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单元作文 > 教育资讯

写景要抓住特征教案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2 23:28:09 单元作文
写景要抓住特征教案作文单元作文

精选作文:写景要抓住特征教案作文

 

教学目标:

1、学习抓住景物特征描写景物;

2、掌握描写景物的几种方法。

3、指导学生以一颗真挚的童心、爱心面对大自然,促使学生的心灵与大自然亲切交流。

教学重难点

明确话题,写景抓住特征,注重感情。

教学方法

多重对话法

教学过程

1.导入语:

自然是人类生活的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人类不仅在物质上需要大地母亲的哺育,而且在精神上也需要向自然寻求依托。当知时节的春雨飘落大地时,当秋风吹来诱人的果香时,感到喜悦、幸福的决不仅是农民;过去的政治家、文学家,每当失意的时候,就会寄情山林;就是我们中学生,当不堪学习重负,感到身心疲惫的时候,去野外踏青,不也能愉悦身心吗?可以说人对自然的情怀是与生俱来的。但不同的人,对自然的感悟有深浅不同,情趣有高下之分。“万类霜天竞自由”的感悟,“大漠孤烟直”的审美不是人人都能有的。

2.面对大自然,通过什么样的手段来促使我们的感悟、审美向高深方向发展呢?哪位同学说说。

(生活经验、知识积累、读书、交流等)

3.请阅读课本73页“话题探讨”的内容,准备交流阅读后的体会。(交流时注意能有自己的体会,还要能举出其他例子。)

4.在我们对大自然有自己独特的体会的时候,如何用文字来把它表达出来呢?请阅读74页的“写法借鉴”,这里告诉我们那些重要信息。

(景物描写要抓住景物本身的特点、还要突出感情特点。)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

教师简要点评,说明写作技巧应向文章本身学。分析得出作者是如何层层深入地写景的,即绘形、绘色、香味。

顺序:环境(位置)--------定语+ 描写的对象-------比喻、拟人等。

(说明:斜体字板书)

要求学生用此种公式写一段景物。 (学生思考且起立朗读)

5.学生对什么是景物的特征肯定理解不透,也许有学生提出疑问,如果没有问的需及时提问:什么是景物特征呢?

(老师讲述:景物的特征就是某处景物的形态、布局、格调、氛围等区别于其他景物的地方。也就是它是一处景物所独有,它处景物不会有或者不会跟它全然相似的。你看,早、中、晚的景物不同,春、夏、秋的景物不同,风、雨、雪的景物不同,高山、平野、沙漠的景物也不同。同一类景物由于时间、地点、时代的不同,也赋予景物各自不同的特征,写作时就要考虑时间的特点、地点的特点、时代的特点。)

6.投影:〈一〉“……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戴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他的胯下逃走了。”

投影:〈二〉“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得很。白天破好的苇眉子,潮润润的,正好编席。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软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他怀里跳跃着。

要问白洋淀有多少苇地,不知道;每年出多少苇子,不知道;只晓得每年芦花飘飞芦叶黄的时候,全淀的芦苇收割了,垛起来,在白洋淀的广场上,就成了一条苇子的长城……

这女人编着席。不多一会,在她身子下面就编成了一大片,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她有时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银白的世界。水面隆起一层薄薄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

投影:〈三〉“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班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是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小提琴)上奏着的名曲。”

对上面的三段文字的描写有自己理解的请谈谈看法。提示:可以从描写对象、时代、时间、地理、各自的特征等方面去思考,也可以比较着去思考。

在师生对话、生生对话过程中,教师应从下面的内容去引导。

〈一〉这是江南海边的农村,这是夏天的晚上,阴历月半左右,因此月是圆的,金黄的,瓜田一望无际,一片碧绿,晚上出来偷瓜的是猹这种动物而不是山区经常出现的野猪或别的什么野生动物。在一些细节上还能体现时代的特色,如项带银圈、手捏钢叉等。

〈二〉由于地区、时代不同,这是党领导下的游击区,这是白洋淀边的一个小村庄,作者着重描写了荷花淀,着重描写了苇眉子。月光照在苇眉子上,苇眉子成了一片雪地,成了一片洁白的云彩;光照在荷花淀上,淀上隆起一层薄薄的雾,发出清香,成了一片银白的世界。多么的宁静,多么的诱人。女人织着席,苇子垛成垛。经济繁荣,人民勤劳自不待言。

〈三〉也是荷塘,也是月夜,一样有轻雾,一样是宁静,但因为这儿是二七年的清华园,那儿是四三年的河北白洋淀,这儿的特点是塘小、树多,那儿是淀大、月满。由于塘小、树多,加之月光不能朗照,因此是树影班驳,月色不均;哪儿是淀大、月满,又加之清风不时吹过,因此是一片银白,荷香满淀。两者都有诗情画意,但这儿的静,静得过于幽;哪儿的静,静中却透出活气。

总之,写景抓住了特征,才能写出景物的美,带给读者美的享受。在描写中还处处渗透着作者的某种感情。请同学就最近感知的自然之景写一个作文片断。

现选录两则片断。(后补)

片断一:

秋收完成后,地就裸了,像一个老男人,扯了衣服,四仰八叉地躺着.一道道田埂,肋骨一般,在瘦不拉几的地里,十分刺目的凸显着.秋收已结束了,该走的人,都走了,地就还给了自然了。

片断二:

校园里的桂花都争相开放。微风拂来,吹来阵阵清香。闻着桂花的香气,唱着抒情的歌曲,我想这也不失为人生的一大乐事吧!小时候就听过一句谚语“桂子花开,十里飘香!”当时总是认为这句谚语夸大其辞,现在心中却有与其相同的感觉。是的,桂花确实很香,不信,你一个人安静地坐在教室里一定可以发现。

7.同学回顾以前学过的写景文章,回顾老师给你们的讲解,描写景物有哪几种方法呢?

七嘴八舌之后,投影:①定点观察、定景换点、移步换景。

②从形、声、色等方面对景物进行描写,易于抓住景物的特征。

③动静结合,虚实相间。

④景物要与心情或环境相适应。

8.整篇作文训练。见课本75页第二题:以“秋色”为描写对象,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也可选用下列题目。(略)投影:作文提示①景物应是人化了的景物,必须景中有人,情自景出。②由于个人构思不同,写景的手法也是多种多样。③突出地方特色,给人以鲜明的印象。

9.在老师的指导下,用一个晚自习来自改作文,要求:

⑴标点符号的格式。⑵书面誊写状况。⑶找出描写之处,并把错字改一下,不通的句子改顺。⑷考察总分、动静、点面、情景、比喻、拟人、夸张、虚实、观察方式、描写角度等在文中的体现,作一点分析。如果这些方面在文中表现太少,你打算如何修改?提出修改方案。⑸这篇文章中,你认为最好的是在何处,可以是段、句、词。说说为何好。

范文

历史迷雾中的夹山寺

张礼乔

我对石门的夹山寺向往已久。

历史可以追溯到二十年前,九十年代初,学术届说“闯王”李自成最后归隐夹山,那时刚认识石门的崇华兄,便想去夹山寺一看究竟。崇华兄说,没有什么可看之处。后来虽然多次想去看看,一直没有成行。

昨天,元兄、小东邀我一同前去,欣然应允,立即骑车前往。

     从石门县城往东三四公里,一方硕大的牌坊耸立眼前——夹山,牌坊上化用五代周朴诗句而成对联:猿抱子归青嶂岭,鸟啣花落碧岩泉。一个“啣”字难住了我们,我说若依上下联,此字当念“衔”,因为“猿可抱”,“鸟能衔”,后一查字典,果然“啣”是“衔”的异体字。

    再行一二公里,掩映在青山绿水中的一片古典建筑群便是夹山寺了。公路左边是“闯陵”,实则为“奉天玉大和尚之墓”。奉天玉和尚据证明是李自成归隐夹山后的法号。而这其中其实有几点值得商榷。

     把“奉天玉和尚”当成李自成的原因是:李自成曾号“奉天倡义文武大元帅”,“奉天玉”就是“奉天王”的隐称,而且,奉天玉和尚圆寂之后,并没有按佛家规矩入葬,而是按俗家人入葬,而葬法不同于澧水流域,与陕北米脂相同,这是“证据”之一。然而,这一点是最经不起推敲的。

     最先提出此观点的是曾为澧州州牧的何璘。当初是野史、正史对李自成死因记载不一,何璘本着求实精神,故“周谘遗事”、“旁询故老”,搜集到“李自成实窜澧州”、“独窜石门夹山寺为僧,今其坟尚在”等传闻,这使他产生了兴趣,因此决定去实地考察。他在夹山寺见到野拂所撰《奉天玉和尚碑》碑文有“和尚不知何氏子”句顿时产生疑问:“夫‘奉天’岂和尚所称?”并推测:“曰‘玉’,曰‘何氏子’,盖寓言之,亦讳言之也。”

    其实,仔细一想,李自成既然归隐,当然非常担心别人知道他的真实身份,谁还愿意打出“奉天”之号,难道不怕杀身之祸吗?据考察,奉天玉和尚是顺治年间从四川云游到石门县夹山寺来的云游和尚,原籍和出家前的俗名都无可查考。他到夹山以后,眼见这所唐代古刹除宋朝的一口洪钟外已荡然一空,乃大发善心,沿门托钵,并得到清朝官绅的多方支持,使夹山寺在他死前已初具规模。无论是他初来时的抛头露面、沿门托钵,还是后期的结交官府、广收门徒,都恰恰证明了这位清初老和尚不可能是“逃禅隐居”的农民军领袖李自成。一个清政府追杀,南明追剿的“闯王”,怎么敢如此抛头露面?

     据常理,既然归隐,那是决不会再想暴露任何消息的。故“奉天玉”和“奉天王”之间没有任何关系。

     在李自成博物馆没有看到一件有力实物来证明“奉天玉和尚”就是李自成。可是在我们这里倒有一个方言词说来源于李自成。

     在澧县、石门一带,仅限于此,常德市区都不说。那就是澧县、石门人管“老婆”叫“姑娘”。如果某男向你介绍说:这是俺的姑娘,就正如常德人说‘这是俺的堂客’,你以为向你介绍自己的女儿,其实就是向你介绍他的老婆,而把女儿叫“丫头”。我问了一下原因,听说和李自成有关系。

     版本是这样的。李自成和他的部下几千人逃到澧州,带了许多家眷,隐姓埋名住下来,外人问起,就说是自家“姑娘”,于是几百年后,澧州人跟着这样说了。

     李自成究竟魂归何处,看来不是我等能弄清楚的了。

     从闯王陵出来,公路对面便是夹山寺。与一般寺庙建筑风格相似,法堂、大雄宝殿等没有吸引我们的眼光。倒是进门池子里的乌龟引起了我们的谈兴。

     小东说:愿做夹山寺池塘里的一只乌龟。

     我说:没有修禅,却很我禅意。这有个故事:

     庄子在濮河钓鱼,楚王派两位大臣前去请他做官,他们对庄子说:“楚王想将国内的事务麻烦您啊!”庄子拿着鱼竿没有回头看他们,说:“我听说楚国有一只神龟,死时已经三千岁了,国王用锦缎包好放在竹匣中珍藏在宗庙的堂上。这只神龟,它是宁愿死去留下骨头让人们珍藏呢,还是情愿活着在烂泥里摇尾巴呢?” 两个大臣说:“情愿活着在烂泥里摇尾巴。” 庄子说:“请回吧!我要在烂泥里摇尾巴。”

     元兄说:李自成后期即使想做一只曳尾涂中的乌鱼也是不能了的吧。

      天色向晚,晚霞映照在闯王陵上空,霞光将山间的雾霭染成深红,闯陵便在烟霞里隐去,恰如李自成隐于历史的迷雾中,谁也说不清,道不明了。然而,他从一个农民而推翻明朝,建立大顺政权,虽不能守,亦不失为英雄,历史为他写下了迷一样的一页。

 

 

篇一:作文教案写景要抓住特征MicrosoftWord文档

亲近自然--写景要抓住特征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以一颗真挚的童心、爱心面对大自然,促使学生的心灵与大自然亲切交流。

2、使学生明确写景文章的写作范围、写作重点、构思技巧。

【教学重难点】

明确话题,写景抓住特征,注重感情。

【教学方法】

多重对话法。

【教学过程】

1、导入语:自然是人类生活的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人类不仅在物质上需要大地母亲的哺育,而且在精神上也需要向自然寻求依托。当知时节的春雨飘落大地时,当秋风吹来诱人的果香时,感到喜悦、幸福的决不仅是农民;过去的政治家、文学家,每当失意的时候,就会寄情山林;就是我们中学生,当不堪学习重负,感到身心疲惫的时候,去野外踏青,不也能愉悦身心吗?可以说人对自然的情怀是与生俱来的。但不同的人,对自然的感悟有深浅不同,情趣有高下之分。“万类霜天竞自由”的感悟,“大漠孤烟直”的审美不是人人都能有的。

2、面对大自然,通过什么样的手段来促使我们的感悟、审美向高深方向发展呢?哪位同学说说。

(生活经验、知识积累、读书、交流等。)

3、请阅读课本73页“话题探讨”的内容,准备交流阅读后的体会。

(交流时注意能有自己的体会,还要能举出其他例子。)

4、在我们对大自然有自己独特的体会的时候,如何用文字来把它表达出来呢?请阅读74页的“写法借鉴”,这里告诉我们那些重要信息。

(景物描写要抓住景物本身的特点、还要突出感情特点。)

5、学生对什么是景物的特征肯定理解不透,也许有学生提出疑问,如果没有问的需及时提问:什么是景物特征呢?

(老师讲述:景物的特征就是某处景物的形态、布局、格调、氛围等区别于其他景物的地方。也就是它是一处景物所独有,它处景物不会有或者不会跟它全然相似的。你看,早、中、晚的景物不同,春、夏、秋的景物不同,风、雨、雪的景物不同,高山、平野、沙漠的景物也不同。同一类景物由于时间、地点、时代的不同,也赋予景物各自不同的特征,写作时就要考虑时间的特点、地点的特点、时代的特点。)

6、投影:《亲近自然--写景要抓住特征》投影资料

1、“??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戴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他的胯下逃走了。”

2、“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得很。白天破好的苇眉子,潮润润的,正好编席。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软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他怀里跳跃着。

要问白洋淀有多少苇地,不知道;每年出多少苇子,不知道;只晓得每年芦花飘飞芦叶黄的时候,全淀的芦苇收割了,垛起来,在白洋淀的广场上,就成了一条苇子的长城??

这女人编着席。不多一会,在她身子下面就编成了一大片,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她有时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银白的世界。水面隆起一层薄薄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

3、“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班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是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小提琴)上奏着的名曲。”

对上面的三段文字的描写有自己理解的请谈谈看法。

(提示:可以从描写对象、时代、时间、地理、各自的特征等方面去思考,也可以比较着去思考。)

在师生对话、生生对话过程中,教师应从下面的内容去引导:

⑴这是江南海边的农村,这是夏天的晚上,阴历月半左右,因此月是圆的,金黄的,瓜田一望无际,一片碧绿,晚上出来偷瓜的是猹这种动物而不是山区经常出现的野猪或别的什么野生动物。在一些细节上还能体现时代的特色,如项带银圈、手捏钢叉等。

⑵由于地区、时代不同,这是党领导下的游击区,这是白洋淀边的一个小村庄,作者着重描写了荷花淀,着重描写了苇眉子。月光照在苇眉子上,苇眉子成了一片雪地,成了一片洁白的云彩;光照在荷花淀上,淀上隆起一层薄薄的雾,发出清香,成了一片银白的世界。多么的宁静,多么的诱人。女人织着席,苇子垛成垛。经济繁荣,人民勤劳自不待言。

⑶也是荷塘,也是月夜,一样有轻雾,一样是宁静,但因为这儿是二七年的清华园,那儿是四三年的河北白洋淀,这儿的特点是塘小、树多,那儿是淀大、月满。由于塘小、树多,加之月光不能朗照,因此是树影班驳,月色不均;哪儿是淀大、月满,又加之清风不时吹过,因此是一片银白,荷香满淀。两者都有诗情画意,但这儿的静,静得过于幽;哪儿的静,静中却透出活气。

总之,写景抓住了特征,才能写出景物的美,带给读者美的享受。在描写中还处处渗透着作者的某种感情。请同学就最近感知的自然之景写一个作文片断。

现选录两则片断:

片断一:

秋收完成后,地就裸了,像一个老男人,扯了衣服,四仰八叉地躺着。一道道田埂,肋骨一般,在瘦不拉几的地里,十分刺目的凸显着。秋收已结束了,该走的人,都走了,地就还给了自然了。

片断二:

校园里的桂花都争相开放。微风拂来,吹来阵阵清香。闻着桂花的香气,唱着抒情的歌曲,我想这也不失为人生的一大乐事吧!小时候就听过一句谚语“桂子花开,十里飘香!”当时总是认为这句谚语夸大其辞,现在心中却有与其相同的感觉。是的,桂花确实很香,不信,你一个人安静地坐在教室里一定可以发现。

7、同学回顾以前学过的写景文章,回顾老师给你们的讲解,描写景物有哪几种方法呢?七嘴八舌之后,投影:

1、定点观察、定景换点、移步换景。

2、从形、声、色等方面对景物进行描写,易于抓住景物的特征。

3、动静结合,虚实相间。

4、景物要与心情或环境相适应。

8、整篇作文训练。见课本75页

篇二:高一作文教案亲近自然写景要抓住特征

亲近自然,写景要抓住特征(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

一丘一壑也风流

———亲近自然,写景要抓住特征

学习目标

以一颗真挚的童心、爱心面对大自然,使心灵与大自然亲切交流。

学习重难点

明确话题,写景抓住特征,注重感情。

一心灵鸡汤(精美短小的文字)——○

以禅宗“三境界”之

过渡语:如何才能在写景时抓住景物的上述特征呢?如何才能让你笔下的景物栩栩如生,让人读后有身临其境之感呢?老师将景物描写分为两重境界,现在就让我们我们通过学习,逐步登上这两重境界。

1、

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市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本段文字。

引导学生分析

明确:相比前面《海滨仲夏夜》中那段较为平实的景物描写而言,老舍先生的描写简直将景物写活了。在先生笔下,树尖上顶着白雪的“矮松”成了“日本看护妇”,山坡上雪色和草色相间的景象被描绘成“一件带水纹的花衣”;山有肌肤,而落日映照下的“薄雪也会害羞”,这可不是典型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吗”?

那么,老舍先生是如何达到这种境界的呢?

很显然,先生巧妙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描绘出了景物的神韵。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

月行中天,丝丝缕缕的月光,从枝繁叶茂的缝隙中筛落而下,骤然间,掠过几丝晚风,树梢一阵沙沙地颤动,摇落的月光,似片片雪花,使人通体生凉。

——沈世豪《泰山一片月》

梅雨潭闪闪的绿色招引着我们;……我曾见过北京什刹海拂地的绿杨,脱不了鹅黄的底子,似乎太淡了。我又曾见过杭州虎跑寺近旁高峻而深密的“绿壁”,重叠着无穷的碧草与绿叶的,那又似乎太浓了。其余呢,西湖的波太明了,秦淮河的也太暗了。

——朱自清《温州的踪迹?绿》

苏州城的小桥实在小,有的,长,只有一两根扁担那么长,步子跨大一点,十步不满;宽,三四个人并排走就觉得挤了。如果登上五六曾的楼房,远远望它,就好比是书本上的一个破折号。

——范培松《小桥赋》

明确:

自由。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文段二:四顾廓然,湖光满眼。环湖的山黯青着,湖水也翠得很怆然。水底看见暗云浮动,湖岸上的秋叶,一丛丛的红意迎人,几座楼台在远处。旋转的次

(节自蒋仲仁《写作的基本功──写生》)

二、景物的主观折射

他看见了黑色的太阳

(再次叛变红军的哥萨克军官葛利高里,夜里带着情人阿克西尼亚离家出逃,遭遇红军巡逻队,阿克西尼亚被打死了。葛利高里极度绝望。黎明,他用马刀在野地里挖了一个坑,埋葬了阿克西尼亚。)

他用手巴掌把小坟堆上的潮湿的黄土使劲拍平,在坟墓旁边跪了半天,低着脑袋,轻轻地摇晃着。现在他再也没有什么着忙的必要了。一切都完了。

在旱风的蒙蒙雾气中,太阳升到断崖的上空来。太阳的光芒照得葛利高里的没戴帽子的头上的密密的白发闪着银光,从苍白的、因为一动不动的而显得很可怕的脸上滑过。他好像是从一场噩梦中醒了过来,抬起脑袋,他看见自己头顶上一片黑色的天空和一轮耀眼的黑色的太阳。

(节自〔苏〕肖洛霍夫《静静的顿河》)

三、景物在不同时间的特点

三峡之秋

三峡已经是秋天了。三峡的秋天,从大江两岸的橘柚树开始。这些树,生长在陡峭的山岩上。叶子也如同那青色的岩石一般,坚硬,挺直。越到秋天,它们越显出绿得发黑的颜色;而那累累的果实,正在由青变黄,渐渐从叶子中间显露出来。就在这时候,它们开始散发出一种清香,使三峡充满了成熟的秋天的气息。

当早晨,透明的露水闪耀着,峡风有些凉意,仿佛满山的橘柚树上撒了一层洁白的霜,新鲜而明净;太阳出来,露水消逝了,橘柚树闪烁着阳光,绿叶金实;三峡中又是一片秋天的明丽。

中午群峰披上金甲,阳光在水面上跳跃,长江也变得热烈了,像一条金鳞巨蟒,翻滚着,呼啸着,奔腾流去;而一面又把它那激荡的、跳跃的光辉,投向两岸陡立的峭壁。

于是,整个峡谷,波光荡漾,三峡又充满了秋天的热烈的气息。

下页

篇三:“写景要抓住特征”教案

“写景要抓住特征”教案

董一菲

学情分析

本节课授课班级为高中二年级理科班。该班学生基础扎实,具备一定的文学鉴赏与感悟能力,热爱阅读,写作基础好;但习作中仍存在较为突出的模式化现象,写作形式单一,缺乏真情实感。就之前的一次写景练笔情况看,学生在景物描写方面还存在着不少问题:一是普遍缺失观察能力,主观地进行构图,描写画面艳丽有余而生气不足;二是观察不细致,景物特点不突出,画面构建缺乏层次感、画面感;三是联想能力差,画面意境浅;四是张冠李戴,堆砌辞藻,脱离景物实际;五是无目的写景,景象缺少统一基调,画面特征不突出,景情分离。

目标定位

1.知识和技能目标。

太阳。(肖洛霍夫《静静的顿河》)

材料2:

他靠纱窗望出去,满天的星又密又忙,它们声息全无,而看来只觉得天上热闹。一梳月亮像形容未长成的女孩子,但见人已不羞缩,光明和轮廓都清新刻露,渐渐可烘衬夜景。小园草地里的小虫琐琐屑屑地在夜谈。不知哪里的蛙群齐心协力地干号,像声浪给火煮得发沸。几星萤火优游来去,不像飞行,像在厚密的空气里漂浮;月光不到的阴黑处,一点萤火忽明,像夏夜的一只微绿的小眼睛。(钱钟书《围城》)

材料3:

菩提树下,清凉而且寂静;蝇和蜂飞到荫下时,它们的呜声也似乎变得分外的温柔;油绿色的青草,不杂一点金黄,鲜洁可爱,一望平铺着,全无波动;修长的花茎兀立着,也不动颤,似乎已经入了迷梦;菩提树的矮枝上面悬着无数黄花的小束,也静止着,好像已经死去。每一呼吸,芳香就沁入了肺腑,而肺腑也欣然吸入芳香。远远的地方,在河流那边,直到地平线上,一切都是灿烂辉煌;不时有微风掠过,吹皱了平野,加强着光明;一层光辉的薄雾笼罩着整个田间。鸟声寂然,在酷热的正午,鸟向来是不歌唱的;可是,纺织娘的呵呵鸣声却遍于四野。听着这热烈的生之鸣奏,使得安静地坐在清幽的荫下的人们感觉着十分的愉悦;它使人们沉倦欲睡,同时,又勾引着深幻的梦想。(屠格涅夫《前夜》)

材料4:

划桨到了那些地方,我才惊奇地发现我自己已被成亿万的小鲈鱼围住,都只五英寸长;绿水中有了华丽的铜色,它们在那里嬉戏着,经常地升到水面来,给水面一个小小的水涡,有时还留一些小小水泡在上面。在这样透明的、似乎无底的、反映了云彩的水中,我好像坐了氢气球而漂浮在空中,鲈鱼的游泳又是多么像在盘旋、飞翔,仿佛它们成了一群飞鸟,就在我所处的高度下,或左或右地飞绕;它们的鳍,像帆一样,饱满地张挂着。(梭罗《瓦尔登湖》)材料5:

孤寂向他暴露了它的全部秘密,并且把它的美包围着他。他在日出和日落中发现了世人所不知的景象。飞鸟是稀有的过客,云霞是多变而身穿彩衣的旅人,他每听到飞鸟的微弱振翅声和看到云层的交错时,就战栗起来!夜晚他研究月光沙漠的海洋上所产生的效果,沙漠的热风经常在这海洋上翻起波浪和造成迅速的变化。他同东方的黎明一同起来,他仰慕这黎明的灿烂光华;时常,在这原野上刮起飓风,飞沙走石,景色可怖,造成红色、干燥的迷雾和能致人于死的云彩,他享受了这一切之后非常愉快地看到夜晚来临,因为夜晚能带来星星的仁慈的清凉。(巴尔扎克《沙漠里的爱情》)

参考解析:材料1:顿河两岸灰色的天空因为战争的硝烟而显得更加凄迷苍凉。战场上的鲜血和尸体与顿河两岸翻耕着土地的委顿的人民,成了俄罗斯天空下灰色的基调。作者巧妙地让客观景物发生畸变,以表达主人公的极度失望情绪,寓情于景。

材料2:钱钟书先生用“一梳”来描述月亮,用“几星”来描述萤火虫,实在是妙不可言。而把月亮比喻成“未长成的女孩子”,把萤火虫的飞舞比喻成“在厚密的空气里漂浮”,一幅夏夜美景被呈现在了读者眼前。而“萤火忽明”被比喻成“夏夜的一只微绿的小眼睛”,确实可爱动人。

材料3:清幽的菩提树荫,如茵的草地,轻柔地飞翔的蜂蝇,微风、薄雾、阳光,就像一幅色彩鲜明的水彩画,再加上那熏人的芳香,引得你也不禁生出深幻的梦想。像这样充满着诗意,色、声、香兼而有之,意境清新的优美艺术境界,给予读者的是一种多么绝妙的艺术享受与美的熏陶!

材料4:作者用细腻的笔法描绘了瓦尔登湖纯净的景色,鱼儿的雀跃衬托了湖泊的宁静。作者似乎寄身于那一片游鱼之间,鱼儿小心翼翼地游走,作者就小心翼翼地观察。只有一个深爱着自然的人才能从景物中获得如此美的体验。

材料5:沙漠是孤寂可怕的。但沙漠也有世人所不知的景象:稀有的飞鸟、多变的云霞、

沙浪的迅速变化、黎明的灿烂光华;虽有飞沙走石、景象可怖的飓风,但也有让人愉快的夜晚星星的清凉。这里,作者以畅快、跳跃的笔触,让沙漠在人物心理和行动的描写中袒露出它的“全部秘密”和“独特的”美。

补充:要想准确地抓住景物特征,前提是细致的观察。只有深入细致地进行观察,才能把握景物的特点。观察,不仅靠眼睛,还需要调动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等多方面的感官去感受事物的特征,描绘景物的色彩、形状、声音,让景物具有立体感。观察,要选择好观察点,适当变换观察角度,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描绘,或由远而近,或由近及远,让景物形态具有全景感。观察,还应着眼于变化,以突出景物形态的丰富性。景物的形状因时间、空间的变化各有不同,善描绘者当细心观察,多方描摹,用心感受。

三、析手法

那么,我们在写作的过程中如何做到抓住特征进行生动的描写呢?

提示:主要景物描写手法有:步移法/层递法、空间顺序/时间顺序、直接描写/间接描写、主观描写/客观描写(白描法)、运用联想想象、衬托/对比、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摹形/摹色/摹声(调动多种感官)、融情于景、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

请学生分组讨论赏析以下景物描写中作者是运用了怎样的技法来凸显景物特征的,并达到了怎样的描写效果。

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教师可酌情作以下引导:

1.柳永《雨霖铃》(略)。

参考解析:词中“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设想别后的情景:一舟离岸,词人酒醒梦回,只见习习晓风吹拂萧萧疏柳,一弯残月高挂柳梢。想象中别后的凄凉景象倍增眼前断人肠的离愁。诗歌中,“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虚”是想象的情景。二者互相联系,互相渗透转化,可以达到虚实相生的境界,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

2.黯淡的水光,像梦一般;那偶然闪烁的光芒,就是梦的眼睛了。

参考解析:这比喻极具朦胧奇诡之美,就如同歌女画舫中断断续续的歌声,却又使人深味到作者心中隐藏的“幻灭的情思”。

3.风刮得还是很紧,这会儿可已经转成东风,把雪儿和雨云都吹散了。早晨八点钟光景,从那堆迭得很高的阴霾的云层中,露出来澄澈的天空。阳光投下暖和和的、像刀剑一样笔直的光线。雪开始融化了。草原越来越黝暗,这儿那儿交织着一片片绿宝石似的茁青的庄稼,和一条条金黄色的残梗。水在闪烁,细流在路上的车辙中奔流。在土墩上干了的尸体,睁着看不见的眼睛,凝视着蓝天。

(阿·托尔斯泰《苦难的历程》)

参考解析:春天,万物得到了复苏,而俄国人民得到的却是死亡。大自然的“生”与人类的“死”的强烈对比,活生生地揭露了在沙皇政府奴役下的俄国民不聊生、哀鸿遍野的生活惨象。

四、写作

请学生适当运用写作技巧,以“窗外”为题写一段描写性的文字。

教师点评与生生互评相结合,进行课堂创作赏析。

教学反馈

学生习作片段展示:

巷子的窄小容不下两人并肩而行。地面上坑坑洼洼的,下过雨后雨水填平了小坑,看过去像一枚枚银币。巷子尽头是一堵坍塌了一半的墙,墙上满是不知被经过多少岁月的风带来的灰尘,墙角处是一张破败的空空的蛛网,不知原来住在这里的家伙是逃离了深巷的黑暗,还是平凡的肉身经不起春秋更迭,与那灰尘共眠了。几块破碎的砖,一把腐烂的藤椅,在矮得可以触及人的肩头的房檐下安定地入禅。斑驳的青砖红瓦被岁月浸染成昏黑,冲刷过房顶上

几世几代的尘埃的雨水滴在半陷入地中的石阶上,“嘀嗒”声叩响整个老巷,勾唤起彼年袅袅的檀香。当年巷子里的唱段隐约响起,“苏三离了洪桐县,将身来在大街前……”。(邓悦《深巷》)没有人知道何时这里就有了这条路,也没有人知道它究竟通向哪里。当他们还是孩子的时候,就已经坐在爹爹的牛车架子上,看爹爹在夕阳的余晖下映在地上佝偻又摇晃的影子。

这条黄土路上布满了细细碎碎的黄沙,风吹起沙砾,打在人脸上留下一抹残阳泣血的微笑。多年的风吹雨打仍未能磨去它狰狞的面目,条条沟壑深入大地,发出无声的讯问。车轮碾过,伴着吱吱呀呀的声音,像陈旧的木门被胖胖的花猫不情愿地挤开。道路两旁没有白的百合,红的玫瑰,没有江南的垂柳,塞北的雾凇,没有青瓦粉墙,雕梁画栋,有的只是一片苍茫茫的五千岁的大地和尽头不带一丝云朵的天。(潘多《路》)

雨下了整夜,并不大。但在奥西亚镇是连雨丝跃入湖水的微响都能真切地听到的。天渐渐泛白,云却未散。推开木窗,挟着雨丝的风爱在发丝间缠绵。远处的云如泼墨山水般铺展开来,挥洒自如,那浓淡深浅俨然是出自一位泼墨山水画大师,处处彰显着宠辱不惊的沉着内敛;墨云踱开步子抱起已被浸成黛色的山峰,好似那是久别的恋人,小心翼翼又热情温柔;山下是从不甘寂寞的湖,水气氤氲地晃动裙裾,舞步娴熟地跳着华尔兹;马路两侧是高大的树木和尖顶灰瓦的房屋,雨水叮咚嘀嗒地敲在叶片瓦片上,这是任贝多芬、巴赫也奏不出的协奏曲;太阳这才肯懒洋洋地起身,躲在被子后面,偶尔瞥一眼忙碌的雨滴,一条七彩的丝带便轻轻地将这天地紧紧地系在一起了……

(赵兴迎《世界》)

祁连山脚。

黄昏。

晶莹的雪终于挂上了几滴泪,掩盖的苔藓又隐约可见。

盘坐了一天的老人仍在木凳上,偶尔因为酸痛而换个姿势,其余时候,大抵盯着远方,斜靠着门柱,一动不动。

一年中

靠了大地。是吗?真的吗?

一场雪,下了,积了,它们仿佛得到上天的小小馈赠似的,大概是要睡过去了。咦,那是什么?夹杂着银晃晃的雪迹打探着小脑袋的一片落叶,大概是树干的弃儿吧。“不,我不是。”它挣扎着,尽力伸张身上所有数得清也看得清的经脉。那种倔强,那种顽皮,大概大雪也覆盖不住在它身上春天夏天曾经流动的绿色鲜血。

烈烈的风好是冰冷,吹动着它弱小的身子。它特意扭了扭身子,好像脑袋又昂起了一些,嘴里稀里糊涂念着什么。就要惹怒了爱安静的洁白的大雪时,它立刻又缩回了脖子。这小家伙可要逗坏了站在路旁的我。嘿嘿,蛮通人性嘛!

过了一会儿,风静了下来,它大概没听见什么怒吼声,眼睛微微眯成一条缝,瞧着这边熟悉的大地。还好,没事。它晃了晃小脑袋,又探出来窥视着我。“嗨,小家伙!是谁叫你偷看我的?”我心想。

东北的冬天,风总是这样烈,吹乱了我密密的睫毛。我本想再与这小家伙玩一阵儿,谁成想,睁开眼,冷涩的风早已拨乱了散落一地的大雪,埋葬了落叶的誓言,听不到怨言与哭泣。

那小家伙呢?我想它一定是玩捉迷藏似的躲进雪地里去了。真是一片可爱又倔强的落叶!“大风,大风,你烈去吧,我还要在这东北的隆冬里快乐地活下去……”(黄露瑶《隆冬·叶子》)随生命的流淌,从青葱果敢的伊始,到从容精致的饱和。每每在梦中,我都听得到那干裂的、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原在呼唤着我。像是个在外游荡的灵魂,最终,总要回到栖息之地,变得苍老、缓慢、迟钝、呻吟,直至死亡。心顺着眼睛望去的方向一直伸到地平线以外,我看得见高原上的裂纹疯狂地向着四面八方抓着,然后汇合成一道黄河的洪流向我袭来。这是一种召唤,大地母亲,在召唤她的游子回家。最终,破旧的梦境在某个夜晚消失。

我热泪盈眶。(唐楷峰《高原》)

教学感悟

本课教学设计环节清晰,落实到位,很好地实现了预设教学目标。课堂情景导入极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创作热情,为接下来读、品、析、作等教学环节的展开作好了铺垫。本节课还很好地协调了作文指导课上“读”与“写”的关系,我们在可能的教学空间中加大了中外名篇名段的阅读量,通过快速阅读使学生丰富积累、深化理解,同时又不折损让学生进行写作及互评的时间。这是一堂基于阅读的本质的作文指导课,本质特征鲜明。本节课强调学生的主动介入,教师恰当的点拨生成了课堂众多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精彩片段。另外,在创设学生活动环节之初,要求有些过于宽泛,虽然给学生留下了更广阔的思考空间,但不利于集中解决在活动争鸣中出现的问题,或解决问题不够具体和透彻。

初冬的校园

一4吴钰婧

清晨,天还是一片漆黑,仿佛一个爱偷懒的小孩子,还不愿睁开眼睛呢!渐渐地,天亮了,抬头望,阳光不像夏天那么耀眼,像是披着一层薄纱。秋天不知什么时候溜走了,初冬已经来了。

漫步在校园里,看着眼前熟悉的一切。

花坛里,有几棵站着的龙槐树,个儿跟我差不多,树干需要两只手才能握得住。树顶上长出了许多条“手臂”,这些手臂千姿百态,有的垂着,有的翘着,有的立着,仿佛在热烈地迎接每一个进校的师生。树皮凹凸不平,摸上去硬梆梆的。虽是冬天了,树枝上却还缀着绿叶,只有几片,但让渐显枯燥的龙槐有了生机。

下页

篇四:《亲近自然写景要抓住特征》教案1

《亲近自然写景要抓住特征》教案

教学目标:

1.基本技能训练目标:学习抓住特征写景,并通过写景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陶冶性情、热爱生活。

2.思想情感教育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发现自然之美、生活之美。

3.能力培养目标:指导学生写景抒情、以情入景、以景言情,尝试将作文写得情景交融。

教学重点:

学习抓住特征写景。

课时安排:

计划三课时,讲与练一课时,大作与讲评两课时。

教学方法:

讲、练、评、写。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

成功的写景文章往往让人一目了然,知道写的是何时何地之景,优美的诗句同样让我们明白所描绘的景物是何时之景。“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写的是(停顿,以便师生齐答)早春美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是(停顿,以便师生齐答)江南夏季美景;““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那是(停顿,以便师生齐答)塞外的冬天之景;景物都有自己的特征,我们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写才能写出优美的文章。成功的写景文章往往让人一目了然,知道写的是何时何地之景。

二、文本解读:

(一)如何理解景物的特征?

1.学生阅读教材60页,对“课文”进行整体感知。思考:什么是景物的特征?如何理解“抓住景物的特征”?为何都是描写“秋”,三个例子的“秋景”截然不同,但都写出了秋的特征?

2.教师点拨:

⑴、什么是景物的特征:

景物的特征就是某处景物在形态、布局、格调、氛围等方面区别于他处景物的地方,别的地方没有或者不会一样。

⑵注意景物与季节、时间、气候、地域的关系:

同样是写春天景物,也会因为地理因素的不同,各处的景物也就不同,所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就要求我们大家写景时不能“概念化”作文:一说春就是百花开,一说夏就是炎阳酷暑,一写秋就是落叶纷纷,一写冬就是大雪纷飞。尤其是在我们南方,现在的冬天不一定就会有大雪纷纷扬扬。要写好景物,就要亲近自然,仔细观察,不能凭空想像,臆造出并不存在的“景物”,比如:“在一个晴朗的夜晚,皎洁的圆月高悬在深蓝的天空,满天繁星像是在眨着眼睛”。

⑶、融情入景,构建美妙的境界:

教材P60举的三个例子,《故都的秋》、《秋声赋》和《沁园春长沙》中的秋景各具特色,极为传神,使人如临其境,但作者的遭遇不同、思想境界不同、情感不同,因而感受殊异,以情入景则各不相同,笔下之景或让人感觉到清静与悲凉,或让人感觉到清爽与冷峭,或让人感觉到生机与豪情。“一切景语皆情语”。

三、写作方法指引与训练:

1.请同学们阅读P61\62“写法借鉴”部分,归纳一下教材上关于“景物描写要抓住特征”的阐述:

明确:⑴抓住景物本身的特点

⑵突出感情特点

2.片断写作训练:

P62二.选作一题。要求:当堂完成,交换作文阅读讨论,每一大组推荐一篇习作。

3.讲评

四、整篇作文:

“抓住特征写景”示例:

听雨的乐趣

佚名春花秋草,夏雨冬雪,和风煦日,电闪雷鸣……这都是大自然赐予我们的瑰宝,是我们不可多得的财富。

而雨,便是这份馈礼中的精品,是大自然的精灵。

我是爱雨的,我尤其爱听雨。

春雨是文静的小姑娘,悄无声息地抛洒。诗圣杜甫有诗轻吟:“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在这样的春夜里,你什么事饿不必做,只需捧一杯香茗,啜一口清茶,闭上眼睛,脑海里即有这样一幅画:大地是一张上好的宣纸,春雨是一支饱蘸了绿的笔,轻轻一点,那绿便晕开去,晕开去……伴着雨点落地,一曲轻雅的《春江花月夜》便在你的心头响起了。

夏天的雨可没有那么的好脾气了,它象一个顽皮的孩子,趁你不在意,它就一路蹦着,嬉戏着,吵闹着下来了。它噼哩啪啦地在一切能敲响的东西上敲起来,然后咚咚地落在你的窗玻璃上,好象在提醒你:注意,一首精彩的昂扬的摇滚已经开始了!然后你再用心去听吧,你就会听到一串串美妙的旋律。为了把演出场地照亮,它还时不时地邀闪电来凑凑热闹,那一瞬间,黑夜如白昼,你会看到成千上万的演奏家有条不紊地演奏着各自的音符。还没等你回过味来,一个接一个的闷雷又从远处滚来,赶来倾听这最杰出的乐章。一整个夏夜,你都可以和肥梅碧梧翠竹一道陶醉在这惊心动魄的乐符里。

秋,历来被人们誉为金秋。秋风被人们誉为金风,那我就把秋雨称为金雨吧。在听着金雨的时候,一切都变的沉默了,安静了。如果说金秋就是一幅色彩凝重的油画,那金雨便是最具魅力的背景。我是在一

个下着秋雨的早晨来到这世上的,我的名字也就有了个风雨潇潇的潇字。现在,我听着着金色的秋雨,仿佛听到了一个新生命的啼哭,听到了庆丰收的锣鼓,听到了世界的新声。在金雨中,农民丰收了稻谷,学生丰收了知识,老师丰收了希望。

冬在人们的印象中是冷酷无情的,而冬雨却是温和敦厚的。它不慌不忙地飘落,融化着积雪坚冰;它们不紧不慢地下落,洗刷着尘埃污垢;它不疾不徐地降落,准备着春的到来。你听听窗外冬雨的声音,分明是春的前奏。你怡然进入梦乡后,冬雨就会在屋檐下留给你一个梦吟:春天快到了!

这就是四季的雨,这就是雨的声音。倾听了这些精灵带个你的天籁,你便会拥有一个最纯真、最美好的心灵。

朋友,爱上听雨了吧!那么就尽情地享受它带给你的无穷乐趣吧!

点评:作文从听觉的角度对四季的雨景进行一一描绘,并写出了自己的独特感受,借用诗文名句突出春的特点,用多种修辞手法写出夏雨特征,融入自己对秋雨的喜爱与反思,突出冬雨的作用与对春的呼唤,语言生动、优美。

五、作文设计:

.在P62选作一题:

要求在一小时内完成,作文不少于800字,并能写出景物的特点,追求情景交融的艺境。

六、作文讲评:(略)

单元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