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小学作文 > 教育资讯

三年级作文参考文献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4 18:18:17 小学作文
三年级作文参考文献小学作文

篇一:三年级作文指导 - 论文大赛

引领学生走进作文的殿堂

------关于三年级写作训练的研究

柳絮

摘要:写作是学生认知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具体体现,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志,而三年级是学生写作能力提升的重要时期,在这个时期教师应该如何通过训练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呢?本文深入分析了作文写不好的三个原因:“仿作”与“创造”的冲突、“写”与“说”的冲突、“理论”与“情感”的冲突,建议在实际教学与学生写作训练中应该重视阅读,要求学生多观察,注重写作过程,淡化写作技巧,通过有针对性的评价方法,呵护学生的创作激情,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关键词:写作能力 阅读 兴趣评价方式

写作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它是学生认知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具体体现,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志,因而作文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三年级是作文的起步阶段,学生也是刚刚才跨进写作的大门,是写段训练到写话训练的一个过渡。那怎样让学生将一件完整的事说清楚而不是记流水账,怎样按照顺序对景物进行描写,如何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中年级习作提出的要求对学生进行能力的训练是所有语文老师都在思索的问题。我们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应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领着它们稳稳地走进写作的殿堂,扎扎实实的打好写作的基础。

可是我们总在强调如何进行有效的作文指导,却一再忽略因为长久以来的教育体制而形成的一些问题。找到问题的关键才是打开解决问题之门的钥匙,才能更好地实施自己的策略。那问题有哪些呢?

一、“仿作”与“创造”的冲突

很多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对范文进行认真模仿和记忆,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大量的模仿练习让学生形成对词语应用能力的熟练掌握。但是,一旦条件改变,习惯于范文模式和套用规范成语、现成语言环境的学生就会感到无所适从,内心情感流露是自然的,不能从形式上模仿、套用,作文要发挥学生思维的创造性、灵活性和批判性,才能应付各种各样的作文。

二、“写”与“说”的冲突

“语”指的是口头语言,“文”指的是书面语言,合起来才是“语文”。而当前作文教学往往只重视“文”而不是“语”,只重视“写”而轻视“说”,写作和说话是相互结合的,让它们统一才能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三、“理论”与“情感”的冲突

语文教学崇尚理论教学,特别是写作,有其固定的模式与要求。教师在教学时会比较重视文章的格式、体裁,会让学生感到索然无味,比较枯燥。不注意激发学生的情感,不注意让学生去观察去体验,学生写出的东西只会是千篇一律,毫无个性的东西。我们对待这种冲突除了要“晓之以理”外,还要“动之以情”。尽可能的重视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体验生活,快乐地表达,将情与理结合才是用心写的作文。

作为领路者的我们怎样带好他们一步步往下走呢?

首先,阅读与观察一个都不能少。

常言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写作在于平时的积累,而阅读是最有效的方法,它是学习的基础,阅读不仅能开拓学生的眼界,丰富学生知识,而且能帮助学生积累语言,提高写作水平。在新开学的时候我就明确规定了平时的课外阅读量不应少于5万字,为此我购买了很多不同类型的书籍,利用早自习、班会课开展各种形式的读书活动,如童话周??同时我会明确阅读的要求和任务,并及时对朗读的内容进行反馈,摘抄好词好句,做读书笔记。在教室里我和学生共同开辟了图书角,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来图书角借阅图书,学生阅读兴趣浓厚,时常可以在教室里、操场上看到学生认真读书的身影。同时,我还在班级的墙壁上粘贴学生的优秀作文、多次举行“作文擂台”大赛,激励学生的写作兴趣。对于家长,我倡导共同学习的原则,在与家长的交流中我了解到有些学生在家读书欲望不强烈,家长的施压政策往往让效果适得其反。因此在家长会上我与家长交流意见,提出了“亲子阅读”的概念,即家长和孩子共读一本书,共同交流积累。渐渐地,我发现孩子们的读书面越来越广了,作文里涉及到的课外知识也越来越丰富了,同时,我还能时不时地看到家长们的点评以及建议。

写文章就是写生活,因此我也十分重视学生感受生活的过程。在学习、生活中我非常注重帮学生积累生活经验,积极让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帮助父母做教务,把劳动的过程和感受写一写。同时在教学中我也会给与学生正确的观察法:如,观察事物要按照一定的顺序,从上到下、从远到近??或按时间先后顺序观察,先看见什么,再看见什么,然后看见什么??还告诉他们观察不仅可以用眼看,还可以用手去摸,用嘴巴尝,用鼻子闻等

等。让他们广泛地接触自然,接触社会,积累写作的素材;让他们留心观察和分析身边周围的事物,养成观察和思考的习惯,在作文中写出更真实的东西。

其次,在写作中注重写作过程,淡化写作技巧。

1、调动学生感官,打好写作基础

在接触作文的初期,我借鉴《快乐作文与阅读》上的一篇写作指导,要求学生学写“火车日记”,格式如下(见图一):

“火车日记”所要写的内容比较简单,每个空格只要用一两句话完成,虽然是零零碎碎的记录,但学生每天会留心观察身边的事,注意生活中的一些小细节,并及时将所看、所听、所做、所想记录下来,串成一个整体。一段时间练习下来,我还要求学生在每个车厢之间加上一些用来串连的词或短句,这样就能成为一篇简单但内容充实的作文或日记了。

2、兴趣是学习之源,有趣的课堂才是有效的课堂

在作文课堂中将一些“趣味”带到课堂中,让学生与“趣味”一起共度一节课,创设教学情景,充分调动学

生的兴趣与积极性。记得指导过一篇描写秋天的文章,在课前我说到:“秋天在哪里呢?其实秋天就在我们的校园里,在我们居住的小区里。我们都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有一双灵巧的双手,用你们的心去感受秋天的美,用你们的手来留下秋天的美。”学生们在我的指导下去搜集秋天的落叶、凋落的花瓣、植物的果实??再加上自己的想象完成一幅贴叶画,将秋天留在了我们身边。整个活动开始后学生兴趣十分浓厚,争先恐后地穿梭在校园的各个角落里去寻找秋天的踪迹。学生在观察秋天,在品读秋天,在和秋天做游戏,在秋天中找乐趣,等到写作的时候我便读到了这些句子:“秋天在哪里呢?秋天在我们的学校里,秋天在果园里,秋天在田野里。”“菊花并没有因为秋姑姑的到来而落下花瓣,反而开得更加鲜艳”“菊花竞相开放,有的像绽放的礼花,有的像洋娃娃的头发??”还有很多发自学生肺腑的好句子。他们体验过,有了兴趣,自然有话可说,文思如泉。

3、说写相结合,教师细致指导写话训练

在之前说到,以往的课堂上“写”和“说”有一定的冲突。但从语言发展的顺序来说,口头语言的发展总是走在书面语言的前面,“说是写的先导和基础”。三年级的学生年纪小,内部语言的发展并不完善,需要先用外部的口头语言来代替内部语言,因此,在习作课之前,我会要求学生在家打打草稿、练习说话,在第二天的课上,将准备好的文章读给大家听听,或是讲一讲准备怎样来描写,全班学生共同学习交流。

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要写一篇内容完整、清晰的文章还是有一定的困难的,他们往往会出现这样那样的毛病,因此我交给了学生列提纲的方法。提纲形式一目了然,把需要描写的东西、这些东西的特征以及顺序作了简单的列举,学生对着提纲进行写作,思路清晰,顺序明了,学生写作比较顺畅。

习作完成后要让学生养成重新阅读检查自己习作的好习惯,叶圣陶老先生提倡“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这种自学能力是语文训练的最终目标。

最后,作文的评价方式需要注入“新鲜血液”。

小学生的作文评价应遵循各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言发展特点,建立切实有效的评价机制,采取有针对性的评价方法,真正呵护小学生的创作激情,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我根据不同学生提出不同的作文要求,写出适合学生实际的赏识性评语,激励学生健康成长。我的评价叫做“老师寄语”,在寄语我会写道:“你的文章是越写越好了,老师十分爱读,加油!”“为什么你的作文让老师读的留连忘返呢,真是我们班的小作家啊!”等等之类的话激励、鼓励我的孩子们,每次作文本发下后,交流评语成了学生们最感兴趣的事情。

对于刚刚学会走路的孩子来说,要让他跑是不现实的,就像三年级的学生刚接触作文一样,需要我们教师手把手扶着、领着,一步步往前走,或许前进的道路会比较艰辛,但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便是那些在路边绽放的花朵,激励着我们用心指导,用爱领路,直至带领他们稳稳地走进作文的殿堂。

参考文献:

[1]张云鹰.《开放式习作教学》.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年10月. [2] 《小学生读书兴趣的培养》.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04年第六期小学教师资源网.

[3]方成.在游戏中架起写作桥梁[J].创新教育,1999(5).

作者简介:

柳絮:小学一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为语文教学。

篇二:三年级作文指导 - 论文大赛

引领学生走进作文的殿堂

------关于三年级写作训练的研究

柳絮

摘要:写作是学生认知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具体体现,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志,而三年级是学生写作能力提升的重要时期,在这个时期教师应该如何通过训练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呢?本文深入分析了作文写不好的三个原因:“仿作”与“创造”的冲突、“写”与“说”的冲突、“理论”与“情感”的冲突,建议在实际教学与学生写作训练中应该重视阅读,要求学生多观察,注重写作过程,淡化写作技巧,通过有针对性的评价方法,呵护学生的创作激情,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关键词:写作能力 阅读 兴趣评价方式

写作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它是学生认知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具体体现,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志,因而作文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三年级是作文的起步阶段,学生也是刚刚才跨进写作的大门,是写段训练到写话训练的一个过渡。那怎样让学生将一件完整的事说清楚而不是记流水账,怎样按照顺序对景物进行描写,如何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中年级习作提出的要求对学生进行能力的训练是所有语文老师都在思索的问题。我们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应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领着它们稳稳地走进写作的殿堂,扎扎实实的打好写作的基础。

可是我们总在强调如何进行有效的作文指导,却一再忽略因为长久以来的教育体制而形成的一些问题。找到问题的关键才是打开解决问题之门的钥匙,才能更好地实施自己的策略。那问题有哪些呢?

一、“仿作”与“创造”的冲突

很多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对范文进行认真模仿和记忆,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大量的模仿练习让学生形成对词语应用能力的熟练掌握。但是,一旦条件改变,习惯于范文模式和套用规范成语、现成语言环境的学生就会感到无所适从,内心情感流露是自然的,不能从形式上模仿、套用,作文要发挥学生思维的创造性、灵活性和批判性,才能应付各种各样的作文。

二、“写”与“说”的冲突

“语”指的是口头语言,“文”指的是书面语言,合起来才是“语文”。而当前作文教学往往只重视“文”而不是“语”,只重视“写”而轻视“说”,写作和说话是相互结合的,让它们统一才能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三、“理论”与“情感”的冲突

语文教学崇尚理论教学,特别是写作,有其固定的模式与要求。教师在教学时会比较重视文章的格式、体裁,会让学生感到索然无味,比较枯燥。不注意激发学生的情感,不注意让学生去观察去体验,学生写出的东西只会是千篇一律,毫无个性的东西。我们对待这种冲突除了要“晓之以理”外,还要“动之以情”。尽可能的重视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体验生活,快乐地表达,将情与理结合才是用心写的作文。

作为领路者的我们怎样带好他们一步步往下走呢?

首先,阅读与观察一个都不能少。

常言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写作在于平时的积累,而阅读是最有效的方法,它是学习的基础,阅读不仅能开拓学生的眼界,丰富学生知识,而且能帮助学生积累语言,提高写作水平。在新开学的时候我就明确规定了平时的课外阅读量不应少于5万字,为此我购买了很多不同类型的书籍,利用早自习、班会课开展各种形式的读书活动,如童话周??同时我会明确阅读的要求和任务,并及时对朗读的内容进行反馈,摘抄好词好句,做读书笔记。在教室里我和学生共同开辟了图书角,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来图书角借阅图书,学生阅读兴趣浓厚,时常可以在教室里、操场上看到学生认真读书的身影。同时,我还在班级的墙壁上粘贴学生的优秀作文、多次举行“作文擂台”大赛,激励学生的写作兴趣。对于家长,我倡导共同学习的原则,在与家长的交流中我了解到有些学生在家读书欲望不强烈,家长的施压政策往往让效果适得其反。因此在家长会上我与家长交流意见,提出了“亲子阅读”的概念,即家长和孩子共读一本书,共同交流积累。渐渐地,我发现孩子们的读书面越来越广了,作文里涉及到的课外知识也越来越丰富了,同时,我还能时不时地看到家长们的点评以及建议。

写文章就是写生活,因此我也十分重视学生感受生活的过程。在学习、生活中我非常注重帮学生积累生活经验,积极让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帮助父母做教务,把劳动的过程和感受写一写。同时在教学中我也会给与学生正确的观察法:如,观察事物要按照一定的顺序,从上到下、从远到近??或按时间先后顺序观

察,先看见什么,再看见什么,然后看见什么??还告诉他们观察不仅可以用眼看,还可以用手去摸,用嘴巴尝,用鼻子闻等等。让他们广泛地接触自然,接触社会,积累写作的素材;让他们留心观察和分析身边周围的事物,养成观察和思考的习惯,在作文中写出更真实的东西。

其次,在写作中注重写作过程,淡化写作技巧。

1、调动学生感官,打好写作基础

在接触作文的初期,我借鉴《快乐作文与阅读》上的一篇写作指导,要求学生学写“火车日记”,格式如下(见图一):

“火车日记”所要写的内容比较简单,每个空格只要用一两句话完成,虽然是零零碎碎的记录,但学生每天会留心观察身边的事,注意生活中的一些小细节,并及时将所看、所听、所做、所想记录下来,串成一个整体。一段时间练习下来,我还要求学生在每个车厢之间加上一些用来串连的词或短句,这样就能成为一篇简单但内容充实的作文或日记了。

2、兴趣是学习之源,有趣的课堂才是有效的课堂

在作文课堂中将一些“趣味”带到课堂中,让学生与“趣味”一起共度一节课,创设教学情景,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与积极性。记得指导过一篇描写秋天的文章,在课前我说到:“秋天在哪里呢?其实秋天就在我们的校园里,在我们居住的小区里。我们都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有一双灵巧的双手,用你们的心去感受秋天的美,用你们的手来留下秋天的美。”学生们在我的指导下去搜集秋天的落叶、凋落的花瓣、植物的果实??再加上自己的想象完成一幅贴叶画,将秋天留在了我们身边。整个活动开始后学生兴趣十分浓厚,争先恐后地穿梭在校园的各个角落里去寻找秋天的踪迹。学生在观察秋天,在品读秋天,在和秋天做游戏,在秋天中找乐趣,等到写作的时候我便读到了这些句子:“秋天在哪里呢?秋天在我们的学校里,秋天在果园里,秋天在田野里。”“菊花并没有因为秋姑姑的到来而落下花瓣,反而开得更加鲜艳”“菊花竞相开放,有的像绽放的礼花,有的像洋娃娃的头发??”还有很多发自学生肺腑的好句子。他们体验过,有了兴趣,自然有话可说,文思如泉。

3、说写相结合,教师细致指导写话训练

在之前说到,以往的课堂上“写”和“说”有一定的冲突。但从语言发展的顺序来说,口头语言的发展总是走在书面语言的前面,“说是写的先导和基础”。三年级的学生年纪小,内部语言的发展并不完善,需要先用外部的口头语言来代替内部语言,因此,在习作课之前,我会要求学生在家打打草稿、练习说话,在第二天的课上,将准备好的文章读给大家听听,或是讲一讲准备怎样来描写,全班学生共同学习交流。

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要写一篇内容完整、清晰的文章还是有一定的困难的,他们往往会出现这样那样的毛病,因此我交给了学生列提纲的方法。提纲形式一目了然,把需要描写的东西、这些东西的特征以及顺序作了简单的列举,学生对着提纲进行写作,思路清晰,顺序明了,学生写作比较顺畅。

习作完成后要让学生养成重新阅读检查自己习作的好习惯,叶圣陶老先生提倡“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这种自学能力是语文训练的最终目标。

最后,作文的评价方式需要注入“新鲜血液”。

小学生的作文评价应遵循各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言发展特点,建立切实有效的评价机制,采取

有针对性的评价方法,真正呵护小学生的创作激情,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我根据不同学生提出不同的作文要求,写出适合学生实际的赏识性评语,激励学生健康成长。我的评价叫做“老师寄语”,在寄语我会写道:“你的文章是越写越好了,老师十分爱读,加油!”“为什么你的作文让老师读的留连忘返呢,真是我们班的小作家啊!”等等之类的话激励、鼓励我的孩子们,每次作文本发下后,交流评语成了学生们最感兴趣的事情。

对于刚刚学会走路的孩子来说,要让他跑是不现实的,就像三年级的学生刚接触作文一样,需要我们教师手把手扶着、领着,一步步往前走,或许前进的道路会比较艰辛,但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便是那些在路边绽放的花朵,激励着我们用心指导,用爱领路,直至带领他们稳稳地走进作文的殿堂。

参考文献:

[1]张云鹰.《开放式习作教学》.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年10月. [2] 《小学生读书兴趣的培养》.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04年第六期小学教师资源网.

[3]方成.在游戏中架起写作桥梁[J].创新教育,1999(5).

作者简介:

柳絮:小学一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为语文教学。

篇三:三年级作文指导 - 论文大赛

引领学生走进作文的殿堂

------关于三年级写作训练的研究

柳絮

摘要:写作是学生认知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具体体现,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志,而三年级是学生写作能力提升的重要时期,在这个时期教师应该如何通过训练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呢?本文深入分析了作文写不好的三个原因:“仿作”与“创造”的冲突、“写”与“说”的冲突、“理论”与“情感”的冲突,建议在实际教学与学生写作训练中应该重视阅读,要求学生多观察,注重写作过程,淡化写作技巧,通过有针对性的评价方法,呵护学生的创作激情,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关键词:写作能力 阅读 兴趣评价方式

写作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它是学生认知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具体体现,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志,因而作文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三年级是作文的起步阶段,学生也是刚刚才跨进写作的大门,是写段训练到写话训练的一个过渡。那怎样让学生将一件完整的事说清楚而不是记流水账,怎样按照顺序对景物进行描写,如何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中年级习作提出的要求对学生进行能力的训练是所有语文老师都在思索的问题。我们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应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领着它们稳稳地走进写作的殿堂,扎扎实实的打好写作的基础。

可是我们总在强调如何进行有效的作文指导,却一再忽略因为长久以来的教育体制而形成的一些问题。找到问题的关键才是打开解决问题之门的钥匙,才能更好地实施自己的策略。那问题有哪些呢?

一、“仿作”与“创造”的冲突

很多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对范文进行认真模仿和记忆,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大量的模仿练习让学生形成对词语应用能力的熟练掌握。但是,一旦条件改变,习惯于范文模式和套用规范成语、现成语言环境的学生就会感到无所适从,内心情感流露是自然的,不能从形式上模仿、套用,作文要发挥学生思维的创造性、灵活性和批判性,才能应付各种各样的作文。

二、“写”与“说”的冲突

“语”指的是口头语言,“文”指的是书面语言,合起来才是“语文”。而当前作文教学往往只重视“文”而不是“语”,

只重视“写”而轻视“说”,写作和说话是相互结合的,让它们统一才(来自:WWw.zW2.CN 爱作文网)能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三、“理论”与“情感”的冲突

语文教学崇尚理论教学,特别是写作,有其固定的模式与要求。教师在教学时会比较重视文章的格式、体裁,会让学生感到索然无味,比较枯燥。不注意激发学生的情感,不注意让学生去观察去体验,学生写出的东西只会是千篇一律,毫无个性的东西。我们对待这种冲突除了要“晓之以理”外,还要“动之以情”。尽可能的重视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体验生活,快乐地表达,将情与理结合才是用心写的作文。

作为领路者的我们怎样带好他们一步步往下走呢?

首先,阅读与观察一个都不能少。

常言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写作在于平时的积累,而阅读是最有效的方法,它是学习的基础,阅读不仅能开拓学生的眼界,丰富学生知识,而且能帮助学生积累语言,提高写作水平。在新开学的时候我就明确规定了平时的课外阅读量不应少于5万字,为此我购买了很多不同类型的书籍,利用早自习、班会课开展各种形式的读书活动,如童话周??同时我会明确阅读的要求和任务,并及时对朗读的内容进行反馈,摘抄好词好句,做读书笔记。在教室里我和学生共同开辟了图书角,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来图书角借阅图书,学生阅读兴趣浓厚,时常可以在教室里、操场上看到学生认真读书的身影。同时,我还在班级的墙壁上粘贴学生的优秀作文、多次举行“作文擂台”大赛,激励学生的写作兴趣。对于家长,我倡导共同学习的原则,在与家长的交流中我了解到有些学生在家读书欲望不强烈,家长的施压政策往往让效果适得其反。因此在家长会上我与家长交流意见,提出了“亲子阅读”的概念,即家长和孩子共读一本书,共同交流积累。渐渐地,我发现孩子们的读书面越来越广了,作文里涉及到的课外知识也越来越丰富了,同时,我还能时不时地看到家长们的点评以及建议。

写文章就是写生活,因此我也十分重视学生感受生活的过程。在学习、生活中我非常注重帮学生积累生活经验,积极让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帮助父母做教务,把劳动的过程和感受写一写。同时在教学中我也会给与学生正确的观察法:如,观察事物要按照一定的顺序,从上到下、从远到近??或按时间先后顺序观察,先看见什么,再看见什么,然后看见什么??还告诉他们观察不仅可以用眼看,还可以用手去摸,用嘴巴尝,用鼻子闻等等。让他们广泛地接触自然,接触社会,积累写作的素材;让他们留心观察和分析身边周围的事物,养成观察和思考的习惯,在作文中写出更真实的东西。

其次,在写作中注重写作过程,淡化写作技巧。

1、调动学生感官,打好写作基础

在接触作文的初期,我借鉴《快乐作文与阅读》上的一篇写作指导,要求学生学写“火车日记”,格式如下(见图一):

“火车日记”所要写的内容比较简单,每个空格只要用一两句话完成,虽然是零零碎碎的记录,但学生每天会留心观察身边的事,注意生活中的一些小细节,并及时将所看、所听、所做、所想记录下来,串成一个整体。一段时间练习下来,我还要求学生在每个车厢之间加上一些用来串连的词或短句,这样就能成为一篇简单但内容充实的作文或日记了。

2、兴趣是学习之源,有趣的课堂才是有效的课堂

在作文课堂中将一些“趣味”带到课堂中,让学生与“趣味”一起共度一节课,创设教学情景,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与积极性。记得指导过一篇描写秋天的文章,在课前我说到:“秋天在哪里呢?其实秋天就在我们的校园里,在我们居住的小区里。我们都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有一双灵巧的双手,用你们的心去感受秋天的美,用你们的手来留下秋天的美。”学生们在我的指导下去搜集秋天的落叶、凋落的花瓣、植物的果实??再加上自己的想象完成一幅贴叶画,将秋天留在了我们身边。

整个活动开始后学生兴趣十分浓厚,争先恐后地穿梭在校园的各个角落里去寻找秋天的踪迹。学生在观察秋天,在品读秋天,在和秋天做游戏,在秋天中找乐趣,等到写作的时候我便读到了这些句子:“秋天在哪里呢?秋天在我们的学校里,秋天在果园里,秋天在田野里。”“菊花并没有因为秋姑姑的到来而落下花瓣,反而开得更加鲜艳”“菊花竞相开放,有的像绽放的礼花,有的像洋娃娃的头发??”还有很多发自学生肺腑的好句子。他们体验过,有了兴趣,自然有话可说,文思如泉。

3、说写相结合,教师细致指导写话训练

在之前说到,以往的课堂上“写”和“说”有一定的冲突。但从语言发展的顺序来说,口头语言的发展总是走在书面语言的前面,“说是写的先导和基础”。三年级的学生年纪小,内部语言的发展并不完善,需要先用外部的口头语言来代替内部语言,因此,在习作课之前,我会要求学生在家打打草稿、练习说话,在第二天的课上,将准备好的文章读给大家听听,或是讲一讲准备怎样来描写,全班学生共同学习交流。

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要写一篇内容完整、清晰的文章还是有一定的困难的,他们往往会出现这样那样的毛病,因此我交给了学生列提纲的方法。提纲形式一目了然,把需要描写的东西、这些东西的特征以及顺序作了简单的列举,学生对着提纲进行写作,思路清晰,顺序明了,学生写作比较顺畅。

习作完成后要让学生养成重新阅读检查自己习作的好习惯,叶圣陶老先生提倡“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这种自学能力是语文训练的最终目标。

最后,作文的评价方式需要注入“新鲜血液”。

小学生的作文评价应遵循各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言发展特点,建立切实有效的评价机制,采取有针对性的评价方法,真正呵护小学生的创作激情,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我根据不同学生提出不同的作文要求,写出适合学生实际的赏识性评语,激励学生健康成长。我的评价叫做“老师寄语”,在寄语我会写道:“你的文章是越写越好了,老师十分爱读,加油!”“为什么你的作文让老师读的留连忘返呢,真是我们班的小作家啊!”等等之类的话激励、鼓励我的孩子们,每次作文本发下后,交流评语成了学生们最感兴趣的事情。

对于刚刚学会走路的孩子来说,要让他跑是不现实的,就像三年级的学生刚接触作文一样,需要我们教师手把手扶着、领着,一步步往前走,或许前进的道路会比较艰辛,但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便是那些在路边绽放的花朵,激励着我们用心指导,用爱领路,直至带领他们稳稳地走进作文的殿堂。

参考文献:

[1]张云鹰.《开放式习作教学》.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年10月. [2] 《小学生读书兴趣的培养》.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04年第六期小学教师资源网.

[3]方成.在游戏中架起写作桥梁[J].创新教育,1999(5).

作者简介:

柳絮:小学一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为语文教学。

小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