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字数作文 > 教育资讯

由到此一游想到的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8 17:26:59 字数作文
由到此一游想到的字数作文

篇一:(含答案)2013年江苏省苏州市中考语文阅读

语 文 训 练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4~16题。

由“到此一游”想到的

①埃及卢克索神庙有着3000多年历史的浮雕上,赫然刻着“×××到此一游”的汉字。神庙与汉字,两大文明竞以如此方式相遇,实在让人尴尬。不管是真心喜爱、跟风模仿还是年幼无知、出于炫耀,这种行为都污损了人类文明的瑰宝,也为中国游客添了一笔不良记录。 ②相对大多数中国游客的有序有礼,少数人的不良表现更容易被放在公共外交的聚光灯下。不讲卫生、不遵守公共秩序、无视一米黄线、在飞机上争夺行李架空位……因为这些行为,在国外一家市场调研机构的调查中,中国游客名列“最差游客榜”第二名。“每个人都是一部中国读本”,当中国出境旅游人数从2000年的1000万人次快速增长至2012年的8300万人次,这句提醒更有特殊意义。

③面对“到此一游”的刻字,在媒体大讨论中,谴责、反省成了评议这场风波的主调。当事孩子的父母也主动联系媒体,公开道歉,并承担疏于教育的责任。“年轻人犯错,上帝也会原谅”,尤其是未成年人,犯错在所难免,我们应予以必要的宽容并助其改正。同时,我们也应以此为镜、检视自己:在公共场所我有随意吐痰的习惯吗?行驶在拥堵的公路上我有随意变道的举动吗?在别人排队等候时我有加塞插队的行为吗?在网络空间争论是非时我有恶语相向的粗口吗?我们更要问一问,这种不文明行为何以会代代相传?何以会“走向世界”呢?

④平心而论,这一回的“到此一游”远涉重洋,是国人不文明言行的不自觉“输出”,它的出现并非偶然。君不见,大江南北的名胜古迹上,这样的胡涂乱抹实在屡见不鲜:北京故宫大水缸上的划痕,杭州岳飞墓前秦桧夫妇被捏得发亮的鼻子,苏州千年古塔上的涂刻……这些都是孩子耳濡目染的“活教材”。习惯了闯红灯,出了国可能也会“红绿色盲”;习惯了大声喧哗,在国外也难以主动调低音量。从这个角度说,文明习惯的养成不分海内外,国人文明素养的整体提升,更需要每个人的日常践行。

⑤今日中国,吃饭穿衣已不是问题。然而,很多人却感觉“两手满当当,心中空荡荡”。的确,生活上逐渐富裕的我们又怎能放任精神文明的贫乏?政

府部门倡导“健康文明旅游方式”,出台“文明行为指南”,这些都让人看到,

提高国人文明素养已越来越成为“发展的必修课”。 ⑥让我们在心上刻下这令人蒙羞的“到此一游”,以此自戒自省,规范言行,为整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尽一份自己的力。

(摘自《人民日报》2013年5月27日第5版,作者李浩燃,有删改)

14.文章第②段中说“每个人都是一部中国读本”,请你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3分)

15.文章第④段中,作者列举大江南北一些名胜古迹上胡涂乱抹的现象有什么用意?(2分)

16.根据文章内容,探究提升未成年人文明素养的途径。(2分)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7~21题。

春天是改革家 鲍尔吉·原野

①在北方,四季当中,春天最神奇。夏季的树叶长满每一根枝条时,花朵已谢了,有人说:“我怎么没感觉到春天呢?”

②春天就这样,它高瞻远瞩。它从事的工作一般人看不懂,比如刮大风。风过后,草儿绿了。再下点雪,然后开花。之后不妨碍春天再来点风,或雨,或雨夹雪。树和草不知是谁先绿的。河水解冻了,但屋檐还有冰凌。

③事实上,我们在北方看不到端庄娴静的春天,比如油菜花黄着,蝴蝶飞飞。柳枝齐齐垂在泛着绿意的春水上,新出的柳芽呈嫩嫩的鹅黄。黑燕子像钻门帘一样穿过枝条。这样的春天住在江南,它是淑女,适合被画成油画、水彩,被拍照和旅游。北方有这样的春天吗?没见过。在北方,春天藏在一切事物的背后。

④在北方,远看河水仍然是白茫茫的冰带,走近才发现这些冰已酥黑,灌满了气泡,这是春天的杰作。虽然草没有全绿,树没有吐芽,更没有开花,但脚下的泥土不知从何时起泥泞起来。上冻的土地,一冻就冻三尺,是谁将冰冻的土地化成泥泞?春天。

⑤像所有的大人物一样,春天惯于在幕后做全局性、战略性的推手。让柳叶冒出芽尖儿只是表面上的一件小事,早做晚做都不迟。春天在做什么?刚刚说过,它让土地解冻三尺,这是改革,是在把冬天变成夏天——春天认为:春天不是自然界的归宿,夏、秋才是归宿或结果——这事还小吗? ⑥春天是大人物,它深居简出,偶尔接见一下青草、燕子这些春天的代表。春天在开会,在讨论土地解冻之后泥泞和肮脏的问题。许多旧大臣认为土地不可解冻,解冻就乱了,泥泞的样子实在给“春天”这两个字抹黑。这些言论是呼呼的风声,我夜里常听到屋顶有什么东西被吹得叮当响,破门拍在地上,旧报纸满天飞。这是春天会议的一点小插曲。 ⑦说干就干,绝不拖泥带水,这是春天的作风。春天一边招呼一帮人开会,另一边在让土地解冻,催生草根吸水,柳枝吐出新叶,把热气吹进冰层里,让小鸟满天飞。看上去一切都乱了、脏了,一切却在突然间露出了崭新的面貌。 ⑧春天暗中做的事情就是让土地复苏,让麦子长出来,青草遍布天涯。“草

都绿了,冬天想回也回不来了!”这是春天常说的一句话。春天并不是从冬天

到达夏天的自然过渡,而是改革。世间最艰难的斗争是自然界的斗争,最酷烈的,莫过于让万物在冬天里苏醒。冬天是冷酷而古板的君主,拒绝哪怕是极其微小的点点滴滴的变化。一变化,冬天就不成其为冬天了。正如不变化,春天不成其为春天。春天和冬天的较量,每一次都是春天取胜。谁都想像不到,一寸高的小草,可以打败一米厚的白雪。白雪认为自己这么厚永远都不会融化。如果它们是钱,就永远花不完,但是积雪没想到自己不知不觉间就变成沟壑里的泥汤浊水了。

⑨春天朴素无华,春天大象无形,春天弄脏了世界又让世界进入盛夏。春天实现了改革大计,它不贪功劳,改变了江山就退隐。它认为柳枝的叶苞就是叶苞,它并不是春天;青草也只是一株草,也不是春天。肩负改革使命的春天,说来就来;完成改革使命后的春天,说走就走。在北方,爱照相的人可以跟夏天合影、秋天合影、冬天合影,最难的就是跟春天合一张影,春天的脚步比照相机“咔嚓咔嚓”的快门声还要快。

(摘自《文汇报》2013年5月22日第11版,有改动)

17.在作者看来,有人“没感觉到春天”的原因是什么?(3分)

18.文章第③段中,作者为什么要写江南的春天?联系全文说说你的看法。(3分)

19.文章第⑥段中,作者写“春天”在改革中碰到了哪两个问题?写这两个问题对表现“春天”这位“改革家”形象有什么作用?(4分)

20.联系上下文,简要分析下面这句话中加点短语的表达效果。(4分)

相向的粗口吗?我们更要问一问,这种不文明行为何以会代代相传?何以会 谁都想像不到,一寸高的小草,可以打败一米厚的白雪。 ......

“走向世界”呢?

④平心而论,这一回的“到此一游”远涉重洋,是国人不文明言行的不自 觉“输出” ,它的出现并非偶然。君不见,大江南北的名胜古迹上,这样的胡

涂乱抹实在屡见不鲜:北京故宫大水缸上的划痕,杭州岳飞墓前秦桧夫妇被捏21.根据全文内容,分条概括“春天”这位“改革家”形象的特点。(3分)

得发亮的鼻子,苏州千年古塔上的涂刻……这些都是孩子耳濡目染的“活教

;习惯了大声喧哗,在国外 材” 。习惯了闯红灯,出了国可能也会“红绿色盲”

也难以主动调低音量。从这个角度说,文明习惯的养成不分海内外,国人文明

素养的整体提升,更需要每个人的日常践行。

⑤今日中国,吃饭穿衣已不是问题。然而,很多人却感觉“两手满当当,

心中空荡荡”。的确,生活上逐渐富裕的我们又怎能放任精神文明的贫乏?政

府部门倡导“健康文明旅游方式”,出台“文明行为指南”,这些都让人看到,语 文 训 练

提高国人文明素养已越来越成为“发展的必修课”。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4~16题。

⑥让我们在心上刻下这令人蒙羞的“到此一游”,以此自戒自省,规范言由“到此一游”想到的

行,为整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尽一份自己的力。 ①埃及卢克索神庙有着3000多年历史的浮雕上,赫然刻着“×××到此

(摘自《人民日报》2013年5月27日第5版,作者李浩燃,有删改) 一游”的汉字。神庙与汉字,两大文明竞以如此方式相遇,实在让人尴尬。不

14.文章第②段中说“每个人都是一部中国读本”,请你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管是真心喜爱、跟风模仿还是年幼无知、出于炫耀,这种行为都污损了人类文

(3分) 明的瑰宝,也为中国游客添了一笔不良记录。

这句话采用比喻的手法,指出个人形象代表国家形象,含蓄地提醒出境游的国 ②相对大多数中国游客的有序有礼,少数人的不良表现更容易被放在公共

人要注意言行举止,以免国家形象受损。 外交的聚光灯下。不讲卫生、不遵守公共秩序、无视一米黄线、在飞机上争夺

行李架空位……因为这些行为,在国外一家市场调研机构的调查中,中国游客

15.文章第④段中,作者列举大江南北一些名胜古迹上胡涂乱抹的现象有什么名列“最差游客榜”第二名。“每个人都是一部中国读本”,当中国出境旅游人

用意?(2分) 数从2000年的1000万人次快速增长至2012年的8300万人次,这句提醒更有

列举事实证明国内不文明现象的普遍性和严重性,指出孩子不文明行为产生的特殊意义。

原因,增强文章的针对性,为下文观点的提出提供有力的依据。 ③面对“到此一游”的刻字,在媒体大讨论中,谴责、反省成了评议这场

风波的主调。当事孩子的父母也主动联系媒体,公开道歉,并承担疏于教育的

16.根据文章内容,探究提升未成年人文明素养的途径。(2分) 责任。“年轻人犯错,上帝也会原谅”,尤其是未成年人,犯错在所难免,我们

父母要尽到教育孩子的责任;成年人要从自身做起,为孩子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应予以必要的宽容并助其改正。同时,我们也应以此为镜、检视自己:在公共

境;政府部门要加强引导和管理。 场所我有随意吐痰的习惯吗?行驶在拥堵的公路上我有随意变道的举动吗?

在别人排队等候时我有加塞插队的行为吗?在网络空间争论是非时我有恶语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7~21题。

春天是改革家 鲍尔吉·原野

①在北方,四季当中,春天最神奇。夏季的树叶长满每一根枝条时,花朵已谢了,有人说:“我怎么没感觉到春天呢?”

②春天就这样,它高瞻远瞩。它从事的工作一般人看不懂,比如刮大风。风过后,草儿绿了。再下点雪,然后开花。之后不妨碍春天再来点风,或雨,或雨夹雪。树和草不知是谁先绿的。河水解冻了,但屋檐还有冰凌。

③事实上,我们在北方看不到端庄娴静的春天,比如油菜花黄着,蝴蝶飞飞。柳枝齐齐垂在泛着绿意的春水上,新出的柳芽呈嫩嫩的鹅黄。黑燕子像钻门帘一样穿过枝条。这样的春天住在江南,它是淑女,适合被画成油画、水彩,被拍照和旅游。北方有这样的春天吗?没见过。在北方,春天藏在一切事物的背后。

④在北方,远看河水仍然是白茫茫的冰带,走近才发现这些冰已酥黑,灌满了气泡,这是春天的杰作。虽然草没有全绿,树没有吐芽,更没有开花,但脚下的泥土不知从何时起泥泞起来。上冻的土地,一冻就冻三尺,是谁将冰冻的土地化成泥泞?春天。

⑤像所有的大人物一样,春天惯于在幕后做全局性、战略性的推手。让柳叶冒出芽尖儿只是表面上的一件小事,早做晚做都不迟。春天在做什么?刚刚说过,它让土地解冻三尺,这是改革,是在把冬天变成夏天——春天认为:春天不是自然界的归宿,夏、秋才是归宿或结果——这事还小吗? ⑥春天是大人物,它深居简出,偶尔接见一下青草、燕子这些春天的代表。春天在开会,在讨论土地解冻之后泥泞和肮脏的问题。许多旧大臣认为土地不可解冻,解冻就乱了,泥泞的样子实在给“春天”这两个字抹黑。这些言论是呼呼的风声,我夜里常听到屋顶有什么东西被吹得叮当响,破门拍在地上,旧报纸满天飞。这是春天会议的一点小插曲。 ⑦说干就干,绝不拖泥带水,这是春天的作风。春天一边招呼一帮人开会,另一边在让土地解冻,催生草根吸水,柳枝吐出新叶,把热气吹进冰层里,让小鸟满天飞。看上去一切都乱了、脏了,一切却在突然间露出了崭新的面貌。

⑧春天暗中做的事情就是让土地复苏,让麦子长出来,青草遍布天涯。“草

都绿了,冬天想回也回不来了!”这是春天常说的一句话。春天并不是从冬天到达夏天的自然过渡,而是改革。世间最艰难的斗争是自然界的斗争,最酷烈的,莫过于让万物在冬天里苏醒。冬天是冷酷而古板的君主,拒绝哪怕是极其微小的点点滴滴的变化。一变化,冬天就不成其为冬天了。正如不变化,春天不成其为春天。春天和冬天的较量,每一次都是春天取胜。谁都想像不到,一寸高的小草,可以打败一米厚的白雪。白雪认为自己这么厚永远都不会融化。如果它们是钱,就永远花不完,但是积雪没想到自己不知不觉间就变成沟壑里的泥汤浊水了。

⑨春天朴素无华,春天大象无形,春天弄脏了世界又让世界进入盛夏。春天实现了改革大计,它不贪功劳,改变了江山就退隐。它认为柳枝的叶苞就是叶苞,它并不是春天;青草也只是一株草,也不是春天。肩负改革使命的春天,说来就来;完成改革使命后的春天,说走就走。在北方,爱照相的人可以跟夏天合影、秋天合影、冬天合影,最难的就是跟春天合一张影,春天的脚步比照相机“咔嚓咔嚓”的快门声还要快。

(摘自《文汇报》2013年5月22日第11版,有改动)

17.在作者看来,有人“没感觉到春天”的原因是什么?(3分)

在北方,春天的脚步快,来去匆匆;一般人看不懂春天从事的工作;春天常在幕后做工作。

18.文章第③段中,作者为什么要写江南的春天?联系全文说说你的看法。(3分)

通过对比,突出北方春天不易觉察的特点,为后文揭示其默默工作、功成即身退的可贵品质作铺垫。

19.文章第⑥段中,作者写“春天”在改革中碰到了哪两个问题?写这两个问题对表现“春天”这位“改革家”形象有什么作用?(4分)

(1)改革本身带来的“泥泞和肮脏”问题;在改革中,出现了一些反对的意见。(2)写这两个问题说明春天能正视改革自身存在的问题,不畏阻力,表现了其坚持改革的决心。

20.联系上下文,简要分析下面这句话中加点短语的表达效果。(4分) 谁都想像不到,一寸高的小草,可以打败一米厚的白雪。 ......一寸高,强调小草的矮小柔弱;一米厚,突出白雪的厚实强大,两者形成强烈对比,形象地写出春天与冬天的酷烈较量,鲜明有力地体现了春天不畏阻力、厉行改革的精神。

21.根据全文内容,分条概括“春天”这位“改革家”形象的特点。(3分) (1)具有全局性、战略性的思想意识;

(2)具有说干就干、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 (3)具有不怕困难、坚持改革的决心; (4)具有坚信改革成功的乐观精神; (5)具有朴实无华、默默工作的品格;

(6)具有不贪功劳、功成即身退的豁达胸怀。

篇二:对”到此一游“的看法

最新热点时事评论作文素材系列之一:

中国式到此一游

3500

年前的古埃及文物上,

看到中文题字

“丁锦昊到此一游”

该事件经媒体报道

后引发持续关注和讨论。截至发稿,网友“空游无依”的该条微博已被转载了近

9

万次,评

13000

多条。

有网友称经过搜索,

在埃及浮雕上刻字的人,

很可能是来自南京的一名学生。

以前常有媒体曝光中国游客不文明现象,

总以为那些都是中国成年人的习惯造成的,

如:

骑美国华尔街铜牛

“合照”

在法国卢浮宫里大声喧哗,

光着膀子在伦敦大街上等等

“丁

锦昊到此一游”

给公众震撼比以前更强烈,

因为丁锦昊是生活在大都市里青少年。

按常规思

维,如此年纪的孩子们应是最懂礼貌、最守规矩。

“丁锦昊到此一游”之习惯性不文明给国

人带来的是尴尬,更是脸红。

诚然,丁锦昊是个未成年的孩子,我们不能将习惯性不文明现象的指责堆于孩子身上,

但我们更应反思和拷问,

是什么原因中国游客屡犯不文明错误?失礼于外人的个体行为,

终无疑失去的是中国人整体素质的“分量”

。事实也证明了上述论断,中国游客的不文明行

为在英、美、日、韩及中国的澳门、台湾等国家和地区时常见诸报端,一定程度上甚至影响

了中国的形象。此前,在多个“全球最差游客”调查中,中国游客均榜上有名。对此,一网

友在网络调查的回帖中写道,作家柏杨说出了

丑陋的中国人

,到了现在却依然如此,

“国

人”成了粗鲁、不文明的代名词,确实到了该反省的时候了。她写道:

“中国公民文明素质

不高并不是作为一名游客的时候才表现出来,要提高的不是游客素质,而是全体国民的素

质。

犹记得,

常州赵根大”五个字,被刻在台湾北海岸知名的野柳地质公园一处岩石上

“作者”是某印刷公司总经理,一时间舆论哗然。希望“丁锦昊到此一游”能给国家有关部

门再次敲响警钟,

加强国民素质刻不容缓。

难怪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前不久呼吁到国外的中国

游客注意公众场合的言谈举止,做中华文明的传播者和中国形象的展示者。其实早在

2006

年前后,国家和社会就已经注意到这一问题。当时,中央文明办、国家旅游局发布了《中国

公民出境旅游文明行为指南》

《中国公民国内旅游文明行为公约》等规范性文件。

“提升中

国公民旅游文明素质行动”

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游客的文明程度并未与我国旅游业的发

展速度成正比,不文明的行为在景区、酒店等公共场所仍随处可见。

中国自古以来是礼仪之邦,

但却频频失礼于外人面前,

令人痛心。

中国游客整体素质有

待提升,已经是不争的事实,爱摆阔,爱面子,还有种种陋习不胜枚举。目前中国公民出境

旅游目的地国家和地区已达

140

个,

2010

年中国出境旅游人数

5739

万人次,增长

20.4%

高速增长的出境游,

更提醒我们要注意自身素质和修养。

虽然,

境外的旅游从业者无法拒绝

中国游客,因为中国游客“很有钱”

。然而有钱不代表素质,素质不提高,花钱再豪爽也赢

不了别人的尊重。

面对“丁锦昊到此一游”

篇三:《中国人的“到此一游”》·作文

国庆长假,是国人出游的大好时机。各个名胜景点人山人海, 有网友笑称:“西湖边别说邂逅许仙,连法海都会被汹涌的人海挤 下水!”。同时,这也是中国人展示自己陋习的舞台。在大大小小 的景区,乱扔烟头,乱丢垃圾,高声喧哗,践踏草坪,破坏景观的 现象早已是见怪不怪。为了呼吁游人爱护环境,不要乱丢弃烟头, 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和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的17名大学生志愿者 做了一个有创意的举动。在3个小时内,他们在西湖的白堤和孤山 路1.5公里的路程范围捡拾了7000多个烟蒂,并用其中部分

烟蒂在西湖景区里摆出了“无烟西湖,文明出行”的字样,想用这 种方式来倡导文明出游。再把目光转向江苏淮安,那里有全国重点 文物保护单位——周恩来故居。不过在长假第一天,有人发现,展 示厅多块照壁遭到大面积涂鸦,庭院内竹林的多棵竹杆上也遭“到 此一游”等刻画。我国首都的天安门广场一天下来就有近5吨垃圾 。这种种迹象,都把中国人的陋习暴露无遗。

这反映出我们国人的道德素质危机。我们的自控能力还不够强 ,大部分人是抱着侥幸的心理去行事,认为别人在做,我为什么不 可以做呢?每个人如果都产生这样的想法,那么各种各样的规定警 示也只是当做摆设罢了,根本不能发挥到应有的作用。一个垃圾可 能微不足道,但千千万万个垃圾就会使中国在世界上的影响走下坡 路;外国人不会觉得这只是中国某个人的作为,他们会认为整个中 国都是这样的素质水平,这得让我们千年的古国蒙上多大的羞辱啊

!更重要的还是在思想方面上我们要进行重视,要知道参观的景区 是历史遗留下的珍贵脚印,是每个中华儿女的骄傲;来到此地,不 过是为了一览它的风采,一饱眼福,领略曾经的故事,曾经的美丽 ;这也是以后千千万万代中华儿女的知识宝库。问一句:我们忍心 使这片美丽的山河风光蒙上黑点吗?

其实,这个问题不难回答,但是否能够做到,却是另外一回事 。我认为,家庭,学校应该多开展文明出游的教育活动,让人们对 文明出行的思想意识更上一层楼。同时,每个人都应该知道此种做 法的危害,在心里要监督自己的行为;看到周围的人在破坏环境, 也应该劝说或者制止他的行为。只要大家都行动起来,中国的文明 导向必然会是勇往直前!

同时我认为会出现这样的状况,并不只是仅仅因为个人的道德 修养问题,它所反映的内涵值得我们深刻去探讨。游客们暴露出这 样的陋习,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可能是因为迫不得已,万般无奈 的情况下才做出的;例如大小便问题,由于游人过多,厕所难免供 应不足,这就导致游人不得不在外面随地大小便,这也不是游人愿 意的。旅游业的管理部门也有相应的责任,应该能够想到厕所供应 不足或者休息区不够等等的问题,在长假来临前就应该及时做好准 备;不能只是一味地赚钱,应该花更多的时间,人力,物力去改善 现有的问题。同时,新《旅游法》的推出也为管理部门的行动进行 了帮助;问题也随之而来,《旅游法》很难禁止到个人身上,强制 力还不够。这就需要介入法律法规,对违反的人们进行一定的惩罚 ,杜绝此类行为。

旅游部门也可以采取相应措施解决这些问题。例如像故宫:一

是在游客买票进故宫前就通过扩音器告知故宫内不能吸烟,并且要 求游客不得携带打火机、火柴等进入故宫。同时在安检通道口有打 火机自弃桶,让人们在安检前主动将打火机放弃在桶内。这样没有 火,烟头也会随之减少。二是,安检人员对游客随身携带的东西进 行过机检查,把垃圾来源“屏蔽”掉第三步是,有300名大学生 和50名故宫工作人员组成的志愿者团队分组在故宫人流密集地点 维护疏导,每人都举着一块文明引导牌,有劝阻游客吸烟的,也有 引导游客文明旅游的。这样几项措施以来,景区的垃圾也变得微乎 其微了,也还原了故宫原本美丽的面貌。

要使中国远离“不文明、素质低”的骂名,每个国人都应该积 极行动起来,让我们的美丽中国傲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篇四:2013年江苏省苏州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3年苏州市初中毕业暨升学考试试卷

语 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22题,满分13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点名称、考场号、座位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准考号、姓名是否与本人的相符合;

3.答选择题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上,不在答题区域内的答案一律无效,不得用其他笔答题;

4.考生答题必须答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和草稿纸上无效。

第一部分(26分)

1.根据汉语拼音写出汉字。(4分)

①绿īn)如盖

③笛声ōu)扬 ②月光ǎo)洁 ④心情愉)

2.下面一段话中有四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4分)

那屈折幽深的小巷,婉如岁月一般。粉墙黛瓦的老屋依然,清水盈盈的古井依然。慈详的老人,端着茶杯,摇着扇子,闲闲地聊天,乡音弥漫……那是我的小巷,每一点青苔,每一株绿草,每一丛蔓沿着的爬山虎,都藏着我的童年。一个夏日,梦回苏州,阳光把我的记忆照亮??

3.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写出相应的作家、篇名。(10分)

①问君何能尔?(陶渊明《饮酒》)

② ▲ ,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③会当凌绝顶, ▲ 。(杜甫《 ▲ 》)

④ ▲ ,千里共婵娟。( ▲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⑤乱花渐欲迷人眼, ▲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⑥ ▲ ,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⑦ ▲ ,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⑧予独爱莲之 ▲ ,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

4.名著阅读。(5分)

(1)下面这段文字出自《朝花夕拾》中的哪篇文章?促使“我的意见”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2)下面的诗句涉及了哪三个梁山英雄?请依次写出他们的姓名。 ..

①只因义勇真男子,降伏凶顽母夜叉。

②天然美貌海棠花,一丈青当先出马。

5.阅读下面的漫画,结合当前有学生沉迷于游戏的现象,把画中母子两人的对话补充完整。要求:①用语简明,能反映画面内容,每句话不超过5个字(不含标点);②补充完整后的对话能赋予该漫画讽刺的意味。(3分)

(1)母: 子:(2)母: 子:

第二部分(44分)

阅读《小石潭记》中的两段文字,完成6~9题。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6.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2分)

A 潭中鱼可百许头 B 全石以为底 ...

遂许先帝以驱驰(《出师表》) 自以为不如(《邹忌讽齐王纳谏》) ...

C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C 皆若空游无所依 ..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曹刿论战》) 貌若甚戚者(《捕蛇者说》) ..

7.下面哪一个句子中的加点词不属于词类活用现象?(2分)

A.日光下彻 .

B.腰白玉之环(《送东阳马生序》) .

C.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岳阳楼记》) .

D.尉果笞广(《陈涉世家》) .

8.阅读第一段,说说“伐竹取道”对表现人物心理和小石潭特点的作用。(2分)

9.在节选的语段中,哪些地方能让你感受到小石潭“水尤清洌”的特点?请结合有关语句作简要说明。(2分)

阅读下面一篇文言短文,完成第10题。

甲乙二人同游太行山。甲曰:“本大行,何得称太行?”乙曰:“本太行,如何称大行?”共决于老者,老者可甲而否乙。甲去,乙询曰:“奈何公亦颠倒若是?”答曰:“人有争气者,不可与辩。今其人妄谓己是,不屑证明是非,有争气矣。吾不与辩者,使其终身不知有太行山也。”

1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奈何公亦颠倒若是?

②吾不与辩者,使其终身不知有太行山也。

阅读《故乡》中的几段文字,完成11~13题。

“哈!这模样!胡子这么长了!”一种尖利的怪声突然大叫起来。

我吃了一吓,赶忙抬起头,却见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

我愕然了。

“不认识了么?我还抱过你咧!”

我愈加愕然了。幸而我的母亲也就进来,从旁说:

“他多年出门,统忘却了。你该记得罢,”便向着我说,“这是斜对门的杨二嫂,……开豆腐店的。”

哦,我记得了。我孩子时候,在斜对门的豆腐店里确乎终日坐着一个杨二嫂,人都叫伊“豆腐西施”。但是擦着白粉,颧骨没有这么高,嘴唇也没有这么薄,而且终日坐着,我也从没有见过这圆规式的姿势。那时人说:因为伊,

这豆腐店的买卖非常好。但这大约因为年龄的关系,我却并未蒙着一毫感化,所以竞完全忘却了。然而圆规很不平,显出鄙夷的神色,仿佛嗤笑法国人不知道拿破仑,美国人不知道华盛顿似的,冷笑说:

“忘了,这真是贵人眼高……”

“那有这事……我……”我惶恐着,站起来说。

“那么,我对你说。迅哥儿,你阔了,搬动又笨重,你还要什么这些破烂木器,让我拿去罢。我们小户人家,用得着。”

“我并没有阔哩。我须卖了这些,再去……”

“啊呀呀,你放了道台了,还说不阔?你现在有三房姨太太;出门便是八抬的大轿,还说不阔?吓,什么都瞒不过我。”

我知道无话可说了,便闭了口,默默的站着。

“阿呀阿呀,真是愈有钱,便愈是一毫不肯放松,愈是一毫不肯放松,便愈有钱……”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顺便将我母亲的一副手套塞在裤腰里,出去了。

11.第一段中,作者写杨二嫂的话时连用了三个感叹号,请分析其作用。(2分)

12.节选的语段中,“我”眼前的杨二嫂与记忆中的杨二嫂相比,除外貌、年龄外还有哪些方面的变化?请简要概括。(3分)

13.联系上下文,简要分析下面这句话中加点的词语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3分)

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顺便将我母亲的一副手套塞在裤腰里,出去了。 ......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4~16题。

由“到此一游”想到的

①埃及卢克索神庙有着3000多年历史的浮雕上,赫然刻着“×××到此一游”的汉字。神庙与汉字,两大文明竞以如此方式相遇,实在让人尴尬。不管是真心喜爱、跟风模仿还是年幼无知、出于炫耀,这种行为都污损了人类文明的瑰宝,也为中国游客添了一笔不良记录。

②相对大多数中国游客的有序有礼,少数人的不良表现更容易被放在公共外交的聚光灯下。不讲卫生、不遵守公共秩序、无视一米黄线、在飞机上争夺行李架空位……因为这些行为,在国外一家市场调研机构的调查中,中国游客名列“最差游客榜”第二名。“每个人都是一部中国读本”,当中国出境旅游人数从2000年的1000万人次快速增长至2012年的8300万人次,这句提醒更有特殊意义。

③面对“到此一游”的刻字,在媒体大讨论中,谴责、反省成了评议这场风波的主调。当事孩子的父母也主动联系媒体,公开道歉,并承担疏于教育的责任。“年轻人犯错,上帝也会原谅”,尤其是未成年人,犯错在所难免,我们应予以必要的宽容并助其改正。同时,我们也应以此为镜、检视自己:在公共场所我有随意吐痰的习惯吗?行驶在拥堵的公路上我有随意变道的举动吗?在别人排队等候时我有加塞插队的行为吗?在网络空间争论是非时我有恶语相向的粗口吗?我们更要问一问,这种不文明行为何以会代代相传?何以会“走向世界”呢?

④平心而论,这一回的“到此一游”远涉重洋,是国人不文明言行的不自觉“输出”,它的出现并非偶然。君不见,大江南北的名胜古迹上,这样的胡涂乱抹实在屡见不鲜:北京故宫大水缸上的划痕,杭州岳飞墓前秦桧夫妇被捏得发亮的鼻子,苏州千年古塔上的涂刻……这些都是孩子耳濡目染的“活教材”。习惯了闯红灯,出了国可能也会“红绿色盲”;习惯了大声喧哗,在国外也难以主动调低音量。从这个角度说,文明习惯的养成不分海内外,国人文明素养的整体提升,更需要每个人的日常践行。

⑤今日中国,吃饭穿衣已不是问题。然而,很多人却感觉“两手满当当,心中空荡荡”。的确,生活上逐渐富裕的我们又怎能放任精神文明的贫乏?政府部门倡导“健康文明旅游方式”,出台“文明行为指南”,这些都让人看到,提高国人文明素养已越来越成为“发展的必修课”。

⑥让我们在心上刻下这令人蒙羞的“到此一游”,以此自戒自省,规范言行,为整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尽一份自己的力。

(摘自《人民日报》2013年5月27日第5版,作者李浩燃,有删改)

14.文章第②段中说“每个人都是一部中国读本”,请你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3分)

15.文章第④段中,作者列举大江南北一些名胜古迹上胡涂乱抹的现象有什么用意?(2分)

16.根据文章内容,探究提升未成年人文明素养的途径。(2分)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7~21题。

春天是改革家

鲍尔吉·原野

①在北方,四季当中,春天最神奇。夏季的树叶长满每一根枝条时,花朵已谢了,有人说:“我怎么没感觉到春天呢?”

②春天就这样,它高瞻远瞩。它从事的工作一般人看不懂,比如刮大风。风过后,草儿绿了。再下点雪,然后开花。之后不妨碍春天再来点风,或雨,或雨夹雪。树和草不知是谁先绿的。河水解冻了,但屋檐还有冰凌。

③事实上,我们在北方看不到端庄娴静的春天,比如油菜花黄着,蝴蝶飞飞。柳枝齐齐垂在泛着绿意的春水上,新出的柳芽呈嫩嫩的鹅黄。黑燕子像钻门帘一样穿过枝条。这样的春天住在江南,它是淑女,适合被画成油画、水彩,被拍照和旅游。北方有这样的春天吗?没见过。在北方,春天藏在一切事物的背后。

④在北方,远看河水仍然是白茫茫的冰带,走近才发现这些冰已酥黑,灌满了气泡,这是春天的杰作。虽然草没有全绿,树没有吐芽,更没有开花,但脚下的泥土不知从何时起泥泞起来。上冻的土地,一冻就冻三尺,是谁将冰冻的土地化成泥泞?春天。

⑤像所有的大人物一样,春天惯于在幕后做全局性、战略性的推手。让柳叶冒出芽尖儿只是表面上的一件小事,早做晚做都不迟。春天在做什么?刚刚说过,它让土地解冻三尺,这是改革,是在把冬天变成夏天——春天认为:春天不是自然界的归宿,夏、秋才是归宿或结果——这事还小吗?

⑥春天是大人物,它深居简出,偶尔接见一下青草、燕子这些春天的代表。春天在开会,在讨论土地解冻之后泥泞和肮脏的问题。许多旧大臣认为土地不可解冻,解冻就乱了,泥泞的样子实在给“春天”这两个字抹黑。这些言论是呼呼的风声,我夜里常听到屋顶有什么东西被吹得叮当响,破门拍在地上,旧报纸满天飞。这是春天会议的一点小插曲。

⑦说干就干,绝不拖泥带水,这是春天的作风。春天一边招呼一帮人开会,另一边在让土地解冻,催生草根吸水,柳枝吐出新叶,把热气吹进冰层里,让小鸟满天飞。看上去一切都乱了、脏了,一切却在突然间露出了崭新的面貌。

⑧春天暗中做的事情就是让土地复苏,让麦子长出来,青草遍布天涯。“草都绿了,冬天想回也回不来了!”这是春天常说的一句话。春天并不是从冬天到达夏天的自然过渡,而是改革。世间最艰难的斗争是自然界的斗争,最酷烈的,莫过于让万物在冬天里苏醒。冬天是冷酷而古板的君主,拒绝哪怕是极其微小的点点滴滴的变化。一变化,冬天就不成其为冬天了。正如不变化,春天不成其为春天。春天和冬天的较量,每一次都是春天取胜。谁都想像不到,一寸高的小草,可以打败一米厚的白雪。白雪认为自己这么厚永远都不会融化。如果它们是钱,就永远花不完,但是积雪没想到自己不知不觉间就变成沟壑里的泥汤浊水了。

⑨春天朴素无华,春天大象无形,春天弄脏了世界又让世界进入盛夏。春天实现了改革大计,它不贪功劳,改变了江山就退隐。它认为柳枝的叶苞就是叶苞,它并不是春天;青草也只是一株草,也不是春天。肩负改革使命的春天,说来就来;完成改革使命后的春天,说走就走。在北方,爱照相的人可以跟夏天合影、秋天合影、冬天合影,最难的就是跟春天合一张影,春天的脚步比照相机“咔嚓咔嚓”的快门声还要快。

(摘自《文汇报》2013年5月22日第11版,有改动)

17.在作者看来,有人“没感觉到春天”的原因是什么?(3分)

18.文章第③段中,作者为什么要写江南的春天?联系全文说说你的看法。(3分)

19.文章第⑥段中,作者写“春天”在改革中碰到了哪两个问题?写这两个问题对表现“春天”这位“改革家”形象有什么作用?(4分)

20.联系上下文,简要分析下面这句话中加点短语的表达效果。(4分)

谁都想像不到,一寸高的小草,可以打败一米厚的白雪。 ......

21.根据全文内容,分条概括“春天”这位“改革家”形象的特点。(3分)

第三部分(60分)

22.作文。(60分)

在你的生活中,你曾遇到过怎样的眼神?那留在你记忆深处的眼神,又曾怎样长久地拨动着你的心弦? 请以“遥远的眼神”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抄在答题卡上;

②除诗歌、剧本以外文体不限;

③不要少于600字;

④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本人的姓名、校名。

2013年苏州市初中毕业暨升学考试试卷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1.①阴 ②皎 ③悠 ④悦

2

3.①心远地自偏 ②长风破浪会有时 ③一览众山小望岳 ④但愿人长久苏轼 ⑤浅草才能没马蹄 ⑥不畏浮云遮望眼 ⑦山重水复疑无路 ⑧出淤泥而不染

4.(1)藤野先生 匿名信事件、看电影事件。

(2)①武松 孙二娘 ②扈三娘

5.(1)再玩会儿。(2)该起床了!再睡会儿。

6.D

7.C

8.①表明作者被悦耳水声吸引,产生一探究竟的愿望,突出其内心之“乐”;②表明小石潭无路可通、人迹罕至,侧面写出其环境幽僻的特点。

9.写小石潭“全石以为底”,说明水清澈见底;写鱼在水中的情景,如“皆若空游无所依”等让人感觉不到水的存在,说明了水的清澈透明。

10.①为什么您也如此颠倒(是非)?②我不和(他)辩论的原因,是让他终身不知道太行山啊。

11.加强语气,突出杨二嫂当时说话突然,声音大、尖利、怪异,写出“我”的吃惊,表现了杨二嫂言语轻率、无所顾忌。

12.动作姿势;说话方式;生活境况;性格品行。

13.“愤愤”写出杨二嫂在要求被拒绝后很生气的样子;“絮絮”写出她抱怨不停的情形;“慢慢”写她为搜寻可拿之物故意放慢脚步的状态;作者用这三个词语修饰杨二嫂离开“我”家时的一系列动作,生动刻画了一个言语尖酸、自私贪小的庸俗小市民形象。

14.这句话采用比喻的手法,指出个人形象代表国家形象,含蓄地提醒出境游的国人要注意言行举止,以免国家形象受损。

15.列举事实证明国内不文明现象的普遍性和严重性,指出孩子不文明行为产生的原因,增强文章的针对性,为下文观点的提出提供有力的依据。

16.父母要尽到教育孩子的责任;成年人要从自身做起,为孩子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政府部门要加强引导和管理。

17.在北方,春天的脚步快,来去匆匆;一般人看不懂春天从事的工作;春天常在幕后做工作。

18.通过对比,突出北方春天不易觉察的特点,为后文揭示其默默工作、功成即身退的可贵品质作铺垫。

篇五: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书下册第一单元看图作文孙小圣到此一游300字200字

孙小圣到此一游

春天到了,温暖的春风唤醒了万物。孙悟空的徒弟孙小圣趁师父云游四方之际,便溜到了人间。他刚一落地就碰到了要去公园玩的小熊杰米,他俩一见如故,很快就成了好朋友。孙小圣让杰米当他的导游,杰米爽快的答应了。于是,他们就兴高采烈的向公园走去,一路上,花儿在微笑,鸟儿在天空中自由飞翔……

一到公园,孙小圣就被山清水秀的景色迷住了,只见远处绿树成荫,近处五颜六色的小花小草争奇斗艳,他们沿路来到了柳丝轻拂的人工湖边,孙小圣高兴地上蹿下跳,他一下子跳到了湖中的一块长满青苔的石头上,还做了个金鸡独立的姿势,杰米看见了连忙说:?快下来,危险!?可是,孙小圣却聪耳不闻,还大声回道:?我没事,看我的,接着来了个腾空翻。?把杰米吓了个半死,杰米见状忙喊道:?你再不下来,我就不理你了。?孙小圣听了,只好乖乖的从石头上下来了。

这下,孙小圣安分了很多,不一会儿,两个人就玩累了,他俩来到公园的八角亭休息,孙小圣被两根大红柱子吸引了,他灵机一动,何不在此留下我的芳名呢?说干就干,他?哧溜?一下蹿到了柱子上,用后腿夹住了一根柱子,来了个?倒挂金钩?,拔了一根毫毛,吹了一口气,变出了一支毛笔,在柱子上洋洋洒洒地写下了?孙小圣到此一游?七个大字。他边写边看,得意万分。杰米想阻止已经来不及了,杰米着急的说:?快下来,你不能在公共场所乱涂乱画呀!?

杰米生气地走出了亭子,孙小圣也只好跟了出来,杰米语重心长地对孙小圣说:?你这样破坏公物,乱写乱画是不对的,如果每个人都像你一样的话,公园还会美丽吗??孙小圣听了脸红得像苹果一样,惭愧地低下了头说:?对不起,我知道错了,以后再也不会这样了。?我现在就去擦干净。杰米终于笑了,这时,太阳公公也露出了灿烂的笑容,小鸟也叽叽喳喳地唱起了欢快的歌,好像在说:?孙小圣,你真棒!知错就改就是个好孩子。?

知错就改的孙小圣

孙小圣到此一游

星期六,那天的阳光明媚,天空一碧如洗。孙小圣和小熊高高兴兴地来到了举世闻名的故宫游玩。

走着走着孙小圣突然发现了一块在护城河里耸立着一块光溜溜的石头,便嗖的一下跳了上去。做了个金鸡独立的动作,嘴里大声嚷道:?小熊你看我多威风。?小熊看了却惊讶地说:?快下来,这河很深的,如果掉下去可不威风了!?孙小圣一听觉得有道理便跳了下来。

一路上孙小圣蹦蹦跳跳,小熊慢慢吞吞。走到了一座凉亭旁孙小圣想:既然我来到这故宫就应该在这里留个纪念。说着便两腿一夹跐溜一下蹿上了柱子,尾巴一卷从兜里拿出一根毛笔写下了:?孙小圣到此一游?七个大字。站在一旁的小熊看到后焦急万分,双手摆动想制止小猴这种行为,口中还大声嚷到:?孙小圣你不能这样做,你这样的行为是破坏文物的。?但孙小圣不听小熊的劝告。写完后孙小圣把笔一扔就去划船了。小熊把孙小圣拉到一片草地上,耐心地向孙小圣讲道理。孙小圣听后无比悔恨自己的?杰作?,向小熊承认了错误,便和小熊一起去凉亭把刚才写的字用湿巾擦的一干二净,然后高高兴兴地回家了。

这时,太阳公公不停地向他们点头微笑,空中飞行的小鸟也叽叽喳喳地夸奖孙小圣是个知错就改的好孩子。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作文介绍端午节300字习作5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五月节、艾节、夏节。虽然名称不同,但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是相同的。端午节是我国二千多年的旧习俗,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挂艾叶菖蒲,

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佩香囊。

今天是端午节,大家知道端午节的来历吗?不知道吧!那就让我来告诉你们吧!你们还记得楚国那位爱国大将屈原吗?我来说一说他吧!

屈原是战国时期出国人,很有学问。他在楚王身边做官,以形象是自己的国家富强起来。昏君楚王却听信奸臣的话,把屈原削职流放。在流放中,屈原听说楚国的的都城被敌人占领,百姓遭难,悲愤极了。五月初五这一天,他来到汨罗江边,怀抱一块石头,以纵身跳入汨罗江中。出国的百姓听到屈原投江的消息,都十分悲痛。他们含着泪划着船赶来打捞屈原,还把粽子扔到江里喂鱼,希望鱼儿不要伤害屈原的身体。这就是五月端阳包粽子的来历。 我来讲一讲赛龙舟的来历吧!当时楚人因为舍不得贤臣屈原死去,于是有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是为龙舟竞渡之起源,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尸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清乾隆二十九年台湾开始有龙舟竞渡,当时台湾知府蒋元君曾在台南市法华寺半月池主持友谊赛。现在台湾每年五月五日都举行龙舟竞赛。

小孩还要挂香囊的。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夺目。

端午节还有挂艾叶、菖蒲的习惯:在端午节,家家都以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称为艾人。将艾叶悬于堂中,剪为虎形或剪彩为小虎,贴以艾叶,妇人争相佩戴,以僻邪驱瘴。用菖蒲作剑,插于门楣,有驱魔祛鬼之神效。

端午节的活动可真多呀

快乐的端午节

我们国家的传统节日有很多,有热热闹闹的春节,团团圆圆的元宵,有祭奠祖先的清明……但我最喜欢的还是喜气洋洋的端午节。因为端午节不仅神清气爽的踏青,还有我最喜

爱吃的食物——粽子

这不。盼星星,盼月亮,我最喜欢的端午节终于到了。

早上,天还没亮,我和爸爸妈妈就早早的醒了。今天我们要和哥哥去踏青,我们整理好东西就出去与哥哥会合了。我跟哥哥和大人们先去了大坝,到河边洗洗手,洗洗脸。听大人们说

这是要洗去不好的东西,祈福美好的未来。之后我们便向西山公园进发。

到了西山脚下,真是让人叹为观止,用人山人海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今天来了好多小摊贩,卖着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东西,有五彩线,纸葫芦、荷包、配饰……我们几乎花了半个小时才从山脚来到山顶,接下来我们开始在树林里遨游,我们每个人都集中精神来找艾草。艾草代表招百福,可以去邪。不知道为什么我们找遍了整个山也没有找到,下次我们要来的早早的一定要找到艾草。我和哥哥累得不行找了棵树就坐下了,还好我早有准备,拿出了俩条士力架和矿泉水,和哥哥吃了起来。吃饱了喝足了,我们又在樟子松林嬉戏了一番,在树王下许下心愿希望大家健健康康、快快乐乐,看到时候不早应该回去了。我们便下山向出口走去,途中不时看到工作人员制止游人破坏植被,并告诉他们说西山的土层松软浅薄,破坏植被有可能让土地沙漠化,象艾草现在都很少见了,我不由自住地想到,人们应该在尊重过节习

的同时也要注意保护环境!

难忘的端午节哟,你给了我多少喜悦和欢乐!端午粽飘香,踏青精神爽,端午节流露出的是地道民俗情,是对诗人屈原的爱国精神一种钦佩,赞颂。吃着香甜的粽子,想着辛苦

的踏青,又担忧西山的环境,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端午节是中国古老的节日,它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到现在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 端午节是源于纪念屈原的。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因为提出招纳一些有能力有知识的人来带领国家富足,兵力强盛。主动提出联合齐国打败秦国,却遭到了王公大臣的强烈反对,使屈原遭到了罢职被赶出都城流放他乡。他在流放期写下了如《天问》,《九歌》等很好的诗篇,独具风格,影响深远,因此端午节也称诗人节。

公元前二百七十八年秦国攻破楚国,屈原眼看自己的国家被侵占,心情非常沉痛,在五月五日的那一天写下了绝笔《怀沙》之后抱着石头投江身亡,他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楚国的百姓非常伤心,纷纷涌到江边悼念屈原,人们都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扔进江里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咬屈原的身体了。后来因为饭团被蛟龙所吃,人们就用梀树叶包饭,外面缠上线就发展成了今天的粽子。

所以以后在每年的五月五就有龙舟赛。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屈原。

端午节

想必大家一定知道端午节吧。为了祭祀伟大的爱国人士屈原,在这一天,人们都会举行赛龙舟、包粽子等等活动来表示怀念的心情。

说起粽子,那可是端午节不可缺少的一样食物。首先,要讲大米和蜜枣一起蒸熟,再将外面的一层竹叶清洗干净,等米蒸熟后,就用竹叶包起来,用绳子捆起来,这样,一个完美的粽子就诞生了。

在这一天,总会不禁想起屈原。他那无比崇高的爱国精神,令我们无比敬佩感动。如果屈原能看到现在的祖国母亲,应该会自豪吧,龙舟雕琢的是那样栩栩如生,每家每户的怀念之情都倾注在龙舟和粽子里了。

到了中午,加急围坐在桌前,吃着粽子,在电视前看新闻,这是何等惬意的事情啊。带了下午,孩子们都疯了起来,都手抓着粽子,去看赛龙舟了。比赛可真激烈,每一个队员都仅仅地拿着一把船桨,齐心协力地往前划。一下、两下、三号很快就要超过一号了,可是一号也不甘示弱,又加快了速度,努力与三号拉开了距离。前面的队员使劲地打着鼓,喂团队喝彩加油。超了、超了!三号成功了,他们拿到第一了!

可惜天很快就黑了,妈啊么又要带我回家了。在吃晚饭的时候,爸爸让我喝了一样东西,辣辣的。爸爸见我奇怪的看着他,就说:?这是雄黄酒,辟邪的。?

怪不得这么辣呢,我笑了。

这么快活的端午节,我怎能忘怀呢?

端午节之做香包

端午节到了,在端午节,做香包自然是不可遗漏的。下面,就来看看我做的香包吧。 我们英语班在端午节有一个活动,据说有外教会来跟我们进行英语交流,而且还会有做香包活动。对此,我可是抱着十二分的期待。?包香包,不知道能弄成什么样子啊?希望不要整出个外星人箱包哦才是……?我心中抱着这种心情,等待着六点半晚会的开始。时间这家伙,你越盼着它快,它反而跟蜗牛差不了多少。好容易才盼到了六点,我就和小升升一同急不可耐地来到了英语教室。果然,我们刚刚上楼,就看到了一位外国朋友。她是一位中年女性,古铜色的皮肤,看起来性格十分开朗。人陆陆续续都来了,下面就该进入正题——包香包了! 首先,老师给大家一人发了一张彩色的布。这张布不大,呈一个正方形,一面是黄色,一面是红色。两面上都有着一个个小?福?。我想让黄色的面作为外面,所以就先把黄色的面包

在里面。现在就是自由发挥想象力的时间了,可以尽情地设计各种图案。我略微思索了一番,把这块布的四个角全都缝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小一号的正方形。?哈哈,好顺利啊,没想到这么简单!?我心中暗想,眉毛都笑成了一个。不过,事实证明严峻的挑战还在后面。 现在就该用针线把三条边给缝上了,只需要留一条边用来装填棉花。不过,想把线韧上针可是难倒了我。?哎呀呀,这针的孔也太小了吧!线根本就过不去啊……?我一边烦恼的想着,一边一次又一次地尝试着。可不管我怎么努力,这线头就是过不去,简直是故意跟我作对啊!终于,在我累的眼前一大堆小星星的时候,这线头终于过去了。我猛地松了一口气,结果悲剧的事情发生了——我手一哆嗦,这线头又回来了。?啊!?我惨叫一声,差点去追随我们那

位伟大的屈原先生。哎,既生针,何生我啊?

终于,在我历经九九八十一难以后,这顽皮的线终于穿过了针。然后就该缝布了,这种事情对于我这个大男生来说还真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啊。?哎呀,这针怎么这么难逢?啊,我的手指啊……?在我心中狼嚎般惨叫了无数遍之后,我终于缝好了三个面。虽然缝的歪歪扭扭,称不上一点美感,但也是我的心血之作啊。接下来的步骤就简单多了,先是把步从留的小孔中翻过来,使针脚看起来少一些。然后就该装填棉花和香料了。这些步骤可是无比的顺利。最后轻轻松松的封口,用彩布一装饰。好了,端午节香包大功告成!?终于完成了啊!?我看着眼前的小小香包,忍不住闻了闻。结果连打了好几个喷嚏。?这香料怎么有股辣椒味?,

难道连香包都跟我过不去??我一边擦着鼻子一边想。

虽说并不是很完美,但这也是我的一件手工作品了。哈哈,博友们也来试试制作端午节香包

吧。

我最喜欢的节日——端午节

一年有许多节日,有清明节、端午节、国庆节、中秋节……其中我最喜欢端午节。 端午节一大特点就是吃粽子,有的自己包,有的在街上买,还有赛龙舟,相传是纪念屈原而来,一到端午节人们就会在门上插上艾条,有的人还会在手和脚腕上缚五线绳,还有的人戴

香包,以用来驱虫和祈求吉祥平安。

我还知道一个关于粽子的故事,在古代,有一个人叫屈原,他在战场上被战死了,人们为了纪念他,做了一个透明棺材,放进了水池里,为了给屈原一些贡品,就是糯米做的糖棒一一扔进水池里,过了几天,人们才发现水池里有鱼,那些糖棒都被被鱼吃了。人们很生气,这时,一个人叫道:?大伙们,鱼最怕菱角,可以用干净叶草去包糯米做的糖棒做成菱形的!以后,人们就把糯米糖棒做成菱形,鱼以为是菱角,就不敢吃了,所以,人们把糯米糖棒叫

成粽子。?

粽子和端午节是亲密的朋友,因为我喜欢吃粽子,所以我也喜欢端午节。

端午包粽子

我爱吃香喷喷的粽子,也看过别人包粽子,却从未自己动手包过。直到今天,我才算是大开眼界了。我乖乖地在奶奶身旁耳染目睹,认为简单的包粽子根本难不住天才的我,不学自通。谁知,当我真正去包时,才明白包粽子是门手艺,能包得漂亮而结实非常不容易。

开始动手,我拿出两片一大一小的粽叶,学着奶奶的样子折出一角,再在折好的角筒上放入一点已浸泡好的糯米,塞上一大块猪肉,又用糯米盖得严严实实的。我得意了,比想象中还顺利地完成了一大半。当我再把粽叶盖好时,糯米就像孩子似的不听我的使唤,接二连三地跳出来。我急得直跺脚,幸好奶奶替我?解了围?——割掉一些糯米,我才舒了一口气。

哈哈,经过小挫折,总算到了最后的,也是最简单的步骤——扎棕绳。小KS(小

意思),看我大显身手。地球人都知道,粽子要包扎严实才好吃。我接过棕绳,先把粽子五花大绑捆了一圈,还认为奶奶她们抱的样子特老土,不好看,就自作主张地用棕绳打了一个漂亮的蝴蝶结,理由很充分,只要不随便碰到绳子,也是十分结实的。大功告成,我拿起粽子准备放入碗中,可是不小心拉了一下棕绳那短的一部分,只听得?哗啦?一声,粽叶散开了,糯米们像飞珠滚玉一般,一粒接一粒地掉到地上。

我不甘心,各中各样的粽子在奶奶手中诞生,可我连一只都包不好,骨子里的牛劲儿顿时上来了。有了失败,我小心了许多,也成功地包出了几只。

吃着自己做的可爱的粽子,我心里有说不出的喜悦。端午传说:龙的节日

龙的节日说。这种说法来自闻一多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他认为,五月初五是古代吴越地区?龙?的部落举行图腾祭祀的日子。其主要理由是;(一)端午节两个最主要的活动吃粽子和竞渡,都与龙相关。粽子投入水里常被蚊龙所窃,而竞渡则用的是龙舟。(二)竞渡与古代吴越地方的关系尤深,况且吴越百姓还有断发纹身?以像龙子?的习俗。

(三)古代五月初五日有用?五彩丝系臂?的民间风俗,这应当是?像龙子?的纹身习俗的遗迹。

我知道的端午节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这是唐代诗人文秀写的名叫《端午》的一首诗。其中提到屈原投江自杀,就是关于端午节由来的一个传说。

屈原是春秋时期的大臣,由于他倡导举贤才能,遭到贵族们的反对。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屈原眼看国家被侵略却又无能为力,于农历五月初五抱恨投汩罗江而死。

屈原死后,楚国百姓悲愤异常,纷纷来到江边打捞屈原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饭团、鸡蛋丢进江里,想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吃屈原的死体;有位医师则拿出雄黄酒往江里倒,说是用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原。后来人们想出用树叶包饭,发展成粽子。以后,在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就有赛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纪念屈原。

端午节的由来还有其他传说,也有其他风俗,例如:佩香袋、迎鬼船、悬艾草、击球、比武、荡秋千、躲车等等。

以前的人们过端午节是带着沉重的心情,去纪念屈原;而现代人们则带着欢喜的心情过端午节。

(来自:www.sMHaiDa.com 海 达范文网:由到此一游想到的)这就是流传千年的端午节。

端午节的来历

端午节是中华传统节日之一。到现在已经有两千年的历史了。据说,它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中国人为什么要过端午节呢?

尽管中国各地过端午节的习俗不同,但是他们都是为了祈求健康、防疫祈病。到了每年的五月五日,家家户户都要悬钟馗像,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游百病等活动。这种习俗可是经过2千多年的演化而形成的。人们选择五月初五那天作为端午节的原因是因为屈原是在公元前278年五月五日那天抱着大石头跳下汩罗江自杀的。赛龙舟的习俗也是从当时的人们划着小船去寻救屈原这种形式演化过来的。因为没有找到屈原的尸体,他们就把竹筒里的米撒在水里。他们认为鱼儿吃饱了就不会去吃屈原的尸体了。后来这种活动变成盛着米饭的竹筒,到现在演化成粽子。这种纪念屈原的活动渐渐变成了一种风俗;这种风俗渐渐地在各地流传开了。

在流传的过程中,活动的内容也不断地增加了。因此,南北方的习俗也有所差别。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