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字数作文 > 教育资讯

三国演义诸葛亮简介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5 19:23:40 字数作文
三国演义诸葛亮简介字数作文

篇一:三国演义诸葛亮

《三国演义》之诸葛亮 简答、易考必备点

诸葛亮是《三国演义》第一主角。有七十回以他为核心。

一、形象、性格

形象:面如冠玉,眉清目朗,纶巾羽扇,鹤氅皂绦。

性格:智(舌战群儒;赤壁之战;隆重对策)

忠(临终托孤;六出祁山)

德(不居功、不争功、不记恨、任劳任怨。斩马谡,还用其子;西

取成都,让庞统建功;妻子丑陋,忠于爱情)

具体可以陈述为:智慧超群,博识机敏,知人善任,治蜀有方;忠

心不二,死而后已;不贪权势、不谋私利、严于律己、谦恭待人。

二、与之印证的相关典型情节

1、不贪权势——他位极人臣,却不追求个人权势,不弄权也不为权所奴役。以他的才能智慧和崇高威望,拿掉昏聩无能缺德无才的阿斗,自己称王称帝,可以说上合天理,下顺民心。但是,他对后主坚持执君臣之礼,决不摆相父架子。在一系列问题上都是以礼规劝、得后主同意才进行的。

2、不谋私利——他只靠俸禄为生,不以权势谋私利,以淡泊宁静的生活态度处世。他对后主说:“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也。”他死时确实如其所言。

3、严于律己—— 街亭之役,马谡违节,造成败局,但他主动承担责任:“臣明不知人,恤事多暗,《春秋》责帅,臣职是当。请自贬三等,以督厥咎。”他几次发布鼓励将士直言极谏的文告,要求大家批评自己过失和缺漏。在他执政期间,如果出现失误,他都决不委过他人,而自省自律。来敏、李严等人罪责虽然深重,但他都引咎自责,检讨自己的失损。

4、知人善任——他从蜀汉大业出发,以宽广的胸怀,纯正的心灵,选拔重用了一大批人才。他取士用人的标准是德才兼备。对那引起忠于蜀汉政权,又有真正才学的人,他不讲门第、资历,破格用人,大胆地授以要职,委以重任。何祗原为蜀郡太守杨洪手下的一个书佐小吏,杨洪亦是犍为郡太守李严之功曹小吏,何、杨都先后被诸葛亮擢为太守与李严同列。因此事他被誉为“是以西士咸服诸葛亮能尽时人之器也。”诸葛亮任蜀相时,为了广揽俊才,曾在成都南郊筑招贤台。刘备死后,他曾进行过一次大规模的人事调整,重用了一批德才俱佳的卓越人才。如蒋琬、李邵、马勋、宗预、杜微、马忠、秦宓、董允等,这次用人之举被时人赞为“德举”。在《前出师表》中,他从“亲贤臣,远小人”的原则出发,向后主郑重推荐了董允、向宠等,其心之公明纯正实所罕见。诸葛亮所重用的文武大员中,既有荆楚之士,又有蜀地人材,既有刘璋旧部,也有魏降将,却无任何山头圈子之弊,大有“五湖四海”包容一切之襟怀,团结了绝大多数人。作为一个封建社会的政治家,他心胸开阔,容人容物的雅量,摆脱个人好恶从事业出发选人的精神是十分令人敬佩的。受过诸葛亮严厉处罚被削职为民的廖立、李严听到诸葛亮病故的消息,竟痛哭失声,他们被罢黜官职,不但不怨恨反而寄予希望,对他的死十分悲伤。这说明诸葛亮用人多么公正。

5、谦恭待人——若把诸葛亮同当时的孔融、祢衡等人相比,显然后者的声望不可同日而语,即使和才智过人的周瑜、鲁肃、司马懿相比也略高一筹。与他同齐名的庞统相比,更能看出二人高下。虽然,水镜先生说:“伏龙、凤雏,

二人得一可安天下。”但他说的重点仍在诸葛亮。诸葛亮高于庞统之处,不单在智谋才华,更重要的还在于品德胸怀。庞统心怀私念,妒忌孔明,骄兵轻放,急于求成,铸成大错,终身抱憾。诸葛亮无私无畏,谦虚谨慎,深思熟虑,卓识远见,善于博采众长,融化于胆识之中。他多次表白:“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在《与杜微书》中说:“猥以空虚,统领贵州,德薄任重,惨惨忧虑。”诸葛亮不仅自谦,而且以深受教益的事例说明愿得别人诲教之诚心。平定南中,他采纳了马谡“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的建言,并作为命令颁布全军,强调南征,不能单靠武力镇压,还要靠智胜和从思想上瓦解叛军,从而制定了对少数民族部落实行和抚政策。

6、选择丑妻,忠于爱情——他择妇摆脱了郎才女貌的陋习,选择了黄承彦的丑女。黄承彦说:“闻君择妇,身有丑女,黄头黑色,而才堪相配。”关于这桩婚事和黄氏的才美,《三国演义》在描述诸葛瞻战死绵竹时曾有简要的介绍,其敬仰之情溢于言表,对这位丑女给予了热情的赞美。

三、人物形象的意义

诸葛亮治国治军的才能,济世爱民、谦虚谨慎的品格为后世各种杰出的历史人物树立了榜样。历代君臣、知识分子、人民群众都从不同的角度称赞他,歌颂他,热爱他。可以说,诸葛亮在历史上的巨大影响已超过了他在三国历史上的政治军事实践。

《三国演义》虽然突出了诸葛亮一生性格、品德、功业等的积极方面,但又把它无限夸大,把他描写成智慧的化身、忠贞的代表,并将其神化成了半人半神的超人形象。鲁迅评论说:“状诸葛亮之智而近于妖。”因此,《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不是真实的历史人物,而是历史小说人物。

四、精彩片段

如“三分隆中决策”、“博望皱初用兵(火烧博望坡)”、“火烧新野”、“吞战群儒”、“智激周瑜”、“草船借箭”、“七星坛祭风”、“三气周瑜”、“智取汉中”、“巧布八阵图”、“七擒盖获”、 “智取三城”、“ 六出祁山”、 “失街亭、“空城计”、 “斩马谡”、“造木牛流马”等。

1、初出茅庐(第三十九回 荆州城公子三求计 博望坡军师初用兵)

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答应出山相助。曹操命大将夏侯悙引兵十万杀奔新野。关羽、张飞对刘备以师礼待诸葛亮很不满,面临大战之际,二人态度消极,将信将疑。诸葛亮假借刘备剑印,遣兵调将,令关羽、张飞引兵埋伏在博望之左右,调赵云回来担任前部诱敌,刘封、关平带人埋伏负责放火。曹将夏侯悙果然轻敌上当,不听部将劝告,长驱直入,被大火烧得死伤无数,又遭各路伏兵夹击,损兵折将,丢弃博望城,逃回许昌。诸葛亮一战成名,使刘备及手下大为敬服,奠定了自己的威望。

2、火烧新野(第四十回 蔡夫人议献荆州 诸葛亮火烧新野)

火烧博望坡之后,曹操卷土重来,派曹仁和曹洪大军进攻新野。诸葛亮料新野呆不了,就留下空城,民房屋上藏硫磺等引火之物。曹军进城之后住入了民房。夜里狂风大作,埋伏在城外的刘备军往城里射火箭。大火迅速烧起来。曹兵逃奔出城,被刘备军截杀,大败而归。

3、舌战群儒(第四十三回 诸葛亮舌战群儒 鲁子敬力排众议)

曹操大军沿江结寨,准备并吞江东。东吴君臣惊疑忧惧,是和是战难以定夺。诸葛亮运用谋略,与东吴群臣纵论天下大事,巧舌辩驳,说服他们和孙权要与刘备联合抗曹。才有后来的赤壁之战。此成语原指与众多儒生谋士争辩,

驳倒对方的议论,后指与很多人激烈争辩并驳倒对方。

4、智激周瑜(第四十四回 孔明用智激周瑜 孙权决计破曹操)

孔明曰:操本好色之徒,久闻江表乔公二女有沉鱼落雁之容,闭目羞花之貌。操曾发誓:“愿得江东二乔,置之铜雀台,以乐晚年,虽死无恨矣。”今虽引百万之众虎视江南,其实为此二女也。将军何不以千金买此二女.差人送与曹操。操必班师矣。此范蠢献西施之计,何不速为之?周瑜听罢.勃然大怒,离座指此而骂曰:“老贼欺吾太甚!”

5、用奇谋孔明借箭(草船借箭)(第四十六回 用奇谋孔明借箭 献密计黄盖受刑)

周瑜刁难诸葛亮,令其十天内造出十万支箭,诸葛亮却立军令状三天完成。他前二天按兵不动,暗中叫鲁肃备大船二十,各船扎草人千个。第三天四更,江上大雾迷漫,诸葛亮率船到曹军水寨前擂鼓呐喊佯攻,曹军怕中计,下令弓箭手向江中射箭。这一妙计使诸葛亮不费吹灰之力就完成了任务。

6、祭七星坛借东风(第四十九回 七星坛诸葛祭风 三江口周瑜纵火)

周瑜为没有东南风而病倒在床上。诸葛亮给周瑜开了个“药方”,上面写着:“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说他能借来东风,他让周瑜为他搭起高九尺的七星坛,然后自己在坛上做法。几天之后,果然刮起了东南风。周瑜嫉妒,便派人去杀诸葛亮。然而诸葛亮早有预防,事先回夏口去了。

7、孔明巧布八阵图(第八十四回 陆逊营烧七百里 孔明巧布八阵图)

8、武侯弹琴退仲达(空城计)(第九十五回 马谡拒谏失街亭武侯弹琴退仲达)

空城计:诸葛亮屯兵于阳平,把部队都派去攻打魏军了,只留少数老弱残兵在城中。忽然听到魏军大都督司马懿率15万大军来攻城,诸葛亮临危不惧,传令打开城门,还派人到城门口洒扫。诸葛亮自己却登上城楼,端坐弹琴,态度从容,琴声不乱。司马懿来到城前,见此情形,心生疑窦,爬城中有埋伏,因此不敢贸进,便下令退兵。

9、挥泪斩马谡(第九十六回 孔明挥泪斩马谡 周鲂断发赚曹休)

马谡自告奋勇驻守街亭,遇到了魏将张郃所率主力部队的抵抗。马谡违背了诸葛亮原先的部署,又不听从部将王平的建议,在众寡不敌的形势下,居然不下据城,而舍水上山,结果被张郃军队切断水道,杀得大败。街亭失守,使诸葛亮十分被动,一场十分有利的战局顿时变成败局。尽管诸葛亮十分爱惜马谡的才华,但是,为了严明军纪,他毅然按照军法处斩了马谡,还上疏朝廷,自请贬官三级,追究个人“不能训章明法”、用人不当的责任。

10、见木像魏都督丧胆(羽扇纶巾)(第104回 陨大星汉丞相归天 见木像魏都督丧胆)

诸葛亮积劳成疾,临终与众将诀别,并安排了军国大事。他死后虽秘不发丧,但司马懿见蜀兵后 退已知真相,故催军速追。突然五丈原上炮响旗飘,诸葛亮端坐四轮车出现,,他羽扇纶巾。魏军见诸葛亮尚在,弃甲逃命,溃不成军。两日后,司马懿方知车上是木人。此成语形容诸葛亮的装束,也形容谋士镇定自若的潇洒风度。

诸葛亮的其它故事

重点回合:从第三十七回“三顾草庐”到一百四回“丞相归天”,诸葛亮的形象就贯穿在这将近七十回的演义中,特别从八十七回开始,诸葛亮的形象回回出现,回回鲜明。

、1隆中对:诸葛亮在刘备三顾茅庐时,分析天下形势,提出正确战略:占领荆州、益州,北拒曹操,东和孙权,鼎足而立。

、借荆州:赤壁之战,东吴是主力,出力最多,战后荆州理应归东吴。2

刘备、诸葛亮却用计夺取了荆州。东吴的鲁肃前来索取,刘备、诸葛亮与他订立了先借荆州,等取了益州再还的协议,名为“借”,实是不想还。

、孔明智取三城3 :(第92回) 南安、安定和天水三城互为依靠,于是孔明一面对南安围而不打,一面派出两名将士化装成南安的守将,出使安定、天水二城求援。安定守将崔谅中计投降,随后他前往南安借劝说太守杨陵投降之名与杨陵合谋诈降生擒孔明,孔明识破他们的诈降计,拿下南安。

、安居平五路4 : 刘备新亡,曹丕乘机联络辽西羌兵、南蛮王孟获、孙权等五路大军攻打蜀国,蜀国上下惶惶不安,孔明却推病不上朝,数日闭门不出,分析每一个对手的特点,只是派出了几股疑兵,写了几封书信,就各个击破敌人。孔明并未与敌军真正交手,就退去了五路大军。

5、计杀魏延: 孔明料到自己死后魏延必反,而“无大将”的蜀国已经没有人是魏延的对手,于是对马岱授予密计。孔明死后,魏延果然造反,并且拉马岱入伙。马岱假意迎合,骗取了魏延的信任后,等到了一个机会将魏延斩落。 6、七擒孟获:蜀汉建兴,诸葛亮为伐魏,想先解决南蛮以解除后患。马谡认为南蛮地处偏僻,即使武力攻下,也很难真正征服。不如以军事为辅、政治为主,以攻心达到武力不能解决的目的。诸葛亮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对南蛮首领孟获七擒七纵,使他心悦诚服,从此,南蛮纳入蜀国版图,诸葛亮得以从容北伐。

7、陇上妆神:孔明五出祁山因缺粮引兵至陇上割麦,司马懿率军到各郡麦田守护。孔明令姜维、魏延、马岱三人装扮成自己模样,端坐四轮车上,左右二十四人披发仗剑,前面一人手执皂幡,隐似天神。司马懿不知来者是人是神,闭门不出。孔明的精兵将陇上小麦割尽运走。



三国演义诸葛亮简介

五、名师名题

1、《三国演义》中哪个场面最能让人发出“出师末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天襟!”的感叹?请简要概括。

答:秋风五丈原:诸葛六次出兵祁山,司马懿坚守不战。诸葛亮派人侮辱,司马懿不为所动。不久诸葛亮病危。穰星不成,遂将平生所学传授给姜维,并作好身后的军事安排。尚书李福赶到,诸葛亮推等蒋琬、费袆相继为丞相继承人后死去。时年五十四岁。是夜,天愁地惨,月色无光。

2、简述《三国演义》中一个与诸葛亮以及数字“三”有关的故事。

 诸葛亮三气周瑜

 一气:赤壁大战后,第二年,周瑜去夺取荆州,在南郡与曹仁大战中了毒箭,诸葛亮趁机占领南郡等地,周瑜火气攻心,箭伤破裂。

二气:周瑜与孙权设下美人计,准备把刘备扣下,逼诸葛亮交出荆州,诸葛亮将计就计,使周瑜“赔了夫人又折兵”,周瑜再次病发。

三气:周瑜想用“假途灭符”来向刘备讨还荆州,又被诸葛亮识破,率兵攻打失败,结果病死了。临死前,他说:“既生瑜,何生亮!”连叫数声而死。

3、“失空斩”是一组中国京剧传统剧目的合称,取材于古典小说《三国演义》,请写出这几个剧目的名称,并简要故事情节。



答:(1)失街亭、空城计、斩马谡。(1分)②失街亭:司马懿率魏兵出苯,直取街亭,以断蜀军咽喉之路,诸葛亮大惊失色。(1分).参军马谡自告奋勇,立下军令状。愿引兵把守街亭。(1分)他自诩饱读兵书,不听左右劝告擅自分兵屯守山上,结果被魏兵围困,断水烧山,蜀军大乱,街亭失守。(2分)空城计:司马懿拔了街亭,亲率十五万魏兵望西城县杀来。(1分)此时,诸葛亮身边已无将可使,只有二千五百兵卒。大兵压境,诸葛亮心生奇计,大开城门,只携二童子端坐城上,焚香抚琴(2分)司马懿疑有埋伏,忙挥令退兵。(1分)斩马谡:街亭失守,马谡自知罪责难免,自缚谢罪。(1分)诸葛亮虽与马谡义同兄弟,为明正军律,不徇私情,喝令塑些堑董。(1分)左右献上马谡首级,孔明大哭不已,(1分)自责用人有失,上表白贬。(1分)

4、简述《三国演义》中“失街亭”这一情节中诸葛亮、马谡所表现出来的性格缺陷。

答:诸葛亮足智多谋,对街亭布防十分细致周密,但世人不深、用人不当,不听刘备生前劝告,致使街亭失陷全局被动。马谡虽能自动请缨,挺身而出,但只会纸上谈兵,而且麻痹大意,刚愎自用,目中无人,公然违令,不听王平之劝,草率从事,致使蜀军咽喉之地迅速丢失,造成全局被动。

5、马谡拒谏失街亭后,诸葛亮作了那几件事情表明了他能够明证军法,奖罚分明?

答:①欲赠金五十斤给赵云,赏绢一万匹给赵云的部卒,来表彰赵云在街亭之战中不折一人一骑,不丢辎重的功劳。②虽有蒋琬等人的劝阻,仍将自己平日一贯倚重且关系甚好的马谡斩首,以明军令。③上表刘禅,承认用人之失,要求自贬三等。

6、简述诸葛亮尽忠的一个例子。

答:刘备称帝后伐吴,在夷陵之战中被陆逊击败,退守到白帝城。从此刘备一病不起。临终将其儿子刘禅托孤于诸葛亮,诸葛亮哭着答应:“臣怎么敢不竭尽全力,辅助幼主,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呢?”后来,尽管刘禅很不成器,但诸葛亮还是尽力辅佐,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7、诸葛亮采取何计收服姜维?请简述其经过。

答:离间计。(1)、令魏延诈取姜维母所在的冀县,待姜维来攻时,先放他进城。(2)、令赵云攻上邽,再放梁虔入城。至此,分马遵、梁虔和姜维于三处,为使离间计创造条件。(3)、借夏侯楙之口,散布姜维已降蜀一事,又令士卒假扮姜维,谴责马遵失约。并攻打天水城,使马遵对姜维降蜀一事信以为真。(4)、与此同时,又令张翼、王平夹攻姜维,逼他退走天水上邽,而马遵、梁虔以为姜维已降,乱箭齐射姜维,姜维走投无路之时降蜀。

8、请写出一个源于《三国演义》与诸葛亮相关的成语,简要写出故事。 答:锦囊妙计 舌战群儒 羽扇纶巾

9、“武侯弹琴退仲达”,这说的是什么人之间的故事?你怎样看待这个故事? 答:这说的是诸葛亮和司马懿之间的故事。如何看待:诸葛亮能把握对方多疑心理,故意表现出与平日“谨慎”不同的样子,在处于劣势的情况下使对方因多疑而不敢行动。

10、试述诸葛亮初出茅庐后在新野巧用火攻大破曹军的故事。答: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答应出山相助。曹操命大将夏侯悙引兵十万杀奔新野。关羽、张飞对刘备以师礼待诸葛亮很不满,面临大战之际,二人态度消极,将信将疑。诸葛亮假借刘备剑印,遣兵调将,令关羽、张飞引兵埋伏在博望之左右,调赵云

篇二:《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上)

大连大学 高日晖

诸葛亮的才智

八阵图 · 杜甫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书愤·陆 游: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诸葛亮《出师表》:“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机存亡之秋也??”

忠臣的典范,智慧的化身,古今来贤相中第一奇人,忠诚、义气,勇敢,智慧,儒雅,最突出的特点?给人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智慧。

一、料事如神

诸葛亮是个预言家吗?不是,虽然小说写了他能购通过观看天象知道人间的将要发生或刚刚发生的事情,但是,对于复杂的政治和军事变化来说,天象是表达不出来的。

首先,就是未出隆重而三分天下。曹占天时,孙占地利,刘取人和。

第二个例子,就是刘备招亲。刘备的甘夫人去世,周瑜设下一记,把孙权的妹妹孙尚香许配刘备,赚刘备入赘东吴,然后扣作人质,用刘备换荆州。孔明将计就计,定下三条妙策,装在三个锦囊里,给了赵子龙,派随刘备前往江东。第一个锦囊:拜见乔国老,把这事告诉他,五百个士兵披红挂彩,到城里采买猪羊果品,办喜事的东西。结果,一,整个东吴都知道了这件事。二,乔国老听说后马上进宫给吴国太贺喜,吴国太哪知道这事呀,什么?我女儿找刘备做上门女婿,我这岳母不知道?立刻把孙权叫来,一通大骂。孙权就解释,说不是真的,为了骗刘备换荆州。国太一听,更来气了。“国太大怒,骂周瑜曰:‘汝做六郡八十一州大都督,直凭无条计策去取荆州,却将我女儿为名,使美人计!杀了刘备,我女便是望门寡,明日再怎的说亲?须误了我女儿一世!你们好做作!”甘露寺吴国太相中了刘备,孙权埋伏的刀斧手一怕赵云,二被赵云说破,被吴国太骂跑。结果,假戏真做,刘备入赘东吴。周瑜得信,又生一记,用软刀子,把刘备软禁在东吴,好酒好菜招待,漂亮的宫殿,各种好玩的东西,音乐歌舞,分开他和关、张、诸葛亮,让他们各置一方,时间一长,彼此感情淡薄,就可以各个击破。刘备果然不想回荆州了。诸葛亮吩咐赵云,一到南徐,开第一锦囊;住到年终,开第二个。赵云大开第二个锦囊一看:“原来如此神策!”赵云拜见刘备,说孔明来信了,曹操率五十万精兵杀奔荆州,请您回去。孙夫人深明大义,约定和刘备不辞而别,前往荆州。大年初一,假装到江边祭祖。孙权派蒋钦、周泰追,周瑜事先埋伏徐盛、丁奉拦住,赵云急忙打开第三个锦囊,交给刘备。原来第三个锦囊是让刘备向孙夫人说出实情,说我明知道周瑜孙权用的美人计,但是,我早就听说你有男子之胸襟,一定能够可怜我。昨天我听说你哥哥要杀我,才要逃走。现在我的命就你能救了,你要不救,“备请死在车前,以报夫人之德。”孙夫人对丁奉、徐盛:“你二人欲造反耶!”“不是私奔”、“奉母命回荆州。”前后三个月,发生的事,诸葛亮仅凭三个锦囊,就一切都搞定了,而且都在预料之中。

二、用兵如神

诸葛亮博望坡第一次指挥作战便打了个胜仗。此前,曹操问徐庶,“诸葛亮

何人也”,“庶如萤火之光,亮乃皓月之明。”曹操未见其实,自然将信将疑。夏侯惇自恃甚高,根本就没把诸葛放在眼里,扬言“一阵生擒刘备,活捉诸葛”。曹操也想借此试探诸葛亮,看看刘备的实力。而刘备一方,关张二人对诸葛亮也没放在眼里,认为他那么年轻,能有什么才学?诸葛亮先分派关羽张飞各领人马埋伏在博望坡左右,敌人来了,关羽不要出击,放过去。看见南面烧起火来,负责少敌人后面的粮草辎重。张飞看见火起,负责烧博望城屯驻的粮草。关平、刘封埋伏在博望坡后面,等敌人来好防火。最后,赵云负责把敌人引进博望坡,只许败不许胜。又分派刘备到博望坡下驻扎,敌人来了,弃营就跑,等看见大火,回军掩杀。关羽问孔明:“我等皆出迎敌,未审军师却做何事?”“我只坐守县城。”张飞大笑:“我们都去厮杀,你却在家里坐地,好自在!”大家只能听诸葛亮的命令,“众将皆未知孔明韬略,今虽听令,却都疑惑不定。”然后,诸葛亮命令孙乾、简雍安排庆喜的筵席,准备“功劳簿”。这样安排弄得“玄德亦疑惑不定”。恐怕西班牙足球队踢中国,也不敢先准备好庆功宴。何况夏侯惇、于禁、李典领兵十万,诸葛亮手里只有几千人马,连刘备都得亲自上阵。结果,夏侯惇被杀得尸横遍野,血流成河。诸葛亮一战成名,众人皆服。

三、三寸不烂之舌

诸葛亮是超级辩论家,舌辨之士。在外交和政治斗争中,经常借助自己的论辩才华,以一张嘴,靠几句话,化敌为友,变凶为吉,甚至决定战争的胜负。

最有名的当数舌战群儒。当时的形势很紧急,曹操统一了北方,亲率五十万大军南下,荆州刘琮和母亲蔡夫人投降了曹操,曹操又扩充了水陆军,所以总共是八十三万,号称百万。一路追击刘备,并从今天的湖北沿长江两岸向下游水陆并进,寨栅联络三百余里。刘备只有几千人马,带着几万百姓逃命。曹操写信给孙权,假意要与他联手同伐刘备,永结盟好。孙权内部分成主和和主战两派,孙权本人犹豫不决。

连刘抗曹,然后取西川,形成鼎足之势。诸葛亮到东吴游说,比先辨倒孙权手下第一谋士张昭,他也是主和派的头。他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辩法。说您诸葛亮自比管仲、乐毅,管仲做齐桓公的相,让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一。乐毅扶持微弱的燕国,攻克齐国70余城池。你倒好,陪刘备一路逃跑,没有你刘备还有新野,你来了,连新野也没有了。管仲、乐毅就这样吗?诸葛亮一笑,说“鹏飞万里,其志岂群鸟能识哉?”诸葛亮先用治病的道理说明刘备在新野只是暂居,不是坐守,然后说,博望坡、白河两战,一次火,一次水,打得夏侯惇、曹仁肝胆俱裂,管、乐的军事才华也不过如此吧。荆州本来刘表要送给刘备的,刘备大仁大义,不忍夺同宗的基业,刘琮投降曹操,刘备不知,所以,才会丢掉荆州、襄阳。因为数十万百姓一定要跟着刘备,刘备宁死不丢百姓,一天才走十里,所以才有当阳之败。何况,敌强我弱。再者,胜负乃兵家常事,这次失败不代表以后次次失败,汉高祖曾经败给项羽,后来怎么样?还不是要靠韩信的良谋,韩信最后,诸葛亮讥讽张昭:“盖国家大计,是有主谋,非比夸变之徒,虚誉欺人,坐议立谈,无人可及;临机应变,百无一能,诚为天下笑耳!”说的张昭再也没一句话了。

接着,虞翻拿现在曹操百万大军压境考诸葛亮,你怎么对付?孔明避开百万这个数字,不谈量,而说质,先说曹操军队大部分来自袁绍和刘表,都是俘虏和降将降兵,乌合之众,百万也不足惧。虞翻马上就说,那你们怎么兵败当阳,困在夏口,无计可施,跑我们这来求救?还说不惧曹操,这不是大言欺人吗?诸葛

亮先说我们几千人在利害,他们百万人在无能,我们也不是人家的对手。但是,刘皇叔没投降,而选择了抵抗,退守夏口,是等待机会。紧接着,诸葛亮话锋一转,你们东吴利害呀,兵精粮足,又有长江天险,怎么还有人要屈膝降贼,不顾天下耻笑,这样比较而言,刘皇叔还真是不怕曹操。

接下来步骘、薛综、陆绩、严畯、程德枢先后发难,都被诸葛亮一一驳回。 最后,对付的最重要的人物就是孙权了。诸葛亮认为对孙权只可激不可说,于是一改前面对那些东吴大臣的说法,处处说自己弱小,夸曹操强大,说曹操有一百五十万人马。说我刚才说一百万,怕吓着你们东吴的人,故意往少了说。孙权接着就问,既然曹操如此强大,那你看我该怎么办呢?诸葛亮说,你看,刘皇叔英雄无用武之地——不说打不过人家,你掂量掂量东吴的力量,能不能顶住曹操,如果能,那就早点和他断交。如果不能,那就抓紧投降吧,情况紧急,晚了向投降都来不及。孙权不高兴了,刘备怎么不投降?你让我投降?孔明就等这句话呢,刘皇叔帝王后裔,英才盖世,就是被曹操消灭,那是天意,怎么能丧失人格和尊严屈处人下呢?孙权勃然变色,转身就进里屋了。

虽然接下来,孙权听从了诸葛亮的劝说,决定连刘抗曹。但是,张昭等人又来劝他降曹,孙权又有些犹豫。这个时候,有一个人的意见起决定作用了,那就是周瑜。他是东吴的大都督,如果他主战,支持连刘抗曹,那么孙权就不会犹豫了。孙策遗言“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赶快到鄱阳请周瑜。周瑜本来就是主战的,他要看看东吴这些文武大臣都是什么态度,有的主降,有的主站,周瑜就是不表示自己的观点,对主降的,他说我也想投降,对主战的,他说我怎么能投降呢?诸葛亮和鲁肃来见周瑜,鲁肃先问周瑜的意见,周瑜说投降。鲁肃急了,诸葛亮一旁冷笑。瑜问何故,亮言笑鲁肃不识时务。使劲夸曹操,天下谁不怕他,只有吕布、二袁、刘表敢和他对敌,怎么样?都被曹操灭了吧?刘皇叔和鲁肃一样,不识时务,弄到守着江夏小城,存亡不保。周瑜将军说得对,投降的好处多呀,妻子儿女的命保住了,到曹操手下照样做官,富贵也保住了。至于朝代变了,主公变了,都推到天命那里好了。鲁肃气得,“儒教吾主屈膝受辱于国贼乎?”诸葛亮一点都不生气,说不愿意纳土献印,屈膝投降,好办,我一计,你们只需要派一个使臣,一只小船,带两个人送给曹操,我保证曹操百万之众卸甲卷旗而回。这个关子卖打了。周瑜坐不住了,问:“用何二人可退曹兵?” 大小乔。背诵曹植《铜雀台赋》。假装不知道二乔是孙策和周瑜的妻子。结果周瑜说:“老贼欺吾太甚”“吾与老贼势不两立。”

“望孔明助我一臂之力,同破曹操。”本来孔明是说服东吴的和自己联合的,现在周瑜主动邀孔明和他联手,由被动一下子变为主动。

四、因人而异

按每个人的能力和性格,分派任务。智激老将黄忠,定军山一刀斩了夏侯渊。七擒孟获,故意激赵云和魏延。华容道派关羽。

对敌时,或外交中,跟对手打心理战,三气周瑜。

五、大智大勇

空城计不仅需要智慧,更需要胆量。

六、超人的本领

观天象,预报天气,借东风,禳星。

有句俗语,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意思是人多智慧多,集体的力量大于个人,但是,换个角度,三个臭皮匠还是三个臭皮匠,一个诸葛亮毕竟是个诸葛亮,数量和质量就是这样的辩证关系。

诸葛亮的智慧是在时代累积中完成的,集中了中国人的智慧,更集中了中国人的理想,可以看出传统文化中,尤其是民间百姓对智慧的崇拜,崇尚聪明才智,可见,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知道知识就是力量这个道理的。希望大家努力学习,人人都能像诸葛亮一样,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为国家和民族做出贡献。

《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下)

古今来贤相中第一奇人

一、 忠君典范

忠: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尽职尽责、克尽职守,为人的本分和为臣者本分。受命于危难之际,一生征战劳苦,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二、 义重如山

1、人间正义,国家百姓大义。

2、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纯粹为了实践道德层面的价值,报知遇之恩、忠于君主、实践承诺。重然诺,轻死生。

《论语·宪问》:“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

三、儒将本色

第38回:“玄德见孔明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

第52回:“旗开处,推出一辆四轮车,车中端坐一人,头戴纶巾,身披鹤氅,手执羽扇。”

首先,以文臣的身份,行元帅的职责。其次,儒将的中心词是将,诸葛不是将。第三,军事、外交、内政,三种才能是按顺序分为主次的。

四、 择主而仕

三顾茅庐

儒家倡导的积极入世的人生观,与小说中的隐士崔州平、石广元、孟公威对照。入世的方式比较特殊,既被动又主动,看似被动,实则主动。

36回,徐庶要去曹操处,临行向刘备推荐诸葛亮,有担心诸葛亮不肯出山,便亲自来到卧龙冈找诸葛亮,希望他辅佐刘备。诸葛亮的表现是“孔明离言作色曰:‘君以我为享祭之牺牲乎?’说罢,拂袖而入。”

五、抗衡天命——“将有价值的毁灭给人看”的悲剧

1、理想:上报国家,下安黎庶

2、智慧:上知天文、下晓地理

3、道德:忠诚守信、尽职尽责

篇三:论《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人物形象

论《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人物形象

摘要:在《三国演义》塑造的众多人物形象中,诸葛亮无疑是塑造得最为成功,影响最为深远的一个。作品诞生以来他一直为广大群众所传颂和喜爱。诸葛亮为什么如此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多年来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本文从其谦虚谨慎的优秀品质,鞠躬尽瘁的高尚情操,卓越的军事、政治、外交才能,胸怀远大的政治抱负四个方面对诸葛亮的人物形象进行分析,为人们更好地了解诸葛亮的人物形象提供借鉴。

关键词:品质 情操 才能 抱负

在我国古典名著中,罗贯中先生的《三国演义》以其宏大磅礴的历史布局,纷繁复杂的人物角色,曲折生动的故事情节,成为我国独具特色的四大名著之一。在这本令人百读不厌的名著中,诸葛亮以其鲜明的人物形象、神鬼莫测的谋略智慧,杰出的军事政治才能,赢得了许多读者的喜爱。如白居易“……前后出师遗表在,令人一览泪沾襟”[1],陆游的“出师一表千载无,远比管乐盖有余”[2]等等。诸葛亮为什么如此深受广大群众喜爱,多年来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本文从他其卓越的军事、政治、外

交才能,谦虚谨慎的优秀品质,鞠躬尽瘁的高尚情操,胸怀远大的政治抱负四个方面对诸葛亮的形象进行了分析。

一、谦虚谨慎,严于责已的优秀品质

国家的强大,必须具有健全的法令和制度,也要靠执政者的仁政,在诸葛亮身上可以说两者都具备,做为统治者的一员更重要的是具有谦虚、谨慎,严于责已的优秀品质。我们以博望坡初用兵为例:曹操差夏候率兵十万,杀奔新野,为解新野之急,诸葛亮第一件事并不是如何调兵,而是如何用令“主公若欲亮行兵,乞假剑印”[3]。由于剑印的确立,才使关、张二将用心,才赢得了这次战争的胜利。诸葛亮不恃才自傲,为维护汉室天下,他做到对内实行法制,赏罚严明,对犯法人不管其地位高低,功劳大小和自己关系亲疏都要依法惩治。李严是蜀国重臣之一,他在一次督运粮草、器械中误了期限,为了逃脱罪责,竟假传皇上诏令命诸葛亮退兵,诸葛亮了解李严为一已之故废国家大事,立即予以严厉处分,而李严的独生子李丰有才能,他又任命李丰为长史。诸葛亮之所以法度严明,还在于他的以身作则。马谡做为一个军事要重员,在街亭之战中,由于居功自傲,不听王平劝告,失去了战略要地街亭,导致进取中原计划的破灭,针对此事,诸葛亮并没因马谡是重臣,又与自己私交甚密而废军法,最终挥泪斩死马谡。用孔明的话说:昔孙武所以能制胜天下者,用法明也,今四方分争,兵戈方始,若复废法,何以讨贼耶?令当斩之,而他的哭也体现出了他对汉室的忠贞,吾非为马谡而哭,吾想先帝

在白城临危之时,曾嘱吾曰:“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今果应此言,乃深恨已不明,追思先帝之言,因此痛哭耳!”。[4]而诸葛亮对此次战争的失误,不是只追究他人的责任了事,而是从自身寻找原因,他意识到这次战争的计划失误,是用人不当,为能使军法严明,他自作表文,令蒋琬申奏君主,请自贬承相之职。诸葛亮还知人善用,推举有才有志的人出来为官,那怕是敌方阵营中的人才,他也要千方百计收他归顺,象老黄忠、魏延,最令人称颂的是计收姜维这个有智之士,都显示出他的过人之处。作为一个封建社会的将相能做到这一步十分难能可贵,这也是他被人们广为传颂的原因之一。

二、鞠躬尽瘁,廉洁奉公的高尚情操

《三国演义》作为一部历史,它反映了封建统治阶段内部矛盾,把这种矛盾斗争反映的如此真实、深刻、全面,这是作者的杰出的成就之一。《三国演义》正是通过记叙惊心动魄的军事和政治斗争,运用夸张、对比、烘托、渲染等艺术手法,成功地塑了一批鲜活丰满的人物形象,诸葛亮是被作为忠贞和智慧的典型来塑造的,作为封建社会理想的贤相,小说突出描写了他对刘备的忠贞,为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他竭忠尽智,赴汤蹈火,为蜀汉的霸业立下了巨大功勋。刘备死后,阿斗年幼,他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独立支撑局面,如在八十五回魏国联合孙吴政权及南蛮诸兵,起兵五路(五十万人)来进攻蜀国,在满朝文武惊慌失措的情况下,诸葛亮稳如泰山,将敌人的情况做了周密的分析,

安排了退敌之策,当君主刘禅面见诸葛亮时,他正笑谈先帝以階下付托与臣,臣安敢旦夕怠慢。成都众官,皆不晓兵法之妙,贵在使人不测,岂可泄漏于人?

诸葛亮为汉室天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更为突出的表现在他的前后出师表上。在《前出师表》中,他分析了形势,认为现在天下三足鼎立,益州又是穷困偏僻之地,在存与亡的关健时刻,只要内臣和外臣忠心于汉室,将先帝的高尚品德发扬光大下去,亲贤臣,远小人,汉室兴隆指日可待了,如果不这样就会重蹈桓灵二帝的复辙。又剖析自我,认为正是由于先帝(刘备)不认为我出身低微,曾经三次求助于草庐之中,令我十分感激,虽然自己奔波二十一年,取得了一些战果,但为先帝托付之任不敢有半点懈怠,因此我应该报答先帝之恩,忠于自己的职守,出师伐寇,兴复汉室的大业。在此基础上他指出了哪些大臣是可以依靠的,哪些大臣是必须疏远的,满纸忠义之心,读之使人泪下。《后出师表》中,诸葛亮分析了当时的实际情况,认为先帝身边虽然人才济济,伐贼还不能胜,而偏安蜀都,这是坐以待毙。伐寇,有人认为不可行,他认为这是可行之计,因此,他阐述了几个方面的不解,即:“(1)蜀幅宇狭小,难以与敌国持久地抗衡,若不乘敌国空虚之时北伐,不仅不能实现先帝遗愿,而且可能导致坐以待毙。(2)蜀地人才匮乏,人才损失惨重,若不抓紧利用目前的人才资源,数年之后,就会丧失北伐中原的人才资源,就可能永远丧失北伐中原的机会;(3)坐定于天下,不胜;

(4)失去作战良机使孙权势力扩大,不胜;(5)以为不危害目前而认为安定,不胜;(6)人民要求统一,而不以此时出战,以一州之地与贼持久,这是不能胜利的”。[5]于是他追述先帝的遗德,认为应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无怪乎唐朝大诗人白居易称赞说:前后出师遗表在,令人一览泪沾襟。

诸葛亮的高尚情操不仅表现在对汉室,也表现在对待部下的态度,从马谡的被斩到李严的降职,这些看来是被对方咬牙切齿的事,诸葛亮却处理的十分自然,使人心服口服,毫无怨言,其原因就是他的忠义之心和为人师表的心性,不为一已之私而废国家大事,君子犯法于民同罪。正是这样,他才赢得了上下的一致拥护,我们从不同的人,闻听诸葛亮的死讯后的反映,就可看出诸葛亮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如君主闻听到承相已亡的消息后,大哭不已曰:天丧我也,哭倒于龙床之上。“吴太后闻之,亦放声大哭不已,多管无不哀恸,百姓人人涕泣”。[6]就算是被诸葛亮处分的蜀长水校尉、廖立和李严亦大哭,李严甚至忧郁病死,他们哭的原因是蜀国失去了一位贤相,一个国家的栋梁之材,可见诸葛亮的情操何等高尚!前人元微之赞孔明曰:拨乱扶危主,殷勤受托孤,英才过管乐,妙策胜孙吴,凛凛出师表,堂堂入阵图,如公全盛德,应叹古今无。

三、卓越的军事、政治、外交才能

《三国演义》将诸葛亮塑造成有远大政治抱负和忠贞不渝的节操、有超世才能和智慧的德才兼备的完人形象,使之成为智慧

篇四:三国演义之诸葛亮

三国演义之诸葛亮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是罗贯中所编选的历史小说。这本书的人物非常吸引人,其中最令我欣赏的是诸葛亮。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蜀国的丞相,他字孔明号卧龙。记得在刘备“三顾茅庐”时曾说过“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这句话的意思也就是说“我”有了孔明,就像鱼有了水。因此更加说明了诸葛亮在当时的地位。诸葛亮是一个国家统治需要的忠臣,是一个能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臣。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谋,并且一生谨慎,鞠躬尽瘁。他火烧新野,借东风,草船借箭,三气周瑜,巧摆八阵图,七擒七放孟获,空城计,七星灯,以木偶退司马懿......这些都是令人叹服叫绝,意想不到的。诸葛亮的计谋成功不光是因为他的神机妙算,还因为他的心中只有一个愿望“为刘备统一三国,永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臣。”因此他才能成功。

记得杜甫在《咏怀古迹》中写道“诸葛大名垂宇宙,宗巨遗像肃清高。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这首诗赞颂了诸葛亮的意志坚决,遇事镇定自容,但是因军务繁忙而鞠躬尽瘁,终于积劳成疾。诗的第一句是指诸葛亮的英名千古流芳,永远留在天地之间,表现了人们对他无限的崇敬。

我们要学习他“鞠躬尽瘁”的精神,将这种精神传扬下去!

篇五:三国演义 人物特征 简介

三国演义 人物特征 简介 【31位】

1.诸葛亮:诸葛亮治国治军的才能,济世爱民、谦虚谨慎的品格为后世各种杰出的历史人物树立了榜样。历代君臣、知识分子、人民群众都从不同的角度称赞他。但《三国演义》虽然突出了诸葛亮一生性格、品德、功业等的积极方面,但又把它无限夸大,把他描写成智慧的化身、忠贞的代表,并将其神化成了半人半神的超人形象。

2.刘备:在《三国演义》中,作者把刘备描写成“仁”的代表,汉室皇权正统的继承者,因而对刘备的仁爱、宽厚和知人善任的性格特征着力描画,极尽夸张,但在突出其“仁爱”时却又落入了“无能”一面,给人以“无能”和“虚伪”的感觉。

3.关羽:历史上的关羽为“万人之敌”一虎将,傲上而不悔下,恩怨分明,以信义著称,但“刚而自矜”,勇猛有余,智略不足。在《三国演义》中,因为他是刘备阵营中的人,又有讲信义的特点,所以,就被塑造成“义”的化身。他跟随刘备,不避艰险。总之,在《三国演义》中,作者是不惜笔墨,把关羽刻画成“义重如山之人”,因而其形象也被严重的扭曲了。

4.曹操:历史上的曹操性格非常复杂,有人认为曹操在三国历史上“明略最优”。曹操御军三十余年,但手不释卷,登高必赋,长于诗文、草书、围棋。生活节俭,不好华服。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流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但是,在《三国演义》中,曹操性格品德中这些好的方面被忽略了,而对他残忍、奸诈的一面又夸大了。因此,罗贯中笔下的曹操是奸诈、残忍、任性、多疑的反面人物典型。

5.周瑜:历史上的周瑜“性度恢廓”,谦让服人,有“雅量高致”。但在《三国演义》中,周瑜成了诸葛亮的垫底人物。写周瑜,是为了抬高诸葛亮。因此,《三国演义》中的周瑜气量狭小,智谋也总是逊诸葛亮一筹,根本不像苏轼所歌颂的周瑜“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千古风流人物”,成了《三国演义》中蒙受最大冤屈的人物。

6.鲁肃:鲁肃这个人在《三国演义》中除了名字外几乎就全是杜撰了。历史上的鲁肃“虽在军阵,手不释卷”。他初见孙权,就提出了建国方针:鼎足江东,北拒曹操,待机剿除黄祖,进发刘表,竟长江而有之,然后建号称帝以图天下。但在《三国演义》中,鲁肃成了诸葛亮与周瑜两人智斗的牺牲品,被愚弄、受欺侮的典型。

7.张飞:少时即与关羽共事刘备。曾在虎牢关与关羽、刘备一起迎战吕布。长坂坡桥头上一声吼,吓退曹操五千精骑,入川义释严颜,分定州县,率精兵万多人,败张郃大军,刘备称王后,拜为右将军,称帝后,拜为车骑将军,封西乡侯。公元221年为替关羽报仇,同刘备起兵攻伐东吴。临行前,因被部将范疆、张达刺杀,死时只有五十五岁。

8.赵云:赵云戎马一生,骁勇善战,胆略过人,刘备称其一身是胆,军士呼其虎威将军。赵云见识卓远,清楚认识到吴蜀关系为唇齿相依,力主维护孙、刘联盟;为人刚毅谨细,诸葛亮对其德行十分赞赏。赵云为国,不被天姿国色所迷,为民,不为良田豪宅所动,时人与后人皆敬其德。

9.郭嘉:曹操帐下第一谋士,才华横溢,放荡不羁,不修边幅,爱嗑药!在那个时代真正的属于离经叛道的典型了但其军事才华却是有目共睹的。

10.贾诩:曹操五大谋士之一,深谙保身之道,三国局面的真正缔造者,军事才能卓著。

11.吕布:英勇善战,所向披靡,不过他有勇无谋,经常背叛家主,是“三姓家奴”,不听将言,只听妻言,最终被缢于白门楼。

12.姜维:姜维对家人母亲非常孝顺,英勇武艺可以跟赵云匹敌,智谋神算可以暗算诸葛亮,文武全才,英俊相貌,忠义二全,被诸葛亮重视,因此诸葛亮死前让姜维得到诸葛亮的真传。

13.张辽:是个有勇有谋的人,对军事有很大研究,义气够大,忠义皆有,对主公衷心耿耿,原来是吕布手下,后来投曹操。曹操对他非常看好,对人不强求,战场上不顾儿女私情,和关公要好,义气相投.

14.典韦:典韦的描写多为侧面,单挑战役不多。然对其描写十分细致,人皆叹服其勇,而《三国》的武力排名又以民间喜好为基础。还有一点,正是因为他英年早逝,人们对他有许多惋惜与期许。

15.马超:马超作为刘备手下著名的大将,有一定的方略。例如曹操召马腾入京,超曾劝其不可轻入静观其变,马腾不听;曹操渡河时他曾识破曹操欲断本军后方的计策。

16.许褚:典韦死后曹操的王牌。力大无比,能掣二牛尾倒行百步,勇猛好战,人称“虎痴大将军”。许褚忠心,无论形势多么危急他总是第一个冲出来,救了曹操无数次。

17. 黄忠:忠早年为刘表帐下中郎将,后随刘表之子刘琮降曹,镇守长沙。老将军以70高龄位列“五虎上将”,实至名归。

18.姜维:三国猛将中最有智谋的一位。姜维自幼博览群书,兵法武艺,无所不通;奉母至孝,郡人敬之;后为中郎将,就参天水郡军事。

19.甘宁:甘宁甘兴霸,东吴第一猛将。水贼出身,使一口牙刀,有气力,号游侠。

20.卫继:继敏达夙成,学识通博,进仕州郡,历职清显。忠笃信厚,为众所敬。

21.曹丕:作为一个统治者,曹丕是个有一定胆识、谋略,又工于心计的人。他更是一个为了权力不择手段,残害手足之人。

22.刘禅:后主刘禅是一个无才无德、昏庸孱弱的庸人。他只知道享乐,不思进取,无所作为。不辨是非,听信谗言,最后落得一个被天下人耻笑的下场。

23.陆逊:他是一位足智多谋、有着高超军事才能的统帅。治国安邦有方,深得百姓爱戴。

24.王允:一个东汉末年少有的忠贞节烈之士。胆识过人,有勇有谋的贤臣。

25.杨修:为人聪慧,才思敏捷,博闻强记。恃才放旷,爱卖弄学问,最后被曹操所杀。

26.董卓:凶狠残暴,毒茶百姓的乱世奸臣。他独揽大权,篡汉自立,贪欲无度,飞扬跋扈。气量狭小,性格保利之人。

27.袁绍:骄纵自负,遇事武断又缺少谋略对的人。他还生性多疑,遇事不决,根本听不进忠臣之言。

28.魏延:魏延称得上是一位武功高强的大将,但是他轻敌狂妄,行事鲁莽。他还居功自傲,听不进劝阻,追逐名利。不服从调遣,擅自做主,常有反心。

29.司马懿:雄才大略,才智过人的一位将领。他又是一个善用权谋,阴险毒辣的封建政治家典型形象。

30.孙权:孙权称得上是一位有才智谋略的统帅,他还十分善于招揽和任用人才,具有忍辱负重,能伸能屈的坚韧品质。

31.马稷:熟读兵书,有一定的谋略和才识,但他只读死书,不懂得实践。且骄傲自满,狂妄轻敌,刚愎自用,听不进任?a href="http://www.zw2.cn/zhuanti/guanyuwozuowen/"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我饧钪罩荒苣鸪纱蠡觥?/p>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