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转)作文教学中的思维训练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0/24 06:30:12 体裁作文
(转)作文教学中的思维训练作文体裁作文

精选作文:(转)作文教学中的思维训练作文

   作文教学是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思维训练更是语文教学中的灵魂.他直接影响到学生语文能力的运用.这是因为:
   首先,思维训练是写作教学必然遵守的规律.写作训练离不开思维训练.写作过程的本质就是思维的过程.写作过程可以分为观察和积累材料,构思表达,修改润色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都离不开思维.写作第一阶段:观察和积累是写作的必要准备.观察事物也离不开思维.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并在观察中思考.因为光靠观察和积累的材料还形成不了文章.这中间还有相当长的距离,这就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对所获的材料进行分析比较,综合判断,演义推理等,这种在习  作者头脑中所进行的艰巨劳动就是思维活动.再写作的第二阶段构思表达这一过程中更离不开思维.无论是 文体的选择,材料的取舍,主题的提炼,谋篇布局的安排还是遣辞造句都离不了思维.他要求习作者要有严密的思维,并做到主题突出,结构严谨,因此习作者必须付出艰辛的劳动.即使在最后一个阶段__润色修改过程都要习作者从全局出发,认真思考,修改并弥补写作过程中的缺陷.由此可见,思维贯穿写作的每一过程,也就是说,思维是作文教学中的一根红线.是写作的灵魂.写作实际上就是一个紧张而又艰巨的思维过程.
   其次,当前的作文教学呼唤思维训练.也就是说,在作文教学中进行思维训练是新编教学大纲和教学实际的必然要求.当前的作文教学存在许多弊端,教师一味重视写作技巧的训练,因而忽视了作文教育的本质,也违背了作文教学的规律,即写作过程就是一个思维过程.作文教学不仅是授之以鱼,更重要的是授之以渔.即传授学生的思维方式,让他们自己去观察生活,思考生活,评判生活.一味的传授所谓的写作技法 ,忽视了思维训练,这好比缚龙,纵有擒龙功夫又何处去缚龙?当前的教学弊端一言以蔽之: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思维训练是作文教学中的\\"皮\\",写作技巧只是\\"毛\\"而已.笔者在十几年的教学教学生涯中深刻认识到当前作文教学给学生的困惑.许多学说面对铺天盖地的作文选及各种写作技法指导无所适从.教师巧立名目的命题方式更使学生束手无策.实际上,学生并不是不会写作文,他们最大的困惑是没什么可写.表现在:材料的缺乏和思维的短路.尤其是缺乏用思维去发现事物,观察事物.缺乏健康的思想和情感.也就是说,学生再写作中的困惑是\\" 想不到\\",\\"想不好\\".即使个别学生想到了,但仍然存在思维无序,量不足,质不佳的现象.这是思维定势在作怪.更为严中重的是个别学说想的过于片面偏激,或以偏概全,或眼光狭窄.也就是缺乏思维辨证.由此观之 ,在作文教学中进行思维训练迫在眉睫.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重视对学生进行线形联想思维,发散式联想思维,让学生富于想象,懂辨证,作到思维敏捷,新颖,有个性,能批判,讲独立.
   再次,思维训练是作文教学的本质所在.作文教学的目的就是开启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科学正确的思维方式,准确的感悟生活,思考生活并反映生活,熟练运用语言文字准确表达自己独特的生活感悟.目前许多师生着眼于应试考试.教师为考试训练作文,学生为考试而作文.于是乎戏弄作文,瞎编作文,克隆作文等不正之风蔓延.无病呻吟之作充溢,掩盖了作文教学的本质:独抒性灵,使作文失去人文性,更使学生作文遗失了个性与灵性.综上所述,思维训练是作文教学的根,语文教育的源.是语文教改的灵魂.如何在作文教学中进行思维训练? 

 

   为了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在教学中可对学生进行拟题训练,材料选角训练,主题提炼训练.
首先应从拟题上来训练学生思维.题目是作文的灵魂与眼睛.好的题目便是作文的一半成功.而拟题必须引导学生进行挖掘.尤其是当今的话题作文,更需教师全面训练学生的拟题能力.根据本人实践,结合他人经验,在作文教学中应从以下几反方面去训练学生拟题能力.
  (一)广角透视
   所谓广角透视几多视角全方位的阅读审视材料。也就是对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训练.这要求教师引导学生认真分析材料,了解主旨,瞻前顾后,全盘考虑,从各个不同方面审视材料,其中包括抓材料中的关键词.句篇,从中找出文眼,探求材料的本质意义,反复推敲.确定主旨.
训练举例:读下面材料,自拟标题.
   某富翁养了一只虎皮鹦鹉,十分喜爱.每天用精美的食料喂养.一天,虎皮鹦鹉趁富翁为他食物时,突然飞出了鸟笼,不止去向.富翁十分伤心,四处寻找.最后一农民告知富翁,他在某树林中发现鹦鹉.当富翁赶到树林,而鹦鹉已死了.富翁不相信地    说:\\\\\\\\\\\\\\\\\\\\\\\\\\\\\\\\\\\\\\\\\\\\\\\\"我心爱的鹦鹉怎会死呢?\\\\\\\\\\\\\\\\\\\\\\\\\\\\\\\\\\\\\\\\\\\\\\\\"农民看了看说:\\\\\\\\\\\\\\\\\\\\\\\\\\\\\\\\\\\\\\\\\\\\\\\\"饿死的.你看,它的食囊是空空的。\\\\\\\\\\\\\\\\\\\\\\\\\\\\\\\\\\\\\\\\\\\\\\\\"富翁半信半疑,结果一检查,鹦鹉肚里空空如也,连草叶都没有.富翁痛惜不已.
  这个训练就应引导学生多角度去思考问题.
  1鹦鹉之死谁之过?
   2鹦鹉为什么会死?
   3由鹦鹉之死你想到什么? 
   针对上述问题,学生自然会得出以下几个观点:
   1鹦鹉是富翁间接害死的.2
   2鹦鹉是找不到食物而饿死的,驯养动物应训练起求食技能. 

   3溺爱等于害.
   4教师教育学生应授之以渔不应授之以鱼.
   最后老师让学生进行比较,学生一致认为观点3和观点4分析透彻,抓住了材料的主旨.
(二)焦点透视
   焦点透视也就是聚焦思维.就是指导学生再分析材料时专注一点,进行突破,以达到理解其深刻含义,正确把握材料主旨.
 1训练举例二:阅读下列材料拟题.
 2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宋卢梅坡<雪梅>) 
  体操王子李宁在汉城奥运会上失利,他:\\\\\\\\\\\\\\\\\\\\\\\\\\\\\\\\\\\\\\\\\\\\\\\\"我下去了,别人上来了,这就是体育.\\\\\\\\\\\\\\\\\\\\\\\\\\\\\\\\\\\\\\\\\\\\\\\\"
   教学实践中,我给学生以提示:前者是获胜 的赠言,后者是失败的赠言. 材料相异,但两者有共性.他的共性是什么?然后引导学生分析两则材料:材料1中的主旨是梅雪争胜:一白一香.材料2是一上一下.然后让学生进行讨论,一致认为两则材料一种有同__那就是竞争.我因势利导让学生结合现实生活来分析,学生们得出以下结论:
   1学习应取长补短.
   2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3以己之长攻人之短是竞争获胜的法宝.材料的主旨便被学生突破.
  (三)联想和想象思维
  联想和想象是作文思维训练的主体 ,是促进学生写作成功的桥梁.联想可分为线形联想和面性联想,又可分为顺向联想和逆向联想.即在训练中引导学生由某个切入点引发学生去思考与融入点相关的事物,把握主旨,确立主题.如上述材料中的<鹦鹉之死>就可运用线形联想思维.我问学生:富翁与鹦鹉之间的关系与生活中的哪些人与事有相似之处?生甲说:子女与父母的关系,我们不能依赖父母,父母不能溺爱孩子.这告诉我们父母之爱有时是一种害.已说:老师与学生的关系,学生不能过分依赖老师,老师也不能灌学生.学生要自主学习,老师要授之以渔.其中我更重视对 学生进行逆向思维训练,逆向思维要求人们打破思维定势,从思维常规的反向去思考问题,提出自己独特的理解.从而达到拟题上的技高一筹,教师应注意正确引导,不能让学生产生偏激或片面的观点.训练举例三,阅读<乌鸦与狐狸>拟题.(材料略)为让学生突破常规,我给学生提出以下问题:狐狸真的是狡猾吗?狡猾的反义词是什么?狐狸获取乌鸦口中的肉真的是不劳而获吗?学生在老师一连串的点拨下,一个个恍然大悟:1苦干不如巧干.智慧是竞争的法宝.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得到了开发. 可见联想是点燃学生思维火花的契机.想象可分为再造想象,创造想象和跨时空想象.如为引导学生改写<雨巷>,我设置了这样的问题:巷子的环境怎样?男主人公怎样从巷中经过?他想象的女主人公怎样的容颜,怎样的打扮?巷中的雨是怎样的?他们相遇发生了怎样的故事?结局如何?这是对学生再造想象的训练.
  (四)溯果探源思维即引导学生根据事物的表象或结果去探求事物背后的原因和本质.如<鹦鹉之死>这则材料就可 让学生透过鹦鹉饿死的表象去探求鹦鹉之死的本质:由于富翁的溺爱,鹦鹉失去了觅食的能力.富翁是造成鹦鹉死的外因,鹦鹉丧失独立能力是内因.这样能培养学生见人之所未见的创新思维. 
 
   其次,教师应从选材上去训练学生思维,材料的取舍是写作中的重要环节,教师应围绕选材训练学生思维的准确性,严密性,辨证性.
   (一)思维的准确性。所谓准确是以真实为基础,符合辨证规律,鱼子记得理论或表达的情感相契合的最有信度的材料.
   训练举例:下列哪些材料可以说明论点:\\\\\\\"溺爱等于害\\\\\\\"?
   1浙江某中学生杀死自己的母亲.
   2<左传>中卫州吁弑父夺权.
   3某青年被狐妖所迷,杀死母亲,挖出母亲的心给狐妖,在途中摔跤,母亲地心说:孩子,你摔疼了没有?(寓言)
  4<触龙说赵太后>中太后对长安君的爱.
学生在老师的启发下基本上选择材料1和3,思维的准确为学生选材提供了慧眼,旧能准确真实的选材,达到材料的普遍性与典型性.
   (二)思维的严密性.所谓严密性就是要求学生在选材时能做到与文题主旨相吻合.且条理清晰或层层深入或全面透彻.切忌选材时零乱.即做到组合材料有条理有逻辑性.训练举例:阅读材料并排许写一篇说明文<自然界的水循环>
   1水煮沸变成水蒸气
   2乌云凝结形成雨雪冰雹
   3水蒸气上升与空气中的颗粒凝接形成云
   4霜雪融化变成水流入江河湖海
   5江河湖海的水被太阳光蒸发变成水蒸汽
   学生只有认真思考才能有序的写好这篇文章,这序就是水循环的规律.训练中教师提供的方式应有计划有步骤,并符合学生的阅历,还应有层次.不可一刀切.
   (三)思维的辨证性
许多学生在写作时很容易走向偏激或片面的泥潭.训练学生的思辩能力能弥补学生思维的缺欠,使学生分析事物能全面深入透彻.如上述材料<乌鸦与狐狸>的训练,学生要么说狐狸的狡猾,要么说乌鸦的愚蠢.只停留在一点上,顾此失彼.却不知全面分析这则寓言的寓意.如能从狐狸与乌鸦的得失辨证分析,学生自然会得出\"竞争获胜的法宝___智慧\"或\"劣汰优胜\"等观点.在选择时就不会一味去片面分析狐狸或乌鸦个体的得失,就会围绕寓言的寓意来深入剖析,避免片面或极端的旋涡.
   第三,在作文教学中应注意在立意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立意就是确立主题.主题是文章的核心,他表明作者对客观事物的评价及态度.衡量一篇作文的好坏质量的高低的关键因素在于立意是否鲜明准确.立意是作文的统帅.因此教师必须在教学中训练学生提炼主题的能力.立意的契机在于把握思维的角度.思维准确立意就深刻新颖.由于事物的纷繁芜杂,他往往以多层面存在.正如苏轼在<题西林壁>中所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因此,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不可避免出现\"智者见智,仁者见仁\"的不同结论.因而教师挖掘学生的智与仁就显得至关紧要,这能克服写作中\"千人一面\"的套版反应.也就是说注重了思维下训练就能改变学生的思维角度,让学生在写作中另辟蹊径.独树一帜.给人以全新的感觉.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从正向,反向;纵向,横向等不同角度去分析研究推敲材料,找到立意的最佳点.
   (一)正向思维训练.这是一种常见的思维训练方式.就是直接对材料作正面分析概括挖掘材料或题中所蕴涵的深意.训练举例:看漫画<再肥的草地也有瘦马>,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这篇作文关键在于引导学生分析漫画的寓意:作者借\"瘦马\"比喻社会生活中不思进取的人.因而文章的主题也就显而见了.
   (二)横向思维训练.它的特点在于引导学生由此作文教学是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思维训练更是语文教学中的灵魂.他直接影响到学生语文能力的运用.这是因为:
首先,思维训练是写作教学必然遵守的规律.写作训练离不开思维训练.写作过程的本质就是思维的过程.写作过程可以分为观察和积累材料,构思表达,修改润色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都离不开思维.写作第一阶段:观察和积累是写作的必要准备.观察事物也离不开思维.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并在观察中思考.因为光靠观察和积累的材料还形成不了文章.这中间还有相当长的距离,这就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对所获的材料进行分析比较,综合判断,演义推理等,这种在习  作者头脑中所进行的艰巨劳动就是思维活动.再写作的第二阶段构思表达这一过程中更离不开思维.无论是 文体的选择,材料的取舍,主题的提炼,谋篇布局的安排还是遣辞造句都离不了思维.他要求习作者要有严密的思维,并做到主题突出,结构严谨,因此习作者必须付出艰辛的劳动.即使在最后一个阶段__润色修改过程都要习作者从全局出发,认真思考,修改并弥补写作过程中的缺陷.由此可见,思维贯穿写作的每一过程,也就是说,思维是作文教学中的一根红线.是写作的灵魂.写作实际上就是一个紧张而又艰巨的思维过程.
    
(三)纵向思维训练。也就是训练学生由此事物到彼事物,由表层到里层,由外么内,由现象到本质;且层层深入,层层开掘,由个别到一般的思维方式,也称之为螺旋式思维。它的特点是纵向挪深,由浅入深,深层挖掘,立意深刻。如上述材料《狐狸与乌鸦》,乌鸦被骗、狐狸不劳而获是表象,而乌鸦愚蠢、狐狸聪明是本质。这样从纵深角度去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学生自然不会再停留在对乌鸦或狐狸的简单分析上,自然会联想到生活中的事。也就由材料转入对社会生活的剖析上来,从而使主题深入。
当然,作文教学中的思维训练不能仅停留在以上几个方面的训练。老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应善于抓住每一个时机,及时点燃学生思维火花,开启学生思维之源,学生今后的写作必定会思如泉涌,妙笔生花。文中不当之处敬请各位同仁赐教。

 

篇一:在作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训练

架设倾吐的桥梁

——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训练

摘要:

在素质教育新形势下,新大纲对作文教学有了新的阐释,从命题、评估等各方面向作文教学迈出了关键的一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结合作文教学的具体内容,有针对性的进行思维的训练与培养,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阵地与渠道,也是提高作文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激情;观察;生活

多年来,作文教学质量不高的问题一直困扰着教育界。语文教师感到最头痛的也是作文教学,而不少学生也视作文为一种负担。一提到要写作文,便产生“厌烦”“畏惧”的心理。作文教学应注意思维能力的培养,以此扩展作文教学改革的新思路,才能把作文教学研究推向一个新水平。叶圣陶老先生曾经指出:“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才有撰作。”可见“思”是作文的最初阶段,儿童作文是儿童思维的产物,也是作文能力表现前提。因此教给学生思维方法训练学生的思维需要教师的引导。在此,浅谈一下自己的体会。

一、从激情出发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力,点燃学生写作的热情。

(一)、训练思维

在写作前,我用几分钟的时间,去引发可说的话或将发掘的题目,以激起学生感情的波澜,引起学生思维震荡,把学生推入活动之中,在简短的活动中去感知,去领悟,去想象,去发展,在活动的基础上构思文章,把活动过程中的思、听、说、读、写、动揉和在一起,组织出自己的文章来。如看图作文(登着“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一文的报纸)写作前,我手拿报纸,“冲”进教室,开口就念“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旨在造成一种气氛,创设一种情景)读完问:“充满爱心的我们该怎么做?”学生从刚才的怜痛中一下子转入了豪壮情感之中,“捐”字脱口而出。于是马上进行捐款活动。从同学的眼神、动作、感受出了真切的情怀,更重要的是在这样特定的氛围中,学生的真情被点燃了。

(二)、让学生交流讨论激情。

有名言为“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互换之后,我们都有了两个思

想。”交流讨论是一种特定的激情方法,因为学生头脑中的各种观念和想法,通过互相碰撞,与激发,会出现大脑高度亢奋状态,思维活跃起来,形成“头脑风暴”。鼓励同学发表意见,围绕主题还可进行争论及时捕捉灵感。例如,写《开卷有益还是无益》,设计让学生讨论活动,分成两拨,一说好,一说不好。开个辩论会。老师含笑一边旁听、记录,煽动学生争得面红耳赤。通过学生参与活动,使这一情景充分展开和激化,让在场的学生耳濡目染,身体力行,畅所欲言,情感喷发。

(三)、投入写作

有了思维训练作基础,激发情趣为条件,还要求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写作活动之中。要训练学生养成习惯,当灵感出现的瞬间,应及时捕捉,迅速形成文字,一气呵成,或马上记录下来。比臂力时,我胜了,看到好朋友紧张,灵机一动,拉到一旁,耳授诀窍。此时让这位同学定格,赶紧写下刚才的自创活动。要启发学生大胆地去玩弄那些变幻无穷的文字活动的七巧板,放开手脚,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写作时要做到将自己融入文章中,心无旁骛,即心一定要到,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如教学《夏天里的一件难忘的事》,首先进行造句练习,抓住夏天热的特点①用“炎热”练习说话,②用“炎热、冷饮”练习说话③用“炎热、冷饮、偷钱或(??)”练习说话。逐步将学生的思维引上轨道。接着为学生设置生动有趣的活动情景,闭目游思,将刚才所说的最后一句话扩展成一个简单的小故事,进行编剧活动。如“一天,十分炎热,我问妈妈要五元钱去买冷饮,妈妈不给,于是偷了妈妈的五元钱,最后知道自己错了,向妈妈承认错误。”然后进行演练故事活动,根据所编的故事,选择其中的一个角色自己设计细节去演一演。激起学生认识、交往和自我实现等高层次的表达需要,产生一种不吐不快的表达欲望。并进行交流讨论活动,①自认为演得好的地方及感受②评演的情况及发表自己的意见或上台也去演一演。最后因势利导地和学生一起确定作文题目与要求,让学生充满情趣地进行写作,把活动过程中的所作所为细细地写下来,变“要我写”为“我要写”,完成从动机到目的的转化。

二、从观察入手调动学生思维的广度,激发他们写作的兴趣。

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顺序的比较持久地对客观事物的感知活

动,学生有了良好的观察感受生活的能力,才能把客观事物及特征尽收眼底。观察感受生活,是跨进写作大门的

例如,我在教学生学习描写美丽的校园时,我首先带学生到实地观察,边观察边教方法,学生很快地了解了写作顺序和描写方法。如在观看“教学楼”时,我指导学生从整体到局部去观察,有学生写出这样的情景:“教学大楼是红白相间的五层高楼,它的造型非常美观,像个倒过来的U字型。每一层都有教室,每间教室都非常的宽敞、明亮。”正是视听结合的优势特点,不但训练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3、有重点地观察。

(1)、细致观察对静态事物的某个部分,动态事物的某个阶段我们要做重点观察,细致观察。要善于细致观察中捕捉事物掩蔽的细节部分。这些细节往往不很起眼,而正是这些不起眼的细节,表现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如教学《爬山虎的脚》,在学习课文时,先让同学们认识了爬山虎的脚以后,我要求他们重点弄懂爬山虎的脚是怎样爬的。并用多媒体教学帮助他们理解,让他们知道,正是作者抓住了这个不起眼的细节,让我们懂得了做人也要向爬山虎的脚一样。一步一步,踏踏实实地走着我们的成长道路。

(2)、比较观察比较观察是认识事物特点的常用方法之一。如果孤立的看某一事物,往往看不出特异之处,但是拿他和同类事物比一比,同异之处就昭然若揭了。

比较观察可将一事物的过去和现在相比,也可将一事物的各个阶段作比较,还可以把相同的事物作比较,如在一次小练笔中,我要求学生观察天上的星星,写出观察结果,同是星星,细一看,对比着看,他们发现星星有的千奇百怪,有的明亮、有的暗淡、有的一闪即逝,有的三五成群,还有的孤零零??

由此可见,对相似事物做比较观察是揭示其特征时必不可少的方法。

(三)、观察结合联想

任何观察都含有两个因素:一是感官知觉因素,二是思维因素。正是有了思维因素,才能使我们从熟悉的观察目标中发现别人没有看到的东西,从而使观察效率得到提高。如果学生忽略了观察同时伴以联想,那他们的作文就是记事无主次的流水帐,出现文章详略不当,文字干巴。

如在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一文时,我在教学课文前,通过多媒体课件播放课文视频,让学生对儿子阿曼达加深认识。理解课文后,我便要求学生谈

谈假如你是被困的学生,你会怎样想?怎么做?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讲出可能出现的种种情况和做法,然后要求学生写一篇以《假如我被困了》为题的想象作文,有的学生想到如果我被埋在地下,我首先会想到爸爸、妈妈,并且相信他们会想办法救我的,还会告诉其他的小朋友,教他们不要担心,警察叔叔会想办法救我们出去的;有的学生想象到万一我被困,我首先会想办法跟外面取得联系,最后当时我有电话在身上;有的学生想到万一没人来救,我会想办法找到吃的和喝的,再想办法找出路逃出去,不会束手等死;有的学生想到会集合全部的智慧,团结他们的力量,那一定想到办法逃出去??这样,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拓宽了学生的思路,丰富了想象力,从而提高写作能力。

(四)、培养观察习惯

激发了学生的观察兴趣,教会了他们观察的方法,还要培养他们养成观察的习惯,在培养习惯时,要持之以恒地引导小学生观察家庭、学校、社会、自然界,坚持不懈写观察日记,随时留心观察周围的人、物和景。平时,我经常让学生写观察日记,这样日积月累,逐步养成了观察习惯。有了良好的观察习惯,任何细微末节都能扑进小学生的眼帘,让五彩斑斓的生活都化作小学生作文训练的素材。

三、从生活中注重积累,使学生体会生活中的真善美。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为了让学生写出一篇篇优秀文章,在研究作文的教法上用足了时间、下足了功夫。我认为学生写作文困不困难,爱不爱写作文,写不写的好作文,方法固然很重要,更重要的是有没有写好一篇作文的材料。就像盖一座房子一样,房子的式样固然重要,但没有盖房子必须的材料——砖、水泥、钢精、木材??是无论如何盖不出房子的。只有准备好了材料,才需要考虑盖成什么式样的房子,盖多大的房子,怎样装修房子好等问题。作文亦然,只有积累了足够的语言材料,生活材料,情感材料,才能写出一篇语言优美、内容丰富、感情真实的文章。叶圣陶说过:“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唐代诗人杜甫有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些都是在告诉我们积累在写作中的重要性。那么,我们怎样帮助学生积累,积累什么呢?

下页余下全文

篇二:[教研成果]浅谈作文教学中的思维训练

[教研成果]浅谈作文教学中的思维训练-文章浏览

浅谈作文教学中的思维训练孙平平2009年7月28日17:35浏览数:22|评论数:0浅谈作文教学中的思维训练

多年来,应试教育使作文教学流于程式化,学生作文成了八股文,使作文教学这一最能培养学生文学素养、思想情感和世界观的教学活动成了学生的枷锁,让写作这一抒发心灵表达情感的活动成了学生的负担,因此作文教学必须正本清源,回到根本上去,让学生去观察、去思考、去表达,去培养情感,从而塑造灵魂,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而其中思维训练又是核心,贯串始终,直接决定其他方面的成败,因此对写作中的思维训练应引起足够重视,笔者认为思维训练应注重以下几点:

一、对生活的观察、体悟是思维的起点,作文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思考习惯。

写作所表现的对象是社会、生活(包括社会生活中的人、环境、事件等),如果对社会生活缺乏足够的了解认识,体悟写作过程中的思维活动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我国很多作家、批评家早就认识到对生活的体验在写作中的重要作用。相传施耐庵写《水浒》中武松打虎一段虽瞑思苦想,不得其法。最后他独自深入虎穴,认真观察,又以长凳为虎,挥汗如雨,一番痛打,亲身体验后方写出流芳千古、栩栩如生的打虎篇章。可见写作虽然要通过构思想象正如厨师烹调要有高超技艺,但是缺乏观察体悟就如缺少做菜的原料,再高明的厨师也只能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尤其当今中学生生活面狭窄,往往是学校家庭两点一线,强化对生活的观察体悟尤为重要。

如何引导学生观察体悟呢?

(1)观察体悟范围要广。陆机在《文赋》中说:“处中区以玄览”,强调的就是写作前的观察。不同的人,不同的职业,不同的场所空间,只要有可能都应成为你观察体悟的对象。观察了解范围越深广,越能开拓视野,丰富思维。

(2)观察体悟要细、深。要投入你全部身心与情感,“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既要做到入乎其内,又能出乎其外(王国维语)。例如,在街上见到一个老年乞丐,这时,应该引导学生去观察其外貌、其动作、其语言、其神情,推想其内心,同时要推测了解:其家在何方,家内有何亲人,因何流落街头,白天怎样过活,夜晚又如何渡过,飘雪冬天怎样苦挨,暴雨倾盆的日子又将如何,它对生活抱何态度,内心有无企盼,他的最终归宿是什么,面对这样的一个人你内心有何感受?甚至可以设身处地的体悟,如果这人就是你你又将怎样?经过这样的观察、思想、体悟,这个形象将深深地印到你的脑海中,既为你写作提供素材,又提高了自身的联想、想象能力,加深了对生活的认识,培养了自身的思想情感。

(3)观察、体悟必须持之以恒。使其成为一种习惯,并要随时地把自己的感受体悟用日记、周记、随笔等形式写下来。长此以往,自己的洞察力、思维能力将得到强化巩固,生活中的各种观察对象将随时活跃在你的脑海中,为文思泉涌、下笔万言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在写作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阅读来培养思维,从而降低难度,借风行船,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文是一项复杂的,对学生能力要求较高的活动。它的整个过程涉及形象思维、抽象思维、逻辑思维等各种思维,需再现、联想、想象、构思,对于初中生有较大的难度,因此可以通过阅读由易而难,使学生逐渐形成写作的能力及兴趣。

读与写本是相辅相承的,在读中再现想象和体悟创造,就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写作。只不过这种写有所凭依,如果自己构思想象如婴儿学步,则读中的再现想象与体悟则如扶着婴儿车学步,虽然多一过程,但要快速的多。在阅读过程中。一要通过对作品的阅读和诠释复现理解、

体验原作的艺术形象;二要对原作的艺术形象进行开拓补充;三要渗入自己的人格气质生命体验,创造更具特色的艺术形象。

在这几点上著名作家韩少华有很深刻的体会,它在《在绿阴掩映的小院里》这篇文章中描述了自己阅读巴金《繁星》时的真实体验:

“在一个周末的夜晚,我斜倚着小院里的一棵老树,无意中望见满天繁星的时候,我竟不觉轻声诵读起来:“我爱月夜,但我也爱星天??”

我读着,好像那繁星更亮了,离我更近了,似乎在倾听着我的诵读,如同好朋友那样;我读着,特别是读到“如今在海上,每晚和繁星相对”“我躺在舱面上,仰望天空”“船在动,星也在动”的时候,我真觉得地上那斑驳的树影,就是起伏的浪涛;而头顶上方那躲在枝叶空隙里眨着眼的星星,离我越来越近,我仿佛已经走进书里去,去亲身感受里面所描述的情景和氛围??。”

这种阅读对学生写作思维训练所起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又如阅读史铁生《秋天的怀念》:儿子瘫痪,母亲把痛苦咽进肚里,小心翼翼地呵护儿子,身患重病,痛苦难忍,却只想着如何让儿子重获生存的信念,当儿子同意去看花后,母亲竟激动以致于手足无措,甚至昏迷前念念不忘的仍是儿子。这种至圣至洁的母爱强烈震撼着学生心灵。伴以感情朗读及教师的诱导,学生很快就会进入作品中去。母亲的音容笑貌、语气神情,她悄悄地流泪,悄悄地来又悄悄地去,她内心的痛,心愿即将实现时的喜,以及不经意间流露的对美好生活的企盼,结合学生对生活的体验一一呈现,学生内心涌动着对母亲的敬、怜、痛、爱,眼中充满激动的泪水。这时如果教师稍加点拨,自己母亲的形象就会浮现在自己的脑海,与作品中的母亲合而为一,她对自己生活中无微不至的爱,自己取得成绩时她舒心的笑,不求上进时的忧愁与叹息,日夜操劳后过早染霜的白发和皱纹,一时间,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神思方运,万涂竟萌(刘勰语),心中充溢着对母亲的至爱与倾诉之情,笔尖凝聚着千言万语,这时下笔写作就不是负担,而是成为一种需要。

在日常训练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进入到这种二度创作之中。运用自己的思维、感受、生活积累创造一个全新的有我的境界。并在情感思维处于激发状态下使学生从更高层次审视生活,发现自己所要表达的内容。这个过程囊括了从阅读欣赏到创新写作过程中各种能力训练,帮助学生克服了畏难发愁的心理,打通了作文与生活之间的通道,激发了学生的创作欲望及潜力,使学生很快进入写作状态,提高了思维的质量和效率,训练了学生的写作技巧,同时使学生对人生乃至大千世界的真善美假恶丑有了更深层次的把握和体认。为自己写好作文甚至走好人生之路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通过阅读来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的确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好办法。

三、在经过实际生活的观察思考及名作的熏染的同时,可结合学生思维能力的实际水平进行相宜训练。

(1)学会从生活中选取材料,并能合理剪裁。

针对这个目的教师可首先让学生自拟题目,自由写作,让学生敢写爱写,然后教师可有意识地从生活中选取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培养学生选材并能合理剪裁,构思成文的能力。如《我最难忘(或痛心)的一件事》、《我爱我家》、《感悟世界杯》。这些材料学生很感兴趣,有话可说,但是可选材料很多,又需要根据自己的感受去确定中心,去取舍材料,并重新组合,联缀成文。这是学生反映生活进行创新写作的基础。

(2)在立足生活的基础上,充分展开联想、想象的翅膀,抒发自己独到的见解。

针对这个目的,教师应有意的把学生的视野由自己的狭窄的生活空间引导到更广阔的天地中去。如教师可设计这样的作文题目;如果你独自到异乡谋生,你将如何面对生活?《再过二十年》!或给一篇小说或者寓言的部分内容要求学生进行续写。通过这类作文,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在想象中获得乐趣,提高能力。

四、在学生具有了相应能力的基础上,教师要帮助学生打开思维通道,使学生思路能左右逢源,随心所欲,并能爆发出创新思维的火花。

主要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

(1)体裁形式多样化。随着作文命题对体裁要求趋于自由,因此在写作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能独具匠心,采用他人不常用的体裁,以取得出奇致胜的效果,如“幸福”这个话题,一般同学多用散文或议论文这种体裁,如能采用书信体、小小说或独幕剧便会取得奇效。有的同学用庭审实录的形式塑造一个贪官的形象,也效果不错。还有同学用爸爸的日记与自己的感受形成对比来反映社会发展,令人耳目一新。另外像故事新编、日记、童话、寓言等体裁都可以让学生尝试使用。

(2)多角度、多方向立意。由于平常思维定式,人们对某些事物的概念形成了固定认识,多角度、多方向的立意可以有效的打破这种思维枷锁。例如,“良师”一般同学相当然认为应该写自己的任科老师,其实可称良师的事物何止千千万,如良师可以是物,经常无声帮助你的书籍,提醒你按时起床的闹钟,瓦砾间生长的小草,搏击风雨的海燕,都可以称为你的良师。也可以是事,前进中的挫折,生活中的教训,古今的历史,正是这些事件使你少走弯路,坚定信念,这难道不是你的良师?当然也可以是人,你的父母是你人生

篇三:浅谈作文教学中的思维训练

浅谈作文教学中的思维训练

响水县实验小学刘琴

写作是将思维和文字联结在一起的精神劳动,作文教学的主要任务应包括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近年来,笔者在作文教学实践中就训练学生的思维,做了一些探索,现总结如下:

一、定向思维训练。

定向思维是指按常规恒定模式进行的思维。定向思维的训练可以培养学生对问题深入思考的能力,使思维更具条理性,更有层次感,有助于学生养成深入分析问题的良好思维习惯。

在教学中,对一些比较容易进行叙述、说明、介绍的文题,如《我的书包》、《记一次跳绳比赛》、《我们的校园》等,我要求学生观察时按顺序,思考时有条理,做到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和研究。如我指导学生观察“公园一角——小池”时,我安排的观察程序是先总体观察小池全貌,获取一个总印象,然后按照“四周→池面→池上“的顺序进行观察。在进行具体观察时,我还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这样安排较好。学生最后得出:这样安排与文章的篇章结构是一致的,文章可以按总分结构来写;另外这样安排每一部分的过渡也极为自然。这样的程序安排,学生写出来的作文片断条理清楚,过渡自然。

二、逆向思维训练。

逆向思维是指与人们习惯的思维相反的一种思维方式!即从问题相反的角度对原意提出质疑!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反过来想一想。“逆向思维能够克服日常的思维定势,在逆方向的思考中寻求新的思维领域,是作文创新的又一条有效的途径”。

在作文教学中碰到类似题材都可以鼓励学生从正反两方面进行思考,培养逆向思维的能力。如《开卷有益》可让学生从反面入手,提出疑问:开卷就真的有益吗?从《雪》中,可启发学生思考:“古今中外赞美雪的文章不胜枚举,你能反其道而行,以我讨厌雪来立意吗?”在一次阅读欣赏课上,我特地把朱自清的《春》和丰子恺的《春》放在一起让学生赏析。在丰子恺的《春》中,老先生从反面阐述了春的“不好”,春天的令人不愉快,继而从东西文化的区别这个高度来分析:同样是对“春”的态度,西洋是物质的,实利的;而东方是精神的,艺术的。读来让人耳目一新,再无“老生常谈”之感。

三、发散思维训练。

发散思维是使信息朝各种可能方向扩散并引发更多的新的信息,从而达到创新的一种思维方式,有了发散思维,学生的写作空间会大大拓宽。在作文教学中,我主要尝试以下几种方法来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

(一)礼花法。让思维如同向四周发散的礼花一样,迸发出绚丽的花朵。

“一块普通的砖头能有什么用?”面对这样的问题,开始时学生只会说用来盖房子,铺路等几种,我让学生从看、听、体验、阅读几个方面进行思考,学生的思维一下子发散开来,说出了许许多多的用处:垫桌腿、踢足球、练举重、当凳子、当枕头、表演杂技的道具、磨刀??写了一黑板,学生的思维的闸门好像一下子被打开了。

再如“笑有多少种”发散思维后,各种“笑”便“蜂拥而至”:微笑、大笑、媚笑、奸笑、傻笑、痴笑、冷笑、偷笑、狞笑、皮笑肉不笑??看着这么多的笑,我的心里笑开了花。诸如此类的问题俯拾即是,都可以拿来点燃学生发散思维的火花。

在一次作文课上,我刚在黑板上写下四个大字:“我的妈妈”,便有学生抱怨说又是一个老掉牙的题目。我说:这是作文的范围,运用发散性思维来考虑一下,写出妈妈的个性和特点。学生们心领神会,一会儿的功夫各种好题纷纷出炉:《妈妈的口头禅》、《麻将桌上的妈妈》、《妈妈手上有个疤》、《妈妈喝醉了》??

(二)连点法。将头脑中闪现的人事物和散点(单词)按照一定的顺序和结构连缀成篇。比如散点:(1)花儿(2)气息(3)跑。可用连点法连接如下:置身各位同学之中,我似乎感到春天的气息扑面而来,老师仿佛在花丛中,同学们就是那一朵朵鲜艳的花儿,愿大家莫辜负好年华,像航船驶向理想的彼岸,如骏马跑向美好的明天。

著名小学作文教学专家吴立岗教授也善用此法来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他在低年级童话作文训练中常常让学生用两种或几种毫不相干的事物来编童话。如“机器人”和“小老鼠”、“大象”、“汽车”和“饼干”。学生往往能编出许多新奇有趣的童话故事来。

(三)联想法。联想法是由一种事物想到另一种事物的训练方法。其特点是闻一知十,触类旁通,使思维具有流畅性、变通性。可有如下类型题目进行训练。

1.出示一根玻璃棒,要求学生通过联想,迅速说出它像什么,然后说出与生活的联系,再生发出一些作文的题材。

2.在黑板上画一个圆,让学生通过联想生活中的一些圆形事物,以及一些与圆有关的事物,并围绕圆来寻找题材写文章(推荐徐国泰写的《零的自我报告》一文)。

3.展示各种漫画,通过画面要求学生根据画面进行联想,联系生活寻找题材,提炼中心。

总之,写作是观察、思维和表达紧密结合的产物。“磨刀不误砍柴工”,展开思维的彩链,写作时的思路必然开阔,学生的写作就如同插上了一对翅膀,他们的心就会飞得更高、更远。

篇四:一种作文教学新体系的构建_构建“以思维训练为核心,读写互动”的作文教学体系(整理精校版)

一种作文教学新体系的构建_构建“以思维训练为核心,读写互动”的作文教学体系

教学相长

022308:20::

一种作文教学新体系的构建

构建“以思维训练为核心,读写互动”的作文教学体系

陈继英

编者按:本文发表于2015届高考模拟11月的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全国中语会会刊《语文教学通讯》(高中版)。文章比较全面地阐述了陈继英先生关于中学作文教学的思想和做法,其思想和做法既实用,又在全国作文教学研究中独树一帜。刊物编辑说因排版需要,将文章题目改为《一种作文教学新体系的构建》。热诚欢迎广大读者就文章有关内容和观点,留下您的宝贵意见。

程少堂、冯善亮、王荣生(上海)陈继英、仇小屏(台湾国立成功大学)实事求是地讲,我国目前作文教学效率不高,师生作文教学的积极性欠缺,一直没有一套可供师生参考的可操作性强的作文教学体系或教材,是重要原因之一。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但却没有一本系统的适合于现行教学教与学实情的参考用书作为教师作文教学的借鉴材料,没有可供学生自学借鉴的作文教材,无论如何,都是语文教学实践和语文教学研究的一大缺憾。从目前我国的作文教学实际看,作文教学也缺少像众多名家认真探讨的定型的可供教学使用的课例,它完全靠任课教师个人艰难的探索来指导作文教学。从我国的语文教学实际看,目前,相当多的教师还缺乏独立探索作文教学规律和体系的能力,全国各地虽说每年都有优质课大赛,课堂教学的优秀选手也不断涌现,可获奖的课例中基本上没有作文指导课,更不用说具有体现作文规律和体系创新的作文教学课例了。

这些年来,尽管我国也出现了不少少年作家,但似乎大家都没有认为这是中学作文教学的丰硕成果,而韩寒等人的出现可以说是对中学作文教学的反讽。即使公允地看待作文教学的成绩,我们也不得不承认我们没有在大面积上、高效率上提高中学生作文的能力。我想这和我们一直以来对于中学作文教学的性质理解不清,定位把握不准,有着很大的关系。中学的基础教育性质决

定了我们培养的不是作家,而是培养可以达到“课程标准”要求的合格的毕业生,有了这个“准星”,才会对中学作文教学的定位有清醒的客观的认识。

中学作文教学体系的构建,要注重基础性、规范性,注重基本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强调学生写作的文体意识,既注重“入格”的训练,又要注重学生写作心理、写作情感的激发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这对于夯实学生作文基础,大面积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以及对培养创造性人才,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中学作文教学指导实践证明,中学生作文与作家创作是两码事,各有其规律。把中学生作文与作家创作相提并论,是一种简单化、表面化、概念化的认识。我们承认,没有多少作家是靠作文教学体系而写作成功的,但中学作文教学与培养作家创作毕竟是两码事。对于中学作文教学来说,无论写作的目的、目标,还是写作特点和规律,均与作家创作相去甚远。中学作文是大众教育,其目标是培养学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基础写作能力,而不是以培养作家为己任。这种区别,一说即明,无需赘述。

另外,有些语文专家认为,作文既然是写作,那么,一般的写作学原理和文学理论就一定也适用于中学作文教学,他们希望从写作学或文学理论著作中找到快速提高中学生作文水平的“秘诀”。实际作文教学证明,这些着眼于成人写作的方法指导和理论,解决不了中学作文教学的实际问题。

再者,由于缺乏科学的可操作性的中学作文教学体系,一些专家和教师在评价中学生的作文时,习惯于用成人的眼光、成人的价值标准来评判学生作文,把中学生作文混同于一般的写作或文学创作。事实证明,“拔苗”不但不能“助长”,反而极大的挫伤了学生作文的积极性。

由此可见,必须把中学生作文从“一般写作”与“文学创作”中剥离出来,使作文教学向科学性,系统性发展,这是大面积提高作文教学效率的首要条件,而构建一套科学实用的新课程作文体系,更是目前我国语文教学实践的迫切需要。

即使从理论方面讲,“作文课属于课程范畴,它是语文学科中一个相对独立的重要内容。在教学活动中,作文课呈现出既与阅读课相互联姻,又自成一体的课程形态。作文课程形态,它应具有严格的教学内容,也必须通过特定的方式将理性的内容加以精心设计,并在固定的时空、程序范围内达到规范要求。”①如此说来,构建一套新课程作文体系或教材,便是理所当然的。这里应该指出的是,构建这样的作文体系或教材,并非让每位教师唯体系或教材是从,而是让每一位教师依据自己的教情、学情灵活处理。

自1985年开始,我们在高中作文教学中,就一直试验构建“以思维训练为核心,读写互动”的作文教学体系,教学效果较为明显,四年实验班学生先后有660多人次在全国各级各类作文竞赛中获奖或在报刊发表文章,占实验班人数的30%左右,其高考语文成绩也一直居省市前列。这套作文训练体系在《语文教学通讯》《读写训练》等刊物连载,在语文教学界引起较大反响,也得到许多专家的充分肯定。该项成果被评为河北省

其中议论文部分由天津教育出版社出版。近两年,我们在国内著名教育教学专家的指导下,广泛吸收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最新的作文教学研究成果,借鉴文艺创作心理学、文章学、思维科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对这套作文教学体系做了进一步修订完善,使之在系统性、指导性、可操作性以及创新特色方面,又有了新的进步,并在2006年12月修订成《新课程新高考新思维作文教程》一书,由海天出版社正式出版。

我们认为,中学作文教学的科学高效体系,应该是“以思维训练为核心,读写互动”的教学体系。这种作文教学体系具有如下特点:

一、把探究写作活动的全过程与揭示写作思维规律有机结合,思维训练贯穿作文全过程。

科学的作文教学体系的构建,必须关注写作活动的完整过程。从人的写作转化原理来看,一篇好的作文的诞生,要经过“知——情——意——文(言)”的多重转化,也就是写作主体感知客观事物后,产生感情体验,然后转化为大脑的主观感受,再通过头脑的加工提炼转化为较为深层的认识,最后再经过文字加工转化为语言文字,才会成为一篇文章。在这个过程中,“知——情”这两个环节是必不可少的,然而,一般的作文教学大多避而不谈或言之甚少。这正是目前我国中小学作文教学质量不高的关键所在。

感知世界、触动感情,是外界事物引起人的心理变化的重要环节。好的作文教学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写作情境,营造学生思维活动的积极环境,使学生的心理发生良性变化,对外界事物产生极大兴趣。在这样的写作状态下,学生的视觉、味觉、嗅觉、听觉、触觉等才更灵敏,学生的写作潜能才会得到充分发挥。当学生产生写作的激情时,学生的写作潜能才会被挖掘出来。传统的作文教学,对感知和思想感情问题关注不足,研究智商问题较多,关注情商不够,只讲求技术技巧,忽视了对事物的感知和情感的激发,这其实只关注了写作的一部分,只重结果,不重过程,片面强调写作的结果,从而导致学生作文动机和动力匮乏,学生写作兴趣和积极性降低。

新课程作文教体系的构建在强调阅读和写作结合,重视思想和语言文字积累的同时,吸取思维科学的研究的成果,从思维能力训练的角度着手,不片面强调写作的结果,而是更注重作文的过程性规律的揭示和阐述,也就是说,十分关注写作“感知——情感”问题,既有对写作的“动力系统”——写作情感、写作动机的主动调控,更有对思维能力层次清楚地训练,直接把指导的着力点放在对写作情感、写作心理行为与写作思维特点规律的引导上。这就不仅使得这个作文体系的可操作性大大增强,而且注重学生“写作动力系统”的强化,所以,这样的作文教学体系,对提高学生作文的积极性,克服作文的畏难情绪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随着该作文教学体系的推广,对改变作文教学长期以来“高耗低效”的状况,将会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二、思维训练和语言训练有机结合

思维和语言能力是人的写作水平高低的核心问题。思维先于语言而产生,但思维也要依赖语言而进行,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更依赖思维认识能力的发展,二者紧密相连,相辅相成。写作是语言表达,是一种高强度的思维活动,但写作训练中不能以思维训练替代语言训练,也不能以语言训练取代思维训练。

因此,我们的作文教学要把思维训练寓于语言训练中,使二者同步协调发展,并使之贯穿作文教学的始终。因此,该作文体系不是只讲如何开头、如何结尾、如何选材、如何安排结构等一些纯知识、纯技巧性的东西,而是从人的心理和思维的角度指导学生探寻如何感知生活、如何认识生活、如何采集写作素材、如何酝酿写作情感,如何进行思维创造、如何策划成文等动态性的思维规律。例如,“基础思维能力培养”一章和“写作感情激发与心理调控”一章,其内容按照写作心理和思维能力的特点分解为感知理解能力、作文素材采集能力、概括思维能力、分析思维能力、综合思维能力、想象联想能力、写作感情激发、写作心理调控等十多个项目,并围绕每一项目再组织必要的语言材料来引发学生自主探究思考和写作,从而达到培养和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之目的。这样,就使每一位教师在使用这一作文教学体系时,依据其内容项目的安排,将心理、思维训练和语言训练结合起来指导学生写作,教师有本可依,有路可循,克服了盲目状态,教学效果十分明显。在具体运用中,教师还可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做随机点拨、引导,使学生懂得如何感知、理解、分析、概括生活,懂得提炼写作素材,懂得如何运用想象、联想技能组织语言,表述自己感知理解的内容等。学生阅读该作文教学体系后,自己也可根据“思维导论”的指引,感悟写作规律和技巧,通过写作的不断实践,达到提高写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目的。

同时,在每个写作能力的培养项目中,我们都安排有“写作实例”,这是实际运用思维规律和技巧的示范,供教师学生进一步探究学习写作思维规律时推敲揣摩。这既可印证规律,又可使师生在别人的写作中获得思维、思想和语言运用方面的颇多启发。

该体系的“写作实例”之后配有“思维技巧解析”,这是对写作实例所运用的思维规律和技巧的点拨、印证,这对学生探寻写作规律具有启发引导作用;该作文教学体系的“请你尝试写作”,是学生运用语言进行写作的实践环节,也是学生运用思维规律和思维技能进行语言表达的实际训练环节。众所周知,写作教学是实践性极强的课程,离开了写作实际训练,作文水平的提高是难以想象的。所以这一环节的设计,符合作文教学实际和规律,必不可少。

三、读写互动,使读和写有机结合,以读带写,以写促读

读,是信息输入;写,是信息输出。以前的作文教学指导,大多集中在“输出”这一环节上,对如何指导学生进行“信息输入、储存、加工”的研究,则相对较为薄弱。本作文教学体系注重指导学生在观察、感受、阅读中思考采集积累写作素材,这就解决了“信息输入、储存、加工”的问题,关注了学生写作的“全过程”。众所周知,多读书,才能丰富知识、博采众长、增加积累,到写时,才会有东西充分输出。“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就是这

个道理。目前,中学语文学习的现状是,学生读书太少,积累太少,更难以形成有一定见解的思想认识。因此,“读写互动”,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方法。

强调将读书和写作紧密相连,学以致用,构成了读写一体的作文教学链条,这为提高学生作文水平指明了有效途径。

好的作文教学,决不能离开对学生阅读状态的指导。众所周知,一个成功的阅读者,不一定是一个成功的写;但一个成功的写必定是一个成功的阅读者。因此,本作文教学体系特别关注学生的阅读状态,使其形成“读写互动”的良性循环状态。这里的关键问题是,怎样“读写互动”。

读书当然需要讲究方法,更需要激情和感动,因此,我们鼓励学生要全情投入和主动积淀。对此,语文教师都非常清楚。但是,从学生作文的角度考察,中学生究竟怎样读书,才能使作文文思涌?具体地说就是指导学生“虔诚优雅的阅读、积极主动地阅读、有借鉴有创新的阅读”,何以形成学生的这种阅读状态?这要通过开设“读写互动课”加以指导,例如,指导学生做“专题阅读”,开展读写经验交流课,研究性阅读交流课等。实践证明,这样的“读写互动”课,比一般性的提倡多读多写,要有效得多。

另外,“读”是与“写”并列的一种能力,“读”不能机械地理解为为了“写”,但还是应该有为了写而读的教材和文章。正如北京四中特级教师顾德熙先生说:“我们不能简单照搬古人所倡导的‘多读多写’之类的一般性主张。因为现在的语文课只是诸多学科中的一门,学生的负担能力是有限的。倘若不能很好地解决在今天条件下能够让学生积累什么和怎样积累,能够让学生实践什么和怎样实践的问题,恐怕语文教学的效率仍然不可能真正提高。”②因此,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快速提高学生写作水平来看,有必要选择那些易为学生接受,与学生生活实际和写作实际水平贴近的时文和优秀习作,来作为范例,让学生借鉴和印证。基于此,该作文教学体系,不论是“思维导论”中的取例,还是“写作实例”的运用等,都注意选取报刊时文或出自中学生之手的优秀习作,这样编排,读与写就不在是远距离的两码事,而是近距离的对接,是以读范写,并通过“尝试写作”,以写促读,这样,学生完全可以自读自学和仿写,自然也会感到解渴,有时还会由于获得了写作的成功而兴奋不已。

该教学体系,主要是从多数学生的实际作文情况来考虑的,对于那些平时喜欢读书和写作的学生来说,自然应该有更高的要求和不同的方法,我们也安排了这样的章节,供这部分同学阅读和探究,在此不再赘述。

四、自学性与可操作性有机结合

一种作文教学体系,能否取得良好的应用效果和良好的社会效益,其生命是科学性和系统性,而关键是可操作性。因此,该作文教学体系在注重科学性、系统性的同时,也把可操作性放在首要位置。我们按照中学生作文所需的思维认识能力的层次,将训练内容切分为写作思维基础能力培养、写作感情激发与

下页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