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家将之女儿当自强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2 22:07:13 作文素材
篇一:杨家将后代世系表
山西杨家将世系资料新考
近日作者翻看了《五代史全书》、《宋史》、《北宋武将群体与相关问题研究》和《太原史话》及《南唐史》、《杨氏.命脉回朔》等书,对当前流传的几个不同版本的杨家将世系表做了分析,得出初步结论,现发表如下。
杨家将西杨家将忠勇悲壮,可歌可泣,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被世代传颂,广泛人间,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杨家将的世系,特别是上系没有写在史料中记载,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佘太君为了保护杨家后人不被昏君和奸臣继续陷害,匿藏了族谱,只保留了杨六郎一支族谱,其他兄弟的后代分散全国各地。
二、上系属于“扶凤堂”,而这支的隋炀帝名声不佳,历传荒延无比,因为不光彩而匿藏不写。
三、杨业是大宋忠臣,而其父杨衮原侍后周,号霍山君主,周威卒,杨衮携三子杨杰安、杰康、继业三兄弟归北汉,杨业留守太原,杨衮带杰安、杰康二兄弟守雁门关驻代县。北汉遭宋攻打不能不顾及代州,代州及杨衮被辽接管,父子二人各侍一主,而且还是敌对双方,无法公开传其上系。
四、杨家将的忠勇事迹,是在元明期间广泛流传民间,其中涉及到广大民众对宋朝腐败高涨的不满情绪,而宋朝执政者“崇文抑武”,担心第二次“陈桥兵变”,使很多文人名流千古,而爱国武将都受到了沉重打击,所以史书中对杨家将的记载很少。
五、宋朝时,由于奸臣作道,阻止对爱国武将杨业家族的宣传,当时的名人包括欧阳修等人并不了解杨家将的真实情况,只是根据他人言传写就一些片断和记录,其真实性存在很大变数,不能做为唯一依据。
六,《杨家将族谱》是根据上系老人言传口授,内容确有不实之处,但关于自己的父亲是谁,应该是没有疑问的。
七、代县《杨氏族谱》中记载:杨业父杨衮,祖父杨攽“拜平奇枢密使”有误,有挂靠名人之谦。根据代县《杨氏族谱》记载:
“杨攽(BAN)杨业的祖父杨攽,五代时人,北汉皇帝刘知元好友,仕刘隐帝,不务诗书。尝曰:“仓廪实,甲兵盛,国家之急务也。”拜平奇枢密使。虽与史宏障、王奇共执国策,心性公忠,门无私谒。其子杨衮恨郭威之嗣。雪君父之耻,乃事北汉刘崇为政事令。如契丹求救,自将万骑从刘崇入晋阳,击周昭义节度使李筠,筠败退。后又于周阵于高平,衮操节予张元徵,曰:“量敌而后进。”元徵违制循败。衮保全师,败樊爱能。后取辽池之地,进爵为霍山郡王。衮生杰安、杰康、继业。杰安、杰康平靖,共趋父难,卒于阵。
八、杨攽(BAN) 和杨邠(BIN)不是同一人,北汉枢密使是杨邠(BIN),而非杨攽(BAN)。
据《五代史全书》中“太祖本记”记载:汉高祖刘知远(895年生,944年封太原王,947年登基,948年去世,享年54岁),曾祖母虢国夫人杨氏,太原人,杨邠权重,李涛不平,上书请调邠出京,邠求见太后哭诉,李涛遭遗。
乾佑三年(950年)十一月十三日,隐帝诛杀枢密使杨邠,同时遇害的还有其子,比部员外郎杨廷侃、右卫将军杨廷伟、左赞善大夫杨廷倚,夷灭九族。
经查,杨业的祖父实为杨攽,弟弟杨毓(YU)武,另一弟弟牧南到贵州。
九、杨攽(BAN)和杨毓武的父亲杨规,叔父是杨端(唐骑都尉),而代县《杨氏族谱》中将杨端写为杨业曾祖父有误,实有挂靠名人之谦。
十、山西杨家将世居太原市阳曲鸿安柳村十字街(太原市2008年考古十大发现:太原市十字街,原属阳曲县),上系廷续表如下:
(来自:www.sMHaiDa.com 海 达范文网:杨家将之女儿当自强)一世、杨飚,生于730年,生子:杨春,
二世、杨春,字弘礼(区别于越公房杨弘礼),生于750年,始居太原市阳曲鸿安柳村,授兵部侍郎,生子:景山。
三世、杨景山,谱名启元,唐宪宗元和二年(807)登进士,国子监司。赴会稽(浙江绍兴)任职,生二子,长子表磁留太原,次子表滋随父到浙江。 四世、杨表磁,居阳曲,无官位,为本地富户,生子杨规。
五世、杨规,熟读诗书,累赠少师(教师),迁河中宝典(今山西万荣)。生子杨攽、杨毓(YU)武。
六世、杨攽,其老姑为刘知元曾祖母。生子杨衮、杨损(区别于新昌房杨损)。 七世、杨衮,初仕周,霍山君主,亦称霍山王。周威卒(953),衮仕北汉刘崇(刘知远弟),北汉刘崇派杨衮向契丹借兵以攻周,契丹派兵万余归杨衮指挥攻周,三月军于高平,各立三阵,刘崇以张元徽军其东;杨衮领契丹兵其西;刘崇自居中。衮望周师,谓刘崇曰:“劲敌也,未可轻进。”刘崇不听而出师大败,张元徽战死。衮以周兵强不敢救,即率军而退,北屯代州(今山西省代县)。968年七月,北汉刘均病故,宋军乘机攻打北汉晋阳城,北汉不能顾及北方领土代州,代州驻军杨衮被辽国接管,969年,宋兵二次攻晋阳城,守将杨业挂帅,杨衮求辽国派兵援助,成功抵抗宋军,杨衮时年60余岁,亡于当年。杨衮生三子:杰安、杰康、继业。
十一、宗亲网友杨家荣的观点:看了《杨家将文化研究》一书的文章,其中谈到宋史只记录了杨业、杨六郎、杨文广三人,无杨宗保,延昭传附在其父杨业传下。
文广传,附在杨延昭之后。其传甚简略,全文仅255字,传云:“文广,字仲容,以班行讨贼张海有功,授殿直。”此事发生于宋仁宗庆历三年(1043年)癸未八月辛酉。庆历四年至五年,文广在范仲淹麾下听差,即“范仲淹宣抚陕西,与语,奇之,置麾下”。
文广治军开始,在皇祐四年(1052年)四月。传云:“从狄青南征,知德顺军,为广西钤辖,知宜、邕二州。累迁左藏库,带御器械。”“广源州蛮侬智高反,袭陷横山寨。五月乙巳朔,陷邕州(今广西南宁),自称仁惠皇帝,改元启历,引兵沿江东下,遂连陷横、贵、龚、藤、梧、封、康、端八州,围广州。七月壬戌,智高引后去广州,九月庚辰,智高陷昭州。庚午,命枢密副使狄青宣抚荆湖路,提举广南经制节盗事。
杨文广的主要军绩当在宋英宗治平年间(1064-1067年)及其以后。英宗曰:“文广名将后,且有功”。熙宁七年(1074年)三月,“辽人争代州地界,文广献阵图,并取幽燕策,未报而卒(熙宁七年,十一月丁酉),赠同州观察使。 综上所述,老令公杨业投宋公元979年,杨文广卒于公元1074年,跨度为95年。从感觉上看,老令公投宋时,杨六郎应已成年或接近成年,根据古时中国人结婚习惯早婚,六郎成婚时间应在老令公投宋后不久(应该不会超过10年}。95年减去10年,应是85,而杨文广卒时似不是85岁左右的人。这中间似应该还有一代人。所以,我之愚见,宗字辈应是有的,杨宗保(宝)应有其人。
我们根据现有资料查核了杨家将的生与死日期,发现其中一些要点和杨家荣宗亲的一致。
杨 业,生于932年,卒于986年,终年55岁。
杨六郎,生于958年,卒于1014年,终年57岁。
杨文广,生于1004年,卒于1074年,终年70岁。
综上所述,杨六郎比杨文广大47岁,不符合当时的生育年龄,而当时的情况是早婚早育,杨六郎生子应在20多岁。本人同意宗亲杨家荣的观点,杨六郎和杨文广中间应有宗字辈一代人。
篇二:真实的杨家将
杨家将是一部英雄传奇系列故事,以演义、话本、戏剧等形式在中国民间广为流传。它对北宋前期的一些人物和事件加以演义,讲述了杨家四代人戍守北疆、精忠报国的动人故事。然而,戏剧小说的演绎永远无法与历史的真相同日而语,还原历史真相,走出戏说误区,一起走进真实的杨家将。
杨家将人物
第一代:
杨继业(杨令公)、佘赛花(佘太君)
第二代(八子、八子夫人及二女):
杨延平(杨大郎杨泰)、花解语(或叫张金定,大郎妻)、周云镜(大郎妻);
杨延定(杨二郎杨永)、耿金花(或叫李翠萍,二郎妻)、邹兰秀(二郎妻);
杨延光(或叫杨延辉,杨三郎杨勋)、董月娥(或叫花谢玉,朱月梅,花似玉,三郎妻); 杨延辉(或叫杨延朗,杨四郎杨贵)、孟金榜(或叫林素梅、云翠英,四郎妻)、耶律琼娥(或叫铁镜公主、雪碧公主,四郎妻);
杨延德(杨五郎杨春)、马赛英(或叫罗赛营、罗氏女、罗刹女,五浪妻);
杨延昭(杨六郎杨景)、柴熙春(或叫柴文意、柴美容、金花郡主、金花公主,六郎妻)、王兰英(或叫王怀女、重阳女、玉林公主,六郎妻);
杨延嗣(杨七郎杨希)、呼延金赤(七郎妻)、杜金娥(或叫杜玉娥,七郎妻);
杨怀亮(或叫杨延顺、王司徒,杨八郎杨顺,义子)、蔡绣英(或叫周淑荣,肖金蓉,八郎妻)、耶律银娥(或叫玉镜公主、青莲公主,八郎妻);
杨延琪(字春花,杨八姐);
杨延瑛(字秋菊,杨九妹)。
第三代:
杨宗保(六郎子)、穆桂英(宗保妻);
杨宗勉(六郎子)、焦月娘(宗勉妻);
杨宗英(七郎子)、姜翠苹(宗英妻)
第四代:
杨金花(宗保女);杨文广(宗保子)、杜月英(文广妻);
其他:
杨排风(烧火丫头)、焦赞(六郎麾下武将)、孟良(六郎麾下武将)
第五代:
杨怀玉(文广子)、
第六代:
杨士奎、杨士亮、杨士翰(或叫杨世汉、花昆)、杨士鹏、杨瑞娘
第七代:
杨金豹、杨彩凤
第八代:
杨满堂(或叫杨再兴)、杨志
杨业是降将出身
追根溯源,杨业的父亲杨信出生在中国历史上非常混乱的五代十国时期,是一位乱世英雄、地方豪强,攻占麟州后,自立为麟州刺史。他为得到一封正式的委任状,选择了刚刚建立不久的后汉政权,为博得后汉皇帝刘知远的信任,将自己的长子杨业送出做人质,在刘知远的堂弟刘崇手下做保卫指挥使。不久刘知远病逝,大将郭威推翻政权建立后周。后周广顺元年(951年)刘崇在太原以十二州自立为帝,建立政权,史称北汉,并且投靠中原王朝的死敌契丹,以换取军事上的支持。而杨信素与契丹不合,自己又在中原举起后周的旗号。就这样,父亲杨信在后周,儿子杨业在北汉,父子二人各在敌国,从此再未相见。杨业为报答知恩之遇,在北汉效力29年,尽忠不能尽孝。
公元960年,后周世宗皇帝柴荣病逝,殿前都点检赵匡胤在领兵北伐时,于陈桥驿发动兵变,建立宋朝。随后,赵匡胤率领的宋军在攻打到太原城时遭遇到杨业的阻击抵抗,无奈班师回朝。10年后(979年),宋太宗进攻北汉,杨业依旧是太原的守城大将,北汉皇帝刘继元在杨业与宋军苦战之时向宋投降。杨业听闻此事,痛哭良久,最终因忠投降。由于杨业战功卓著,所向无敌,国人号称“杨无敌”,但他也永远烙上了“太原降将”的印记。
杨业的名字变化
杨崇贵:父亲杨信所取,为长子,次子为杨崇训;
杨重贵:为避北汉世祖皇帝刘崇之名,改“崇”为“重”;
刘重贵:因北汉世祖皇帝刘崇为拉拢人心,改为宗姓;
刘继业:被北汉世祖皇帝刘崇收为养孙、睿宗皇帝刘钧养子;
杨令公:五代的节度使,一般都加中书令的荣衔,等于这个称呼来源于北汉;
杨 业:归宋后,回复本姓杨性,单名业。
杨业之死
宋太宗雍熙三年(986年),宋太宗伐辽(史称“雍熙北伐”),宋太宗派出三路大军。其中潘美为西路军主帅,杨业为副。辽国先是派出冀州刺史大鹏翼,而他却被杨业射中后活捉,后又派出南院大王耶律斜轸,萧太后告诉他一定要活捉杨业。途中由于曹彬于岐沟关战败,田重进、潘美蔚州战败,导致辽军的优势兵力正面与其决战。耶律斜轸大军追来,杨业主张避其锋芒,却遭到监军王侁的讽刺,并诋毁他怀有二心。杨业作为从前朝归降的武将,最忌讳他人的猜测,于是在明知前景不妙的情况下,毅然要求带兵出征。
杨业果真在狼牙村中伏大败,并且没有得到支援,最后被包围在陈家谷(今山西宁武),杨业见无人支援,拊膺大恸,全军覆没。其子杨延玉也在这次战役中战死,杨业因无限悲愤,决心
以绝食来表忠心,加之因伤不治,三日后便死于押解途中。杨业死后,宋太宗将潘美降三级,王侁除名流放金州,刘文裕除名流放登州。
杨业归宋后,志复燕云、气吞契丹,不仅敢于辽战而且善于辽战,每战则胜,被辽人所畏惧。 真实的潘美
1、潘美不是当权的外戚,而是北宋的开国功臣;
2、潘美不是阴险狡诈之人,而是心地忠厚的长者;
3、潘美不是卖国的奸臣,而是一名智勇良将;
4、潘美不是骄横跋扈的权臣,而是处事小心的人
真实的潘杨二人
公元979年,宋太宗率兵攻灭北汉,收取大将杨业。攻灭北汉之后,他继续进攻辽国,想趁机收取燕云十六州。而此次幽州战役,宋军惨败,数万的宋军士兵被杀,宋太宗皇帝本人的屁股上也挨了两支大箭,最后仓惶乘坐一辆破驴车,才有命逃回国内。宋军这次惨败之后,辽军契丹人虽然获胜,但是辽国的景宗皇帝耶律贤特别生气,耶律贤这个人一生任性使气,所以他憋足了劲儿,一定要给宋朝一个好看。
宋太宗太平兴国五年(980年)三月,辽景宗派驸马彰德军节度使萧咄李率十万大军攻宋,宋太宗以杨业对防御辽国有丰富经验,派他到代州为三交驻泊兵马部署,以潘美为河东三交口都部署。辽国大军从雁门关大举进攻,杨业从小路率领数百骑兵绕到辽军背后,与潘美的部队前后夹击辽军,杀死萧咄李、活捉兵马步军都指挥使李重海,杨业也因功升云州观察使。守边的主将忌杨业威名,屡次向太宗上书诽谤杨业,宋太宗封其奏交给杨业,以表示对杨业的信任,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潜上榜书事件”。
宋太宗雍熙三年(986年),宋太宗派出三路大军征讨辽国,其中潘美为西路军主帅,杨业为副。起初各路进展顺利,杨业一路夺取了辽国的寰、朔、云、应四州,但主力军中路曹彬失利。宋太宗命令各路人马班师,后又命潘美等率领大军收复四州的民众迁移到内地。当时,辽国十万大军已经反击,攻破了寰州。辽军兵力占有很大的优势,杨业等人的任务只是迁移民众,不需要与敌人决战。他又向潘美进言,上万全之计。
潘美与杨业二人的合作一直是很融洽的,而潘美对杨业总的来说也是十分的信任。千百年来,无论是戏剧小说还是评书演义,杨家将的故事可谓是家喻户晓、脍炙人口,潘仁美的形象一直是彻头彻尾的大奸臣。而岁月黯淡了英雄,传说玷污了豪杰,历史上真实的潘美除去陈家谷口的污点外,确实是波澜壮阔的伟大的军将的一生。
真实的杨六郎
杨业确实是有七个儿子,除杨延玉随父战死在陈家谷口外,剩余六子分别为:杨延昭、杨延浦、杨延训、杨延瓌、杨延贵、杨延彬。但其中只有杨延昭最为有名,其余五子都是恩荫小官,日后在历史上也都是默默无闻,没有任何战功和成绩。杨延昭(958—1014)本名杨延朗,为避赵炎朗讳而改名。而历史上素有“六者大之谓也”的习惯,所以宋真宗称杨延昭为“杨六郎”,而并非“杨大郎”。杨延昭在“澶渊之盟”后被封为高阳关副都部署,而“澶渊之盟”换取的是宋辽之间118年的和平。父仇未报,自己的人生又壮志难酬,英雄无用武之地,终因积劳成疾,抑郁而终,年57岁。
真实的杨文广
历史上的杨文广(?—1074)是杨延昭的儿子,并非是文艺作品中杨宗保的儿子,而杨宗保也是虚构的人物。宋朝的军队分为52级,杨文广直到4、50岁的时候还在倒数第二级的位置,当时京西张海叛乱,杨文广随军征战,战胜有功并授予殿直。后与安抚陕西的范仲淹相遇,谈话间范仲淹发现杨文广很有才能,就把他带在身边。狄青南征广西,杨文广随军从征,但此时他还是个无名之辈。
治平中,选拔宿卫将领,因为杨文广是名将之后,又小有战功,所以被素有英雄崇拜情节的宋英宗提拔为成州团练使,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迁兴洲防御使秦凤路副总管。他也由此参加了对西夏的防御作战。韩琦派杨文广率部在荜篥堡筑城,控制要道,防御西夏。杨文广扬言要到喷珠筑城,然后率军迅速赶往荜篥,黄昏时赶到目的地,连夜抢修城寨,筑好防御工事,做好了战斗准备。翌日天明,西夏骑兵大至,看到宋军已经占据有利地势,做好了战斗准备,只能无奈撤退,杨文广乘胜追击,斩获敌人很多。当时的皇帝宋神宗下诏嘉奖,赏赐丰厚,并任命他为泾州镇戎军、定州路副总管,迁步军都虞侯。
辽国与宋朝在代州的边界划分上发生争执,杨文广向朝廷献上阵图以及攻取幽燕的策略,还没有等到朝廷回信,杨文广就死在了任上,北宋朝廷追赠他为同州观察使。
作为杨家将的第三代,杨文广并没有建立能与他祖辈父辈相提并论的功绩,因为此时的北宋已经与辽国议和,而对西夏的政策也在和战间摇摆,只是防御。但是杨文广继承了杨家将世代忠心报国的传统,没有忘记收复幽燕、平定北方的理想,还在为这个奋斗了三代的目标努力。但是此时的宋朝积弊已深,而且修文偃武的风气已成,讳言用兵,杨文广的理想是很难实现的。 真实的杨门女将
历史上并无佘赛花佘太君其人,而关于杨业的夫人,史书上更是没有记载。但当时却是有陕西府州(今陕西府谷)鲜卑族拓跋氏的后裔折氏家族,并且有一折氏女嫁给了府州西北丰州的刺史王承美,在死后还被封为“郡太君”。
篇三:女 儿 当 自 强
女 儿 当 自 强
小学三四年级,恰是一个评书的黄金时代。每到傍晚时分,街坊邻居,老老少少,虔诚地围坐在一台小小的收音机旁边,支生着耳朵听刘兰芳绘声绘色地讲诵《杨家将》。
听前半程,那威风赫赫、机智沉稳的六郎延昭,在诸如“天庭饱满,地阁方圆,双眉倒竖,二目放光,鼻似玉柱,口似涂朱,牙排似玉,两耳有轮,一表人才”这类赞词的映衬下,跨白马、擎金枪,已如惊鸿般疾驰进了人们心中。在我们这些男孩子们看来,只有杨六郎这样威风凛凛、相貌堂堂的将军才称得上完美的偶像,才慰得了少年的英雄情结!
尽管烧火丫鬟杨排风趁六郎诈死埋名之际横空出世,出尽风头,但在我们看来终究还是杨景精心调教的结果,更增添了他聪慧高明、和蔼可亲的形像。到得大刀王兰英刀劈四将、轻胜韩昌之时,我们还犹自安慰自己,“打得过韩昌未必赢得了杨景,怎么算也还是六郎的老婆啊!”但形势的发展越来越不容乐观。到后来,我们的英雄、我们的六哥,他,他,他……竟然被一个年纪轻轻的占山女大王走马活捉了!还被硬生生地摔在地上!而且这人还是即将成为他家儿媳的穆桂英!
此乃我辈男儿奇耻大辱!激愤之下,相约从此不听《杨家将》。然而,终归抵不住那金戈铁马、塞上胡笳的魔力,再说了,穆桂英她还身出我们肥城牛山穆柯寨哩,那神奇的“降龙木”不就是我们当地的桃木嘛,论起来也是位地地道道的老乡啊。很快,几个小伙伴们便
释然地坐回到了慷慨激昂的收音机旁。
待见得,穆桂英刀劈白天龙,镖打多尔臣,索套王子灵,克敌鬼魂阵,策反苏何庆……赫赫军功无容置疑;她胸怀大志,心忧报国,年纪轻轻就敢挑大梁,从父辈那里接过保家卫国的帅印,毅然决然地将民族重任挑在肩上,这份勇气着实令人钦佩;她敢爱敢恨,倔强不羁,竟敢用刀架在男人脖子上硬意逼婚,从而成就了一段欢喜姻缘;她铁面无私,治军有方,帅堂上秉公杖责无视军令的亲夫,寝帐中却又隐忍委曲柔情款款地调教夫婿,柔中有刚、刚中见柔的性格可见一斑。凭心论,穆桂英刀马娴熟,武艺高强,熟读兵书,精通战策,更兼她性情豪爽、办事果断,实可谓是女中豪杰、巾帼英雄!我们男儿也服她!
再到后来,年轻如姜翠屏、苗秀英、黄凤仙等一干女将蜂拥而出,年长如离山圣母、马云姑、刘云侠等世外高人层出叠现,加上大郎妻张金定、二郎妻马翠平、三郎妻花谢玉、四郎妻云翠英、五郎妻罗氏女、王兰英、七郎妻杜金娥、八姐、九妹、杨排风等原班女将,一时间,三关战场女将如云,大有东风压倒西风之势。
评书版《杨家将》以“大破天门阵”这场团结御侮的旷古恶战为结局,参与战争的男、女、老、少、僧、道、儒、仙,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团队精神,痛歼萧太后亲率的辽军主力,使得辽军多年不敢南侵。在此时,穆桂英还是位甜美幸福的少夫人,情深意长的穆柯寨之恋和大破天门阵的英雄传奇相为呼应,这使得年轻穆桂英一开始就成为了美和爱的化身、家庭与和平的象征。
这仅是 “杨门女将”这段美丽传说的发轫之作。
之后,穆桂英、杨宗保平定广西侬智高叛乱,深感于朝廷昏聩,奸臣当道,于是除宗保继续镇守边关外,携全家归隐山林。不承想,正当儿女初长成、欲安享天伦的穆桂英满心欢喜地操办寿宴之际,却猛然接到丈夫阵亡沙场的噩耗,这种惊天的心灵痛楚自是难以用言语来叙说的。但作为一位家国砥柱,穆桂英很快从“痛我夫出师未捷身先丧”的情感漩涡中挣脱出来,竭尽所能地掩饰自己的痛苦,让亲情与悲情的一切矛盾冲突在她这里集中打结;正当外人讥笑杨家再无能战之将时,她又自告奋勇积极请战,把最严重的危机在她这里化为转机和生机。
细思量,那句“我不挂帅谁挂帅?我不领兵谁领兵?”折射出的不是一种舍我其谁的担当、一种为国为民的情怀吗?“谁料想我五十三岁又掌三军”虽有点苍劲悲凉,但却掩饰不住那份老当益壮的壮志豪情。“管教那捷报一日三传”,则直言不讳地表达了巾帼英雄的豪迈与自信!
“风萧萧雾漫漫星光惨淡”,穆桂英、佘太君与众女将们带着悲壮出发了!不只为国仇家恨,不只为忠孝节义,不只为杨门的荣誉尊严,更是为了中华儿女威武不屈的民族气概!
在险恶莫测、严峻非凡的杀伐征战中,穆桂英义不容辞地承担起协助佘太君统帅全军的重任。她妙计连出,将兵略杀法安排得妥贴周密乃至天衣无缝,连能征惯战的老太君都竖起大姆指再三夸赞;她身临其境,率先在战场上浴血奋战,既要奋力追杀贼首,又要悉心护卫
娇儿,调教杨文广尽快成长为新一代将帅之材。多重的磨难,使穆桂英更加坚定稳健,活化为一只在烈火中翱翔的金凤凰。
不幸的事实尽管不愿看到,但还是发生了——穆桂英在虎狼峡为国捐躯。那一刻,红颜束戎装,汗香震沙场;那一刻,血染征袍,马革裹尸!
穆桂英死了,杨门女将还在!老谋深算、沉着刚毅的佘太君还在!爽快明朗、风风火火的杨排风还在!八姐、九妹们还在!她们前仆后继,勇往直前,聚歼来犯之敌,迫使西夏议和臣服。在杨门女将这样一个女性主导的团队里,亲情与国事相谐益彰,智谋与勇武相映成辉。居家时,她们温柔贤淑,善解人意,如一朵朵国色天香的牡丹花;沙场上,她们刀枪飞舞,骁勇善战,像一丛丛英姿飒爽的霸王花;妩媚动人中挟裹着金戈铁马,荡气回肠中流动着奇智大勇。
“杨门女将”是一段不断充实的美丽传说,是人民群众根据自己喜好共同创造出来的艺术真实,是无数中国古代妇女反压迫、反歧视、在保卫民族独立和追求个性解放方面做出大胆追求的英雄集体。她们的英雄业绩已经冲破了封建礼教的罗网,表达了妇女阶级对应有社会地位的合理诉求,反映了中国女性独立意识的觉醒。
千百年来,中国女性素以吃苦耐劳、贤惠持家著称于世,她们征战沙场的英雄事迹却很少为人乐道。商朝开疆拓域的妇好、西汉初年替父从军的花木兰、西汉末年农民起义的吕母和迟昭平(这两位都是山东人)、建唐时期驻守娘子关的平阳公主、南宋击鼓抗金的梁红玉、明初农民起义的唐赛儿(也是山东人)、山海关抗清的秦良玉(这是
一个正式列入国家编制的女将军)、清末抗击英法侵略军的冯婉贞、新中国第一位女将军李贞……她们都是中国历史上有据可查的女英雄。这些秀外慧中的裙钗们,披上戎装时显露出战士的本色,攻城掠地,驰奔沙场,塞旗斩将,所向披靡,莫有当其锋者。柔弱如李清照者,曾写下“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爱国词章;豪迈如秋瑾者,也曾赋下“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龙泉壁上鸣”的诗句。她们实可谓中国女性的杰出代表,其勇气,可钦可敬!其事迹,可歌可泣!
篇四:历史上真实的杨家将
历史上真实的杨家将:佘太君姓折
历史上确有佘太君其人。清代光绪《保德州志》载:“杨继业??事北汉为建雄军节度史,娶折德扆女。”折德扆是后汉隐帝时期的府州团练使,这个“折德扆女”据称就是佘赛花。“佘”是“折”的讹传。在杨业之死事件中,潘仁美并非是罪魁祸首,而是监军王侁。
杨家将连环画
“杨家将”是宋元以来在我国戏曲艺术和说唱艺术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历史传奇故事。老令公杨业、佘太君、七郎八虎(特别是杨六郎杨延昭)、杨宗保、穆桂英、杨文广、八姐、九妹,包括烧火丫头杨排风,几乎都是家喻户晓的英雄人物。特别是在戏曲舞台上,这传奇的一家人都表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有着崇高的英雄气概。“金沙滩”一战,杨氏兄弟死伤殆尽,接着又是令公碰碑、七郎被害,五郎出家,四郎、八郎失踪。仅剩的六郎依然在为国征战。六郎死后,他的子孙——杨宗保和杨文广,仍然是保卫国家的中流砥柱。杨家不仅男性上战场,女性也是不遑多让。穆桂英挂帅,百岁高龄的佘太君挂帅,让多少中华儿女热血沸腾。
然而,从史实角度来看,杨家将的故事只是戏曲小说对杨业血战陈家谷,最后忠勇殉国的悲剧性历史事件的艺术化演绎。历史上真正的杨业死后,只有他的儿子延昭(即六郎)、孙子文广曾是宋朝守边的名将。民间之所以演绎出“杨家将”这一反抗外族侵略的英雄“群像”,源于宋元以来深受外族侵扰的北方人民对这位民族英雄的纪念和向往。
民间小说、戏曲与历史最大的不同在于,传说中的诸多人物和事件是不存在的。根据传说以及演义等的记载,杨家将的谱系是这样的:
杨门男将:第一代,金刀令公杨继业,继业有八个儿子,其中第六个儿子名叫杨延昭,又名杨六郎,六郎生子名文广,文广之子名宗保,宗保生子名怀玉。
杨门女将:主要人物有佘太君、王怀女、穆桂英等。
杨门谱系,特别是杨门女将是从《杨家府世代忠勇通俗演义》及《杨家将》二书而来,由于这些人物艺术形象塑造得好,深为老百姓所喜爱。
然而,在正史中,杨业、杨延昭、杨文广三人确实存在,但他们的事迹远没有小说中描写的那么神奇。而其他人物则难寻踪迹,或者身影模糊。
杨业确有其人,身死另有隐情
杨业是杨家将的第一代,功名最盛,牺牲最为壮烈。
根据传说,北宋初期,辽兵来犯,朝廷立擂求帅。太师潘仁美之子潘豹想挂帅,于是摆台逞凶,打死多人,后被杨七郎劈死,杨家夺得帅印。不久老令公挂帅出征,潘仁美公报私仇,没有按原定计划接应,害死杨七郎,老令公杨继业被困两狼山,最后碰碑而死。其他杨家兄弟个个血染沙场,大郎、二郎、三郎三英捐躯,四郎、五郎或出家或流落异邦,只有六郎回到家中。杨继业的夫人佘太君上书皇帝,斥责潘仁美按兵不动;加上八贤王等人的帮助,潘仁美最终被贬官。民间传说中,杨继业有七子和八姐九妹,杨业死后,宋帝勉慰其家,赠太君龙头拐杖,可上打昏君,下打奸臣。
以上传说有部分事实,但不尽然。
历史上真正的杨业本名叫杨重贵,其父杨信是麟州(陕西神木北)的土豪,趁五代混乱的时候,占据麟州,自称刺史,后先后归附过后汉、后周。大约是在杨信归附后汉的时候,为了结交当时河东节度使刘崇,他派少年杨重贵前去太原。后杨信投靠后周,杨重贵则留在了太原。杨信死后,杨业的弟弟杨崇勋继任刺史,又以麟州归附了北汉刘崇。其后杨崇勋又归附了后周。
虽然杨家这样反复地归顺,但是在五代那个混乱特殊的年代,杨重贵在太原的生活并没有受到什么影响。刘崇很看重年少英武的杨重贵,他认杨重贵为养孙,改其名为刘继业。刘继业先担任保卫指挥使,以骁勇著称,因功升迁到建雄军节度使。由于刘继业战功卓著,所向无敌,国人称其“无敌”。
刘继业在北汉时期的主要对手是辽国,有《辽史》为证。《辽史》中记载,刘继业归顺北宋后,与辽军对阵,辽将耶律斜轸责问已改名为杨业的刘继业说:“汝与我国角胜三十余年,今日何面目相见。”
有人可能会有疑问:北汉一直臣事辽国,杨业怎么会与辽国交战呢?原因是,当时处于强势的辽国经常侵掠北汉的边境,刘继业为北汉守边,必然经常与来犯的辽军交锋。根据耶律斜轸的话可以看出,刘继业与辽军对阵三十余年未处下风,虽然规模不大(只是“角逐”),但足以担当“无敌”的称号。这样的经历也让刘继业积累了丰富的边防经验。
北汉灭亡以后,刘继业归降北宋,宋太宗素知刘继业威名,授予他左领军大将军,郑州防御使。《续资治通鉴》中记载,刘继业在太原城头苦战防守,甚至北汉主刘继元投降以后,还在坚持战斗。后宋太宗派刘继元亲自招降,刘继业才大哭解甲归降。
刘继业归宋以后,恢复本姓“杨”,单名业。因为对防御辽国有丰富经验,被朝廷委任掌管代州(山西代县)和三交(太原北)一带的驻防事宜。任职第二年,杨业即破辽兵于雁门(山西)。雍熙三年(986年),宋军大举北伐攻辽,杨业、潘美率西路军攻克云(山西大同)、朔(今朔县)、寰(朔县东北)、应(应县),东路军曹彬克涿州。辽国萧太后南下应援,不久,宋朝的东路军在河北战败,杨业奉命护送四州百姓撤退,途中与辽国大军相遇。主帅潘美与监军王侁迫令杨业出战,杨业自知不敌,无奈之下仍旧孤军力战,终被陷于陈家谷口(山西朔县南),重伤被俘,绝食而亡,年约六十。杨业的事迹当时即被人传述,后逐渐演为“杨家将”故事。
根据演义、小说所述,害死杨业的罪魁祸首是潘仁美。据民间传说,在雍熙三年宋军北伐时,潘仁美是西路军主帅,杨业是他的副手。由于潘美对杨业的才能非常嫉妒,所以在杨业乘胜追击时,故意囤兵不动,又不给予粮草供应,最终导致杨业兵败身亡。在《宋史·杨业》中也有如此一段记载:“主将戍边者多忌之,有潜上谤书斥言其短,帝览之皆不问,封其奏以付业。”大意是说:当时戍边的主将非常忌妒杨业,悄悄上书诽谤杨业,宋帝看了之后什么也没问,而是把奏书封好送给杨业。当时杨业尚未伐辽,还在驻守雁门关,任代州兼三交驻泊兵马都部署。而在杨业之上的“主将”是谁呢?民间一致认为就是指潘仁美。然而在杨业之死事件中,潘仁美并非是罪魁祸首,而是监军王侁。
也有人提出,害死杨业的最终祸首并非王侁,而是另有其人。当时与王侁同为监军的还有刘文裕。刘文裕官职在王侁之上(团练使高于刺史),并且是外戚,有一定的沙场经验,他在军中权力不应低于王侁。王侁监军权力再大,也不可能只手遮天。这样推论下来,杨业之死或许更应该由刘文裕负责。当然,无论如何,王侁决策失误的罪责是逃不掉的。 杨六郎应为杨大郎
传统戏曲中,杨老令公与妻子佘老太君一共生有七个儿子。还有戏曲中说杨继业有八个儿子,号称“七狼八虎”。《宋史·杨业传》记载杨业共有七子,而南宋李焘所著的《续资治通鉴长编》中则说杨业仅五子。至于南宋王朝的《东都事略》中,则只提到杨延昭一个儿子。从诸种史料看来,到底杨业有几个孩子至今还是个谜团。
《宋史》记载的七个儿子分别是:杨延朗、杨延浦、杨延训、杨延环、杨延贵、杨延彬、杨延玉。其中杨延玉随乃父征战,于陈家谷口一战殉国,其余六子,后皆善终,延朗为崇仪副使,延浦、延训并为供奉官,延环、延贵、延彬并为殿直(官名)。可见,他们并无流落番邦、身死奸臣之手一说。
杨业的四子是颇受后人争议的人物。杨四郎在正史中名为杨延环,而在民间戏曲中叫做杨延辉。元曲中曾说杨四郎在两狼山战役后就不知所终,明代《杨家府演义》则称杨四郎在战斗中并未失踪,而是被辽兵捉住。萧太后喜爱四郎的一身好武功,又见四郎生得一表人材,于是将琼娥公主许配给他,这样杨四郎就做了契丹人的驸马。在后人的眼中他是一个屈膝乞
降,叛君忘父的叛徒。《宋史·杨业传》中却记载,杨业战殁后,杨四郎被朝廷封做了殿直官,并未有变节行为。所以,四郎到底结局如何,不得而知。
此外,杨八郎也是个颇为神秘的人物,忽有忽无。
在“杨家将”传说的男性主角中,除了老令公杨继业,最著名的就是杨六郎和杨宗保这父子二人了。然而,这两个人物也非历史之本貌。
根据正史记载,杨六郎是杨业的儿子杨延郎(后改名为杨延昭),这没错,但他却并非杨业的第六个儿子,而是长子,只是被称为六郎。传说中杨六郎还是地位显赫的郡马爷,但从正史中杨六郎的生活轨迹看,他长年镇守边关,在京城没有什么根基,更没在京城生活过或任过职,不太可能是柴家的郡马。
根据史料记载,幼年的杨延昭沉默寡言,但是总是喜欢玩行军作战的游戏,杨业看了以后说:“此儿类我。”以后出征都会带他同行。杨业阵亡以后,杨延昭继续在河北的边防前线任职。北宋咸平二年(999年),辽国南下进犯。当时杨延昭正在遂城,由于遂城小,又没有作好防守的准备,遭到了辽军的猛烈围攻,城中人心惶惶。杨延昭召集城中壮丁,授予武器,配合宋军,全力固守。当时正值隆冬,杨延昭命人担水浇在城墙上,一夜之间就冻成了坚冰。城墙光滑难登,辽军的猛烈攻势无法继续,只好撤退,宋军缴获了辽军遗弃的军资器械。杨延昭出奇计保全了遂城,显示了他的军事才能,他因功被授予莫州刺史。
澶州之役时,杨延昭反对议和,他的主张和当时的丞相寇准的主张不谋而合,然而北宋朝廷并未对此作出反应。杨延昭就自己率领人马进入辽国境内,攻破古城,取得不小的战果。以后澶渊定盟,杨延昭因为守边的功劳,屡次升迁,最终被授予高阳关副都部署。后来,杨延昭卒于任上,终年五十七岁。宋真宗听到这个消息后,极为悲痛,派使者护灵而归,河朔的百姓,多望柩而泣,为他落泪。
杨延昭镇守边防二十几年,辽国对他非常敬畏,称他为杨六郎。那么,辽人为什么称他为杨六郎呢?有一种说法认为,这是因为辽人迷信,相信天上北斗七星中,第六颗星是专克辽国的。因为杨延昭对于辽人很有威慑力,辽人以为他是那第六颗星转世,因此称他为杨六郎。后人或许就是根据“杨六郎”这个称呼,将杨延昭演义为杨业的第六子。
杨宗保子虚乌有
按照小说的谱系,杨六郎之子为杨宗保,其孙为杨文广,然而根据《宋史》记载,杨延昭的第三个儿子叫杨文广,杨宗保这个人物不存在。
杨文广起初因为讨伐逆贼张海有功,被授予殿直。后来与安抚陕西的范仲淹相遇,范仲淹发现杨文广很有才能,就把他带在身边。名将狄青南征广西时,杨文广随军从征,此时的杨文广还是个无名之辈。后来,宋英宗认为杨文广是名将之后,而且还有功劳,于是提拔他为成州(甘肃成县一带)团练使,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迁兴州防御使,秦凤路副总管。他由此参加了对西夏的防御作战。
当时,名将韩琦派杨文广率领部队前往离秦州(甘肃天水市)西北修筑筚篥城。由于先前宋军修建城堡,西夏人都会出兵破毁。于是杨文广采取声东击西之计,扬言要到某地修建喷珠城,引西夏军队前去破坏。然后率军迅速赶往筚篥,连夜构筑好了防御工事,做好了战斗准备。第二天天明,西夏骑兵至,看到宋军已经占据有利地势,做好了准备,只能无奈地撤退。临走前遗书说将奏请以数万骑兵再来破坏。杨文广立即派兵遣将出击追杀,斩获甚众。有人问他为什么要追击敌人,杨文广说:“这是先声夺人,可灭了敌人的气焰。再说,此处是必争之地,若让西夏人知道了并夺了去,就很难再夺回来了。”经此一击,西夏人果然不敢再来捣乱。
当年九月,甘谷、筚篥等三个城堡修成。皇帝下诏嘉奖,赏赐丰厚,并任命他为知泾州(甘肃泾州)镇戎军、定州路副总管,迁步军都虞侯。后来,辽国与宋朝在代州的边界划分上发生争执。杨文广向朝廷献上阵图以及攻取幽燕的策略,还没等到朝廷上的回音,杨文广就死于任上,北宋朝廷追赠他同州观察使。
杨门女将扑朔迷离
“杨家男将”已然半真半假,扑朔迷离,那么“杨门女将”又如何呢?答案依然是“扑朔迷离”。正史中,杨家将中没有佘太君,也没有穆桂英,但在一些史籍中却又能找到蛛丝马迹。
先来说说正史。有人会说,中国古代向有“男尊女卑”的传统,所以正史中没有记载杨门女将。然而,此说的漏洞是,正史中有其他女将女帅的记载。比如,王莽时期,山东琅琊就出了个奇女子——吕母,此女后来成为统领一方的女将军(见《后汉书·刘玄刘盆子列传》)。吕母以后,有名的女将还有隋末唐初时唐高祖李渊的女儿平阳公主。李渊起兵反隋时,平阳公主和丈夫柴绍一起为李家招兵买马,“勒兵七万,威振关中”。李渊渡过黄河以后,平阳公主领精兵一万与李世民会师渭北,并开设幕府,俨然行军主帅,她的部队也号称“娘子军”。 以上这些巾帼英雄都是见诸信史的,但是,在民间人人皆知的“杨门女将”,在正史中却连影子都没有。倘若杨门女将确曾有过的话,正史不可能不记。退一步,即使《宋史》不记,专收“义妇节妇”事迹的《烈女传》也应该有记载。可见,杨门女将是否存在值得怀疑。 假如杨门女将只在小说中出现,那么,我们可以肯定她们是艺术虚构的,然而,在一些历史资料却又隐约能看到她们的影子。
先来说说佘老太君,戏曲传说中,佘太君原名佘赛花,是杨业之妻,杨府的老祖宗。杨六郎、杨宗保相继去世后,杨家将中,除杨文广外都是清一色的巾帼英雄。那时,国家多难,边境吃紧,杨文广领兵出征西夏被重兵围困。朝中无将,佘太君以百岁高龄,率十二寡妇征讨西夏,将西夏击败,救出文广,其举让人敬佩。
有学者考证后认为,历史上确有佘太君其人。清代光绪《保德州志》载:“杨继业??事北汉为建雄军节度史,娶折德扆女。”折德扆是后汉隐帝时期的府州团练使,这个“折德扆女”据称就是佘赛花,封号太君。“佘”是“折”的讹传。
篇五:杨家将家谱
杨家将的家谱
第一代:
金台侯金刀杨会(杨师厚)、杨桂荣(女)
第二代:
金刀王杨会之子:火山王杨衮(杨信杨君爱杨弘信)、杨嗣(杨弘远高阳关 前阵钤辖保州刺史杨嗣:名将杨信之弟,是杨家将七郎原型也是演义中假杨滚的原型)
第三代:火山王杨衮之子:杨继忠(杨继周杨继康)、杨继孝(杨继凯)、杨继仁、杨继义、杨继康、杨继凯、火山王金刀王都虞侯金刀令公杨继业(杨崇贵后更名杨业杨无敌)、杨继亮(义子:原名高怀亮)、杨继祖、杨崇训(杨重训杨重勋)
第四代: (1)火山王金刀王杨继业之子:忠孝侯杨延平(杨延昭杨泰杨渊平杨延朗)、 义勇侯杨延定(杨延浦杨永杨延定杨延广杨延用杨贵)、忠武将杨延光(杨延广杨勋杨延训杨延辉杨延庆杨顺)、杨延辉(杨延玉杨贵杨延环杨延朗杨□ 化名:木易)、杨延德(杨延环杨延贵杨春)、 金枪将保灵侯杨延昭(杨延贵杨景)、 敏烈侯杨延嗣(杨延彬杨希)、杨延顺(杨顺义子:原名王平 化名:王司徒)、杨延兴(原六朗部将自认是杨九郎六郎义弟业继业义子自己号称杨九郎自认义子:原名杨
兴)、银枪将假六郎假杨景杨延惠(因其代六朗而死和生前有认六郎为兄后佘太君认其为义子死后追封:原名任堂惠)、杨延琪(杨琪杨八姐杨春花)(女)、杨延瑛(杨瑛杨九妹杨秋菊)(女)、杨延琼(说呼全传中呼延丕显之妻子)(女)、杨延琅(女)、杨排风(小说中最后佘太君认其为义女,演义中没有)(女)
(2)杨崇训之子:杨光扆
第五代: (1)忠孝侯大郎杨延平之子:杨宗显(《金枪传》人物)、杨传永、杨德政、杨宗广 (杨文广)、杨充广 (2)义勇侯二朗杨延定之子:杨宗魁(刘版杨家将中,最特别的一个人物,长象和其父亲一样十分相识宋皇,最后死因也基本一致)(杨宗孝《金枪传》的名字) (3)忠武将三郎杨延辉之子:杨宗宪(刘版杨家将中,貌似潘安是评书中常见的小生型武将,擅长弓箭有塞李广之称,类似薛丁山一类人物)(杨宗繇《金枪传》的名字) (4)四郎杨延辉之子:杨宗孝(杨宗登《金枪传》的名字)、杨宗峰(杨忠峰)、杨宗原(四郎二妻其耶律金娥之子:原名耶律中原)(杨宗锋《金枪传》的名字) (5)五郎杨延德之子:杨宗槐(杨宗瑶刘版杨家将中,杨家唯一长象不雅的武将,昙花一现,轻功高强,评书里常出的矬子,力大无穷呼延平类人物使用的兵器也 是棒槌) (6)保灵侯六郎杨延昭之子:定国王平南王杨宗保(杨宗闵)、杨宗勉(杨宗冕杨宗 显杨宗闵)、 杨宗政、 杨宗奎(刘兰芳评书版六郎、大刀王兰英之子)、 杨秋菊(女)、 杨心茹
(女)(明版杨家将和五虎平南中杨七姐) (7)敏烈侯七郎杨延嗣之子:杨宗英 (8)八郎杨延顺之子:杨宗连(杨宗德杨宗林杨宗奎)、杨宗飖、杨宗土(八郎二妻 其耶律银娥之子:原名耶律中土) (9)九郎杨延兴之子:杨宗唐(随父并入杨家) (10)十郎杨延惠之子:杨宗童(任宝桐其是六朗义子也是佘太君认的义子任堂惠 之子:原名任宝童) (11)杨光扆之子:武伯候杨琪
第六代: (1)平南王杨宗保之子:太平王御前太尉少令公杨文广、二令公杨文举(化名:木青)、英烈少女杨金花(女)、杨宣娘(杨文姬)(女)、杨充广、杨文贵、杨文藩(义子:原名杨藩)、杨崇勋(杨业是其伯祖。宋朝积弱,最后亡于外敌) (2)杨宗勉之子:杨文震(杨震) (3)杨宗唐之子:杨文悦(随父并入杨家) (4)杨琪之子:杨畋
第七代: (1)太平王少令公杨文广之子:杨怀仁(杨公正)、杨怀兴(杨唐兴)、杨怀恩(杨彩保)、玉面虎太平王杨怀玉(化名:吴玉)、杨邦玉、杨邦仪、杨邦怀、杨闹红(女)、 杨满堂(此女将只有传说北海予风景区号称“甘肃第一园”,其中马踏泉最负盛名,它不仅有宋代杨门女将杨满堂西征的美丽传说)(女)、杨月满(后宋慈云走国全传杨文广二十个月出生的女儿)(女)
(2)杨文震之子:恭武王武安信王武安和王同安郡王殿前都虞侯检校少保杨怀存 (杨存中杨沂中杨恭武)、杨怀居(杨居中)、
杨怀执(杨执中)、杨怀安(杨安中) (3)杨充广之子:杨贵迁 (3)杨畋之子:杨祖仁 (4)杨文悦之子:杨怀震(随父并入杨家)
第八代: (1)杨怀玉之子:杨士奎、 杨士亮、 震北侯金锤大将杨士瀚 (杨世汉 化名:花昆) 、 杨士鹏、杨瑞娘(女) (2)杨怀存之子:杨士偰(杨偰)、杨士倓(杨倓)、杨士傿(杨傿) (3)杨邦怀之子:杨广荣 (4)杨贵迁之子:杨光震、杨光德
第九代: (1)杨士瀚之子:红梅童子杨金豹、杨彩凤(女) (2)杨光震之子:杨惟聪
第十代: (1)杨金豹之子:杨满堂(杨再兴) (2)青面兽杨志 (3)杨惟聪之子:杨选 (4)杨再思 (5)杨广荣
第十一代: (1)杨选之子:杨轸、杨轼 (2)青面兽杨志之子:杨若兰(女) (3)杨再思之子:花枪小将杨再兴 (4)杨广荣之子:杨畋
第十二代: (1)杨轼之子:武毅侯杨粲 (2)花枪小将杨再兴之子:杨继周 (3)杨畋之子:杨再礼、杨再取、杨再光、杨再兴
第十三代: (1)杨粲之子:英烈侯杨价 (2)杨再兴之子:杨正修、杨正拱、杨正心
第十四代: (1)杨价之子:杨文、杨大声 (2)杨正心之子:杨德、杨留、杨陈
第十五代: (1)杨文之子:杨邦宪 (2)杨德之子:杨春
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