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小学作文 > 教育资讯

当快乐成为一种习惯(350字)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0/02 20:39:00 小学作文
当快乐成为一种习惯(350字)作文小学作文

精选作文:当快乐成为一种习惯(350字)作文

  前几天,有个朋友问我:“你为什么总是那么快乐?“其实,快乐已经成为了我的一种习惯。世界上,有人为梦想而活,有人为父母而活,而我,为快乐而活。我也有梦想,我也爱父母,可是,我更想在我实现梦想,孝敬父母的同时,拥有快乐!

  最近读了一本书,让我知道快乐其实很简单,只是,咧嘴往上翘一翘,这样会让你平静很多。我曾无数次试过这个方法,百试百灵,因为,如果,你的心还装得下快乐,就说明你有足够的自信面对这件事,宽容这件事,原谅这件事。

  你家的花儿绽放,你应该第一个反应是什么?开心,高兴,更重要的是感恩,感谢它能够为你绽放,感谢它能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现在你的面前,你是多么的幸运啊!

  快乐是贴近生活的,只要你有一颗感恩的心,感谢生活,感恩父母,你就会拥有快乐!

    六年级:廖雨薇

篇一:让开心成为一种习惯

让开心成为一种习惯(林清玄)

一、 快乐活在当下,尽心就是完美

很小很小的时候,我就感觉到花是非常奇怪的,因为在家院的庭前种了桂花、玉兰和夜来香,到了晚上,香气随同四散,流动在家屋四周,可是这些香花都是白色的。反而那些极美丽的花卉,像兰花、玫瑰之属,就没有什么香味了。

长大以后,才更发现这种截然不同的风格,凡香气极盛的花,桂花、玉兰花、夜来香、含笑花、水姜花、月桃花、百合花、栀子花、七里香,都是白色,即使有颜色也是非常素淡,而且它们开放的时候常成群结队的,热闹纷繁。那些颜色艳丽的花,则都是孤芳自赏,每一枝只开出一朵,也吝惜着香气一般,很少有香味的。

“香花无色,色花不香”这真是一个惊人的发现;“素朴的花喜欢成群结队,美艳的花喜欢幽然独处”也是惊人的发现。依照植物学家的说法,白花为了吸引蜂蝶传播花粉,因此放散浓厚的芳香;美丽的花则不必如此,只要以它的颜色就能招蜂引蝶了。我们不管植物学家的说法,就单以“香花无色,色花不香”就可以给我们许多联想,并带来人生的启示。

在人生里,每一个人都有其独特非凡的素质,有的香盛,有的色浓,很少很少能兼具美丽而芳香的,因此我们不必欣羡别人某些天生的的素质,而要发现自我独特的风格。当然,我们的人生多少都有缺憾,这缺憾的哲学其实简单:连最名贵的兰花,恐怕都为自己不能芳香而落泪哩!这是对待自己的方法,也是面对自己缺憾还能自在的方法。

面对外在世界的时候,我们不要被艳丽的颜色所迷惑,而要进入事物的实相,有许多东西表面是非常平凡的,它的颜色也素朴,但只要我们让心平静下来,就能品察出这内部最幽深的芳香。

当然,艳丽之美有时也值得赞叹,只是它适于远观,不适于沉潜。

一个人在年轻的时候,很少能欣赏素朴的事物,却喜欢耀目的风华;但到了中年则愈来愈喜欢那些真实平凡的素质,例如选用一张桌子,青年多会注意到它的颜色与造形之美,中年人就比较注意它是紫檀木或是乌心石的材质,至于外形与色彩就在其次了。

最近这些日子里,我时常有一种新的感怀,就是和一个人面对面说了许多话,

仿佛一句话也没有说;可是和另一个人面对面坐着,什么话也没有说,就仿佛说了很多。人到了某一个年纪、某一个阶段,就能穿破语言、表情、动作,直接以心来相印了,也就是用素朴面对着素朴。

古印度人说,人应该把中年以后的岁月全部用来自觉和思索,以便找寻自我最深处的芳香。我们可能做不到那样,不过,假如一个人到了中年,还不能从心灵自然地散出芬芳,那就象白色的玉兰或含笑,竟然没有任何香气,一样的可悲了。

二、让开心成为一种习惯

已看惯了太阳的东升西落,月亮的阴晴圆缺;习惯了春夏秋冬的冷暖,世间万物的改变;却很难看淡人间的悲欢离合、情仇恩怨,更难将伤心难过看得风清云淡。经过了很多年的改变以后,将开心当成了一种习惯,于是我发现我的开心感染了很多人,人们问我为什么的时候,我只说:开心是一种习惯!

以前常常讨厌世人那些所谓的好心忠告,因为明明知道没有几个人能做得到,事事喜欢去斤斤计较,到头来伤心难过的只是自已。常常听不习惯朋友的花言巧语,看不习惯朋友的惺惺假意,突然恨透了这个世界,感觉到处都是虚伪的面孔。

也许是因为经历的太多,也许是因为个人没有办法改变这个社会的情况下只能顺应了这个社会,于是喜欢上西门子公司的一句企业文化:

“请愉快地工作。”并改成了“请开心地生活。”的确,开心与不开心,都要过一天24个小时,何不开心的渡过每一天呢?

当然,没有哪个人在面对伤心和难过的时候还可以傻笑,但是,你却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去调整自己的心态。要知道伤心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于是,我将那句话刻在了心里:“请开心地生活。”这样时时刻刻提醒自已,我应该开心的过每一天,因为我像所有人一样,希望自已能过的好一点,虽然不能从物质上满足自已,但是已学会弥补自已心灵上的空虚。

人的一生,总有学不完的知识,总有领悟不透的真理,总有一些有意或者无意的烦心事闯到心里来,总之,生之梦,顺少逆多,一辈子不容易,千万不要总是跟别人过不去,更不要跟自已过不去。书上云:看别人不顺眼是自已的修养不够。想一下也是,因为每个人的出身背景、受教育程度、受社会影响都是不一样

的,在你看不惯别人的同时,是否别人也看不惯你呢?所以开心的去面对每一个人,要学会看朋友身上的优点,学习朋友身上的优点,朋友的缺点正是你最好的反面教材,如果你也有这样的缺点请及时改善,不正是你所期望的吗?

开心不仅仅是心里的感觉,而是因为你有了开心的感觉,于是别人可以从你的脸上读到微笑,读到开心。如果你在生活中比较细心的话,你就会知道世间最美丽的表情就是微笑,如果你天天想拥用世间最美丽的表情,那么请把开心当成一种习惯吧!

心随境转是凡夫,境随心转是圣贤。

用惭愧心看自己,用感恩心看世界。

篇二:当写作成为一种习惯

当写作成为一种习惯

——培养学生写作兴趣初探

湖南师大附中 刘爱国

作为一个语文教师,我最不愿看到的情况就是一提到上作文课,就听到很多叹气的声音。作文交上来,也大多只为较差。我知道学生害怕作文,而我更害怕他们的这种心理。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人在做一件事情之前,如果事先给自己设置心理障碍,那是做不好这件事的。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要想解决作文难的问题,首先应培养他们的写作兴趣。我认为,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是学生写好作文的先决条件,是获得成功的关键。

让学生对写作感兴趣,就得让他们有机会写自己想写的东西,能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新的语文教学大纲的修订,也为作文教改指明了方向 : 强调人文性、发展性、基础性。要求教师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表达。”这不仅是教学要求,而且是一种新的教育观念。

在几年作文教学和研究中,经过师生的共同努力,自认为有所收获。这让我看到了学生习作水平整体提高的希望,也坚定了我教改教研的信心。具体说来,我的作文教学主要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在阅读教学中捕捉个性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策略的选择”部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作文教学不仅要着眼于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提高,而且还要关注学生自我意识发展和精神世界的建构;作文教学要生活化。要达到这个要求,个人认为,首先应该从教材入手。教材中的每一篇文章都是精挑细选的佳作,无论是从布局谋篇、语言文字上来评价,还是从文章的思想内容来衡量,教材所选文章都是首屈一指的,是公认的精华。因此要想提高学生习作水平,首先要学好教材,奠定写作基础。

我的做法是,通过阅读教学让学生充分感知生活,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引发他们表情达意的心理冲动。换言之,就是在文本解读过程中与学生实现沟通,触动他们敏感的心弦,激发他们的写作冲动,结合自己的生活积累,让语言的激流宣泄出来。我在教史铁生的《我与地坛》时,为了让学生有更深的感受,我要他们齐读这一段:

“摇着轮椅在园中慢慢走,又是雾罩的清晨,又是骄阳高悬的白昼,我只想着一件事:母亲已经不在了。在老柏树旁停下,在草地上在颓墙边停下,又是处处虫鸣的午后,又是鸟儿归巢的傍晚,我心里只默念着一句话:可是母亲已经不在了。把椅背放倒,躺下,似睡非睡挨到日没,坐起来,心神恍惚,呆呆地直坐到古祭坛上落满黑暗然后再渐渐浮起月光,心里才有点明白,母亲不能再来这园中找我了。”

学生读完后我要他们就生命和亲情,谈谈他们的感悟和想法。很多同学争着表达自己的看法。有同学说:“以前我从没想过这样的问题,现在我知道了,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一定要坚强,要顽强地活着。”另一个女同学哽咽着说:“我想,我要去好好接受我的继母??”课后,很多同学在课外练笔上把自己的感想写了下来。我看到了很多真挚感人的文章。受他们的影响,也因为情感的冲击,我自己也把这堂课的感受写成了散文《让我的感动感动你们》因为真挚感人,在一次全国性的征文活动中,获得一等奖。这就是课本上这些优秀文章的魅力,它可以感动你,还可以促使你去想,去写。

课本上有太多这样优秀的文章,每一篇文章我都喜欢让学生去深入思索。学《道士塔》一文,学生为文化遗产的流失而义愤填膺;学《灯下漫笔》,他们为我们鲁迅思想的深刻而叹服,为国人的奴性而叹息;学《泪珠与珍珠》,在感知作者情感的基础上,我替他们展示了一组感人的照片,学生在多种情感的冲击下无不感动得流泪。我也因此一次又一次被打动。而学生们的课后随笔也总是再次让我感动。

在学习教材的基础上,引发学生思考,激发习作欲望,既教给学生读书方法,又达到了练笔的目的,同时又使学生受到了思想教育并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真可谓一举多得。我乐在其中。

二、在生活中寻找写作素材

常言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想让学生喜欢作文,首先要解决的就是作文材料的问题。为了给学生准备充分的“粮食”,我开展了一系列活动,让学生积累素材。

1.组织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拓展视野,积累语言。

A.办好班级图书角。学期初,我将高中生必读书目及我推荐的书目打印好发给他们,要求每个学生挑选自己喜欢的书,然后我帮他们用最低的价格购回。学生在书上先写上自己的名字,然后再盖上班级图书角的章,放在一起统一管理,在班级之内流通。到学期末再各自领回自己的书。这样,每人买一本书,却可以读到五六十本书,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面,

B.组织读书活动。充分利用每周的语文阅读课,组织读书活动。让学生朗诵自己喜欢的文章,或谈谈读书心得。语文课的前几分钟,我也常把我喜欢的文章读给他们听。

C.推荐好书。定期向学生推荐经典名著,每读到好的书或文章,也会在

真实感受,这样的交流,学生最喜欢,下一次写作,似乎也就成了一种迫不及待的需要了。

三、指导与评价相结合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就是说,给予方法往往比只传授知识更重要。作文有“法”吗?有人说没有,作文不外乎是多看多练。可作文真的没有方法可言吗?我认为不对。“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老师,有指导的义务,于作文也是。教师的点拨是一种艺术,应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1.动笔之前,指导学生打开思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高中阶段,大纲规定每期的作文数量并不多,但是如果每期只写那么五六篇作文,又是远不够的。我的做法是,认真指导学生写好课本上要求的五篇作文,以此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学生再到课外练笔本上自由发挥,养成一种写作的习惯,进而培养写作的能力。

在指导学生写作时,审题是

需要善意的赞美。老师赞美学生是一种感情投入,是驱使学生奋发向上、锐意进取的动力源泉。具体到作文的评价上,对每个学生的习作,在不同程度上,采用多种方式给予赏识,可以刺激他们更上一层楼。

每次作文讲评,我尽量做到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尝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写作的信心,从而不断进步。我还经常采用面批的方式评讲学生作文。这虽然很费时间,但面批的针对性最强,把在文中存在着相同问题的几个学生找在一起,以一个同学的问题为例进行指点,其他几个同学的问题也都迎刃而解了,这很容易收到实效。而且,这样面批,老师与学生面对面地交流,他们感到亲切,也易于接受老师的意见。

从心理角度分析,学生是喜欢高分的。苏霍姆林斯基比喻得好:“教师给学生写一个坏分数,等于在他们的书包里放一条‘鞭子’。”他把作文与挨打联系在一起,认为低分如同一种打击,阻碍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常因作文评分的高低而与别的老师有着不同的意见。在作文批改中,我充分肯定学生作文的优点,给学生较高的分数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尤其是对基础较差的学生,努力发现他们作文中每一个细微的闪光点,开头结尾写得好,或者哪怕只是一个句子写得好,一个词语用得恰当,也都给予肯定和表扬,给他一个高分数,谓之提高分,以此来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和写作兴趣。

总之,通过几年的作文教学和研究,我付出了努力,也有所收获。学生不再谈“作文”色变,很多同学喜欢把作文写在周记本上给我看,然后期待着我的评点。越来越多的同学把写作当作一种习惯,随时记下自己的所思所感。他们的文章中常有思想的火花闪现,我很欣慰。

德国哲学家、数学家莱布尼茨说过:

“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绿叶,才将世界装扮得如此美丽。”精彩纷呈的众多文章好比一座森林,而写出自己独特感受的每一篇作文就是那森林里丰富多彩的片片绿叶。有了能写真情实感的作文,于学生而言,写作不再是一种苦差;于老师而言,则犹如在作文教学的漫漫征途中找到一盏指路明灯。虽然前路漫漫,我将不断求索,让写作真正成为每个学生的习惯!

篇三:小学作文:当文明成为一种习惯

当文明成为一种习惯

不久前看到这样一则报道:新加坡是一个通用英语的国家,在这个国家的公共场所的各种标语大多是用英语写的。但其中一些文明礼貌标语,如“不准随地吐痰”、“禁止吸烟”、“不准进入草坪”等却用中文书写。为什么呢?人家回答:“因为有这些不文明行为的人,大多是中国游客。”看了以后,我深感心痛。原来不文明行为也是一种国耻啊!

一个人的文明程度代表了他的素质,那么一群人的文明程度就代表了一个国家的素质。如果当文明成为我们每个人的习惯。不需要时时提醒“不准随地吐痰”“不准践踏草坪”……那么我们是不是能赢得别人的尊重?也不至于丢人丢到国外去。一句公益广告说的好:“文明赢得尊重,共建和谐未来。”

早晨,我去买早餐,很多人在排队。突然,一位孕妇喊道:“***的,你给我赔。”原来是一个小女孩把她的豆浆碰洒了。“对不起,阿姨真是对不起。”小女孩赶忙道歉。“说对不起就行了?你要给我赔。”这一声喊的特别响。“对不起,阿姨我没带够钱……”“不行!必须赔!”最后一位叔叔给她买了一份豆浆才算完事。我想如果文明成为一种习惯。也许阿姨不会为了区区一份豆浆,而在公共场合大喊大叫,口出脏话。

“红灯停,绿灯行,黄灯亮了等一等。”这是很多人孩提时代的童谣。可是,总有些人不遵守规则,最后酿成了惨祸。前段时间一个叫药家鑫的青年,由于酒后驾车撞伤了人。担心行人没死又倒车将行人

碾压致死。太令人气愤了,这种人不但不文明,而且没有人性。如果文明成为一种习惯。那么生活中就不会有那么多的人,忽视别人的生命,酒后驾车,乱闯红灯。生命就不会在车轮间穿梭。就不会有那么多的家庭因为车祸,而支离破碎。难道童谣只是在童年唱一唱,而长大了就忘了吗?

文明是一种品德,文明是一种责任,文明是一种担当,文明是一种境界。文明是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正如古人云: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如果我们人人将文明视为习惯,那么我们的国家该有多美好!我们的世界该有多美好!

篇四:当爱成为一种习惯

当爱成为一种习惯

每个母亲给予孩子爱的方式或许会不同,但她们的目的是相同的用生命诠释爱,让爱成为一种习惯。

最痛的幸福

有人说,人一生中最大的痛就是母亲分娩时的痛。然而,当母亲听到孩子那哇、哇的哭声时脸上洋溢的幸福,你愿意说是痛?痛并着快乐、幸福!其实,我们还没有出生就在享用着母爱,十月怀胎或许是母亲的天职,可是在那十个月中,母亲是那么小心翼翼,那么艰难,对母亲来说,这难道仅仅是十个月的时间概念?

那盏不灭的灯

小时侯,始终不明白,为什么我的小屋里总有一盏不灭的灯。

长大一点,该上学了,家里厨房的灯总比别人家的先亮,尽管有时只有一个荷包蛋和一点剩菜剩饭,或许还会伴随着我的埋怨,但那盏灯依旧亮的最早,为此母亲患上了失眠。农村的家庭都不富裕,小孩子能穿一件新织的毛衣就可以炫耀半天,惹的其他小孩那么羡慕。可是那样的一件毛衣花费了母亲多少个日夜啊,昏暗的灯光下,母亲疲惫的脸色,还有那些机械的动作。就是这样,还不领情,再大一点的时候,看到别人穿着买的羊毛衫,就成吵吵嚷嚷的 再长大一点时,终于明白了,原来那盏不灭的灯就是母亲的爱,灯油便是母亲的心血。

断了线的风筝

凡事不能太强求,须知道控制我的是大自然的风,而不再是手中那断了的线

小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