改综述初稿,并完成课题。

1 绪论

童话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文学样式,如《小红帽》、《白雪公主》、《丑小鸭》等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童话;也是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非常高的词汇,经常会有人对一些美丽的场景、事物发出这样的感慨“好美啊,像童话一样”,或者批评别人的空想“你不要老沉浸在童话里”。

那么童话到底是什么呢?童话具有哪些本质特征呢?

1.1 童话故事的定义

在这个问题上,人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提出了许多看法。

1) 洪汛涛在《童话学》一书中说:?童话是一种以幻想、夸张、拟人为表现特征的儿童文学样式。??童话的性质是儿童的、创作的、幻想的。?①

2) 陈伯吹在《儿童文学简论》中说:?童话是文学部门中比较特殊的艺术形式和一种体裁。它植根于现实生活。在现实生活这一基础上,通过幻想,用假想的或象征性的形象来表现事物和现象的‘超自然’力量;在艺术表现手法上,一般多采用‘拟人的’—也就是让动、植、矿物等等披上了人类的外衣,并且赋予了人类的思想和意识,像人类一般的生活着,活动着。它是个体创造出来的假想的故事。?②

3) 吴其南在《童话的诗学》中说:?童话是一种能引起少年儿童审美响应的假定性文学。文学性、以非生活本身形式塑造艺术形象、儿童性,是其三个基本的特点。③

4) 黄云生在其《儿童文学概论》中说:?童话是一种古老的文学样式,也是儿童文学最基本最重要的体裁之一,它是具有浓厚幻想色彩的虚构故事。?④

5) 台湾《中华儿童百科全书》解释童话为:?写给小孩子看的故事,不过这故事并不是普通的故事,也不是真的故事。这故事是想出来的最可爱的故事。这故事把天底下所有的东西都当作人来看待,让所有的东西互相交朋友,让好的愿望都实现,让一切有趣的事情都能发生。?⑤

6) 韦苇在《世界童话史》中说:?童话是以口头形式和书面形式存在的荒诞性与真实性和谐统一的奇妙故事,是特别容易被儿童接受的、具有历史和人类共享性的文学样式之一。??童话是以‘幻象’为一岸,以‘真实’为另一岸,其间流淌着对孩子充满诱惑的奇妙故事。??童话是以幻想滋养人类精神的故事家园。?⑥ ①

② 洪汛涛:童话学,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1986年版,第26、10页。 陈伯吹:儿童文学简论,长江文艺出版社,1982年版,第156一157页。

③ 吴其南:童话的诗学,中国文联出版社,2001年版,第214页。

④ 黄云生:儿童文学概论,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年版,第61页。

⑤ 转引自洪汛涛:童话学,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1986年版,24一25页。

⑥ 韦苇:世界童话史,福建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2页。

篇三:中外童话故事的异同

中外童话故事的异同

东方与西方,这两个异质文化圈有着不同的文化个性与文化视角,也有着不同的创作经验与文学要求。然而,在形成这诸多的不同之前,我们的出发点却都是一样的,那就是都曾是一张洁净的白纸,都曾作为一个孩子,傻傻的看着天空,想着未来。但我们能否想到,一切最伟大的理念与构想,在它最核心的地方或许都与孩子的那份单纯与天真相契合?虽然我不是小飞侠彼得潘,但我也不想长大。所以,还是挥手向柯南道尔与江户川乱步告别,离开我熟悉的侦探们,去开启我心目中已久未触及的童话世界,在比较中外童话故事的异同中,来探寻那一份最初的美好.......

在我的感觉里,文化间所存在的差异往往是最直观强烈的。而共同点则类似于深处暗藏的联系,要等我们拨开纷繁复杂的表象,才能发掘到共有的本质。同样,童话故事中的异与同,“异”也要表现得更为明显和突出。就此,我尝试着将其归纳为两个方面:

其一,浪漫与现实的强烈对比。当西方人高呼口号,用幻想开辟世界的时候,我们把双脚紧踏现实,用联想对照未来;当小汉斯大喝一声,告别父母,骑着公鸡四处游历的时候,我们的马良得到了一枝神笔,并用它来与官府对抗,造福人民。显然,前者富于理想的色彩,小小的汉斯对未来怀着大大的期待。他无所畏惧,一路凯歌,并且追求享乐,快意生活。我们知道,浪漫主义是肯定人生欢愉,追求个性自由的。汉斯的勇敢奔放、幻想张扬,恰是对浪漫风格的集中体现。相比之下,马良就没有这份潇洒,他的肩上多的是一份济世救民的责任。我们看,马良除了天赐神笔之外,并没有非凡之处。他与众不同的,在于拥有一颗扶危济困,惩恶扬善的正义之心。笔的神性最终还是与马良的人性相结合,让整则童话处处闪耀着社会的折光,渗透着现实生活中的观念与情思。其实,何止这两则,我们看《海的女儿》中表达的对爱情的执着追求,看丑小鸭的华丽蜕变,在看《黑猫警长》这种直接取材于警匪交锋的童话,便能始终感受到浪漫与现实的强烈对比。

其二,对娱乐本身的侧重与对教育意义的追求。其实,几乎所有的童话,都肩负着娱乐与教育的双重功能。但对二者的不同侧重,却形成了中外童话的显著差异。还记得《小蝌蚪找妈妈》吗?它讲述的就是一群小蝌蚪在寻找妈妈的过程中,不知不觉的认识了自我与周边世界,最终获得成长的故事。就这一则简单的童话,既表达了小蝌蚪对母亲的亲情,又提倡了独立生活,勇于探索的态度,甚至还加入了生物方面的知识,真可谓集德育与智育于一身了。而欧洲童话往往推崇娱乐胜过塑造,要想象的抒发而非知识的灌输。那一则被拍成电影的《爱丽丝梦游仙境》,说的不就是一个叫爱丽丝的小女孩,在梦中追逐一只兔子,而掉进了洞穴,开始了漫长而惊险的旅行吗!这则童话并没有扑面而来的教育色彩,有的只是惊险与幽默相间杂的美妙体验。我们的古代文学课不是教过:“不关风化事,纵好也徒然”吗,中外之童话,显然有“文以载道”与“快乐至上”的区别。

但即使文化不同,观念不同,童话终究都是童话,殊途也要同归。面对着不同的孩子,阐述的是同样的主题。在我看来,所有的童话都是作者在向儿童讲述“真善美、假恶丑”的故事。作者面对着天真无邪、稚气未脱的孩子,小心翼翼的打点好生活与社会的弊病,既避免让不幸的遭遇伤害孩子,但又让他们逐渐明善恶、知是非。是的,用善良融化冷漠的坚冰,用正义驱散周边的黑暗,所有人性的亮点,都是童话永恒歌颂的主题。

马上就要圣诞节了,我想起了街头灯光璀璨的圣诞树,想起了橱窗里色泽金黄的烤鹅,想起了那一抹转瞬即逝的火光,想起了在寒风中瑟瑟发抖的女孩。今天,我们早已长大,不再流连于童话,但不论中西,所有的童话都曾在我们的内心里早早地埋下了坐标。现在,当我们回溯这些坐标,进行异质文明的比较,在发现异同的结果之余,又重新感受到了儿时的怜悯与纯真!

文法学院 汉语言1101班 黄宋睿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