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罗城仫佬族博物馆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21:18:47 体裁作文
罗城仫佬族博物馆体裁作文

篇一:浅谈广西罗城仫佬族民俗文化

梧州学院

论文题目浅谈广西罗城仫佬族民俗文化

旅游资源的开发策略

系 别 工商管理系

专 业 旅游管理

班 级 08级旅本(2)班

学 号 200811012235

学生姓名 谢丽雪

完成时间 2012 年 6 月

梧州学院制

摘要

民俗即民间风俗习惯,是广大中下层劳动人民所创造的民间文化,包括饮食、服饰、居住、节日、民间歌舞等各方面的民俗风情。旅游学的理论一般把旅游资源分为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两大类。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就是指能够激发人们产生旅游动机,吸引人们进行旅游活动的风土人情及其载体。罗城县是全国唯一的仫佬族聚居地,境内山川秀丽,古迹繁多,民风淳朴,文化灿烂,民俗资源十分丰富,民俗文化形式多样。本文以仫佬族民俗文化旅游资源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采取文献阅读、网络搜索等资料收集方式,分析它的主要类型及其特征以及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意义,阐述罗城仫佬族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制约因素,系统分析了罗城仫佬族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将面临的问题。最后,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出罗城仫佬族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策略。

关键词:罗城仫佬族 民俗文化 旅游资源 开发策略

Discussion on Luocheng Mulam Guangxi folk culture tourism

resources development strategy

Abstract

Folk customs of the people, the folk culture created by the vast number of lower middle class working people, including food, clothing, accommodation, festivals, folk dance and other aspects of folk customs. The theory of Tourism generally categorizes into the folk culture tourism resources and cultural tourism resources, tourism resources into two. Folk culture tourism resources refers to inspire people to produce tourist motivation, tourism activities to attract people to the customs and the carrier. Luocheng is the only Mulam settlements, within the beautiful scenery, historic range, honest, brilliant culture, folklore resources are very rich in folk culture in various forms. In this article, Mulam folk culture tourism resources for the study. Through the adoption of documents to read, Web search and other data collection methods, Analysis of its main types and their characteristics as well as folk culture, the significance of tourism resources, Luocheng Folk Mulam described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tourism resources, constraints, Systematic analysis of the Luocheng Mulam folk culture tourism resources will face problems. Finally, by combining theory and practice, made Luocheng Mulam folk culture tourism resources development strategy.

Keyword:Luocheng Mulam Folk culture Tourism resources Development strategy

前言 ................................................................. 1

一、罗城仫佬族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及其特征 ........................... 1

(一)罗城仫佬族民俗文化旅游资源概况 .......................... 1

(二)罗城仫佬族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特征 .......................... 3

二、罗城仫佬族民俗文化旅游开发的意义 ............................. 4

(一)社会意义 ................................................ 4

(二)经济意义 ................................................ 4

(三)文化意义 ................................................ 5

三、罗城仫佬族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制约因素 ..................... 5

(二)促销力度不够 ............................................ 6

(三)缺乏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专业人才 ...................... 7

(四)仫佬族民俗文化旅游商品开发滞后 .......................... 8

(五)民俗文化旅游资源浅层开发 ................................ 8

四、罗城民俗文化旅游开发的策略 ................................... 9

(一)争取政府各项投入 ........................................ 9

(二)加大宣传和促销力度 ..................................... 10

(三)培养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专业人才 ....................... 11

(四)开发仫佬族民俗文化特色旅游商品 ......................... 12

(五)挖掘民俗文化内涵 ....................................... 12

结束语 .............................................................. 14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民俗旅游便成为文化旅游的主要形式之一。进入90年代,各级地方政府、旅游部门纷纷瞄准“民俗”,争相采取措施挖掘民俗特色,推民俗项目,打民俗牌,做民俗文章。1995年国家旅游局隆重推出“95民俗风情游”,把民俗作为一个主题提出,正式打出了民俗的旗号。自此,民俗旅游的开发进入了新的阶段。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各民族和地区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异彩纷呈、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利用、开发民俗旅游资源,对推动我国旅游业的发展,特别是对少数民族地区社会全面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罗城县作为全国唯一的仫佬族聚居地,拥有独特的民俗文化,独特的民俗文化是罗城旅游资源中最富魅力和最有生命力的部分。因此,开发罗城仫佬族的民俗文化资源发展文化旅游,对促进罗城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一、罗城仫佬族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及其特征

(一)罗城仫佬族民俗文化旅游资源概况

罗城仫佬族自治县是歌仙刘三姐的第一故乡,是中国野生毛葡萄之乡和清朝一代廉吏于成龙的入仕地,属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辖县,位于广西北部,河池市东部,岔罗铁路和省道20251线过境,云贵高原苗岭山脉九万大山南麓,是桂西北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全县总面积2618平方公里,罗城县境内喀斯特地型发育良好,“九万大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木伦”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就包含有罗城县的一部分,森林覆盖率达65.8%,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一级标准。

罗城县总人口37万人,居住着仫佬、壮、汉、苗、瑶、侗等12个民族,其中仫佬族人口12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32%,占全国仫佬族人口的80%以上,是广西特有的少数民族之一。罗城县是全国唯一的仫佬族聚居县,境内民风纯朴, 它独具魅力的民族和古朴的山水风光交相辉映,是当今难得的一块“世外桃源”。

按照国家旅游局资源开发司和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编制的《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所规定的条款进行调查统计和分类。罗城的旅游资源共有2个类16个亚类50多种[1]。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风景区是怀群镇剑江风景区、小长安镇的崖宜风景区、兼爱镇的才龙瀑布、怀群穿岩等景点(见图1)。 1

篇二: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人民政府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

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人民政府2012年政

府工作报告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罗城仫佬族博物馆

——2012年2月19日在自治县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

二次会议上

自治县人民政府县长 银邦克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自治县人民政府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11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是我县推进富民强县新跨越、建设幸福罗城的重要一年。面对复杂的发展环境和艰巨的发展任务,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及其常委会、县政协的监督和支持下,全县人民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县委“1661”工作思路,按照“增投、扩量、稳速、提质、控价、保位 ”十二字方针,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抢抓机遇,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全县经济社会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态势,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据初步统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7.01亿元,同比增长13%;财政收入2.37亿元,增长23.4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0.07亿元,增长26.6%;工业总产值25.55亿元,增长36.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0.28亿元,增长44.4%;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1.67亿元,

增长5.9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1亿元,增长18.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538元,增长13%;农民人均纯收入3384元,增长25.57%。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强力推进项目建设,项目投资实现新突破。我们采取“一个项目、一个方案、一个领导、一个部门、一抓到底”的措施,稳步推进项目建设,全县实施重点项目建设217项,投资25.93亿元,一大批重大项目建设先后实现开工或竣工,其中,计划投资3.1亿元的京华公司硅矿开发项目、计划投资1.93亿元日榨8000吨的罗城制糖公司技改项目、计划投资6000万元年产30万吨的宝之泉有限公司天然山泉水项目、计划投资2.18亿元的罗西220千伏变电站建设项目、计划投资16亿元的风力发电项目等重大项目先后实现开工建设;投资6000万元的金源公司四堡锡矿选矿厂顺利竣工投产;投资5800万元的城区引供水项目第一期工程竣工并实现试运行;国家扶持人口较少民族(仫佬族)发展项目、“十百千”产业化扶贫项目、石漠化综合治理项目、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重点项目、西部地区农民创业促进工程试点项目等得到顺利实施,有力拉动了经济持续增长,项目建设有了新的突破。

(二)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工业经济取得新发展。2011年,通过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首次突破20亿元大关,其中工业产值超亿元企业达到5家,比上年增加3家;工业企业上缴税金1.24亿元,同比增长45.88%,工业对财政增长的贡献率进一步提高,成为经济增长主动力;服务企业能力不断增强,积极向上级争取扶持资金1273万元支持企业技改,我县连续三年争取

企业技改资金超千万,连续三年成为河池各县(市、区)中争取到扶持企业专项资金最多的县份。一洞锡矿、满洞铜镍矿资源整合工作有序推进。通过组织召开政企座谈会、银企联谊会等方式,切实为银企合作搭建平台,从县财政安排1000万元作为中小企业贷款担保风险补偿基金,与广西金融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签订了贷款担保1.5亿元的合作协议;协调金融部门为中天领御酒业等10家企业提供贷款2.2 亿元,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安排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600万元,扶持和激励企业加快发展。加快“一区三园”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推动企业、产业向园区集聚,引进广西中煤京华公司、旭辉饰盒制品厂落户园区,抓好罗城制糖公司技改、支持宝玉制丝公司搬迁入园、天龙泉酒业二期扩建工程,园区经济发展步伐进一步加快,2011年完成工业产值10.3亿元,税收7245万元,同比分别增长18.4%和20.3%,新增就业岗位400多个。

(三)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城镇建设绘就新蓝图。以迎接县庆三十周年为契机,认真谋划城镇建设项目,统筹推进重点镇和新农村建设。安排400万元作为城镇规划编制经费,对县城区进行总体规划修编和控制性详细规划,完成小长安等5个乡镇的总体规划和100个村屯的规划。重点规划编制仫佬族凤凰古城、民族大道、凤凰大道、凤凰水街、公务员小区、非遗传承保护中心等项目,采取超常办法超常措施开展城西、城北片区的土地征收工作,取得初步成效。全力推进于成龙公园建设,基本完成环湖路、堤坝、广场和亭塔榭阁等项目建设,加快推进于成龙廉政文化博物馆和仫佬族民族博物馆迁建的前期各项工作。掀起新一轮新农村建设的热潮,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整合部门资源,安排600

万元重点推进小长安镇崖宜屯等4个县级新农村示范点建设,通过以点带面,有效地促进了城乡一体化发展。

(四)全力抓好“三农”工作,农业农村发展取得新成效。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前提下,依托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大力发展特色效益农业。安排400万元作为糖蔗发展专项资金,大力种植糖料蔗,新增糖蔗种植1万亩,总面积达17.6万亩。大力发展两性花毛葡萄产业,新增两性花毛葡萄4300亩,毛葡萄种植总面积达3.5万亩。大力实施烟水配套工程,广泛动员群众种植烤烟,实施烟稻轮作试点。桑园面积发展到5万亩。宝坛有机茶科普示范基地被列为2011年全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项目。积极发展林下经济,毛葡萄鸡品牌知名度进一步提高。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顺利通过自治区达标验收。扎实推进中央福利彩票公益金项目,启动实施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24个第三批整村推进贫困村扶贫开发工作顺利通过区、市两级验收。投入6290万元实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项目341个,有效改善农村道路基础设施和饮水安全等问题。投入3021万元建设8条农村公路,建设17条屯级道路,解决了1.3万人的行路难问题。投入5071万元对19座病险水库进行除险加固;投入415万元完成天河镇河道防洪整治工程建设;投入1625万元完成农村饮水安全项目77处、小型集中供水工程20处,2.4万人的饮水问题得到有效解决。认真落实中央和自治区强农惠农政策,通过“一折通”及时发放良种补贴、农机补贴等各项惠农补贴资金5154万元,有效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五)着力打造特色旅游文化品牌,旅游文化事业获得新成果。加大旅游事业投入,安排300万元作为旅游发展基

金,完成了《自治县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文化旅游品牌及项目总体策划》的编制工作,成立了罗城首家旅行社,小长安米椎林度假村被评为广西四星级农家乐,武阳江景区被评为国家2A级景区,剑江、武阳江地质公园通过省级评审,为我县打造特色生态旅游品牌奠定了基础。积极实施“文化名县”和“全民健身”工程,完成5个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和79个“农家书屋”建设,挂牌成立了全区首家县级廉政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我县被列为首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创建县,荣获“广西全民健身示范县”称号。定期出版《罗城信息》。《仫佬族史》通过专家评审。《中国少数民族大辞典〃仫佬族卷》完成编写。仫佬族古歌、竹球、刺绣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取得良好成效。

(六)全面实施惠民工程,社会民生事业取得新进步。我们始终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科学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大经费投入力度,认真为民办实事好事,扎实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和民生工作。实施教育惠民工程,实行教育优先发展,免除普通高中学生学费406万元,给予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生活费补助1185万元(小学生5元/天,中学生7元/天),投入755万元实施农村学校食堂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消除农村学校D级危房大会战和“校舍安全工程”,极大改善了我县中小学校的育人环境。实施医疗惠民工程,继续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参合率达96.33%,发放补偿金4443万元;安排专项资金改扩建125个村级卫生室,乡镇卫生院全部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社会保障惠民工程,全面启动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给年满60周岁的城乡居民每月发放养老金55至65

篇三:仫佬族简介

仫佬(mù lǎo)族是中国人口较少的一个山地

民族。“仫佬”一词在民族语言中,就是“母亲”的意

思。绝大多数仫佬族人居住在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

县。其余散居在忻城、宜山、柳城、都安、环江、

河池等县境内,与壮族、汉族、瑶族、苗族、侗族、

毛南族、水族等民族杂居。

仫佬族人口数为207352。主要从事农业,种植

水稻、玉米等。仫佬族使用的仫佬语与毛难语、侗

语、水语相近。大多数人兼通汉语,部分人还会说壮语。通用汉字。

仫佬族住的多是泥墙瓦顶平房,屋内有专烧煤的地炉。以稻米、玉米、薯类为主食,忌食猫、蛇肉。衣服尚青色。至清代,仫佬族妇女仍穿统裙,今已穿大襟衣、长裤,梳辫结髻,饰以耳环、手镯、戒指。男着对襟唐装。

舞草龙是仫佬人春节活动项目之一。草龙的做

法是,将禾秆草编成一条长长的草帘。据说是青少年

见大人做布龙闹春节,他们没有做布龙、舞布龙的能

力,便用禾秆草编织草龙来舞。他们编成草龙在大年

三十晚上舞草龙游村,夜间不小心烧了草龙,年轻人

舞起这“火龙”别有一番风趣,大人看了忍不住也参与

活动。后来,大人也编起草龙,舞草龙变为全屯性的

文娱体育活动了。草龙与汉族的舞龙很近似,不同的

是仫佬族舞完草龙后将它抬到河边烧掉,据说此举是

为将草龙送到海龙王处,以祈求年年风调雨顺。

1983年8月30日,全国唯一的仫佬族自治县—

—罗城成立,罗城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北部,云

贵高原苗岭山脉九万大山南麓,全县总面积2618

平方公里,属中来热带季风气候地区,日照充足,

雨量充沛,特别适宜竹子的生长。

仫佬族人民在长年与竹子的交往生活中,造就了灵巧的双手,高超的竹编工艺,尤其是手工竹桌的编织工艺。民间

制作的竹桌罩结实硬朗,疏而不漏,以其笼罩的饭菜,因通

风透气而不馊,因筛孔细密而防虫,是别致而理想的厨具之

一。因它的外形似半个球形,于是工匠们索性将两个半球缩

小后对口合二为一,形成了“竹球”,专供人们在传统节

日依饭节中进行比赛。

竹球又称“夫妻球”,有300多年历史,是仫佬族群众挑选主

持依饭节首领而举行的民族体育活动。

过去,婚姻多为家长包办,少数仫佬族人在“走

坡”(左图为“走坡”场景)中恋爱成亲,亦须经家长

同意。仫佬族盛行早婚,有婚后女方在一段时间内“不

落夫家”的习俗,生育后始居夫家。与壮族、汉族通婚。

“走坡”,又称坡会、歌坡、走坡节,是仫佬族传

统的青年男女聚会唱歌、寻觅知音而进行社交活动的

一种形式,多在春节期间或八月十五中秋节举行,一

般选在野外风景宜人的山坡上或峒场间,“走坡”是仫

佬族男女青年互相寻找意中人的大好时机。这一天,女的盛装打扮,撑着纸伞或花伞,男的也上下新装,三五成群结伴而来,看准哪家姑娘,便以歌传情,若女方也有意思,自会与之对唱下去,你来我往,互相赞扬,盘问姓名、年庚、住地等,并相约再会,互赠信物(一般男的送女的花手巾,女的给男的新布鞋),定下终身。“走坡”反映了仫佬族青年恋爱的自由,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是仫佬族传统文化的映照。

依饭节也叫“喜乐愿”,是仫佬族人民特有的盛

大节日,一般三年举行一次,一般于立冬后择吉日举

行。解放前,依饭节举行时,全村杀猪宰羊,请师公

边唱边舞,祭供“依饭公公”,祭扫后男女老少大会餐,

接着是唱歌演戏、舞狮耍龙等狂欢活动,持续一天一

夜,非常隆重热闹。依饭节从头到尾歌舞不断,舞蹈

动作难度高, 唱腔子变万化,实际上是一场盛大的民

间艺术活动,反映了勤劳善良的仫佬族人民庆贺当年

丰收和祈盼来年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的良好心愿,而

且其中还有一些内容朴实无华、旋律婉转动听的“劝世

歌谣”,对培养教育年青一代的思想情操和道德修养十

分有益。解放后经过教育和科学知识的普及,一些陈

规陋习、封建迷信逐渐废除,如今,依饭节已成为仫

佬族群众欢庆丰收、歌唱改革开放给仫佬山乡带来新

变化的盛会。

民族食品是仫佬族自治县罗城当地产的葡萄酒和牛肉条。

罗城自古民间就有用毛葡萄土法酿造红葡萄酒的习惯。罗城多山,且山区的土壤、光照、降雨等自然条件都非常适合野生毛葡萄的生长,尤其是该县的工业化程度低,使野生毛葡萄得以在无公害的环境下生息繁衍,实为得天独厚的宝地。以野生毛葡萄酿制的罗城萄萄酒,色呈琥珀,外观深红透亮,色泽典雅;细品则甜中微酸、醇厚爽口、舌齿生津、余香隐隐,酒味层次丰富细腻, 堪称色、香、味俱全。

罗城土特产牛肉条是仫佬族先祖在广西罗城传承下来的祖传秘方精心制作而成。罗城牛肉条产品以罗城仫佬山乡高寒山区生长的嫩草所养育的优质黄牛之脊、腿精肉为原料,按祖传配方采用古老的中草药配方腌制,通过民族传统的烘烤方法烘干后,用纯茶油炸制而成、香料以及料酒、白砂糖、食盐等佐料腌制,再经传统方法烘烤油炸而成。罗城牛肉条是纯手工精制而成,酥松可口,香辣独特,味道纯正,不含任何色素、 防腐剂和其它添加剂,属绿色食品。本品是下酒佐餐、外出旅游、休闲零食、家居享用及送礼馈赠之佳品。

民族工艺品有仫佬族小孩的学步鞋和鱼篓。

学步鞋为仫佬族人纯手工制作。

鱼篓由竹编而成,编织缜密,体现了仫佬族人民高超的竹编工艺。

篇四:浅谈广西罗城仫佬族民俗文化任务书

梧州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课题名称 浅谈广西罗城仫佬族民俗文化旅游资源 的开发策略

系 部

班 业 级

号 名 学

指导教师(签名) 年 月 日

教研室主任(签名) 年 月 日

一、 课题的内容和要求:

[1] 研究前需对罗城仫佬族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现状作一定的调查。

[2] 通过文献资料调研,基本掌握学术界对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的现状;

[3] 理论联系实际,推论符合逻辑,研究要较为全面、系统、有一定深度;

[4] 研究结论要经得起推敲,具备科学性、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5] 在毕业论文的写作过程中,应按《梧州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管理规定》的各项要求,认真工作,争取优异成绩。

二、设计的技术要求与数据(或论文主要内容):

民俗即民间风俗习惯,是广大中下层劳动人民所创造的民间文化,包括饮食、服饰、居住、节日、民间歌舞等各方面的民俗风情。旅游学的理论一般把旅游资源分为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两大类。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就是指能够激发人们产生旅游动机,吸引人们进行旅游活动的风土人情及其载体。罗城县是全国唯一的仫佬族聚居地,境内山川秀丽,古迹繁多,民风淳朴,文化灿烂,民俗资源十分丰富,民俗文化形式多样。本文以仫佬族民俗文化旅游资源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采取文献阅读、网络搜索等资料收集方式,分析它的主要类型及其特征以及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意义,系统分析了罗城仫佬族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将面临的问题。最后,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出罗城仫佬族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策略。

三、设计(论文)工作起始日期:

自 2012年 1 月 17 日起,至 2012年 6 月 3日止。

四、进度计划与应完成的工作:

第一周至第二周:收集阅读文献

第三周至第四周:撰写文献综述

第五周:确定研究课题,拟写论文详纲

第六周:开题报告

第七周至第九周:撰写初稿

第九周至第十二周:修改初稿

第十周:完成二稿

第十一周至第十二周:完成三稿

第十三周至第十四周:形成定稿

第十五周:按格式标准整理打印

第十六周:答辩

五、主要参考文献、资料:

[1] 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人民政府网

/wq/luocheng/

[2]王旭.对民俗文化旅游发展的认识.贵州日报.2007,8.12-27

[3]周玉蓉.仫佬山乡广西罗城县大梧屯调查与研究.知识产权出版社 2008.30-39

[4]何秋,桂林民俗旅游资源开发模式研究.广西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8,5.12-18

[5]蔡静.贵州省民俗生态旅游规划模式研究.贵州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1.29-34

[6]魏小安.中国旅游发展大趋势探讨.旅游管理.2007,8.18-20

[7]李伟.“京郊民俗旅游第一村”麻峪房.中国农村科技.2008,3.36-39

[8]王志非.民俗旅游的经济学分析.今日南国.2008,2.4-8

[9]贾玎.西部民族地区旅游开发与文化保护互动模式研究.华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7,6.21-23

[10]罗城县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

/dtzx/2010-06/01/content_19943048.htm

[11] 罗城县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

/retype/zoom/faa50b665f0e7cd185253620?pn=4&x=0&y=0&raww=659&rawh=913&o=jpg_6_0_______&type=pic&aimh=665.0075872534143&md5sum=ccde320b3227ae7bc59bfc03d624d818&sign=b4afd8113e&zoom=&png=436-894&jpg=0-147681" target="_blank">点此查看

篇五:仫佬族民间艺术

仫佬族民间艺术

仫佬族人民根据自己丰富多彩的生活,运用自己的艺术才能,创造了绚丽多姿的口头文学,在各种民俗活动中讲唱,代代传承,是仫佬民俗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仫佬山乡流传着许多美丽的故事,代表作品有《垦王山》,这个传说塑造了一个仫佬青年的英雄形象。仫佬人还创造了童话、寓言以自我娱乐、自我教育,例如《桃子树下》和《老鼠开会》。这些传说、故事、童话、寓言,一代代娱乐和教育着仫佬人,尤其给孩子们带来无穷的乐趣,也带来思想营养。

仫佬的民歌也多姿多彩,仫佬人日常讲话用民族语言--属于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的“仫佬语”;但唱歌却用汉语小方言“七拐语”。

仫佬族民歌,民间有两种分法:

一为按内容分,有“有条”、“随口答”和“口风”三类。“有条”歌即叙事歌,如《唱罗城》、《孟姜女》、《刘三姐》等。“随口答”为即兴吟唱的山歌,以情歌为主。“口风”为讽刺歌,歌词较文雅、语气较温和的称“正口风”,反之则称“烂口风”。 二按句式分,有几十种歌体。民间歌手或按全首句数,或按每句字数,或按全首字数称呼歌名:

彩调是流行于广西北部桂林、柳州、宜山河地一带的汉语地方戏曲。约在1880年前后,仫佬人聚居的罗城等地已经有彩调了。仫佬山寨有不少业余彩调班子,四把乡大梧村在1940年前后就有两个小班子,过去吉门修建一个彩调石头舞台,迄今仍保存着。每年春节期间,为仫佬山乡演出彩调的高潮时期,罗城著名仫佬族彩调艺人吴吉扬创作《半夜拜菩萨》深受人民喜爱。

80年代,仫佬族制作家赖锐民和彩调艺术家江波合作《潘曼水传》。这是一部仫佬族口头文学中机智人物潘曼的故事,是与彩调艺术、仫佬族民间音乐舞蹈、仫佬族民俗风情相结合的仫佬族风情歌舞剧,由罗城仫族自治县文艺队演出。

剧作家以潘曼与县官为主要对立面,设立了官马吃民秧,潘曼打官马,县官抓潘曼,潘曼四处逃,处处与财主奸商及官府斗争以维护民众利益,戏中将“走坡”对歌、“依饭节”、射狮舞、驯牛舞、穿灯舞、谷穗舞等仫佬族民俗风情与民间歌舞,与戏剧情节发展、人物性格的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在彩调的基础上创作出第一部仫佬族风情歌舞剧,受到仫佬族人民与各族观众的好评。

《潘曼小传》是汲取民间文学、民歌、民族舞蹈、民间戏曲和民俗风情的营养而取得了较好的艺术成就之作。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