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小说透视王者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2 14:42:34 体裁作文
小说透视王者体裁作文

篇一:透视大众文化视野中网络小说的影视改编热

透视大众文化视野中网络小说的影视改编热 作者:伏蓉

来源:《文教资料》2014年第26期

摘 要: 网络小说的兴盛是全球网络时代工业发展的产物,它从传播内容、传播方式和信息反馈等方面改变了传统文学传播模式,这些都赋予了网络小说鲜明的大众文化特征,也暗中契合了影视艺术的审美要求和创作规律。在由印刷媒介转向电子媒介的当下,解读网络小说的影视改编热潮,揭示网络小说的大众文化特征,总结和思考网络小说影视改编的得失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大众文化 网络小说 影视改编

21世纪初,随着互联网络的迅速普及和手机等通讯工具的广泛使用,数字媒介时代的到来,使一种新型的文学形式——网络小说巍然成风,网络小说“指首发于互联网互动性社区,如BBS、BLOG等中,在互联网上流传,在创作过程中不断得到读者反馈并能随时修正其内容的小说作品”[1]。从传播内容、传播方式、接受方式和信息反馈等方面来看,网络小说都呈现出迥异于传统小说的鲜明特征,它是“按照机械方式、专门化、分解化和流水线的生产形式制造”[2]出来的,具有大众文化的特征。“大众文化是现代消费社会的产物,它以商品生产为基础,以大众传媒为主要载体,以商品消费为目的的一种新类型的文化概念”[3]。网络小说是电子媒介高度发达的产物,它以网络为物质载体。网络小说不像传统小说那样通过作家对历史和生活的静观,提炼出富有哲学意味的深层涵义,或揭示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或探寻人生的终极价值,它最初是普通大众对自己日常生活、喜怒哀乐的记录和表达,是作者借由网络宣泄情感,和别人进行信息和情感交流的手段。它消解了传统文学的精英意识和写作深度,更多的是一种自娱和娱人的写作。但不可否认的是,网络小说凭借电子媒介的强劲势头,不仅改变了人们的阅读方式和阅读习惯,更通过和影视艺术的“强强联手”,在十多年中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从1998年痞子蔡的网络小说《第一次亲密接触》被改编为电影开始,诸多在网络上具有超高点击率和人气的作品开始走上了“影视化”的道路。如慕容雪村的《成都,今夜请将我遗忘》,聂海洋的《和一个美女同事一起在电梯里被困了一夜》,许悦的《和空姐同居的日子》,六六的《双面胶》、《蜗居》,艾米的《山楂树之恋》、桐华的《步步惊心》、流潋紫的《后宫·甄嬛传》等无不被改编为电视剧,在获得不俗收视率的同时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反响。导演张艺谋将网络小说《山楂树之恋》改编成了“史上最纯净的爱情故事”,创下了10年来文艺片的票房纪录新高;藤华涛改编自网络小说的《失恋33天》则捧红了白百合,以不足千万的投资获得了3.5亿元的票房,实现了“以小博大”的票房神话;赵薇选择了辛夷坞的《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将其改编为同名电影,为自己的导演处女作交出了漂亮的答卷。2014年《盗墓笔记》、《何以笙箫默》、《华胥引》等网络小说都相继在拍摄和后期制作中。如今越来越多的导演和制片人将目光紧锁在网络小说上,等小说一完结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搬上银屏,既在网络产生的前期预热中保证了作品的高收视率,又凭借影视作品的热播带动了原网络小说的第二次销售热潮。在由印刷媒介转向电子媒介的当下,解读网络小说的影视改编热潮,揭示网络小说的大众文化特征,总结和思考网络小说影视改编的得失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网络小说的兴盛是全球网络时代工业发展的产物,它从传播内容、传播方式、接受方式和信息反馈等方面改变了传统文学传播模式,这些都赋予了网络小说鲜明的大众文化特征,暗中契合了影视艺术的审美要求和创作规律,从而为网络小说顺利走上影视化的道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传播内容的“超真实感”和“世俗化”

网络小说的低门槛为芸芸大众提供了在网络上书写自己、表达自己的机会和可能。传统文学写作具有强烈的精英色彩和严格的文学秩序。在印刷媒介时代,一本书的最终问世往往要经过多重考验和遴选,它无情地把普通大众拒之门外,只垂青于被冠以精英身份的知识分子。但在网络时代,只要你会打字,你就可以将自己的日常体验、喜怒哀乐诉诸文字呈现在网络上,把自己的故事讲述给别(转 载 于:wWW.zw2.Cn 爱作文网)人听,成为一个隐身的作者。大部分网络小说就是作者对于自己真实生活、真实情感的忠实写照,这些作品中的每一个细节其实都熔铸了作者自己的影子。《第一次的亲密接触》是第一部被改编为影视作品的网络小说(先被改编为电影,后被改编为电视剧),它直接开启了网络校园青春文学的滥觞。作者蔡智恒是水利系的博士,他用幽默有趣的叙事语言讲述了一个凄婉的网络虚幻爱情故事。一男一女在网络上浪漫邂逅,日久生情,两人从网上走到现实中。他们情投意合,有了第一次亲密接触,眼看就要花好月圆,有情人终成眷属,女孩却因病辞世,只留下网上日记让男孩痛苦回忆。这部网络小说诞生于1998年,描写了当时的新鲜事物——“网络情缘”,生动地刻画了现代男女通过网络恋爱时的真实心理,如对聊天对象的期待和对网下“见光死”的担忧,既有恋爱的满足感又有因网络带来的恋爱的不确定性和不安全感。这部当年获取无数赞许和眼泪的小说其最大的魅力就来自于它通过描写表面现代开放、实则古典传统的爱情故事,揭示了在这个浮躁物质的社会里人们内心深处对田园牧歌式纯洁爱情的深深渴望与向往。

电视剧《裸婚时代》根据“80后”网络作家唐欣恬的小说《裸婚——“80后”的新结婚时代》而改编,故事描绘了“80后”的年轻人刘易阳和童佳倩在没房、没车、没钻戒的艰苦条件下抵抗住父母的压力,凭借一颗爱情的心毅然决然地裸婚。而当他们真正生活在一起后,在柴米油盐、鸡毛蒜皮、孩子哭闹中,曾经的爱情被细节打败,两人渐行渐远……这部网络小说和同名电视剧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来自于真实的力量。每个面临爱情和婚姻的年轻人都可以从这篇小说中看到自己的故事。结婚前以爱情为大,自信满满;结婚后的杂事缠身,激情减退;恋爱时甜蜜的浪漫和婚姻中残酷的现实让每一个走进围城的人都感同身受,它真实地抒写了当代年轻人的恋爱和婚姻生活,从而引起了大众的广泛共鸣。

大众文化从本质来讲是市民文化,它不可避免地具有世俗性。网络小说作为大众文化的一种,当网络写手在将自己的生活诉诸笔端之时,他们的出身、经历其实已经使得他们的作品有意无意地表现和凸显了以市民阶层为主体的普通大众的审美趣味。影视艺术也是大众文化,网络小说和影视艺术在本质属性上的同一性使得它们之间具有天然的“亲密关系”。《第一次的亲密接触》和《裸婚——“80后”的新结婚时代》等网络小说对平凡人生的真实描摹符合影视艺术要求的反映现实生活的“超真实感”,《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和《山楂树之恋》中对青春的怀念和对纯净爱情的向往又呼应了物质至上的现代社会中人们内心的情感需求。从传播内容上

看,网络小说抓住了当下的热点和观众心理,符合影视艺术受众的审美要求,这为两者的“联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传播方式的快捷性和交互性

网络为大众提供了新型的媒介,网络平台成为一个新的公共领域,它为所有爱好文学的人建构了一个可以自由抒写、畅所欲言的天地。网络作为一种新的文学载体,它突破了以往加诸在文学之上的种种外在束缚,改变了传统文学作品印刷、出版、发行的传播方式。只要在网络上发表的,读者就可以看到,这无疑大大拉近了读者和文学作品的距离。依托于网络,文学的传播可以更迅速、更便捷,可以不受时空的局限,随时随地地阅读。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6月底,我国网络文学用户数为2.89亿,较2013年底增长1498万人,半年增长率为5.5%。网民网络文学使用率为45.8%,较2013年底增长了1.4个百分点。当代读者在电子媒介的陪伴下,已经习惯了通过网络和手机阅读文学作品,快节奏的生活使得人们离纸质书籍越来越遥远,“读书”渐渐为“读屏”所取代。传播方式的迅速和便捷,使得优秀的网络小说可以在短时间内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形成较高的社会关注度。

网络媒介的交互性也改变了文学传播的单向性和封闭性。传统文学传播是在作品出版发行读者阅读之后才完成传播的过程,作者在传播过程中拥有绝对权威,而读者对作品的意见和感想都只能是延时反馈,读者对作品只是单向、被动地接受。网络小说的传播方式具有开放性、多向性的特点。在网络世界里,读者可以和作者直接交流。读者可以通过发邮件、跟帖或留言的方式和作者畅谈读后感,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评价,甚至可以向作者提出修改意见。作者和读者之间不再是过去作者对读者的单向灌输,而是作者和读者一对一、甚至一对多的频繁互动,作者可以根据收集到的即时反馈信息,调整和修改自己的故事,使作品更受欢迎。《失恋33天》以日记体的方式讲述了主人公黄小仙在同时遭遇闺蜜背叛和男友劈腿的双重打击之下,在33天的疗伤期内艰难痛苦的心路历程。失恋后的三天内她绝望麻木又暗怀希望,失恋十天时无法躲避的回忆时时处处侵袭而来,失恋两周后依然浑浑噩噩、自轻自贱。经历了与情敌的正面交锋,对前男友的设计报复后,所有在失恋时看似过不去的坎儿、忘不了的伤痛终于在男闺蜜王小贱的暖心关怀和时间的流逝中消失殆尽。作者鲍鲸鲸从细腻的女性视角出发,细致入微地将女性在恋爱过程中特别是失恋时的那种百转千回、爱恨交加、自尊和自轻相互交织的复杂情感变化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引起了极高的关注度。这部小说的诞生就是普通女孩鲍鲸鲸在豆瓣网上把自己失恋后的生活记录了下来,这个帖子叫《小说或是指南》。谁知发帖之后追随者众多,引发了很多女孩的共鸣,她们也向作者倾吐自己的失恋故事,甚至希望自己的故事和名字也能出现在小说里。鲍鲸鲸以亲身经历结合网友们的丰富素材和经验创作出了小说《失恋33天》,被改编为电影之后成为当年电影票房的最大黑马。

在信息爆炸的当代社会,大众的“注意力”是稀缺资源,网络小说的点击率和影视作品收视率的高低都以是否成功吸引大众的注意力为前提。投资方和制片人将目光锁定在高点击率、引起话题和热议的网络小说,将其改编为影视作品是在“剧本荒”的当下事半功倍的一条捷径。网

络小说的读者大多是年轻人,影视剧特别是电影的观看人群也以青年人为主体。网络小说在连载过程中作者和读者中间形成良性的互动关系,不断吸引读者的眼球,它所引起的话题持续发酵,当受欢迎的网络小说改编为影视剧时,网络上的长期预热和培养起来的忠实粉丝已经为同名影视作品起到了声势浩大的宣传作用,网络小说的读者必定会是影视作品的忠实观众。网络小说传播方式的快捷性和交互性大大增强了传播效果,它的即时反馈和对大众注意力的高度凝聚性大大提高了网络小说影视改编成功的可能性。

三、网络小说影视改编的得失

网络小说与影视艺术的“联姻”已走过10个年头,其中既有赚足眼球的成功之作,又有让人大失所望的失败作品。如何在声势高涨的网络文学的“第二次浪潮”中慧眼识珠,选择出那些符合大众审美趣味,满足大众审美期待的小说作品,又应该采用何种恰当的视听语言将其影视化都是当下不容回避的问题。

笔者认为要想将网络小说成功地改编为影视作品,首先在前期的遴选过程中除了选择具有“超真实感”,符合大众审美心理和欣赏口味的作品之外,更要从影视艺术的特点出发选取那些叙事线索清晰明确,矛盾冲突分布均匀,具有连续悬念和戏剧高潮的作品。这类小说具备了相应的影视元素的属性,改编起来更易获得成功。

获得广泛关注的家庭伦理剧《双面胶》开播就成为收视冠军,这部作家六六的网络小说处女作由于在网络上具有超高人气而被改编成电视剧。作品讲述的是婆媳之间、甚至是两个家庭之间的硝烟大战。故事以上海媳妇胡丽娟和东北婆婆之间矛盾为主要叙事线索,一次次的含沙射影,一次次的针锋相对,让原本婆媳二人之间的鸡毛蒜皮的矛盾逐渐蔓延到两个家庭,最终酿成悲剧。作家六六同时也是本剧的编剧,她的小说情节丰富,胡丽娟与婆婆、大姑子、亚平表姐之间的矛盾冲突不断且在每集都有几次小高潮,每当看似峰回路转之时,又隐藏和孕育着更大的戏剧冲突,每集结尾设置的悬念更是引起观众急切的期待心理,真正让人欲罢不能。改编自网络小说的《甄嬛传》是2012年最热播的电视剧,之后屡次重播皆能获得不俗的收视率。该剧在台湾也掀起了收视狂潮,甚至还被美国买走版权,在美国主流电视台播出。《甄嬛传》以不谙世事的甄嬛入宫之后的传奇经历为故事主线,面对接踵而至的阴谋、威胁、背叛、离别,甄嬛变了,是残酷的环境和冷漠的人性逼迫她改变和成长。该剧以甄嬛为焦点人物,同时塑造了皇后、华妃、安陵容、皇帝、果郡王等一系列血肉丰满的性格人物,他们彼此之间建构起复杂的网状结构,共同谱写了一曲女性的传奇史诗。这部戏情节跌宕起伏,故事环环相扣,电视剧参照原著小说在每集都设置了强烈的戏剧冲突,悬念迭出,层层推进,紧紧地抓住了观众的注意力。

选择好适合改编的小说作品之后,影视艺术的创作者们必须认识到小说和影视毕竟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正如夏衍在《杂谈改编》中说的:“从一种样式改编为另一种艺术样式,就必须要求在不伤害原作主题思想和原有风格的原则之下,增加更多动作形象———有时不得不加以扩大,通过稀释和填补,使它成为主要通过形象诉诸视觉和听觉的形式。”电视剧《泡沫之夏》也改编自网络人气小说,这部纯爱作品在网络上获得了无数青年男女的追捧,但改编为

电视剧后结果却差强人意。这部作品改编失败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原小说中对人物的心理描写十分精妙,这为人物的动作提供了合理的依据。小说可以用文字描写揭示人物瞬息万变的内心世界和隐秘的潜意识,可这一切在电视剧中必须以可见的画面呈现出来。《泡沫之夏》的影视改编者并没有将原小说中人物丰富的内心活动通过外化的动作或声音元素表现出来,导致人物的行为缺乏足够的动机,让观众感觉情节生硬牵强,自然不受欢迎。

网络小说的大众文化属性与影视这种大众化的娱乐方式相契合,“超真实感”和“世俗化”的传播内容满足了大众的审美需求和欣赏口味,传播方式的快捷性和交互性可以牢牢抓住大众的注意力,这些是网络小说顺利实现影视改编的前提。此外,要想成功地将网络小说改编为影视作品,实现二次辉煌,则必须以犀利的眼光在浩瀚的网络小说中选择那些具备影视元素,文本中充满“电影化想象”的作品,以视听语言的手法为观众讲述动人的故事。当下,媒介融合已是大势所趋,未来网络小说与影视的互动会越来越频繁,网络与影视的和谐交融仍有一段漫长的道路要走。

参考文献:

[1]苏晓芳.网络小说论[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8.

[2]多米尼克·斯特里纳蒂.通俗文化理论导论[M].上海:商务印书馆,2001.

[3]朱效梅.大众文化研究:一个文化与经济互动的发展视角[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厅2013年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项目“当代传媒视野下文学作品的影视改编研究”(2013SJB760023),南京师范大学校青年人才科研培育项目“当代传媒视野下的文学影视改编研究”(12QNPY01)成果之一。

篇二:解读铁凝小说心理透视

解读铁凝小说的心理透视

摘要:铁凝是中国新时期的优秀女作家,其作品最大的特点就是笔触细腻而尖锐,作家通过对各种人物心理活动进行详尽的描述以及透视人物心理的各种方法,渗透到个体无法窥测的潜意识领域,以此来展示人物的心理轨迹,使人物的性格更加深邃、明晰,向读者展示了人类精神世界的丰富多彩。

关键词:铁凝小说 方法 心理活动 潜意识

中图分类号:i206.7文献标识码:a

铁凝是当代文坛颇有影响的作家,铁凝小说最突出的地方就是对人物心理的多角度透视,她坚持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准确地把握人物的情感差别。作家运用和转换叙事视角、象征和隐喻作为主客体的有机融合体,并通过情节突转与客观描写和主观分析相结合,向读者展示了人类五彩斑斓、变化莫测的精神世界。

一 无法摆脱的自卑感

1 面对权力油然而生的自卑

铁凝在她小说中描写的权力是生活中潜移默化构建出的优越感,处在权力之下的人们看着高高在上的权力,不由自主地产生了自卑感,这种自卑感即代表了某一个人,也代表了某一群人。正如当城市面对乡村时,会不自觉地产生一种天生的优越感,并将这种莫明其妙的优越感,淋漓尽致的在农村面前表现出来,并以这种排斥的心理阻挡陌生的乡下人走入城市,而当乡下人第一次面对眼花缭乱的城市时,不可避免地流露出一种自卑。

如在铁凝的作品中,关于这种自卑的心理描写比比皆是。小说《哦,香雪》中主人公香雪到了城里,受到城里学校同学的歧视,他们不怀好意地问她“你们那儿吃几顿饭”那种看不起的眼神、不易察觉的嘲笑让她意识到自己是从小地方来的,“你上课怎么不带铅笔盒呀”,让她感到自己的铅笔盒是多少笨拙、陈旧。而在小说《青草垛》中,主人公冯一早到县城读书,由于主人公的聪明好学,她考试考第一,在课堂上能准确完好地回答老师提问的问题,并且跳舞又很好,引起同学的嫉妒和厌恶,他们一次又一次的毒打她,以霸道维护自己“与生俱来”的优越。再如,《树下》里的主人公老于跟老同学项珠珠在一起,就感到局促不安,觉得项珠珠比自己高一等,虽然人家没有故意疏远自己,却使自己觉得无法轻易跟人家亲近。当他带着自己家人怀着满心希望去求已成为市长的项珠珠,在她家里,那明亮阔大的房子、一尘不染的亮堂地板、鲜美的水果令他深深感到自卑,而她孩子的一声“妈咪”使他感到自己似乎置身在高高的、优越的、与自己差别很远的另一个世界。

2 面对自卑所表现的不同反映

人类能够生存下来是起源于对自然界和动物的模仿,模仿也是人类更高的艺术形式依据,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说:“一切艺术都来源于模仿。”作家铁凝则认为作家书写小说是“大老实的文学”,即作品必须从生活中来,加以分析后用合适的语言形式记录,所以她的很多小说是根据自己在农村的生活经验和家族的生活经验。根据人性的心理做为内在的驱动力,并通过外在的诱因进行模仿,而这模

仿总是弱者对强者的追求,并且那些具有强烈自卑感的人特别容易产生模仿“强者”的心理和行为。

(1)模仿背后的悲哀

铁凝在她的作品中,描述了自卑所产生的最外在的表现就是装饰,换句话说,这些主人公为了获取平等的地位,选择了换装,想通过这种方法博得对方的好感和认可。如在她的小说《棉花垛》中,那个卑劣的小臭子对自己的生活根本就没有什么明确的目标,她内心空虚,缺乏判断是非的能力,看见警备上的太太们穿毛布大褂,她不管适不适合自己就闹着让她的姘头秋贵出给她拉葱绿的毛布大褂。而当她换了另外一个环境,和抗日干部在村子里活动时,看到他们都穿着紫色大袄,她也紧跟着改头换面,换件紫花大袄穿。作家通过对被掩埋的真实的描写,揭示了真相与表象的差异。

再如,作家所写的小说《谁能让我害羞》中所描写的那个少年,当女人开着汽车找到送水站告知少年自己的来意时,少年只是低头看自己脚上那双破旧的绒面运动鞋,当以后再送水时,少年想方设法地按照自己想象的城市模样来为自己装饰,但他穿着的表哥衣服明显过大,面料也粗糙,西装没有经过整理,皮鞋又大又硬,而他这精心的打扮却不能引起女人的注意,他便固执地认为自己换装不够,不停地想尽各种办法为自己装饰,最后一次,他撬开了表哥锁衣服的柜子,费尽心思把各种物件在自己身上打扮出来??他这样做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想吸引女人注意他,意图向她证明自己虽是乡下打工仔,却在不停地融入城市,希望通过换装来表达自己得

到所需要的期待,希望城市能够如同对待城市自己一样对待他。作者细致入微地书写了这些自卑感如影随形的人们心灵深处的感觉,这些人物想通过换装实现自我价值的渴望,其结局却不能如他们自己所愿,而是始终被城市所排斥,遭到城市的漠视或不屑,被效仿者在他们面前仍然抬起自己的优越感,使他们只能成为城市中的边缘人。

铁凝在她的作品中描写了女性将模仿做为一种生存方式,最让人吃惊的是小说《棉花垛》里小臭子、乔和老有竟然在家里模仿成人“汉们串门娘们养汉老婆捉奸”的性游戏,在小说《对面》中女孩和“我”进行了一夜情,刻意将发卡留在枕边,以实现主人公对于浪漫的一种模仿。而这模仿的背后是女主人公们深刻的焦虑,刻画了女性的自卑和性别恐惧,从自卑的角度透析了中国女性及作家自己的性别悲哀。在小说《棉花垛》中,正义的乔和低俗的小臭子的结局都是被先奸后杀,作家在小臭子的性选择和生存上,超越了一般的革命、民族的界限,乔和小臭子对于国来说都是女人,作家以此说明了男性把女性作为男性的欲望化对象,而于乔,国是一种同志式的情感依赖。作家以此说明了她们想通过跻身男性的权力规则模仿本身就是自我迷失,铁凝用这种表达方式告诉读者这种方式是徒劳:“对他人思想的认同与模仿是轻松的??但确实无法与产生自己的思想的沉醉相比。”所以,在模仿中这些女性不仅失去了性和生存,同时也丢失了人格精神的独立。

(2)自卑之后的愤怒

铁凝在她的小说中使用了从日常生活走向暴力的叙事方法,通过自卑而产生的怒火积聚,最终引发暴力发生的触动点,使主人公潜藏的自卑感完整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如在《谁能让我害羞》中的那个少年,在送水时由于电梯坏了而不得不爬了八层楼,他给女人送完水又累又渴,想讨口矿泉水喝,却被女人拒绝,让他喝自来水,这使少年产生了仇恨,他用自己刻意装饰在腰间的锋利的刀指向了女人,用以召示自己对于女人的精心装扮,而少年刹那间的优越感很快就在女人的假枪和宝宝的真110面前回归到了自卑境地,作家以此描述了少年所想象的用来弥补自卑的武器,只是其后无力的愤怒。

二 剖析人物心理的多样形式

1 运用和转换叙事视角

铁凝的小说通过运用和转换叙事视角进行叙述,以此使读者非常清淅透彻地知晓人物的详细心理活动。

如作家在小说《午后悬崖》中就采用了这种多叙事视角的形式来描写韩桂心和她的母亲,通过播放女主人公的录音刻画出多个人物,以此揭示出韩桂心内心深处荒诞无稽的阴暗面,展现了作家对人性层面、女性主义的关注,让读者为人性的另一面而深感悲哀。又如,作者通过这种方法在小说《玫瑰门》中的很多章节都以成年主人公与其幼年进行精神对话的穿插:“为了我的安静你逃遁

了,??你比我更卑劣我比你更狡猾,??你敢把你的野蛮粗暴露给别人??”使小说打破了单纯的线性时间,突出精神对话的意义,

篇三:网络穿越小说的文化心理透视

网络穿越小说的文化心理透视

摘要:本文根据网络穿越小说的流行,把握这种类型的文学作品的特点,结合其中一些个性化的元素和受众的心理诉求进行分析,试图从文化心理学的层面对网络穿越小说进行解读,做一些相关文化心理的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网络穿越小说 文化心理 透视

中图分类号:i206.7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网络上的穿越小说异常流行,读者群也日益壮大起来。穿越小说更是从网络上走进了纸媒,甚至网络文学中一些相对优秀的作品也被改编成电视剧。可以说,如今这个时代的青少年阅读已经进入了网络快餐文化主导的“穿越时代”。我们发现,每一种文化现象的出现都有其文化心理学的依据,都反映了一段时期内的社会文化心理。网络穿越小说从本质上说它是属于一种民间文学的,反映着社会风气和民众喜好。因此,我们要想研究网络穿越小说,就应该注意从文化心理学的角度对其进行一番深刻的透视。

一 科技发达后现代人的优越感膨胀

所谓穿越,是指时间和空间层面的穿越。在网络穿越小说里,穿越时间就是那些以回到过去或者是进入未来为题材的一类小说。而穿越空间则是指从现实生活的场景内穿越到某个未知的世界,有的充满神魔鬼怪,有的充斥着闻所未闻的绮丽景象。在科技高速发达的现代社会里,一般想象力打造的小说已经不能满足年轻人的胃口了,他们本身的想象力愈发丰富起来,开始把兴趣转向某些完全突

破常理甚至无法用科学理论解释的现象,于是无限制的夸张甚至有些荒诞不经的网络穿越小说以其大胆的想象吸引着这一代年轻人。这已经不是个别年轻人身上的喜好,而是已经发展成这个时代里的年轻人群体性的文化取向。

这种现象的出现跟科技高速发达之后带给人们思想观念的强烈冲击有着密切的关系。人们开始想象着利用科技手段进入更多未知的世界甚至是回到过去改变历史。在现代高度发达的科技下,这些事情看起来似乎都没那么困难了。人类利用科学手段更加深入地了解自然界万物,对世界不再有那么多的神秘感和恐惧感。人们开始坚信如今这个时代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的了。随着越来越多的网络游戏被开发出来,在游戏的世界里人们可以随意穿行于各个神魔鬼怪的世界,可以随意在时间轴上滑行,甚至可以肆意地穿行其间改变自己的身份和角色。

长此以往,人们开始不再像以前那样畏惧自然万物,而是认为人类本身就是世界和历史的主宰。科技高速发展带来的现代人自我的极度膨胀,觉得无论是物质还是器械方面都相比古人高出了许多,于是优越感明显爆棚,开始寻求一个可以让他们显摆自己优于古人的媒介,网络穿越小说便应运而生。在网络穿越小说《极品家丁》中,销售经理林晚荣意外坠入悬崖,成为萧家大宅里的一名家丁,他以振兴萧家为起点,运用现代社会的科学原理和技能,在那个时代做出很多令古人叹服的事情。男性为主体的网络穿越小说一度在网上大热,内容无一不是男主人公穿越回古代,利用自己在现代社

会掌握的科技知识和技能轻松地完胜古人,自己或是帮助别人成就大业。诸如此类的作品极大地满足了读者“鹤立鸡群”的现代优越感,使之乐于陶醉在作品所编织的夺目光环之下。

二 大众的猎奇心理要求解构经典

和现实不一样的生活使人们在阅读时有一种猎奇的心理。而网络穿越小说恰恰抓住了广大受众的猎奇心理,对传统的权威进行颠覆,对素来的经典进行解构,从而引发新的大范围潮流。有人说网络上泛滥的穿越小说没有什么文学价值,这种观点有些片面。不能否认有一部分网络上流行的穿越小说还是颇为好看的,也会有一定的艺术价值,并不是一无是处的。从现实世界进入到幻想世界、返回古代或进入未来,这里面所产生的跟现代生活形成强烈的反差,本身就是很引人注目的看点,自然吸引了大批读者的眼球。

我们在研究中注意到这样一个有趣的现象,网络穿越小说并不是首创的文学形式,其实网络穿越小说的鼻祖早在中国古代就已经风行起来了,只不过当时的传播载体还不是网络,因而不能称其为网络穿越小说。例如,蒲松龄所著的《聊斋志异》,其中有不少故事都是鬼怪穿越到人类的世界,来完成自己的心愿,跟人类恋爱甚至结婚生子。还有人因为对过去发生的事情的悔恨而穿越时空回到过去试图改变一些事情的结局。但是不管怎么说,这些故事都体现了穿越小说的一些特质。我们结合蒲松龄所处的时代和他本人创作这部小说的意图来看,可以发现也正是当时在大众民俗文化发展的刺激下进行的创作,而小说的流行也正是满足了大众的猎奇心理,他

把一些民间故事和传说进行再创作,这正是一种对经典的解构。 网络穿越小说带来一种新奇的审美体验,自然就对快餐文化时代成长起来的年轻人有着不一般的吸引力。正是基于颠覆权威和解构经典之后带来的浓烈传奇色彩,在或幽默或荒诞,或浪漫或梦幻的情境交织下构成的网络穿越小说吸引了大批忠实粉丝。众多的网络穿越小说里面充斥着像江湖、皇宫这类无数年轻人幻想并向往的地方,构建出一种十分陌生的环境却又深深吸引着人们前去一窥究竟,由此一来读者的期待得到了满足。这正是所谓的审美距离。在这种审美距离的作用下,读者的猎奇心被激发起来并且一发而不可收拾。所以,纵观当下盛行的网络穿越小说,无一不是由现代人和古代人的各种反差和冲突营造出的喜剧效果,如现代人带过去的某些现代化色彩鲜明的物品、他们在现代社会所学到的各种生存技能和接受的民主思想,都与古代的人们形成巨大了的反差。这种古今反差带来的新奇感和刺激感恰恰是穿越小说拥有大批读者群的制胜法宝。不得不说这确实反映了当今时代的群体无意识的猎奇文化心理。

三 女性的情感补偿心理

经过一番调查研究之后,我们发现,如今网络穿越小说的主要受众是广大的女同胞们,尤其以知识女性为主。不得不说这是一种十分独特的文化现象,从中可以窥探出当今时代女性知识分子的阅读心理,而她们的阅读取向恰恰反映着其内心情感的需求。大多数的网络穿越小说都是一个女主人公穿越到某个朝代的皇宫里去,虽然

身份不同,可能是某个王爷的爱女也可能只是个宫女,但都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各位皇子纷纷倾慕于她,争相讨其欢心。她沉醉在众星捧月的爱情海里,不知归处。其间也经过一些小磨难,不过最后她总是能够跟自己所爱的并且爱着自己的那位花好月圆。相当一部分的网络穿越小说不过是将野史中的爱情故事大肆渲染,把无数女性给迷得七荤八素。这种看似很应景的做法实际上也是源于爱情是文学作品的永恒主题。

在这种广大女性情感补偿心理相通的情境下,在网络穿越小说的作者和读者尤其是女作者和女读者之间,不知不觉地搭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在现代职场竞争激烈火枪味儿十足的现实关系中,越来越多的职业女性陷入了精神和物质的双重迷茫之中,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服从命运的安排,选择逃避恋爱,唯恐发生任何差错。于是,那些都市白领们渐渐对世俗的物质爱情敬而远之,甚至谈之色变直至充满厌恶感,转而把对爱情和婚姻的美好憧憬藏起来,幻想到虚拟的时空谈一场永不分离的恋爱。紧接着那些深谙女性心理的作家们便知道该出什么书了,她们便将希望放到了爱的乌托邦,接着一个个理想主义的男子被幻化出来。这也就是大多数网络穿越小说的女主角可以享受完美爱情的原因所在了。

桐华的小说《步步惊心》的女主人公马尔泰·若曦本是一个都市小白领,阴错阳差地进入清朝著名的“九子夺嫡”时期。她带着对清史的洞悉进入风云诡变的宫廷。她凭借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女性的柔肠赢得了众多皇子的爱慕,她不仅得到了多得用不完的爱情,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