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高中作文 > 教育资讯

找回那个失落的自己(300字)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0/03 10:42:46 高中作文
找回那个失落的自己(300字)作文高中作文

精选作文:找回那个失落的自己(300字)作文

 在当今社会还有多少人还保留着那纯真的自己呢?

  不管在学校或社会,时下的人大都为了别人,完全失去了自己的本性。

  但成长是必须的,人逐渐走向成熟,不得不去委屈自己。

  马洛曾经讲过:“成功只有一种,就是按自己的意思过完这一生。适当的时候,不要太委屈自己,坚持说”不“,保留一丝自己的本性。

  找回那个失落已久,同样尖锐固执的、笨蛋一样的、好久不见的【自己】。

  我其实是一个正在工作的年轻人了,投稿来的目的希望把自己在生活中,工作中得到的感悟和大家分享一下,最好就希望得到大家的认同啦!我比较喜欢写观后感的,在文字方面算有兴趣和天分吧,投稿来另一个目的也想好好提高一下自己的水平,希望各位老师或同道中人大大支持!谢谢!

    高三:a475946181

篇一:找回失落纯真

找回失落的纯真

9岁男童郦思哲写的《妈妈回来了》的作文获首届冰心作文奖一等奖,引起教育界、家长和学生们的纷纷热议。短文是郦思哲7岁时写的,仅107个字。原文如下:

前段时间,妈妈去杭州学习,去了好长时间,可能有一个月吧。今天,妈妈终于从杭州回来了,我非常高兴!因为妈妈的怀抱很暖和,因为妈妈回来了,爸爸的生日就能过得更好,因为妈妈在家里会给我读书??

妈妈不在家的时候,我很想她,想妈妈的感觉,是一种想哭的感觉。

是什么让这篇短文在海内外5万多篇作品中脱颖而出?是纯真的感情和宝贵的童趣。浙江师范大学的方卫平教授给出了这样的评语:“7岁孩子所写的一段话还算不上通常意义上的作文,而是孩子在‘说话’,但作者就是以这种不加任何修饰的文字真切地表达了‘妈妈回来’带给自己的温暖和喜悦,以及曾经有过的伤感和思念。”评委们说:“一年级7岁的小学生用简单的文字准确地表达了自己的真实情感,短短100多字,却异常打动人。”

郦思哲的作文说真话、抒真情,在当今小学作文中是弥足珍贵的。郦思哲获奖,再次提醒我们要帮助学生寻找回失落的真情,要让孩子用自己的眼睛观察世界,用自己的语言表达真情,使学生作文充满真情。

一、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体验真情

1.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

引导学生感受学校生活,体验家庭生活,关注社会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

学校生活鲜活生动,蕴含着丰富的教育因素。我们要有意识地为学生创造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并认真组织学生观察体验,抒发真情。如:带学生观察四季如画的校园,发现美、表达美;举办各类有益的活动:校园体育节、好书推荐会、联欢会等等。这样,不仅丰富了校园文化,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使学生觉得生活中处处有习作素材,陶冶了学生的情感。

2.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会观察和思考

“求真”作文就是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所以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生活、思考生活的习惯。

(1)学会仔细观察

教师在丰富学生生活的同时,还要指导他们用科学的方法观察身边的人和事,鼓励他们亲眼见一见,亲耳听一听,亲口问一问,亲手做一做,以获得

改变“一言堂”为“群言堂”,解放学生的嘴巴、头脑,激发其说真话、抒真情的热情和兴趣。只有这样,才能使习作成为学生乐于表达、易于表达的方式,让他们爱写、想写、敢写。

2.从学生实际出发,大胆开发教材

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对教材中的作文内容科学地进行重组、改编,甚至摒弃后重新命题,或让学生也参与命题,给学生一定的写作自主权。最好在学生下笔前,教师先亲自“下水”试试,以便知深知浅,知难知易,使得作文更加贴近生活,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情可诉。

3.构建“求真”作文教学方式

(1)现场体验式作文教学

“现场体验式”作文教学会在课间或者课堂上带领学生参观校园、游览花园,让学生学会景物的观察和写作;让学生观察、品尝石榴、香蕉,学会写食品;让学生做“鸡蛋浮起来”的实验,学会写实验??通过学写现场典型的生活情景,逐渐培养学生见微知著、由此及彼、举一反三的作文能力。

(2)开放式作文教学

开放式的教学程序是:(课堂)学习例文,了解要求——(课后)实践体验,观察思考——(课堂)交流体验,先说再写。这样的教学程序,从课堂入手,让学生从例文中习得观察、体验的方法和要求;然后有目的地到课外实践体验,获取习作材料;再回到课堂交流所见所闻。

这样的作文课堂教学,架起了学生生活和习作的桥梁,让生活成为

课堂教学的起点,又成为课堂教学的归宿。

三、以评价促进学生书写真实,学做真人

据了解,首届“冰心作文奖”是专门面向全国甚至全球小学至高中年龄段的华人学生。郦思哲之所以获奖,正是“希望能给孩子们提供一个表达真切情感的平台,真实情感就是我们的评选标准。”(评委语)浙江大学吴秀明教授说:“这样的一篇小文获奖其实是一个启迪,它在提醒我们要让学生‘我手写我心’,孩子的童心是最起码也是最宝贵的。”

郦思哲以宝贵的纯真打动了我们大家。郦思哲的获奖,是一种教育方向的胜利,从一个孩子身上反思我们的教育,这是郦思哲获奖的最大意义。我们有责任帮助孩子们找回那曾经失落的纯真。

作者单位:江苏常州市武进区鸣凰中心小学

篇二:寻找失落的自我

寻找失落的自我

——反思作文教学的探究

从事多年的语文教学,我认为最难提高分数的还是作文这一项。虽然有很多的理论指导,也会告诉学生很多技巧和方法,但学生真正写出来的作文还是什么都没有用上。谈论写作的方法就像是纸上谈兵,说起来头头是道,但学生到了真正写作的时候还是一筹莫展。这种现象促使我不断进行自我反思,寻找教学的突破口,用更恰当的方法引导学生,提高作文学习的效率。为此,我借用了一些反思教学的理论来进行分析。

【背景阐述】

反思是一种自我反省能力,是个体成熟的标志,反思在教育中应用体现在反思性教学上。反思性教学是指教学主体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究与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具体来说,反思性教学以探究和解决教学问题为基本点,以追求教学实践合理性为动力,全面发展教师的过程,把学生“学会学习”和要求教师“学会教学”统一起来的教学。跟反思性教学相对应的是操作性教学,也称之为常规性教学,它通常是教师凭自己有限的经验进行简单重复的教学实践。根据这个评价标准,我认为自己就是典型的操作性的教学的老师,都是凭着自己直觉来教书,没有想过如何更好的提高自己的教学成效。而现在通过这些理论的学习再反过来想想,其实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也存在很多的疑

问,只是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也就没有得到彻底的解决。亡羊补牢为时未晚,现在能认识自己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也能适当为今后的教学起到惩前毖后的作用。

【案例描述】

有一次我给辅优班的学生上作文辅导,我先讲了作文的几种命题的形式,然后讲了审题的要求,最后带领学生赏析几篇别人的优秀作品。

我于是当场给了两个题目给他们,一个是“又见 ”,另一个是以“悲剧”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前一个题目是半命题作文,但在一般学生眼中,和命题作文没有什么区别,因为他们的写作思维很狭隘,想到的一般都是人,没有什么新意。我希望通过这个题目引导学生自己有意识地打开思路,避免老生常谈的现象发生,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后面的题目是源自上次的阅读题是李丹崖的《我有诺言,尚待实现》,文中引用了英国作家王尔德的一段话:“人生有两大悲剧:一是得不到想要的东西,另一个是得到了想要的东西。”我觉得这句话很耐人寻味,我不知道学生对悲剧的理解程度如何?在我看来学生由于阅历少,感情体验不够丰富,他们对悲剧的理解不会太深刻,顶多是写人的去世,发发牢骚而已。

等我改作文的时候才发现,不同班级学生之间有很大的差异。辅优班是由三个班级的学生组成的,在技巧上没有多大的差异,三个班级的学生都知道用题记的形式,或是小标题的形式,或是用书信的格式。在选材上就已经能分出一些差异,两个班级的学生选材上很雷同,一般是写与朋友的离别,写汶川地震,写环境污染等,选材过大直接导致了语言的空洞。这些文章一般用的语言就是“我听过这样一个故事”,或者说“我们中学生应该怎样”,在这样的文章中,我只能看到别人的故事,纬度看布道这个学生自己的心灵感受。而另一个班级的同学在选材上就明显的特别一些,从题目及可以看出很多不同,别人一般写“又见朋友”,“又见希望”“ 又见昔日美好家园”等笼统的题目,而这个班级的同学却能新颖别致,如“又见鲁迅”、“又见那飘舞

的丝带”、“又见雪花纷飞”、“华丽的舞蹈”等,光是题目就显得清新脱俗。差异最大的是在语言上,虽然其他班级的同学写出来的语言没有什么病句,基本上做到了文通字顺,表意清楚,但总觉得缺少一些文采,说出来的话就像是做报告一样,围绕中心选择几个材料,给人的感觉就像是在枯树枝上绑了几根树枝,像一棵树,但还缺少一种生机和活力。而另外一个班级的学生语言就显得格外出色。例如《又见那一场大雪》(王韬):雪停了,大地是那样的洁白,那样的美丽。但在他看来,那只不过是惨白,没有生机。他一动不动的站在雪地里,脸上是那么的愁苦,看不出一丝生机。……雪,继续在下,思绪继续,一切都按照往常继续着,他终于可以释然了。

《又见那飘舞的丝带》(李凡):“如果我走丢了,我就把丝带绑在沿路的树上,你就可以找到我了。”回忆着幼年天真的话语,嘴角边露出一丝淡淡的笑容。这是你曾经对我说过的话,它深深地烙在我的心上。……现在,你已经离开,随着那飘舞的丝带远离了和我一起生活过的地方。飘舞的丝带,把我的思念飘到你的身边,把你的迷惘飘进我的眼中。我望着窗外,心,随着丝带飘向远方。

《华丽的舞蹈》(祁小静):“亲爱的,你慢慢飞,小心前面带刺的玫瑰……”想必有很多人一听到这首歌,都能毫不犹豫的说出这是《两只蝴蝶》,而再往深入去想,则会想到梁山伯与祝英台化为蝴蝶相爱相随……或许在银光落日下的瀑布前,你会看见两只蝴蝶完美的谢幕,以他们最美的舞姿将温存的爱进行下去……

一个叫吴长红的学生写了这样一段开头:“天灰灰的,像淡黑的墨

水在一张白皙的纸上渲染开了一样,天中的雨水肆无忌惮地滴落着。斜靠在玻璃上,冰冷一下子刺痛了我的肌肤,触痛了我内心最忧伤的地方。一瞬间,忧伤遍及到全体各个部分,以流泪的方式渲泄了出来。泪水、雨水,让我想起妈妈,那个教会我学会坚持、勇敢的人。”读了这些文字,我仿佛看到了那些个性鲜明、感情丰富的学生。这样细腻生动的语句,总给人回味无穷的感觉,而另外两个班级学生的语言失去了自我,一看就是千人一面,那种语言给人的感觉就是平淡如水,甚至是味同嚼蜡。

【案例反思】

事后,我陷入了深思中:为什么学生的作文会有如此大的差异?最常见的解释是跟学生阅读量有关,与学生的课外积累有关,与学生的接受能力有关。但是抛开这些因素,是不是还有其他的原因造成了这种现象?

从老师的角度来看,作文教学存在着这么几个方面问题:

1、首先作文没有现成的统一的教材,即使书上有时也分成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的指导,也有关于选材的方法讲解,甚至也对开头和结尾进行要求,但实际上所有的讲解并不能像数学例题那样有效,学生听懂了,并不代表他们能够灵活运用。到现在为止,所有版本的教材都没有系统的作文讲解,都是任课老师适当的添加,所以老师的作文指导存在很大的随意性,没有完整的体系,也缺少系统性的讲解。

2、其次作文的考查不是局部来考察,而是从整体来评价。初一考试的时候就强调要中心明确,内容具体,结构完整,语言通顺,到初

下页 余下全文

篇三:找回作文中的那个“我”

找回作文中的那个“我”

作者:陈芳

来源:《新课程·中旬》2014年

作文是心灵的对话,是情感的流露。如果文章和生活、思想、做人分离,只是大片大片的假话、套话,抒写心灵,表现真情却退隐难见,那么这样的文章就是孤独的灵魂的无聊自语,怎会引起共鸣?所以莫言说:“作家的理性力量太强大后,他的感性力量势必会受到影响,而小说如果没有感觉,就是干巴巴的学生腔,小说应该像一条充满了人气的街一样,有各种各样的声音和气

味,各种各样的温度,仿佛置身其中,不这样,势必枯燥无味。”这里的感性应该指的就是个体的主观感受,写作者——“我”的主观感受、真实感觉。只有自己私有的、独享的、他人没有的东西,才是值得去写去挖掘的,而不是成篇的假模假样的套话、假话,让作文变成既是你的故事也是我的故事。在追求分数的潮流中,学生、老师都理性地分析问题,如何保证作文能在考试中不拿低分,并依此加以训练。于是,除去那些作文很好的学生,处于中流的大部分学生的作文就总是给人似曾相识的感觉。作文需要我们最大限度地运用感性基因来抒发“我”的感受,而不是理性地分析“我”该怎么样。

二、找回作文中的那个“我”

如何找回作文中的那个“我”,如何使学生的作文真正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展现自己的个性?

最好的办法当然是让学生自己去多经历多感受,但是面对高考,学生很难有时间和精力。那么,我们教师是否能够反思一下,如何在有限的条件下把教学工作做到位,重视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

表面上看,很多学生一听到写作文就害怕,不知道写什么。但是当老师把作文批改好发下去,学生那充满期待又紧张的眼神明确地告诉我,孩子们是喜欢写作的,很想把“我”的故事、“我”的想法说出来,只是不知道怎么写。所以在进行写作指导前,首要的就是挖掘学生内心的那个“我”,形成“我”的认知和感悟,从而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

1.在情境中体验“我”

现在的学生普遍缺少生活的体验,“三点一线”的生活让他们的感受都大同小异。但是每个人都是不同的个体,每个“我”都是不同的。老师的空头说教引不起学生千差万别的感受,更无法激发他们写作的激情。《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人生,关注社会热点,激发写作欲望。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避免为文造情。”我们可以尽可能地创设一定的情境或结合一定的实物进行作前指导。如看一部电影,或听一首歌,甚至只是一片落叶,都能引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再如可以让学生做一件相关的事情,开展一个相关的活动。以前的小学老师常常会布置这样一个活动,让你回家帮妈妈做一次家务,感受妈妈的辛苦。这样真实的生活体验不管在什么时候都是能触动孩子心灵的,都能让孩子在行动中体验到顺利与挫折,感到欢乐与悲伤,只因有“我”的参与。只可惜,高考的指挥棒、教学进度的追赶时时约束着我们,让老师更多的只能纸上谈

兵,“节约”学生做的时间,犹如“高铁”,提速再提速,剥夺了他们感受生活的权利,致使作文似乎只能虚情假意、无病呻吟。

2.在鼓励中发现“我”

(1)用亮点点亮作文的可能性

也许只是一篇平淡无奇的作文,但是只要它有一个亮点,哪

怕只是一句话、一个词语,都应该充分肯定。让学生知道自己在作文上的可能性,放大学生在作文中表现的“我”。

(2)通过展示来进行鼓励

公开的赞美和肯定能充分增强学生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展示的方式很多,可以在班中朗读,在班上张贴。笔者曾经搞过这样一个活动,让同组学生共用一本作文本,一天轮一位学生,学生不仅自己要写,还要对其他同学的文章进行点评,一周收一次,下周一再发下去。对于教师来说,虽然每周都要批改作文,但是学生的兴致很高,不管写得好与不好,他们对于别人写的文章都很“捧场”,认真地阅读点评,评语虽然略显幼稚,但很真实,并且比平时正式写大作文都写得好。

(3)点评到位,事半功倍

平时在作文讲评中,教师一般先概括此次作文的整体情况,总结优点,接着重点分析作文中出现的问题,然后选出几篇优秀作文做范文,或朗读或传阅;或找出几篇比较差的点评一下,试图“改邪归正”。这样的作文讲评,实际上忽略了大部分学生,即平时作文不是太好、分数不高不低的中间部分的学生。他们也是绞尽脑汁、冥思苦想,表达了作为一个人“我”的想法,等待他们的却是不尽如人意、却又是意料中的分数和公式化的评语。长此以往,这部分学生的写作兴趣和积极性严重受挫,作文中的“我”也就和其他人越来越雷同。

《语文教育心理学基础》指出:“写作是一种内在的、心灵的运动,写作过程即人的心理运动过程。学生作文写得好与差,归根结底是一个写作心理能够充分发挥的过程。”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尊重学生的每一次写作,“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但是,毕竟教师和学生的时间都有限,不能每篇作文都把自己发现的问题和盘托出,针对突出问题的建议就显得公式化,另

外,因为不是跟学生面对面地交流,即使提了建议也可能得不到学生的充分重视,致使这些评语收不到实效。

所以,笔者总是尽可能对学生进行面批。根据学生特点,有选择、分批次地进行面批,还可以把存在同样问题的几个同学叫到一起,以一个同学的作文为例,进行小范围的集中面批,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除了面批外,笔者所在地区的教研室还组织了各校进行“二次作文”,也是很好的办法。平时作文一般只写一遍,然后教师讲评,这样的结果是学生每一篇作文都没写好,没有成就感,教师的讲评也没能派上用场。“二次作文”则能弥补这样的缺憾。

如何在紧张的学习中争取到语文阅读的时间?作为教师,也应该采取各种形式扩大学生的阅读面。笔者所在地区的学校曾采取这样的方式:在班级间设置流动书箱,每班一个,每周书箱在班级间流动,互相交换。这种方式激起了学生看书的好奇和热情,学生之间也经常交流读书心得。

当然,激起学生写作兴趣的方式很多,比如笔者所在地区一般都对高中三年作文进行系统训练。高一阶段侧重于记叙文的训练,可以提高学生形象思维的能力。高二阶段侧重于议论文的训练,锻炼学生逻辑思维的能力。高三阶段,则侧重于审题立意、谋篇布局、语言文采等专题训练,传授一些应试的写作技巧。系统的、循序渐进的训练可以让学生更清楚作文该如何写。

再比如,教师可以自己以身示范,和学生同写作文。一石激起千层浪,教师的生活、情感勾起了学生巨大的好奇心,并且使他们觉得和老师的距离拉近了。“一个充满人情味的课堂能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信任感,敞开心灵,促进认知和情感的发展,获得更大的成效。”著名教育学家罗杰斯的这番话就是最好的解释。

在这个追求自由、崇尚个性的时代,我们的作文教学也应关注到每一个写作主体、每一个学生,致力于培养和挖掘学生心中的那个“我”,使之充分展现出来,“我”的快乐,“我”的悲伤,“我”的个性,“我”的每一细微的不同。找回作文中的“我”,真正写出有“我”存在的文章。

参考文献: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

作者简介:陈芳,女,出生于1985年1月,本科,就职于江苏省吴江高级中学,研究方向:中学语文教学。

篇四:怎样才能找回失落的爱

怎样才能找回失落的爱

他正在电视前专心地观看足球大赛节目,妻子突然对他说:“我再也不爱你了。”望着目瞪口呆的丈夫,妻子毫不怜悯地补充一句话:“我要带孩子一起离开你。”被突然事件弄得晕头转向的丈夫,茫然地围着椅子打转,他不知道他所听到的一切是不是真的。

夫妻二人都是知识分子,都认为自己是通情达理、有教养的人,所以他们都同意用好聚好散的办法来解决问题,于是他们分居了。从表面看,丈夫不动声色的样子似乎成熟,他甚至还帮助妻子整理要带走的衣物。然后,他镇定自若地望着不再回来的妻子和儿子离开家门。然而,他的内心却不像他的外表那样平静。接连几个月,他一直寝食不安,坐卧不宁。不久,他患了胃溃疡。显而易见,他的这些反常现象和身体上出现的这些病痛不过是他内心极痛苦的表露和征兆。实际上,这都是他对建立长久的、美满的婚姻关系既缺少知识,又没有多大兴趣的结果。

幸运的是,这位丈夫能够用真正的爱赢得妻子的原谅。大约经过一年的努力,他终于使妻子相信,他也不是过去的他,他的确值得她再尝试一次。在与妻子分居的一年里,他究竟学到了哪些关于爱情方面的知识呢?这些知识中最主要的,就是他懂得了像做其它任何事情一样,美满、幸福的婚姻关系不仅需要花费一定时间,而且需要具备一定的知识,即探索和学习。是的,谁能够想象让一个没有受过任何专业训练的人到飞机驾驶舱里来工作呢?或者说,谁愿意让一个门外汉来检修现代飞机的发动机呢?但是,人们却指望那些根本没有受过训练的男人去建立牢固的、美满的爱情关系。一个男人必须要经过“爱的训练”。首先,他得找到爱情的真谛,然后加以实践,直到他的“技术”达到娴熟自然的程度。只有这样,他才能很快克服和改变以往那种错误的或笨拙的方式,才能熟中生巧。这位丈夫为了挽救他的婚姻,只好去请教婚姻咨询所的专家,怎样才能得到妻子的原谅,专家对他说:“要想获得她的谅解,并且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我可以向你保证,只要她目前还没有与艇的里人恋爱,你我所做的一切一定会起作用。”

最初,这位丈夫觉得按专家与他商量好的办法去做很不自然,因为他必须从零开始,他学会了温柔地与妻子谈话,并且开始关心她的思想感情、工作、生活。比如,当她气候的时候,他不懂得此时她渴望得到的是安慰而不是训斥。然而渐渐地,他明白了这一点。从而重新赢得了妻子的心。他告诉专家,他几乎无法相信,那些曾令人感到特别别扭的做法,现在竞成了他生活愉快的不可缺少的部分。当然,并不是所有的男人都能很快地接受专家的建议,他们总认为那样做是不值得的,是很困难的。当这位婚姻问题专家告诉一位丈夫该怎样挽救他的婚姻时,他回答:“那样做太不值得了”,并解释说:“你不知道,我再也不喜欢她了,她

把我气得要死,我根本不想做任何努力来建立你所说的那种关系,我只想离她远远的。¨你们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专家试图弄清为何他对她的爱消失得无影无踪,于是又问道:“为什么你不能与她一起建立起那种稳定的、美满的爱情关系?你为什么不想这样做?”他倾诉道,“她有些事做得太令人伤心了,所以我干脆不想与她和解。”

高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