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初中作文 > 教育资讯

考场上,看到作文题目蒙圈了怎么办呢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2 15:50:32 初中作文
考场上,看到作文题目蒙圈了怎么办呢作文初中作文

精选作文:考场上,看到作文题目蒙圈了怎么办呢作文


语文考试中常常会出现作文来不及做、作文中间卡住、作文无法结尾等情况,并为此而大大地降低了应试作文的得分率。但如果掌握了一些应急处理的小常识,会为你的作文增色,造就一篇高分作文!

1、直接代入法

考试时,由于把过多的时间花费在前半部分的基础题中,而导致后半部分写作题时间仓促,客观上已不允许再进行仔细的构思。与其紧扣考试作文的命题及要求写一半,还不如稍偏离命题及要求完成一篇。因为阅卷者很讲究作文的完整性,所以在这种节骨眼上,不妨将平日自己印象较深而又在内容与写法上较为近似的文章改头换面直接代进去。(不要偏得太远,代入的时候可以想办法再套题。)

2、画龙点睛法

在记叙文的写作中,适当的议论往往能点明题旨、深化主题,而当应试作文最后来不及结尾时更要进行相关的议论来总结点题。这既是迫不得已的办法,也是为文应急的措施。如一篇题为《唠唠叨叨的姥姥》,文章主要通过对姥姥“唠唠叨叨”的性格刻画,不仅真实地反映了三中全会以后,人民生活得到了改善的现实,更重要的是从姥姥那种念念不忘过去的唠叨中启发人们不能忘记过去的勤俭品德。文章最后就运用画龙点睛的方法作结的:“我明白了,我住校时缺少的,就是姥姥的唠叨。”

3、回扣标题法

不管在何种情况下,作文中的扣题是极为重要的,更何况在考试作文无法煞尾的情况下,尤为需要。如有一年高考的标题是《一次不寻常的考试》,在记述了某件事情之后,一旦想不出更好的结尾方式,就不妨以“对我来说,这是一次多么不寻常的考试啊”来作结。有了这样一句扣题的结尾,作文分数就有可能明显上升。

4、抒情号召法

用抒情的手法、号召的形式来结尾,当考试中来不及写其它更完美的结尾时,我们就可以简单地以抒情号召的方法来进行。如一篇题为《零用钱》的作文,它是这样结尾的:“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发扬勤俭节约的精神,为自己、为他人、为国家节省每一分钱,使我们的生活更甜、更美、更有意义吧!”不过,抒情号召之时,一是最好不要唱过分的高调,二是要比论点更深刻些。

5、回扣标题法

不管在何种情况下,作文中的扣题是极为重要的,更何况在考试作文无法煞尾的情况下,尤为需要。如有一年高考的标题是《一次不寻常的考试》,在记述了某件事情之后,一旦想不出更好的结尾方式,就不妨以“对我来说,这是一次多么不寻常的考试啊”来作结。有了这样一句扣题的结尾,作文分数就有可能明显上升。

6、将错就错法

有时慌张与紧张之下,一不留神审题不慎,写对一半才发现文章偏题或者离题,但若重新构思则又没有充裕的时间。在这种情况下,与其更弦改辙写上半篇几段,倒不如将错就错完成通篇全章。当然要尽可能牵强附会、力挽残局,在扣题点题、分析总结上下功夫,在议论抒情、结论收尾上下文章,这样说不定会使文章宕开一笔、绝处逢生。

 

 

附:

2015年新初二暑期数学培优拔尖班招生

 

主讲:李或老师

科目:数学

招生对象:新初二成绩中等或以上学生,培优拔尖

课程难度:中高难度

上课时间:每周六下午13:00-16:00,开学第一周开课

收费标准:一次课三小时,每小时100元,按月收费

上课地点:动物园南门东都大世界六楼B区

 

班额:8人以下小组课

报名方式:短信至153 2335 4461 ,

 格式:学生姓名+学校+家长手机号+所报班次

     如:张小明-东风东小学-13566668888-(初二)

 

初二数学培优拔尖班大纲

上课时间:初二上学期下午1300=-1600

1.专题一:三角形的边

9.专题九:运用公式法分解因式

2.专题二:三角形的内角和外角

10.专题十:分式的运算的技巧

3.专题三:图形变换与全等

11.专题十一:分式方程的解法

4.专题四:中线与构造全等

12.专题十二:分式方程的应用

5.专题五:角平分线构造全等

13.难题专训一:常规辅助线的作法

6.专题六:等腰三角形的各类题型

14.难题专训二:线段和差的证明

7.专题七:整式乘除的运算技巧

15.难题专训三:运动、全等、等腰

8.专题八:运用提取公因式法分解因式

16.综合测试及评讲

 

篇一:考场作文题目汇编

期中期末考试考场作文题目汇编

1.题目:我的课外阅读生活

2.你感到幸福吗?如果感到幸福,请把你经历过最幸福的事写下来与老师、同学一起分享。如果觉得不够幸福,请写出让你感到不幸福的事情。题目自拟。

3、酸甜苦辣咸是人生五味,在我们的成长路上,无时不刻地体会着这人生五味,请选择其中一味,把你的成长历程中的一件事写下来。

要求:题目自拟,通过具体的事件反应你所感受到的独特的滋味。400字以上。

4、我不再

要求:

1.将题目补充完整,如填“孤独”、“天真”、“贪玩”、“糊涂”、“自卑”、“嫉妒”、“相信眼泪”??

2.要结合自己生活的经历,通过一两件事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3.字数450字左右。

5、提示与要求:如果你稍一留心,就会发现周围的人在变,经历的事儿在变,所处的环境也在变??这些变化,有的令人欣喜,有的令人无奈,还有的令人伤心。请以“变化”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400字的作文。题目自拟,写出真情实感,做到语句通顺,内容具体。

6.在你的家人之间,身边的同学、老师相处中,你一定也看到过或体验过充满爱心的故事,请把这样的事写成一篇记叙文,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400字。

7、我好

要求:请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可以填“高兴”、“难过”、“生气”、“后悔”、“骄傲”、“害怕”??再通过一件具体事例把原因写具体,注意表达清楚,语句通顺。字数不少于400字。

8、“其实我们每个人的身边都有这样的人在为我们开着方便之门,他们就像小小的嫩黄的桂花,悄悄地释放着幽香??”我们常常被这样的人关怀着、感动着。通过一两件具体的事例写一个给你或别人“开着方便之门”的人,题目自拟。

9.题目:如果有一天······

【要求】:

①充分展开想象,选择你最感兴趣的内容写一篇文章。

②语句通顺,叙述有一定的条理。不少于400字。

篇二:在考场上放胆书写“真我”作文

在考场上放胆书写“真我”作文

□周宏

高考的脚步越来越近了。最后两周时间要想提高语文作文成绩,这在绝大多数考生和教师看来是一件不可能的事,于是就有人希望独辟蹊径,通过背记名言、套用范文等所谓“秘籍宝典”来应对考试。但上海高考语文阅卷中心组负责人周宏却明确告诉这些考生,机械应试不可能获得高分。他呼吁,考生要摒弃应试思维模式,在考场中扬己所长,放胆书写有真情实感、真知灼见的“真我”作文。

——编者

多年来,一种悖论一直困扰着考生:一方面,他们在教师的指导下希求以刻板应试获取高分;而另一方面,这种作文在阅卷中却屡屡折戟。机械应试不可能获得高分,虽然这是老生常谈,但应试思维模式如今依然左右着不少教师的教学。

这种应试思维模式的核心有二:一是认定高考作文就是应试作文,有其固定的模式,要按照模式教学和写作;二是不求优秀但求保险,只确保学生能得到一个过得去的分数,内容和形式的创新是万万不能的。

令人担忧的是,持这种观念的人也认同这样做并不能使考生在高考中获得高分。只是争取高分的正途风险太大,应试的操作较为保险。于是,学生作文从内容到文体的千人一面愈演愈烈。

其实解决这一痼疾的办法并非不可操作。那就是走出应试教育的怪圈,摒弃应试思维模式,从高一开始,扎扎实实地教学生抒真情实感、写真知灼见。上海高考作文评价标准的核心无非就是这两点。只要能够按照这一核心有序教学,确保审题正确,何来风险?所以,在谈怎样提升应考能力之前,有必要强调:改变应试教育的应考观念才是提高作文水平的唯一出路。

考试作文和其他写作的区别是,它要根据命题要求写作,要求审题正确。如果因此把它归为应试作文,那人这一生为事业为谋生而进行的写作,哪次不是在应试?

或许有人会说,临到高考,谈这些空的何益?但我却认为非常有必要。因为,要使考生作文更上层楼,首先要做的是改变理念,这比起教给学生“高分技巧”、“制胜秘诀”的纯技术操作,重要且有用得多。现在学生缺的恰恰不是技术,而是理念。理念的正误决定了教师教学、学生作文的品位和境界,对理念务虚的程度决定了作文教学包括应试作文教学务实的效度。

所以,摒弃应试思维模式,在考场中扬己所长,放胆书写有真情实感、真知灼见的“真我”作文,才是获得高分的正途。

对于即将走进考场的考生,需要特别提醒的是,写作文要以关注“他”的态度关照命题材料,思考他人观点的合理性,以“有我”的态度审题立意,扬己所长,避己所短,才能将自己的才能发挥到极致,写出脱离应试窠臼的佳作。高考作文欣赏的是“脱离低级趣味的真我”的趣文。考生尽可以在审题正确的前提下展现创新能力,写有真情实

感的富有情趣之文,或者有真知灼见的富有理趣之文。这样的殊途同归,必能让考场作文出现大量风格迥异的佳作。

正确审题有章可循

在阅读大量高三学生作文和对话大量高三学生的过程中,笔者发现,考生们最大的困扰是如何确保审题的正确。其实,历年高考作文的审题并不难,命题者似乎一直在遵循一个原则——不在审题上为难考生。但即便如此,每年都有一些考生没有跨过审题这道坎。从历年考生作文来看,问题就出在套题的写作思路和猜题的应试思维。

套题猜题弄巧成拙

所谓套题,具体表现为,看到考题中的关键词,考生首先做的不是仔细阅读分析材料,而是搜索平时自己写过的作文或者背过的作文,觉得主题相似便一股脑儿搬到试卷上,结果似是而非。

例如,看到材料所述和诚信有关,有考生便搬了平时写过的同题作文,殊不知材料所言诚信指向的是“诚信的建立需要制度的保障”,而考生却仅仅是大而无当地谈论“为何需要诚信”,这样的作文因缺乏针对性而得分较低。

更有甚者,看到材料中某个概念,也不验证是否是材料讨论的话题,便搬来准备好的作文,结果离题万里。比如,2009年写郑板桥书法的启示,材料的主题是创新的意义和方法,一名考生看到材料里说“郑板桥书法,用隶书参与行楷,非隶非楷,非古非今,俗称板桥

体”,便搬来了写过的所在区二模作文《“半”是一种艺术》,将“非隶非楷,非古非今”理解为各占一半,结果当然是文不对题。

所以,谈审题方法前,首先要提醒考生,认真阅读材料或命题,不要套题,更不要背所谓的“好作文”,这种投机取巧的做法和猜题一样,结果只会适得其反。以不变应万变,不是以猜题套题的不变应考题的万变,而是以提高审题能力的不变,应对考题的万变。

对材料主题多角度思考

那么,如何提高审题能力呢?下面以材料作文为例谈谈。

材料作文,其实是写作者和命题者的对话过程,双方讨论的应该是同一个主题,那就是材料的主题。对话和聊天的区别在于,对话要始终围绕一个中心,是对同一中心或者同一主题的讨论,其间可以肯定材料对这一主题所确立的观点,也可以对它提出不同意见,但不管是肯定还是否定,都是对材料主题的多角度思考分析和深入。不能围绕这同一主题对话,便有离体之虞。例如,我对你说,最近某项体育比赛的某支队伍成绩不佳,和他的老板小商人的奸诈有关。你要谈的当然是成绩不佳的原因,而不是什么叫“小商人的奸诈”。小商人的奸诈可以分析,但目的是要用它来证明正是这种奸诈使该支队伍成绩不佳。

有时命题者的写作要求很具体。2011年上海高考作文就明确要求:以上这两句话引发你怎样的思考?如果只写对一句话的思考就不够完整,所以考生必须针对具体题目把握写作要求。

这几年,作文命题只有一句话的材料作文较多。比如“罗曼罗兰在《米开朗基罗传》卷首写道: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看清了这个世界,依然热爱他。”命题者要求考生自选角度写作,但其实只有一个角度,论证“为什么看清了这个世界依然热爱它,是唯一的英雄主义”。可是却有不少学生写的是“为什么看清了这个世界,还要依然热爱他”,没有证明这样做为何是英雄主义,丢掉了“英雄主义”这个核心词,自然也有离题之嫌。

“写什么”和“怎么写”结合

审题准确只能确保考生不会不及格,但一篇好作文是“写什么”和“怎么写”的结合,缺少任何一方面都难以获得读者的青睐。“写什么”也不仅是阐述材料的观点,而是深入思考,抒发材料未能揭示的深层原因,然后用娴熟的语言,充分的论证来形成优秀的作文。

有些材料,其隐含的观点已经相当深刻,或者相当正确,无需补充。深入的办法便是“思考这个深刻的或正确的观点在当下的意义”,文章定能焕然一新。有些材料,可以深入思考的空间很大,便可在材

下页余下全文

篇三:2015年广州一模作文题目评析及考场范文(修正版)

2015年广州一模作文题目评析及考场范文

一、作文题目。

面对一项活动,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表现。

有的人引领大家走在前面;有的人跟随众人,参与其中;有的人静静旁观;有的人质疑批评??

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

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

③不少于800字。

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二、题目评析。

题目有一个限定,即“面对一项活动”。这一“活动”是个含义宽泛的词语,它也可理解为“事情”、“事件”、“运动”等。这一限定的主要作用,是给后面的“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表现”树立共同的观照物。没有这一观照物,则“不同的表现”无从评判。所以我们行文时,必须扣住“面对一项活动”来写。

题目提供了非常明显的参考立意方向,即四种“有的人”。我们可以任选其中一项来立意,如“做引领者”、“做随众的参与者”、“做静静旁观者”和“做质疑批评者”之类。也可以组合其中二项、三项或者综合全部四项来立意,如“静静旁观者智明,质疑批评者勇睿”、“不辞引领,不耻跟随,不忘旁观”、“每一种表现(角色),都有其无可替代的意义”等。

“引领”、“跟随”、“旁观”、“质疑批评”都是中性词,故而都需对其进行辨证思考。如“引领”,邓小平主持“改革开放”是引领,“占中四子”发动“占中”也是引领。这样就引发我们对“引领”的深入思考:“引领”的真义是什么,什么才是正确的“引领”,我们如何做到正确的“引领”?这样我们的论证便不会沉溺片面而趋向全面了。又如“跟随”,我们跟随着参与“改革开放”是顺应世界潮流,而若跟随“占中四子”去参与“占中”,那就是盲从无知了。“旁观”,既可以之“逃避责任,置身事外”,也可以指“冷静观察,深刻思索”。“质疑批评”,既可以指“秉持公心的理性批判”,也可以指“夹带私心的刻意刁难”。这些,都需我们去辩明。而这些辩明,恰恰是使议论深刻之所在。那些仅是看到一面而不思两面、多面的立意与作文,是感性的抒发,而非理性的思索,是经不起推敲,也很难达至深沉厚重的。

篇四:2015广州一模评分细则及作文题目评析及考场范文

2015年“广州一模”语文评分细则

2015年广州一模作文题目评析及考场范文

一、作文题目。

面对一项活动,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表现。

有的人引领大家走在前面;有的人跟随众人,参与其中;有的人静静旁观;有的人质疑批评??

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

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

③不少于800字。

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二、题目评析。

这是一道看似很平实的作文题目。平实到甚至让我略微失望。

题目有一个限定,即“面对一项活动”。这一“活动”是个含义宽泛的词语,它也可理解为“事情”、“事件”、“运动”等。这一限定的主要作用,是给后面的“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表现”树立共同的观照物。没有这一观照物,则“不同的表现”无从评判。所以我们行文时,必须扣住“面对一项活动”来写。

题目提供了非常明显的参考立意方向,即四种“有的人”。我们可以任选其中一项来立意,如“做引领者”、“做随众的参与者”、“做静静旁观者”和“做质疑批评者”之类。也可以组合其中二项、三项或者综合全部四项来立意,如“静静旁观者智明,质疑批评者勇睿”、“不辞引领,不耻跟随,不忘旁观”、“每一种表现(角色),都有其无可替代的意义”等。

“引领”、“跟随”、“旁观”、“质疑批评”都是中性词,故而都需对其进行辨证思考。如“引领”,邓小平主持“改革开放”是引领,“占中四子”发动“占中”也是引领。这样就引发我们对“引领”的深入思考:“引领”的真义是什么,什么才是正确的“引领”,我们如何做到正确的“引领”?这样我们的论证便不会沉溺片面而趋向全面了。又如“跟随”,我们跟随着参与“改革开放”是顺应世界潮流,而若跟随“占中四子”去参与“占中”,那就是盲从无知了。“旁观”,既可以之“逃避责任,置身事外”,也可以指“冷静观察,深刻思索”。“质疑批评”,既可以指“秉持公心的理性批判”,也可以指“夹带私心的刻意刁难”。这些,都需我们去辩明。而这些辩明,恰恰是使议论深刻之所在。那些仅是看到一面而不思两面、多面的立意与作文,是感性的抒发,而非理性的思索,是经不起推敲,也很难达至深沉厚重的。

这道作文题目的显性含意,大概就是这样吧。能这样去立意、作文,就很不错了。可是,我觉得这还不够。我觉得,这道看似平实的作文题目其实有着更深沉更宏大的含意。

我是说,那句“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表现”。我想,为什么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表现呢?(或者说是什么导至了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表现呢?)对这些不同的表现,我们该抱以何种态度呢?这些不同的表现有高下贵卑之分吗?同一个人就只能有一种表现而不可以兼有几种表现吗?

我肤浅地觉得,是许多因素的综合差异导至了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表现,如身份、地位、能力、利害关系等;对这些不同的表现,我们应抱以开放、包容的态度,无论是引领、跟随、旁观或质疑批评,都应公允看待;这些不同表现应该是没有高下贵卑之分的,我们不应轻率言此者高贵彼者卑下;同一个人不是只能有一种表现(角色),而是可以兼有几种表现(角色)的,如一项活动,同一个人既可以是引领者,也可以是跟随者、旁观者和质疑批评者。

所以,这道平实题目,其实包含着某些深沉的哲理,譬如“面对一项活动,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表现,而这些不同的表现,都使这项活动完满而富于意义”。也就是说,“不同的人的不同表现,正是这项活动获得存在意义的所在”。

如此说来,我听到一些语文老师说有同学写“和而不同”是错误的。我想,未必,也许错的恰恰是我们老师。不同表现(角色)的和谐共存正是构成世界美的基本要素。能够领悟、欣赏这些不同(表现)之“和”的美,其实是非常有思想深度的。

但愿我是正确的。

二、对网上发布的广州教研室作文评分细则的批判性思考。

(1)(广州地区使用,与广州教研室发布的一模一样)

2015年广州市一模作文评分标准及补充细则

【题目解析】

一、关于题意理解

本题与近三年广东高考作文题大致相似,都属于材料引出写作要求的材料作文,材料的性质(类别)是现象类。考生须在阅读题目中的材料以后,按四个要求写作。

材料中,

作文题要求“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内容”应指字面上的、表层的意思,“含意”应指深层的抽象概括的意思。

(一)关于材料的内容

1.不同的人对同一项活动会有不同的表现。

2.面对一项活动,有的人会走在前面,引领大家。

3.面对一项活动,有的人会参与其中,跟随众人。

4.面对一项活动,有的人会静静旁观。

5.面对一项活动,有的人会质疑甚至批评。

6.面对一项活动,有的人会有其它表现。

(二)关于材料的含意

1.“活动”是指人们为达到某种目的而采取的行动,题目中的“活动”是指群体性、社会性活动,而不是单个人行动;“活动”可以是两三个人的小群体活动,也可以是大规模的活动(如运动等)。“一项活动”可以指一项具体的活动,如某次春游活动、“冰桶挑战”活动等;也可以理解为一类活动,如从内容角度可划分为学习活动、体育活动、社会活动等,或其它具有共同特征的活动。

2.“有的人”可以谈某个人,也可以谈一群人、一类人;“不同的表现”可以谈人们具体的行为、表现,也可以透过人们的具体行为和表现谈人们的情感、态度、认知,在谈人们的行为、表现既可以谈其中一方面的行为、表现,也可以谈行为、表现的前后变化。

三、关于是否符合题意

判断考生作文是否在题意范围之内,主要看是否围绕“面对一项(一类)活动某人(某类人)的表现”去谈。

(一)符合题意

只要围绕“面对一项(一类)活动某人(某类人)的表现”来谈,无论是谈“引领”“跟随”,还是谈“旁观”“质疑批评”,或谈其它的表现,都属于符合题意。

(二)基本符合题意

如果只是开头、结尾或文中其他部分提一下“面对一项(一类)活动某人(某类人)的表现”,主体部分与“面对一项(一类)活动某人(某类人)的表现”无关;或者仅仅谈“一项(一类)活动”,没有谈“某人(某类人)的表现”;或者仅仅谈“人们的表现(态度)”,而没有谈“一项(一类)活动”,均属于基本符合题意。

(三)偏离题意

离开“面对一项(一类)活动某人(某类人)的表现”,而谈“选择”“面对”“客观”“辩证”“和而不同”“多角度看问题”等,属于偏离题意。

如果考生只抓住了材料中的某个词语,如“有的人”“众人”“其中”等,但若不联系“面对一项(一类)活动某人(某类人)的表现”,则为偏离题意。

四、关于角度选择

考生可以从

引领大家走在前面;有的人跟随众人,参与其中;有的人静静旁观;有的人质疑批评??”。所以在评分细则中“关于是否符合题意”部分是这样定论的:

只要围绕“面对一项(一类)活动某人(某类人)的表现”来谈,无论是谈“引领”“跟随”,还是谈“旁观”“质疑批评”,或谈其它的表现,都属于符合题意。

此处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将“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表现”无视了。而“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表现”恰恰是这道作文题目的最关键句。我们再看原题:

........

面对一项活动,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表现。有的人引领大家走在前面;有的人跟随众人,参与其中;有的人静静旁观;有的人质疑批评??

在这里,“面对一项活动”是状语,“不同的人”是主语,“有着不同的表现”是谓宾。“有的人引领大家走在前面;有的人跟随众人,参与其中;有的人静静旁观;有的人质疑批评??”虽然是另起一段,但在语意上却从属于“面对一项活动,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表现”,是对“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表现”的补充性举例说明,等同于补语。如此,则这则题目材料的中心句是“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表现”,它才是此题目之本。而根据广州教研室的评分细则,却将这一根本忽略,反而将补充性说明的部分视作最关键。这样就只能是舍本逐末,轻重倒置了。

这种认知偏误,也直接导致了审题立意的偏误。我们把这道作文题目视为一道问答题,就会发现它是这样的:

面对一项活动,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表现:有的人引领大家走在前面;有的人跟随众人,参与其中;有的人静静旁观;有的人质疑批评??对此,你怎样思考?

那我们的思考(回答)方向是什么呢?应该是:

面对一项活动,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表现:有的人引领大家走在前面;有的人跟随众人,参与其中;有的人静静旁观;有的人质疑批评??为什么会这样呢?

这“为什么会这样呢”的具体含义,应该是指“面对一项活动,为什么不同的人会有着不同的表现呢”,或者是指“面对一项活动,为什么会有的人引领大家,有的人追随众人,有的人静静旁观,有的人质疑批评这些不同的表现呢”。

这些思考(回答)方向跟广州教研室作文评分细则是大相径庭的。这些迥异,源于审题立意侧重点的巨大差异。广州教研室作文评分细则是以割裂、局部而不是统一、整体的思维方式去审题立意的。所以它遗忘了此作文题目的根本——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表现,而将此作文题目错误地理解为“面对一项活动,我们到底是做引领者呢,还是追随者呢,还是旁观者呢,还是质疑批评者呢”。

其实,这道作文题目是要我们思考(回答)“为什么,面对一项活动,不同的人会有着不同的表现呢”,或者“为什么,面对一项活动,会有的人引领大家,有的人追随众人,有的人静静旁观,有的人质疑批评这些不同的表现呢”。它的重心在“不同的人”的“不同的表现”,我们要表现、探讨的是“不同的人.............的不同表现”,而非“某人(某类人)的表现”,这二者有着本质的不同。

...............

下页初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