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车前子散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2 23:37:10 体裁作文
车前子散文体裁作文

篇一:美文四十一(李汉荣散文)

李汉荣散文选

越来越接近精神的天空

人,在人群里行走寻找他的道路,在人群里说话寻找他的回声,在人群里投资寻找他的利润,在人群里微笑寻找回应的表情。生而为人,我们不可能拒绝人群,虽然,喧嚣膨胀的人群有时是那么令人窒息,让人沉闷,但我们终不能一转身彻底离开人群。

人群是欲望的集结,是欲望的洪流。一个人置身于人群里,他内心里涌动的不可能不是欲望,他不可能不思考他在人群里的角色、位置、分量和份额。如果我们老老实实化验自己的灵魂,会发现置身人群的时候,灵魂的透明度较低,精神含量较低,而欲望的成分较高,征服的冲动较高。一颗神性的灵魂,超越的灵魂,丰富而高远的灵魂,不大容易在人群里挤压、发酵出来。在人群里能挤兑出聪明和狡猾,很难提炼出真正的智慧。我们会发现,在人口密度高的地方,多的是小聪明,绝少大智慧。在人群之外,我们还需要一种高度,一种空旷,一种庄静,去与天地对话,与万物对话,与永恒对话。伟大的灵魂、伟大的精神创造就是这样产生的。孔子独对大河而感叹时间的不可挽留:"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庄子神游天外寻找精神的自由飞翔方式;佛静坐菩提树下证悟宇宙人生之般若智慧;法国大哲帕斯卡尔于寂静旷野发出哲人浩叹:"无限空间的永恒沉默使我恐惧";李白"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他不羁的诗魂飞越无限,把多半条银河引入人间,灌溉了多少代人的浪漫情怀;爱因斯坦把整个宇宙作为自己科学探究和哲学思考的对象,他认为人的最大成就和最高境界不过是通过对真理的求索,获得与宇宙对称的灵魂,由此,人变得辽阔而谦卑,对这个无限地存在着也永恒地包裹我们的伟大宇宙献上发自内心的敬意??正是这些似乎远离人群的人,为人群带来了太丰盛的精神礼物,在人群之上利益之外追寻被人群遗忘了的终极命题,带着人群的全部困惑和痛苦而走出人群,去与天空商量,与更高的存在商量,与横卧在远方也横卧在我们内心深处的"绝对"商量,然后将思想的星光带给人群,带进生存的夜晚。

为此我建议哲学家或诗人不该有什么"单位",在"单位"里、在沙发上制作的思想,多半只有单位那么大的体积和分量,没有普世价值。把存在、把时间、把宇宙作为我们的单位吧,去热爱、去痛苦、去思想吧。

作为芸芸众生的一员,我也不愿总是泡在低处的池塘里,数着几张钱消费上帝给我的有限时光。我需要登高,需要望远,我需要面对整个天空作一次灵魂的深呼吸,我需要从精神的高处带回一些白云,擦拭我琐碎而陈旧的生活,擦拭缺少光泽的内心。

我正在攀登我的南山。目光和灵魂正渐渐变得清澈、宽广,绿色越来越多,白云越来越多,我正在靠近伟大的天空??

星 空

在旷野,在寂寞的山地,多是在没有月亮的夜晚,我经常独自一人长久地仰望星空,我被那无限的神秘、苍茫和辽远深深震撼着,思绪被引领到无思、无言之境,只剩下对无涯时空的敬畏,灵魂澄澈而浩瀚,似乎包容宇宙又被宇宙包容,我化入万物和星空。这时候,我常常泪流满面。

银河,那世世代代流过众生头顶的大河,那启动哲人灵思、灌注诗人情怀的

神的大河,竟是由若干亿颗恒星汇成的光的大河。空间的波浪,时间的漩涡,物质的泡沫,奔涌不息,生灭不止,演绎着无比丰富深奥的神学或哲学命题。小小地球,是这长河的一滴水或一滴泪?小小人间,是这天书的一个惊险或传奇的细节?银河绕着银核自转,同时又绕着更大的星系旋转,每一秒钟都在改变着它在宇宙中的方位,也就是说,银河在宇宙的莽原上不停地奔流,在奔流中开辟自己的河床。如果宇宙中有一双纵览八荒的神眼,它会发现整个宇宙都在奔腾着,一条奔腾着的巨大长河。作为一滴水,地球也随着它的母亲河——银河,奔腾着,星群追赶着星群,雪浪簇拥着雪浪。一个奔腾着的宇宙景象,该是何等宏伟悲壮。而我的同类或异类的芸芸众生,这些寄存在一滴水上的奇妙生物,真是既抽象又具象,既卑微又伟大啊——我们和地球这滴水、和宇宙的大河一起奔流着、奔流着。我们存在着,或许只是一个微乎其微的细节,除了我们自己在乎自己,宇宙根本不知道我们的存在。我们却以自己小小的形式,浓缩着宇宙的命运和奥秘。我们,在奔流中呈现了自己,也揭示着宇宙。

古代哲人说:“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大哉斯言!从有宇宙的那一刻就有我了,大爆炸的那个瞬间就确定了我血的颜色,构成我身心的每一粒元素都曾经和宇宙万物一起生灭轮回,经历了亿兆年的沧桑,这些元素终于结晶成小小的我,我,实在是浓缩了宇宙奥秘的晶体,一座供奉时间神灵的小小庙宇。生命的化育看似容易,实则是难中之难的事情,区区几十年,却必须以几百亿年的宇宙演化史作为背景和条件。那么也可以说,造就任何一个生命——无论拿破仑、一只麻雀、蜻蜓或一条狗,都是亿万年才能完成的大工程。明白了“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就在更高的哲学和宇宙学的意义上理解了生也彻悟了死,达到“生不忧、死不惧”的通达境界:我生,我来了,携着亘古的奥秘我向宇宙的大块呈现我自己;我死,我走了,我回归我的起源,以简单的元素形态我汇入时间的洪流,继续参予宇宙的演化,在另一个时间的另一片空间,我仍会有重新出场的时刻。“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陶渊明先生如是说。我有点明白庄子的境界了,他妻子死了,他鼓盆而歌,这不是庄子寡情,这恰是哲人对生死彻悟之后的静穆与通脱:生是节日,死也是节日;生,以鲜花欢迎,死,以鼓声欢送。离开了人间,他(她)并没有离开宇宙,聚则为形,散则为气,他(她)去了,化作空气、水、泥土,他会在我们不知晓的时空里,重新获得他的命运。

天文学家说:万物都是以光速呈现的,宇宙就是一个巨大的光速现象。我们眼中的宇宙万象,是无尽的光的序列,也是无尽的时间序列。星夜极目眺望,你看见的星光星河,都是穿越多少光年而来?一千光年?十万光年?一百亿光年?它们来自远方,来自宇宙深处,“有朋自远方来,不亦悦乎?”一瞬间,你与无数客人相遇,这么多光簇拥着你,抚摸着你,雕塑着你,你是静立于光之海洋的婴孩。全宇宙的光都归你享用了,全宇宙的时间都汇聚于你——你是多么奇妙的宇宙片断。而你不也是一束光吗?你也以光速向宇宙呈现你的影像,当你到达宇宙深处的一双巨眼,需要多少光年?一千光年?十万光年?一百亿光年?当那双巨眼看见你的时候,你或许早已是远古的传说了——你早已走了,到宇宙的另一间房子里去了。我们是在和宇宙万物捉迷藏,我们出现,我们隐藏。死是什么?不就是藏起来吗?过一会儿,我们又出现在星光月光里,或许我变成一只鸟,一棵树,一朵花?或许我变成一缕电波,在广袤宇宙旅行,叩问彼岸世界无穷的门,结识我无处不在的知音?

“无限空间的永恒沉默使我恐惧!”法国哲人帕斯卡尔如此感叹。如此浩大

的宇宙,却是一个不说话的哑巴,细想来,这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大象无形,大音无声,或许,宇宙就是一声旷古浩叹?那么今夜,我就安静下来吧,静听无声中的大声,静听宇宙古庙里,群星敲响的钟声。静到极处,我就会听见,宇宙就是一个声音的海洋,我也是它的一个小小章节。融入它,消失于它声音的洪流里,这时候,我听见,宇宙是一个伟大的气场,它在深呼吸,它永远在深呼吸,浩然之气充塞虚无,弥漫亘古。而我活着的最高境界,乃是感应这精微而浩大的存在,呼吸它,赞美它,直到融入它。

伟大的智者爱因斯坦说,个人的生活给他的感觉好像监狱一样,他要求把宇宙作为单一的有意义的整体来体验。由此,这位智者对一切以人格化的神灵作为信仰对象的宗教均持怀疑态度,而他认为唯一可以信仰的宗教是“宇宙宗教”,在他看来,宇宙就是一位奥秘无穷的大神,它那宏伟的结构,浑然的秩序,无限的涵纳,就是超越任何心智的智慧大典,是元素的交响乐,是时间的史诗。面对它,人类的一切狂妄、欺诈、贪婪、委琐,都显得何等可笑;面对它,任何一个有正常心智的人,都会得到净化、提升,心灵变得宏阔、高远、澄明起来。宇宙是一个伟大的教学,生命就是宇宙的信徒,而所有的语言都是献给宇宙的祈祷文和赞美诗。最新的天文学观点(并得到天文观测的证实)认为,宇宙始于数百亿年前的一次大爆炸,从那一刻有了时间、空间,有了元素和生命的最初信号。如今宇宙仍在延伸着,它隆隆的爆炸声仍彻响在遥远的边疆,在虚无中,它仍在拓展疆土,这伟大的史诗,仍是一部未完成的草稿。

我确信,人类的完善和真正的解放,取决于人类对于自己所置身其中的宇宙以及自身历史和命运的深刻理解,并由此获得并非源于迷信而是得自觉悟的宇宙宗教感,心智由此变得通达、澄明、仁慈和谦卑,对万物和自身有一种发自肺腑的敬畏感、亲和感。“与天地参,与天地合,与天地化”,在开放的时空视野和宇宙意识的笼罩下,俯仰万物,反观自身,我们就会更多一些爱和自由。当古老的宗教教义和偶像有许多已经被弃置,人类持续数千年的精神法则和内心生活已被技术主义、消费主义所瓦解,人类莫非只剩下一种“宗教”:金钱拜物教?蔑视信仰就是否定心灵,否定了心灵人类还剩下什么?最终是否定了生存了意义。我相信爱因斯坦的“宇宙宗教”将会成为人类新的精神资源。我们不可能在精神的荒原上建立起人的天堂。人是宇宙中的人。人应该找到通向宇宙的内在通道。内宇宙和外宇宙的和谐融合,人才能拥有一个完整的意义宇宙。

也许,一边劳动,一边在星空下歌唱,就是一种诗意栖居,就是人的生活,也是充满神性的生活。

信仰与人生

信仰,是一种对应于内心渴求的价值体系。信仰是心灵的方向,是趋向纯粹的精神图景,信仰并不也不能担负对生存的全部承诺,无法落实为具体的利益和福祉,企 图从信仰中获取实利的想法已经背离了信仰的真谛。真正的信仰只与灵魂有关,是灵魂的滋养和归宿。但并不存在与生存无关的信仰。信仰通过关照和提升灵魂,赋 予生存以深度和意义。

一种相对稳定的信仰,能使人的内心获得安妥。信仰使人在苍茫的宇宙里获得比较和谐、比较有秩序的宇宙观,心灵内部的秩序感对应于宇宙的宏 伟结构,使小小的人在无穷的时空中安身立命,这样就大大消解了人面对宇宙时的孤独、漂泊、无常以及对死的恐惧,进而有了我与万物同行,我与宇宙共生的庄严 感、

永恒感——人生的意义感也从中生发出来。

一种相对稳定而高尚的信仰,使人有了恒常的操守和笃诚的品德,就不大容易随着社会的转型和动荡而变得迷乱、污浊和邪恶。社会变迁的时候, 一个有高尚信仰的人也可能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参予社会的方式,但他不会颠覆乃至放弃内心的操守和对人生基本价值的追求,这种有“常性”的人多了,就会形 成一个族群、一个社会相对稳定的精神秩序,并随着时间的推移形成一种精神传统。

信仰使人性有了深度,使心灵有了高度,使意志有了强度。同时,因为有信仰的引导和塑造,也使人性既具有一定的丰富性又保持相对的单纯性。 一个有信仰的人,无论经历了多少挫折多少磨难多少困惑多少痛苦,他都会把这一切体验整合成正面的东西,从中提取出对灵魂有益的东西。在信仰的光照下,这一 切都成为人生的矿藏,最终化为生命的觉悟和对存在的理解。而一个没有信仰的人,很可能更多地是从生存中积累技巧、谋略、权术等实用的东西,在利益之外,他 不知道还有天长地久的价值,比如爱、同情、美德等等。信仰之灯熄灭了,生存就成了在一间黑屋子里的争夺——混乱、痛苦、无意义。

感 恩

向土地感恩。向水稻、玉米、小麦感恩,我们身体的一多半脂肪来自于它们,我确信我们情感的一多半也来自于它们;向大豆、豌豆、绿豆、胡豆、红豆感恩,它们把季候、节令、土地的情绪提炼成颗粒状的晶体,以便我们随时采摘和品尝;向西红柿、樱桃、枇杷、梨、苹果、橘子感恩,它们不仅为我们的身体提供了大量维生素,也为我们的语言和感情提供了维生素。我们的诗歌和日常言语中常常用它们作比喻,它让我们看见了爱情、友谊的颜色和质地;向土豆、红薯、地瓜感恩,它们默默生长于泥土里,在被埋没的境遇中,仍坚持植物的使命,寻找着汲取着,把隐藏于地层中的糠份和矿物质捧给我们。向芨芨菜、灰灰菜、鱼腥草、车前草、薄荷、藿香、灯盏花感恩,它们既是食物也是药物,它们奉了土地的叮嘱,如此温柔恳切地呵护我们成长,又细心谨慎地守护我们的健康,望着这些小小的甚至卑微的美丽植物,我真不知道该用怎样的心情和语言,来礼赞和感激它们。

向河流感恩,向水感恩。河流从远古、从云雾深处一路走来,它搂抱着山脉、村庄和城市,搂抱着我们每一天的日子,它经过的地方,连石头和沙粒也变得湿润,连动物的毛色和叫声也变得鲜亮,我们内心的水域因了一条条河流的注入而渐渐变得深邃辽远;向泉水感恩,它从幽暗的地层深处提炼透明的浮汁,就象诗人在漆黑的长夜里构思关于黎明的诗句;向溪水感恩,它们象大地的毛细血管纵横交织,在大河流不到的地方,它们细心照看着偏僻地带的植物和鱼,当一个女孩子伏在小溪边照自己的影子,而周围的水仙、野百合也投去自己的影子,这时候,你难道不觉得,正是这小小溪水营造了纯真生动的天然之美。向村头的那眼古井感恩,唐宋元明清,甚至远在汉朝,就有它了,它是一只凝望千秋的眼睛,而每天清晨,最动人的就是父亲弯腰取水的身影,那一刻,他从井里提取的,难道仅仅是一桶水?他把千年的怀想也提上了地面,生存就变得水井一样幽深;向深夜里屋檐上滴落的雨水感恩,那断断续续、点点滴滴的声音,叙说着经历了 暴风雨之后,一颗被净化的灵魂的旷远心情,把那或细密或疏落或急切或徐缓的声音串起来,莫不是一曲小桥流水的古乐,莫不是一首情思深远的宋词?

向动物感恩,向生灵们感恩。向耕牛感恩吧,它负着重轭耕犁了几千年的岁月,漫长农业文明的历史,就是农夫与牛共同耕作的历史,请掬起泥土嗅嗅,几乎每一粒土里都散发着牛的气息;向奶牛感恩,它被迫中止了做母亲的愿望,而把乳汁交给人类,交给婴儿的奶瓶,我已经几十岁了,我有时也喝牛奶,小时喝母亲的奶,大了喝牛的奶,一生一世,我们何曾脱离过母性的哺养?向羊感恩,它们在辽阔的原野上一茬茬生长,一茬茬消失,它们咩咩的叫声是天地间最纯真的歌唱,而此刻,我情不自禁摸了摸我身上的羊毛衫,仿佛摸到了羊身上的温暖——有多少只羊守护着我的体温?在远离草原的地方,我的身上却覆盖着草原上的青草和阳光,这全是因了那些温柔天真的羊。向马感恩,向驴感恩,它们负载了额外的生存重量和压力,使我们得以有了相对轻松的生存,使我们有了休息、沉思、遐想的时刻,我甚至觉得,马和驴代人负重,正是造物者一个良苦用心:动物多做些体力活,这样人类就可以静下来沉思生存的意味,领略天地的大美;酝酿高尚的思想,当一个古代诗人骑马涉过河流,吟出一首流传千古的诗章,我们能不能说:“马也参与了这首诗的创造,踏踏的马蹄,是至今仍在我们耳畔缭绕的不朽诗韵。向昆虫感恩,向蚕感恩,沙沙沙,它咀嚼和吐丝的声音是弥漫千年万载的细雨,丝绸穿在历史的身上,经经纬纬针针线线,都是辛苦的蚕和辛苦的织女们纺织;向蝴蝶感恩,它在春天深处传布着草木之间的好消息,它搬运着美,在搬运途中死去,死去了,就沉睡在草木根部,让来年的花朵汲取它的气质,它就像一个寓言,告诉我们,在自然界,存在着一种为美而美、为艺术而艺术的纯粹生命形式,比如蝴蝶;向蟋蟀、蛐蛐、蝈蝈感恩吧,向连夜工作的纺织娘感恩吧,它们在阡陌、田间、旷野、荒郊、墓地、墙角、路畔、草丛,修建了自己的简陋房舍,在小小作坊里,做着我们不理解的事业,用细细的琴弦,弹奏着孤独感伤的乐曲,我们永远不知道它们为什么而活着,它们也从不因为我们对它们的不了解和有意无意的伤害,而责备我们或报复我们,它们永远把我们当作它们放心的邻居,从远古到如今,它们围绕我们歌唱着,念念有词地对我们说着什么,告诫着什么,我们都不怎么理会,只是偶尔,一些爱幻想的少年和诗人突然从它们的声音中听见了什么暗示,就脱口而出说几句童谣或歌谣。总之,这些可爱的令人费解的虫子们,以它们永不失传的语言,述说着它们生存的寂寞,也减少了我们的寂寞,它们是一些演奏无标题音乐的音乐家,它们的音乐无法解释, 如同风声和水声无法解释,那是洒向心灵的声音。向鸟感恩吧,向燕子、喜鹊、布谷鸟、黄鹂、白头翁、麻雀、白鹤??向所有的鸟感恩,它们在森林,在河流,在原野上空,在所有它们能到达的地方,飞着,歌唱着,为简单的生存艰难劳碌着,在大自然的教堂里,它们是传播福音的真正天使;有鸟歌唱的地方,一定是适宜人居住的地方,也是适宜于诗生长的地方,没有鸟的地方,我发现那里人情冷漠,诗意全无。鸟栖落在我们的屋顶上,这给了我们莫大的惊喜,一只见过天地大世面的鸟儿,看上了我们小小的屋顶,这该是多大的礼遇呢,这是不是说明我们的屋子虽小虽低矮,却并不亚于天堂的设计,至少具备了天堂的一部分特征;比如安全、温暖、对美和善的事物不存恶意,要不,飞遍天空的鸟怎么会选中我们小小的屋顶呢?

善良人的心灵花园

一颗善良的心灵,才是宽广的心灵。因为没有狰狞的石头竖起奇形怪状的界桩,心灵就有了无限的空间。 善良的人会受到恶的伤害。但他不会责怪自己的善

篇二:辉煌灿烂的文学

辉煌灿烂的文学

西华师范大学刘人铭

讲课稿:

我讲课的内容选自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必修三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的第九课《辉煌灿烂的文学》的第一个子目《从诗经到唐诗》

穿越千年的时光,拂去历史的尘埃,翻开泛黄的历史的书卷,我们可以看到,女性的身姿活跃在浩如烟海的古典文学的各个角落。接下来让老师带领大家去领略在中国历史上不同时期文人墨客笔下的那一抹抹倩影。

一、中国文学的源头—诗经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毛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诗经﹒关雎》

这一首描写女子的美好以及男子对女子表达爱意的诗,出自于春秋时期的《诗经》第一篇目。《诗经》是中国最古老的一部诗歌总集,由孔子编订,它收录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三百多首诗歌,它对中国文学的发展影响深广,它奠定了中国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基础,被后世列为儒家经典。接下来我们就来走进诗的经典,中国文学的源头

1、诗经的内容:

依据音乐的不同,《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风”的意思是土风、风谣,包括了十五个地方的民歌,大部分是黄河流域的民间乐歌,多半是经过润色后的民间歌谣,又称“十五国风”, 风,是《诗经》中的核心内容,反映社会下层人民的生活,有160篇,《雅》:是宫廷乐曲歌辞(多为贵族作品),反映贵族社会的生活和思想感情,也有反映对社会的不满情绪,分为《小雅》(74篇)和《大雅》(31篇),共105篇。《颂》:是祭祀乐歌,是宗庙用于祭祀的乐歌和舞歌,共40篇,包括《周颂》(31篇),《鲁颂》(4篇),和《商颂》(5篇)。

2.诗经的风格:

《诗经》多以四言为主,多重章叠句,语言丰富,内容古朴,现实感强兼有杂言,“赋、比、兴”是《诗经》的表现手法,语言丰富多彩,表现和谐。

3.我们所引用的诗描写的是男女爱情为主题,但是诗经不全是描写爱情为主线,同时也有描写社会的其他方面。如有些诗,以冷嘲热讽的笔调形象地揭示出奴隶主贪婪成性、不劳而获的寄生本性,唱出了人民反抗的呼声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显示了奴隶制崩溃时期奴隶们的觉醒,如 《魏风·硕鼠》、《魏风·伐檀》等。还有些诗,写征夫思家恋土和对战争的哀怨,如《小雅·何草不黄》、《豳风·东山》、《唐风·鸨羽》、《小雅·采薇》等。又有些诗,如《周南·芣苢》完整地刻画了妇女们采集车前子的劳动过程;《豳风·七月》记叙了奴隶一年四季的劳动生活;《小雅·无羊》反映了奴隶们的牧羊生活等。

二、中国文学的发展---楚辞和汉赋

“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屈原《湘夫人》

时光飞逝,我们从春秋来到了战国,当年的红颜也悄然换了芳泽。屈原的《湘夫人》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如丁香般结着愁怨的绝色美人。在古典文学中,美人总是寄托着诗人的美好情怀,屈原也不例外。在代表作《离骚》中,屈原用美丽女子的遇人不淑,象征才华横溢、品行高洁的自己被小人离间、君王抛弃的悲惨命运,表达了他作为楚国伟大政治家和思想家追求“美政”的政治抱负。《离骚》是“楚辞”的杰出代表。那么什么是楚辞?接下来我们走进楚辞的魅力

1、什么是楚辞 《楚辞》是最早的浪漫主义诗歌总集及浪漫主义文学源头。“楚辞”之名首见于《史记·酷吏列传》。当时是泛指楚地的歌辞,以后才成为专称。“楚辞”是战国后期以屈原为代表,在楚国民歌基础上开创的一种新诗体。

2、 楚辞的风格

它的创作手法是浪漫主义的,感情奔放,想象奇特,具有浓郁的楚国地方特色和神话色彩。它的句式较活泼,句中有时使用楚国方言,在节奏和韵律上独具特色,更适合表现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

3、 除了《离骚》外,屈原的著名诗篇还有想象丰富、文辞清婉的组诗《九歌》,反映作者强烈探索精神和大胆怀疑精神的《天问》,直抒胸臆、描绘流放经历与心境的组诗《九章》等。由于《离骚》是楚辞中最著名的诗篇,人们又称楚辞体为“骚体”,文学史常以“风”、“骚”并称诗经和楚辞,“骚”与“风”对后世文学产生了巨大影响。而明显受其影响的就是汉赋!

“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曹植《洛神赋》

时间的脚步从战国踏入了汉代,诗文的体裁也从楚辞演变为了汉赋,然而流淌在诗中的红颜依旧散发着芬芳。曹植在《洛神赋》里,用华美的笔触勾勒了一个风华绝代的神女形象,引得多少诗人梦魂摇曳。那么什么是赋?让我们一起来领略汉赋的风采。

1、什么是赋

赋是继《诗经》、《楚辞》之后,在中国文坛上兴起的一种新的文体。以楚辞为基础,创造出半诗(韵文)半文(散文)的综合文体。介于诗歌与散文之间的文体,不能歌唱,只能朗诵。因此,人称:不歌而诵谓之赋。

2、赋的内容

西汉早期是赋体文学兴盛的开端,贾谊的《吊屈原赋》、《鹏鸟赋》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汉武帝时代,赋的创作走向全盛,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和《上林赋》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这些赋作风格以雄大壮阔为主,因而又被称为“散体大赋”。从汉武帝登基到东汉时期是赋体文学的成熟期,作品以抒情为主,代表作家有扬雄、班固、张衡等。东汉后期,大赋减少,各种短篇的小赋兴起,这些小赋摆脱了大赋文辞铺张的毛病,意境更为清新活泼。

三、中国文学的璀璨明珠——唐诗

伴随着时间的脚步,走过诗经的古朴、楚辞的浪漫、汉赋的华丽,我们走到了唐朝,而文人墨客在勾勒一个个美丽身影的同时,也在唐朝时期将诗歌推向了顶峰,接下来就让我们走进唐诗、领略唐诗的风采

1、 唐朝诗歌发展的盛况:

唐朝时,诗歌的发展进入黄金时期。至今,我们还能见到唐朝两千多位诗人的近五万首诗歌。初唐的著名诗人有王勃、陈子昂等。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千古传诵的名句。盛唐时边塞诗写出了边塞景物的雄奇壮观和军旅生活的英武豪放,高适的“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岑参的“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都洋溢着豪迈的气概;孟浩然、王维的山水诗,景物如画,意境幽深,孟浩然的“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王维的“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都富于诗情画意。李白、杜甫和白居易的诗是唐诗发展繁荣的丰碑。李白以浪漫主义的创作,赢得“诗仙”的美誉;杜甫以现实主义的“诗史”,被誉为“诗圣”。中唐的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创作了大量平实浅近,针砭时弊的讽喻涛。

2、 分析唐诗繁荣的原因:

3、李杜诗歌

李白杜甫是唐诗中的杰出代表人物,接下来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李白和杜甫 李白,字太白,性格豪放,是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歌热烈地追求光明和理想,纵情歌颂祖国的壮丽山河,猛烈地抨击黑暗的社会现实。诗风壮浪恣肆,诗情一泻千里,笔势灵活矫健,充满大胆的夸张和奇特的想象。“宁羞白发照清水,逢时壮飞思经纶。”他曾游历许多地方.写下了大量歌颂祖国河山的佳作。

杜甫,字子美,自幼好学,知识渊博。与李白相遇后,结为知交。杜甫具有忧国忧民之心,不满朝廷的腐败,同情人民的疾苦。杜甫是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亲历唐朝由盛转衰的剧变。他用诗歌深刻地反映这个急剧变化时期的

社会现实,充满忧国忧民的炽热之情,诗风王深沉,语言凝重精练,代表作有“三吏”“三别”等。

篇三:散文:枫林青

散文:枫林青

枫林青

两边的枫林,遮住了路面。

我在远方,想着那一条从城里到乡村的路,路边种满了意大利杨树。

我们苏北,没有北方的白杨树,南方的楠木,多的就是意大利杨。普通的乡人,被问起起那在风中呼啦啦啦响的是什么树,都会准确回答:意大利杨。

我怕一度以为那是枫林树。有些像,像西厢记中的长亭告别。到了秋天,意大利杨的叶子也会一度变为淡黄色,橘红色,灰红色。如果北风吹得不够狂烈,寒冷来得不够猛烈,高架桥边,草垛旁边,二楼底层,会有慢慢变黄,变红的叶子。远看,成群的淡黄浅红在树梢。我想着谁染枫林醉的意象,以为送别赶考的张生,离别恋人的美梦在心中上演着。

那不过是意大利杨。

田野沟头随处可以见到,几年下来,树木就会高高大大,枝桠疏疏散散。灰喜鹊在上面筑着大大的窝。古人诗歌里会写到松柏翠竹兰叶枫叶桂华等,但没有提到意大利杨。据说解放后,从外国引进,原产地是意大利,所以叫做意大利杨。

秋天,意大利杨的叶子可能还是绿的,掉落时,大都不是慢慢的。西风吹冷,叶子刷拉拉一阵子全落了。

地下,叶子枯黄堆成厚厚一层。路边,沟渠,车子上都会飘落意大利杨的枯叶。叶子随着风,吹在冬天的麦苗上,新翻的二层别墅上,也会落在路上的那人车上。叶子卷曲落在车前玻璃上,挡住行车人的视线,那人会觉得厌烦,还好冬天来了,下小雪了,假期来了。

听说那人也不是天天开车,偶尔而已。挤公交车,一大堆人中,那人或许不看车窗外空荡荡的树干枝桠。整个冬天,意大利杨,不在那人的视野里,也不在我们互相说着的话语里。

冬天冷清,除了下过一年中一次雪,看到孤独的那人走过冬天的视野。只能想象那人的世界,那人看不到路两边枝桠冷峻的意大利杨。年前后,路上的意大利杨站着,冬天,那人不必在意路上的风景,路在离城有些远的地方,可能阳台上的暖阳,桌上的菜食,家人的温情,冬天冷藏了美好。我们彼此隔着,世界冷冰冰。

彼此交谈的时间不是很多,大部分是孤独伴随。偶尔找着机会,在面对北窗冷风的初春,冷风依然袭人,面对着一台运行缓慢的电脑,聊天。我说的句子总是多而长,那人的句子总是少而慢。我耐心等待好久,最后看下来,不过是寻常的对话:

你还忙啊?工作还累啊?还适应啊?

我一连串的问话,连电脑都没有反应过来,那人做了统一回话:还好。然后,句子之外的冷清空气无法不感觉到。我在私密的北窗,旁若无人的地方,狭窄的书房,对着那人饮马河水的图像,以为可以用另一种方式走进一个人的内心。那人是我的,是我的,至少灵魂。几次下来,忘不了盟誓,只有彼此关系不牢靠的人会将友谊等情感时常挂在嘴边。那人说:

我终究是你的过客。

我说,友谊是恒久的,我不要过客。我定义为友谊。如果激情,倒有一段难忘的回忆,如果友谊,不过是君子之交淡如水的借口,实际没有任何交集。对话集中在初春,晴天,空闲时。我缩着身体,以为电脑前就是约会。以后几乎没有了。我生病了,离开了。我一度幻想,意大利杨可以带去我的问候,甚至情意。当那人来去,雨天,安慰他的只有意大利杨了。苍翠满树,曲曲折折的一路,总会带给那人心里一丝宁静。

如果是我,会从自然中汲取慰安。我只能从我的眼界去忖度他人。以为那人也是感性的知己。其实,不过是在功名里悬浮,忙于现实,也从他的眼界劝我,人要活在现实里。难道,我所谓的文学或艺术不是现实吗?那么世界上的人要追求真善美干什么?那人也狭隘了。如同我要他也有美好的感觉一样。

我窝在家里的一张床上,懒得动气,不发信息,不问对方。那人远离了。我从早到晚,太阳挡在南窗外,斜射在北窗,到了床边,望西北,云霞红黑灰彩。此刻,该是那人下班的时候了,没有了我的对话,一路陪伴的只有意大利杨了。树叶在初夏的晚风里摇曳,树影伴随,似乎含情,我的思念倾诉给同行的树。一路那人在某一刻是否会有感应?不得而知。

我静静的看着远方,天底下的一人倒成了牵绊。我不去想,那人活得也好。我只是想知道一点信息,好安慰自己爱慕的心。在时,见着就是

车前子散文

喜欢,论说模样,绝不是世人以为的高富帅。只是很早认识,不敢套上初恋的帽子,但绝对第一眼,在年少时就生缘。一个人默默的看着,许多年,在世界找着,终于见到了,即使那人已然老去,也如初。

明亮的窗外,光线渐渐暗下去,我以为的意大利杨也在暗夜沉默。偶尔的车灯,照着叶面,鬼魅变形。有月的夜晚,那人从宴席上醉酒,看一眼车窗外的叶子,西沉的林月化作美人的泪?有没有?

我不是那人,焉知鱼之乐?电脑聊天也看不到了,空间无法访问了,思念淡忘了,人间蒸发了。曾经的彼此说着美好的感觉易相通,了无痕迹了。夜阑人静,无法共度,长夜不寐。

临了,我只有去看一看意大利杨树,我骑车,走在不变的路上,杨树叶子呼啦啦响,越长越高,叶子一度繁茂,时间过去着。

我借用了意大利杨的旺盛,想念着枫林醉的意境。如同杜甫单单思念游走江湖的李白。杜甫一个人的情意。李白诗里没有回应。我借着那人的出现,成全着自己的情意。表面的痴迷与疯狂,实际陶醉在自我感觉中,或者与那人根本无关。离情再也不用倾诉了,梦醒,一切不存在了。

意大利杨,到底不是枫林。我行走远方,四顾茫然,寻找我的枫林青。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