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梅州市东山书院楹联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5 05:32:49 体裁作文
梅州市东山书院楹联体裁作文

篇一:梅州乡土历史知识 (1)

梅州乡土历史知识

1、秦朝时梅州地域属南海郡;五代十国时期时设敬州,北宋时敬州改名为梅州;清朝雍正时设嘉应州(清雍正年间,因境内文风极盛,盛产“嘉应子”故以“嘉应”为州名),管辖兴宁、长乐、平远、镇平和程乡五县,史称“嘉应五属”;1988年梅县地区改梅州市。

2、梅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史称“人文秀区”,是“文化之乡、华侨之乡、足球之乡”。梅州是客家人的聚居地,客家人最重要最基本的特征是讲客家话。围龙屋是客家典型民居;著名建筑有千佛塔、仁厚温公祠、联芳楼(融合西洋建筑典型)、“南华又庐”、“花萼楼”等;梅州山歌被誉为“粤东山茶花”、广东汉剧被誉为“南国牡丹”。

3、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到松口,国民革命军东征时周恩到梅州;(1927年)土地革命时朱德率南昌起义部队打响了三河坝战役;参加长征的梅州人有叶剑英、李坚真等;抗日战争中黄梅兴(虹口战役)、谢晋元(副团长,率800壮士,坚守苏州河北岸四行仓库。毛泽东为800壮士题词)在上海浴血奋战。

4、宋湘,梅县人,是清代进士、诗人和书法家,有“广东第一才子”的美誉,其撰联“千秋怀抱三杯酒,万里云山一水楼”名动一时。在广西出资教民纺织,所织布为“宋公布”。

5、黄遵宪,梅城人,是近代外交家、启蒙思想家、诗人、教育家,他倡导维新变法,写成《日本国志》,在书中将日本明治维新的经验首先介绍进来,为我国的维新运动做了思想准备;并于东山书院设立“东山初级师范学堂”,即今东山中学的前身,他是诗界革命的倡导者,人称“诗界之哥伦布”。他主张“我手写我口,古岂能拘牵?”诗著有《人境庐诗草》、《哭威海》、《哀旅顺》,2003年温家宝访问香港时,引用其诗《赠梁任父同年》:“寸寸山河寸寸金,侉离分裂力谁任?杜鹃再拜忧天泪,精卫无穷填海心。”以鼓励港人团结爱国。

6、丘逢甲,蕉岭人,1864生于台湾,是近代民族英雄、诗人和教育家,“台湾抗日举义师,嘉应办学启民智。”有“东宁(台湾)才子”的美称,人称“诗界革命巨子”。甲午战争以后,邱逢甲组织义军全力保台,1896年《马关条约》签订一周年之际,他写下著名的《春怨》:“春怨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其故居书房曰“念台精舍”。

7、丁日昌,丰顺人,是政治家、洋务运动实干家。他积极倡导与主持洋务运动,1865年协助李鸿章创办我国第一家最大军用工业——江南制造总局,在上海创办制炮局,主持架设我国首条电报线,是清代三大藏书家之一,辑有《持静斋书目》。

8、姚德胜,平远人,是爱国华侨实业家,在马来西亚开采经营锡矿而成南洋巨富,曾获“和平爵士”称号,捐巨资支持辛亥革命,兴建平远中学。回国后在家乡创办纺织厂,开客家农村发展现代工业的先河。

9、张弼士,大浦人,是近代爱国华侨领袖。他开创华侨在内陆投资先河,在山东创办我国第一家以科学方法酿酒的烟台张裕葡萄酿酒公司,生产的白兰地1915年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一举夺得金牌,是我国首个在国际上获奖的商品。曾资助孙中山的革命运动。

10、李惠堂,五华人,有“亚洲球王”的美称,担任亚洲足协和世界足协副会长,1976年被评为世界足球运动史上最负盛名的五大球员之一。

11、罗香林,兴宁人,著名历史学家,是客家学研究开拓者,出版了《客家研究导论》一书,详细论述客家语言、文化及民风等特征,开客家文化之先河。他是客家文化研究的一带宗师,又是一位史学研究的权威。

12、林风眠,梅县人,是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在杭州创办国立艺术院(后来的浙江美术学院)并任校长。是整个20世纪中国美术界的精神领袖。作品有《中国绘画新论》、《林风眠画集》等。

13、叶剑英是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党和国家卓越的领导人,是我国十大元帅之一。他以自己特有的胆识和睿智,数度挽救了中国革命。

①参与解决西安事变及1949年国共谈判;

②1927年参与发动广州起义;

③揭露汪精卫加害叶挺、贺龙阴谋,使南昌起义得于进行; ④1953年长征途中揭露张国焘的阴谋,使毛泽东率领的中央红军撤离危险区域,毛泽东因此赞扬叶帅是“诸葛一生惟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

⑤1976年10月,叶剑英团结党内同志,粉碎了“四人帮”纂党夺权的阴谋。

14、1930年5月1日,东江特委17个县,326名工农兵代表,穿过敌人的明碉暗哨重,从四面八方汇聚到当时东江革命根据地中心——丰顺八乡山滩下庄屋坪,如开东江工农兵第一次代表大会,成立了东江苏维埃政府,选举陈魁亚为主席,组成中国工农红军第士一军,任命古大存为军长,开展土地革命与武装斗争。

15、1930年10月,在周恩来的领导下,开辟了从上海临时中央经香港——汕头——大埔青溪——永定到中央苏区的交通线,即就是有名的“红色交通线”。青溪交通站,是当时唯一没有受到国民党破坏的交通站,为沟通中央苏区与各地的联系作出了巨大贡献。

16、1934年10长征。

训练题

1、秦始皇派大军远征现越、岭南地区被纳入“华夏之邦”。梅州地域时属( )

A、象郡 B、桂林 C、南海郡 D、潮阳郡

2、抗日战争淞沪会战中,八百壮士在四行仓库孤军抗击侵略者的斗争成为民族抗战的一面旗帜,毛泽东为此题词“八百壮士民族革命典型”,领导八百壮士抗战的民族英雄是梅州人( )

A、谢晋元 B、姚子清 C、黄梅兴 D、古大存

3、梅县地区那年改为梅州市( )

A、1986年 B、1988年 C、1900年 D、1991年

4、在大浦三河坝有一处革命纪念遗址,是南昌起义的南下部队与国民党激烈斗争之地,下面共和国元帅中哪位与这处革命遗址事件有关( )

A、叶剑英 B、彭德怀 C、朱德 D、刘伯承

5、晚清政治家、近代著名藏书家、洋务运动实干家,协助李鸿章创办我国第一家最大军用工业企业江南制造总局,主持架设我国首条电报线的是( )

A、黄遵宪 B、丁日昌 C、姚德胜 D、张弼士

6、“看戏要看梅兰芳,看球要看李惠堂”,是20世纪30年代流行上海的一句话,李惠堂的精湛球艺为他赢得一个称号,即是( )

A、亚洲球王 B、世界球王 C、球王 D、足球先生

7、取义于东晋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人竟庐是我国一位著名的爱国诗人、杰出外交家的故居,它的主人是( )

A、宋湘 B、黄遵宪 C、李黼平 D、何如璋

8、有“广东第一才子”美称的清代杰出诗人,书法家是( )

A、黄遵宪 B、宋湘 C、叶剑英 D、邱逢甲

9、客家人最重要最基本的特征是( )

A、郡聚而居 B、讲客家话 C、听山歌 D、信仰佛教

10、梅州山歌被誉为( )

A、粤东山茶花 B、南国牡丹 C、天籁之音 D、山歌之王

11、梅州地区在清朝曾设为嘉应州,时年清朝皇帝是( )

A、乾隆 B、雍正 C、道光 D、光绪

12、梅州客家典型传统民居民居是( )

A、千佛塔 B、联芳楼 C、围龙屋 D、四合院

13、《客家研究导论》一书,详细论述了客家语言,文化及民风等特征,开客家文化之先河。它的作者是( )

A、宋湘 B、邱逢甲 C、黄遵宪 D、罗香林

14、林风眠是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祖籍梅县,下列属于其作品的是( )

A、《中国山水画的教育学》 B、《哭威海》

C、《中国绘画新论》 D、《客家研究导论》

15、红军长征是中国历史上波澜壮阔的史诗,长征的胜利预示着中国革命新局面的开始。下列梅州历史名人中参加过长征的是( ) ①宋湘 ②叶剑英 ③李坚真 ④邱逢甲

A、①②③ B、①④ C、②③④ D、②③

篇二:东山书院

分享到 东山书院 少年毛泽东的读书之地

东山书院始建于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迄今已届百年。这里,历史悠久,英才辈出,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

书院初建时曰东山精舍,1900年改称东山书院,1905年建产湘乡县公立东山高等小学堂,1940年改办中学,名曰湖南省私立东山初级中学,直至全国解放。1951年,私立东山初级中学与湘乡市一女子职业学校合并为湘乡市一初级中学。1952年,中南军政委员会教育部决定在书院旧址恢复东山学校,定名为“湖南省立东山小学”。1958年9月10日,毛泽东给师生写信并题写校名后称东山学校。现在东山书院已成为一所完全中学。

1880年(光绪十六年),下里(亦称首里)士绅许时遂、黄光达、陈膺福、王晓棠、蔡中銮、庾亿、潘学海、许襄云、杨容熙、彭国霖等十余人,因本地学

子求学不便,在知县严鸣琦的支持下,发起集资筹建东山书院。光绪十七年,新疆巡抚刘锦棠因病返乡,为筹建书院捐银二千两,被推为倡修。

1895年,书院建设尚未动工,而清朝政府在甲午战争中一败涂地,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面对国是日非,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形势,许时遂等人痛感建立旧式书院,培养崇儒通经的旧式人才已不能满足国家的需要,必须培养能够“兴国而强兵,足民而丰财”的实村。而要培养这样的人才,唯有兴办学校,学习西方的自然科学知识和社会科学知识。于是,他们在当年的十二月初六日,直接上书湖南巡抚、维新派的积极支持者陈宝箴,要求“仿湖北自强学堂成法”。“及时兴办”东山精舍。陈宝箴对他们的禀文和《东山精舍章程》非常赞赏,因此当日就批复:“仰湘乡县移令该,转饬东山精舍绅董,迅速举办,以收兴学育才之效。”

东山精舍的最大特点是设算学、格致、方言、商务四斋,分科造士。格致是声、光、电、化等自然科学的总称,方言指语言文字,目的是造就翻译人才。培养人才强调“崇实”,“教之以实事,程之以实功”,以便“养成材”。

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清政复古,东山精舍自行解体。它存在的时间不长,但是它开了湖南新式教育之先河,其意义是很大的。同时,它马社会面要作为办教育的出发点,“培养实用人才,以济当时之急”的办学方向,也是值得继承和发扬点。

东山书院从1890年开始筹建,1896年十二月奠基,1897年(岁次丁酉)建成正厅三进,1900年六月全部落成。事阅十年,工程和一万四千七百一十四千九百文。主其事者,除许明遂等十人外,尚有刘昌炎(筹捐)、谢崧岳(工程)、杨翼卿(度支)等人。书院辖田854.2亩,房屋六座,林牧场两处,岁收租谷一千三百五十五石一斗,作为办学经费。

书院正厅三进,东西各五斋,合计六十余间。整个建筑规模宏伟,屋宇轩昂,环境幽雅。“主讲有堂,游憩有所,斋房庖福,网不备具。枕山面面野,环以大溪,缭以长垣”,确是一个求学的好地方!书院门额为汉白玉石,上书“东山书院”四字,为当朝书法家黄自元所书,正厅左廊墙上上有知县陈吴萃所撰《东山书院记》。

书院落成后,当年十一月十五日开始课士。东山精舍随之改称东山书院。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七月,里绅士王刚、杨炳谦、彭梦日等发起东山书院改为湘乡县公立东山高等小学堂,1905年正月开始招生,学制三年(1921年后改为两年)。从此时起至1940年,共办45个班,毕业学生2000余人。起初以天干序班,从第八班开始改为数字序班。

东山高等小学堂订有校训,谱有校歌。校训曰:“公诚勤俭”,制以黑底金字匾悬于正厅。两旁在柱上有楹联一副:“公毕方将私治,师严然后道尊”。高等小学堂的课程设置,教学管理和教学方法,是按照现代学校的原则和要求进行的。当时课程有修身、国文、历史、地理、数学、物理、化学、英语、体育、图画、

音乐等。教学方法强调主导和主体、教与学、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做到了循循善诱,生动活泼。

东山高等小堂有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有一批象李元甫、龚翼鹏、肖岳英、沈春龙这样的思想进步,慧眼独具的教师。龚翼鹏治校严谨,教学勤奋,在他担任堂长时期,学生成绩优良,受到了湖南省提学使司的嘉奖。李元甫热心教育事业,积极倡导新学,而且慧眼识珠。毛泽东来学校报考时,李看了他的题为《言志》的考试作文后,立即大加赞赏,认为他是“一名救国材”,并且破格录取了他。后来又支持他去长沙报考中学堂。肖岳英一生清贫,淡泊名利,热爱教育事业。他和儿子肖三、肖子升给了毛泽东这个农家子弟很大的支持和帮助。岳英先生的子孙为了弘扬他关心教育事业的,还把他仅有的一点遗产捐给了东山学校,设立了“肖岳英奖学金”。沈春农早年参加民主革命,1925年入党,大革命时期投身于农民运动,最后慷慨就义。此外,还有不少知名与不知名的进步教师。例如:一九三0年杨再麟烈士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于涟水河畔,第二天就有一位东山高等小学堂的教师写诗愤怒声讨:龙城风暴涟水寒,壮士热血洒沙滩。一十八年成好汉,镇湘台上看青山。”

东山高等小学堂以其关心国家民族命运和教学内容新著称于时,闻名遐迩,因而吸引了一大批追求真理的热血青年。毛泽东就是一例。他是湘潭人,本不属学校招生范围,但他久闻其名,极想来校求学。一九一0年秋,毛泽东考入东山,编在戊班。在这里,他不仅接触到了康、梁的变法维新思想,而且受到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文化,即西方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启蒙教育,因而眼界大开,萌发了“改造中国与世界”的雄心壮志。毛泽东曾经深情地说:“我是湘潭人,但受的是湘乡教育”,“我在这个学堂有了不少进步”。

高等小学堂时期是一个人才荟萃的时期。除毛泽东外,新民学会创始人之一的肖子升曾就读于第一班,肖三就读于二班,柳宗陶(股东区特委书记)就读于四班,易礼容就读于七班,陈赓和杨幼麟就读于九班,毛泽覃就读于十班,谭政就读于十六班。据我们不完全的统计,仅民主革命时期为革命牺牲的烈士就有九人。大革命时期,湘乡的农民运动是闻名全国的。领导这一运动的骨干,大多数是东山高等小学堂的校友。

如今,书院虽历尽百年沧桑,但在历代东山人的努力下,东山书院仍保存完好,仍是古朴典雅、庄严肃穆、斗拱飞檐、美轮美奂。毛泽东、谭政、陈赓、肖

三、易礼容学习过的教室、寝室、自修室,让人遥想起领袖、将军、诗人、学者砥砺学业,指点江山的豪迈情情。而书院外则是石桥横跨、便河清清、绿树红花、鸟声清脆,让人觉得百年书院是古朴而不失清新,庄严而又见活泼,身处其中,离了闹市喧嚣,只有百年文化气息扑面而来,心中一片澄静空明。

书院也被列为了省文物重点保护单位,东山学校也因光荣的革命传统成为了湘潭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6年05月25日,东山书院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篇三:梅州古建筑之人境庐

梅州古建筑之人境庐、东山书院

关键词:人境庐 东山书院 状元桥

摘要:梅州是中国园林城市,由于历史文化及地理位臵的原因,有不少具有研究价值的园林建筑,例如位于梅县的人境庐与东山书院。

一、 建筑历史概述及相关历史人物

人境庐

人境庐,是清末爱国诗人黄遵宪的故居,坐落在广东梅州市东郊周溪畔。人境庐取意于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暄”的名句。1884年春,由黄遵宪亲自设计建造,距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门楣上的“人境庐”三个字,为日本书法家大域成濑温所书。庐舍筑有花圃、假山、鱼池、五步楼、十步阁、息亭、七字廊、无壁楼、卧虹榭和藏书阁等。曲径回栏,花木掩映,景致清雅。黄遵宪晚年蛰居人境庐,创作大量诗歌,并自选和编订了《人境庐诗草》。

这座故居占地面积不大,但建筑精巧,布局合理,里面有会客厅、书房、卧室、藏书室、无壁楼、五步楼、十步阁、息亭、花坛、假山等,藏书室内有黄遵宪的各种著作和读过的书共八千多册。

庐中保留着黄遵宪亲自撰写的对联,如会客厅对联:“万丈函归方丈室,四围环列自家山”,另有一联:“有三分水、四分竹、添七分明月;从五步楼、十步阁、望百步长江”,都十分形象地描绘了这故居的环境。进入人境庐,你就会感到这是别开生面的文化景观。

1980年,政府拨出专款,并得到香港嘉应商会大力资助,进行全面修复。1985年,纪念黄遵宪忌辰八十周年

梅州市东山书院楹联

之际,梅州各界人士云集人境庐,

为黄遵宪汉白玉像揭幕。人境庐被列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黄遵宪,字公度(1848-1905),别号人境庐主人,清代广东嘉应州(今梅州市人)。中国近代卓越外交家,启蒙思想家,改革家,著名爱国诗人。历任清廷驻日本、英国参赞,驻美国、新加坡总领事,湖南长宝盐法道,并署理按察使。

为纪念黄遵宪这位近代先贤,人境庐于1982年3月修复竣工并辟为纪念馆形式正式对外开放,1994年3月成立了“梅州市人境庐文物管理所”,进行专门保护管理水平。现评定为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现代优秀建筑物。

东山书院

东山书院位于梅州城区东山状元桥畔(周溪水流入梅江的出口附近)是广东名校——东山中学的前身。清朝乾隆九年(1744年),安徽省天长县人王者辅,以廪生(秀才经过岁科两试一等前列者)身份破格出任嘉应州(今梅州)知州。上任后,倡议筑造程江拦水坝,创建东山书院和南冈书院,将

濒危的南汉古物千佛塔从破败的东山修慧寺中移建于东山岌上,又建造东山灵济桥(今状元桥),城北教溪口桥和合溪坝桥,为梅州文教建设作出了一定的贡献。他在任提倡崇宗敬祖,建议各姓在城建立宗祠,李象元翰林作《状元桥题名簿序》历述王者辅政绩。

中国书院制度自唐末兴起以来有千年之久。东山书院是梅州古老的书院之一,由王者辅在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倡建,已漫越了二百六十多个春秋。东山书院为“三进二横”的建筑结构,其前吸周溪水之清新,后袭东山岌之灵秀,邻傍状元桥之重彩。

乾隆年间,梅县境内共建有九间书院,城中有四,即培风书院、东山书院、崇实书院和周溪书院。如今城区仅存东山书院。从古老的书院到现在的东山中学,一脉相承,弦歌不绝。

东山书院是清朝嘉应州知州王者辅于乾隆11年(1746年)建造的,迄今260年历史。1904年,黄遵宪在此兴办东山初级师范学堂。1913年,叶剑英、冯懋度等师生、乡贤在这里创建东山中学。几百年来,这里英才辈出。东山书院如今已被市政府列入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王者辅

在广东省梅州市有一座闻名遐迩的古书院——东山书院,它坐落在周溪河畔、状元桥边,全国重点学校东山中学之侧。该书院是共和国元帅、全国人大委员长叶剑英的母校,也是全国人大常委、金利来集团董事局主席曾宪梓、全国政协副主席叶选平的母校,还是“近代中国真正走向世界第一人”、杰出的维新人士黄遵宪返乡倡导新学的学堂,而其创建者便是天长人、清代著名“女三杰之首”王贞仪的祖父王者辅。

王者辅,字近颜,号惺斋,康熙年间生于天长北乡(祖籍浙江,明朝迁入天长),其父王颖哲,以教书为业。王者辅幼承庭训,学习勤苦,其文品、人品颇受安徽学政(“提督学政”简称。每省一人,按期至所属各府、厅考童生及生员。三年一任)、后来的“国子监祭酒”(国家最高级学官)孙嘉淦(念干)的赏识。他极力向朝廷举荐王者辅,使之得以被朝廷召见,于雍正五年“被授广东海丰县令”,王者辅由此走上仕途。

乾隆九年,王者辅被“发广东”,任嘉应州(今梅州市)知州。在嘉应四年间,他一以贯之地清廉为官,勤勉做事。到任之初,他见历年积案达2000余宗,便“明咨密访”,一一妥善加以处理,最后将积案全部查清。另外,还先后迁建了“千佛塔”,整修了“状元桥”,兴建了城北窖溪、合溪坝二桥,做了不少有益之事,被誉为“贤守”。

清乾隆十一年(1746),为了倡导重教、重文之风,延续南粤文脉,他在东山脚下以高规格精心筹建了一座“重檐歇山顶”式书院,名为“东山书院”。该书院建筑面积2655.5平方米,结构为“三进二横”。前正殿、后殿和右侧横屋为清代建筑风格。后殿为3层重檐歇山顶建筑形制,右侧横屋为歇山顶2层走马楼式建筑。其设计在当时首屈一指。该书院落成后,在“弦诵之声不绝于耳”中,培养出了许多俊杰、英才。

郭沫若

据考证,自宋代以来,梅州地区私塾、书院遍及城乡,有“十室之邑,必有一校”之说,但现在留存下来的只有王者辅倡建的这座书院。1964年,大文豪郭沫若到梅州考察,曾写诗夸赞此书院:“文物由来第一流”。

如今,它已历经260多年的沧桑,成为梅州文风鼎盛、喜学重教的一个象征。另外,还是我国客家地区规格最高的“重檐歇山顶”式书院建筑。

叶剑英

1913年,在梅州务本中学就读的青年叶剑英因不满学校当局压制言论、迫害进步学生的行为,与100多名进步师生退出“务本”,在地方进步人士和海外华侨的支持下,到王者辅留下来的东山书院创办了“私立东山中学”。在其后的2年8个月里,品学兼优的叶剑英连续两届被选为学生自治会会长,会址即设在东山书院的“魁星阁”里。其间,他在校长、老师的带领下,和同学们自制教学用具,勤俭办学,还成立了国文、英文、数学、理化、社会等研究社,设立了演说会、游艺会、新剧社等组织,开展各种活动,使东山书院再次名声远播。

叶剑英从东山书院毕业后,便飘洋过海到南洋去了。后考入云南讲武

学堂,投笔从戎,走上革命征途,逐渐成长为一代大元帅。解放后,他曾三次回故乡梅州,每次他都要去看看“东山”母校。

第一次是1953年春天的一个上午,他曾在东山书院的红棉树下伫立良久;

第二次是1971年1月6日,当他走进当年读书时所住的房间时,曾很动感情地说:“真想在母校住上一晚”;

1978年,东山中学李泉隆校长到北京参加全国科学大会,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的叶剑英特地邀请他到家中作客,并深情地给母校写下了这样一段文字:

“东山,是被初升的旭日光芒照耀的地方……四十四个年头,年年桃李,岁岁芬芳。四十四年前,我们为了反对官方派来的校长,毅然从北门外搬到东山书院,新建起自己的书房。这就是母校的来历,是老同学反对官方势力、不怕艰苦的手创。”

1980年5月15日,时年84岁高龄的叶剑英第三次回到“东山”母校,受到数万师生和群众的欢迎。临别前他曾一再说:“以后我还要回来的。”但最终没有再回来。

由于“文革”期间东山书院被当作“封资修”,受到了很大破坏,所以,梅州市政府于2004年投资350多万元对之进行了精心的整修。如今的东山书院,不但全面恢复了原来的建筑风格和内部设臵,还开设了三个展室:第一个便是书院创建人王者辅展室,第二个是维新变法先驱黄遵宪及其在东山书院创办“东山初级师范学堂”时聘请的主讲人事迹展室,第三个则是叶剑英与当时进步师生共同创办“私立东山中学”的事迹展室。

状元桥,位于东山书院旧址前。该桥由东向西横跨周溪河,为石砌墩柱式双孔平桥,长34米,宽4.8米。据光绪《嘉应州志》载:状元桥始建于宋代,原建石梁三间,后因年久失修而毁坏。明永乐年间架成木桥,弘治年间改建为石桥。后又被毁,再架木桥。清乾隆十一年(1746)知州王者辅重建石桥,并更名“灵济桥”,后又复名状元桥。桥的命名,有两种传说,一说因旧签云:“百花洲尾齐

篇四:梅州乡土历史知识

梅州乡土历史知识

1、秦朝时梅州地域属南海郡;五代十国时期时设敬州,北宋时敬州改名为梅州;清朝雍正时设嘉应州(清雍正年间,因境内文风极盛,盛产“嘉应子”故以“嘉应”为州名),管辖兴宁、长乐、平远、镇平和程乡五县,史称“嘉应五属”;1988年梅县地区改梅州市。

2、梅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史称“人文秀区”,是“文化之乡、华侨之乡、足球之乡”。梅州是客家人的聚居地,客家人最重要最基本的特征是讲客家话。围龙屋是客家典型民居;著名建筑有千佛塔、仁厚温公祠、联芳楼(融合西洋建筑典型)、“南华又庐”、“花萼楼”等;梅州山歌被誉为“粤东山茶花”、广东汉剧被誉为“南国牡丹”。

3、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到松口,国民革命军东征时周恩到梅州;(1927年)土地革命时朱德率南昌起义部队打响了三河坝战役(南昌起义部队在朱德、陈毅等同志领导下由江西转至福建上杭打算入粤。三河坝战役和南昌起义有关战役。);参加长征的梅州人有叶剑英、李坚真等;抗日战争中黄梅兴(虹口战役)、谢

晋元(副团长率800壮士,坚守苏州河北岸四行仓库。毛泽东为800壮士题词)在上海浴血奋战。

4、宋湘是清代进士、诗人和书法家,有“广东第一才子”的美誉,其撰联“千秋怀抱三杯酒,万里云山一水楼”名动一时。

5、黄遵宪是近代外交家、启蒙思想家、诗人、教育家,他倡导维新变法,写成《日本国志》,在书中将日本明治维新的经验首先介绍进来,为我国的维新运动做了思想准备;并于东山书院设立“东山初级师范学堂”,即今东山中学的前身,他是诗界革命的倡导者,人称“诗界之哥伦布”。他主张“我手写我口,古岂能拘牵?”诗著有《人境庐诗草》、《哭威海》、《哀旅顺》,2003年温家宝访问香港时,引用其诗《赠梁任父同年》“寸寸山河寸寸金,:侉离分裂力谁任?杜鹃再拜忧天泪,精卫无穷填海心。”

6、丘逢甲是近代民族英雄、诗人和教育家,“台湾抗日举义师,嘉应办学启民智。”有“东宁(台湾)才子”的美称,人称“诗界革命巨子”。曾写下《春怨》:“春怨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其故居书房曰“念台精舍”。

7、丁日昌是政治家、洋务实干家。他积极倡导与主持洋务运动,协助李鸿章创办我国第一家最大军用工业——江南制

造总局。主持架设我国首条电报线,是清代三大藏书家之一,辑有《持静斋书目》。

8、姚德胜是爱国华侨实业家,在马来西亚开采经营锡矿而成南洋巨富,曾获“和平爵士”称号,回国后在家乡创办纺织厂,开客家农村发展现代工业的先河。

9、张弼士是近代爱国华侨领袖。他开创华侨在内陆投资先河,在山东创办我国第一家以科学方法酿酒的烟台张裕葡萄酿酒公司,生产的白兰地是我国首个在国际上获奖的商品。

10、李惠堂“亚洲球王”,担任亚洲足协和世界足协副会长,1976年被评为世界足球运动史上最负盛名的五大球员之一。

11、罗香林是客家学研究开拓者,出版了《客家研究导论》一书,他是客家文化研究的一带宗师,又是一位史学研究的权威。

12、林风眠是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在杭州创办国立艺术院(后来的浙江美术学院)并任校长。是整个20世纪中国美术界的精神领袖。

13、叶剑英是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党员国家卓越的领导人,是我国十大元帅之一。他以自己特有的胆识和睿智,数度挽救了中国革命。1927年参与发动广州起义; 揭露汪精卫阴谋,使南昌起义得于举行;长征途中揭露张国焘

的阴谋,使毛泽东率领的中央红军撤离危险区域,毛泽东因此赞扬叶帅是“诸葛一生惟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制高点时任八路军参谋长;1976年10月,叶剑英团结党内同志,粉碎了“四人帮”纂党夺权的阴谋。

1930年5月1日,东江特委17个县,326名工农兵代表,穿过敌人的明碉暗哨重,从四面八方汇聚到当时东江革命根据地中心——丰顺八乡山滩下庄屋坪,如开东江工农兵第一次代表大会,成立了东江苏维埃政府,选举陈魁亚为主席,组成中国工农红军第士一军,任命古大存为军长,开展土地革命与武装斗争。

1930年10月,在周恩来的领导下,开辟了从上海临时中央经香港——汕头——大埔青溪——永定到中央苏区的交通线,即就是有名的“红色交通线”。青溪交通站,是当时唯一没有受到国民党破坏的交通站,为沟通中央苏区与各地的联系作出了巨大贡献。

1934年10加长征。

篇五:梅州客家文化

梅州简介

梅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我国汉族客家人最集中的聚居地,素有“世界客都”之称。客家民系深厚的文化积淀,独特的民俗风情,神奇的迁徙历史,被誉称为中华传统文化的“活化石”、“生活中的古典”,在我国民俗史上占有极高的历史地位和很高的研究价值。

梅州又是我国近代史上著名的爱国诗人、杰出的外交家、政治家和教育家黄遵宪的故乡。他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他在近代中国外交史上作出的重大贡献都具有深远的政治影响力,被“黄学”研究专家称为中国近代走向世界的第一人。其在梅城的书斋“人境庐”、故居“荣禄第”及古民居建筑“恩元第”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宝贵文化遗产。

编辑本段简述梅州

梅州除了占极少数的畲族等少数民族和潮汕人外,绝大部分是客家人。在六县一市一区中,除丰顺县外,其它都是客家人口数占90%以上的“纯客住县”。在梅州,你可看到客家人原汁原味的生活习俗。然而“客从何来”?这向来是外地游客感兴趣的话题。一说客家人是中原士族“衣冠南迁”的后裔,一说是畲族与南迁汉族相结合的后裔。究竟什么样的人才算真正的“客家人”?不少专家指出,“客家”不是种族概念,而是文化概念,判别“客家人”应更多地从文化入手,这种文化包括客家语言、客家意识、客家习俗等。

辛亥元老,中国现代教育奠基人:何子渊故居

海外有人将客家人喻为“东方犹太人”,实际上客家人与犹太人相比毫不逊色,同样出了不少影响世界和中国近现代进程的大人物。日本作家山口县造在《客家与中国革命》一书中说:“没有客家便没有中国革命,换言之,客家精神是中国的革命精神。”甲午中日战争、保台抗倭战争、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等都涌现出不少赫赫有名的如丁日昌、丘逢甲、何子渊、叶剑英、范汉杰等梅州客家籍将领;旅外成功的客家人更是不胜枚举,如张裕葡萄酒创始人张弼士、领带大王曾宪梓、皮革大王田家炳、已故的永芳集团原董事长姚美良等。勤劳俭仆、崇文重教、爱国爱乡、重义轻利、勇于开拓的传统特性,在众多的客家名人身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外地人来梅州,感触最深的要数勤劳智慧的客家妇女。客家妇女堪称中国劳动妇女的典

范,“耕、种、樵、臼、炊、纺织、缝纫之事,皆能一身兼之;事翁姑、教儿女、理家政、井井有条,其聪明才力直胜于男子!”传统上的梅州客家妇女,胸怀宽广,在她们的无私奉献下,客家男子纷纷外出经商、读书、求官、革命,而操持家庭和教育子女的重担便落在她们肩上。“名人出客家”现象,实际上正是在千千万万客家妇女作坚强后盾的基础上诞生的。 编辑本段综述梅州文化

梅州是中国中原文化和南方土著文化的重要交汇点,以其独树一帜的客家文化名扬四海,拥有"文物由来第一流"美誉,被国务院命名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近年来,在实施"文化梅州"发展战略中,梅州市充分挖掘利用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不断加快客家文化的保护和开发步伐,全力打造客家文化大观园和名闻遐迩的"世界客都",建设全球客家人的精神家园,把文化产业发展成为壮大山区经济的朝阳产业。

特色优势 历史文物古迹熠熠生辉

两千多年历史文化的积淀,成就了大量客家民居和名人故居。客家民居典雅堂皇,是客家人南迁后的历史文化遗产,风格独特,是中国民宅建筑瑰宝,堪称世界建筑一绝。土楼、围龙屋、走马楼、五凤楼、四点金、多杠楼及中西混合式等多种形式,集中体现了中原宫殿式、府第式、四合院式等建筑风格,反映了客家人的历史和传统文化变迁。这些民居屹立于青山绿水之间,构成了神秘而绚丽的画卷,形成了客家独特的人文景观。

梅州是久负盛名的"人文秀区",是客家历史文化遗产最丰富的聚集地。文化积淀孕育了众多历史名人,留下了具有浓厚教育、文化色彩的名人故居。近代著名的爱国诗人、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黄遵宪故居,辛亥革命元老、中国现代教育奠基人何子渊故居;清代著名革新派诗人、书法家、曾被嘉庆皇帝誉为"广东第一才子"的宋湘故居,清末爱国革新政治家、洋务活动家、中国近代四大藏书家之一的丁日昌故居,近代著名教育家、诗人、爱国志士丘逢甲故居;清末著名外交家、维新思想家何如璋故居,当代客家最优秀人物叶剑英元帅故居等,名闻遐迩。据全市古民居普查的不完全统计,我市现遗存的各类较完整的特色古民居和名人故居(旧居)约500余处。

1994年,梅州被国务院命名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目前,在梅州市范围内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3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7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14处,古文化遗址398处,古窑址87处,古墓葬179 处,古建筑260处,近现代革命遗址及纪念建筑140处。县级博物馆、纪念馆8座,市级博物馆2座、纪念馆1座,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3座。

文物保护 修旧如旧重现历史风貌

熠熠生辉的文化遗产是客家地区历史发展的见证,如何让这些饱经沧桑的"见证人"经久不衰,继续发挥历史研究、科学研究和发展旅游等价值,成为市委、市政府打响"客"字招牌的重要内容。为此,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多方筹集1400万元,用于全市的文物保护和维修。先后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泰安楼、花萼楼、荣禄第、恩元第、石寨土楼、谢晋元故居、张弼士故居、兴宁学宫以及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进行维修。修旧如旧,恢复其历史风貌。 位于大埔县城湖寮镇龙岗村的泰安楼,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建于1764年,是国内极为少见的方石楼,规模宏大,设计精巧,楼内中轴线主体建筑为平房,三层楼房把主体平房环抱在中间,楼中有屋,功能齐全,在世界民居之林中独树一帜。 2004年至2005年,该建筑进行二次维修,大埔县人民政府和省文化厅共拨款180多万元,对楼内天顶瓦面、飘檐等按原貌进行修复。为丰富泰安楼的文化内涵,该县博物馆在楼内陈列展出大埔历史名人,大埔县108名将军,客家民俗风情、生产、生活、服饰,广东汉乐等实物及图片,与这座中国和世界建筑史上的文化瑰宝相映生辉,吸引了众多国内外专家学者前来参观考察。

坐落于梅州城区周溪河畔的东山书院,是清代嘉应州(今梅州市)知州王者辅于 1746年创建的清代梅州最高学府,是我国客家地区规格最高的重檐歇山顶式书院建筑。经过几百

年风雨的洗礼,书院一度成为"危楼"。2003年11月,东山中学开始对其进行原貌修复,向海内外人士征集东山书院相关历史文物资料,请来具有修建古建筑资格的工程队,按老照片、老教师的回忆,严格采用原有建筑的行制、风格、材料和工艺重修。如地面全部采用三合土地板制作工艺,木工全部采取穿榫缝合,花窗、屏风等按原有风格进行配置等,重新勾勒东山书院的历史风貌。历经一年多、耗资350多万元修复完工的东山书院还开设了王者辅展室和黄遵宪、叶剑英等办学的事迹展室,成为校友、海内外人士和各级领导争相参观的胜地,每年都有几万人前往感受书院的古朴和四溢的书香。

除了精细的维修工作,我市还组织了具有专业资质的队伍,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丘逢甲故居、叶剑英故居以及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石寨土楼进行制订文物保护专项规划。同时,组织有关专业人员对第四批1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进行测量绘图,依时完成了"文物四有"工作。对平远县、五华县红军墙标开展了揭取保护工作。为更全面、科学合理地保护开发客家民居,市文广局联合市建设局开展了全市客家民居普查工作。市政府审核公布了《梅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管理办法》,使我市文物保护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编辑本段客家话:唐宋中原古汉语的“活化石”

目前,全世界客家人公认的纯正客家话是以梅县话为标准音的。在梅州,客家话播音已成为广播电视台的一大特色,《客家话方言词典》也已修订出版,客家话成了梅州维系世界客家人的重要“情感纽带”,不少阔别故土多年的海外客家人都以“乡音未改”为荣。

客家话是客家人的母语,也是客家文化最显著的标志之一。专家发现,客家话中有不少唐宋时期的书面用语,并保留了大量唐宋时期的古汉语音韵,而且今天的客家话又与标准的普通话有很多相近之处(就汉字常用的四五千字而言,与客家话在发音上没有很大差别的约占40%)。由于客家人的先祖是中原士族,当他们携带着这种优势语言和先进的中原文化进入赣闽粤交界山区时,对当地语言产生了重要影响,因此,客家话可以说是以唐宋汉语为基础,以百越土语为辅助的一种语言共同体。

编辑本段围龙式围屋:天人合一的客家典型民居

围龙式围屋的分布,以客家聚居腹地兴宁、梅县为中心,向周边辐射,衍播东江流域以及环珠江口的深圳地区。围龙式围屋是广东客家民居中数量最多,规模宏伟,集传统礼制、伦理观念、阴阳五行、风水地理、哲学思想、建筑艺术于一体的民居建筑。

围龙式围屋的主体是堂屋。所谓堂屋,即中轴建筑为方形厅堂,最少的为二堂,一般三堂,堂与堂之间以天井相隔,上敞堂为祖公堂,中堂为议事厅,下敞堂进深小,呈长方形,为门厅。堂屋两边有衬祠,一般以巷径隔出明间、次间、梢间和尽间。堂屋两侧为横屋,后面建半月形的围屋连结横屋,半月形内为花头。有二横一围龙,四横二围龙……,最大规模的为十横五围龙。围龙式围屋多依山而建,前低后高,突出中轴堂屋,蔚为壮观。门前为禾坪,前有低矮的照墙和半月形的池塘。围龙式围屋整体呈圆形,犹如阴阳两仪的太极图,寓有天圆地方的意义。

有一部分围龙式围屋,出于防御的需要,在外横屋前后建碉楼,碉楼往往高出堂屋一层,故又称之为“四角楼”或带四碉楼的围龙式围屋。围龙式围屋围数的多少,取决于家族的发展状况和地形位置等因素,一般在初建时仅一围,以后不断增加。

梅州客家围龙屋是我国著名的民居建筑,最出名的当数梅州大埔县毗邻福建的大东镇花萼楼。

这是一座有千年历史的全圆土楼,高三层,二百多户人家住在一起(为避当地人的骚扰,朝外不开窗,

只有一个大门,晚上紧闭,遇到攻击,几百户人家一起自卫),至今还有几户人家住在里面。 身临其境,你就可以体会到当年客家人从中原来到这不毛之地的困难和艰辛,从中也可以理解

全世界客家人的奋斗精神。创办金利来公司的曾宪梓先生就是客家人的代表。 编辑本段客家山歌:有《诗经》遗风的天籁之音

“要唱山歌只管来,拿条凳子坐下来;唱到鸡毛沉落水,唱到石头浮起来。”客家人能歌,在梅州青青的山梁上,潺潺的溪水边,广阔的田野里,美丽的江堤畔,你经常可听到如天籁之音的客家山歌。

客家人爱歌,皆因山歌可以解乏、抒情、言志。客家山歌中最大量最精彩的便是客家情歌,它集中了客家山歌的全部艺术成就,代表了客家山歌中最强烈的人文精神,表现了客家青年男女在爱情上的悲欢离合和忠贞不渝的优良品德。“河唇洗衫刘三妹,借问阿哥哪里来?自古山歌从(松)口出,哪有山歌船载来?”在梅州,至今还广泛流传着歌仙刘三妹智慧斗歌的故事。生于嘉应州的近代著名维新变法先驱、外交家、诗界革命领袖黄遵宪是客家山歌发展的重要推动者。他常常“引歌入诗”,认为“诗经十五国风妙绝古今,正以妇人女子知而成,使学士大夫操笔而为之,反不能尔,以人籁易为,以天籁难学也……念及彼岗头溪尾,肩挑一担,竟日往复,歌声不歇者,何其才之大也?”

据专家学者考证,客家山歌继承了《诗经》十五国风的风格,又受唐诗律绝和竹枝词的影响,脱胎于魏晋南北朝乐府民歌这个母体,是客家人长期劳动和生活中集体创造的民间文艺奇葩。

编辑本段客家名菜

酿豆腐

酿豆腐是客家三大名菜之一。这道菜是根据北方酿饺子演化而来的,由于南方稻多而少麦,又盛产黄豆,人们便把豆腐当作饺皮酿进肉馅煎煮熟,发现味道特别鲜美,于是便成了客家名菜。馅料以各人口味或家庭丰俭而定。一般以五花猪肉为好,配上少许香菇、鱿鱼、虾仁等,加上味精、盐,将馅酿进火柴盒大小的豆腐块中,用植物油熟炸再转煲10多分钟即可吃。兴宁北部山区有用猪肉与葱白酿豆腐的,别有一番风味。蕉岭人喜用海乌咸鱼或鸡蛋瘦肉作馅。南雄人有油烧豆腐的作法。福建连城有著名“四堡酿豆腐“,浓香软嫩,清爽可口,吃后不忘。寺庙膳食中的斋酿豆腐,馅料为花生仁、韭菜、葱白、腐竹,植物油炸、煎、煮均宜,香味四溢,吃不腻口。酿法上,梅县人最奇特,以三角块造型。烹制手法上,有红烧,有炸、煎、煮、清蒸的,有半煎半煮的,也有打火锅的。五花八门,争奇斗艳。 关于酿豆腐的由来,有N个版本,以下是其中一个。

从前,一兴宁人和一五华人,两人秉性相投,非常要好,结为同年。

一天,两人在兴宁县城相遇,相邀到饭店吃饭,在商议吃什么菜时,兴宁人说吃猪肉,五华人豆腐,两人互不相让争吵起来,店家怕他们吵翻,丢了生意,便想出一条妙计:用剁碎的猪肉拌上鲜美的佐料,然后酿进一块块豆腐,先煎后煮,弄得又香又甜,两人吃起来,觉得味道比单独吃一样不知好多少倍。从此,酿豆腐便成了客家名菜。

梅菜扣肉

配料:采用正宗梅州梅菜和上乘五花肉,以传统梅州烹调技巧炮制。

特点:色香味惧全,传统客家菜。

客家擂茶

在祖国博大精湛的茶艺中,擂茶是一枝独秀的奇葩。 这一习俗一般只在客家人中存在。作擂茶时,擂者坐下,双腿夹住一个陶制的擂钵,抓一把绿茶放入钵内,握一根半米长的擂棍,频频舂捣、旋转。边擂边不断地给擂钵内添些芝麻、花生仁、草药(香草、黄花、香树叶、牵藤草等)。待钵中的东西便捣成碎泥,茶便擂好了。然后,用一把捞瓢筛滤擂过的茶,投入铜壶,加水煮沸,一时满堂飘香。品擂茶,其味格外浓郁、绵长……据说擂茶有解毒的功效,既可作食用,又可作药用;既可解渴,又可充饥。又一说,擂茶源于中原,盛于长江中下游,至今仍流传于闽、粤、赣客家居住区。

客家人热情,多以擂茶待客。待客擂茶分荤素两种。招待吃素的客人饮用,加花生、豇豆或黄豆、糯米、海带、地瓜粉条、粳米粉干、凉菜等;招待吃荤的人饮用,则加炒好的肉丝或小肠、甜笋、香菇丝、煎豆腐、粉丝、香葱等配料。

客家在南迁途程中,千里迢迢,跋山涉水,餐风饮露,历尽千辛万苦,到了客居地又需要白手起家,逐渐养成一种坚韧耐劳、向外发展、敢于冒险的品格。正是这种品格,给了客家人不知疲倦地寻找新天地的原动力。擂茶的品格与客家精神不是有某些相通之处么?擂茶,取之于山野,烹之于征途,映日月星辰,染风霜雨雪;品之,呈优雅闲适之情,增粗犷豪迈之概。它是客家的瑰宝,是跋涉者的“源泉”……每一种饮食文化,无不是生活哲学的一种诗化,一种启迪。

编辑本段梅州著名景点:

叶剑英元帅故居: 叶剑英元帅故居位于梅县雁洋镇雁上村,距梅州市区33公里,是一幢普通农舍,属于典型的客家围屋。故居室内陈设简朴,有叶剑英当年用过的床板台凳等生活用品,1989年被列为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缅怀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叶剑英元帅的光辉业绩,海内外乡亲捐资在故居旁兴建了“叶剑英元帅纪念馆”。纪念馆设有五个陈列室,展出叶帅珍贵照片200幅和生前用过的实物50件。门前耸立着2米高的叶帅铜像。

泰安楼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