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历史选修1改革的后果教案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6 18:40:43
人教历史选修1改革的后果教案
人教历史选修1改革的后果教案
人教历史选修1改革的后果教案
重点
穆罕默德·阿里对外扩张及其改革失败的内外原因;
穆罕默德·阿里改革意义的分析和理解.
难点
英国等列强插手及英、法、俄等国在对待奥斯曼帝国与埃及态度上的不同表现的原因.
教材内容分析与建议
本课内容由三部分构成:一、穆罕默德·阿里的扩张;二、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失败的内外因素;三、改革的影响与意义.
本课主要从三个方面介绍了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后果:一、改革增强埃及国力,穆罕默德·阿里进行了三十年的对外扩张战争,战争影响了改革进程;二、摆脱宗主国的控制、赢得国家的独立和主权,开埃及乃至中东地区近代化之先河;三、抗击强权,勇敢地抵御英国等西方列强的入侵,高擎中东地区民族独立的火炬,推动了奥斯曼帝国辖区内各民族的解放运动.
本课引言从埃及与奥斯曼帝国的关系入手,以阿里的话引导到阿里对奥斯曼帝国的斗争和对外扩张,并指出穷兵黩武是改革失败的重要原因.这是一种以形象材料设置悬疑导入抽象思维的手法,建议教师充分利用这一内容,做好导入本课教学的文章.
改革的后果是本课教学的中心内容,为帮助学生把握本课知识间复杂的内在构成,建议教师结合前两课的内容,全面描述当时埃及所面临的内外形势,进一步梳理清楚英法等列强、奥斯曼帝国、埃及间的关系.
第一目“穆罕默德·阿里的对外扩张”
教材讲述的对外扩张始于1811年、终于1841年,约30年.从性质上可归纳为两个阶段,即第一阶段是前20年(1811~1831年),阿里扛的是素丹的大旗,打击分离势力、实行对叛逆者讨伐的扩张手法.第二阶段是后10年(1831~1841年)直接挑战奥斯曼帝国,以图取而代之.
从战事讲,可概括出四次出兵分别指向四个国家或地区,即东方的阿拉伯半岛、南方的苏丹、西北的希腊、北方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由此可知,本目教学中必须加强空间概念的教学,建议教师充分利用课文中的《穆罕默德·阿里扩张形势图》,或历史地图册上的彩图、挂图讲解,让学生了解出兵的先后与空间方位.
对于阿里对外扩张第一阶段与奥斯曼素丹间微妙复杂的关系及各自的动机,建议教师在引言的基础上设置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达到训练学生历史思维的目的.阿里对外扩张的主要战事有:
(1)入侵阿拉伯半岛.
沙特家族在阿拉伯半岛兴起,奥斯曼素丹和阿里各怀心机,相互利用.阿里派兵侵入阿拉伯半岛,历经17年的艰苦战斗,穆罕默德·阿里以高昂的代价,换来了第一次对外扩张战争的胜利.阿拉伯半岛实际上处于埃及的统治之下.
(2)侵占苏丹.
阿里的改革措施在各个领域全面推开,人力、财力的缺乏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阿拉伯半岛战事又加剧了问题的严重性.阿里指望以侵占苏丹来弥补兵员、劳力的损耗和国库的亏空,1820年阿里派兵溯尼罗河而上侵入苏丹.两年之内,埃及军队便灭掉了苏丹两个最大的王国——达尔富尔王国和散纳尔王国,控制了苏丹大部分地区.阿里虽然将埃及的疆域向南大大推进了,但获得的金银财宝、兵源和劳动力却十分稀少,反而使自己的改革又背上了一个沉重的包袱.
(3)渡海进攻希腊.
1821年,希腊人民掀起反抗奥斯曼帝国的统治,展开了争取独立的斗争.奥军队无力控制局势.素丹以平定希腊后将叙利亚和克里特岛授予阿里的许诺,换取埃及出兵相助.此时,埃及实力因改革而大增,埃军对苏丹的征服进展顺利,便同意了素丹的要求.1822年,埃军首先攻占了克里特岛.1824年7月,阿里派出2万名陆军士兵和由200余艘舰船组成的庞大舰队渡海赴希腊.1825年底,埃军占领了几乎整个摩里亚半岛.不久,雅典也落入土埃军手中,希腊独立运动处境艰险.
这时,国际形势剧变,明争暗斗的英、法、俄三国很快协调,形成了暂时联盟,决定援希反土.1827年10月,英法俄联合舰队发动突袭,一举歼灭土埃联合舰队,埃军的精锐舰队几乎全军覆没.为此,阿里只得从希腊撤回全部军队.1829年希腊获得独立.入侵希腊的惨败是阿里对外扩张遭受的第一次重大挫折.
(4)进攻奥斯曼帝国.
出于对素丹未将叙利亚补偿给埃及的愤怒,阿里于1831年10月派遣3万大军侵入叙利亚(第一次土埃战争爆发),这标志着他的对外扩张进入了直接与奥斯曼素丹抗争的阶段.
战争初期,埃军连连获胜,奥斯曼军队节节败退.1832年底,3万埃军精锐一举击败6万土军,随即向伊斯坦布尔挺进.在这种形势下,想乘机南下控制黑海的俄国宣布出兵援助素丹,俄军在博斯普鲁斯海峡的亚洲一侧登陆.英法两国深恐奥斯曼帝国落入俄国手中,要阿里停止进攻.但埃军先头部队已近奥斯曼帝国都城,素丹只好向阿里求和.1833年4月,土埃双方签订协定,素丹同意恢复阿里对埃及、阿拉伯半岛、克里特岛和叙利亚等地的统治权;阿里则同意从其他地方撤军,继续承认素丹的宗主权.至此,阿里不但使埃及获得了事实上的独立,而且已基本实现建立一个地跨西亚、北非的大帝国的目标.
教师可让学生思考并分组讨论:“阿里的对外扩张为何屡屡取胜?扩张带来了哪些危害?”本课内容可查的资料有限,教师可指导学生通过网络查找一点,以弥补课程资源严重不足的缺憾.结合资料回答上述问题,以求得对扩张问题的认识.从表面上看,阿里的对外战争胜多负少,对外战争的性质是非正义的,显现出阿里改革的封建性.连续的扩张,使埃及元气大伤,动摇着阿里政权的根基.这是导致阿里改革最终失败的重要原因.
第二目“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失败”
教材主要从内、外两个方面分析了阿里改革失败的原因:从埃及国内来说,由于阿里的专制残暴,激化了矛盾、加重了危机、致使起义不断;从外部形势来看,自由资本主义阶段的西欧以囊括世界为己任,埃及必定成为列强扩张对象的重要选择.同时,列强宁可维持腐朽的奥斯曼土耳其,也不愿埃及在中东地区称霸,以避免成为他们拓展殖民地的障碍.
教材首先分析改革失败的内部因素:
(1)捐税苛重.虽然穆罕默德·阿里推行的改革措施最初给埃及人民带来了一些好处,但阿里政权的封建专制特征决定了这一改革的最终受益者不可能是埃及下层群众,而只能是以阿里为首的新地主贵族集团.阿里发动的旷日持久的对外战争,又使农民和城市贫民境况更趋恶化.为将沉重的财政负担转嫁到下层人民身上,阿里政府设法增加捐税.
(2)劳役繁重.对外战争时,阿里热衷于大兴土木,从而导致埃及的劳动力匮乏.为解决这个问题,政府和地主频繁强征农民去开挖河渠、修筑道路、建造工厂、修建宫殿乃至构筑军事工程等,农民们被徭役压得喘不过气来.
(3)兵役无止境.阿里将募兵制改为征兵制,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埃及军队的素质,但随着对外战争的持续,埃及的兵源已告枯竭,征兵制便演变成了抓兵制.政府出动军队围捕壮丁,用铁链锁强行押往军营.阿里统治后期,老人、少年和学生也强征入伍.
(4)土地荒芜、工厂停业,暴政与天灾陷民众于绝境.大批农民弃地逃生,一些人乞讨为生,一些人充当城镇苦力,还有些人逃到荒僻地区乃至国外谋生,以致田地荒芜.工厂因无人而停业.为了不去当兵,许多埃及男子将自己弄成残废.
(5)境内人民起义不断.早在19世纪20年代,埃及各地已不时爆发抗税抗丁的农民起义.各地驻军接连向开罗告急,致使阿里应接不暇.
教材接着分析改革失败的复杂的外部因素:
(1)埃土矛盾因列强插手显得复杂而对立.随着欧洲列强更深地插手东方问题,土埃冲突与欧洲列强之间的争夺互相纠缠在一起,更加趋于复杂化.列强分化为两股对抗的力量:即英国、俄国、奥地利和普鲁士倾向土耳其,法国支持埃及.列强的争斗必然促使土埃间的矛盾更趋激化.
(2)英土协定激化矛盾.1838年8月,英国与奥斯曼帝国签订新的英土商约.该条约规定只对进入奥斯曼帝国的外国商品征收5%的低关税,废除帝国境内的所有专卖制度,允许外国商人在帝国各地自由经商,为欧洲商品特别是英国商品进入奥斯曼帝国大开方便之门.阿里知道若埃及实施该条约,本国的民族经济将遭受沉重打击乃至崩溃,因此拒不承认这个条约.在这种情况下,埃英关系和埃土关系均急剧恶化.在英国的怂恿下,奥斯曼素丹宣布讨伐阿里,第二次土埃战争爆发.
第二次土埃战争,战争初期,土耳其处于优势.1839年4月,土耳其军攻入叙利亚.6月埃军开始反攻,土军锐气受挫.埃军攻入土耳其本土,土军大败准备求和.英、俄、奥、普、法五国闻讯后立即照会土耳其政府,提出土埃问题应由欧洲列强参与解决.但是,列强意见不统一,经过幕后外交活动,英俄普奥决定撇开法国达成解决办法.1840年7月,英、普、奥、俄、土五国签订伦敦条约.条约规定,授予穆罕默德·阿里家族统治埃及的世袭权利,埃及军队则应从其他地区撤出;奥斯曼素丹批准的所有协定和法令应在埃及生效,埃及应每年向素丹纳贡.
(3)阿里战败后,自恃有法国作靠山的穆罕默德·阿里断然拒绝接受伦敦条约.1840年9月,英俄奥土对埃及发起进攻.此时发生了叙利亚反埃大起义,法国也不敢为了埃及而与英、俄、普、奥四强兵戎相见,法国援助的希望化为泡影.穆罕默德·阿里只好屈膝求和,答应列强和土耳其提出的一切条件.
此后,埃及再次降为奥斯曼帝国的一个属国,而且开始沦为欧洲列强的半殖民地.由于1838年的英土商约开始在埃及实施,阿里政权对工业、农业、商业、外贸等实行的严格垄断被逐步废除.阿里通过经济改革经营起来的民族工业被冲散,大批工厂倒闭.到19世纪40年代后期,阿里以发展经济为核心的全面改革已告失败.
列强插手埃及和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最终失败说明,西方列强并不希望在欧亚非三大洲的要冲出现一个大帝国取代衰落的奥斯曼帝国而成为列强对中东进行殖民扩张的新障碍.这正是阿里改革难以取得成功、埃及不可能真正振兴的外部根源所在.而阿里封建王朝的专制性和扩张性,始终对阿里改革的积极潮流起着逆向作用,对缓慢成长的埃及资本主义因素起着抑制作用,这正是阿里改革遭到失败的内因所在.
第三目“改革的意义”
该目首先指出了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局限性:阿里政权是封建的,专制与残暴是它的本性.所以在施政上不可避免地造成农民受地主的沉重剥削,苛捐杂税多如牛毛;工人来源于战俘,失去人身自由,形同奴隶过着军营式的生活,与西方的自由工人不是同一概念;扩张战争对国家的创伤,陷人民于深重的灾难中,激化了内部矛盾.
该目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改革的重要意义:一、结束了埃及长期的混乱状态,确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国家体制.这说明阿里执政时期埃及曾独立自主地行使国家主权;二、推进了近代化进程,提高了生产力,发展了农业、商业,建立了近代工厂,推动了历史进程;三、促进了文化繁荣和经济、军事实力的增强,带来国力的壮大,使之成为维护独立主权的坚强后盾;四、摆脱了奥斯曼帝国的统治,推迟了欧洲列强侵占埃及的进程;五、引进了西方的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客观上促进了埃及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埃及历史的进步.
教师在讲述意义之前可联系前面两课的内容,如阿里掌权前后埃及状况的比较,改革各项措施带来的积极意义等,引导学生得出改革意义的几个方面.
三、教学设计与案例
1.教学设计
教师可事先布置学生思考几个概念:奥斯曼帝国、埃及的阿拉伯化、阿拉伯民族、英法等列强及其之间的关系.让学生课前查阅资料,弄清这几个问题.上课时采用问答式或学生分组介绍的方式讲清这几个概念及其它们之间的关系.并辅之以历史地图来讲明关系,如此则可大大加深学生对许多问题的理解,破解一个个困惑与盲点.
关于“阿里的对外扩张”一目的教学,建议教师形象地讲明埃及与奥斯曼帝国间的微妙关系,阿里走的是十分策略的分步推进之路,先是打着素丹的旗号,以维护帝国统一为名,讨伐分离势力的做法.后是在羽翼丰满后,走上了直接与素丹正面交战,摆脱控制追求独立自主的路子.指导学生从时间、性质、四次战事等方面将对外扩张的历史事件条理化.考虑到战争是一个历史的动态过程,空间概念强,充分利用教材、结合地图依次讲明进军路线.
关于“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失败”一目的教学,应从内因与外因两个方面来指导分析.从内因来说,阿里改革的目的是巩固封建专制统治与对外扩张;基于这种政权性质,巩固封建专制统治必然只顾统治者的利益,对民众压迫剥削、残暴统治,民不聊生,起义暴动.难的是对外因的分析,英法俄之间的关系以及他们与奥斯曼帝国、埃及间的关系错综复杂.建议教师结合地图,用通俗易晓的语言、设喻的方式,对各方关系和矛盾条分缕析.
关于“阿里改革的意义”一目的教学,建议教师指导学生结合前两课所学习的内容,开展课堂讨论:将阿里改革的背景、内容与影响进行分析联系,并将阿里改革放置到以西方为主导的全球化和现代化的世界大背景中去考察改革对于埃及国家和民族发展的意义.
2.教学案例
案例一 关于阿里改革失败后埃及沦为半殖民地
投影图片:“苏伊士运河通航图”
阿里死后,英法在埃及进行了激烈的争夺,他们不满足于输出商品和收购原料,更直接输出资本,英国投资铁路和电信业,法国独占运河开采权.1859年4月,运河工程破土动工.1869年11月27日,苏伊士运河正式通航.运河全长162.5公里,河面宽52米,它大大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后因埃及政府债务累累,英国通过控股把持了运河.从此,英国利用对运河及其周围地区的控制,逐步加大在埃及的政治、经济、文化的渗透,将埃及变成了英国的半殖民地.一战中,英国借口与奥斯曼帝国处于敌对状态,公开宣布埃及是英国的保护国.
案例二 阿里对外战争教学中关于阿里扩张的方向与范围
为帮助学生形象有趣地记忆,除了要突出历史地图的作用外,培养学生对战争的空间概念、了解历史的动态变迁外.还可将阿里的扩张概括为东伐(阿拉伯半岛)、南征(苏丹)、西讨(希腊)、北战(奥斯曼帝国)四个带方位的关键词.这样结合地图与史实,学生学起来就简洁有趣也容易牢记了.四、问题解答
【学思之窗】
马克思说穆罕默德·阿里统治下的埃及是“奥斯曼帝国唯一有生命力的部分”.你对这个评价怎么看?
解题关键:马克思的这一评价是恰当的、正确的,关键是如何理解生命力的含义.
思路引领:奥斯曼帝国是一具庞大而腐朽的帝国僵尸,埃及是其组成部分却生机勃勃.
答案提示:自16世纪后半期以来奥斯曼帝国就急剧衰落,名义上是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但却腐朽没落,社会停滞不前,走到了分崩离析的境地.此时崛起的阿里对内开创了埃及革故鼎新、国力大增的崭新局面,以强势手段开放、学习,走向近代化,他摆脱了埃及数百年的停滞.对外抗衡宗主国和西方列强,成为奥斯曼帝国境内充满生机活力的部分.
【探究学习总结】
(一)本课测评
1.简述阿里对外扩张的经过.
解题关键:按时间顺序、扩张特征进行整理.
思路引领:四次大的扩张,可结合历史地图从方位上一一讲述.
答案提示:阿里对外扩张前后30年,可分两阶段,第一阶段(1811~1831年)为前20年,阿里打着素丹的旗号对外扩张,先后出兵阿拉伯半岛、苏丹、希腊.第二阶段(1831~1841年)为后10年,阿里直接与奥斯曼帝国交战,想取代宗主国的地位.通过扩张埃及成为事实上的独立主权国,且成为地跨西亚北非的大帝国.
2.阿里改革的历史意义主要有哪些?
解题关键:对教材相关内容进行归纳.
思路引领:突出阿里为埃及争得主权独立和改革带来的积极作用.
br/>答案提示:结束了埃及长期的混乱状态,确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国家体制.推进了近代化、提高了生产力,发展了农业、商业,建立了近代工厂,推动了历史进程.促进了文化繁荣和经济、军事实力的增强,壮大了国力,使之成为维护独立主权的坚强后盾.摆脱了奥斯曼帝国的统治,推迟了欧洲列强侵占埃及的进程.引进了西方资本主义的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客观上促进了埃及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埃及历史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