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优秀作文 > 教育资讯

汶川映秀镇的灾情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2 16:17:28 优秀作文
汶川映秀镇的灾情优秀作文

篇一:走过映秀镇

[巴蜀风情]系列之六

走 过 映 秀 镇

如皋 蒋文祥

映秀镇是从成都前往九寨沟的必经之地。天阴沉着脸,仿佛在为我们即将到达当年遭受灭顶之灾的伤心地酝酿情绪。 2008年5月12日的那场四川汶川大地震,曾经让我们刻骨铭心。映秀镇是当时的震中和重灾区,山河破碎,满目疮痍,昔日的美丽家园,顿成废墟。三分之二的房屋垮塌,全镇10000余人仅有2300多人生还。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曾在第一时间赶到灾区并亲临映秀镇指挥抢险救灾。

面对空前惨烈的灾难,在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下,映秀人民众志成城、迎难而上,表现出泰山压顶不弯腰的大无畏气概,谱写了感天动地的英雄凯歌。

“有手有脚有条命,天大的困难能战胜”——这就是映秀人的风骨!即便脚下是废墟,映秀人坚强地选择站立;即便前方是荆棘,映秀人毅然地选择前行。汗水冲淡泪水,坚强走向自强,映秀镇升腾起浴火重生的无限希望。

为了灾后重建,国务院组织有关方面开展了专题研究,邀请清华、同济规划设计院等五家单位提供设计方案参与竞标。还专门召开国际研讨会,邀请来自中国大陆、日本、新西兰、意大利等国家和台湾地区的60多位知名专家,就映秀镇的重新规划设计建言献策。

根据总体规划,映秀镇吸收了国际先进的技术和经验,利用现代先进的规划理念、建筑技术、建筑设计和施工管理,运用防震减灾新材料新技术,现已成为灾区重建的标志工程、防震减灾的示范工程和具有藏羌民族特色的精品小镇。

现在的映秀镇到底建设得如何?我们急切地都想一看究竟。大巴缓缓驶入映秀镇地界,我们的眼睛忽然为之一亮。国内外著名建筑大师参与设计的新建筑,成为映秀新城的一大看点。如今的映秀镇,绿树掩映、屋舍俨然,造型各异的民居古朴靓丽,尽显藏羌民族风情。一幢幢新居,一条条街区,一个个学校和医院,不但体现了科学救灾、科学重建的奇迹,而且体现了中华民族越挫越勇的精神斗志,更是取得了民生的飞跃和让世界震惊的短时间重建完成的奇观。

据导游介绍,映秀镇重建后的每个建筑物上面都有一个铭牌,上面刻有设计者的名字。这里有国家大剧院设计者保罗·安德鲁参与设计的抗震减灾国际学术交流中心;世界著名建筑大师贝聿铭参与设计的河口纪念广场和文化活动中心;工程院院士何镜堂参与设计的地震纪念馆及纪念陵园。映秀中学是由工程院院士吴良镛负责设计;而映秀小学与映秀幼儿园则由工程抗震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周锡元团队负责设计。

地震纪念馆坐落于映秀镇渔子溪半山腰,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用地8800平米,地上地下各一层。分为序厅、缅怀厅、灾害厅、重建厅、启示厅五个部分。它的最大亮点是360度地震体验台,运用声光电新技术,通过地震设备模拟,配合360度全方位投影2D影片,真实还原那场巨大的灾难场景,让您身临其境地体验5.12大地震时山崩地裂的感觉。

紧临地震纪念馆的是遇难者公墓,这里长眠着6000多名遇难者,其中包括部分在抗震救灾中牺牲的官兵。公墓沿山坡走势错落而建,绿草覆盖,凝重的黑色花岗岩表达着对逝者的祭奠,绿色则象征着新生。

漩口中学是地震后唯一得到较为完整保存的大型遗址,震前是映秀的标志性建筑,震中化为一片废墟,震后形成了很多典型的地质建筑形态,如倾覆、侧倾、颠裂、叠塌、端头垮塌、扭曲垮塌、撕裂垮塌、断裂倒塌、平行错位、十字裂纹、底楼沉降、底部错裂等。如今楼房地震遗址周围已经建立一条走廊,供游客行走参观。 天崩石是当时地震留下的一个典型奇观。5.12大地震的瞬间,山坡上许多石头滑落下来,有的滑在山脚,有的翻过公路落进岷江。天崩石是其中一块,石长10米、高8米、宽3米,重100多吨,从对面山崖轰然崩裂,如刀剑般深深倒插在江边,向着岷江峡口,面朝前沿的牛圈沟震源点,直立在成都开往汶川的国道边,现已成为5.12汶川特大地震的标志性遗址。

当年的伤心地被打造成旅游景区,曾经有人担心此举会否伤害灾区民众的感情。事实已经回答了这种担心是多余的。映秀镇居民普遍表示,打造5A级景区能够接受,来的人多了人气旺了,对老百姓做生意或者做其他事,只有好处没有坏处。实践已经证明,走发展旅游这条路,老百姓的生活比以前好了很多。

听了导游的这些介绍,我们揪着的心终于有些释然。俗话说,鞋子合适不合适,自己的脚最清楚。灾区重建,走什么发展道路,还是灾区人民最明白,应当由灾区人民说了算。

大巴继续前行,天仍然阴沉着。大自然的阳光虽然躲进了厚厚的云层,但是,生活的阳光依然播撒在映秀人民的心里。

走过映秀,我心有所想。5.12大地震的灾难,无疑是需要纪念的,但这是一个需要忘却的纪念。走过映秀,我欣慰地看到,历经旷世之灾,映秀没有垮,映秀的经济没有垮,映秀人的精神没有垮,映秀人民挺直脊梁从废墟上站立了起来。走过映秀,我们才会感受到生命存在的意义;走过映秀,我们才能领悟到人间大爱所蕴含的力量;走过映秀,我们需要思考,什么是不可承受的生命之轻;走过映秀,我们才能明白,什么又是不可卸下的生命之重;走过映秀,我们更加懂得,幸福就是好好活着。

我在心里默默为灾区人民祈福——我坚信,将旧日的伤痛翻过,映秀的明天会更好,就像她的名字一样——“山水相映,景色秀美”!

篇二:众志成城 抗震救灾

众志成城 抗震救灾

材料一:2008年5月12日下午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据国新办就四川汶川地震灾害和抗震救灾情况举行的第七次发布会消息,据统计,截至5月19日12时,中国四川汶川8级地震已造成34073人遇难,245108人受伤。据卫生部报告,受伤住院治疗人数累计52934人,已出院7979人,在医院里死亡3304人。

材料二:2008年5月19日凌晨4时57分40秒,北京天安门广场下半旗,沉痛哀悼在汶川特大地震中的遇难者。为表达全国各族人民对四川汶川大地震遇难同胞的深切哀悼,国务院决定,2008年5月19日至21日为全国哀悼日。

材料三:16日上午,在四川抗震救灾的危急时刻,胡锦涛乘飞机赶往四川省地震灾区,慰问灾区干部群众,看望奋战在抗震救灾第一线的部队官兵、公安民警和医护人员,指导抗震救灾工作。飞行途中,胡锦涛摊开灾区地图和遥感影像图,同随行的有关负责同志一起,详细了解和分析地震灾情和抗震救灾工作进展情况,并对抗震救灾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胡锦涛指出,现在虽然已经过了震后72小时的"黄金救援"时间,但仍然要把挽救人的生命作为当务之急、作为重中之重,同时要抓好伤员的救治,抓好交通、通信、电力等基础设施的恢复,解决好群众基本生活保障问题。

材料四:在地震发生的一瞬间,锦竹市东汽中学教师谭千秋张开双臂保护学生,用脊梁承受住了千钧重压,从死神手中夺回了4个年轻的生命;我们看到,当地震来袭的时候,崇州市怀远镇中学已经跑出教室的英语老师吴忠洪为了救护学生,毅然选择返回,他这一去就再也没有回来。我们看到,许许多多人在生与死的紧要关头,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把死的威胁留给了自己……这些地震中的英雄人物,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永远值得我们怀念,他们的伟大精神值得大力弘扬,他们的英雄气概更加坚定了我们战胜灾害的决心,更加激励我们万众一心、共克时艰,迎难而上、百折不挠。

材料五:新华网成都5月20日电 经30小时奋力救援,于20日凌晨零时50分救援队在映秀湾发电总厂办公楼废墟中,将该厂职工马元江成功救出。此时距5月12日下午2时28分汶川大地震发生,已近179个小时。马元江的获救,再次创造了生命的奇迹。而且他出来后能够说话,稍稍休息就开始少量进食。在现场指挥的映秀湾发电总厂党委书记吴耕激动地说:"奇迹,简直是奇迹,马元江的心态太好了,这是他能够活下来的重要原因。"

知识链接:

1、掌握地震前后的自救知识:准确识别地震先兆、地震来临在教室应怎么办……

2、感悟生命,在自然灾害面前生命变得如此脆弱,我们应珍爱生命,珍惜时间,在生命有限的时间内努力力、奋斗充实生命的意义,创造生命的价值。

3、面对突如其来的地震灾害,面对人生的逆境、巨大挫折,

汶川映秀镇的灾情

我们应有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态去坦然的面对:逝者以去,生者坚强。

4、地震灾害爆发后,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无数的党员干部战斗在抗震救灾的第一线。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5、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体现了中华民族团结、奋斗、众志成城、万众一心、艰苦奋斗、迎难而上、不为困境击垮的民族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伟大的凝聚力。

6、坚强的意志使不可能变成可能,坚强的意志能够创造生命的奇迹。

7、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生命的内涵因奉献而精彩,因奉献而丰富:人民子弟兵、医务人员、教师、救灾自愿者……危难时刻将生死置之度外,将生命留给他人,将危险留给自己。

8、地震无情人有情,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海内外华夏儿女,友好国家,国际友人纷纷伸出援助之手,抒写着大爱无价,大爱无疆。

9、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我们应毫不动摇的坚持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

10、要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将个人的前途命运与祖国的荣辱兴衰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命题预测:

一、你知道面对地震灾害的一些自救方法吗?

学会看地震先兆--动物的异常反应、井水的变化。地震来临应立即跑到室外空旷地带,远离电杆、电线和广告牌。 如果在教室应该蹲伏在墙角或钻到课桌底下并用手护住头部,强震过后应在老师的指导下有秩序的疏散,防止踩踏。如果在家而且是高层建筑应该迅速找到枕头或棉被护住头部,然后在厕所、浴室较为狭小的空间躲藏。

二、汶川地震爆发后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中华儿女迅速赶赴抗震救灾的第一线,抗震救灾中不断出现一些人和事让我们每一刻都在感动着,你知道吗?

答:湖南籍教师谭千秋在地震来临时,为救四名学生而牺牲,救援人员营救时,他的双手仍死死的拽住讲台不放。

女民警蒋敏在得知两岁的女儿、父母、外公、外婆遇难的消息后,仍然奋战在抗震救灾的第一线,直至心力交瘁而休克。

一位母亲在房屋垮塌的一刻,奋力为8个月大的女儿撑出一片小小的空间,把死亡留给了自己,把生命留给了女儿,诠释了伟大的母爱。全国各族人民、海外华人华侨踊跃为灾区捐款、捐物。

三、你认为什么我们能取得抗震救灾的最后胜利吗?

答:我们毫不动摇的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坚持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中华民族具有伟大的凝聚力--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全国人民、海外华人华侨、友好过度纷纷伸出援助之手,对抗震救灾大力支持。人民子弟兵、白衣天使、自愿者

不畏艰险,不怕牺牲。把生命带给别人,把危险留给自己。

四、面对突如其来的地震灾害,作为中国人的你准备怎么办?

答:我们应该对死难同胞表示深深的哀悼,祝愿逝者安息、生者坚强。积极宣传汶川地震的消息,让更多的人知道,号召社会各界通过各种方式支援灾区,产生更大的效应支援灾区。从自己做起,积极参加募捐活动为灾区人民献上一份爱心。

试题集锦:

一、材料分析题:

1、材料:"一切想着人民,一切为了人民!" -- 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县发生7.8级地震。震后不到3小时,温总理在赶往灾区的专机上发表重要讲话,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站在抗震救灾第一线,身先士卒,带领广大群众做好抗震救灾工作,发扬不怕牺牲,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的作风。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材料体现了什么重要思想? 三个代表

2)它的内容是什么?

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

3)这一有思想什么重要意义?

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是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集中体现。

4)上述材料体现了什么样的发展观?

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

2、材料一:"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胡主席彻夜未眠,温总理整夜指挥在一线;一批批人民子弟兵、公安特警和从各地抽调的医护人员以最快速度排除万难赶赴灾区,一批批抢修道路、电力、通信工程的技术人员日夜奋战,一批批急需物资源源不断运往灾区,一部中国人民不屈不挠、众志成城抗震救灾的可歌可泣的感人画卷正在书写。

材料二: 面对这场地震灾害,国民同心,党民同心,军民同心,不畏艰难,并肩战斗,共同承担,携手相助。凝聚成空前巨大的民族力量,展示了中华民族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伟大精神。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 这种伟大的精神是什么? 民族精神

2) 请回答它的内容是什么?核心是什么?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爱好和平,团结统一,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核心是爱国主义。

3) 为什么要有这种精神?

一个民族只有具有高尚的民族品格,坚定的民族志向,远大的民族理想,才能有巨大的民族凝聚力,才能成就伟业,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4) 这种精神有什么作用?

伟大的民族精神始终是鼓舞我们民族迎难而上、团结互助、战胜强敌与困难的不竭力量之源。

5) 我们中学生应该怎样弘扬这种精神?

我们中学生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和未来,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弘扬与培育民族精神,我们一定要做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与全国人民一道去共同谱写民族精神的新篇章!

3、材料:温家宝总理在汶川县映秀镇察看灾情,看望受灾群众,慰问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和公安干警时说:"乡亲们,这场灾害确实太大,地震可以移动山,可以堵塞河流,但是动摇不了我们人民的意志。只要我们大家在灾难面前团结一致,互相帮助,共同艰苦奋斗,就一定能够战胜这场灾害。

1)阅读材料二后回答我们一定能能够战胜这场灾害吗?为什么?

能!因为我们有全国人民的支持;有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有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有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和社会得以快速发展,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为夺取抗震救灾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等。

2)这则材料给我们以什么启示?

①民族精神始终是鼓舞我们民族迎难而上、团结互助、战胜强敌与困难的不竭力量之源。在新时期,更需要大力倡导和发扬艰苦创业精神,尤其是开拓创新精神。 ②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我们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③我们的社会是互帮互助的社会,是人人互相关爱的社会。我们要共同营造"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社会氛围。 ④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责任感,面对责任不言代价与回报。 ⑤要建立并完善灾难预警机制,应对突发性自然灾害的发生。

3)请你为我国预防突发性自然灾害,提出几条合理化的建议

①国家要建立和健全灾害预警机制。 ②要制定应对突发性自然灾害的有效措施。 ③做好应对突发性自然灾害的物质储备,如食品、衣物、帐蓬、发电机等。 ④教育广大人民群众要有忧患意识,增强抗击自然灾害的自救能力。等等。

4)自然灾害的发生是无法避免的,如果灾害再次发生时,你打算怎么做?

①要树立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积极投入到抗击自然灾害的行动中去,用实际行动与国家和灾区人民共度难关。 ②尽自己的最大能力支援灾区人民重建家园,恢复生产。 ③坚决同破坏救灾工作、发灾害之财的不义行为作斗争

二、实践与探究

材料一:地震发生后,视察河南刚刚回京的温家宝总理,第一时间赶赴灾区,连续几十个小时在一线指挥救灾;解放军官兵不怕牺牲,冒着余震抢救被困群众,在一个教学楼的废墟上,为防止发生再次坍塌,指挥员命令抢险人员马上撤出时,一个刚从废墟中救出一个孩子的战士跪下哭道"让我再去救一个!我还能再救一个!";成都市第三幼儿园的一位老师,在地震降临的那一刻,用自己的身体顶住坠下的楼板,拼死护住孩子,至死仍保持着保护姿势……

材料二:抗震救灾义演现场,捐款箱前围满了人,演职员们都纷纷捐款;普通群众自发到当地的慈善机构捐款,幼儿园的孩子拿出了压岁钱,退休在家的老人拿出了养老钱;献血队伍排成长龙,人们说:"我们不能上前方参加救援,那就让我们献点血吧!"……

材料三:据抗震救灾前线传来的消息称,来自各方面的救援队伍14日从四川地震灾区救出伤员18277人,使救出伤员的总数达到64725人,其中重伤员1620人。

1) 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

答: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我们生活的社会是一个互帮互助的社会,也是一个人人相互关爱的社会;中华民族具有敬业乐群、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和见义勇为、扶危济困的传统美德等。

2)阅读上述材料,请你对他们的行为进行简要的评析。

答:在我们的周围,有许许多多人履行社会责任,不计较代价和回报。他们可以把自己并不宽裕的生活费挤出一部分捐出来,只因为有更需要的人;他们为了人民的生活安定、生命安全,无私奉献,甚至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正因为有他们在履行责任,我们的生活才更加安全,更加多彩,更加温暖,更加充满希望。他们的这种奉献精神,是社会责任感的集中表现。我们应该以他们为榜样,自觉承担社会责任。

3)我们应该怎样向他们学习?

答:①热心公益,服务社会。学习他们敬业乐群、公而忘私、舍己为人的无私奉献精神和见义勇为、扶危济困的优良品德。 ②要胸怀天下,承担起关爱社会的责任,共同营造"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氛围。 ③当国家处在困难时刻,要主动为国分忧,勇担重任,与国家共渡难关。 ④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立场成才,报效祖国。

4)假如你是材料中被救的一名中学生,你今后有什么打算?

答:①要学会感恩,把他人的救助之恩时刻铭记心中。 ②热心公益,回报社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感恩。 ③努力工作和学习,把自己投入到火热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去,用自己的知识和本领为人民服务,为祖国作贡献。

5)看了上述材料,你想为灾区人民做些什么?请你对灾区人民说说一句你最想说的话。 (讨论后决定)

6)某班要宣传抗震救灾中出现的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你认为可以采取哪些形式?

可采取故事会,主题班会,黑板报,校园广播等。

众志成城 抗震救灾

1.2008年5月12日,在祖国巴蜀,大灾骤降,汶川大地震突如其来,顷刻之间,地动山摇,墙倒屋塌,面积超过10万平方公里的区域遭受重灾,数以万计的人失去了家园,失去了亲人,甚至失去了生命。强震突至,举国震惊,举世震惊!

2.2008年5月19日至21日为全国哀悼日。国旗为遇难同胞而低垂,警报为我们大家的亲人而鸣响;昨天还在传递的火炬,今天为生命让路;国旗为平民而降,是在宣示,只有人民才是国家真正的主人;国旗为平民而降,表明政府更关注民生,体现了中央爱民如子,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以人为本的治国理念;国旗为平民而降,是在倾诉,我们对逝去生命的深深的爱。国旗为大地震的遇难者而降,再次让我们热泪盈眶--请永远善待我们的百姓,请永远尊重公民的生命,请永远记住灾难中政府与人民众志成城的动人情景。

一:相关课本知识点:

1.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即“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2.生命健康权是人格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公民的人格权中,居于首要地位。我们要积极行使生命健康权,也要关爱他人的生命与健康。(条目P9)

3.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执政为民,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条目P23)

4.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如“自强不息”的人生哲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厚德载物、道济天下的广阔胸襟,奋不顾身、舍生取义的英雄气概等。(条目P26)

5.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民族的魂,是中华民族生命肌体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精神能增强民族凝聚力,是鼓舞我们民族迎难而上、团结互助、战胜强敌与困难的不竭力量之源;(条目P26)

6.增强社会责任意识,自觉承担社会责任,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条目P31)

二:相关知识梳理

1.中华民族曾经历经无数考验,面临种种巨大的灾难,包括自然灾害和外敌入侵。但是都没有动摇中华民族战胜困难的意志和决心。请用有关史实简要说明19世纪40年代以来外敌入侵给中华民族带来的巨大灾难。

①1840-1842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被迫签定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丧失独立自主的地位,一步

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1894-1895年(19世纪末),日本发动了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在日本马关签订了不平等条约《中日马关条约》。这加重了中国的民族灾难,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③19世纪末列强纷纷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④1900-1901年,英、美、俄、日、德、意、奥八国组成联军,攻占了北京,迫使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使清政府完全成为“洋人的朝廷”,中国完全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⑤日本对我们中国发动侵华战争带来的灾难:(19世纪30年代-40年代)

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不久日军占领东三省。

1937年7月7日,日军在北平卢沟桥发动七七事变,标志着日军全面侵华的开始。

1937年12月13日,南京失陷,日军在城内连续进行了六个星期的野蛮屠杀,至少有30万中国平民和俘虏被杀害。

日军为了进行细菌战,建立731部队,用中国人的身体代替动物做实验;日军对占领区的抗日根据地进行“扫荡”,野蛮实行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

2.在抗震救灾的危急时刻,在攻坚克难的紧要关头,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亲临抗震救灾第一线,体现了对人民群众生命安危的高度关切,体现了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根本要求,克服一切艰难险阻,坚决打胜抗震救灾这场硬仗。 党和政府的做法说明了什么?

说明了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体现了党与人民群众生死相依的深厚感情;我国政府贯彻落实“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关注民生,珍重生命,一切为了人民、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治国理念;公民享有的生命健康权,当生命健康权受到侵害时,有权依法自卫和请求国家保护和法律保护。

3.在抗震救灾的危急时刻,在攻坚克难的紧要关头,为什么必须坚持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党和政府为什么必须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

①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②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执政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回顾历史,我们所以能经受住一次又一次严峻考验,取得一个又一个辉煌成就,靠的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因此,在抗震救灾的危急时刻,在攻坚克难的紧要关头,更需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③我国政府是由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的,对它负责,并受它监督。因此,政府必须贯彻落实“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关注民生,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对人民负责。

4.抗震救灾的危急时刻,在攻坚克难的紧要关头,我们的子弟兵迎难而上将一个个徘徊于生死之间的生命解救出地震废墟;白衣天使们恪尽职守,抢救伤员,是在用危难面前的救死扶伤来捍卫自己的职业操守。无数普通群众排长队将满腔热血竞相奉献;志愿者在灾区全情帮扶危难中的灾民;胡锦涛主席、温家宝总理一遍遍地做出“绝不放弃,百倍努力”的坚定承诺之后,我们相信一定能取得抗震救灾的最后胜利。

(1)结合材料,在抗震救灾的危急时刻,有哪些优秀的崇高品质令我们感动?

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恪尽职守、敬业奉献的高尚的道德情操;不怕牺牲、艰苦奋斗、公而忘私的革命传统和无私的奉献精神,承担起抗震救灾的社会责任;“自强不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厚德载物、道济天下的广阔胸襟,奋不顾身、舍生取义的英雄气概;尊重生命关爱他人生命与健康;弘扬了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

(2)结合材料,联系自身实际,任选一优秀品质,运用所学知识谈谈你的切身感受?

答案一:①最让我感动的是他们关爱生命的优秀品质。

②在抗震救灾过程中,有的人以自己的生命保护了他人的生命,有的人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努力拯救生命,全国人民积极捐款关爱他人的生命与健康。他们的身上都体现出关爱生命的优秀品质

③在公民的人格权中,生命健康权居于首要地位。对每个人来说,生命和健康都是非常重要的。公民享有生命健康权,当生命健康权受到侵害时,有权依法自卫和请求国家保护和法律保护。

④因此,我们要积极行使生命健康权,珍爱生命,维护健康,不管遇到怎样的困难,永不放弃生命;同时,我们要关爱他人的生命与健康,远离暴力;当他人的生命与健康受到威胁时,我们要伸出救助之手。

答案二:(团结互助的崇高道德品质)

(3)为什么一定能够取得抗震救灾的最后胜利?

①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坚持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以人为本,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切实保障灾区人民的生命与健康; 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发展综合国力的增强为抗震救灾胜利提供强大的物质保障;

③全国人民弘扬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的伟大民族精神为抗震救灾的胜利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发扬团结互助的传统美德和无私奉献精神,积极捐助灾区人民。

④我们的子弟兵和白衣天使勇于承担社会责任,恪尽职守、敬业奉献的精神;

⑤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为抗震救灾的胜利提供制度保障;

⑥科技的发展为抗震救灾提供技术支持;

⑦海外华侨和国际社会的支持;

(4)在抗震救灾中还有许许多多这样的坚韧身影,是他们在用自己的臂膀、自己的血泪付出,“雄起”四川乃至中华的脊梁!中华民族的脊梁是指什么?

是指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的伟大民族精神。

(5)在抗震救灾的巨大灾难面前我们为什么更加需要挺起中华民族的脊梁?

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精髓,是民族的魂,是中华民族生命肌体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民族要生存和发展,就要有一种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中华民族曾经历经无数考验,面临种种巨大的灾难,包括自然灾害和外敌入侵。但是都没有动摇中华民族战胜困难的意志和决心。其所以如此,是因为民族精神始终是鼓舞我们民族迎难而上、团结互助、战胜强敌与困难的不竭力量之源;因此,在抗震救灾的巨大灾难面前更需要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为抗震救灾的最后胜利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6)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对抗震救灾的最后胜利有何积极意义。

“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抗震救灾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在抗震救灾过程中的集中体现,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精髓,是民族的魂,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弘扬民族精神为鼓舞我们民族迎难而上、团结互助、战胜强敌与困难提供不竭力量之源;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和亲和力,弘扬传统美德,提高中华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意识,为抗震救灾的最后胜利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提升国际影响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7)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对青少年的要求

青少年要增强社会责任意识,坚定理想信念,坚持党的领导,努力学习科学文化,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努力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共同谱写民族精神的新篇章,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努力奋斗。

(8)身处地震灾害所困的人们往往会出现烦躁和不安等情绪,这是什么情绪?有什么不良影响?在当时的环境中,当事人应如何调节自己的情绪?

消极情绪:会使人感到难受、无精打采、悲观、冲动,影响身心健康。

可采用:(1)注意转移法,可以听听音乐,看看书等让自己平静下来。

(2)合理发泄法,选择合理宣泄方式,如敞开自己的心灵世界,多与周围的人或亲友沟通,大哭一场等将消极情绪发泄出来。

(3)理智控制法,暗示自己,坚定信心,我们一定能战胜灾难的。

(4)学会坚强,保持乐观的态度。

(9)灾区人们战胜面对震灾带来的困难和挫折,对你有什么启示?

(1)要坚定信念,养成乐观开朗的性格,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2)要学会调控情绪。

(3)要客观分析挫折和逆境,寻找有效的应对方法。(4)要寻求他人社会的帮助。

(10)某校为“抗震灾、献爱心”举行了一系列的活动,为这次“献爱心”活动设计了一个活动主题

A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B地震无情人有情

二、战胜地震灾害的原因(根据材料归纳) ①中国共产党发挥社会主义事业领导核心的作用,正确领导全国人民开展救灾工作,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体现了党的先进性。共产党员在抗震救灾过程中发挥了示范榜样作用。 ②国家加强宏观调控,国务院等部门高度重视,积极组织人力、物力、财力,全力以赴开展救援工作,保障灾区人民的生命与健康; 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为战胜灾害提供了物质保障; ④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是鼓舞我们民族迎难而上、团结互助、战胜地震灾害的的不竭力量之源,为战胜灾害提供了精神动力; ⑤灾区人民发扬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团结互助的传统美德,以坚强的意志积极开展自救行动; ⑥解放军战士发扬不怕牺牲、艰苦奋斗、公而忘私的革命传统和无私的奉献精神,承担起抗震救灾的社会责任。 ⑦白衣天使发扬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努力做好本职工作。 ⑧全国各族人民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团结互助的传统美德和无私奉献精神,积极捐助灾区人民。 ⑨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使我国能集中力量战胜地震灾害。 ⑩海外华侨和国际社会的援助。

三、从抗震救灾的先进事迹中提炼优秀品质

1.心理健康方面

(1)情绪方面

①情绪犹如双刃剑。②要学会调节和控制情绪,善于排解不良情绪。③在合适的场合、用合理的方式发泄自己的情绪。

(25%灾民严重心理障碍,絮叨成减压良方)④学会关心别人的情绪,尝试共享彼此的情绪。

(2)意志方面(3名小朋友被困地下4天多,相互鼓励奇迹般生还。)①磨砺坚强意志,战胜人生道路上遇到的挫折和逆境。②磨砺坚强意志,学会客观分析挫折和逆境,挫折面前也从容。正确认识挫折,冷静分析,对症下药,积极寻找应对挫折的有效方法。③人生难免有

篇三:汶川地震案例分析

《公共安全管理案例分析》

课程设计

学院:应急管理学院

班级: 安管1203班

姓名: 徐 邦 耘

学号:311219020320

2014.12

目录

1.案例简介 ................................................................................................................................ 3

2.防灾减灾 ................................................................................................................................ 3

2.1建筑物抗震能力较差 ................................................................................................. 3

2.2群众应对地震能力较差 ............................................................................................. 4

3.应急准备 ................................................................................................................................ 4

3.1地震应急预案未能落到实处 ..................................................................................... 4

3.2应急准备资源不足 ..................................................................................................... 4

4.决策过程 ................................................................................................................................ 4

4.1始终把拯救生命放在第一位 ..................................................................................... 4

5.处置行动 ................................................................................................................................ 5

5.1事态界定 ..................................................................................................................... 5

5.2响应迅速 ..................................................................................................................... 5

5.3采用心理干预 ............................................................................................................. 5

5.4社会力量广泛参与 ..................................................................................................... 5

5.5军警结合,专业救援到位 ......................................................................................... 5

6.信息管理 ................................................................................................................................ 6

6.1信息透明,发布及时 ................................................................................................. 6

6.2多种传播媒介综合运转,联合作战 ......................................................................... 6

7.恢复重建 ................................................................................................................................ 6

7.1国家高度重视恢复重建工作 ..................................................................................... 6

7.2恢复速度迅速 ............................................................................................................. 7

8.结果与影响 ............................................................................................................................ 7

8.1造成巨大的损失 ......................................................................................................... 7

8.2提高人民防灾意识 ..................................................................................................... 7

汶川地震案例分析

摘要:2008年5月12日我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里氏8.0级大地震,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和严重的财产损失。事件发生后,相关部门快速响应,积极救灾。汶川地震可谓是我国现代该类灾害的代表性案例,本文将从该案例的防灾减灾、应急准备、决策过程、处置行动、信息管理、部门合作与冲突、恢复重建以及结果与影响方面剖析该案例的整个应对过程。

关键词:汶川地震 案例分析

Abstract: May 12, 2008 Wenchuan County of Sichuan Province, Richter 8.0 earthquake, causing a large number of casualties and serious property damage. After the incident, the relevant departments of the rapid response, positive relief. Earthquake can be described as a representative case of such disasters of modern paper from the case of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 preparedness, decision-making process, the disposal action, information management, department of cooperation and conflict, reconstruc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results and impact case entire response process.

Key words: Wenchuan Earthquake Case Analysis

1.案例简介

汶川大地震,也称2008年四川大地震,发生于北京时间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震中位于中国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映秀镇与漩口镇交界处,四川省省会成都市西北偏西方向92千米处。根据中国地震局的数据,此次地震的面波震级达里氏8.0级,破坏地区超过10万平方千米。地震烈度可能达到11度。地震波及大半个中国及亚洲多个国家和地区。北至辽宁,东至上海,南至香港、澳门、泰国、越南,西至巴基斯坦均有震感。

截至2008年9月18日12时,汶川大地震共造成69227人死亡,374643人受伤,17923人失踪。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破坏力最大的地震,也是唐山大地震后伤亡最惨重的一次。

2.防灾减灾

2.1建筑物抗震能力较差

汶川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来说较为落后,建筑物大多都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建筑物,当时预制空心楼板中大量使用冷拔低碳钢丝构件的房屋,以及在农村建房中大量使用“干打垒”等土筑墙形式,用泥、砂或糯米浆为主要粘结材料的房屋,其整体性和抗震性均差,对于里氏8.0级的地震无力抵抗,在农村房屋基本全部倒塌,城市大部分建筑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伤。在这次地震中倒塌房屋536.25万间,损坏房屋2142.66万间。

2.2群众应对地震能力较差

从1976年唐山大地震之后,我国就没有发生过如此重大的地震,因此当地人民群众对于地震的警惕性较低,没有了解过面对地震时应该如何避难,更加没有进行过面对地震的演习演练。所以在发生地震时,群众的第一反应就是逃跑,毫无理性可谈,在这样慌乱的状态下,能够逃避地震的几率就更加的小。群众在逃避的同时也不会寻找适合避难的地方。在这样慌乱无序的避难状态下,人员的伤亡就达到了一个惊人的数量。

3.应急准备

3.1地震应急预案未能落到实处

2006年1月,我国为了使地震应急能够协调、有序和高效进行,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减轻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通过了地震应急预案,明确要求地震灾害事件发生后,有关各级人民政府立即自动按照预案实施地震应急,处置本行政区域地震灾害事件。但是目前我国的应急预案仅仅只是停留在“纸上谈兵”的阶段,并未进行相应的应急演练来检验预案的操作性,使地震应急预案还停留在书面上,未能真正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3.2应急准备资源不足

应急准备的资源包括了应对的专业人员、技术与物资。在汶川地震之前,汶川很少发生重大的灾害,因此对应急管理不够重视,对于应急管理专业人员的培养几乎没有,也没有专业的应对技术。汶川是一个较为落后的小县城,对于防灾的物资储备很少,不足以用于灾害前期的应对。所以当地震来临时,当地政府无法快速的响应,这延误了救灾的最佳时期。

4.决策过程

4.1始终把拯救生命放在第一位

地震发生后,相关部门迅速介入指挥救援,首先是由地方政府进行指挥,之后上级部门陆续到达并接管指挥权,地震发生两小时后温家宝总理到达现场进行指挥救援。不管是任何一级政府进行指挥时,都要求将拯救生命放在第一位,迅速集结各种救援力量,进行人员的抢救,同时要求军方介入救援,与军方形成良好的合作。整个决策过程都是围绕拯救生命来进行的。

5.处置行动

5.1事态界定

地震发生后,胡锦涛总书记立即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尽快抢救伤员,保证灾区人民生命安全;温家宝总理也正赶赴灾区指导救灾工作;成都军区、武警四川总队和驻川某师5000余官兵根据上级命令正紧急赶赴汶川地震灾区参加救灾;中国地震局派出一支180人的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赶赴四川地震灾区;16时28分,成都空军的两架直升机起飞,赴汶川震中灾区了解灾情,帮助抗震救灾;通信、铁路、公安、航空、电力、卫生等部门也都立即启动了应急预案,开展救援工作。

5.2响应迅速

灾情发生后不到半个小时,国家领导人、中央各部委、各级政府、民间组织迅速行动起来,开展抗震救灾工作,各地人民特别是灾区人民也自发组织起来,开展互救、自救。一切救援行动都在紧张而又有条不紊地进行。

5.3采用心理干预

汶川地震使数以万计的民众丧生,许多劫后余生的灾区公众或惊魂不定,或沉浸在丧失亲友的极度痛苦之中,重创了灾区社会公众的心理。我国政府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对于社会公众实施心理干预,其介入时间之早、力度之大,实施范围之广,发挥作用之好,为历年来所有自然灾害之最,这不仅极大地凸显了政府的人文关怀,同时也为灾区的社会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

5.4社会力量广泛参与

在汶川地震救援的过程中,社会力量发挥了突出的作用。救灾现场,志愿者身影频现,全国各地民众踊跃为灾区献血、募捐,政府、企业与其他社会组织之间有效地组合力量,形成了政府主导、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局面。

5.5军警结合,专业救援到位

截至2008年5月18日12時,军方及武警共出动113080人,來自五个军区、涉及20于个兵种;出动各型飞机1069架次,动用各种运输、后勤保障设备11万台。从废墟中挖掘被埋人员21,566名,救治受伤人员34,051名,转移安置受灾群众和遊客205,371名;调运各类物资7.8万多顿;抢修道路557公里。基于救灾需要,总参谋部按照应急预案,首次无偿征用了国内民航公司的12架民用客机,以弥补军队运输力的不足。总共参与地震救援行动的军队人数为14.6万名,其涉及地域、动用力量等,都创下了中国解放军和武装警察部队抗灾历史记

篇四:回顾:汶川大地震救援黄金72小时全过程记录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四川汶川、北川,8级强震猝然袭来,大地颤抖,山河移位,满目疮痍,生离死别……西南处,国有殇。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大的一次地震。此次地震重创约50万平方公里的中国大地!为表达全国各族人民对四川汶川大地震遇难同胞的深切哀悼,国务院决定,2008年5月19日至21日为全国哀悼日。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

汶川大地震“救援黄金72小时”全过程记录

5月12日定格的时钟总参谋部立即命令有关部队迅速展开抗震救灾工作总参谋部指示有关抗震救灾部队,紧急灾情和有关情况可直接向设置在北京的指挥部报告,以减少指挥环节。

成都军区迅速派出三架直升机紧急赶赴汶川现场救援。四川省军区派出的300名官兵正前往救灾一线。

当日,成都军区向灾区各个方向派出的救援人员已达6100人。很多部队正在开进途中。

成都军区派出由副司令带队的一线指挥所开进至都江堰附近,因道路损毁受阻。有关部队在都江堰展开紧急救援。

19.:30成都市区上千辆出租车自发的奔赴都江堰灾区。

20:02 空军两架伊尔76军用运输机从北京南苑机场起飞,运送国家地震救援队175人飞往灾区。

20:00 武警四川总队阿坝支队向汶川灾区出发。22:00 运送中国国家地震紧急救援队的两架伊尔76型军用运输机先后抵达成都。

深夜第三军医大学紧急抽调联合应急医疗队于赶赴四川灾区。医疗队于13日凌晨到达四川德阳灾区一线后,迅即开展救灾工作。

5月13日

1:12 成都军区空军派赴四川省汶川县地震灾区查看灾情的4架军用直升机遭遇恶劣天气被迫返航。当地当时正在下着大雨。

公安部消防局调派重庆等10个消防总队1060名消防官兵和30条消防搜救犬赶赴四川地震灾区,开展救援工作。

3:00 公安部紧急从公安边防部队抽调200名、从公安消防部队抽调100名医务人员组成医疗救援队,连夜飞赴四川地震灾区救治伤员。3:24 武警部队已出动13000余名官兵急赴灾区抗震救灾。同时,正在待命的某机动师4600名官兵已做好出发准备,随时执行抗震救灾任务。

4:00 云南边防总队启动紧急预案,成立由总队长那顺巴雅尔为组长的抗震救灾领导小组,连夜抽调医疗救护队,紧急调运价值15万元医疗药品,迅速赶赴四川灾区现场。

清晨800余名部队官兵已赶赴汉旺镇展开救援工作。

5:40 成都军区两支救援部队的800多名官兵抵达地震灾情严重的绵竹市,随后分赴灾区各乡镇展开救援工作。

6:00 重庆的医疗救援队到达德阳,负责协助德阳市和绵竹县的医疗救援工作。到12:00,已救治一千多名伤病员,目前还有两三百人在临时救治中心接受治疗。6:30 驻灾区的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已投入16760人,其中军队11760人,武警5000人。13日还将计划使用20架军用飞机输送兵力至灾区。

7:00 “河南省消防总队抗震救灾应急救援队”紧急启程,奔赴四川地震灾区开展救援工作。

7:00 武警部队已向地震灾区投入兵力13820人,救出受伤人员1800余人。

7:00 总指挥温家宝再次召开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会议。他强调,务必要在今天晚上12时以前打通通往震中灾区的道路,全面开展抗震、抢险、救人工作。

7:00 武警部队共投入20460名兵力参加四川地区抗震救灾。截止目前,武警部队共搜救、挖掘被压埋群众、抢救伤员4130名,转移疏散群众3万余人。7:30 重庆市公安消防部队由200名官兵、25辆消防抢险救援车组成的应急救援队紧急开赴四川汶川地震灾区,执行救灾任务。

7:30 成都军区赴汶川先遣部队通过海事卫星电话,向成都军区驻都江堰前线指挥所报告:都江堰通往汶川的213国道出现10余处塌方,机动车辆基本不能通行。先遣部队距离汶川75公里。

8:00 济南军区援助汶川地震灾区先遣人员160人从济南乘专机奔赴灾区,包括济南军区和所属两个集团军的先遣指挥组25人以及5支医疗队135人。

8:22 济南军区某旅1000余名官兵乘列车开赴灾区。8:50 济南军区某机械化步兵师摩托化机动第一梯队300人、30台车已顺利到达陕西渭南。这支部队是13日晨4时41分从洛阳出发赶赴灾区的。

9:00 总参谋部命令济南军区某机械化步兵师参加救灾的1万名军人,由铁路输送改为空运。为弥补空军运力,总参谋部正在协调民航部门,调用民航飞机输送救灾部队。

10:55 运载72名空降兵官兵的4019号空军专机在绵阳机场缓缓降落。从1000多千米外机动而来的官兵,迅速投入到灾区的抗震救灾之中。 11:00 公安部发布地震灾区最新道路情况。

上午成都军区空军2000余名官兵分别奔赴都江堰、彭州灾区,投入抗震救灾。

12:00 武警部队共投入兵力2万人参加抗灾救灾。目前已到位4190名,机动途中9810名,预备队6000名。

12:00 搭载1400名官兵的7架伊尔—76型军用运输机和2架运八型军用运输机已陆续到达成都,部队在机场收拢后马上开赴灾区。

12:00 由四川省军区司令员夏国富率领的精干小分队,从都江堰出发辗转理县,徒步跋涉,已于抵达震中汶川县。

四川省军区副司令员李亚洲带领一百名士兵突击队员、一百二十名应急民兵预备役人员,抵达汶川县。中午武警部队司令员吴双战率领机关有关人员到达成都后,前往都江堰、德阳等抗震救灾现场慰问官兵,对部队检查指导。

13:00 总参谋部调集的两架遥感飞机已经到达成都太平寺军用机场,并做好起飞准备。但因天气原因,原飞行计划推迟,机组人员在机场待命,天气好转后再飞至灾区拍摄灾情图片。

14:30 因为汶川地区持续暴雨,空降某军特种大队派出的一个伞兵侦察连未能按原定计划执行伞降侦察任务,伞降行动被迫取消。

15:00 云南省调集的100名消防官兵从滇池路昆明市特勤一中队出发,准备经云南的昭通入川与来自全国的1000多名消防救援人员集结后赴汶川县救援。 17:00 总共有6列军列从昆明赶赴灾区救灾。

17:00 北川县城大部建筑垮塌,救援部队车队仍然无法前行。

17:00 武警部队共投入20460名兵力参加四川地区抗震救灾。武警部队共搜救、挖掘被压埋群众、抢救伤员4130名,转移疏散群众3万余人。

19:10 济南军区摩托化开进的铁军部队秋收起义团300人先头部队已到达四川广元。另有900名官兵乘6架飞机飞往成都,第一架已于16时20分着陆。 22:30 武警某机动师600余名官兵正在冒雨徒步赶往汶川,距汶川仅9公里,有望1小时内赶到汶川灾区。

23:15 武警驻川某师200人在师参谋长王毅的带领下,由理县强行军90公里,到达汶川县城,成为第一支到达汶川县城的抢险救灾队伍。

5月14日

8:00 武警部队已有900余名官兵在汶川县城展开救援。

篇五:5.12汶川地震灾害启示

“5.12”汶川地震灾害启示

“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在青藏高原与样子地块交界的龙门山地区。本世纪以来,龙门山地区中小地震非常活跃,是西部地区中小地震发生率最高的地区之一,但大多数以4级以下的地震为主,6级以上的强地震比较少。5.12汶川地震发生之前,该地区共记载到4.7级以上地震27次;5级~6.5级地震5次。没有7级以上地震记载,其中,映秀-北川段也没有6级以上地震记载。

中国位于欧亚板块内部,中国的西部地区受印度洋板块和欧亚板块碰撞影响,而中国的东部地区受太平洋板块插入与推挤的影响,因而强地震活动频繁,地震灾害严重。

5.12汶川特大地震的巨大能量是在一个巨大破裂面上释放的。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破裂首先在汶川县映秀镇附近地下15km左右深处开始,并主要以3.1km的平均速度向北东方向扩展,经过100s左右的时间,破裂终止于山西省宁强县的龙神庙附近。破裂长度达330km,地震震级为8级。震源的破裂过程可明显的分为相互连贯的若干个破裂事件,各子事件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停顿,每个子事件相当于一个7级多的事件。映秀镇到汉旺镇之间的子事件震级最大,约7.6级左右;而青川附近的子事件震级较小,约7.2级左右。总体震级机制为逆冲兼右旋走滑,南部以逆冲为主,北部以走滑为主。

“5.12”特大的证发生后,截止到6月20日,在地震破裂附近共发生2级以上余震约1.2万次,4级以上地震220个,折合能量约7.6639*1021焦耳,相当于一个6.8级地震。余震区面积17840km,余震带长度约330km,平均宽度52km。涉及13个县,余震分布长度与震源机制反演得到的破裂长度大致相当,表明余震主要发生在主震得破裂面上。根据地震精定位的结果,余震震源深度主要在20km以内。

综合震源机制反演,地表断裂调查和余震定位结果,“5.12”特大地震的震源体可以形象得表示为一个长330km,宽52km,深20km的巨大长方体。南段为四川省汶川县映秀镇,北端为陕西省宁强县龙神庙镇。其中南段为“粉碎性骨折”,且破裂出露地表,北端破裂隐于地表之下。

对于8级特大地震,作为破裂初始点的震中位置和震源深度不具有灾害,地震构造意义。

地震灾害取决于地震破坏左右的强烈程度和构造物的抗震能力。“5.12”汶川特大地震是该地区罕见的地震事件地震破坏作用十分强烈。

据目前的资料分析,本次地震死亡人数的90%以上,位于地震烈度IX度以上的狭长区域内。大致位于龙门山中央断裂和前山断裂附近的狭长条带内,以龙门山前山断裂附近为甚。而死亡人数最多的是龙门山前山断裂和中央断裂的一些乡镇,这些小镇位于极震区,地面运动强烈。小镇多位于河漫滩等不利场地,且房屋建筑多采用预制板结构,抗震性能不好。这种结构一旦垮塌,极易造成人员伤亡。同时,小镇人口密集,往往达到数千人到数万人。这些小镇主要包括:映秀,漩口,虹口,红白。小鱼洞,汉旺等。

震区的县城除了北川外,破坏程度一般相对较好。处理受灾严重的汶川,北川,绵竹,青川,茂县,安县,平武,都江堰,澎湖重灾县外,本次地震还波及数省,其中陇南和陕西地区遭受了较大的损失,陇南半高山区的农民破坏非常严重。同时,坍塌,滑坡和泥石流成灾也是这次地震最主要的特点之一。汶川地震所引发的次生地质灾害分布区,涉及到3个省的84个县市,面积达84万km。

次生地质灾害除了引起耕地,林地破坏外,还会直接伤人,摧毁建筑物,桥梁,通讯与电力塔,掩埋公里。据不完全统计,致人死亡超过30人的崩塌,滑坡就有17个,北川县约有5000人死于坍塌与滑坡。目前失踪人数仍有18000人,这些人很可能已经死亡,且死于滑坡泥石流的可能性非常大,滑坡还造成了数量众多的堰塞湖,对河流下游造成巨大威胁,处理堰塞湖花费了巨大的人力和财力。

5.12汶川特大地震在高烈度区造成巨大灾害的机理可以归纳为:地震引起超摄防水准的强烈地震地面振动,未加设防的巨大地震地表为错和未加设方的崩塌,滑坡和泥石流;城市还存在相当数量的抗震性能较差的建筑物,小城镇房屋建设能力差且建筑物垮塌易造成人员伤亡,农村房屋抗震性能极差。5.12汶川特大地震中,交通系统遭到严重的破坏,主要震害包括:桥梁,涵洞破坏和路基破坏,由于严重的坍塌,滑坡,泥石流,地震烈度IX以上地区的各类公路遭到了摧毁,总里程达到数千公里,许多公路几乎全部被滑坡掩埋。交通系统的损失达到百亿元,由于交通系统破坏量大,面广,加上龙门地区山区交通本身连通性不好,震后大部分地区交通中断。震后应急救灾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交通的制约。5.12汶川特大地震造成了1万多座水库不同程度的震损,其中以岷江流域的水利工程遭受的破坏最大。紫坪铺水库和沙排水库是大型水库,均位于地震强度IX以上区域,但地震只造成坝体的轻微破坏,地震后没有发生垮坝。水利工程地震灾害包括:坝体震害,发电厂房震害,引水和泄水工程和其他附属设施震害。

“5.12”汶川特大地震造成了1400万房间损毁,大约近9万人失踪和死亡,30多万人受伤,给人民群众带来了巨大悲痛,给国家造成巨大创伤。为提高国家防震减灾能力,提高国家地震安全水平,应该吸取这次地震血的教训。

防震减灾管理有待加强,抗震设防标准有待明确,防震减灾意识有待提高,防震减灾基础有待打牢。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们如何珍爱生命,有效应对类似的自然灾害?善于紧急避险才能保障生命,危急时刻保持生命求援线通畅,公共建筑物的抗震设防标准有待提高,个人也应当有一定的应急储备,保险应该发挥更大的作用,大城市应该有相应的紧急避难所。

通过此次大地震,我们应该认识到我国的抗震技术并不比别人差多少,甚至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各自先进的抗震防震技术都有应用。对于大多数建筑物而言,严格按照有关规范去实施,就能达到一定的保护人民生命财产的目的。重要的是我们抗震防灾政策需要做些调整,需要制定出保护人民群众财产的措施,需要对学校类建筑物提高认识及抗震等级,需要鼓励一部分城市的一部分房地产开发项目做适当提高抗震标准的房子。哪怕是强制要求高价房提高这方面的标准,也会利于关键时刻减少受灾的人群。

题目:“5.12”汶川地震灾害启示 专业: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2班 学号:2014040364

姓名:胡光棋

优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