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字数作文 > 教育资讯

八国联军是哪八国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5 01:13:40 字数作文
八国联军是哪八国字数作文

篇一:八国联军攻打中国时的八国是哪八国

八国联军攻打中国时的八国是哪八国?

2006-12-08 12:11☆酷哥剑侠客☆ | 分类:其他社会话题 | 浏览2043次

我来帮他解答

提问者采纳

2006-12-08 12:15

八国联军是指1900年(庚子年)以军事行动进入中国的英、法、德、俄、美、日、意、奥的八国联合军队,总人数约3万人.

篇二:八国联军为何没有瓜分中国及其始末

八国联军为何没有瓜分中国及其始末

一、教会与德皇的“老拳”

二、义和团的合法化

三、“宣战”疑云

四、奇祸自取

五、保国安民,袁世凯功不可没

六、差点成了中国“总统”的李鸿章

七、斫开金锁走蛟龙

一、教会与德皇的“老拳”

在与西方经过一系列的接触和失败后,举国上下不得不承认主权严重受损的事实。“治外法权”和“领事裁判权”使在华洋人成了凌驾于中国法律和官府权威之上的太岁。

“领事裁判权”顾名思义,就是对违反了中国法律的该国公民,只能有他们的“领事”按照他们的法律来“裁判”他们。这使得遍布中国各地的外国教会都成了完全不受清廷制约的拥有自己法律的第二政府,受教会庇护的中国教民(仅山东就有3万左右),则也成了不受官府管辖的特权阶级。通常情况下,衙门也不愿轻易去招惹教民,免得多生事端。

十九世纪末,在中国的天主教、基督教、沙俄东正教等外籍传教士共有3200多人。至1900年,山东全省108个州县中,已有72个州县有基督教会的活动,设立总堂达27所。山东的天主教、基督教设有教堂共大小1300余处,教士150余人。传教士们甚至扬言“要在中国“每一个山头和每一个山谷中都设立起光辉的十字架”。 我们知道,基督教与天主教在历史的各个时期的表现是不同的,中古世纪时代教会很多时候就代表着反面,黑暗、残忍和反科学,他们有时会毫不留情除掉任何异见者,从异教徒到科学家。并因同一宗教的不同派别而爆发无数次的内战。总之,不同于现在的基督教和天主教,那时“宽容”这个概念并不很流行。而且19世纪那些来中国传教的传教士也是良莠不齐,大多是神学素质极低的普通神职人员,并非真正为宗教献身的圣徒,并且身上带着当时西方普遍流行的种族优越感和沙文主义。 极端者如伯驾牧师甚至扬言:“中国人不服从,就毁灭”。——这话听起来哪点像个圣洁的信徒?其中还混进了不少阴谋家,这些人的作用近乎于间谍,完全没有宗教修养,应愧对于他们的信仰和所侍奉的主与基督。如德国传教士安治泰,早于1896年就怂恿德国瓜分中国。他“激烈地要求政府为教会的利益做一次有力的行动”。

当然,事情是要分两面来看的,毛泽东时代过来的中国人,在思维里都有一个定式,那就是看待事物,常常黑白过于分明。因为受斗争哲学影响太深的缘故,肯定的,就极力肯定,完全肯定;反之,则彻底否定,批倒批臭。所以,如果就此彻底否定西方教会和传教士,不是一个实事求是的态度,对传教士和教会也不公平。 在那个极权专制的社会里,中央政府和官府衙门向来肆无忌惮地鱼肉百姓惯了,从未碰过钉子,但自从教会出现以后,这种无限的权力受到了制约。极权权威被打破,这对一向视封建王权为神圣的中国知识分子及民众也是一个震撼。所以,不可否认,教会当时在中国也起了很多积极和正面的作用,包括对西方文明的传播,以及促进中西方文化的交流等等都是功不可没的。

但同样不可否认的是,19世纪在中国的传教士,占大部分的是像伯驾及安治泰那样亵渎神明的欺世盗名之徒。上梁不正下梁歪,这种情况导致了当时接受教会洗礼的许多华人基督徒并没得到积极的教化,并且在意外地获得了炯异于其他同胞的

特权后,民族的劣根性便充分地体现了出来。其中一个便是教民在普通民众中表现出的那种强烈的优越感,而这却是激起民族主义强烈反弹的很重要的诱因之一。 而更多的恶霸无赖也籍着入教来逃避官府的管辖,以教会的特权为掩护为非作歹。如倡导西学的郑应观在当时的奏折上说的,“莠民以教为护符。尝闻作奸犯科,讹诈乡愚,欺凌孤弱,占人妻,侵人产,负租项,欠钱粮,包揽官事,击毙平民??”;毓贤的奏折也说,“??迩来,彼教日见鸱张。一经投教,即倚为护符,横行乡里,鱼肉良民,甚至挟制官长,动辄欺人??每因教民肆虐太甚,乡民积怨不平??”;对义和团坚决镇压的袁世凯在奏折中也认为“??东省民教积不相能,推原其故,固由教民之强横,亦多由地方官未能持平办理??教民之气焰益张,良民之激怒愈甚,一旦发作,势同决川。”

由此看来,清廷的官员们并非不知事情缘由的,郑、毓、袁三人政治立场不同,不过都认为是因为教会对平民的欺压和官吏的袒教抑民而激进民变,最终酿成后来的义和团民变。无有独偶,在中国的义和团被镇压不久,韩国的济州岛也发生了类似的当地民众与法国教会教民的大规模武装冲突,他们以中国的义和团为样榜,并且其民族主义更加激进,首领王守义围攻法国教堂所在城郡三月余,在攻陷后一口气就斩杀了数百教民。

光绪二十三年十月(1897),山东曹州府辖下的巨野县城里的德国天主教堂的一些中国教民与当地群众发生冲突,教堂袒护教民,矛盾处于激化。这种事在往常衙门会出面干涉,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但这时情形已有不同了,各地的义和拳民闹事的消息已经传到了曹州,曹州是当年黄巢、捻军造反的发起地,自古以来民风剽悍,如今在义和团那些充满民族仇恨以及宗教排斥的“揭帖”的宣传下,已经出现了极端民族主义和排外情绪的萌芽。总之,这起教案没有像往常一样在官府的调停和弹压下弭消,三十多个当地群众冲入了教堂,将教堂拆毁,并将两个无辜的德国传教士Franz Nies和Richand Heule打死。这便是著名的“曹州教案”。

时任山东巡抚的李秉衡知道此事非同小可,下令“火速破案”,短时间内就将闹事杀人的群众全部抓获,并照会德国公使。此时的德国正是在铁血宰相俾斯麦卧薪尝胆后新崛起的强梁,奉行扩张主义和社会达尔文主义,当时的德皇威廉二世早已将目标锁定被日本人打得威风扫地的中国,正愁没有借口。

1897年1月14 日, 德国驻华公使,外交部中国事务首席顾问冯. 勃兰特在一次报告中就说:“德国应尽快而且主动在华行动”。而德国传教士安治泰也建议德国要尽快强占胶州湾,他说:“我们现在应该利用机会占据胶州,它对我们在各方面是个最好的、最能发展的据点”。他还觐见德皇威廉二世,强调“胶州湾有比上海更大的发展前途,巨野事件是德意志帝国在东亚取得属地的机会。占领胶州湾“不会使东方任何人惊异,因为一切人早已料到这件事”。

德皇威廉二世电令远东舰队:华人终于给我们提供了期待已久的理由和事件。舰队立即驶往胶州湾,占领该处现有村镇,并采取严厉报复手段。威廉二世的意思很明显,教案的发生,是个天赐良机,焉可错过。当年11月14日,德国海军率先对中国炮台发动攻击,随即陆军登陆,强占胶州湾。德国借教案强占山东的过程和事实,当时的美国《纽约时报》可以作为一个见证,摘录如下:

??11月14日,星期日上午,三艘德国军舰进入胶州湾,它们分别是由德国远东舰队司令亲自指挥的旗舰“卡法瑟号”,及“威廉公主号”和“阿哥娜号”。德方舰队司令通知当地驻军的中国将领,说明他此行的目的是为对发生于11月1日山东省东部(实际是西部)地区的巨野县的两名德国传教士Franz Nies主教和Richand Heule牧师被杀事件,向中国方面索取一个满意的解释。因此他下一步准备让他的

水兵登陆并占领中国军队的一些炮台。中国的将军答付,他无法决定,希望得到时间,将此事火速向北京请示。但德国舰队司令立即给了他一个态度强硬的回讯,限清军在三小时内从堡垒中撤出,德国水兵将在三小时内登陆,并将使用武力执行他的命令。这些由号称为“勇士”(大概是指清军士兵服装上都有个“勇”字)组成的中国军人们,发现德国的舰队的战斗准备:舰炮转动方向,正压低射角直接瞄准他们;同时几只小艇已从军舰上放至水面,海军陆战队准备登陆??这时,这让中国军队十分惊慌。中国将军向德国旗舰回话,说他愿意向德国海军屈服,服从德军的差谴,条件是德国军队保留他和他的家人的性命。接下来,数百名德国水兵分成六个战斗分队,分三路登陆,攻击岸边的中国军队设的堡垒,但未遇抵抗。中国的旗帜被登陆的德军扯下,换上德军的旗帜。此时,三艘德国军舰鸣炮庆祸胜利,并向德国军旗致敬。居住在附近的中国居民意识到发生的事情,他们接受了这个事实,并未发生任何混乱。

另据日本报道,日本外相在获知德国海军占领中国胶州的消息后,立即电示日本驻伦敦、巴黎、圣彼得堡、柏林和北京的使节,要求他们了解如下几个问题:一、德国人占领胶州是不是在德、法、俄之间并未达成谅解的情况下单独进行的?二、德国人是否打算永久占领中国的这部分领土,或者德方并没有这方面的意图?三、德国舰队是否将从胶州湾轻易地撤离,中国政府的反应如何?四、德国人夺取胶州湾的战略意图是什么?

——温哥华,B. C. 12月10日讯。

对于德国借“教案”起兵占地杀人放火,中国方面既不敢抵抗也无力抵抗。次年3月6日,被迫与德国签下《胶州湾租借条约》,除了赔偿数百万两白银外,青岛及胶州湾得租借给德国99年,山东正式成为德国的势力范围。

德皇威廉二世的弟弟Admiral Prince Heinrich亲王在后来的远东舰队远征中国时,还于德国汉堡作了一个对中国侮辱已极的送行训辞,原文刊于1897年12月26日的《伦敦观察报》,翁同龢看过这则报道,并记入其日记,其中一句话译为:“??如中国阻挠我事,以老拳挥之??”。法国史学家Henri Cordier对此也忿忿不平,认为是德国人的蛮横与无理加剧了对中国的极端民族主义的刺激,而最终成了导致后来的义和团的兴起。

1900年6月19日德国《前进报》在一篇社论中也说:??中国人民运动的爆发,是几年以前宣布的对中国的“铁拳”政策所引起的。维也纳《时代报》上发表的一位熟悉中国情况人士的文章认为,义和团运动发生的时期应从德国强占胶州湾算起。德国发出侵占的信号,俄、英步其后尘,而这一切的自然的结果,便是出现了一个民族自卫的团体。

此时的清廷,在甲午之败后,纸老虎已被日本戳破,西方列强原先对中国的实力仅存的一点疑惑和顾忌,已经全部有了答案,中国已是一只无力反抗的待宰羔羊,已经避免不了招来列强涂蹋的命运了。

帝国主义纷至沓来,迫不及待,生怕来迟。继德国之后是法国,《纽约时报》上海,12月29日讯:??据此间消息报道,法国海军上将在南中国海和北部湾之间的海南岛上升起了法国国旗。中国方面未表示反对。

伦敦,12月30日讯:从新加坡发来的《每日邮报》证实了法国已占领大清国海南岛的报道。

柏林,12月29日讯:据伦敦权威人士宣称,俄国经与中国长达数月的谈判后,中国已于今年10月同意沙俄临时占领亚瑟港。英国闻讯后,立即向中国进行交涉,要求中国将香港岛附近的一大片土地割让给英国??英国知道法国也想获得补偿,

于是建议法国向中国政府索要海南岛??

当然,这只是自鸦片战争以来列强籍“教案”为借口侵蚀中国领土主权的几次较大的延续而已。不过形势向后发展,中国人却不断地为列强提供这个机会。

我们已经知道,列强中至少日、德、俄、英等国是早已打算好要对中国下手的,但是西方国家一向以“文明社会”自居,如果出师无名,也不是什么很光彩的事,在其国内,也要顶着一定的压力,而不断发生在中国的“教案”,就是个再好不过的出兵中国的理由。当然,我们现在明白了这点,自然会说,我们不给他们理由吧!我们不再去招惹洋人不就得了!——这说起来容易,可须知在民族主义和排外思潮空前高涨的时代,情绪激动的极端民族主义分子是不允许政府、团体、个人乃至自己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挑衅妥协的。任何冷静而公允的主张,都将被贴上“卖国”和“汉奸”的标签而遭到迁怒。

这就将一再重演那“不可战而战,以亡其国”的历史,从之前的甲午战争,到当时的义和团运动,再到后来的“逼蒋抗日”,都是如出一辄。

事实上不用说义和团那些没受过教育的拳民们、没受过现代文化熏陶的乡绅书生们、以及丝毫不懂得国际外交和游戏规则的颟顸官僚们不知道这个简单之极的道理,其实我们现代中国的民族主义者们也不明白这个道理呢!君不见前几年驻南使馆被炸及战斗机被撞事件时,不是有多少血脉贲张的好汉们主张出兵向美国讨个“公道”吗?甚至乎主张不惜与美国核战以收回台湾、出海远征与日本海战以收回钓鱼岛等等。和百年前的义和团一样,出发点是爱国的,可不自量力的激进,结果却是害了自己的国家。

二、义和团的合法化

总之,此时在中国的北方,义和团运动已经是不可遏制地如火如荼地展开了。如果单纯把义和团的起因说成是教会教民的欺压或者是极端民族主义的排外仇外,都是片面的。义和团的成因,篇阅海内外史家的典籍,大至可分为以下几个原因:

一、认为是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和压迫,长年外侮和国家主权领土被蚕食,刺激民族主义的兴起;二、传教士及华裔教民对中国平民的欺压,而官府害怕教案引发战争,向教会让步,偏袒教方,导致民众积怨难伸,自发抗暴;三、西方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矛盾严重冲突,巨大的文化差异,导致仇外思潮和排外运动的暴发;四、宗教和信仰的冲突;五、自然灾害。

袁昶于《乱中日记残稿》中说:“义和团者??初起名曰大刀会。自前年平白要办积谷团练,为兵食等事责之民间,自然充足。于是办团令下,便树旗曰义合团;或又曰义和团。”

义和团原先也称义和拳,其组成极其复杂,既有来自历史悠久的邪教“白莲教”,也有来自乡民自发组成以自卫的“乡团”,更多的是来自北方一代以强烈仇外排外著称的如大刀会、梅花拳、神拳等帮会组织,还有一些来自带有强烈宗教色彩的神秘组织红灯照及武术组织八卦教等等。这类民间武装尽管来历不同,但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有着强烈的仇外排外主张,除了反抗清廷外,主要针对的便是来自西方的基督教和天主教以及受教会庇护的华人教民们。

这类组织都有着些宗教迷信加武术气功的特征,比如他们组织拳民练武时,都要先举行一些迷信仪式,如画符、喝神水、烧香、拜神、磕头、念咒请神附体一类

的活动,认为神灵附体之后可以刀枪不入。这是义和团众多法术中最有名的一项,他们在与洋人交火时,往往还念念有词,如“弟子在红尘,闭住枪炮门。枪炮一齐响,沙子两边分”一类的咒语,相信这样便能抵抗洋鬼子的洋枪洋炮而自己毫发无损。此外还有许多诸如起死回生、飞天遁地之类的法术,在当时许多中国人都是深信不疑的。

慈禧的侍女德龄在她的《瀛台渫血记》中便有对义和团种种法术表演的描述。我们都知道,义和团带有很强的宗教迷信色彩,从近年来许多**功信徒对李**的无量法力痴迷的程度来看,当时的人们对义和团各种荒诞不经的法术和传说深信不疑也是不足为奇。而八、九十年代党国诸老也曾在中南海豢养了大量气功大师、特异功能人士来保健防老、壮阳补肾什么的,这和当年的秦皇汉武遍寻方士练长生之术也无甚本质的区别。

义和团先前不论叫什么名、是什么成份,在兴起之初是被清廷认定是非法组织的,并大加清剿,那个后来以招抚义和团“扶清灭洋”而出名的毓贤,起初也是对义和团组织极力镇压,在李秉衡任山东巡抚时,多次派毓贤捕杀这类民间武装,如大刀会的首领刘士端、曹得礼等人便是死在毓贤手上。

但义和团也不是省油的灯,在李秉衡因曹州教案而被罢黜后,毓贤接任了山东巡抚一职,不久,在他的辖区内的平原县就爆发了“教案”和大规模义和拳(此时还未称义和团)起义。1899年(清光绪二十五年),平原县内的拳场就达到700余处,8月份时,其中一个叫李长水的义和拳组织的首领与教民发生冲突,部分拳民被捕,李长水向邻县的义和拳首领朱红灯求援,朱红灯率拳民300百人与平原县的清兵大战,大败清兵。知县蒋楷向巡抚毓贤求援,同时法国主教马天恩也致函毓贤,请求处理发生在恩县、平原的教案。10月,毓贤派袁世敦(袁世凯的哥哥)率兵弹压,10月18日,袁世敦联同数县兵马与朱红灯在位于今平原城西南,马颊河东岸的大芝坊林罗殿大战,结果清军死伤惨重。11月21日,朱红灯中计被袁世敦诱捕。而毓贤则因“清剿”不力引起列强的不满,逼迫清廷将其撤换,朱红灯在毓贤离任时被处死。

朱红灯起义影响颇广,被当作义和团运动兴起的标志。但此时山东、直隶一代义和拳活动已是相当频繁了,自5月至12月之间,就发生了无数起义和拳起义,有几起规模比朱红灯起义有过之而无不及,各地教堂不断遭到义和拳的大规模攻击。义和团运动本来还有反教抗暴这项理由,但此时一旦进入规模,其落后性就显现出来了。最典型的便是“逢洋必反”,这与中国人天生极端的性格是不无干系的。从中国的民性而论,大多数人都有“林冲性格”,平时胆小怕事,息事宁人,可一旦冲破忍受限度,便将来个歇氏底里的大爆发。特别是在迷信及仇外主义的煽动下,由村民和乡绅为主要构成的工农群众运动,便成了不分清红皂白胡来瞎搞的暴民运动,渐渐走火入魔。当时凡是沾点“洋”边的,哪怕是身上有支洋笔,都有可能落到拳民的手里当作“三毛子”、“四毛子”轻率处死,一直杀到“十毛子”,就更不用说传教士和教民这些“老毛子”、“二毛子”了。至于打砸抢烧杀掳掠的事就更不计其数了。这最直接的后果,便是将本来就把中国视为异端及准殖民地的列强军队召来中国。

篇三: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教案

第八节 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义和团的兴起

(2)理解“扶清灭洋”口号

(3)了解义和团运动的发展以及清政府对义和团的态度转变

(4)了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5)掌握义和团运动的历史意义

(6)掌握《辛丑条约》的内容及其对中国社会的严重危害

2、德育目标

(1)义和团运动是在帝国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历史条件下自发兴起的,是近代中国一次伟大的反帝爱国运动,通过学习该节内容,增强学生的爱国意识。

(2)义和团运动的失败及其历史经验和教训,是学生认识到,由于农民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旧式农民运动无法完成反帝斗争任务。

(3)《辛丑条约》是近代以来,帝国主义强加给中国的一个严重不平等条约,它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最终形成。

3、能力目标

(1)从“扶清灭洋”口号进步性与局限性的分析中,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正确评价、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从对《辛丑条约》内容的分析,并与之前的不平等条约进行比较,从而学生认识该条约对中国社会的严重危害,培养学生历史事件的比较能力。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扶清灭洋”口号的提出

(2)义和团运动失败的原因

(3)《辛丑条约》的内容及其对中国社会的严重危害

2、难点

(1)清政府对义和团态度的变化

(2)关于义和团运动的评价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

师:同学们回忆一下,1895年《马关条约》的签订给近代中国带来最严重的危害是什么? 学生回答:

师: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并且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在民族危难之际,我们中国人民是怎样救亡图存的?除了康、梁为首的维新变法之外,还有我们今天要认识的这个“三多”,率先竖起“扶清灭洋”大旗,开启的义和团运动。好,我们看第八节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板书: 第八节 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过渡:

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社会各阶层奋起反抗,反洋教斗争不断,义和团运动兴起。那么在这里,我们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义和团运动的兴起有哪些原因呢?大家带着这个问题认真阅读一下课本65页的内容。

板书:一、义和团运动的兴起

师:义和团原名是叫义和拳,产生于乾隆年间,是山东、直隶、河南这些地方的民间秘密组织,成员以农民为主,平时主要是务农,鸦片战争后,他们自发地加入反洋教斗争中。那,刚刚老师也给时间同学们看书了,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他们自发地开展义和团运动呢? 板书:1、原因

学生回答:

师:《马关条约》签订之后,帝国主义国家侵略不断,平且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社会各阶级为了救亡图存在奔走呼号着,在资产阶级领域有了我们上一节课学习的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戊戌变法,而在农民阶级就有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义和团运动,所以,义和团运动的兴起最根本的原因应该是当时中国社会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也就是民族危机空前严重。除了这个之外,大家也看了课本,还有什么原因呢?

师:鸦片战争之后随着教会势力的渗入,利用教会势力侵略中国已经是帝国主义国家侵略中国的一大特点。我们看课本,课本中说,19世纪末洋教遍布山东,当时山东是天主教分布最集中的一个地方,仅仅教堂就有1000多处,传教士以传教为名,充当列强的侦探和帮凶,而这时候,1897年德国强占胶州湾更是刺激了山东民众。此外,自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的资本输出严重破坏了中国城乡手工业,尤其是在山东、直隶的京津一带。农民不仅失业,还要保守清政府的压榨,加上洋教士的搅局,于是他们揭竿而起。在1898年秋,山东冠县发生了外国教会势力勾结官府,强拆玉皇庙改建教堂的事件,激起了村民的愤怒,鲁西北义和拳首领赵三多(不是《士兵突击》中的三多哦)在冠县蒋家庄,竖起了“扶清灭洋”的大旗,解开了运动的序幕。义和团为什么最终选择了“扶清灭洋”作为他们的口号?我们又该如何评价它呢?这是学习“扶清灭洋”口号需要解决的两个问题。

板书:2、“扶清灭洋”口号

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本66页小字部分内容,提问学生,义和拳是基于什么目的会竖起这样的大旗,提出这样的口号?

学生回答:一则??二则??

师:同学们都能找出来了。现在大家思考一下,我们该怎么评价口号呢?

学生思考:

师:从字面来看,这四个字,明显地,“灭洋”是口号的核心所在,“扶清灭洋”口号鲜明地反映了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要求挽救民族危亡的强烈愿望,具有明显的爱国性质,反映了当时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已成为主要矛盾,义和团要打击的对象主要是外国的侵略势力,大家看一下右边的黑体字(老师读,同时指出“最恨合约”中的“合约”指的是鸦片战争以来所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从而更加说明“灭洋”是核心。但是这一口号却带有很大的局限性(引用课本正文的话),我们怎么理解呢?

大家先看一下黑板上的这几句义和团有关的文告,,“保护中原,驱逐洋寇”,“上能保国,下能安民”,“扶清灭洋,替天行道,出力于国家而安于社稷”这其中的“中原、国、国家”都指的是中国,所以我们把这场运动叫做反帝爱国运动。课本小字有一句话“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洋鬼子全杀尽,大清一统定江山”,这样子可以得到清政府官军的支持但是,农民阶级没有新的经济基础,依然是小农经济,没有冲破皇权思想的束缚,把“中国、朝廷、大清”等概念混淆了,也容易让人民群众放松对清政府的警惕,不能识破清政府的阴谋诡计,以招致后来的上当受骗。“扶清灭洋”触及了时代救亡的主题,所以,它能够动员广大的人民群众参加反帝斗争,然而它不能正确区分“外来侵略”和“外来近代文明”,盲目排外,在运动的过程中,拔电杆、拆铁路就是很好的体现,所以这一口号具有笼统的排外色彩。因此,我们在评价或者是看待这一口号时,既要看到它的积极意义,同时也得看到它的局限性。

板书:

(1)目的

(2)评价

积极意义:具有爱国性质

局限性:放松警惕、笼统排外

过渡:

1899年,这场斗争的火焰已蔓延到山东、直隶的许多州县义和团的名称也逐步被采用,义和团运动得到了发展,我们接下来看一下义和团运动发展的概况,大家先看一下课本的内容。

板书:二、义和团运动的发展

师:义和团运动的迅猛发展,引起列强的恐慌,列强要求请政府尽快扑灭义和团,清政府于是就撤了纵容义和团的山东巡抚“毓(yu)1899年底任命袁世凯为山东巡抚,袁世凯就率领7000人,杀气腾腾上任了,上任之后马山血腥镇压义和团,山东义和团被迫中心转移,转移到直隶(今河北),与当地的义和团联合斗争。

板书:1、袁世凯血腥镇压义和团

师:山东义和团转移到直隶后,联合斗争,挥旗北上,势力发展到京津地区,这时候,京津地区的义和团人数高达10万多人。虽然义和团打着“扶清灭洋”口号,但是在遭到清政府镇压时,并没有被“扶清”所束缚,这也是它能够发展壮大的主观原因,这个同学们了解一下就好了。

板书:2、义和团发展到京津地区

然而,此时的义和团不断的壮大发展到了京津地区,京津地区是清政府的心脏所在,面对此时的义和团,清政府是继续选择血腥镇压,还是采取其他的办法?大家读一下课本67页的黑体字(老师引导)

两段黑体字反映了,清政府认为和此时的义和团硬碰硬的“剿灭”只会引起更严重的后果。所以,慈禧太后看到义和团难以“剿灭”就改用“招抚”的办法,默许义和团为合法的民团,清政府真的把义和团当朋友了吗?大家说它的“招抚”是有什么目的的?

学生回答:企图控制利用义和团

板书:3、清政府对义和团态度的变化

过渡:

得到清政府的默许,义和团纷纷涌进北京、天津,更加引起侵略者的恐慌,1900年6月中旬,在北京城发生了多起外国侵略者枪杀义和团战士的事件,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愤怒,爱国清军和义和团战士包围了西什库教堂和东交民巷使馆区,并发动了猛烈的进攻,不久,清廷对外宣战,义和团运动达到高峰。在这里,同学们必须注意两个问题,为什么清廷要对外宣战?为什么这时候义和团运动达到高峰?大家先看一下第67页小字部分的内容。

师(分析):我们看小字部分,这次照会的目的在于促使慈禧太后对外宣战,而当时义和团正迅猛的发展,是清廷对付列强最好不过的工具。于是,载勋和刚毅统帅义和团,对列强开战,义和团成为重要部分,由此,义和团运动达到高峰。

过渡:

对于义和团的发展,列强是要求清政府尽快扑灭义和团,而清政府后来却采取了招抚”的政策,帝国主义各国就商议,一致决定联合出兵共同镇压义和团,也就是要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但是大家要明确的是,镇压义和团只是列强出兵中国的一个契机,他们的真正目的正如德国公使所说的,“这些行动是瓜分中国的开端”,这样子,帝国主义各国组成联军发动了侵略中国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接下来,我们学习“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及其暴行”,大家先看一下这部分内容,找出战争爆发的时间,八国是哪八国,战争经历了那几个过程?

板书: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及其暴行

板书:1、时间:1900年6月

2、参与国:“英、俄、德、法、美、日、意、奥”八国

过渡:在这场有八个国家联合发动的侵华战争中,有几场重要的战役,结果又如何?我们先来看一下它的战争过程。

板书:3、战争过程

师(讲述):1900年初这八个国家组成联军2100人,由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率领,大家用笔把西摩尔这名字圈起来,他们从天津向北京进犯,义和团在清军的配合下沿途阻击敌人。在廊坊、杨村一带,侵略军遭受重创,狼狈逃回天津租界地。因此第一场战役就是?? 学生回答:

板书:(1)杨村、廊坊战役→重创敌军

师:6月中旬,大批联军在大沽口登录,攻陷大沽炮台,向天津进犯。义和团同守卫天津的清军英勇抗击,清军将领聂士成阵亡。聂士成这个名字大家听了是不是很熟悉,他曾经在哪出现过?

学生回答:甲午中日战争的辽东战役

师:看来同学们对知识记得很牢固。好,我们继续,7月14日,天津陷落,侵略军成立都统衙门,对天津实行殖民统治。大家用笔把都统衙门圈起来。记得,我们也曾学过中国近代史上出现的第一个地方傀儡政权是什么呀?

学生回答: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的广州联军委员会

板书:(2)天津保卫战→天津陷落,成立都统衙门

板书:(3)北京义和团的战斗

师:8月初,联军由天津进犯北京,不久北京陷落。北京陷落前,慈禧太后带着光绪帝和亲信大臣逃了出去,他们先是逃到了太原,再逃到西安。考一下大家的记忆力,在哪一次战争中,北京也曾经陷落过一次?

学生回答:第二次鸦片战争

师:对,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北京也被英法联军占领,那时候的皇帝是咸丰帝,而这时候的是光绪帝。好,我们回到课本,慈禧逃到太原的时候,下令铲除义和团,义和团运动失败了。而且北京陷落之后,联军在北京实习分区占领,联军统帅德国人“瓦德西”在紫禁城内设立司令部,统治北京城,在北京城犯下了骇人听闻的罪行,大家把瓦德西这名字圈起来。

第二课时

板书:四、义和团运动的结局

过渡:

慈禧太后在出逃的途中,她命令清军“铲除”义和团,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剿杀下,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失败了。为什么义和团最终难逃失败的命运呢,大家想一下义和团运动失败的原因?

板书:1、失败

2、失败的原因

学生回答:

师:分析它失败的原因,我们应该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分析。客观上,像同学们是所说的,是因为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剿杀;主观方面就必须从义和团自身找原因了,义和团运动是一次自发的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农民阶级比较分散,没有也不能提出一个切实可行的革命纲领,也没有科学理论指导,更没有一个统一的领导核心等等,我们把这些归结为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此外我们必须注意“扶清灭洋”口号的局限性(按前面所讲的)。所以,义和团运动的失败其实也表明了,由于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旧式农民战争是无法抵挡帝国主义的侵

略,无法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

板书:(1)客观: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剿杀

(2)主观: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口号的局限性

过渡:义和团运动虽然失败了,但它在我们中国近代社会中产生了有着历史意义,我们来看一下义和团运动的历史意义,同学们先看一下课本68页中间的小字内容,看一下能找出来么?

板书:3、历史意义

学生回答:

师(总结):义和团运动是在中国近代社会长期反洋教斗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反帝爱国运动,它显示了中国人民强大的力量和伟大的民族精神。首先,义和团运动粉碎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其次,通过义和团运动,也极大暴露了清王朝腐朽无能,加速了这个腐朽王朝的崩溃。

板书:(1)粉碎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

(2)暴露了清王朝腐朽无能,加速了这个腐朽王朝的崩溃。

过渡:

从义和拳到义和团,从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到发展壮大,进入高峰,到最后的失败,我们来总结一下这其中,清政府对义和团的态度有几次变化?

学生回答:

师(归纳):就如同学们所说的,镇压→控制利用→剿杀

过渡: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次农民运动高潮是什么?和义和团运动比较,这两次农民斗争有什么异同点?

学生回答:

板书:4、义和团运动和天平天国运动的比较

(学生填表格)

过渡: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战败,清政府被迫与列强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严重的危害。接下来我们要重点学习“《辛丑条约》的签订及其影响”这一部分内容。大家先看一下这部分内容,找出条约签订的时间、参与国、条约的主要内容 板书:五:《辛丑条约》的签订及其影响

1、时间:1901年9月

2、参与国:八国加“比利时、荷兰、西班牙”(外加三个,指导学生看注释)

3、主要内容:赔、划 拆、惩、改、修

师:大家先来读一下条约的主要内容

学生朗读:

老师讲解:(主要是根据课本的原文适当引导解释),《辛丑条约》这六点内容给中国带来了严重的危害,,我们结合内容一点一点分析《辛丑条约》的签订的严重危害。

4、影响(危害)

第一点,赔白银4.5亿,分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大家回忆一下前面所签订的个不平等条约得赔款分别是多少——(南京,2100万银元;天津,赔偿英法两国军费各200万

篇四:八年级 历史八国联军侵华战争4

学生姓名__________ 课 型:________备课日期_______ 上课日期________

主备人:__________ 执教人:__________ 审阅签字:__________ 序号:6

第5课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教师助手 学生帮手 家长朋友

教师助手 学生帮手 家长朋友

《辛丑条约》签订以后,有人指出清政府已成为“洋人的朝廷”。这种说法是否有道理,为什么?

教师助手 学生帮手 家长朋友

【自我评价】掌握的 很好

【学习心得】 好 一般

教师助手 学生帮手 家长朋友

篇五:妙对怒斥八国联军

妙对怒斥八国联军

1900年,八国联军铁蹄践踏我国领土,烧杀抢掠,无所不为,侵占北京后,在一间陈设华丽的

大厅里举行所谓的“议和会议”。碧眼红发的洋人们正以胜利者的姿态高坐在上首□趾高气扬的谈

论着□而清政府的官员却低三下四端坐在下首□正虔诚地等待着洋大人们提出□议和□条件□

会前,一个自以为“中国通”的洋人傲慢地敲着桌子,说道:“你们中国有一种特殊的文学形式,

叫做对联;听说要求语句对称,严密工整。我现在出上联,你们可否对出下联?”

这个洋人出的上联是“琴瑟琵琶八大王,王王在上”。他利用了我国汉字首部的特点,道出了八

国联军“八大王”“王王在上”,同时琵琶和琴瑟都是中国乐器的名称。八国联军的代表们明白了他

的意思后,个个前翻后仰地狂笑起来。

面对帝国主义的猖狂,清政府代表们有的只好笑笑,生怕得罪他们,有的心中不平,却又无词

对答。忽然,中国代表团的一名工作人员挺身而出,从容应对:“魑魅魍魉四小鬼,鬼鬼犯边!”魑

魅魍魉和起来常常是比喻各种坏人,而它们的旁边都是“鬼”,“鬼”是我国人民对外国侵略者的称

呼。爱国的中国人借此怒斥了八国联军是“四小鬼”“鬼鬼犯边”。

应对完毕,侵略者瞪目结舌,哑口无言。

1、 请说出以下句子中的双引号的作用。(只填序号)

A、 表示直接引用的话 B、表示特定称谓 C、表示特殊含义需要强调 D(来自:WWw.SmhaiDa.com 海达范文网:八国联军是哪八国)、表示否定和讽刺

①在一间陈设华丽的大厅里举行所谓的“议和会议”。( )

②会前,一个自以为“中国通”的洋人傲慢地敲着桌子。( )

③这个洋人出的上联是“琴瑟琵琶八大王,王王在上”。 ( )

2、第一自然段的□里应填的标点符号分别是( )

A , , , “” 。 B , ; , “” 。

3、在上文中找到以下词语的近义词

无恶不作( ) 卑躬屈膝( ) 前俯后仰( )

4、上文有几处地方运用了对比写法,请用横线画出。(只画出一组即可)

5、请用‖把上文分成两段,并写出第二段的意思

第二段段意:

6、八国联军的代表个个前仰后合狂笑的原因是:应对完毕,侵略者个个瞠目结舌的,哑

口无言的原因是:

7、

揭露了 ,表达了

8、请写出你积累的表达爱国情感的名人名言。

生命的礼物

①那年,在美国考得驾驶执照,同时发给一张淡红色的小卡,卡上写着:按照统一的人体捐献

法规,当我死亡时,我作如下选择:

A捐献我的任一器官和部件

B捐献我的心脏起搏器(植入日期为某年某月某日)

C捐献下列部件和器官——

D不捐献我的任一器官部件和心脏起搏器

以下是亲笔签名和日期。

②真新鲜!要是我母亲见了,一定大惊失色,美国人简直是疯子!她虽然不相信“来生转世”之

类的说法,但刚领到驾驶执照就谈死,她会认为“不振兴”,再说捐器官,把尸体弄得支离破碎,

她会认为太残酷。不过,我在A项上作了选择,就是说,一旦发生意外而死亡,我愿意捐献我的任

何一个器官和部件。(我签上自己的大名,把卡贴在驾驶执照后面,并把“捐献者”三个字的小红

点贴在驾驶执照正面。)我端详这张驾驶执照,想象万一我遭不测,警察和救护人员赶到现场,翻

开驾驶执照一眼就能看见“捐献者”三个字的小红点,就会立即拿我的器官去解救另一个垂危的生

命??这是一份生命的礼物,赐予和被赐予都是一种幸福。美国大多数人都愿意作这种选择,我非

常赞成这种做法。只是当时,我不曾将此事告诉母亲,怕她整天提心吊胆。

③不久前,在一份杂志上读到一篇文章:一美国青年在一场车祸中不幸丧生,根据他生前的愿

望,医生摘取了他身上所有可供利用的器官,两只肾脏分别移植给当地和欧洲的两名肾功能衰竭者,

心肺和肝脏分别移植给两名濒(bīn pīn)临死亡的患者,两只眼球给两个失明者作了角膜移植。

这位青年捐赠的生命礼物,使四个垂死者重获新生,两个盲人重见光明。当记者访问这个青年母亲

时,她说,我为儿子的行为感到骄傲,同时她还感谢那些接受她儿子器官的人,他们使她儿子的一

部分在他们体内存活,她儿子的生命以另一种形式得以延续;看到他们,就像看到自己的儿子!

④我把文章拿去读给我80岁的母亲听,她听了半晌(xiǎng shǎng)不说话,最后她缓缓地说 这

个母亲实在了不起 只是 我这样老的器官不知还能不能派上用场

⑤我激动地一把抱住她:“你真是我的好妈妈!”

(1)给文中第④自然段画“ ”的地方补上标点符号。

(2)在文中括号中选择字的正确读音。

(3)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残酷( ) 延续( ) 激动( )

(4)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我把卡贴在驾驶执照后面,并把‘捐献者’三个字的小红点贴在驾驶

执照正面。”的原因是什么?

(用文中的句子回答)

(5)文中画波浪线处“她儿子的生命以另一种形式得以延续”“另一种形式”是指

(6)文中第④自然段画“ ”中母亲的话“??只是 我这样老的器官 不知还能不能

派上用场”的意思是什么?(3分)

语文老师的帽子

我们的语文老师真有趣。他,大约四五十岁,身穿一(yí yì)套洗得发白的工作服,慈(详 祥).

的脸上强装着严肃的样子。最叫人好笑的是,这么热的天,他却戴着一(yí yì)顶黄军帽。 .

这一天,第二节课的铃声一响,教室里静得出奇。语文老师诧异地看了我们一眼,走上讲台,

一低头,这才发现讲台上放着一幅画。这时,我们都( )起来,那画上内容我们早知道

了:一个光头的人,正拿着帽子往头上戴,旁边写着:请老师拿下帽子。语文老师低头看着画。我

们笑了一阵都停下来,屏住气等待他( ),然后拂袖而去。可是 他看了画竟笑起来 既

然大家都想看看我的头 那我就(遵 尊)命了 可看了以后 你们须用文字把我的头描写下来 说

完 他真的脱下帽子

呀,这叫什么头啊!一个疤挨着一个疤,像癞蛤蟆的疙瘩一样……大家面面相觑,说不出话来。

后来,我们的班主任替我们解了心中的谜。

原来,我们的语文老师年轻时也有一头漂亮的头发,乌黑乌黑的还带着自然弯曲呢。一次家属

区失火,为救出邻居家的孩子,他冲进熊熊大火。当他抱出孩子时,一头昏倒在地。头上乌黑的头

发不(bú bù)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个鸡蛋大小的燎泡……以后,语文老师就( )地.

戴着帽子。

听了班主任的话后,我们都低下了头,隐隐感到不(bú bù)安和内疚,上次那幅画的作者刘东.

抽泣起来……

1、给第二自然段画线的地方加上标点。

2、 “一”和“不”有时会变调,请给那种加点的“一”和“不”选择正确的读音,打上“√”

3、刘东画的那幅画,内容是什么?

4同学们“心中的谜”有两个,一是 二是

5、同学们“心中的谜”揭开了吗?请写出事情的真相

5、如你也是这个班的学生,听了班主任的话后,你会怎么想?

警察和小孩

对伦多远郊的空地上,停了一辆警车。一个两岁小孩奶声奶气嚷嚷着,用双手拍打警车的门。

他妈妈给他塑料奶嘴也不要,哭闹着就是要进警车。

那警车,一方蓝,一方白,一方红,三色冰淇淋一样地鲜艳好看,怪不得小孩不肯离去。

警察也在车旁看小孩。他高大憨厚,笑眯眯的眼睛里洒下一片暖暖的善意。他抱起那小孩,放

在车顶,感觉里,好像NBA篮球赛中,球员把篮球放进篮球筐那么居高临下,小孩挂着泪水就笑

了,笑得大张着嘴,流着冰糖样透明的口水。

小孩在警车顶上围着车灯爬来爬去,好像那警车顶是儿童游乐场。警察站在车旁作保护,好像

游乐场的服务员。

警察的形象常常就是国家的形象。这就是加拿大!我取出照相机正要照警察和小孩子,警察谦

逊地躲开。我邀他一起照,他立刻就走过来。

告别了警察和小孩,我们的车开进一个陌生的小镇,不巧得问一下路。在车道上很少有问路的

——你停车问路,后边的车就不能开了。小镇车少,但后边也有了两三辆。后边那辆车里,一男士

轻悠地拍打驾驶盘,好像你们要问路就问吧,决不按响喇叭催你。我想起在国内流行一句话:一份

好心情。好心情是一种教养、一种素质、一种全社会缔造的氛围。

我们在小镇随便走进一家商店。

这家布店,卖一方小花布,很好看,我想或可用来做洋娃娃。牌上写着一元钱四条。我挑了四

条去交款,对方说不对,一元钱十条。我说那上边写着一元钱四条。对方说你再去拿六条,我说不,

一元钱是四条。对方说刚刚改成一元钱十条了,那牌子上还没改。这样一个私家小店,就一个妇女。

顾客愿意拿四条就交一元钱。本来她收下钱也行了,所谓的四条还是十条,还不是她自己订的。然

而她就像恪守法律那样恪守自己制定的价规。

又进一个私家小店,有一半是旧物。旧物独有的品位往往新商品很难具有,一种小碟,玲珑精

巧,上边贴着条:一元。两只叠在一起,我拿了一只。交款时,店主叫我再去拿一只。我说我只要一只。店主说一元两只。我说这条上写着一元一只。店主说这碟两只叠在一起收一元。哦!

像这样诚实的国民,还需要警察吗?不过,正是有这样的国民才有这样的警察;有这样的警察,

就有这样的国民。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嚷嚷( ) 塑料( ) 憨厚( ) 氛围( ) ....

2、“居高临下”是指“处于有利的地位”。文中第3段加点的这个词是什么意思?请结合上下

文加以解释

3、读文章1-5段,概括文中的警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有这样的心态,反映出他有一种什么

的意识?

3、 如何理解“好心情是一种教养、一种素质、一种全社会缔造的氛围”这句话的含义?

5、在小店购物的经历,给了“我”什么启示?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应该诚实守信,不欺骗

B、小店店主的经营比较呆板、不灵活

C、应该有自己得做人原则

D、社会应营造公平竞争的氛围,建立良好的商业竞争机制

6、文章最后一段话有什么深刻含义?

生命的得失

一个婴儿刚出生就夭折了。一个老人寿终正寝了。一个中年人暴亡了。他们的灵魂在去天国的

途中相遇,彼此诉说起自己的不幸。

婴儿对老人说:“上帝太不公平,你活了这么久,而我却等于没活过。我失去了整整一辈子。”

老人回答:“你几乎不算得到生命,所以也就谈不上失去。谁受生命的赐予最多,死时失去的

也最多。长寿非福也。”

中年人叫了起来:“有谁比我惨!你们一个无所谓活不活,一个已经活够数,我却死在正当年,

把生命曾经赐予的就将要赐予的都失去了。”

他们正谈论着,不觉到达天国门前,一个声音在头顶响起:

“众生啊,那已经失去的和未曾到来的都不属于你们,你们有什么可失去的呢?”

三个灵魂齐声呼喊:“主啊,难道我们中间没有一个最不幸的人吗?”

那个声音答道:“最不幸的人不止一个,你们全是!因为你们全都自以为所失最多。谁受这个

念头折磨,谁的确就是最不幸的人。”

1、对于一个人的死,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的说法,请在文中找出表示死的意思的三个不用

词语。

2、根据要求写句子。

(1)你们全都一位自己失去最多。最不幸的人不止一个,你们全是。(用关联词语把这两个句

子连成一句完整的话)

(2)难道我们中间没有一个最不幸的人吗?(改为陈述句)

4、下列词语中,最后一个字读轻声的是( )

A、几乎 B、谈不上 C、曾经 D、折磨

5、文中有哪些人在谈论生命的得失?

6、上帝是怎样回答三个人的问话的?

7、“众生啊,那已经失去的和未曾到来的都不属于你们,你们有什么可失去的呢?”你对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

小巷

我们这条用石头铺成的小巷,弯弯曲曲,一会儿向右,一会儿向左,仿佛是出来寻找什么东西似的。但是不论它拐向什么方向,它总会遇到一些障碍。这边楼房高矗,那边楼房林立,前边楼房鳞次栉比。

小巷抬头仰望,它窥见头上是一条天空碧带———它和小巷一样狭窄,它和小巷一样蜿蜒。 小巷询问这条狭窄的天带:“请问姐姐,你是哪座碧城里的小街?”

中午,它在一瞬间看见了太阳,于是,它就默默地对自己说:“我一点儿都不明白,这是什么地方?”

位于两排楼房之间的雨云,渐渐浓重了,就好像有人用铅笔将这条小巷中的一块光明给涂掉了。雨水在它的石面上涓涓流淌,雨滴发出击鼓般的声响,宛如耍蛇时节一样。路很滑,行人的雨伞时而相互碰擦:一股水流,猝然从屋檐上跳到行人的雨伞上,致使他们十分惊讶。

小巷感叹道:“要是干旱该多好哇!雨为什么这样毫无缘故地连续下呀?”在帕尔衮月,南风就像一位不幸的人,突然闯进小巷,顿时碎纸飘舞,尘土飞扬。小巷气馁地说:“这一定是哪位疯癫的神仙醉得发狂!”

1、 按要求写出词语

(1)写出几个表示时间很短的词语

一瞬间

(2)写出几个带有“然”字的词语

猝然

2、 按要求改写句子

(1)它就默默地对自己说:“我一点儿都不明白,这是什么地方?”(改成第三人称转述的句子)

(2)小巷气馁地说:“这一定是哪位疯癫的神仙醉得发狂!”(改成问句,但不改变原句的意思)

3、在文中分别画出一句比喻句和一句拟人句,再进行仿写

4、你读了文章,觉得小巷是什么样子?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