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岁儿子一点都不听话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2 13:56:33 体裁作文
篇一:如何教育不听话孩子 儿子不听话怎么办 青少年教育专家
如何教育不听话孩子
众所周知,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有获得成人关怀的必要。每个家长,也明白,孩子都要度过一个青春逆反期。可由于种种,家长依旧不能合理引导孩子成长,于是,在这一特定阶段,孩子不听话了,家长无奈了!很多人人都把孩子这一突发事故多的年龄阶段称作“危险期”,那么,家长该如何帮孩子度过危险期呢?笔者曾亲临慧腾青少年成长学校,有幸听过一次“问题学生”家长与首席心理自诩师甘灵杰的对话。
来自浙江的张女士表示,接受过良好教育的她,当然明白孩子有青春叛逆期,也知道,这个时候是非常给孩子更多的容忍和关爱。所以,她会经常给女儿买她喜欢的东西,只要有时间就陪女儿出去玩。她想通过这样的方式,孩子会相信自己,依赖自己。可她发现,孩子大了,自然会爆发各种各样的问题,张女士曾尝试着用不同的方法和她沟通,却因为自己的脾气有时很急噪,看到问题又不能找到合适的办法进行解决,因此,常常是和孩子闹得很不开心才收场。
甘灵杰老师跟我们分享了一个这样的小故事。日本人基本是对孩子采取放松型教育的,孩子也非常自立,他们基本都是好几个兄弟姐妹,从小就懂得分享和自己努力。家庭里基本是严父慈母型,甚至爸爸根本就不管孩子的教育。可他们从小就会做自己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做饭炒菜洗衣服,带到离开父母去外地求学,日本的学生也表现的相当自立。
“好的教育是一门艺术,家长首先要做的不是给孩子设想一个多么美好的未来并为孩子设定很多的条条框框。真正懂教育的家长应该是,尊重孩子独特的兴趣和人格并做到适时引导,这样,孩子才会健康成长。”甘灵杰老师如是说道。
慧腾青少年成长学校作为特训学校的个中翘楚,之所以有着较高的转化率正是我们给了孩子充分的自我反省、自我成长的空间。
篇二:孩子不听话,一句话就轻松解决
孩子不听话,一句话就轻松解决 前不久听到一位妈妈说——
都不知道该怎么跟我家孩子说话了。昨儿,我说该出门找小朋友玩儿了,不过天冷,得多穿件衣服。结果孩子死活不穿。我最后告诉她,如果你不穿衣服,咱们就 出不来门了。这孩子脾气倔的,最后闹到在地上打滚起来。我一生气就没理她。等她哭够了,天也不早了,结果门愣是没出去。
这种孩子闹脾气的情况,几乎在每个家庭都存在。可是,孩子的很多哭闹,其实都是可以避免的。接着上面这个妈妈的问题看,我们设想两种对比情形:
第一种情形:妈妈手捧衣服对孩子说:“我们多穿一件衣服,外面冷!”处于叛逆期的孩子会出现这种情况:“我不要穿衣服!”
第二种情形:妈妈说:“宝贝,穿上衣服,我们就可以出发了!”孩子往往会爽快地回答道:“好!”
为什么两种情形会有这么大的区分呢?原因在使用了不同的沟通技巧。
我们的孩子活在非黑即白的世界
孩子小的时候,判断一切的标准非黑即白。这种思维方式一直会持续到孩子进入青春期之前。我一位朋友家儿子正在读小学二年级。他告诉我这么一个有意思的现象:
他带儿子看电影,儿子指着男主角问:这是好人还是坏人?可是电影里的人物角色,没有那么明显的好坏区分。于是我这朋友就告诉儿子,这个人说不上好,也算不上坏。他儿子显然对这个回答很不满意。没过多一会儿,儿子又开始问:那现在,他是好人还是坏人?
这父亲才回过神来。于是,换了个方式,很干脆地告诉儿子:他是好人。他儿子这才长舒一口气,满意了。
对孩子来说,他们完全无法理解,这个世界可以有东西既好又坏,既不好又不坏的。要么是好的,要么是坏的;要么是黑的,要么是白的,这就是孩子们的逻辑。
在孩子的语言能力有了发展以后,我们还会发现,孩子喜欢用“总是”、“决不”、“永远”之类非常极端和决绝的词,就是源于他们这个时候惯于单行线的思维模式。
为此,面对孩子含糊其辞是绝对行不通的。若你跟孩子说“不好说”、“都挺好”“你可以这样一点点那样一些”之类的话,孩子无法听懂。所以,能够用黑白的方式去跟孩子说的东西,就用黑白去说。不能的,就不说。如此可以帮助孩子建立一个明确的是非观。
孩子的思维是不可逆的
最初的时候,孩子的思维非常单纯,等到大一些,会有复杂化的发展趋势,但是他的思维,仍然是不可逆的。所谓不可逆,比如你问孩子“你的姐姐是谁”,他能 回答出来。如果你问“你姐姐的弟弟是谁”,他就无法倒推回来。这就是为什么前面那个例子,为什么会有那么神奇的反差效果。
第一种情景中,妈妈是在用自己的思维在表达:因为天冷了,所以要多穿衣服才能出门。可是,孩子的思维不会倒推:哦,要多穿衣服,是因为外面天冷。相反,第二种情景中,妈妈说,穿衣服,我们就出门。如此,孩子自动地从前往后这么梳理,觉得是这么回事。
所以,父母多用“一……就”的句式,可以引导孩子明白事件的逻辑顺序,孩子也会更易理解和听话。
少用复杂的因果推理句式,避免用“如果,就”,因为这些句子要么孩子听不懂,要么孩子有被威胁的感觉,都无法起到好的沟通效果。
尤其不要用“你如果不,我就不”。譬如不少妈妈爱说的:“你如果不听话,我就不带你出去玩儿之类”、“你如果不把饭吃饭,我就不给你吃零食了”。
这种句式,没有给孩子提供更多的选择,很容易造成亲子沟通的不畅,而且总是负性的说辞,就像是在威胁孩子,反而会造成孩子更想去挑战妈妈设定的规矩。
叛逆期的孩子尤其不爱听废话
1-3岁,无论对父母还是孩子都是个坎。此时,孩子正处于叛逆期。叛逆期并不是说孩子就是在胡闹。孩子有孩子的坚持。只有在他们发现自己无法引起父母的注意时,才会变得比较固执。
1岁以前孩子没有语言能力,父母反而可以多说,也可以讲道理,语气温暖平和,孩子反而能够听懂,感觉到父母在传达着什么。而面对1-3岁的孩子,父母说话则要注意,必须要简洁明了。
尽量少说:“我们现在出门好不好?”“你把鞋子穿上好不好”之类的话,因为这样的句子多只会得到孩子挑衅的、否定的回答。此时 父母说话的原则:少说不,多说可以选择的东西,不要和孩子废话。
比如,不要反复啰嗦说:“你不能把鞋子放在这里那里”,“你别把鞋子放在床上!”合适的说 法是:“你可以把鞋子放在床边,也可以放在鞋架上。”
其次,要少进行道德说教。成人世界的道德标准对于这个时期的孩子并不适用,此时孩子犯错误也并不能上升到道德层面。如果父母拿成人标准去要求孩子,必然会引来亲子之间的又一场战争。
凡事先关注孩子的情绪,因为孩子的所有情绪都是合理的
孩子是靠着皮肤和心灵的微妙的感觉在认识这个世界。他们活在梦里,也不会按照常理出牌。但是无论如何,这都是孩子成长历程中跨不过去的一步。
此时,孩子所有的情感和情绪,不管再离谱,再不可思议,都是合理且合法的,都应该得到尊重。父母必须要接受这样的孩子,而不是嘲笑、冷漠或者粗暴阻拦。
当然,尽管孩子不需要对自己的情感和情绪负责,但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所以,如果孩子做出了破坏性行为,父母就必须介入,通过规则设立以及恰当引导,帮助孩子通过其他方式去发泄自己的坏情绪。
研究数据表明,除了少一部分孩子(大概10%)由于天生的气质类型,会比较难养,脾气会比较暴躁,40%的孩子其实都属于易养型,剩余为中间部分。
更多时候是父母自己脾气不好,缺乏方法,却还反过来觉得自己的孩子和自己的期待有差距,不是自己想要的孩子。父母首先没有接纳自己的孩子,干脆把自己的耳朵对孩子“关闭”掉,就更加谈不上良好沟通。
听不听话,先是孩子自己的事儿;立规矩前,先让孩子知道
孩子3岁之后开始共情,能够理解别人的想法和我的有可能不一样,这就给了他们理由要去和人沟通。而且,3岁以后,孩子可以听懂大人的话,也有能力去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因此父母一定要尊重孩子的想法,呵护孩子社会化的最初尝试。
我们常见这样一幕:父母带孩子去商场的时候,孩子就开始要买这个买那个,然后父母就会和孩子上演一幕意志力的抗战。最后当然是父母赢了,并且对孩子冠之“无理取闹”。
其实这是可以避免的。父母可以在进商场之前,就和孩子约好:今天你可以买一件东西,咱们说好了,只买一件。如果父母不提前说,孩子可不知道父母的想法只 是:带我随便逛下,不打算给我买任何东西。
相反,孩子的内心可是充满了期待呢。最后,父母觉得孩子胡闹、不乖、不听话。大人们没有想到的是,兴许孩子还会 觉得父母不好沟通、不好说话。
另外,孩子不听话的时候,父母们要选择合适的时间和机会跟孩子沟通。别看孩子小,一岁以内的孩子就已经有各种情绪了;一岁多的孩子就已经懂得“记仇”;两三岁的孩子开始“撒谎”,甚至还会有很强的自尊心。所以,要把孩子当成人一样去看待。沟通的前提,一定是尊重。
篇三:孩子为什么不听话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最好的启蒙老师。孩子所表现出来的品质往往是受父母最潜移默化的影响。本篇是从沟通的细节入手,从学会欣赏孩子,给孩子以更多的理解与关爱,放下家长的权威与孩子平等地交流,循循善诱地引导他们,耐心地帮助孩子健康地成长。
孩子不听话对许多父母来说是一件很头疼的事。为了有效地帮助家长解决孩子不听话的问题,首先,找出孩子不听话的根源,只有把孩子不听话的根源找到,才能找到合理的解决方法。
1.对孩子管束过严孩子是父母的心头肉,说这话一点都不假,爱护孩子,让孩子健康成长,是天下所有父母共同的心愿。在当今社会的家庭教育中,父母确实也对子女的教育问题非常关心,但很多父母却忽视了家教的方法与孩子各方面的细节问题。随着孩子的慢慢长大,独立意识也越来越强,如果在这个过程中家长忽视了孩子的这些微妙变化,还把他当作处世不惊的蓓蕾来呵护、管束,则会带来一系列的负面影响。也有一部分家长持否定的态度,他们认为孩子小自我保护能力不强,尤其在学习方面还没有自制力,只有家长尽更多的责任才会使孩子更健康地成长。但是家长却殊不知,在实施?临护责任?的同时,则不能懂得理解孩子、尊重孩子,其结果往往适得其反。
父母们对子女有着美好的期望,希望自己的孩子在能力、智力各方面能超过自己,成为出类拔萃的人才。要想将这些期望成为现实,孩子不仅要身体健康、智力超常、具有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及良好的心理品质,还要有家庭必有的科学教育方法才可以。否则,由于父母对子女们的期望过高,要求过多,管教过严,实行?棍棒式?教育,就会因家庭气氛过于紧张、严肃导致不必要的意外发生。这样的教育不仅达不到自己的期望,更是害了孩子,甚至是更严重的后果。
张健是一个读学前班小班的4岁孩子,他健康、活泼,人见人爱。在他很小的时候,他的父母就给他进行了超前教育,因为他们认为小孩子多学点知识对以后的学习、生活都是很有好处的。这种超前教育尤其表现在张健上小班时,英语、识字、算术、绘画、书法、钢琴样样俱全,学习这些的时间占去了他的全部时间。起初,张健对这些都很感兴趣,也觉得非常新鲜,可没坚持了多久他就开始厌烦了,可他的父母却认为张健太不争气了,就开始实行?棍棒式?教育,并且坚信:不打不成材,对孩子严厉一点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在学习时只要孩子一走神或表现的不愿意学习,他的妈妈就会狠很地揍他一顿并且不许他哭,强制着他继续练、继续读算、写。
一段时间之后,张健失去了以往的天真笑脸、健康肤色了,从而变得忧郁,整天心事重重的样子机械地应付着父母交给的各种学习内容和各种要求。终于有一天,不幸降临在张健的身上,一向身体健康的张健开始患感冒,直接引起了严重的心肌炎而导致了心脏病。之后的张健就再也不能与同龄人一样过集体生活了,必须进行特级护理。同时,医生对张健父母的警告是:不能使孩子情绪激动,不能过于紧张,更不能让他觉得害怕;否则,心脏负担会加大而危机生命。这时,他的父母后悔莫及,但已经来不及了。
张健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后果,完全是因为他的父母对他的管束过于严格,而造成了张健忧
郁、恐惧,心理压力过大,又得不到充分的休息,体质下降而得病的。张健的例子只是众多家庭中出现的其中一个特写,生活中像这样对孩子管束过于严格的父母还有很多。对此,心理学家说:?儿童时代是人生的重要阶段,有他的独特性,就像一朵花正在开放和成长。?花朵的开放是需要很多过程的,更别说孩子的成长教育更是重要的事情。
家长有时需要?放养?孩子
事实上,为人父母者没有不心疼自己孩子的,无论是管束过严还是?放养?孩子,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比自己强。对于家长教育孩子的问题一直被教育学家们的重视,生活中有些家长懂得尊重孩子,可以让孩子在相对自由独立的环境中学习本领,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放养?。适当的时候父母应该?放养?孩子,因为孩子也具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意识,他们并不是父母的私有物,可以随自己的方法去?定义?,当然也不是让父母们对孩子臵之不理。适当的放养孩子可以培养其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任何一个人都需要有自己的空间,即使是年龄尚小的孩子也不例外。任何一个孩子都不希望自己被管束着,尤其是管束过严他们更会反射出一种逆反心理,因此,为人父母者一定要适当的放养自己的孩子,让他有一定的自由空间,该玩的时候就痛痛快快地玩,该学习的时候就认真学习。
家长应正确引导教育孩子
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的希望,更是父母的期望。作为家长有对孩子的监护义务及教育义务,但不能以自己的意愿进行没有原则的教育。特别是在孩子的幼儿时期,虽然对新鲜事物容易接受,可由于心理、生理等方面的承受力还是非常有限的,他们的注意力,兴趣都很容易转移。因此,对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应做到结合事实,可根据实际情况再进行传授教育,尽可能的使其扩大知识面,也可通过游戏的方法使孩子从中获得知识。
在教育孩子时,家长应根据科学的育儿方法,才能有科学的头脑。要科学教育孩子,首先要了解孩子的爱好,从中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因为孩子对教育没有深刻的认识,从兴趣出发是最科学有效的方法,而且还能很好的培养孩子的探索精神和细心观察的能力。其次,在日常生活中可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如自己洗漱、叠被等力所能及的事;而且要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而提高这种能力的培养,如自己洗澡、洗袜子、整理自己的房间或帮家里做些简单的家务等。这对培养孩子的助人为乐及独立能力,在学习中的毅力等都有很大的帮助,还会使其充满自信的克服一切困难。
2.教育方式不当合理的教育方式,不仅对于受教育者来说十分有益,对于教育者来说也有极大的重要性,而不正确的教育方式只会使教育的结果本末倒臵,适得其反。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很多父母的教育方法却都是不正确的,由此也引发了一系列严重的后果:
引发暴力问题
李女士拨通了心理医生的电话,哭诉着她和儿子之间的矛盾。原来,李女士的儿子小刚今年才17岁,可是动手打妈妈却已经成了家常便饭,常常用?打?来威胁妈妈满足他的任何无
理要求。经过医生的仔细询问,李女士的儿子终于说出了自己的内心想法:
?在我的印象中,我从小就是在爸爸妈妈的打骂下长大的。他们从来都不考虑我的自尊,不管有没有外人在场,都会当着别人的面打我。令我印象最深的一次是,由于淘气,妈妈不顾大街上那么多人的目光,动手狠狠地打了我,直到现在我都记忆犹新。记得在我上小学6年级的时候,有一次妈妈又朝我动手,我本能地抬手挡了一下,我看到她的表情有些吃惊,甚至下意识间还后退了一步,也许她没有想到我会有这样的反抗吧。从那以后,我忽然觉得我可以不再像以前一样任他们摆布,我完全有反抗的能力,于是当他们再向我挥拳头时,我便毫不示弱地回击过去。慢慢地我发现,其实他们也挺怕我的,于是我更加有恃无恐了。我要什么他们就必需满足我什么,如果无法满足我就打他们,有时候妈妈对我唠叨,我就大声地说让她‘闭嘴’,结果她就真的闭嘴了。?
其实,小刚之所以会养成这样的性格,可以说完全是由他的父母一手制造的。经常打骂孩子,就会在无形当中给孩子灌输一种理念:拳头可以解决任何问题。一旦有一天,当孩子内心的暴力因素被家长激发出来,就会反过来施暴于家长。
引发孩子的焦虑情绪
大部分父母都会陷入一种错误思维:那就是把孩子的实际年龄看得较小。但恰恰相反的是,孩子却往往将自己看得比实际年龄大,由此两代人之间便形成了一种偏差。父母总是希望能管制孩子,给他们一些约束和压力,但孩子却开始萌发越来越强烈的独立自主的欲望,终归还是在父母的压制下,他们内心深处又会感到特别恐慌与不安。为了掩饰自己内心的真实状态,孩子们便会拼命虚张声势,从而过分地强调自主愿望,最具代表性的表现莫过于对父母的严厉惩罚进行强烈的反抗。倘若此时父母没有认识到教育方式上出现了偏颇,还是一味地对孩子进行压制和管教,那么孩子的心理就很容易转化为焦虑。
引发更多的?啃老族?
21世纪,本该是年轻人大展身手的好时机,但当代社会却出现了很多?啃老族?。他们没有固定工作,整日游手好闲,手头紧了便回去向父母伸手要,这种现象实在让人感到痛心。心理专家认为,其实造成这种现象最大的原因就是他们在小时候受到了不正当的教育方式,其中溺爱是最关键的。很多父母对孩子过于保护,都好几岁了还要喂饭,导致他们成年以后缺乏独立意识和独立能力。小时候依赖父母的越多,就越难培养出独立自信的性格。
没有正确的是非观
很多家庭都会出现这种现象:当孩子问出一个问题时,家长给出的答案不一致。这就会使孩子无法形成独立的判断,不知道哪种说法是对的,哪种说法是错的,思维长期处于切换和跳跃当中,无法集中注意力,难以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因此,家长意见要统一。
那么,父母到底应该怎么做呢?
创造和谐的家庭氛围
家庭氛围的好坏对于孩子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良好的家庭氛围应该是平等、和谐、愉快、
整洁、民主、充满欢笑的,一个生活在这样环境下的孩子,会对生活充满了热爱,对未来充满了希望。相反地,如果家庭氛围是暴力的,恶劣的,悲伤的,那么可想而知,孩子长大以后会有怎样的心理?
笑笑是一个十分乐观向上的孩子,聪明好学,活泼可爱,平时在学校和所有的同学都能合的来,而且学习成绩也是数一数二的。但他的班主任王老师通过其他同学了解道,笑笑的家庭并不富裕,父母都只是老实巴交的工人,那么,是什么让笑笑能够如此开阔地面对生活呢?王老师决定对笑笑做一次家访。来到笑笑的家里,王老师的第一感觉就是,地方虽然不大但是很温馨,每一寸地方都被收拾地干净整洁,一尘不染。笑笑的父母热情地请王老师坐下,端茶倒水,待客周到,而笑笑也在一旁礼貌地和王老师说话。通过和笑笑的父母聊天,王老师才了解道,原来笑笑还有一个长年卧病不起的奶奶,但由于笑笑的父母照顾地十分周到体贴,每天不怕脏不怕累地整理病床,老人家活得也十分有劲儿。在父母的影响下,笑笑从小就十分孝敬奶奶,每天回家写完作业后,就跑到奶奶的房间里陪她聊天,常逗得奶奶开怀大笑。王老师终于明白了,是这种浓厚的敬老爱幼的风气,是这种处处充满着欢乐的氛围,才培养出了自信勇敢的笑笑。
如果生活中每位家庭都能像笑笑的父母一样,为子女创造一种和谐的家庭环境,那么他们的孩子一定可以健康地成长,且对孩子的行为和智力发展,也有不一样的巩固作用。
和孩子多一些沟通
一份调查显示,现在的孩子普遍都缺乏责任感和义务感,主要也是由于父母不恰当的教育方式所引致。
中国的父母好像基本上和孩子很少互动,双方呆在一起的时间无非就是吃饭和看电视的时候,如果将这两个时间段除掉,那么孩子和父母交流的时间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这是造成孩子缺乏责任感和义务感的主要因素。试想,平时基本上不和父母交流,孩子又怎么会主动去关心父母呢?又如何去留意父母是否开心呢?;
善于学习其他好的教育方式
其实,父母也需要学习,学习一下好的家教经验,学习一下新的教育方法,不断地加以改进和改善。
张女士的女儿上小学五年级,正是调皮捣蛋的时候,尽管张女士在女儿身上花费了大量心血,但还时常常感到力不从心。这一天,张女士又对女儿的所作所为感到不满,于是唠叨埋怨不休,可是女儿对这种方式似乎已经司空见惯,对妈妈的大声说教臵若罔闻。后来,干脆甩门而去,弃妈妈于不顾,任其大发雷霆。这一做法令张女士更加伤心,甚至落泪,她不知道该如何做才能让女儿听到自己的心声。思考良久之后,张女士决定给女儿写一封信,信的内容无非就是向女儿诉说自己的苦衷,而她的不懂事又令妈妈十分伤心,作为父母的不易等等。同时在信的结尾,张女士甚至还写了几句气话,如不会再过多地去管她,任她自己发展等。总之,张女士的目的就是通过这封信来感化女儿。女儿看了这封信后,也写了一封信给妈妈,张女士看
着那一行行稚嫩的字体,不禁湿了眼眶,女儿的信内容如下:
?妈妈,我看完你写给我的信,感到十分内疚,对不起我让您失望了。记得我曾经说过,我要成为让您感到骄傲的女儿,但是我却没有实现,我给您丢脸了。对了,您以前不是说,自己的路要自己走,知识可以改变命运吗?以后,我一定会努力学习,尽量让您少操心。不过,妈妈,我也有一个小小的建议,您是不是也该改一改啊?以后您和我说话时,态度稍微温和一点,只要您的脾气不再像以前那样粗暴,我保证今天的事情不会再发生。?
由此看来,孩子并不是什么都不懂,而是什么都懂。父母的苦心,自己的错误,孩子都理解地十分透彻,他们不满的只是父母的教育方式。相信看完女儿的信,张女士也能够深刻地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因此,天下的父母们,别难为了自己,更别难为了孩子!
因此,父母不要处处都否定孩子的行为,应该积极地看待孩子的成长。就像是爬山一样,如果父母总是站在山顶来看孩子,那么孩子就会显得十分渺小,动作也非常缓慢;但是如果父母站在山下来看孩子就不一样了,你会发现孩子越爬越高,尽管还是十分缓慢,但总归是一直在进步。
当你的孩子十分任性时,当你的孩子不听说教时,当你的孩子挥霍无度时,当你的孩子焦虑不安时……不要认为孩子不可理喻,更不要认为孩子无可救药,不妨先问自己:我的教育方式合适吗?孩子是否乐于接受呢?如果换作是我,能够满意吗?
3.对孩子过于溺爱在现实生活中,随处都有爱的影子。家长对孩子的爱,老师对学生的爱,友谊中的爱,爱情中的爱。可以说,爱在我们的周围无处不在,也正因为生活中有爱我们的人生才能更精彩,有爱我们才可以感知欢乐,有爱我们才可以懂得什么才是幸福。但在这些爱中,只有家长对孩子的爱才是最无私、最伟大的,但殊不知,有时候太多的爱、过渡的爱会让爱变了味。
孩子在0~10岁之间的这段时间里,几乎天天都与家人在一起,所以家人的爱的方式对他们的成长有着很大的影响,不同的方式引导他们向完全不同的方向发展。如何教育孩子,这的确是一个颇伤脑筋的问题,如何教,如何管,这都是十分有讲究的话题。但家长们普遍都会陷入一种误区,那就是不知不觉中在爱的成分中渗入?溺爱?。
一个孩子如何成为有用之才,一直以来是当今世界关注的焦点,一个孩子的成功关键往往在于家长。然而一位好家长必定有科学的教育方法,否则家长对孩子的爱就会适得其反,即使家长给孩子太多的爱他也不懂得什么才是爱,不懂得父母的爱也是要回报的,不懂得自己应该承担什么样的责任和义务。
生活在溺爱下的孩子,几乎什么样的要求都能够轻易得到满足,包括无理的和蛮横的要求。他们在父母无微不至的照料下,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无忧无虑神仙般的生活,渐渐地便失去了很多本应具有的能力,丧失了很多本该具备的优良品质,如智慧、勤劳、刻苦、自信、富有创造性等。更严重的是,溺爱孩子还极大地影响他们以后的交往能力,胆小、娇气,不懂得如何与人相处。
篇四:孩子不听话,家长怎么办?
[转] 孩子不听话,家长怎么办?
你是否经常被孩子折腾得头晕脑涨?你的孩子是否常常和你作对?你面对自己的孩子是否总理问题都是一个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的事情,这里没有灵丹妙药,但却有许多心理教育的原则和技带您探究孩子不听话的种种表现、原因及应对措施,让您能正确且自如地面对孩子不听话的行为。
现象
孩子“不听话”的不同情况
“不听话”,为人父母可能自觉不自觉地会使用这个词,但家长是否清楚,当您使用这个词时,的孩子心里体会到了。为什么会是这样呢?
一、有的孩子好像很任性,想做的事必须做完否则就不行,做完之后才能按照父母要求去做别不吃饭。
二、有的孩子要求父母一起做游戏、聊天、陪他玩,还有兴趣盎然。否则,你不满足他,说不的“小动作”。
三、有的孩子你说什么他似乎总是很有理,不能完全按照父母的要求去做,或者心不甘、情不
四、有的孩子似乎按照父母的要求去做,看似听话,但却心猿意马,不能按时、按量完成父母
五、有的孩子似乎记性不好,丢三落四,告诉他怎么做,他可能一扭头就又忘了,总得让父母以上几种情况出现时,每个家长或多或少的都会遇到,那么,孩子真的“不听话”吗?下面让原因。
原因
孩子:我们不听话的20条原因
差不多所有的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听话,然而有些孩子就是不听话,为什么会这样呢?是不是一些别的原因呢?事实上,孩子之所以不听话,是有许多的原因的。现在我们将在孩子口中的一1.他们对我提出的要求太高太严,我做不到。
2.他们曾伤害过我的自尊心。
3.我对他们不服气。
4.当时我的心情不好。
5.我根本不相信他们说的话是真的。
6.我控制不了自己的行为。
7.他们经常打人,我反感他们。
8.我正在生气,心太烦,谁的话也不爱听。
9.他们对我说话时态度不好,语言不文明,不尊重人。
10.他们总拿我跟别的孩子比,我最不愿意听这些话。
11.我经常挨训,已经和他们形成对抗心理。
12.他们说的话是假话,我才不爱听。
13.他们说话太啰嗦,让我厌烦,我就赌气不停。
14.他们经常冤枉我,我很委屈,所以他们说话我听不进去。
15.他们总爱带一堆人来家喝酒,吵吵嚷嚷影响我学习,我很反感。
16.他们遇上不顺心的事总会拿我出气,所以我很生气。
17.家长每天看电视声音太大,影响我睡觉,所以我就和他们对抗,就不听话。
18.我说的话他们从来不愿听,甚至连我的解释也听不进去,所以他们说话我也不爱听了。19.我觉得我已经长大了,不用老让别人管着我了。
20.所有的时间都让老师和家长支配了,自己想做的事情没有时间做,我一点自由(转载于:www.smhaida.com 海 达 范 文网:16岁儿子一点都不听话)也没有,这些孩子的话给我们传递了一个信息,那就是家长和教师应更多地了解孩子、理解孩子、尊重
分析
孩子不听话行为“解密”
孩子的成长中是不是有各种不听话的行为呢?作为父母的您是不是也因此而伤神不已呢?看看行为解密吧。
不听话行为1 顶嘴
4岁的儿子能说会道,你说一句,他顶你十句,且振振有词。比如玩具不收好就去看电视,我他就说:“我有权决定什么时候收拾玩具。”我气得关掉电视不让他看,他就叫起来:“你不能干
专家解密:
孩子的话显然来自家人的版本。如果家庭崇尚民主,对孩子的教育也应该是民主的。此例孩子且能够维护自己的权利,他的行为本质没有错,他知识欠缺尊重父母,但前提是父母也没有尊重他
不听话行为2 批评就摔门
每次批评女儿时,她会在你面前“砰”地把门重重关上。
专家解密:
这是个模仿力强、对人际关系敏感的孩子。若处在良好家庭人际环境中,孩子的人际能力将得庭人际(夫妻之间、与长辈之间等)沟通或大人之间戏谑、嗔怪的行为,年幼的孩子看到的是表面学会了。
不听话行为3 耍脾气
儿子玩起电脑游戏没完没了,我说:“别老玩,眼睛会弄坏的。”他头也不回地说:“你真烦论这个问题,就陷入纠缠不清的讨价还价之中,弄得我头都大了。
专家解密:
孩子嫌父母烦,是因为他必须停止玩游戏,且即使不停止也势必玩不成。而顶撞的言语是家人
不听话行为4 不理你
说好午睡起来去公园,可午睡时间到了,儿子还在玩,我们一遍遍催促他:“宝宝乖,赶紧上可他就像聋子似的,毫无反应。
专家解密:
要看到很好的一面,注意力集中,并有很好的对策“不予理睬”,这样就不会被轻易干扰。时时间观念,这种现象是正常的。
不听话行为5
用虫吓姐姐
儿子知道小表姐特别怕虫,他就会抓只蚂蚱甚至蟑螂放在姐姐头上,弄得姐姐尖声哭叫。
专家解密:
这是儿童的恶作剧,也是儿童的幽默。他要的就是“姐姐尖声哭叫”的效果。须知,幽默是智扼杀。
不听话行为6
不断要新玩具
下班回家,儿子第一句话就问“给我买玩具了吗?他爸爸出差了,从外地打来电话,他抢过话家里玩具成堆,可儿子还是不断地说要买。
专家解密:
这样的孩子有很强的探索欲,同时喜欢新玩具,这也是孩子普遍的心理。但孩子真正在意的不种“新”的玩法,这是孩子探索的需要。此外,这与父母购置玩具的特性也有关,如漂亮的玩家汽两天就厌了;若是可拆装可变换造型的汽车,孩子就能反复琢磨玩。要是父母再加以引导和鼓励,名堂。
不听话行为7
故意做坏事,还做鬼脸
吃饭前让4岁的女儿放全家人的筷子,她却故意将筷子丢到地上,我骂她,她还自得其乐地向
专家解密:
有两种可能,一是不愿做,二是想以此引起父母的注意。特别是有客人时,孩子有时会感到被起大人注意,即便是挨骂。做鬼脸,很可能是由此她偶尔做了,获得成功;父母因忍俊不禁,化气
不听话行为8
缠人撒娇
女人常提出种种烦琐的要求并夸张地诉苦。比如说好上街要自己走,可到时她准会哭哭啼啼地的)”;睡前故事讲好该熄灯了,她又嚷嚷着叫我过去,一会儿说怕黑,一会儿想喝水,一会儿又哭
专家解密:
早期母子依恋没得到满足,孩子就可能特别粘妈妈。
不听话行为9
乖孩子换了一个人
5岁的儿子越来越懂事,常安静地自己玩或画画、看书,可欣慰之时,发现他又突然不听话了就蹬掉鞋子跺脚,仿佛退回到2岁。我十分纳闷,那个“大孩子”哪去了?
专家解密:
这是需要引起重视的信号,“不听话”必有原因。请仔细回顾家里或幼儿园有无重大事情发生的方式和成人不同,事发时,他们好像无动于衷,事后,当大人逐渐淡忘时,他们常以非正常行为个人”。特别是很乖巧的孩子,他们因为太听话,也更加容易受到伤害。
不听话行为10 当众大哭大闹
在超市排队付账,女儿看到架子上的巧克力,闹着要吃,我不理会,她就大声哭叫“我要吃?赞成的目光所淹没。
专家解密:巧克力对孩子具有特殊的诱惑力,抗拒诱惑不是容易的事,但自控能力可以培养。若孩学会以哭闹要挟你、控制你。
不听话行为11
要玩,不肯回家
每次带儿子去游乐场,他都哭着赖着不肯回家,弄得我们筋疲力尽。
专家解密:
这种孩子精力特别旺盛,玩性特别强或是平时玩得太少而玩起来不肯收场,这是人的天性。玩需要巨大的意志力,请理解孩子。
不听话行为12
霸道的孩子
在儿子眼里,玩具永远是别人的好。看到邻居家孩子玩什么,立刻追过去抢着要玩。别人骑木己骑上去。
专家解密:
若孩子2岁,这种行为属于正常,4岁值得注意,8岁就是霸道。说明家庭教育存在问题,孩子长而逐步减少,仍然停留在2岁的水平上,认为只有武力才能解决问题。
不听话行为13 罚站逃走
我制止儿子用石头扔小猫,说:“你想罚站墙角吗?”他仍旧扔。我把他拉到墙角,让他站好
专家解密:
不听妈妈的话,是父母造成的。给幼儿立规矩,只要父母认真,孩子是不敢轻易抵抗的。孩子成功了,他就学会“跑掉”(操作条件反射)
家长访谈
当我们的孩子不听话
孩子有什么样的天性?好奇、好玩、调皮??当孩子不听话的时候,会有什么表现,是什么原又是怎样处理的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孩子不听话时的表现 发脾气
不听话的反应就是生气,生气了之后就往房间里面走,把门一关。
(刘女士 女儿 6岁)
儿子在不听话的时候就会发脾气,在吃饭的时候会不安定,有时候还会因为这样而不吃饭。 (李女士 儿子 11岁)
她很任性,表现是各方面的。一不合她意时,她就会发脾气。
(陈女士 女儿 8岁)
她常发脾气,不太主动学习,写作业时心不在焉,常把作业写得乱糟糟。
(龙女士 女儿 7岁)
她脾气很倔,故意跟你对着干。能欺负你的时候她就欺负你,像在她幼儿园的时候就怕严肃的就不听我们的话。例如看电视的时候她就抢着要去看她喜欢的电视,不给你看。
(张女士 女儿 5岁)
好动贪玩
她读书时喜欢玩,喜欢把作业留到最后做,在学习时会常常受到环境的影响。有时不太讲卫生(杨先生 女儿 7岁)
不按我们要求他做的去做事情,例如做作业时,做一会就要玩一会,不专心,很贪玩。 (李女士 儿子 7岁)
他好动,特别是人一多时就会变得特别兴奋。有点“人来疯”,很顽皮,爱表现。 (陈女士 儿子 7岁)
做事拖拉
她做事很拖拉。像刷牙等这些小事,你叫她去做,她要等她弄好她自己的事,她才会去做,就一叫她去做某些事时就会做,她要等她把画画好了,才会去做你叫她做的事。
(刘女士 女儿 7岁) 马虎应付
不理人。当你说他的时候,他是“左耳入、右耳出”,说一套做一套。
(陈先生儿子 10岁)
马虎地应付作业以及家长要求做的事情。
(莫女士儿子 10岁)
孩子为什么不听话
孩子的性格与脾气使然
最主要的原因是受性格的影响,而儿子的性格和他的爸爸相像。因为在生活中受到他的爸爸的也很容易发脾气,在遇到一些不合心意的事情的时候会不听话。
(李女士儿子 11岁)
她脾气很倔,故意跟你对着干。能欺负你的时候她就欺负你,像在她幼儿园的时候就怕严肃的就不听我们的话。例如看电视的时候她就抢着要去看她喜欢的电视,不给你看。
(张女士 女儿 5岁)
篇五:中国的妈妈,你们的孩子为什么不听话
中国母亲,你的孩子为啥不听话?
多位80后,70后甚至60后的母亲,几乎都问过一个相同的话题:现在的孩子为什么不听话? 60后母亲(孩子都读大学了)说:我说什么儿子都不愿意听。有时候,我一开口他就发脾气!我不明白到底怎么了?
70后母亲(孩子还不到5岁)说:我的孩子变得越来越可怕,叫他不要乱说乱动,他偏偏对着干,医生都说他有多动症了!
80后母亲说:我的孩子还不到两岁,怎么也开始反对我了?整天和我唱对台戏,这样下去,如何是好?
关于这个话题,我说了不少,她们似乎都明白了,一个个又都说做不到。鉴于这是一个普遍性的问题,有必要把我跟她们说过的话整理一下,与大家分享。
首先,我问她们:为什么希望自己的孩子听话?
第一,要求孩子听话,就等于抹杀了孩子的个性。每一个孩子都有与众不同的个性,他们往往和生身父母也有很大差异。要求孩子听什么话?难道你能保证跟他讲的话,就是他应该听的话?那样,我们岂不都是圣人?
第二,如果要求孩子听话,孩子将来恐怕只能达到我们的知识和修养水平,这是我们想要的结果吗?孩子将来必定要超过我们的,他们不超过我们,就是我们的失败。要让他们超越我们,就应该为他们创造宽松的成长空间。往往是那些不听话的孩子,才会有创新和创造。几千年来,中国人一直前赴后继地墨守成规和固步自封,中华文明也因此落后于主流文明世界。
第二个问题是,我们知道怎样跟孩子讲话吗?答案是很可悲的,我们不知道。看看我们是怎么长大的,也就明白了。
从父母那里,从幼儿园到中小学教育,我们都接受着这种“听话”教育,几乎都是在训斥甚至是打骂中长大的。即使你自己没有被训斥和打骂,也无数次亲历过别人的遭遇。一位自称一直受老师和家长宠爱的90后女孩,也享受过轻级惩罚——被老师用粉笔头打过。
长期的“耳濡目染”,我们的脑子里灌满了很多训斥和教训词汇和语气,也就自然而然地不会跟孩子说话了!如果说你没训斥过孩子,第一种可能是你就那么干的,自己还“身在庐山”呢!另一个可能是,你把那些诸如多吃点,多穿点之类关心的话,说得太多了,做得太到位了!那也是一种语言暴力!
我们这样跟孩子相处,孩子能接受吗?
第三个问题,就是我们给孩子爱太多了,对孩子的期待太多了。我们这一代都吃过苦,甚至因此失去了一些机会。现在生活条件好了,我们期待自己的下一代能过得好,尽可能实现人生价值最大化,而这恰恰加重了孩子生活和心理负担。他们属于自己的空间和时间,越来越少。
我们对孩子的关爱和照顾,唯恐不到位,父爱和母爱像燃烧的烈火,都快把孩子烤化、烧焦了,孩子受得了吗?
第四个问题,我们到底对孩子心理知道多少?可能不是知道很少,而是我们根本不知道。 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如同是一张白纸。他们不知道是非和善恶,而这恰恰是一种我们今生都达不到的思想境界。我们身上,已经打上太多了传统的印记,又被强加给了很多的价值观。从这一点来说,我们不如自己的孩子。
一个没有价值观的孩子,其心理是脆弱的,也是不愿意被干涉的,而我们却一再干涉,你说他们烦不烦呀?不如问问自己,你愿意听从别人的指责吗?你都不愿意,何况是脆弱的孩子? 让一个孩子健康成长,真是太难了,因为我们想的、说的和做的太多了;毁掉一个孩子纯真的心灵,却太容易了,因为我们每时每刻都在正常心理形成的路上背道而驰!
说到底,还是我们到底应该如何来给父子、母子关系,来一个准确的定位。
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早都被绑架了!我们曾经被告知,“长为尊”,“养不教,父(包括母亲)之过”。中国父母,地位太高,责任大了。
我们有义务教给孩子一些生活常识,尽可能给孩子好一点儿的生活条件,除此之外呢?我们不过是孩子的一个知己和朋友。换句话说,我们和孩子之间的地位是平等的!如果我们期待自己的孩子会超过我们,我们甚至应该带着一颗敬畏的心,来对待他们。他们哪个地方做得明显不对,我们可以指导一下,告诉他们正确的做法。
以平等的方式跟孩子说话,即使是坏孩子,也会接受的;如果总是批评和指责,好孩子只能被训练成傻瓜。
对不起,好孩子和坏孩子之说属于严重用词不当,孩子就是孩子,没有好坏。如果一定用好坏来评价,那么,孩子都是好孩子,没有坏孩子。至少没有一个孩子,与生俱来愿意成为坏孩子。如果孩子不好,那不是孩子错了,而是教育方法不对头。或者说,坏孩子是我们亲手缔造的。
目前中国社会刚刚开始接触近代文明(生活仅仅是刚刚吃饱了,还不是吃好了;吃好了还不懂营养科学;懂营养科学,还不知道健身;懂健身的,还不懂健身方法等等),而我们的家庭和社会教育,还停留在封建时代。我们要孩子听话,那是封建君主愿意看到的——孩子听父母的,父母听当官的。等到孩子走向社会时,他们的脑袋要么变成“鹅卵石”,要么就提前废掉了。假如他们不小心觉醒了,那也是30岁以后的事情了。30岁之前的中国人,几乎个个是傻瓜。没有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
现在刚好可以回答那三位母亲的困惑:
那位60后母亲对20多岁的儿子说把毛衣穿上,儿子立即跟他急了!原因很简单,她的关心过度了,这样的话说得太多了,而且一直是这样。儿子都20多岁了,该不该穿衣服自己还不知道? 我曾问这位心思细腻的母亲:既然你这么关心自己的孩子,怎么舍得让自己的孩子出国留学四年多,而不守在孩子的身边?听这句话,她无法作答。她的孩子却伸出了大拇指(要知道,他没有佩服过谁!)这就是中国母亲的一种典型悲哀:夹缝中生存——既疼爱、腻爱自己的孩子,又因为赋予孩子太多的期待,而不能和孩子在一起。她们自己,首先心态失衡了,又把这种心态强加给了孩子。
70后母亲的孩子为什么有多动症?孩子最初动一下什么东西,就遭到你的指责和批评,你越这么说,他越要动一下,可不就多动成病了?儿童最初就是靠这个动动,那个碰碰来认知这个社会的。他的动作不该做,或者有危险,你告诉他就是了,简单地不让他动,他怎么能不产生逆反心理? 两岁的孩子为什么反对80后母亲?因为你说话的方式不对,说话的语气不好听。所以,你要他那样,他就偏偏不那样,结果就是整天跟你对着干了。
说句题外话,为什么中国的孩子不懂礼貌,不懂得尊重人?一点不奇怪呀,他们就是在这种被训斥和批评等不被尊重的环境中长大的,一直就不知道什么叫礼貌和尊重啊!
如果说得严重一点,许多中国母亲对待自己亲生子,不如领养的。如果是领养的孩子,觉得责任相对小一些,和孩子更容易象朋友一样相处,也就不会让孩子的心理受到伤害!
让孩子成为一个听话的傻瓜,还是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才,中国母亲必须做出一个选择!需要注意的是,他们将要面对的社会,注定和我们处在的社会不一样。我们都是牺牲品,终将被淘汰。我们这一代完成过度的使命,社会也就进步了。如果把孩子调教成我们的复制品,那么,他们也终将被淘汰!
后记:这篇文章也许会让很多母亲觉得不舒服,因为这里面许多话,也是批评和指责的语气。没办法,俺也是在那种环境中长大的。唯有一点可以自我安慰的是,俺可能是一个文化批评家,说话也就这样子了。还得说声抱歉,对不起!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