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作文素材 > 教育资讯

赌博和吸毒哪个最可恶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5 13:25:09 作文素材
赌博和吸毒哪个最可恶作文素材

篇一:赌博会像吸毒一样劫持大脑

赌博会像吸毒一样劫持大脑?

为了找乐子,雪莉(Shirley)20多岁时和朋友开车去了拉斯韦加斯,那是她第一次赌博。10多年后,雪莉在美国东海岸当律师,她会偶尔逗留在大西洋城赌钱。不过,快到50岁时,雪莉每周会翘班4次,去光顾康涅狄格州新开的赌场。她几乎只玩二十一点,常常一掷千金——然后,在回家的路上,只能从座椅下抠出35美分交过路费。到头来,雪莉把自己赚的所有家产输个精光,多张信用卡透支。“我老是想赌钱,”她说,“我爱赌钱,爱赌钱时的那种快感。” 2001年,雪莉惹上了官司,被诉盗取了客户的大笔钱款,法庭判她坐牢两年。同时,她开始参加匿名戒赌会,接受治疗,洗心革面。“我意识到自己上瘾了,”她说,“我纠结了很长时间,才承认自己是个瘾君子,但和其他人一样,我确实是瘾君子。”

某些人会像沉迷毒品一样对赌博一类的爱好上瘾,这种观点在10年前是有争议的。那时,雪莉的咨询师并没有说她成瘾了,只认为这完全是雪莉能自主控制的事情。现在,研究者达成共识:对有些人来讲,赌博确实有成瘾性。

出户就可以赌博,只需要网络或者一部电话。多项调查都发现,美国约有200万人赌博成瘾,这种嗜好也严重影响了2 000多万人的工作和社交。

成瘾机制

美国精神病学协会的决定是基于最近心理学、神经科学和遗传学领域的很多研究结果,这些研究表明,赌博和药物成瘾的相似性比此前预想的要大得多。神经科学家有一套针对成瘾发生时大脑变化的工作模型,过去20年的研究极大提高了模型的质量。在颅骨内部,一系列名为奖赏系统的神经回路与多个分散的脑区相连,涉及记忆、运动、愉悦和动机。当我们参与一项对于生存或繁衍有益的活动时,奖赏系统的神经元会释放大量名为多巴胺的化学信号,让我们体会到满足感的小高潮,并鼓励我们把那些会带来愉悦感的活动纳入习惯。当奖赏系统被苯丙胺、可卡因或其他成瘾药物激励时,释放出的多巴胺可以达到平时的10倍。

持续使用这类药物,会让它们制造愉悦感的能力大打折扣。如果长期服用成瘾物质,使大脑不断产生多巴胺,大脑最终会适应这种刺激,产生的多巴胺会减少,对多巴胺的敏感性也会降低。由此,瘾君子就对药物产生了耐受性,需要越来越高的剂量以产生快感,严重成瘾的人会发生戒断反应——如果在较长时间内,不让大脑接触刺激多巴胺产生的物质,他们就会感到身体不舒服,无法入睡,不由自主地震颤。同时,连接奖赏回路和前额叶皮质的神经通路会变弱。前额叶皮质位于眼睛后上方,能够控制冲动。换句话说,瘾君子使用的药物越多,就越难停止。

现有研究表明,在冲动和寻求奖赏有关的遗传学特征上,病态赌徒和药物成瘾者有很多相似的地方。药物成瘾者需要不断增强刺激来获得快感;同样,病态赌徒下注时会越来越冒险。与此类似,当瘾君子或病态赌徒与他们需求的化学物质或刺激分离时,都会出现戒断症状。少数研究还发现,某些人格外容易同时受到药物成瘾和强迫型赌博两者的影响,原因是他们的奖赏回路天生就活性不足,这也许能解释他们一开始寻求强刺激的原因。

更有说服力的是,神经科学家发现,药物和赌博行为不仅会改变大脑中相同的神经回路,就连改变神经回路的方式都是相似的。这些结论来自科学家对人脑中血流和电活动的研究,研究参与者需要完成电脑上的多种任务,有的任务模仿赌场游戏,有的任务测试他们的冲动控制。有些实验中,玩家从一副牌中选出虚拟纸牌,可以赢钱或输钱;其他任务则让参与者对屏幕上出现的某些图像迅速反应,对其他图像则不作反应。

2005年,一项使用了纸牌游戏的德国研究表明,病态赌徒和毒品上瘾者一样,对于快感丧失了敏感度:参与者赢钱时,他们的奖赏系统的神经活动低于正常水平。在美国耶鲁大学2003年的一项研究,以及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2012年的一项研究中,科学家检测了病态赌徒参加测试时的冲动程度,结果表明这些赌徒的大脑前额叶区的电活动水平通常较低,而这个区域是负责风险评估,抑制原始冲动的。药物成瘾者的前额叶皮质的活跃度也往往较低。

证明赌博和药物改变大脑方式相似的进一步证据,来自一个意料之外的人群:患有神经退行性疾病帕金森病的人。帕金森病的特征是肌肉僵直和震颤,致病原因是患者中脑的一个区域,可产生多巴胺的神经细胞相继死亡。几十年来,

科学家注意到,帕金森患者中强迫型赌徒的数目异常高,可达2%~7%。治疗帕金森病的药物很可能导致赌博成瘾。为了缓解帕金森病的症状,有些患者会服用左旋多巴和其他能够提高多巴胺水平的药物。研究者认为,某些情况下,服用药物后造成的化学物质水平的波动影响了大脑,使风险与奖赏行为(比如玩老虎机)变得更有吸引力,使他们更难以抗拒鲁莽的决定。

一项关于强迫型赌博的新发现,还帮助科学家重新定义了成瘾行为本身。科学家曾认为,成瘾依赖于一种化学物质,但他们现在将成瘾定义为反复追求奖赏体验,面对严重后果也在所不惜。这种体验可能是可卡因或海洛因带来的快感,也可能是在赌场赌本翻番时的癫狂。“过去的观念是,你得吞下某种改变大脑神经化学性质的药物才会成瘾,但我们现在认为,我们做的每件事几乎都能改变大脑,”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精神病学与成瘾专家蒂莫西·方

(Timothy Fong)说,“因此,像赌博这类可以产生奖赏感的行为,也能带来身体上的巨大改变”。

治疗方案

将强迫型赌博重新定义为成瘾行为,并不只有语义上的意义:一些医生已经发现,在治疗病态赌博时,用于治疗成瘾的药物,效果要比治疗拔毛癖等强迫行为的方法好很多。出于目前还不清楚的原因,某些抗抑郁药能部分缓解冲动控制障碍的症状,但这些药物在治疗病态赌博上却效果不佳。用于治疗药物成瘾的疗法效果要好得多。纳曲酮等阿片类似物能间接抑制大脑细胞产生多巴胺,从而降低渴求的程度。

篇二:上网 赌博 吸毒

上网 赌博 吸毒

------青少年德育教育材料

刘永利

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受学校委托做这个法制报告。其实也谈不上什么报告,只是结合我们中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知识结构、实际情况,讲一讲发生在我们 中小学生中间的一些案例,目的是提高大家的法制意识,

增强同学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促使同学们健康成长,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 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讲:

一 远离网吧, 文明上网.

网络本是人类文明的结晶,现代科技的骄傲,它大大的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给人们工作学习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但许多青少年经受不住网络的诱惑,纷纷涌向网吧,沉溺其中,不可自拔。有的甚至几天几夜泡在网吧,甚至因此

赌博和吸毒哪个最可恶

而走上绝路

2002年11月9日早上,云南省文山县在校初一学生陈楠骑自行车出门,直至深夜未归,家里四处寻找,不见踪影。12日下午2点钟,在西华桥下发现一具小孩尸体,经辨认,正是失踪四天的陈楠。后来,9日那天,陈楠与同学去网吧玩,欠上机费20元,老板便将其自行车扣押,陈楠心中恐惧,不敢回家,最后,饥寒交迫投水而亡。

陈楠的父亲在给人民日报记者的信中这样写道:“孩子痴迷上网玩游戏通宵不归,我们家长跪求孩子回家,无济于事..。借这个残痛事件,请全社会更加关注青少年成长的环境,严厉打机那些黑心网吧。”陈南的父亲在信的末尾署名是“一个在教育上失败的父亲”。信上有上百个家长的签名,他们在信中呼吁——帮助孩子远离“电子海洛因”。(青少年一旦沉迷于电子游戏就会产生愈来愈强烈的心理依赖和反复操作的渴望,不能操作时,便回产生情绪烦躁、抑郁等症状,与毒品海洛因的成瘾特征极其相似,故被称为“电子海洛因”。) 网吧的危害何止这一例:北京一所网吧发生打火,烧死24名年轻人;厦门一中学生去网吧上网 ,与成年人发生口角,被哪个成年人用弹簧刀 惨无人道地杀害;天铤遗少年天津市一少年,在网吧玩网络游戏时突然暴死。血淋淋的事件,一桩桩、一件件,都警示人们:整顿网吧,刻不容缓。然而,作为我们青少年更应严格要求自己,远离网吧,拒绝诱惑。在学校、家庭生活中,要文明上网,正确处理好上网与学习、上网与休息的关系,争作一名合格的健康发展的中学生。

二、赌博猛于虎,切没涉足赌场。

陈利的父母喜欢搓麻将,几乎每天都要请一帮赌友到家里来玩。耳濡目染,陈利心思也不在学习上,放学后总是守在牌桌前观看,时不时的叫喊几句,后来发展到“三缺一”的时候能独当一面。

渐渐地,陈利也喜欢上赌博。在班上,他常常月几个同学凑在一块玩扑克牌。开始时,他们的赌注常常是一只铅笔、一块橡皮,或者是要求输牌的人替赢家写作业。因为陈利打牌总是赢,被同学们送了一个“赌王”的外号。后来,他们的游戏被老师发现了,老师没收了他们的纸牌,并将此事通知了家长,但由于陈利的家长本身就好赌,认为陈利的行为没什么大不了的,对老师的劝告根本就没放在心上。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的赌习难改,赌注也越来越大,从原来的铅笔、橡皮发展到一元两元,甚至到几十元、上百元。

不久,陈利又加入了社会上赌徒的行列。他在外面的赌债象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为了还债,他开始向父母要钱。可是,赌债就象无底洞,仅凭陈利父母当工人的一点收入根本就还不清。再说,即使还清了,陈利在外面还会欠下新的赌债。悲剧就这样酝酿着。有一天晚上,陈利回家向父母要钱,家里已经实在没有钱了。看着陈利穷凶极恶的样子,他父亲气愤的说:“有钱也不给你!”于是,脑休成怒的陈利失去理智,拿起厨房的菜刀,劈倒了父亲。情急之下,母亲跑过来拉住陈利的胳膊,陈利又挥起了他残忍的手、、、、、、经医院抢救,陈利的父母虽然脱离了危险,但父亲却落下了终身残疾。陈利因故意伤害罪而被判有期徒刑十年。

赌博是一种恶习,染上它就会滋长不劳而获的意识,腐蚀思想,甚至诱发各种犯罪。《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都规定了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监护人应当教育未成年人不得参与赌博和变相赌博。

《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第32条规定,赌博或为赌博提供条件的,处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单处或者并处三千元以下罚款,或者依照规定实行劳动教养。

《刑法》第303条规定,以赢利为目的聚众赌博、开设赌场或者一赌博为业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奉劝各位同学:赌博猛与虎,切莫涉足赌场。

三、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

毒品的危害可以用十二个字来概括:毁灭自己,祸及家庭,危害社会。一人吸毒,全家遭殃。

勤奋好学的中学生菲菲,常去一个要好的同学家复习功课。这个这个同学有一个热情的“姐姐”,常常带他们一起玩。有一天,同学外出办事去了,家里只有菲菲和“姐姐”两个人,“姐姐”忽然很神秘的摸出一只烟,对菲菲说:“这是从国外进口的特级香烟,吸一口想什么会有什么。”并让菲菲试着吸一口。一开始,菲菲还保持高度警惕,拒绝吸烟,但是经不住“姐姐”的百般劝说,终于禁不住好奇心试着吸了几口。从那以后,菲菲染上了毒瘾。这时,“姐姐”终于露出了庐山真面目,要菲菲拿钱买她的“烟”。原来,“姐姐”是一个可耻的吸毒者,为了能够购买自己所需要的毒品,她丧尽人性和良知,多次一同样得手法 诱骗象菲菲这样的好孩子吸赌,进而骗取钱财。

门次菲菲毒瘾发作时,她就千方百计地凑钱到姐姐那买毒品。开始对父母撒谎骗钱,或偷家里的钱,被父母发现遭到严厉训斥后,便于一些不三不四男男女女混在一起,经常夜不归宿。父母知道菲菲吸毒后,又恨又气又急,把菲菲送到戒毒所戒毒。在戒毒所里,菲菲悔恨不已,涕泪交流,表示一定要远离“毒友”,和他们一刀两断。父母在满怀希望中把菲菲从戒毒所里接出来,并搬家给他改变环境。过了几个月,菲菲又象所有的“药瘾好戒,心瘾难除”的隐君子们一样,重新开始寻求毒品。面对一贫如洗、空空荡荡的家,面对眼前骨瘦如柴、形容憔悴枯萎的女儿,面对亲戚朋友和邻居的指指点点,父母彻底的绝望了。终于在一天晚上,给菲菲留下了一封声泪俱下、伤感、绝望的遗书,服毒自杀。父母双双因自己自杀,菲菲深感内疚,也知道染上毒瘾后,一般最终难逃一死,于是从十二层楼阳台一跃而下,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吸毒一口,掉入虎口,贪图一时痛快,毁掉一生幸福。国家禁毒委员会办公室公布的最新数字显示,在中国吸毒人员中,青少年已占74%,其中16岁以下的超过一万人。青少年吸毒诱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诱因一:无知好奇

调查表明,在青少年吸食者中,8%以上是在不知道毒品的危害的情况下吸食成瘾的。他们抱着“找一下吸毒的感觉”,“抽着玩玩”,“尝尝新鲜”,“我只想知道吸毒是怎么回事”,“吸一口不要紧”等心态。在毒品面前放任自己的好奇心,

就好比在悬崖边抬脚试崖底有多深一样危险!

诱因二:上当受骗

有不少青少年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毒贩诱骗而吸毒的。毒品贩子为了掩人耳目,同时为了“以贩养吸”,往往投下一些陷阱拉人下水。这些陷阱有花言巧语、请客吃饭、诱骗服用掺有毒品的食物、饮料等。

诱因三:追求享受

有些青少年认为吸毒时髦、气派,是高档消费和富有的象征。他们不知道再有什么能满足个人享受了,带着“好吃的也吃过了,好玩的也玩过了,天上飞的,底下跑的,水里游的,只要有卖的,只要能吃的,差不多都见识了,得,抽就抽点吧,也不枉来世上一遭。”的念头尝试毒品。可这一抽上,就把父母 辛苦积攒的家业很快抽光,并搭上了自己的健康和生命。

诱因四:逃避现实

一些青少年由于父母离异,家庭缺少温暖,学习压力大,师生关系紧张,考试受挫以及待业等不顺心的事引起精神苦闷,情绪低落,想以吸毒麻痹自己。这种混沌的心态,只能使自己搭上死亡的快车。

诱因五:逆反心理

有些青少年在受到家长的忽视、冷落之时,很容易产生逆反心理,以期盼得到家长的关注。家长不让他与那些有不良习性的青少年玩,他偏要赌气与那些素有劣迹的青少年厮混在一起,一块儿抽烟,喝酒,乃至吸毒 。

毒品是魔鬼,你一旦染上它,他就会缠上你,“吸毒容易戒毒难,戒毒容易绝毒难”,这是多么可怕的事!同学们,一定要从日常行为着手,改掉自己的不良习惯。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为了能使我们每一位同学过一个健康、安全、文明、愉快的暑假,我倡议:

1、遵纪守法,依法自律,不做违法违规的事,杜绝各种不良嗜好,提倡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情趣,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2、不进营业性的歌舞厅、游戏厅、网吧等未成年人不宜进入的娱乐场所,在家上网时,要文明上网,不浏览不健康网站,增强自身免疫力。

3、自觉抵制各种不良文化的影响,不看有淫秽、恐怖等不健康内容的书刊、录像,拒绝各种低俗的“口袋书”。

4、不参加各种形式的赌博活动和封建迷信活动,积极参与健康有益的文化体育活动。

5、不抽烟,不喝酒,远离毒品,珍爱生命。

6、注意身心安全,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最后,祝各位同学健康、安全、文明、进步 !

篇三:赌博会像吸毒一样劫持大脑

赌博会像吸毒一样劫持大脑?

《环球科学》杂志 | 2015年04月25日阅读(36960)

为了找乐子,雪莉(Shirley)20多岁时和朋友开车去了拉斯韦加斯,那是她第一次赌博。10多年后,雪莉在美国东海岸当律师,她会偶尔逗留在大西洋城赌钱。不过,快到50岁时,雪莉每周会翘班4次,去光顾康涅狄格州新开的赌场。她几乎只玩二十一点,常常一掷千金——然后,在回家的路上,只能从座椅下抠出35美分交过路费。到头来,雪莉把自己赚的所有家产输个精光,多张信用卡透支。“我老是想赌钱,”她说,“我爱赌钱,爱赌钱时的那种快感。” 2001年,雪莉惹上了官司,被诉盗取了客户的大笔钱款,法庭判她坐牢两年。同时,她开始参加匿名戒赌会,接受治疗,洗心革面。“我意识到自己上瘾了,”她说,“我纠结了很长时间,才承认自己是个瘾君子,但和其他人一样,我确实是瘾君子。”

某些人会像沉迷毒品一样对赌博一类的爱好上瘾,这种观点在10年前是有争议的。那时,雪莉的咨询师并没有说她成瘾了,只认为这完全是雪莉能自主控制的事情。现在,研究者达成共识:对有些人来讲,赌博确实有成瘾性。 过去,精神病学界普遍将病态赌博(pathological gambling)视作强迫行为,而非成瘾行为——驱动成瘾行为的主要是释放焦虑的需求,而不是对于极度愉悦的渴求。20世纪80年代,美国精神病学协会(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APA)更新《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DSM)时,正式将病态赌博列为“冲动控制障碍”——这是一个模糊的标签,用于定义几种些许相关的疾病,当时包括盗窃癖、纵火癖和拔毛癖。而在2013年5月更新的DSM-5中,该协会将病态赌博移到了成瘾性的章节,这已被视为里程碑式的决定。研究者花了15年才做出这一决定,这反映了对于成瘾性背后生物机制的新理解,也已经改变了精神科医生治疗赌博成瘾的患者的方法。

由于赌博很容易被人接受,也很容易接触到,我们越来越需要更有效的治疗方法。每5个美国人中就有4个人在一生中至少参与过一次赌博。除了夏威夷州

和犹他州,美国其他各州都提供某种形式的合法赌博项目。现在,你甚至足不出户就可以赌博,只需要网络或者一部电话。多项调查都发现,美国约有200万人赌博成瘾,这种嗜好也严重影响了2 000多万人的工作和社交。

成瘾机制

美国精神病学协会的决定是基于最近心理学、神经科学和遗传学领域的很多研究结果,这些研究表明,赌博和药物成瘾的相似性比此前预想的要大得多。神经科学家有一套针对成瘾发生时大脑变化的工作模型,过去20年的研究极大提高了模型的质量。在颅骨内部,一系列名为奖赏系统的神经回路与多个分散的脑区相连,涉及记忆、运动、愉悦和动机。当我们参与一项对于生存或繁衍有益的活动时,奖赏系统的神经元会释放大量名为多巴胺的化学信号,让我们体会到满足感的小高潮,并鼓励我们把那些会带来愉悦感的活动纳入习惯。当奖赏系统被苯丙胺、可卡因或其他成瘾药物激励时,释放出的多巴胺可以达到平时的10倍。

持续使用这类药物,会让它们制造愉悦感的能力大打折扣。如果长期服用成瘾物质,使大脑不断产生多巴胺,大脑最终会适应这种刺激,产生的多巴胺会减少,对多巴胺的敏感性也会降低。由此,瘾君子就对药物产生了耐受性,需要越来越高的剂量以产生快感,严重成瘾的人会发生戒断反应——如果在较长时间内,不让大脑接触刺激多巴胺产生的物质,他们就会感到身体不舒服,无法入睡,不由自主地震颤。同时,连接奖赏回路和前额叶皮质的神经通路会变弱。前额叶皮质位于眼睛后上方,能够控制冲动。换句话说,瘾君子使用的药物越多,就越难停止。

现有研究表明,在冲动和寻求奖赏有关的遗传学特征上,病态赌徒和药物成瘾者有很多相似的地方。药物成瘾者需要不断增强刺激来获得快感;同样,病态赌徒下注时会越来越冒险。与此类似,当瘾君子或病态赌徒与他们需求的化学物质或刺激分离时,都会出现戒断症状。少数研究还发现,某些人格外容易同时受到药物成瘾和强迫型赌博两者的影响,原因是他们的奖赏回路天生就活性不足,这也许能解释他们一开始寻求强刺激的原因。

更有说服力的是,神经科学家发现,药物和赌博行为不仅会改变大脑中相同的神经回路,就连改变神经回路的方式都是相似的。这些结论来自科学家对人脑中血流和电活动的研究,研究参与者需要完成电脑上的多种任务,有的任务模仿

赌场游戏,有的任务测试他们的冲动控制。有些实验中,玩家从一副牌中选出虚拟纸牌,可以赢钱或输钱;其他任务则让参与者对屏幕上出现的某些图像迅速反应,对其他图像则不作反应。

2005年,一项使用了纸牌游戏的德国研究表明,病态赌徒和毒品上瘾者一样,对于快感丧失了敏感度:参与者赢钱时,他们的奖赏系统的神经活动低于正常水平。在美国耶鲁大学2003年的一项研究,以及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2012年的一项研究中,科学家检测了病态赌徒参加测试时的冲动程度,结果表明这些赌徒的大脑前额叶区的电活动水平通常较低,而这个区域是负责风险评估,抑制原始冲动的。药物成瘾者的前额叶皮质的活跃度也往往较低。

证明赌博和药物改变大脑方式相似的进一步证据,来自一个意料之外的人群:患有神经退行性疾病帕金森病的人。帕金森病的特征是肌肉僵直和震颤,致病原因是患者中脑的一个区域,可产生多巴胺的神经细胞相继死亡。几十年来,科学家注意到,帕金森患者中强迫型赌徒的数目异常高,可达2%~7%。治疗帕金森病的药物很可能导致赌博成瘾。为了缓解帕金森病的症状,有些患者会服用左旋多巴和其他能够提高多巴胺水平的药物。研究者认为,某些情况下,服用药物后造成的化学物质水平的波动影响了大脑,使风险与奖赏行为(比如玩老虎机)变得更有吸引力,使他们更难以抗拒鲁莽的决定。

一项关于强迫型赌博的新发现,还帮助科学家重新定义了成瘾行为本身。科学家曾认为,成瘾依赖于一种化学物质,但他们现在将成瘾定义为反复追求奖赏体验,面对严重后果也在所不惜。这种体验可能是可卡因或海洛因带来的快感,也可能是在赌场赌本翻番时的癫狂。“过去的观念是,你得吞下某种改变大脑神经化学性质的药物才会成瘾,但我们现在认为,我们做的每件事几乎都能改变大脑,”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精神病学与成瘾专家蒂莫西·方(Timothy Fong)说,“因此,像赌博这类可以产生奖赏感的行为,也能带来身体上的巨大改变”。

治疗方案

将强迫型赌博重新定义为成瘾行为,并不只有语义上的意义:一些医生已经发现,在治疗病态赌博时,用于治疗成瘾的药物,效果要比治疗拔毛癖等强迫行为的方法好很多。出于目前还不清楚的原因,某些抗抑郁药能部分缓解冲动控制

障碍的症状,但这些药物在治疗病态赌博上却效果不佳。用于治疗药物成瘾的疗法效果要好得多。纳曲酮等阿片类似物能间接抑制大脑细胞产生多巴胺,从而降低渴求的程度。

几十项研究证明,另一种对成瘾有效的疗法是“认知—行为疗法”,训练患者抵制有害的想法和习惯。这种疗法中,赌博成瘾者可能需要学会面对那些不理性的想法:连续输钱或差点儿赢钱(比如老虎机上三颗樱桃中了两颗)预示着成功临近。

悲哀的是,研究者估计,80%以上的赌博成瘾者都没有在第一时间寻求治疗。而那些寻求治疗的人中,多达75%会重回赌博的老路,这让预防成瘾变得极为重要。全美国的赌场对赌博成瘾都态度严肃,尤其是加利福尼亚。加利福尼亚赌博成瘾委员会(California Council on Problem Gambling)的马克·莱夫科维茨(Marc Lefkowitz)定期训练赌场经理和员工留心可疑的苗头,比如那些泡在赌场的时间越来越长、下注越来越多的顾客。他还呼吁赌场帮助一些赌徒禁止自己赌博,并在ATM机或者付费电话附近,摆放一些介绍匿名戒赌协会(Gamblers

Anonymous),或者其他治疗方法的小册子。一个赌博成瘾者一开始可能是赌场的摇钱树,但长此以往,很多人会债台高筑,无力偿还。

今年60岁的雪莉目前在一个赌博成瘾者治疗项目里做辅导员。“我不反对赌博,”她说,“对大多数人来说,这只是一种成本相对较高的娱乐方式。但对于某些人,赌博是条不归路。我希望大家知道,你真的有可能成瘾。我希望世界上的每家赌场都负起责任。”

过去,精神病学界普遍将病态赌博(pathological gambling)视作强迫行为,而非成瘾行为——驱动成瘾行为的主要是释放焦虑的需求,而不是对于极度愉悦的渴求。20世纪80年代,美国精神病学协会(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APA)更新《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DSM)时,正式将病态赌博列为“冲动控制障碍”——这是一个模糊的标签,用于定义几种些许相关的疾病,当时包括盗窃癖、纵火癖和拔毛癖。而在2013年5月更新的DSM-5中,该协会将病态赌博移到了成瘾性的章节,这已被视为里程碑式的决定。研究者花了15年才做出这一决定,这反映了对于成瘾性背后生物机制的新理解,也已经改变了精神科医生治疗赌博成瘾的患者的方法。

由于赌博很容易被人接受,也很容易接触到,我们越来越需要更有效的治疗方法。每5个美国人中就有4个人在一生中至少参与过一次赌博。除了夏威夷州和犹他州,美国其他各州都提供某种形式的合法赌博项目。现在,你甚至足不出户就可以赌博,只需要网络或者一部电话。多项调查都发现,美国约有200万人赌博成瘾,这种嗜好也严重影响了2 000多万人的工作和社交。

成瘾机制

美国精神病学协会的决定是基于最近心理学、神经科学和遗传学领域的很多研究结果,这些研究表明,赌博和药物成瘾的相似性比此前预想的要大得多。神经科学家有一套针对成瘾发生时大脑变化的工作模型,过去20年的研究极大提高了模型的质量。在颅骨内部,一系列名为奖赏系统的神经回路与多个分散的脑区相连,涉及记忆、运动、愉悦和动机。当我们参与一项对于生存或繁衍有益的活动时,奖赏系统的神经元会释放大量名为多巴胺的化学信号,让我们体会到满足感的小高潮,并鼓励我们把那些会带来愉悦感的活动纳入习惯。当奖赏系统被苯丙胺、可卡因或其他成瘾药物激励时,释放出的多巴胺可以达到平时的10倍。

持续使用这类药物,会让它们制造愉悦感的能力大打折扣。如果长期服用成瘾物质,使大脑不断产生多巴胺,大脑最终会适应这种刺激,产生的多巴胺会减少,对多巴胺的敏感性也会降低。由此,瘾君子就对药物产生了耐受性,需要越来越高的剂量以产生快感,严重成瘾的人会发生戒断反应——如果在较长时间内,不让大脑接触刺激多巴胺产生的物质,他们就会感到身体不舒服,无法入睡,不由自主地震颤。同时,连接奖赏回路和前额叶皮质的神经通路会变弱。前额叶皮质位于眼睛后上方,能够控制冲动。换句话说,瘾君子使用的药物越多,就越难停止。

现有研究表明,在冲动和寻求奖赏有关的遗传学特征上,病态赌徒和药物成瘾者有很多相似的地方。药物成瘾者需要不断增强刺激来获得快感;同样,病态赌徒下注时会越来越冒险。与此类似,当瘾君子或病态赌徒与他们需求的化学物质或刺激分离时,都会出现戒断症状。少数研究还发现,某些人格外容易同时受到药物成瘾和强迫型赌博两者的影响,原因是他们的奖赏回路天生就活性不足,这也许能解释他们一开始寻求强刺激的原因。

篇四:赌博会像吸毒一样劫持大脑?

赌博会像吸毒一样劫持大脑?

为了找乐子,雪莉(Shirley)

20多岁时和朋友开车去了拉斯韦加斯,那是她第一次赌博。10多年后,雪莉在美国东海岸当律师,她会偶尔逗留在大西洋城赌钱。不过,快到50岁时,雪莉每周会翘班4次,去光顾康涅狄格州新开的赌场。她几乎只玩二十一点,常常一掷千金——然后,在回家的路上,只能从座椅下抠出35美分交过路费。到头来,雪莉把自己赚的所有家产输个精光,多张信用卡透支。“我老是想赌钱,”她说,“我爱赌钱,爱赌钱时的那种快感。” 2001年,雪莉惹上了官司,被诉盗取了客户的大笔钱款,法庭判她坐牢两年。同时,她开始参加匿名戒赌会,接受治疗,洗心革面。“我意识到自己上瘾了,”她说,“我纠结了很长时间,才承认自己是个瘾君子,但和其他人一样,我确实是瘾君子。”

某些人会像沉迷毒品一样对赌博一类的爱好上瘾,这种观点在10年前是有争议的。那时,雪莉的咨询师并没有说她成瘾了,只认为这完全是雪莉能自主控制的事情。现在,研究者达成共识:对有些人来讲,赌博确实有成瘾性。

对有些人来讲,赌博确实有成瘾性。

过去,精神病学界普遍将病态赌博(pathological gambling)视作强迫行为,而非成瘾行为——驱动成瘾行为的主要是释放焦虑的需求,而不是对于极度愉悦

的渴求。20世纪80年代,美国精神病学协会(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APA)更新《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DSM)时,正式将病态赌博列为“冲动控制障碍”——这是一个模糊的标签,用于定义几种些许相关的疾病,当时包括盗窃癖、纵火癖和拔毛癖。而在2013年5月更新的DSM-5中,该协会将病态赌博移到了成瘾性的章节,这已被视为里程碑式的决定。研究者花了15年才做出这一决定,这反映了对于成瘾性背后生物机制的新理解,也已经改变了精神科医生治疗赌博成瘾的患者的方法。

由于赌博很容易被人接受,也很容易接触到,我们越来越需要更有效的治疗方法。每5个美国人中就有4个人在一生中至少参与过一次赌博。除了夏威夷州和犹他州,美国其他各州都提供某种形式的合法赌博项目。现在,你甚至足不出户就可以赌博,只需要网络或者一部电话。多项调查都发现,美国约有200万人赌博成瘾,这种嗜好也严重影响了2 000多万人的工作和社交。

成瘾机制

美国精神病学协会的决定是基于最近心理学、神经科学和遗传学领域的很多研究结果,这些研究表明,赌博和药物成瘾的相似性比此前预想的要大得多。神经科学家有一套针对成瘾发生时大脑变化的工作模型,过去20年的研究极大提高了模型的质量。在颅骨内部,一系列名为奖赏系统的神经回路与多个分散的脑区相连,涉及记忆、运动、愉悦和动机。当我们参与一项对于生存或繁衍有益的活动时,奖赏系统的神经元会释放大量名为多巴胺的化学信号,让我们体会到满足感的小高潮,并鼓励我们把那些会带来愉悦感的活动纳入习惯。当奖赏系统被苯丙胺、可卡因或其他成瘾药物激励时,释放出的多巴胺可以达到平时的10倍。

持续使用这类药物,会让它们制造愉悦感的能力大打折扣。如果长期服用成瘾物质,使大脑不断产生多巴胺,大脑最终会适应这种刺激,产生的多巴胺会减少,对多巴胺的敏感性也会降低。由此,瘾君子就对药物产生了耐受性,需要越来越高的剂量以产生快感,严重成瘾的人会发生戒断反应——如果在较长时间内,不让大脑接触刺激多巴胺产生的物质,他们就会感到身体不舒服,无法入睡,不由自主地震颤。同时,连接奖赏回路和前额叶皮质的神经通路会变弱。前额叶皮质位于眼睛后上方,能够控制冲动。换句话说,瘾君子使用的药物越多,就越难停止。

现有研究表明,在冲动和寻求奖赏有关的遗传学特征上,病态赌徒和药物成瘾者有很多相似的地方。药物成瘾者需要不断增强刺激来获得快感;同样,病态赌徒下注时会越来越冒险。与此类似,当瘾君子或病态赌徒与他们需求的化学物质或刺激分离时,都会出现戒断症状。少数研究还发现,某些人格外容易同时受到药物成瘾和强迫型赌博两者的影响,原因是他们的奖赏回路天生就活性不足,这也许能解释他们一开始寻求强刺激的原因。

更有说服力的是,神经科学家发现,药物和赌博行为不仅会改变大脑中相同的神经回路,就连改变神经回路的方式都是相似的。这些结论来自科学家对人脑中血流和电活动的研究,研究参与者需要完成电脑上的多种任务,有的任务模仿赌场游戏,有的任务测试他们的冲动控制。有些实验中,玩家从一副牌中选出虚拟纸牌,可以赢钱或输钱;其他任务则让参与者对屏幕上出现的某些图像迅速反应,对其他图像则不作反应。

2005年,一项使用了纸牌游戏的德国研究表明,病态赌徒和毒品上瘾者一样,对于快感丧失了敏感度:参与者赢钱时,他们的奖赏系统的神经活动低于正常水平。在美国耶鲁大学2003年的一项研究,以及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2012年的一项研究中,科学家检测了病态赌徒参加测试时的冲动程度,结果表明这些赌徒的大脑前额叶区的电活动水平通常较低,而这个区域是负责风险评估,抑制原始冲动的。药物成瘾者的前额叶皮质的活跃度也往往较低。

证明赌博和药物改变大脑方式相似的进一步证据,来自一个意料之外的人群:患有神经退行性疾病帕金森病的人。帕金森病的特征是肌肉僵直和震颤,致病原因是患者中脑的一个区域,可产生多巴胺的神经细胞相继死亡。几十年来,科学家注意到,帕金森患者中强迫型赌徒的数目异常高,可达2%~7%。治疗帕金森病的药物很可能导致赌博成瘾。为了缓解帕金森病的症状,有些患者会服用左旋多巴和其他能够提高多巴胺水平的药物。研究者认为,某些情况下,服用药物后造成的化学物质水平的波动影响了大脑,使风险与奖赏行为(比如玩老虎机)变得更有吸引力,使他们更难以抗拒鲁莽的决定。

一项关于强迫型赌博的新发现,还帮助科学家重新定义了成瘾行为本身。科学家曾认为,成瘾依赖于一种化学物质,但他们现在将成瘾定义为反复追求奖赏体验,面对严重后果也在所不惜。这种体验可能是可卡因或海洛因带来的快感,也可能是在赌场赌本翻番时的癫狂。“过去的观念是,你得吞下某种改变大脑神

经化学性质的药物才会成瘾,但我们现在认为,我们做的每件事几乎都能改变大脑,”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精神病学与成瘾专家蒂莫西·方(Timothy Fong)说,“因此,像赌博这类可以产生奖赏感的行为,也能带来身体上的巨大改变”。

治疗方案

将强迫型赌博重新定义为成瘾行为,并不只有语义上的意义:一些医生已经发现,在治疗病态赌博时,用于治疗成瘾的药物,效果要比治疗拔毛癖等强迫行为的方法好很多。出于目前还不清楚的原因,某些抗抑郁药能部分缓解冲动控制障碍的症状,但这些药物在治疗病态赌博上却效果不佳。用于治疗药物成瘾的疗法效果要好得多。纳曲酮等阿片类似物能间接抑制大脑细胞产生多巴胺,从而降低渴求的程度。

几十项研究证明,另一种对成瘾有效的疗法是“认知—行为疗法”,训练患者抵制有害的想法和习惯。这种疗法中,赌博成瘾者可能需要学会面对那些不理性的想法:连续输钱或差点儿赢钱(比如老虎机上三颗樱桃中了两颗)预示着成功临近。

悲哀的是,研究者估计,80%以上的赌博成瘾者都没有在第一时间寻求治疗。而那些寻求治疗的人中,多达75%会重回赌博的老路,这让预防成瘾变得极为重要。全美国的赌场对赌博成瘾都态度严肃,尤其是加利福尼亚。加利福尼亚赌博成瘾委员会(California Council on Problem Gambling)的马克·莱夫科维茨(Marc Lefkowitz)定期训练赌场经理和员工留心可疑的苗头,比如那些泡在赌场的时间越来越长、下注越来越多的顾客。他还呼吁赌场帮助一些赌徒禁止自己赌博,并在ATM机或者付费电话附近,摆放一些介绍匿名戒赌协会(Gamblers

Anonymous),或者其他治疗方法的小册子。一个赌博成瘾者一开始可能是赌场的摇钱树,但长此以往,很多人会债台高筑,无力偿还。

今年60岁的雪莉目前在一个赌博成瘾者治疗项目里做辅导员。“我不反对赌博,”她说,“对大多数人来说,这只是一种成本相对较高的娱乐方式。但对于某些人,赌博是条不归路。我希望大家知道,你真的有可能成瘾。我希望世界上的每家赌场都负起责任。”

篇五:赌博的危害性

赌博的危害性

赌博,其实跟抽烟,吸毒...是一样的,都是隐的一类,我想每个人都需要一种精神寄托,不管赌博还是吸毒等等,身在其中的人知道它是有害的,可是就是一下子戒不了,就拿我抽烟来说吧,我自己也知道很不好,自己很想不抽(知道它的危害)很想戒,也戒过N次,知道其实有一天会抽不动的...可是身边的环境,还有我现在特心烦(也算是我现在的一种精神寄托吧:( ..... )所以一下戒不了.我知道是自己给自己的借口,不过我想只是暂时的,有一天,不会很久,我一定可以不抽的,因为我心里真的不想抽了,想健康开心的多享受几年人生)还有我知道我戒烟的动力在哪,只是现在还不是时候.我想你赌博的人也有跟我类似的心理吧,需要一个人正确的帮助他.

我觉得你叫你爱人不赌,吵跟逼都不是办法,只要他想你怎么都没用的,做任何有害的事的时候 ,做的人都知道它的危害性,可能是一种习惯,也可能是当时的环境,一下子控制不了自己.也就是那一下!渐渐样成了习惯,然后就成为每一次习惯动作,我觉得其实类似这些行为应该是一种精神上的隐,不是你看不惯他抽烟,或者赌博,吵跟闹,逼,不会有用的,其实也不会有什么效果的,最多他会给你点善意的谎言,或者在赌得隐蔽些,谎言在编的高明点,一点意义都没有,你不想他赌博主要是你知道它的害处,你爱人也知道啊,可是他还会去,并且越赌越大,我觉得你自己先得把你的目的想清楚,然后才能帮助他一起把赌戒掉(是帮助他),你先分析透彻他赌博的原因,然后慢慢的引导,帮助他一起戒赌,千万不要跟他吵只会起到反做用,引导他(我觉得赌博也是一种精神寄托,个人的"娱乐"方式,只不过这种方式不好而已)所以,你得多留心看看现在有什么"娱乐"可以让他分心,多帮他"安排"点活动,节目...反正让他觉得没那么闷就好了,时间长了可能就会慢慢淡忘赌博,反正目的就是让他"乐得"忘记赌博,我不知道你们结婚多久了,会不会时间长了,我觉得夫妻不是结完婚,过完""以后就剩"过日子"得相互体贴,帮助,经营...自己的这个家,现在就是他需要你帮助他的时候,我想只要你用心良

苦,如果他是爱你的话,有一天他会感动的,但是千万记住,不要吵...

赌博是心瘾,想戒掉的话注意如下几条:

1。还没戒的时候,手上尽量不要有钱。

2。常想赌博把钱输光的害处。

3。建立赚钱和省钱的愿望,比如要存钱买房子娶老婆买车等等。

4。结交良友远离损友,为自己构造一个尽量没有赌局的环境。

5。很重要的一点,一定要想明白一点:天上没有掉下来的馅饼,哪怕刚开始的时候赢钱,赌博最终只会把钱输光,时时刻刻记得这点,天天提醒自己。

6。把时间用在比较有意义的活动上(经常上这个坛子骂骂WT也比去赌强),可以起到一定的分神作用(不会总想着赌)。

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