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行知园观后感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2 14:33:59 体裁作文
行知园观后感体裁作文

篇一:《陶行知》观后感

大型现代话剧《永远的陶行知》观后感

中四班 陈烨

随着幕布徐徐地拉开,在我们眼前呈现出了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场景。全剧以陶行知回国开展平民教育为切入点,以他在南京、重庆、上海进行教育实践和改革的故事串缀而成,艺术地再现了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的精神世界和“万世师表”的师德风范。

剧中人物形象鲜明、对话语言逼真生动,让我们有机会走进这位大师,深刻地了解他的教育理念和实践价值。其中有几个场景令我印象深刻:场景一:有位学生偷桃吃,老师非但没有责怪,反而自责到校长没有为学生着想,体现了陶先生爱学生的崇高境界。场景二:陶先生在码头遇到了曾经的恩人,他宁愿自己喝汤,

行知园观后感

请他人吃面,体现了先生舍己为人的精神品质。场景三:时局动荡之际,他写了感情挚真的书信给爱人,体现了他心中有祖国、心中有教育、心中有人民的无私境界。以前只是从书面材料、讲座培训中了解先生的教育理念,这次却是真真切切地走进他,从点滴中体验他的人格魅力、远大理想。

陶行知先生是我国近代最具有影响力的教育家、教育思想家。他博大的教育思想,求真的教育实践,行知合一的师德风范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不愧为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万世师表”。

作为一名教师要相信儿童有创造力,是陶行知创造教育的基本信念。行知先生在书中指出“承认小孩子有力量”,“不但有力量,而且有创造力”。我们不能束缚和压抑孩子的创造力。而“创造的教育就是以生活为教育,是真正的教育”。“生活教育必须是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辅之教与学,必须为中心”。

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教师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导师,他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一定要在思想政治上、道德品质上、学识学风上,全面以身作则,自觉率先垂范,这样才能为人师表。教师素质重在师德,教师职业道德充分体现了教师特有的职业思想、职业情操。教师要做好学生的灵魂工程师,首先自己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

作为教师要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就应该学习陶行知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学生、热爱教育事业,陶行知爱满天下,千教万教教人学真、千学万学学做真

人,是我们教师的座右铭。作为教师,我们的一个微笑,一记掌声和一句鼓励,都能够让学生感受到体育学习的无穷乐趣。

陶行知先生说过:“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让我们的每一位教师都能够走进学生的心灵,让我们的课堂都能够追求一份诗意,让我们的学生都能享受到学习的快乐!让我们高举陶行知先生的“爱满天下”的精神旗帜,“热爱,奉献,实践”,与新形式下的教育理念共同成长。

小鸽子幼稚园

2012年12月

篇二:《永远的陶行知》观后感

《永远的陶行知》观后感

帷幕缓缓落下,演员鞠躬致意,剧场灯光亮起。

我突然觉得站起来有些困难。既是因为第一次看话剧,被这种艺术形式的表现力而深深吸引;更是因为这短短的二小时后,我彷佛接过一位可敬可爱的教育先驱和思想大家亲手传来的薪火,让刚刚加入人民教师队伍的我,感受到沉重的责任和使命。

先向陶行知先生致敬。

“中国教育之通病是教用脑的人不用手,不教用手的人用脑,所以一无所能。中国教育革命的对策是手脑联盟,结果是手与脑的力量都可以大到不可思议。”

孔夫子的“有教无类”让教育从贵胄们的专属走入了寻常百姓,那陶行知先生则真正让教育脱离了书本的藩篱。话剧从《晓庄的钟声》开篇,讲述了陶行知先生致力于普及乡村基础教育,创办晓庄乡村师范学校前后的故事。这是我国近代乡村教育最早的发源地和试验场,身体力行地实践了学校教育与生活实际的紧密结合。先生一力踢开中国两千年来教育的门槛,“生活即教育”的理念深深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民主的、科学的、大众的、创造的教育。放到今天来看,这仍然能够代表近代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指引着千万教育工作者向这一目标努力。

“我们研究学问,非只为增加一点个人的幸福,目的总是要改造社会。” 这震人发聩的话语不仅是陶行知先生对后辈的教诲,更是他用行动实现的知识分子的梦想。在将星辈出的中国近代史上,陶行知先生无疑是将“教育救国”诠释得最淋漓尽致的那一个。话剧的第二幕《古圣寺的春意》,还原了抗日战争时期,先生创立育才学校的故事。而在那些战火纷飞的时日里,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先生在南京,在上海,在重庆,在祖国的各地,一直用一颗对教育、对国家、对民族的赤诚之心奔走呼号,鞠躬尽瘁。先生的教育实践始终与民主爱国活动相伴而行,并以星火之姿,终成燎原之势。毛泽东主席称颂陶行知先生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这确实是对先生最准确、没有一丝一毫夸大的评价。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一根草去。”

这是我最早听过的陶行知先生的话,也是先生用一生实践的格言。话剧最后一幕是《上海滩的晚霞》,叙述了先生最后的感人时光。无论是北洋政府、日本侵略者,还是当时的国民政府都三番四次邀请他从政任职,但先生从未在高官厚禄面前折腰,甚至面对暗杀和通缉,陶行知先生用“三写遗书”的勇敢,证明了他早已将生死富贵置之度外,任何艰难、任何摧残都没能改变先生的乐观和坚强,以及那颗甘为教育兴盛、国家兴旺奉献一切的赤子之心。整场话剧的最后,陶行知吟读给夫人的诀别信,一句三叹,而那段凝重又充满激情的画外音,则寄托着人民不尽的缅怀之情——正如话剧的名称一般,陶行知先生虽然故去了,但他的教育理念和崇高品格必将由一代代教育人薪火相传,永不磨灭。

教育是万古长存的事业,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是无上光荣的。但光荣的同时我也深知身上的责任。陶行知先生的爱满天下,从先生说的每一句话,做的每一件事情,都能体会到他对教育、对学生、对国家深深的爱。他更把爱的教育发扬光大。从学生一路走来,我更明白爱对于学生成长的重要性,我会将其作为我的信条,认真学习地如何更好的做一名教师,为教育事业而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篇三:走在行知路上读后感

读《走在行知路上》有感

最近读了杨瑞清《走在行知路上》这本书,这本书是一本非常有教育意义,并且非常实用的一本书,读后感受颇深。

读完书,我感到杨瑞清这位乡村教育家的不平凡:毕业时,放着城市里的工作不争取,主动要求到乡村小学当教师;有“升迁”的机会,却不到县城里当官,安心在乡村小学扎根20年;在艰苦的条件下,搞教育改革,不断探索求新,并取得了许多的成果;从教20年,始终以满腔热情献身于陶行知先生的“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他给自己设计了20字的成长要诀:躬于实践,勤于读书,善于交友,精于思考,乐于动笔;他总结了20年来办好乡村教育的三点经验,即办农村教育要学会联合,教农村孩子要学会赏识,当农村教师要学会自信;他先后创办了行知实验班、行知小学、行知基地,把一所只有7名教师、150多位学生、几间透风漏雨的教室和一些破旧课桌板凳的、教学质量低下的村小,办成了一所拥有24个班、固定资产达一千多万元的“省级模范学校”,用热血创建了一所新型的农村小学;他先后获南京市十大杰出青年、江苏省十大杰出青年、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全国十杰教师、全国师德标兵等称号。

有人说:没有经过艰辛付出的过程而得到的结果是不会让人感动得流泪的。如果是出身豪门,如果是在一所条件优越的学校里搞出一点成绩,只能算是锦上添花,似乎是在情理之中,不会让人太过感动,而杨瑞清校长出身穷苦,工作环境极差,凭着“信念”、“坚持”与“探索”,最终取得这么大的成就不得不让人肃然起敬!

1

反思自己的工作,应该自惭的太多。首先是平时不太注重学习,书读得不多,懒于学习,外界的信息吸收得少,其次是在自己的潜意识里还有一种抱怨客观条件的思想,总想为工作找这样那样的借口:再者,自己还有一种不该有的满足感,总认为认为对工作算是尽心尽力、尽职尽责了。

读了《走在行知路上》这本书,杨瑞清校长的事迹感动我肺腑,震撼我心灵,鞭策我奋进。读一本好书,犹如跟一个高尚的人在对话。这次“对话”就是我工作的指路明灯,也是汤沟小学加速发展的不竭动力啊!

2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