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字数作文 > 教育资讯

作文五个脚趾的特点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4 08:03:02 字数作文
作文五个脚趾的特点字数作文

篇一: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作文 一个特点鲜明的人

一个特点鲜明的人

五年级10班 谷汶晁

我的好朋友那贵钦。大大的眼睛,高高的个子,整天咧着嘴巴嘻嘻地笑。可要是玩儿起来,他就会变得即聪明又专注。

前不久,同学们进行了一次CS活动。他是我们队长。对抗一开始,他先观察了一下环境,点点头说:“这里的地形挺好”。说完一弯腰就趴在草坑里,双手紧紧地握住狙击枪,眼睛死死地盯住前方,体现出一副很专业的样子。只要对手一出现,他就把眼睛眯成一条缝,瞄准敌人,手使劲扣动扳机, “啪”的一声打中了敌人,吓得其他人扭头就跑。他很得意的说:“还敢跟我斗!”这时远处发出“咚”的一声响,他迅速对同伴说:“快趴下!”响声散去后,他说:“刚才听到“咚”的声音了吧,那是狙击枪发出的。狙击枪打得又远又准,要是不躲呀,我们早中枪了。”

开始攻击了,我们跟着他向前走。走着走着,他突然停下来低声的说:“这儿的地形复杂,可能有伏兵,要小心!”话音未落,敌人的枪声就响成了一片。他大声喊:“快!找掩体!”几个动作快的,都躲到了掩体后面,动作慢的都中枪。正当我们灰心丧气时,他眼珠一转说:“没事的,我们可以将剩下的人分成两队,一队在这里吸引敌人,一队悄悄的绕到敌人后面去攻击,一定能打败他们。”我们按照他的方法去做,果然打败了对手。胜利了,他得意地说:“怎么样,方法不错吧!哈哈哈。”大家都乐了。

他就是这样一个聪明、智慧,遇到问题有办法的同学。

篇二:一个特点鲜明的人作文

搞笑大王

湖北省广水市余店镇初级中学小学部五(一)班 陈志

我的同桌,十分搞笑,斜眉毛,尖鼻子,大嘴巴,一看就让人忍俊不禁。 星期四下午,刘选拿了一个黄乎乎的甜筒进来,同桌说:“刘选,你怎么拿了一坨大便进来啊!”全班同学都哈哈大笑。

上体育课时,同桌放了一个响屁,委屈地说:“我今天才吃了五个红薯,怎么放这么响的屁呢!”程惠阳看见了赶紧跑到教室,把这个消息告诉大家,顿时,教室里笑翻了天,大家都笑得合不拢嘴。

还有一次,我和同桌抬桌子,我在前面喊:“一二一,一二一。”同桌在后面接了一句:“老虎来了咬屁屁。”这下,我眼泪都笑出来了!

在制造了这些令人捧腹大笑的趣事之后,同桌被全班同学公认为我们班的“搞笑大王”。他获得这一光荣称号后,乐极生悲,把数学老师给惹火了。那次上数学课,他看见数学仇老师的头发翘起来了,同桌说:“咦!我没眼花吧,我怎么看见天线宝宝了?”我实在忍不住了,一下子笑出了声。数学老师发现了,生气地让我站起来,问我笑什么,我没办法,把事情一五一十告诉了数学老师。结果,同桌被罚扫了三天厕所。

这就是我班上的“搞笑大王”,他时不时会让你忍俊不禁,现在你们知道他是谁了吧?他就是我的同桌——秦佳乐!

爱唠叨的妈妈

湖北省广水市余店镇初级中学小学部五(一)班 杨小雨

我的妈妈有一双明亮的眼睛,一头长长的黑发,她最爱唠叨了。

每天,不到五点半,妈妈的唠叨声就催我起床了,“小懒虫,快起床了,学校六点半上课,起来晚了赶不上。”

刚起床,妈妈的唠叨声又传来了,“先漱口,再洗脸,上学别忘了带上饭盒。”啊,妈妈的唠叨声什么时候才能停啊!下午放学回家,才进门,妈妈的唠叨声就传来了,“放下书包先去洗个澡,洗完澡后写作业,作业写完后还要抓紧时间复习‥‥‥”我不耐烦了,生气地说:“妈妈,这些话你都说了上千遍了,烦不烦啊!”妈妈这才停下来,笑咪咪地走了。

晚上爸爸下班回家,忘了换拖鞋,妈妈又唠叨了,说什么你咋又不换拖鞋,刚拖好的地又被你弄脏了,最后,妈妈还硬是拉着爸爸,指着地上的脚印给爸爸看,“你看,你看,这儿一个,这儿又是一个‥‥‥”我受不了了,大声说:“妈妈,你别唠叨了,累不累啊!”

有一次,妈妈告诉我们她明天要出差,我和爸爸都高兴地跳了起来——终于不用听妈妈的唠叨了!谁知道,妈妈临走前更唠叨了,叫我晚上睡觉不要踢被子,作业要完成,饿了就在冰箱找吃的,换的衣服要自己洗‥‥‥我头都大了。

谢天谢地,妈妈终于走了,可不到一天,我就发现,没人叫我起床了,没人教我写作业了‥‥‥没了妈妈的唠叨,我不是忘了这就是忘了那。此时,我才

明白,原来,妈妈的唠叨也是一种爱!

妈妈的唠叨,是寒冬里温暖的阳光,是盛夏清凉的树荫,伴我健康成长!

爱美的妈妈

湖北省广水市余店镇初级中学小学部五(一)班 周恒留

我的妈妈是一个爱美的人,我家里到处都是妈妈花钱买来的昂贵的化妆品,妈妈整天忙着拿化妆品涂涂抹抹,甚至连饭都忘了吃。

有一次,我放学回到家,刚进门,就闻到一股化妆品的香味,妈妈脸上擦得白白的,见我进门,忙问我:“乖儿子,妈妈今天美不美啊?”我说:“还行,总之比以前好。”妈妈听了,喜得眉开眼笑。

写完作业,妈妈说带我上街买东西,我兴奋地答应了。

在路上,我央求妈妈:“妈妈,我们去汉堡店吧!”妈妈摇摇头,说:“不去那儿。”“难不成去超市?”妈妈摇摇头。到底去哪儿呢?我迷惑不解。

到了街上,只见妈妈直奔化妆品店,我拉都拉不住 。我说:“妈妈,你出门前不是化过妆吗?”妈妈却说:“这是女人的事,你不懂!”我无可奈何,只得坐在椅子上等。

好半天,妈妈终于出来了,说:“去超市买东西吧。”“耶!太好了!”我高兴地跳了起来。谁知,到了超市,妈妈什么商品也不看,又是直奔化妆品柜台而去。我彻底失望了。只见妈妈在柜台前一会儿看看这个面膜,一会儿瞅瞅那个美白霜,还不时问问促销员各种化妆品的功效,看个没完没了。我被晾在一边,一肚子委屈和不满。最后,我实在不耐烦了,就对妈妈说:“妈妈,你慢慢看,我先回去了,记着给我买点儿吃的!”“好,好。”妈妈头也不抬地回答着。

回到家,我坐在沙发上看电视,等了好久妈妈才回家,只见她手里提着大包小包的东西,我高兴地跳下沙发去找妈妈给我买的零食。谁成想,几个包里都是化妆品,我生气地问:“妈妈,你答应给我买的零食呢?”“忘了,忘了。”妈妈一脸尴尬。

吃完晚饭,妈妈叮嘱我:“我跳舞去了,你在家好好看门。”我坐在沙发上,继续看电视,才过了几分钟,就听见一阵匆忙的脚步声,妈妈回来了,她刚进门就大声嚷嚷:“哎!刚才出门怎么忘了化妆呢!”

这就是我的妈妈,爱美胜过一切的妈妈。

淘气的弟弟

湖北省广水市余店镇初级中学小学部五(一)班 袁海粟

我有一个淘气的弟弟,今年五岁了,他长得胖乎乎的,宽宽的额头,小小的眼睛,肉嘟嘟的脸蛋让人看了就想去捏一把。他叫袁梓晟,因为他调皮捣蛋,破坏性强,所以人们把他名字中的“晟”换成“弹”,都叫他“原子弹”。

有一次,他和我同床脚对脚睡觉,刚躺下,他就把手放在我的肚子上,一直用力按。我踢了他一脚,他又抱住我的脚,挠我的脚板,我痒得哈哈大笑,和他在床上又打又闹,结果,妈妈生气了,我和他屁股上都多了几个巴掌印,他这才不闹了。哎,我的屁股啊,都是“原子弹”连累的。

晚上睡得迷迷糊糊,我感到有人在轻轻咬我的脚,第二天醒来一看,我的脚上满是口水,我问“原子弹”怎么回事,他说:“我昨天晚上做梦啃烧鸡。”我听了,哭笑不得。

第二天下午,他硬是要跟着我玩,我只好答应了,他跟着我,看谁不顺眼就骂谁,还和别的小孩打架。我没办法,赶他走,他却死赖着不走。最后,我和朋友们想了一个办法——骑自行车,甩掉他。于是,我和朋友们坐上自行车,一起拼命往前蹬。“原子弹”见了,也推来他的小自行车,使劲儿踩着追我们,我们骑到河边,他就追到河边;我们骑到二中操场,他就追到二中操场。我和朋友们累得气喘吁吁也没甩掉他,一个朋友无奈地说:“这原子弹,明显不给别人个人空间吗!”

这就是我的弟弟“原子弹”——一个调皮捣蛋的小孩,不过,你要是见了他,就会发现,他其实也蛮可爱的啊!

爱看书的姐姐

湖北省广水市余店镇初级中学小学部五(一)班 余安

我有一个姐姐,她长着一头长长的头发,一双明亮的眼睛,她平时最爱看书了。姐姐走到哪儿都要带上她的书,她看书可快了,几十分钟就能看我一本,为看书,姐姐出过好多洋相。

有一次,妈妈让我到楼上去喊姐姐下来吃饭,我去喊了,姐姐正在看书,随口回答说:“就下来,就下来。”下了楼,我和妈妈开始吃饭,过了好久,我们的饭快吃好了,可姐姐还没下来。妈妈只得盛了一碗饭让我给姐姐送去。我把饭端到姐姐旁边,叫她吃,姐姐头也不抬,说:“好。”我们吃完了,再上楼一看,姐姐的饭仍然一口没动。我把这事告诉了妈妈,妈妈生气地说:“她不吃就别管她。”说完怒气冲冲地跑上楼把姐姐的饭收了。我很难过,后悔不该把这事告诉妈妈的,姐姐是为了看书才不吃饭的啊。

这就是我的姐姐,为了看书连饭也顾不上吃。今后,我要向她学习,学习她爱看书的好品质,但不能学她为了看书不吃饭的缺点啊。

有耐心的妈妈

湖北省广水市余店镇初级中学小学部五(一)班 屠浩南

我的妈妈今年三十一岁了,她留着一头短短的金黄色卷发,十分精神。妈妈做什么事都很有耐心。

一次,去湖南益阳,我们在长沙汽车南站等去益阳的长途汽车,我们等啊,等,等了好久都没看见去益阳的车。我不耐烦了,说:“妈妈,不要在这儿等了吧,我们去别的汽车站吧!”

妈妈耐心地解释说:“假如我们走了,几分钟后汽车就来了呢?一个人如果没有耐心,见异思迁,那什么事也干不成。”我无话可说了,只好继续和妈妈等车,后来,天快黑时,果然来了一辆去益阳的车。

还有一次,我数学作业不会做,妈妈教了好几遍,可我仍然老出错,最后,我不好意思问妈妈了。妈妈见了,却根本没有责备我,而是又坐在我身边,再一次细心地为我讲解起来,她讲了一遍又一遍,直到我完全掌握,妈妈可真有耐心啊!

妈妈就是这样,做什么事都很有耐心,一点儿也不急躁,我要向妈妈学习,长大了也做一个有耐心的人。

篇三:高考新材料作文写作的五个意识

高考新材料作文写作的五个意识

(语文月刊2014年11期封面文章重点推介) 统观2014年全国各省市的18套语文试卷的18道作文题,按照教育部考试中心张开老师的说法“全部采用材料作文题型”,而且“在往年基础上体现了稳中求新、稳中求变的特点。”[1]其实,从2012年起,新材料作文就以其“内容上贴近时代生活;理解上不设阅读障碍;立意上具有多种选择;有利于规避模仿、套作现象;有利于评价上的分项分等和对基础等级与发展等级的区分及判断”

[2]等优势在全国范围内使用,并获得一致的认可。但是,在实际的写作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学生经常出现的问题,比如偏离材料、过度生发;思考片面、缺乏辩证;就事论事、泛泛而谈;角度偏狭、难以服人;题目宏大、论述空洞等,对此,我们觉得,只有学生具备了以下几种意识,才有可能有效规避上述问题。

一、指向现实的意识 2014年高考结束后,很多专家、学者对全国各地的作文题目进行了点评,使用词汇最多是“现实(时代)、开放、思辨”,而“现实与生活”又是三者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李泽淳、郝继东点评辽宁卷“作文材料内涵贴近现实,具有理论深度和实践意义”,胡廑点评浙江卷“题目与生活实际关联,让考生有话说”,史绍典点评湖北卷“湖北今年的高考作文题比较接地气,述说的都是普通人的普通事儿。”厉行威点评湖南卷“散发着时代气息”,唐建新点评广东卷“嵌入时代烙印,引向生活感悟”??。(参见《语文学习》2014年7-8期)可见,指向现实,考查学生对现实生活的体验与认识,引导学生关注时代、思考生活已经成了所有高考作文出题人的共识,也被很多语文专家、学者所认可,所接受。这种现实指向性,一方面是高中语文新课程改革理念的重要体现,《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多处提到语文应“加强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的联系”,应“贴近时代、贴近社会、贴近学生实际”,特别是在表达与交流上要求学生“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3]另一方面则是时代与国家对现代学生的要求与期待,“关注现实,作为当代高中生和未来的国家公民,理应直面社会,直面人生,对社会现象有自己的思考和判断,而不应死啃书本,作文中只会拿几个古人说事,套话连篇。”[4]

其实,高考材料作文除了有很强的现实指向性,打上了鲜明的时代印记之外,还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普遍的引导性。很多高考作文的材料都是从万千社会现象与事件中选取的,题目的设计都是经过反复的考量和精心的思考的,可谓慎之又慎,斟酌之后又斟酌,材料背后反映的肯定是现代社会、现代人普遍面临的问题或经历的事情。另外,高考作文还有很强的引导性,高考作文指挥棒,引领了以后作文写作与研究的方向,更引导人们去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共同思考人类的生存困境或人生的意义与价值。如张开老师所说:这些新材料作文都有一个鲜明的指向性:现实、现代,“引导考生积极关注现实、关注社会,关注自身,具有良好的导向意义。”[5]正是因为高考作文的指向性、针对性、指导性,所以学生在写作新材料作文时就一定要有联系现实的意识,不仅就事论事,就材料谈材料,还要把材料放在宏大的社会背景中去关照,去透视,放在历史与现代的坐标

中去分析、把握,从而找到材料与现实生活的结合点、契合点,把握材料的现实指向,进而在写作中有的放矢,层层深入,展开论述。 比如2014年北京高考作文“老规矩”就是勾连了“传统”与“现实”,本质上还是一个“传统观念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生活应该如何被对待”的老话题,就是对现实的一个鲜活的反映,世易时移,很多“老规矩”被人们淡忘,引导人们重拾“老规矩”,重新关注传统,思考传统文化的现代化问题。再比如全国大纲卷作文题“农民工与医药费”,现实指向性就更明显,反映了改革开放后,或者说新时代,在人们普遍功利化、私利化、世俗化、缺乏信任的情况下,新闻当事人老王和医院以及老板之间的诚挚信任。互敬互爱的关系,有鲜明的时代意义和引领作用,在普遍缺乏底线,人情日益淡漠的情况下,对社会“正能量”的弘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友善、诚信、和谐、文明”等关键词有极大的示范引领作用。江苏卷“青春与不朽”的作文题则力图引导学生直面现实,直面生命,永葆积极、乐观、阳光的心态,张扬青春,一往无前,把握当下。

因此,指向现实的意识就是要求考生无论是在审读材料时,还是围绕材料写作时都要:心中有现实,心中有指向。只有这样,有很强的针对性,才会语中要害,才会写的有深度,有思想,有高度。

二、基于材料的意识 新材料作文作为一种新的作文命题形式,在出现之初就被赋予了一个新的任务,就是“纠弊”,纠话题作文、命题作文之弊,防宿构、防套作,因此新材料作文的写作,有一个极其重要的意识就是基于材料的意识。这种意识可以分解为三点,第一点是用材料的意识。材料作文区别于以往的话题作文、命题作文一个很大优点就是材料,正像福建师大教授潘新和所说:“对于议论写作来说,可以说最重要的莫过于‘材料’,‘材料’是决定议论质量的客观条件,‘材料’工作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论点’的正确性与逼真度。”[6]因此,材料作文写作时一定要重视材料的作用,特别要注意使用材料,就像张楠在《材料作文中的材料在构建文章时的作用》中所说:“材料作文命题中的原材料在写作时‘一定要用’,而且‘非用不可’,这点是毋庸置疑的。”[7]第二点是观点基于材料的意识,即写作时所论述的观点一定要源于材料,因为论点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不可能凭空产生,而且,很多材料作文也往往有“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的要求;片面理解材料只会产生片面的观点,错误理解材料只会产生错误的观点,只有正确、全面地的理解材料,得出的观点才是可靠的,经得起推敲的。第三点则是论述中结合材料的意识,因为材料是作文的起点,也是作文的范围,材料为作文提供了多个角度,广阔的空间,也为写作划定了边界,超出这个边界就可能导致断章取义,审题偏颇,走向大而化之的空谈,而抛开材料,或轻视材料则会重新滑向话题作文的泥潭。如王学东所说:“一则好的材料作文的材料是可以有多个论述视角的,但无论哪一个都不能脱离材料本身。”[8]因此,学生在新材料作文写作时一定要有基于材料的意识,做到观点源于材料,论述围绕材料,迁移回到材料,紧紧抓紧材料,紧紧结合材料。

这一点在2014年广东卷高考作文题目“黑白与数码照片”中表现的特别明显,2014年6月29日,广东省教育考试研究院向社会公布的6篇满分作文,无

一例外都渗透着基于材料的意识,而且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张玉金教授在《2014年广东高考语文作文分析》中也指出:“围绕‘照片/科技’来谈‘人的记忆/情感’,或者围绕‘照片/科技’来谈‘人的生活方式/’生活态度’,都属于符合题意。”而如果“离开‘照片/科技’仅谈‘人的记忆/情感’或‘人的生活方式/’生活态度’,则属于偏离题意。许多考生考生抓住了材料中的两句话来写‘唤起许多永不褪色的记忆’,‘值得珍惜的点滴可能被稀释’,但如果不联系‘照片/科技’,则为偏离题意。”另外,“考生在写作中虽然引用了材料,但是另外引出其他一些不具有材料内涵的其他事物/概念进行比较,视为偏离题意。如黄金与生铁(少与多,贵与贱)、乌龟与兔子(慢与快)等。”[9]可以说,基于材料的意识是防止学生跑题、离题的第一道屏障,也是最重要的屏障,有了这道屏障,学生才可能在更高的层面上修饰、打磨自己的文章,才有可能取得理想的分数。

三、由实到虚的意识 由实到虚的意识就是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意识,因为材料作文中的材料有很多是现象类的,综观2014年全国各省市的高考新材料作文题目,我们发现,广东卷的“黑白照片与数码照片”,辽宁卷的“祖孙有关万家灯火与满天繁星的讨论”,还有重庆卷“游客去波罗的海度假打碎玻璃被拒租”,全国大纲卷“农民工老王在医院打工抵债”,全国新课标乙卷“山羊过独木桥的比赛项目”等属于现象类材料作文。对于这类现象类材料作文,如果单纯地就事论事,很可能陷入纷繁的乱象中而不能自拔,因而也很少能写出深度,写出高度,不可避免地滑入泛泛而谈的泥沼。其实,因为现象不止是现象,特别是高考作文,所选取的现象,更不是一般的现象,也不是随意选取的,大千世界,纷繁复杂,芸芸万象,选取的现象肯定有很强的现实指向性和针对性,考查的目的也是希望考生能够独立思考,有自己独到而深刻的见解,这也可以说是《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未来社会要求人们思想敏锐,富有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对自然、社会和人生具有更深刻的思考和认识。高中学生正在走向成年,思维渐趋成熟,已具有一定的阅读表达能力和知识积累,发展他们的探究能力应成为高中语文课程的重要任务。应在继续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还有“注意观察语言、文学和中外文化现象,学习从习以为常的事实和过程中发现问题,增强探究意识和发现问题的敏感性,提高探究能力和探究成果的质量;发展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10]

因此,学生在面对现象类材料作文时,一定要有由实到虚的意识,善于从个到类,从纷繁的材料中提炼出一个紧扣材料又有现实针对性的主题,在平时的写作训练时养成“去粗去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良好思维习惯,善于从更深的层面上去思考现象,洞察问题的本质,只有这样,才会豁然开朗,写出深刻、透彻的文章。这也正如《语文月刊》主编胡家俊所言,新材料作文写作“要重视对事例的分析,对现象产生的原因的探究,对事件背后隐藏的社会意义的探究,对个案背后的社会文化心理的探究。”[11]这也从另一个层面印证了周丽蓉、田茂香对全国新课标乙卷作文题的分析:“新材料作文需要学生有一双洞察力的慧眼,透过现象触其本质,练习实际思考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的状态,周全表达自己的认识。”[12]

所以,透过2014年高考作文纷繁的材料,我们发现,广东高考作文题目背后反映的是“科技与人生,科技与生活” 的关系问题,北京高考作文题,本质反映的是“传统观念在当今现代生活中是否还适用的问题,是一个传统观念与现代生活相碰撞、如何继承与批评‘老规矩’的问题,是一个现代人特别是年轻人需要面对的问题。”[13]即“文化传承与现代化”的关系问题。另外,全国新课标乙卷反映的是“习惯规则与创新发展”的关系问题,辽宁卷则放映了“自然美、生态美与社会美、科技美”的关系问题,或者说“城市化、现代化进程与环境”的关系问题。重庆卷作文题反映的是“民族文化差异与公民意识”的问题,等等。由实到虚的意识会使学生的文章摆脱就事论事的肤浅,但也特别容易滑向“虚而又虚”的云端,不接地气,因此要特别避免“从材料中得出普遍的道理或观点后,就围绕观点而展开分析,完全脱离材料的内容而空泛议论。”[14]因为这样会划入话题作文的泥淖,围绕一个话题进行空泛的分析,写成标签式的文章。

四、明确的角色意识

明确的角色意识是指考生在面对材料作文时,要明确自己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潜在的读者是谁,因为所扮演的角色决定你该发表什么样的看法,潜在的读者决定你该如何去表达;因为任何文章的写作都有写作的角度与位置,也有指向的对象,叶圣陶、夏丏尊在《国文百八课》中说:“凡是文章都以读者为对象,都有读者的预想。”朱自清也说过:“写作练习可以没有教师,可不能没有读者。”这种角色意识与面对潜在不同的读者,要求考生,在面对材料时,要思考该以什么样的措辞语气,什么样的思想内容,什么样的结构风格去呈现,要思考“作者与读者的社会关系,读者对题目熟悉和了解的程度,读者对题目以及作者所要阐

15]述的观点的态度与立场等诸方面的因素。”[

明确的角色意识首先要求考生有读者意识,要明白自己文章是写给阅卷老师看的,是面向阅卷老师的,因此要了解了阅卷老师的喜好,阅卷老师对题目熟悉和了解的程度以及该站在何种立场和位置来阐述自己的看法。这样文章的写作就有了一个潜在的读者,有了针对性,就不会造成说理的盲目与散漫。反过来,如果“读者不具备的知识、不熟悉的东西不解说,而读者熟悉的东西一再重复,就会削减说理的针对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说理的效果。”[16]这种潜在的读者意识其实很多作家都有,苏童把它理解为“写作,就是给陌生人写信”,阿来则说:“我从不取悦读者,但会很好地研究读者的需要。”另外这种读者意识也是《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以负责的态度表达自己的看法,激发表达真情实感的热忱,培植科学理性精神。 ”

明确的角色意识的第二个表现是要有回答问题的意识。即面对材料作文,特别是观点类的材料作文,要有回答问题的意识。遍观2014年高考新材料作文,有很多是观点类的,比如江苏卷“有关对青春不朽的不同观点”,湖北卷“游客对山中美景不同的看法”,还有安徽卷“对改动台词的不同意见”等,这些材料一般以“有人认为?,有人认为?”的面目出现。回答问题的意识即顺着别人的看法回答:你怎么看?明确表达你对材料的态度与立场。一般来说,高考新材料作文的材料都是有争议的,存在相当的议论空间,回答问题的意识,会使你的观点紧紧限定在材料的范围之内,避免跑题、离题、偏题,你可以赞同材料作文题目中任一观点,然后展开分析、阐述,也可另起炉灶,思考出更新颖更有深度的

观点,但注意不要脱离材料含义的范围。比如2014年江西卷作文题目对探究性学习方式的不同看法:“有的同学觉得,探究给自己留下了一段难以忘怀的学习经历;有的同学认为,探究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有的同学则抱怨,探究在教学活动中往往流于形式??。”那么回答问题的意识就具体体现为“你对研究性学习怎么看”:可以写自己在探究性学习中的经历与体验,也可以写自己在探究性学习中的见闻与感受,也可以顺着材料的思路,发表对探究性学习的看法,可以论述探究性学习的优点,也可以批判流于形式的伪探究等等。

明确的角色意识的第三个表现是要有说服的意识。我们知道,很多材料作文所呈现的材料,都包含着问题与冲突,潜藏着矛盾与对立,学生面对这样的材料作文,要有解决问题的意识,有说服的意识;要清楚自己的角色,不是火上浇油,不是添油加醋,更不是推波助澜,而是发出自己的声音,为问题的解决出分力。因此考生要直面问题,不回避,不逃避,敢于接招,发表自己的看法,在论述的过程中要有节制,有限度,有针对性,注意语气与说理的对象,既可以正面阐释,剖析示例,强化己方观点,也可以预想对方意见与原因,进行有针对性的辩驳,这样立论与驳论相结合,正面与反面相呼应,立得正,驳得倒,有理有据,让人信服。

比如广州2013-2014年度期末考试作文“大妈跳广场舞”,有人赞为“广场文化”,有些住户则长期受噪音的干扰,甚至做出泼粪、鸣枪、放狗咬等不和谐行为。既可以从娱乐、健身、舒缓压力;排解孤独,增进邻里关系;退出社会竞争舞台后单调生活的一种释放,对往昔火热青春的回想等角度支持大妈跳广场舞,可以入情入理地分析,让住户,让反对的人理解、体谅,换位思考。但也不能一味地谈广场舞的好处,不能回避其“扰民”的现实,不能回避基本矛盾与基本问题,否则,空谈广场舞的好处,只会激化矛盾,而无益于问题的解决。

五、理性思辨的意识 要考生具有理性思辨的意识,一方面是应对高考新材料作文的需要,另一方面则是培养现代国民的要求。正如教育部考试中心张开老师所说,高考新材料作文“在呈现贴近时代、贴近社会、贴近考生实际等特点的同时,增强了对探究能力和思辨能力的明确诉求;这主要是因为逻辑思维和理性意识欠缺在我国国民中极为普遍,这严重影响了国民的整体素质和个人发展。” 而学生思辨能力不强主要表现在:一是思维浅薄,深度不够;二是思维混乱,条理不清;三是思维单一,片面僵化。因此“借助高考的社会关注度和对中学教学的巨大反拨作用,让考生关注作文材料呈现出的种种现象和问题,引导考生利用逻辑思维和理性思维的工具去思考现实、关注人生,这对青年一代形成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17]

其实,现在的大学教育已经不是以前的精英教育,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变成了大众普及教育,高中教育则逐渐演变为现代国民教育。因而高考也不再是选拔精英的考试,而是回归到考试的本质:检测与评价。检测与评价即将毕业的高中生,即将走向社会的高中生,是否是一个合格的现代人,是否是一个合格的现代国民,是否具有现代人应有素质与意识。而高考作文就扮演了这样角色,综观近几年的高考材料作文,所考查的主题与焦点也都指向了这些方面。比如2013年新课标

篇四: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作文:一个特点鲜明的人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作文:一个特点鲜明的人 一个特点鲜明的人

我有一个可爱的表弟,他长得不错,像大头儿子,我叫他大头弟弟。 表弟的脸圆嘟嘟的,一笑起来,两个深深的酒窝印在圆圆的脸蛋上,两道浓眉,一双大眼睛忽闪忽闪的。生气时,两只眼睛翻着白眼看着你。这时,你要是碰他一下,他就马上大哭大闹拳打脚踢。他要是高兴,两只眼睛眯成一条缝,你叫他干什么他就干什么,还拿出心爱的变形金刚给你玩呢!

有一天,表弟到我家玩,他一来就钻进妈妈的房间。过了一会儿,表弟穿着妈妈的高跟鞋噼啪噼啪地出来了,高声叫:香港小姐来喽!他穿着妈妈的裙子,涂着胭脂、口红、戴着耳环,还挎着一个小背包。我再走进房间一看,他把妈妈的口红、粉底霜全部都翻了出来了,妈妈的衣服也被他翻的乱七八糟。我生气了,想打他一巴掌。他急忙说:我是香港小姐,是受到保护的!你敢打我,我叫‘四大天王’来收拾你唉这个调皮又聪明的表弟,真是让人又好气又好笑。

篇五:高考新材料作文写作的五个意识

高考新材料作文写作的五个意识

统观2015年全国各省市的18道高考作文题,按照教育部考试中心张开老师的说法“全部采用材料作文题型”,而且“在往年基础上体现了稳中求新、稳中求变的特点”。其实,从2012年起,新材料作文就以其“内容上贴近时代生活;理解上不设阅读障碍;立意上具有多种选择;有利于规避模仿、套作现象;有利于评价上的分项分等和对基础等级与发展等级的区分及判断”等优势在全国范围内使用,并获得一致的认可。但是,在实际的写作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学生经常出现的问题,比如偏离材料、过度生发;思考片面、缺乏辩证;就事论事、泛泛而谈;角度褊狭、难以服人;题目宏大、论述空洞等。对此,我们认为,只有学生具备了以下几种意识,才有可能有效规避上述问题。

一、指向现实的意识

2015年高考结束后,很多专家、学者对全国各地的作文题目进行了点评,使用词汇最多是“现实(时代)、开放、思辨”,而“现实与生活”又是三者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李泽淳、郝继东点评辽宁卷“作文材料内涵贴近现实,具有理论深度和实践意义”;胡勤点评浙江卷“题目与生活实际关联,让考生有话说”;史绍典点评湖北卷“湖北今年的高考作文题比较接地气,述说的都是普通人的普通事儿”;厉行威点评湖南卷“散发者时代气息”;唐建新点评广东卷“嵌入时代烙印,引向生活感悟”……(参见《语文学习》2015年7-8期)可见,指向现实,考查学生对现实生活的体验与认识,引导学生关注时代、思考生活已经成了所有高考作文出题人的共识,也被很多语文专家、学者所认可,所接受。这种现实指向性,一方面是高中语文新课程改革理念的重要体现,《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多处提到语文应“加强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的联系”,应“贴近时代、贴近社会、贴近学生实际”,特别是在表达与交流上要求学生“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另一方面则是时代与国家对现代学生的要求与期待,“作为当代高中生和未来的国家公民,理应直面社会,直面人生,对社会现象有自己的思考和判断,而不应死啃书本,作文中只会拿几个古人说事,套话连篇”。一个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应该关注现实生活,应该思考时代困境,将思维的触角伸向广阔、丰富而多彩的生活。

其实,高考材料作文除了有很强的现实指向性,打上了鲜明的时代印记之外,还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普遍的引导性。很多高考作文的材料都是从万千社会现象与事件中选取的,题目的设计都是经过反复的考量和精心的思考的,可谓慎之又慎,斟酌之后再斟酌,材料背后反映的肯定是现代社会或者现代人普遍面临的问题或经历的事情。另外,高考作文还有很强的引导性,高考作文指挥棒,引领了以后作文写作与研究的方向,更引导人们去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共同思考人类的生存困境或人生的意义与价值。如张开老师所说:这些新材料作文都有一个鲜明的指向性:现实、现代,“引导考生积极关注现实、关注社会,关注自身,具有良好的导向意义。”正是因为高考作文的指向性、针对性、指导性,所以学生在写作新材料作文时就一定要有联系现实的意识,不仅就事论事,就材料谈材料,还要把材料放在宏大的社会背景中去观照,去透视,放在历史与现代的坐标中去分析、把握,从而找到材料与现实生活的结合点、契合点,把握材料的现实指向,进而在写作中有的放矢,层层深入,展开论述。

比如2014年北京高考作文“老规矩”就勾连了“传统”与“现实”,本质上还是一个“传统观念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生活中应该如何被对待”的老话题,就是对现实的一个鲜活的反映,世易时移,很多“老规矩”被人们淡忘,引导人们重拾“老规矩”,重新关注传统,思考传统文化的现代化问题。再比如全国大纲卷作文题“农民工与医药费”,现实指向性就更明显,反映了改革开放后,在人们普遍功利化、私利化、世俗化、缺乏信任的情况下,新闻当事人老王和医院以及老板之间的诚挚信任。互敬互爱的关系,有鲜明的时代意义和引领作用,在普遍缺乏底线,人情日益淡漠的情况下,对社会“正能量”的弘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友善、诚信、和谐、文明”等关键词有极大的示范引领作用。江苏卷“青春与不朽”的作文题则力图引导学生直面现实,直面生命,永葆积极、乐观、阳光的心态,张扬青春,一往无前,把握当下。

因此,指向现实的意识就是要求考生无论是在审读材料时,还是围绕材料写作时都要心中有现实,心中有指向。只有这样,才能有很强的针对性,才会语中要害,才会写得有深度,有思想,有高度。

二、基于材料的意识

新材料作文作为一种新的作文命题形式,在出现之初就被赋予了一个新的任务,就是“纠弊”,纠话题作文、标题作文之弊,防宿构、防套作,因此新材料作文的写作,有一个极其重要的意识就是基于材料的意识。这种意识可以分解为三点,第一点是用材料的意识。材料作文区别于以往的话题作文、标题作文一个很大优点就是材料,正像福建师范大学教授潘新和所说:“对于议论写作来说,可以说最重要的莫过于‘材料’,‘材料’是决定议论质量的客观条件,‘材料’工作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论点’的正确性与逼真度。”因此,材料作文写作时一定要重视材料的作用,特别要注意使用材料,就像张楠在《材料作文中的材料在构建文章时的作用》中所说:“材料作文命题中的原材料在写作时‘一定要用’,而且‘非用不可’,这点是毋庸置疑的。”第二点是观点基于材料的意识,即写作时所论述的观点一定要源于材料,因为论点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不可能凭空产生,而且很多材料作文也往往有“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的要求。片面理解材料只会产生片面的观点,错误理解材料只会产生错误的观点,只有正确、全面地理解材料,得出的观点才是可靠的、经得起推敲的。第三点则是论述中结合材料的意识,因为材料是作文的起点,也是作文的范围,材料为作文提供了多个角度、广阔的空间,也为写作划定了边界,超出这个边界就可能导致断章取义,审题偏颇,走向大而化之的空谈,而抛开材料,或轻视材料则会重新滑向话题作文的泥淖。如王学东所说:“一则好的材料作文的材料是可以有多个论述视角的,但无论哪一个都不能脱离材料本身。”因此,学生在新材料作文写作时一定要有基于材料的意识,做到观点源于材料,论述围绕材料,迁移回到材料,紧紧抓紧材料,紧紧结合材料。

这一点在2014年广东卷高考作文题目“黑白照片与数码照片”中表现得特别明显。2014年6月29日,广东省教育考试研究院向社会公布的6篇优秀作文,无一例外都渗透着基于材料的意识,而且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张玉金教授在《2014年广东高考语文作文分析》中也指出:“围绕‘照片/科技’来谈‘人的记忆/情感’,或者围绕‘照片/科技’来谈‘人的生活方式/生活态度’,都属于符合题意。”而如果“离开‘照片/科技’仅谈‘人的记忆/情感’或‘人的生活方式/生活态度’,则属于偏离题意。许多考生抓住了材料中的两句话来写‘唤起许多永不褪色的记忆’,‘值得珍惜的点滴可能被稀释’,但如果不联系‘照片/科技’,则为偏离题意。”另外,“考生在写作中虽然引用了材料,但是另外引出其他一些不具有材料内涵的其他事物/概念进行比较,视为偏离题意。如黄金与生铁(少与多,贵与贱)、乌龟与兔子(慢与快)等。”可以说,基于材料的意识是防止学生跑题、离题的第一道屏障,也是最重要的屏障,有了这道屏障,学生才可能在更高的层面上修饰、打磨自己的文章,才有可能取得理想的分数。

三、由实到虚的意识

由实到虚的意识就是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意识,因为材料作文中的材料有很多是现象类的,综观2014年全国各省市的高考新材料作文题目,我们发现,广东卷的“黑白照片与数码照片”,辽宁卷的“祖孙有关万家灯火与满天繁星的讨论”,还有重庆卷“游客去波罗的海度假打碎玻璃被拒租”,全国大纲卷“农民工老王在医院打工抵债”,全国新课标乙卷“山羊过独木桥的比赛项目”等属于现象类材料作文。对于这类现象类材料作文,如果单纯地就事论事,很可能陷入纷繁的乱象中而不能自拔,因而也很少能写出深度,写出高度,不可避免地滑入泛泛而谈的泥沼。其实,现象不止是现象,特别是高考作文,所选取的现象更不是一般的现象,也不是随意选取的,大千世界,纷繁复杂,芸芸万象,选取的现象肯定有很强的现实指向性和针对性,考查的目的也是希望考生能够独立思考,有自己独到而深刻的见解,这也可以说是《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的要求:“未来社会要求人们思想敏锐,富有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对自然、社会和人生具有更深刻的思考和认识。高中学生正在走向成年,思维渐趋成熟,已具有一定的阅读表达能力和知识积累,发展他们的探究能力应成为高中语文课程的重要任务。应在继续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还有“注意观察语言、文学和中外文化现象,学习从习以为常的事实和过程中发现问题,增强探究意识和发现问题的敏感性,提高探究能力和探究成果的质量;发展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

因此,学生在面对现象类材料作文时,一定要有由实到虚的意识,善于从个到类,从纷繁的材料中提炼出一个紧扣材料又有现实针对性的主题,在平时的写作训练时养成“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良好思维习惯,善于从更深的层面上去思考现象,洞察问题的本质,只有这样,才会豁然开朗,写出深刻、透彻的文章。这也正如《语文月刊》副主编胡家俊所言,新材料作文写作“要重视对事例的分析,对现象产生的原因的探究,对事件背后隐藏的社会意义的探究,对个案背后的社会文化心理的探究。”这也从另一个层面印证了周丽蓉、田茂香对全国新课标乙卷作文题的分析:“新材料作文需要学生有一双洞察力的慧眼,透过现象触其本质,联系实际思考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的状态,周全表达自己的认识。”

所以,透过2014年高考作文纷繁的材料,我们发现,广东高考作文题目背后反映的是“科技与人生,科技与生活”的关系问题,北京高考作文题本质反映的是“传统观念在当今现代生活中是否还适用的问题,是一个传统观念与现代生活相碰撞、如何继承与批评‘老规矩’的问题,是一个现代人特别是年轻人需要面对的问题”。即“文化传承与现代化”的关系问题。另外,全国新课标乙卷反映的是“习惯规则与创新发展”的关系问题。辽宁卷反映了“自然美、生态美与社会美、科技美”的关系问题,或者说“城市化、现代化进程与环境”的关系问题。重庆卷作文题反映的是“民族文化差异与公民意识”的问题。由实到虚的意识确实会使学生的文章摆脱就事论事的俗套与肤浅,但也很容易滑向“虚而又虚”、不接地气的云端,因此要特别注意避免“从材料中得出普遍的道理或观点后,就围绕观点而展开分析,完全脱离材料的内容而空泛议论”。因为这样会再次滑入话题作文的泥淖,围绕一个话题进行空泛的分析,写成标签式的文章。

四、明确的角色意识

明确的角色意识是指考生在面对材料作文时,要明确自己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潜在的读者是谁。因为所扮演的角色决定你该发表什么样的看法,潜在的读者决定你该如何去表达;因为任何文章的写作都有写作的角度与位置,也有指向的对象。叶圣陶、夏丏尊在《国文百八课》中说:“凡是文章都以读者为对象,都有读者的预想。”朱自清也说过:“写作练习可以没有教师,可不能没有读者。”这种角色意识与面对潜在不同的读者,要求考生在面对材料时,要思考该以什么样的措辞语气,什么样的思想内容,什么样的结构风格去呈现,要思考“作者与读者的社会关系,读者对题目熟悉和了解的程度,读者对题目以及作者所要阐述的观点的态度与立场等诸方面的因素。”

明确的角色意识首先要求考生有读者意识,要明白自己文章是写给阅卷老师看的,是面向阅卷老师的,因此要了解阅卷老师的喜好、阅卷老师对题目熟悉和了解程度以及该站在何种立场和位置来阐述自己的看法。这样文章的写作就有了一个潜在的读者,有了针对性,就不会造成说理的盲目与散漫。反过来,如果“读者不具备的知识、不熟悉的东西不解说,而读者熟悉的东西一再重复,就会削减说理的针对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说理的效果”。这种潜在的读者意识其实很多作家都有,苏童把它理解为“写作,就是给陌生人写信”,阿来则说“我从不取悦读者,但会很好地研究读者的需要”。另外这种读者意识也是《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要求:“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以负责的态度表达自己的看法,激发表达真情实感的热忱,培植科学理性精神。”

明确的角色意识的第二个表现是要有回答问题的意识。即面对材料作文,特别是观点类的材料作文,要有回答问题的意识。遍观2014年高考新材料作文,有很多是观点类的,比如江苏卷“有关对青春不朽的不同

观点”,湖北卷“游客对山中美景不同的看法”,还有安徽卷“对改动台词的不同意见”等,这些材料一般以“有人认为……,有人认为……”的形式出现。回答问题的意识即顺着别人的看法回答:你怎么看?明确表达你对材料的态度与立场。一般来说,高考新材料作文的材料都是有争议的,存在相当的议论空间,回答问题的意识,会使你的观点紧紧限定在材料的范围之内,避免跑题、离题、偏题,你可以赞同材料中任一观点,然后展开分析、阐述,也可另起炉灶,思考出更新颖更有深度的观点,但注意不要脱离材料含义的范围。比如2014年江西卷作文题目对探究性学习方式的不同看法:“有的同学觉得,探究给自己留下了一段难以忘怀的学习经历;有的同学认为,探究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有的同学则抱怨,探究在教学活动中往往流于形式……”那么回答问题的意识就具体体现为“你对探究性学习怎么看”:可以写自己在探究性学习中的经历与体验,也可以写自己在探究性学习中的见闻与感受,也可以顺着材料的思路,发表对探究性学习的看法,可以论述探究性学习的优点,也可以批判流于形式的伪探究等等。

明确的角色意识的第三个表现是要有说服的意识。我们知道,很多材料作文所呈现的材料,都包含着问题与冲突,潜藏着矛盾与对立。学生面对这样的材料作文,要有解决问题的意识,有说服的意识;要清楚自己的角色,不是火上浇油,不是添油加醋,更不是推波助澜,而是发出自己的声音,为问题的解决出份力。因此考生要直面问题,不回避,不逃避,敢于接招,发表自己的看法,在论述的过程中要有机制,有限度,有针对性,注意语气与说理的对象。既可以正面阐释,剖析示例,强化己方观点,也可以预想对方意见与原因,进行有针对性的辩驳,这样立论与驳论相结合,正面与反面相呼应,立得正,驳得倒,有理有据,让人信服。

比如广州2013—2014年度期末考试作文“大妈跳广场舞”,有人赞为“广场文化”,有些住户则长期受噪音的干扰,甚至做出泼粪、鸣枪、放狗咬等不和谐行为。我们既可以从娱乐、健身、舒缓压力、排解孤独、增进邻里关系、退出社会竞争舞台后单调生活的一种释放、对往昔火热青春的回想等角度支持大妈跳广场舞,也可以入情入理地分析,让住户,让反对的人理解、体谅,换位思考。但也不能一味地谈广场舞的好处,不能回避其“扰民”的现实,不能回避基本矛盾与基本问题,否则,空谈广场舞的好处,只会激化矛盾,而无益于问题的解决。

五、理性思辨的意识

作文五个脚趾的特点

要考生具有理性思辨的意识,一方面是应对高考新材料作文的需要,另一方面则是培养现代国民的要求。正如教育部考试中心张开老师所说,高考新材料作文“在呈现贴近时代、贴近社会、贴近考生实际等特点的同时,增强了对探究能力和思辨能力的明确诉求;这主要是因为逻辑思维和理性意识欠缺在我国国民中极为普遍,这严重影响了国民的整体素质和个人发展。”而学生思辨能力不强主要表现在:一是思维浅薄,深度不够;二是思维混乱,条理不清;三是思维单一,片面僵化。因此,“借助高考的社会关注度和对中学教学的巨大反拨作用,让考生关注作文材料呈现出的种种现象和问题,引导考生利用逻辑思维和理性思维的工具去思考现实、关注人生,这对青年一代形成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其实,现在的大学教育已经不是以前的精英教育,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变成了大众普及教育,高中教育则逐渐演变为现代国民教育。因而高考也不再是选拔精英的考试,而是回归到考试的本质:检测与评价。检测与评价即将毕业的高中生,即将走向社会的高中生,是否是一个合格的现代人,是否是一个合格的现代国民,是否具有现代人应有素质与意识。而高考作文就扮演了这样的角色,近几年的高考材料作文所考查的主题与焦点也都指向了这些方面。比如2013年新课标乙卷涉及人与人相处的相互尊重、理解与包容;2013年全国大纲卷涉及现代人如何处理义与利的问题;2013年四川卷涉及现代人该如何生活的问题——平衡;2014年的重庆卷涉及现代人美德与公民意识;2014年上海卷考查了现代人对自由的理解;2014年广东卷与辽宁卷都考查了作为一个现代人该如何面对科技对人生与社会的改变。当然,还有一些作文涉及了善与恶,知与行,公与私,权利与责任,自由与规则,勇敢与敬畏,坚守与改变,个性与公德,情感与理性,博爱与宽恕,法律与悲悯,付出与收获,怀疑与创新等。而思辨意识更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而且是一个作为

现代人的高中生应该具备而又最为缺乏的,正如谢益清在《与其删除,不如改良——谈福建高考语文时文评论题》中所说的,面对材料,学生“由于思维缺乏灵活性,只能以单点结构式的直线性思维,简单地照抄题目原材料的观点和理由,或机械拼凑原材料的字句,在题目提供现有观点和理由的前提下缺乏自己独立的思考,同时不能就一类问题,找到相关联的现象、问题进行拓展延伸,从而造成思路狭窄,继而陈述的理由空洞无力或杂乱无章”。因此学生思辨意识的具备就显得尤为必要和紧迫。

理性思辨意识的第一个表现是要求考生有思想,会思考,能独立发表个性化见解,能追根溯源,准确立意,能分析具体原因,选择最佳的说理方式与角度,并能明晰分歧所在,进行深入剖析,层层论证,而不至于假大空地喊口号,无病呻吟地故作高深,心灵鸡汤式的流于肤浅。判断一篇文章的思辨性,往往是看作者的因果分析是否能使人折服,分析是否揭示了问题产生的根源,并对事物的发展趋势有一定的预测性,是否有批判性思维的习惯、素质和能力,而这往往是我们的学生所欠缺的。考场作文中观点偏颇、理由牵强者有之,逻辑混乱、说理乏力者有之,以叙代议、罗列事例者有之,观点与材料骨肉分离者有之,思维定势、粗解材料者有之,缺乏体验、没有生活者有之,人云亦云、亦步亦趋者有之。比如2014年安徽卷高考作文就特别注重考查学生的思辨能力、思维品质,特别突出材料与观点间的逻辑关系。这也是近年高考材料作文的命题趋势,但从实际阅卷情况看,却不甚理想。“今年安徽的不少考生或拿古人说事,或为名人代言,或杜撰一篇无厘头的穿越故事,才情透着虚,情感透着假,说理透着空。”

理性思辨意识的另一个表现则是能辩证、不极端,避免过激的评论与指责。因为极端是一种恶,鲍鹏山在新版的《孔子传》中特别提到,孔子是反对一切极端道德的,“因为一切极端手段都隐含着对另一种价值的破坏。而且极端手段所蕴含的破坏性往往指向更原始更基本的价值”。所以自古以来,我们都强调“中庸”,强调“中正平和”,强调“不偏不倚”。另外,从现代国民培养的角度来说,也需要学生辩证、全面、客观地看待问题,理性而不情绪化,激烈而不意气用事,不偏颇,不偏激,理性而有节制。因为“写作是思想与情感的表达,是思维的外化,作文水平归根到底是思想水平的反映”。而我们培养的是有情有理之现代人,是有世界眼光与时代精神之现代人,是具有开放与包容精神的现代人,所以面对新材料作文,学生要有理性辩证的意识,否则,写出的作文就可能显得不成熟,以偏概全,主观臆断,站不住脚,经不起推敲,毫无说服力,显得片面而狂妄,无知而肤浅。就像福建师范大学潘新和教授所说:“在高考作文中,学生绝大部分的论点与论据都是片面、绝对的,经不起读者的推敲。”而且对2011年福建省唯一的满分作文《热爱诞下创造的婴孩》颇多质疑,指出其“论点失真”“说理偏执”,并“轻而易举地指出这个观点是根本站不住脚的”,很容易引起读者的“诘难与辩驳”。

总之,指向现实的意识,基于材料的意识,由实到虚的意识,明确的角色意识,理性思辨的意识,都指向了学生的审题与行文,因为“就高考而言,材料作文的审题是‘重灾区’,而文章审题的方向、分析的尺度以及素材的迁移的信度,是完成一篇高质量考场材料作文的关键”。学生只有在五个意识指引下,紧紧抓住材料,紧紧掌握材料作文的审题方向,养成仔细研读材料、具体分析、深刻思考、巧妙迁移的写作品质,这样新材料作文的写作才大有可为,优秀作文才大可期待。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