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高中作文 > 教育资讯

如何面对台湾问题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0/13 02:18:43 高中作文
如何面对台湾问题高中作文

篇一:大学生如何看待台湾问题

大学生如何看待台湾问题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余光中先生的一首《乡愁》道出了无限的愁绪,也引出了一个中华民族亟待解决的问题——台湾问题。作为中华民族的一份子,一名大学生,台湾问题一直都是我最关注的问题之一。对于台湾问题,我想在这里谈谈我的看法。

台湾问题,或称台海问题、两岸问题,是指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与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集团退守台湾,至今所衍生出来的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问题。早在50年代,中国政府就曾设想以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自70年代末开始,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一些重要变化:中美建立外交关系,实现了关系正常化;中国共产党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现代化经济建设上来。与此同时,海峡两岸的中国人都殷切期望两岸携手合作,共同振兴中华。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中国政府出于对整个国家民族利益与前途的考虑,提出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

中国政府一直努力以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台湾方面也积极配合,两岸关系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从1988年台湾开

如何面对台湾问题

放大陆同胞赴台探亲,到1997年两岸启动直航,再到2005年两党领导人举行首次会晤,最后到08年两岸实行海、空运直航,都标志着两岸关系跨越性的进步。而近期发生的,关于两岸关系的大事当属台湾大选。国民党籍的马英九继续连任,在政治方面,马英九承认“九二共识”,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这无疑是有利于两岸关系在和平的氛围中逐步解决。对于未来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统一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作为一名大学生,对于台湾问题首先要明确一个问题——台湾政府是否存在?很多大陆人都认为台湾是属于中国的一个省,他们对台湾政府采取的态度是“不承认,不存在”,我认为这样是不理智的。如果台湾政府不存在,那么这么多年来我们谈“三通”问题是跟谁谈的?现在我们想要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就必须通过谈判。跟谁谈判?自然是跟台湾政府。所以,首先我们必须承认台湾与大陆政权分离的这个事实,承认台湾已有一套比较完善的法律、政治、经济等体制的事实,承认台湾政府。我们不能够回避这个问题,况且承认台湾政府并不等于承认台独,因为这里面的关键是你对于这个政府性质的看法和态度,而不是是否承认台湾政府。我之所以强调我们首先应该承认台湾政府,是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深刻地明白两岸关系的现状,和它问题的根源,明白到与我们一起解决这个问题的究竟是谁,怎样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

在明确台湾政府存在与否的问题后,我们要坚定贯彻落实“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和平统一”是指通过接触谈判,以和平方式实现国家统一。“一国两制”是指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大陆的社会主义制度和台湾的资本主义制度,实行长期共存,共同发展。我之所以强调要坚定贯彻落实这个方针,是因为我时常能在网络上、同学中间看到听到一些不和谐的声音,有少部分人希望中国政府能动用武力尽早收复台湾。纵观现在的局势,两岸关系走到了历史的最高点,大陆和台湾都在为两岸的发展不断努力着,如果现在中国政府贸贸然对台动武,肯定会引起国内、外社会的不满,更重要的是引起台湾人们的不满,显然武力解决问题是最不得人心的。另外也有不少人不太同意“一国两制”,他们认为只要台湾回归就应该改变社会制度,和大陆一样实行社会主义。正如上一段我所阐述的一样,我们首先得承认台湾作为一个与大陆分离的独立体已经很多年了,而且一直发展良好。在将来回归后,台湾只有保持自己的社会制度,才是对台湾最有好处的,香港就是一个非常好的例子。作为一名大学生,一名知识分子,我们一定要坚定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立场,维护两岸人们的利益。同时要深刻理解“一国两制”的内涵,清楚一旦日后台湾回归祖国,我们应该给予台湾怎样的待遇,怎样更好地维持两岸关系。

我相信,只要全国人民和台湾人民共同努力,台湾问题迟早会以和平的方式解决,实现中华的统一。

篇二:如何看待台湾问题

? 如何看待台湾问题?

国际法:台湾问题的解决,有国际、国内两个层面的含义。从国际层面讲,就是要确 立中国在国际上的一个国际法主体,而不是两个。台湾与大陆不能“统合”成国

家联盟亦或邦联。台湾不能参加只有主权国家才有资格参加的国际组织,例如联

合国。

目前状况:

1.台湾当局及民众对“一国两制”的认同与大陆存在差别

在“一国两制”的具体表述上,台湾问题的表述是不同于港澳问题的。在香港和澳门模式中,“一国两制”中的“一国”指是一个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和澳门是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神圣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领土而定义的。而在解决台湾问题的表述中,“一国”的涵义就发生了变化,已经不是一个中华人民共和国而是“一个中国”,不再坚持“一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表述,既非中华人民共和国,也非“中华民国”,“一个中国”是两岸同胞们的具有血脉关系的统一的中国。但是,我们需要面临的一个现实是,台湾方面却对“一国两制”构想不感冒。他们认为这实际上是在矮化台湾, 降低台湾的国际人格,因为这使得台湾降到了“省”的地位,无法让台湾和中国大陆形成对等的地位。“一国两制”构想在台湾方面受到了强大的阻力。

2.“经热政冷”局面的出现

近年来,两岸人员往来愈加热络,截止到2010年12月3日,大陆居民赴台旅游已突破109.5万人次,取代日本成为台湾地区第一大客源地。台湾居民入出大陆人次也大幅增长,仅上半年就达489.5万人次,同比增长16.4%。尤其重要的是,两岸经贸关系实现突破,两岸经贸交流持续升温,据大陆商务部统计,2010年1至10月两岸的贸易额是1186.8亿美元,同比增长41.9%,其中大陆对台湾的出口是237.3亿美元,同比增长48.3%,自台湾进口949.5亿美元,同比上升40.4%。两岸之间的经济合作的规模在迅速增长。但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尽管两岸关系在逐步地发展,岛内的民意也在逐步改善,朝着有利于两岸和平的方向发展着,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意识到,两岸关系的发展多半都停留在经济层面上,而在政治层面上我们并没有实质性进展,甚至是停滞不前的,两岸关系是一种“政冷经热”的关系,影响和平统一的不利因素依然存在。出现此局面的原因是由多方面构成的,其中一个最令人担忧的原因便是“台湾主体意识”不断上升。如何使台湾的民众摆脱“台湾主体意识”而逐步接受两岸统一的思想将成为两岸政策调整的一项重要内容。

提出大陆对台政策构想

1.对“一国两制”构想进行创新

“一国两制”创造了和平共处的新模式,从实践上看,“一国两制”已成功运用于解决解决香港和澳门问题,因此,台湾问题也可以按照“一国两制”的构想来解决。但我们应该认识到,台湾与香港、澳门的情况毕竟有所不同,台湾与大陆唇齿相依,台湾问题是我国同胞之间的问题,没有领土主权的问题,属于我国内政问题。要台湾能够接受“一国两制”的构想必须根据台湾的具体实际对其进行创新,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在制度上、政策上灵活处理台湾问题。

2.继续推进海峡两岸民间交流

近年来两岸各地各部门实施了大批的交流项目,内容丰富,涉猎广泛,教育、文化、出版、新闻传播、民俗、地方特色、民间艺术、宗教等领域均有涉及。而一些新兴的交流活动,诸如两岸农博会、两岸旅博会、两岸妇女客家山歌大赛,岸校长论坛等正以其新颖独特、形式多样的优势不断兴盛繁荣,从而使两岸人民借由文教合作的契机,淡化成见,推动了双方了解的进一步深入。当前,应该继续推进海峡两岸交流,特别是民间交流。这就要求大陆对台工作必须以淡化台湾民众的误解为关键,致力于转变台湾民众对大陆的态度,化解敌意,共

建和平;必须以开创两岸和解、双赢的局面为着力点,在对台工作中掌握主动,占领先机,以增进两岸人民了解为前提,以保障台湾人民利益为根本,以平等包容的态度为保障,向台湾人民展示一个真诚友善的大陆形象,变“台独”对抗路线为两岸合作共赢的对台新政策。

3.加强文化交流,增进两岸亲情

两岸和平统一是一个互相认同互相融合建立共同羁绊的长期过程,是一个逐步消除隔阂的过程,而推进这个过程所需要的载体就是两岸之间的交流互动,谈判沟通和直航三通,上至中央下至民间,必须高度重视两岸交流交往,以加强沟通、增加互动为基本途径,以增进了解、扩大共识为根本目的,不断开拓对台工作的新局面。必须将增进两岸人民的互访作为对台工作的主要内容,完善各项基本工作,从而吸引更多的台湾民众以旅游、经商甚至是求学的方式来到大陆,了解大陆的经济、文化、风俗,增加台湾民众对大陆的认同度;同时,必须不断完善各项赴台政策,促进更多的大陆民众访问台湾,在对台湾社会全面了解的基础上,加强对台湾民众的理解和认知,从而在两岸人民的交流交往中搭建血脉相连,亲情相依,文化相通的桥梁,建立新的共同经历、共同记忆、共同感情。

? 西方现代性与中国现代性异同

现代性特指西方理性启蒙运动和现代化历程所形成的文化模式和社会运行机理,它是人类社会从自然的地域性关联中“脱域”出来后形成的一种新的“人为的”理性化的运行机制和运行规则。

杨春时,厦门大中文系教授:

现代性作为现代的本质,一般认为区分为社会现代性和反思现代性。我认为,更准确的是,其中社会现代性又分为感性现代性和理性现代性。这样,现代性就具有三个层面:感性层面、理性层面和反思—超越层面,也就是说存在着感性现代性、理性现代性和反思现代性。

在现代性的感性层面上,存在着被释放出来的人类生存欲望,它获得合法性,成为现代化的深 层动力。人的欲望的解放必然体现到理性层面上来,被理性所肯定和规范,现代性也就体现为一种理性精神,形成理性现代性。理性包括科学精神(工具理性)和人文精神(价值理性)。对社会现代性的反思、批判又形成反思现代性。人是一种超越性的存在,具有神性,它在追求现代性的同时,也在进行自我反省和自我批判,并追求终极的价值和意义,于是就有了反思—超越层面的现代性。这就是说,现代性还存在着自我批判、自我超越的层面,包括哲学现代性、审美和艺术现代性等,它们制约着感性—理性层面的现代性,并负起了在现代性重压下恢复人的自由的责任。这三个层面构成了完整的现代性,而忽略其中任何一个层面,现代性的表述都是不完整的。

现代性在中国的起源:

现代性是一种历史的趋向,中国现代性是从西方引进的,同时又被中国化了,它在具有现代性的一般性质的同时又有自己的特殊性。如果说西方现代性是“脱神入俗”的话,那么中国的现代性则是“脱圣入俗”。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天人合一、体用不二的性质,它未发生超验的形上层面与经验的形下层面的分化。在鸦片战争之后,西方现代文化的冲击导致了传统文化的衰落,五四新文化运动自觉地以西方现代性反对中国传统文化,更加剧了传统文化的瓦解,从而诞生了中国的现代性。中国文化失去了圣化的品格,沦落为凡俗文化。天人合一、体用不二的传统变成了天人二分和体用分离,有了感性和理性的对立,同时也产生了超越的冲动。中国现代性也就分化为感性、理性和超越性的层面。但它具有不同于西方的特点,首先是存在着结构性的缺陷。

中国感性现代性没有得到充分发展,非常薄弱。在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中,感性层面的现代性并 没有突出地体现为感性欲望的解放。一方面,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理性化倾向,理性传统对感性的压抑也延续到对感性现代性的排斥。同时,中国文化对感性欲望的禁锢与西方宗教的禁欲主义不同。它虽然强调以理性节制感性,重义利之辨,但又讲求中庸之道,承认“食色,性也”,

给感性留下一定的空间。因此,这是一种软性的禁锢。正是由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这种特性,感性现代性的反弹就不如西方那么强烈。中国现代性的发生,主要是出于新民救国的需要,因此一开始就注重引进理性现代性(科学、民主),而不是感性现代性。虽然五四也有个性解放的呼声,但主要体现在理性领域,没有出现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感性欲望泛滥的局面。在传统理性(如重义轻利)和现代理性的双重压制下,中国经济自由主义始终没有得到合法化,也说明了感性现代性的萎缩。通俗文学是感性现代性的产物,但五四前后,中国通俗文学(如黑幕小说、鸳鸯蝴蝶派等)没有获得合法性,受到启蒙主义的排斥和批判。这表明感性现代性在中国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

中国理性现代性也没有得到充分发展,根基不深。中国现代性的理性层面就是五四引进的科 学(工具理性)和民主(价值理性在政治领域的体现),但它与西方也有所不同。由于感性欲望没有充分解放,因此工具理性的动力不足,科学精神没有得到充分发展。虽然五四时期科学主义一度建立了权威,但这个科学主要不是指向自然科学,而是指向社会科学;不是一种科学精神,而是某种科学的结论。在接触西方现代科学的一开始,中国就把达尔文的进化论当作现代科学的代表,而且由于对进化论的偏颇理解,科学主义变成了社会达尔文主义,成为意识形态化的民族救亡图存的理论。在五四退潮后,由于意识形态被当作科学接受,科学主义很快就转换为意识形态主义。在五四以后的革命进程中,不是科学精神而是意识形态主义成为主导。此外,就价值理性而言,基于集体怨恨心态,不是自由而是平等成为基本的现代性诉求,从而导致价值理性的偏失。中国革命接受了卢梭的平等理念,而舍弃了自由理念,采用了法、俄革命的模式,建立了社会主义的“人民民主”制度。建国后,本应重建和发展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尤其应重视人的自由,但意识形态主义的惯性和平等理念的影响阻碍了这种现代性建设,而且形成了“左”的思潮,成为现代性建设的反动力量。“文革”是这种倾向的极端化表现,是现代性的全面反动。

中国现代性也有反思—超越层面,但这个层面的现代性建设,却非常薄弱。中国传统文化是天人合一的文化,形上领域与形下领域没有分离,儒教本身既是一种道德体系,又具有形上意义(宗教和哲学)。中国的启蒙运动引进了现代性,瓦解了这种圣俗一体的文化结构,产生了“脱圣入俗”的结果。五四打倒孔子的权威,消除了传统文化的圣化光圈,在批判传统文化的意识形态内涵的同时,也取消了中国文化的超越功能。取而代之的是西方文化,但对西方文化的引进仅限于科学和民主这样形下层面的文化,西方的宗教和哲学以及审美文化等形上层面的文化则被忽略甚至被拒斥。

因此中国现代性一开始就具有片面性,存在形上领域缺失的问题。五四对宗教持批判态度,把它与迷信等同,抹杀了它的形上意义和信仰的合法性。1922年,五四主将们发动了一场反宗教运动,使用的武器仍然是科学。这是以经验反对超验、以知识反对信仰的运动,它导致信仰的缺乏,从而为意识形态的信仰化创造了条件。五四不重视形上哲学,因为它不能直接发挥启蒙作用;更由于科学主义的霸权,形上哲学受到排斥。被引进提倡的是带有实用主义倾向的杜威的实验主义和实践性的马克思主义。1923年发生了“科玄论战”。这场论战表面上是进步与保守之争,实际上也是科学能否取代哲学的论争。这场论战以“科学神”战胜“玄学鬼”而告终,表明形上哲学在中国的缺席。这导致了意识形态的绝对霸权,并在以后发生偏执化。五四对现代文学的引进和建设也着眼于理性启蒙作用,忽视文学的审美超越品格。五四后的“革命文学”运动更接受了苏俄的文学思想,强调文学的政治功利性,忽视文学的超越性。中国现代文学的主流就止于争取现代性(启蒙主义文学)和表达现代民族国家意识(“革命现实主义”文学),具有反思现代性性质的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特别是现代主义文学弱小、边缘化。这意味着文学放弃了现代性批判的超越功能。

在现代性与现代民族国家意识的关系方面,中国与西方有所不同。现代性的核心是科学精神 与人文精神,现代民族国家意识的理念是民族主义,因此二者既相关联,又可能不同位。在欧洲,

现代性与现代民族国家意识基本上一致,它们都反对共同的敌人———教会和封建贵族,科学精神、人文精神与民族主义不相冲突,甚至相辅相成。而在中国,现代性与现代民族国家意识错位,科学精神、人文精神可能与民族主义相冲突,这种错位和冲突造成了中国现代性历程的艰难曲折。

中国现代性是“外发型”的,也就是说,它不是出自中国社会自身发展的自然要求,而是在西方 列强压迫下提出来的(外迫性);它不是来自中国本土文化传统,而是来自西方(外源性)。外迫性,造成了中国的民族主义,它要调动一切传统文化资源反对西方列强,争取民族独立。外源性,使中国现代性事实上等同于西化。这就形成了现代性与现代民族国家意识的冲突、现代性与民族主义的冲突:要民族独立,就要反西方,甚至肯定中国传统文化;要现代性,就要学习西方,甚至反对中国传统文化。在争取现代性与建立现代民族国家双重历史任务面前,建立现代民族国家显得更为紧迫,更为重要。在矛盾的抉择面前,中国人民选择了现代民族国家意识,而牺牲了现代性。中国的现代性是为现代民族国家服务的,启蒙是为救亡服务的。这与西方正好相反。欧洲现代性是由社会自身发展要求提出来的,它没有救亡的压力,它的思想资源是古希腊罗马文化,因此与现代民族国家意识没有冲突;而且,现代性是根本目的,建立现代民族国家是实现现代性的手段,二者的关系没有被颠倒过来,不需要牺牲现代性来实现现代民族国家的建立。

? 试说明现代化、现代性与发展的关系

现代化是一个传统社会历经全面变迁而获取现代性的过程,而以社会的理性化、政治的民主化、经济的产业化、文化的世俗化及现代人格的形成为标志的现代性,则是现代化的结晶。 “现代性”相对于“传统性”而言,任何改变或否定传统的东西,包括思想,也包括行为,都具有现代性的意味。现代性的精髓,是理性主义。西方学者富科曾从哲学角度“把现代性概括为`一种态度’——一种社会精神,一种哲学生活,一种自我批判的本体论。还有人从经济角度界定现代性,认为“现代性是指工业和服务业在社会中占有绝对的优势并起着主导的作用,可以用人均国民收入来衡量”。其实,从宏观角度去解读恰如“现代”是一种包容性很强的概念一样,“现代性”同样也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其内容和体现形式均繁杂多样,是具有多维性质的“一个有机的联贯整体”.

与哲学味道很浓的“现代性”不同,“现代化”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社会学概念。作为社会学概念,现代化与现代性一样,极具复杂性和多样性,其范围广泛而宏大,集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教育和心理于一体。换言之,现代化是一个传统社会历经全面变迁,使旧的社会的方方面面都受到冲击而发生变化,从而获得新的社会模式和行为模式的过程。现代性在很大程度上仅仅是一种“产物”,但现代化则不仅是“产物”,同时更是“目的”和“过程”。

作为“目的”的现代化,其宗旨在于追求和获取人们所需要的现代性,使人类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演进、由落后国家向先进国家嬗变、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过渡、由封闭型社会向开放型社会变迁。

作为“过程”的现代化,就是获取现代性的过程,是用现代性的价值标准和价值取向破坏和削弱旧的权威、摒弃和排除阻碍现代化实现的传统社会的历史积累,而后经过阵痛和发展向现代社会迈进的过程。可见,现代化就像一把发展的利刃,总是在不断地向着现代性挺进。

作为“产物”的现代化,主要包括能够看得见和摸得着的工艺、技术、工厂、铁路、交通、建筑、航空等器物层面的现代化,经济结构、政治体制、行政管理、法律形态、企业经营、金融机构、教育制度等制度层面的现代化,以及涉及到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精神情感、性格气质、素质能力、伦理道德、思想文化和意识形态等无形的心理层面的现代化。 ? 通过对现代性的反思,你如何理解科学发展观

当代中国现代性的新建构——科学发展观

1. 在发展目标上,坚持以人为本,反对片面追求GDP

2. 在发展动力上,坚持把宏观调控与市场经济相结合。

3. 在发展路径上,把独立自主与参加全球化经济结合起来。

4. 在发展原则上,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反对把现代性等同于现代化的单向发展观。

5. 在发展方法上,坚持统筹兼顾,否定了片面发展的发展主义。

科学发展观对现代性的超越:

工业化道路上强调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发展逻辑上以人为本是核心。超越资本逻辑。

整体上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为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 立足当下中国的现代化与现代性开这一历史处境,请说明当下遇到的发展问题以及贯彻

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 面对中国现代化的困境,谈一谈你对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一

目标的看法。

? 如何看待收入差距过大?

1. 收入差距扩大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收入分配关系的变化与社会经济的发展是有内在

联系的。社会经济发展引致收入水平提高,进而引起收入分配格局和国民储蓄格局的变化。收入分配向个人倾斜,国民储蓄以居民储蓄为主体,不仅反映了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同时也构成收入差距扩大的重要经济条件。

2. 收入差距扩大与分配理论转变的关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分配理论和分配方式经

历了从单一的按劳分配,到按劳分配为主、其他分配方式为辅,再到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相结合的演变过程。改变了计划经济时期以行政手段为主的平均主义分配管理体制,引入了市场经济的激励和竞争机制,特别是按要素分配的观念的确立,使生产要素市场的供求关系逐渐成为个人收入分配的基础性调节机制。经过这种理论、观念、方式的变革,我国居民收入来源呈现多元化,收入差距也逐渐扩大。

3. 收入差距扩大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收入差距扩大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主要是分析收入

差距扩大对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的影响。现在经济学界有许多观点认为收入差距扩大抑制了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是总需求不足的根本原因。例如有学者提出,收入差距日益拉大,平均消费倾向和边际消费倾向逐渐下降,制约了消费需求的增加。而消费需求不足又制约了投资需求的增加。因此,收入差距扩大是导致有效需求或总需求不足的根本原因

4. 收入差距扩大化的政策治理 收入差距扩大虽然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必然现象,且具

有激励效率、促进增长的积极意义,但也不能一概而论。首先,收入增加的手段要正当,要通过诚实的劳动和经营致富。如果是凭借不公平的竞争条件和不正当的经营手段获取不合理的收入,甚至以权谋私、权钱交易、侵吞国有资产而致富,则会危及社会和经济的正常发展。其次,过分悬殊的收入差距会引致两极分化,影响社会秩序的稳定。我国现在的收入差距加速扩大,基尼系数已超过了世界上其他同等发展阶段的国家,因此有必要进行某种治理。

5. 解决方法:1.要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对收入差距扩大化要有科学的认识。

2. 建立健全财产权保护制度,依法保护合法收入。

3.为防止收入差距过分扩大而引致严重的两极分化,政府应透过有效的宏观调控合理调

节全社会的分配关系和分配格局,用经济手段适当限制过高收入,提高低收入阶层的收入和福 利。

4.依靠法制来治理以不正当或非法手段(包括权钱交易、不公平竞争、不正当经营等)攫 取财富的行为。

? 经济增长=经济发展?

经济增长(economic growth):通常是指在一个较长的时间跨度上,一个国家人均产出(或

篇三:中国应该如何解决台湾问题

中国该如何解决台湾问题

2007-05-08 8:48

台湾问题是中国内部的历史遗留问题,但是尽管是我们的内部问题,现在已经牵涉到很多的国际问题,甚至上升到中美之间的核心利益冲突,这个现实我们不得不面对。我们从来都说台湾问题是我们中国的内政,外来势力无权干涉,但是现实决定我们不能单纯的从内政去考虑问题,在手段上或者准备工作上,必须面对外来压力.

但是随着中国实力的增长,国际地位的提高,我们的利益、价值观已经开始影响世界,已经在全球范围内与美国人展开了较量。从这个方面来说,台湾问题也仅仅是中国利益的一部分,也是美国利益的一部分,尽管台湾是当今中国的一个核心问题,但已经不是全部。反过来,在美国人可以控制的范围内,它肯定会利用台湾问题来牵制中国,但是它已经不是美国人最重要的核心利益。

多年来,台湾总是我们心头的痛,这个美国人看的很清楚,就因为这个弱点,才会使台湾在美国看来有很高的利用价值。但是现今的中国,在美国人不可预料的情况下迅速发展,它们也措手不及。某种程度上,我们在一步步的扩张,而美国人却在一步步的退缩,基本上美国人已经不再象冷战那么有自信控制世界了!这就是我们的机会!

其实大家都清楚,中国在乎的不是台湾本身的举动,以及它未来在国际上的地位,最根本的是中美之间的较量!从最高层面上来说,如果我们能压制美国人的嚣张气焰,那基本上解决台湾问题是指日可待!

历史发展轨迹,给我们了很多启示,其实美国佬就是纸老虎!最近我们国家的发展势头,以及外交政策方向,给人的感觉已经是抓住了美国人的命脉。从提高实力、军事能力的角度,我们并不能仅仅着眼于台湾问题,否则我们永远都感觉到解决台湾问题是那么心有余而力不足。

我们的海军空军实力起码要放眼控制西太平洋,把台湾纳入我们垂手可及的打击范围之内,基本上让世界感觉到台湾就象是我们的内陆地区,如果要干涉就需要足够大的勇气,牺牲足够多的利益,而能不能成功还是未知数!

围魏救赵的策略告诉我们,在当今我们与美国人有广泛的利益冲突或者利益一致的情况下,是不是可以让美国人觉得在其他更重要的利益上有痛楚,而放松对台湾问题的“关心”呢?

尽管这是个重大的课题,美国人也不会这么傻,但是现实就是现实,就看我们怎么去抓住美国人的主要矛盾了。从目前的思路看,我们找到了感觉。海空军力量的迅速发展,连美国佬仅有的80架F-22中,要抽出12架放到中国的家门口。它在西太平洋感受到的压力可想而知。暗地里,我们非公开的放弃有限核反击政策,加速发展核力量,甚至保证核恐怖平衡。另外公开进行外层空间武器试验。种种迹象表明,我们是想把事情闹大,让美国人感觉到压力,甚至让美国人感觉到越来越多的利益受到挑战。只有我们咄咄逼人才有机会取得

更多的交换筹码!

最近台湾那个小丑上串下跳的很是热闹,但是我们却出奇的冷静,而美国人却紧张的有苦难言。这才是大气的中国该表现的态度,而一味的“韬光养晦”甚至小家子气,反而让人觉得好欺负!如果把盘子做大,事情闹大,或许能得到更多的利益,也许这也叫规模效应!

如果我们可以一手捏住西太平洋,一手捏住美国人的命脉,是不是意味着我们的未来会更美好呢?

篇四:如何解决台湾问题

如何解决台湾问题

台湾问题一直得不到解决,一直是中国政府的一块心病。中国政府一直主张以和平解决为主,但也决不放弃以武力解决收复台湾的手段。以我的主张,我这个人是个坚决主战派。只有不惜一切代价坚决打击台湾,把台湾几十万军队给打掉。只有把台湾的拳头给打掉,台湾政府才有可能老实下来。

中国从80年代,中印边界自卫反击战以来。就没有打过仗了,连大规模的陆、海、空三军联合军事演习也没几次。我认为台湾问题必须用武力解决。怕什么打完了,咱就再建设罢了。只有把台湾的拳头打掉,台湾政府领导人就会老实。也借此机会,“敲山震谷”一下。这不仅仅是打给美日,这两只纸老虎看的。更重要是打给那些侵占,我国南海的领土、海域、能源和资源的“阿猫、阿狗们”看的。让“它们”也知道,中国是拥有很强大的军事势力。已经不是那个贫穷、落后、挨打和任人宰割的中国啦!!

如果是真的以武力解决台湾的问题。以我看,以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在在世界上的军事实力来说。人民解放军的整体实力,在世界上的排名并不在前位,乃至于在亚洲都不是排名靠前的。不过就人民解放军的陆军而言,在世界上算是属于一级棒的一支武装集团。无论是武器装备,还是兵源的素质都是世界第一的。这个美军已经在朝鲜和越南战争领教了。特别是近几年大量在全国的各大高校选拔大学生兵源和培养国防生的制度。这个大大增强我人民解放军陆军的兵源的素质!!人民解放军的海、空军的实力 不是很强大。特别是空军,缺少大型的运输机。运输机越多越好,以武力解决台湾问题就靠那么几架运输机是不行的。海军缺少大型的登陆舰,使陆军的重装备不能及时有效的从海上运输过去。打击台湾就是要一个快字,要快就的实施大规模的空降和海上登陆。以中国的经济实力和科学技术水平,还不能造出大型的运输机和大批量的生产大型运输机和登陆舰。所以说,要武力解决台湾问题之前;首先要解决一个快字的问题。要向,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盟军在诺曼底登陆那样,上千架运输机和滑翔机铺天盖地的空降;同时从海上实施大规模海上登陆。那场面真是惊天地、气鬼神啊!!

我有个不成熟的想法,以南京军区和广州军区为主体打击台湾本土。再回过头来收复澎湖列岛和金门各岛。同时向全国征集大型的冲锋舟和大型的快艇。越多越好,然后由电磁脉充弹打过去对台湾本土实施全天候的电子信息通讯压制;短程地对地导弹、战略轰炸机、战斗轰炸机;对台湾所有的军事目标实施两个波次的饱和轰炸后。再由一部分重装备和兵力先空降到台北控制台湾政府;另一部分兵力随后从海上乘大型的冲锋舟、快艇和登陆舰运送重装备实施大规模的海上快速登陆。以支援先期的空降到台北部队,海军所有的军舰上的炮和导弹一齐向敌岸打过去实施火力压制。以支援海上登陆的部队能够快速登陆。陆军航空兵、空军航空兵和海军航空兵以及空军的各种型号的战机;分批次的起飞升空对台军实施空中火力压制。与此同时,常规潜艇和核潜艇潜出台湾外海500海里进行潜伏警戒。对台湾实施半包围态势,防止美国和日本军事介入。海南省空军歼击机警戒着,随时准备起飞升空去拦截台湾政府的领导人外逃的飞机。争取五天之内解决台湾本土,七天之内全面的解决台湾问题!!!!!早点打完,就好早点去建设台湾嘛。

可如果是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则台湾政府必须要放弃武装、“扶手称臣”。我认为这是中国中央政府要很强硬坚持这条原则。以绝后患!但可以台湾陆军里选出精兵9万人组建路上自卫军。军权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辖,军官由人民解放军里挑选出精干的军官来担任。装备由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统一列装。全军共分为台北、台中、台南3个集团军;每个集团军共有10个旅;分别为:2个装甲步兵旅、3个坦克旅、1个防空导弹旅、2个电子信息对抗

旅、1个装甲炮兵旅、1个后勤保障旅。每个旅有3个营;每个营有5个连。至于海空军就没必要有了,人民解放军的海空军完全有能力保护好台湾的领海领空安全。

早日解决台湾问题,中国盛兴,中华民族盛兴!!!!!!!!!!

篇五:如何解决台湾问题

如何解决台湾问题

台湾问题是指新中国成立后台湾与祖国大陆在治权上相互分离,尚未统一的一种段态、局面。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台湾不仅在法律上而且在事实上已经归还中国。台湾问题的出现,是国民党发动反人民内战的结果,其本质是中国的内政问题。影响台湾问题的解决因素很多:台湾当局者中“台独”势力的存在;国外反华势力的介入(特别是美国的干扰);台湾与大陆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差异……要想解决台湾问题必须综合考虑各方方面因素,逐一击破。

首先,政治层面,大陆不仅要加强与台湾当局领导集体的高层对话,也要注重整个国际形势的变化,加强与美国的合作交流,并不断巩固自己在世界上的地位,让国际势力对中国内政问题的干预力度降到最小。其次,经济方面,台湾经济是高度发达的开放经济,大陆最近几年大陆的经济实力也在逐年攀升,这就为两者经济上的交流和接近提供了机会,大陆政府应该采取一些具体措施来鼓励和支持两岸商贸的往来,让两岸的经济关系越来越紧密,取代美国作为台湾最大贸易伙伴的地位,这样不仅有利于大陆对台湾的吸引力,同时也减小了美国对台湾问题的干预力度。然后,文化方面,台湾与大陆有着相同的传统文化,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特点,加强开展两岸之间传统文化方面的活动,共同学习回顾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中团结、爱国、统一、家等文化理念,寻找文化上的共鸣,不得不承认的是在近代两岸在文化上出现了差异,人们的价值观念也有所不同,但这些都需要我们去走近彼此,加强两岸的民间交流,包括促进留学生的交流、两岸人们的旅游来往等形式,同时大陆要加强文化宣传,让台湾人民更多的了解到大陆的真实情况,消除历史遗留的偏见……..

台湾问题的解决还有很多需要我们去努力的,但我们要有信心,两岸会走得越来越近,关系越来越紧密,最终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

高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