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反的我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2 14:14:43 作文素材
篇一:相反或相近的多材料作文
相反或相近的多材料作文
【命题一】
材料一:只管走过去,不必逗留着采了花朵来保存,因为一路上花朵会继续开放的。 ——泰戈尔
材料二:生命是一条美丽而曲折的幽径,路旁有妍花和丽蝶,累累的美果,但我们很少去停留观赏,或咀嚼它,只一心一意地渴望赶到我们幻想更加美丽的豁然开朗的大道。然而在前进的路途中,却逐渐树影凄凉,花蝶匿迹,果实无存,最后终于发觉到达一个荒漠。 ——萨拉
全面理解材料,然后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思路点拨:多材料作文题,可以只抓住其中的一则材料构思,“不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即可,也可以将多则材料综合起来辩证思考。
材料一旨在告诉人们不要太注重暂时的结果,而要争取更多更大的成功或其他更有意义的东西。据此可提出如下立意:①要不断进取,追求更大成功(荣誉、辉煌、成绩等)。②勿安于现状。③把眼光放长远一点。④放弃眼前,成就未来。⑥不要留恋途中的美景(成功、辉煌等)。
材料二强调生命的真谛在于细细品味岁月,享受过程。据此可提出如下立意:①生命的美丽在于奋斗的过程。②只看重结果不看重过程的人,享受不到真正的人生乐趣。③珍惜现在,活在当下。④不要为了遥远的目标而苦恼。⑤风景在途中。⑥不要走,慢慢欣赏啊! 将两则材料综合起来看,则可以有以下立意:①过程和结果同样美(重要)。②既要欣赏途中美景,又要向前走。③带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上路。
参考题目:①风雨兼程只为理想。②别让“乱花”迷了眼。③理想之路请勿“逗留”。④终点在下一站。⑤守候下一个黎明。⑥停留是为了更好地赶路。⑦诗意地生活。⑧过程?结果。 应避免的审题误区:1.立意偏颇。如:直面困难、磨难,坚持理想,坚持才会成功,学会选择,舍与得,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听取忠告,善于观察、实践等。2.立意过于宽泛,没有紧扣材料进一步提炼出恰当的立意,显得隔靴搔痒,似是而非。如:学会放弃(比较:放弃眼前美好的东西是为了更大的目标),放慢脚步(比较:放慢脚步,享受生命的美好),知足(比较:知足引领我们走向人生的极致),执着(比较:执着,向着远方的目标而努力),等等。
【命题二】
材料一:2014年11月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二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北京举办期间,北京、天津、河北、山东、山西等地实施道路限行和污染企业停工等一系列“史上最严”的措施,以保证空气质量达到良好水平。网友称此时北京天空的蓝色为“APEC蓝”。“APEC蓝”是政府用超常规手段治理出来的,故又被网友赋予新的含义,指短暂易逝的美好事物。
材料二:2015年世界田径锦标赛(8月22日至30日)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期间,机动车限行、企业停限产、工地停工等措施落实到位,加上周边部分省市也提前启动保障措施,使得北京的空气质量持续优良,继“APEC蓝”之后,北京又现“阅兵蓝”。
材料三:2015年1月6日,北京2022年冬奥会申办委员会向国际奥委会提交了申奥报告。北京冬奥申委承诺,将把冬奥会申办筹办与城市生态环境改善、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更好地惠及公众,“我们用了壮士断腕的决心和最严厉的措施,希望能够还老百姓一个蓝天,我们对此有信心”。7月31日,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宣布,北京获得2022年第24届冬奥会举办权。
全面理解材料,然后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思路点拨:三则材料都涉及空气质量问题,由此扩展开来,自然、环境、生态、可持续发展、居民生活水平、人民幸福指数等,都可以谈,显示出题目具有巨大的包容性。
从空间上看,“APEC蓝”“阅兵蓝”以及将来的“冬奥蓝”都出现在北京地区,全国其他地区该怎么办?如何使各地“同在一片蓝天下”?从时间上看,“APEC蓝”“阅兵蓝”都是短时出现,“冬奥蓝”能否长久留住?该如何长久留住?从成因上看,“APEC蓝”“阅兵蓝”都是用超常规手段治理出来的,如何将这样的超常规手段转变为“新常态”?
继“APEC蓝”“阅兵蓝”之后,民众企盼的“冬奥蓝”是否已经在路上?什么时候人们谈到天空时,不必怀念或企盼“××蓝”,而只是自然而然地说“蓝天”?
写作时,可以表达愿望,可以提出建议,可以分析原因,也可以抒发感受;可以写议论文提出自己的观点,也可以通过叙述故事表达看法。
参考题目:①怀想天空。②阅兵已过,蓝天渐远。③冬奥会来了,蓝天离我们还远吗?④天空的颜色。⑤蓝天如何炼成。⑥同在一片天下。
应避免的审题误区:脱离材料的语境,仅抓住某一点随意阐发,如仅抓住“短暂易逝的美好事物”,讲“失去了才懂得珍惜,后悔已晚”。
篇二:掀起你的盖头来,作文,相反型----求异法
掀起你的盖头来作文之相反型----求异法
一:知识链接
这种材料的特点是各则材料的内涵相反,构成鲜明的对比关系。其方法也是先分析各则材料的内涵,再比较出相异点,这相异点就是这组材料的作文立意所在,正反皆切入可立意。
作文之相反型----求异法精编练习
1.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1、志愿军英雄马玉祥曾说:?我不是什么英雄,当年在朝鲜战场上我是个兵,后来转业到地方,我也是个‘兵’;现在离休了,我还愿当个老‘兵’。这辈子我掂量自己,只要够个兵的份量就心满意足了。?
2、拿破仑说:?不想当元帅的兵不是一个好士兵。?
请你联系时代的特点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材料分析】先找出两则材料的同和异,谈的都是理想和自我价值的问题,但看法迥异。对马玉祥的话,应抓住关键的一句,“这辈子我掂量自己,只要够个兵的份量就心满意足了”,理想的确立应从自身实际出发,在普普通通的岗位上照样能干出成绩来,能实现自身的价值,要正确理解“兵的份量”的具体内涵。而对拿破仑的话我们要作具体分析,不宜笼统地肯定或否定,想当元帅的兵是有目标有理想的,但要明确为谁而当、为什么要当元帅这些问题,才能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审题时还应注意“联系时代特点”这句话,也就是要立足于时代的高度,结合当代青年所担负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来思考这一问题,同时还应联系自身的实际来确立人生的目标。
【最佳立意】人生既要有拿破仑那种雄心壮志,也需要马玉祥那样甘于从平凡做起的精神,因为任何雄心壮志的实现,都离不开脚踏实地地苦干。
【片面立意】任何人的成功都离开不了雄心壮志;只要埋头苦干就一定成功等。
2.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①俗话说:?一个巧皮匠,没有好鞋样;两个笨皮匠,商量出鞋样;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 ②俗话又说:?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
【材料分析】这则材料中的人物身份、事情、结果都不相同,但我们可以找出一些共同点:同样是 3个人,同样是要做一见事。可是,为何同样是3个人却产生如此不同的结果呢?他们的分歧点在哪里呢?材料一:3个臭皮匠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做成了好鞋样,赛过了诸葛亮,说明团结力量大;材料二: 3个和尚心也往一处想——要吃水,可是他们互相推委,不往一处使劲儿, 3个和尚没水吃。可见他们的分歧在于是否齐心协力。抓住分歧点,可以提炼这样的观点:①齐心协力才能取得成功;②做什么事情都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最佳立意】齐心协力才能取得成功;做什么事情都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片面立意】赞美勤劳的人或批评懒惰的人。
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材料一:海南8岁女孩张慧敏在长跑方面有天赋,被称为?海南小神鹿?。其父张建民策划她从三
亚跑到北京。此事一开始就引多起多方质疑和反对,张建民不为所动。8月4日,张慧敏跑到武汉市。新闻发布会一结束,张建民告诉小慧敏,要去步行街宣传奥运,搞签名。小慧敏顿时叫道?我累了?,不想去,最终拗不过父亲,只好起了身。(《楚天都市报》8月5日)
材料二:印度5岁男孩辛格,四岁半时就完成了马拉松长跑。家长和教练策划让他用10天时间,从印度东部的布马内斯瓦尔跑到西部的加尔各答,约500公里。起跑前,许多支持者拉起横幅表示支持,媒体也纷纷采访。可就在这时,警察奉政府命令突然封锁了长跑道路,严禁辛格参加这次长跑。策划者称这样会扼杀一个长跑神童。警察回答:国家可以不要神童,但有责任保护一个孩子的生命健康。(《报刊文摘》7月25日)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要抄袭
【材料分析】这是一个由两则材料构成的“新材料作文”。两则材料本身并不复杂,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其相同点是同为几岁的孩子,同是在长跑方面有天赋,同是家长参与策划某项长跑活动。其不同点是结果不同,中国海南张慧敏成行,印度辛格长跑被封杀。因此,从审题上并没有多少障碍,考生很容易得出“如何对待未成年人”的立意等。比如我们可以从家长的角度来立意,家长在对待孩子的问题上权利到底有多大,为什么家长要这样做,家长这样做的利弊如何;我们也可以从孩子的角度来立意,孩子们愿不愿意这样做,孩子们喜爱什么样的活动,孩子们的真实想法是什么;我们还可以从社会的角度来立意,面对对孩子们发育成长不利的行为,社会应怎样做,社会舆论应怎样宣传,还有没有类似的行为,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行为,等等。
【最佳立意】保障孩子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片面立意】泛泛而谈仅仅对材料中的现象进行批评和赞扬。
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材料一:2010年2月21日凌晨,当全国人民还沉浸在春节的喜悦当中时,在山西百姓口中、手机中、电话中流传出消息,即将有大地震。山西几十个县市、上千个村落灯火通明,人们一片恐慌,半夜不睡觉挤上街道,焦虑地?等地震?。事实证明这是一场虚惊。上午,山西领导采取各种措施紧急辟谣。
材料二:2010年1月24日山西运城发生了4.8级地震。此前的1月22日,针对即将地震的民间言论,专家辟谣说:?我省地震专家并未做出山西境内近期将发生破坏性地震的预测意见。请广大市民不要轻信和传播传言,共同维护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
【材料分析】
这两则材料都涉及到谣言和地震。材料1人民听信谣言,事实上却没有地震。材料2专家辟谣,却发生了小地震。为什么会有彻夜不眠“等震”事件呢?材料2的事件发生在先,虽然事后当地有关部门强调4.8级并非破坏性地震,以此来回应公众的指责,但当地有关部门在公众心目中的信誉度显然严重下降。因此当地震的谣言传出,山西的群众才会“急于采取行动”。两则材料相同点:谣言和地震。不同点:材料一人民听信谣言,事实上却没有地震。材料二:专家辟谣,却发生了小地震。由此可以立意:不要盲从他人,也不可迷信权威。
【最佳立意】不要盲从他人,也不可迷信权威。
【片面立意】大肆指责造谣者或指着政府部门的失职。
5.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①报载一:有个美国老太太听说中国人很聪明,决心试一试。她从许多中国孩子中挑出一个10岁的女孩,一个7岁的男孩,一个5岁的女孩。她宣布的游戏规则是:三个用线系着的小球代表三个小孩并由她们她们各自牵着,三个小球都放在一个代表枯井的瓶中:?井?口仅容一?人?进出。现在?井?里突然冒出大水,三个孩子必须在7秒钟内?逃出?井口,否则就会被?淹死?。这个游戏在许多国家的试验结果都一样:三个孩子争先恐后,互不相让,全都?淹死?在那口?井?里。在中国的试验却让这位老太太感动得热泪盈眶。三个孩子在10岁女孩的指挥下,5岁女孩先?逃出?,7岁女孩次之,10岁女孩作为姐姐,最后?逃出?,总共只用5秒钟。
②报载二:1994年11月下旬,辽宁阜新市一家卡拉OK厅起火,由于大家惊惶失措,没有打开安全门疏导,厅里的人个个争先恐后,互不相让,竟有233人拥挤在门口,也死在了门口。
【材料分析】从两则材料可以看出,相同点:在大难面前如何逃脱的问题。不同点:结果不同。一个有组织指挥,先人后己,全部安全“逃出”;一个争先恐后,互不相让,全部葬身火海。
【最佳立意】要学会仁爱礼让。
【片面立意】仅仅对材料中的某一现象的指责或赞颂。
6.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材料一:着名歌手丛飞节衣缩食,捐赠300多万,资助了178名贫困学生。当他自己病危住进医院经济困难时,几位受助完成学业就在本地工作的年轻人,竟然没有一个来看望他。这件是被媒体披露后,有一个受助者居然还埋怨说,这让他很没面子。丛飞说,不要责怪他们,我已经不再需要医疗了。
材料二:华农大的学生小李和同学们将买废品的钱捐给了一所希望小学。不久,小李被查出得了白血病,这所希望小学的师生给小李捐款,一个四年级的女生捐了10元,问她为什么把春节压岁钱全部捐出来,她说:?只要做到小李姐姐说的那句话就满足了。?问她那是一句什么话,她说:?记住别人对自己的帮助,学会帮助别人。?
【材料分析】材料选择的两则材料,都是在拷问人性:面对捐助者的病危与困顿,178名被捐助的贫困学生集体隐身,“知恩不报”,他们有的只是对媒体的埋怨,对慷慨捐助者却没有片言只语;而希望小学的小学生却能“受恩图报”。两相比较,不知是要“救救孩子”,还是要“孩子”救救“我们”。“记住别人对自己的帮助,学会帮助别人”??命题者通过稚嫩的童音来传达两则对比性材料的显性主旨,也许比九天惊雷还要震撼人心:做人要不要讲良心,要不要讲人格,要不要帮助别人??这则材料在审题上不存在任何悬念。
【最佳立意】受恩图报”; 记住别人对自己的帮助,学会帮助别人
【片面立意】只是就事论事,要么赞扬,要么批判。
7.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材料一:龙应台在《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中说:在一个法治上轨道的社会里,人是有权利生气的。??你今天不生气,不站出来说话,明天你——还有我、还有你我的下一代,就要成为沉默的牺牲者、受害人!如果你有种、有良心,你现在就去告诉你的公仆立法委员、告诉卫生署、告诉环保局:你
受够了,你很生气!
材料二:2012网络经典语句:生气是拿别人做错的事来惩罚自己。
以上两段话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自定文体。②不少于800字。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材料分析】这是两则性质完全不同的材料,属于相反型多则材料作文。材料1:龙应台的质疑语言—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其观点是主张中国人应该要生气,即中国人要敢于生气,要敢于反抗。材料2:其观点是:主张中国人不要随便生气。它们的观点是对立的,一个主张人应该要生气,一个不赞成生气。我们可以采取的异中辨异方法来加以分析。只要我们稍加分析,就会发现,第一则材料主张的“生气”是在面对公民利益受到损害时的态度,我们可以推而广之,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受到伤害时该怎么办呢?第二则材料主张的“不生气”是处理个人生活中的一些事情时的态度,要宽容,要大度。再把两则材料结合起来看,如果在任何事情面前我们都保持“不生气”的态度,总是认为“生气是拿别人做错的事来惩罚自己”,以至于在很多不合理的现象面前,都选择了明哲保身,选择了沉默。这种沉默最终会成为麻木,最终人会失去血性,失去骨气。
【最佳立意】中国人,要敢于生气,要敢于反抗;中国人,不要随便生气;中国人,该生气时要生气。
【片面立意】本来想写人有宽容之心才不至于容易生气,却通篇只写宽容,忘记写“生气”了。
8.阅读下面这则材料,写一篇文章。
材料一:尼采曾说,处世之道应该是:不要爬到山顶去,也不要站在山脚,从半高处去看,这个世界真美好。
材料二:杜甫说: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材料分析】这是一道组合型材料作文。无论是尼采还是杜甫,都是以山为喻来谈处世之道,这是两则材料在话题上的共同点。但在观点上两者是截然不同的,尼采主张从高处看世界,杜甫主张从山顶看世界,到底该站在哪里看世界?可以从以下角度立意:立意角度一:站在半山腰看,世界最美好。俯视走过的路,我们会为我们的勇气和智慧惊叹,我们会为我们取得的成绩而骄傲;仰视山顶,我们会为山顶壮丽的景观而着迷,从而信心满怀继续攀登。立意角度二:站在山顶看,世界最美好。经过奋力登攀,终于到达了山顶,放眼望去,一切都尽收眼底。作为过来人的我们,心胸开阔,头脑清醒,不受蒙蔽,步入了人生的最高境界,这个时候看到的一切,又怎么会不美好?立意角度三:站在哪里看世界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无论站在哪里,都能发现世界的美好。也就是说,只要能够发现世界的美好,不管选择什么立足点来观察欣赏,都是值得肯定的。
【最佳立意】站在半山腰看,世界最美好;站在山顶看,世界最美好;站在哪里看世界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无论站在哪里,都能发现世界的美好。
【片面立意】只是从表象上来写各处所看到的美景或大赞优美的景色。
9.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材料一:醉心于古文化研究的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曾经说过,如果可以选择出生的时代与地点,他愿意出生在公元一世纪的中国新疆,因为当时那里处于佛教文化、印度文化、希腊文化、波斯文化和中国文化等多种文化的交汇地带。
材料二:居里夫人在写给外甥女涵娜的信上说:?你写信对我说,你愿意生在一世纪以前……伊雷娜则对我肯定地说过,她宁可生得晚些,生在未来的世纪里。我以为,人们在每一个时期都可以过有趣而且有用的生活。?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材料分析 】将两段文字结合起来解读,主要谈论“时代与生活”的话题。汤因比、涵娜、伊雷娜三人的看法是一致的,他们认为,时代影响着人的生活,生活在什么样的时代,就会有什么样的生活。而居里夫人却与三人的看法相反,“人们在每一个时期都可以过有趣而且有用的生活”。
【最佳立意】可以在符合材料表层意的引申义中自选角度,??“引申义”立意角度有:由汤因比、涵娜、伊雷娜的选择,引申出“时代与生活”的话题,由此话题引出相关观点。如:选择生活在唐代、活在当下、论改革开放时代与80后人的生活观、哪个时代的人生活最幸福等。由居里夫人的话,引申出“人与生活”的话题,由此话题引出相关观点。如:我的生活我做主、有趣而且有用的生活靠我们创建、21世纪,我们应该具有怎样的生活态度,等等。
【片面立意】只抓住某一个材料的进行分析。仅仅抓住时代讨论,或仅仅就生活来写。
1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材料一:它被天边的彩云所吸引,奋力飞腾,寒冷、饥寒、风雨都无法阻止它,它毅然决然的向上飞,飞上高山之巅。它已经精疲力竭,伤痕累累,一个声音问:值得吗?天地苍茫,彩云缭绕,它内心充实而满足,喃喃地答道:我愿意!
材料二:父亲的书桌对面有一把小椅子,儿子坐在那里,陪伴着下班回家在桌子前剪报的父亲,父子俩没有说话,静静相对,儿子望着父亲详和的面容,心里充溢着宁静的幸福。父亲,您辛苦了,能这样陪陪您,我真的很愿意。
根据上面两则材料,结合自己的感受和思考,任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材料分析 】材料一的内容是,人生在世,人人都有自己的“天边的彩云”,因为这是我们美好而高远的理想、目标、志向和人生夙愿啊,然而在追求的过程中,充满了“寒冷、饥饿、风雨”等困难、挫折和阻力,此时此刻,你已“精疲力尽”,伤痕累累”,但是你坚定的认为,在追求“天边的彩云”过程中,会内心充实而满足,于是你喃喃的答道:这值得,我很愿意!简言之,就是追求高远、志向坚定,虽历经艰辛,而内心充实满足,永不放弃。材料二的内容是,父亲在桌前剪报,儿子陪伴一边,二人静静相对,都没有说话,儿子望着父亲祥和的面容,心里充溢着宁静的幸福。父亲,您辛苦了,能这样陪陪您,我真的很愿意。儿子能面对面的陪伴父亲的场景,很少见了,很明显,这则材料的立足点在“陪伴”、“您辛苦了”和“幸福”三点上,这里就是强调“亲情”、“孝道”,强调了两代人间的心灵交融和温馨的家庭生活。
【最佳立意】追求事业与承欢膝下,如何取舍。
【片面立意】仅仅抓住材料的一个方面,谈年轻人的确应该有自己的追求,实现人生价值;或仅仅讲要对亲人的关怀。
篇三:初中作文 相关联想和相反联想
相关联想和相反联想
一、相关联想:由一个人或事物想到在空间或时间上相接近的另一个人或事物,又叫接近联想。
如:黑板——粉笔——老师 浪淘沙 北戴河(1954年夏)
毛泽东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 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北戴河〕在河北省东北部渤海边秦皇岛市西南海滨,是著名夏季休养地。
〔幽燕(yān烟)〕这里泛指河北省。我国古代的幽州和燕国,都在今河北省北部一带。
【佳作范例】 爱 竹
周作人
我对于植物的竹有一种偏爱,因此对于竹器有特别的爱好。首先是竹榻,夏天凉飕飕的顶好睡,尤其赤着膊,唯一的缺点是竹条的细缝会得挟住了背上的“寒毛”,比蚊子咬还要痛。有一种竹汗衫,说起来有点相像,用长短粗细一定竹枝,穿成短衫,衬在衣服内,有隔汗的功用,也是很好的,也就是有夹肉的毛病。此外竹的用处,如笔,手杖,筷子,晾竿,种种编成的筐子,盒子,簟席,凳椅,说不尽的各式器具。竹的服装比较的少,除汗衫外,只有竹笠。我又从竹工专家的章福庆(“闰土”的父亲)那里看见过“竹履”,这是他个人的发明,用半截毛竹钉在鞋底上,在下雨天穿了,同钉鞋一样走路。不见有第二个人穿过,但他的崭新的创意,这里总值得加以纪录的。 这时首先令人记忆起的,是宋人的一篇《黄冈竹楼记》。这是专讲用竹子构造的房子,我因小时候的影响,所以很感得一种向往,不敢想得到这么一所房子来住,对于多竹的地方总是觉得很可爱好的。用竹来建筑,竹劈开一半,用作“水溜”,大概是顶好的,此外多少有些缺点,这便是竹的特点,它爱裂开,有很好的竹子本可做柱,因此就有了问题了。细的竹竿晒晾衣服,又总有裂缝,除非是长久泡在水里的“水竹管”,这才不会得开裂。假如有了一间好好的竹房,却到处都是裂缝,也是十分扫兴的事,因此推想起来,这在事实上大抵是不可能的了。
不得已而思其次,是在有竹的背景里,找这么一个住房,便永远与竹为邻。竹的好处我曾经说过,因为它好看,而且有用。树木好看的,特别是我主观的选定的也并不少,有如杨柳、梧桐、棕桐等皆是,只是用处较差,柳与桐等木材与棕皮都是有用的东西,可是比起竹来,还相形见绌,它们不能吃,就是没有竹笋。爱竹的缘故说了一大篇,似乎是很“雅”,结果终于露出了马脚,归根结蒂是很俗的,为的爱吃笋。说起竹谁都喜爱,似乎这代表“南方”,黄河以南的人提到竹,差不多都感到一种“乡愁”,但这严格的说来,也是很俗的乡愁罢了。将来即使不能到处种竹,竹器和竹笋能利用交通工具,迅速运到,那末这种乡愁已就不难消灭了。
(《周作人小品?恬适人生》)
【想一想】
1.作者从自己对竹有一种偏爱写起,展开了丰富联想,请从文中找一找,他具体想到了什么?请你为作者整理一下展开联想的思路。
2.中国文人对竹有一种特殊的喜好,因为它能让人联想起清高而有气节的人格理想。请你也试着对“竹”展开联想,看看能想到什么?
【练一练】
1.相关联想的两个事物之间往往时间与空间上比较接近,如“纸——笔——写作——修改”等,试着对以下事物展开不间断的相关联想。
月亮—— —— ——
二、相反联想:不是顺着相似和相关的方向展开联想,而是朝着相反的方向发展,即由某一人或某一物想到跟他们有对立关系的另外的人或事物,这种联想叫相反联想,又叫对比联想。
有的人
——纪念鲁迅逝世十三周年有感
臧克家
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
姓名: 10-4大班作文资料
有的人,
骑在人民头上:“啊,我多伟大!”
有的人,
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有的人,
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
有的人,
情愿做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有的人,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
有的人,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
骑在人民头上的,
人民把他摔垮;
给人民作牛马的,
人民永远记住他!
把名字刻入石头的,
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
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
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的人,
他的下场可以看到;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的人,
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
思考:诗中写了哪两种人?
我国著名作家许地山在他的《落花生》中写道:
“花生的用处固然很多;但有一样是很可贵的。这小小的豆不像年好看的苹果、桃子、石榴,把推们的果实悬在枝上,鲜红嫩绿的颜色,令人一望而发生羡慕之心。”
思考:这段话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把两种相对的人或事物同时呈现出来,在对比中有所取舍,有所褒贬,从而表达了作者更鲜明的态度。有的时候直接用相反联想去写自己所要讽刺的人或事物,可能会收到出乎意料的效果。
篇四:反向立意作文
放弃对单纯“文气”的考察(如《说“安”》、《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等命题作文方式),代之以生态人心(老计,2012)、社会现象(鹿特丹世兵赛,2011)以及科技文化现象(文学家与科学家的对话,2013)的长材料作文是北京语文高考试卷现在及将来一个时期内必定要长期坚持下去的命题逻辑。海淀区2013高三期中语文作文题目正是这个命题思阈下一个常态化的考查,选题上面虽然试图暗合当前关于高考改革的一系列命题,但却有意从一个个案入手,着重考查的并不是学生对于某个制度改革的简单看法或一些常识,而是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能力与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加以展开分析的文字能力。对于这个问题的具体解决,北京新东方学校、新东方在线优能中学网络课堂高考语文辅导名师国家玮为高三的同学提出如下几个路径:
首先来看一看作文题目: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2013年10月,某省高考生文科状元放弃72万元奖学金,从香港大学退学,回乡复读。她说,当初报志愿时,大家建议她趁年轻出去闯一闯,多考虑就业一类的现实问题,她选择了港大,但她一直认为当今时代缺失了很多东西,自己是一个古代人,所以决定明年报考北京大学中文系,圆纯粹的国学梦。
要求: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写作思路解析:
一、审题不是抓关键词,而是将长材料中的有效信息进行思辨性提取。
为了防止考生套作,即背诵好一套成形的文章再直接用在考场作文中,现在的命题都采用长材料而不是简单的命题作文,这是趋势,也是增强命题区分度的有效方法。因此,之前以逐字逐句抠字眼来审题的方法显然无法在长材料审题中获得优势,议论文写作的核心是考生展现出的思考能力,用发展等级评分标准来说就是尽量做到“观点有创新”或论证问题时的“深刻”,这要求考生在平时的训练时尽量多做将材料中的有效信息提取出来的训练。
有效信息指材料中那些能够提供给我们深入思考社会问题契机的社会现象,它必须是一个问题,真正需要解决的问题,而不是只是一些浮泛之谈,比如这个材料中如果考生将所有的社会问题都归纳为“当代社会人心浮躁”之类的话,就是停留在浅层次没有对材料进行深入解读的例子,因为它不具体,不深刻,是大路货,是几乎每个人都会抱怨的习惯用语,人们动辄即声言“社会浮躁”、“人心浮躁”,对此问题的深刻解读才是重要的。
比如在材料中,这个学生“从香港大学退学,回乡复读”,在很多人看来似乎是无可厚非的,不想念了就得再考一年,我们就可以从这里入手思考问题,为什么教育制度在设计的时候不人性化一些?能够考到状元说明该考生已经具备读优质大学的素质,她现在只是想换一个新的环境追求自己的梦想,为什么制度设计这样的学生必须要再次回到高三浪费一年的时候重新备考才能有第二次选择的机会?她只是志愿没有报好或者在学校选择上出现了问题,并非是考试出现了问题。大学中考英语四六级或留学考试中的托福、GRE等考试成绩都会保留一定时间,就是因为在某个比较固定的时间内(比如三年)学生的学习能力在一次考核之后是不可能短期内出现大的波动的,应该对这个考试成绩给予承认,而不是让学生再次复出代价再次回到高三浪费青春。
当然,这个分析未免偏颇,但作文宁可说难免有些瑕疵的有价值的话,也不能重复一些无价值的正确的废话(比如一个人必须克服了困难才能获得成功,司马迁、苏东坡之类)。抓住女孩最初去港大的动机,“多考虑就业一类的现实问题”,新东方在线网络课堂高中语文辅导名师国家玮老师提醒大家可以就此点深入思考今天人们对大学教育的误解,大学教育是培养具有多重素质的现代公民的,可是就是有很多人把大学教育和职业教育混为一谈,以为到大学所学的专业就必须是对口的,那为什么不让学生去学习蛋糕裱花专业、汽车维修专业、烹饪技术专业,一方面国人看不起那些真正有手艺的技术工人,认为他们没有文化素养,只会技术;另一方面,又屡屡谴责我们的大学教育不培养学生一门技术,说大学生出来还不如中专生,这样矛盾的说法背后可以见出国人心中的“尚用”传统何以可怕:当年是学好数理化走遍全天下,因为数理化有用,语文没用;今天大学教育的失败在很多人看来是所谓专业和就业不对口,总之,一切围绕的就是所谓“有用”和“没用”,在很多人心目中,所谓“有用”也者,无非是以后能找个稳定的工作赚上一笔钱,但现实却相反,越是急功近利,越是适得其反。
另外,在大部分学生探讨所谓北大中文系的国学问题时,考生可以抓住这名学子放弃港大的真正原因“他一直认为当今时代缺失了很多东西”,着眼的不一定是她对传统的爱,而是她遵从内心的自主选择,坚持自己的独立价值判断,这在今天的社会才是真正的素养,今天的人们受到碎片化信息(微信微博等网络媒体的影响)已经深受互联网时代信息爆炸的影响,难以有自我的“定见”,而她却能够遵从自己的独立思考和选择,这才是她带给我们最大的反思。总之,抓住能够翻出超越成见的有效信息才是解决如何突破作文瓶颈的根本方法。
无德与无知的命题——正解2012海淀期中试卷作文
看过海淀期中的试卷,突出感觉是基本在模拟去年的海淀二模(命题作文《品牌》)和西城二模(书店),以下是今年海淀期中的作文题:
以上内容旨在证明一点:此次出题,到底是要学生纯分析材料,还是由材料谈开去,出题人没有把这个说清楚。而这两种写法其实有着很大的区别,前者更侧重学生分析解读材料能力,偏重时评类的写法。而后者则更看重学生思维的广度、深度以及文学的功底。或者可以简单、粗暴一点地讲,前者更像是新闻专业学生干的事,而后者更像文学专业学生干的事。
“谭木匠”是知名的木梳品牌,创始人谭传华创业时把产品易折断等缺点刻在木梳上,反而让人看到了它天然绿色的优点,它成功走向市场、谭传华秉持“我善治木”的理念,坚持做“好公司”而不是大公司,目前它已有2000多家专卖店遍布世界。根据以上材料自定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
以下是去年西城二模的作文题:
近年来,一些中小型实体书店纷纷倒闭。 据统计,伦敦、纽约、东京每平方公里拥有实体书店数分别为1.08、9.30、2.16个,北京每平方公里拥有的实体书店数仅为0.11个。就此,某网站聊天室展开讨论:
甲:都是网络书店惹的祸!低折扣对实体书店冲击太大。
乙:不能责怪网络书店,存在即合理。再说了,现在都进入数字阅读时代了,还有多少人看纸质书啊。
丙:对好东西,政府得大力扶植。
丁:关键还是书店自己。我家对面的那个中国第一家本土绘本书店就很火啊,每天大人小孩人来人往的。
己:时代在发展,很多事物都在经受挑战,何止书店业呀!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自定角度,自行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这两题从内容到写作思路都有很多惊人相似之处,虽然天下题目一大抄原也是可以理解的,不过很明显西城模拟的材料更能看出命题者精心的设计。其中有较详细的数字调查、较精心安排的对话、引语。这几年,我在春季的教学中非常看重西城的试卷,其一、二模对高考的把握也相当精当。海淀也不错,在很多题目可以精准地押中真题的反方向。
很多同学在写这篇作文的时候也老师的阅卷思路不一致,最突出的一点就是,海淀期中这篇作文是否只能举和做买卖有关的事情,而文史的积淀则一概不可提。很多学生与老师对质了许久,彼此怨怼,甚至有些老师还要顺带来责备几句学生报课外班的话来。且不谈心胸的事,就题论论题,大家关键没有注意到一点,就是海淀期中试卷的出题老师没有设计一句非常重要的引语。为了启发大家,我把2008、2011这两年的材料作文题目放在一起,请你来看看,海淀期中相比它们,到底少了什么。
不禁让我从出题人的命题内容考虑到另外一个问题,就是语文试卷的政治化。且不说古代的科举如何落后,但四书五经的明经科、议论国是的策论科,或是唐代开创的专考诗歌的杂文科,都非常强调学生文史的才气、知识的积淀和治国方略。清代的科举是被我们骂成典型反例了,但蒲松龄参加科举时的作文题目叫“蚤起”,其实就是“早起”。有点像鲁迅先生在桌子上刻一个“早”字的意思。我觉得这样的题目出得才像个语文题。北京卷曾经考过的2006年“北京的符号”(讨论文化与城市的发展),2007年“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可以谈的问题很多),虽然让一部分学生很头疼,但却的确是出得好的题目。该题可以将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较明确的划分,有才气的学生可以一展才华写出很妙的文章来(所以那年的满分作文的确是佳作),一般的学生也能入手、有感而发,平时不太写作的朋友肯定直接崩溃然后匆忙码字。
看这几年的北京高考,从领导唱歌到领导题诗再到政治人物,不是出得不好,而是政治的色彩太浓,文学的气息却淡了。
海淀期中试卷的出题者在命题时到底在想什么,他想让学生们学会怎么做买卖吗、怎么经商吗。我看,出题人大概曾经或是刚刚做了“谭木匠”的消费者,所以由感而发出了这么个不见水平的题目吧。这年头,搞文学的想着去写电视剧,搞音乐的想着去走穴,连出语文题的老师脑子里都是生意经。让一个区的学生去写“谭木匠”的经营到底成功在哪,我想不恭敬地问一句,你脑子被“谭木匠”梳了吗。
我不了解“谭木匠”,但如果让我分析“谭木匠”的成功,我想问三个问题:他的木头都是从哪里来的、是否为合法开发和可持续开发,他的工艺是如何产生和发展的,他不做大公司却开2000多家分店是否自相矛盾。
如果一个命题者连这些都没说清楚,就开始让学生们凭空臆想“谭木匠”的成功之道,这样的作文题目不是启发而是误导,不是由感而发而是胡说八道。用自己本不过硬的经商幻想小算盘去引导学生反思别人的成功,这不是典型的“意淫”么。你自己“意淫”就算了,还带着大家瞎“意淫”,说你无德、无知不算过分吧。
高考作文一直有一个非常晦涩的问题,大部分学生和老师恐怕都没有仔细思量过。当其他学科的大部分题目都有参考答案来表明命题人的起码思路时,高考60分的作文却从来没有。换句话讲,他可以随时改变自己的判断,因为你根本不知道他想让你写成什么样子。你知道魔术为什么神奇么,因为魔术师表演有一个法则,就是从来不在表演前说出表演效果。他说,我变个鸽子,于是变个鸽子,你不会感到吃惊。他是上来二话不说就变出鸽子来准保吓你一跳,要不就说我来变个毛,结果真变了个鸽子毛,还没等你反应,用鸽子毛直接变出鸽子来,你又吃惊了。出作文题的老师就是这样,他躲在自己不用说出答案的安全感里,等着看大家的反应。如果真的让出题者写写“谭木匠”的成功,他能写成什么样子,你去想想看,如果真可以写得好,他早写出来编成教辅了。
在这样一个急功近利的时代,语文老师自己不愿读文学,还要一定拉学生下水,生怕学生写得太牛自己看不懂。出题人在商业化的时代更像是买卖人,授课者在商业化的时代更像是投机者。以为自己写写乔布斯就很时尚,以为自己写写感动中国就能打动阅卷者,以为自己讨论下新闻联播就是结合时事、心系天下。2010年台湾高考的作文题叫“应变”,我估计在大陆就会出成“奶粉事件后的危机公安”。2012年台湾高考作文题目叫“我可以终身奉行的一个字”,如果在大陆是不又得找个商人的故事讲一下,然后再让你写写其他商人,比如乔布斯、盖茨、牛根生(哦他不能写了)就不跑题了吧。那还不如按政治大题的思路,再写写怎么走产业化发展的道路,结合宏观调控的隐形的手什么的。
不是说人家的题目出得就比我们好,只是说你出得太没水准了,既没有充分调研“谭木匠”,又没有仔细研究近年北京卷出题方式,更没有考虑作为一个语文教学者所因为承担的思想引导的责任。
唯一让我们感到放心的就是,北京卷的高考真题不会出成你这个样子。即使是政治背景最直接的2010年高考题目(来自于温总理访问大学时的题词),“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仍然让很多学生写出了心声。
最后,附上两篇例文,一篇是我写的,一篇来自于我班里一位从暑假一直上到秋季的学员(十一学校),前者更侧重往年真题考查方式即从材料谈开而又不脱离其内涵,后者更侧重分析材料即时评类写法。请大家仔细感受一下,这么失败的命题都可以写出好文章,这才我们共同追求的高境界。 栉齿易断,理念难折
——从“谭木匠”的那份坚守说起
一把木梳穿过无数人的黑发银丝,岁月改变了无数人的容颜,却没有改变一个企业的理念。一把木梳,可以是青春的见证,是爱情的信物,也可以是一个企业的坚守。梳子是脆弱的、易断的,“我善治木”的理念却是坚定的、不屈的,“谭木匠”的成功不单是企业的经营,更是一种精神的屹立。无论是经营企业还是经营人生,执著于正确的理念,才可能成功卓越。
“谭木匠”的经商之道让我看到的不单单是一笔笔交易的成功,更是一种对信念不舍不弃的坚守。越是在价值观纷乱的时代里,这样的坚守就弥足珍贵。我想到在黑暗的牢狱里,在嘲笑的目光里执著前行的司马子长——我看到了他脆弱的身体,更感受到了他著史信念的百折不挠。
每个人都有信念,而成功者往往因为坚守而获得最后的尊敬。“谭木匠”反而成为商海一粟,我在无数的伟大作品中看到了成功者相同的品质,那就是脆弱的外表和执著坚定的内心。
从来没有动摇自己坚定的理念,在茅屋和秋雨中的杜甫却用脆弱的身体支撑着民族的灵魂;从来没有改变自己拯救民族精神的信念,在流言与疾病中的鲁迅仍然用清癯的身体坚守心灵的灯火。
我想,经营企业如此,经营人生、经营国家不也尤其需要对理念的坚守么。走过战火纷飞的年代,从帝国列强的铁蹄下挺直脊梁的我们,不正是用着中华民族特有的韧劲坚守着革命的信念么,不正是坚定维护着走社会主义道理的理念毫不动摇么。而今我们生活在幸福而和平的时代,但却经历更另外一种没有硝烟的价值观的战争,坚守正确的
理念才能让我们的脚步走得愈加坚定。
读文思道,从一家木梳店的成功,我看出了人性中伟大而坚韧的品性。在这个充满竞争的时代,每一个人都显得格外脆弱。一个品牌可以坚守理念,一个伟人懂得坚守信念,一个国家懂得坚定信仰,那就我们更应该坚守正确的理念,无论是在难解的题目前还是在青春的困惑里都有一份坚守,让前行更有动力,让人生更有方向。
发展自己的专长
北京十一学校 文科班 51分
“谭木匠”,这家不做股票也不炒地皮的木梳公司,竟然打造出全国知名木梳品牌。乍听似乎有些奇怪,因为我们早已习惯企业盲目上市或进军房地产的故事。然而,谭传华和他的“谭木匠”以“我善治木”和“好优于快”的思想启示我们:不必随波逐流,人要发展自己的专长。
发展专长意味着人要有一招天下皆服的本领。这本事别人偷师不得,因为它凝聚长时间的勤学苦练和独特体会。对于谭传华而言,木梳便是他的“压箱底绝技”。多少年研发对比的体会、多少次推倒重来的设计使谭传华保证“谭木匠”梳子质量领先全国。而我们也应发展属于自己的绝技,那种傲视群雄、个性显著的本领。
那么专长的意义何在?倘若进军股市、聚焦地产等投机行为便可让盆满钵赚,那么焚膏继晷地磨练专长又是何苦呢?
首先,专长是我们立于世界的根本。每个人、每家企业、每个国家都因彼此的特性而存在。倘若没有对世界独特的作用,我们便只能在物竞天择的自然规律前低下高昂的头颅。谭传华深知木梳是他的企业立于市场的根本,只有他不断研发创新、始终保持一流木梳的水平,他的企业才能稳定地生存下去。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发展专长是让我们在生存竞争中握有主动权。
而更重要的是,我们丢失了专长就好像任风吹拂的蒲公英和被赫拉克勒斯拎离里面的安泰——丢失了进一步施展拳脚的平台。因此,发展专长的第二个原因是,专长是我们谋求进一步发展的基石,投机则不是。谭传华之所以抛弃一般的上市融资逻辑,是他以专长促发展的英明选择,也是他的企业屹立不倒、步步强盛的原因。而与“谭木匠”境遇相反的企业也比比皆是。比如三星匆忙进军企业产业而忽视传统优势,最终销量惨淡而被迫退出;摩托罗拉进行高新转型却忽略对手机技术的更新,最终丢失老大哥的地位,只能与安卓合分一杯羹……这些反例警醒我们,企业必须寻找自己独特的专长,唯有如此才能在激烈市场竞争中取得进一步的发展。
推而广之,谭木匠的道理何止限于企业发展!个人就不需要发展专长?国家就可以随波逐流?绝不是。因此,身为一名学生,不必因每个人都学绘画奏乐器而惊慌模仿,倘若能仔仔细细学一门篆刻,同样可以养身宁气;国家也不可被动处事、完全为国际社会所掌控。只有让中华经济成就和文化特质彰显在广袤天地间,中国才可长久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谭传华和他的木梳会因为他们注重发展专场而发展壮大,我们也应踏上发展个性和专长的道路,走得稳妥的长远。
另:点评
这位学生是我在班里少数几位能认得住的学生,这得益于他几次作业的认真完成。还记得一次课上痛批了他的文章,学生却感到受益颇多。这是个很懂得反思的孩子,进步很大。行文思路清晰流畅,中心明确、例证较得当。这篇文章后面还有他一段反思的话,我去掉了,相信你还能写得更好。今晚他还传给了我班里其他几个学生作文的电子版,倒不是因为分数没有他高就没有发,而是因为那几个学生不在我的班里读书,所以不方便发他们的文章。
二、构思不是总分总,而是遵循“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路径。
只有这样,同学们才能写出真正适用于自己的提纲。大家发现,好的文章都有一个不成文的特点,段落数相对比较多,而越是分数低的文章就越是段落数少,特别是那些遵循总---分----总逻辑的小文章,三段论、四段轮,构思单薄,没有任何可以被称之为亮点的“设计感”。
提纲设计必须在行文前进行,但不是写好每段的所谓内容,这样考生凭借空想根本无法展开,正确的做法是考生先根据“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将这四项列出,然后感觉审题作发现的有效信息填充每个部分你索要作的事情。比如,发现问题,考生列出两件事:第一,暗示老师你要独立的思考;第二,简要概括材料内容,把材料中提到的核心信息进行有效整理。再比如,分析问题部分,既然刚才审题中提到三个问题,那么就直接从这三个角度展开,给自己规划好:首先论证个人选择与个体生命自由的重要;第二,批判过度的“尚用”传统;最后再从高考制度设计的非人性化角度谈制度设计的重要。这样,在具体展开时,就有了主心骨,并且自然段也比如会比较多,每个分析的角度就是一段即可。 例文:
栉齿易断,理念难折
——从“谭木匠”的那份坚守说起
一把木梳穿过无数人的黑发银丝,岁月改变了无数人的容颜,却没有改变一个企业的理念。一把木梳,可以是青春的见证,是爱情的信物,也可以是一个企业的坚守。梳子是脆弱的、易断的,“我善治木”的理念却是坚定的、不屈的,“谭木匠”的成功不单是企业的经营,更是一种精神的屹立。无论是经营企业还是经营人生,执著于正确的理念,才可能成功卓越。
“谭木匠”的经商之道让我看到的不单单是一笔笔交易的成功,更是一种对信念不舍不弃的坚守。越是在价值观纷乱的时代里,这样的坚守就弥足珍贵。我想到在黑暗的牢狱里,在嘲笑的目光里执著前行的司马子长——我看到了他脆弱的身体,更感受到了他著史信念的百折不挠。
每个人都有信念,而成功者往往因为坚守而获得最后的尊敬。“谭木匠”反而成为商海一粟,我在无数的伟大作品中看到了成功者相同的品质,那就是脆弱的外表和执著坚定的内心。
从来没有动摇自己坚定的理念,在茅屋和秋雨中的杜甫却用脆弱的身体支撑着民族的灵魂;从来没有改变自己拯救民族精神的信念,在流言与疾病中的鲁迅仍然用清癯的身体坚守心灵的灯火。
我想,经营企业如此,经营人生、经营国家不也尤其需要对理念的坚守么。走过战火纷飞的年代,从帝国列强的铁蹄下挺直脊梁的我们,不正是用着中华民族特有的韧劲坚守着革命的信念么,不正是坚定维护着走社会主义道理的理念毫不动摇么。而今我们生活在幸福而和平的时代,但却经历更另外一种没有硝烟的价值观的战争,坚守正确的理念才能让我们的脚步走得愈加坚定。
读文思道,从一家木梳店的成功,我看出了人性中伟大而坚韧的品性。在这个充满竞争的时代,每一个人都显得格外脆弱。一个品牌可以坚守理念,一个伟人懂得坚守信念,一个国家懂得坚定信仰,那就我们更应该坚守正确的理念,无论是在难解的题目前还是在青春的困惑里都有一份坚守,让前行更有动力,让人生更有方向。
发展自己的专长
北京十一学校 文科班 51分
“谭木匠”,这家不做股票也不炒地皮的木梳公司,竟然打造出全国知名木梳品牌。乍听似乎有些奇怪,因为我们早已习惯企业盲目上市或进军房地产的故事。然而,谭传华和他的“谭木匠”以“我善治木”和“好优于快”的思想启示我们:不必随波逐流,人要发展自己的专长。
发展专长意味着人要有一招天下皆服的本领。这本事别人偷师不得,因为它凝聚长时间的勤学苦练和独特体会。对于谭传华而言,木梳便是他的“压箱底绝技”。多少年研发对比的体会、多少次推倒重来的设计使谭传华保证“谭木匠”梳子质量领先全国。而我们也应发展属于自己的绝技,那种傲视群雄、个性显著的本领。
那么专长的意义何在?倘若进军股市、聚焦地产等投机行为便可让盆满钵赚,那么焚膏继晷地磨练专长又是何苦呢?
首先,专长是我们立于世界的根本。每个人、每家企业、每个国家都因彼此的特性而存在。倘若没有对世界独特的作用,我们便只能在物竞天择的自然规律前低下高昂的头颅。谭传华深知木梳是他的企业立于市场的根本,只有他不断研发创新、始终保持一流木梳的水平,他的企业才能稳定地生存下去。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发展专长是让我们在生存竞争中握有主动权。
篇五:“反求诸己”命题作文指导
2009年4月26日星期日
“反求诸己”命题作文指导
【作文题目】
“反求诸己”出自《孟子·公孙丑》,意指“遇到挫折时切莫责怪他人,而应反过来从自己身上找出问题的症结,并努力加以改正。”它的上下文为:“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后发,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
【审题立意】
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切莫责怪他人”“从自己身上找出问题的症结”可以把握作文的命题意图的核心是在现实生活中遇到问题时要学会“观照自我”“审视自我”,而不是“怨天尤人”。
【设立分论点】
(1)1、类:(是什么)——①反求诸己是发现自己错误并加以改正的前提条件。②反求诸己是寻找问题症结从而解决问题的正确途径。③反求诸己是为人处事时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美好品质。④反求诸己是适应环境、实现自我价值的人生态度。
2、因:(为什么)——①只有反求诸己才能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②只有反求诸己才能拥有良好的心态面对人生的潮起潮落。③只有反求诸己才能提升自我素养、推动自我不断前进。
哲学依据:唯物辨证法认为,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在人与自然、人与他人、人与生活环境等发生矛盾的时候,怨天尤人是不起作用的。解决问题的最好的方法,是从自己身上找办法。
3、法:(怎样做)——①反求诸己要求我们拥有推己及人的仁爱思想。②反求诸己要求我们具有直面自己的勇气、欣赏他人的眼光。③反求诸己要求我们学会自我反思、保持清醒的头脑。 ④反求诸己可以“日三省乎己”“以人为镜”“见贤而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4、果:(怎么样)——①反求诸己可以营造宽容和谐的生活氛围。②反求诸己可以弥补不足走向成功的彼岸。③反求诸己可以完善自我构建美好的人生。
(2)个人——不反求诸己的例子:成绩不好怪老师、爱去上网怪别人伙起、成天打牌怪别人来邀约等等。
社会——韩国的大学教授们选出了“反求诸己”这个成语,作为最能代表对2007年韩国社会期许的词语;太湖水不能喝,据官方调查,是因为“气温太高”“水位太低”,这无疑都是不懂得“反求诸己”的说法。
【论据材料】
1、法国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家拉伯雷说过:“人生在世,各自的脖上扛着一个褡子——前面装的是别人的过错和丑事,因为经常摆在自己眼前,所以看得清清楚楚;背后装的自己的过错和丑事,所以自己从来看不见,也不理会。”
2、西方哲人曾说:“人啊,认识你自己!”圣经上亦有这样的一句说话:“为什么看见你弟兄眼中的刺,却不想自己眼中的梁木?”
3、一次,周总理在理发时咳嗽了一声,理发师不慎将总理的脸刮出一块口子。见自己的失误,理发师连
连道歉。总理乐和地说:“不,我咳嗽时没有告诉你,应该是我向你道歉。对不起。” 4、“反求诸己”,观察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最高人生价值的标准,成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之一。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孟子说:“反躬自问,正义不在我,纵是卑贱之人,我也不去恐吓他;反躬自问,正义在我,虽千军万马,我也不畏惧。”荀子也说:“吾日三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5、夏朝时诸侯有扈氏起兵入侵,夏禹派伯启前去迎击,结果伯启战败。部下们很不甘心,一致要求再打一次仗。伯启说﹕“不必再战了。我的兵马、地盘都不小,结果反倒还吃了败战,可见这是我的德行比他差,教育部下的方法不如他的缘故。所以我得先检讨我自己,努力改正自己的毛病才行。”从此,伯启发愤图强,每天天刚亮就起来工作,生活简朴,爱民如子,尊重有品德的人。这样经过了一年,有扈氏知道后,不但不敢来侵犯,反而心甘情愿的降服归顺了。
春秋时期的秦穆公,当初错误的发动了秦晋崤之战,导致自己的军队全军覆没,他没有把责任推卸给别人,主动自我检讨:“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孤之罪也。不替孟明,孤之过也。”穆公的反求诸己使秦国上下一心,最终成就一代霸业。
邹忌在别人的赞美中“暮寝而思”,发现自己受到了蒙蔽,从而推知治国之道。
唐太宗把魏征看成自己的一面镜子,经常反思自己的言行,从而开创了贞观盛世。
项羽,这位英武盖世的霸王至死还不明白自己输在哪里,一味怪罪上天:天要亡我,为之奈何! 6佛偈:“山不能来,我就走过去。” 一位斯巴达人对母亲抱怨自己的剑太短了。母亲回答说:“儿子,前进一步你的剑不就是长的吗?”
7、用一只眼睛看别人,留另一只眼睛看自己。人的眼睛有两种功能,一是向外看,二是向内看。在向外看到那些繁华的物质世界的时候,也别忘了看看自己的内心,看看自己的灵魂,看看自己到底是什么样子的,看看自己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不认识自己,一辈子也战胜不了自己。
8、罗曼罗兰说:所谓英雄,并非以思想和强力称雄的人,而是靠心灵而伟大的人。瞿秋白正是这样的人。在临刑前,还写下了一篇文章——《多余的话》。在生命即将结束的时候,他仍然不忘反求诸己,如此诚实地记下了自己的心路历程,给自己完美的英雄般的一生做似乎有些暗色的回顾。他高尚的人格就在这样的自我解剖中,得到了最具光彩的一次升华。
9、“我们最大的敌人不是别人,而是自已。” 我们失败了,最主要的原因往往来自于我们自身。棱角分明的性格造就了我们极度的自我膨胀或自我萎缩,年轻的浮躁与喧嚣的尘世似乎格格不入,于是,生活中的我们往往不能清醒地认识自我。学会反求诸己,察纳雅言,以识别自我盲点,从而使自己不断得到进步。
10、“生活对于我来说是一次最艰难的航行,但我怎么知道潮水会不会上涨至嘴唇,甚至涨的更高呢?但我将奋斗,我将生活的有意义,我将奋力战胜并赢得生活。”梵高如是说。其貌不扬的梵高被同学厌恶,被老师厌弃,即使学习加倍努力,他依旧不能改变眼前的现实,连续的打击几乎令他失去生活的信心,但绘画方面的才能是不可能被遮蔽的。他反求诸己,终于凭借绘画的天赋和后天的努力,不断完善自己,终于成为一颗耀眼的明星闪烁的艺术画廊。
11、芦苇以柔顺适应着环境,而不用强硬去改变环境,获得了完美的生存。河蚌以其柔软的身体适应着沙粒的环境,最终孕育了美丽的珍珠。
悬崖何其险,青松依然矗立。为生存,伸枝干,竖青枝,吸取有限的甘霖,才有了当前的雄姿刚强。
悬崖何其陡,瀑布依然飘洒。为自由,一泻千里,自由而高傲,映照阳光,灵动如龙,才有了天地相接,瑰丽壮阔的震撼。
自然的语言透视着规律——反求诸己,改变自己才能适应环境。生活中,面对峰回路转,杂草丛生的前途,枉自嗟叹,埋怨世事的不公者为懦者,为弱者。
风餐露宿,坎坎坷坷,迢迢征途,你以不灭的意志为干粮,懦弱的性格也会铸成如钢似铁的坚强;顶风冒雪,磕磕绊绊,茫茫前程,你以自信与乐观向上的态度和不懈的努力为手段,平淡的生活也会谱出瑰丽的乐章。
【论据运用示例】
著名的西点军校自创办以来,培养了无数军事人才,那么是什么让它有今天的成绩呢?是“没有任何借口”这一最重要的行为准则。西点的这一悠久传统恰恰磨练了学生遇到问题反求诸己、遇到挫折尽力战胜而不退缩的素质。 ——三(5)班 廖文鑫
有一位太太多年来不断地抱怨住在她家对面的太太懒:“那个女人的衣服,永远洗不干净。看,她晾在院子里的衣服,总是有斑点。我真的搞不懂,她怎么连衣服都洗成那样??”直到有一天,有个明察秋毫的朋友到她家,才发现不是对面的太太衣服没洗干净。细心的朋友拿了一块抹布,把这位太太的窗户擦干净了:“看,这不就干净了吗?”原来,是这位太太自己家里的窗户脏了。
——三(5)班 张瑾 雄鹰没有怨恨暴雨的无情,狂风的猖狂,而是不断努力,磨砺出坚实的臂膀,终能翱翔于天地之间。
柏杨没有抱怨土壤的贫瘠,沙石的肆虐,而是不断扎根,长出遒劲的根系,终能在沙漠中撑出一片绿荫。 ——三(5)班 徐鑫
小溪涓涓而流,并不因石块的阻挡而抱怨,它明白只有绕道而行才能欢快地歌唱;种子在泥土下未能破土而出,它没有抱怨泥土不够松软,它明白只有积聚力量才能听到钻破土层的声响。 当我们身处逆境时,不仅要看到别人胸前的花,更要看到自己身上的刺。 ——三(5)班 白玲 牢骚太盛防肠断,抱怨太多亦伤神。 ——三(5)班 杜宇
反求诸己是正确地审视自己,找出自身缺点,然后加以改正并实现人生突围的最佳途径。还是“初生牛犊”的刘德华并没有因一位制作人对他“没有出路”的定论而在自己的演艺梦想前退缩,而是努力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终于成就了一代影帝。他的反求诸己让他的星途一路坦荡。
反求诸己是在困境中冷静思考,适应形势改变自己从而扭转乾坤。诺基亚早年因产品涉及领域太广濒临破产,在审时度势之后,它毅然选择手机而放弃其他项目,如今成为手机行业的“龙头”企业。可以说,正是反求诸己,诺基亚才能在山重水复疑无路时开拓出一片柳暗花明。
——三(7)班 陈雪
有梦想的人,站在泰山脚下,向上仰望,才见梦想的遥远,从而架起攀登的云梯,强健双腿;有梦想的人,站在太平洋的中心,俯瞰大海,才见自身的渺小,从而扬起前进的风帆,义无反顾。
——三(7)班 沙丽
落红满地而埋怨风雨太大,那腊梅为何能“凌寒独自开”? 一沟死水躺在路边,说石块挡住自己的去路,那山间的小溪为何能“堂堂溪水出前村”?花儿的残败只能说明它的本性柔弱,水洼的死寂只能说明它缺乏生存的斗志。我们是一切成功的创造者,也是一切失败的制造者,如何定位,取决于我们反求诸己还是怨天尤人。 ——三(7)班 张婷
王安石和友人同游褒禅山华山洞,对于他们的早早出洞不能尽兴,有人责怪那些想要出洞的人,而王氏却反求诸己,慨叹因自己“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这是王安石的智慧,正是他的反求诸己,让他领悟到在成功者具备的三个条件中“志”才具有决定性作用。也正是他的反求诸己,让我们明白遇到挫折时只有反求诸己才能找到问题的症结。 ——三(8)班 付西泉 泰戈尔说:“我们把世界看错了,反说它欺骗了我们。” ——三(8)班 黄乐 周瑜,只知埋怨“既生瑜何生亮”而不反求诸己,完善自我、实现自我超越。
——三(8)班 汪尊 黄传威
【升格文段示例】
我是苍穹翱翔的雄鹰,我知道不是蓝天不够深邃,而是我的血液没有奔腾出尽力。
我是来自西北渺远的一汪细流,我知道不是通往大海母亲的路远,而是我前进的信念不够坚定。
我是一片霜打寒欺的落红,我知道不是春天没有停留,而是我错过它盛开的芬芳。
——作文题记
如果我是一只雄鹰而没有翱翔苍穹,我知道不是蓝天不够深邃,而是我的血液没有尽力奔腾,我的梦想还没有那么高远。
如果我是一条细流而没有奔向大海,我知道不是通往她的路太遥远,而是我前进的信念不够坚定,还留恋这一路的风景。
如果我是一片落红而经受风卷霜侵,我知道不是风霜太无情,而是我的生命已走到尽头,无力再牵挂。
【温馨提示】
考试作文题目有时很陌生,这时学会两点:①仔细分析题目材料,看能否从题目中获得作文提示或暗示。②从题目中联想自己所知道的与其相似的题目或材料。
【相似题目】
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位军官下部队看望士兵。在军营里,军官看见一位士兵戴的帽子很大,大得快把眼睛遮住了。他就走过去问这位士兵:“你的帽子怎么这么大呀?”士兵连忙立正,答道:“报告长官,不是帽子太大了,而是我的头太小了。”军官听了哈哈大笑,说:“头太小不就是帽子太大吗?”士兵说:“一个军人,如果遇上点什么,应该首先从自己身上找问题,而不是从别的方面找问题。”军官对这个士兵的回答十分赞许。十年后,这位士兵成了一位伟大的将军。
2、阅读下面的小诗,按要求作文。
一面镜子,照了一辈子人 / 就是没有照见自己 / 有一天它邂逅了另一面镜子 / 才看见了自己的真面目
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枭逢鸠。鸠曰:“子将安之?”枭曰:“我将东徙。”鸠曰:“何故?”枭曰:“乡人皆恶我鸣,以故东徙。”鸠曰:“子能更鸣可矣,不能更鸣,东徙犹恶子之声。”
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位年轻人,听说深山寺庙里有一们高僧会移山术,于是前往求教。高僧就带年轻人朝身体左侧的一座高山走去。翻过高山来到山下以后,高僧说:“年轻人,这座山刚才在我们的左侧,现在移到了我们的右侧,这就是我的移山之术。”年轻人迷惑不解,高僧进一步说道:“客观环境是不可改变的,能够改变的只有自己。”
【相似文段】
武侠小说的风靡,恰体现了千年寒士精神的延续;韩剧的热门,是因为其中贫寒少年通过奋斗而获取功名的情节,切合了多少人的理想。儒家思想与西方文化的交融,得到了完美的体现。我们向往西方文化,我们亦坦言向往丰裕的生活。追求成功和财富已无须羞涩地遮掩,这是商业化大潮相伴相生的思潮。只是,我们是否丢失了一些什么? 高雅音乐带给我们满足与时尚却带不来“感悟”,因特网信息爆炸带给我们知识却带不来“智慧”。海德格尔悲叹“这是一个不再思考的年代”,还有多少人能如梭罗,执意潜身于瓦尔登湖畔的小屋以静静地思考?
古人教导我们要反求诸己,遇到挫折时不要责怪他人,而应反过来从自己身上找出问题的症结,并努力加以改正。这时,我们的涵养才得以提升,意志才得以铸造,才能呈献绽放的生命!
弯弯曲曲的小溪在丛草里前行,它没有把经过的地方责备,而是一路欢快地向前,最终成就它飞涌大海、腾击天空的伟志。
昙花在夜里冲破黑暗的禁锢,在别的花朵都合拢时,绽放属于自己的那份傲然,才博得月下美人的称誉。
苍鹰振翅高飞,划破蓝天一望无际的寂静,冲出飞翔的梦,展现一种羁绊的姿态。
搭上“反求诸己”之舟,才得以达到文学乐园的彼岸。
俞敏洪在大学期间,室友的反复打击从不被他看作挑衅,还为室友打了三年的水作为回报,他已经知道在这种情况下才能洗练自己的品质,也才有他创立新东方之举。乘上“反求诸己”之舟,渡到成功的彼岸。
反求诸己是一份睿智,是一份到达如火如荼事业上的力量。
反求诸己是一份能力,是一份登上艺术顶峰的基石。
反求诸己是一份收获,是一份遭受风吹雨打,进军彼岸的旗帜。
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