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作文素材 > 教育资讯

湛江东海岛新城规划图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4 06:40:15 作文素材
湛江东海岛新城规划图作文素材

篇一:《麻章城区分区规划》、《湛江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东海岛新城规划(分区规划修编)》公告

1

三、空间布局

规划形成“一区、一带、两轴、六组团”的布局结构

一区——麻章城区新中心区

麻章新中心区是麻章建成区南拓的空间载体,以新中心区的建设带动城市空间发展。中心区的功能组成包括:公园、文化娱乐、商业金融及部分商住功能,并由北至南形成中轴对称的空间格局,同时考虑到未来发展的可能性,在空间布局上为今后继续南拓留有余地,保持了可持续发展的可能。

一带——东西向的生态廊道

规划范围外东西两侧分别由合流水库与赤坎水库,利用水库之间的自然水系两侧布置公共绿地,形成贯穿规划的生态廊道,同时与旧城区形成一定的隔离,并连接各个功能组团,包括居住、产业及新中心区,在中心区形成区级的公园。

两轴——城市空间形象拓展轴、城市商业发展轴

城市空间形象拓展轴、城市商业发展轴形成“T”字型的空间发展格局。城市空间形象拓展轴是沿新城市中心区向南拓展;商业发展轴是以麻章现状旧城区为依托,沿金康路南侧将现状工业等用地进行功能置换,置换为商业和商住混合用地。一方面带动老城区第三产业的发展,同时对提升老城区的环境品质、土地价值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六组团——工业产业、物流产业、生态农业、综合居住、新城居住及综合发展组团 未来麻章城区的主要发展方向为工业、生态农业、房地产业及商贸物流。六大功能组团围绕新中心区北部呈扇形布局,工业产业组团与物流产业组团沿疏港大道布置,便于企业对外的交通联系,减少对麻章主城区的干扰;生态农业组团结合现状已形成的花卉产业,对用地严格控制,对花卉产业进一步培育;综合居住组团位于金康路北侧,朝阳

2

路东侧,结合现状村庄,发展城乡统筹型居住组团,同时成为工业组团的重要支撑;在金康路南的现状建成区结合现状建设的基础,提升商业等级,建成综合发展组团;城市空间的南拓一定程度上要依靠住宅房地产业的带动,基于这点考虑规划新增的居住用地位于规划区南部,依托新城市中心区形成新居住组团。

湛江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

一、规划范围

规划范围为全市域,包括湛江市辖区、遂溪县、徐闻县、吴川市、廉江市、雷州市1 区2 县3 市,土地总面积12471平方公里。重点研究区域为市区范围:湛江市现状市辖区,包括赤坎区、霞山区、麻章区、坡头区、湛江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东海岛经济技术开发区6 区,规划建成区面积1042平方公里。

二、目标和指标

3

(一)总体指标

湛江交通发展的总目标是:“环北部湾经济区的交通枢纽港”,建立与湛江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以“智能交通、绿色交通、便民交通”为理念的一体化的和谐交通体系。

(二)核心指标

1、快捷:多数市民可以自由选择需要的交通方式出行,2020年中心城区高峰小时的路网平均车速在20 公里/小时、外围区域在30公里/小时以上;

2、高效:为使交通资源得到充分发挥,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到2020年公交出行比例达到25%;

3、安全:交通安全水平逐年提高,以市民创造一个安全祥和的交通出行环境,全年的交通事故万车率在万分之五以下;

4、绿色:严格控制交通污染,汽车尾气排放达到“欧Ⅳ标准”。

三、发展策略

1、加强区域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2、持续道路网络建设;

3、大力扶持公共交通发展;

4、推进轨道交通建设;

5、构筑一体化的综合交通枢纽;

6、引导货运交通发展;

7、协调停车设施供应;

8、构筑以人为本的慢行交通空间;

9、加强交通管理。

4

5

篇二:关于湛江东海岛岛东大道与雷东大道立交设计方案的探讨

关于湛江东海岛岛东大道与雷东大道立交设计方案的探讨

摘要:本文介绍了湛江东海岛岛东大道与雷东大道立交的项目背景和地理位置,通过对工程场地现状、路网、立交功能及交通量预测的分析,结合立交范围用地的规划,提出了立交设计方案,并进行分析比较,选取较优方案。

关键词:立交设计、路网、交通分析

一、前言

湛江市东海岛是全国第五大岛,广东省第一大岛。随着湛江钢铁基地项目、中科广东炼化一体化项目、石化产业园区等大型项目及相关配套产业项目落户东海岛,将为东海岛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工业化和城镇化步伐加快。东海岛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区域的基础设施建设和路网完善提出了要求。其中,笔者参与了东海岛岛东大道、岛南大道项目的设计工作。

二、设计内容

1、地理位置

岛东大道、岛南大道位于湛江市东海岛东部,线路均呈南北走向,两路首尾相接,由南到北贯穿东海岛。岛南大道南起于东南码头,路线向北延伸,终点止于雷东大道、与岛东大道顺接,路线全长7.863 km,规划路幅宽度70m,双向八车道,道路等级为城市主干道,设计车速60 km/h;岛东大道南起于雷东大道、与岛南大道顺接,北至东海岛北侧海边,路线全长8.631km,规划路幅宽度70m,双向八车道,道路等级为城市快速路,设计车速80km/h。项目沿线与松海路、展屏路、雷东大道、东海大道等规划或现有道路相交,其中岛东大道、岛南大道与规划雷东大道(呈东西走向,道路等级为城市快速路)形成T型交叉,该节点需设置立交。

2、现状分析

(1)地形地貌特征

该立交位于湛江市经济开发区东海岛东简镇行政区域内,现状立交范围内地势较为宽阔平坦。立交东北象限为空地,西北、东南和西南象限均为桉树林地。

(2)道路现状

立交范围岛东大道和岛南大道为旧路扩建,现状旧路为上世纪九十年代修建,仅施工到土路基阶段,由于各种原因停止施工,一直至今。旧路路基宽约26米,按照一级公路标准建设,两侧高程均比现状旧路基高。旧路路基废弃后,

地方车辆在路基范围内通行,路基顶面车辙痕迹明显,车辆未行驶的部分路基,植被稍微发育,大多为杂草和小灌木。

3、路网及立交功能分析

湛江市湾区外环起点为广湛高速与325国道交汇处,主要由广湛高速、湛徐高速、东海岛太平通道、雷东大道、岛东大道、东外环路、325国道等道路形成的快速外环。湾区外环路承担起湛江市域内县(市)、区与中心城区外围之间的过境交通,同时联系了广湛、汕湛、渝湛、湛徐高速及国道和省道,为过境交通提供了快速通道,有效减少城市中心的交通流量,从根本上保证市内交通的畅通。

岛东大道和雷东大道的道路等级均为城市快速路,同属于湛江市湾区外环路的一段。岛东大道与雷东大道立交即承担着湾区外环路这一快速外环转角处的连续交通连接,同时也承担着岛南大道(城市主干道)与岛东大道、雷东大道之间的交通转换。

图1 湛江市“三环”结构图

4、交通量预测分析

根据交通量预测结果,该交叉节点主流交通为西(雷东大道)与北(岛东大道)的快速路连续交通,其次南往西方向的岛南片区转向东海岛核心区的左转交通。其交通量分布图见下图:

a)近期b)远期

图2 交通流量预测分布图

5、立交范围土地利用规划

根据“土地利用规划”可知立交范围四个象限的规划用地均为林地,东北象限用地同时作为旅游产业园备用地;选择该立交方案时需尽量节约用地,保持沿线自然景观优美的特色。

6、立交方案

根据路网分析、交通量分析及立交功能,结合地形、地貌,进行立交选型及方案设计。

(1)方案一——B型单喇叭互通立交

该方案采用B型单喇叭互通立交,南北向直行的岛东大道、岛南大道位于地面一层,设置匝道上跨岛东、岛南大道。其中外侧匝道解决西向北左转交通,环形匝道解决南向西左转交通;在西北象限及西南象限设置地面右转匝道解决北向西及西向南两个方向的右转交通;在跨线桥桥底布设调头车道解决雷东大道掉头交通;同时通过设置人行通道合理组织人行交通。

图3 B型单喇叭互立交效果图

该方案整个立交布置紧凑,主次明确,立交层次少,绿化景观效果好。整个立交各方向完全互通,无交织,交通顺畅,解决了东海岛岛内组团通过湾区外环路进出湛江市县的过境交通和快速路连续交通两个主要交通源。设计方案仅在雷东大道上跨岛东、岛南大道设置了跨线桥,同时利用岛东、岛南大道为挖方路段的地形特点,减小桥梁结构规模,便于缩短工期,合理降低造价。

(2)方案二——T型全互通立交

方案二采用T型全互通立交,立交共分为三层。岛东大道、岛南大道南北直行为地面道路第一层;在西北象限及西南象限设置地面右转匝道解决北向西及西向南两个方向的右转交通;西向北左转定向匝道位于第二层;南向西左转定向匝道位于第三层;地面设置人行通道解决人行交通。

图4 T型全互通立交平面图

T型全互通立交的优点是能为各个方向的转弯交通流提供高速的运行,无交织,无冲突点,行车安全,方向明确,通行能力大;立交东侧占地宽度小,但整个立交桥梁结构规模大,造价较高。

(3)方案三——T型半互通立交

方案三采用T型半互通立交,该交叉主要流向为雷东大道与岛东大道之间西向北和北向西车流,采用跨线桥型式,实现雷东大道与岛东大道之间交通流的快速转换,其余各方向之间采用平面交叉型式;地面平交交通组织采用人车分离方式,路口设置交通信号灯,人行过街交通通过路口设斑马线解决,同时提供各方向车辆调头功能。

图5 T型半互通立交平面图

该立交方案占地规模较小。但除了雷东大道与岛东大道的交通流可以快

速转换外,其余各方向交通均通过平面交通转换,通行能力较小,交叉口的转换能力低。

(4)方案比选

综上所述,考虑立交设计方案的交通转换能力、工程造价及占地规模,结合交通量预测和立交功能的分析,推荐采用设计方案一。

三、结语

路线交叉口是城市道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道路上各类交通汇合、转换、通过的地点,也是管理、组织道路上各类交通的控制点,既是道路的“瓶颈”,又是交通的“阀门”。 鉴于岛东大道和雷东大道在路网规划中地位较高,立交设计方案应优先解决岛东大道与雷东大道之间的交通转换,其次尽可能方便其余各个方向的交通转换,发挥周边路网的功能,减小立交规模,节省造价。在立交设计时注意与周边地貌相协调,减少占地及拆迁,创造较好的立交环境,使立交不仅是交通转换的枢纽,而且是一处优美的景观。

参考文献:

1、《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 37-90),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年7月

2、《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6年10月

3、《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年12月

4、《公路与城市道路设计手册》,黄兴安主编,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年6月

篇三:湛江市东海岛东海大道南侧东海中心商务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设计任务书(1)

湛江市东海岛东海大道东海中心商务区控制性详

细规划设计任务书

一、规划背景

目前湛江正积极响应《广东省促进粤东西北地区地级市城区扩容提质五年行动计划》的政策引导,湛江作为粤西地区的“龙头”城市,城市的发展促使其在更大的区域范围内发挥积极的作用,《广东省促进粤东西北地区地级市城区扩容提质五年行动计划》中对湛江尤其对于东海岛科学开发城市新区、发展循环经济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建设目标及要求,因此东海岛在湛江市的城市规划建设体系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根据东海岛总体规划“一城、三区、三基地”的定位,为打造宜业宜居宜游的现代化大工业新城,在东海岛工业发展的同时需发展配套相关商业、居住集中区域。根据区管委会工作要求,东海岛东海大道南侧中部组团范围内近期计划建设中心商务区、星级宾馆、写字楼、东海中学及搬迁村庄村民安置区等重点项目,因此,该用地须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为后续的详细规划、城市设计、交通和市政设施建设和管理提供法律依据。为高效、高质量地完成规划编制工作,特制定本规划任务书。

二、规划名称

湛江市东海岛东海大道东海中心商务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三、规划范围

用地位于东海岛东海大道南侧、规划东山大道西侧、规划湖东大道东侧,用地面积约5.44平方公里(以具体红线为准)。

四、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广东省城乡规划条例》

3、《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4、《广东省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管理条例》;

5、《湛江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6、《湛江市城市总体规划》;

7、《湛江市东海岛总体规划(2013-2030)》(正在报批);

8、《湛江市东海岛新城竖向、排水、中水及防洪排涝专项规划》(正在报批)

9、已批准实施的相关控制性、修建性详细规划及其它各类规划;

10、国家、省、市其他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及标准;

11、相关政策与政府文件。

五、规划阶段

湛江东海岛新城规划图

根据湛江市总体规划及东海岛总体规划的要求,规划分两个阶段:

(一)规划研究阶段

1、功能定位

研究东海中心商务区地块的功能定位和容量需求,进一步优化本组团的发展方向、发展目标和功能配置,确定合理的用地结构比例以及建设用地规模。

通过对发展目标、功能用途和项目需求进行认证和策划,满足社会需求,使得规划内容更能适应长远发展、经营城市的实际需求,使规划更具有可操作性,为今后的开发建设项目的确定提供参照。

2、空间布局

根据现有资源状况和土地利用情况,充分考虑本组团与东海岛之

间在自然和人文方面的密切关系,结合功能定位,提出相应的功能结构规划方案。主题功能分区与特色风貌段落,空间格局与布局(轴、带、廊、片、景区),对城市设计提出指导性意见,并附有关表现图和鸟瞰图。

3、土地使用性质

对组团内商业、居住、配套、绿化等各类性质土地提出相应的空间布局规划,并对本组团土地利用规划强度进行控制。

4、人口安置

本组团按照区管委会相关要求,计划安置东海岛石化园区部分搬迁村民安置区,特别是东参村搬迁安置居民(安置人数以相关统计部门数据为准),同时考虑外来人员的适当集中居住提出规划建设安排。

5、景观规划

确定中央商务区公园及商业步行街两旁的景观设计原则,并适当保护。利用东海岛本土文化特色打造本组团特有景观。

6、交通组织

重点考虑地块内东西、南北方向的交通组织以及与东海岛其它片区连接和通向市区的便捷性,避免将来交通拥堵。

7、市政设施规划

对本组团内的主要市政公用配套设施进行规划。

8、重点地区城市设计引导

对中央商务区进行具体的城市设计,对其建筑风格、体量、造型、色彩和整体轮廓线特别是夜景灯光等提出要求。

9、 项目策划 提出国内外可以吸纳的实例及其成功经验,可采纳的主要举措和对实施效果的表现,并注意可落地性和经济性原则。

(二)建设用地控详规划阶段

规划编制要按照临沂市《城市规划编制办法》规定的内容和深度要求,详细规定建设用地的各项控制性指标和其他规划管理要求。规划重点如下:

(1)确定“六线”规划控制体系,包括确定各级主次干道、支路的红线宽度、位置、控制点坐标和标高。

(2)划定规划管理单元,确定各单元及地块的强制性控制指标,制定相应的土地使用及建筑管理规定。包括规定各地块土地使用、建筑容量、交通、配套设施、高度要求及其他控制要求。

(3)确定规划范围内各类不同使用性质的用地面积与用地界线,确定主要工程管线的走向和工程设施的用地界线,确定市政设施、公共设施的布局、用地面积。

六、规划内容及深度要求

(一)优化用地布局,做好整合规划

1、详细进行现状资料调查和收集,分类梳理用地的审批和建设情况,做好用地评价,分析存在的问题,依据近期建设规划的成果,提出规划布局的调整建议和目标。

2、注重上位规划的衔接。对规划范围内的用地功能、交通组织,采用多方案优化比选。

(二)功能布局与土地利用控制要求

根据《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将居住、工业、公共设施等主要用地划分至中类,涉及中小学、社区中心、消防、环卫、公共交通和市政公用设施用地的划分至小类;对地块划分、用地性质细分和土地使用兼容性加以说明,确定各地块的规划控制指标。(包括高度分区要求)

(三)道路交通及辅助设施规划要求

合理组织规划地区内部道路及内外交通联系,确定规划道路功能构成及等级划分,形成完善的道路交通网络。

1、落实城市主、次干道的道路走向、红线宽度、道路断面分配、交叉口的组织方式等相关技术标准,城市主、次干道的控制点坐标和控制高程。原则确定城市支路的分布密度和交叉口的控制位置范围;

2、按新区标准落实停车场以及公交站场和公共停车场的位置、规模和用地范围;

3、明确主要道路广场的位置和用地范围;

(四)公共服务设施规划要求

按照规划功能布局和人口容量的分配,从整体的角度完善规划用地范围的公共设施配套,确定区级中心、商业活动中心等的规模、用地范围以及其他公共设施的配建控制要求。

配建相应级别的公共服务设施。对于主要公共服务设施(如文化、体育设施、区域医疗机构、地下停车场等)进行定量、定位、定界的控制。

(五)市政公用工程控制要求

在各种市政工程管线的调查的基础上,结合用地布局要求和专业管线部门的意见,确定主次干管的走向、管径、规划控制廊道,重点安排各个市政专项配套设施的块状用地的落实,规定其服务规模、建设位置、用地范围;

七、成果要求

(一)规划成果的内容必须符合规划设计任务书有关要求和国家有关标准,以及符合湛江市规划部门有关规划成果数据标准的规定。设计说明书、文本、设计图纸等成果内容必须清晰完整,为城市设计

篇四:东海岛的现状及未来发展产业

东海岛的现状及未来发展产业

一、东海岛现状

东海岛位于广东省湛江市南部,北纬20°54′ ~ 21°08′,东经110°09′11″~110°33′22″之间,陆域面积约286 平方公里,为我国的第五大岛。东海岛与湛江市主城区隔海相望,现有东北大堤与湛江市霞山区相连(堤长约6.8km),为东海岛与大陆联系的唯一通道,东海岛与湛江市区陆距约30km(自东山镇区至市中心区),海距约14km。2009年底,东海岛经济开发实验区原管辖范围全部交由国家级湛江经济技术开发区统筹管理,形成“大开发区”管理模式。东海岛域全岛现辖东山、民安、东简3个镇,共约30个行政村,200多个自然村。

岛内拥有建设优良大港的港池及岸线条件。在东北部的龙腾至蔚律6.5 公里的岸线前沿,水深可达-26至-40米,航道距码头前沿仅300米,能同时通航两对30万吨级货轮或进出50万吨级油轮,有条件建设成为年吞吐量为1.5亿吨以上的国际大港;东南部及西南部地区自然岸线距-10米等深线距离约1-2公里,同样具备较优良的建港条件。东海岛全岛海岸线总长约190 公里,其中-10米等深线以下的浅海滩涂有50万亩。

为贯彻落实温家宝总理关于“希望广东建设成为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示范省”的重要指示,切实推进广东省建设节约集约用地试点示范省工作,广东省于2008年组织开展“节约集约用地先行先试专题试点”工作,并提出湛江市等五市区作为“开

展围(填)海造地专题试点工作”地区。为了落实广东省围海造地试点工作的要求,湛江市提出在东海岛开展围(填)海造地试点工作,一方面通过围海造地解决东海岛土地资源紧缺的难题,为产业发展腾挪更充足的建设用地,并以此保护岛上宝贵的耕地资源;另一方面,可通过围海造地工作进一步挖掘东海岛海洋岸线资源的价值,通过港口岸线的整合为建设大型港口群奠定基础。在此背景下,湛江市积极组织东海岛的围(填)海造地论证,确定了“保护耕地,向大海争取发展空间”的基本思路。

二、东海岛的主导产业选择

——以钢铁石化为核心,构建循环经济产业体系

东海岛的产业选择应以大湛江乃至更大区域范围为背景,应站在较高的高度认清东海岛未来产业的发展形势。东海岛的产业体系,首先应该是具有较强的经济带动作用,技术优势明显的产业,而且产业结构层次应当较高,并尽可能利用东海岛的优势条件和依托本地产业基础。近中期东海岛应以重化工业为主,以物流与旅?a href="http://www.zw2.cn/zhuanti/guanyuwozuowen/"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我滴钩洌性镀谟ψ⒅胤⒄瓜执褚岛涂蒲筒担苑褚怠⑾冉圃煲涤胙蟹⑿筒涤φ贾鞯嫉匚唬钪招纬勺酆闲筒堤逑担ひ涤胂执褚挡⒓?/p>

齐驱,实现经济与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东海岛主导产业分阶段演替分析图

(一)以钢铁工业为核心的先进制造业

钢铁工业是资金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向前延伸是矿山和其他辅助材料的采选业,向后延伸是金属深加工、产品运输、工程施工、装备制造与检修等产业。围绕湛江大型钢铁基地的建设,东海岛可以发展机械装备制造业(包括船用设备、港口及装卸机械、冶金设备、节能减排设备、配套产品及零部件等)、船舶制造业、包装产业(包括集装箱制造业、印铁生产、制罐业等)、汽车制造业(零部件制造,包括钢制车轮、汽车管件等)、家电制造业(家电板、压缩机、电脑机箱和专用金属制品等)。

以钢铁为核心的产业链构建

(二)以石油炼化为基础的化工产业

石油化工产业是我国的支柱性产业,也是典型的临港型工业,其特色是能源消耗大,产业链长,投资高,属技术密集和资金密集型产业。目前国内炼油工业的油品质量仍未完全与国际接轨,差距较为明显,二次加工装置结构不合理,现阶段应向提高加工量、优化加工装置结构和提升技术水平及油品质量方向发展。当以原油加工为重点的石化工业发展到一定水平时,可以发展化工行业的高新产品(如高分子新材料、新型纺织产品等)、新领域的精细化工,并以基础化工原料带动化工中间体

产品的发展。

东海岛石化产业链条一览表(初步)

篇五:关于湛江东海岛岛东大道与雷东大道立交设计方案的探讨

关于湛江东海岛岛东大道与雷东大道立交设计方案的探讨 摘要:本文介绍了湛江东海岛岛东大道与雷东大道立交的项目背景和地理位置,通过对工程场地现状、路网、立交功能及交通量预测的分析,结合立交范围用地的规划,提出了立交设计方案,并进行分析比较,选取较优方案。

关键词:立交设计、路网、交通分析

一、前言

湛江市东海岛是全国第五大岛,广东省第一大岛。随着湛江钢铁基地项目、中科广东炼化一体化项目、石化产业园区等大型项目及相关配套产业项目落户东海岛,将为东海岛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工业化和城镇化步伐加快。东海岛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区域的基础设施建设和路网完善提出了要求。其中,笔者参与了东海岛岛东大道、岛南大道项目的设计工作。

二、设计内容

1、地理位置

岛东大道、岛南大道位于湛江市东海岛东部,线路均呈南北走向,两路首尾相接,由南到北贯穿东海岛。岛南大道南起于东南码头,路线向北延伸,终点止于雷东大道、与岛东大道顺接,路线全长

7.863 km,规划路幅宽度70m,双向八车道,道路等级为城市主干道,设计车速60 km/h;岛东大道南起于雷东大道、与岛南大道顺接,北至东海岛北侧海边,路线全长8.631km,规划路幅宽度70m,双向八车道,道路等级为城市快速路,设计车速80km/h。项目沿

线与松海路、展屏路、雷东大道、东海大道等规划或现有道路相交,其中岛东大道、岛南大道与规划雷东大道(呈东西走向,道路等级为城市快速路)形成t型交叉,该节点需设置立交。

2、现状分析

(1)地形地貌特征

该立交位于湛江市经济开发区东海岛东简镇行政区域内,现状立交范围内地势较为宽阔平坦。立交东北象限为空地,西北、东南和西南象限均为桉树林地。

(2)道路现状

立交范围岛东大道和岛南大道为旧路扩建,现状旧路为上世纪九十年代修建,仅施工到土路基阶段,由于各种原因停止施工,一直至今。旧路路基宽约26米,按照一级公路标准建设,两侧高程均比现状旧路基高。旧路路基废弃后,地方车辆在路基范围内通行,路基顶面车辙痕迹明显,车辆未行驶的部分路基,植被稍微发育,大多为杂草和小灌木。

3、路网及立交功能分析

湛江市湾区外环起点为广湛高速与325国道交汇处,主要由广湛高速、湛徐高速、东海岛太平通道、雷东大道、岛东大道、东外环路、325国道等道路形成的快速外环。湾区外环路承担起湛江市域内县(市)、区与中心城区外围之间的过境交通,同时联系了广湛、汕湛、渝湛、湛徐高速及国道和省道,为过境交通提供了快速通道,有效减少城市中心的交通流量,从根本上保证市内交通的畅通。

岛东大道和雷东大道的道路等级均为城市快速路,同属于湛江市湾区外环路的一段。岛东大道与雷东大道立交即承担着湾区外环路这一快速外环转角处的连续交通连接,同时也承担着岛南大道(城市主干道)与岛东大道、雷东大道之间的交通转换。

图1 湛江市“三环”结构图

4、交通量预测分析

根据交通量预测结果,该交叉节点主流交通为西(雷东大道)与北(岛东大道)的快速路连续交通,其次南往西方向的岛南片区转向东海岛核心区的左转交通。其交通量分布图见下图:

a)近期b)远期

图2 交通流量预测分布图

5、立交范围土地利用规划

根据“土地利用规划”可知立交范围四个象限的规划用地均为林地,东北象限用地同时作为旅游产业园备用地;选择该立交方案时需尽量节约用地,保持沿线自然景观优美的特色。

6、立交方案

根据路网分析、交通量分析及立交功能,结合地形、地貌,进行立交选型及方案设计。

(1)方案一——b型单喇叭互通立交

该方案采用b型单喇叭互通立交,南北向直行的岛东大道、岛南大道位于地面一层,设置匝道上跨岛东、岛南大道。其中外侧匝道解决西向北左转交通,环形匝道解决南向西左转交通;在西北象限

及西南象限设置地面右转匝道解决北向西及西向南两个方向的右转交通;在跨线桥桥底布设调头车道解决雷东大道掉头交通;同时通过设置人行通道合理组织人行交通。

图3 b型单喇叭互立交效果图

该方案整个立交布置紧凑,主次明确,立交层次少,绿化景观效果好。整个立交各方向完全互通,无交织,交通顺畅,解决了东海岛岛内组团通过湾区外环路进出湛江市县的过境交通和快速路连续交通两个主要交通源。设计方案仅在雷东大道上跨岛东、岛南大道设置了跨线桥,同时利用岛东、岛南大道为挖方路段的地形特点,减小桥梁结构规模,便于缩短工期,合理降低造价。

(2)方案二——t型全互通立交

方案二采用t型全互通立交,立交共分为三层。岛东大道、岛南大道南北直行为地面道路第一层;在西北象限及西南象限设置地面右转匝道解决北向西及西向南两个方向的右转交通;西向北左转定向匝道位于第二层;南向西左转定向匝道位于第三层;地面设置人行通道解决人行交通。

图4 t型全互通立交平面图

t型全互通立交的优点是能为各个方向的转弯交通流提供高速的运行,无交织,无冲突点,行车安全,方向明确,通行能力大;立交东侧占地宽度小,但整个立交桥梁结构规模大,造价较高。

(3)方案三——t型半互通立交

方案三采用t型半互通立交,该交叉主要流向为雷东大道与岛东

大道之间西向北和北向西车流,采用跨线桥型式,实现雷东大道与岛东大道之间交通流的快速转换,其余各方向之间采用平面交叉型式;地面平交交通组织采用人车分离方式,路口设置交通信号灯,人行过街交通通过路口设斑马线解决,同时提供各方向车辆调头功能。

图5 t型半互通立交平面图

该立交方案占地规模较小。但除了雷东大道与岛东大道的交通流可以快速转换外,其余各方向交通均通过平面交通转换,通行能力较小,交叉口的转换能力低。

(4)方案比选

综上所述,考虑立交设计方案的交通转换能力、工程造价及占地规模,结合交通量预测和立交功能的分析,推荐采用设计方案一。

三、结语

路线交叉口是城市道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道路上各类交通汇合、转换、通过的地点,也是管理、组织道路上各类交通的控制点,既是道路的“瓶颈”,又是交通的“阀门”。 鉴于岛东大道和雷东大道在路网规划中地位较高,立交设计方案应优先解决岛东大道与雷东大道之间的交通转换,其次尽可能方便其余各个方向的交通转换,发挥周边路网的功能,减小立交规模,节省造价。在立交设计时注意与周边地貌相协调,减少占地及拆迁,创造较好的立交环境,使立交不仅是交通转换的枢纽,而且是一处优美的景观。 参考文献:

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