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作文素材 > 教育资讯

文化名言警句对联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06:27:20 作文素材
文化名言警句对联作文素材

篇一:励志格言对联大全

励志格言对联大全

满招损 谦受益 抱素怀朴 安性约身 秉心真实 矢口贞诚 不攻人短 莫矜己长 藏器学海 崇德效山 澹泊明志 宁静致远 读圣贤书 行仁义事 笃礼崇义 抱淑守真 干国家事 读圣贤书 刚毅多略 文雅少俦 光明正大 朴诚坚贞 好花半开 美酒微醺 精神万古 气节千秋 苦由欲生 悲从心来 名利淡如水 事业重如山 明耻志始立 知怒身方进 攀山将磨志 瞰海能忘忧 片言寄心语 一纸报平安 让人非我弱 得志莫离群 人无信不立 天有日方明 忍中乾坤大 笑里学问多 如意事常少 敢言人所难 三思方举步 百折不回头 升高必自下 谨始惟其终 失意休气馁 得势莫猖狂 事业由凡始 道德在躬行 守道以立名 修身以俟时 守分身无辱 知机心自闲 守身为人节 寡欲是全功 殊姿各独立 素志庶可求 文品清时贵 功名晚节难 我心本自然 此身是他物 无过方自慰 有理始心安 无言先立意 未啸已生风

无欲而名立 理得则心安 笑则喜颜回 忍而宽子路 心淡神如水 恩重义是天 心净得真趣 意闲识安乐 贫不学吝 默无过言 贫贱难移 威武不屈 生作人杰 死为鬼雄 失意休馁 得势莫狂 事理通达 心气平和 淑身涉世 谨行慎言 俗心可鄙 流言莫畏 文为人表 礼是身基 胸中正气 雪里芭蕉 一言九鼎 只字千钧 以身作则 与德为邻 英雄无种 良玉须雕 愿闻己过 求通民情 云山风度 松柏精神 澡身浴德 矩步规行 知足常乐 无欺自安 忠信难克 坚贞不移 把酒知今是 观书悟昨非 鄙帚尝自珍 糟糠多相惜 不矜威益重 无私功自高 不俗即仙骨 多情乃佛心 不随时俯仰 自得古风流 不息身方健 无私心自宽 长笑对高柳 贞心比古松 待人胜待己 推腹更推心 淡心复静虑 神怡体自舒 道德为原本 知识极诚明 读书得真趣 怀古生远思 多言即少味 无欲斯有为 恩怨挥手断 是非随心平

改过如芟草 育才似栽花 格超梅以上 品在竹之间 乖逆而心顺 荣辱以自安 海量由船荡 宽怀任马驰 涵养须用静 进学在致知 红梅耐寒霜 明珠不染尘 积学以储宝 酌理以富才 己过勿惮改 未然当先思 经伦涵万物 磊落冠群英 静耕心上田 谨行脚底船 静里思三益 闲居守四箴 静思天下事 多读古人书 恪勤在朝夕 言行寡悔尤 礼貌风流美 文明大雅存 立品同白玉 读书到青云 立身宜得地 歇足易求安 砺勤以养志 持简而修身 心净知雪白 意淡识松青 心静笔墨老 人闲字句工 心平欲不侵 气和意自安 心在水晶域 直如朱丝绳 行修而名立 得理则心安 修身立宦海 持德鉴青天 修身如执玉 种德胜遗金 虚心成大器 劲节见奇才 抑人是自抑 扬人其自扬 有容德乃大 无私心自安 语杂多是非 心静少烦恼 欲中失心性 酒后无道德 知命真君子 安贫古达人 知足苦亦乐 无欲凡已仙 直如朱丝绳 清似玉壶冰 只须份中取 不可缘外求 至人无异趣 静者得长生 终身争一息 每事必三思

竹因虚受益 松以静延年 常耻躬之不逮 欲寡过而未能 大著肚皮容物 立定脚跟做人 端正心态干事 挺直腰板做人 放怀于天地外 得气在山水间 俯仰无愧天地 褒贬自有春秋 骄傲来自浅薄 狂妄出于无知 节比真金铄石 心如秋月春云 戒骄风清日朗 除躁海阔天空 静坐自然有得 虚怀初若无能 平平淡淡生活 从从容容作人 谦者众善之甚 傲者众恶之魁 人生当知自足 静修可与贤齐 若能坦坦荡荡 何心战战兢兢 卧下野莫忧怨 居高位不骄矜 小酌令人兴奋 狂饮使人发疯 行止无愧天地 褒贬自有春秋 养心莫若寡欲 至乐无如读书 以不变应万变 见一物知百物 饮量岂止于醉 雅怀乃游乎仙 宽宏大量 远瞩高瞻

造物所忌者巧 与人相见以诚 责人之心责己 恕己之心恕人 知者乐仁者寿 居之安资之深 终生为善不足 一日为恶有余 自然无我境界 随时忘归天地 饱时莫忘饥时苦 有衣须记无衣寒 不悲镜里容颜瘦 且喜心头疆域宽 不见古人真恨晚 力当时事莫辞难 不可娇奢溺子女 须以忠孝传儿孙 不因财色毁心志 应须清寒磨悟根 才短自知能事少 礼疏常觉慢人多 菜根浓淡宜慢嚼 人生苦乐须细品 菜根滋味知君惯 潭水交情爱我深 沧桑人生从容对 坎坷世事恬淡为

常觉胸中春意满 须知世上好人多 常容心里存公理 莫用世间造孽钱 常闻贪钱丢性命 但能守廉得民心 持身勿使白璧玷 立志直与青云齐 除净私欲终世乐 洗尽俗念满身轻 此地有高山峻岭 何处无明月清风 大器量天空海阔 真聪明岳峙渊停 淡饭粗茶有真味 明窗净几是安居 当如曾子日三省 更为张公加半思 当慎世事与自事 莫将人间比梦间 得失一笑任之乎 成败静观随其然 德高言语多滋味 品端举止溢馨香 涤烦除俗寻真乐 临水登山得至情 洞悉世事胸襟阔 阅尽人情眼界宽 读能明达耕能富 成自谦虚败自骄 妒我安知非弱小 欺人绝不是英雄 度是春风常长物 心如清水不沾尘 断送一生唯有酒 寻思百计不如闲 多查自身得和失 休管他人是与非 多读书知礼明义 少饮酒多是无非 凡事皆须苦后得 一心从来恒而成 凡事忍让即为福 一心无求便是乐 反观自己难全是 细论人家未尽非 放开他人得自我 抛去执迷是真心 富贵定要安本分 贫穷切莫枉思量 根深不怕风摇动 干正何惧月影斜 古人所重在大节 君子于学无常师 观人不可以貌取 处事岂能随心为 广交三教九流人 遍读四书五经书 汗迹频落听有声 心性暗磨修无痕 豪放不解行若奢 淡泊无欲情似冷 宦海须持隐逸志 禅林不忘济世心 忌我安知非赏识 欺人到底不英雄 缄口不语是非事 冷眼静观名利人 节用爱人能道国 正心诚意乃修身

借酒浇愁愁更愁 抽刀断水水长流 借酒浇愁愁难蟹 以酒助兴兴更浓 经多实践思方壮 看破浮名意自平 经商标准唯诚信 做人法则要平心 经商标准唯诚信 从政要点尚清廉 井淘三遍出好水 人从三师武艺高 酒常知节狂言少 心不能清乱梦多 酒欲醉人人不醉 花香袭我我自清 居心中正明如镜 接物宽和蔼若春 君子善饮贵斟酌 酒徒贪杯贱名节 开怀一笑天下事 闭口不论世上人 坎坷人生作笑骂 鬼狐文章写春秋 苦海有浪随欲起 清心无痕共岸生 旷心将江海齐远 宏量与宇宙同宽 利刀割体痕易合 恶语伤人恨难消 利人时出平常语 修己常存改过心 了去烦恼即正果 忘却生死是菩提 煤须烈火识清白 人必风浪辩忠逆 每逢大事有静气 不信身旁无高才 每省自我成动力 常越本心是进步 莫道浮云终蔽日 应信绿叶乐扶花 莫言前路无知己 但恐此心难对天 墨香益智须常磨 忠言逆耳宜多听 能受苦方为志士 肯吃亏不是痴人 能知足者常知乐 到不求时便不忧 宁守寒窗独寂寞 勿滥交游乱心性 品若梅花香在骨 人如秋水玉为神 平时不说无情话 每日常观有用书 岂有文章惊海内 但留清白在人间 气清更觉山川近 心远愈知宇宙宽 谦到十分防有诈 让人一步不为愚 勤能补拙才偏敏 廉不沽名品益高 勤浴无病勤欲病 学道不忧学盗忧 清廉人品洁如玉 脱俗文章淡若仙 清心方觉景中趣 恬淡自结尘外缘

情超哀乐三杯足 心有阴晴万象殊 情于牵挂点滴事 爱具包容过失心 人到无求多自由 官居无品得清闲 人各有能我何与 身所未得心难安 人品若山极崇峻 情怀与水同清幽 人情阅尽浮云厚 世事经过蜀道平 人心若路直行好 世事如棋宽着高 人心似水宜疏导 世势如棋须左右 人遇误解休怨恨 事逢得意莫轻狂 忍一言风平浪静 退半步海阔天空 日食三餐须三省 身经一事求一得 扫来竹叶烹茶叶 劈碎松根煮菜根 身外浮云何足论 松间明月长如此 省吃俭用长流水 挥霍浪费瓦上霜 诗可养神须时嚼 墨能修心宜常品 时将山水洗心灵 常把风物换肠胃 士必遇真人而礼 计当与国士为谋 世本无先觉之验 人贵有自知之明 世事暗察蕴七彩 人生细品多五味 世事洞明莫玩世 人情练达应助人 事到盛时须警省 境当逆处要从容 事能知足心常惬 人到无求品自高 事事留心即学问 人人忘我皆兄弟 事有利弊多权衡 物持正反勿偏激 适时而行即用功 相机以动是处世 守正行权真事业 平矜节欲大功夫 书到心融真有味 事非身历且休言 书有未曾经我读 事无不可对人言 水惟善下能成海 山不争高自极天 素甘淡泊心常泰 曾履忧危体愈坚 素琴有韵随心调 短笛无腔信口吹 所贵立身无苟且 岂容应事太分明 陶情不出琴书外 遣兴多在山水间 特立独行有如此 进德修业须及时 天有慧眼惜勤苦 世存公道在人心

万古在怀日有得 一生知足天与游 万事尽从忙里错 一心须向静中安 望远能知风浪小 凌空始觉海波平 为官须从做人起 处世先自修身始 为人树起脊梁铁 把卷撑开眼海银 为人应怀渡人志 处世当持济世心 为吟雪月诗句冷 因画风花笔墨香 文章似玉清无玷 气节如松直有心 文章最忌随人后 道德无多祗本心 闻过知非须改过 见贤思齐贵超贤 无能事乃能无事 不善言而善不言 无情未必真豪杰 有度方为大丈夫 无求便是安心法 不饱真为祛病方 无事在怀为极乐 有长可取不虚生 无瑕人品清于玉 不俗文章淡似仙 无易事则无难事 有虚心方有实心 五味清淡精神爽 处事从容日月长 勿凭刀剑断恩怨 须持仁义折仇心 物我两忘真了悟 心神俱无大自在 物我两忘知恒古 天人归一识大同 物无规矩难方圆 人明法度知分寸 习勤不止能祛欲 闻过则喜自得师 贤者所怀虚若谷 圣人之气静于兰 效梅傲霜休傲友 学竹虚心莫虚情 心不定则诗无语 志不坚而事难成 心怀天地心渐宽 意在山水意自闲 心井不学时欲枯 昭华不惜日渐老 心静如水清见底 意闲似风淡无痕 心静自觉眼中景 意空方悟法外天 心明机巧形若累 意黯精明语如拙 心期过望无奈多 人怀淡泊失意少 心如山石牢守拙 意似海天勤抱朴 心收镜里求真乐 眼放长宽得大观 心无所累行必果 事多牵挂飞难高 心性常磨持中正 行止时戒秉操守

心悬一镜正言行 意存二簿记得失 行不得反求诸己 躬自厚薄责于人 行端何惧身外言 德馨自有林下蹊 行事莫将天理错 立身当与古人争 胸阔千愁似粟粒 心轻万事如鸿毛 修身岂为名传世 作事唯思利及人 虚心竹有低头叶 傲骨梅无仰面花 虚竹幽兰生静气 和风朗月喻天怀 学不自满可言博 修而无我能达道 学当自发不为名 善应心甘非图报 学浅自知能事少 礼疏常觉慢人多 学问多自虚心得 风物长宜放眼量 言以思忠归浑厚 气因善养得和平 言语中尽可积德 妻子间也是修身 眼界高时无碍物 心源开处有清波 眼于局外看自我 人在心中求真如 一人知己亦已足 毕生自修无尽期 以诚换得天下怨 用心感知世上音 意淡名利喜风雨 心怀山川忘红尘 意闲闲意意自在 心静静心心自观 淫逸能废卧龙才 娇奢可夺帝王心 英雄不与剑上论 丈夫只在智中取 鹦鹉前头休多语 小人身边须慎行 鹰隼入云睐所向 骅骝得路慎于平 用权且须留三分 与人最宜宽一丈 用心计较般般易 退步思量事事难 有关家国书常读 无益身心事莫为 有守有为识进退 无物无我生妙相 渔樵以外清景少 松竹之间风骨多 与世不言人所短 临文期集古之长 与有肝胆人共事 从无字句处读书 欲除烦恼须无我 历尽艰难好作人 欲无后悔须修己 各有前因莫羡人 欲知世味须尝胆 不识人情且卧薪 喻义自无非理事 爱名常葆不贪心

月无贫富家家有 燕不炎凉岁岁来 知识学以经世用 点滴悟而修身为 知足是人生一乐 无为得天地自然 治学当思日精进 为官应效清正廉 治学严谨勤有得 处世恭顺忍而安 做人谦恭持骨气 处世踏实摈虚伪 做人应效邓小平 引路尤崇李大钊 做事成败尽心力 处境顺逆随天意 存俨若思养浩然气 视已成事读未完书 得山水清其人多寿 饶诗书气有子必贤 读常见书作本分事 吃有菜饭着可补衣 度比江河细流兼纳 气如春夏群物发生 高情若云朗抱如月 和气当春节清为秋 古训是式威仪是力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 好大喜功终为怨府 贪多务得哪有闲时 护体面不如重廉耻 求医药莫若养性情 既动复止初念不及 自昧而明群疑尽除 俭可助廉勤可补拙 恭以持己恕以待人 见人之过若己有失 于理既得即心所安 结友交朋冰心慧眼 做人处世霁月光风 静气得兰清风引竹 朗怀映日和气当春 静以养性俭以树德 入则笃行出则友贤 酒能成事酒能败事 水可载舟水可覆舟 酒能弄性仙家饮之 酒也乱性佛家戒之 乐此幽闲与年无尽 化其躁妄得气之利 莲出绿波有君子德 兰生幽谷为众人香 临类恒和取诸无妄 随时观感咸与人同 片言九鼎源于智慧 一诺千金始自信诚 清品犹兰虚怀若竹 澄襟似水朗抱凝冰 让美归功功自易集 分怨共过过亦何伤 食莫多贪能饱便罢 酒防狂饮不醉方佳 束身如圭澄怀似镜 种德类树养心若鱼 虽无师保可对天地 不立城府自振纪纲 天道人道忌盈忌满 逆境顺境知进知退 罔谈彼短我亦有短 靡恃己长人孰无长

篇二:名言警句之名人的对联

名言警句之名人的对联

一、写孔子的对联

1.气备四时与天地日月鬼神合其德教垂万世继尧舜禹汤文武作之师

2.定六艺于杏坛绍虞夏商周之统藏诸经于鲁壁开关闽濂洛之传

二、写屈原的对联

1、万顷重湖悲去国

一江千古属斯人

2、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

三、写诸葛亮的对联

1、两表一对鞠躬尽瘁酬三顾鼎足六出威德咸孚足千秋

2、心在朝廷原无论先主后主名高天下何必辨襄阳南阳

四、写李白的对联

1、可怜荒垄穷泉骨曾有惊天动地文狂到世人皆欲杀醉来天子不能呼

五、写杜甫的对联

1、诗史数千言秋天一鹄先生骨草堂三五里春水群鸥野老心

2、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六、写岳飞的对联

1、青山有幸埋忠骨

白铁无辜铸佞臣

2、奈何铁马金戈仅争得偏安局面至今山光水色犹照见一片丹心

篇三:中国传统文化——对联

学 院:

专业班级:

学 号:

姓 名:

中国传统文化鉴赏——对联文化

摘要:

对联又称楹联、对偶、门对、春贴、春联、对子、桃符等,一种对偶文学,起源于桃符。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字数相同,结构相同,是中文语言的独特的艺术形式。对联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它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春节时挂的对联叫春联。对联是利用汉字特征撰写的一种民族文体,一般不需要押韵(律诗中的对联才需要押韵)。对联大致可分诗对联,以及散文对联。

随着唐朝诗歌兴起,散文对联被排斥在外。散文对联一般不拘平仄,不避重字,不过分强调词性相当,又不失对仗。春联源远流长,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他在寝室门桃符板上的题词:“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谓文“题桃符”(见《蜀梼杌》),这要算中国最早的对联,也是第一副春联。下联以异物对之,或和其意、驳其意。意义及深之对句,散文对联亦不可说不。

一、对联的类型

从反映的内容和使用的场合来看,对联可以分为 :

春联:以除旧迎新,言明志向,充满豪情,展望未来为主要内容,专门在元旦、春节时粘贴的对联,因时效性较强,人们就称为春联。

如:一元复始 万象更新

楹联: 为了表达某种愿望或满足装饰需要,过去常在官廷、府宅、庙宇、园林的楹柱之上,或用木板刻制,或在壁石上雕琢的联语,统称为楹联。 如:一九七九年,杭州 “ 岳庙 ” 修复一新,当代著名词人兼书法家赵扑初,化用岳飞《满江红》词意,为重新塑好的岳飞巨像两边的大柱上,精心撰写了一幅古为今用、气魄宏伟大新楹联:观瞻气象耀民魂,喜今朝祠宇,重开老柏,千寻抬头望 // 收拾山河酬状志,看此日神州,奋起新程,万里驾长车。

婚联: 专门在举行结婚仪式那天选用或编写的能够表达热烈气氛的对联。 如:巧借花容添月色 欣逢秋夜作春宵

挽联: 为了评价先人的生平业绩,抒发后人诚挚的怀念之情,在追悼会或纪念会上所用的对联。 如:悼念敬爱的周总理的一幅挽联: 心血劳干革命事业似巍巍泰山震环宇 骨灰撒遍总理恩情如滴滴雨露润人心

寿联: 当老人喜过生日,子女为了表达对长辈的祝福之情,常以延年益寿、福满家门为主要内容,精心书写一些吉祥的词语,或贴在门上,或挂在厅堂,这样的对联就叫寿联。 如:福如东海阔 寿比南山高

对联的要求是既要有 “ 对 ” ,又要有 “ 联 ” 。形式上成对成双,彼此相 “ 对 ” ;上下文的内容互相照应,紧密联系。一幅对联的上联和下联,必须结构完整统一,语言鲜明简练。对联的要求如下: 上下联字数要相等,上下联词组要相同,即组成上联的各个词组分别是几个字,下联的对应词组也必须分别是几个字。

上下联词性要相同;所谓词性,是指词的类别性质,如名词、动词、形容词等等。上联的词性和下联的词性,按照词的先后位置,既要相同,又要相对。这种要求,主要是为了用对称的艺术语言,更好地表现思想内容。

上下联句法要一致;句法,就是语句构成的方法。一幅对联中,上联是由几个字组成的一共有几个音节的顿读法,下联也必须相同。

上下联平仄要相调;对联上下联的表现方法,要注意声律相对,也就是平仄相调。这主要是为了音韵和谐,错落起伏,悦耳动听,铿锵有力。

如:

云带钟声穿树去

平仄平平平仄仄

月移塔影过江来

仄平仄仄仄平平

另,古诗的音节主要有两种,一是两字一顿,叫 “ 双音步 ” ,一是一字一顿,叫 “ 单音步 ” 。双音步的平仄以第二字为主,第一字可不严格要求,对联也可如此。例如:

窗含西岭千秋雪

-平-仄-平仄

门泊东吴万里船

-仄-平-仄平

上联中的 “ 窗 ” 和下联中的 “ 门 ” 是平对平, “ 西 ” 与 “ 东 ” 是仄对仄。

上下联内容要相关;如明代东林党首领顾宪成,在东林书院大门上写过这样一幅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上联写景,下联言志,上下联内容紧密相关,使人透过字面,很容易理解作者的自勉自励之心。

三、对联的形式

对联有联语和对句之分,对句没有特别的形式要求,主要是口头进行,诉之于听觉,倘记录于书面,则按联语形式但决不带横额;联语必须写出来张贴或悬挂;有些还必须配上横额。联语可以用任何书体来书写。

上联:第一句,叫出句,也叫出联, 如 门第春常在

下联:第二句,叫对(应)句或应联,如 人家庆有余

横额:也叫横批或横披。如 福星高照

其贴法有三:

甲式(传统式):上联在右下联在左,横额文字顺序为从右至左。

乙式(常用):上联在基下联在右,横额顺序也是从左至右。

丙式(不常见式):上联在右下联在左,横额顺序却是从左至右。

实用性和艺术性

如前所述,对联是中国古典文学形式的一种,理所当然具有文学性和艺术性,它以诗、词、曲等前所未有的灵活和完美而体现了中国文字的语言艺术风采。对联之美在于对称、对比和对立统一。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二十引《复斋漫录》记载;晏殊一次邀王琪吃饭,谈起他一个上句:“无可奈何花落去”,恨无下句。王琪应声对道:“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大喜,于是把这个绝妙对句写进了《浣溪沙》一词。杨慎称这个对句“二语工丽,天然奇偶”。这就是对联的艺术魅力。对联的艺术性,可以当代学者白启寰先生一副对联来概括:对非小道,情真意切,可讽可歌,媲美诗词、曲赋、文章,恰似明珠映宝玉;联本大观,源远流长,亦庄亦趣,增辉堂室、山川、人物,犹如老树灿新花。

通俗性和高雅性

人们常说对联雅俗共赏,这丝毫不假。这在于楹联是一种既简单又复杂、既纯粹又丰富的艺术,诚如前所述,对联的规则并不复杂,尤其是对语言的色彩、风格,对题材、内容都没有什么要求,它一般很短小,又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不象其它文学形式戴着一副高雅的面孔,它易学、易懂、易记,也不难写。只要对得好,无论语言之俗雅,题材之大小,思想之深浅,皆成对联。但其他文学则未必然。诗尚典雅蕴藉,如“江山一笼统,井上黑窟窿,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之类,只能称之为“打油诗”。一般人是不敢问津诗词的,怕写成打油诗。而楹联,至若逢年过节,家家写之,户户贴之,实为文学中之最通俗者。但是,楹联俗而能雅,而且是大雅。楹联固规则简单,形式纯粹,但其对道、联艺,却博大精深,没有止境。短小隽永者,一语天然,非俗手能为;长篇巨制者则更是铺锦列绣,千汇万状,如同史诗,非大手笔不能作。那些优秀的风景名胜联,辉映山川古迹,永放异彩;那些著名的哲理格言联,传播四海,流芳百世;那些仁人志士的言志联,慷慨磊落,光耀千秋,岂非大雅乎?

严肃性和游戏性

一般来说,文学和艺术是严肃的,人们反对游戏文学、游戏语言的那种不严肃的创作态度。但对于楹联来说,情况就不同了。对联历来被很多人视为笔墨游戏,虽为偏见,但也说明了楹联具游戏性的特点。由于对联追求对仗,自然是对得越工稳,越巧妙越好。这其中既是文学创作,又包含了思维游戏和语言游戏的成份。如果单纯向对得工、对得巧上发展,就纯粹变成了一种语文斗才和思想斗智。事实上,纯以逗乐谐趣、斗智试才为目的游戏性对联也不少,它往往借助汉字音、形、义某一方面的特殊情况,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和别出心裁的奇思异构撰写而成。游戏性对联在宋代就很普遍了。苏轼就曾经创作过不少游戏性对联,留下了许多趣闻佳话。从他以后,对对子成为文人之间乃至普通百姓中试才斗智的一种主要方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五、对联的创作

对联,一方面吸取诗词的素质,形成自己的特点,另一方面,它以张贴见长,能显示书法之美。民间艺人和知识分子的积极创作,使对联不断产生,不断发展,推陈出新,争艳比美。现将一些常用的作法简介如下:

正对法:根据要充分表达到内容,让上联合下联各从一个正面直接叙述某事某物,或讲清某种道理。

反对法:把上下联的内容对立起来,一联讲正面,一联讲反面,或一联讲过去,一联讲现在;先从内容上形成鲜明对比,再使人受到启发,获得教益。 描绘法:以白描手法绘景蓄情,给人一种俊秀明快、意味深长之感。

比拟法:借助恰当的比喻或用拟人化的手法,把抽象的概念变成具体形象,既便于人们领会,又易懂易记。

烘托法:先表示某事某物,再用景致描绘深化对联说要表达到中心思想。 辨音法:我国文字丰富多彩,一字多音的情况很常见,也很特殊,运用这一特点巧妙地编写对联,引人辨音,十分有趣。

藏字法:在民间文学中,谜语的表现形式很多,其中有个藏字法。

文化名言警句对联

六、对联的审美价值

对联应当是中国文化中独具韵味的形式。对联以形式美、音律美、哲理美、意境美、韵味美熔为一炉,令人神往,具教化、欣赏、研讨、把玩的作用,不管庙堂、江湖还是山林,皆喜闻乐见,因而能够历久不衰,生生不已。中国的文学作品,不能没有对联。中国的文化人,不能不写对联。中国人的生活中,不能没有对联。红彤彤的春联贴上家家户户的门口,告诉人们,春天来了。意味深长的楹联嵌刻在楼台亭阁,为江山胜景、人文遗址平添无穷韵味。祝寿有寿联,奠祭有挽联,寄托情怀,舒展思绪。写对联是中国人的一种独特习惯。

中国的文学作品中,以《红楼梦》的对联最具代表性。中国对联的文辞美、形式美、音律美、哲理美、意境美、韵味美,皆可以在《红楼梦》的对联中找到例证。

假作真时真亦假; 无为有处有还无。

——曹雪芹撰 太虚幻境联

世事洞明皆学问; 人情练达即文章。

——曹雪芹撰 宁府上房联等等就充满了哲理美。

而意境美的就更多了:

芙蓉影破归兰桨; 菱藕香深写竹桥。

——曹雪芹撰 大观园藕香榭联

宝鼎茶闲烟尚绿;幽窗棋罢指犹凉。

——曹雪芹撰 拟贾宝玉题潇湘馆联,这些就是典型代表。

参考文献:

1. 《中国对联文化》 课件作者:崔亚红 2.《中国传统文化精华:对联》作者:崔钟雷 出版方:哈尔滨出版社

3. 《中国对联文化的翻译与传播》 作者:王向华 《时代文学(下半月)》 2010年10期

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