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红军长征的启示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5 21:26:57 体裁作文
红军长征的启示体裁作文

篇一:红军长征带给我们的启示

红军长征带给我们的启示

1934~1936年间,中国工农红军主力从长江南北各苏区向陕甘革命根据地的战略转移,被称为“长征”。长征的故事,让后世的人们惊叹不已:一支曾被“打败”的军队是如何脱困,这支队伍为何能扭转不利局面,最终淬炼成钢的。我今天看着《二万五千里长征的故事》这本书,很认真地审视这段历史,边看相关的故事,边进行思考:

原来1934年10月,由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领导 ,以及敌强我弱,中央革命根据地(又称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战斗遭到失败,这是一个惨痛的教训,错误的指挥和领导不但使革命前功尽弃,而且贻害无穷。冒险的机会主义失败,中国革命遭重创,面对敌人步步为营的铁桶合围,革命根据地战士尽管浴血奋战,还是节节失利。10月上旬,中央红军主力各军团只好分别集结陆续出发。

10月21日,中央红军突破国民党军第一道封锁线,沿粤赣边、湘粤边、湘桂边西行,至11月15日突破了国民党军第二、三道封锁线。由于博古、李德等领导人一味退却,消极避战,使红军继续处于不利地位。因此,中央军委决定抢渡湘江。红军于12月1日渡过湘江( 即第四道封锁线 )。由于连续苦战 ,红军人员锐减。12月中旬红军抵达湘黔边,毛泽东力主放弃原定进入湘西与第二、六军团会合的计划。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接受了毛泽东的主张,决定向以遵义为中心的川黔边地区前进,使红军避免覆亡的危险。

这段经历,再次证明了红军当时处境的险恶,红军的生存与否,命悬一线。能够洞察先机,及时扭转不合时宜的方针政策,不计较暂时的退却,才使有生力量保存下来,这是毛泽东等革命领袖的随机应变结果。中共党史的这段惊心动魄的经历,让我们明白了中国共产党人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作风的基础其实是从多次挫败中吸取的教训,她往往以无数革命先烈的生命和鲜血换来的。

1935年1月7日,红军占领遵义 。中共中央在遵义举行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中央的正确领导,组成了实际上以毛泽东为首,周恩来、王稼祥参加的三人军事指挥小组,从而在最危险的关头挽救了红军和中国共产党 。

危难之时显身手,方显英雄本色。中国共产党人,在面临生死之际,英明地选择了能够带他们走出险境的领袖,这又是一个决定性的胜利。所以选好领头人,领导者

的魄力和风采同样是一个团队核心灵魂。组织问题解决了,大家的行动便有了灵魂人物的指挥。所以遵义会议后,特别是在四渡赤水的过程中,中央红军以少胜多,变被动为主动。主力随后南渡乌江,直逼贵阳,迅即西进,5月初 ,抢渡金沙江 ,摆脱了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

后来由于执行了正确的民族政策,红军顺利通过大凉山彝族区。接着以当地少数民族为向导,红军强渡大渡河 ,飞夺泸定桥 ,翻越夹金山,与红四方面军在懋功会师。这也是一个启示:中国共产党人的胜利始终是与人民走在一起的胜利。与人民和谐相处,共产党人才能够如鱼得水。这是今天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的我们也应该明白的:以人为本,走和谐之路,是新一代领导集体对我党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在结合国内外形势的条件下,与时俱进的延续和发展。

然而历史总有一些遗憾:总有不和谐的音符出现,红四方面军主要领导人张国焘等擅自决定放弃川陕根据地向西转移。 9月率左路军到达阿坝地区后,拒绝执行中共中央的北上方针,并要挟中共中央和右路军南下。

这里又是一个启示:我们在任何情况下,都要服从真理和核心领导,中央只有一个,一切听从正确的领导才会胜利。西路军后来的遭遇,多令人惋惜和唏嘘呀!

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一切与大局为重,为贯彻北上方针,避免红军内部可能发生的冲突,于9月10日急率第一 、第三军继续北上,夺取腊子口,突破国民党军渭河封锁线,翻越六盘山,于10月19日到达陕北吴起镇(今吴旗县城 ),先期结束了长征。11月21~24日取得了直罗镇战役的胜利,为党中央和红军扎根在陕北奠定了基础。

红一方面军主力的长征,纵横十一省,行程二万五千里,故又称二万五千里长征。长征的胜利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红军长征是世界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壮举,沿途转战14个省,历经曲折,战胜了重重艰难险阻,保存和锻炼了革命的基干力量,将中国革命的大本营转移到了西北,为开展抗日战争和发展中国革命事业创造了条件。

篇二:长征精神的当代启示

长征精神的当代启示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毛主席的诗词让我们仿佛回到了那战火纷飞的年代。我们虽未见证奇迹,但我们可以瞻仰军魂;我们虽未亲身经历,但我们可以感知艰辛。长征史诗究竟给予当代的我们怎样的启示?

1934年8月至1936年10月间,中国工农红军主力自长江南北各革命根据地向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大规模战略转移。这次人类历史上空前未有的战略大转移,是1931年初至1935年初统治党中央长达四年之久的王明左倾冒险主义错误所造成的结果。走草地、过雪山,平均每天就有一次遭遇战。两万五千里路程上,只休息了44天,日均行军74里,中国共产党人为纠正这次左倾错误,战胜千难万险,终于书写出了引为自豪的英雄史诗。 曾出任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的布热津斯基走到大渡河渡口的悬崖边时,不仅深深地震惊了,还发出了“长征的意义绝不只是一部无可匹敌的英雄主义史诗,它的意义要深刻得多” 深刻在哪里?我认为就深刻在长征胜利所渗透出的精神力量——信念的力量、垂范的力量、意志的力量。这是任何成就大业者所必须具备的精神力量。

信念的力量。信念是人的精神支柱,是意识的核心部分。当某个人确认某种思想、某种理论和某种事业是正确的,是真理,并去自觉维护这种思想理论和事业,也就确立了信念。而信念的最大挑战,是追求真理的无限性与自身生命的有限性。为了全国百姓人人有饭吃,人人有衣穿,有多少红军战士相信自己能够最终看到这一天?可他们认为即使看不到这一天,只要为此追求了、努力了就是值得的。凡事只要不是自欺其人,只要确实具有自己的远大目标,只要还希望自己梦想成真,就必须具有坚定的信念并为之努力奋斗。这样即使失败了也值得。没有信念的坚定,是决不可能成功的。

垂范的力量。长征中,官兵有盐同咸,无盐同淡,从高级指挥员到普通士兵,大家一样啃树皮、嚼草根。但在“一样”中,却又有许多的“不一样”——打起仗来,干部和党员总是冲在最前面;缺衣少食时,冻死的是军需处长,累饿而死的是炊事班的共产党员。红军为什么打不垮?这些震撼人心的事实,蕴藏着红军无穷无尽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现在,在目标追求的过程中,人们总爱用“同心同德”来激励别人,但什么才是同心同德?发生在红军长征中的这些感人事例,才是最好的诠释。

意志的力量。人们为了实现某种目的,在行动中自觉地克服困难所表现出来的心理过程,我们称之为意志。苦不苦,想想长征两万五;累不累,想想革命老前辈。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已经成为真正苦与累的象征。有了崇高的目标,努力战胜困难,虽然其中含有许多痛苦,会有曲曲折折,但真正意义的人生,正是在克服困难的奋斗中实现的。这一点,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信念,垂范,意志等等,我们感悟出了许多长征精神,但却无法完美的诠释它,因为它包含了太多的美好精神。这种精神情怀当然不仅仅适用于那个年代的长征。“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正如毛主席所说,长征的意义不仅仅是中国革命历史的转折点,它如播种机一样,播种下了许多精神,由当代的我们去收获。

现如今,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民主政治建设,等等都需要长征精神的启示。在建立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体制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过程中,继承和发扬这种长征精神有着特殊的意义。我们讲不计个人得失、一切为了事业的无私奉献精神并不是不要个人利益,不讲求物质利益原则,不承认利益差别,而是要在承认个人利益及其差别的前提下,坚决反对一切围绕个人得失干工作,给多大好处干多少工作,不给好处不干工作的唯利是图的极端个人主义思想。坚决反对和克服事事为私、时时想私、处处唯私的思想作风和行为倾向。现实生活中的许多事例说明:许多人特别是许多干部犯错误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由于私俗的膨胀所导致的。人们讲私字是万恶之源,道理就在这里。因此,越是改革开放,

就越应强调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就越要继承和发扬不计个人得失、一切为了革命事业的长征精神。否则我们这个社会的主旋律就会受到干扰,我们的事业就会停止不全。

道德状况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直接影响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长治久安,影响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大局。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基本任务,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对于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但是由于意识形态的存在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一些旧的腐朽的思想和各种制约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消极思想观念还仍将长期存在,不利于正常人际关系的形成和建立。应此,我们必须树立起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大力发扬长征精神,达到民主完备、科技昌明、思想先进、文化繁荣和道德进步,坚持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思想道德。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 明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目标。其实,在革命战争年代,党就积累了关于民主管理、民主制度、基层民主等等方而的丰富经验。长征时的政治民主、军事民主和经济民主都值得我们借鉴。当时,在政府管理方面,各级工农兵政府由代表大会选举产生而且直接接受它们的监督,行使它们赋予的权力,广大人民群众有充分参政议政的权力,有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选举自己信任者的自由。在红军内部,制定了各项民主制度,还建立了各级士兵委员会的组织。士兵委员会由士兵选举产生,维护士兵的权益,尊重士兵的意愿,代表士兵的利益。为维护部队内的广泛民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军事方面,部队在战斗前、战斗后,都认真吸取士兵群众的意见充分集中士兵群众的智慧,充分发挥士兵群众打仗消灭敌人的积极性。在党内,也充分发扬民主,实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这一切,都为我们今天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身为大学生的我们,又该从长征精神中得到什么启示呢?

我们应该树立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长征的胜利,是理想和信念的胜利。是为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目标而奋斗终身的崇高理想和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跟着党革命到底的执着信念支撑红军指战员把生死置之度外,前赴后继奔赴革命。今天是和平和建设时期,我想,学习是所有学校的主题,是学生的主要任务。我们只有牢固树立民族意识、大局意识、忧患意识和使命意识,继承红军对理想信念矢志不渝、对革命事业锲而不舍的奋斗精神,珍惜青春年华,发愤学习,学习各种本领,才能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展现才华,贡献力量。

我们应该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长征是对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主观主义的思想路线的一次大考验。只有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实事求是、不照搬照抄、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的重大问题,才能把革命事业不断引向胜利。所以今天,我们也要要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和与时俱进的精神进行学习。要消除不利于学习的各种束缚,发展创新精神,积极探索,促进自我的发展。

集体主义精神应为我们所具备。长征精神的一个重要内涵就是集体主义精神。我们要学习和继承红军把国家、民族的利益放在首位,团结协作,顾全大局,万众一心的精神,并能够为了国家、民族利益而勇于牺牲个人利益乃至生命的精神风范;要把个人利益、集体利益同国家利益结合起来,树立为祖国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这样我们才可以为祖国尽己所能。

我们应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长征精神的核心是艰苦奋斗精神。今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努力构建和谐社会,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新的伟大长征,这一征途上仍然存在着诸多困难和不利因素。而我们更要要树立不怕吃苦,顽强拼搏的创业精神,努力学习文化知识,克服学习道路上的种种困难,以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去开创自己的事业。并要不断深入了解我们的国情,树立起为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而艰苦奋斗的精神,勇于到基层和贫困艰苦的地

方去就业。从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一个民族和国家,必有一种精神和信念。它在人们的内心里蕴藏,外化成为一种能量。它像看不见的火光,如地球深处涌动的岩浆,历经千万年而不泯,为天地人间提供不竭的热能。这就是长征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薪火不熄,代代相传。它无法用GDP和外汇储备的数字来计算,也无法通过外在的现代化建筑和工程来考量,却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原动力。在中国地图上,我们很容易找到长征的起点,但是,在我们的心灵里,长征永远是起点。

篇三:长征精神给我们的启示

长征精神给我们的启示

长征的胜利,锻造出了不朽的长征精神。“这种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是保证我们革命和建设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1] 对于长征精神的认识,有很多独到的精辟见解。浙江日报总编辑杨大进认为:“第一个方面从政治信仰上去理解它,我的体会一条是坚持党的领导,一条是从中国实际出发来搞革命、搞建设;第二个方面是世界观、人生观的问题,对党员来讲,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问题;第三个方面是道德的追求和人格的塑造,这就是集体主义的精神、团结互助的精神,是不怕艰苦拼搏的精神。这三条相互融合在一起。”四川外语学院管理学院副教授李平将长征精神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2]:一是百折不回、勇往直前的革命理想主义精神;二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三是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革命集体主义精神;四是因地制宜,审时度势的革命现实主义精神;五是服从组织、顾全大局的革命全局主义精神。有的地方更结合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成就,概括出了“新长征”精神:即“万水千山只等闲”的乐观主义精神;“而今迈步从头越”的勇于进取精神;“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坚韧不拔精神;“红军不怕远征难”的艰苦奋斗精神。并进一步把这四句话浓缩为“乐观、进取、坚韧、奋斗”八个字,言简意赅,好懂易记,便于深入人心,指导行为。在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思想观念开放化的新形势下,我们当代大学生不仅要认真了解共和国的历史,理解和领会长征精神,更要将其继承和弘扬,形成新的长征精神。

一、 坚定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是人们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其世界观和政治立场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是确立人生价值取向的最高准则。理想信念一旦形成,就会成为支配人们行动持久的精神动力。当年红军战士之所以能够长途跋涉,征服千难万险,翻越空气稀薄、终年积雪的重重高山,穿过人迹罕至、沼泽遍布的茫茫草地,跨过激流汹涌、难以渡越的条条江河,吃草根,咽树皮,忍饥受冻,历经艰辛,最终胜利会师,创造出惊天动地的业绩。其首要的原因就是他们对革命理想的执著追求,对革命事业无比忠诚和对革命必胜的坚定不移的信念。正是有了这样的信念,红军将士才有了精神支撑和动力,激励他们克服种种困难,勇往直前。 在复杂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当代大学生,只有具有远大理想信念和坚定的事业追求,才能产生经久不衰的动力,不被资本主义的糖衣炮弹所击中,不被社会的丑恶现象所迷惑,不被眼前的困难和挫折打倒,坚定自己的价值追求,奋发成才,奉献社会。马克思主义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科学论证了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从而把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建立在对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的基础之上。它正确揭示了人与集体、社会以至人类的互动关系,论证了人生的价值、意义及合理实现途径,从而使人们的信仰实现了由盲目到科学的质的飞跃。在社会主义中国,当代大学生就是要依据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要求和价值所在,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树立崇高的人生目标,庄严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具体来说,就是要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坚定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坚定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同时,通过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唯物论、无神论的学习,学会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探索社会和人生,科学地认识资本主义,正确认识社会主义,迎接各种社会思潮的冲击和挑战,树立牢固的共产主义理想;加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特别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正确认识和汲取我国及国外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坚信社会主义优越于资本主义。在当前,尤为重要的是正确认识党的建设的现状,了解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坚信党和政府反腐倡廉的决心,坚定对党的信任,坚信党完全有能力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祖国的伟大复兴。

二、 树立集体主义价值观

长征精神就是人民利益、国家利益、民族利益高于一切,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全局利益高于局部利益的精神。长征谱写出了一首红军战士精诚团结,顾全大局,共同奋斗的集体主义英雄凯歌。长征途中,红军在党的利益、民族利益和小团体利益、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时,从领导干部到普通士兵,都无不表现出顾全大局,牺牲个人利益,维护集体利益的精神品质。在攻占敌人阵地时,战士们抢着当先锋,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在缺衣少粮的情况下,一碗稀粥战士们推来推去,谁也舍不得吃下去。在困难和生死面前,红军战士表现出了博大的阶级友爱之情,集体主义利益至上的崇高品质。

集体主义思想反对一切“个人至上”、“个人中心”和“个人神圣”的个人主义理论。它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集体利益是个人利益的真正体现,当个人利益同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要先公后私,顾全大局。也就是说,集体主义价值观使大学生们懂得自我价值只有在与他人、集体、社会发展的关系中才能得到充分体现。否则,自我价值的实现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当代大学生在培养自身集体主义价值观时,要注意以下两点:

1、正确认识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划清正当的个人利益与个人主义的界限。在一些大学生看来,提倡集体主义就是泯灭个性、否定自我,强调集体利益就是否认个人利益。正确认识集体主义、转变思想,首先就要实事求是地分析过去几十年对集体主义的宣传和解释上的偏颇之处,正确认识集体与个人的辩证关系。集体主义在强调集体利益时,并不抹杀个人利益的合理性,它强调集体利益的发展离不开个人积极性的发挥,强调个人对集体、对社会、对国家的义务感和责任心,在贯彻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原则时,重视个人的正当利益,维护个人的尊严、价值和权利,并努力促进个人的进步和发展。

2、摆正金钱在人生追求中的位置。这是当今对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培养中不可回避的问题。对此,应该正确看待金钱问题。金钱并不是衡量人生价值的唯一标准,金钱获得再多,也不能等同于一个人价值的完全实现。大学生不应当将获得金钱作为自己人生的唯一目标。否则,就会失去理智,从而走向自我毁灭的深渊。

三、 培养艰苦奋斗精神

不然伟大的时代需要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支撑着伟大的事业。历史经验证明:一切伟业的成功,任何奇迹的创造,没有崇高的精神支撑是不可能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民族,是难以自立自强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国家,是难以发展进步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政党,是难以兴旺发达的。”[3]长征途中,战士们没有衣服穿,就将兽皮披在身上,没有鞋

子穿,自己动手编制草鞋,没有吃的,就用野菜、树皮充饥。没有房子宿营,他们就抱成一团,靠彼此的体温御寒……,艰苦奋斗精神是红军长征取得胜利的可靠保证,也是我们党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光辉典范。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征程中,在大学生群体中大力弘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培养大学生的艰苦奋斗精神,首先是继承革命传统的需要。当代大学生作为跨世纪的社会主义建设者,肩负着实现现代化的历史重任。树立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对当代大学生来说,具有终生受用的战略意义。大学生只有把艰苦创业的接力棒接过来,才能不辜负老一辈的期望。其次,培养大学生的艰苦奋斗精神,是提高跨世纪人才素质的需要。知识经济的悄然兴起可以说是一场无声的革命,无论对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都将产生重大影响,作为社会主义建设中坚力量的大学生,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贯穿其中的红线是艰苦奋斗精神的培养。没有艰苦奋斗的精神,即使是高素质的人才,也可能仅仅是理论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第三,培养大学生的艰苦奋斗精神,是实现理想、立志成才的重要条件。实践证明,一个人年轻时受一些挫折、磨难并不一定是坏事,“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是人生宝贵的精神财富。上世纪80 - 90 年代出生的大学生,经常被称之为“抱大的一代”,由于是在风平浪静的社会环境中,在父母老师的层层呵护中长大的,我们得到的是太多的宠爱与温暖,使这一代人自立能力较差,心理上比较脆弱,缺乏的正是艰苦奋斗的思想准备和心理准备。正是因为如此,对大学生进行艰苦奋斗精神的培养就显得尤为迫切。

四、加强组织纪律性

严明战斗纪律、群众纪律和组织纪律是红军取得长征胜利的又一重要法宝。长征途中的红军,在战斗中,争当先锋、前赴后继、勇于牺牲。组织上,实行民主集中制,个人服从集体,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在和群众的关系上,更是谱写了一曲可歌可泣的“亲民之歌”。长征之初,由于敌军散布的谣言以及群众的不了解,一些群众对红军存在畏惧、疑惑的心理,不知道红军究竟是怎样的一个组织,代表的是谁的利益。因此,当他们看到红军路过时,有的纷纷逃入深山,有的闭门不出,有的甚至存在敌对情绪。面对这种情况,红军一方面对群众进行积极的宣传工作,用通俗的语言,极大的耐心同群众接近,纠正他们对我军的误解。另一方面,红军也以自身的行动向群众展示了自己是一支“正义之师”,是同群众心连心,代表他们利益的军队。他们对待群众亲密友善,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帮助群众组织生产、尊重各少数民族的民族信仰,更有刘伯承与彝族的部落首领小叶丹歃血为盟的感人事迹。正是红军严明的组织纪律性,打动了沿途的群众,他们最终把红军当作自己的亲人,用各种形式表达对红军的支持和爱戴。红军也正是在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下,才最终克服困难,胜利会师。

严明的组织纪律和良好的行为习惯也正是当代大学生所必须加强的。在当前大学生群体中还不同程度的存在着以下现象。如部分大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与大学生形象不符,不讲社会公德,行为粗野,谈吐庸俗,个别人还走上抢劫杀人等犯罪的道路;恋爱方式上,责任意识低,少有真实的感情投入,只是追求物质上的满足和精神上的虚荣;消费行为上,不考虑自身的消费实力,片面追求名牌,盲目跟随潮流;把纪律当做束缚人的咒语,把个人无原则的行为当做准绳,行为习惯充满一种反理性的因素。纪律观念薄弱,组织形式涣散,行为习惯随意使当代大学生的理想志向失去了支撑和保证。大学生时期正是人生形成自觉道德意识和行为习惯的重要阶段,因此,当代大学生要通过认真学习校纪校规、《公民道

德建设实施纲要》等行为规范,通过学习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自觉遵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从而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篇四:长征精神对实现中国梦的启示

长征精神对实现中国梦的启示

长征精神主要体现在:

第一是对革命事业,对党的事业、对国家和民族抱有一种坚定的信念。第二是坚定的革命意志。第三是坚不可摧的团队精神。第四是不怕流血牺牲的革命英雄主义。第五是高度的组 织纪律性,雷厉风行的作风。

而实现中国梦,需要付出辛勤劳动和艰苦努力

中国梦既是国家之梦、民族之梦,又是包括每个个体在内的人民之梦。实现中国梦,必须把握住这一本质属性,处理好个体与集体、个人与国家的关系,着眼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注重个人努力和艰苦奋斗。奋斗是成就事业的基石,是实现梦想的关键。

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需要有崇高的精神追求。处在深刻变革的伟大时代,我们更应把国家的富强和民族的振兴作为努力志向和精神追求。这样,生活才有意义,人生才能出彩。

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需要有坚韧的实干精神。“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今天,我们的目标既定、任务既明,关键在于落实,在于每个人都进行扎扎实实的努力。

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需要有宽广的人文胸怀。登高方能望远,有志方能自洁。人生犹如逆水行舟、大浪淘沙,我们只有怀揣远大梦想,才能经受住考验,不为物欲所惑,不为浮躁所动,而是志存高远、坚韧不拔地为实现伟大梦想而扎实奋斗。

因此,要实现中国梦,当然离不开长征精神的支持。 80年过去,长征亲历者正带着他们的红色记忆一个个离去。但他们所创造的伟大精神,早已融进中华民族的血液。

习近平主席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从延安精神、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到三峡精神、青藏铁路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察看中国精神的动人篇章不难发现,它们的源头,无不来自长征精神。

在鲜血中凝就的长征精神,就是把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有什么样的精神,就有什么样的力量;有什么样的信仰,就有什么样的方向。80年前,这精神让长征将士谱就了人类英雄主义的壮歌;80年后,这精神仍将闪耀在实现中国梦、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

以长征精神成就中国梦,离不开坚定的理想信念。这是我党我军强大的精神支柱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是我们党和中华民族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

向着党指引的方向走,向着离日寇最近的地方走,这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使红军战士的生命意志和生命能量空前迸发。苦难凝就辉煌,超越人类生理极限的挑战磨砺出伟大的军队、伟大的精神和伟大的奇迹。今天,通往中国梦之路绝非坦途,我们特别需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激励和鞭策全党全国人民敢于征服一切困难而不被任何困难所征服,敢于压倒一切挑战而不被任何挑战所压倒。

以长征精神实现中国梦,离不开我党我军的优良作风。这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继承和发扬,也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做出的巨大贡献。

长征途中,领袖与士兵生死相依、情同手足,指挥员一马当先、冲锋在前。红军总参谋长刘伯承与彝族首领小叶丹歃血为盟、结为兄弟,不仅使红军顺利通过古老的大凉山,而且点燃了民族解放的火把。在湖南汝城县沙洲村,三位女红军借宿徐解秀老人家中,临走时,

红军长征的启示

把自己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老人说,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

红军的模范行动,使亿万群众认识了共产党领导的新型人民军队,从而坚定地选择了革命,选择了希望。从根本上说,红军长征的胜利,就是党的群众路线的胜利。长征精神就是我们实现中国梦的主要力量之源。

篇五:长征精神及其启示

长征精神及其启示

一、长征精神的内涵

1934年由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严重危害,三大主力红军被迫相继实行战略大转移。在历时两年的长征中,红军将士以无比惊人的英雄气慨,创造了人间奇迹,形成了广为称道的长征精神,成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传家宝。综观长征的全过程,我们可以把长征精神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社会主义事业和共产主义理想的坚定信仰和矢志不渝的精神

红军长征是在极为险恶的战争环境和自然地理条件下进行的。天上有敌机狂轰滥炸,地上有几十万敌军围追堵截;红军指战员在缺吃少穿的情况下四渡赤水、强渡大渡河、飞夺沪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经历和承受了人世间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红军指战员凭着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必胜的坚定信念,以超出常人的毅力,奇迹般地克服了上述困难和险境,终于取得了长征的伟大胜利。正如张闻天所说的;“中国共产党人曾经完成了二万五千里长征。这件事震动了全世界。为什么二万五千里长征能够有这样伟大的影响呢?原因就在于中国共产党在这次长征中充分地表现出了她为了自己的理想而牺牲奋斗与坚持到底的精神。”

(二)不怕苦、不怕死、百折不回、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

从 1934 年 10 月中央红军离开江西苏区开始长征到1936年10月三大主力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在整整两年的长征中,红军将士几乎每天都要面对几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和高山深谷、急流险滩、饥饿、寒冷与死亡的威胁。但是,正如埃德加·斯诺所说:“冒险、探索、发现、勇气??英勇牺牲、忠心耿耿,这些千千万万青年人的经久不衰的热情、始终如一的希望、令人惊诧的革命乐观情绪,象一把烈焰,贯穿着这一切,他们不论在人力面前,或者在大自然面前,上帝面前,死亡面前都绝不承认失败 ? ? 所有这一切以及还有更多的东西,都体现在现代史上无与伦比的一次远征的历史中了。”

(三)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革命集体主义精神

红军将士在长征过程中,面对重重困难,互帮互助,团结友爱,充分体现出无产阶级集体主义精神。这方面的事迹不胜枚举。红一方面军第一军团第二师四团将士在翻越海拔4900米、终年积雪、人称飞鸟难过、只有神仙才能登越的“神仙山” ——夹金山(大雪山)时,就实行“强帮弱,大助小,走不动的扶着走,扶不动的抬着走”的方法,使全团每一个战士都安全地越过了夹金山,没有一个掉队的。正是这种革命集体主义精神使红军能够历经艰难险阻,却始终如一地保持着高度的凝聚力和顽强的战斗力。

(四)服从组织、顾全大局的革命全局主义精神

红军长征途中,为了集体的利益而牺牲个人利益,为了整体利益而牺牲局部利益的事例比比皆是。红一、四方面军会师后,红军内部进行了部分调整,此时,保持红军内部团结成为关系革命前途的重大问题。为此,毛泽东专门对调入红一方面军的原四方面军二九四团政委杨成武说:“你们必须搞好团结。团结是党的事业胜利的保证,你们搞好了整编后的团结,就是一、四方面军亲密团结的标志。”周恩来也嘱咐被抽调去红四方面军的干部说:“两大主力红军会合,这是中国革命的一大胜利,但也出现了一些扯皮的事情你到四方面军后,不但要把份内工作做好,更重要的是要顾全大局,做好两军的团结。”正是由于广大红军指战员顾全大局,自觉服从和维护党中央的领导,才使党和红军战胜了张国煮分裂主义,维护了红军的统一,胜利完成了长征。

(五)以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为最大利益的精神

中华民族是世界最古老的民族之一,有着优秀的民族传统,曾受到其他民族的景仰。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就是独立、民主、团结和富强,即以兴旺发达的英姿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1935年6月,红一、四方面军会师后,中共中央分析了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东北三省进而准备染指华北的严重局势,认为红军当时北上抗日符合中华民族的最大利益,遂制定了红军北上抗日的战略方针。实践证明这一方针是正确的。但是,张国熹不顾中华民族面临着亡国灭种的严重危险,为了保存红军实力,主张南下川康一带,实行逃跑主义。中共中央从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争取国家独立这个中华民族当时最紧迫的根本利益出发,同张国煮右倾分裂主义进行了坚决的斗争。红军三大主力于1936年10月终于在陕甘地区实现了大会师。中共中央北上抗日战略方针得到了贯彻。

二、长征精神的启示

(一)必须树立崇高的革命理想

理想是指人们向往和奋斗的目标,也是维系人们团结战斗的纽带和激励人们前进的精神支柱。当年的红军将士之所以能够取得胜利,就是因为他们都有一个崇高的革命理想,即坚信北上抗日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中国革命一定能够胜利。为此,他们在长达两年的长征岁月里,作出了巨大的牺牲。据统计,到达陕北时参加长征时的20多万各路红军,仅剩下不足4万人。仅江西兴国县籍的红军将士牺牲在长征路上的就达1.2万余人,平均每一公里就倒下一名该县籍的红军战士。

现阶段,我们进行新的长征,同样也需要全国人民树立崇高的革命理想。这就是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有了这种理想,就能

使全国人民奋斗有目标,努力有方向,行动有动力;就能使全国各界识大局,顾大体,精诚合作,共渡难关;就能使人们奋发向上,藐视困难,勇往直前。可见,只有树立崇高理想,才能实现现代化,完成新长征。

(二)必须拥有坚强的革命意志和艰苦奋斗的精神

理想是美好的,但理想的实现都是艰难的,需要奋斗者具有顽强不屈的意志。当年的红军战士,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整天生活于极其险恶的军事环境和自然条件之中,一方面要冲破敌人的围追堵截,另一方面还要战胜寒冷与饥饿。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沉重的代价。没有粮食吃,就用树叶、草根充饥;没有衣服穿,就随便捡点烂麻袋片和破布裹在身上御寒。艰难险阻面前,他们相互帮助,齐心协力,共渡难关,依靠坚强的革命意志和艰苦奋斗的精神,穿越雄关漫道,万水千山,终于取得了长征的胜利。今天,我们进行新的长征,同样也需要人们拥有坚强的革命意志和艰苦奋斗的精神。因为,在这次长征中,横亘在我们面前的困难,并不亚于当年长征所遇到的困难,甚至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更需要发扬这种精神。例如,我们面临着人口多、底子薄,人均资源少,综合国力还不强的困难;面临着生产力不发达,科学技术水平不高,资金和经验缺乏的困难;面临着受西方帝国主义国家和平演变的策略,市场经济负面效应以及封建残余思想影响所导致的一些地方和部门严重的腐败现象,社会风气不正等问题。完成新长征,更需要我们拥有坚强的革命意志和艰苦奋斗的精神,风吹浪打不动摇,泰山压顶不弯腰,矢志不渝,痴心不改,去夺取最后的胜利。

(三)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如果说理想、意志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精神动力,那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则是它的政治保证。毛泽东同志指出:“谁能使长征胜利呢?是共产党。没有共产党,这样的长征是不可能设想的。”邓小平同志也曾经说过:“可以回顾一下我们走过的道路,中国没有中国共产党能够成功吗?不可能的。” “只有我们的党才能够经得住十年的血腥恐怖,百万大军的围剿,二万五千里的长征。”长征过程中,遵义会议后的革命形势为什么会出现剧烈反差,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遵义会议上党从血的教训中猛醒,断然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正确路线在党内的领导地位,从此使我们的党走上了一条健康的发展道路。

今天,我们所进行的这次新长征,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前所未有的宏伟事业。我们既无前人经验可资借鉴,无马恩列斯毛等经典作家给予的现成答案可抄,也没有别国的成功模式可搬,所以它更需要我们坚持党的领导。我们要坚定地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紧密地团结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不折不扣地贯彻党的基本路线,抓住经济建设这

个中心不放松,坚持改革开放和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自觉抵制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侵蚀,认真过好金钱关、美女关,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过好权力关,时刻和党中央保持一致立场,旗帜鲜明地反对一切不正之风和党内腐败行为,随时准备反击来自西方帝国主义国家的各种颠覆活动。坚持党的领导,就是要求我们,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坚定共产主义理想,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利用邓小平同志为我们开创的良好政治氛围,只争朝夕,埋头苦干,为彻底改变我国贫穷落后的面貌贡献自己的力量。

综上所述,我们从中可得出一个结论: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长征中,只有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树立崇高的革命理想与信念,具有坚强的革命意志和艰苦奋斗的精神,才能使中华民族得以富强,社会主义现代化得以实现。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