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鹰是什么?还是鹰的种类?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8 14:25:28
苍鹰是什么?还是鹰的种类?
苍鹰是什么?还是鹰的种类?
苍鹰是什么?还是鹰的种类?
苍鹰
物种分类: 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鸟纲->今鸟亚纲->->今颚总目->隼形目->->->鹰科->->鹰属->
分布范围: 全世界有10个亚种.我国有5个亚种.
Accipiter gentilis gentilis,分布欧洲北部和中部,东部到伏尔加河、高加索山脉和伊朗北部,摩洛哥和小亚细亚,在英国稀少.
A. g. buteoides,分布斯堪的那维亚极北部,欧尼加湖的俄罗斯南部,东到勒拿河.
A. g. albidus,分丰西伯利亚东北部,buteoides 亚种范围的东部,南到堪察加.
A. g. arrigonii,分布法国科西嘉岛和意大利撒丁岛.
A. g. schvedowi,分布俄罗斯东南部,东到黑龙江和乌苏里,南到吉尔吉斯的悬崖及大草原和中国西部.
A. g. fujiyamae,分布日本.
A. g. atricapillus,分布于除美国极西部和西南部以外,其他地方都有分布.
A. g. laingi,分布英属哥伦比亚沿岸岛屿.
A. g. apache,分布于墨西哥西北部,美国亚利桑那南部和新墨西哥.
A. g. khamensis,分布印度北部和孟加拉.
布于我国的有新疆亚种A. g. buteoides,分布新疆;黑龙江亚种A. g. albidus,分布黑龙江省(冬候鸟);普通亚种A. g. schvedowi,除台湾、西藏以外,全国各地均有分布;台湾亚种A. g. fujiyamae,分布台湾;西藏亚种A. g. khamensis,分布甘肃、四川、云南、西藏(繁殖鸟),云南南部为冬候鸟.
保护级别:中国II级保护动物.
动物简介: 别名:黄鹰、鸡鹰.
野外鉴定:中小型猛禽.头顶、枕和头侧黑褐色,枕部有白羽尖,眉纹白杂黑纹;背部棕黑色;胸以下密布灰褐和白相间横纹;尾灰褐,有4条宽阔黑色横斑,尾方形.飞行时,双翅宽阔,翅下白色,但密布黑褐色横带.
形态:雄性成鸟全长403~576mm.前额、头顶、枕和头侧黑褐色,颈部羽基白色;眉纹白而具黑色羽干纹;耳羽黑色;上体到尾灰褐色;飞羽有暗褐色横斑,内翈基部有白色块斑,初级飞羽第4枚最长,4=5枚,第2~6枚外翈有缺刻,第1~5枚内翈有缺刻.尾灰褐色,具3~5道黑褐色横斑.喉部有黑褐色细纹及暗褐色斑.胸、腹、两胁和覆腿羽布满较细的横纹,羽干黑褐色.肛周和尾下覆羽白色,有少许褐色横斑.
雌性成鸟羽色与雄鸟相似,但较暗,体型较大.
亚成体上体都为褐色,有不明显暗斑点.眉纹不明显;耳羽褐色;腹部淡黄褐色,有黑褐色纵行点斑.
幼鸟上体褐色,羽缘淡黄褐色;飞羽褐色,具暗褐横斑和污白色羽端;头侧、颏、喉、下体棕白色,有粗的暗褐羽干纹;尾羽灰褐色,具4~5条比成鸟更显著的暗褐色横斑.
虹膜金黄或黄色;蜡膜黄绿色;嘴黑基部沾蓝;脚和趾黄色;爪黑色;跗跖前后缘均为盾状鳞.
生活环境:苍鹰为森林中猛禽,栖息于疏林、林缘和灌丛地带.次生林中也较常见.
食性:以鼠类和野兔为食.解剖胃中有棕背(鼠平)和鸟类.
繁殖:苍鹰4月下旬迁到东北地区.活动范围较广,但活动隐蔽.若见到在天空成对翻飞,相互追逐,并不断鸣叫,表明此时配对已完成.
选择在林密僻静处较高的树上筑巢.常利用旧巢,5月5日发现一巢选定,2天后加鲜枝2个,为桦树、榆树和糠椴枝条,长度12~22cm,枝直径0.2cm左右.后修巢速度加快.3巢中2巢在桦树上,1巢在蒙古栎树上.树高(n=3)13.15+-0.60m.未修巢前巢内径(n=1)32×44cm.外径78×55cm,巢高20cm,巢深12cm.5月14日 巢内径已达46×62cm,外径87×63cm,巢高24cm,巢深14cm.巢材为新鲜桦树、糠椴及山榆和枝叶及少量羽毛.
产卵后仍修巢.出雏后,修巢速度随雏鸟增长而加快.
产卵最早见于4月28日,有的在5月中旬.隔日1枚,窝卵数3~4枚.卵椭圆形,尖、钝端明黑,浅鸭蛋青色.卵重(n=7)36.82+_2.05g,卵磊小46.79+-1.25mm×38.46×0.59mm.护卵性强.
产卵即孵化.孵化由雌鸟担任.产孵期间,随卵数增加,雌鸟离巢时间逐渐减少.产完3~4枚卵后,日离巢次数仅1次.雌鸟整日卧于巢内,不鸣叫,也很少抬头.雄鸟除捕食外,多在附近栖落,当有乌鸦、喜鹊经过时则抬头了望,偶尔在巢上空盘旋,不鸣叫.
孵化前前(第8天)、中期(第18天)和后期(第28天)做了日周期观察.观察由早4时许至20时前后,共观察44.72小时.3次雌鸟总在巢时间达44.30小时,占总观察时间的99.03%.全卧多出现于早晨、晚上及下雨等气候较冷的时候.抬头半卧孵化则在气温较高时.气温高时,雌鸟不时张嘴、搧翅.孵化期身体位置相对稳定,变化很少.孵化期30~33天.雌、雄鸟共同育雏,以雌鸟为主.育雏前期(5.5日龄)、中期(16.5日龄)和后期(28.5日龄)做了全日观察,共观察47.37小时.可知前期以暖雏为主,占总观察时间的78.49%.飞离均为取食,时间占7.53%.中期暖雏占总观察时间的52.39%.飞离时间达29.90%,捕食次数12次,取枝2次.后期不暖雏,多在巢周栖落,时间长达11.08小时,占总观察时间的69.85%.雌在育雏期暖雏随雏鸟生长而减少,离巢时间随雏鸟生长而增加.随暖雏停止,修巢亦告结束.前期喂食以撕小块、条喂为主,后渐为撕大块自食至不撕喂而且雏鸟自食.
雄鸟主要是警戒.中期送枝次数增加.后期以送食为主.巢在后期已成平盘状,巢外径58×96cm,内径50×69cm,高38cm.育雏期35~37天.可知前期以暖雏为主,占总观察时间的78.49%.飞离均为取食,时间占7.53%.中期暖雏占总观察时间的52.39%.飞离时间达29.90%,捕食次数12次,取枝2次.后期不暖雏,多在巢周栖落,时间长达11.08小时,占总观察时间的69.85%.雌在育雏期暖雏随雏鸟生长而减少,离巢时间随雏鸟生长而增加.随暖雏停止,修巢亦告结束.前期喂食以撕小块、条喂为主,后渐为撕大块自食至不撕喂而且雏鸟自食.
刚出壳的雏鸟被白色绒羽.眼睁开,虹膜灰褐色.嘴铅灰色,卵齿长棱形,白色,跗跖部及爪灰白色.7.5日龄能大声单音鸣叫,以跗跖部坐立.背、头绒毛棕灰色,基部白色.羽区毛囊明显.爪黑色.13.5日龄可单音连续鸣叫,能站立.背羽羽鞘放缨,羽片褐色.嘴黑色,蜡膜淡黄色.19.5日龄站立行走自如.初级飞羽、肩、背两侧、后头颈、朡、两胁部正羽均放缨,白色与棕黑色相间.小翼羽亦放缨.羽缘淡棕色,羽瓣黑色.眼先黑色,有针状毛.27.5日龄,雏鸟在巢内常活动,不时搧翅,昂首,时常走到巢的边缘.可自行撕取食物.卵齿消失.通体以褐色为主,羽干纹黑色,尖端褐色,背羽干黑色.腹部绒羽、正羽各半.尾下覆羽淡褐色,尾羽黑色,尖端渚褐色,腹面白色.跗跖部淡黄绿色.34.5日龄,偶上巢边小枝站立.可飞翔,升降自如,栖落不稳.离巢距离在80~100m之间.不断鸣叫.头顶金黄色,绒羽已退尽,有黑褐色羽干纹,周身被正羽.背部深褐色,腹部浅褐色,具纵斑,羽干黑色,尖端淡褐钩.尾下覆羽浅褐色,尖端更淡,腹面几乎为纯白色.34.5日龄开始离巢.
苍鹰雏期有吐食团的习性.食团大小0.6×2.2cm.
苍鹰雏鸟生长迅速,体重18.5日龄出现一个高峰,可达433g,为出生时的15.75倍.后体重下降,至24.5日龄近最低点,之后逐渐增加,至出飞时已达460g,为出生时的16.72信,平均日增生12.54g 左右.体长增长3.95倍,日增长7.2mm左右.翅长18.5日龄前生长较慢,后生长迅速,至30.5日龄达高峰,后减慢.跗跖部15.5日龄前生长迅速,其后缓慢.嘴长9.5日龄后生长明显减慢.9.5日龄长出.尾缨放出前体重、体长生长迅速.其后翅、翅缨和尾缨生长迅速.
苍鹰嘴长、跗跖主长要在前期和中期生长.而翅长、尾长为中、后期生长.18.5日龄时生长单位以嘴长为最大,次为跗跖长、体长、尾长及体重,以翅长为最小.
通过日周期及对雏观察,苍鹰的食物以鼠类为主,约占47%,鸟类占38%,其他如蛇类等占15%.
迁移:在东北繁殖的苍鹰4月下旬迁到,5月初配对.8月中旬迁飞.也有部分留鸟.
环境压力:苍鹰虽然是森林鸟类,但栖息在各种类型森林中.近年来,由于森森的砍伐严重,此鸟进入次生林中繁殖.1988年~1990年3年在吉林左家自然保护区42平方公顷调查,1988年为零(没分布),1989年为0.0950只/平方公顷,1990年也为0.0950只/平方公顷.说明此鸟逐渐适应次生林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