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记叙文阅读ppt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3 23:10:17 体裁作文
记叙文阅读ppt体裁作文

篇一:2016届中考语文复习课件记叙文阅读

记叙文(小说、散文)阅读

1.整体感知文章,明确记叙要素,人称顺序。

2.理清思路,分清层次,概括主要内容,归纳主旨。

3.理解段落、句子含义,能从内容与结构两方面分析其作用;推敲,体会重要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进而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感染力的语言。

4.分析修辞手法,写作手法的表达效果。

5.了解叙述(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及其作用。

6.了解故事情节,分析写人方法,理解环境描写,把握人物性格特征。

7.能领悟作品内涵,能有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并能从中获得对自然、对社会、对人生的有益启示。

8.对作品的故事、人物、感情倾向、思想观点、人生态度进行评论。

考点一:感知主题 梳理情节

(一)主题感知

感知主题的方法有:1.分析文章的标题,有的文章标题可以揭示中心;2.分析文章的结尾,有的记叙文是卒章显志;3.分析文章中议论、抒情的句子,有的文章用简短的议论、抒情揭示中心;4.从文章的写人叙事中进行概括,材料是为中心服务的,从中可以看出作者的观点、态度和情感。

答题格式:本文记叙(描写了)________的故事(事件经过、事迹、景物),表现了(赞美了、反映了、歌颂了、揭示了、揭露了、批判了)________的思想(性格、精神、实质、特征),抒发了作者________的感情。

(二)情节梳理

概括故事情节要紧扣文章的记叙要素,其中人物和事件是最重要的,其他要素如时间、地点,如果有特定意义,也要一并概括出来。

答题格式:本文记叙了________人(组织或单位)____时____地________情况下做________(结果)。

(三)分析标题、拟写标题:实际上是感知主题,梳理情节的变题,因此,分析、拟写标题要在准确把握主题、情节的基础上进行。

1.分析标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概括文章所叙之中心事件。?标明文章行文线索。文章的题目如果是一个人,或是一件物,或是一个内涵丰富的动作等等,这篇记叙文的文题很可能就是该文的线索。?点明文章的中心思想。有的记叙文就是以文章的中心思想作为文章的题目的。?吸引读者关注。一篇好文章的题目要能够吸引读者的眼球,让读者看了之后能产生遐想,随之饶有兴趣地读下去。?含蓄隽永,一语双关,具有象征意义,分析其含义就要找出其象征意义。

2.拟写标题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找文章线索;?明确中心;?反复研读开头和结尾;?注意反复出现的句子;?抓住核心人物;?抓住核心事物;?抓住核心事件;?把握作者情感。?所拟标题要简洁、凝练、概括、个性,十字以内,很能吸引人的眼球。

考点二:理清顺序 找准线索

(一)理清顺序,明确作用

记叙的顺序主要有三种:顺叙、倒叙、插叙。

1.顺叙:按事情的发生、发展和结局的顺序写。

作用:使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把后发生的事情写在前面,然后再按顺序进行叙述,也就是在记叙的时间上与事情的实际是相反的。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作品的艺术效果,尤能突出倒叙部分所体现的思想意义。

3.插叙:在叙述过程中,由于内容的需要,中断原来情节的叙述,插入和内容有关的情节和事件,然后再继续原来的叙述。

作用:可使中心事件或主要情节显得更加丰富,更加严密,使形象更丰富,使

中心更突出。

(二)找准线索,分析作用

1.可以作线索的事物是多种多样的,大致分六类:

(1)以具体事物或事物的特征为线索。如《羚羊木雕》以羚羊木雕为线索贯穿全文。

(2)以人物或人物的特征为线索。如《背影》以父亲的背影为线索。

(3)以中心事件为线索。如《变色龙》以警官奥楚蔑洛夫处理狗咬人事件为线索展开故事情

节。

(4)以思想感情为线索。如《荔枝蜜》以“我”对蜜蜂的感情变化为线索组织材料,不大喜欢——想去看看——赞赏蜜蜂——梦见自己变成一只小蜜蜂。

(5)以时间推移或空间变换为线索。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以地点的转换为叙事线索组织材料。

(6)以“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如《孔乙己》以小伙计“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塑造孔乙己这个人物形象。

有的文章不止有一条线索,线索有主线、副线之分;有明线、暗线之分。如《藤野先生》,除回忆藤野先生这条明线外,本文还有一条内在的线索,就是作者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变化。

2.找线索:首先,关注题目,有的题目就是线索;其次,注意文中从头到尾反复出现的词语或句子;再次,注意议论、抒情的句子;有的线索较隐含,需要用我们自己的语言概括。

考点三:理解词句 品味语言

(一)词语理解

1.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要结合语境辨析词语的特定含义。

解答此类试题的步骤是:首先了解词语本身的含义,其次分析语言环境。在分析语言环境时,先分析词语所在句子的意义和结构,再寻找和词语相关的语言信息,进而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然后从修辞义、隐含义、临时义、情感义、网络义等多方面去分析。

答题格式:1.词语语境义:“××”一词原指________,这里指________,起到了________的作用。

2.词语表达效果作用:要分析此词怎样写,写得怎样和写出了什么,给读者怎样的感受或表达了作者(文中人物)怎样的情感,达到了什么效果。

答题格式:A.分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B.分析表面意义和表达效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________的特点。 C.分析深层含义:肯定了/褒扬了/赞美了/歌颂了或批判了/讽刺了/否定了/反驳了________,或者给了我们________的印象(启示、道理)等。

3.问某词能否去掉的题型

答题格式:A.回答“可以”或“不可以”。(一般情况不可以,特别是书上的原文时)。

B.结合句子分析用该词强调突出了(限制、说明、修饰了)________,更能形象(恰如其分)地表现某物某特点。

C.不用,不能体现语言的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或与事实不符或太绝对等。

4.能否调换为另一词的题型

答题格式:A.回答可以或是不可以(一般情况不可以,特别是书上的原文时)。 B.解释词义,比较两个词含义上的差别:原词准确、生动、形象地描写了________,换了后就变成________。 C.用原词体现语言的准确、生动、形象或严密,调换后,不能体现语言的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或事实不符或太绝对。

5.文中指代词指代对象的判断

方法:A.常考的指代词有:这、那、这些、其他、以上、如此、此等等;B.一般是往前找;

C.找到之后,将找到的内容放在指代词所在句中读一读,看是否适合。

6.一句话中某两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答题格式: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二)理解句子的含义和作用

这些句子包括:?点明题旨的句子;?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总结全文的句子;?起承转合的句子;?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理解这些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同时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点。

技巧点拨:

1.分析重点句子的作用

总体思路:可按“结构+内容+效果”的思路考虑分析,效果较好。

第一步,分析结构方面的作用。A.开头的句子:点明中心、设置悬念、总领全文、引起下文、埋下伏笔、为下文做铺垫、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等。B.中间的句子:起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C.结尾的句子:起到画龙点睛、点明中心、深化主题、总结全文、首尾呼应、前后照应、结构完整等的作用。

第二步,分析内容方面的作用。要从内容上看思想感情及蕴含的哲理,要结合文章的思想感情与中心思想来理解句子在文中的深层含义及表达效果。

2.赏析优美的句子

应从形式(表达方式﹑写作手法﹑修辞手法等)、内容(思想内涵﹑感情﹑哲理等)、效果等三个方面赏析。

(1)运用修辞手法句子的赏析

答题三步:A.判断采用什么修辞手法;B.写出该修辞手法的一般作用;C.结合具体句子分析含义(表现了什么/表达了某种感情/突出了什么/强调了什么)。

答题格式: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刻画了(表现了、描写了)________,表现了(人或事物)________的特征,表达了作者(或文中人物)对某某事物的________的感情,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比喻: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化抽象为具体,使人易于理解。

答题格式:把________比做________。生动形象地表现了________。

?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表现了________。把________写活了,使________富有人情味。 ?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答题格式:突出了________,启发读者联想,给读者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

?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使语言更有表现力,更有气魄。 答题格式:句式整齐、音律和谐、气势如虹,表现了________,表达了________的感情(之情)。

?对偶:形式整齐,音韵和谐,互相映衬,互为补充。

答题格式:给人以音节匀称、音律和谐的美感。

?反复: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

答题格式:强调了________,突出表达了________的感情(之情)。

?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启发读者对________进行思考,很自然地引出下文。 ?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

答题格式:加强________语气,意思是说________,表达了________的感情(之情)。 ?引用:使内容更真实、准确、深刻、精密。

10反语:增加讽刺意味,使表达更深刻,更有力度。 ○

11对比:形成强烈反差,加深读者的印象,突出文章的中心。 ○

12借代:用相关的事物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能特别突出所要表达的事物的某一特征。○

(2)记叙中议论句的赏析

记叙文中议论是以记叙为基础,对记叙的内容进行分析或评论。记叙文中议论的作用:承上

篇二:2014年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记叙文阅读

2014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整理:记叙文阅读

嘉祥县第四中学曹秋红

2014年十堰市(一)阅读《最小的星星也闪光》,根据要求回答后面问题。(16分,第9、12题各2分,第10、11、13、14题各3分)

最小的星星也闪光

①潘小锋是个寡言少语、性格内向的学生,瘦削的脸上有着一双透着忧郁却又叛逆的眼睛。他总是喜欢一个人躲着看他的动漫书,偶尔也会在纸上涂鸦着什么,平时很少参与班集体的活动,与班上的其他同学也极少来往,似乎成了被人遗忘的人。

②那天,我正在神采飞扬地讲着课,学生都安静地听着。突然,原本安静的教室却被一声窃笑搅起了层层波浪。我怒火中烧循声望去,发现是潘小锋的同桌张晓琴在笑。张晓琴发觉我盯着她,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③我铁青着脸说:“张晓琴,你笑什么?”

④张晓琴立马站起来小声说:“老师,他在画你——”并用手指着潘小锋课桌上的纸。

⑤一下子,全班的目光齐刷刷地锁定在我和他的身上,旁边的几个学生猫着身子偷看他的画,也都偷笑起来。我一个箭步过去,一把抢过他的画,圆睁着愤怒的双眼,看着他在画我上课的样子,真是气不打一处来!

⑥“潘小锋,你给我站到墙角去!”我用强硬的命令口吻叫嚷着。他耷拉着脑袋晃悠悠地走了过去。“上课不听开小差也就算了,竟敢丑化老师,岂有此理!明天叫你家长来。”他仍然低头不语,脸一下子红到了脖子。那堂课是我与他头一回交锋,也是他进入我视线的开始。 ⑦放学后,拿着缴来的画来到办公室,教师应有的品行规范让我平静下来。细细端详他的画,觉得倒十分形象,有几分趣味,心情也渐渐舒展开来。 ⑧第二天,我在办公室静等他和他家长的到来,可是一个上午都没见人影。后来得知他因害怕告诉他父亲实情而挨打,一个人躲进了网吧。知道这一切后我和他父亲一起在一家网吧中找到了他,并把他带回了家。

⑨到他家天色已晚了,天边零星地冒出几颗闪着光亮的星星。他父亲把我让进家门,招呼我:“老师辛苦了!坐一坐,家里太小太乱,不好意思。”我笑笑便坐了下来,环视了一下房间。这是一间不到30平方米的低矮房,墙壁灰暗,摇摆的蛛丝零落地挂在屋角,一些旧式家具零乱地堆放在各处,上面随意堆放着一些图书报刊,看来已许久没整理过了。

⑩“老师别生气,您喝茶!”我接过茶杯放到桌子上。

“你小子尽给我惹事,骨头又痒了,想挨揍啊——”他父亲说着就要打他,我连忙制止,“怎么又要打,不是和你说了吗?别总是打孩子。”

“不是,这野小子自从我和他妈离婚后就没人管,没办法。我也下岗了,一个人忙着照看书摊,难得有时间在家。他要是有空就到我书摊来帮我照看,喜欢看动漫书,没事时也瞎画,我看他有这兴趣就给他报了个绘画班。呵呵——老师,您瞧,这墙上的奖状是他得的奖。” 我按他指的方向看去,这才注意到墙上贴着好几张奖状。他的书桌上也散落着一些他画的漫画,有各种可爱有趣的人物,惟妙惟肖。我顺手拿起一张来看,这时他父亲迅速地收拾起来,说道:“老师见笑了,小孩子瞎画着玩,上不了台面的。”

我笑道:“其实,你儿子挺有天赋的,画的不错,他画我的那张我还留着呢,别说还蛮像。” “对不起,老师!我不是有意画您,我当时只是觉得您上课很有精神,所以不知不觉就画了下来。”潘小锋有点委屈地说道。

“潘小锋,既然你有这方面的天赋就应好好培养,如果有兴趣,可以向这方面发展,创作出

更好的动漫画。”我还是用老师的本职口吻教育他,“以后要是有这样的活动,希望你能发挥出你的特长哦,为班集体争得荣誉!”

“我会的,没问题。”他豪言壮语地答应了。

我欣慰地点点头,说:“好了,天也晚了,我也该走了。”说着便走了出来,他父亲忙说道:“那我送送您吧!”

“不用,我一个人走就行了。好好培养你儿子,他会有出息的。”

告别了他父子俩,我走在星光和街灯掩映的路上。我抬头望着天空,繁星满天,装饰着静谧的夜,忽然发现一颗微小的星星正闪着微弱的亮光。脑海里不禁浮现出潘小锋天真可爱的神情,我沉思良久,觉得他就像天空中的那颗最小的星星,虽然小其实也一样会发光。

9.请你谈谈对小说题目的理解。

10.请你用四字词语,将小说的主要情节补充完整。

( )——星夜家访——( )——( )

1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以“我”对潘小锋的态度转变为线索贯穿全文,将人物设定在学校和家庭两个特定场景当中加以表现。

B.第①段对潘小锋特点的介绍,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内向、安静、忧郁、自私、不关心班集体的学生。

C.第②段到第⑧段,设置了两个悬念性的小插曲——课堂上的笑声和潘小锋的逃学,目的都是为了表现潘小锋的叛逆和推动情节发展。

D.本文语言平易朴素,人物语言符合各自的身份特征。如:潘小锋父亲的语言就勾画出了一个粗心、蛮横而又关心爱护孩子的父亲形象。

12.请用简洁的语言写出下面加点词语表现了人物当时怎样的心理。

(1)他仍然低头不语,脸一下子红到了脖子。 .....(2)“我会的,没问题。”他豪言壮语地答应了。 ....13.仔细品味最后一段中的划线句子,说说它在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

14.请你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对文中的“我”进行评价。(至少两点)

二、现代文阅读(28分)

(一)(16分)9.(2分)①题目运用了比喻的修辞,②形象地说明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③告诉我们,我们不仅要看到明亮的星星,更要善于发现那些微光的不起眼的小星星,④题目点明了小说的主旨,⑤形象新颖,设下了悬念,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每一点1分,答出两点即可;意对即可。)

10.(3分)(课堂风波)——星夜家访——(真相大白)——(期望发光)(每空1分,跟小说情节的四个环节分别对应,意对即可;多字、少字该空不得分。)

11.(3分)A12.(2分)(1)①不被理解的委屈 ②挨训后的后悔 ③被叫家长的害怕

(2)①受到鼓励后的兴奋。②得到肯定后的激动。(每小题1分,写出任一点即可,其他合理的答案也可。)

13.(3分)内容上:①暗示文章的主旨。②烘托意境,增强文章的蕴味。 结构上:①照应了题目。②与第九段相呼应。③引出后文。(必须是从“内容上”、“结构上”两方面作答,每点1分,答出任三点即可;如果只从一个方面作答,最多只能得2分。)

14.(3分)①“神采飞扬地讲着课”,说明“我”是一个爱岗敬业的老师。②课堂被窃笑搅起波浪让“我”怒火中烧,说明“我”是一个严格而比较急躁的老师。③课间平息了自己的怒气,说明“我”是一个能及时反省、严格要求自己的人。④亲自家访,说明“我”是一个注重了解真相、关爱每一个学生的老师。⑤鼓励潘小锋发挥特长,说明“我”是一个爱

护学生、善于引导学生的老师。(答出任两点即可;概括具体情节0.5分,评价特点1分,只要是结合原文的具体情节分析,意对即可。只写情节而没有评价0分,只写评价而没有情节1分。)

2014年孝感市(三)现代文阅读

大雪封不住希望的心

包利民

①有一年冬天,我和表弟徒步去离村几十里外的荒野中抓兔子。在白茫茫的雪野中走了许久,也不见那一行令我们欣喜的印迹。中午的时候,起了暴风雪,漫天的狂风,无边的大雪,甸子上的积雪被风吹得像波涛一样滚动,我和表弟躲在树下,满心的恐慌。 ②过了近两个小时,风停了,雪也小了,我和表弟忙着往回赶。可走了好一会儿,发现周围仍是无边的雪原,雪虽然没有刚才下得大,可我们的足迹还是很快被湮灭。我们心里一惊,知道是迷了路。本来在冬天很少能在野外迷路,至少有来时的脚印能引领我们回家。可是现在,周围除了雪还是雪,没有路。那些站着的身影,是荒原上稀稀疏疏的树。

③每走到一棵树下,表弟便爬上树去向远处张望,可是这么大的暴风雪过后,很难见到村庄的影子,仿佛大地上的印迹都被大雪所埋没。就这样一路走着,心里焦急万分,如果不能找到村庄,到天黑下来,等着我们的就是黑暗与寒冷,无疑是死路一条。我们一边走一边纳闷,平时没觉得甸子这么大,怎么周围的村庄一个都看不见呢?我们本想朝着一个方向走,可是满天风雪,根本无从辨别方向,只好凭着感觉朝某个方向不停地走。

④当表弟再一次爬上一棵树时,他大声喊道:“哥,前边的雪地上有个黑点!”我们精神一振,奋力迈着疲惫的双腿向前方走去。有的地方雪极深,一脚踩下去能没掉整条腿,这让我们提心吊胆,怕掉进一些被雪填平的深坑里,这极大地影响了我们的速度。表弟一次次地上树,我们离着那个黑点也越来越近,这是我们唯一的希望了。

⑤终于走到了那个黑点所处的位置,却原来是一口极深的水井。表弟失望至极,我心里忽然一动,说:“既然这里有井,附近一定有村子!”表弟闻言又来了精神,飞快地爬上一棵最高的树,观望良久,忽然大喊:“哥,我看见那边有一缕缕的烟,可能是个村子!”我们立刻向那边出发。当时已是傍晚,表弟看到的烟定是村庄的炊烟。又走了近一个小时,一个村子真的出现在视野里。天已擦黑,那一刻,我们都躺到在雪地上,大口地喘着气,放下了心中的巨石。 ⑥到了那个村子,我们在老乡家休息了一会儿,便抄近路回到了家,才几里路的距离。想起来真是后怕,如果没有那眼水井,我们也许真的会把命丢在无边的雪野之上。当然内心也很震惊,那么猛烈的暴风雪,竟然封不住一个小小的井口!

⑦许多年以后,当我再次回想往事,心中忽然就多了一份感悟。如果把人心当成一眼水井,那么就算生命中的风雪再大,也无法锁住心里的热情。而且,更重要的是,还能给迷路的人指引方向、带来希望!(选自《联谊报》,有改动)

13.结合全文,说说以“大雪封不住希望的心”为题的妙处。(2分)

14.根据提示,填充方框。(4分)

情节:突遇暴雪→ ① →发现黑点→ ② →发现村庄

心理: ③ →焦急万分→ ④ →失望之极→放下心来

15.结合语境,按要求品析语言。(4分)

①表弟一次次地上树,我们离着那个黑点也越来越近,这是我们唯一的希望了。(分别说说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②那些站着的身影,是荒原上稀稀疏疏的树。(从修辞的角度说说这句话的妙处)

16.第五段划线句子中的“真的”一词包含着丰富的心理活动,请以第一人称写出来。(40

字以内,2分)

17.文中的“水井”一词表意丰富,请说明。(3分)

18.即使有再大的困难,只要心中有希望,脚下不停步,就可能实现人生的目标。你有类似的感悟吗?请结合自身经历谈谈。(3分)

13、示例:

“大雪”一词既指自然界的雪,又虚指人生的困难;“封”字将人心化抽象为具体。整句话写出困难掩藏、阻挡不了希望,具体生动地揭示了文章的主旨。(扣住“大雪”“封”任意一词表述,答出主旨)

14、①雪地迷路;②看到水井;③满心恐慌;④精神一振(意近即可)

15、示例:

①“一次次”,是写次数多,表明寻找村庄的急切心理和艰难过程。“唯一”,意思是仅有的、别无其他,写出了对那个黑点寄寓的希望之大。 ②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表达了身处雪原难见人踪的失望和惊慌心理。

16、答案略。(须使用第一人称且扣住“猜测得以证实而产生的惊喜之情”作答)

17、①实指吃水用的井;②指人心;③指方向、希望。(每点1分)

18、开放题。(能扣住“困难”“希望”“行动”三个关键词,结合自身经历谈论即可) 2014湖北省宜昌市二、忆大师之智 得幽默意趣(13分)

①傍晚散步时,常与杨绛先生相遇,双方摆摆手以示问候。有一天,我看见她伸出手,食指和中指作V字状,心想,先生92岁了,还挺时髦,用年轻人常用的手势。走近一看,她食指和中指在不停地绕动。我问,这是什么意思?她笑着说:“小蚂蚁见面的时候,就是这样互相碰碰触角,咱们这样就算打招呼啦!”我赶紧伸出两个手指和老人的手指碰了碰。我们像孩子似的开心地笑了!

②老人带着一脸恬静的微笑走过去了。我对我先生说:“她老人家同钱钟书先生同舟共济数十载,经过那么多风雨坎坷,还有这种童心的幽默真不容易啊!”先生说:“这是一种修养,一种境界啊!”

③随后,我俩又回忆起1993年拜访冰心老人的一段往事。

④当时冰心老人腿脚不好,只能终日坐在写字台后面的椅子上接待客人。她告诉我们,前几天邮递员给她送稿费汇款单,跟她开玩笑,说:“您瞧,您老多福气,坐在椅子上,就等着来送钱!”老人笑着说:“我这是坐椅待币!”

⑤启功先生的幽默也是出了名的。他为自己写的墓志铭,我早就拜读过,每当想到文中的“瘫偏左,派曾右”,都会在酸甜苦辣的滋味中笑起来。前年夏天的一次拜访,让我又一次切实领悟到先生幽默的功夫。

⑥由于家中有一开山水小册页,没有图章,落款是“元白”——启功先生的字,于是便将册页

记叙文阅读ppt

带去,请老人补盖印章。老人一看自己这件二十多岁时的画,笑逐颜开,连连说:“是我画的,补个章吧!”一方小小的印章刚盖完,老人又转身在窗台边上取了一个小铁盒,一边开着盒盖,一边神秘地慢悠悠地笑着说:“来点儿炭疽(jū,一种病毒,可提炼成白色粉末状)!”一听“炭疽”,我们全愣了,我伸长脖子看老爷子的铁盒子。

⑦“白色粉末!”老人眼睛笑成一条缝,一边说,一边往外倒。“这到底是什么?”我们急着问。“滑石粉!”老人抖了个大“包袱”。我们全都大笑起来。噢!原来是他怕刚盖的印泥粘脏了对合的画面,照例撒上这种粉末来吸干印油。

⑧“嗬!您老怎么还知道炭疽呢?”我们逗乐儿地问。

⑨“今天早晨看报,美国那儿不是发现有人往邮件里投放一种白色粉末——炭疽嘛??” ⑩智者的幽默之所以意味隽永而各具特色,除了源于他们博大的学识之外,还由于他们既丰富又坎坷曲折的生活阅历,是知识和生活造就了他们善于幽默的心。

——选自《北京晨报》

15.结合全文内容,为本文拟一个恰当的标题。(2分)

16.成语谐音往往造成幽默效果,请还原文段④中“坐椅待币”这个成语。(1分)

17.结合语境,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说说下边加点内容的表达效果。(2分)

?走近一看,她食指和中指在不停地绕动。

?一边神秘地慢悠悠地笑着说:“来点儿炭疽!”

18.通读全文,简要概括文中三位大师各自的幽默特点。(3分)

19.结合文段⑩和你的生活实际,谈谈怎样才能造就“善于幽默的心”?(3分)

20.积累链接:初中阶段我们曾学过冰心的作品《 》,她的诗集《繁星》《春水》是饱含童真与母爱的智慧之作,深受印度诗人 的影响。(2分)

二、忆大师之智 得幽默意趣(13分)

15.(2分)示例:智者的幽默,智者幽默心等等(抓住“智者”“幽默”两个关键词即可)

16.(1分)坐以待毙

17.(2分)?运用了动作描写,细腻生动地写出了杨绛先生与我打招呼时的可爱和热情。 ?运用了神态描写,细腻生动地写出了启功先生故弄玄虚卖关子时的可爱样子。(意近即可)

18.(3分)杨绛:童心未泯;冰心:机智灵活或反应敏捷;启功:思想鲜活或时尚新潮或富有童心(意近即可)

19.(3分)示例:首先要有“博大的学识”,其次要有“丰富又坎坷曲折的生活阅历”;所以我们现在要博览群书、丰富学识,勇于实践,增加阅历,才能造就“善于幽默的心”。(意近即可,答出第⑩段中两点各1分,结合实际1分)

20.(2分)《荷叶母亲》《观舞记》《谈生命》(任写一篇即可);泰戈尔

2014湖北株洲市(二)落 日 朱启平

一九四五年九月二日上午九时十分,我在日本东京湾内美国超级战舰“密苏里”号上,目睹日本代表签字,向联合国投降。

“密苏里”号舰的主甲板有两三个足球场大,灰色的舰身油漆一新,十六英寸口径的大炮,斜指天空。这天天阴,海风轻拂。海面上舰船如林,飘扬着美国国旗。

签字的地方在战舰右侧将领指挥室外的上层甲板上。签字桌上铺着绿呢台布,每边放一把椅子。桌子靠里的一面是联合国签字代表团站立的地方,靠外的留给日本代表排列。桌前左方将排列美国五十位高级海军将领,右方排列五十位高级陆军将领。桌后架起一个小平台,给拍电影和拍照片的摄影记者们专用。其余四周都是记者们的天下。我站在一座在二十毫米口径的机关枪上临时搭起的木台上,离签字桌约两三丈远。在主甲板的右前方、紧靠舷梯出入口的地方,排列着水兵乐队和陆战队荣誉仪仗队,入口处又排列着一小队精神饱满、体格强壮的水兵。

八点半,乐声大起,联合国签字代表团到。八时五十分,乐声又响彻上空,盟军最高统帅麦克阿瑟将军到。他是坐驱逐舰来的。军舰的主桅杆上,这时升起一面美国国旗。

联合国代表团在签字桌靠里的一面列队静立。以中国徐永昌将军为首的五十位海军将领和五十位陆军将领,也分别排列在预先安排好的位置上。这时,日本代表团乘一艘小艇来到。乐队寂然。日本代表团外相重光葵在前,一共十一个人,到上层甲板后,即在签字桌向外的一面,面对桌子列成三行,和联合国代表团隔桌而立。

九时整,麦克阿瑟昂首走到扩音机前,极清晰、极庄严、一个字一个字对着日本代表团

篇三:中考记叙文阅读复习指要

中考记叙文阅读复习指要

体育路中学刘宏艳

一、考点透视

1. “新课标”对于记叙文阅读的要求

通读课文,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会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能够区分写实的作品与虚构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景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2. 中考关于记叙文阅读的要求

阅读几种常见的记叙文,能理清文章思路,划分文章段落,概括段意和中心思想,分析关键性词句,指出文章的主要写作方法,理解记叙性语言具体生动、形象鲜明的特点。

二、中考趋势

阅读记叙文要注意学会整体把握,全面分析。要注意抓住以下几方面内容:

1. 能找出记叙的六个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 了解记叙的线索:时线、地线、人线、事线、物线、情线等。

3. 明确记叙的顺序:顺叙、倒叙和插叙。

4. 了解记叙的人称: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

5. 掌握记叙的中心和记叙的详略。

6. 辨析记叙文中运用的多种表达方式:记叙、描写(可分为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人

物描写的主要方法有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细节描写,还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环境

描写的主要方法有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描写)、议论、抒情、说明。

7. 能够抓住文章的中心,找出关键性语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8. 能够分析文章的结构,划分段落层次,归纳段意和中心思想。

9. 能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句的深层含义。

10. 能够对不同文体,描写同一对象或写法相似的文章进行比较阅读。

三、应考方式

1. 把握文章内容,概括文章主题

(1)文中如有议论、抒情的语句,应引起重点注意,这些语句往往就是文章的主旨。

(2)把握关键性语句,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

(3)分析层与层之间的关系,既不能孤立地看待某一个段落,更不能漏掉某一段的内容,要把中心思想概括得准确、完整。

(4)从分析人物和事件入手,沿着作者的思路去分析文章,迅捷、准确地把握主旨。

2. 理清文章脉络,把握顺序

(1)能找出记叙的六个要素。包括:人物、时间、地点、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记叙文的线索是贯穿全文始终的一条脉络,体现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它把所有材料联结成一个有机体。所以说线索是文章的纲,抓住了纲,就能理顺文章内容,掌握文章结构,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线索是重要的,但不是什么都可以成为线索,只有那些能够体现各种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体现文章主题思想的事物,才能作为贯穿全篇的线索。

可以作线索的事物是多种多样的,大致分七类:

①以具体事物为线索。如《风筝》《羚羊木雕》

②以人物或人物的特征为线索。如《背影》

③以中心事件为线索。如《变色龙》《社戏》

④以感情为线索。如《紫藤萝瀑布》

⑤以时间推移或空间变换为线索。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走一步,再走一步》

⑥以某个人的所见所闻为线索。如《孔乙己》《故乡》《最后一课》

⑦明暗线并行。如《藤野先生》《孤独之旅》

(3)明确记叙的顺序:顺叙、倒叙和插叙。

(4)了解记叙的人称: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

(5)掌握记叙的详略安排的目的。

3. 品味语言

理解重要词语和句子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和表达作用。根据一般记叙文的问题特点,分析叙述和描写方法的作用。理解记叙文语言生动性及表达方法的综合运用。

现代文语段解题的一般策略是:定位——联系上下文——进行分析、筛选——重组信息——阐述。定位就是确定题目提示的词语或句子在文中的位置或意义覆盖的语段范围;联系上下文就要抓住文中关键的词语、句子以及语段,把握整篇文章的主题;分析、筛选是根据题目所要求回答的指向进行理解,从文中筛选出相关的词语或句子;在筛选基础上,按照要求,重新组合答题要点;最后把自己的见解加以完整叙述,一般要求简洁、扼要。记叙文阅读运用这一策略做题可以有较高的正确率。

(1)字词的含义

答题思路:①考虑文章或段落的主题;②根据该词语前后语句的内容、含义来推断。

注意:如果知道该词语的原始意义解释,一定不要忽略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

(2)词语的妙用

考题形式:品评加点词语的作用或加点词语能否删去。

答题思路:①解释该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②表达作用,要答该词语对表达思想感

情或主题思想的作用,有时也可以考虑词语对景物描写意境的作用或表现人物性格等

方面的作用;③体现语言的准确性或生动性。

(3)哲理性语句的深层含义

这样的考题,关键要抓住中心词,要体会词语的深层含义和双关含义。

(4)重点段落的作用

作用要从两方面考虑

结构上:承上启下过渡、总领下文或总结上文、前后照应或首尾呼应。

内容上:开篇点题、设伏笔、作铺垫、深化中心、点明主旨等。

4. 表达方式的作用

(1)描写

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交代环境、烘托气氛、表现心理、抒发感情

社会环境:时代背景、人文环境

人物描写

人物描写主要是外貌、神态、动作、心理描写。

正面描写

侧面描写

概括描写

细节描写

(2)议论、抒情

往往是揭示文章的主题或和抒情结合在一起,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5. 表现手法

泛指写作上的方法,常见的表现手法有: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直抒胸臆、

衬托、对比、侧面描写、象征、卒章显志、动静结合、虚实结合。

6. 发展性考题

(1)谈感受

可以分为:对描写对象、对人物情感、对文章的某些内容或形式提出自己的看法或

疑问。

答题指导:能准确读懂原文的含义和作者的思想感情;要有自己明确的观点和态度,不能模棱两可;答题时,语言要流畅,不能有病句,要有层次感,可以引用诗文或名句答此类题,以增强说服力。

(2)续写

给一段话的前半部分,让考生续写后半部分,启发学生思路的往往在原文中。

四、难点突破

1. 划分段落层次、概括段意。

段落层次的划分通常有以下几种方法:按时间推移来划分,按空间的变换(地点转换)来划分,按事情发展过程来划分,按事件的不同内容来划分,按文章原有的某些标志来划分。概括段意(层意),语言要准确、简练,也可以用文章原句。

一般地讲,记人和叙事为主的文章,可先简练地概括人物或事件,再揭示人物或事件的思想意义;议论和抒情为主的可引用原文直接写出思想特点。对辅助段落,可以从写了什么、起了什么作用等方面来概括,有些段落中的警句、中心句、结束句等,是作者有意安排的段意,可直接引用。

2. 归纳中心思想。

记叙文的中心思想的一般格式是:本文通过对??的记叙(或描写),反映了(表现了、歌颂了)??精神(品质),批判了(揭露了)??实质(罪行、问题)。

3. 文章的写作特点一般指表现中心思想所运用的表达方式和语言特点。

4. 分析人物形象要结合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掌握人物个性。

5. 考查文章内容的外延,要结合学生生活,从材料入手,向课外延伸,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五、易犯错误

1. 分析记叙的要素。主要失误是:文中出现几个有关时间和地点的词语时,不去对照题目作答,因此答错;概括事情的起因、经过或结果,不够准确,语言不简洁。

2. 分析记叙的顺序。失误主要是:误把插叙当倒叙,对作用的分析不到位。

3. 分析记叙的线索。主要失误是把文章的中心内容或核心事物当作线索。例如《回忆我的母亲》的线索答成“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这是全文的记叙中心),《葫芦僧判葫芦案》的线索答成“护官符”(这是全文的核心)。

4. 分析文中流露的思想感情。易犯的毛病是顾此失彼,或无视整个语段、全文的思想内容,或不考虑试题内容所处的语言环境。

5. 分析描写方法及其作用。失误主要表现在:两种环境描写分辨不清;抛开上下文孤立地、表层地分析人物描写或环境描写的作用。

6. 辨析表达方法。易犯的错误是误把说明当叙述,误把议论当叙述。

7. 辨别表现手法。失误是张冠李戴,如将“烘托”答成“对比”,将“象征”答成“比喻”等;分析表现手法的作用,易犯的毛病是只贴标签,只是笼统地答“使文章更生动”“更能突出主题”之类,而不去结合有关内容具体地解答。

【真题演练】

阅读记叙文,完成文后问题。(18分)

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凌晨2时15分。

当班的见习消防队员拉斯马森拿起突然铃声大作的电话,一阵微弱的喘息声传来:“我摔倒了,救命啊??”声音像一位老夫人。在确定不是恶作剧后,拉斯马森询问道:“请把您公寓的地址告诉我!”

“我??想不起来了。”

“那请把您的名字告诉我!”

“我记不得了。”

“请您不要把电话挂断,我们好通过电信局找到您的住处!”拉斯马森想到了电信局,他马上与电信局取得了联系。可值班人员却表示,现在人员不齐,要查清电话是从哪里打来的,根本做不到??无计可施的拉斯马森叫醒了中尉,中尉拿起了电话:“夫人!??夫人!能告诉我床前地毯旁边是什么吗?”“是镶木地板,老式的打蜡地板。”“天花板高吗?”“高??我觉得很高??”“这么说,您住的是老式房子!百叶窗关着没有?”“没关。”中尉兴奋地对拉斯马森说道:“寻找一幢窗户狭长的老式房子,房子的窗口有灯光,大约在二三层??”中尉又对着话筒问道:“夫人,能告诉我您住的街道的名称吗?”

然而,话筒里再没有人搭腔了。中尉知道,老太太大概昏过去了,没有把电话挂上。

时间在一分一秒地流逝着,每一秒钟每一分钟都变得漫长起来,室内挂钟的滴答声越来越响,每一次的滴答声都像小锤子般敲在几个人的心上。

一个小时过去了,老夫人仍无反应。焦灼和冷汗悄悄地爬上了几个人的面孔、心头??拉斯马森对中尉说道:“我有个主意??”他的主意立即被采纳。

清晨3时30分,14辆轻便消防车同时出动,开往依然沉睡着的城市的各个街区,警笛的尖啸声撕碎了夜的宁静。指挥部里拉斯马森把电话听筒紧紧地贴在一只耳朵上,把耳机扣在另一只耳朵上。整个哥本哈根城都被惊动了,家家户户灯火通明??拉斯马森突然叫道:“中尉,我听见了!我听见警笛声了!消防车大概就在离老夫人不远的街上!”中尉用手中的对讲机命令道:“1号车,停止鸣笛!”拉斯马森对中尉说道:“我还听得见。”“2号车,停止鸣笛!3号车,停止鸣笛!??6号车,停止鸣笛!??12号车,停止鸣笛!”拉斯马森惊叫道:“就是这里!”

“12号车,我是指挥部,就在你们那个地段,用扩音器说明一下理由,让这条街上所有的灯光都熄灭,最后亮着灯的一定是老夫人的家!”

5分钟后,12号车所在街区的窗口都黑了下来,只剩下一扇窗口还亮着。稍后,拉斯马森在电话里听到了撞破房门的声响,继而是一位消防队员的声音:“喂!指挥部吗?我们已到现场,老夫人昏迷了,颅骨有伤,大概是床头磕的,脉搏有轻微跳动??”

太阳升起来的时候,消防队不断有电话打进来,询问老夫人的情况。当获悉这位72岁的老人因为救助及时,已经在医院苏醒过来时,人们纷纷表示,那个凌晨,响彻哥本哈根的消防车的尖啸声,是他们听过的所有声音中最动听的声音。

1. 本文所写的故事发生于凌晨2时15分的哥本哈根,起因是________________,经过是________________,结果是老夫人顺利获救。(每处不得超过16字)(2分)

2. 请为本文拟一个恰当的题目。________________(8个字以内)(2分)

3. 从拉斯马森、中尉与老夫人的通话中,可以看出消防队员________________的品质。(2分)

4. “指挥部里拉斯马森把电话听筒紧紧地贴在一只耳朵上”一句与上文的哪句话呼应?(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文中画线句子为什么不直接引用中尉下达的“12号车,停止鸣笛”的命令,而是不厌其烦地从1号车说起?(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下面两句话写得很好。任选一句,说说好在哪里。[如两题都答,按第①题计分](3分)

①每一次的滴答声都像小锤子般敲在几个人的心上。

②警笛的尖啸声撕碎了夜的宁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对于本文叙述的故事,你有什么感受?请写在下面。(含标点60字以内)(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及解析:

1. 这道题是对记叙文要素的考查。答案:起因:拉斯马森接到老夫人的求救电话。经过:消防队员全力寻找老夫人的住址(消防队员全力救助老夫人)。

2. 这道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整体把握以及概括能力。答案:最动听的声音(爱心救助、爱心大营救、救命电话)

3. 这道题考查对文中感人形象的理解以及对人物性格的把握。答案:有责任感或有爱心、聪明或机智。

4. 这道题考查对文章重要感人细节的把握以及内容的前后呼应。答案:中尉知道,老太太大概昏过去了,没有把电话挂上。

5. 分析一下,这道题考查的是对文章感人情节的感悟和理解。答案:这样写真实地表现出寻找的过程,突出了寻找过程的紧张(有序)。

6. 这道题考查“体会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的能力”。答案:①(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人们焦灼(紧张、沉重、沉痛)的心情;②(拟人),形象地写出(渲染)了当时紧张(焦急)的气氛。

7. 这道题考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答案: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真情救助是最美丽的。如果我们人人都能尽职尽责奉献爱心,世界一定会变成美好的人间。

纵观中考试题,中考记叙文阅读题的考查,从范围分,既可考课内文章,也可向课外延伸,甚至可以以课外为主或全部考查课外文章。被用作阅读的文章无论是整篇还是选段,都具有相对完整性,不仅具有思想性,还要具有可读性,能使考生在答题的同时受到思想、情感、人文等方面的教育、熏陶和感染。

阅读试题不再像以往主要结合文体特点设置,如记叙文阅读就考查记叙的要素、顺序等,当然,必要的知识也可能还会涉及,但重点是感知。理解文章的主旨,揣摩词句的含义。再就是开放性试题,或结合文章观点、内容谈看法,或引申出别的话题。

无论记叙文怎样考查,最终考查点主要有两类:一是记叙文的知识,二是文体阅读知识与技能。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培养自己的识记能力、判断能力、比较辨别能力、分析综合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和评价鉴赏能力。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