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欲语还休读音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5 05:21:33 体裁作文
欲语还休读音体裁作文

篇一:“褪色”读音与“呼之欲出”用法——《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语音、词义变化举隅

“褪色”读音与“呼之欲出”用法

——《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语音、词义变化举隅

浙江 曾良策

先看两道题目: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一项是( )(3分)

A.篓子(lóu) 倥偬(zǒng) 恫吓(ha) 溯流而上(shù)

B.戏谑(xua) 脖颈(jǐng) 籼稻(xiān) 蓦然回首(mò)

C.噱头(xu?) 粗犷guǎng 褪色(sa) 歃血为盟(shà)

D.滂沱(páng) 浸渍(zì) 歆xīn羡 折冲樽俎(zǔ)

【来源:浙江省特级教师:2013年5月浙江省高考冲刺卷(最后一卷、压轴题)语文试题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cc149a20102e5ax.html】

2.下列名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电视连续剧《我是特种兵》播出后,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人们对之评头论足,大家赞赏。

B.10月29日,美国东北部与飓风“桑迪”不期而遇,飓风已经导致美国境内至少92人死亡。

C.这场价格大战不会是精彩的战斗,无论是叫战的京东还是应战的苏宁、国美,还有旁边鼎力相助的当当,基本都只是在虚张声势。

D.由四川师范大学电子出版社出版的《高中语文读写指津(小说卷)》呼之欲出,该书从理论到实践全方位打通了阅读和写作的玄关,让读者倍感期待。

【来源:2013年浙江省高中语文会考权威模拟卷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cc149a20102e329.html 】

这两道题貌似没有答案。其实第1题答案为C,第2题答案为D。这里其实涉及到“褪色”的读音和“呼之欲出”的用法问题。

1.“褪色”的读音

“褪色”按《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下同)第5版,读“tuìshǎi”。按《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可以读“tuìsa”,也可以读“tuìshǎi”。也就是说读“tuìsa”,甚至第6版推荐读音为“tuìsa”。

(《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第1388页)

(《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第1326页)

2.“呼之欲出”的用法

“呼之欲出”,按《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为:“指人像等画得逼真,似乎叫他一声他就会从画里走出来,泛指文学作品中人物的描写十分生动。”而,第6版增加了一个义项:“指某事即将揭晓或出现。”由此可见,以上题目中“呼之欲出”的用法是正确的。

(《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第573页)

(《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第546页)

语言是约定俗成的,又是发展变化的。当不久某一天,“美轮美奂”“七月流火”“炙手可热”“相敬如宾”等词语一改原来固定用法的时候,我们不必大惊小怪,莫名惊诧。

我的更多文章:

《高中语文读写指津(散文卷)》简介

《高中语文读写指津(散文卷)》出版(破解高考阅读、写作两大难题,高考增加80分) 当代著名美女作家蒋方舟、著名特级教师赵克明关注《高中语文读写指津(散文卷)》的出版 《高中语文读写指津(散文卷)》即将出版(封面图样、作者名单、目录)

《高中语文读写指津(小说卷)》正式出版(高中生正大光明地看小说,高考增加80分) 附:《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中四字成语的变化举隅

篇二:“褪色”读音与“呼之欲出”用法——《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语音、词义变化举隅

“褪色”读音与“呼之欲出”用法——《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语音、词义变化举隅

新高考新问题

2013-05-02 0903

“褪色”读音与“呼之欲出”用法

——《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语音、词义变化举隅

浙江曾良策

先看两道题目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一项是( )(3分)

A.篓子(l?u) 倥偬(zǒng) 恫吓(ha) 溯流而上(shù)

B.戏谑(xua) 脖颈(jǐng) 籼稻(xiān) 蓦然回首(m?)

C.噱头(xu?) 粗犷guǎng 褪色(sa) 歃血为盟(shà)

D.滂沱(páng) 浸渍(zì) 歆xīn羡 折冲樽俎(zǔ)

【来源浙江省特级教师2013年5月浙江省高考冲刺卷(最后一卷、压轴题)语文试题】

2.下列名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电视连续剧《我是特种兵》播出后,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人们对之评头论足,大家赞赏。

B.10月29日,美国东北部与飓风“桑迪”不期而遇,飓风已经导致美国境内至少92人死亡。

C.这场价格大战不会是精彩的战斗,无论是叫战的京东还是应战的苏宁、国美,还有旁边鼎力相助的当当,基本都只是在虚张声势。

D.由四川师范大学电子出版社出版的《高中语文读写指津(小说卷)》呼之欲出,该书从理论到实践全方位打通了阅读和写作的玄关,让读者倍感期待。

【来源2013年浙江省高中语文会考权威模拟卷 】

这两道题貌似没有答案。其实第1题答案为C,第2题答案为D。这里其实涉及到“褪色”的读音和“呼之欲出”的用法问题。

1.“褪色”的读音

“褪色”按《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下同)第5版,读“tuìshǎi”。按《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可以读“tuìsa”,也可以读“tuìshǎi”。也就是说读“tuìsa”完全正确,甚至第6版推荐读音为“tuìsa”。

(《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第1388页)

(《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第1326页)

2.“呼之欲出”的用法

“呼之欲出”,按《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为“指人像等画得逼真,似乎叫他一声他就会从画里走出来,泛指文学作品中人物的描写十分生动。”而,第6版增加了一个义项“指某事即将揭晓或出现。”由此可见,以上题目中“呼之欲出”的用法是正确的。

(《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第573页)

(《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第546页)

语言是约定俗成的,又是发展变化的。当不久的某一天,“美轮美奂”“七月流火”“炙手可热”“相敬如宾”等词语一改原来固定用法的时候,我们不必大惊小怪,莫名惊诧。

掉色【diàoshǎi】【diàosa】

来源校对标准论坛(链接http//www.jiaodui.com/bbs/read.php?tid=18581) 校标【褪色】(tuì shǎi )

-----------------------------------------------------------------------

现汉5同时收【退色】【褪色】(tuì shǎi ),未作异形词区分,只是语义进行了模糊区分,收【脱色】(tuō sa)

现汉6推荐【褪色】(退色作异形词,tuì shǎi ),收【脱色】(tuō sa) -----------------------------------------------------------------------

现汉5、6【色】(sa)——书面语;【色】(shǎi )——口语

-----------------------------------------------------------------------

现规1、2推荐【褪色】(退色作异形词,tuì shǎi ),收【脱色】(tuō sa)

-------------------------------------------------------------------------------------------------------------------------

校标书名语——【diàosa】;口语【diàoshǎi】

-----------------------------------------------------

现汉5、6【diàoshǎi】

现规1、2【diàoshǎi】

我的更多文章

附《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中四字成语的变化举隅

篇三:北京市第四十四中学2014届高三第一学期期中测试语文试卷

北京市第四十四中学2014届高三第一学期期中测试语文试卷

第一部分 选择题 共27分

一、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错误最多的一项:

A.更迭 功于心计 山阿(ē) 既往不咎(jiū)

B.厄运 如雷灌耳 辟邪(pì) 强颜欢笑(qiǎng)

C.含盖 画地为牢 症候(zhēng) 斗转参横(cān)

D.泻密 以德抱怨 刁难(nán) 要买人心(yào)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有位作家说,要想使自己的生活扁舟轻驶,务必要让它的 仅限于必不可少

之物,不然轻则 无以进,重则可能压沉自己的生活之舟。道理很明白,什么都舍不得撒手,往往 什么都不得不 。

A.装载 徜徉 致使 割爱 B.承载 徘徊 导致 舍弃

C.装载 徘徊 致使 舍弃 D.承载 徜徉 导致 割爱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名人利用群众对自己的信任,为厂家做不负责任的虚假宣传,是“忽悠”民众还是“谋财害命”,与雇凶杀人有何不同?

B.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说:“即使是发达的文明人,仍然——像原始人一样——是他自己时代和地域的囚犯”。

C.近年来,我国的一些传统节日面临着越来越尴尬的境遇。与此同时,各种洋节却搞得红红火火,有人戏称为“汤圆”动辄败给“玫瑰”……等。

D.英国《每日邮报》刊文称,近日来的气候异常很可能只是全球气候变冷的开端,在接下来的20至30年间,地球将经历一个“小冰河期”。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在质量月活动中,他们围绕以提高产品质量为中心,进行了综合治理,尤其加强了对工艺流程、验收程序的监控。

B.社区主任接受采访时表示,去年大家做了很多调解工作,今年会更多地为受到情感和生活困扰的人提供帮助,让他们不再那么痛苦、那么不知所措。

C.这里,昔日开阔的湖面大部分已被填平,变成了宅基地,剩下的小部分也在以10%的速度每年缩减着,令人痛心。

D.《通知》严禁上级部门不得违反有关规定干预下级机关的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配备,强调机构改革涉及的人员要正确对待进退转留,服从组织分配。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发展文化产业是满足人民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 。 。

。 。 。 。因此,文化产业发展的目的最终也要落到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

①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文化产业才能健康发展

②创造经济效益,提高我国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是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目标

③这决定了发展文化产业不能仅仅注重经济效益,必须同时注重社会效益,而且必须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④然而,文化产品既具有商品属性,又具有意识形态属性

⑤离开了经济效益,文化产业发展就失去了基础和动力

⑥文化产业是经营性的,应当追求经济效益

A. ②⑤⑥④③① B. ⑥⑤②④③① C. ⑥②⑤④①③ D. ①④③⑥⑤②

6.对下列对联所指的文学家,判断正确的是:

①长沙不久留才子,宣室求贤访逐臣

②诗史数千言,秋天一鹄先生骨;草堂三五里,春水群鸥野老心

③甲兵富于胸中,一代功名高宋室;忧乐关乎天下,千秋俎豆重苏台

④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绿杨深处;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

A.贾谊 苏轼 范仲淹 陆游 B.屈原 苏轼 辛弃疾 李清照

C.屈原 杜甫 辛弃疾 陆游 D.贾谊 杜甫 范仲淹 李清照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7~9题。每题3分,共9分。

彻里,燕只吉台氏。曾祖太赤,为马步军都元帅,从太祖定中原,以功封徐、邳二州,因 家于徐。彻里幼孤,母蒲察氏教以读书。

至元十八年,世祖召见,应对详雅,悦之。从征东北边还,因言大军所过,民不胜烦扰, 寒饿且死,宜加赈给。帝从之,乃赐边民谷帛牛马有差,赖以存活者众。二十三年,奉使江南,时行省理财方急,卖所在学田以价输官。彻里曰:“学田①所以供祭礼、育人才也,安可鬻?”遽止之。还朝以闻,帝嘉纳焉。

二十四年,桑哥为相,引用党与,钩考天下钱粮,民不胜其苦,自裁及死狱者以百数,中外骚动。廷臣顾忌,皆莫敢言。彻里乃于帝前,具陈桑哥奸贪误国害民状,辞语激烈。帝怒,谓其毁诋大臣,失礼体,命左右批其颊。彻里辩愈力,且曰:“臣与桑哥无仇,所以力数其罪而不顾身者,正为国家计耳。苟畏圣怒而不复言,则奸臣何由而除,民害何由而息!且使陛下有拒谏之名,臣窃惧焉。”于是帝大悟,即命帅羽林三百人往籍其家,得珍宝如内藏之半。桑哥既诛,复奉旨往江南,籍桑哥姻党江浙省臣乌马儿、湖广省臣要束木等,皆弃市,天下大快之。彻里往来,凡四道徐,皆过门不入。

进拜御史中丞,俄升福建行省平章政事。汀、漳剧盗欧狗久不平,遂引兵征之,号令严肃,所过秋毫无犯。有降者,则劳以酒食而慰遣之,曰:“吾意汝岂反者耶,良由官吏污暴所致。今既来归,即为平民,吾安忍罪汝。其返汝耕桑,安汝田里,毋恐。”他栅②闻之,悉款 附。未几,欧狗为其党缚致于军,枭首以徇,胁从者不戮一人,汀、漳平。

九年,以疾毙,年四十七。毙之日,家资不满二百缗,人服其廉。

(节选自《元史·彻里》)

注:①学田:旧时办学用的公田。②他栅:其他营寨。

7.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民不胜烦扰,寒饿且死,宜加赈给 给:供给,施与

B.则劳以酒食而慰遣之 劳:烦劳

C.民不胜其苦 胜:能够承受,禁得起

D.即命帅羽林三百人往籍其家 籍:登记,没收

8.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卖所在学田以价输官 且使陛下有拒谏之名

A. B.

樊哙侧其盾以撞 不出,火且尽

得珍宝如内藏之半 其返汝耕桑

C. D.

长幼之节,不可废也 且行千里,其谁不知

9.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能表现彻里“爱护百姓”和“廉洁无私”的一项是:

A.①帝从之,乃赐边民谷帛牛马有差 ②所以力数其罪而不顾身者,正为国家计耳

B.①号令严肃,所过秋毫无犯 ②具陈桑哥奸贪误国害民状,辞语激烈

C.①则奸臣何由而除,民害何由而息 ②彻里往来,凡四道徐,皆过门不入

D.①今既来归,即为平民,吾安忍罪汝 ②毙之日,家资不满二百缗

第二部分 (共123分)

10.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学田所以供祭礼、育人才也,安可鬻?

译文:

②臣与桑哥无仇,所以力数其罪而不顾身者,正为国家计耳。

译文:

11.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画横线的部分断句。(5分)

有疑陶渊明诗篇篇有酒。吾观其意不在酒亦寄酒为迹者也其文章不群辞采精拔横素波而傍流干青云而直上语时事则指而可想论怀抱则旷而且真自非大贤笃志与道污

隆孰能如此乎!

12.在横线处写出诗文的原句。(共8分)

①熊咆龙吟殷岩泉, 。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② , 渚清沙白鸟飞回。 (杜甫《登高》)

③出师一表真名世, 。 (陆游《书愤》)

④碧云天, 黄叶地, 秋色连波, 。 (范仲淹《苏幕遮》)

⑤乱石穿空,惊涛拍岸, 。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⑥ ,无以至千里。 (荀子《劝学》)

⑦宫中府中,俱为一体; ,不宜异同。 (诸葛亮《出师表》)

⑧ ,孰能无惑? (韩愈《师说》)

13.阅读下面这两首词,回答后面题:(共10分)

水仙子·夜雨

徐再思①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落灯花②,棋未收,叹新丰孤 馆③人留。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都到心头。

注:①徐再思:元代散曲作家,只做过“嘉兴路吏”,创作此曲时,他旅居江湖,已十年 不归。②灯花:油灯结成花形的余烬。③新丰孤馆:《新唐书·马周传》记载,马

周未发迹时,曾旅居新丰,受尽店家冷遇。

①下列对本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一声梧叶一声秋”一句,写秋雨绵绵,梧叶声声,烘托出秋天萧瑟的氛围。

B.“三更归梦三更后”一句,写作者半夜才回到故乡,更显出漂泊江湖的凄苦。

C.“一声”、“一点”、“三更”的反复咏叹,更使人感到长夜难捱的凄凉和寂寞。

D.末句“都到心头”四字戛然而止,欲语还休,却有引人遐思、令人回味之功。

②“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都到心头”三句不直接写自己如何思念亲人,而以年迈双亲 的忧思把自己的思念抒发得更加深婉动人。下列诗句中使用了类似手法的两项是(3分):

A.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隋·薛道衡《人日思归》)

B.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唐·宋之问《渡江汉》)

C.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唐·高适《除夜作》)

D.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唐·张籍《秋思》)

E.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唐·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 》)

③“落灯花”一句源自南宋赵师秀的《约客》诗:“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 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请分析本曲与赵诗在内容和情感上有何不同。(5分) 答: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16题。共9分。

①科学精神是人们在长期的科学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共同信念、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的总称,是指由科学性质所决定并贯穿于科学活动之中的基本的精神状态和思维方式,是体现在科学知识中的思想或理念。它一方面约束科学家的行为,是科学家在科学领域内取得成功的 保证;另一方面,又逐渐地渗入大众的意识深层。

②科学精神的核心是对真理的执着追求。早在1916年,中国科学社的创建人任鸿 隽先生就指出:“科学精神者何,求真理是已。”竺可桢先生也曾坦言:“科学精神是什 么?科学精神就是?只问是非,不计利害?。”这样的精神高度,值得我们毕生去追求。 追求科学真理,究其根本,是人类求知的本能,是人类对意义的探求。只有保持这种 追求,才能产生对科学的激情,才能克服浮躁,专注研究,才能不怕失败,百折不挠。 ③坚持追求真理为核心的科学精神,需要克服功利主义的科学观。现代科学发展 到今天,与技术的距离越来越近,对经济和社会活动带来越来越大的直接影响,人们 对科学的工具性和实用性往往寄予过高的期望,常常过度要求科学获得即时效益,从 而妨碍对真理的追求,屏蔽科学的人文精神和文化价值,甚至使科学沦为技术的附庸, 带来行政对科学的过度干预,造成学术自主的丧失。这是我们在强调科技是第一生产 力的同时,需要注意的另一方面。

④科学精神的精髓是崇尚理性。追求真理的道路曲折复杂,唯有理性才能帮助我 们拨云见日,走入自由王国。希腊哲学家发明的形式逻辑体系和文艺复兴时期形成的 实证要求和方法,构成了科学理性的主体。崇尚理性最重要的体现是唯实。科学家不 唯上、不唯书,只唯实,才能透过表面现象揭示自然界变化发展的内在规律。然而, 我们现在的社会环境中,一些非理性的行为还在干扰着一个健康社会的正常发展。如 在一些媒体和网络上,常常出现只是为了“吸引眼球”而缺乏事实根据的报道,发生 着太多缺乏理性的“口水仗”;网络成为发泄情绪的场所,理性观点常常遭受“大字报” 式的攻讦和扼杀;在我们的学术批评中,富有实证和逻辑的讨论还是没有变成大家乐 于参与的习惯和风气。凡此种种,都是与科学理性相悖的。

⑤弘扬科学精神要提倡理性的质疑和批判。质疑是研究的起点,批判是科学的生 命,要像赫胥黎所言:“严格地不信任一切没有充分证据的东西。”我们要尊重书本上 记述的前人的科学成果,但更要相信自己亲自实践中的发现;我们要尊重专家,但没 有必要认为他们在任何时候对任何问题的看法都完全正确和高明,要敢于和权威开展 平权的学术争论;我们要广泛汲取信息,但对没有事实根据的谣传,要敢于质疑,善 于识别,更不做谣言的传播者。

(取材于韩启德《我对科学文化与科学精神问题的看法)

14、对②段中“只问是非,不计利害”一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这句话的意思是“只追求真理,不计较个人利害”。

B.这句话正是“执着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的体现。

C.这句话彰显了科学精神的高度,值得我们去追求。

D.这句话告诉我们,追求科学真理是人求知的本能。

15.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科学精神是人们在长期的科学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既贯穿于科学活动之中又体现 在科学知识之中。

B.科学精神既能约束科学家的行为,保证科学家在科学领域内取得成功;又能逐渐 影响大众的意识。

C.科学精神的核心是对真理的执着追求,所以,一旦追求到真理,科学研究也就完成 了自己的使命。

D.“严格地不信任一切没有充分证据的东西”是理性质疑和批判的表现,充分体现了科 学精神的精髓。

16.请你根据本文阐述的科学精神,评析下面这一则曾经引起轰动的新闻事件。(5分) 2007年,陕西农民周正龙称自己在一处山崖旁拍到了野生华南虎。陕西省林业厅 召开新闻发布会展示这些老虎照片,宣布已经灭绝二十年的华南虎再现。

随后的调查发现:当事人周正龙对拍照事件的描述漏洞百出;林业局负责调查的

人没有做过任何核查;而该调查者的上司也没有问他要过任何华南虎真实存在的证据; 虎照发生之前,对《陕西华南虎调查报告》进行评审的专家并没有去当地调查,就认 定“镇坪县仍有华南虎生存,只需要影像资料为证,就能申报建立华南虎国家级自然 保护区”。

之后,周正龙被警方证实用老虎年画拍摄假虎照。

答:

四、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7~20题。(共25分)

看 麦熟

①肥沃的关中平原,从头年冬到次年春,走到田野上,十有八九都铺着日渐加厚的小麦的绿毡。而到了清明节呢,农谚说:“清明麦子埋老鸹。”于是,田野处处,是厚可盈尺的绿绒被了。“清明时节雨纷纷”,一块又一块的绿绒被儿,绿光闪烁,好不喜人。从此小麦就可着劲儿长了,那绿绒被便膨起来,膨起来,一天一个样子,直至像隆起的海浪碧波,涛声震响。忽然有那么一天,麦梢儿迎风摇摆,一浪推着一浪,有了金子一样的颜色。麦梢儿的变化是一种信号,它触动了每一个庄稼人的心,而跳得最快最欢最美的,却是婆娘们的心。 ②婆娘,关中农村特有的称谓,把自己的一颗心分作两半——一半在婆家,一半 在娘家。婆娘负重最多、爱最多,最具人性美,最有人情味。

③这不,看见麦梢儿黄了,她们立即想到了娘,想到了娘家的麦田,都准备着看望辛苦了大半年的爹娘和兄嫂弟妹,同时分享娘家麦子即将成熟的欢乐。于是,她们都忙碌起来了:蒸馍馍,烙锅盔,采拔菜蔬……丈夫、公婆都理解她们,由着她们的心性。咱关中俗话“麦梢黄,女看娘”呀!这种风俗辈辈沿袭。她们小曲悄唱,加紧了手中的活儿。手疾脚快地找篮篮,装礼物,梳洗打扮——家家屋中大体都是这样。她们恨不得转眼间就能扑到亲娘的怀里。

④于是,麦黄天,人们都惊叹关中路广漠的田野上,到处闪耀着看麦熟的婆娘的身影。她们的肌肤有的粉红,有的微黑,有的如春萝卜般的细嫩,有的如秋白菜般的健康,真是摇

篇四:月考15.11

高二语文学分认定考试试题 语文

第Ⅰ卷(39分)

一.(12分,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岌岌峨cuó 否泰pǐ 婀娜争流gě .jí 嵯...nuó 百舸.

B.踯躅知shěn 玉醅文pián 解甲归田xia .zhú 谂..pēi 骈..

C.坳塘ào 砯崖pīng 笨坯狭biǎn 莅中国lì ...pī 褊..

D.商贾厨páo 忖度cǔn 妯娌zhóu 蹑丝履nia .gǔ 庖....

2.下列各组词语字形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寥廓 歆羡 葳蕤 磐石 遐想

B.殮衾 巉岩 发迹 风雅 凌霄花

C.便嬖 戳子 戎马 湮没 豆蔻

D.婕妤 潺湲 人寰 戌角 雾霭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在美国国会大厦里至今仍悬挂着一张巨幅油画,画面上开国元勋济济一堂,那是美....国的开国大典。

B.我们看到这许多蝙蝠、狐狸等的举动言论,大有发达后访穷朋友、衣锦还乡的感觉。 ....

C.一百年后的今天,黑人仍然萎缩在美国社会的角落里,并且,意识到自己是故土家园中的流亡者。今天我们在这里集会,就是要把这种骇人听闻的情况公之于众。 ....

D.虽然高考金榜题名,但是他却安之若素。 ....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首届“书香之家”颁奖典礼,是设在杜甫草堂古色古香的仰止堂举行的,当场揭晓了书香家庭、书香校园、书香企业、书香社区等获奖名单。

B 专家强调,必须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的理念,形成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意识,构建与生态文明相适应的发展模式。

C 市旅游局要求各风景区进一步加强对景区厕所、停车场的建设和管理,整治和引导不文明旅游的各种顽疾和陋习,有效提升景区的服务水平。

D 《四川省农村扶贫开发条例》是首次四川针对贫困人群制定的地方性法规,将精准扶贫确定为重要原则,从最贫困村户人手,让老乡过上好日子。

二.(9分,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写文章的主要目的不外两点,叙述事实或表达意见。无论是哪一点,文章都应该写得明明白白,让人家看得懂,否则不是白说了吗?但是有些事,作者或不愿说,或不

(来自:WWw.SmhaiDa.com 海达范文网:欲语还休读音)

能说,或不敢说,不说又心有未甘,或想留个历史记录什么的,于是遮遮掩掩,转弯抹角。结果是,说了好像没说,没说却又说了一点。那种“既怕别人看不懂,又怕别人看得懂”的尴尬为难,是写文章的人最辛苦的事。

中国有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的传统,圣人又以“温良恭俭让”垂教后世,写文章的人左支右绌、欲语还休,主因在此。

《陈情表》中李密说:“??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那句“舅夺母志”,就是“母亲原意守节,但舅父强迫她改嫁”的意思。照李密所说,他出生六个月父亲就过世了,李密母亲当时年龄也许只有十六七岁,怎可守寡一辈子?但在那个年代,改嫁是不光荣、辱门楣的事。李密想来是不愿讲的,但不讲就接不上祖母刘氏含辛茹苦抚养他的情节。不能不说,但又不能说得太白,“舅夺母志”就成了为亲者讳的千古名句。

为贤者讳则是一种宽谅的品德,是与人为善的情操,向来受中国文人的尊重与信守。史家蒋廷黻说,林则徐广州禁烟,幸亏朝廷把他贬谪,否则战事一起,他可能就是“海上苏武”叶名琛。据今天某些史家看,林则徐当年禁烟,可以做得更周到、完善一些,但他是“民族英雄”,大家就不加深论了。

其实,为亲者讳、为贤者讳还比较容易处理,最难的是为尊者讳。所谓尊者,多指在上位的人,也就是有权有势之人。如不讳亲者,不讳贤者,最多于心不安、受人批评而已。但不讳尊者,轻则关系职务、收入、仕途,重则有牢狱之灾、杀身之祸,那就非同小可了。

但有那些是非心、使命感特别强的人,像《知识分子论》的作者萨义德教授一样,认定“知识分子应向有权者说实话”。可是现实环境不准说得太清楚啊,那就委婉一点, “巧言令色”一点,能说多少是多少吧!

为尊者讳那种“既怕看不懂,又怕看得懂”的苦楚,比为亲者讳、为贤者讳的情境又不可同日而语了。

今人总以为,古代皇帝专制独裁,没有人敢不为尊者讳,说他们的不是,其实并不尽然。唐太宗时,褚遂良为谏议大夫,兼管起居注。有一天太宗问他,起居注都记些啥事,我能看看吗?褚遂良回答,起居注记人君言行,好的坏的都记,好使皇帝不敢为非作歹。它是留给后人看的,皇上不能看。太宗追问:“朕有不善,卿必记耶?”褚遂良回答很干脆,职责所在,怎能不记?君臣对话如此,已经很僵了。不料黄门侍郎刘洎又在旁边插嘴:“人君有过,如日月之蚀,人皆见之,设令遂良不记,天下之人皆记之矣!”

居上位者必须有此认识:不让今人说实话,后人也必然会说出来,因为“天下之人皆记之矣”。敬畏历史的领袖,必得为“明君”,方受史家肯定。

5.下列关于中国文人写文章“左支右绌、欲语还休”原因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文人秉承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的传统,写文章时有所顾虑,遮遮掩掩,拐弯抹角。

B.写文章的主要目的不外两点,叙述事实或表达意见,这两点使得中国文人不能将文章写得明白。

C.作者有些事不愿说、不能说或不敢说,又想留个历史记录,“既怕别人看不懂,又怕别人看得懂”。

D.中国圣人“温良恭俭让”的教诲,对中国文人产生影响,使他们写文章时左支右绌、欲语还休。

6.下列对文章思路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段由写文章的目的入手,来表现写文章的人“欲语还休”的尴尬为难处境。

B.文章第三段以《陈情表》中“舅夺母志”表述为例,表现文人有为亲者讳的传统。

C.文章第四段借林则徐例来表明为贤者讳是文人忌讳中最难的,也是最重要的。

D.文章最后一段重在表明“居上位者”需让人说实话,敬畏历史,方可受到史家认可。

7.下列对文章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史学家不深论林则徐禁烟时的不周之处,体现了史学家为贤者讳的宽谅的品德和与人为善的情操。

B.《陈情表》中的“舅夺母志”是李密“为亲者讳”而不得不编造出来的,并非真的有母亲改嫁之事。

C.不讳尊者,轻则关系职务、收入、仕途,重则有牢狱杀身之祸,所以作者完全不赞同萨义德的看法。

D.古代皇帝专制独裁,没人敢不为尊者讳,褚遂良、刘洎等人也无一例外,对上位者不敢以实记之。

三.(9分,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

曰:“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8.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无不为已

B.俯足以畜妻子

C.则盍反其本矣

D.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此惟救死而恐不赡 充足 .

B.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种植 .

C.百亩之田,勿夺其时 耽误 .

D.谨庠序之教 谨慎 .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则无恒产,因无恒心 .

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

B.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 .

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 .

C.然后驱而之善 .

风之积也不厚 .

D.申之以孝悌之义 .

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 .

四.(9分,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 天无私覆也,地无私载也,日月无私烛也,四时无私行也。行其德而万物得遂长焉。

尧有子十人,不与其子而授舜;舜有子九人,不与其子而授禹。至公也。

晋平公问于祁黄羊【1】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祁黄羊对曰:“解狐可。”平公曰:“解狐非子之仇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平公曰:“善。”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曰:“国无尉,其谁可而为之?”对曰:“午可。” 平公曰:“午非子之子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平公曰:“善。”又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孔子闻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

墨者有钜子【2】腹?,居秦。其子杀人,秦惠王曰:“先生之年长矣,非有他子也;寡人已令吏弗诛矣,先生之以此听寡人也。”腹?对曰:“墨者之法曰:‘杀人者死,伤人者刑。’此所以禁杀伤人也。夫禁杀伤人者,天下之大义也。王虽为之赐,而令吏弗诛,腹?不可不行墨者之法。”不许惠王,而遂杀之。子,人之所私也。忍所私以行大义,钜子可谓公矣。

(取材于《吕氏春秋·去私》)

注释:【1】祁黄羊:人名,晋国大臣。后文解狐、午、腹?(tun),均为人名。【2】墨者原指战国时期及稍后一段时期内创造和追随墨家思想的人,多出身下层农民和小手工业者,他们有着无私奉献的精神,对人类社会有着深厚的、难以为平常人所理解的爱。他们的领袖称为钜子。

1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①至公也 ②忍所私以行大义 ..

A ①到达②忍耐 B① 极、最②对??狠心

C① 至于②容忍 D ①导致②抑制

1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

A 其谁可而为之 .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

B 午非子之子邪 .

楚之南有冥灵者 .

C 而遂杀之 .

又遂用之(见上文) .

D 伤人者刑 .

有牵牛而过堂下者 .

1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不与其子而授舜

没有传位给自己的儿子而传给了舜

B 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

您的发问是恰当的,不是问我的仇人是谁

C 先生之以此听寡人也

在这件事上先生还是听我的吧

D 此所以禁杀伤人也

这是用来禁止杀伤人的法令

第Ⅱ卷(111分)

五(19分)

14.请把下列句子译为现代汉语。(10分)

①日月无私烛也,四时无私行也。行其德而万物得遂长焉。(4分)

②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3分)

③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3分)

篇五:2012朝阳期末考试高三语文试卷

北京市朝阳区2012~2013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统一考试

语文试卷

2013.1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本试卷共7页。答题纸共5页。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机读卡和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请收回机读卡和答题纸。

第一部分(27分)

一、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抉择 妍媸必露 混淆(hǔn) 天遂人愿(suì) ..

B.布署 插科打诨 着陆(zháo) 焚膏继晷(guǐ) ..

C.国粹 坐收鱼利 滂沱(pāng) 莘莘学子(xīn) ..

D.匮乏 貌合神离 牵掣(chè) 强词夺理(qiǎng) ..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⒈新世纪以来,随着一批发展中国家的群体性崛起,国际力量对比正朝着相对均衡化和多极化的方向加速 。

⒉从2013年1月1日起,驾驶证考试新规开始 。考试内容变为“五项必考”,并且要求一次预约,全部考完。

⒊农历蛇年将至,但是因为蛇鼠生肖产品 不好卖,所以蛇年挂历上几乎没有蛇,市场上更是难见蛇玩偶的踪影。

A.演化 施行 一直 B.演化 实行 一向

C.演进 施行 一向 D.演进 实行 一直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据说世界末日那天,打火机打不着,地球将两极倒转??种种谣传,不一而足。....

今天看来,这些谣言是多么荒唐可笑。

B.调查显示,70%的网友认为,2013年的元旦放假安排差强人意,不满意的主要原....

因是觉得时间太零碎,假后工作时间长。

C.最近的两场热身赛,加盟青岛队的美国篮球巨星麦蒂展现出的实力不容分说,这....

让球迷对他在中国的职业前景充满期待。

D.“作家必须站在人的立场上,把所有的人都当作人来写”,莫言的这段获奖感言,必

将抛砖引玉,引发整个文坛的思考和讨论。 ....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资料表明,气温骤降或突然由温暖的环境来到寒冷的环境,往往会诱发冠心病、脑

中风等心脑血管疾病发作。

B.有媒体透露,即将出台的收入分配改革方案列出了收入分配改革的时间表,明确了

改革的短期和中长期目标。

C.中国将在2013年左右实现月球软着陆探测自动巡视勘查,这为中国深空探测的发

展奠定进一步的技术基础。

D.京广高铁已经全线贯通,北京至广州最快不到8小时,比目前京广铁路上最快的普

速客车时间缩短了一倍多。

5.下列依次在①②③处填入的句子,语意和衔接都最恰当的一项是

如果说春天的花儿是草本的, ⒈ ,那么秋天的花儿就是木本的, ⒉ 。秋光照耀在一树一树的叶子上, ⒊ ,铺天盖地,人就陶醉得有些许震撼。

A.①娇嫩,柔弱,让人怜惜 ②灿烂,刚毅,让人赞叹 ③花朵沉淀成醇酒,叶子燃烧成花朵

 B.①灿烂,刚毅,让人赞叹 ②娇嫩,柔弱,让人怜惜 ③叶子燃烧成花朵,花朵沉淀成醇酒

 C.①娇嫩,柔弱,让人怜惜 ②灿烂,刚毅,让人赞叹 ③叶子燃烧成花朵,花朵沉淀成醇酒

 D.①灿烂,刚毅,让人赞叹 ②娇嫩,柔弱,让人怜惜 ③花朵沉淀成醇酒,叶子燃烧成花朵

二、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9题。

唐子居于内,夜饮酒,己西向坐,妻东向坐,女安北向坐,妾坐于西北隅,执壶以酌,相与笑语。唐子食鱼而甘,问其妾曰:“是所市来者,必生鱼也?”妾对曰:“非也,是鱼死.

未久,即市以来,又天寒,是以味鲜若此。”于是饮酒乐甚。忽焉拊几而叹。其妻曰:“子饮..

酒乐矣,忽焉拊几而叹,其故何也?”唐子曰:“溺于俗者无远见,吾欲有言,未尝以语人,恐人之骇异吾言也。今食是鱼而念及之,是以叹也。”妻曰:“我,妇人也,不知大丈夫之事;然愿子试以语我。”

曰:“自秦以来,凡为帝王者皆贼也。”妻笑曰:“何以谓之贼也?”曰:“今也有负数匹布或担数斗粟而行于涂者,或杀之而有其布粟,是贼乎,非贼乎?”曰:“是贼矣。”

唐子曰:“杀一人而取其匹布斗粟,犹谓之贼;杀天下之人而尽有其布粟之富,而反不谓之贼乎?若过里而墟其里,过市而窜其市,入城而屠其城,此何为者?天下既定,非攻非.

战,百姓死于兵与因兵而死者十五六。暴骨未收,哭声未绝。目眦未干,于是乃服衮冕,乘法驾,坐前殿,受朝贺,高官室,广苑囿,以贵其妻妾,以肥其子孙,天子诚何心而忍享之?.

若上帝使我治杀人之狱,我则有以处之矣。匹夫无故而杀人,以其一身抵一人之死,斯足矣;有天下者无故而杀人,虽百其身不足以抵其杀一人之罪。是何也?天子者,天下之慈母也,人所仰望以乳育者也,乃无故而杀之,其罪岂不重于匹夫?” .

妻曰:“尧舜之为君何如者?”曰:“尧舜岂远于人哉?”乃举一箸指盘中余鱼曰:“此味甘乎?”曰:“甘。”曰:“今使子钓于池而得鱼,扬竿而脱,投地跳跃,乃按之椹上而割之,刳其腹,犀其甲,其尾犹摇。于是煎烹以进,子能食之乎?”妻曰:“吾不忍食也。”曰:“人之于鱼,不啻泰山之于秋毫也;甘天下之味,亦类于一鱼之味耳。于鱼则不忍,于人则.

忍之;杀一鱼而甘一鱼之味则不忍,杀天下之人而甘天下之味则忍之。是岂人之本心哉!尧舜之道,不失其本心而已矣。”

妾,微者也;女安,童而无知者也;闻唐子之言,亦皆悄然而悲,咨嗟欲泣,若不能自释焉。 .

(取材于唐甄《室语》)

6.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是所市来者 市:购买 .

B.过市而窜其市 窜:逃跑 .

C.甘天下之味 甘:以??为美味 .

D.若不能自释焉 释:解脱 .

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此忽焉拊几而叹 ..

君之美也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

贵其妻妾无故而杀之 ..

六月息者也反不能及 ..

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溺于俗者无远见,吾欲有言,未尝以语人

沉溺在流俗中的人没有远见,我有一些话,不曾把它告诉别人

B.若上帝使我治杀人之狱,我则有以处之矣

如果帝王让我送杀人者入狱,我就有办法来处理他们了

C.乃按之椹上而割之,刳其腹,犀其甲,其尾犹摇

于是把鱼放到案板上去切,剖开鱼肚,刮去鱼鳞,它的尾巴还在摇

D.人之于鱼,不啻泰山之于秋毫也

人对于鱼,不止如泰山对于秋毫的差别

9.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唐子在家和妻、女、妾饮酒聊天,由吃鱼一事引发了许多感慨。

B.唐子认为自秦以来的帝王都是盗贼,其妻最终也认同这一观点。

C.唐子认为拥有天下者无故杀人之罪重于平民百姓无故杀人之罪。

D.唐子认为尧舜作为一个人,他们确实有远远超过普通人的地方。

第二部分(123分)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25分。

10.用斜线(/)给下面划线部分断句。(5分)

为将之道,当先治心。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然后可以制利害可以待敌凡兵尚义不义虽利勿动夫惟义可以怒士士以义怒可与百战。

(取材于苏洵《心术》)

11.在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8分,限选作8题)

⒈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 。(《论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⒉ ,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⒊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 。(《庄子〃逍遥游》) ⒋ ,知来者之可追。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⒌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 。 (王羲之《兰亭集序》) ⒍ ,秋水共长天一色。 (王勃《滕王阁序》)

⒎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 。(韩愈《师说》)

⒏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杜牧《阿房宫

赋》)

⒐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⒑携来百侣曾游,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13题。(12分)

水仙子·夜雨

①徐再思

②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落灯花,棋未收,叹新丰孤

③馆人留。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都到心头。

注:①徐再思,元代散曲作家,只做过“嘉兴路吏”,创作此曲时,他旅寄江湖,已十年不归。 ②灯花:油灯结成花形的余烬。 ③新丰孤馆:《新唐书·马周传》记载马周未发迹时,曾旅居新丰,受尽店家冷遇。

12.(7分)

①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一声梧叶一声秋”一句,写秋雨绵绵,梧叶声声,烘托出秋天萧瑟的氛围。

B.“三更归梦三更后”一句,写作者半夜才回到故乡,更显出漂泊江湖的凄苦。

C.“一声”、“一点”、“三更”的反复咏叹,更使人感到长夜难捱的凄凉和寂寞。

D.末句“都到心头”四字戛然而止,欲语还休,却有引人遐思、令人回味之功。

②“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都到心头”三句不直接写自己如何思念亲人,而以年迈双亲的忧思把自己的思念抒发得更加深婉动人。下列诗句中使用了类似手法的两项是(4分)

A.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隋·薛道衡《人日思归》)

B.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唐·宋之问《渡江汉》)

C.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唐·高适《除夜作》)

D.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唐·张籍《秋思》)

E.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唐·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 》)

13. “落灯花”一句源自南宋赵师秀的《约客》诗:“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请分析本曲与赵诗在内容和情感上有何不同。(5分)

四、本大题共3小题,共11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16题。

在西方,王公贵族的园林中经常宴请宾客、开舞会、演戏剧,从而使园林变成了一个人来人往、热闹非凡的露天广厦,而中国园林并非大众游乐场所。西方园林令人钦佩地用纵横轴线和十字道路解决的交通问题,在中国园林中全不存在,因为这里的人们是“漫步”而非“径穿”。中国园林的长廊、狭门和曲径并非从大众出发,台阶、小桥亦非为逗引儿童而设。这里不是消遣场所,而是退隐静思之地。

人类不同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总是与它脱胎的母体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样才构成文化的延续,形成独特的风格。中国山川秀美,土地富庶,人们理想中的王国是这些秀美的山川湖泽,因此中国园林沿着自然美的形式发展了几千年。中国园林里所种的植物常不带任何人工痕迹,那里没有修剪整齐的树篱,也没有按几何图案排列的花卉,每件景物都恰似出现在画中。欧洲的园林传统可以追溯到古埃及,那里自然环境远不如中国,雨水稀少,没有大片森林,更无秀美的山川,人们理想的天堂自然是适合农业生产的富庶土地,因而西方园林所体现的是人工美。

西方人认为自然美有缺陷,必须凭借某种理念去提升自然美,从而达到艺术美的高度,也就是追求一种形式美。西方造园遵循形式美的法则,刻意追求几何图案美。尽管组合变化可以多种多样、千变万化,但仍有规律可循,园内的各组成要素都不能脱离整体,而必须以某种确定的形状和大小镶嵌在某个确定的部位,于是便显现出一种符合规律的必然性。

中国造园走的是自然山水园的路子,注重“景”和“情”的关系,即“意境”。古代中国没有专门的造园家。自魏晋南北朝以来,画家、文人的介入,使中国造园深受绘画、诗词文学的影响,从一开始就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中国造园的经营要旨就是追求意境美,因此中国的造园带有很大的随机性和偶然性。

中西园林形成如此大的差异要从文化背景,特别是哲学、美学思想上来分析。造园艺术和其它艺术一样要受到美学思想的影响,而美学又是在一定的哲学思想体系下成长的。从西方历史上看,不论是唯物论还是唯心论都十分强调理性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欧洲几何图案形式的园林风格正是在这种“理性”美学思想的影响下形成的。和西方人不同,中国人认识事物大多借助于直接的体验,认为直觉并非感官的直接反应,而是一种心智活动,一种内在经验的升华,不可能用推理的方法求得。中国古代园林多由文人画家营造,不免要反映这些人的气质和情操。中国古代哲学“儒、道、佛”的重情义、尊崇自然、逃避现实和追求清净无为的思想,汇合在一起而形成一种文人特有的恬静淡雅的趣味、浪漫飘逸的风度和朴实无华的气质、情操,这也就决定了中国造园 “感性”的美学思想。

(取材于《 中西古典园林的审美差异》,有删改)

1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西方园林内各组成要素必须以确定的形状、大小镶嵌在确定的部位,显示出一种秩序感。

B.中国园林里所种的植物,常不带任何人工痕迹,这是因为古代中国没有专门的造园家。

C.中国的造园深受绘画、诗词的影响,注重对意境的追求,从而创设出诗情画意般的氛围。

D.中国人认识事物大多借助于直接的体验,这种思维方式对中国造园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15.根据文章内容,推断下列哪项表述体现了中国园林的建造风格(3分)

A.高大宽敞的环廊提供了舒适的交谈环境,围合出的下沉广场把人们纷纷吸引过来。

B.即使受条件限制,建造在高低不平的地形上,也要刻意追求对称、均衡的形式美。

C.布局千变万化,整体与局部之间没有严格的从属关系,很难总结出特定的规律性。

D.硕大的花园,简洁明快的几何化布局,让人一目了然,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16.根据文章内容,请分条概括中西园林的差异。(5分)

五、本大题共4小题,共27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7~20题。

与陌生人交流

⒈那年我十三岁,念初一。正是“深挖洞,广积粮”的时候,一入学便开始了挖防空洞,功课倒成了?a href="http://www.zw2.cn/zhuanti/guanyuwozuowen/"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我V挥幸幻沤凶觥芭┮怠钡目危鲜υ偃康鳎馐俏盼颐墙瓷仙较孪缍璧摹5钦庑├醋允楸镜南绱逯恫⒉荒芗し⑽艺嬲?a href="http://www.zw2.cn/zhuanti/guanyuxingquzuowen/"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兴趣,或者我也不甘做一名真正的农民吧。我的身体乐观地承受着强重的体力劳动,而我的脑子则空空荡荡。

⒉每个清晨,我就带着一副空荡的脑子走在上学的路上,走到那家小吃店门前。我要在这里吃早点。一口大锅支在门前,滚沸的油将不断下锅的面团炸得吱吱叫着。

⒊站在锅前的是位年轻姑娘,她手持一双长的竹筷,不失时机地翻动着,将够了火候的成品夹入锅旁的钢丝笸箩。她用不着看顾客,只低垂着眼睑做着自己的事,但她是愉快的,身形也因了这愉快的劳作而显得十分灵巧。当她偶尔因擦汗把脸抬起时,我发现她长得非常好看,新鲜的肤色,从白帽沿下掉出来的栗色头发,纯净、专注的眼光……在我当时的年岁,没有恰当的语言去形容一个成年女人的美,但她的美却真实地震动着我,使我对自己充满自卑,又充满希冀。

⒋以后的早晨,我总是刻意靠近她,对她作细致入微的观察。观察她那两条辫子的梳法,她站立的姿态,她的一切。我学着她的样子,当寒冷的冬季我戴上围巾又故意拉下几缕头发散出来时,我的内心立刻充满愉快。日子在我对她的模仿中生着情趣,脑子不再空荡,我觉出一个新的自己正在身上诞生。是啊,一个新的自己竟在模仿中产生,这是我事先完全没想到的。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