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投行书籍读后感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2 17:25:14 体裁作文
投行书籍读后感体裁作文

篇一:投行十年读后感

《投行十年》读后感

这算是一本畅销书吧,初次拜读,感觉如下:

在语言上----通俗易懂,偶尔有几处描写个人心理的,很是精彩

在感情上----感觉是作者本人的亲身经历,真实不浮夸

在内容上----接近现代生活,浓缩了的社会,以点带面

在叙事上----连贯,有层次

在思想上----给人以振奋的力量,是一种精神阳光,正能量

本书讲述了一个来自深山的孩子,在首都读书的经历以及毕业后的种种的经历。毕业后找工作的辛酸经历与同室密友的康庄大道形成鲜明的对比。

故事中,“知道了,我一定会找到好工作的”是多少贫苦孩子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最实在的回报。

然而,好工作是多么的不容易找,有很多人抢的东西,你想要得到,就必须有比别人更加优秀的本领。路途是遥远的,但对于那些穷苦的孩子来说,他没有退路。他只有不断地给自己加油。

要想一心追求自己的梦想,那是不现实的,相对无情的社会很快就会让人明白,你必须拼命的奔跑,才不至于落后太多。一些虚幻的东西,再美好自己拿不来也带不走,只有现实的生活是我们要面对,经历并且可以永远带走并回忆的。 那么,我们就向肖兵一样,勇敢地在这崎岖的路上走吧,但心中一定要抱有,不论前方道路如何,我自坚定内心。

机会总是会来临的,要时刻准备去迎接。当机会来临,我们不要因为能力不够而悔恨。

肖兵进入职场,恍惚是天赐良机,但是一大群有竞争力的选手与之争抢这机会,如果他还抱有我们是无比重要,不可或缺的思想,有时候就是因为有这样的思想,养成了我们的傲慢与浮躁。影响了自己的成长与发展。

事实证明,心高气傲,不懂职场政治,不懂讨好领导,在一定程度上是要吃亏的。 跟领导相处,不能太闷,也不能太过,注意中庸之道,给领导办事要细心仔细,因为细节决定成败。

在一些需要专业才能够担任的职业上,要注意建立自己的专业形象,不因仓促的

时间而不作思考的回答自己不懂的问题。

在专业的建立上,要主动地学习专业知识,别人不给你机会学习,就自己主动学习,做工作都要有主动性和积极性。不断的积累不懂的知识。懂得生意上,很多时候需要利益交换,交换就必须有筹码,公平交换,就需要价值相对平等的筹码。 要成为自己心中的英雄,能够解决各类问题。不忘理想,预先计划好,踏实履行。正所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跟一个有基本专业素养,有精准的趋势判断,有洞察一切能力,运筹帷幄,把握大局水平的领导,跟对人,做好交待的事。

此乃我读此书的小小心得,致谢各位阅读的朋友。

篇二:投行推荐书籍

本书单分境内投行业务入门类、经济学管理学思维与投资银行进阶类、投行人生与情趣类等三类,共60本。

第一类直接为从事境内投行业务服务,非理论,更非经典,讲究的是贴近实际业务、易于上手,优先选择来自投行、中介机构和监管部门的作者。涉及资本市场概论、融资业务(股债权、结构融资)、并购重组业务、财务会计与法律问题、股权投资基金等。

第二类为夯实从事投行业务的职业厚度服务,书目选择讲究的是经典与系统,可分为两个部分,前一部分涉及经济学、管理学、战略、市场营销、产业组织等;后一部分涉及投资银行概论、投资银行史、公司金融、估值、并购重组、私募股权投资等。

第三类戏谑为投行人生与情趣类。与前两类的精挑细选不同,此类推荐无系统性、无明显逻辑,有行业记趣、有当前热点,有什么都不是,追求的仅是阅读中的灵光一现、不经意间可能触动的情怀。

第一类:境内投行业务入门类

1. 《中国资本市场二十年》,中国证监会,中信出版社2012年3月。

2. 《未来十年中国经济的转型与突破》,祁斌,中信出版社2013年1月。

3. 《企业上市审核标准实证解析》(第

2版),张兰田,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2月。

4. 《非上市公众公司监管工作手册(2014)》,中国证监会非上市公众公司监管部,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4年4月。

5. 《中国企业债券融资:创新方案与实用手册》,杨农,经济科学出版社

2012年9月。

6. 《非金融企业债券融资工具实用手册》(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系列培训教材),时文朝,中国金融出版社2012年1月。

7. 《企业资产证券化操作实务》,葛培健,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1年3月。(注:企业资产证券化业务监管正处于过渡期,以证券公司专项资产管理计划为载体的方式已不再适用,但本书提供的案例与思路仍然值得参考。)

8. 《中国资本市场论坛》(2013年刊)程前,中国经济出版社2013年10月。 (附:2012年刊,程前,中国经济出版社2012年10月)

9. 《金融信托投融资实务与案例》,王巍,经济管理出版社

2013年1月。

10. 《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监管制度解析》,马骁,法律出版社2009年12月。

篇三:金融类书籍《峭壁边缘》读后感

读《峭壁边缘》有感

说来惭愧,作为主修经济的大学生,时至今日,若让我谈谈对08年经济危机的看法,实在列不出那么一二三点,此次便选择峭壁边缘一书,也算是倒逼自己对那次贷危机有一个较深入的了解。

峭壁边缘一书,是美国时任财政部部长保尔森对08年前后的回忆录,以第一人称叙述,分别讲述了其本人如何从高盛入主财政部,在08年次贷危机中,如何在国会、华尔街、白宫之间斡旋,先后尝试插手管理房利美和房地美,以保住整体经济不垮,并尝试“拯救”贝尔斯登、雷曼和花旗,其中,各方利益纠缠,政治斗争也时时阻碍着救市的进程,有成功也有失败,有顺利进行,也有极尽心思,无论如何,从美国财长这一视角来纵览整个经济危机,无疑能更全面地,多切入点地感受经济危机是如何牵连着世界上的每一个组织,每一个个人。 本书语言风格整体更偏向讲述故事,在同类书籍中也算通俗,但苦于翻译的问题,某些篇章看起来仍略艰涩,甚至让读者联想到其英文原版的表达方式,其实在经济金融学科上,西方研究不可否认地走在更前列,若要及时地跟上他们的步伐,英语也是非常重要的能力之一,如此,阅读相关书籍时能选择原版,或许更能意会作者的思想,能得到更多。

翻开书本,在正式章节开始之前,是书中涉及的人物一览表,人物之多,整整占据了8个版面,人物之复杂,从国会到华尔街,从白宫到财政部,从美国金融领袖到世界各国主要领导人,甚至未看正文一字,便已感受到了次贷危机的波及面之广,影响力之大。从而监管者在其中监管、协调、周旋的难度之大,情况之复杂。

读了几页,便深深感受到扑面而来的“大而不倒”的主题。保尔森上任后不久,发现贝尔斯登已摇摇欲坠,匆忙帮其找买家,最终成功撮合摩根大通买下了它。其中,几番波折,而作为财政部长的保尔森始终坚持并尽力地保住贝尔斯登,主动与各方协商,让贝尔斯登尽快找到归宿,其中行文之快,让人仿佛身临其境,切身感受到时间之紧迫,收购前的尽职调查来不及做,甚至很多法定的程序都用各种渠道加速推进,一旦消息发布得稍微迟了一点儿,市场便迅速反应,股价、息差等大幅波动,又可以反应出人们对贝尔斯登的关注以及恐慌。在贝尔斯登一事刚刚解决不久,破产危机便又到了雷曼身上,虽然这两间投行是华尔街五大投

行里规模最小的两间,但一旦他们破产,其牵连的不是一两家公司或区区几百人,这也是现代经济金融里最为棘手而又巧妙的一点,投行和商业银行,和成千上万的家庭,和保险公司等等,他们之间的关系盘根错节,牵一发而动全身,这样一个精密的庞大的机器在运转时,若其中一小个环节出错,或许几十年来建立的金融大厦也就轰然倒塌,整个国家的经济也将被拖累,甚至是整个世界的经济都陷入恐慌,正因后果复杂如此,严重如此,往往当局政府都不可能以牺牲大局为代价而坐视不理某金融机构的问题。大而不倒,已经是当今世界各政府面对的一个非常普遍而棘手的问题,这样一个愈演愈烈的桥段,却无形中成为了各大拥有政府撑腰公司的保护伞,成为他们肆意妄为的最后一道防线,甚至他们乐观地坚信这防线坚不可摧,换句话说,无论如何,政府会人为地让它坚不可摧。

然而,虽然“大而不倒”的“大”如此让人生厌,但要因此而铲除所有的大公司?亦或是控制所有大公司的发展?这都是不科学且不可能的,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各种琳琅满目的金融产品应运而生,甚至很多新型的金融衍生品,各种债券,甚至日益扩大的杠杆,无不是为了适应不断多样化的市场需求。随着金融市场的日益繁荣复杂,相应的监管机构也应适时成立,包括相关的法律法规,相关的应当赋予监管者的更为广泛的权力,都应与经济社会的发展相匹配。08年的次贷危机,大家说政府和美联储监管不力,然而读了峭壁边缘后,从美国财长的回忆中便能得知,不是政府监管不力,是法律法规以及相关的管理措施没有形成,而作为监管者只能心有余而力不足,在书中,保尔森多次提及华尔街蓬勃发展,相比之下,财政部官员仍只能在老久的、灯光昏暗的“现金厅”里开会,“联邦住房金融局是弱势的监管者,与它们要监管的企业相比,它们在资源和力量上都处于劣势”“监管主体太过分散,而且缺乏足够的实力和权力”“投资银行和对冲基金正在扮演越来越关键的角色,但我们的力量和权力并没有跟上步伐。”这一点在财政部想要插手“两房”时尤为重要,首先撇去正是由于政府给“两房”的无形担保而导致贷款的质量低下,“两房”的流动性匮乏,需要大量的资金注入,而在危机之时,或许

投行书籍读后感

只有政府有意愿且有能力做成,但在打算执行时,各金融专家甚至不确定类似的做法是否在历史上出现过,即使拥有一个完美的计划,却又苦于在法律上找不到支持的条款,从而再想办法尽快立法,文中,保尔森拜托国会推进立法,“目的是为了让财政部长得到这种停业清算的权力”,但立法如

此复杂,短时间内难以实现,直至“房地美错失了融资机会,国会仍然未对我们提议的改革做出反应”,在金融危机时,这种权力的限制仿若给财长束缚上手脚,只能叹息爱莫能助,就是这样一层一层地往前探索,通过出现问题时,为了解决问题而形成的需求倒逼制度的改革。

我们面对的是一个全新的年代,无论是人还是机构,时代在变,事物之间的关系也在变。“倒逼”是方法之一,但付出的代价是极大的,总是等到问题出现再想办法解决,本身就面对着失败的风险。金融市场日新月异,各种新式产品让人眼花缭乱,甚至金融从业者们自己都难以解释清楚,而监管者不应脱离最前线的市场,应紧跟新形势,并以监管者的眼光尽早发现潜在问题,并制定相关对策。我们一向都强调要把权力关进笼子里,通过各种形式让权力之间互相牵制,可是在危机来临之时,这种牵制是显得那么地羸弱不堪,文中保尔森一而再,再而三地向国会申请临时权力,但这位尽心尽力的财长也袒露着“我们的权力越广越大,我们用到这些权力的可能性就越小,纳税人所付出的代价也就越小”“我们正面临一场国家危机,我希望我们永远也用不到我们的新权力。”满满地是对国家的担忧。

在阅读本书中,还有让我印象深刻的一点,便是美国的政治斗争,原来高中学的三权分立,两党之争,在拯救经济危机里都体现得淋漓尽致,和中国只是一党执政不一样,在美国,很多法律法规的签署,在救市里的各种方案,都需要多方达成共识才能真正实施下去,而协商的这个过程,便关系到两党各自推崇的不一样的经济思想,关系到派别之争,关系到总统选举,这一切的“关系”都在纠缠着救市方案的落实,作为旁观者、读者的我,看着一个一个类似的描述,“在民主党和共和党的对抗状态下,只要不出现危机,哪怕想完成一项温和的变革也是不可能的”“众议院共和党人和白宫对民主党人提出的所有住房立法提案都深恶痛绝,尤以拨款计划为甚。”“?这样的立法对于共和党众议员们来说是多么难以容忍?”“这也就是南希·佩洛西有恃无恐地坚持联邦拨款计划的原因”,仿佛政客们都只关心自身的利益,只关心自己所在党团的利益,更少人能够给予经济危机本身足够的重视,这样的权力牵制无疑给美国带来了先进的民主自治,然而在特殊时期,或许更强有力的、理性的中央集权能够更快地给市场注入一剂强心剂呢。

在字里行间看到了人们的私信、贪欲,但也看到了更多人在全力地保住苟延残喘的世界金融。在花旗CEO仍慌张地担心政府是否会补偿自己的损失时,拯救了贝尔斯登的大摩杰米·戴蒙能毅然质问到“我已经站出来了。你为什么还要问这些问题。”期间,保尔森早已全身心投入至救市中,“我认为监管者们之间的合作是极其重要的”“他们对权势之争不感兴趣,他们关心的是市场稳定性”,在这紧急关头,大家更应从总体出发,顾及大局,所做的决定,所投的每一票,都是为着每一个孩子的父母,是为着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

其实“大而不倒”的问题在中国或许有更鲜活的例子,国字当头的企业、公司,有着国家的隐形担保,但在中国的“大”面临的问题又或许和美国不尽相同,我们更关心的或许是如何激发国有企业的活力,真正融入到市场当中。

读《峭壁边缘》有感,以上。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