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梦中见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2 13:44:06 体裁作文
篇一:2014年古诗文笔试 试卷答案
2014年“新华杯”小学生古诗文知识竞赛预赛试卷
时间:120分钟 总分:150分 得分:
一、请写出含有“中国梦”的诗句。(每题1分,共3分)
1、中:
2、国:
3、梦:
二、给下列加横线字注音。(每题1分,共8分)
1、报得三春晖 ( huī ) 2、花重锦官城 ( zhòng )
3 xūn ) 4 jiá )
5 sì ) 6 zhào )
7 nòng ) 8 yuàn )
三、解释诗句中划线词的意思(每题1分,共10分)
1( 怜惜 )2 史册 )
3 任凭你 )4 哑 )
5 ( 清晨 )6 小路 )
7 参加 承担 )8 因为 )
9、风景旧曾谙 ( 熟悉 ) 10、萋萋满别情( 青草长得茂盛的样子 )
四、把下列诗句补充完整(每题1分,共8分)
1、青青园中葵, 。
2、飞燕子, 睡鸳鸯。
3、, 山色空蒙雨亦奇。
4、 童孙未解供耕织,。
5、 ,西湖歌舞几时休?
6、 ,莫待无花空折枝。
7、 四月 ,山寺 。
8、 尘与土, 云和月。
五、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每题1分,共10分)
1、陆游是宋代伟大的文学家、在散文、诗词、书画领域都有卓越成就。是“唐
宋八大家”之一,豪放词派的创始人。( × )
2、“正是河豚欲上时 ”和“欲把西湖比西子”两句诗中的“欲”意思是想要。
( × )
3、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是司马迁的《史记》。( √ )
4、《竹石》是一手咏物诗,诗人郑燮通过吟咏立根青山的劲松,含蓄的表达了自
己绝不随波逐流的高尚情操。( × )
5、龚自珍的《已亥杂诗》中“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诗句中的“红”
是指花。( √ )
6、曲是一种诗体,在元代时发展到了鼎盛时期,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与唐诗宋词
并立的一座丰碑。( √ )
7、《江雪》和《浪淘沙》都是柳宗元被贬永州期间的代表作。( × )
8、王昌龄所写的《从军行》是一首后人推崇备至的边塞诗,被后人称为“唐人
七绝压卷之作”,有称“唐人第一绝”。( × )
9、金陵是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的都城。( √ )
10、洞庭湖在进湖南省北部长江南岸,是我国第一大淡水湖。( × )
六、单项选择(每题1分,共12分)
1、“唐诗多以风神情韵擅长,宋词多以筋骨思理见胜”这句话是( B )对
唐诗宋词的品评。
A、鲁迅 B、钱钟书 C、陈衍 D、叶绍翁
2、“落笔惊风雨,诗成泣鬼神”这句话是杜甫评价( C )的诗。
A、王维、B、韦应物 C、李白 D、苏轼
3、( B )清朝词人,在书法、绘画、音乐等方面造诣颇深,文学成就中以
词最著名,被誉为“清代第一词人”。
A、王士祯B、纳兰性德C、郑燮 D、龚自珍
4、下列哪首词被明代文学家王世贞贞誉为“乐府之冠”。( A )
A、《敕勒歌》B、《江南》C、《长歌行》D、《木兰诗》
5、你知道宋词的“开山鼻祖”是( C )。
A、苏轼B、晏殊C、梅尧臣D、黄庭坚
6、我国第一位女诗人是( A )。
A、蔡文姬 B、李清照 C、薛涛 D、秋瑾
7、南朝民歌中最长的抒情诗是( C )
A、《文心雕龙》B、《木兰辞》C、《西洲曲》D、《诗品》
8、清朝袁枚“绝地通天一枝笔,请看依傍是何人?”描写的是( C )的壮观
奇妙景象。
A.南雁荡卓笔峰 B.中雁荡卓笔峰 C.北雁荡卓笔峰 D.显圣门卓笔峰
9、“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出自( D )。
A.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B.白居易《江南好》
C.杜牧《江南春》 D.白居易《忆江南》
10、《蚕妇》中“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的“绮”读( C )。
A、xǐ B、yǐ C、qǐ D、qī
11、沧浪亭楹联“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集自哪两人的诗句?( A )
A、欧阳修、 苏舜钦 B、苏舜钦、苏 轼 C、苏 轼、欧阳修
12、下面诗句中的哪一句,选自曾被称为唐绝句“压卷之作”的诗中:( B )
A、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B、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在;
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D、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七、多项选择题(下面各题中有两个或多个正确答案,少选或多选不给分。每
题1分,共10分)
1、关于王安石的描述正确的选项是( ACDE )
A、江西临川人 B、南宋人 C、政治家 D、文学家
E、列宁称他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
2、下列诗人中是江西籍的有( ABCDE )
A、朱熹 B、杨万里 C、王安石 D、晏殊 E、曾几
3、下列诗作是陆游所写的有( ABCDE )
A、《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B、《关山月》C、《示儿》
D、《书愤》E、《秋夜将晓出篱门有感》
4、下列诗句中使用了一语双关的修辞方法的有( AB )
A、只留清气满乾坤 B、道是无晴却有晴
C、一枝红杏出墙来 D、望湖楼下水如天
5、下列诗句是赞颂梅花的有( ABDE )
A、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B、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C、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D、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E、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为鬼雄。
6、下列四首诗是讽刺诗的有( AC )
A、《寒食》B、《元日》C、《题临安邸》D、《夏日绝句》
7、被誉为“史学双壁”的是( BE )
A、《春秋》B、《史记》 C、《汉书》D、《说文解字》E、《资治通鉴》
8、“岁寒三友”指( ABD )
A、松 B、梅 C、兰 D、竹 E、菊
9、与“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诗句相关的错误选项有( DE )。
A、出自《夏日绝句》 B、作者是李清照 C、下面两句是“至今思项羽,不肯
过江东” D、作者是李白 E、作者是唐朝人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DE )。
A、《江南》出自《汉乐府》 B、范成大是唐朝诗人 C、《石灰吟》作者于谦
D、郑燮就是“扬州八怪”之一的画竹名家郑板桥
E、“九曲黄河万里沙”作者刘禹锡
八、古诗常识填空(每空1分,共39分)
1、《竹石》这首诗表面写,其实是写。诗中的劲竹象征了诗人
自己刚正不阿、正直不屈、铁骨铮铮的骨气。 。
2、风筝又称,也有人叫,古书上有“ ,
”的记载。公输子也就是木匠祖师 ,
由此推断,风筝的鼻祖就是“ 木鸢 ”
3、“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诗句中“王谢”指 。
4、金陵(今江苏,是六朝古都。唐人金陵怀古诗的名作很多,
如杜牧的《 泊秦淮 》,李白的《 登金陵凤凰台 》,李商隐的《 陈后宫 》、
韦庄的《 台城 》等。这些作品的共同之处是 批判了六朝的政治风气 ,
在时间的永恒中感叹历史的变化。
5、《秋夕》的作者是代。第 句写景,“、
“ 凉 ”写出了深宫秋夜的枯寂凄清。 二、四 句写人,“ 扑流萤 ”
和“ 坐看 ” 表现了宫女的无聊无奈,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6、“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是采取 以小见大、以实写虚 的手法,在更广阔的范围内表现了 春天小园
的美丽景色,同时,又提示了一个朴素而深刻的哲理: 一切美好的事物都是
紧闭不住的 。
7、我们曾学过宋代词人陆游教育儿子如何学习的一首诗《“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这句话告诉我们 实践出真知。
8、唐代诗人王维希望朋友 不要忘记自己,却不明言只是叮嘱友人 。此句点题, 相呼
应,一语双关。这首诗是《 相思 》,另一个题目是《 江上赠李龟年 》。
九、巧填诗句(每题2分,共18分)
1、今年3月27日习总书记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讲话中引用“面 , 万紫千红总是春 ”出自朱熹的《春日》,是习总书记对文化多样性的
理想状态的描述。
2、李克强总理2014年2月16日给陕西一初一学生江欣桐的回信中引用了唐代
诗人孟浩然的诗句是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
3、我们常引用:“。”
告诫他人要珍惜时光,努力学习。
4、小明成天心思不在学习上,请你用学过的诗句劝他: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
伤悲 。
5、表面写雨过天“晴”,实写人间有“情”的古诗是: 东边日出西边雨 ,
。
6、老师,你可记得我——一个令您付出无数心血与汗水的“小淘气”。您那眼角
的皱纹,有一条是为我而生,您那头上的银发,有一丝为我而白。“ 春蚕到死
丝方尽 , 蜡烛成灰泪始干 ,”这诗句不是赞颂您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
奉献精神,还能赞颂谁呢?
7、小明学习很刻苦,可不爱思考,小王很聪明,可老不用功,结果,每次考试,
成绩都不理想,因为他们: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论语)
8、又一次竞选的失败,将我的心抛入到万丈深渊。哎,要知道我投入了多少精
力,花费了多少时间应对这两次竞选呀,老天爷怎么对我一点也不开恩呢?我几
时才能“天生我才必有,千金散尽还复来 或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 ”
呀!
十、阅读古诗,完成练习。(共32分)
古朗月行
(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
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
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
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
1、作者简介(5分)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
2、诗歌背景(5分)
《古朗月行》是李白借乐府古题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诗。此诗作于安史之乱之前不久。此诗先写儿童时期对月亮稚气的认识:月亮初升时逐渐明朗和宛若仙境般的景致,接着写月亮渐渐地由圆而蚀,继而沦没而迷惑不清,心中感到忧愤不平。诗人运用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通过丰富的想象、神话传说、强烈的抒情,构成瑰丽神奇而含意深蕴的艺术形象。
3诗歌理解(6分)
(1)疑:怀疑。 (2)团团:圆圆的样子。 (3)与谁餐:给谁吃 (4)天人:天上人间。
(5)去去:远去,越去越远。为决绝之辞。 (6)凄怆:伤心之意。
4、诗歌赏析(16分)
(1)诗人以白玉盘、瑶台镜作比喻,生动地表现出月亮的形状、颜色和月光的皎洁可爱,使人感到非常新颖有趣。“呼”、“疑”这两个动词,传达出儿童的天真烂漫之态。(7分)
(2)古代神话说,月中有仙人、桂树、白兔。(3分)
(3)请借用名家点评,体会诗中诗人表达的情感。(6分)
这首诗,大概是李白针对当时朝政黑暗而发的。唐玄宗晚年沉湎声色,宠幸杨贵妃,权奸、宦官、边将擅权,把国家搞得乌烟瘴气。诗中“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似是刺这一昏暗局面。沈德潜说,这是“暗指贵妃能惑主听”。(《唐诗别裁》)。然而诗人的主旨却不明说,而是通篇作隐语,化现实为幻景,以蟾蜍蚀月影射现实,说得十分深婉曲折。诗中一个又一个新颖奇妙的想象,展现出诗人起伏不平的感情,文辞如行云流水,富有魅力,发人深思,体现出李白诗歌的雄奇奔放、清新俊逸的风格。
注:
沈德潜《唐诗别裁》:“暗指贵妃能惑主听。”
陈沆云:“月后象,日君象,禄山之祸兆于女宠,故言蟾蜍蚀日月,以喻宫闱之蛊惑。”
篇二:揭开梦的神秘感
揭开梦的神秘感
—浅谈《梦的解析》
摘要: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认为,梦是潜意识欲望的满足。心理学家郝滨①认为,梦在某种情况下是心理冲突的显现。还有一些心理学家认为人类做梦是大脑在虚拟环境中如何处置危险情况的预演。研究梦会让我们更加了解自己的身体,精神分析学对于研究有重要的作用,揭开梦的神秘感,就从心理学出发。
关键词:心理学 神秘感 精神分析学
读《梦的解析》之前,一直对它有一些向往,但还是没有去读它,所以当我拿起这本书时,我是满怀着希望去读的,我希望能够读懂心理学大师弗洛伊德和他关于梦的故事。但是当接触过后却发现这不是一本易懂的书,它有一些晦涩难懂,读起来并不是那么容易,但是老师在给我们上课时会找很多梦的例子来帮助我们学习如何读懂它。我们可以从生活中的一些梦境去了解我们的梦,让梦变得不那么具有神秘感。通过对这本书的深入了解,我还通过其他一些心理学知识去了解梦,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精神分析学。 精神分析学是弗洛伊德创立的,又称弗洛伊德主义,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心理学界,它是指精神分析和无意识心理学体系。弗洛伊德心理学包含两个不可分割的内容:第一部分是精神病的治疗方法及其理论;第二部分是关于人的心理过程的理解。弗洛伊德根据精神分析的观点对梦进行了分析,并把梦的内容所表示的意义分为两个层次:一个是表层意义,是梦的“显意”,指梦者可以回忆起
来的梦的情景及其意义;一个是深层意义,是梦的“隐意”,是指梦者通过联想可以知道隐藏在显意背后的意义。
精神分析学的研究对象是前来就诊的精神病患者和治疗者自己,在弗洛伊德创立精神分析学后,阿德勒②和荣格③对精神分析学也做出了巨大贡献。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克服了弗洛伊德心理动力说的偏向,把人的行为动机由潜意识的本能、性欲力比多,转向社会兴趣为导向的意识的自觉目标的追求。他对社会因素的强调启发了霍尼、沙利文、弗洛姆等人的社会文化学派的产生。荣格揭示了弗洛伊德对力比多概念理解的狭隘性,并据力比多趋向把人分为内倾和外倾两个类型。同时从进化遗传学出发,提出了集体潜意识的概念,扩大且加深了精神分析对潜意识的研究。
弗洛伊德对梦的研究是深刻的,在《梦的解析》中,他提出:“梦,它不是空穴来风、不是毫无意义的、不是荒谬的、也不是一部分意识昏睡,而只有少部分乍睡少醒的产物。它完全是有意义的精神现象。实际上,是一种愿望的达成。它可以算是一种清醒状态精神活动的延续。它是由高度错综复杂的智慧活动所产生的。”④弗洛伊德认为梦是愿望的达成,是欲望的满足。他是从梦是主观心灵的动作这一前提出发,肯定所有的梦都是以自我为中心并都与自我有关,即使自我不在梦中出现,那也是利用“自居作用”隐藏在他人的背后。他强调说,“从每一个梦中,都可以找到梦者所爱的自我,并且都表现着自我的愿望。例如,囚犯的梦‘没有比逃脱更好的主题了’”。
我们可以从生活中的许多梦境去了解梦。譬如有人说她在梦中见
到了一棵高大的树,树上开满了一种不知名的鲜艳花朵,当她欣喜的想去摘花的时候,却忽然发现不知何时出现的倒刺割破了她的手腕,伤痕与鲜血是如此的明显以至于她不敢再把手伸向近在咫尺的鲜花。通过了解,我知道她最近正倾心于一位学长,而却莫名其妙的不敢向他表白。这样的话,这个梦的涵义就显而易见了,她害怕在追求美好的事物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伤痛进而不敢努力追求。这样对外界环境的预测性恐惧在大学新生中尤为常见,这或许是中国的特殊国情所决定的,在缺少正确心理辅导的情况下就经历残酷的高考,人格再健全的人都会神经崩溃。
不仅仅是成年人会做梦,“小孩子的梦往往是简单的愿望的达成,也因此比起成人的梦来得枯燥,虽然它们产生不了什么大问题,但却
⑤提供了我们无价的证明——梦的本质是愿望的达成”。在现代的生活
中,家长通常会在孩子童年时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般的对他严格要求,当这种要求过分强大时能够严重的影响孩子本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也就是说,孩子事事依照父母的要求尽管内心或有反抗但来自家庭不可低档的力量迫使他这么做下去。这样下去,他自己内心就会失去自我实现的目标,也就是说,这类人就会往往在为别人而活,自我意识接近泯灭。
梦的研究中,另一位大师就是瑞士心理学家荣格。荣格释过数以万计的梦,对梦有极为深刻的理解,但他的观点与弗洛伊德的观点不同,他认为梦不仅仅是为了满足欲望,也不认为梦进行了伪装。他认为梦的目的不是经过伪装满足欲望,而是恢复心理平衡,他称为“梦
的补偿”。他认为,如果一个人的个性发展不平衡,当他过分的发展自己的一个方面,而压抑自己的另外一些方面时,梦就会提醒他注意到这被压抑的一面。例如,当一个人过分珍重自己的强悍、勇敢的气质,而不承认自己也有温情,甚至也有软弱的一面时,他也许会梦见自己是个胆怯的小女孩。⑥
在荣格眼中,原型并不是一些固定的形式,而更像一些潜藏在我们心灵最深处的,荣格称之为集体潜意识的原始人的灵魂。这些原始人在梦中以种种不同的形象出现,当我们遇到难题时,他帮我们想主意,当我们面临危险时,他警示我们。由于他有几百几千代的生活经验,他的智慧和直觉远远超过我们意识中的思想。荣格认为我们心中的原始人是用梦来显示自己,表达自己的。我们如果能够理解梦,就如同认识了许多原始人朋友,他们的智慧可以给我们极大地帮助。荣格认为,不是所有的梦都有同样的价值的,有些梦只涉及琐事,不大重要,而另一些梦原型介入了梦,则震撼人心,如此神秘和神圣,如此奇异陌生,不可思议,仿佛来自另一个世界,这些梦是更重要的。梦不是愿望的满足,而是启示,是对未来的预测或预示,所以我们应重视梦的智慧。
在世界上,研究梦的学者、著作有很多。在古代,中国人解梦就根据在中国民间流传的解梦书籍《周公解梦》,这是一本已经流传了上千年的解梦书籍。在《周公解梦》中,梦是这样描述的,“梦,是窥探内心的一面隐秘之镜,是另一种虚幻却真实地人生体验。”在我国的文化中,有很多关于梦的文化和梦的故事,如“南柯一梦、庄周
梦蝶、黄粱一梦、梦笔生花”这些梦一直为人们所津津乐道。对梦的理解,中西方之间也有很大的不同,古希腊学者柏拉图认为:“好人做梦,坏人作恶”,而中国的学者则认为:“圣人无梦”。经过现代科学对梦的研究,显然中西方希梦的理解上都是有错误的。根据心理学家的研究梦是睡眠时,某一阶段的意识状态下所产生的一种自发性的心理活动,不只是人会做梦,动物也会做梦。
其实梦就是是大脑皮层的残留活动,能够较好的反应日常生活中的心理变化,甚至身体健康状况。梦还有很大的作用:
1、 它有益于维持人脑的正常功能,没有梦的睡眠不利于个体
的调整和人脑功能的恢复。
2、 梦有益于调试人的心理,就像弗洛伊德所说的,“梦是欲望
的满足”在现实生活中,人的心理活动很波动,一些无法在现实中实现的目标,在梦中往往可以实现,这样就使压力得到了释放,缓解了心理的紧张,恢复了心理平衡。
3、 梦有益于激发人的灵感,因为梦的内容和人的想象力有很
大的关系,记忆中的内容常常由于想象力的作用得到“关注”和“强化”,有时会帮助人们突破常规而产生顿悟,从而解决问题。世界上有很多名人都是因为梦而创作了许多作品和发明,如凯库勒因梦发现了苯环结构,门捷列夫因梦发现了元素周期表,笛卡尔在梦中发明了解析几何坐标等。
4、 具有自我暗示和期待的作用。
篇三:2013届高三语文复习专题训练10 Word版含答案]
题组一 通假字
1.下列各句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羽扇纶巾
B.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C.樯橹灰飞烟灭 D.一尊还酹江月
解析:选D。“尊”通“樽”,酒杯。 2.下列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 ) A.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 B.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阃 C.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
D.无可奈何,而死固付之度外矣
解析:选D。 A.“陵”通“凌”,欺侮;B.“具”通“俱”,全,都;C.“见”通“现”,出现。
3.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 B.众不能堪,抶而仆之 C.主辱,臣死有余僇 D.敛赀财以送其行
解析:选B。 A.“见”通“现”,出现;C.“僇”通“戮”,罪;D.“赀”通“资”。
题组二 一词多义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户织有大石当中流 A.{木兰当..意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 B.{将献公堂,惴惴恐不当..
诛犯法当死 C.{臣欺大王之罪当..
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D.{苍天已死,黄天当..
解析:选D。A.对着;阻挡。B.适合;必定。C.应当;判罪。D.应当;应当。 5.下列与“非难”的“非”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人非生而知之者 .B.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 .C.世人非之,一时间恶评如潮 .D.觉今是而昨非 .
解析:选C。A.不是;B.除了;C.责怪;D.不对,错误。 6.下列与“不负众望”的“负”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B.秦贪,负其强 .C.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D.决负约不偿城 .
解析:选C。A.使担负,使承受;B.依次,凭借;C.辜负,对不起;D.违背。
题组三 古今异义
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
B.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 ..C.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D.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
解析:选C。A.??的原因;B.不同寻常;D.到??。 8.下列各句加点的词,全都与现代汉语意思不同的一组是( ) .
①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 ②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 ④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⑤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⑥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⑦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
A.①③⑤⑥ B.②④⑥⑦ C.①②④⑥ D.③⑤⑥⑦
解析:选C。①“不行”古义:不能走路,今义:不可以;②“成立”古义:成人自立,今义:组建成功,或有根据站得住;④“告诉”古义:申诉,今义:指说给别人听,让人知道;⑥“辛苦”古义:辛酸悲苦,今义:身心劳苦。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 ..B.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 ..C.余自束发读书轩中 ..D.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 ..
解析:选A。本题考查古今异义现象。B.“往往”古义:到处,今义:表示某种情况时常存在或经常发生;C.“束发”古义:十五岁,今义:系着头发;D.“学书”古义:学写字,今义:学习书本。
题组四 词类活用
10.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B.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 .C.多可喜,亦多可悲 .
D.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
解析:选D。A.“幽暗昏惑”,形容词作名词,“幽深昏暗使人迷乱的地方”;B.“素”,即“白”,形容词作名词,“白绢”;C.“多”,形容词作名词,“许多事”;D.第一个“老”“幼”,形容词作动词,“尊敬”“爱护”。 1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尊贤而重士 .B.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C.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D.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
解析:选B。A.“重”,形容词作动词,“敬重、看重”;B.“贵”、“贱”,形容词作名词,“地位高的人”、“地位低的人”;C.“尽”,形容词作动词,“取尽”;D.“谬”,形容词作动词,“弄错”。
1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则修文德以来之 .C.外连衡而斗诸侯 .
B.执敲扑而鞭笞天下 ..D.以弱天下之民 .
解析:选B。A.“来”,使动用法,“使??来”;B.“鞭笞”,名词作动词,“用鞭子抽打、用竹板打”;C.“斗”,使动用法,“使??争斗”;D.“弱”,使动用法,“使??削弱”。
题组五 偏义复词
13.指出下列句子中的偏义复词,并说出词义偏在哪一个字上。 (1)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孔雀东南飞(并序)》]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公姥:偏义在“姥”,“公”是衬字。 (2)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鸿门宴))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车骑:偏义在 “骑”,“车”是衬字。 (3)去来江口守空船。[《琵琶行(并序)》]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去来:偏义在“去”,“来”是衬字。 (4)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石钟山记》)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浅深:偏义在“深”,“浅”是衬字。 (5)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与蔺相如》)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国家:偏义在“国”,“家”是衬字。 (6)此诚危急存亡之秋。(《赤壁之战》)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存亡:偏义在“亡”,“存”是衬字。
(7)是芙蕖也者,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芙蕖》)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耳目:偏义在“目”,“耳”是衬字。 14.指出下列句中加点复词的类型并解释。 (1)会不相从许。[《孔雀东南飞(并序)》]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从许”,同义复词,都有“答应”之意,故合译为“答应或允许”。 (2)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廉颇与蔺相如》)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恐惧”,同义复词,都有“害怕”之意,故译为“害怕或恐惧”。 (3)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过秦论》)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藩篱”,同义复词,都有“篱笆”之意,故译为“篱笆”,比喻边境的屏障。
1.下列与“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的“道”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 .B.伐无道,诛暴秦 .C.臣之所好者,道也 .D.道不同,不相为谋 .
解析:选C。A.主张;B.道义;C.与例句均为“道理,规津”;D.意向,主张。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不同的一组是( ) .A.
长赲大,比权量力度者,分、寸、尺、丈、引也,所以度长短也 {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
我至军中,公乃入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当斩 B.{度..义而后动审时度势 C.{度..
,则物力必屈张弛有度,文武之道 D.{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解析:选C。A.均为度量,计算;B.均为估计;C.考虑,估计;D.均为限度。
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思与现代汉语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虽然久后成佳配,奈时间怎不悲啼 ..B.虽然是厮守得一时半刻,也合着俺夫妻们共桌而食 ..C.将来的酒共食,尝着似土和泥 ..D.鞍马秋风里,最难调护,最要扶持 ..
解析:选B。A.“时间”是此时、现实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用法不同。B.“虽然”表示转折,与现代汉语用法一样。C.“将”动词,拿来;“来”过来,与现代汉语不同。D.“扶持”当心、留意,与现代汉语不同。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 .A.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B.后世必为子孙忧 .C.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D.秋毫不敢有所近 .
解析:选D。A.“卑”,形容词作名词,“卑贱的人”;B.“忧”,形容词作名词,“忧虑的事”;C.“善”,形容词作名词,“善行”;D.“近” 形容词作动词,“接近、接触”。 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柳秀才
明季,蝗生青兖间,渐集于沂,沂令忧之。退卧暑幕,梦一秀才来谒,峨冠绿衣,状貌修伟,..自言御蝗有策。询之,答云:“明日西南道上有妇跨硕腹牝驴子,蝗神也。哀之,可免。”
①
令异之。治具出邑南。伺良久,果有妇高髻褐帔,独控老苍卫,缓蹇北度。即蒸香,捧卮酒,迎拜道左,捉驴不令去。妇问:“大夫将何为?”令便哀求:“区区小治,幸悯脱蝗口。”..妇曰:“可恨柳秀才饶舌,泄我密机!当即以其身受,不损禾稼可耳。”乃尽三卮,瞥不复.见。
后蝗来,飞蔽天日,竟不落禾田,尽集杨柳,过处柳叶都尽。方悟秀才柳神也。或云:“是宰官忧民所感。”诚然哉!
(选自《聊斋志异》,有删改)
【注】 ①缓蹇:迟缓艰难的样子。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下列各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明季,蝗生青兖间 季:末年 .B.梦一秀才来谒 谒:拜见 .C.迎拜道左 道左:道旁 ..D.瞥不复见 瞥:瞥见,看见 .
解析:选D。D项中的“瞥”,应解释为“一瞥之时”,喻其短暂,即“倏忽,一下子”。 参考译文:
明朝末年,青、兖二州发生蝗灾,并渐渐蔓延到沂县。沂县的县令对此很担忧。这天在公堂幕后休息时睡着了,梦中见一位秀才前来拜见,秀才头戴高冠,身穿绿衣,状貌修伟,自称有抵御蝗灾的好办法。问他有什么办法,秀才回答说:“明日在西南道上,有个妇人骑着一头大肚子母驴,她就是蝗神。向她哀求,可以免却蝗灾。”县令感到这个梦很奇怪,就置办好酒食早早来到城南。等了很长时间,果然有个妇人,梳着高高的发髻、披着褐色斗篷,独自一人骑着老驴,缓步往北走着。县令当即点燃香烛,捧着酒杯,迎上前去,恭谨地站在道
旁,并捉住驴子不让走。妇人问:“您想干什么?”县令便哀求道:“区区小县,希望能得到您的怜悯,逃脱蝗口!”妇人说:“可恨柳秀才多嘴,泄露我的机密!那就让他身受蝗害,不损害庄稼就是了。”于是饮酒三杯,转眼间不见了。
过后蝗虫飞来,遮天蔽日,却不落在庄稼地,只是云集在柳树上,蝗虫经过的地方,柳叶全被吃光了。县令这才明白梦中的秀才就是柳神。有人说: “这是县官忧民所感动的。”确实如此啊!
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蛳店,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得疾,闻麻桥人庞安常善医而.聋,遂往求疗。安常虽聋,而颖悟绝人,以纸画字,书不数字,辄深了人意。余戏之曰:“余...
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皆一时异人也。”疚愈,与之同游清泉寺。寺在蕲水城门外二里许,有王逸少洗笔泉,水极甘,下临兰溪,溪水西流。余作歌云:“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君看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是日剧.饮而归。 .
(选自《苏轼集》,有删改)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因往相田得疾 相:察看 .B.安常虽聋,而颖悟绝人 绝人:没有后代 ..C.书不数字,辄深了人意 书:书写 .D.是日剧饮而归 剧饮:痛快喝酒 ..
解析:选B。B项中的“绝人”,应解释为“超过同辈,聪明过人”。 参考译文:
黄州东南三十里有个乡镇沙湖,又称螺蛳店。我在那里买了几亩田,于是去那里观察田地,得了病。听说有个麻桥人庞安常医术高明但耳朵聋,就去他那里请他看病。庞安常虽然耳朵聋,可是聪明领悟超过一般人,用纸给他写字,写不了几个,就能够懂得别人的意思。我和他开玩笑说:“我用手当嘴巴,你用眼当耳朵,我们两个都是当代的怪人。”病好之后,和他一同游览清泉寺。寺在蕲水县城外两里多路,那里有个王羲之的洗笔池,水很甘美,池下方有条兰溪,溪水往西流。我作了一首诗歌:“山下短短的兰芽浸在溪水中,松林里沙子路上干净没有污泥,晚间萧萧细雨里子规啼鸣。谁说是人老了不再年轻?你看那流水还能向西,不要因为年老就唱起‘黄鸡催晓’、‘朱颜易逝’那种消极悲观的歌曲。”这一天,喝得非常痛快才回去。 7.(2010·高考广东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①
丁丑,俞瑱在居庸关剽掠,居民窃走来告。上曰:“居庸关山路险峻,北平之襟喉,百人守之,万夫莫窥。今俞瑱得之,利为彼有,势在必取。譬之人家后户,岂容弃与寇盗?今乘其初至,又兼剽掠,民心未服,取之甚易;若纵之不取,彼增兵守之,后难取也。”乃命徐安往讨之。安攻拔其城,俞瑱走怀来,依宋忠。捷至,上曰:“使贼知固结人心,谨守是关,虽欲取之,岂能即破?今天以授予,不可失也。”乃令吴玉守之。 上语诸将曰:“宋忠拥兵怀来,居庸关有必争之势,因其未至,可先击之。”诸将皆曰:“贼.众我寡,难与争锋,击之未便,宜固守以待其至。”上曰:“非公等所知。贼众新集,其心不一;宋忠轻躁寡谋,狠愎自用,乘其未定,击之必破。”
癸未,上率马步精锐八千,卷甲而进。 甲申,至怀来。先是,获贼间谍,言宋忠诳北平将士云:降家皆为上所杀,委尸填满沟壑,宜为报仇。将士闻之,或信或否。 .上知之,乃以其家人为前锋,用其旧日旗帜。众遥见旗帜,识其父兄子弟咸在,喜曰:“噫! .我固无恙。是宋都督诳我也,几为所误!”遂倒戈来归。宋忠余众,仓皇列阵。未成,上 .麾师渡河,鼓噪直冲其阵。宋忠大败,奔入城。我师乘之而入,宋忠匿于厕,搜获之。并擒俞瑱,斩孙泰于阵,余众悉降。
诸将已得宋忠,颇有喜色,上曰:“宋忠本庸材,以利口取给,谄谀奸恶,货赂得官,才掌兵柄。便尔骄纵,此辈荧惑小人,视之如狐鼠耳。区区胜之,何足喜也?”诸将咸顿首称善。
(选自明·谢《后鉴录》卷下,有删改)
篇四:2013届高三语文复习专题训练10 Word版含答案]
题组一 通假字
1.下列各句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羽扇纶巾
B.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C.樯橹灰飞烟灭 D.一尊还酹江月
解析:选D。“尊”通“樽”,酒杯。 2.下列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 ) A.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 B.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阃 C.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
D.无可奈何,而死固付之度外矣
解析:选D。 A.“陵”通“凌”,欺侮;B.“具”通“俱”,全,都;C.“见”通“现”,出现。
3.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 B.众不能堪,抶而仆之 C.主辱,臣死有余僇 D.敛赀财以送其行
解析:选B。 A.“见”通“现”,出现;C.“僇”通“戮”,罪;D.“赀”通“资”。
题组二 一词多义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户织有大石当中流 A.{木兰当..意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 B.{将献公堂,惴惴恐不当..
诛犯法当死 C.{臣欺大王之罪当..
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D.{苍天已死,黄天当..
解析:选D。A.对着;阻挡。B.适合;必定。C.应当;判罪。D.应当;应当。 5.下列与“非难”的“非”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人非生而知之者 .B.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 .C.世人非之,一时间恶评如潮 .D.觉今是而昨非 .
解析:选C。A.不是;B.除了;C.责怪;D.不对,错误。 6.下列与“不负众望”的“负”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B.秦贪,负其强 .C.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D.决负约不偿城 .
解析:选C。A.使担负,使承受;B.依次,凭借;C.辜负,对不起;D.违背。
题组三 古今异义
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
B.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 ..C.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D.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
解析:选C。A.??的原因;B.不同寻常;D.到??。 8.下列各句加点的词,全都与现代汉语意思不同的一组是( ) .
①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 ②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 ④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⑤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⑥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⑦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
A.①③⑤⑥ B.②④⑥⑦ C.①②④⑥ D.③⑤⑥⑦
解析:选C。①“不行”古义:不能走路,今义:不可以;②“成立”古义:成人自立,今义:组建成功,或有根据站得住;④“告诉”古义:申诉,今义:指说给别人听,让人知道;⑥“辛苦”古义:辛酸悲苦,今义:身心劳苦。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 ..B.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 ..C.余自束发读书轩中 ..D.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 ..
解析:选A。本题考查古今异义现象。B.“往往”古义:到处,今义:表示某种情况时常存在或经常发生;C.“束发”古义:十五岁,今义:系着头发;D.“学书”古义:学写字,今义:学习书本。
题组四 词类活用
10.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B.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 .C.多可喜,亦多可悲 .
D.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
解析:选D。A.“幽暗昏惑”,形容词作名词,“幽深昏暗使人迷乱的地方”;B.“素”,即“白”,形容词作名词,“白绢”;C.“多”,形容词作名词,“许多事”;D.第一个“老”“幼”,形容词作动词,“尊敬”“爱护”。 1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尊贤而重士 .B.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C.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D.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
解析:选B。A.“重”,形容词作动词,“敬重、看重”;B.“贵”、“贱”,形容词作名词,“地位高的人”、“地位低的人”;C.“尽”,形容词作动词,“取尽”;D.“谬”,形容词作动词,“弄错”。
1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则修文德以来之 .C.外连衡而斗诸侯 .
B.执敲扑而鞭笞天下 ..D.以弱天下之民 .
解析:选B。A.“来”,使动用法,“使??来”;B.“鞭笞”,名词作动词,“用鞭子抽打、用竹板打”;C.“斗”,使动用法,“使??争斗”;D.“弱”,使动用法,“使??削弱”。
题组五 偏义复词
13.指出下列句子中的偏义复词,并说出词义偏在哪一个字上。 (1)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孔雀东南飞(并序)》]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公姥:偏义在“姥”,“公”是衬字。 (2)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鸿门宴))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车骑:偏义在 “骑”,“车”是衬字。 (3)去来江口守空船。[《琵琶行(并序)》]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去来:偏义在“去”,“来”是衬字。 (4)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石钟山记》)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浅深:偏义在“深”,“浅”是衬字。 (5)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与蔺相如》)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国家:偏义在“国”,“家”是衬字。 (6)此诚危急存亡之秋。(《赤壁之战》)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存亡:偏义在“亡”,“存”是衬字。
(7)是芙蕖也者,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芙蕖》)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耳目:偏义在“目”,“耳”是衬字。 14.指出下列句中加点复词的类型并解释。 (1)会不相从许。[《孔雀东南飞(并序)》]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从许”,同义复词,都有“答应”之意,故合译为“答应或允许”。 (2)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廉颇与蔺相如》)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恐惧”,同义复词,都有“害怕”之意,故译为“害怕或恐惧”。 (3)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过秦论》)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藩篱”,同义复词,都有“篱笆”之意,故译为“篱笆”,比喻边境的屏障。
1.下列与“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的“道”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 .B.伐无道,诛暴秦 .C.臣之所好者,道也 .D.道不同,不相为谋 .
解析:选C。A.主张;B.道义;C.与例句均为“道理,规津”;D.意向,主张。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不同的一组是( ) .A.
长赲大,比权量力度者,分、寸、尺、丈、引也,所以度长短也 {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
我至军中,公乃入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当斩 B.{度..义而后动审时度势 C.{度..
,则物力必屈张弛有度,文武之道 D.{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解析:选C。A.均为度量,计算;B.均为估计;C.考虑,估计;D.均为限度。
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思与现代汉语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虽然久后成佳配,奈时间怎不悲啼 ..B.虽然是厮守得一时半刻,也合着俺夫妻们共桌而食 ..C.将来的酒共食,尝着似土和泥 ..D.鞍马秋风里,最难调护,最要扶持 ..
解析:选B。A.“时间”是此时、现实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用法不同。B.“虽然”表示转折,与现代汉语用法一样。C.“将”动词,拿来;“来”过来,与现代汉语不同。D.“扶持”当心、留意,与现代汉语不同。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 .A.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B.后世必为子孙忧 .C.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D.秋毫不敢有所近 .
解析:选D。A.“卑”,形容词作名词,“卑贱的人”;B.“忧”,形容词作名词,“忧虑的事”;C.“善”,形容词作名词,“善行”;D.“近” 形容词作动词,“接近、接触”。 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柳秀才
明季,蝗生青兖间,渐集于沂,沂令忧之。退卧暑幕,梦一秀才来谒,峨冠绿衣,状貌修伟,..自言御蝗有策。询之,答云:“明日西南道上有妇跨硕腹牝驴子,蝗神也。哀之,可免。”
①
令异之。治具出邑南。伺良久,果有妇高髻褐帔,独控老苍卫,缓蹇北度。即蒸香,捧卮酒,迎拜道左,捉驴不令去。妇问:“大夫将何为?”令便哀求:“区区小治,幸悯脱蝗口。”..妇曰:“可恨柳秀才饶舌,泄我密机!当即以其身受,不损禾稼可耳。”乃尽三卮,瞥不复.见。
后蝗来,飞蔽天日,竟不落禾田,尽集杨柳,过处柳叶都尽。方悟秀才柳神也。或云:“是宰官忧民所感。”诚然哉!
(选自《聊斋志异》,有删改)
【注】 ①缓蹇:迟缓艰难的样子。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下列各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明季,蝗生青兖间 季:末年 .B.梦一秀才来谒 谒:拜见 .C.迎拜道左 道左:道旁 ..D.瞥不复见 瞥:瞥见,看见 .
解析:选D。D项中的“瞥”,应解释为“一瞥之时”,喻其短暂,即“倏忽,一下子”。 参考译文:
明朝末年,青、兖二州发生蝗灾,并渐渐蔓延到沂县。沂县的县令对此很担忧。这天在公堂幕后休息时睡着了,梦中见一位秀才前来拜见,秀才头戴高冠,身穿绿衣,状貌修伟,自称有抵御蝗灾的好办法。问他有什么办法,秀才回答说:“明日在西南道上,有个妇人骑着一头大肚子母驴,她就是蝗神。向她哀求,可以免却蝗灾。”县令感到这个梦很奇怪,就置办好酒食早早来到城南。等了很长时间,果然有个妇人,梳着高高的发髻、披着褐色斗篷,独自一人骑着老驴,缓步往北走着。县令当即点燃香烛,捧着酒杯,迎上前去,恭谨地站在道
旁,并捉住驴子不让走。妇人问:“您想干什么?”县令便哀求道:“区区小县,希望能得到您的怜悯,逃脱蝗口!”妇人说:“可恨柳秀才多嘴,泄露我的机密!那就让他身受蝗害,不损害庄稼就是了。”于是饮酒三杯,转眼间不见了。
过后蝗虫飞来,遮天蔽日,却不落在庄稼地,只是云集在柳树上,蝗虫经过的地方,柳叶全被吃光了。县令这才明白梦中的秀才就是柳神。有人说: “这是县官忧民所感动的。”确实如此啊!
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蛳店,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得疾,闻麻桥人庞安常善医而.聋,遂往求疗。安常虽聋,而颖悟绝人,以纸画字,书不数字,辄深了人意。余戏之曰:“余...
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皆一时异人也。”疚愈,与之同游清泉寺。寺在蕲水城门外二里许,有王逸少洗笔泉,水极甘,下临兰溪,溪水西流。余作歌云:“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君看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是日剧.饮而归。 .
(选自《苏轼集》,有删改)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因往相田得疾 相:察看 .B.安常虽聋,而颖悟绝人 绝人:没有后代 ..C.书不数字,辄深了人意 书:书写 .D.是日剧饮而归 剧饮:痛快喝酒 ..
解析:选B。B项中的“绝人”,应解释为“超过同辈,聪明过人”。 参考译文:
黄州东南三十里有个乡镇沙湖,又称螺蛳店。我在那里买了几亩田,于是去那里观察田地,得了病。听说有个麻桥人庞安常医术高明但耳朵聋,就去他那里请他看病。庞安常虽然耳朵聋,可是聪明领悟超过一般人,用纸给他写字,写不了几个,就能够懂得别人的意思。我和他开玩笑说:“我用手当嘴巴,你用眼当耳朵,我们两个都是当代的怪人。”病好之后,和他一同游览清泉寺。寺在蕲水县城外两里多路,那里有个王羲之的洗笔池,水很甘美,池下方有条兰溪,溪水往西流。我作了一首诗歌:“山下短短的兰芽浸在溪水中,松林里沙子路上干净没有污泥,晚间萧萧细雨里子规啼鸣。谁说是人老了不再年轻?你看那流水还能向西,不要因为年老就唱起‘黄鸡催晓’、‘朱颜易逝’那种消极悲观的歌曲。”这一天,喝得非常痛快才回去。 7.(2010·高考广东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①
丁丑,俞瑱在居庸关剽掠,居民窃走来告。上曰:“居庸关山路险峻,北平之襟喉,百人守之,万夫莫窥。今俞瑱得之,利为彼有,势在必取。譬之人家后户,岂容弃与寇盗?今乘其初至,又兼剽掠,民心未服,取之甚易;若纵之不取,彼增兵守之,后难取也。”乃命徐安往讨之。安攻拔其城,俞瑱走怀来,依宋忠。捷至,上曰:“使贼知固结人心,谨守是关,虽欲取之,岂能即破?今天以授予,不可失也。”乃令吴玉守之。 上语诸将曰:“宋忠拥兵怀来,居庸关有必争之势,因其未至,可先击之。”诸将皆曰:“贼.众我寡,难与争锋,击之未便,宜固守以待其至。”上曰:“非公等所知。贼众新集,其心不一;宋忠轻躁寡谋,狠愎自用,乘其未定,击之必破。”
癸未,上率马步精锐八千,卷甲而进。 甲申,至怀来。先是,获贼间谍,言宋忠诳北平将士云:降家皆为上所杀,委尸填满沟壑,宜为报仇。将士闻之,或信或否。 .上知之,乃以其家人为前锋,用其旧日旗帜。众遥见旗帜,识其父兄子弟咸在,喜曰:“噫! .我固无恙。是宋都督诳我也,几为所误!”遂倒戈来归。宋忠余众,仓皇列阵。未成,上 .麾师渡河,鼓噪直冲其阵。宋忠大败,奔入城。我师乘之而入,宋忠匿于厕,搜获之。并擒俞瑱,斩孙泰于阵,余众悉降。
诸将已得宋忠,颇有喜色,上曰:“宋忠本庸材,以利口取给,谄谀奸恶,货赂得官,才掌兵柄。便尔骄纵,此辈荧惑小人,视之如狐鼠耳。区区胜之,何足喜也?”诸将咸顿首称善。
(选自明·谢《后鉴录》卷下,有删改)
篇五:合肥一中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及答案)
合肥一中2014-2015高一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卷
分值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 共67分)
一、(9分)
阅读下面的论述文,完成1-3题。
在传统哲学思想中,儒家与道家所提倡的天道与人道的合一都是一种单向度的合一。 儒家关注的焦点是社会人伦道德问题,重视研究人与社会的关系和人与人的关系,从整体上说忽视人与自然的关系。道家关注的焦点是自然的法则,重视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道家主要把人作为一种自然的存在,并从否定现实社会文化道德的角度来否定人作为社会存在的属性。
实际上,人的存在具有多质性。最基本地来说,人既是自然的存在又是社会的存在,同时又是一种自由的存在。在对待社会的关系上,人既有认同的需要,也有独立个性张扬以及独立价值判断的需要;在对自然的关系上,人既有与自然相融而和睦相处的需要,又有改造自然的需要。这些方面都是对立统一的。所以,人与社会、与自然的关系应该是双向度的或多向度的而不应是单向度的。人作为自由的存在,其自主性的选择和活动是最本质的东西。人之所以为人,就在于通过自身的选择和活动去创造合乎目的的生活。从这个意义上说,人类任何既定的文化和文明的成果,都只是人的创造物,是人本质的表现。乃至于自然万物都深深地印上了人类选择与活动的印迹。所以,儒家用道德性来否定人的自然本性,道家用自然本性来否定人的社会属性,都是对于人的丰富本质和自由本性的片面化乃至否定。
因而,教育现代化的过程中,我们既要扬弃儒家的模式,又要扬弃道家的模式。在重视人与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统一的同时,以尊重和发挥人的自由本性为出发点,重新定位现代教育的价值。一是要确立人的主体地位。把人作为适应性、选择性与创造性的统一体,立足于建立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双向度的关系。二是建构认同和帮助个体自主选择的教育环境。承认受教育者选择的能力和权利,重视个体自觉的道德实践与价值判断,把外在个体的社会伦理规范定位在指导性功能上,通过受教育者自主的选择和教育者的指导性影响来实现社会规范向个人规范的转化。
(选自《传统教育哲学问题新释》,有删节)
1.下列对“多质性”一词含义的理解,最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人的存在是具有多种存在的本质和属性。
B.社会对人有多种认同和选择需要。
C.自然与人的关系既有对立又有统一。
D.自主选择是人存在的最本质的特征。
2.从原文看,对人的“自由本性”理解错误的一项是(3分)
A.人具有自主性的选择和活动,并创造自己的生活。
B.任何已有的文化和文明的一切成果,都是人类的创造物。
C.自然万物都深深地印上了人类选择与活动的印迹。
D.人作为一种自然的存在,需要与自然自由和睦相处。
3.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本文指出儒道哲学的弊端,论述人的丰富本质和自由本性,从而提出现代教育价值的主张。
B.文中以人的存在多质性和现代教育为例,辩证分析了我国传统教育无视人的主体地位的弊病。
C.现代教育要扬弃儒道模式,以尊重和发挥人的自由本性为出发点,重视人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统一。
D.现代教育的价值既要确定人的主体地位,又要构建认同和帮助个性自主选择的教育环境。
二、(35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4~7题。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
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
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
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
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
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 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
4. 下列实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扣舷而歌之 扣: 敲 .
B.正襟危坐而问客曰 危坐: 端坐
C.倚歌而和之 倚: 循,依 .
D.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适: 满足 .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
B. 其声呜呜然 其孰能讥之乎 ..
C. 固一世之雄也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 ..
D. 侣鱼虾而友麋鹿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
6.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段文字写曹操击败刘备,攻破荆州,目的是表达“变”与“不变”的哲理。
B.作者借主客问答的形式,从眼前景想到曹操诗,抚今追昔,畅述对天地人生的感触。
C.全文不论抒情还是议论始终不离江上风光和赤壁故事,形成了情、景、理的融合。
D.此文既有传统赋体的情韵,又吸取了散文的笔调和手法,整散结合,押韵自由灵活。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5分)
译文:
(2)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5分)
译文: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8~9题。
新城道中(其一)
苏轼
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
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
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
西崦人家应最乐,煮芹烧笋饷春耕。
【注】①积雨:连绵不断,下了很久的雨。②絮帽:绵帽。③铜钲(zhēng):古代乐器名。
④饷:用食物款待别人,此处指给在田间劳动的人送饭。
8.首联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从整体上看首联起到了什么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从修辞手角度面赏析中间两联(颔联、颈联)。(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名句名篇默写。(甲、乙两题任选一题作答;如果两题都答,则按甲题计分。)(8分) 甲:(1)不见复关, ,既见复关, 。
(2)长太息以掩涕兮, 。
(3) , 。但为君故, 。
(4)或取诸怀抱, ;或因寄所托, 。
乙:(1) ,杨柳依依。 ,雨雪霏霏
(2)亦余心之所善兮, 。
(3) ,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 。
(4) , ,所以游目骋
怀, ,信可乐也。
三、(2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1~14题。
木器时代
迟子建
⑴木碗透出的茶香气使玻璃窗上的霜花融化了,这是外祖父撂在窗台上的一碗茶。外祖
母坐在灶房里用木梭子织网,家族的年轻女人则用木质的梳子挽起高高的发髻。狗、猪和鸡守着它们的木质食槽吃东西。这时候我躺在木质的摇篮里咿咿呀呀地叫着,口水弄湿了脖子,还不时伸出手去拍摇篮的侧面,那上面画着荷花和鸳鸯的图案。大人们到江上去捕鱼,将捕到的鱼放到木盆里,然后回来用它炖汤,用木勺子唏溜唏溜地品尝着鲜美。
⑵我爬出木质摇篮上了大炕。炕沿是木质的。炕沿上放着老人们的烟袋锅,烟袋杆也是
木质的。我抚摸着烟袋杆,然后仰起头看着头顶的房梁,圆木上吊着一块避邪的红布。夏天了,我刚学会走路,趔趔趄趄的步态惹得院中的小动物围观。我每一次摔倒哭泣时狗就上来用舌头舔我的泪痕,而坏蛋的鸡则趁机啄我的鞋底,因为那上面附着虫子的残尸。菜园的木栅栏像睫毛的倒影一样美丽。黄瓜、倭瓜和豆角浪漫地爬蔓时,大人们就把木杆插在垄台上,让它们张着嘴向上并且亲吻天光。傍晚的火烧云团团堆涌在西边天空时,家家户户的场院里就摆上了木桌和方凳,人们坐下来围着桌子用木筷吃饭,谈论庄稼、天气和生育。待到火烧云下去了,天色也昏暗了,蚊蚋蜂拥而来,人们就收了桌子,回屋子睡觉去。人们在梦中见到秀木在微笑中歌唱。盛着茶的木碗里有珍珠在闪闪发光。
⑶我看见了树,秋天的树。它们的叶子已经被风霜染成金红和鹅黄色。凋零的树叶四处飞舞着,有的去了水里,有的跑了一圈却仍然又回到树下。还有的落到了我的头顶,大概想与我枕着同一个枕头说梦话。我明白那木碗、梳子、桌椅、栅栏、摇篮等等均出自于这一棵棵树的身上。当我们需要它们时,就切断它的咽喉,使它们不再呼吸。森林里的伐木声因为人类欲望的膨胀就从来没有止息过。树本来是把自己的沧桑隐藏在内心深处的。可我们为了利用它的花纹却把它拦腰斩断,并且虚伪地数着它的年轮赞美它的无私。木纹被分裂,它失去了自身的语言和立场。
⑷我走在木桥上看两岸的流水。这时一队送葬的队伍过来了。人们撒着纸钱,抬着显赫的红棺材。木为人的成长作为摇篮的材料后,又为他们归隐黄土做了永恒的栖息之地。阳光照着人们平静的脸,仿佛照着一尊尊木刻。我理解的死亡就是被木器环绕着的休息。我的祖父、外祖父和父亲都是这样选择了他们的归宿。当木桥因为流水天长日久的冲刷变朽时,我明白木是有血肉的。因为只有血肉才会软化。朽掉的木桥瘫在水里,流水依旧淙淙。我站在此岸,望着苍茫的彼岸,白雾使河水有了飞翔之感。朽了的木桥渐渐地幻化成藻类的植物,而流水它依旧淙淙。我忆起了琴声,父亲生前拉出的琴声。小提琴的琴身是木质的,手风琴的琴键也是木质的,它们发出或者凄艳或者热烈的声音。木是多么温和呀,它与人合奏着岁月与心灵之音。
⑸我们依赖着木器生长和休息,也依赖着它远行。火车道的枕木是它铺就的,在水上漂泊的船也是由它造就的。划着木船在河上行走,桨声清幽地掠过岸上的林带,我们看到树木蓊郁地生长,夕照使其仿佛成为一座金碧辉煌的圣殿。它无可争议地成为人世间最迷人的风景。
⑹我看见披枷带锁的古人从梦中走来了。
⑺木被制成枷锁后使人成为囚徒。有的囚徒是冤屈的,所以那枷锁上的血泪就格外醒目。 ⑻刀与剑的柄也是木制的,有人用它去作恶,木被痛苦地授人以柄。神人诸葛亮使木器在战争中的发挥程度绝不亚于特洛伊木马,他的木牛流马千古传唱。而那战争中所用的一切木器都已灰飞烟灭,因为战争永远成为和平的囚徒。
⑼人类伴随着木器走过了一个又一个时代。树木与人一样代代相传,所以木器时代会永远持续下去。我们把木椅放在碧绿的草地上,在阳光下小憩。我们坐在书房里把一本书从木质书架上取下来,读不朽的诗句。
⑩我们把最经典的画镶嵌在木框里,使这画更接近自然和完美。我们用木勺喝汤,体味生活的那一份简单和朴素。我们用木制吊灯照耀居室,使垂落的光明带着一份安详与和谐。 ⑾所有生者的名字最终都会上了墓碑。当木质的墓碑刻上你的名字时,不朽的雨会从天而降,使你墓旁晚辈栽种的小树获得滋润。你静静地在地下听树木生长的声音吧。
(选自《迟子建散文集》长江文艺出版社,有删节)
1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 文章描写的木碗、木窗、木屋、木炕、木桥、木琴,乃至木质的墓碑,鲜活地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木器与人类生活密不可分。
(转 载 于:wWW.smHAida.cOM 海达范文网:我们梦中见)B.作者认为我们活在木器时代,一代又一代,而且还会延续下去,只因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木,只因我们的灵魂拥有木一般的精神和意志。
C.作者把树木比喻为圣殿,说树木是“人世间最迷人的风景”,表明了“木”在作者心目中的崇高地位,以及作者对它的赞美之情。
D.作者从自己身边写起,并由此生发开去,写到人们对木器的情感,人类和木器不可分割的关系,也表达了对木器给人们带来战争灾难的痛惜之情。
E.第五段画横线的句子在结构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生长和休息”是对上文的叙述、描写部分的概括与总结,“远行”则引起下文。
12.文章第三段用一整段写“树”,请谈谈作者这样写的用意。(4分)
13.本文叙写的主要内容是“木器”,为何文章的标题却是“木器时代”?(4分)
14.儿童视角,指的是把儿童来当成观察感知和叙述的角色,通过儿童的眼睛去观察世界,以儿童的口吻,叙述故事,描写人物(如《我的叔叔于勒》)。本文前三段采用的视角就是儿童视角,请结合文本分析这样写的好处(8分)
第Ⅱ卷 表达运用 (共83分)
15.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蓊(wěng)蓊郁郁 自缢(shì) 弥(mí)望 绯(fēi)红
B.一椽(chuán)破屋 袅(liǎo)娜 伶俜(pīng) 修葺(qì)
C.混混沌沌(dùn) 幽僻(pì) 猗(yī)郁 折(zhē)腾
D.长歌当(dāng)哭 涸(hé)辙 迁徙(xǐ) 霎(shà)时
16.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采莲 没精打彩 直接 直截了当
B.忧愁 一愁莫展 留恋 流金铄石
C. 斑驳 搬师回朝 遐迩 急不暇择
D. 品尝 如愿以偿 泄恨 一泻千里
1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63岁的何大爷抱着老伴的遗体坐在人行道上近两小时。这对在沈阳打工的抚顺老夫妻,虽无锦衣玉食的生活,却又互助的陪伴和相濡以沫的日子。 ....
B.不少国际班过早地在高二甚至高一安排学习AP(美国大学先修课程),在教育专家看来,这种课程设置对学生来说有揠苗助长的倾向。 ....
C.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以来,大家同仇敌忾,对“脏乱差”现象零容忍,克服麻木、应....
付的心态,极力缩短我们和文明的距离。
D.侵华日军一手制造的这一灭绝人性的大屠杀,是二战史上“三大惨案”之一,是人类历史上骇人听闻的反人类罪行。 ....
18.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按照国家环保部的统一要求,合肥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和合肥市气象台将于2015年1月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