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初中作文 > 教育资讯

苏州博物馆作文,国画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2 14:15:36 初中作文
苏州博物馆作文,国画初中作文

篇一:参观苏州博物馆

参观苏州博物馆

夏天的太阳像一个大火球一样,热辣辣地烤着大地,我在家里热得有些受不了,虽然已经赤了上身,但是汗珠还是一颗一颗地冒出来,弄得身上滑溜溜的,像一条小泥鳅。爸爸看到了我的样子,神神秘秘地对我说:“阳阳,我们去一个既能长知识又能乘凉的好地方吧!”我好奇地问了爸爸,他告诉我:“那就是最近十分火热的活动-参观苏州博物馆。”

我和爸爸穿了对付夏日的武装,去了苏州博物馆,还未到博物馆,远远望去只见那里人山人海,人们排着长长的队伍等待着进入博物馆。过了一段时间,一排排黑白相间的现代化建筑群映入了我的眼帘,我们进了博物馆。我们最先来到了“夏日无上清凉,雪景绘画展馆”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绘画挂在了墙上,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幅踏雪访友的雪景画。画上的大地盖上了厚厚的一层白雪,松树压弯了枝头,偶尔有白雪在往下掉落,一位大官骑着马,穿过小桥,去山上的好友那里游玩。看着看着,心中仿佛感到了阵阵清凉,那雪画得细腻的像真的一样,松树仿佛在风中摇晃,白雪莎莎地掉落,马儿好像在跑动,如此形象逼真的图画仿佛身临其境般的感觉。看着这样的画心中想起了自己以前学画的情景,真是相差甚远。

过了画展馆,一路上还看了许多的展品,有各种时代的瓷器,有各种名族的风俗,有战争时期的武器,有现代建筑的假山,小桥,流水,有夏日乘凉的紫藤园,还有一个个时代的英雄人物。最后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博物馆。

苏州博物馆,你让我感受了中国悠久的历史和文化,让我看到了精致的展品,真不愧是苏州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篇二:苏州博物馆

城市与建筑认识实习

— 苏州博物馆浅析 摘要:苏州博物馆新馆设计中的轴线、院落布局的设计手法使中国传统文化得以体现。新馆成功的将现代功能溶于古建筑群之中,其古而新的建筑形式蕴含着本土化与现代性融合下的创新。贝聿铭先生设计苏州博物馆新馆的理念是:“中而新,苏而新”,以对传统的传承和创新,追求和谐的尺度,“不高不大不突出”,精益求精,使之成为一座 既有苏州传统园林建筑特色、又有现代建筑艺术的,并在各个细节上都体现出丰富人文内涵的现代化综合性博物馆。

本文正是通过对苏州博物馆新馆的参观调查,从该博物馆的布局、空间秩序、古意的新用、所凸显的中国传统文化及空间与环境的融合特色进行了粗略的分析。

关键词: 苏州博物馆新馆 布局 空间秩序 古意新用 中国传统文化 融合

前言:新馆最终选址在苏州古城内,而且紧依古典建筑和园林—它北倚世界文化遗产拙政园,东临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忠王府,南对苏州“文化长廊”起点东北街,西接城市干道齐门路。这样具有挑战性的基地环境,不论对建筑师、还是对于生活在古城的居民、甚至对苏州古城的整体风貌以及基地周边的原有环境都是一种考验。新馆的空间处理上是如何进行与场地文脉的结合,如何丰富空间的层次,又是如何处理室内空间的呢?又是如何巧妙的将中国古建筑元素及苏州的主题元素与现代元素进行融合及如何在这样的一个新博物馆将中

国特色凸显出来的呢?

正文:1、新馆简介

苏州博物馆是地方历史艺术性博物馆。1960年建立,位于江苏省苏州市东北街。馆址为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王府遗址,面积8000多平方米。2006年10月建成新馆,设计者为著名的建筑设计大师贝聿铭。

人物介绍:贝聿铭美籍华人建筑师,1917年4月26日生于广州。他的祖辈是苏州望族,他曾在家族拥有的苏州园林狮子林里度过了童年的一段时光。1983年普利兹克奖主,被誉为“现代建筑的最后大师”。他的作品以公共建筑、文教建筑为主,被归类为现代主义建筑。

新馆特色:这座投资达3.39亿元的新馆建筑和相伴的忠王府古建筑交相辉映,为充分尊重所在街区的历史风貌,博物馆新馆采用地下一层,地面也是以一层为主,局部二层。主体建筑檐口高度控制在6米之内;中央大厅和西部展厅安排了局部二层,高度16米。“修旧如旧”的忠王府古建筑作为苏州博物馆新馆的一个组成部分,与新馆建筑珠联璧合,从而使苏州博物馆新馆成为一座集现代化馆舍建筑、古建筑与创新山水园林三位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

2、布局特点

贝聿铭在苏州博物馆设计中以苏州园林的布局方式在有限的空间范围里面延长了我们的观赏时间。在建筑的布局

上采用不同传统的中轴线对称规划布局按照博物馆本身的功能穿插不同形式的空间从新馆平面看,我们可以发现整个博物馆的展示空间都是以矩形和八边形为主。每个主题展厅都是一个矩形,每隔一段距离就会有一个比较大的八边形展示空间

苏州博物馆新馆俯视图

我们可以说是苏州博物馆新馆是贝聿铭的得意之作,他把各个方面达到了完美的协调。同时苏州博物馆新馆在内部空间组合上具有艺术性。这样的设计风格保证了空间应用效率,为观众提供了最佳观赏角度。另外一方面又凸显了其交流性。成为展示空间的典范。新馆在交通流线设计上运用了很多种流线。新馆分为中部、西部、和东部三大块,以中部为

中轴线。中轴线由南上北依次有主出入口,庭院,中央大堂,西部为博物馆主要展区,东部为临时展区,贵宾接待区,图书稽查室。三大块一中央大堂为放射区。从西部和东部围合,也基本呈放射式。在它的西部主展区呈现串联加通道式的交通流线组合。他在流线上巧妙的设计让人走在其中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不觉得枯燥,让人陶醉其中。

苏州博物馆外景图

3、空间秩序

首先从前后两个庭院看,游客首先从入口大门进入,在此空间开始收缩,到达前院空间时空间突然放大,当人们满怀热情准备接受环境的信息时,却看到是很空旷的一个院子,满目一个“简”字,院子里面就只有几颗树木和一片细沙铺地,环境信息量相当的少,给人的刺激只能引起人们广泛探索的欲望,所以前院宛约而舒朗,正如园林设计总欲言又止,激发人广泛探索的欲望,唤醒水平在入门的一刹那得到了提升。

入口大门

当人们进入到正门时,空间又开始收缩,人们在门厅里可以稍作休息,进行下一步的动作,当游客从门厅达到后院时,空间此刻突然放大,使得人们的眼睛一亮,环境信息非常多如亭榭,水面,树木,小体量的山石等等,此刻边会引起人们的深度探索,而前院的易识别与后院空间的复杂性形成的对比,提高了唤醒水平,人们此刻对环境的偏爱程度也得到

提高,故此环境的绩效也最优。

篇三:参观苏州革命博物馆有感

参观苏州革命博物馆有感

一、纪念馆综合概况

苏州革命博物馆建于1993年。共分序厅和“近代苏州社会”、“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五个展厅,展出苏州地区革命斗争史的资料、图片和革命文物共七百余件,其中以新四军在苏州地区的活动史实为重点。现为江苏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二、观后感触

1、落后就要挨打。进入纪念馆参观的第一部分内容为一幅幅日寇犯我中华、侵占我国领土、欺压迫害我们百姓、掠夺我国资源的照片和记录资料,而我国家之部队毫无抵抗能力、节节败退,丧失国土之速度和人民受到凌辱之悲惨令人惨不忍睹。区区日本弹丸岛国何以如此嚣张、如此猖狂,想我泱泱之大国何以如此狼狈,如此凄惨,怎能不让每一个中华民族之子孙为之愤怒,怎能不让我们对腐朽的封建社会制度恨之入骨,怎能不使我们因为东方睡狮迟(来自:WwW.smhaida.Com 海达 范文 网:苏州博物馆作文,国画)迟不肯醒来而痛心疾首。然而痛定思痛,不难发现上到一个民族,下到一个人,如果不尊重科学,不追求发展,终日夜郎自大,那么就只有裹足不前,腐败堕落,最终等待你的就将是挨打的结果。

2、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静静地站在一幅幅凄惨的图片和一架架恐怖的刑讯用具面前,想到我中华民族当时的水深火热,既让我感到毛骨悚然,又让我为能够生活在这样一个安定、祥和的环境里而感到庆幸,庆幸我不用忍受饥饿,庆幸我不用颠沛流离、庆幸我不用忍受外族凌辱,庆幸我能够快乐地享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带来的实惠。可是我禁不住暗暗地问自己,这些所谓的庆幸来自哪里,东方睡狮为什么醒了,带着这些萦绕在我的心怀的问题,我认真参观了纪念馆,它给了我答案,那是在我党的领导下,一批批前赴后继的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所以,我想我应该学会感恩,感恩党和国家,感恩社会、感恩为新中国建立、改革开放等民族兴旺发达事业而付出辛勤汗水、泪水、血水乃至生命的有名的和无名的民族英雄。

4、中华民族是不可战胜的。我民族经过漫长的14年的艰苦斗争,终于把日寇驱逐出了我巍巍中华,以东条英机为代表的日寇战犯受到了公正审判,日本法西斯宣布无条件投降。事实证明了要想征服一个民族,首先需征服其文化,五千年文明史积淀了我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它是不可能被任何另一个民族所征服,一旦昏睡的雄狮苏醒过来,它将迸发出超强的生命力,驰骋在世界民族之原所向披靡。

5、永远和平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虽然德国、日本等国家和民族受到法西斯主义的毒害,做出了让我中华民族乃至全球人类永远不能忘记的侵略恶行,但最终它们也是以失败而告终,全世界大势趋向和平,尽管仍有部分区域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全球主流还是毫无疑问地指向和平。

实践内容 概况:苏州革命博物馆建于1993年。共分序厅和“近代苏州社会”、“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五个展厅,展出苏州地区革命斗争史的资料、图片和革命文物共七百余件,其中以新四军在苏州地区的活动史实为重点。现为江苏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历史:近代苏州的历史是一部先驱者们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前仆后继的奋斗史。早在大革命时期,我党早期革命活动家萧楚女、恽代英、邓中夏等就在苏州留下 了革命足迹。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江抗”部队和阳澄湖、太湖地区的游击队同敌伪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党的许多优秀儿女在这片土地上洒下了热血,群众 中至今仍流传着许多富有传奇色彩的故事。

文物:博物馆内陈列着318帧历史照片、208份历史文件、204件实物,还有各类艺术作品60件,记载着苏州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浴血奋战,走过的“苦难——觉醒——胜利”的革命历程。苏州人民把革命博物馆看作精神文明建设的新成果,爱国主义传统教育的好基地、好课堂。

博物馆展线长467长,有841平方米展殿,分“序厅”、“近代苏州社会”、“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六个部分,即体现了历史的完整感、纵深感,又突出了主题和重点,增强了丰满感。

特色:为了增强陈列内容的感染力,博物馆还邀集北京、上海、南京、苏州等地的艺术工作者,运用雕塑、油画、国画、版画、水彩、素描、景箱、图表、模型等 多种表现手段,围绕主题,再现历史,烘托气氛,增强效果。 博物馆还特邀中国军事博物馆总设计师夏书绅等一批专家,设计创作了号称“江南第一馆”的“阳澄烽火”半景画厅,采用声、光、电、计算机等高科技手段,将高16.5米、宽60米的展开油画和400平方米的地面雕塑与音响效果融汇一体,再现当年苏州军 民同日寇奋战的情景,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这个半景画厅的规模,目前堪称全国之最。

红色影片观后感

八一南昌起义,是中国现代革命史上的一个伟大历史事件,头绪纷繁、人物众多,而影片以精湛的技艺,真实、朴素、生动地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影片从真实的历史事件中提炼创作素材,正确地、艺术地反映南昌起义这一震惊中外的历史事件,使其具有鲜明的纪实性和文献性。影片中出现的四十多个人物,大多都是有案可查的真实人物。为了真实地再现那一段历史,影片特别注意了环境的真实性:它通过一定时代特征的景色、道具和人物的服饰装扮;通过独具时代特色的音乐,特别是“打倒列强”的音乐旋律的反复出现,使当时的时代气氛更加浓烈,让观众有“身临其境”之感,尤其是为现代人上了一堂形象、生动、深刻的中国现代革命史的教育课。通过今昔对比,使我们更加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

影片从生活出发,成功地塑造了周恩来、朱德、贺龙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艺术形象。十分注重形象地表现几位领袖人物的独特经历和个性。如通过周恩来的“我们都为共产主义在奋斗,我经常想,一个婴儿哇哇坠地,长大,有点儿知识,很慢很难,只有抓紧时间做工作,才无愧做一个人,没有权力糟蹋生命,浪费时间。”这段话体现了他为革命事业勇于献身的精神。通过贺龙的“半辈子经验告诉我,跟着国民党,我个人政治上没出路,整个军队也没出路。只有共产党才是劳苦大众的救星,我铁了心跟着它走到底,这是我的入党申请书??,请党考验我。”这一言行,充分表现了他对党忠贞不渝的爱和面对反革命的血腥屠杀毅然投身革命阵营的果敢精神。通过以周恩来同志为首的前委会与阻挠起义的张国焘之间的斗争,表现了我们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勇于斗争的大无畏气概。这一切都是我们更加崇敬、热爱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

影片还以真实、朴素的生活画面,为我们展示了南昌起义那火光冲天、枪林弹雨、将士们浴血奋战的场面。并通过女战士黑姑踏着其丈夫双喜等烈士的血迹,冲上鼓楼,把红旗插到楼顶的这一细节再次告诉我们:今天幸福的生活和安静的生活环境,都是成千上万的先烈们用先血和生命换来的,没有他们的牺牲,没有他们的奋斗,便没有我们的今天,作为祖国的一份子,我们要自觉加强思想修养,使自己成为现代化建设的合格人才,成为改革开放的推动者,才能无愧于我们的先辈和先烈。奋斗

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带有全局意义的一次武装暴动。它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宣告了中国共产党把中国革命进行到底的坚定立场,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地创造革命军队和领导革命战争的开始。 总之,《南昌起义》是一部好的历史文献故事片。它使我们牢记过去中国革命的斗争史;牢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党和人民创建的丰功伟绩;牢记革命先烈的牺牲和。我们一定要继承和发扬他们的精神,为我们伟大的祖国的昌盛和人民的幸福而奋斗!

时间匆匆,电影只看了不到两小时就结束了,但是在南昌起义中的艰苦奋斗的事迹使我更加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这种精神将激励着我前行。

八一南昌起义 概况:八一南昌起义常简称南昌起义或者八一起义,国民党称南昌暴动、南昌兵变。它指的是1927年8月1日,中国江西南昌,由中国共产党势力的军队针对中国国民党的反共政策而发起的武装反抗事件。

南昌起义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共联合国民党左派,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揭开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序幕。

由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谭平山领导。贺龙在事件后加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当中还有第20军的苏联军事顾问库马宁。

背景:1927年3月,国民党在武汉的汪精卫和南京的蒋介石集团不合作,所谓“宁汉分裂”。江西南昌则在武汉和南京之间。由于中国共产党的影响不断扩大,从4月起南京等地的国民党开始大量逮捕和处决共产党人,发动了四一二政变,武汉的国民党在7月亦决定“清党”,即七一五事变。一方面解聘共产国际中国代表鲍罗廷的顾问职务,一方面通知各政府部门和军队驱逐共产党人。

经过:8月1日2时,在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的领导下,南昌起义开始。按照中共前委的作战计划,第20军第1、第2师向旧藩台衙门、大士院街、牛行车站等处守军发起进攻;第11军第24师向松柏巷天主教堂、新营房、百花洲等处守军发起进攻。激战至拂晓,全歼守军3000余人,缴获各种枪5000余支(挺),子弹70余万发,大炮数门。当日下午,驻马回岭的第25师第73团全部、第75团3个营和第74团机枪连,在聂荣臻、周士第率领下起义,1927年8月2日到达南昌集中。

意义: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带有全局意义的一次武装暴动。它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宣告了中国共产党把中国革命进行到底的坚定立场,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地创造革命军队和领导革命战争的开始。是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

篇四:贝律铭的封刀之作——苏州博物馆

贝律铭的封刀之作——苏州博物馆 60图江涛2007 9月拍摄

苏州博物馆,是贝聿铭“封刀之作”,因为他已经90多岁了。苏州博物馆新馆,于2003年

11月奠基开工,建筑面积近二万平方米。

它既在苏州古城以独特性、唯一性深深打上贝氏的烙印,又与周边传统民居浑然一体,将成

为中国建筑发展创新的一个里程碑。这个建筑耗资3.38亿。

个人以为,这座建筑以直线为主,构图简洁黑白布置得体,疏密搭配得当。

突出中国化但要新、突出苏州文化但要新,这座建筑不高大不突出。而且抽取了中国苏州园

林的艺术特点。是具有传统苏州和现代建筑文化的互相融合的标志性建筑。

我很喜欢!它就在拙政园的旁边。

这次去参观,对其建筑艺术风格印象深刻,除了周京新的国画作品,博物馆里面的藏品很少。

这个建筑设计被贝律铭大师亲切称为“小女儿”,还因为苏州还是他的故乡。

正门

侧门售票处

纯粹光影

侧面山墙 白色和深灰色 这是江南建筑的特点

往上看的结构

篇五:苏州博物馆新馆的建筑美学分析

苏州博物馆新馆的建筑美学分析

钱栋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笔者的家乡白居易诗中的江南腹地——苏州,本文着重从建筑美学方面分析贝聿铭的苏州博物馆新馆。

只有在参观完所有室内空间之后,才会真正理解整个空间的设计精神。外立面的形体穿插造就了室内空间的丰富性,而室内空间的多样结构同时也成就了外立面的风格特质。空间也是人为的,贝聿铭先生最新设计的苏州博物馆让我们感受到中国传统的园林思想在现代审美中的新方向,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之道。

空间意向:天造与人为的联姻

“希望从中国古代山水书画中寻找园林设计的灵感”,这是贝聿铭先生对苏州博物馆,这个被称为自己的“小女儿”的封刀之作的评价。虽然常年生活在海外,有着西方教育背景,但贝聿铭先生的作品中却从来不缺少中国元素,在继承和发扬传统精神的方面,苏州博物馆无疑是成功的,它以自己鲜明的空间特征和独树一帜的结构将现代与传统完美结合,塑造出一个立足现代审美的新中式园林空间。

穿过一座由玻璃和不锈钢棚搭建的大门,一个由钢梁和金属百叶构成的入口吸引了来访者的所有目光。通过一个别致的圆形孔洞,人们可以感受到浓浓的中国情调。以借景的手法,设计师将空间的灵性与活力展现给观众,远处的山水园林也成为了联系内外空间的纽带。

“让光线来做设计”是贝氏的名言。玻璃顶棚肆无忌惮地让室内充满阳光,从中我们能够体会到光线丰富的语汇和对空间的影响力。 如果说前庭是整个空间乐趣的前奏的话,那么只有在走入室内之后,才会发现整个空间的动人之处。贝先生一改通常的四方形空间,将中庭设计成八角形,同时随着层高的递增而变换墙面造型,体现了错落有致的江南斜坡屋顶的建筑特色。其中,三角形与菱形是主要的造型元素,灰色的涂料强调出各个形体的转折,形成了丰富、充满节奏的空间效果。同时,由于形体多变,透过顶窗照射进来的阳光形成了有趣且微妙的光影效果,强调了空间的戏剧性。正对入口的是一整面落地玻璃,外面的园林景色一览无余,成为中庭最引人入胜的风景。两侧的墙面上有两个菱形的窗洞,透射出的依然是室外的绿色景观,像极了两幅挂在墙上的画。不难发现,简单的几何形是设计师塑造空间的语言,然而这些现代的设计元素通过穿插与组合,创造出来的却是充满传统味道的空间气质。中庭的吊灯也是独立设计的,将传统中式花灯取其形,再利用方形与菱形的结构将传统精神完美地与现代材料结合而成。

连接东西两大展厅的是有着条状木质百叶屋顶的走廊。东面走廊的尽头是提供休息的场所,其中一棵百年紫藤是贝老先生精心挑选的,其蜿蜒曲折的枝蔓与顶部四方大气的花架形成强烈的对比,阳光透过树叶在纯净的墙面上形成斑驳的光影,顿时给空间增添了活力与激情。传统与现代两种审美在此相互碰撞,展现出贝先生对于现代园林景观的独特见解。

由走廊的尽头转折是整个博物馆的核心庭院。小桥流水亭台楼阁,贝老先生一改中国园林曲径通幽的造园传统,大胆地利用直线与折线创造出简洁朴素的庭院。北侧,几片巨大的石块、细腻的沙滩与清澈的池水共同构成了具有现代意味的园林小品。以墙为纸,以景为墨,像极了著名的“米氏山水”,别有一番趣味。令人感动的是,园中的竹和树都是设计师亲自挑选,每一棵都姿态优美,线条柔和,与建筑形成刚柔相济的美。

在两大展厅的中间,有一处完全以传统设计手法营造的展厅,名为《宋画斋》。整个《宋画斋》被安排在一个半露天的庭院中显得格外抢眼,在与简洁现代的展厅的对比之中彰显出传统空间的独特神韵。因为宋代木结构的古建筑现已存之不多,所以,整个小建筑就可以说是一件巨型展品,以其精到的制做工艺与地道的传统结构向人们展示古典的空间特质。

情是中国传统美学的重要范畴之一。情为主,景是客,情景交融,相辅相生,这才是中国传统的空间本质。苏州博物馆之所以能让人感受到传统美学的魅力,就是因为设计师很好地创造出了丰富多样的空间气质,而光影就是让这些景与人们产生互动与共鸣的直接因素。可以这么说,光与影一直是空间设计的第四大造型元素,它能让室内室外环境展现出蓬勃的生命力。“让光线来做设计”是贝氏的名言,在他的作品中,我们能够体会到光线的重要意义。而在苏州博物馆,贝老先生再一次让光影成为了空间的主角。

在建筑的中庭,阳光让整个空间充满祥和与大气。可能是借鉴了

传统“老虎天窗”的做法,中庭的顶部是由玻璃材料做成的采光井。阳光肆无忌惮地透过玻璃倾泻下来,并且随着时间的变化而不断地变换着投射角度。所以在不同的时刻,参差错落的墙面就会呈现出不同的视觉效果,有趣且丰富。同样,贝先生在处理小空间时,也一点不吝啬使用光影这一元素。三角形的二坡屋顶全部是由金属百叶和玻璃组成的,为了体现传统园林的特色,所有的金属百叶都被木质的贴面材料所包裹。阳光透过这些条状结构在墙面上形成了连续的光影图案,让原本单调的走廊顿时生机勃勃,饶有趣味。

顶部是由玻璃材料做成的采光井。阳光让参差错落的墙面呈现出有趣丰富的视觉效果。

在紫藤园,可以说光线是空间气氛的魔术师。来过此地的人无不被投射在白墙上的斑驳阴影所折服——方形的花架与蜿蜒曲折的紫藤枝叶犹如一枝无形的画笔,在墙上、地面上尽情挥洒。在不同的时刻,光线会令物体产生不同的阴影,似乎时间也是空间设计的重要考量依据,空间的灵性就这样产生了。当黄昏的阳光再一次照射进庭院的时候,所有物体都被一层金黄色的光晕所笼罩,这正是自然赋予空间的生命力所在。在博物馆的其他空间的顶部,基本都是由精细的金属百叶和玻璃顶棚所构建。自然光线透过木贴面的金属遮光条交织成光影,给白色墙体带来了如音乐旋律般丰富的节奏。同时,还可以根据天气的情况调节百叶,始终让展厅内部保持最好的光照条件。 在展厅与展厅之间,有许多别有乐趣的小空间,这些小空间都是露天的,既保证了展厅走廊的光照要求而且也作为一种借景装饰让空

间更有传统味道。同时,每一处小景都有各自的特点,光影给了它们生命。阳光透过密致的竹林星星点点洒落到地面,这是一种情,静谧安详;照射假山石而投影在墙面上的影子也是一种情,诗情画意。 从楼梯的细部可以看出设计师对于传统的理解。同样,细节设计让简单的材料焕发出浓浓的人情味。

任何空间,色彩总是首先进入人们的视线,而同时,色彩比形式更能表现空间的情趣。在中国的传统空间美学中,讲求以景叙事,情景交融,色彩在其中当然也是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与贝聿铭先生设计的其他城市标志性建筑物不同,苏州博物馆采用了一种特别低调的方式来展现自己的美。为了与周围环境协调,博物馆外墙与内墙都以纯净的白色作为主基调,仅仅在空间转折处用灰色的线条来勾勒外形,同时,深灰色石材的屋面与白墙相配,为粉墙黛瓦的江南建筑符号增加了新的诠释。雨后,灰色的线条则变成深邃的黑色,如同中国画中浓重的笔墨,描绘着朦胧的江南烟雨。

室内小景的设计概念来源于传统园林的借景手法,远处的风景不经意之间成为了墙上一幅流动的装饰画。

主庭院,依然是灰白两色的主基调,唯有水面是清透的碧绿。在蓝天的衬托下,整个空间犹如一幅宋代文人画,清新淡雅,恬静唯美。北部是贝老特别得意的园林造景。不远万里运来的巨石被一片片“种”入水中,米黄色与浅褐色互为衬托,在白色的背景中非常有精神,大气且不失精致。在统一的色调中寻找细微的色彩变化,营造出了宋代著名画家米芾的水墨画的独特意境。

初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