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高中作文 > 教育资讯

高中作文怎么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2 22:32:49 高中作文
高中作文怎么高中作文

篇一:高中作文怎么写

一、字词巧用 1.叠字反复法 叠字反复如同一首曲子中旋律变化的音符巧妙地运用可以给人以回环缠绵的感觉。如一学生描写“旭日东升”的一段话“慢慢地红光扩展到半空中树梢上冒出了一段红艳艳的圆边儿它向四周漫延着逐渐变成了镰刀形接着又一纵一纵地向上爬着不一会儿露出半个通红通红的圆脑袋就像被什么东西缀着一般。它喘了口气费力地一点一点地向上挣扎着升腾着终于挣脱束缚?腾?地跳了出来射出耀眼的光芒刹时我的眼前出现了一个圆溜溜的大皮球不十分亮但红得可爱红得均匀。那鲜红的颜色似乎要滴下来似的恐怕香山的红叶见了也会黯然失色呢。”这些叠词的使用会使读者在不知不觉中感到一种舒徐委婉的音律美清新自然如临其境给人以美的感染。 2.推敲字词 推敲字词就是对词语进行比较、选择、推敲、锤炼以达到简洁精练形象鲜明声音优美富于情趣。在进行优化语言时这一点应该加以强调。 例如四通公司先后在《文汇报》上刊登四通打字机的广告。1988年的广告词是“输入千言万语打出一片深情”而1993年则改为“输入千言万语奏出一片深情”。该公司之所以更改广告词是因为动词“打”虽然紧扣“打字”的“打”但不足之处是容易造成误解似乎操作这种打字机必须十分用力而用“奏乐曲”的“奏”代替“打”则给操作者以轻松、优雅的感觉从而使该公司的产品更加畅销。又如下面这一段话“有人憧憬白云有人迷恋大海有人喜欢高山有人喜欢沙漠??无论在世界的哪个地方哪个角落都有一个很别致的风景。”都是表达“喜欢”的感情却用了各种不同的词语可见笔者在语言的推敲上是下了一番工夫的。 3、多用成语或四字短语 在写作过程中合理地使用成语或四字短语会使文章语言形成匀称和谐之美。例如某考生在《刺秦》中写道“驶进燕国的边境驶过满是荒烟蔓草的旷野驶过高峻险恶的大山驶进人烟密集的城镇驶进物资阜盛的城郭离秦国越来越近我的心越抽越紧我心中的怒火也越聚越多。”又如一个考生在作文里这样写到“鹰击长空鱼翔浅底骆走沙漠虎啸山林每一种生命都有它的

最爱。”非常成功地运用了这一技巧。 二、美化句子 1.枝叶修饰法一、字词巧用 1.叠字反复法 叠字反复如同一首曲子中旋律变化的音符巧妙地运用可以给人以回环缠绵的感觉。如一学生描写“旭日东升”的一段话“慢慢地红光扩展到半空中树梢上冒出了一段红艳艳的圆边儿它向四周漫延着逐渐变成了镰刀形接着又一纵一纵地向上爬着不一会儿露出半个通红通红的圆脑袋就像被什么东西缀着一般。它喘了口气费力地一点一点地向上挣扎着升腾着终于挣脱束缚?腾?地跳了出来射出耀眼的光芒刹时我的眼前出现了一个圆溜溜的大皮球不十分亮但红得可爱红得均匀。那鲜红的颜色似乎要滴下来似的恐怕香山的红叶见了也会黯然失色呢。”这些叠词的使用会使读者在不知不觉中感到一种舒徐委婉的音律美清新自然如临其境给人以美的感染。 2.推敲字词 推敲字词就是对词语进行比较、选择、推敲、锤炼以达到简洁精练形象鲜明声音优美富于情趣。在进行优化语言时这一点应该加以强调。 例如四通公司先后在《文汇报》上刊登四通打字机的广告。1988年的广告词是“输入千言万语打出一片深情”而1993年则改为“输入千言万语奏出一片深情”。该公司之所以更改广告词是因为动词“打”虽然紧扣“打字”的“打”但不足之处是容易造成误解似乎操作这种打字机必须十分用力而用“奏乐曲”的“奏”代替“打”则给操作者以轻松、优雅的感觉从而使该公司的产品更加畅销。又如下面这一段话“有人憧憬白云有人迷恋大海有人喜欢高山有人喜欢沙漠??无论在世界的哪个地方哪个角落都有一个很别致的风景。”都是表达“喜欢”的感情却用了各种不同的词语可见笔者在语言的推敲上是下了一番工夫的。 3、多用成语或四字短语 在写作过程中合理地使用成语或四字短语会使文章语言形成匀称和谐之美。例如某考生在《刺秦》中写道“驶进燕国的边境驶过满是荒烟蔓草的旷野驶过高峻险恶的大山驶进人烟密集的城镇驶进物资阜盛的城郭离秦国越来越近我的心越抽越紧我心中的怒火也越聚越多。”又如一个考生在作文里这样写到“鹰击长空鱼翔浅底骆走沙漠虎啸山林每一种生命都有它的最爱。”非常成功地运用了这一

技巧。 二、美化句子 1.枝叶修饰法

篇二:如何进行高中作文教学

如何进行高中作文教学

在作文教学上,我们似乎存在着这样一个矛盾:一方面,由于高考中作文占70分,被称为语文的“半壁江山”,所以几乎所有的教师和考生都十分重视作文,在高三特别是高考前几个月为作文几乎吃不好、睡不着,另一方面,在平时的作文教学和写作中却又对作文不重视,存在着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以至于写作的成效不大。作文似乎成了师生们的一块心病。那么,如何提高作文的效率呢?首先,我们必须弄清:

一、作文教学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一)教师方面

1.作文教学的随意性和无序性

无庸讳言,大多数的老师没有具体的作文教学计划,没有作文教案,只是有一个粗略的写作打算:每两周写一篇大作文,或每两周写一篇大作文、每周写几篇小作文。至于怎样写,写什么,只能凭一时的冲动或手头有一个好作文题目。这样的作文训练,只能是高耗低效,其最终结果,只能是学生没积极性,老师没主动性,作文教学陷入困境。

2、作文教学的功利性

由于高考的指挥棒作用,高考试题及命题趋向实际上已经成了作文教学的“圣经”。君不见,高考试题一出,写作训练马上转舵,命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随着高考作文试题的出现而大行其道。这种极强的功利性极大地损害了作文教学的科学性,影响了作文教学的序列性,导致了十分恶劣的后果。

3、作文批改的粗略性

由于作文批改的工作量很大,许多老师面对两座作文大山,批改时往往草草了事,没时间详批细改,评语笼统空泛、千篇一律,有的只是写上一个分数,常此以久,这往往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写作时应付了事。

4、作文讲评的简单性和重复性

由于作文教学存在着随意性和无序性,老师讲评时往往很简单,指导不得要领,流于形式,讲评时往往重复讲评,翻来覆去就那几句话,学生在课堂上得不到他想学的知识,往往会对作文讲评失去兴趣,进而发展到不喜欢作文。

(二)学生方面

1.对作文没兴趣

学生普遍存在着畏难情绪,认为写作文是出力不讨好的事,因而没有兴趣。

2。缺乏写作素材

大部分学生成天埋头于数理化题海中,无暇光顾中外名著,阅读面狭窄,思维仍然停留在

小学、初中阶段,看问题不透彻,没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写起文章来,语言干巴,内容空洞。

3。写作基本功差

大部分学生书写能力较差,卷面不整洁,影响了得分。

二、具体的作文教学方法

针对以上问题,根据学生具体情况,整个高中阶段,应采用以下的作文教学方法:

1。作文要有计划性、训练要有序列性

根据教学大纲和现行教材的编排体例,高中三年的作文训练应安排如下:

高一第一学期:引导学生关注生活。

课堂,决不仅仅在教室里,社会和生活是一个更大更丰富的课堂。我们要注重让学生在社会和生活的大课堂里学习、体验,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

因高一相对来讲时间较充裕,可安排学生走出课堂,作一些社会实践调查,开阔他们的视野。可安排学生写一些身边的人、事,发表自己对所见所闻的看法。只要写得生动、形象,说得言之有理、能自圆其说,就应被评为好文章,加以表扬。

高一第二学期:练好记叙文体。

高考虽然淡化文体,但决不是取消文体,因此,练好各种文体是十分有必要的。

高一侧重于训练记叙文,先练简单的再练复杂的。可以分项目去练。如:分语言描写、动作描写、肖像描写、心理描写等专项训练,练好每个专项后,再练整篇文章。

高二第一学期:练好议论文体。

结合课本中的《议论要有理有据》、《 议论要有条有理》和《做点辩证分析》等作文材料,重点训练议论文的一般写法。

高二第二学期:训练多种文体。

除继续训练议论文外,还要指导学生训练其他文体。如:说明文、小小说、诗歌、短评等。

高三第一学期:着重于审题能力(分记叙文和议论文)和写作基本套路的训练(分记叙文、议论文和散文的基本套路),力图通过训练让学生作文达到基础等级。

高三第二学期:着重就作文的发展等级进行训练,具体分为: ①深刻透彻。②生动形象 ③有文采 ④创新。重点是不限文体的作文练习,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写作长处,确定某一文体进行强化训练,力图通过训练使其作文达到基础等级的上限或创新等级。

2.注重指导、注重批改

写作必须注重方法的指导。按照课本中写作单元的序列,专项训练、专项过关。侧重于方法的指导,多提供范例。范例中应有优秀作品供学习,也应有失误作品供借鉴。

批改坚持部分面批,抓典型,奖优改劣;教方法,学生互批,共同提高。

3.注重指导学生进行积累

重视基础知识及写作素材的积累。基础知识的积累,学生可以通过教师课堂的讲解来掌握、来学习,更重要的,是督促学生在课余时间阅读大量的报刊、杂志、文学作品,收听、收看广播、电视,也可以通过网络,去接触、熟悉各种文学文本,了解各种信息,以增强自己的积累,陶冶自己的情操,培养自己的习惯,在默移默化、点点滴滴之间训练自己、提高自己。

在重视基础的积累上,要指导学生充分重视课外阅读。通过阅读,来开阔自己的眼界,使自己熟悉各种文学文本、热点问题,甚至社会言语习惯;通过阅读,使自己了解作家写作的方法,以期对自己的写作有所帮助;通过阅读,锻炼记忆,积累写作的素材,使自己笔下流出的东西生动、鲜活、引人。

4.指导学生关注生活

“处处留心皆学问”。虽然我们不是为高考而写作,但作文题目总与政治、与社会、与生活有关,这就要求我们要关心政治、关心社会、注意人格修养,懂得观察生活,懂得如何做人。指导学生在社会生活中要多观察、多思考,对生活中的现象、问题要有属于自己的观点、判断,要做一个正直的人、高尚的人,有理想、有报负的人。告诉学生只有激情之手,才能写出富有激情的诗章。

5.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各种正规作文比赛

参加正规作文比赛,一可以开阔眼界,学习比一般学生更多的知识,更多的技巧。二是增加了许多的机会,许多的机遇。三可以增加学生的信心。因此,可以鼓励优秀学生积极参加各种正规的作文大赛,展示自己的才华。

6.如有可能,每学期出一期班刊

班刊,应是优秀作文的最好结晶,是对学生的最好奖励。在每学期的开始,老师提醒学生,学期结束时,班级可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办一次班刊。那么,这就要求学生注重平常优秀作文的积累,尽早地确定编委会的成员,尽早地将收集来的作文修改好,这样日积月累,为期末的结集工作打好了基础,到最后班刊出来的时候,无论是写作者还是编委会成员,都会感到欣慰。这无形中就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总之,无论采取什么方法,都是为了让学生能乐于去写,而且要写出最优秀的作文来。

篇三:如何教高中作文

论高中作文教学现状及对策

时间:1970-01-01 08:00来源:/retype/zoom/9aa27be6524de518964b7d79?pn=1&x=0&y=0&raww=20&rawh=15&o=png_6_0_0_658_176_22_17_892.979_1262.879&type=pic&aimh=15&md5sum=e0691c344978f7252c034658d423a4eb&sign=3bb1f7170e&zoom=&png=0-218&jpg=0-0" target="_blank">点此查看

282次 内容摘要: 高中作文教学长期以来,囿于旧教材的体系,依附于阅读教学,逐渐形成一种初高中按文体循环的难以突破的模式。原本作为高一的学生应该在口头和书面语言表达能力上达到“过关”的基本要求,应能写各种文体。但根据笔者教学中发现,事情并非如此,高中

内容摘要: 高中作文教学长期以来,囿于旧教材的体系,依附于阅读教学,逐渐形成一种初高中按文体循环的难以突破的模式。原本作为高一的学生应该在口头和书面语言表达能力上达到“过关”的基本要求,应能写各种文体。但根据笔者教学中发现,事情并非如此,高中阶段在很大程度上是在补初中的作文课,这样就使得高中作文教学无法跟上来。现在虽然高中教材在作文教学上有所改进,但要真正扭转作文教学中的误区任重而道远。

高中作文教学需要反思。对作文教学重视不够,教师水平参差不齐,学生没兴趣,教学方法陈旧。作文教学是否还有路可走,怎么走,这是我们需要反思的问题。作为教育行政部门、教师都应该重视这个问题,切实提高我们的作文教学水平。 主题词:高中 作文 教学 现状 对策

常听有些中学生说:“我就怕作文,提笔就头疼,总觉得没东西可写。”有的干脆说:“我真不知道该写什么,从何写起。”有的学生作文虽然也交上来了,但仔细一看,刚开个头,敷衍几句,就草草收场。内容空泛笼统,不知所云。而在作文教学上,我们似乎存在着这样一个矛盾:一方面,由于高考中作文占60分,被称为语文的“半壁江山”,所以几乎所有的教师和考生都十分重视作文,在高三特别是高考前一个月为作文几乎吃不好,睡不着。另一方面,在平时的作文教学和写作中却又对作文不重视,存在着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以至于写作的成效不大。作文似乎成了师生们的一块心病。

高中新课改下的《语文课程标准》在“指导思想”、“课程目标”、“课程实施”、“课程评价”方面对作文教学均有明确阐释,可以说,作文教学有氛围、有政策。目前需要的是反思——反思我们,甚至是前几辈语文教育工作者在作文教学中留下的得失;需要的是探索——探索我们、甚至是前几辈语文教育工作者所未经走的路。通俗讲就是总结作文教学“改什么”,探讨“怎么改”的问题。

一、 现状及分析

(一)、对作文教学重视不够,教师无明确的作文教学计划,带有很强的随意性、无序性和功利性

作文的重要性毋庸讳言。但从教育行政部门、教师和学生来说,对作文教学的作用重视程度都不够。从教育行政部门来说,对作文教学缺乏科学的评价机制。由于高考指挥棒的作用,高考试题及命题趋向实际已经成了作文教学的“圣

经”。高考试题一出,写作训练马上转舵,命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随着高考作文试题的出现而大行其道。这种极强的功利性甚至波及初中的作文教学。现在初中高中的话题作文,慢慢淡化了文体,作文的专项训练也随着淡化了,这种作文的功利性直接造成了学生作文的“四不像”(即既不像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也不像散文),严重损害了作文教学的科学性、系统性,影响了作文教

学的序列性,导致了十分恶劣的后果。

从师生而言,认为作文不用教,能写出好文章是要有天赋的,短短几年的几节课是很难训练得有成效的,何况语文考试时作文分数相差不大,拉不开距离,与其花大力气下苦功去写作文,不如将精力放在更能拉大总分距离的理科上。缘于这些观念上的偏误,大多数语文教师没有具体的作文教学计划,没有详细的作文教案。作文教学没有明确的目的和明确的难点、重点,随心所欲,只是有一个粗略的写作打算:每两周写一篇大作文,或每两周写一篇大作文、每周写几篇小作文。至于怎样写,写什么,只能凭一时的冲动或手头有一个好作文题目。一学期下来,只是满足于作文的次数,根本不去管学生的作文水平的提高,学校对语文教师的考核、评价也仅限于语文的卷面分数,对其作文教学效果缺乏考核、评价。这样的作文教学只能使学生成为完成作文任务的机器,学生很难明白自己作文的闪光点;很难有重点的进行作文能力训练,使他们找到自己的新起点,激起学生写作的动力。这样高耗低效,导致了学生没积极性,老师没主动性,作文教学陷入困境。

(二)、缺乏公认有效的教学方法,多数教师作文教学方法陈旧,教师对学生限制过多

很多老师都喜欢让学生按自己的统一要求作文。认为这样利于批改、便于讲评,能更好地发现学生的问题,也可以使作文教学具有一定的系统性。但在作文教学实践中发现这不符合写作的基本规律。从写作体会看要

高中作文怎么

按照一个比较狭隘的固定的要求作文,如内容上紧跟高考题,高考考什么样的作文就练什么作文;形式上要求四平八稳;主题上要求“放之四海皆准”,以便在高考指挥棒下以不失分为原则,不要求新求异。

大多数教师重行文、轻过程,重讲评、轻操作。每次作文只剩下“知识——行文——讲评”的简单循环,从认识始,到认识终,既砍去了行文前对生活的一系列的准备活动,又割断了行文反复修改的再实践机会。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的“与文章产生的自然程序严重的不一致” ①。这就使学生作文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成为闭门造车的假大空的典范之作。每篇作文都成了单纯的应试之作,行文处于突击状态,讲评成了作文的结果。在这种教学方法指引下,学生对自己作文的不足只停留在抽象认识上,怎么有实际能力的提高呢?更有甚者让学生对作文望而生畏。这种传统的作文课教师当堂出作文题,然后做些指导(有时连指导也免了),接下去是学生写作文,第二课时结束时交卷。卷子交上,学生便没事了,剩下的只是教师的事,埋头批改,辛苦讲评,这种训练模式把学生“封闭”于斗室之中,大有科举考试的遗风。而一篇文章的产生,首先要观察生活,积累材料,然后才能确立中心思想或题目,接下去构思、起草,经修改最后定稿。而现在的作文却斩头去尾,既不让学生有时间去搜集材料,又不让学生修改定稿,实际上只抓了“起草”这一环节,学生交给老师批改的,严格说来,仅仅是“草稿”。这样的教学环节必然会导致学生在“奉命作文”之后的“疲于应付”。 现在虽说有许多的作文教学方法,但是还没有哪一种为社会所公认,像魏书生的“作文批改法”,“五环节作文批改法”都是可借鉴的,但并不是权威,并没有被教育行政部门大力推广。很多优秀的作文教学法,广大教师只是听说而已。而且可资借鉴的太多,如果没有指导,也就是没有借鉴。虽说新教材设有口语和写作课,但这部分基本是被忽略的,主要是因为它实施起来有困难,也确实只有空洞的理论而已,广大教师还是在黑暗中摸索。

(三)、作文批改停留在形式上,方法单一,没有落到实处,讲评简单重复

叶圣陶先生曾深刻地指出:“教任何功课,最终目的都在于达到不需要教。” “给指点、给讲说,却随时准备少讲点,最后做到不指点,不讲说。” ②叶老说出了一个道理:教于学,学为主体,教为主导,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发展智力,培养能力。这是教学过程中不容忽视的一条原则。教为不教,不教的前提是教,而且必须教好。

由于作文批改的工作量很大,许多老师往往面对两座大山,如果教师认真仔细地批改每一篇作文,那他花的时间一定不比所有学生写作文所花的时间少。正因为作文难批改,很多教师为了应付学校检查和敷衍学生企盼的目光,纷纷用“阅”和“分数”来代替点评。有评语也毕竟是一家之言,且因为受时间的限制,又因为对学生的心理状态、写作动机等把握不准,其评语多是笼统空泛、千篇一律,带有“八股”之气。因为作文教学的随意性和无序性,讲评时往往很简单,指导不得要领,流于形式,讲评时往往重复讲评,翻来覆去就那几句话,学生在课堂上得不到他想学的知识,往往会对作文讲评失去兴趣。长此以往,这种做法往往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写作时也是应付了事,写出来的作文多是“三无产品”,即无兴趣、无内容、无自我。无兴趣是说学生视写作文为负担,不能主动地完成;无内容是说文章空洞,缺乏生活实际;无自我是说写作文没有创新意识,人云亦云,空话、废话多。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不外乎:从社会家庭来说,学生缺乏生活实践,抱大的孩子多,因而感性认知少;从学校方面来说,升学率是最主要的,分数第一位,怎么会有时间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呢?从教师方面来说,教学方法无创意,命题无新意,评改没落到实处,大大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从学生方面来说,写好一篇作文远没有做一道数学题来得快,写作中的功利性、目的性强,不为写作而写作,而为高分写作。

(四)、学生写作“无米下锅”,语言干巴,内容空洞,缺乏写作素材

大部分学生成天埋头于数、理、化、英题海中,无暇光顾中外名著,阅读面狭窄,思维仍然停留在初中阶段,看问题不透彻,没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写起文章来,语言干巴,内容空洞,这是作文教学中的一个瓶颈。

(五)、学生书写能力差,卷容马虎

原因一是学习任务重,时间紧,没有耐心写好字;二是老师要求不严,指导不力。这种毛病引起的直接后果就是导致不必要的失分,尤其是近年来高考作文评卷采取无纸化阅卷,很多卷面模糊不清,不整洁的严重失分,甚至得到零分。

二、对策

(一)、提高认识,改变观念,改进作文教学方法

教学行政部门要高度重视,协调学科关系,搞好教学指导和评价工作,提高教师的兴趣和教学质量。教学行政部门要建立一整套作文教学指导、评价机制,大兴科研之风,切实做好指导工作;改变作文教学无评价的现象,大力提高广大教师的作文教学的指导水平和积极性。同时各学校和教师要拓开思路,广开门路,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要树立大语文教育观,保证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社会实践时间。因为,写好一篇文章不只是对语文有用,更是一种综合能力的提高。 语文教师要改变观念,在教学时不要只重分析,轻写作。听说读写四种能力,其实最终的目的在于写,所以在教学时一定不能人为地把这四个方面割裂开来。教师应针对不同类型作文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突破传统的作文教学方法,利用现代手段——多煤体,尽量让学生更形象更客观的去感受身边的生活,引导学生思考生活,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否定那种向文章套用现成的模式而忽视从生活中提炼,取舍,改造,让学生懂得从生活中吸取素材,学会按中心组织材

料。二十一世纪是人才的世纪,人才更多的本质在于创新,而创新的工具就在于思维。创新作文就是要抓住学生创新思维品质的培养不断提高学生写作的能力。打开学生思维的“黑箱”,立足于一个“创”字;植根于现实生活,强调一个“新”字;重视积累,看好一个“活”字。从这三个方面去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求异思维方式以及丰富的想像力,使他们有创新意识。所以,课堂上教师要采取多种方法提供给学生听说读写的机会,鼓励说和写。能让学生做的,教师尽量不做,学生还做不好的,教师尽量少做。作文教学中要以培养学生思维为目的,激发学生的兴趣。从命题开始就要采取多种学生感兴趣的方式,变中学生写作的暂时兴趣为长期兴趣,变教师要学生写作文为学生自己要写作文。具体指导学生在观察中思维,在阅读中思维,在采访中思维。启发他们下笔前思考为什么写,写什么和怎么写,写出初稿后如何修改、如何加工定稿等等。

我们要学习、借鉴先进的作文教学模式,比如“三段六步作文教学法”,具体内容是:a、识别文体b、初步作文c、接受指导d、再次作文e、参加研讨f、正式作文。其中a、b步为第一段,属于初孕外观;c、d步为第二段,属于沉思调整;e、f步为第三段,属于强化创优。“三段六步”紧密配合,构成中学作文新的教学模式。

(二)、高度重视生活和知识的积累

张文德老师曾痛心疾首的坦言:“作文是学生语文素质的综合体现,语文学科鲜明的人文性在作文教学中表现得尤为灿烂。然而,我们的作文教学恰恰在这个关键之处违背了规律,误入了歧途,陷入了迷乱。”③这段话道出了当前作文教学的病根所在。我们在许多综合考试的阅卷过程中,常常发现一些令人无可奈何的文章。这种文章你看了以后,说不上哪儿好,也说不上哪儿不好,甚至想下个评语都颇感为难。这种作文要么千人一面,要么假大空,只是为了考试而赶制的一种次品。在这种文章中,你根本看不到一个年轻人的活力与创造性。所以,指导学生关注生活,多方面进行积累,提高学生人文素养,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是势在必行的。

王国维说过:“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④这段话相当深刻地说明了文学就是创造这样一个道理。文学创作是如此,中学生写作又岂有殊途?

文学的第一要素是语言。还有人说:“文章的语言如同人的肌肤与衣饰”,“是给读者第一印象的东西”,“拙女全靠巧打扮”,“人饰衣裳马饰鞍”无不说明了文章语言的重要性。语言是文章内容的思想情感的载体,是作家赖以表现其对生活的认识、领悟和评价的媒介。作者要表达自己深刻的思想,丰富的内容,独特的构思,完美的布局,无不依赖文章的语言来完成,因此,文章语言的优劣,不仅决定文章价值层次的高低,而且决定文章的成败。所以在教学中就应该做到: (1)、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写作的源动力。学生的兴趣要靠教师去激发,一方面多表扬学生,另一方面应尽量使作文训练与学生贴近,使他们有东西可写,有写东西的欲望。兴趣的激发方式有很多渠道,如积极开展语文课外活动:演讲比赛,诗歌朗诵比赛,古诗词欣赏,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正规的作文竞赛,每月出一期手抄报,每学期出一期班刊等。让学生真正参与语文教学行动,锻炼他们的能力,扩大他们的知识面,让他们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兴趣。再如可要求学生写社会调查报告,使他们的作文有东西可写,能对生活进行思考,

能洞察社会现象,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写作的积极性。

(2)、关注学生的生活,关注时代的发展

叶圣陶曾指出:“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活泼泼地流个不停。”⑤“处处留心皆学问”。虽然我们不是为高考而写作,但作文题目总与政治、社会、生活有关,这就要求我们关心政治,关心社会,注意人格修养,懂得观察生活,懂得如何去做人。所以在作文教学中,我们非常重视鼓励学生积极投入生活,深入生活,再现生活。指导学生在社会生活中要多观察、多思考,多关注现实,多听听广播,多看看报纸,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对生活中的现象、问题,要有属于自己的观点、判断,要做一个正直的人、高尚的人,有理想、有抱负的人,告诉学生只有激情之手,才能写出富有激情的篇章。 (3)、增加阅读量,开拓学生视野,加强积累

朱光潜先生曾说过:“写作教学从古到今都不行。怎么办?没有别的窍门,只有多读多写。写作和别的学科不同。如数学和历史,都是知识性的东西,它们可以传授,你不知道,你不知道我可以告诉你,但写文章就不可以传授。写文章是一种修养,不是一种知识。它具有综合性,牵扯的东西非常多,比如运用文字的能力、知识面、文化水平等等。所以,写文章还得多读多练。”⑥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博览群书,启智慧之眼,开智慧之窗”。这就是说人一生书读得越多,知识容量也就越大,他的创造性思维就越活跃,创造能力也就越高。修订版高中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要求高中生在三年的学习生活中“课外自读名著(10部以上),科普书刊和其它读物不少于300万字”。这样的规定看起来与当前学生生活和考试关系不大,但为他今后的创新能力与能力的展示创设了一个广阔的知识空间。学生会从有益的书中获取生活的真知,增强思辨能力。

为了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我们每天利用课前5—10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轮流介绍自己最崇拜的伟人、科学家,最喜欢的作家、诗人,最喜欢的名言警句,最喜欢的作品或作品片断等待,并说明最崇拜、最喜欢的理由,并尝试写心得。这样就激发了学生课外阅读各种有益书籍的兴趣,课外阅读也成了学生的必修课。课堂上大家彼此进行交流,于是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知识领域的内容都能在语文上掀起小小的波澜。学生的阅读量与日俱增,认识、胆识、素质也一天天得到提高。通过阅读,让学生开阔眼界,使学生熟悉各种文学文本、热点问题,甚至社会言语习惯;通过阅读,使学生了解作家写作的方法,以期对写作有所帮助;通过阅读,锻炼记性,积累写作素材,使自己笔下流出的东西生动、鲜活、引人。因此,只有读那些真正意义上的书,世界文学宝库里的书,写起文章来才能信手拈来,且用词恰当,语言流畅,内容充实,析理深刻。

(4)、学习中日积月累,内化语言文字

重视基础知识及写作素材的积累,是写好文章的前提。基础知识的积累,学生可通过教师课堂的讲解来学习、掌握,更重要的是教师应督促学生在课余时间从报刊、杂志、文学作品、广播、电视、网络去接触、熟悉各种文学文体,了解各种信息,以增加自己的积累,陶冶自己的情操,培养自己的习惯,在潜移默化、点点滴滴之间训练自己、提高自己。所以,指导学生平时要学会积累,养成多读书勤做笔记的习惯,努力把自己所读的文章的好词、好句乃至好段,好的开头、结尾摘录下来,将报刊上的热点问题的经典评论收集起来,持之以恒,日积月累,像滚雪球似的,越滚越大,语汇素材也就不知不觉的丰富起来,逐渐转化为自己的东西。古人曾说:“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也正说明了锻炼积累能力的

高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