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小和尚,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7 10:35:51 体裁作文
篇一:“小和尚跟着老和尚出来化缘”写作指导及例文
材料作文“小和尚跟着老和尚出来化缘”写作指导及例文
——2013年5月石家庄市高三二模作文导写
【文题回放】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小和尚跟着老和尚出来化缘,满心不情愿,看见几尾逆水而游的鱼,便借题发挥:“这些鱼真傻呀,逆水而游,多费力,多辛苦!”“可它们正在享受奋斗的快乐呢!”老和尚说,顺手一指河面上的落叶,“你看见那片黄叶了吗?只有死去的东西,才会享受这种随波逐流的安逸和舒适啊!”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指导】
此作文题话题指向明确,但又不过于直白,学生有话可说,有理可论,这是作文命题的一大规律。关注个体的成长,培养有道德素养的人才,是语文教学人文性的具体体现,也是作文命题发展的趋势与方向。此作文命题正是基于以上考虑。
这是一道富有思辩色彩的作文题。要求考生运用辩证的思维,以发展的眼光、联系的眼光进行理性分析,思考蕴含其中的哲理,进而确立最佳立意角度。材料是小和尚与老和尚的对话,小和尚的话是次要方面,老和尚的话是主要方面,只要深入理解对话的含义,挖掘材料隐含的哲理,文章就易于动笔了。
“逆水而游”“费力辛苦”与“顺水而行”“安逸舒适”是一对辩证联系的矛盾统一体。“顺水而行”确实暂得安逸和舒适,但其“随波逐流”,如死去的“飘落黄叶”,“安逸和舒适”是短暂和无意义的。“逆水而行”虽然“费力辛苦”,但“享受的是奋斗的快乐”。材料中的核心词语即“奋斗”和“快乐”。
把握了材料核心内容后,有必要联系现实生活,进行由此及彼的深层思考,循事探理,条分缕析,形成生活的理性体验,以开掘思想的深度。社会生活中,有的人也如顺水漂流的“黄叶”,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得过且过,殊不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也有的人正如逆水而游的“鱼”,虽衣食用无忧,生活安逸,小有成就,却仍然积极进取,奋发有为,他们深刻地体会到了“我奋斗,我快乐”的含义。
只要分析深入,理解透彻,思辩准确,定能写出令人信服的文章来。
【参考立意】
快乐的含义是行动;不要随波逐流;要勇于逆流而上;在奋斗中享受快乐;等。
【优秀习作】
成功属于迎难而上的人
平山县外国语中学 高三 李二肖
小溪不会因山路的崎岖而停止前进的步伐;
雄鹰不会因为天空的电闪雷鸣而收起扇动的翅膀;
毛虫不会因破茧的痛苦而停止成长的速度。
因此,小鱼不会因逆水而游费力辛苦而停止不前,生命的意义在于在困境中仍能迎难而上。 物犹如此,人更亦然。 中国著名篮球运动员姚明,在国际上都享有盛名。在刚进入NBA时,中国篮球明星才刚在西方国家崭露头角,他成了整个中国乃至亚洲篮球的代表,压力很大。当时他的球技不是最好的,身材也不占优势,但是他没被困境束缚,而是迎难而上,刻苦努力,最终走向成功。
正因为在困境面前,他迎难而上,才没有被打倒,才不断取得进步和成功。今天的姚明不仅是中国篮球界的代表,更是中国的骄傲。姚明的成功来源于他迎难而上的坚强。
“你只闻到我的香水,却没看到我的汗水。”相信很多人都知道这句话。在别人看来,陈欧是幸运的,是成功的。可是没有人知道作为聚美优品的创始人,在创业初期,要是没有直面困难,要是没有迎难而上,那么今天的我们也许都不知道陈欧是谁,更不会造出“陈欧体(我为自己代言)”了吧。
陈欧的成功正是来自他迎难而上的勇气。
人生就像一条河流,当顺流而下时,“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可是人生不会永远处于顺境,反而经常碰到困难。面对逆境时的我们,就像鱼儿,不逆水而进,就会顺水而退。所以面对困难,我们要迎难而上,即使阻力很大,即使梦想遥远。迎难而上虽然并不意味着一定成功,但当你选择它时,你已经赢得了成功的可能。
如果没有邓亚萍的直面困难,也就没有中国乒坛一姐的称号;
如果没有刘向东的直面困难,我们就不可能在京东商城购物;
如果没有朗朗的直面困难,可能就不会有中国的“钢琴王子”;
如果没有杨丽萍的直面困难,也就不会有春晚唯美的雀之恋了······
小溪因为迎难而上而汇入大海;
雄鹰因为迎难而上而展翅苍穹;
蝴蝶因为迎难而上而破茧成蝶;
小鱼因为迎难而上而享受成功的快乐;
我们也应在在奋斗中享受快乐。
点评:
本文是一篇不可多得的考场应试优秀作文。开头运用排比手法,类比引出中心论点;主体部分运用典型例证论证观点,且论据有详有略,引例之后能恰当析例,例证之外还能引用论证;结尾再用排比手法,类比紧扣中心论点。语言生动,文采斐然,确实难得。
享受迎难而上的快乐
平山县外国语中学 高三 刘悦 蚕蛹化蝶,必经钻心之痛,迎难而上才会华丽变身,享受光彩照人的快乐;
凤凰涅槃,必经灼肤之痛,迎难而上才会浴火重生,享受万众瞩目的快乐;
人亦如此,面对困难迎难而上,才会像那逆水而游的鱼一样,享受成功带来的喜悦。
每个人都渴望成功,但在人生的道路上又尽是崎岖和坎坷。当困难摆在你面前时,你会怎么办?是放弃,是逃避,还是······?不,朋友,那是懦弱,无能的表现。苏格拉底说:“ 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 让我们在困境中奋斗吧,只有那样才能享受到真正的快乐。 大发明家爱迪生,在研究哪种灯泡内芯更耐用时,面对一次次的失败,他选择迎难而上,一千多次的实验,终于使他享受到成功的快乐;
一代史学家司马迁,在进行历史的记录时,面对宫刑带来的屈辱,他选择了迎难而上, 最终完成《史记》,享受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快乐。
无臂钢琴师刘伟,在弹奏钢琴时,面对无臂的痛苦,仍然选择迎难而上,最终走入维也纳金色大厅,享受到鲜花和掌声的快乐。
困难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面对,只有在困境中才能锻炼出人才来。
困难像弹簧,你弱它就强,在困难面前,我们怎样才能成为胜者呢?唯有迎难而上,不懈奋斗。 迎难而上需要战胜困难的勇气和意志。
八年屈辱的抗日战争,面对武器装备的落后,作战物资的短缺,敌我实力的悬殊,
中国共产党人以及广大人民群众并没有退缩,并没有投降。就连那些抗日小英雄的姓名也不胜枚举:活在歌声里的小英雄——王二小,银幕上的抗日小英雄——小兵张嘎, 送鸡毛信的抗日小英雄——海娃······他们用自己极大的勇气和顽强的意志将日本侵略者赶出了中国,成为我们迎难而上的榜样。
不管多么险峻的高山,不畏艰难者总能走出一条攀登到顶峰的路;
不管多么幽深的大海,激流勇进者方能领略江河源头的奇观胜景。
迎难而上激流勇进吧,荡起生命之舟,海浪为劈风斩浪的航船饯行,为随波逐流的轻舟送葬。
点评:
本文立意得当,开头类比引出中心论点;本论部分旁征博引论证中心论点,材料丰富,论证充分;结尾再用类比,重申中心论点,并发出号召,收束有力。全文能紧扣材料及中心论点,语言生动形象,首尾类比,文采毕现。
【网络文章】
一、享受奋斗的快乐
鲜花若不能绽放则空留一阵叹息,春蚕若不能吐丝则只留一声长吁,我们若不能奋斗一场则只留一番悔恨。
丑小鸭经受住了同类的嘲笑和讽刺变成了美丽的天鹅,毛毛虫经历了破茧的痛苦变成了金色的蝴蝶。我们在奋斗的路上也许会经历闹市的喧嚣,经历世俗的嘲弄与引诱,但我们只要将自己抽身出来奋然前行,定能享受着个人价值的实现、享受着生命的充盈、享受着进步的快乐。
2005年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哈罗德·品特还是孩童时,就常常幻想自己成为萧伯纳那样优秀的剧作家,一有空闲就读书和练习写作剧本,但却进步缓慢,常常受到别人的挖苦和嘲讽。父亲为使他继续坚持自己的理想,就问他:“你为什么喜欢写作?”品特说:“我想成为像萧伯纳那样伟大的剧作家。”父亲又问:“你快乐吗?”品特说:“我非常快乐,而且我很享受读书和写作的快乐过程。”父亲说:“你非常快乐并且享受着追求事业的全过程,这说明你已经成功了,你又何必非要成名呢?”品特终于明白,干着自己喜欢的事,虽然有时不被人理解,但只要内心充实,享受奋斗的过程就是幸福,就是成功。哈罗德·品特就这样在享受着自己奋斗的过程中,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一个人追求事业上的成功,先不必问结果,先学会享受追求成功的过程。有时我们就是太注重结果,还未开始行动,已然患得患失,结果使自己身心俱疲。其实对成败的过分关注,反而会有害目标的达成,不如像品特那样专注奋斗的过程,享受奋斗的过程。以这样的心态行事,成则不会骄逸,败也不会颓丧。
成败取决于奋斗的程度。能够在奋斗过程中充分享受快乐的人常常是最后取得成功的人。他们在充分享受奋斗的过程时,倾全力于其中,认真地对待每一次机会,因此他们往往会成为受成功垂青的人。享受奋斗过程的人,既能得享其间的快乐和幸福,还能得享成功之神的眷顾,我们又何乐而不为呢?
人生一世,最终都要归于尘埃。如果我们能以积极的心态面对人生,就会拥有一个精彩的生命过程。但愿我们每个人都能在奋斗、追求的过程中,快乐地、幸福地度过自己的一生。
点评:文章以一组排比句造势,顺势提出中心论点,入题自然快捷。接着举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哈罗德·品特这一典型事例,进行分析说理,指出“一个人追求事业上的成功,先不必问结果,先学会享受追求成功的过程”,“能够在奋斗过程中充分享受快乐的人常常是最后取得成功的人”。分析深刻,颇有说服力,是一篇难得的佳作。
二、享受追求的过程
泰戈尔说:“星星周而复始的运行,然而始终追求着永远不能达到的目标。”有追求,才有精彩的世界。 当鱼看到鸟在天空翱翔时,心生羡慕,决心学鸟飞翔,即使别人劝说,它依旧不放弃,每天坚持刻苦地学看鸟的姿势飞翔,直到生命的最后时刻。鱼的目标设定固然有不切实际的地方,也许有人会说鱼什么也没有得到,它的行为很傻,得不偿失,但我认为鱼的一生有追求,它虽未成功却享受了追求的过程,它的不懈追求值得赞扬。
人的一生也是充满了追求。小时候想拥有许多玩具,再大点是想考试成功,成人后,想找一份好的工作??人生就是因追求而多姿多彩。追求是人生的目标,是前进的动力,有了追求的日子,再苦也不觉得苦,再累也能挺住,为了追求,现出青春热血又有何妨?
屈原有一个追求,希望楚国可以强大能抵抗秦国的进攻。这个浪漫主义的爱国诗人,在梦想破灭时,最终跳进汩罗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不仅是他心路历程的写照,也是他不懈追求梦想的赞歌,更是他留给后世最光辉的篇章。
岳飞有一个追求,希望能直捣黄龙府,迎请二帝还朝。他激励自己“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但不幸的是,朝廷执行的是投降政策,一个身经百战,屡建奇功的抗金名将,最后却以“莫须有”的罪名,怀着终身的遗憾冤死在风波亭。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谁能因为他没有取得最后的成功而否定他的伟大呢?
屈原,岳飞奋力追求。他们的意志是那么坚强,他们的千秋事迹难道不值得赞赏吗?
人活在世上是短暂的,因此要用追求去填满,丰富我们的人生。过程往往比结果更重要,我们一定要享受追求的过程,不要太在乎结果。因为过程带来的喜悦与结果带来的喜悦是一样伟大的。
我想,追求是辛苦的,但其中的感觉是无比奇妙的。即使艰辛,也是深刻的。记得有位哲人说过,“梦想的代名词是跌倒、挫折、希望、成功。”我要说追求的价值就是享受追求的过程。
点评:本文作者立意独特,作者把握住了鱼为了梦想而努力追求的过程,得出了“追求的价值就是享受追求的过程”这一结论。作者能辨证分析,没有盲目地否定结果的重要,而是用一句“鱼的目标设定固然有不切实际的地方,但它的不懈追求值得赞扬”将鱼的盲目轻轻荡开,然后举出屈原、岳飞等实例,将努力奋斗,不懈追求的观点进行论证,颇让人信服。 文章来自世界大学城
三、享受“奋斗的快乐”
我喜欢看雨后的青山,我把翠绿的颜色带给我的愉悦看作珍宝;我喜欢读古典的书籍;我把永恒的真理对我灵魂的洗刷看作珍宝;我喜欢品位成功的甘甜,我把奋斗,会带来成功的奋斗看作珍宝。
奋斗是实实在在的,不像梦幻,使我们感到虚无缥缈。成功应该也是实实在在的我们通过奋斗。一步一步地向成功靠近。
徐志摩说:“寻梦,撑一支长蒿,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我正是在撑这样一支长蒿,不断地向前,前面的青草总会更青。
我闻到青草发出的芳香气息,一边撑蒿,一边感受到迎面吹拂来的轻柔的峁前面的阳光斜射过来的温暧的光线。我的额上渗出了汗珠,有微风为我拭去;我的手脚酸痛,有阳光为我抚摩。我想,这就是奋斗的快乐吧。
当我到达了成功的一个小小彼岸,我坐下来,闭上眼,回味着青草的芳香,重温那阳光的温暖,我很高兴,因为我又长大了一些。我的身体将变得强壮,我的每一个动作都强劲有力。我说奋斗是
珍宝。我所追求的成功,还要在更遥远的地方,也许我是像夸父追月吧,竭尽全力去追赶太阳。成功太咬牙,奋斗依然实实在在,有了奋斗,就好像触摸到了成功。
我继续前进,前是当中定会有暴风雨,定会有冰封河面的时候,也许我因此不能再前行,我就回味着那青草的芳香,重温那阳光的温暖。奋斗的快乐时时围绕在我身国,我感受生活实实在在。我说,压力奋斗是珍宝。
奋斗能带给我成功,我坚信,因为李白说:“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奋斗带给我的快乐,有时很难感受到,不像成功给人带来巨大的喜悦。我却始终为了聚成这巨大的喜悦而奋斗着。
我把奋斗当作珍宝,我在奋斗的微小的快乐中收集我的宝藏,最后,我就是世界上最快乐的人!
四、我愿是那逆行的鱼
任洁
小和尚:“这鱼真傻啊,逆水而游,多费力,多辛苦。”
老和尚:“他们享受的奋斗的快乐啊!”
“顺水而行,不是更安逸,更舒适吗?不是可以享受一种更大的快乐吗?”小和尚反驳道。 “你看见那片黄叶了吗?”老和尚指着漂流在江面上的一片黄叶说,“只有死去的东西才会随波逐流,才会享受这种安逸和舒适啊!”
——《逆行的鱼和漂流的叶》
时间是公平的法官。现在安逸,等在后面的却是困窘。倘若现在劳筋骨,饿体肤,也许拼搏之后会换来一片阳光明媚的未来。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只有不断辛勤耕耘,才能让自己成为时间的主人。
爱迪生的那句“除了你自己,没有人能骗你远离最后的成功”让人醍醐灌顶。的确,少壮不努力,总是以“我还年轻”之类的幌子来自欺欺人,今日事,明日毕,明日复明日,明日又何其多呢? 大学生是时代最鲜活的力量,勇于追求“生如夏花般绚烂”,敢于喊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但我们却又是容易浮躁,抵抗诱惑能力低的群体。当巫婆的苹果和沉重的剑摆在面前时,有多少人敢于担当,敢于去选择后者呢?
拼搏或是停滞不前往往只在一念之间。选择拼搏并非难事,但选择之后还能坚持不懈就显得难能可贵了。没有人可以随便成功,拼搏也不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事,一劳永逸只是缥缈的假想。要想坚持不懈就得有前进的动力,那就像汽车马达驱动你不停地向前奔跑。这动力可以是为了自己以后的美好生活,可以是为了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总之,要时刻鞭策自己,在青春的路上不能停下脚步,在青春的战场上要无怨无悔!
敢于逆行需要极大的勇气和信心。畏首畏尾,瞻前顾后绝对不可能体验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快感。要相信自己,鼓励自己,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战胜困难的过程就像是爬山,是把绊脚石转化为垫脚石的过程。不要因为害怕失败而不敢尝试,没有人天生就是胜利者,所以要努力争取机会,向着前方迈出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萎靡不振,这只是生活和你开了个小小的玩笑。也许你爬山涉水经历千辛万苦来到“胜利”门前,只需要再多一点的努力,轻轻一推,便会“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了。
我愿是那逆行的鱼,平静的深潭不是我的向往,在湍急的河水中勇进才是我的追求! 我愿是那逆行的鱼,不安于现实的平淡,劈荆斩浪,只为拼搏的快感!
五、快乐,属于为理想奋斗的人(转载)
作者: 三月雪
"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奋斗。”多么浅显易懂的道理啊!是的,每个人都可以有理
篇二:作文“老和尚与小和尚”教学案
材料作文“老和尚与小和尚”教学案
许卫高
一、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一个老和尚和一个小和尚在化缘途中路经一条小溪,走着走着,快到小溪时,老和尚忽然停了下来,并示意小和尚不要做。原来,他看到两只小麻雀正在溪水中洗澡。不知过了多长时间,两只浑然不觉的小麻雀洗足洗够,才叽叽喳喳地飞走了。
小和尚不无抱怨地说:“为了两只小麻雀,居然耽误了咱们这么长时间,真急人!”
老和尚意味深长地说:“世间生物不分大小,都有它们的生活和享乐,我们出家人要慈悲为怀,爱惜苍生。尤其是在小麻雀们沐浴的时候,它们的内心和意识中肯定蕴含着圣洁康乐的观念。双双着水,幽幽私语,洗尽它们百里飞翔、千里奔波的一路征尘。这是多么动人的时刻、多么幸福的情景啊!”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二、审题立意分析
材料由三个自然段组成。第一自然段叙述老和尚面对麻雀洗澡所采取的态度,第二自然段讲小和尚的“抱怨”,第三自然段是老和尚“意味深长”的一段话,这是对自己呵护麻雀行为的解释,是本材料的重点所在。从材料作文立意多向性出发,两个和尚的言行均可成为我们关注的对象。
先看老和尚,在两只洗澡的小麻雀前,他“示意小和尚不要作声”,“不知过了多长时间”的等待,表明了他对普通而美好的事物的关注、尊重与呵护,令人钦佩和感动!再听听他 “意味深长”的那段话。它由5句话构成:第1句 “世间的生物不分大小,都有它们的生活和享乐”指出众生平等,各有自我天地与美好之意;第2句则提出了明确要求,“慈悲为怀,爱惜苍生”;后面3句,是对第1句的具体化表述,小麻雀们沐浴的场景在老和尚眼中,是多么的“动人”“幸福”,富有诗意,这样的感觉源于老和尚的内心美好,这是小和尚所无法企及的。5句话中,前两句话最为重要,它们构成了内在的因果关系,很好地阐释了老和尚尊重麻雀洗澡的原因,作文时,就此展开,深入开掘,即可建立非常准确而清晰的思维路线。
再看小和尚的“抱怨”,为了“小”麻雀“耽误这么长”、“真急人”等词语表明小和尚着意赶路,无暇他顾,显示了他一味追求目标,忽略欣赏美好的错误,也表现了他对普通事物缺少尊重之意。
小麻雀作为故事的引起,是两个和尚不同行为的触发点,它们的行为不是本材料的重点,从它们身上入手,不够妥当。
据此,我们可以提炼出以下这些认识:“尊重、呵护美好”“关爱(爱惜)苍生(万物)”“关注平凡”“平等待人”“拥有慈悲之心”“学会欣赏美好”,“自己内心美好,才能欣赏、尊重美好,即以己(仁心)度人”,“人和自然的和谐是最大的和谐”,等等。
三、评分细则
1.参照2013年江苏高考作文的“评分表解”(见最后一页)。切题是最基本的要求,分“切
题”(一、二类卷)、“基本切题” (三、四类卷)、“不切题” (五、六类卷)三大类;一类卷63分以上,二类卷56~62分,三类卷49~55分,四类卷42~48分,五类卷28~41分,六类卷27分以下。
2.几点说明
①作文评分应坚持兼顾“语文素养”。凡词汇贫乏、语言无味、面目可憎者,凡前言不搭后语、逻辑思路混乱者,凡书写潦草、错别字病句较多者,一律下浮一个档次;严重者直接判入六类卷。
②文体模糊不明,最高不超过41分;文体不伦不类,且语文素养较差者,视为六类卷。 ③特别提醒,不能只从立意上简单评分。一方面,同一角度中的立意表达有高下之分;另一方面,即使同一立意,也要看文章写得如何。
④确认为抄袭,其中有三分之二以上篇幅与原作相同,最高不超过20分;内容基本相同的,最高不超过10分。
⑤完篇而字数不足,正常评分之后,再扣字数不足分,每50字扣1分,扣满3分为止;明显未完篇的文章,视篇幅和内容的实际情况而定,但最高不能超过46分;未完篇的文章不再扣字数不足分。
⑥卷面、错别字扣分,每错(别)一字扣1分,扣满5分为止。
⑦无标题,扣2分。
四、存在的突出问题
1.审题
(1)立意不准。许多考生缺乏整体把握意识和细致分析能力,忽略材料中的关键词句,抓住细枝末节,生硬迁移,出现了明显的审题错误,如“坚守信念”“忍”“让”“安享幸福”“宁静致美”“宽容”“理解”“等待机会”“从不同角度看问题”“换位思考”“要有恻隐之心”等。(2)若即若离。此类文章占有较大的比例,它们往往对材料断章取义,在具体行文过程中,说理不能紧扣中心。如“爱惜”这一立意,行文先论述“爱惜自己”,继而论述“爱惜普通人群”,貌似有层次感,实则出现游离现象;再如“尊重”这一立意,文章论述了尊重自然、尊重他人、尊重自己等多层意思,显然就与原材料的内涵不吻合了。
也有许多文章从小麻雀角度立意,文章起评档次较低。
2.材料
或缺乏材料,泛泛而谈;或堆砌材料,一味“例证”,与江苏高考议论文写作要求能够深入“分析”,多问几个为什么相背;或材料类型过于单一,名言材料较为缺乏。
3.文体
文体单一现象严重。议论文占绝大多数,也有一定的出彩文章。但记叙文比例明显偏低,大部分流于对原材料的简单演绎,取材低龄化现象严重,且有不少考生硬套亲情类题材以致偏题,优作尤其少见。
4.文题
(1)宽泛而空洞,不利于议论的展开;(2)不具有文体特征,部分记叙文居然用的是议论文式题目;(3)晦涩难懂、模糊不清;(4)文题与文章不对称,导致“文题不准,全文皆偏”的错觉。
五、作品欣赏
(一)议论文
1.心怀万物
高三(1)钱向阳
置身于社会中,不要过分以自我为中心,只有心怀万物,我们才能领略大自然晴霜雨雪的变化,才能感动与虫鸣鸟叫的欢愉,才能感受“风住尘香花已尽”的哀伤??
心怀万物,我们便能尝他人之乐,品他人之忧,老和尚爱惜苍生,在他眼中,事物不分尊卑,他耐心地等待麻雀洗足沐浴。同时,他也收获了一份幸福与满足,心怀万物,于不觉间,我们的心灵逐渐丰润,我们的目光逐渐柔和,心怀万物,我们因此收获悯人的情怀,收获博大的胸襟。
我们逐渐奔波于高楼大厦间,沉浮于喧嚣嘈杂里,但是请记得,不要因为走得太远,而忘了我们为什么出发,常怀一颗真诚,敬畏之心吧,我们有多久没有像老和尚一般,用慈悲之心去关注自然,关注生命了呢?
在纽约曼哈顿街头,一位小女孩站在一棵树下迟迟不肯离去,任凭街上车水马龙,她说她在等待秋天最后一片叶子的落下。小女孩感动于这寻常的自然更替,将秋天细心谨慎的收藏。我们那是否也应该平等地对待万物,留心与它们的细微改变。
心怀万物,不仅需要一双观察注目的眼睛,更需要我们尊重敬畏的心态,小和尚抱怨的说:“为了两只小麻雀,居然耽误了咱们这么长的时间,真气人!”此时的他,早已将自己置于自然界的高处。因此,他体会不到别人的喜怒哀乐。我们不该过于重视自我,将自己置于世界的中心,放低一下姿态吧!心怀万物,我们不妨学习一
下小溪的低调;学习一下山的沉稳;学习一下泥土的自谦。心怀万物,需要我们长存一份感动。这种感动更多的是一份关怀以后总怜惜之意。是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人文情怀。当羁旅之人“幽窗冷雨一身孤”时,我们同他一起惆怅;当傍晚“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时,我们同样产生以后总怜惜不舍之意;而当“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时,我们同样淡然一笑??心怀万物,只有我们去体会去理解,才能收获其中的美好情感。
心怀万物,我们在关怀的同时,也必能寻回自己纯真美好的心灵,像老和尚一样睿智从容地活着!
[我的点评]
2.守护他人的幸福
高三(15)钱 澄
曾在公园里看到这样的场景——一个孩子站在树下,微张的双臂呈现一种保护的姿态。我觉得好奇,上前去却被孩子告知绕道而行。问过之后方知树下有群蚂蚁搬家。不禁莞尔,欣然绕道。
原来这孩子为守护那群小小的蚂蚁,如此广博的胸怀和悲悯的气度,让我不禁有些汗颜。
试问有多少人,会关注脚下蚂蚁的生死?有多少人,愿意停下来,只为守护别人的幸福?
丰子恺先生回忆李叔同时曾说,弘一法师坐下前必要轻摇藤椅,只为使藤椅间的小虫散尽,坐下是便可不伤及这些小生命。不管是世人敬仰的弘一法师,还是我曾于公园中遇见的孩子,他们的内心,都明确知道,那小小的生命之中,也自有它们的喜怒哀乐,值得我们去尊重;无论小大、贵贱,每一个生命的幸福,都需要我们的守护。
然而现实之中,这样的人实在少之又少。不说那些小小的生命,即便是同样立于世间的人,也得不到尊重。在那些强拆的官员心中,必是不把他人的幸福放在心上的,因此才会不顾百姓的苦苦哀求,将他人的家生生拆除,空留一片残垣断壁,而不顾别人,那一同破碎的幸福。对人尚且如此,对待我们身边的动物,花草又会是怎样?前有虐猫,硫酸泼熊事件,后又曝出养熊取胆的事件。一个个令人发指的真相背后,我看到的是,人们对于生命的残酷和冷漠。谈何守护?
守护每一个生命的幸福,需要人们深刻理解生命的幸福。守护每一个生命的幸福,需要我们设身处地,为别人,为别物思考。守护每一个生命的幸福,更需要我们同等看待世界上的一切生命。并不是苍白无力的口号,而是发自内心的尊重;并不是居高临下的施舍,而是平等对待的从容。
守护一尾鱼的幸福,不是将它圈养,而是任他在水间遨游畅快;守护一只熊的幸福,不应以铁缚它,以钢锢它,而是任它于山野老林里咆哮恣意;守护一株梅的幸福,不应折它断它,而应任它旁逸斜出,任它含芳吐蕊??
忽然想起那孩子与我说的一句话——要是吵到它们可就不好了。是啊,吵到它们,可就不好了。
[我的点评]
3.善待生命
高三(3)赵苏南
周国平写过:“生命本没有名字。”在洗去纷繁的任何身份之后,的确,我们都是平等的——没有名字,不分大小的赤裸裸的生命。而所有的生命都应善待。
佛家弟子尝言“我佛慈悲”,仅这四字,便如溪涧清流,荡涤人心上的仇恨,使人悲悯,心怀慈悲。善待生命即是这种悲悯这种慈悲。生活于世,实属不易而珍贵,需要感激的外物亦不可胜数。即使是渺小的蝼蚁,也是这颗苍茫宇宙中的孤独星球上给予了我们温暖陪伴,生命化而为人,是我们的庆幸,而人之外的生命或脆弱或坚强都需要我们的细心呵护,若不善待,难以共存。
张爱玲说:“因为懂得,所以慈悲。”对生命怀有慈悲之心需要懂得,而理解生命即要领悟生命的平等。在帕斯卡尔的眼里,人是一株思想的芦苇,因而人的全部尊严就在于他的思想。撇开造物者赐予人所能思想的这件礼物,我们也无非是一个普通而脆弱的生命。人通过才智去实现生命的价值,而树、飞鸟、游鱼??这些生命的存在无不在以自己的方式创造着这个世界的精彩。六相众生看世界会看到六种不同的世界,这就是多种宇宙观。因为每一个生命都是独立的个体,生命平等,无高低贵贱大小之分,所谓的主宰、所想的凌驾,归根到
底皆是人所臆造的虚妄。古人云:“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勿让蛮横与亵渎侵蚀人性中本有的仁,看到生命的平等,方能留住心中的善。
而善待生命如莫言所言绝不是那些挂在口头的悲悯。大悲悯来自于心中真挚的善而非有意而作出的姿态。绝望之时,应使之看到希望,平静之时,应使之相信希望。万事万物各行其轨,一定的交融建立在一定的独立之上,如若不知名的冒犯干涉,则扰乱了原有的和谐。而善心则应是常驻心间的不外之物。洒脱如苏轼,善良如苏轼,“渔樵于江渚”、“侣鱼虾而友麋鹿”,这是领悟了善待生命的真谛,也深感其乐。
难忘《大话西游》里双手合十的玄奘,双手之间,即是慈悲,是善。
人间之爱哪有大小之分,生命也无所谓轻无所谓重,善待生命实属人之本性。
[我的点评]
4.怜蛾不点灯
高三(16)陈天宇
“美,乃是相应。”
林清玄先生在白莲雾园里静坐注视着这一个白色的小精灵,体悟到生命的美好感动,这感动生发于慈爱圣灵之心,亦会由美好本身所通过香气传达。我们每个人,对于世间都需要秉持一颗怜爱之心,便可以拥有一双明澈的眼睛去发掘美好!
见林先生自评,说道自己会因读到诗篇“怜蛾不点灯”而感动的热泪盈眶,杜甫的诗笔道出的情愫就是一种慈爱的具象,知道“飞蛾扑火”的悲剧,便不愿点亮烛火,而是呵护一个微弱的生灵,这是何等细腻的心思呀!于慈悲家本身就又是一次性灵的洗礼??
可我们的世人有何多在乎这般的博爱呢?我看见一个个隐蔽的捕兽夹伺机张开魔爪,我听见一声声撕裂宁静的汽笛惊扰片片鸿影,我更嗅到人类文明之火烧灼自然林木焦烂的臭味??太多的人都不懂得尊重自然的生命,更何谈去尊重人的性灵,去以博爱慈悲济世呢?迟早有一天,我们会失去所有美好的共存,独留失望的灰烬天空。
老和尚在麻雀沐浴甘愿停留一下脚步,去等待,在静伫中静赏生灵动人的时刻,他在脑海中想象着一种契入佛法的圣洁康乐,这是一种小和尚未能达成的恬淡心境。我们要削去一些身上的戾气与浮躁,多多去耐心体悟美好,才是精神的飞翔,人性的飞翔。
对于身边的事物,每一个细微之间都有相应的美存在其中,只是取决我们是否有心意去爱惜周遭的一切。弘一法师于荷花的钟情,亦让他收获荷花般的人格。“每一个渴望契入法性的仁,都会拥有心灵的美好。”心灵的美好下,我们会学到用感觉全开,去关怀灵性,自然也会体会得到真善美的存在。想到从前无数次见到草坪上“芳草依依,足踏何忍”,却依然被无视对待,不禁心生一丝愧怍,一丝难以排遣的哀伤了。
我知道为何世人“终日拈花择火,不知身是道场”了,他们只是少了一些怜惜,自然没有意识去追求真善美,这是人格的缺憾,性灵的浅薄,可叹可叹,然而却不可哀,因为如今醒悟之人太少,真善美何会留于他们心中?
“怜蛾不点灯”??
我默念于心,满足怜爱与美好的情愫充斥于心,多么幸福的场景啊!
篇三:摘苹果的小和尚——材料作文立意一则(整理精校版)
摘苹果的小和尚——材料作文立意一则
作文辅导
0430 0635
[材料作文]
河边的苹果一位老和尚,他身边聚拢着一帮虔诚的弟子。一天,他嘱咐弟子每人去南山打一担柴回来。弟子们匆匆行至离山不远的河边,人人目瞪口呆。只见洪水从山上奔泻而下,河面波涛汹涌,根本无法渡河。弟子们只好空手折回,禀报师傅。而一位小和尚却从怀中掏出一个苹果,递给师傅说,过不了河,打不了柴,我见河边有棵苹果树,就顺手把树上唯一的一个苹果摘来了。后来,这位小和尚成了师傅的衣钵传人。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除诗歌外),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抄袭,不要套作。
[立意分析]
(1) 虽有多种角度,但要选择最佳角度
此材料无非有三种角度:老和尚的角度,众和尚的角度,小和尚的角度。这三种角度都可以作为写作切入点和立意点来写。但是,最佳的角度当然应该是小和尚的角度。因为他是全材料的核心,老和尚和众和尚都是因他而存在的,都是为了说明他,表现他的。
(2) 虽可广作联想,但要切合高考情形
此则材料,无论是哪一种角度,都能给以广阔的联想和生发议论的空间。比如:老和尚真是足智多谋啊,他能设计如此高明的试题来考验和挑选接班人;众和尚非常懂得谦让,让小和尚摘下了那唯一一个苹果;小和尚工于心计,善于阿谀奉承,对掌门人之位早有野心。——这些联想在现实生活中不无道理,而且恐怕还更是真理;如果离开了高考的特定场合,写出上述立意的小杂文,自然也是美文。但是,这是高考,写必须立足文本整体而不是以自己的想象取代眼前的材料;写必须立足于时代的主流价值观,而不是立足于自己对《厚黑学》的深入研读。
就此则材料而言,材料中并没有说老和尚是否借打柴来为日后选拔接班人,他也许只是无意地从小和尚的表现中看出了
小和尚的潜质;材料中的众和尚并没有做错什么事,自然不该受到老和尚的批评,或许还应该因为他们并没有冒险渡过打柴而受到表扬;小和尚是此材料的核心,他与众不同的小小表现显然受到了老和尚的充分肯定,也得到了众和尚的认同。所以,写的任务就是要合情合理地从材料中发掘小和尚身上的闪光点到底是什么,有哪些。
(3) 虽有多种立意,但要确定最佳立意
确定小和尚的角度,可以表述出多样的立意,但考生必须确定那最佳的一个。如果不联系材料整体来立意的话,即便从小和尚的角度来切入,同样可能说出一些虽然有理却让人哭笑不得的立意来。比如:
? 做人要有孝敬师傅之心;(小和尚把想到把苹果给师傅)
? 做人多有一样技能更好;(小和尚有能力上树摘到苹果)
? 要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只有小和尚发现了苹果的美)
? 做事要做彻底,不放弃;(小和尚应该把苹果树砍成柴)
? 做好小事才能做好大事;(小和尚能摘苹果才能承衣钵)
????
这些立意不能说不对,但不好!
最佳的立意是什么呢?
小和尚为什么后来继承了衣钵呢?
因为他:
(1)不愿空手而归;
(2)总想有所收获;
(3)有强烈的责任心;
(4)很很强的创造性;
(5)有头脑,有主见;
(6)善于观察事物;
(7)善于发现机会;
(8)善于变通思维;
(9)勤于动手实干。
所以,老和尚乐意把衣钵传给小和尚,让他把佛的事业发扬光大。
原材料之后原本尚有这样一段文字可以作为上述分析的一点补充:
世上有走不完的路,也有过不了的河。过不了的河掉头而回,也是一种智慧。但真正的智慧还要在河边做一件事情:放飞思想的风筝,摘下一个“苹果”。历览古今,抱定这样一种生活信念的人,最终都实现了人生的突围和超越。
(4) 虽然非常好写,但要写出深度厚度
有了上述正确、准确的立意分析后,此则材料作文的写作就是非常简单的事了。但是,“好写”与“写得好”完全是两回事。如果只是抓住上述九条中的某一条来“驴推磨”式转圈圈地写的话,就不如组合上述九条中的某三条“挖矿井”式层层深地来写;如果完全抛弃原材料而只扣住最佳立意来写的话,就不如既扣住最佳立意同时又紧扣原材料来写;如果在行文中完全选用古代的事例来写的话,就不如既有古代的事例也有当代的事例,当然更不如完全选用当代的事例来写。
篇四:作文命题材料:富太太、小和尚
作文命题材料:富太太、小和尚 一位富太太到寺庙进香,看到一个叫戒痴的小和尚穿的很破烂。
她问师父:“寺庙里那个可怜的小和尚是谁?”
师父很奇怪,不知道为什么李太太觉得戒痴可怜。
太太说:“你看,小和尚的衣服都破了。”
其实,并不是寺里穷得没有钱给戒痴做衣服,而是戒痴太调皮,在寺里上上下下地跑,有时候还跑到茅山里爬树摘果子,给他做的每件新衣服都会很快被穿破。
这次有施主指出了,师父便给戒痴换一套新的僧袍。并嘱咐他以后不要再穿破衣服乱走,这样影响不好,进香的施主会以为欺负小和尚。
戒痴忽然问:“那个可怜的太太是谁?”
富太太衣着讲究,身上看起来总是金灿灿的,实在看不出李太太有什么可怜的地方。
戒痴说:“你看她虽然衣着华丽,但她的眉头一直紧锁着。”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审题】
这是一个包含哲理的小故事,李太太看小和尚“可怜”,小和尚看李太太“可怜”。 从材料关涉的对象角度考虑:
小和尚:从不以自己的衣服破旧为病,而是保持了天性。可以得出结论:①人生最大的快乐是拥有纯粹与天性。
李太太:自己衣着华丽,看待小和尚便觉可怜,这也是一种“以貌取人”,我们不妨发问:子非鱼,焉知鱼之乐?由此可以得出:②看人看事应该透过表象看到本质。再者,李太太虽然衣着华丽,“但她的眉头一直紧锁着”,由此可知:③人生的乐趣并非物质的富足,而是精神的充实。
整体观照材料:我们对任何事物都不应该盯着它的某一点看,用自己的长处看别人的短处,容易让你滋生无谓的自大情绪,若看到别人的长处恰恰是自己的短处,或许又会让自己觉得自卑,唯有看清了所有,才能正确地评价自己,自大和自卑也不会出现了。由此可得出结论:④别用自己的长处看待他人的短处;⑤要全面地看待事物;⑥快乐在于自我的满足;⑦别让财富成为痛苦的根源。
篇五:沐浴的麻雀审题立意及学生作文
画川高级中学高三作文材料 整理:房丽丽
材料作文:老和尚·小和尚·沐浴的小麻雀
【文题回顾】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一个老和尚和一个小和尚在化缘途中路经一条小溪,走着走着,快到小溪时,老和尚忽然停下了,并示意小和尚不要作声。原来,他看到两只小麻雀正在溪水中洗澡。不知过了多长时间,两只浑然不觉的小麻雀洗足洗够,才叽叽喳喳地飞走了。
小和尚不无抱怨地说:“为了两只小麻雀,居然耽误了咱们这么长时间,真急人!” 老和尚意味深长地说:“世间的生物不分大小,都有它们的生活和享乐。我们出家人要以慈悲为怀,爱惜苍生。尤其是在小麻雀们沐浴的时候,它们的内心和意识中肯定蕴含着圣洁康乐的观念。双双着水,幽幽私语,洗尽它们百里飞投、千里奔波的一路征尘。这是多么动人的时刻、多么幸福的情景啊!”
要求:选好角度,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材料分析】
1、中心事件
老少两个和尚在化缘途中路经一条小溪时停下来等两只在小溪里洗澡的小麻雀洗足洗够后飞走才过小溪,对此事,小和尚抱怨,认为不值,而老和尚则相反。
2、材料含意
分析这则材料的含意关键要弄清他们停下来的原因。
小和尚“为了两只小麻雀”的说法较模糊,答案应从老和尚的话中去找。老和尚的话比较长,包含有较多的信息:
第二句“我们出家人要以慈悲为怀,爱惜苍生”谈对出家人的要求,实际上就是揭示他们停下来等小麻雀洗完澡的动机,所以这句是理解整个材料的关键句,其中“以慈悲为怀,爱惜苍生”是关键词。
第一句“世间的生物不分大小,都有它们的生活和享乐”属于议论语言,是说明“我们出家人”“要以慈悲为怀,爱惜苍生”的原因,体现着“平等”“尊重”等思想。
“尤其是??情景啊!”这三句以议论、描写、抒情的语言方式表达老和尚对沐浴的小麻雀们的理解、欣赏之意,是对“平等”“尊重”的具体诠释,也表明这次等待过程对他而言也是一种精神的享受。
所以,两个和尚在化缘途中路经一条小溪时停下来等两只在小溪里洗澡的小麻雀洗足洗够后飞走才过小溪,是为了不惊扰小麻雀们,不破坏他们的沐浴之乐,而不是出于欣赏自然景观的自身需要,不是为了获得自身的一时感官之乐。
因此,这则材料的含意是:要以慈悲为怀,爱惜苍生,因为世间的生物不分大小,都有它们的生活和享乐。
3、参考立意
为了他人的美好,请放轻你的脚步;
平等对待他人,成就你的禅心;
带着慈悲上路,尊重每一个生命; 尊重是最好的关怀;
善待自然,共享和谐??
【提醒】
谈对待他人时,“他人”一般为卑微之人,社会上的弱势群体,可关注他们在现实中的命运,特别关注在社会大发展浪潮中的不幸,强调社会发展不能忽视甚或牺牲他们的利益、人身尊严,各个阶层共同发展才能构建社会的和谐,实现中国梦。对待的内涵一般侧重于精神、人格层面,不能单纯从物质上考虑问题。
谈对待自然时,关注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特别关注在社会发展中怎样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要从自然是与人平等的生命的角度分析问题。
【附:江苏省海门市2014届高三第一次诊断考试参考答案中的参考立意提示】
小和尚:如要学会欣赏美好,应该适时给美好让路等;那种为事业放弃亲情、友情等做法,极端功利,不可取
老和尚:爱惜苍生;透过表象看到本质,看到事物的美好;自己内心美好,以己(仁心)度人 双方结合:欣赏美好(要有欣赏美好的心灵)分享美好 呵护美好(关注的热情); 人和自然的和谐是最大的和谐。
【考场作文】
与美同在,与自然一同栖息
高三A(4) 周越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与自然一同栖息,与美同存。
曾经有一老一小的和尚路经一条溪,看见两只小麻雀在溪水中嬉戏,老和尚默默地站在不远处,以一颗慈悲的心爱惜苍生,用一双发现美的眼睛看待自然中的种种,并让小和尚感触颇多。
安东尼曾说:“当我们讨厌一朵花时,把她摘下来,当我们喜欢一朵花时,也把她摘下来。”无论我们内心是喜或忧,花朵是自然界的生灵,都是一种美的碰撞,只有在与自然的撞击中产生美的火花,渲染了碧空。我们无时无刻不与美同在,与自然一同深呼吸。自然是一个模特,在光闪的T型台上,以最美的姿态呈现各种风情,令我们着迷沉醉。换个角度来说,我们人类不正是自然创造的产物吗?在我们身上存在美,浸染自然的气息与芬芳。
难怪黎戈说:“一个以真皮层去生活的人才能嗅到花的香,看到云的出岫,惊觉雨水的冰凉。”因此,我们要用一双明亮的眼眸去看待自然,相信美的存在,与自然一同栖息。“草木有本心,何须美人折?”美是最纯真,最本色的,自然的美更是如此沉浸在我们心中。
威廉〃布莱克用自然的笔调写下“在一粒沙子里看见宇宙,在一朵野花中看见天堂。”如此《天真的预言》,野花是路旁美的存在,沙子是风沙中的一粒细小,它们都是自然的产物,随处可寻,随风而扬。我们的心与自然同存,我们的心与自然一起跃动,我们的心与自然一同奔腾着滚动的血液。与美同在,与自然一同栖息。
正如故事中所提的两只小麻雀,它们正是美的产物,它们是自然的孩子,它们嬉戏跃动,无疑展现了最美的美,带着这种美,飞翔在森林飞翔丛间,与自然同栖,呼唤着自然其他美的存在。
与自然一同栖息,就是与美同存,与每共存,就是与自然同生同息。
东坡大唱大江东去,李白仰天高歌,王维以山林为乐……他们与美同在,与自然一同栖息,展现出他们热爱自然,热爱美。
也许那一刻,小和尚陷入了沉思……老和尚被明亮阳光笼罩,微笑着看着远方的天空……
“老”得慧眼
高三A(3)班 高作瑞
“我总是觉得自己肉眼凡胎,年轻时的我们只看到那副快乐的面具,却忘记了那面具之下藏着的可能是在流泪的脸,郭敬明的这句话可谓一针见血,因为阅历太少,而不能独具慧眼。
正如那一老一少的和尚,小和尚因麻雀耽误时间而抱怨,反观老和尚,他看见的是麻雀内心和意识中的圣洁与康乐,那动人而又温馨的时刻是多么幸福的情景。
人生也是如此,阅历的多少决定一个人的成功与失败,经验丰富者,他们面对困难和挑战的承受能力更强。就如爬山,一个爬山老手与一个爬山年轻新手对爬山是不同的,前者因为经验的指导,前程保存体力,后程才发力,而后者,因为没有太多的经验,一味地往前冲,最后结果就是,,老手爬上了山顶,享受那“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释然,而那个年轻人因为体力不济,最终只是到达了山腰,成功没有降临于他。
其实不然,老手的成功是经验所在,是因为他经历了无数次失败所换来的,这双慧眼是他的血泪之作。
就像那对老少和尚,因为老和尚道行高深,经历甚多,所以才有那看破红尘,体味圣洁的慧眼。
人是能思想的苇草,与苇草最大的不同是人在经历了无数的失败与挫折后,他们有了思想,并在这样一个过程中,思想的羽翼不断的丰满。因此,人才会成为那没被废黜的国王,才会有一双看破外表的慧眼。
经验的积累是漫长的,是孤独寒冷的,能承受这种孤独与寒冷的人必有一双慧眼。不过这种过程是有困难折磨挡路的,你要做的,就是战胜他。中国飞人张培萌,是第一个跑进10秒的中国人,但他也曾低沉过,因为一次与苏炳天的较量的失败,让他难以振作,总在等待自己状态的回升,但他还是失败,他曾想放弃,可回想那一次次的失败,他发现他收获了很多。在2013年莫斯科世锦赛上创造了10秒的好成绩,但与决赛失之交臂,他泪染赛场,不过赛后他说:“这次失败一定能让我成长,2016年我们再会。”
是啊,失败不曾可怕,因为失败让我们收获颇丰,也正是在此过程中,我们才有了慧眼。 ……
时光如白驹过隙,小和尚已经长大了,他德高望重,他也有了一个小徒弟。一天,他与他的徒弟去化缘,途经一个小溪,溪中一对小鸟在沐浴,他驻足观赏,品味着圣洁康乐,享受着那动人而幸福的情景,这一刻他笑了……
莫去惊扰美丽
高三A(2)班 耿祯
水中熠熠闪光的石头被拿到岸上便变得黯淡无光;丛中的一株幽兰被移到盆栽中便显得异常孤寂;树林中自由歌唱的鸟儿被抓到笼子里,即便天天什么吃的都有,也不愿再次展开歌喉。老和尚没去惊扰水中洗澡的小麻雀,大爱由此可以体现。
我常常想到美好存在的地方一探究竟,却又怕蓦地闯入“禁地”伤害了美好;我常常想去寻一寻世间美好存在的角落,看看哪个地方孕育了这么多杰出的美丽;我常常想尝试着去创造一些美好,却殊不知哪有这么容易去创造。
季羡林的关门弟子钱文忠成名后,众多媒体前去采访,干扰了他的生活,他说:“瓜子炒熟了以后是香的,但是别忘了,瓜子也是会被炒焦的。”一个人的心境达到如此境界,我们何不顺着他的意思,不要再去惊扰他呢?
出家人慈悲为怀,善对世间万物,爱惜苍生。我们为什么不能也去保持一颗珍惜美好的心,善待一切,让美好不因我们的入侵而香消玉殒,从此只能在博物馆内瞻仰呢?
对中国有着浓厚兴趣的德国小伙卢安克,自从上了中央电视台的某节目后,许多人跑到他所在的山村去采访他,打扰了他原本安宁的生活,最后呢?只得离开他心爱的教育事业,“逃”离了中国。
我们总是这样,看到一件美好的事物总要去亲近她,甚至想据为己有,不管对她造成多大的伤害。
经常看到这样的新闻:在秦始皇兵马俑展厅,游客在看得兴致浓时,不时拿起相机,对着坑内的一排排兵马俑拍照留影,无视展厅内所立的禁止拍照的标志牌。我们知道,照相机所发出的紫外线、紫外光对文物有一定程度的影响。我们总是想方设法留住美好,以为留住了当下美丽的瞬间,就留住了一切。世间美好如此之多,你也留不完。与其拍下一瞬间的幻影,倒不如远远地欣赏那些美好,不要去惊动它。
水中闪闪到岸上就无光,那就不如不要去拿它,让其保持闪光;丛中幽草到盆栽中便少了绿意,倒不如不去移它,让其自由生长;树林中鸟儿到笼中不再歌唱,倒不如任其自由飞翔……路遇洗澡的小麻雀,嘘,静下来,驻足欣赏,别惊扰到它。
于细微处见大爱
高三A(2)班 高日霞
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
老和尚因麻雀洗澡而驻足,只因心中有大爱。
荒园不废,只因留得残荷遮锦鲤,余得一份温情。
沙鸥不猜,皆因内心唯爱无机巧,多了一份真诚。
大音希声,大爱无形。于行色匆匆之际,不妨去用心感受每一颗星辰之微芒,将爱化归至每一处细微……
弘一法师圆寂前,再三嘱咐弟子在火葬时于自己身侧臵一杯清水,以便让嗅觉灵敏的蝼蚁能有一处逃生之所。一杯清水,足透其大爱。生时普渡世人,死亦为蝼蚁考虑,不须任何矫饰,其大爱已自己彰显。
读过一则寓言,一个小孩将海边的鱼儿一条条扔回海里,旁人不解:谁会在乎这些鱼?
小孩却神色认真:这条鱼儿在乎,这条,这条也在乎。我们常常感叹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爱”之难寻,也常常惆怅爱心无处寄存,殊不知,爱无须轰轰烈烈,细微处便可实现。小孩做着在他人看来可笑至极的事,自己内心却澄明无比。大爱,无须众所皆知,只一个小小善念,便足以温暖心田!
古人有“鱼鳖不可胜食也”,是为大爱;“三驱为度”只是举手投足间,却足以媲美高调的“巨额捐赠”。
林志玲在面对记者采访时,因身高太高,略微弯膝,面带微笑,仅这一个小小的细节,却将自己的美丽定格;温总理下飞机时,一句轻声的“对不起”,却让机场外等候多时的一对母子扫尽疲惫……无论你为星辰,亦或是微尘,爱之一举,毫无差别。
“微尘”这个网络大爱行动不也是将一点点小小的爱心凝聚成一股强大的力量吗?将自己化为一粒“微尘”,我们定能编织一张爱的大网。
行色匆匆之际,稍停步。不妨携一缕清风,摄一抹微芒,将这大爱融入人间清泉中,于细微之处,兮兮品……
婆罗红莲
高三A(2) 梅雪
在《释迦牟尼》中,记载了佛祖成佛前割肉喂鹰一事,当佛祖唇含微笑,以一种悲悯天下苍生的情怀、淡然从容的姿态救赎这只鹰,滴淋下的鲜血融在菩提根里,一朵红莲自根中生出,闪耀着柔和的金光。这朵红莲是佛祖的乘骑,婆罗红莲,也是悲悯红莲。
我曾为佛祖那悲悯的情怀所感动,这种悲悯不是同情,不是强者对弱者的怜悯,而是对天地万物一视同仁的目光和心灵,有代为之苦的无畏。在我看来,人应该皆有悲悯之心,心中都应有这朵婆罗红莲。
中国有八仙传说,八仙之一韩湘子,舍身喂鳄鱼,在河中央,他坦然自若,用玉笛吹奏了一首又一首曲子,笛声悠扬婉转,响彻天空,于空中落下大雨,三日不息,天都为之感动。而相较之一幅漫画:一贵妇人一手遮住口鼻,一手拿着一沓钞票扔到乞丐面前。两者之间的反差一览无余:何谓悲悯?
悲悯,是生灵受难时,将之收拢在怀,代之受苦的善意;是佛祖割肉喂鹰的情怀;是韩湘子舍身救鳄鱼的慈悲。
老和尚和小和尚途经小溪,面对小麻雀洗澡情景,老和尚驻足等待,认为世间万物不分大小,都有它们的生活和享乐,作为出家人要以慈悲为怀,爱惜苍生。这哪里只该出家人具备?天地万物常生常灭,本源一致,何来高下之分。人类由于早先开发智商脑力,便认为比别的生物高贵,这样的思想乃至行为,何对之有?
曾读过一篇小文章《目光》,总是被作者的悲悯情怀感动。当作者的目光与那待宰的狗的目光交汇的一刹那,内心的同情、痛苦霎时席卷了他,他无能为力,他逃离了,在漫天大雪中内心滴血……我能理解他的内心感受,那种把生灵同等对待、渴望代受其苦的复杂心理。如果人人都有一颗悲悯之心,那么世事会不会变得不一样?世界会不会更美好些?答案是肯定的。
《观音心经》云:“红莲生于菩提,菩提本无根,由心生,由心灭,火不尽,水不溶,红莲为血,生于悲悯者心中。”我希望有一天,人世中绽放万千朵婆罗红莲。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