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作文素材 > 教育资讯

古都开封与杭州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0/13 02:13:43 作文素材
古都开封与杭州作文素材

篇一:开封是哪几朝古都

1、开封作为七朝古都,都是哪七个朝代?

历史上先后有战国时期的魏、五代时期的后梁、后晋、后汉、后周、北宋和金定都于此,所以开封有“七朝古都”之称。

篇二:逛古都开封吃开封美食

古都开封带你尝尽开封美食 因为是坐火车到达的开封,所以对开封的第一印象只是一个小城市,完全没有网络上说的那么具有古代气息。只是越往城市中心走,越来越被开封独有的气质所折服,开封这所城市不仅风景美,它的味道更美,开封闻名全国兴盛德麻辣花生唇齿留香,白记花生糕香软酥脆等等有名的开封特产,让人流连忘返。

从火车站通往古城的中山南路路口,古城墙被人为地扒开了一个大口子,穿梭的汽车就这样撕开了古人的画卷,把开封带进了21世纪。

我在宋都御街里逛了逛,里面有卖很多的汴绣,瓷器等,走到尽头看到了一家“土小宝”的特产专卖店,根据他们的店员介绍:店里的特产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产品,并且可以在网上购买,邮寄回家,非常的方便。

站在古城墙下,看那墙砖有一道新旧分明的痕迹,已经知道,时代的烙印依然无法抹去。七朝古都所对应的朝代:战国魏,五代时的梁、唐、汉、周和北宋。它的名字虽然只有三个:大梁、汴梁和开封,但经历的战火洗礼却有上百次,经历的黄河水患更加让人荡气回肠。黄河每决堤一次,泥沙就吞食掉一次古城和无力逃走的人口。所以,“开封城,城摞城,地下埋着五座城”,就成了当地黄口孺子都会唱的歌谣。现在我们看到的城墙,下部分发黄的是晚清留下的残砖,而上半部则是我们今天新加修起来的了。龙亭、相国寺、开封府、包公祠、清明上河园、繁塔、铁塔,这些极具吸引人字眼的景观,经过重新修建,都再现了古代巍峨的建筑。

清明上河园对面是宋代翰林院的高大建筑,现在名叫“中国瀚园”我站在它后面的万岁山上,当年为了修建它,帝王们不惜花费大量人力物力,派人去南方采购奇石异卉,称为“花石纲”。不过,这些奇石,早已湮没在黄沙泥土中,那些奇花异草,也早已变成了泥土。千古繁华,终于成了永久的失落。在这里,令人们回味的,是多才多艺的宋徽宗,亲临翰林院向他的学生们讲授着描绘花鸟鱼虫的技巧,还有就是这位不幸的帝王在五国城被囚时的悲凉。 开封的历史名人之多也不能让人小觑,寇准、包拯、欧阳修、范仲淹、司马光、王安石、蔡襄、杨业、潘美、李师道、宗泽等文臣武将,苏东坡、晏殊、柳永、李清照等词人,还有蔡京、张邦昌、秦桧之流等,哪一个都是让一部宋史更加活泼起来的生动形象。

高高的龙亭之上,脚下就是北宋皇宫正殿的位置,抬起头来,向前方看去,那明镜似的潘湖和杨湖水碧波荡漾,回忆起,宋代原本是一大片皇宫的楼房,而今却成了水乡泽国,不过,从“潘湖”和“杨湖”的名字,我们可以看到,中国老百姓一直有一种嫉恶如仇、褒忠刺奸的鲜明个性。据说,解放前和解放初,东部湖畔多是做豆腐的人家,产生的污水直接排到湖里,湖水就呈出一片混浊,于是,老百姓就叫它“潘湖”,以刺潘美之奸;而西面的湖水,因为没

有污水排入十分清澈,老百姓就为它取名“杨湖”,以表杨业之忠。其实,这印象完全是编故事的人给老百姓造成的错觉。历史的真相是,潘、杨二人,都是宋初的名将。尤其是潘美,他从参与宋太祖陈桥兵变起,就为赵宋王朝南征北战:攻取南汉一直打到广州,收复南唐打到金陵,东取吴越打到杭州。只是在宋太宗雍熙三年宋兵三路北伐辽国,潘美和杨业为正副统帅出师,潘美因判断失误造成指挥失当,才使杨业陷入辽军重围,被俘后不屈而死。为此,潘美被皇上连降三级,而杨业却成了人民心目中忠贞的楷模。想到建国功臣潘美因此受到世世代代人的唾骂,而杨业又得到后人无节制地美化,这只能慨叹中国正史面对民间传说的无奈。

出了龙亭后门往西不远就是“天波府”了,大门上的“天波杨府”四个字是杨业第34代孙杨成武所书。府内演武厅中摆放整齐的刀枪剑戟斧钺勾叉,铨释着传说中的七郎八虎八姐九妹的神勇。其实,除了杨成武题写的那块匾是真的外,其他任何一处也不是真实的。历史的真相,就像那被泥沙所埋的古宫殿一样,永远只能是考古专家们研究的课题,而与老百姓的好恶毫不相干。

包公湖西岸的包公祠,是清代光绪年间由李鸿章筹银重建的。祠内陈列着包拯及其家族墓地的出土文物,已列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祠内有一块《开封府题名记碑》,上面刻有北宋开国以来148年间183任开封府尹的姓名和上任年月,堪称是北宋京城首府地方官的花名册。在这些府尹名字当中,唯有包拯名下有一条深深的凹痕,这是人们观看碑刻时总在其名下指指点点,天长日久磨出来的,是历代人民爱戴包公的见证。最让人感动的是,包公生前曾为他的子孙后代留下的家训:“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我想,这一家训倒是可以让当今的官员们都来看一看,因为,今天,大大小小的贪官几乎充满了中国各级衙门。

包公祠的东厢房内还摆放着三口铡刀,还有怒铡陈世美的泥塑,人物倒是栩栩如生,可是,稍微知道历史的人都明白,这也是为了迎合老百姓的欣赏心理需要,按照小说杜撰出来的。历史上,根本没有陈世美这位休妻再娶的驸马,更没有可以铡龙子龙孙皇亲国戚的铡刀了。 夜幕降临时,我来到相国寺附近的鼓楼广场,这里是开封最有名的美食街。此时华灯初上,灯火通明,人影晃动中,仿佛回到了北宋王朝开封城端午观灯那个繁华岁月。只是坐下来后,我发现,所吃的东西已是太多的南北混杂了,并且多是四川风味,才知道,在当今,开封,早已无法守住自己独有的风情了。

记得八九百年前,相国寺一带,曾有柳永等下层文人的“衣带渐宽终不悔”的“浅斟低唱”,也有宰相晏殊等达官贵人的“一曲新词酒一杯”的“莫辞终夕醉”。甚至,在灯火阑珊处,还有真龙天子混迹其间。而今,谁能有本事还原出北宋都城那份宏伟与繁荣?

据史书记载,宋代的开封城,是在唐代长安城没落后崛起的中国历史上第二个最宏大的帝王之城。它包括皇城、里城和外城共三层城墙。外城周长24公里,仅城门就有20个,其中

陆城门13个,水城门7个。在这座36平方公里的都城内,又以汴河和蔡河之上的州桥与龙津桥之间的一段最为繁华。在这里,集中了天下物产精品,商铺相连、车马如流、人行如蚁,商品经济,在宋代得到了空前发展。当年,这种繁华的场面,被张泽端的写实作品《清明上河图》所描绘,有幸让今天的人们看到了它的全貌。

沿着历史老人留下的足迹,发现,是宋朝建国之前50多年的分割与动荡,孕育出了赵宋王朝的偃武修文的基本国策。赵匡胤坐上皇帝宝座后,总结出五代十国走马灯一样的改朝换代,基本都是武臣拥兵夺权所造成的后果。所以,他采取了“杯酒释兵权”的方法,一举消除了能征惯战的武将们对政权的威胁。并且,他的后继者们也都对武臣时刻存有戒心,稍有风吹草动武将就被夺去兵权。结果,有宋一代武装力量始终不强,一直无力打败他的对手辽国和金国。最后,更无法与骠悍的蒙古兵抗衡,亡国便成了必然。

宋代皇帝看不得大臣们拥兵自重,但对大臣们的享乐却熟视无睹,并且,有时还大加怂恿。巨大的消费团体,再加上和平的环境,社会的生产积极性得到极大提高,物质丰富起来,流通渠道也忙碌起来,奇珍异宝,渐渐地向权贵手里集中,而京城,又是权贵最多的地方,就这样,开封理所当然地成了天下最富有的大都市。

但是,宋朝的帝王们实在不是开拓型的统治者,他们在享受的时候,一味地苟且偷安,只把都城建在物产丰富的华中大平原上,而没有考虑到它四面受敌和黄河水患频繁的不利因素;任可把大量金钱送给敌国去买和平的环境,也不想用这笔钱来训练一支能征惯战的军队。结果,靖康之变,积一百六十多年的皇城财宝,还包括无数能工巧匠,在金兵的劫掠下,都成了侵略者的馕中之物而远去北国。后来,又在元、明、清几次黄河大洪水的冲刷下,古城和它的殿宇楼房,都变成了“地下”文物。

开封的最后一次水患发生在1938年的6月9日。那是为了阻止日本侵略者从华北南下,蒋介石下令新八师师长蒋在珍,炸开了郑州东北部的黄河花园口南岸大堤,滚滚的洪流,裹挟着大量泥沙汹涌而出,豫、苏、皖三省3000多平方公里的低洼地变成一片汪洋,包括开封在内的1200多万人民流离失所,89万百姓葬身洪流。开封城中的潘杨二湖及包公湖等湖泊,大多都是那时形成的。而从此形成的黄泛区,一直到焦裕禄当兰考县县委书记时的上个世纪七十年代,还没有治理完!

一座座举世闻名的宫殿、一处处享誉天下的古迹、一件件价值连城的文物,在一次次黄河水患中渐渐被湮没。富甲天下的东京汴梁的大名也渐渐消沉和寂寞下去。

篇三:古都

六朝古都(孙吴、东晋、刘宋、萧齐、萧梁、陈)

三国时称为 建邺 ,是 吴国 的首都。 西晋 避司马业讳,改名为 建康 。接续的 东晋 、及 南北朝 的宋朝、齐朝、梁朝、陈朝皆以此城为都,所以南京亦称 六朝古都 。此外,南唐、明(洪武)、太平天国,以及国民党政府也曾建都于此,因此,历史上盛称为"六朝胜地、十代都会"。至今有2600年的历史。 六朝古都金陵城指南京,江苏省会,依钟山,临长江。自公元前472年越王勾践在此筑城以来,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是我国七大古都之一,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有"六朝古都"、"十朝都会"之称,至今有2600年的历史。

正因如此,南京曾有过多个名称,如金陵、建业、建康、秫陵、白下、升州、江宁、集庆、应天、天京等,金陵、建康至今仍被人们做为南京的别称在使用。而南京这一名称的得来则是在明朝初年,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正式下诏确定以应天府为南京,北平为北京,实行南北两京制。自此,南京这一名称被长期使用至今。

燕京

指现在的北京。因古时为燕国都城而得名。战国七雄中有燕国,是因临近燕山而得国名,其国都称为"燕都"。以后在一些古籍中多用其为北京的别称。历史上有辽、金、元、明、清、后燕等六个朝代在此定都,还有中华民国(北洋政府时期),以及数个政权建政于此,荟萃了自元明清以来的中华文化,拥有众多历史名胜古迹和人文景观。

1十三朝古都(夏、商、西周、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元魏、隋、唐、后梁、后唐)

2“十三朝”古都是官方沿用的说法,但根据史书记载和考古发现,加上西汉、武周两个朝代的都城,总共十五个正史(《二十五史》)朝代,这是目前学者普遍认可和接受的事实。

3十七朝古都,在“十五朝古都”基础之上加上战国韩、两个朝代。

4二十二朝古都,依史书记载和建都时间,洛阳先后有夏、商、周、战国韩、汉、曹魏、晋、北魏、隋、唐、武周、后梁、后唐、后晋、中华民国十五个建都朝代,新、后赵、东魏、北周、后汉、后周、北宋、金八个陪都朝代。

历史曾用名或别名,斟鄩、西毫、洛邑、洛师、成周、王城、雒阳、中都、东都、东京、神都、洛京、京洛、洛中、嵩京、中京、西京、伊洛、河洛、河南、洛州、三川。

长安

意为“长治久安”,现今西安城的旧称。外国人称之为胡姆丹。与开罗、雅典、罗马并称“世界四大古都”。从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10世纪左右,先后有13个朝代或政权在长安建都及建立政权,历时1100余年。十朝古都:西周(前1111年─前770年)?秦朝(前221─前206年)?西汉(前206年─9年)?新朝(9年─23年)?东汉(190年─195年)?西晋(313年—316年)?汉赵(318年─329年)?前秦(351年─385年)?后秦(386年─417年)?西魏(534年─557年)?北周(557年─581年)?隋朝(581年─618年)?唐朝(618年─907年)?武周(690年─705年)?大顺(李自成)(1644年─1645年)

五、杭州:五代十国中的吴越与南宋在此建都

六、安阳:商朝、东魏、北宋曾建都于此

七、开封:六朝古都(魏、后梁、后晋、后汉、后唐、北宋)

八、咸阳:秦国、秦

九、广州(南粤王)

十、成都(蜀, 后蜀)

十一、大理(在理国)

十二、兰州(西夏)

早期有 四大古都 的说法,四大古都指 西安 、 洛阳 、 南京 、 北京 。 *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起, 开封 和西安、洛阳、南京、北京一起并称为 五大古都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起, 杭州 和西安、洛阳、南京、北京、开封一起并称为 六大古都 。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起, 安阳 和西安、洛阳、南京、北京、开封、杭州一起并称为 七大古都 。

郑州市 于二十一世纪初倡议申报中国八大古都。经过50余年 夏 商 周 断代工程正式的 考古 发掘,郑州正式标列为“商代最早的”的都邑。郑州商时为汤都、隞都, 东周时期 为 郑 和 韩 的都城的新郑。郑州作为统一王都都城的时间约为170年,建都时间早于八大古都中的其他城市。郑州作为都城时间在700年以上,古都积年仅次于西安、南京、北京和洛阳。

东南西北中国京都

西都(西安、长安,另有附近同一地区的古都 咸阳 ) *

东都(洛阳,成周,另有附近同一地区的汴京 开封 )

南京(金陵、江宁)

北京(北平、燕京)

篇四:关于古都开封历史地位问题的再认识

关于古都开封历史地位问题的再认识

长期以来,开封定格在“七朝古都”的框架概念之中。开封的最早建城时间基本上是从公元前8世纪20年代,即郑庄公在其新开拓的疆土上修筑的新城——启封(开封)算起,距今只有2700多年的历史。但是近年来,有志于开封研究的专家学者们,经过对相关文献资料及文化遗存的探讨,认为早在4000多年以前,开封地区就是人文始祖活动的重要地区,第一个世袭制王朝——夏,长期将都城设在开封(老丘)。如此一来,开封的最早建城时间至少应从公元前20世纪算起,就是说开封的最初建城时间距今在4000年以前。10月17日至19日,中国古都学会2013年(开封)年会举行,对开封古都学会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研讨和确认,并发布宣言,正式认定老丘为开封的第一代都城,确认了开封“八朝古都”的地位。须知,重新确认开封的历史地位,绝不是增加一朝和历史向前推1300多年的简单问题,其中蕴含的丰富的文化内涵,不是所有人都能够认识到的。

一、开封是先夏时期人文始祖活动的重要地区,是早期华夏文明重要的发祥、传承地之一。

根据可靠文献记载和文化层遗迹分析,早在4000多年以前,开封一带就长期是先夏时期人文始祖带领部族人民开展活动的重要地区,黄帝、炎帝、颛顼、虞舜等,均与开封有着不解之缘。

黄帝曾在开封筑城并有过重大活动。今开封北郊黄河大堤北侧,古有轩辕城,后演变成一个村庄,名轩辕楼村(简称轩楼)。村中至今尚有轩辕姓(轩姓)二三百人,是上古轩辕黄帝的后裔,是明代为避黄河水患从不远的北边迁来的。村中尚存清代乾隆年间碑刻一通,记有上述情况。从文献记载和民间口碑相传得知,轩辕黄帝曾在开封一带成婚并筑城,唐代史学家王《轩辕本纪》载“黄帝娶西陵氏于大梁”。上世纪30年代版《辞源》载:“黄帝娶西陵氏于大梁,曰嫘祖,为黄帝元妃。始教民育蚕治丝茧,后世祀为先蚕。”当代程广兴编著的《龙的传人》也有类似记载。今开封馆驿街原有嫘祖庙,即是祭祀养蚕鼻祖嫘祖的。

开封所属杞县空桑村,曾是末代炎帝榆罔的都城。史学家袁玉骝著《中国姓名学》记载:“神农氏末代炎帝榆罔即位后,自山东省曲阜将都城西迁河南省杞县的今空桑村。”类似的记载还有,可相互印证,足见空桑之地人文的厚重。此外,杞县还是轩辕黄帝元妃嫘祖的生长之地。

五帝之一的颛顼,曾居杞县高阳。据新修《杞县志》载 ,轩辕黄帝之孙、昌意之子颛顼,20岁即位,于颛顼高阳氏元年(公元前2514年)居高阳(今杞县高阳镇)。颛顼曾在这里处理部族政务,有过一系列重大活动。后迁至帝丘(今濮阳一带),死后并葬于帝丘。

开封是黄帝史官仓颉造字地。 宋《太平寰宇记》载:“仓皇(颉)城在县北时和保,世传仓颉所筑??东京开封府开封县有仓颉师旷城,城上有列仙吹台。”清《祥符县志》卷十四载:“仓垣(颉)城在县东北二十里。”仓颉城在今开封黄河大堤北侧的刘庄村北。仓颉城和轩辕城东西相对,相距六里。刘庄村北古有造字台、仓颉庙及仓颉墓,现仅存墓冢,并有宋代至今的碑刻四通。唐代史学家岑参曾于造字台作诗:“野寺荒台晚,天寒古木悲。空阶有鸟迹,犹似造字时。”

炎帝榆罔之后雷公, 据武则天通天元年《奉敕修方氏宗谱序》载“居空桑村”。晋代皇甫谧著《帝王世纪》载:“雷公之女,方雷氏,名女节,轩辕黄帝

次妃,生子名青阳。” 《中国姓名学》记雷、方原是一家。今开封一带以雷、方二姓为名的村庄,如雷砦、雷集、方店、方庄等,均与雷公有关。今兰考县翟庄村有清代续刻石碑《七圣祠记》,记有雷公子等人事迹,即雷公助黄帝打败蚩尤,因功被黄帝封于方山(今禹州方山镇)。而黄帝与次妃雷公之女所生儿子青阳,在同蚩尤部族的战斗中牺牲,因兰考是黄帝率部落联盟讨伐蚩尤的聚集地,故葬青阳于此(今兰考青陵岗)。此事在新修《兰考县志》中不仅有载,且今兰考县红庙乡人民尚有口碑相传。

另据相关资料记载,虞舜死于今开封东北不远的古地鸣条。鸣条之地在今封丘县黄陵乡平街村一带,上世纪50年代前属开封县刘店乡,距开封城仅30余公里。另外,商汤征伐夏桀,决定夏朝命运的关键战役——鸣条之战,就发生在这里。由此可见鸣条地理位置的重要。

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是地区经济文化发展的决定因素。先夏时期,随着自然环境的改善以及农业生产与建筑技术的发展,使人们大规模由山地移往平原地区居住成为可能。那时候,开封一带已是平原,但尚存不少土丘岗梁以及薮泽。相对于山区来讲,这里适宜于发展农业生产,有充足的水源以供生活之需,城邑建在土丘岗梁上,能躲避水患。此外,这里西距山地不远,既适宜向外(东)扩张,又适宜收缩战线依山退守。这就是人文始祖带领部族人民在这一带活动较多的原因。

先夏时期人文始祖及先民们在开封地区的活动,为开封乃至中原地区的开发贡献着力量,他们是孕育中原文明的先驱,是中华民族文明历史的创造者。由此可知,开封地区是早期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曾经为人类的发展作出过重要贡献。

二、夏朝长期将老丘(开封)设为政治中心——国都,对当朝社会的发展和中原地区的开发产生了重大影响。

根据古文献记载和近年来我国学术界关于“夏商周断代工程”的研究成果表明,自公元前2070年起,我国进入了第一个世袭制王朝——夏。夏朝先后相传14世、17王,至公元前1600年为商所灭,先后存在了471年。

夏朝的各种制度和经济文化的发展,尤其是在农业生产、铸造技术、天文历法等方面的进步,应该主要在夏朝中后期。由于夏朝没有文字直接流传下来,所以长期以来对它的了解还主要依赖古代文献的记载,包括夏朝的国王、官吏、军队以及刑狱情况等。夏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原始社会的基本结束,它的诞生成为中华文明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夏朝的政治中心,也即都城,曾10次迁徙。第七任王杼在其即位五年时,把国都由“原”(今济源)迁至老丘。夏以老丘为都历经杼、槐、芒、泄、不降、扃等六王,长达216年,成为夏朝定都时间最长的都城。这一段时间,恰恰是夏朝由稳定发展到兴盛繁荣的重要阶段。

夏朝是我国进入上古文明的开始,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朝代。夏朝统治者对都城老丘的长期经营,定会建设一座规模宏大的城池。近年来,开封史志专家和考古工作者根据可靠文献记载,研究确认老丘遗址大体在今开封县杜良乡国都里村一带。这里西距开封城(曹门)20公里,距市区不足5公里。这与著名历史地理学家谭其骧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所标位置大体相同。

作为第一个世袭制王朝的重要都城,夏都老丘存在的意义和影响是巨大的,其时间之早、规模之巨、对后世的影响之大,超过了夏代任何一个都城。在当今我国的八大古都中,只有开封早在夏朝就曾经有过如此辉煌的建都历史。仅从这

一点来讲,开封确实抢占了古都文明的先机。

自然环境以及地理位置是开封较早崛起的决定因素。夏朝中后期,随着自然环境和生存条件的改善以及农业生产与建筑技术的提高,人们大规模地由山地迁徙至平原地区居住。为了防止水患,城邑多建在地势较高的土丘和岗梁上,顾名思义,“老丘”之称同样是因为城邑建在高地上而来。夏朝初期都城多次迁徙,进入夏朝中期以后政权相对稳定下来,应该与上述条件的改善有着密切关系。老丘在众多城邑中之所以能鹤立而起,成为夏朝为都时间最长、规模最巨、发挥作用最大的国都,是与它所处的优越的自然环境和地理位置有着密切关系的。

在夏朝以开封为都的200余年间,政权从巩固发展到稳定,进而走向兴盛繁荣,推动了农业和手工业经济较快发展,统治范围也大规模扩大,向东达“东海之滨”,东南则达江淮地区。这一阶段不仅对中原地区的开发至关重要,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夏代对后世的影响。而那位在“少康中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又慧眼择地定都老丘的第七代夏王杼,成为可与大禹、少康比肩的一代英君。

三、战国时期的魏都大梁,对开发中原和全国大一统局面的形成功不可没。 夏、商、周三朝,开封一带曾有有莘、逢、锡、戴、杞等国存在,这些方国后来或迁徙,或被兼并。进入春秋时期,开封地区大体属于卫国、齐国、郑国的地盘,后来楚国也把触角伸了进来。

春秋末期,韩、赵、魏三家分晋,魏文侯任用李悝为相,通过较早的变法使魏国迅速成为“战国七雄”之一。魏武侯时,继续向南发展,取得了郑、宋、楚三国的大片土地,并占据了大梁,从此魏国在黄河以南占有了广大的土地。为巩固霸业,魏惠王九年(公元前364年),魏国国都从安邑迁至大梁。魏惠王引浚水、挖鸿沟、修长城、联诸侯,使国力达到极盛,皆因大梁有利的地理位置和发达的经济,魏惠王率先实现了称霸诸侯之梦。但是,魏惠王自恃国力强大,不断向外用兵,而桂陵之战、马陵之战大败后,魏国逐渐走向了衰落。虽然一度有魏公子信陵君联合诸侯抗秦之举,但也没能挽救魏国覆亡的命运。公元前225年,秦将王贲围攻大梁,引黄河、鸿沟水灌城,魏国灭亡。魏国立国前后共220年,历8位君主,其中6位君主都大梁,时间139年。

魏都大梁是开封建都史上的第二个都城。据考证,大梁城东西长达10里,人口曾达30万,是与秦都咸阳、楚都郢城、齐都临淄、赵都邯郸齐名的大都城。大梁的城市建设对后世的影响、对中原地区政治经济发展的影响都是巨大的。以大梁为中心所产生的思想文化,在当时以及后世都产生过不可估量的作用。

魏国在“战国七雄”中实行社会改革较早,最早成为强国之一。在当时的都城大梁,产生了一大批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方面的精英人物。如庞涓,三军主将,战功卓著,后因骄傲轻敌败于孙膑;孙膑,后投靠齐国,立下赫赫战功,成为名垂青史的军事家;商鞅,秦国变法图强的关键人物;范雎,在魏国结仇投靠了秦国,提出“远交近攻”策略,削弱了魏国;张仪,著名纵横家,后投靠秦国破坏合纵,对魏国产生极为不利的后果;吴起,后投靠楚国,为楚国名将,著有《吴起兵法》;信陵君,战国四大公子里最有才华者,曾指挥著名的邯郸战役,击败秦军;朱亥,信陵君手下猛士,曾手持铜锤击杀不愿交兵符的魏王亲信将领;侯嬴,信陵君的谋士,曾指导信陵君“窃符救赵”。魏国的一大批志士仁人各自发挥作用,客观上促进了社会发展,有利于结束战国时期分裂割据的局面,对国家走向融合统一产生了影响。

四、从隋唐重镇到五代东都,汴州作为新的政治中心的崛起,对促进民族融合与社会发展产生了重要作用。

西汉时设立梁国,开封曾做过梁都。西汉中期以后开封基本保留县治、郡治地位。南北朝时升为州治(梁州、汴州),隋朝修筑贯通南北的大运河,大大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也把位于大运河中枢的汴州推上了新的发展台阶。唐建中二年(781年)永平军节度使李勉重筑汴州城,兴元元年(784年)年初,淮西节度使李希烈攻入汴州,自立为楚帝,不久败亡。翌年,宣武军节度使治所从宋州移至汴州。宣武军节度使管辖汴、宋、颍、陈、濮等六州军政,位居中原腹地,成为最强有力的藩镇,标志着当时的汴州已经成为北方最重要的经济和军事重镇。

这一时期传统的都城长安和洛阳,在“安史之乱”及其以后的藩镇割据中遭到严重破坏,城市趋于衰败。相形之下,汴州则蒸蒸日上,其城市规模和影响逐渐超越了长安与洛阳,具备了建为国都的条件。

五代时期的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除后唐外皆都开封,契丹正式建为辽国也建都在开封。此时的长安降为雍州,洛阳在战乱中不复前规,中国封建社会新的政治中心地位在汴州形成。五代后期,汴州开封“控引汴河,南通淮泗,北接滑魏,舟车之辐辏”;后周东京“华夷凑集,水陆会通;时向隆平,日增殖盛”;“坊市之中,邸店有限;工商外至,络绎无穷;僦凭之资,增添不定”,以致周世宗柴荣继位不久,便“发畿内及滑郑之丁十余万,筑新罗城”。后周时的东京,规模已十分宏大。周世宗柴荣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他北攻契丹,南下南唐,占据南唐江淮十四州,使后周的国力大为增强,为北宋结束分裂割据局面、实现全国最终统一奠定了基础。

五、以东京开封为中心的北宋王朝,将我国封建社会推向了前所未有的辉煌,它所孕育的大宋文化影响深远。

赵匡胤以兵变形式取代后周政权,建立了北宋王朝。其顺应了历史发展的需要,结束了五代时期的军阀割据、战乱不休的局面,使社会逐步走向了安定。

北宋王朝仍以东京开封为国都,历经九帝168年。东京不仅成为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当时世界上人口最多、经济及文化最为发达的世界大都市。

北宋东京城与隋唐的长安、洛阳不同,它是在旧城的基础上改建而来。城市商业经济的空前繁荣、人口的众多对东京城的布局产生了重大影响。东京城有三重城垣围护,皇(宫)城居中,外为内城,再外为外城,外城、内城均为商业区和居民区。这种由外城、内城、皇(宫)城三重城构成的都城布局为元、明、清都城所仿效,对后世的城市建筑影响很大。东京城的主要街道通向各个城门,宽窄不一。宣德门前的御街宽二百余步,其他街道宽二十五步至五十步。北宋中期以后,随着城市商业贸易的迅速发展,人口的不断增加,传统的坊市制度开始崩溃,代之而起的是坊市合一的城市布局。

北宋定都东京开封是和汴河等河流便利的漕运以及黄河所带来的丰富的水资源分不开的。汴河、蔡河、金水河、五丈河等河流横贯东京城,将全国各地尤其是东南一带的物资源源不断地运入,从而使东京处于“天下之枢”、“万国咸通”的有利地位。东京城的人口最多时达150万,是当时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城市。

北宋东京的手工业和商业相当发达。官营手工业机构庞大,有院、司、所、场、坊等大型手工工场,下设有许多小型生产单位,人员众多,分工细密,生产各色产品,除供应官府外,也销售市场。私营手工业较为分散,但行业俱全,从业人数众多,以生产加工生活日用品为主。手工业以军器制造、冶炼铸造、丝织绣作、刻书印刷、文房四宝制作、陶瓷制作、工艺品加工等行业较为发达。宋代的商业较之前代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旧的坊市分离制度

被打破,代之而起的是坊市合一,商店遍布全城的大街小巷,夜市、瓦肆和定期市场贸易的形成成为商业发展的显著特点。商贩将工商业的经营扩大到全城各个角落,各类店铺鳞次栉比,各色商品琳琅满目。“京城资产百万者至多,十万而上,比比皆是”。

宋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经济与文化、教育最繁荣的时代。根据研究,北宋时的国民生产总值为265.5亿美元,占据世界经济总量的60%,显示北宋是中国国民生产总值占据世界比重的最高峰。北宋时中国人均生产总值为2280美元,同时西欧人口人均生产总值仅为427美元。数百年以后,已经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英国人均生产总值也只有1250美元。

以东京开封为中心的北宋王朝及其创造的大宋文化,体现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诸多方面。包括开明的政治文化 、活跃的思想文化、繁荣的商业经济文化、创新发展的科技文化、百花齐放的诗词书画文化以及先进的建筑文化、通俗普及的民俗文化等。大宋文化对华夏文明的贡献和影响是巨大的。而东京城对

古都开封与杭州

后世京城影响也极大,金朝的中都(今北京)就是仿照了北宋东京城的建设规制,并为元朝大都(今北京)所吸取。站在中华文明的大厦上审视大宋文化,它完全可以与汉唐文化和后来的明清文化相比肩,正是它们共同构成了华夏文化的支柱和精髓。

六、 由金朝都城到元朝省治——开封城市地位的重大转折。

公元1126年12月,金军攻占东京,次年三月掳徽、钦二帝北返,北宋灭亡。公元1130年,金扶植刘豫建傀儡政权大齐,1132年刘齐由大名迁都汴京。1138年金废除刘齐政权,将汴京改为陪都,并置汴京路。

金天德五年(1153年)又改汴京为南京,改汴京路为南京路,并将南京作为进攻南宋的跳板。金主完颜亮曾于正隆六年(1161年)七月迁都南京开封。3个月后完颜亮被部下杀死,金又把国都迁回燕京(今北京市)。公元1214年,金朝为避蒙古军队进攻,再次迁都开封,并重新修筑了早已毁废的北宋皇宫。金南京城一度有过短暂的复苏与繁荣,人口曾有100多万。1224年金宣宗去世,由次子完颜守绪继位,即金哀宗。1230年蒙古军队三路伐金,1232年包围南京,1233年守将崔立投降,南京城被蒙军占领,金国灭亡。由于汴京的正统地位和巨大影响,使得它始终是宋金争夺的核心要地。金朝在取得对中原地区的有效统治后,就设想将其政治中心南移至汴京,不断加强对汴京的管理和经营,有金一朝,汴京始终是北方最重要的城市。

元朝攻占金南京后,改设南京路为汴梁路,又在此设河南江北行中书省(河南省),还把汴梁作为进攻南宋的基地。此时开封虽降为中原地区的中心城市,但地位依然十分重要。

元朝末年,阶级矛盾激化,农民纷纷揭竿而起。至正十一年(1351年),红巾起义军首领刘福通在颍州(今安徽亳县)拥戴韩林儿为帝,国号“宋”,改用“龙凤”年号。1358年5月,韩宋农民起义军攻占汴梁,定汴梁为首都。韩宋农民政权在汴梁修筑宫阙,任命官吏,铸发钱币(龙凤通宝),发号施令,指挥全国反元战争,影响极大。汴梁作为红巾军“龙凤”政权的首都存在了一年零三个月,正是全国起义的高潮阶段,对推翻元朝统治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七、明清中原首府开封——在全国位居前列的地区中心城市。

(一)建陪都与封重藩——宋都东京的回光返照

明朝洪武元年(1368年)正月,朱元璋在应天(今南京)称帝。当时他还没有下决心把应天作为首都,觉得过去在此定都的朝廷都是气数短暂,想寻找一个

篇五:八大古都

八大古都

“八大古都”是指由中国古都学会通过并经国内史学家承认的古代都城。按定都时间先后,包括西安、洛阳、北京、开封、南京、杭州六大古都,后加上安阳和郑州。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文字历史已经有数千年。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辽阔的国土上,出现了不少具有相当规模的城市,尤其是历代的国都,因其特殊的地位,更是大兴土本,着意修建。这些古都,无论在建筑规模、建筑模式或建筑风格上,都有其独到之处,往往表现了同时代最高的建筑水平,对全国其他城市的建筑有特殊的影响,因此可以说,各大古都的建筑沿革史,就是一部较完整的城市建筑史。

西安(西周、西汉、隋、唐等超过13朝))、洛阳(东周、东汉、曹魏等超过6朝)、南京(东吴、南朝四国、东晋、明、中华民国)、北京(元、明、清、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封(魏、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北宋、金)、安阳(商)、郑州(夏、商、郑、韩)、杭州(南宋)等古都都曾作为全国性政权的中国的首都。以下按照拼音顺序一一介绍。

1988年4月,“中国古都学会”又决定将河南安阳列入与上述古都并称的七大古都。从现实看,文物保存较好的是西安、北京和南京,三地文物古迹多,基本上保持了古城风貌。洛阳、开封则城市面貌今昔大不相同,文物古迹破坏严重,但那些硕果仅存者却因历史悠久,而具有较高价值。杭州作为国都的历史原本较短,现存遗迹不多,故主要以风景城市闻名。安阳是有3000多年历史的古城,公元前1387年商王盘庚在现市区小屯一带正式建都,历时273年,成为商代后期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商之后又有曹魏、后汉、前燕、东魏、冉魏、北齐先后在安阳附近的邺城建都。但因时间过久,地面文物已破坏殆尽,只有殷墟等少数价值很高的历史遗存。

中国历代都城选址的条件是:有充足的水源,以满足生产和生活的用水需要;地区经济繁荣,交通便利,故多位于平原、盆地;具有可防可攻的地理优势,如南京有“龙盘虎踞”之势,北京有“背山带海”的形胜等。我国古代都城建设都有周密的整体规划和施工法度,其主要内容可归纳为:“正朝夕”,“水地以县”,天子之国应“方九里”,“旁三门”,“有沟树之固”,“前朝后市”,“左祖右社”,“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市朝一夫”,“王宫门阿五雉”等。这一系列要求正是在我国历史上长期发挥了重要作用的“礼制”的体现。

根据这些要求所营建的都城,一般具有方正严谨,左右对称,棋盘式布局等特点。帝王深居宫中,远离市,幽静、安全,又足以体现帝王之尊严与天下归一的愿望。商业集中,便于贸易;百姓居小巷之内,既安静,又便于治安管理。如北京古城,中心有一条庄严、笔直的中轴线,中轴线两侧是堂堂正正的对称街区,城中部有层层叠叠的紫禁城宫殿群。整个北京犹如一个完整的协调的艺术品,结构严整,层次分明,布局井然,设计匀称,棋盘状街区格外古朴、完整、协调,还有大量方便舒适的传统住宅四合院与静谧、优美和凝聚着古老历史的胡同。北京的这一古都风貌,被丹麦城市规划学家S·E·R·休森称为“世界奇观之一,是一个卓越的纪念物,一个伟大文明的顶峰。”美国城市专家E·贝康称它为“地球表面上人类最伟大的个体工程。”西安的汉、唐都城,也具有上述北京古都特点,只是在宫廷、街区布局、古城设施等方面因经过几次迁址,遗址破坏较严重。但城区及其附近地下仍保存了非常丰富的文物古迹。

地理位置安阳市位于河南省最北部,东经113°37′至114°58′、北纬35°12′和36°22′之间,地处晋、冀、豫三省交汇处,西依太行山与山西接壤,北隔漳河与河北省邯郸市相望,

东与濮阳市毗邻,南与鹤壁、新乡连接。西部为山区,东部为平原。行政区划安阳是中国七大古都之一、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是甲骨文的故乡、 《周易》的发源地。公元前1300年商王盘庚迁都于殷(今安阳市郊小屯一带),经八代十二王,历时254年。中华民族最早使用的文字——甲骨文、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司母戊大方鼎在这里出土问世。在“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大发现”评选中,安阳殷墟商代晚期都城遗址的发现与发掘名居榜首。另外,著名的大禹治水、文王演易、妇好请缨、苏秦拜相、西门豹治邺、岳母刺字等历史故事都发生在这里。安阳文物古迹较多,境内共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8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2处。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为安阳留下了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1952年11月毛主席视察安阳,对我们提出了殷切希望。1956年9月郭沫若先生留下了“洹水安阳名不虚,三千年前是帝都”的著名诗句。江泽民总书记也于1991年2月和1996年6月两次视察安阳,并亲笔题词:“弘扬民族文化,建好古都安阳”、“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红旗渠精神”。安阳资源安阳能源充足,具有一定的矿产资源和丰富的农副产品资源。全市电力总装机容量达到101万千瓦,年产原煤283万吨,天然气年输气量1亿多立方米,日供水量可达42万立方米。西部矿区煤炭、铁矿石、石灰岩、大理石等资源有一定的储量,东部平原是全国优质粮棉油生产基地。滑县是河南第一产粮大县,被誉为“豫北粮仓”。内黄县的红枣,面积和产量均为全国之冠,素有枣乡之称而享誉国内外。安阳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雨量适中,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全年平均气温13.6℃,年平均降雨量606.1毫米。

北京最早见于文献的名称叫做蓟。公元前十一世纪时,蓟国是统治中国北方的西周王朝的一个分封国。春秋(公元前770年-前476年)中期,位于蓟国西南面的另一个封国燕,吞没了蓟,并迁都于蓟城。从这时起,直到公元前226年燕国被强大的秦国所灭,蓟城一直是燕的都城。据考古学家考证,当年的蓟城就在现北京城区的西南部。公元938年,蓟城成为辽的陪都。辽是崛起于中国东北方的少数民族契丹人建立的。因为蓟位于它所辖的疆域的南部,所以改称南京,又叫燕京。一个多世纪以后,另一个少数民族女真人建立的金朝将辽灭亡,并于1153年迁都燕京,改名中都。1214年,金朝因受到新兴的蒙古族军队的进攻,被迫迁都汴京(今河南开封),第二年蒙古铁骑入占中都。1267年,蒙古族首领忽必烈下令在中都城的东北郊筑建新城。四年后这位首领即在兴建中的都城内登上皇帝的宝座,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的元朝。1276年新城全部建成,这便是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在游记中称之为“世界莫能与比”的元大都。从此,北京取代了长安、洛阳、汴梁等古都的地位,成为中国的政治中心,并延续到明、清两代。1911年10月10日,中国爆发了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第二年二月清帝被迫宣告退位。至此,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溃亡,北京作为帝都的历史到此结束。在此后的30多年里,北京历经苦难:先是连年不断的军阀战争,使当年的帝都变得衰微破败;1937年日本侵略军侵入,古城在血与火中苦熬了8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政府接管这座城市。苦难、屈辱、血泪,终于使人民起而抗争。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北京成为新生的共和国的首都,古城的历史揭开了新的一页。一座城市的历史就是一个国家的历史。作为几代帝都和今日中国首都的北京是中国历史和现状的缩影。北京是古老的,但同时又是一座焕发美丽青春的古城,北京正以一个雄伟、奇丽、新鲜、现代化的姿态出现在世界上。

杭州位于中国东南沿海,浙江省北部,钱塘江下游北岸,京杭大运河南端。全市总面积16596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3068平方公里。辖上城、下城、拱墅、江干、西湖、滨江、萧山、余杭8个区,临安、富阳、建德3个县级市,桐庐、淳安2个县。以香樟为市树,桂花为市

花。

杭州以其美丽的西湖山水著称于世,“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表达了古往今来的人们对于这座美丽城市的由衷赞美。宋代大文豪苏东坡曾写道:“天下西湖三十六,就中最好是杭州”。西湖,她拥有三面云山,一水抱城的山光水色,她以“浓妆淡抹总相宜”的自然风光情系天下众生。

有着2200年的悠久历史的杭州还是我国七大古都之一,人文景观同样丰富多彩,古代庭、园、楼、阁、塔、寺、泉、壑、石窟、摩崖碑刻遍布,或珠帘玉带、烟柳画桥,或万千姿态、蔚然奇观,或山清水秀、风情万般,尤以灵隐寺、六和塔、飞来峰、岳王庙、西泠印社、龙井、虎跑泉等最为著名。“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开封概况开封,简称汴,现为河南省辖市,是我国七大古都和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位于中国版图的中部,地处中华民族历史文化摇篮的黄河之滨,是一座历史文化悠久的古城。在中国的历史上,开封曾被称为大梁、汴梁、东京、汴京等。自建城至今已有2700多年的历史。战国时期的魏国,五代时期的后梁、后晋、后汉、后周以及北宋和金七个王朝曾先后建国都于开封,故称“七朝都会”。开封与中国的西安、洛阳、北京、南京、杭州、安阳并称七大古都,在国内外享有盛名。开封地理位置优越,气候温和,物产丰富,交通便利,文化教育发达,科技进步,经济繁荣,是中原地区的重要旅游城市和对外开放城市。地理位置开封界于东经113°51′51″—115°15′42″,北纬34°11′43″—35°11′43″。位于河南省中部偏东,是黄河冲积扇平原的尖端。东临商丘地区,西连省会郑州市,南接许昌市、周口地区,北靠黄河,与中原油田隔河相望。总面积6444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362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359平方公里。南北宽约92公里,东西长约126公里。东距亚欧大陆桥东端的港口城市连云港500公里,西距省会郑州72公里,在中国版图上处于豫东大平原的中心部位。“开封”的由来开封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地处中原腹地、黄河之滨的开封,是中华民族的主要发祥地之一,迄今已有2700多年的历史。春秋时期,郑庄公在此修筑储粮仓城,定名为“启封”,取“启拓封疆”之义,后避汉景帝刘启之讳改名为开封。战国时期的魏,五代时期的后梁、后晋、后汉、后周,北宋和金均定都于此,素有“七朝都会”之称。尤其是北宋时期,从陈桥兵变到南宋偏安,历经九帝168年,“人口逾百万,货物集南北”,是当时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国际性的大都会,有着“琪树明霞五凤楼,夷门自古帝王州”、“汴京富丽天下无”的美誉。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和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 ,生动地描绘了古都开封当时的繁华景象。这一时期的开封,涌现出了清正廉明的包公、满门忠烈的杨家将、民族英雄岳飞、图强变法的王安石等一大批具有重要影响的历史人物,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开封”一名是由“启封”更名而来。春秋时期,诸侯林立,列国争雄。当时的古城村一带为郑国的东北边陲。羽翼渐丰的“小霸”郑庄公出于战略上的需要,命大将郑邴在这里屯兵筑城,并取“启拓封疆”之意名“启封”。西汉景帝即位,因避景帝刘启讳,改“启”为“开”,启封也就改称为开封。

一、自然地理洛阳市位于河南省西部,地处东经111.8’至112.59’,北纬33.35'至35.05'之间。亚欧大陆桥东段,横跨黄河中游两岸,“居天下之中”素有“九州腹地”之称。洛阳地理条件优越。它位于暖温带南缘向北亚热带过渡地带,四季分明,气候宜人。年平均气温14.2`C降雨量546毫米。东邻郑州,西接三门峡,北跨黄河与焦作接壤,南与平顶山、南阳相连。东西长约179公里,南北宽约168公里。

洛阳地势西高东低。境内山川丘陵交错,地形错综复杂,其中山区45.51%,丘陵40.73%,

平原占13.8%,周围有郁山、邙山、青要山、荆紫山、周山、樱山、龙门山、香山、万安山、首阳山、嵩山等多座山脉;境内河渠密布,分属黄河、淮河、长江三大水系,黄河、洛河、伊河、清河、磁河、铁滦河、涧河、廛河等10余条河流蜿蜒其间,有“四面环山、六水并流、八关都邑、十省通衢”之称。由于洛阳地处中原,山川纵横,西依秦岭,出函谷是关中秦川;东临嵩岳;北靠太行且有黄河之险;南望伏牛,有宛叶之饶,“河山拱戴,形势甲于天下”,所以是古代帝王定都的首选之地。

洛阳位于河南西部,是我国“八大古都”之一,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洛阳因地处古洛水之阳而得名。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地区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中国古代伏羲、女娲、黄帝、唐尧、虞舜、夏禹等神话,多传于此。夏太康迁都斟,商汤定都西亳;武王伐纣,八百诸侯会孟津;周公辅政,迁九鼎于洛邑。平王东迁,高祖都洛,光武中兴,魏晋相禅,孝文改制,隋唐盛世,后梁唐晋,相因相袭,共十三个王朝。汉魏以后,洛阳逐渐成为国际大都市,隋唐时人口百万,四方纳贡,百国来朝,盛极一时。洛阳在历史上相当长的时期内,曾经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亦是道路四通八达的交通枢纽。

西周初期,在中国建立了第一个大公路网,洛阳是其中心,驰道驿路,其直如矢,无远不达;隋唐大运河上,舳舻相接,帆影联翩,从洛阳东达于海,西至关陇,南下苏杭,北朔幽燕;以洛阳为东端起点的“丝绸之路”,可以直驰地中海东岸,明驼宛马,络绎不绝。洛阳是文化的读本。中华民族最早的历史文献“河图洛书”就出自洛阳,被奉为“人文之祖”的伏羲氏,根据河图和洛书画成了八卦和九畴。

从此,周公“制礼作乐”,老聃著述文章,孔子入周问礼,班固在这里写出了中国第一部断代史 《汉书》 ,司马光在这里完成了历史巨著 《资治通鉴》 ,著名的“建安七子”、“竹林七贤”,“金谷二十四友”曾云集此地,谱写华彩篇章,左思一篇《三都赋》 ,曾使“洛阳纸贵”.....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文化和河洛文明,成为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洛阳定都朝代: 东周洛邑王城(涧河两岸)平王至赧王,共25王前771年—前256年东汉雒阳汉魏故城光武帝至献帝,共12帝25年—190年曹魏洛阳汉魏故城文帝至元帝,共5帝221年—265年西晋洛阳汉魏故城武帝至愍帝,共4帝265年—313年北魏洛阳汉魏故城孝文帝至孝武帝共七帝493年—534年隋东都、东京隋唐故城炀帝、恭帝606年—618年武周洛阳隋唐故城武则天后梁西都隋唐故城太祖、郢帝、末帝909年—913年后唐东都隋唐故城庄宗、明宗、闵帝、末帝923年—936年后晋西京隋唐故城高祖936年—938年(约2年)。

洛阳被称为十三朝古都”。其中,“十二朝古都”的“十二”指公认的十二个朝代,也有人认为是多的意思,“十三朝古都”中的13指的是建都的朝代数量。特别注释洛阳的历史上的情况比较复杂,容易引起误解。1.商、周、汉、魏诸朝都有多次迁都的历史,这些朝代的都城从历史纵向上看可能不只一个,洛阳是其中的一个。例如商就先后多次迁都,所以安阳、郑州、洛阳都曾经是商的都城。其中安阳最为著名。公元前14世纪,商朝第十代国王盘庚,从山东“奄”(今曲阜附近)迁都到“殷”,成为当时政治、经济、文化中心。2.中国部分朝代的首都不只一个。出于战略上和经济上的需要,一些巨大王朝会设立陪都,例如唐,举世公认其首都为长安,洛阳之所以称为其都,是因为唐代统治者定洛阳为其行宫和巡幸之地,故有“东都洛阳”之称。武则天建立武周政权后,洛阳成为正式都城.3.洛阳曾经是中华民国的陪都,“一·二八”淞沪之战和八年抗战中,曾两次迁都,前一次迁洛阳为“行都”,第二次迁重庆为“陪都”,南京作为中华民国法定首都的地位不改。至少13朝,定都时间超过1700年,有“十三朝古都”之说。古都洛阳历史一、夏都斟(寻)夏王朝是中国历史上出现的第一个王朝。据 《竹书纪年》 的记载推算,夏王朝存在的时间在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前16世纪之间,有470多年的历史,历经17帝王。洛阳一带是夏民族建邦立国的腹地。夏朝的第一个国王禹,始都阳城,后迁阳翟。阳城在登封,阳翟在禹州,均离洛阳不远。夏王朝的第在个帝王太康(启之子)都斟(寻卩)。古本《竹书纪年》记载:“太康居斟(寻卩)。”今本《竹书

纪年》又载:“仲康即帝位,据斟(寻卩)。” 《史记·夏本记》 云:“太康居斟(寻卩)、羿亦居之,桀又居之”。羿即后羿,为东方夷族的一个首领,他乘太康无道、夏民怨愤,入居斟(寻卩),执政,拒太康于外。太康卒,扶仲康即王位,仍居斟(寻卩),后被其亲信寒浞杀死。斟(寻卩)在何处?目前说法不一。 《国语·周语上》 载:“昔伊、洛竭,而夏亡。”证明斟(寻卩)在伊洛区内。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载:“夏桀之居,左河济右泰华,伊阙在其南,羊肠在其北。”洛阳正处在这个位置。1959年,中国考古研究所在洛阳辖区偃师二里头进行考古发掘,发现二里头一带是一座大型都城遗址,定名为“二里头文化”。经碳14测定,其绝对年代,相当于夏代,距今有4000多年的历史,是一座夏代的大型都城遗址。总面积为3.75方平公里。内有大型宫殿遗址。考古学家认定,二里头文化遗址就是夏代都城遗址,即夏都斟(寻卩)的所在地。夏代太康、仲康、夏桀三帝王曾建都于此。 《帝王世纪》 记载:太康在位29年。 《通鉴外纪》 记载:仲康在位52年,夏朝都基(寻卩)94年。

二、商都西毫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王朝,也是中国奴隶制社会高度发展的时期。商本是黄河下游的一个古老的部落,为东夷族的一支。夏朝时属于夏王朝的一个诸侯国。商部族经常迁徙。从契至汤十四世,共迁徙八次。商部族活动的主要地区是河南的北部、河北的南部和山东的西南部,汤最后的定居地是河南东部的商丘、史称南亳。约公元前16世纪夏亡商立。商汤攻开夏都斟(寻卩)之后,决定在夏都附近另建新都。新都建成后,商汤从南亳迁此,史称西毫。商都西亳在何处?这是数千年来历史上的一个疑。“河南偃师为西毫,帝喾及汤所都,盘庚亦徙都之”这西毫在洛阳偃师尸乡。1983年,中国社科院在洛阳偃师尸乡沟、大槐树、塔庄一带进行了考古发掘,发现了这座商城遗址。从此揭开了西亳的秘密,结束了数千年来关于西亳的历史疑案,这是国内外史学界的一件重大发现。商城总面积为190万平方米。城内南中部有宫殿遗址。宫城成正方形。大殿之后,有几座宫殿建筑,东西对峙,系王宫所在地。城内道路纵横,井然有条。城外有环城马路。这座规模宏大的商志愿,显然是按照都城的规格建造的。据碳14测定的绝对年代,是商朝早期的城池。再次,洛阳偃师尸乡的商文化遗址,就是商都西亳的所在地。 《竹书纪年》 载:“汤居西毫,仲丁元年辛丑即王位,自毫迁于嚣。” 《史记·殷本纪》 又载:“帝盘庚之时,殷已都河北,盘庚渡河南,复居成汤之故居。”又云“帝庚丁崩,子帝武乙立,殷复去毫徙河北。”从此可以看出,商朝曾两次都西亳。第一次商都西亳,约在公元前1711年至前1482年,计230年,历经成汤、外丙、仲壬、太甲、沃丁、太庚、小甲、雍已、太戊、仲丁10帝。第二次商都西亳,约在公元前1310年至公元前1140年,计170年,经盘庚、小辛、小乙、武丁、祖庚、祖甲、禀辛、庚丁、武乙九帝王。凋明两次都西亳,共19帝,四百余年。商朝自盘庚始实行双都制,既有南都西亳城,又有北都殷城。洛阳与安阳成了商殷时期的姊妹城。

三、西周都洛阳周族原是我国西部的一个历史悠久的部落,与夏、商两族同称为我国原始社会末期的三大部族。夏、商两朝时期,周是它们的属国。商朝末年,纣王昏庸无道,武王时,周的势力已很强大,决心灭商。公元前1066年,周武王乘机率众东下,经洛阳北部孟津渡河,一举推翻了商朝的统治商亡周兴。史称西周。武王灭商后想在洛阳建都。《左传·宣公三年》载:“武王克商,迁九鼎于洛邑”九鼎乃国家重器,迁在哪里,就意味着在哪里建都。武王灭商后先来到洛阳,决定立即在此建一座城邑,名曰:洛邑。其址在今日白马寺东南。九鼎即迁在此邑。 《史记·周本纪》 载:“武王营周居洛邑而后去。”在营城之间,武王曾去嵩山祭天。这武王克商后并没有马上回镐。而是居洛阳察看地形,营建周人之居、嵩山祭天、迁九鼎等。同时也,在周公营建洛邑之前,洛阳的名字已称洛邑,这个洛邑城估计不大。武王虽想定都洛邑但并未迁都,到了城王之后才迁都洛邑。武王灭商后的第二年便在镐京病故,成王即位。因成王所幼,由其叔父周公辅佐代政。成王执政的那年,“使召公复营洛邑”便派召公,周公先后来到洛邑,经过实测,开始了大规模的营建工程。从三月到十二月完成了洛阳这座城池的建设。从此,西周有两座都城。西方的镐京称为宗周,东方的洛邑称为成周。

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