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三峡之秋》导学案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23:21:32 体裁作文
《三峡之秋》导学案体裁作文

篇一:《三峡之秋》导学案

《三峡之秋》导学案

作者:盖丹丹

来源:《黑河教育》2013年第03期

教材简析

《三峡之秋》是教科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中的一篇重点课文,是现代作家方纪笔下的一篇写景散文。文章中作者按照早晨、中午、黄昏、夜晚的时间顺序,抓住不同时段景物的特点,运用多种修辞进行具体形象的描写,展现了雄奇壮丽的秋之三峡的景色。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有所感悟,受到情感熏陶;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内涵,体会其表达效果;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本课设计以“自主读书”为主线,以“合作探究”为方法,以“汇报展示”为途径,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想象,读中积累。

《三峡之秋》导学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在读中想象长江三峡秋天的美景,体会作者对长江三峡的赞美之情。

3.在阅读中体会作者观察自然、生活的方法,积累、揣摩语言,领悟作者形象生动的描写方法。

教学重难点

读中想象三峡之秋美景,学习按照时间顺序观察与描写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情境建构

(一)谈话导入

1.师:长江,养育了炎黄子孙,滋润着华夏儿女的心田。长江三峡,那里群山耸立,雄奇壮丽,就像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今天,让我们走进三峡,共同领略三峡之秋的神韵。

2.板书课题,齐读后解题。

3.出示有关三峡的图片,师生共同介绍长江三峡,对长江三峡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师:这是现代作家方纪笔下的一篇写景散文。同学们对三峡有怎样的了解呢?请交流一下课前搜集的资料。

(二)出示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优美句子。

2.在读中想象三峡之秋的美景,学习按照时间顺序,抓住景物特点进行观察与描写的方法。

二、当堂达标

(一)初读感知

1.出示导学指要: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检测:读课文(纠正字音),读好“橘柚树、累累、金鳞巨蟒、摇曳、谷壑、清冽”等词语。

3.出示导学指要: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三峡之秋景色的?划出表示顺序的词语,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4.检测:指名答并板书“早晨、中午、下午、夜”。

5.出示导学指要:默读课文,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用“//”划分课文意义段,说出段意。

6.检测:汇报成果,这篇课文主要写 ,表达了作者 。

(二)细读感悟

1.出示导学指要: 作者抓住了三峡不同时间的哪些景物来进行描写的?突出描写三峡不同时段美景的什么特点?(小组合作,完成表格)

2.检测:全班交流,注意引导学生说清楚描写的是什么景色,抓住了什么特点来写。

3.出示导学指要:请将这些概括性的语言还原于课文优美的语句描写中,喜欢哪个时间段的三峡秋色就读哪段,要读出三峡之秋的美韵。

4.检测: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美读想象

1.在交流的同时,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3.检测:指名找出文中的表达方式。

(四)当堂检测

完成当堂检测卡

板书设计

三峡之秋

早晨 明丽

中午 热烈

下午 平静

夜晚 神秘

(责任编辑 赵永玲)

篇二:《三峡之秋》导学案

《三峡之秋》导学案

建议课时:两课时

1、学会本课8个生字,并能理解“摇曳”“清冽”“朦

胧”“凌空飞降”等词语的意思。

2、领略三峡秋天的美景,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优美词句。

3、能领悟按一定顺序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仿照批注,批写课文描写的三峡秋天的特点及感受。 4、通过读课文想画面,激发学生对三峡美景的热爱。

作者介绍:方纪原名冯骥,河北束鹿县人,现代作家。1919年生,1936年参加革命,1939年到延安,曾在文协、马列学院、《解放日报》社工作。抗日战争胜利以后,任热河省文联主席。解放战争时期到前线任随军记者,在冀中文联、《冀中导报》等处工作。解放后任《天津日报》文艺部主任、天津市文化局长、作协天津分会主席等职。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老桑树底下的故事》,中篇小说《不连续的故事》,长诗《大江东去》,评论《学剑集》,散文特写集《挥手之间》。

《三峡之秋》写于1956年10月。同年,还写过《长江行》《枇杷山公园即景》等跟长江有关的文章。《三峡之秋》约万字,分三个部分,主要是写人事,写秋景只是一个“引子”,由秋景引出人事。但这个引子有相对的独立性,选为教材,也很完整。 长江三峡:长江,我国的第一大河,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沱沱河起步,自西向东,横贯中国腹地,直奔东海,全长6300余公里。长江是仅次于南美亚马逊河和非洲尼罗河的世界第三大河,她是孕育中华民族古老文明的摇篮。它流经四川盆地东缘时冲开崇山峻岭,夺路奔流形成了壮丽雄奇、举世无双的大峡谷——长江三峡: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素有“四百里天然立体画廊”之称的长江三峡位于长江上游,西起四川奉节白帝城,东到湖北宜昌南津关,全长192公里,由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以及三座峡之间的香溪宽谷和大宁河宽谷所组成。1991年荣登“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榜首,1995年被评为“中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西陵峡以“险”著称,巫峡以“秀”见长,瞿塘峡以“雄”名世。

预习目标:1、解决生字词。 2、划分段落,理清思路。

方法指导:利用工具书,自主学习完成。

一、给下列画线的字注上拼音。

( ) ( ) ( )( ) 闪 烁 汽 笛 朦 胧 ( ) ( ) 清 冽 橘 树 二、比一比,组成词语。 峡( ) 峭( ) 消( ) 陕( ) 悄( ) 梢( ) 胧( ) 陡( ) 峰( ) 拢( ) 徒( ) 锋( ) 三、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

( )的山岩 ( )的果实 ( )地摇曳 ( )的青光 ( )的光辉 ( )的岩石 【课内探究】

方法指导:1、小组合作,探究交流。 2、互相质疑,

选择你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读后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1、想想三峡的秋天给作者最初的印象是什么? (原文回答)

2、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画出相应的表示时间的词语。

3、作者分别抓住了哪些景物来描写?

4、这些景物都有什么特点?

训练目标:增强学生对课文的学习、理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方法指导:审题、自主完成。 我要挑战:

一、读课文,再填空。

课文是按 顺序记述的,表达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 二、照样子,写出带“丽”字的词。 例:明净的美(明丽)

雄壮的美( ) 鲜艳的美( ) 灿烂的美( )

清秀的美( ) 异常的美( ) 光彩的美( )

三、写出下列句子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对仗、反问)

1.于是渔火和灯标,都像惊醒了一般,在水面上轻轻地摇曳。( )

2.就像一道道瀑布,凌空飞降;又像一匹匹素锦,从山上挂起。( )

3.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 )

4.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 ) 5.寂静笼罩着这座水上城市,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 ) 6.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 ) 四、阅读答题。

阵阵凉风吹皱了平静的海面,白天拥挤的人潮已离去,海浪一波又一波地吞噬着沙滩上的脚印,汹涌的浪涛,向无声的沙滩,诉说着它的寂寞。

艳丽的晚霞,像是打翻了的颜料,洒在天边,烘

托着鲜红的夕阳。而夕阳却好像喝醉酒的诗人,投入了水面晃啊晃的,把蓝色的海洋,都染成了耀眼的殷红。

渔船点点,如浪花上的花蕊,在斜阳的陪伴下,家人的期待中,满载而归。

远天,归鸟盘旋海面,翅边仿佛擦过晚霞,此时正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美景。啊!海边的黄昏,真是令人流连忘返。 1.作者通过对( )、( )、( )、( )、( )、( )、( )等景物的描写,描绘了一幅壮美的海边黄昏风景图。 2.读下列句子,是拟人句的打“√”,不是的打“×”。

(1)海浪一波又一波地吞噬着沙滩上的脚印。 ( )

(2)阵阵凉风吹皱了平静的海面。 ( )

(3)汹涌的浪涛,向无声的沙滩,诉说着它的寂寞。 ( )

(4)夕阳却好像喝醉酒的诗人,投入了水面晃啊晃的。 ( ) 3.用横线画出一个比喻句。这个比喻句把( )比作( )。

4.从文中找出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意境相仿的语句。 5.读课文最后一句话:“海边的黄昏,真是令人流连忘返。”它的作用是

(1)点明中心,点明题目 (2)总结全文,点明中心

(3)总结全文,点明题目,点明中心 四、猜谜语,说成语:

1、猜谜语:一边碧绿,一边通红,一边怕雨,一边怕风。(打一字)

2、说说带"秋"字或与"秋"相关的成语,背背相关的古诗。

(秋高气爽、秋毫无犯、秋月春风、千秋万代、春花秋月、春华秋实、平分秋色、各有千秋、望穿秋水、暗送秋波、明察秋毫、老气横秋、一叶知秋、一日三秋、"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你还知道更多吗?)

长江之歌

学习目标

1.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词语意思。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 通过理解诗歌的语言和吟诵诗句,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培养审美情趣。

学习重点: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学习难点:有感情的朗读。 教学准备

教师:《长江之歌》的音乐磁带(碟片)。学生:搜集有关长江的资料。 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学

自主阅读课文,完成练习。 1. 看拼音,写词语。

伟作词。好,我们一起来欣赏。

2. 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指名读文,检查预习 3. 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全诗共有 节,第一节从空间角度侧重写实,第二节从 侧重 。

4. 品读课文,把握情感

分小组感情朗读,读后讨论交流。

(1)从诗中的哪些词句可以看出“长江是无穷的源泉”?

(2)从诗中的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有母亲般的情怀”?

(3)文中的“你”指谁?用第二人称有什么好处?

bǔ yù chūn cháo pánɡ bó( )( ) ( ) ɡuàn ɡài huí dànɡ ch?n′āi

5. 指导朗读

出示: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丰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

( ) ( )( ) 指导:第一个分句要读得柔和一些,因为2. 辨字组词。 长江是“走来”,第二个分句读时要让人感觉溉 ( ) 捕( ) 涤( ) 有气概,因为长江是“奔去”。 概 ( ) 哺( ) 绦( ) 练读。 键( ) 磅( ) 出示: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健( ) 傍( ) 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 3. 练唱《长江之歌》。 指导:第一句读得很深情,最后一句读出二、学习研讨 “赞美”“依恋”。

1. 导入并揭示课题 练读。 介绍并听歌曲:这首诗是电视系列片《话根据自己的理解感情朗读其它诗句。 说长江》的主题歌歌词,是王世光作曲,胡宏6. 背诵诗歌

三、巩固延伸

1. 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1)( )今天天气很热,( )

同学们坚持室外锻炼。

(2)( )不畏劳苦的人,( )

能攀登科学高峰。

(3)( )我们没有良好的学习习

惯,( )不会有好的成绩。

(4)( )刮风下雨,战士们

( )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

(5)( )他今天生病了,( )

没来上课。

2.课文的两节是如何对应着写的?

古诗积累:朗读下面诗词,选择喜欢的背

诵。

1. 西江月 (宋 杨慎)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

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 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2. 念奴娇 赤壁怀古 (宋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

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

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

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 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 月。 3. 登高 (唐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 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

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有些人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揣摩蕴含深情、朴实、生动的语言,体会课文中蕴含的丰富感情。

3、学习本文描写人物的方法及情感为线索连事成文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1、揣摩蕴含深情、朴实、生动的语言,体会课文中蕴含的丰富感情。

2、学习本文描写人物的方法及情感为线索连事成文的方法。 学习过程: 一、基础达标

1.基础知识: 生字:

肋 ( ) 恍( ) 惚( ) 吝( ) 褴( ) 褛 ( )伫 ( ) 眩( ) 榉( )翩( ) 2.正音字:

扼 a 不读 ? 眩 xuàn 不读 xuán 摔 shuāi 不读 suāi 3.词语:

恍惚:神志不清,或精神不集中。 恒常:平常、经常。 吝惜:过分爱惜。

褴褛:破烂(多指衣服) 耸人听闻:故意说夸大或惊奇的话,使人震惊。 心领神会:深刻地领会。 愚鲁:愚笨。 二、作家:

张晓风:当代台湾著名作家。她是一位多面手,著作有散文、小说、杂文、戏剧等。

米尔恩:英国作家。 戏剧常识:

戏剧:是一种综合舞台艺术。综合了文学、表演、绘画、雕塑、舞蹈等多种艺术,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样式。 戏剧文学:即剧本。

三、设问导读

1、说一说课文主要描写了什么内容?都写了哪些普通人?你最喜欢哪一部分内容?

2、对这四件事,你们都有什么想法吗?

三、巩固练习

一. 给下列红色字注音。

( ) ( ) ( ) ( )( ) 伫 足 翩 然 褴 褛 吝 惜 恍 惚 ( ) ( ) ( )( ) 肋 骨 陛 下 甘 冽

篇三:《三峡之秋》导学案

《三峡之秋》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并能理解“摇曳、清冽、朦胧、凌空飞降”等词语的意思。

2、领略三峡秋天的美景,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优美词句。

3、能领悟按一定顺序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仿照批注,批写课文描写的三峡秋天的特点及感受。

4、通过读课文想画面,激发学生对三峡美景的热爱。

学习重点:

1、学会本课8个生字,并能理解“摇曳、清冽、朦胧、凌空飞降”

等词语的意思。

2、能领悟按一定顺序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仿照批注,批写课

文描写的三峡秋天的特点及感受。

学习难点:

1、领略三峡秋天的美景,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优美词句。

2、通过读课文想画面,激发学生对三峡美景的热爱。

预习提示:

一、给下列画线的字注上拼音。

( ) ( ) ( )( ) ( ) ( )

闪 烁 汽 笛 朦 胧 清 冽 橘 树

二、比一比,组成词语。

峡( ) 峭( ) 消( ) 胧( ) 陡( ) 峰( )

陕( ) 悄( ) 梢( ) 拢( ) 徒( ) 锋( )

三、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

( )的山岩 ( )的果实 ( )地摇曳

( )的青光 ( )的光辉 ( )的岩石

四、选择你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读后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1、想想三峡的秋天给作者最初的印象是什么? (原文回答)

2、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画出相应的表示时间的词语。

3、作者分别抓住了哪些景物来描写?

4、这些景物都有什么特点?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交流作者与三峡的有关资料。

二、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师和其他学生随机纠正字音。

三、课堂检测预习情况:

1、填空。

课文是按照 这一 顺序描写。这是一篇描写 美景的 ,作者是 。

2、照样子,写出带“丽”字的词。

例:明净的美(明丽)

雄壮的美( ) 鲜艳的美( ) 灿烂的美( )

清秀的美( ) 异常的美( ) 光彩的美( )

四、小组交流任务:

1、想想三峡的秋天给作者最初的印象是什么?(原文回答)

2、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画出相应的表示时间的词语。

五、全班交流展示任务:

1、作者分别抓住了哪些景物来描写?

2、这些景物都有什么特点?

3、说说三峡给你留下什么印象,画出有关句段,作上批注,再有感情的读一读。

第二课时

一、自主学习,体会重点句:

1、早晨透明的露水闪耀着,峡风有些凉意......橘柚树闪耀着阳光,绿叶金实。(把早晨三峡明丽的特点通过露水、橘柚树等景物具其描述出来。)

2、中午,群峰披上金甲,阳光照在水面上......投向两岸峭壁。(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其生动形象。)

3、于是在青色透明的黄昏中,两岸峭壁......长江平静而轻缓地流淌着,变得有如一条明亮的带子。(运用拟人手法,具体的描述把三峡静的特点展示出来。)

4、夜终于来了,岸边的渔火,江心的灯标,...... 使长江像是眨着眼睛,沉沉欲睡。“这时,月亮在山涧的阴影......又像一匹匹素锦从山上挂下来。”(比喻,拟人的运用,三峡神奇美妙一览无余。)

二、全体交流。

三.拓展:最后一自然段可以省略吗?为什么?

四、当堂检测:

(一)、读课文,再填空。

课文是按 顺序记述的,表达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

(二)、写出下列句子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对仗、反问)

1.于是渔火和灯标,都像惊醒了一般,在水面上轻轻地摇曳。( )

2.就像一道道瀑布,凌空飞降;又像一匹匹素锦,从山上挂起。( )

3.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 )

4.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 )

5.寂静笼罩着这座水上城市,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 )

6.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 )

(三)、阅读答题。

阵阵凉风吹皱了平静的海面,白天拥挤的人潮已离去,海浪一波又一波地吞噬着沙滩上的脚印,汹涌的浪涛,向无声的沙滩,诉说着它的寂寞。

艳丽的晚霞,像是打翻了的颜料,洒在天边,烘托着鲜红的夕阳。而夕阳却好像喝醉酒的诗人,投入了水面晃啊晃的,把蓝色的海洋,都染成了耀眼的殷红。

渔船点点,如浪花上的花蕊,在斜阳的陪伴下,家人的期待中,满载而归。

远天,归鸟盘旋海面,翅边仿佛擦过晚霞,此时正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美景。啊!海边的黄昏,真是令人流连忘返。

1、作者通过对( )、( )、( )、( )、( )、( )、( )等景物的描写,描绘了一幅壮美的海边黄昏风景图。

2、读下列句子,是拟人句的打“√”,不是的打“×”。

(1)海浪一波又一波地吞噬着沙滩上的脚印。 ( )

(2)阵阵凉风吹皱了平静的海面。 ( )

(3)汹涌的浪涛,向无声的沙滩,诉说着它的寂寞。 ( )

(4)夕阳却好像喝醉酒的诗人,投入了水面晃啊晃的。 ( )

3.用横线画出一个比喻句。这个比喻句把( )比作( )。

4.从文中找出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意境相仿的语句。

5.读课文最后一句话:“海边的黄昏,真是令人流连忘返。”它的作用是

(1)点明中心,点明题目

(2)总结全文,点明中心

(3)总结全文,点明题目,点明中心

(四)、猜谜语,说成语:

1、猜谜语:一边碧绿,一边通红,一边怕雨,一边怕风。(打一字)

2、说说带“秋”字或与“秋”相关的成语,背背相关的古诗。 (秋高气爽、秋毫无犯、秋月春风、千秋万代、春花秋月、春华秋实、平分秋色、各有千秋、望穿秋水、暗送秋波、明察秋毫、老气横秋、一叶知秋、一日三秋、“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你还知道更多吗?) 小结与反思:

篇四:3.2《三峡之秋》导学案

3.2《三峡之秋》导学案

篇五:《三峡之秋》导学案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