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实际观察真实习作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0/24 06:33:43 体裁作文
实际观察真实习作作文体裁作文

精选作文:实际观察真实习作作文

实际观察 真实习作

广 

 

328,在描写春天景色的作文时,飞梭培训学校笔畅阅读作文班老师,带领学生到东环公园实际观察、寻找春天,彻底改变了坐在教室里脱离实际、凭空想象的作文习惯,避免了一写春天的景色就是“冰雪融化了,小草发芽了,燕子飞回来了,杏树、桃树、果树开花了”等等不切实际的套话。通过实际观察,使孩子们真正了解到了距清明节还有一周时间,涿鹿城的春天究竟是什么样子。

 

 真实习作" TITLE="实际观察  真实习作" />

 真实习作" TITLE="实际观察  真实习作" />

 

 真实习作" TITLE="实际观察  真实习作" />

 

 真实习作" TITLE="实际观察  真实习作" />


 真实习作" TITLE="实际观察  真实习作" />

 

 真实习作" TITLE="实际观察  真实习作" />

 

 真实习作" TITLE="实际观察  真实习作" />

 

 真实习作" TITLE="实际观察  真实习作" />

 

 真实习作" TITLE="实际观察  真实习作" />

 

 真实习作" TITLE="实际观察  真实习作" />

 

 真实习作" TITLE="实际观察  真实习作" />

 

 真实习作" TITLE="实际观察  真实习作" />

 

 真实习作" TITLE="实际观察  真实习作" />

 

 真实习作" TITLE="实际观察  真实习作" />

 

 真实习作" TITLE="实际观察  真实习作" />

 

 真实习作" TITLE="实际观察  真实习作" />

 

 真实习作" TITLE="实际观察  真实习作" />



篇一: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如何做到用心观察真实写作

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如何做到用心观察真实写作

作者:马颖

来源:《新课程·上旬》2015年

三、兴之所至,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写作兴趣

写作教学不一定紧跟教学进度,固定某一天的某节课进行写作训练,这样对于学生,尤其是没有灵感的学生来说,是一件极其痛苦的事情,因为写作是一种机动性、灵活性较强的活动。比如,全班刚刚和其他班级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拔河比赛,并取得了好成绩。那么,我会要求学生就这场拔河比赛进行描写,并抒发感受,或者在学习课文时给学生讲了一个很有趣的小故事,引起了学生的热烈讨论,那么,我会当场让学生就该故事所持的观点写一篇小短文。通过这样随机的、灵活的、看似随意的写作课让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大大提高,同时让学生明白,我们写作的目的不是为了写作而写作,而是为了真实地表达或者描述生活中的所见、所感、所想。从而让学生树立一个正确的写作观,让学生不再为了“憋”出一篇文章而冥思苦想,让学生有“以我手写我心”的写作诉求和欲望,达到“兴之所至,一气呵成”的写作境界。

四、多样性教学,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一篇好的作文要求学生能够有自己独立的、创新的想法和思考,这就要求我们在写作过程当中,鼓励学生在看问题角度方面的差异化的存在,鼓励学生进行多样性的思考,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例如,一次写作课要求学生写一写最近发生的值得关注的大事。我会在幻灯片上给学生以动漫的形式展示出最近的时事,然后给学生讲一讲最近班级上发生的“大事”:“某某某获得了作文大赛一等奖,某某某拾金不昧受到表彰,或者某某某考试成绩有进步等”,以此来告诉学们,我们关注的“大事”是多样的,并不一定是普遍客观意义上的“大”,只要你觉得这件事是大事就可以。另外,写作的形式、内容,以及题目都是没有任何限制的。在这种宽松随意的写作环境下学生写出来不少优秀的作品,有的学生题目很新颖“小事不小大事不大”,有的学生形式很新颖,通篇以对话体的形式进行叙述,有“论语”遗风。在这种没有限制的情况下,学生由于有了自己的创作空间显得更加的积极主动,更愿意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以及独到见解,同时大大提高了写作课堂的趣味性。

要想让学生达到“以我手写我心”的具有真实性和观察力的写作目的,作为小学教育教学工作者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让我们继续努力吧!

参考文献:

陈斌.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新课程学习:下旬,2014(3).编辑谢尾合

篇二:结合生活实际_提高学生习作能力

结合生活实际,提高学生习作能力

小学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教师应引导学生立足于生活实际,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观察、感受、体验,做生活的有心人,再给予学生合理有效的作文指导,给他们表达的自由和空间,学生才会乐于作文,乐于表达。

作文生活实践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要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作文的自信心;要懂得习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在教学中,我感觉到大部分学生以为作文太难写,没有灵感,找不到素材,绞尽脑汁也不知道该写什么,对作文失去信心,不乐于写作文,我觉得造成这种局面与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有着直接的关系。作为语文教师的我深感作文教学工作的艰巨与困难。那么,如何指导学生有效作文,结合我十几年的语文教学经历和实践,我觉得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创设情景,激发创作激情

作文教学难,首先难在学生没有原始的,基本的想它、爱它的欲望、冲动和兴趣;其次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觉得没有什么可写。所以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显得尤为重要。激发学生表达欲望的形式方法多种多样。因此作文教学要联系儿童的生活实际,将作文表达回归到有趣好玩的活动中,或让学生走进生活,去感受生活,让学生充分参与在活动和生活之中,有了激情,有了感受,有了材料,这样才会变“要我写”为“我要写”,想写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因而我们要

重视作文前的指导,极力反对那种作文前“无所作为”,而临到“写”时才唠叨什么命题、中心、选材、构思之类。

教学时不要轻易规定作文命题,束缚儿童的个性。儿童是最富有个性的个体,不同的个体有不同的喜好,又有不同的表达方式,这就决定了学生会选择不同题材、不同的表达方式去反映自己眼中的世界,也就会形成儿童写作能创造出他们眼中的缤纷的世界。作文是一种创造活动,如果教师对学生的束缚太多,会产生语言贫乏,内容千人一面,思想僵化,缺乏儿童的趣味性。所以作文教学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遵循儿童的学习心理特征,创新作文形式,让不同智力发展水平的学生都能自由抒发自己的情感,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在抒写表达中体验作文的快乐。

作文教学要紧密结合学生现实生活,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生活世界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宝库,如果把写作活动当做是多彩生活的一个延续,那么就会焕发出写作的无穷的动力。叶圣陶说过:“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燥,溪水自然活泼地留个不停。”学生写作的内容一定要贴近他们的生活实际,针对学生的经验和兴趣,这样才能真正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

二、开展活动,丰富创作内容

为了丰富学生创作的题材,我根据作文的训练要求,结合学校的专题教育,利用班队会、课外活动时间,有意识地开展一些活动,并努力使思想教育和作文训练同步。如为配合学校开展以“学雷锋、学赖宁”为中心的学英雄、讲礼议、创文明的教育,要求学生查找有关

书籍,利用课余时间自学阅读,并认真作好笔记;讲“有关英雄的故事”,要求学生在故事会上人人讲一个不同英雄或同一英雄不同内容的故事,力求做到脱离书本,声情并茂;要求学生在学校尊师守纪,勤奋好学,关心集体,做学校的小主人;在家中尊老爱幼,勤俭朴素,学做家务,做家乡的小主人;在社会上大做好人好事,送温暖,搞调查,提建议,做家庭的小主人。还可以组织学生“拔河比赛”、“演讲比赛”,以及生活实践活动“学做饭”、“今天我当家”、“我给妈妈洗脚”,甚至要求学生参加田间的劳动实践活动??通过开展这些形式多样的活动,加深了学生对生活的认识和体验,增进了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也为学生作文“有话可说”作好了铺垫。学生们在活动中尽情地体验着“快乐作文”的快乐,作文兴趣浓了,作文水平也提高了不少,每次作文,学生再也不会为没有什么可写而发愁了。一篇篇活泼、有趣的习作应运而生。

结合学校的开展的各项活动,我还要求学生以小记者的身份对学校活动对各班进行深入采访,学生创作热情高涨,校园里到处可见他们活动的身影,教室里也都可以看见他们奋笔疾书的场面。

三、鼓励说话,表达真情实感

“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大自然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有源头才有活水,生活就是作文之源,生活即作文,作文即生活。要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感可发,就需要学生的作文反映他们的真实生活,表达他们的真情实感,体现童真童趣。首先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提炼素材,捕捉生活中的感人情景,积累丰富的生活

素材,让学生懂得作文就是用笔描绘生活,要引导学生勇于去体验生活,在生活中去发现,去探究。真实的情感最能打动人心,真实的感受是学生写作的

领悟出作文的真谛。教师在教学每篇课文时都要充分利用教材这个形象直观的例子,让学生潜心地去读,自由地去想,无拘无束地去议,在此基础上,师生一起归纳、总结出带有规律性的要点,再提供适当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借鉴迁移,巩固习作知识,为写好作文提供一条快捷之路。五年级下册《理想的风筝》一文时,文中的对刘老师的外貌描写部分,既写出了刘老师身有残疾的特点,又流露出了刘老师忠厚老实的性格以及对生活的执着追求。让学生从中领悟到描写人物外貌时,既要抓住主要特点去写,还应从外貌描写中表现人物的精神世界。再如课文通过课上讲课和课下放风筝两件事情来表现刘老师的身残志坚,对生活的热爱,让学生明白写人要选择典型的事例去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赤壁之战》一文,我们对赤壁之战之所以能有一个清楚的了解,是因为作者按照事情发展顺序把战役的起因、经过、结果写的很明白,从中要让学生懂得作文做的按一定的顺序写,才能把内容写清楚,给别人留下清楚的印象。三是要在长期的课内外阅读中积累优美词句。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在阅读中进行有效的语言积累,丰富自己的大脑仓库,这样才能在写作时文如泉涌,下笔如神。没有语言积累,学生的作文将是“茶壶里煮饺子——有货倒不出”内心有情而不能抒发。所以我们要鼓励学生广泛阅读课外书籍,多读书,读好书,不断获取间接经验,积累语言。

五、重视讲评,抓好作文修改

1、学生作文虽不是作家的创作,也不能写一次就完事,要让学生明白无论作文水平有多高一次性完成作文,肯定会有漏洞,会有很

下页

篇三:浅谈作文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论文

浅谈作文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梁园区王楼乡一中

赵广亮

浅谈作文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梁园区王楼乡一中赵广亮

作文是不少学生感到头痛的事,要解决这一问题,关键是要有话可说,要有具体内容可写,也就是说要有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感受,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宋朝欧阳修说:“作文之本,初欲奔驰”,这是在讲方法,在学生开始写作时,要“放”,要少一些清规戒律,要尽其能让学生敢写、多写,把作文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生活实践是学生作文“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学生们在生活中的喜怒哀乐以及耳闻目睹的事物,都有表达给别人的愿望,这就是写好作文的基础。因此,让学生多写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在有东西写、敢写的基础上,再逐步讲究写作技巧,提高作文的质量。

有人认为,作文无非是文字表达能力的体现。一篇作文写得好与坏,主要是看用词是否准确,句子是否通顺,段落是否清楚,前后是否连贯,通篇作文是否成为一个整体,这样错误的认识贯穿于作文教学之中,很容易导致学生为写作文而写作,作文生编硬造,或过于讲究作文“形式

学校是学生重要的活动场所,课堂教学及丰富多彩的学校生活是学生感受最深的。以学校生活为素材进行写作,完全是,也应该是学生最丰富的写作源泉。在课堂教学中,我把语文教学与写作结合起来,在教学过程中,我经常利用语文教材中的文章及文中的精美片段,让学生进行口头叙述,这样以来,一方面可以使学生通过说话训练、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并对自己的说话进行检查和控制,从而便于老师进行帮助,把学生的思维引导到正确的方向上来。另一方面,还可以使学生更好地分配自己的注意力,而不至于使对写作内容的考虑与书写之间相互干扰,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说写结合训练是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一条重要途经。为了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我还经常结合学校的实际生活进行作文训练。2006年春天,我校进行花园绿化活动。在学生劳动前,我首先布置了任务:留意在劳动时学生们的言行和劳动场面,并思考绿化的意义。劳动后,我布置一个作文题目《我们的校园绿化》,学生在亲身经历和留心观察的基础上写作文,这样,学生写起来就很容易做到“言之有物”了。因此,大都能够顺利完成,不少学生的作文写得生动具体、内容充实,并且有10多篇文章在校广播站播出,一下子全班同学感到写作并不是无素材,产生了深厚的写作兴趣。以此机会,我开展了

有一些新鲜见闻,得到特殊的感受,就迫切地想把自己这些新见解说给别人听。学生有了表达的愿望,老师因势利导,提供表达的机会,介绍表达的方法和技巧,学生的作文内容怎么会不充实、不生动呢?思想感情怎么会不真实、不丰富呢?

事实证明,我们沿着“生活------观察-------体验-------积累------想像-------写作”这一思路,把作文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而且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能力。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也流个不歇。”通过作文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学生的眼界开阔了,知识面扩大了,写作素材丰富了,练笔的机会多了,写作的兴趣浓了,做到了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写出的文章有实感,写作文就再也不是难事了。

篇四:如何引导中学生在写作中写出“真实的作文“

如何引导中学生在写作中写出“真实的作文”

“让真实的作文在学生心田安营扎寨”这句话深深地触动了我。回顾自己十多年的语文教学的实践,我觉得在这点上做得很不够。在以往的作文指导和作文的评判中,我往往注重文章选材,中心的提炼,谋篇布局,而忽略了学生情感上的体检。为此,我对自己的作文教学作了深刻的反思,发现了以下几个问题:一、过于强调中心的挖掘;二、过于强调作文的模式,把学生的思维都框住了,因此很难见到个性化极强的好文章;三、过于强调应试作文,缺少了作文中创新意识的培养,因此学生的作文缺少了生命力。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出要求初中生“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这就要求教师不要专门向学生大讲作文技法,而且要启发学生和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新课程改革后的作文教学特别注重倡导"生活本源"这一先进理念。也就是说,我们教师应引导学生对生活进行体验和感受,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培养对生活的感情,引导学生走出课堂圈子,带领学生多接触自然,认识社会,培养健康的人格。

作文教学的起点与归宿应是让学生爱作文,会作文。交流思想和沟通情感是学生的重要人生需要。作文应是为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而写。著名作家巴金说过:“我写作是因为我心里有很多话想说,有许多事情要倾诉。”所以作文的确应是一种真实情感表达的场所。从作文教学作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来看,学习活动不只是一种认知过程,而且还是伴随着认知过程的情感过程。知识要以情感为媒介发生作用的。情感能有效地强化人的智力活动,使学生的智能得到有效地发挥。给学生创造宽松的写作氛围,诱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使他们主动思考,乐于动笔,对作文学习投入情感,才能在作文中真实地表达自己对事物、对生活的情感。在对自己的作文教学深刻反思的同时,我也在不断地学习和探索适合于学生的作文教学方法。尝试课改的实践经验使笔者深深认识到:引导学生关注天下事,关注身边的人和事、景和物,就能开放学生的心扉,让他们在习作中无拘无束、无羁无绊,写出个性鲜明突出、感情自然真挚的习作来。

一、诱导兴趣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透彻地说明了兴趣的重要性。最近听了金老师的一堂作文指导课,觉得在激发学生的兴趣方面确实值得借鉴。金老师这堂作文课的内容是写《妈妈》,题目不见得有多新颖。可是,金老师在一开始就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妈妈出差好多天了,今天要回家了,你想妈妈吗?请你用饱含深情的语调叫一声“妈妈”,学生的情感马上就激发出来了。在引导写作的过程中,金老师又让学生说一说妈妈最喜欢的事,你最喜欢妈妈的地方,还声情并茂地介绍了自己的妈妈,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积累了许多的材料,没有因为是写作文而觉得上课枯燥乏味。最后,学生笔下的妈妈有血有肉,字里行间充满了学生对自己母亲的爱。

二、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这告诉我们“生活是作文之本。”这很值得我们今日的为“作文而作文者学习”。学生在写作中往往会遇到“无米下锅”的问题。学生的生活范围是极有限的,这种有限的生活范围又很容易造成学生感悟上的迟钝和麻木。为

了让学生能有一双慧眼和一颗慧心,让他们能从平常人、平常事中感悟到不平常,从司空见惯的人和物中,要努力找出一点使你心动的东西来。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做一些正确的引导,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生活、思考生活的习惯。因而,引导学生学会真实的写作首先是要培养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学会观察。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主要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叶老说过:“阅读和写作都是人生的一种行为,凡是行为必须养成习惯才行。”生活中有许多有意义的值得观察的事物,怎样使学生不错过这些宝贵的生活画面,及时捕捉住观察的对象呢?教师一要多引导,二要多提醒。比如要写周围熟悉的人,首先要选定目标,注意观察。这个人在外貌上有什么特征?在行为习惯上有什么特征?有没有与别人特别不一样的地方?什么地方最引人注意?类似的问题教师要经常提醒。有很多观察体会,很多灵感往往是转瞬即逝的,一不留神就会溜走。教师还应引导学生每天写一篇观察日记,写自己的新发现,写生活中的事物,写脑中偶尔蹦出来的灵感。教师要注意引导,使那些没有观察意识、对眼前现象熟视无睹的学生,慢慢培养起观察兴趣,逐步形成观察的习惯。

三、鼓励学生写随笔、写读后感、写生活体验。

鼓励他们自由地表现他们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言语便是雨季心情,青春乐章;便是梦想独自,书生意气。写作便是发展思维,关心心灵;便是汇聚激情,歌舞生命。于是,随笔写作成了学生们抒发思想感情、思考社会人生、表现个性风采的必然方式。同时我还鼓励学生写心里话,写青春萌生的情思,写自己想说又不敢说的话。

随笔写作能使同学们真正体会到了以“我笔写我心”的痛快。因为随笔写作紧密地联系中学生的实际生活,符合中学生的个性心理,因此随笔教学激发了同学们的写作内驱力。在充满热情的写作过程中,同学们发展了思维,美化了心灵,丰富了生命,同时也提高了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不知不觉,愉快顺利地达到了作文教学的目的。同时也给作文教学注入了生活的源头活水,它使写作成为“源于生活中的碰撞而产生的需要”。

四、鼓励学生写生活中的真情实感,培养学生的情感。

《语文课程标准》十分重视情感态度对习作的影响,突出强调要“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珍视”一词用得很恰当,它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同时,“珍视”一词也向我们暗示了学生独特的感受和思维是充满灵性的,不多见的,有可能一闪即逝。作为教师要善于捕捉这可贵的瞬间,并加以鼓励引导,与学生进行情感的互动,心灵的沟通。要在心理上“屈就”学生,蹲下来和孩子对话,甚至把自己当作孩子。只有这样,才能与学生产生共鸣。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之不尽。”可见我们有必要指导学生带着情感去感受生活。在写作《父(母)亲》,我给学生两用时间,让学生去采访父母、亲戚、邻居,观察爸爸(妈妈)上班(或劳动)时的情形,以深刻地了解自己的爸爸(妈妈)。这样,为自己的习作积累了大量的素材,自然有话可说,自然情深意切。所以我们应该开放学生的习作时空,让他们去感知整个世界,在自由的时空里捕捉作文的生命活力。

在习作中,要善于发现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哪怕是一点微小的进步,也应予以以放大、表扬,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对于不足要婉转指出,并加上安慰鼓励的话语,这样学生会对自己更有信心,写作的热情也会更高。

五、课内课外相结合,以学生的自主阅读导引写作训练。

当代作家秦牧说:“一个作家应有3个仓库:直接材料的仓库,装从生活中

得来的材料;一个是间接材料的仓库,装从书籍资料中得来的材料;另一个就是收集人民的语言的仓库。”义务教育阶段的作文教学是一个夯实基础,健康起步的活动。

“启迪孩子们为文的细切眼光,引导他们树立真实、诚恳、朴素的作风”,应该是尤其重要的教学内容。而真正优秀的作品,她能启迪心智,抑郁狭隘、匡扶正义、破除陈旧、歌颂情义、鞭笞邪恶,能让读者发自由内心的流泪、拍案、扼腕、气定、惊叹、跃动,能使人公正、严格、开阔、善良、执著,读一本好书就是一次从头到脚的沐浴。

课外阅读对写作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是写作的基础。学生的写作训练是在阅读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开始的。在“以学生的自主阅读导引写作训练”教学过程中,首先根据一定的作文训练体系,设置作文教学目标,并根据教学目标设置写作意向、作文范围、作文命题方式、作文要求等,设计安排教学过程。按照本次作文训练目标和作文需要,让学生准备指导作文所必需的阅读文本。其次,就是教学实施阶段。教师提出作文目标、作文要求和作文范围、作文训练方式等,要求学生阅读教师提供的“指导阅读文本",并提出一定的阅读目标、阅读要求和相应的参考阅读建议,以利于学生的阅读能力的提高,更充分发挥对写作的导引作用。最后就是学生围绕本次作文,以按作文要求完成本次作文为目标展开阅读。在阅读中凭借阅读文本的“指导”和启示及提供的“帮助"积极构思自己的作文。

“以学生的自主阅读导引写作训练"通过学生的自主阅读尊重了学生的阅读体验、阅读感悟和阅读个性,从而确保了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学生的自主阅读便于学生写作中出现较强的个性意识和创新意识,避免了写作千篇一律的空洞虚假的“八股文”,尊重了学生个性发展,鼓励了学生作文兴趣和创新意识,培养了学生独立自主思维的习惯。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对写作视点的选择余地更大,更利于学生在写作中扬长避短。

总之,生活是语文学习的大课堂,走出课堂学习语文,生活趣事走进课堂,给课堂带来生命气息。学生在书本与生活中学习语文,提高习作能力,丰富学生的感性经验,充实学生的语言材料,拓宽学生的智力背景,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就一定能写出真实感人的好作品来。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