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屈原的爱国故事200字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5 07:17:39 体裁作文
屈原的爱国故事200字体裁作文

篇一:爱国诗人屈原的故事

爱国诗人屈原的故事

屈原是古代一位伟大的诗人,也是一位杰出的爱国者。他出生在战国时期的楚国,家乡在现在的湖北秭归,离长江三峡不远。这里风景奇美,山光水色,迷人动听。屈原非常热爱自己的家乡,热爱楚国。可是楚国的统治者腐败无能,不图进取,使国家渐渐衰弱,百姓生活也很痛苦。屈原对此非常着急,他来到王宫,劝楚王改革图强。不料他受到奸臣的陷害和攻击,一度信任他的楚王竟把他赶出都城,流放到了远方。

屈原的一片爱国心不被人理解,他难过极了。有人劝他说:“楚国既然不需要你,你何不到别国去,照样可以施展才能呀!”屈原回答说:“我爱我的楚国,为它的命运担忧,为百姓的痛苦伤心。我明知道自己的处境很危险,可是我舍不得我的故土,我希望有一天还能为它出力。”

屈原写了许多诗,表达自己的爱国之情。他想象自己乘着龙驾着象,在天空中翱翔,就要飞往远方,离开楚国。忽然回头看到了可爱的家乡,立刻停住了脚步。他的仆人哭了,连马也不肯再往前走,他又回到了楚国,并下决心:如果不能实现我的愿望,我就投江而死,用生命殉我的祖国!

不久,屈原怀着对楚国深深的眷恋,投入了汨罗江。他对楚国的爱就是对中国的爱,对自己所属民族的爱。所以全国人民至今还怀念他,每年的端午节,人们划龙舟,吃粽子,就是为了纪念屈原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篇二:爱国诗人屈原的故事

爱国诗人屈原的故事

据《史记》记载, 屈原是楚怀王时的大臣, 因为他受到楚怀王的重用, 引起上官大夫及及令尹子兰的嫉妒, 就在楚怀王及继位的顷襄王之前毁谤屈原. 楚王汏而逐渐疏远屈原, 连带的也不采纳他的谏言, 最后甚至将屈原放逐. 屈原满怀悲愤, 落拓江湖, 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后, 怀石投汨罗江自尽。屈原死后数十年, 楚国终因谗臣误国而为秦所灭。但是屈原这位忠而见疑的悲剧英雄还活在楚国姓的心中. 下面这个故事可以用来说明楚人爱戴屈原的心情。

据说屈原投江后, 楚国的百姓哀痛异常, 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 渔夫们起船只, 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尸身。有位渔夫还拿出事先准备的粽子, 鸡蛋等食物, 扑通的往江里面丢, 说是让鱼假吃了, 就不会去咬屈大夫尸身。一老医师则拿了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 说是要药晕了蛟龙, 使它不能伤害屈大夫。过不了多久, 水面上浮起了一条昏晕的蛟龙, 龙须上还沾着一片屈大夫的衣襟。人们就把这恶龙拉上岸, 抽了筋, 脖子上, 然后把龙筋缠在孩子们的手睕, 脖子上, 又用雄黄酒抹七窍, 使那些毒蛇害虫都不敢来伤害这些小孩子。

据说屈原投江的那天是五月五日. 从此以后, 每年到了五月五日, 人们都要划龙舟, 吃粽子, 喝雄黄酒来纪念屈原。

屈原曾经写了很多优秀的诗歌,其中最有名的是《离骚》。他在诗歌里,痛斥卖国的小人,表达了他忧国忧民的心情,对楚国的一草一木,都寄托了无限的深情。后来人们认为屈原是一位我国古代杰出的爱国诗人。

篇三:爱国诗人屈原的故事 关于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

爱国诗人屈原的故事 关于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

导读:据《史记》记载, 屈原是楚怀王时的大臣, 因为他受到楚怀王的重用, 引起上官大夫及及令尹子兰的嫉妒, 就在楚怀王及继位的顷襄王之前毁谤屈原. 楚王汏而逐渐疏远屈原, 连带的也不采纳他的谏言, 最后甚至将屈原放逐. 屈原满怀悲愤, 落拓江湖, 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后, 怀石投汨罗江自尽。屈原死后数十年, 楚国终因谗臣误国而为秦所灭。但是屈原这位忠而见疑的悲剧英雄还活在楚国姓的心中. 下面这个故事可以用来说明楚人爱戴屈原的心情。

据说屈原投江后, 楚国的百姓哀痛异常, 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 渔夫们起船只, 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尸身。有位渔夫还拿出事先准备的粽子, 鸡蛋等食物, 扑通的往江里面丢, 说是让鱼假吃了, 就不会去咬屈大夫尸身。一老医师则拿了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 说是要药晕了蛟龙, 使它不能伤害屈大夫。过不了多久, 水面上浮起了一条昏晕的蛟龙, 龙须上还沾着一片屈大夫的衣襟。人们就把这恶龙拉上岸, 抽了筋, 脖子上, 然后把龙筋缠在孩子们的手睕, 脖子上, 又用雄黄酒抹七窍, 使那些毒蛇害虫都不敢来伤害这些小孩子。

据说屈原投江的那天是五月五日. 从此以后, 每年到了五月五日, 人们都要划龙舟, 吃粽子, 喝雄黄酒来纪念屈原。

屈原曾经写了很多优秀的诗歌,其中最有名的是《离骚》。他在诗歌里,痛斥卖国的小人,表达了他忧国忧民的心情,对楚国的一草一木,都寄托了无限的深情。后来人们认为屈原是一位我国古代杰出的爱国诗人。

篇四:传承端午习俗 弘扬屈原爱国精神

传承端午习俗 弘扬屈原爱国精神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端午节,到那天,人们整天都沉浸在喜气洋洋的气氛里。

每逢端午节那天,人们都包粽子吃。听说这其中还有一个故事,据说,很久以前,有一位著名的爱国大诗人,他叫屈原,他不仅十分爱自己的祖国,还非常有才气并且受到了楚王的重用。后来,楚王听信了馋言,把屈原放逐出去,屈原忿忿不平,便在五月初五那天投汩罗江自杀。人们知道了,怕江里的鱼虾把屈原的尸体吃掉,便包了许多味道鲜美的粽子扔进江里,这样鱼就不会吃屈原的尸体了。可以这样说,没有一种食物能像粽子一样寓意丰富,粽子的形状棱角分明,象征着屈原的人格棱角分明,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粽子的里面包一颗红枣,象征着屈原的赤胆忠心……总之,粽子表达了人们对屈原的无比敬重,正好那天是农历五月初五,善良的人们为了纪念屈原,把这天定为端午节,以示悼念。

屈原绝没有想到,生前他忍受无人理解的寂寞;而他死后,他的继承者们贯穿古今,前仆后继,层出不穷。穿越岁月的河流,多少仁人志士呼唤良知和责任,挽留忠贞和圣洁。智者用深邃的眼睛审视历史,用沉重的笔墨审阅历史,把一部残破的书写得理性而厚重。李白、杜甫、岳飞、文天祥、苏轼、辛弃疾、谭嗣同等等数不胜数的热血男儿传承着屈原的精神。可以这样说,是他让端午节熠熠闪光;是他让湘水接受祭拜;是他让国人由蒙昧走向进步。古往今来,有多少人唱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去找寻真理,又有多少人抛头颅,洒热血,

来表达对祖国的爱恋,屈原虽然在岁月河流中漂走了,但是《离骚》、《九歌》等光辉诗篇,以及他留下的精神财富,却永远留在中华灿烂的史册上。

对于今天的中国人来说,屈原的精神从未像今天离我们这么近,这么亲切。每每中国发生的任何灾难,都能让中国13亿人民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让中国人更加想念屈原,屈原那处在人生的逆境中,却时刻怀着对祖国灿若日月的情怀,随国家同呼吸,共命运,身虽死,情不改的爱国情结,不正是中国目前最需要的吗?那江上竞飞的龙舟,不正是13亿人民同心协力划动的吗? 众人划桨开大船,在大自然的强悍面前,人类团结一致,血脉相连。

在这个粽叶飘香的季节里,我们走的更稳,更坚定,无往而不胜,只因为我们心中有一个坚定的信念,那就是爱中国!

篇五:论屈原爱国主义精神

摘要

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一位伟大的诗人,其爱国主义精神名传千古,万古传颂。屈原为挽救楚国于危难之中,实现“存君兴国”的夙愿,在思想保守的楚国倡导并推行了一系以“美政”为核心的政治改革。由于改革触犯了旧贵族的利益,遭到了贵族群小的极力诋毁。但诗人宁折不弯,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在与权奸的斗争中显示了高标节操,爱国赤诚。诗人一生坎坷,在痛苦中孕育的诗篇显示了诗人赤诚的爱国心和忧国忧民的爱国情。通过对春秋中叶以来,对当时楚国的屈原生活的时代环境,生平事迹和爱国主义精神进行分析评论。本文主要就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形成的原因及表现作分析。

关键字: 屈原 美政 以民为本 爱国精神

目录

摘要……………………………………………………………………..1

一、 屈原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原因…………………………………....3

(一) 屈原身世…………………………………………………….3

(二) 社会背景…………………………………………………….3

二、屈原爱国主义精神的表现………………………………………..4

(一)美政理想……………………………………………………..4

(二)以民为本,忧国忧民………………………………………..6

(三)嫉恶如仇的批判精神………………………………………..7

三、小结………………………………………………………………..8

四、参考文献…………………………………………………………...9

一.屈原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原因

(一)屈原身世

屈原的少年时代充满着浪漫色彩。他诞生在山水灵秀的巫峡附近,环境的熏陶使他从小便养成个性高洁,好奇服,爱花草的品格。屈氏家族虽然与楚国同姓,但与楚国的王公贵族比较,只能属于远离王族的疏族。屈原的父亲伯庸一生不得志,他深居僻壤。靠世袭的“食邑”过日子,早已从贵族显赫的地位上跌落下来。屈原出生时,家道已中落,但也在一般人之上,过着丰衣足食,不忧冻馁的生活。屈原从小聪颖过人、开卷过目成诵,提笔作文为诗。在乐平里,当时能够搜集到的书,他几乎都读过。如晋《乘》、楚《木寿 杌》、鲁《春秋》等正史,《论语》等儒家经典,以及广为流传的诸子学说等。屈原更喜欢山歌、渔歌和祭祀歌曲,每得到一首,便如获至宝,从中汲取营养。

屈原出身贵族,但到屈原出生时,家道中落。因此,谋求政治地位是屈原振兴家族的唯一出路,屈原虽然出身于家道中落时期,但是他仍然受过良好的教育。有着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和进步的爱国主义思想。

(二)社会背景

屈原爱国主义精神的形成与当时社会背景密切相关。春秋时期是一个百家争鸣的时期,在此竞争激烈的社会背景下,各诸侯国争相兼并,改革活动和战争十分活跃。到了战国时期,过百的诸侯国只剩下七个。每个诸侯国都想兼并其他国家而完成统一大业,屈原生在楚怀王和倾襄王时期,各国的兼并战争不断,而楚国又在慢慢的衰落,面对着西边秦国的慢慢强大,楚国岌岌可危。在这一背景下.屈原挺身而出,希望用一系列

屈原的爱国故事200字

的政策来改变楚国的现状,同时屈原也希望楚国的统治者能从日酣宴饮的享乐中清醒过来。屈原抱着一颗炽热的爱国之心,试图来改变楚国的命运,他提倡以民为本,并且一直坚持着他的“美政”理想。在楚王信任他时,他表现得更有信心,更有激情。当屈原的思想受到当朝恶势力的抵制和迫害时,他不计个人得失,依旧坚持着自己的思想, 置生死于度外,誓死不渝地忠于自己的事业和理想!

二.屈原爱国主义精神的表现

(一)屈原的“美政”理想

1.1“美政”理想是屈原爱国主义精神的核心。

屈原作为战国时代一名高瞻远瞩的政治人物,他对当时的社会现状了如指掌。他深知自己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崇尚权谋谲诈,推行弱肉强食法则的侵吞攻伐时代:列国纷争,狼烟四起,万民缟素,血流成河,弱国的苟存只能仰人鼻息,成为附庸;弱国的灭亡只是利益相争的殉葬品。此时的楚国已陷入重重危机,形势岌岌可危,可楚国君臣对潜在的威胁视而不见,依旧沉醉于丝竹管弦,声色犬马之中。诗人忧心忡忡,若蹈虎尾,涉于春冰。他多么希望楚国统治者从沉醉中醒来,面对残酷现实,上下一心,整顿朝纲,励精图治,大有作为,重现昔日鼎中原的辉煌,完成统一中国的理想。诗人把这一理想称之为“美政”,欲以“美政”作为振兴保守落后楚国的一剂良方。

1.2 “美政”理想是爱国主义精神的原动力。

屈原的“美政”理想在作品中虽表述得比较空泛,但也有其具体的时代内容。从诗中来看,主要是指使楚国独立富强,并走上完成统一中国大业的道路。这一理想是契合时代发展脉搏的,其本质就是反对楚国旧贵族的世袭特权。为了实现理想,诗人针对楚国种种流弊,旗帜鲜明地提出了政治改革的主张:“举贤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所谓“举贤授能”,即不分贫贱,选拔人才来治理国家;所谓“循绳墨而不颇”。即修明法度,严格依法办事。这两点归结起来就是实行改革,除去弊政。这一主张如能施行,将如一把锋利的手术刀,剜除楚国政治肌体上的毒瘤、烂疮,使衰老的楚国变得更健康,更茁壮,从而走上国富民强的康庄大国之道。诗人大力倡导“举贤授能”,绝非空穴来风,而是有其历史根据的。从历史上看,能“举贤授能”者不乏其人。那些兴国的圣君都不拘一格使用人才,所以屈原认为楚王若能像那些兴国得国君一样用“举贤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的办法来治理楚国,楚国必将强大起来。因此“美政”思想使屈原看到了希望,这也正是一直支撑着屈原走下去的最大也是最原始的动力。

1.3屈原“美政”的理想就是富国强兵的理想。

战国时代,各诸侯先后在各国变法图强。变法成为了这一时代发展的潮流。

当时,楚国政坛由旧贵族把持,旧贵族统治实际上是“背法度而心治”。为实现“国富强而法立”的目的,屈原主张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依法治国。为此,诗人在位时,做了一系列“明法之嫌疑”的工作,楚国国力也随之有所起色。怀王初期,楚与齐秦称雄,怀王任合纵长等事实就是明证,然而好景不长,屈原依法治国的措施损害到了群小利益,招致他们的极力诽谤。楚王因没有法制思想而受蒙信谗,遂疏远了屈原。忠臣远逝,小人当道。他们在楚国的违法乱纪行径遭到了正直诗人严厉斥责:“固时俗之工巧兮,竞周容以为度。”这些小人花言巧语,蛊惑世人,为谋取恩宠荣禄,不惜违背法度,变更正确的治国之道。最终使得屈原的理想毁于一旦,诗人正是在忧愁忧思之际创作出了《离骚》这一部伟大的作品。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