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字数作文 > 教育资讯

始得西山宴游记学案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5 15:30:11 字数作文
始得西山宴游记学案字数作文

篇一:《始得西山宴游记》学案并答案.doc

《始得西山宴游记》

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词汇,学会翻译文言文。

2.理解课文在比照与映衬中写景的特点。

3.领会作者被贬永州后寄情山水聊以忘忧的情怀。

第一课时

一、检查预习:

1.查字典,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

惴栗( ) 榛莽( ) 衽席( ) 颢气( ) .....

颓然( ) 冥合( ) 岈( )然 若垤( ) ....

攒( )蹙( )累积 莫得遁( )隐 萦( )青缭( )白 .....

培塿( ) 引觞( )满酌( ) ....

2.查工具书,结合课下注释,试翻译课文。

二、知识导学:

1.作者简介:

柳宗元(73-819),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省永济)人,世称“柳河东”。晚年贬为柳州(今广西柳州)刺史,故又称“柳柳州”。他是唐代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与韩愈同为当时古文运动的领袖,同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贞元九年(793),柳宗元进士及第。公元805年,他参加了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集团,升任礼部员外郎,积极从事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改革。但为时不久,就在其政敌联合反击下而失败,受到残酷迫害,先是被贬为永州(今湖南省永州市)司马;十年之后,又改任为柳州刺史。柳宗元在中唐的文坛上与韩愈齐名。他能诗善文,成就很高。他的散文包括论说、寓言、杂文和游记等类,文笔犀利,含义深刻,形象生动,气势奔放。就游记而言,他是唐代一位集大成的刻

画山水的能手。一方面,他通过自己敏锐的观察,深入的体会,运用简洁概括、鲜明生动的语言,精细而准确地把那些易于被人忽视和遗忘的自然景色画图般地再现出来,给读者一种亲临其境的真切之感;另一方面,他在描写山水木石、鸟兽虫鱼的声色动静时,往往将自己横遭贬谪、饱受压抑的境况渗透在里面,达到情景交融的地步,从而曲折地反映了中唐黑暗的社会现实。他的作品收入《柳河东集》。

2.解题:

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后,一十年内到处搜奇觅胜,写出一系列刻划入微又托意深远的山水游记。其中最著名的是《永州八记》(《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始得西山宴游记》是《永州八记》的第一篇,起着开宗明义、领带各篇的作用。

三、文本研习:

1、朗读课文,注意不读错音。读好句子的节奏、重音。要读得流畅,读出感情。

2、整体感知:

请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并给课文划分层次,归纳段意。 明确:

3、请学生翻译第1段,注意以下字词解释。

(1)始得西山宴游记: (2)自余为僇人: ......

(3)居是州: (4)恒惴栗: .....

(5)其隙也: (6)则施施而行: ...

(7)漫漫而游: (8)日与其徒上高山: .....

(9)穷回溪: (10)幽泉怪石: .......

(11) 到则披草而坐: (12)醉则更相枕以卧: .....

(13) 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14) 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 ......

(15)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4、通假字:

①自余为僇人:

②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5、古今异义:

①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古义:

②攒蹙累积。古义:

③然后知吾向之末始游。古义:

④游于是乎始。古义:

⑤醉则更相枕以卧。古义:

⑥到则披草而坐。古义:

6、一词多义:

①异 A.始指异之。

B.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

②特 A.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B.然后知是山之特立。

③为 A.自余为僇人。

B.故为之文以志。

7、翻译句子:

(1)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

译文:

今义: 今义: 今义: 今义: 今义: 今义:

(2)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译文:

(3) 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

译文:

(4) 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

译文:

(5)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

译文:

(6)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译文:

四、课堂小结

五、作业:

完成必修一教材第94页“积累与运用”第4题,积累“而”“乎”“其”“且”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第二课时

一、预习:熟读课文,在此基础上试背诵全文。

二、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已疏通文字,略知课文的内容。这节课,我们将深入探究课文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色。

三、新课讲授:

(一)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梳理文言知识点:

1、实词:

(1) 始指异之: (2) 缘染溪: ...

(3) 斫榛莽: (4) 焚茅筏: ......

(5) 箕踞而邀: (6) 则凡数州之土壤: .....

(7) 皆在衽席之下: (8) 岈然洼然: ......

(9) 若垤若穴: (10) 尺寸千里: ......

(11) 攒蹙累积: (12) 莫得遁隐: ......

(13) 萦青缭白: (14) 外与天际: ...

(15) 四望如一: (16) 然后知是山之特立: ........

(17) 不与培塿为类: (18) 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 .......

(19) 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

(20) 引觞满酌: (21) 颓然就醉: .....

(22) 心凝形释: (23) 与万化冥合: ......

(24)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 (25) 游于是乎始: .....

(26) 故为之文以志: ..

2、古今异义:

(1)颓然就醉。古义: 今义:

篇二:14.教师 始得西山宴游记学案教师版

专题四 像山那样思考

《始得西山宴游记》

编写:朱丽华 审阅:卞建容

班级 姓名 学号

一、学习目标

1、体会作者被贬永州后寄情山水聊以忘忧的情怀。

2、在诵读中,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二、背景资料

1、柳宗元,字 子厚 ,世称 柳河东 ,也称 柳柳州 。在文学上与韩愈一起倡

导 古文运动 。被贬永州后,写了多篇连续性的山水游记,合称 “永州八记 ” 。

十年永州被贬生涯,几乎占去了柳宗元四分之一的人生历程。岁月的漫长、地域的偏

僻,使柳宗元饱尝了仕途的险恶、生活的艰辛。从游记中我们可以深刻窥察到作者复杂的

情感世界:身陷逆境无比愤懑不平的感情、悲哀抑郁的情怀、极度苦闷中寻求解脱的心境,

这一切都物化到了他所纵情挥洒笔墨的山水上,在与自然景物的交汇中得以淋漓尽致地再

现。

2、“记”是古代一种作者的感情或见解 ,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三、预习练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僇人(lù ) 惴栗(zhuì lì )施施( yí ) 榛莽( zhēn )茅茷( fá ) .......

箕踞(jī ) 衽席(rèn )岈然( xiā ) 若垤(dié )攒蹙(cuán cù) ......

培塿(pǒu lǒu ) 颢气(hào )引觞(shāng ) 遁隐( dùn )颓然( tuí ) ......

斫(zhuó ) 冥合(míng ) ..

2、解释下列加点字词。

恒惴栗( 常常 )施施而行(缓慢行走的样子)意有所极(到达)外与天际(交会) .....

梦亦同趣(往、赴)觉而起(睡醒 )始指异之(认为…奇特 )穷回溪(穷尽) ....

引觞满酌(举、拿)缘染溪( 沿着)箕踞而遨(古人席地而坐,呈簸箕状) ....

更相枕以卧(交替 ) .

3、文言现象整理

⑴、指出下面句子中的通假字,并且释义。

①自余为僇人( 同“戮”,刑辱的意思 ) ②梦亦同趣(同“趋”,往、赴 )

⑵、指出下列句子中词类活用现象,并且释义。

①日与其徒上高山(名词作状语,每天)②穷回溪(形容词作动词,走遍 )

③卧而梦(名词作动词,做梦 )④始指异之(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奇特)

⑤箕踞而遨(名词作状语,像簸箕一样)⑥萦青缭白(形容词用作名词,青山,白水 )

⑦自远而至(形容词用作名词,远处 )

⑶、指出下列句中古今异义现象,并且解释。

①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古义:凡是、这(个);今义:总括某个范围内的一切)

②然后知是山之特立(古义:这样以后 今义:接着,表承接)

③颓然就醉(古义:文中指身子倾倒、跌倒的样子;今义:形容败兴的样子)

④游于是乎始(古义:从此;今义:连词,表示后一事紧接前一事,后一事是由前一事引

起的)

⑤攒蹙累积 ( 古义 :重叠、积压 ;今义: 积累)

⑷、指出下列文言句式属于什么特殊用法,并且说明。

①居(于)是州(省略介词“于”)

②始指(之)异之(省略宾语“之”,指代西山)

③是岁元和四年也(语气词“也”,表判断)

④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定语后置)

5、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 每天和自己的随从爬高山、钻深林,走遍迂回曲折的山间小溪,只要有清幽的泉水,

奇形怪状的石头,无论多远没有不到的 。

②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我以为凡是这个州的有奇异形态的山水,都已被我游览了,却未曾知道西山的奇异

和独特。

③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从此以后才知道我先前未曾游览过,真正的游览从此时开始。

四、质疑讨论

①作者为什么说“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作者游山水是想聊以忘忧,虽然几乎走遍永州的奇山异水,却没有给他带来特殊感受。当他发现西山之时,欣赏之情溢于言表,文题“始得”恰好点明此游只意义,并以“始”和

“未始”结构全文。

②文中两次写满酌而归有何作用?

第一次反映作者单调乏味的生活及苦闷抑郁的内心感受。第二次反映作者感受到从未有过

的快慰。前后对比突出西山之游给作者带来独特感受。

③作者借西山之游抒发了自己怎样的人生感受?

前部分写以往游览时流露出被贬失意抑郁不平的心态。而后文写西山则表现出偶识西山之

喜,沉醉之乐,借西山的高峻气势表现自己的高洁人格。

五、迁移创新(需要时间:20分钟 完成日期:2010—11—03)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错误的一项是( B箕踞jī )

A. 僇人( lù ) 惴栗(zhuì) 榛(zhēn)莽 岈然( xiā ) ....

B. 茅茷( fá ) 箕踞(qī ) 衽席(rèn) 若垤( dié ) ....

C. 攒蹙(cuán ) 培塿(pǒu ) 颢气(hào) 引觞(shāng) ....

D. 砍斫(zhuó ) 遁隐(dùn ) 颓然(tuí) 冥合( míng ) ....

2、下列各项两个句子中加点字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醉则更相枕以卧 故为之文以志 ..

始得西山宴游记学案

B. 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洋洋乎与造物者游 ..

C. 然后知是山之特立 不知日之入 ..

D. 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苍然暮色,自远而至 ..

答案:C (都为结构助词,放在主位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A项:连词,表修饰,相当于

“而”/连词,表目的,相当于“来”。 B项: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指示代词,┄┄

的人。 D项:连词,表转折,“却”/连词,表修饰。)

3、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组是( )

A. 穷回溪: 穷,穷尽 B. 斫榛莽: 斫,砍 ..

缘染溪: 缘,沿着 故为之文以志:志,记,古代文体 ..

自余为僇人: 僇人,受刑的人,罪人 施施而行:施施,缓慢行走的样子 ....

C. 恒惴栗:恒,常常 D. 始指异之:指异,指点而称奇 ...

心凝形释:释,消散 披草而坐:披,拨开 ..

箕踞而遨:箕踞,古人席地而坐,成簸箕状。漫漫而游:漫漫,随意不受拘束的....

样子。

答案 B (故为之文以志:志,记。是动词)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8题。(选做题)

永州韦使君新堂记

柳宗元

将为穹谷嵁(zhàn)岩渊池于郊邑之中,则必辇山石,沟涧壑,凌绝险阻,疲

极人力,乃可以有为也。然而求天作地生之状,咸无得焉。逸其人,因其地,全其

天,昔之所难,今于是乎在。

永州实惟九疑之麓(lù),其始度土者,环山为城。有石焉翳(yì)于奥草,

有泉焉伏于土涂,蛇虺(huǐ)之所蟠,狸鼠之所游,茂树恶木,嘉葩(pā)毒卉,

乱杂而争植,号为秽墟。韦公之来既逾月,理甚无事,望其地,且异之。始命芟(sh

ān)其芜,行其涂,积之丘如,蠲(juān)之浏如。既焚既酾(shī),奇势迭

出,清浊辨质,美恶异位。视其植,则清秀敷舒;视其蓄,则溶漾纡(yū)馀。怪

石森然,周于四隅,或列或跪,或立或仆。窍穴逶邃(wēi suì),堆阜( fù)

突怒。乃作栋宇,以为观游。凡其物类,无不合形辅势效伎于堂庑之下。外之连山

高原林麓之崖,间厕隐显。迩延野绿,远混天碧,咸会于谯门之外。

已乃延客入观,继以宴娱。或赞且贺,曰:“见公之作,知公之志。公之土而

得胜,岂不欲因俗以成化?公之择恶而取美,岂不欲除残而佑仁?公之蠲浊而流清,

岂不欲废贪而立廉?公之居高以望远,岂不欲家抚而户晓?夫然,则是堂也,岂独

草木土石水泉之适欤?山原林麓之观欤?将使继公之理者,视其细,知其大也。”

宗元请志诸石,措诸屋漏,编以为二千石楷法。

注:①嵁,音战,高低不平之意。②天作地生:天地间自然生成。③度土:治理水

流,修筑城邑的工程。④蠲之浏如:蠲,除却污秽;浏如,水很清的样子。⑤溶漾

纡馀:溶漾,水面宽广而微波;纡馀,曲折环绕。⑥间厕:夹杂在一起。⑦屋漏:

室内西北角。

4、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则必辇山石 辇:皇帝坐的车 .

B.逸其人,因其地 逸:使┄┄逃逸 .

C.公之择恶而取美 择:铲除 .

D.措诸屋漏 措:措开 .

答案C(A项:用车子运;B项:使┄┄安逸;D项:放置、安放)

5、下列对虚词、词类活用、古今异义、句式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因其地” “公之因土而得胜” “岂不欲因俗以成化”三句中的“因”词性相...

同,意义也相同。

B. “视其植”“怪石森然,周于四隅”两句中加点的词,都是词类活用现象,前者..

是动词活用为名词,“树木”的意思;后者是名词作动词,“环绕”的意思。

C. “今于是乎在”“理甚无事”两句中加点字的词语都有古今异义现象,前者是“在....

这里”的意思;后者是“(治理得)很出色”的意思。

D. “效伎于堂庑之下”“将使继公之理者”两句中,前者是状语后置,后者是定语

后置。

答案C(不是定语后置,“者”在这里是“┄┄的人”)

6、下面的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属于韦公规划整治永州的措施的一组是

( )

①其始度土者,环山为城 ②命芟其芜,行其涂 ③逸其人,因其地,全其天

④延客入观,继以宴娱 ⑤公之择恶而取美 ⑥宗元请志诸石,措诸屋漏

A.①②⑤ B.②④⑥ C.②③⑤ D.④⑤⑥

答案C(①指那些开始整治规划永州的人 ,而不是指韦公。④韦公延请宾客。⑥刻写以

楷法。)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段以“名胜难得与休养民力”议论始,接着对韦使君“逸其人,因其地,全其天”

的做法表示首肯和推崇,为后面的描写、议论做铺垫。

B.次段写永州的自然环境,为韦使君的登场和新堂的落成蓄势,与贤太守的浚理和新堂的

华美形成鲜明的对比。

C.第四段连用六反个反问句,层层深入,既肯定了韦使君的政绩,且对贤太守提出了进一

步的要求,勉励他们致力于“因俗而成化”“除残而佑仁”“废贪而立廉”“家抚而户晓”。

D.文章绘景状物,各具特点,精确传神,以表现永州自然山水之美与人文景观之佳为主,

通过韦公邀请宾客观赏,举行宴会娱乐,表达了韦公等欣赏永州山水风光的无比惬意之情。

答案D(全文写了永州山水之美,目的在于赞美新刺史和新堂时发表自己的政治见解,希

望新刺史做到因俗化成、除残佑人,废贪立廉,抚慰百姓。)

(1)逸其人,因其地,全其天,昔之所难,今于是乎在。

译文:(既要)使百姓过得舒适,又可凭借那里的地形,保全它的天然之态,过去是难以

办到的,(可)在这里办到了。“逸”“因”“天”“于是”答对三点即得3分。)

(2)或列或跪,或立或仆,窍穴逶邃,堆阜突怒。

译文:有的似列队,有的象跪伏,有的若站立,有的如卧倒,洞穴蜿蜒幽远,土堆石山也

峭拔挺立。“或”“逶邃”“突怒”各1分。)

(3)将使继公之理者,视其细,知其大也。

译文:它将使得继承韦公来治理永州的人,看到小的方面,从而了解到大的方面啊。(“者”

“细”“大”各1分)

参考译文:如果要把幽深的山谷、高低不平的山岩、深潭水池放置在城市之中,那么一定

要运载山石,挖出沟壑,设置险阻,要用极大的人力,才能有效果。但是要追求自然生成

的形状,全都不会得到。遣散住在那里的人,按照那里的地形,保全它的天然面貌,从前

所难以做到的事情,如今在这种情况下竟然办成了。

永州其实只是九疑山的山坡,这里刚开始有土壤覆盖的地方,东城四面环山。有石头

隐藏在深密的草里,有泉水隐藏在道路之下,毒蛇盘伏,鼠类游荡,高大的树、难看的书,

好看的花、有毒的花,杂乱生长,这里号称“秽墟(脏地方)”。

韦大人来到这里一个多月,治理辖区没有事情了,观察这个地方,感到奇异。于是命

人铲除丛生的草,刮掉地上的泥水,堆成山丘,把水清洁使之清澈。杂草焚烧、溺水清澈

以后,奇丽的情形层出不穷了,水的清浊容易分辨,好看难看的景物也区别开来。看这里

种植的草木,清秀舒展;看这里蓄积的水,水流盛大、迂回曲折。怪异的石头森然而立,

遍布在四周角落,有的列队有的跪下,有的站立有的倒下。洞穴弯曲深邃,堆积的土山突

来向发怒一样。于是建造房屋,用来观景游玩。凡是这里的事物,全都符合地形增强气势,

景色会集在殿堂之下。远处群山、高原、山麓上的的山崖,时隐时现。近处和碧绿的野地

交接,远看和天空一样的碧绿,全都会集在谯门(城门上用以望远的高楼)外边。

于是邀请客人来这里观景,然后设宴娱乐。有的一边称赞一边祝贺,说:「看到您的

做法,就知道了您的志向。您以为地形造就了美景,难道不是打算借此教化百姓?您摈弃

丑恶的而选择美丽的东西,难道不是打算铲除残暴保护仁义的人?您清洁泥水让水流澄

清,难道不是打算禁止贪婪而宣扬廉洁?您登高望远,难道不是要让家喻户晓?所以,这

座房屋,难道只是用来贪图欣赏草木、土石、水泉的舒适吗?难道只是用来观赏山原、林

篇三:《始得西山宴游记》复习学案

《始得西山宴游记》复习学案

一、 难读字注音

僇人 惴栗 施施 斫 箕踞 衽 垤 ..........攒蹙 培塿 颢 觞 ......

二、 通假字

?自余为僇人

?梦亦同趣

三、 词类活用

?日与起徒上高山

?穷回溪

?卧而梦

?始指异之

?穷山之高而止

?箕踞而遨

?萦青缭白

?外与天际

?四望如一

?故为之文以志

四、 古今异义

?然后知是山之特立

然后 古:

?颓然就醉

颓然 古:

?游于是乎始

于是 古:

五、 一词多义

?穷

①穷回溪

②穷山之高而止

③而不知其所穷

?梦

①卧而梦

②梦亦同趣

?始

江苏省华冲中学高三语文组 杨光旭 今: 今: 今: 1 2011.08.27

①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②始指异之

③游于是乎始

六、 解释下面虚词的含义

?而

①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②披草而坐,倾壶而醉

③卧而梦

④觉而起,起而归

⑤而未知西山之怪特

⑥穷山之高而止

⑦攀缘而登,箕踞而遨

⑧而莫得其涯

⑨而不知其所穷

⑩自远而至

?之

①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②始指异之

③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

④然后知是山之特立

⑤不知日之入

⑥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

?为

①自余为僇人

②不与培塿为类

③故为之问以志

七、 重点语句翻译

?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知西山之怪特。

?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盾隐。

?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心凌神释,与万化冥合。

江苏省华冲中学高三语文组 杨光旭 2 2011.08.27

篇四:始得西山宴游记学案

《始得西山宴游记》学案

学习目标:

1、学习本文在比照与映衬中写景的特点。

2、体会本文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的艺术特色。

3、积累字词,注意“始”在本文中的不同用法。

知识积累:

1、给下列加点的字词注音 余自为僇人( ) 恒惴栗( ) 则施施而行( ) 斫榛莽( )焚茅茷

( ) 箕踞而遨( ) 皆在衽席之下( )若蛭若穴( ) 攒蹙累积( )

2作者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县人)。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唐宋八大家

之一。后迁长安(今陕西西安),世称柳河东。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与韩愈共同

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

3.写作背景

永贞元年,柳宗元积极参加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革新活动,罢“官市”,免杂税,打击贪官,

但遭到宦官、藩镇等腐朽保守势力反对。革新集团失败了,其成员遭到迫害,叔文被杀,柳

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

3、作品

代表作有寓言《三戒》(《临江之麋》、《黔之驴》、《永某氏之鼠》)、《传》、《罴说》等篇;

他的传记嬉笑怒骂,因物肖形,表现了高度的幽默讽刺艺术,代表作有《段太尉逸事状》、

《捕蛇者说》等;山水游记:最为脍炙人口,均写于被贬后,以永州之作更胜。典范之作为

永州八记:《始得西山宴游记》、《钴潭记》、《钴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

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这些作品,既有借美好景物寄寓自己的遭遇

和怨愤;也有作者幽静心境的描写,表现在极度苦闷中转而追求精神的寄托。至于直接刻画

山水景色,则或峭拔峻洁,或清邃奇丽,以精巧的语言再现自然美。

《始得西山宴游记》是《永州八记》的第一篇,作者寄情山水,写偶识西山的欣喜,写西山

形势的高峻,写宴饮之乐,写与自然的融合,表露自己的傲世情怀。

4、文体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

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5重点思考一下问题:

1.作者为什么说“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2.文章中心内容是记叙西山之游,作者为何开篇从他处着墨?

3.作者借西山之游,抒发了自己怎样的人生感受?

4.文中两次写满酌而醉,有何作用

巩固练习:

1.下列各组加点的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穷回溪 B. 日与其徒上高山

复前行,欲穷其林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C. 醉则更相枕以卧 D. 施施而行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人不知而不愠

2.下列各组作家不全是“唐宋散文八大家”的一项是( )

A、欧阳修 王安石 苏辙 B、韩愈 范仲淹 苏洵

C、苏轼 欧阳修 曾巩 D、韩愈 王安石 苏轼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永州八记》是柳宗元被贬永州司马时所作,多为借景抒情,发泄自己被贬谪的幽愤,

同时也表达虽身处逆境而心志不泯的情怀。

B、“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

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既景抒情,托物言志。

C、柳宗元在政治思想上受儒家民本思想影响,曾提出“官为民役”的观点。政治上他

是失意者,但在文学创作上却成就卓著,表现在寓言、传说、山水游记等散文方面,是唐宋

散文八大家之一。

D、《始得西山宴游记》是《永州八记》是第一篇,作者寄情山水,写偶识西山的欣喜,

写西山形势的高峻,写宴饮之乐,写与自然的融合,表露自己的遗世独立的惆怅情怀。

4.名句填空:

(1) 描写游览西山时精神超脱感受的句子: 。

(2) 正面表述题目中“始得”之意的句子是

(3) 该文题目是《始得西山宴游记》,文中写“宴”的句子是

(4) 写游兴未尽的句子是 ;又宴又游,表明主人公此

时 的心境。

5、写出下列字的通假字并释义

余自为僇人:

梦亦同趣:

6、文段阅读

柳宗元传

宗元少聪警绝众,尤精西汉、诗、骚。下笔构思,与古为侔。精裁密致,璨若珠贝。

当时流辈咸推之,登进士第,应举宏辞,授校书郎、蓝田尉。贞元十九年,为监察御史。

顺宗继位,王叔文、韦执谊用事,尤奇待宗元。与监察吕温密引禁中,与之图事。转

尚书礼部员外郎。叔文欲大用之,会居位不久,叔文败,与同辈七人俱贬。宗元为邵州刺史,

在道,再贬为永州司马,即罹窜逐,涉履蛮障,崎岖堙厄,蕴骚人之郁悼,写情叙事,动必

以文。为骚文十数篇,览之者为之凄恻。

元和十年,例移为柳州刺史。时郎州司马刘禹锡得播州刺史,制书下,宗元谓所亲曰:

“禹锡有母年高,今为郡蛮方,西南绝域,往复万里,如何与母偕行。如母子异方,便为永

诀。吾与禹锡执友,胡忍见其若是?”即草章奏,请以柳州授禹锡,自往播州。会裴度亦奏

其事,禹锡终易连州。

柳州土俗,以男女质钱,过期则没入钱主,宗元革其乡法。其以没者,仍出私钱赎之,

归其父母。江岭间为进士者,不远千里皆随宗元师法;凡经其门,必为名士。著述之盛名动

于时时号柳州云。有文集四十卷。元和十四年十月五日卒,时年四十七。观察使裴行立为营护其丧及妻子还于京师,时人义之。 (节选自《旧唐书?柳宗元传》)

(1)下面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宗元少聪警绝众 绝:拒绝

B. 下笔构思,与古为侔 侔:相等、等同

C.时人义 义:以??为义

D.以男女质钱 质:作抵押(作人质)

(2)下列加点词古今用法一致的一项是( )

A.吾与禹锡执友

B.观察使裴行立为营护其丧及妻子还于京师

C.览之者为之凄恻

D.古之学者必有师

(3)分别比较加点的字,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其以没者 ②动必以文 ③为骚文十数篇 ④便为永诀

A.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C.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D.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4)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是表现柳宗元文学才华受到世人称赞的一项是( )

①宗元少聪警绝众。 ②当时流辈咸推之。

③蕴骚人之郁悼,写情叙事,动必以文。

④为骚文十数篇,览之者为之凄恻。 ⑤即草章奏。 ⑥仍出私钱赎之。

⑦凡经其门,必为名士。 ⑧江岭间为进士者,不远千里皆随宗元师法。

A.⑦②⑥ B.②⑧⑦ C.③④⑥ D.①⑥⑧

(5)下列叙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柳宗元从小就精通西汉的文章和(诗经)(离骚),后考中进士,被推荐为宏辞科,任永州司马等职。

B.王叔文等人特别看重并任用柳宗元,但正赶上顺宗居位不久,他们都被贬谪了。

C.巴在长江至江岭之间,想考进土的人,不远千里都来跟着柳宗元学习结果那些人都出了名。

D.柳宗元的文学才华得到世人的称赞,但还未被重用就遭贬了。

(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精裁密致,璨若珠贝。

为骚文十数篇,览之者为之凄恻。

吾与禹锡执友,胡忍见其若是?

答案:

巩固练习:

1 A 走到尽头

2 B 范仲淹不是

3 D不是遗世独立的惆怅情怀

4名句填空:(1)心神凝释,与万化冥合. (2)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3)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4) 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神凝释,与万化冥合.

5、写出下列字的通假字并释义

余自为僇人:僇 同 戮, 刑辱.

梦亦同趣:趣 同 趋,往,赴.

6.文段阅读

1、A.绝:超出、高超

2、A.执友

3、B(A.以:已经 B.成为 C.写 D.是)

4.C(A.永州司马 B.顺宗居位不久 D.已被重用过)

5、B

6、著述之盛,名动于时,时号“柳州”云。

7、(略)

译文:

柳宗元小时候,聪明机警,超群出众,尤其精通西汉的文章和《诗经》、《离骚》。构思落笔成文,可与古人相匹敌。精心削减,缜密细致,璀璨如同珍珠和贝壳。在当时,文人同辈都推崇他。参加科举考试中进士第,又应考中宏辞科,被授予校书郎、蓝田(今陕西)县尉的职务,贞元十九年(803年),柳宗元任监察御史。

唐顺宗继帝位以后,王叔文、韦执谊掌权用事,特别看重任用柳宗元,将他和监察史吕温悄悄地引入禁宫之中,和他们商议大事。柳宗元又调任为尚书礼部员外郎。王叔文想让他当大官,但恰逢任职不久,王叔文就失败了,柳宗元便和七名同辈一起都被贬谪了。柳宗元被贬为邵州(今湖南宝庆)刺史,在赴任途中,又被贬为永州(今湖南零陵)司马。柳宗元已经遭到贬逐,涉足南蛮瘴疠的地方,身处崎岖险阻的环境,内怀骚人抑郁的情怀,所以抒情叙事,只要一动笔就一定形成文章。作骚体文章十多篇,阅览的人都为之感动得凄恻哀婉。

元和十年(815年),柳宗元按旧例被移作柳州刺史。那时郎州司马刘禹锡被移作播州(今贵州遵义)刺史,诏书下达时,柳宗元同自己所亲近的人说:“刘禹锡有老母,年龄已

大,如今他要到蛮方远郡去做刺史,在西南交通隔绝的地方,来回有上万里的路程,哪能 让他和老母一起去。如果母亲不去,母子各在一方,这便成为永诀。我和刘禹锡是好朋友,我哪能忍心看他母子这样呢?”于是起草奏章,请求把柳州转给刘禹锡,自己到播州上任。恰巧裴度也奏请照顾刘禹锡母子,所以刘禹锡最终改任连州(今广东连县)刺史。

柳州风俗,用男女作为抵押去借钱,如果过期没有还钱,人质便被钱主所没收。柳宗元到了柳州,便革掉那些风俗。对那些已经被钱主没收的男女,柳宗元就自己出钱将他们赎回,给他们的父母。长江到岭南之间,凡是想考进士的人,不远千里,都来跟随柳宗元,拜他为师。凡是经过柳宗元指点的人,一定会成为名士。柳宗元著述很多,名声震动当时,那时他的号是“柳州”。著有文集四十卷。元和十四年(819年)十月五日去世,终年四十七岁。观察史裴行立帮助柳宗元办理丧事,并护送他的妻子和儿女返回京师,当时的人都赞扬他很有义气。

篇五:始得西山宴游记 学案

《始得西山宴游记》学案

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词汇,学会翻译文言文。

2.理解课文在比照与映衬中写景的特点。

3.领会作者被贬永州后寄情山水聊以忘忧的情怀。

第一课时

一、检查预习:

1.查字典,给下列划线字的注音: 惴栗( ) 施施而行( )箕踞而遨( )榛莽( ) 衽

席( ) 颢气( ) 颓然( ) 冥合( ) 岈

( )然 若垤( ) 攒蹙( ) 莫得遁( )隐萦( )

青缭( )白 培塿( ) 引觞( ) 满酌( )

2.查工具书,结合课下注释,试解释字词

(1)始得西山宴游记: (2)自余为僇人

(3)居是州: (4)恒惴栗...:

(5)其隙也: (6)则施施而行:

(7)漫漫而游: (8)日与其徒上高山:

(9)穷回溪...: (10)幽泉怪石....:

(11)到则披草而坐: (12)醉则更相枕以卧:

(13)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14) 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

(15)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16)始指异之:

(17)缘染溪: (18)斫榛莽...:

(19)箕踞而邀.: (20)则凡数州之土壤..:

(21)岈然洼然: (22)若垤若穴.:

(23)萦青缭白: (24)外与天际:

(25)四望如一....: (26)然后知是山之特立:

(27) 不与培塿为类: (28)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

(29) 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30)心凝形释.:

(31) 与万化冥合: (32)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

(25)游于是乎始: (26) 故为之文以志.:

二、知识导学:

1.作者简介:

柳宗元(73-819),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省永济)人,世称“柳河东”。

晚年贬为柳州(今广西柳州)刺史,故又称“柳柳州”。他是唐代杰出的思想家、

文学家,与韩愈同为当时古文运动的领袖,同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贞元九年

(793),柳宗元进士及第。公元805年,他参加了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集团,升

任礼部员外郎,积极从事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改革。但为时不久,就在其

政敌联合反击下而失败,受到残酷迫害,先是被贬为永州(今湖南省永州市)司

马;十年之后,又改任为柳州刺史。柳宗元在中唐的文坛上与韩愈齐名。他能诗

善文,成就很高。他的散文包括论说、寓言、杂文和游记等类,文笔犀利,含义

深刻,形象生动,气势奔放。就游记而言,他是唐代一位集大成的刻画山水的能

手。一方面,他通过自己敏锐的观察,深入的体会,运用简洁概括、鲜明生动的

语言,精细而准确地把那些易于被人忽视和遗忘的自然景色画图般地再现出来,

给读者一种亲临其境的真切之感;另一方面,他在描写山水木石、鸟兽虫鱼的声

色动静时,往往将自己横遭贬谪、饱受压抑的境况渗透在里面,达到情景交融的

地步,从而曲折地反映了中唐黑暗的社会现实。

2.解题: 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后,一十年内到处搜奇觅胜,写出一系列刻

画入微又托意深远的山水游记。其中最著名的是《永州八记》(《始得西山宴游记》

《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

《小石城山记》)。 《始得西山宴游记》是《永州八记》的第一篇,起着开宗明

义、领带各篇的作用。

三、阅读巩固

根据你对课文的理解,选用文中语句填空

1、作者自述身世、表白心迹的句子

2、表现西山山势高峻的句子

3、表现西山气象阔大(西山神韵/独特感受)的句子是

4、表现作者陶醉于大自然美景、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句子

四、思考探究

1、作者为什么说“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2文章中心内容是记叙西山之游,作者为何开篇从他处着墨?

3、作者借西山之游,抒发了自己怎样的人生感受?

五、探究拓展

下面这篇《小石城山记》是柳宗元“永州八记”的最后一篇(课文则是第一篇),

读后回答第1—4题。

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边界)。其上为睥睨(城上的小墙)梁欐(中梁)之形;其旁出堡坞,有若门焉。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环之可上,望甚远。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小竹子),益奇而坚。其疏数(cù,稠密)偃(卧倒)仰(上仰),类智者所施设也。

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及是,愈以为诚有。又怪其不为之于中州,而列是夷狄。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技,是固劳而无用。神者倘不宜如是,则其果无乎?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或曰:“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是二者,余未信之。

1.对下列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自西山道口径北 径直

B. 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 用弓发射到远处的兵器

C. 其上为睥睨 城上锯齿形的有孔的小墙

D. 其疏数偃仰 稠密

2.下列句中的“之”字的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 环之可上 B. 又怪其不为之于中州

C. 其气之灵 D. 是二者,余未信之

3.把下面两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上为睥睨(城上的小墙)梁欐(中梁)之形;其旁出堡坞,有若门焉。

(2)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技,是固劳而无用。

12.对文意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这篇文章前半部分叙事写景,后半部分议论、抒情。

B.作者借景抒情,通过对山水景色的描述和议论,把自己怀才不遇、被贬在外的愤懑表现了出来。

C.作者描写了小石城山奇妙优美的山水景色,并且感叹这样奇妙优美的山水景色却被弃置在偏远的地方,“不得一售其技”。

D.文中“造物者”“神者”都是指创造万物、有灵的上帝,作者把在现实中无法排解的矛盾问题拿来向上帝询问,不免带有一些颓废消极的感情色彩。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