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字数作文 > 教育资讯

时事新闻杂感600字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4 06:23:34 字数作文
时事新闻杂感600字字数作文

篇一:如何写时事评论文章

一、 时事评论是针对现实生活中的重要问题直接发表意见、阐述观点、表明态度的体裁。与其他言论一样,由论点、论据、论证三个要素组成,具有政策性、针对性、准确性。立意新颖,论述精当,文采斐然。

二、 1、展开话题:说说你对这件事的观点。

2、分析这件事对社会、对人们、对自然等的影响 。

3、提出建议或希望。

三、 (1)按评论对象的内容分类:有政治评论、军事评论、经济评论、社会评论、文教评论、国际评论。

(2)按评论的解说型评论性质功用分类,有论、鼓舞型评论、批评型评论、论战型评论等。

(3)按评论写作论述的角度分类,有立论性评论、驳论性评论、阐述性评论、解释性评论、提示性评论。

(4)按评论的形式分类,有社论、编辑文章、评论、评论员文章、短评、思想评论、专栏评论、新闻述评、论文、漫谈、专论、杂感等

四、 时事评论的写作:

第一,要注重针对性。需要文明回答的主要思想,解决的实际问题,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通过具体的科学的分析,实事求是地给予说明、回答和指导。

第二,论点要新鲜。就一篇评论而言,论点是观点。是灵魂。论点不新鲜,或者和报纸上或网络上发表过的相雷同,读者看了开头就兴味索然,不想看下去了。

第三,论据要有典型性,具有说服力。评论的论据,就是用来阐明论点的事实和有关材料。论据,既是论点的依据,又是评论判断和推理的基础,因此,精心挑选作为论据的事实,至关重要。

第四,说理要有深度。写评论,要在说理上下功夫。一篇评论,说理有无深度,往往关系到它的成败。

此外,评论写作还要注意写得平易近人,力避老话套话,力求有点文采,使评论写得更好。

篇二:新闻评论重点整理

《新闻评论》重点整理

一、名词解释(20分)

? 概念性名词

1.新闻评论:作者就具有典型意义的新闻事件或社会现象发表议论,表明自己立场的一切新闻作品表现形式的总称。

2.选题:新闻评论要予以探讨、研究、解决的问题。

3.结构:文章内部的组织安排形式。

4.述评:又叫记者述评,集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于一体的一种边缘体裁。

5.评论员文章:根据评论重要性和规模性分出的介于社论和短评之间的中型评论文章,是新闻评论的一种重要形态。

6.短评:根据重要程度和规格来划分的一种新闻评论体裁,短小精悍,内容单一,形式灵活。是新闻评论的一种,规格比社论、评论员文章要小,但同具影响力。

7.编者按:媒体对所发表的新闻报道、理论文章及其他形式的文稿的简要评论,是编者对新闻稿件的评介或说明性文字。是新闻评论的一种,具权威性。

8.社论:代表媒体表明对重大新闻事件和社会现象的立场与观点,是报社的旗帜、媒体的灵魂,是新闻评论的一种。

9.新闻评论学:运用各学科的综合知识和原理研究新闻评论的运用、写作方法、写作规律和表现形态的应用性极强的学科。

10.舆论:社会公众的意见,表示多数人对某种事态的共同意见或趋向一致的看法。

11.舆论监督:社会环境、民意民心的监测站,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权力。

12.主题/命题:议论的题目,文章的中心论点,是对选题的深化和具体化。

17.立意:一篇作品所确立的文意。它包括全文的思想内容,作者的构思设想和写作意图及动机等,其概念的内涵要比主题宽泛的多。

18.立论:就某个问题提出自己的论点、见解。

19.论点:作者所持的观点。

20.联想思维:从一个基点出发,全方位、多角度对问题进行广度的认识。

横向思维:根据事物的逻辑关系,由此及彼地展开联想,打开思路。

逆向思维:从事物的相反方向去思考,提出与一般人及常理不同的看法。

纵向思维:推进式思维,论证时不断提出为什么、是什么,不断深入、探索。

21.纵向结构:按事件时间顺序或事物内在逻辑顺序来表现文章的写作思路,安排层次。 横向结构:按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来表现写作思路,安排层次。

22.思路:作者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而形成的印象、看法及理性的判断和思考,并通过文章有条理地表达。

23.特约评论员文章:是评论员文章的一种特殊形式,其作者身份特殊,或领导人,或专家学者,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高屋建瓴地剖析和论证。。

24.观察家评论:以观察家名义发表的代表编辑意见的文章和时评,是评论员文章的一种。

25.杂文:一种形象与说理相结合的议论性散文。

26.漫画:用夸张的手法,简要的笔调描绘出讽刺而幽默的图画。

27.本台评论::广播新闻评论中最高规格的评论形态,对国内外发出的重大新闻事件和社会现象表明同

级党委和政府的立场。

28.网络评论:新闻评论的一种,是网友依据所发生的新闻事实或突出的社会现象、重大事件而发表的

意见。

29.娱乐新闻评论;人们依据娱乐新闻,对人们在娱乐过程中或过程结束后而形成的对娱乐方式的一种

验证或经验的交流,是关于娱乐行为及行为方式所表现出的价值取向的一种言论形态。

30.专栏评论:新闻媒体在特定的栏目或版面上所发表的言论。

31.小言论专栏:以生活现象为议论对象,短小精悍。

? 实践性名词

1.任仲平:《人民日报》重要评论的谐音缩写,是《人民日报》评论部的化名。1998年出现,现在是很有影响的评论员文章,风格独特:姿态平易近人,注重文采。

2.今日谈:创刊于1980年,是改革开放新时期《人民日报》创办的最早的小言论栏目之一。被称为《人民日报》赏心悦目的“绿地”和影响广泛的王牌栏目。它文风活泼,短小精悍,观点鲜明,深受读者喜爱。

3.焦点访谈:是中央电视台的一档以深度报道为主,以舆论监督见长的电视新闻栏目。创办于1994年,选择“政府重视、群众关心、普遍存在”的选题,坚持“用事实说话”的方针,反映和推动解决了大量社会进步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开播以来,推动了中国的改革开放和民主法治的进程,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百姓的广泛关注和重视。

4.国闻短评:是1899年由梁启超在《清议报》上创办的言论专栏,对中国近代评论文体创新产生重大影响。

5.随感录:《新青年》于1918年开设的杂感类专栏,作者群庞大——新文化运动的参与者。它抨击封建思想文化和不良时政,讲究时效性、新闻性。它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产物,文体革命的成果,也是现代杂文的先导。

6.思想杂谈:《长江日报》1950年开设的杂文专栏,马铁丁(即陈笑雨、张铁夫、郭小川)主笔,一事一议,有的放矢,为广大读者所欢迎。后汇为《思想杂谈》出版。

7.三家村札记:北京市委主办的《前线》杂志1961年开设的杂文专栏,由邓拓、寥沫沙、吴晗等三人以“吴南星”的笔名在的杂文专栏,谈古论今,针砭时弊,在60S颇负盛名。后汇为杂文集出版。

8.长短录:《人民日报》1962年5月开设的杂文专栏,12月停止。主要作者为夏衍、吴晗、寥沫沙等5人,专栏主持人是陈笑雨。写作方针“表彰先进、匡正时弊、活跃思想、增长知识”,以明确的方针、正确的舆论导向、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敢于批评的风格备受关注。

9.艺海拾贝:秦牧的1962年出版的散文集,阐发作者对文艺问题的见解,“寓理论于闲话趣谈之中”,写法上多从具体事例出发,深入浅出,涉笔成趣,富有启迪性。

10.街谈巷议:《羊城晚报》于19S80C开设的经典评论栏目,由微音先生主持,选题贴近生活民情,行

文短小精悍,措辞辛辣活泼,语言如叙家常,博得读者的喜爱与敬仰。

11.观察与思考; 中央电视台第一个新闻性的评论栏目,1980年开播。栏目的宗旨是:通过对具有普遍

意义或群众关心的事件、问题、人物进行调查、介绍、分析,引起大家的思考,揭开中国电视新闻评论新的一页,同时也是中国节目主持史上的里程碑。

12.东方时空:中央电视台的一档杂志型新闻节目,1993年开播。它以真诚面对观众为原则,内容上贴

近民生,形式上鲜活互动,改变国人间不收看电视节目的习惯,被誉为是“开创了中国电视改革的先河”。

13.新闻调查:中央电视台最具深度的调查类栏目,1996年开播。以记者的调查行为为表现手段,以探

寻事实真相为基本内容,以做真正的调查性报道为追求目标,崇尚理性、平衡和深入的精神气质,促进和推动社会和谐进步,在百姓和高端中都有广泛的影响。

14.实话实说:中央电视台名牌的电视座谈节目,1996年开播,2009年停播。节目形式为群体现场交谈,

通过主持人、嘉宾、观众的共同参与和直接对话,在生动活泼的气氛中,展开社会生活或人生体验的某一话题。经过叙述、讨论或辩论,达到各抒己见、增进参与者之间交流和理解的目的。

15.央视论坛:中央电视台一档纯粹的评论性栏目,是唯一的电视言论性节目,2003年开播。对各种媒

体提供的新闻事实中最引人注目、最具谈论空间的内容进行评论、分析和解读。纯粹的评论性,纯粹的媒体声音,一种新的电视文体,这便是《央视论坛》区别于其他电视栏目的特质。

16.百姓论坛:在广播评论创新与发展中诞生的一个以言论形态为主要特征的本台广播评论节目。

17.强国论坛:1995年5月,为表达广大网民对以北约为首的美国袭击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的野蛮行

径的强烈愤慨,人民网开通了“强烈抗议北约暴行”的BBS论坛,在海内外产生了重大影响。同年更名为“强国论坛”,是新闻网站中最早开办的时政论坛,人民网最具影响力的精品栏目。

18.“黄丝带”运动:1998年印尼发生针对华裔的“五月暴乱”,北美著名中文网站华渊网在7月发起“请

支援惨遭凌虐的印尼华裔”的“黄丝带”运动,互联网的高效传播引起世界的强烈谴责,为印尼华裔争取应有的权利。

19.时局图:中国近代时事漫画的杰作,中国新闻史上可查的第一张新闻漫画。谢缵泰刊于1903年《俄

事警文》的创刊号上。它把19世纪末中国面临的被帝国主义列强瓜分豆剖的严重危机,深刻形象地展示在人们面前,起到了警世钟的作用。

20.丰子恺:中国现代卓有成就的文艺大师,以创作漫画以及散文而著名。其漫画风格独特,内涵深刻,

耐人寻味,影响很大。

21.华君武:中国著名漫画家。早年长于政治时事漫画,富有战斗性,在革命战争中发挥了很大的宣传

鼓动作用。后期以讽刺画为主,辛辣地讽刺了社会上种种丑陋、落后现象——构思巧妙,入木三分,富有幽默感;

二、简答、论述题(30分+30分)

? 重中之重

1、新闻评论这些年发展比较快(如体裁/取材,写作风格,作者队伍),有什么发展?说明了什么? (无标准答案,有理有据即可)

⑴发展:

①在内容上,人类社会生活的多样性愈发明显,从过的政治斗争工具刀如今则表现为服务于人类的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

②在形式上,从报纸的政论性问题发展到如今被广大媒体普遍运用。

③在作者上,新闻评论队伍从精英化、专业化向平民化、业余化发展。

⑵说明:

①我国的新闻评论是一门充满朝气和生机的科学,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②在其四百年的发展历史进程中,新闻评论由产生到发展,已形成一个庞大的体系,与新闻报道一起对社会产生广泛深刻的影响。

2、新闻评论如何发挥舆论监督的功能?

⑴对权力的监督:新闻评论的对象是对社会有重要影响的事件、人物。新闻评论要在风中亮出旗帜,具有鲜明的党性、坚定的政治立场和对党对人民的高度责任心。

⑵对官僚主义和腐败的批判:腐败和官僚主义是舆论监督的主要对象,新闻评论应对其大胆揭露,祛邪扶正。注意找准靶子、原因、时机。

⑶检测舆论的方针:新闻评论是民意的反映,认识基础是现存的道德标准和法制原则,非官方意见,不能进行舆论审判,应找准自己的定位。

3、一个事实要成为新闻评论题材,要具备什么样的价值?

⑴代表社会先进思想,符合社会主流精神要求的发展趋势,满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要求,能迅速和广泛地结合当前党的方针、路线和政策,以及工作任务和工作要求。

⑵符合新闻事实的本来意义:

①评论不能赋予事实意义,要发掘事实的意义。

②注意保证事物的完整性,本身、背景、意义真实

⑶符合当前宣传工作的要求。要结合当前现实,配合中心工作,提出指导性意见,及时表明态度,政府和受众都能从中获得有益启示

4、短评有什么特点,在什么情况下使用?

⑴特点

①一事一议,主题集中:抓住典型,开门见山,短小精悍。

②找好切入点,凸现文章立意:角度选择要新,找准事物本质特征或意义

③善于就实论虚:根据新闻事实或社会现象挖掘其价值,得出理性认识

⑵短评,是新闻评论的“轻骑兵”,反应快,运用灵活,是媒体的思想武器,常在下列情况下出现: ①为配合时政发表的简短评论。

党和政府出台政策、采取决策时,需阐释其意义,助人们领会精神、掌握方向。

②常配合新闻报道发表的评论,一般借题发挥,深化报道思想,指导一般。

③常就当前社会上的某种倾向、问题和现象发表评论,以引导舆论、匡正时弊。

5、述评有什么特点,在什么情况下使用?

⑴特点:①评与述结合,先摆事实,再讲道理。

②高与深相融:评是对报道对象的认识升华,应有思想高度。

③活与广相彰:题材广泛,形式、语言多样。

⑵使用:适用广泛,故此形成不同领域、不同内容的各种形式

6、广播新闻评论、电视新闻评论、网络新闻评论各具什么特征?

⑴广播新闻评论

①政治性:从诞生起就一直作为党的政治斗争工具,论点主要是针对有政治意义的问题

②开放性:在传统媒体中开放性程度最高,由传播技术手段决定。

③时效性:因自身特有的快速、灵活的传播方式决定其时效性比报纸、电视更强。

⑵电视新闻评论

①浅显性:把深层思考通过形象化的画面交给观众,记者、主持人只提出问题,让观众、节目中人物直接分析。

②多符号:集图像、声音、文字于一体,有时可运用多种表姨夫好来传递思想。

③真实感:通过现场再现,观众如临其境、如见其人。

④亲和力:参与人员保持“平常人”心态,拉近与观众的距离

⑶网络新闻评论

①比传统媒介言论有更强的包容性。

A.对不同意见、观点兼收并蓄

B.作者不受身份、地位等限制,队伍扩大

C.兼容不同风格、表达方式的文章

②传统媒介更迅速地生发舆论。

网络舆论因其高时效、大容量、平等的交互模式,产生舆论的效率高于传统新闻评论。

7、新闻评论和新闻报道是媒体的两大基石,有不同的功能、特点,有何区别和共同点?

⑴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是新闻宣传工作中两种基本的体裁。如果说新闻报道是新闻宣传的主体和基础,那么新闻评论就是旗帜和灵魂。

⑵共同点:①都是新闻写作的一种文体,一种表现形式。

②都要以事实为基础,符合新闻真实性的要求。

③遵循新闻写作的规律,具有新闻价值,都有新闻性、时效性

④发表在报纸、电视广播或网络等新闻媒介上,将信息传达给受众

⑶区别:

①主要特点:传播事实信息;发表意见信息。

报道提供的是事实信息,以事件为中心,基本上不掺杂记者的个人观点,注重客观公正,将事件原原本本的展现在读者面前;评论提供的是意见信息,以观点为中心,是作者本人或编辑部针对新闻事件所阐述的思想,注重深刻有力,将事件背后的社会原因、意义揭示出来。

②写作手法:叙述为主;议论为主。

新闻报道的体裁主要有消息、通讯,通常采用记叙的方式来讲清事实“五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为什么),强调用事实说话,注重准确客观。新闻评论以议论为主,要求论点准确、论据充分、论证严密。通过对事件的分析,揭示出事件的本质,加深读者的理解。

③主要作用:告知信息,传播信息;针砭时弊,引导舆论。

新闻报道通过提供当前社会发生的重大事件和变动的事实以满足受众的知情权,发挥监测环境的功能。新闻评论则透过这些新闻事件来揭示其内在的思想本质,提出问题,探讨问题,使人们能理解造成这些事件问题的原因和影响,从而找到正确的解决方法。

④内容深度:一般是蜻蜓点水,表面信息;深入本质,探究深层根源。

由于新闻报道主要是提供事实信息,一般是简单叙述事件发生的五要素,事件经过和各方反应,很

篇三:七年级语文暑假作业

关索中学七年级暑假作业内容及要求

一. 暑期时间安排

(1) 每天早上放声朗读15分钟

(2) 每天读半小时报纸杂志或名著

(3) 每天30分钟练字(自买练字本)

二.暑期作业内容

请同学们出版自己的第一部作品集,作为少年时代美好的记忆。

(一)作业目的:

(l)培养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

(2)增强自己的语文表达能力。

(3)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二)作业要求:

每人出版一部作品集,按正规图书出版要求进行编辑、设计。

步骤如下:

格。

(4)作品至少20篇,内容如下,次序可以调换。

①和父母作一次深刻的谈话(写谈话记录),向读者介绍自己家庭,要求真实,并选自己最得意的近照或生活照(家庭照片)贴在此文合适位置。(600字左右 ②图片配诗文。在暑假生活中许多同学要走亲访友、旅游、聚会,选一张生活场景的照片或自用的风景图片贴在作品集中,配上诗文。(不限字数)

③读两本好书,写两篇读后感,或作两篇摘抄。读后感要求写出真情实感,能够联系自身及社会现实。参考书目《水浒》、《西游记》、《格列佛游记》、《鲁滨逊漂流记》等。(各600字左右

④写一写你假期中触动你心弦的一件事。(600字左右)

⑤读报看电视,关注时事新闻,写一篇杂感,写出你对某件事的独特见解。(300字左右) ⑥给校长的一封信,可以反映对学校的不满或肯定,或问你一直想问的问题。(600字左右 ⑦日记10篇(日记按时间顺序写,每篇加上一个标题,注明日期,不得少于300字) ⑧精美语句汇集:要求写20个比喻句,20个拟人句,20个好排比句。 ⑨封底设计,设计要求同封面相同

篇四:新闻评论期末

新闻评论期末

题型:名词解释 简答 论述 评论写作

1、新闻评论:新闻评论是针对现实生活中新近发生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新闻事件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发议论,讲道理,直接发表意见的文体。它包括社论、评论员文章、短评、编者按语、专栏评论、述评、杂感随笔、广播评论、电视评论等体裁,是报刊、通讯社、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介的评论文章的总称。它是一种政论性的新闻体裁,是新闻宣传的一种重要手段。

2、新闻评论学:新闻评论学是应用新闻学的一个分支,是以纸质媒介、电子媒体和网络媒体新闻评论的原理、原则、方法一以及历史沿革作为研究对象,以熟练掌握新闻评论运作规律、发挥评论最大效用为主旨的一门科学。

3、社论:社论是代表报刊、通讯社、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编辑部发言的权威性言论。它是表明新闻媒体的政治面目的旗帜。同其他评论文体比较,社论的论题是针对当前重大事件、重大典型和重大问题发言的,具有鲜明的政策性、导向性和指导性。

4、编者按语:它不是独立的新闻评论文体,而是一种依附于新闻报道或文稿的画龙点睛式的简短的新闻评论,是报刊、通讯社、广播、电视等新闻传播媒介的编者专用的对新闻稿件所附加的评介、批注、建议或说明性文字,也是新闻媒介的编者最常用的一种发言形式。

5、新闻述评:又称记者述评, 中的一种边缘体裁,以融合新闻和评论于一体为基本特点。述评既报道事实,又对新闻事实做出必要的分析与评价,有述有评,评述结合。

6、新闻时评:又称时事评论,简称时评。是传播者借助大众传播工具和载体,对刚刚发生的新闻事实、现象、问题,在第一时间发表自己意愿的一种有理性、有思想的论说形式。以议论时事为主,最初专指时事短评,现多指新闻性、针对性很强的个人署名的专栏评论。

7、专栏评论:专栏评论指的是在报纸相对固定版面上特定的专门栏目中发表的议论。专栏评论具有稳定性、时代感、群言性等特点。

8、新闻评论的发展趋势如何:1)由大型为主向大与小结合,逐步向小型化方向发展的趋势;

2)评论与新闻相互结合的趋势,评论与报道的结合,表现在两种基本新闻手段之间的配合,还表现在两种基本手段之间的融合关系。它不仅满足了受众获取更多信息的需求,而且也有助于增强重型评论的吸引力和说服力。3)由少数专业人员主持笔政开始转向专群结合、注重吸引受众参与的开放搞活的方向转型,随着大众传播小众化趋势、新媒体的出现以及频道专业化,评论的个性化和人格化的发展能很好突破同质化的瓶颈。4)在说理论述上由以往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互相割裂而向相互结合方向发展的趋势5)声像评论的逐渐兴起因呈现声像评论之间以及它与报刊文字评论之间相互争夺受众进而竞争共荣的发展趋势6)评论呈现多样化发展,平台丰富,样式更多。7)评论更加开放,内容开放,禁区越来越少;问题多样;评论的结论也是开放的。

9、什么是选题?它在评论写作中的地位怎样?

选题就是选择索要评价的事物或索要论述的问题,确定所要评论的对象和论述的范围。就一篇评论来说,选题主要是指它提出的是什么问题,是针对什么为题发言的。选题得当,评论写作就有了明确的目标和头绪。它是新闻评论写作过程中构思酝酿阶段的一个主要环节,关系着评论的成败或优拙。选题是立论的基础,立论是选题鲜明的思想观点,二者相互渗透。

10、好的新闻评论选题应具备哪些条件?

1) 触及现实,富有新意 2) 面向全局,准确有当

3) 大中取小,以小见大 4) 宏观把握,超前预测

11、什么叫立意?它在新闻评论写作中的地位如何

所谓谓立意是作者对所评述的事物或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表示自己的见解,换言之,就是确定评论的主要意思,以构成文章的中心思想 立意却是评论如何写,判断和论点的形成。

在新闻写作中,作者站的角度不同,分析事情的出发点就不同。而出发点不同往往关系到新闻稿件的广度、深度及文章或电视广播的感召力。因此,在新闻写作中应十分重视新闻的写作角度。文学艺术创作讲究角度,新闻写作同样重视新闻角度。 1、立意,是指在写作过程中,提炼和挖掘的主题思想,它是文章的灵魂和统帅。没有主题思想的评论,如同一堆杂乱无章的材料,读之无味,毫无一点战斗力和影响力可言。2、立意,材料的取舍,表现方法的选择,语言的运用,都受到主题目的的制约,如果立意不好,则无用。3、立意关于评论的质量和水平。立意高超、新颖、发挥作用则大。

12、立意贵在出新,其内涵是什么?

“新”:论题要有新思想,论理要有新高度,论述要有新角度 1由头论据的新鲜 2观点新(新的观点,新的见解、新的思想) 3分析判断要有新的高度 内部系统上要把握好自身发展的规律;时间上要把握好事物发展的规律; 空间上要善于从局部出发,善于大中取小,把握好点;角度新。

13、新闻评论的主要功能,根本任务是什么?

主要功能:1)引导: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对当前的形势、社会生活中的重大问题、重要的新闻事实作出分析,可以旗帜鲜明的表彰先进,针砭时弊,从而帮助群众弄清客观事物的发展方向,区分先进与落后、正确与错误,明确应该赞成什么、反对什么。

2)解惑:通过对客观事物的具体分析,对群众最关心、最焦虑而又议论纷纷、莫衷一是的问题,做出明确的、实事求是的回答,为他们释疑解惑。3)表态:新闻评论作为一种直截了当的发言方式,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代表编辑部对当前的重要事件或问题表明态度。对于国内外的重大问题或对外关系中的问题,全国性的新闻媒介还可以通过发表评论,表明党和政府飞立场和态度。4)深化:微观事实,从思想宏观方面升华。 根本任务:积极正确的舆论导向,反映舆论、影响舆论、引导舆论。

14、我国民主革命时期报刊言论发展大致分为几个时期?每个阶段的代表人物是谁?

1、以政论为主的报纸评论的兴起(1874~1894年)王韬于1874年1月5日在香港创刊的《循环日报》影响最大,这是公开宣传变法的第一家报纸,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张以政论为主的报纸。

2、从政论向评论的演变(1894~1914年)改良派首领之一、著名报刊政论家梁启超于1896年8月,在上海创刊《时务报》

3、新闻评论进入了新的时期(1915~1949年)1915年陈独秀创刊的《新青年》,李大钊1918年创办的《每周评论》。资产阶级《大公报》张季鸾。

15、新闻评论的基本论证方式有哪几大类?

1、立论 2、驳论 立论:立论是从正面直接阐明客观事物的真理,以证明作者提出的看法和主张。分类:例证法;引证法;喻证法;比较法。驳论是以反驳别人的某种错误的观点为主,在反驳错误观点的过程中传播真理。

分类:揭露,批驳,剖析,辩论。驳论只需要驳倒论点、论据、论证三个方面之一就可以了。

16、立论常用论证方法有哪些?各有何特点

例证法;引证法;喻证法;比较法

(1)例证法:运用归纳推理的进行论证:注意:事例要有典型代表性;对事件的表述要有

高度的概括性;对事实的表述要更具说理的需要进行组织;重点放在归纳总结,说理分析上。

(2)引证法:(事理论证),运用演绎推理的形式论证问题,用大道理来论证小道理(注意:引证的原理必须是正确的;不能断章取义)。 (3)比较法:具有同等特征的事物进行比较论证,分为类比和对比两种。 类比:不同时期、不同地点的同一类事物的某些相同方面进行比较。对比:就是将两种性质截然相反或者有差异的事务进行比较。 (4)喻证法:运用比喻来阐明事理的方法,有的问题道理比较抽象,恰当的比喻能够理解深奥的道理和事物。

17、驳论的具体方法有哪些?各有何特点

1):直接驳斥错误的观点 2)直接揭穿对方论据虚假或论据不足 3)直接分析对方论证方法不合逻辑,进行否定其论点

反证法:以事实、事理证明同自己论点想对立的论点是错误的 归谬法:先假定对方的论点是对的,然后以其作为前提,引出一个显然是错误的结论,从而证明对方的观点是错误的。

18、好的评论标题好在哪里?试举例说明

生动 对照 连珠

A准确贴切(要恰如其分经得起推敲意思表达完整语言没有漏洞B 简明扼要(提纲挈领地点出问题简明上口 C鲜明生动(借助文学手法和修辞手法使标题有鲜明的色彩) 举例~

19、新闻评论常用的结构有哪几种?

引论 正论 结论 归纳式 演绎式 并列式 对比式 递进式

20、为增加新闻评论文采,可采用哪些手段

1) 叙议结合,议论风生: 评论最重要的原则,有针对的事实与深刻的分析相结合

2) 通情达理,情景交融: 情感的自然流露:情为理服务,理借情化人

3) 起承转合,变化有致

4) 言之有物文,辞达理举

1、开场就先声夺人,让人愿意接着往下看,有了好的开场,要保持新闻的整体流畅、连贯风格。 2、叙事突出动感、描写富有美感、修辞强调实感。 3、修辞手法的运用 比喻 4、语言文字形象性 5、诗文典故应用 6、理情结合

21、社论的地位与作用怎样

社论是新闻文体中最重要的言论形式之一,是媒体的旗帜和灵魂,体现媒体所代表的方向,体现媒体的基本政治倾向和立场。他的权威性通过其对舆论引导、实践指导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来体现。以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针对当前社会生活中的重大问题,围绕党的工作重心,及时阐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提出解决问题的知道思想和措施,指出今后的任务和奋斗的方向,从而统一干部群众的思想和行动,推动各项工作的开展。

22、为什么说本报特约评论员文章是“超重型评论员文章”?

它不像评论员文章那样选择的一个侧面,论其一点,而是多侧面地,系统地就一些重大思想、 理论、政策方面的问题展开论述,事关全局的重大问题,往往突出其专题性,比较讲究论证的系统性和严密性,有比较强的思想性和理论性和政治性。篇幅一般较长,多在三四千字以上,被称为“超重型评论员文章”。

23、按语有几种形式?写作要求有何不同?P17

1、说明性按语 旨在帮助受众便于理解新闻报道,补充说明一些情况,交代一些背景 (主要是叙述,使人了解事实) 2、政论性按语 是编者对新闻或文稿所加的评价或议论性文字,用以提纲挈领地点明报道的中心思想,传达最新的指示精神,划清是非界限和政策界限,或运用褒贬评议、引申生发等方式,通过个别启示一般。 (评论,表达出大概的观点)

24、政论性按语和说明性按语有何不同?

同23题

25、新闻述评和新闻报道有何区别?

1、从内容看:新闻述评以观点说话。以提供的事实为出发点深入挖掘事实表象所掩盖的本质所在,然后进行分析说理,由点到面,由表及里深刻揭示事实所蕴含的意义,直接阐明了作者对事实或问题的评论与看法,反映传播的意图

新闻报道 新闻报道用事实说话。向受众传播新的信息,提供新闻事件的事实真相,力求反映客观事实。

2、写作目的:新闻述评 是对某一新闻事实的评论,主要是表达对某件时间的观点和看法,表达作者的态度,引导正确的导向。摆事实是其手段,讲道理才是其目的。

新闻报道告诉受众发生了什么事:以传播新闻信息为主,由此在社会上形成舆论

3、表达方式 新闻述评 评述结合,以评为本;述中有评,评中有述;有述而评

往往在叙述新闻事实的同时,有作者直接发表一些必要的议论,鲜明的表示作者的观点,借以揭示新闻的本质,帮助受众理解新闻本身的意义。

新闻报道 以事实说话,主要是叙述为主,以讲清事实的五要素为基本条件。

26、何为新闻时评?其主要特征是什么? 又称时事评论,简称时评。是传播者借助大众传播工具和载体,对刚刚发生的新闻事实、现象、问题,在第一时间发表自己意愿的一种有理性、有思想的论说形式。以议论时事为主,最初专指时事短评,现多指新闻性、针对性很强的个人署名的专栏评论。

主要特征:1)时效性强。有时与新闻同时发,同一天见报。 2) 选题范围广。从政治、经济到社会、法律、民生、公德无所不包。 3) 观点新颖,思想性强。时评的观点不是一般人能想到的,给人以深度理论思考。4)针对性强,主要针对重大新闻或社会问题发表评论。 5)具有准确性、的特点。

27、广播评论有何特点?写作广播评论有何注意的问题?

特点:1. 简明扼要,制作快捷,反映迅速 :受节目时间和一次过的影响,因而要重点突出,纲目清楚,忌讳繁复纷纭的线索 2. 就事论理 :根据广播特点,比较适合就具体的事件而进行评论 3. 从大众普遍感兴趣的事件入手,浅显明快,通俗易懂 4. 把评论说出来 :非常注重语言,少用书面语,讲述要既上口又中听,并体现讲述着的个性 5. 多声部共振 :现场录音、现场的各种录音、音乐、音响等

注意问题:1、论题具体 把抽象的论题具体化,把分散的论点条理化,并有所集中,使听众在有限的收听时间内,能够明晰把握论题和中心论点

2、论据得当,事理交融 为了给评论的观点提供有说服力的佐证,在广播评论中,应该选取新鲜而典型的论据,以此引起听众的兴趣,进而在叙议结合中表明态度,做出分析。

3、言平实,宜于听知 尽量变长句为短句,变复句为单句,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评论内容,避免易字谐音可能造成的歧义或误解。

28、与报刊、广播评论相比,电视评论有何特点与独特形式?

特点 一、视听结合的评论

融图像、声音与文字于一体,大大拓展了收听结合的内涵和范围,“视”与“听”的结合,产生了“1+1>2的传播效果.

二、形象化的政论

电视评论视真正意义上的“形象化的政论”。它将抽象的论述性语言与形象的画面语言相结

合,用具体的视听形象支撑说理,并强化说理的内容,烘托评论的感情色彩,使其具有在道理上说服人,在画面上感染人,在感情上打动人的综合特征。

形式 一、谈话式评论 (一)访谈式(对话式) (二)座谈式 (三)论坛式

二、主持人评论

三、电视述评 电视述评是述评这种融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于一体的杂交品种在电视中的具体运用。它既报道事实,又对新闻事实做出必要的分析和评价。

29、联系实际阐述电视评论中各种元素的种类与发挥的作用。

要素 文字符号 图像符号 语言符号

电视评论画面(现场画面、 资料画面、 后期制作画面)现场感 贴近群众

同期声 现场感

屏幕文字1、补充说明(姓名、身份)2、提示强调作用 3、提炼升华

30、网络评论有何显著特点?以博客微博为例,谈谈网络评论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特点:

1) 意见传达的快捷性 2) 话题的广泛性 3) 各方交流的参与性、互动性

4) 个体自主的开放性 5) 意见表达的多元性 6) 传授双方的平等性

7) 超文本链接的便利性 8) 行文自由性与形式的多元化

主要问题:1) 形式与内容多变,缺乏统一标准,严肃性、专业性不足,对传统的评论造成冲击 2) 理性思考不足,有时偏激浮躁,网络言论不负责任,对社会和文化造成冲击

3) 贪快求多,疯狂转载,呈现“虚火旺盛” 4) 重视程度不够,质量不高,不良评论对社会产生负面影响,舆论引导困难,网络侵权与网络审判时有发生。

篇五:瞭望新闻周刊2012年第36期

瞭望新闻周刊2012年第36期

本期目录

[瞭望论坛]

·发扬光大我们的政党优势

[热点观察]

·十八大代表履职前瞻

·虚假广告“入侵”微博

[一线民声]

·预警高职高专生存危机

·纠结的“垃圾围城”

[时 评]

·危险品运输宜走铁路

·《现代汉语词典》应当规范

[读者笔锋]

·读者笔锋

[漫画杂感]

·漫画杂感

[专题报道]

·明天在哪里打工

·今日未见“返乡潮”

·离厂不离城返乡不返家

·村里又见年轻人

·农民工流动须建“汛情预警”

[时事聚焦]

·时事聚焦

[瞭望前瞻]

·瞭望前瞻

[高层决策背景]

·下半年经济继续“稳中求进”

[社 会]

·一周网谈:网民高度关注延安车祸(三则)

[特 稿]

·文化产业十年跨越

·弹道导弹的战略作用

·新中国外交官是怎样炼成的(四)

[时 评]

·出国三公经费为何如此高

·钓鱼岛主权应写人数科书

[视 野]

·城市塌陷的人为因素

[人 物]

·吴栋材:活用理论治村有方

[焦点人物]

·焦点人物

[国情国策]

·风电第一大国的新突围

[财 经]

·县级基本财力保障三年答卷

[社 会]

·警惕涉毒低龄化

·理想办公室:灯光照见无限潜力

[国际评论]

·钓鱼岛纷争是日本右翼的挑衅

[国 际]

·坚决维护国家海洋利益

·美联储“纠结”量化宽松

·不结盟运动进入“德黑兰时段”

·俄罗斯借APEC会议融人亚太

[文化]

·暑期档电影的突破

·“乡土文化”如何打造“惠民产业”

[专家视点]

·“民族元素再创造”与国家文化安全

发扬光大我们的政党优势 《瞭望新闻周刊》 2012036期作者/本文总字数:1938字

文/辛鸣

一个政党能在历史演进社会变革的大势中永立潮头,一定要有别的政党没有也取代不了的制胜法宝。中国共产党九十多年来攻坚克难,始终引领中国社会的发展大势,在革命、建设、改革、发展各个阶段都取得了辉煌成就,就在于她的政党优势。

中国共产党的政党优势内涵很丰富,大致来说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也就是中央高层最近反复强调的“五大优势”。

理论优势的要义是理论的科学性和立场性。理论的科学性在于,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理论,也就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建设规律的科学反映、深刻把握和自觉遵循,不是乌托邦,也不是纸上谈兵。理论的立场性在于,我们理论的出发点是站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我们的理论是为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争取与保障而呐喊、而辩护。

政治优势主要体现为我们政党的精神优势。毛泽东同志讲过,“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政党同样如此。政治优势是我们政党远大理想信念与务实奋斗纲领的具体体现,是我们政党奉行艰苦奋斗、勤俭建国方针,坚持独立自主、奋发有为、 自强不息精神(转载于:www.smhaida.com 海 达 范 文网:时事新闻杂感600字)的集中体现。换一句话说,我们的政党为什么先进呢?因为她不仅有先进、远大的信念,还有实现这一理想的强大精神动力和坚强的意志作风,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精”、“气”、“神”。

组织优势是中国共产党的战斗力所在。 中国共产党有八千二百多万党员,精英荟萃,藏龙卧虎,他们都是经济社会发展极其宝贵的人力资源财富。发挥这一资源的整体优势、系统优势,而不是仅仅成为政治俱乐部、经济托拉斯,要靠科学严密的组织系统。中国共产党通过自己独有的组织形式、组织制度、组织文化,把八千多万党员组成了一个富有战斗力、创造力、执行力的先锋队,用四百多万基层党组织形成了坚强的战斗堡垒。这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与其他政党相比特有的组织优势。

制度优势是一种把宗旨主义化为现实的能力优势。民主集中制是中国共产党制度优势最突出的代表。对于一个政党尤其对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来说,必须解决两个问题:第一,要有高度的组织性、纪律性和坚强战斗力。来自什么?来自高度统一的中央权威和令行禁止的严格纪律。既然成为了中国共产党的一员,就不能自行其是,唯我独尊。第二,要能充满生机、活力和创造力。来自什么?来自,党内民主和党内和谐。在共同的信仰下、在同一个理想中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集中制,正是在充分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在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的有机统一,这就正好把生机、活力和团结、统一结合起来。所以民主集中制是中国共产党在迎接挑战、面对风险的竞争中制胜的重要法宝之一。

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是中国共产党最大的优势,这既是中国共产党历史经验的总结,也是中国共产党走向来来的生命之源、力量之源。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存在?说到底,就是为了保障和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强大、能发展?说到底,是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拥戴和支持。如果没有人民群众的拥戴和支持,能有什么力量?从这个角度来说,把密切联系群众称作中国共产党最大的优势,是对中国共产党本质的清醒认识。

这五大优势,是对一以贯之的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这一主题不同侧面、不同角度的阐述,是对中国共产党政党先进性从何而来的回答。政党的先进性不是空谈,也不是抽象说教,更不是虚无缥缈的托词,它必须用实实在在的行动来说明,必须有根深蒂固的基础来支撑。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可以自信又自豪地向中国和世界宣告,我们的先进是有资源有资本的,就是因为有“五大优势”。

但是当我们为党的五大优势自豪的同时,也要保持高度的清醒与警觉。正如政党的先进性不能一劳永逸一样,政党的优势也不会一劳永逸。如果我们面对长期执政的考验,面对市场经济的考验,面对改革开放的考验,面对外部环境的考验昏了头脑、把持不住,不能交出优异的答卷,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就会降临。这就要求我们要认真研究总结保持政党优势的条件与要求,努力把它们体现在党的建设的各个方面,做到“时时勤拂拭,勿使染尘埃”。

此外,政党优势需要坚守与呵护,更需要发扬与光大。而且随着时代的演进,随着社会的发展,政党优势也会呈现不同的时代特色。仅以理论优势为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她的科学性和立场性毋庸置疑,但这一理论优势的发扬光大不仅需要我们在进一步丰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上下功夫,更要在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党员干部头脑,让党员干部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上下功夫。惟其如此,理论优势才能化为实践的利器,政党的先进性也才会有更为坚实的基础。 发扬光大我们的政党优势

《瞭望新闻周刊》 2012036期作者/本文总字数:1938字

文/辛鸣

一个政党能在历史演进社会变革的大势中永立潮头,一定要有别的政党没有也取代不了的制胜法宝。中国共产党九十多年来攻坚克难,始终引领中国社会的发展大势,在革命、建

设、改革、发展各个阶段都取得了辉煌成就,就在于她的政党优势。

中国共产党的政党优势内涵很丰富,大致来说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也就是中央高层最近反复强调的“五大优势”。

理论优势的要义是理论的科学性和立场性。理论的科学性在于,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理论,也就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建设规律的科学反映、深刻把握和自觉遵循,不是乌托邦,也不是纸上谈兵。理论的立场性在于,我们理论的出发点是站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我们的理论是为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争取与保障而呐喊、而辩护。

政治优势主要体现为我们政党的精神优势。毛泽东同志讲过,“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政党同样如此。政治优势是我们政党远大理想信念与务实奋斗纲领的具体体现,是我们政党奉行艰苦奋斗、勤俭建国方针,坚持独立自主、奋发有为、 自强不息精神的集中体现。换一句话说,我们的政党为什么先进呢?因为她不仅有先进、远大的信念,还有实现这一理想的强大精神动力和坚强的意志作风,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精”、“气”、“神”。

组织优势是中国共产党的战斗力所在。 中国共产党有八千二百多万党员,精英荟萃,藏龙卧虎,他们都是经济社会发展极其宝贵的人力资源财富。发挥这一资源的整体优势、系统优势,而不是仅仅成为政治俱乐部、经济托拉斯,要靠科学严密的组织系统。中国共产党通过自己独有的组织形式、组织制度、组织文化,把八千多万党员组成了一个富有战斗力、创造力、执行力的先锋队,用四百多万基层党组织形成了坚强的战斗堡垒。这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与其他政党相比特有的组织优势。

制度优势是一种把宗旨主义化为现实的能力优势。民主集中制是中国共产党制度优势最突出的代表。对于一个政党尤其对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来说,必须解决两个问题:第一,要有高度的组织性、纪律性和坚强战斗力。来自什么?来自高度统一的中央权威和令行禁止的严格纪律。既然成为了中国共产党的一员,就不能自行其是,唯我独尊。第二,要能充满生机、活力和创造力。来自什么?来自,党内民主和党内和谐。在共同的信仰下、在同一个理想中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集中制,正是在充分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在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的有机统一,这就正好把生机、活力和团结、统一结合起来。所以民主集中制是中国共产党在迎接挑战、面对风险的竞争中制胜的重要法宝之一。

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是中国共产党最大的优势,这既是中国共产党历史经验的总结,也是中国共产党走向来来的生命之源、力量之源。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存在?说到底,就是为了保障和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强大、能发展?说到底,是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拥戴和支持。如果没有人民群众的拥戴和支持,能有什么力量?从这个角度来说,把密切联系群众称作中国共产党最大的优势,是对中国共产党本质的清醒认识。

这五大优势,是对一以贯之的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这一主题不同侧面、不同角度的阐述,是对中国共产党政党先进性从何而来的回答。政党的先进性不是空谈,也不是抽象说教,更不是虚无缥缈的托词,它必须用实实在在的行动来说明,必须有根深蒂固的基础来支撑。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可以自信又自豪地向中国和世界宣告,我们的先进是有资源有资本的,就是因为有“五大优势”。

但是当我们为党的五大优势自豪的同时,也要保持高度的清醒与警觉。正如政党的先进性不能一劳永逸一样,政党的优势也不会一劳永逸。如果我们面对长期执政的考验,面对市场经济的考验,面对改革开放的考验,面对外部环境的考验昏了头脑、把持不住,不能交出优异的答卷,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就会降临。这就要求我们要认真研究总结保持政党优势的条件与要求,努力把它们体现在党的建设的各个方面,做到“时时勤拂拭,勿使染尘埃”。

此外,政党优势需要坚守与呵护,更需要发扬与光大。而且随着时代的演进,随着社会

的发展,政党优势也会呈现不同的时代特色。仅以理论优势为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她的科学性和立场性毋庸置疑,但这一理论优势的发扬光大不仅需要我们在进一步丰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上下功夫,更要在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党员干部头脑,让党员干部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上下功夫。惟其如此,理论优势才能化为实践的利器,政党的先进性也才会有更为坚实的基础。 十八大代表履职前瞻 《瞭望新闻周刊》 2012036期作者/本文总字数:3801字

文/《暸望》新闻周刊记者 郭奔胜 凌军辉

十八大代表是实行党代表任期制以后第一次选举产生的全国党代表大会代表,肩负责任重要,素质要求更高

近期,在全国8260万党员、403万个基层党组织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下,党的十八大代表选举工作顺利结束。各选举单位通过反复酝酿,选举产生了2270名出席党的十八大代表,为开好十八大、完成大会各项任务打下了重要基础。

十八大是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攻坚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对于我们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作为一个拥有八千多万党员的大党,党的十八大代表来自哪里、关注什么,如何履职,直接关系到大会的质量,更关系到党的领导作用的发挥。

首次实行差额考察、代表名额向基层一线倾斜、大学生“村官”初次亮相……十八大代表选举亮点频现,其履职行为令社会各界充满期待。

“草根性”选举接地气更有底气

在十八大代表中,来自生产和基层第一线的党员共692名, 占30.5%,充分体现了十八大代表选举注重基层的鲜明导向。与此同时,整个选举过程凸显民主性、广泛性和草根性,让十八大代表接地气,更有底气。

基层一线代表增加,彰显了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打基础、管长远”的决心和信心。中国共产党在自己的《章程》中旗帜鲜明地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持续增加基层一线党代表比例,充分体现了党的十八大代表的广泛性。

事实上,党代表选举工作将重心下移、将结构比例向一线倾斜,已成趋势。统计显示,近年来党代会基层党员代表的比例,从十四大时的22%、十六大时的24.3%,增加到十七大时的28.4%,十八大进一步提高到30.5%。这充分说明党始终和基层、和群众保持密切联系,更加注重、维护和发展这种密切联系。

新时期以来,党在各项大政方针的制定过程中,越来越多地听取来自基层的意见,吸收基层的智慧。提高十八大代表中基层代表的数量,体现了党坚持走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有利于党的决策更加重视和保障民生,始终代表和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普遍参与是实现党内民主的重要基础。从此次十八大代表选举过程看,党员参与更加广泛,候选人的推荐提名从基层开始,所有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参加。各地通过党内文件、宣传标语、短信平台、公开媒体等多种方式广泛宣传、进一步规范代表的产生程序以及充分发扬党内民主等措施,切实保障党员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同时,积极组织流动党员参与代表人选推荐提名,征求他们对推荐人选的意见,最大限度提高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参与率。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