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作文素材 > 教育资讯

是真名士自风流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5 13:18:34 作文素材
是真名士自风流作文素材

篇一:是真名士自风流

是真名士自风流

每当我和同学或朋友谈论起中国古代文学,总有一些巍峨的身影,嶙峋的风骨,玄妙的长啸从我心头闪过,他们就像一股怪异的风,掠过我的脑海却又定格于我的意念。

那是一个真正的乱世,政权的更迭,权术的玩弄,人心的浮动,世态的炎凉,这一切都好像给这原本灰暗的天空增添了许些悲凉,可就在这个让常人难以安身立命的时代,涌现了一批可敬而又可爱的真名士。他们在生活上不拘礼法,清静无为,聚众在竹林喝酒,纵歌,畅谈玄学,大家都知道:这就是阮籍,嵇康,山涛,向秀等被人们称为“竹林七贤”,先看看史学家给他们的名号,就不难想象出他们是一群怎样的人。

空旷的原野,翠绿的竹林,叮咚的泉水,一椅、一琴、一壶美酒、一袭长袍,周围静得连空气都快要凝固了,顷刻间,一缕琴音从幽谷中响起,越发越清脆,越发越动听,如仙乐开奏,如梵琴拔响,如百凤齐鸣,一种无法想象,难以形容的天籁之音顿时溢满林间,这是一种多么令人向往的意境啊!这种皈依自然,率性自由的弹唱实在真让我们今天浮躁的现代人羡慕得有点嫉妒。

总喜欢将从你们的才情、行为、生活方式、社会文化背景等方面与后期的文人作比较,总觉得你们多一份豁达、淡泊的胸怀,一种对是非、曲直的明辨,一种对时代、人生的沉思,一种对哲理、现实的顿悟。正是这种才情和胸怀,让你们扬名,也让你们增添了许多不必要的麻烦。面对困惑,是寄情山水抑或高管厚禄?其实选择与被选择

之间都似乎注定了你们的宿命,但值得庆幸的是在乱世中浇灭不了的是你们那份暗涌的才情,在浮躁中放弃不了的是自己圣洁操守,你们本身就像一首婉转悠扬的歌曲,用跌宕起伏的音符奏响了那个动荡时代的最强音。

在竹林七贤当中,我觉得最有意思的当数阮籍了,一辆孤独的马车,孑然一身,而车上只有几坛刚出窖的美酒,浩浩天宇间,沿着一条偏僻的小径,竟不知该让马车驶向何处。当夕阳西挂,霞抹云端,一幅如画的美景不经意间出现在面前,你会抬起因微醉而低下的头,不禁放声痛哭,回想起自己的遭遇,希望夹杂着失望,迷惘连带痛苦交锋而出,不错,也许借酒能消愁,但能消除这个社会的种种禁锢、能消除司马氏集团对你的种种郁结吗?望着即将西沉的夕阳和如血的晚霞你似乎略有所悟,你一醉就是三个月,让司马氏无法开口与你联姻,我想这也是古代史上最长的醉酒记录了吧。醉,让你躲避了政治的漩涡,但醉真的能解除你心中的痛苦了吗?是啊,你才华横溢,有济世之志可偏逢乱世,政治的失意,生活的困扰,礼教的束缚,这一切都在撞击着你那脆弱的心灵, “达不能兼济天下,穷又不能独善其身”, 无可奈何而安之若命,真的不明白历史竟然将自己推到了这样的一个境地,算了吧,一声轻而沉重的叹息从你的心底发出,但热泪却禁不住溢满了双眼。于是乎,丢下马鞭,放开缰绳,任由马车驶向那不知名的远方,行至水穷处,痛哭而返。轮子驶过的地方,不仅留下了两道深浅不一的车辙,也留下了一路的唏嘘,留下了一连串的拷问,留下了一个时代的背影,两岸的青山绿水啊,可曾记得有这

么的一个人来过。

“越名教而任自然,非汤武而薄周孔”,嵇康,第一次认识你,是从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对你的介绍,一封《与山巨源绝交书》写得决绝连连,我想这是中国古代写得最好的一封绝交信吧,但你可知道,山涛是你的最好朋友啊,直到今天,我都觉得他推荐你出仕本意上是没有错的,作为朋友,诚心诚意的伸出援手,助你实现那旷世之志,这难道都有错吗,可错就错在这是一个荒芜的时代,混沌的世道,重名教却在利用名教,任自然却鲜有自然。到处都充斥着功名,权势,地位,庸俗和虚伪,在这浑浊的环境中,你只能隐居山林,饮酒作诗,抱琴抚弦,畅谈玄学,探求养生之道,研究“五石散”,闲暇之余还不忘走到炉火面前,赤着上身,抡起铁锤,幽深曲折的山谷中,叮叮当当得打铁声飘得很远。还记得,在你兴致勃勃地在大树下打铁的时候,向秀在旁边为你拉风箱,贵族公子钟会带着豪华的车队来拜访你了,可你连正眼都没有看他一眼,直到礼炮数响,马头掉转,才从你的牙缝里挤出一句话:“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你将一个朝廷的新贵推到了一个尴尬的境地,但有意思的是而钟会的回答也很简洁:“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唉,只因你的桀世孤傲,为后来的厄运埋下了祸根,于是,才有了刑场上那一曲幽怨而悲壮的《广陵散》,只可惜,这首绝世奇音也都跟随你永远湮没于历史的长河中了,至于今人弹奏的《广陵散》,我觉得总是少了那一点韵味,我知道,无论今天的音乐怎么发展,乐器怎么先进,它还能弹出两千多年前的那种悠扬悲壮、那种动人心弦吗?远去就是远去了,我们再也追不回来,

就像你们的音容笑貌,只能想象无法呈现,但你那幽怨而悲壮琴音却穿透了千年的时光,以洞穿灵魂的口号 折射出你那铮铮铁骨,嵇康,让我们铭记你,一个后英雄时代的缩影。

山涛、向秀、刘伶??我们的眼睛无法写满沧桑和巨变,也无法忘记那一群常聚竹林,谈古论今的人,今天,再让我们再看看这个光怪陆离、物欲横流的社会,那一份闲逸,那一份洒脱,那种在狂风恶浪中的无所顾忌都到哪里去了,就算竹林里能再响起琴音,但却再不能像花香那样沁人心脾,那样能使人容动心催了,正像余秋雨先生所说的那样,那已是一个遥远的绝响。

总觉得,有你们,是中华文化的幸运,而失落你们,却又是中华文化的遗憾。是你们,将生命昂扬成一种斗志;是你们,将文化播洒成一种风骨;是你们,将友谊谱写成一篇乐章;是你们,造就一种让我们后人永远无法企及的高度。

当历史的车轮轻轻的驶进了新世纪,我只有站在时间的浮隙里,仰望那些模糊而清晰的身影,在低眉沉吟之间,又有一些轻灵的诗句飘然而至,尽管觉得不怎么样,还是拿出勇气把他写出来:

七贤常聚啸竹林,

把酒临风论古今。

理想犹有未竟时,

是真名士自风流。

写完这篇文章,离你们生活的年代,大约相距了一千九百多年,但对你们的追忆,虽相隔千年,却亘古未变。

篇二:是真名士自风流0526

是真名士自风流

——魏晋风流之思

自古以来,风流名士有许多,以业绩而名者,以才华而名者,以性情而名者,以行径而名者,以仪态而名者,各呈其态,各得其所。无论因何而名,风流作为一种洒脱飘逸的处世方式是中国自古以来文人学士孜孜以求的境界,有人得之毛皮,浅浮至画虎类犬;有人得之精髓,深刻至万众影行。但,是真名士自风流。

人都有浪漫的情怀,都有美好的憧憬,风流是人的性情自然流露与刻意凝炼的最佳结合。因此,无论男女都有着对风流的追求与寄许。

风流者当有悦目的外在。或身材翩翩,不妨略显瘦削,冷峻的脸庞如果不能被富贵滋养的细腻如脂,那么就要贫穷到带有营养不良的病态白皙。或五官端正,若非眉清目秀,则要其眉如蹙,情若郁郁,貌在思考。若是男性,在古人要留有飘逸的长须,却非须髯戟张;今人则不然,全无髭须固然欠妥,即便是修饰的浓须工整仍嫌不佳,最妙的是留有淡淡须青,恰如淡墨一染。合体的服装,色彩素淡。举止大气,而不张扬。总之,要具备愉悦他人感官的外在表现。譬如潘安,肤如羊脂之玉,身材伟岸,万人争睹,一时空巷;而丑鬼左思虽艳羡潘安的风流洒脱,但迎来的却是呵责与谩骂一片,更有甚者丢过砖块,还不平于心——叫你出来吓人!

风流者当有超众的才华。没有才分的人其风流只能落于无病呻

吟、矫揉欺饰的下乘。才华体现了一个人的智慧,反映了看问题的视角。内蕴不足的人,对自己思想、心情的表述会受到限制,缺少了风流必需的蕴藉与委婉。才华横溢的人因其知识丰富而思想深刻,而谈吐不凡,所迸发的激情令人欣赏却又自叹弗如。正是因了这种令人艳羡而又嫉妒的才情才彰示了与众不同,提升了境界。当风流成为芸芸众生信手拈来的轻易之事,那么风流自然失去其既有魅力。正因为此,才令众多的人思之寐之,辗转求之,而又求之不得,从而对风流之人愈加敬佩而羡慕。犹如鲍翅燕参,恰因为稀少,才倍显尊崇,若多似馒头,也会落到令人不屑一顾的地步。

风流者当有浪漫的情感。浪漫者富有诗意,充满幻想,更能够展开想象的翅膀,并有将其实现的热情。送玫瑰讨女友欢心已成为流俗,然而借助玫瑰以恰当而又不失火热的形式令其分外开心方显浪漫。应当说,第一个借助送玫瑰表爱心的男子是浪漫的,步其后尘的模仿者拾人余慧未免就落了下风。浪漫给人以雅致,给人以惊喜,给人以真情。浪漫者会临风洒泪,对月伤怀;会给人以共鸣,令人颇感热烈、艳羡不及却又欣然受之。

风流者当有质朴的性格。为了风流而风流视为做作,令人不齿与不屑;风流是本色反应,出乎自然,发乎真意,既不刻意而为,又不刻意躲避。在月光如水的夜里,王徽之边喝酒边吟咏《招隐诗》,登时忆起老友戴逵。于是不顾路途遥远,划着船儿前往造访,谁知夜半赶到戴逵家门口时,却又悄然转身返回,只留下八个惊世骇俗的字“乘兴而行,兴尽而反”。质朴的人会随兴而动,没有计划,甚至没有目

的,只因其质朴,发乎本心,不计小节。

风流者当有脱俗的操守。超凡脱俗,任何人都梦寐以求,却又因种种顾虑不能实现。而风流者恰因其性情、其气节、其言语、其思想与众不同,而更不受世俗情感、观念、舆论的束约,从而能够自始至终保持其本质与特色。崔瞻非常有才华,而又风流无双,视众人如粪土。他喜欢独自藏在屋子里偷吃美味佳肴。一天,一个姓裴的同事来找他,他自顾自地享受,并不和他说话,也不给他准备筷子。这个同事静静地坐在那儿,话也不说,看他吃完后才走。第二天,又到了吃饭时候,姓裴的自己拿着筷子,随意地坐下,尽情地吃喝。这时候,崔瞻才开始跟他说话,并成为了好朋友。崔、裴两人都不拘一格,同属脱离尘俗的人,也正因其具有这种秉志才能洒脱自如。

完美的风流为世人羡而不及,无视世人诟病而能潇洒从容。这样的人,虽然困窘,也有“嗅窗前寒梅数点,且任我俯仰以嬉;攀月中仙桂一枝,久让人婆娑而舞”的淡定;虽然落魄,也有“处则不失为真儒,出则可以为王佐”的才情——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真正能够做到富贵不淫其意,贫贱不移其志,威武不屈其节。正因为有着这份安逸与从容,才更显其潇洒与飘逸——是真名士自风流。

篇三:是真名士自风流

是真名士自风流

摘 要:魏晋风流也称作「魏晋风度」为文化史上的专有名词,「风度」原是魏晋时用来品评人物的词语。魏晋时期,人们对人物的品评由道德风范转向人物外貌,进而发展到人物的精神气质。本文从风流的翻译引出对风流这种品质及魏晋风流的探讨。

关键词:风流;魏晋风流;世说新语;

中图分类号:126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转载于:www.smhaida.com 海 达 范 文网:是真名士自风流)006-026x(2012)11-0000-01

一、所谓风流

说起“风流”二字,很多人往往会联想到玩世不恭,风花雪月,用来形容一个英俊潇洒但到处留情的男人。当然这样的理解也有它的道理,只不过有点过于狭隘。其实“风流”指的是有才学而不拘礼法。《词典精华》(民国三十四年编辑出版),它对“风流”的解释是:(1)流风余韵。(汉书)今之歌谣慷慨,风流犹存耳。(2)态度潇洒。(南史)此柳风流可爱,似张绪当年。(3)品格清高。(晋书)此君风流名士,海内所瞻。(4)光荣。(张说诗)御前恩赐特风流。(5)神韵灵活。(司空图诗品)不著一字,尽得风流。(6)男女的浪漫,或狎妓。唐时有平康坊,妓女所居,每年新进士以红笺名纸游谒其中,时人谓此坊为风流薮泽。见(开天遗事)。林语堂编的《当代汉英词典》中,他对这个词的英解为(1)romantic,比如“风流人物”为romanticperson;(2)distinguished, handsome,lovable。

其实,在中国古代章回小说中,“风流”二字可以说比比皆是。著名翻译家杨宪益和戴乃迭在翻译《红楼梦》时,把说晴雯的“风流灵巧招人怨”翻译成:

her charm and wit give rise to jealousy.

《红楼梦》另一中译本的译者、英国著名汉学家霍克斯对这句的翻译是:

your charm and wit did only hatred gain.

他们的翻译虽略有不同,但都将“风流”翻译成charm(漂亮,妩媚)。

同样的“风流”二字,在莎士比亚的《温莎的风流娘们儿》中,用的是merry(快乐),而在毛泽东的诗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中,用的是truly great men(见外文出版社《毛主席诗词》1976年版),或heroes(见英国wildwood house ltd 1972年版)。

二、世说新语

冯友兰先生在《中国哲学简史》中提到过,为了理解风流必须要转回到《世说新语》上。这部书是刘义庆(403-444年)撰,刘峻(463-521年)作注。魏晋的新道家和他们的佛教朋友,以“清谈出名”。清谈的艺术在于,将最精粹的思想,通常就是道家思想,用最精粹的语言,最简洁的语句,表达出来,所以它是很有讲究的,只能在智力水平相当高的朋友之间进行,被人认为是一种最精妙的智力活动。《世说新语》记载了许多这样的清谈,记载了许多著名的清谈家。这些记载,生动地描绘了三、四世纪信奉“风流”思想

的人物。所以自《世说新语》成书后,它一直是研究“风流”的主要材料。

《世说新语》中有刘伶(约221-约300年)的一个故事,他是“竹林七贤”之一。故事说:“刘伶恒纵酒放达,或脱衣裸形在屋中。人见讥之,伶曰:‘我以天地为栋宇,屋室为裤衣,诸君何为入我裤中!’”(《世说·任诞》)冯友兰认为刘伶固然追求快乐,但是对于超乎形象者有所感觉,即有超越感。这种超越感是风流品格的本质的东西。

《世说》在现代西方汉学界,亦受到有识之士的高度重视,同时也以其难读而使人望而却步。1948年,法国著名汉学家埃蒂安·白乐日在《亚细亚研究》杂志第二期上发表了一篇题名为《在虚无的反叛和神秘的逃避之间》的文章,他预言:“由于《世说》里的某些描述具有相当强的私人性质和隐秘特征,它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会被译成西方语言。”1974年,比利时高级汉学研究所研究员布鲁诺·贝莱佩尔(bruno belpaire)发表了他的法语全译本《世说新语》,白氏的预言被打破了。但是,由于译者对《世说》在总体把握上的偏颇和语言上的误读以杂决定了贝莱佩尔这位拓荒者必然遭遇重重障碍而多有谬误。

将《世说》译成法文固然不易,译成英语更为艰难。以翻译莎翁戏剧闻名于世的梁实秋先生素有完成《世说》英译之志,他说:“我个人才学遒陋,在《世说》中时常遇到文字的困难,似懂非懂,把握不住。其中人名异称,名与字犹可辨识,有些别号官衔则每滋混

淆。谈玄论道之语固常不易解,文字游戏之作更难移译,我选了二、三十段之后即知难而退,以为《世说》全部英译殆不可能。”

然而,这种不可能在1976年却成为活生生的现实:美国著名汉学家马瑞志教授在经过二十年的刻苦磨砺后,终于完成了他的英文全译全注本《世说新语》(a new account of tales of the world),并由明尼苏达大学出版部出版面世。

作者在《附志》中说:“《世说新语》中并没有什么神秘到叫外国人难以理解的东西。记载在这本书里的轶闻逸事、会话言谈乃至人物性格大部分都是只要稍加替换就可能在任何社会发生的。因此,我在复述它们的时候尽可能做到接近原来的形式,尽管这将导致对于英语惯用法的某种‘破格’,但我觉得这样逐字逐句地保留原文的意象和观念较之从英文中寻找虽然接近作者‘用意’,却改变了原来意象的相应词句要好”。

马教授还指出:“无论贯穿于这一历史阶段的宗派关系的哪一种复杂因素,如政治、社会、经济,乃至宗教等等,它们似乎都被三世纪压缩成了两个相悖的基本主题。崇尚自然与尊奉名教。在前后相续的每个历史阶段,关于这两方面的争端都小有不同,但自然派倾向于道家哲学,其道德不拘一格,在政治方面没有约束;而崇尚儒家传统名教的尊奉和支持者设防于繁多纷乱的教条,在道德上墨守成规,对公众生活承担固定的义务。”

由此出发,他将《世说》人物分成两组:“前一组人物乃自然的信徒和追随者,而后一组人物则崇奉礼教。”而前者是“居于后者之

上的创造者”。马氏认为“三世纪中叶在文学创作方面自然主义的伟大代表是稽康(223-262)和阮籍(210-263)”,在稽康被害以后,向秀(221-300)“公然步入礼法之士的行列”,“设法与当权者维持一种微妙的平衡性的妥协”,但其心灵深处的自然主义倾向并未改变。冯友兰先生曾指出在《庄子注》中,向秀与郭象对于具有超越事物差别之心,“弃彼任我”而生的人,作出了理论的解释。他认为这种人的品格,正是中国的人叫做“风流”的本质。

三、是真名士自风流

魏晋时期的特有的历史条件造就了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魏晋名士。从何晏、王弼,竹林名士嵇康、阮籍,中朝隽秀王衍、乐广,一直到王导、谢安,再至顾恺之、陶渊明。魏晋名士表现出的那一派烟云水气而又风流自赏的气度,成为中国历史上一直为文人士大夫所津津乐道的话题和无限追崇的典范。在这群人的身上,既展现出不同于任何历史时期的独具魅力的个人风采,也折射出当时社会的政治、哲学、美学、文学、艺术等诸多方面的本质特征,成为一道独特的文化景观。这就是向为后世称道的魏晋风流。

四、结语

那么,“风流”是什么意思?冯友兰先生认为它是最难捉摸的名词之一,要说明它必须说出大量的含义,却又极难确切地翻译出来。就字面讲,组成它的两个字的意思是“wind(风)”和“stream(流)”,似乎对我们没什么帮助。尽管如此,这两个字也许还是提示出了一些自由自在的意味,这正是“风流”品格的一些特征。冯友兰先生

篇四:是真名士自风流

是真名士自风流

摘要:史湘云是《红楼梦》中最令人喜爱的形象之一,她天真烂漫、憨态可掬,犹如一块刚出土的璞玉,散发着自然的光芒。她崇尚魏晋洒脱不羁的名士风度,乐观、真率、旷达的性格与不幸身世之间的反差,更是让读者看到了一种不拘于俗的自然之美。在“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悲剧时代和悲剧环境里,史湘云象征着远逝的诸神,象征着逐渐离我们远去的魏晋玄学,她所要铺垫的是宝玉人生旅途当中所考察的最深的一个层面,宝玉最终在史湘云这里唱着对理想的挽歌,走完了他对人生旅途探讨的完整过程。

关键词:魏晋玄学;名士风流;远逝的诸神

在大观园的女儿国之中,史湘云是林黛玉、薛宝钗之外一个别具性情的人物。一说起这位史大小姐,大多数读者都会想到她的金麒麟,她那声咬字不清的“爱哥哥”,她的醉眠芍药裀......不同于日渐激烈的钗黛之争,人们大都对史湘云抱有很大的好感,甚至于现在网上有一句十分流行的话,“生子当如孙仲谋,娶妻当娶史湘云”,透过这句话,人们对她的喜爱程度就可略见一斑了。

那么,史湘云的身上究竟有什么“闪光”之处,能赢得大家的青睐呢?

史湘云是贾母的娘家侄孙女,自幼父母双亡,由叔父史鼎抚养,但是婶母待她并不好,后来史鼎迁任外省大员,贾母舍不得她,便接来大观园中与一众姐妹同住。这样的家庭出身与成长环境,不难想象,湘云的人生一定是充满坎坷与辛酸的。同是孤儿,又都寄人篱下,湘云的身世和黛玉很相似,但她并不像黛玉一般敏感孤傲、多愁善感,恰恰相反,这样一种艰辛的生活反而铸造了史湘云乐观爽朗的性格,她犹如一片霁月光风,总是能把自己的快乐传染给身边的每一个人,“她就像阴霾中闪出亮光一样,令人油然而生一种胸怀开朗、俗念俱消的感觉。”[1]曹雪芹在塑造这一形象时,特别突出了她的这种性格与其不幸身世之间的反差,从而使读者看到了一种不拘于俗的自然之美。这种美,在一定程度上抗拒了封建世俗对女性的压迫,使得湘云保有了那份洁然本质,并且外化为许多名士风流的行为。

在大观园的女孩子当中,只有一个人没有固定的处所。黛玉住在潇湘馆,宝玉住在怡红院,宝钗住在蘅芜苑,只有湘云,与迎春同住过,教香菱学诗时同香菱挤在一处住过,后来又在黛玉的潇湘馆里住过。在曹雪芹笔下,史湘云是一个天真烂漫、浑金璞玉类的人物,她在宁荣二府的来去如一片飘忽的云。曹雪芹创造的史湘云有这样一句台词,“是真名士自风流”,个中所包含的是玄学意蕴。

魏晋时期形成了一种新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它的理论形态就是魏晋玄学。魏晋玄学的形成与老庄思想有着密切的关系,东晋以后又吸取了佛学的成分,步入新的阶段。名教与自然是玄学的重要命题之一。“自然”一词不见于《论语》、

《孟子》等儒家经典著作,而是老庄哲学特有的范畴。其所谓“自然”,不是我们今天常说的与人类社会相对而言的自然界,而是一种状态,即非人为的、本来如此的、天然而然的。玄学家郭象认为,只要顺应自然的状态和变化,无所待,无所使,自然而然,就可以进入自由自如的境界。玄学中这种崇尚自然的思想,其影响所及就是进一步确立了以“自然”与“真”为上的审美理想,并且影响了魏晋南北朝及其之后的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魏晋风流是魏晋士人所追求的一种人格美,或者说是他们所追求的艺术化的人生,用自己的言行、诗文使自己的人生艺术化。

“史湘云纯是晋人风味”[2],在她的身上既有作者所欣赏的魏晋风流,又有他所憧憬的理想人性内容。她崇尚魏晋洒脱不羁的名士风度,一任性情的自然舒展,她豪爽、洒脱、率真、自然。可以说,曹雪芹笔下史湘云的这种对名士潜意识的趋从心理往往为读者、为学人所称颂不已,而这也是作者有意安排的,读者们经常拿她和她周围的人进行比较,目的就是为了感悟她的这种玄言意味的独特性。

比如,在《红楼梦》当中,有两个人的出场往往带有不绝如缕的笑声,一个是凤姐,一个是湘云。“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便是凤姐的鲜活写照,凤姐走到哪儿,笑声就被带到哪儿。但诚如许多学者指出的那样,凤姐是出于她的功利心理和八面玲珑的权势,而湘云则是出于她的天性。史湘云出场的次数在书中算不上多,但只要她一露面,必然会“大说大笑地走来”,总是让身边的人感到一股欢快的、热烈的、洋溢着生命活力的青春气息扑面而来。在《红楼梦》当中,有两个具有男子气质的女儿,一个是探春,一个是湘云。探春可谓大观园里的一朵“铿锵玫瑰”,她“才比熙凤,然凤不能文。文比钗颦,而颦逊其精干。诗社之创,关系全局”[3]。从她的书房布置之“大”,就已经让读者觉察到了一丝男性化气息,而这位兼具艺术才情与管理才干的美女更是志向远大,探春自己就说过,“我但凡是个男人,可以出得去,我早就走了,立出一番事业来,那时自有我一番道理”。然而,探春流露出来的更多是政治气质,而湘云则是名士风度。她“英豪阔大宽宏量,从未将儿女私情略萦心上”,无论是芦雪庵割腥啖膻,宝玉生辰醉眠芍药裀,凹晶馆赏月联句,还是打扮成男子模样,都表现出她逍遥、飘逸、洒脱,特别是不着痕迹的性格特征。蔡义江先生点评《红楼梦》时也曾说道:“在大观园女儿国中,须眉气象出以脂粉精神最明显的,要数史湘云了。”[4]在《红楼梦》当中,作为才女来表现的最数林黛玉和史湘云。黛玉的才情是为大家所公认的,她的《葬花吟》、《题帕三绝句》、《咏白海棠诗》,还有第三十八回的那首《咏菊》,更是让林潇湘夺得魁首。湘云亦是不差,和《海棠咏》,填《柳絮词》,吟《菊花诗》,猜谜语,行酒令,在一众姐妹中也是拔尖儿的。小说第七十六回,黛玉、湘云凹晶馆月夜联诗,一人“寒塘渡鹤影”,一人“冷月葬花魂”,一番讥评,一番叹赏,字字出人意表,叙来更得其神。但不难看出,黛玉多是刻意和呈才,而湘云则是始终如一的随意,“自是霜娥偏爱冷,非关倩女亦离魂”乃是她这种性格的自道。许多学者都认为,在《红楼梦》当中,论“旷达”者,除了湘云之外还有薛宝钗,但宝钗的那种贤淑旷达更多是出于故意自怜、工于心计的因素,完全不是湘云的这种豪秀自在、闲云野鹤。在这位侯门小姐身上,不仅有不让须眉的豪爽,而且兼有诗人的真率和名士的旷达,尽得魏晋风度之精髓。

曹雪芹不仅写她的这种美的品质,还尽可能地捕捉她展示这种美的方式,即飘乎、不沾不滞,而对她所抱定的态度就是怜惜。因此,创造这个人物最终要达到的艺术效果几乎就是“愈真愈幻、愈沉痛、愈感伤”。

诚如许多学者指出的那样,金陵十二钗最终所指出的是“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道理。可以说,为了表现这个理,曹雪芹又将它分化成事与理、色与空、真与淫、情与理、执与空等等衡量价值的坐标系,使得全书对理的探讨展开在这些坐标系所编织的空间之中,特别是通过金陵十二钗将这些坐标时时处处展开在宝玉面前,从而创造了宝玉“以情悟道”的氛围,逗引着宝玉逐步于此处侦破人生的破绽。换句话来说,十二钗的形象可以不完整,曹雪芹也并不是想她们以形象的鲜明浮于读者面前,他的目标所致就是要通过这些人来呈其事理。也就是说,在她们的身上必须要有鲜明的理呈现,而宝玉正是要通过她们来开示悟入人生的种种环节。

我们认为,史湘云在《红楼梦》当中象征着远逝的诸神,她所要铺垫的是宝玉人生旅途当中所考察的最深的一个层面。所谓远逝的诸神,象征着玄学已经离我们远去,魏晋的名士作风已经随着时代的变迁逐渐消逝,人的自觉、人的个性解放也已经长眠不醒。不难看出,宝玉透过湘云所流露出来的豪气与玄学意味,更多感觉到的是一种寒塘鹤影式的淡淡的感伤,感到她那种豪气和理想已经被残酷的现实所囿。从故事情节看,宝玉不时对她也进行着深情的回望。应该说,这个细节也是有深层意蕴的。如果说,黛玉和宝钗是宝玉“以情悟道”所经历的两个人生阶段,那么,湘云也是一个极其重要的阶段。如果说,在史湘云的身上有着玄学气质,那么书中有关湘云的细节也就意味着曹雪芹在此是将宝玉的悟道安排到了超越隋唐的纵深之处。

总之,如果说全书是在“以情悟道”,那么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就意味着宝玉极其艰难地考论了人生之路的三个层面,而最终在史湘云这里唱着对理想的挽歌,走完了他对人生旅途探讨的完整过程。对于宝玉来说,史、薛、林无疑是摆在他面前的、需要他参悟的人生的三个层面:一个象征着远逝的诸神,一个象征着现实的尴尬,一个象征着理想的孤独。小说以没有结果来写史湘云,毫无疑问是有深层意味的——远逝的诸神。

注释

[1]白盾.红楼梦新评[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6,183

[2]二知道人.红楼梦说梦..古典文学研究资料汇编·红楼梦卷[M].北京:中华书局,1963,95

[3]周汝昌.红楼脂粉英雄谱[M].桂林:漓江出版社,2008,26

[4]蔡义江.蔡义江点评红楼梦[M].北京:团结出版社,2004,102

参考文献

[1]曹雪芹,高鹗著,脂砚斋评.红楼梦[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07

[2]潘知常.说红楼人物[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08

[3]杜贵晨主编,何红梅编著.红楼女性(上)[M].北京:中华书局,2006

[4]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二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篇五:是真名士自风流 2

是真名士自风流

——记前进中的许昌实验中学

凊異水畔,人杰地灵,在许昌这块钟灵毓秀的古老大地上,历史上曾经孕育了多少古圣先贤,风流人物,而今,在巍巍耸立的文峰塔旁,坐落着一所迅速崛起、备受瞩目的中学——许昌实验中学,而她,正以对教育的激情和梦想,书写着另一种风流。 许昌实验中学是许昌市一所完全中学,她始建于1958年,前身为许昌市艺术幼儿师范学校。五十多年的奋斗与追求,五十多年的光荣与梦想,经历了几多沧桑,铸就了几多辉煌。而今她像一艘整装待发启锚扬帆的航船,满载莘莘学子,驶向知识的海洋;她更是一只展翅的雄鹰,翱翔蓝天,放飞梦想。

硬件篇

漫步许昌实验中学,清风扑面,胜景入眼,让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这里既饱含浓郁深厚的文化氛围,又洋溢着蓬勃向上的青春气息。这里有整齐的教学楼、宽敞的运动场;这里有飘香花圃,浓荫大道,运动场上生龙活虎的身影,被晨光绘成迷人的绚丽油画。校内的橱窗板报,展示的是莘莘学子的个性才华。每个教室的布置装饰都体现了浓厚的班级特色。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培养了学生积极向上、青春飞扬的美好情怀。

学校现有教学楼两栋,综合科技楼一栋,办公楼一栋,学生公寓两栋。学校拥有现代化的校园教育网络,建立了校园网,班班通。有多媒体教室2个、计算机教室3个、电子备课室、图书馆、阅览室、心理咨询中心各1个,各种设施一应俱全。图书室、阅览室全天开放。理化生教学仪器以及电教、美术、音乐和体育器材分别达到一类标准。

近年来,学校抓住机遇,在各级党委、政府、社会各界人士的悉心关怀下,积极进行校园改造,美化净化校园环境,学校成为名副其实的花园式学校。如今,在一代代实中人的奋力拼搏下,学校已成为众多学子带着圆梦情结抒写人生传奇的神圣殿堂。

师资篇

学校现有54个教学班,在校学生近4000人,在职教师180人,其中高级教师65人,省级学科带头人7人,省级骨干

教师10人,市级学科带头人11人,市级骨干教师39人,硕士研究生11人。教师年富力强,敬业爱岗,高水平的师资队伍,科学的教育教学管理,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一流的师资队伍离不开一流的领导班子。许昌实验中学的

领导班子团结奋进,锐意进取,赢得了广大师生信任和赞誉。一个好校长,带一批好教师,就能办出一所好学校。以牛振亭为校长的领导班子,以创建中原名校的胸怀,规划了许昌实验中学创建名校品牌的总体战略。他们带领全体师生员工,不畏险阻,负重开拓,重新整合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回馈许昌父老乡亲对实验中学的厚望!

文化篇

牛振亭说:学校的一切教育活动都要遵循学生的成长规律;都应点燃学生积极向上的激情与理想。建设一所现代化的名校,离不开正确的办学方向和先进的办学理念。“共同成长、共享幸福、共同成长”这一办学理念,像一面旗帜,引领着实验中学这艘大船昂首前进。学校秉承“成于精勤、止于至善”的校训,狠抓校风、教风、学风建设,学校坚持“德育为首、教学为主、全面育人,创办标准加特色学校”的办学指导方针,把学生的培养目标定为:“体魄强健,人格完善,知识丰富,能力多元,善于沟通,善于创造,有责任意识,有家国情怀,有科学素养,有人文精神。”

学校德育工作有声有色,异彩纷呈。已经形成了学校、社会和家庭三结合的教育网络。组织升国旗仪式、主题班会以及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开展班级等级达标、主题系列教育等活动,促使学生行为规范、心理健康、思想品格不断提高。

在狠抓教育教学质量的同时,利用一切条件和机会,开展

校园文化活动。学校一年一度有校园艺术节、英语风采大赛等文化活动;组建有业余体育队、文艺表演队;校园有39个学生社团,有动漫社、街舞社、篮球社、播音社、各科兴趣小组等;第二课堂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为全体师生开辟了自主学习的广阔空间。户外拓展、“校园之星”评选、“弟子规”诵读比赛、18岁成人仪式、拔河比赛、青年志愿者活动、模拟法庭??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这里健康成长。

特色篇

品牌是学校的名片,特色是学校的根基,文化是学校的灵魂。

学校立足实际,发挥自身优势,加强特色建设,现在已经初步形成了教研、体育两大特色。

实中人深刻地认识到: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而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实验中学始终把教师发展列为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方面,提升教师业务素质,提升教师的职业道德和幸福感。学校充分发挥“实验”特色,实施“科技兴校”战略,加强教育科研工作,深入开展“周周教研”、“全员听课”、“磨课赛课”等活动,通过师资培训、教研活动、课题研究,逐步实现了校本教研专题化,形了具有本校特色的校本教研制度。经过不断探索,确立了学校“导学、质疑、互动、达标”四环节的高效课堂模式,促进了课堂教学效益的提升。在许昌市高效课堂赛课活动中,刘艳、万沛沛等五位教师获许昌市特等奖;陈彩虹、张小玉等十一位教师获许昌市一等奖。学校获得许昌市“优秀组织奖”。

几年来,学校利用学校体育资源丰富的优势,不断打造体育特色学校,取得了显著成绩。2011年被聘为河南省学生体育总会田径协会理事单位;2012年经教育局、体育局批准在学校设立许昌市田径训练基地。目前,学校田径运动队在训50人,其中注册20多人,在训篮球队员20人,其中注册11人,2011年以来向体育院校输送30多人,其中北体1人,省田管中心2人。学校历来重视体育工作,组建有体育队,聘任专业教师训练。经常举办各种形式的田径和球类体育比赛,一年一度举办运动会。学校多次荣获许昌市《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达标先进单位,曾荣获许昌市《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先进学校、市级田径传统项目考核优秀学校。2011年经市教育局批准,学校设立了体育特长班,体育课专业训练,文化课小班授课,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优秀运动员,在省市各项体育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在我省第23届中学生田径运动会上,孙瞭宇在5000米比赛中荣获金牌;2012年在我市田径锦标赛中,学校代表队分别荣获初中和高中团体总分第一名,有18个项目获冠军。2014年中招经教育局批准,开始在全市范围内,每年招收60名体育特长生。

成果篇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春华秋实,累累硕果。许昌实验中学先后荣获AFS国际教育交流项目学校、中国西部教育顾问单

位、全国电化教育实验学校、省电教达标一类学校、省现代科学教学基地、省常规管理标准化学校、省首批动漫教育实验学校、省级文明学校、省级卫生先进单位、省级高招统考标准考点、市级文明单位、市绿色学校、市师德师风先进学校、市新课改先进单位和省校园文化百强学校等荣誉称号。

许昌实验中学中招高招成绩,曾在10年中8次获B类学校和市直中学总积分第一名,重点、本科上线率和录取率连续五年获B类学校第一名,文理10个学科,曾8个学科获平均分第一名,蒋敏历史单科900分获全省第一名,王雪英语单科900分获全省第一名,李璐、寇真真、朱文良、陈飞、赵通、王春阳、马上、张源同学等先后被录取到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先后有230多位同学被复旦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浙江大学、南开大学、武汉大学、西安交大、华中科技大学等名牌重点高校录取,有40多位同学保送名牌大学。2011年高考,寇琨照同学以理科683分荣获全市区状元,被北京大学录取。在2013年中招考试中,学校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初三(6)班郑怡清同学以635分优异成绩荣获全大市五县三区第一名,全市前十名占5名,被省级示范学校正式录取已超过100名,被市级示范学校正式录取已超过100名,已实现学校“双百”目标!2014年荣获许昌市名校称号,初中高中分别荣获“市长质量奖”。

是真名士自风流。全体许昌实验中学人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继往开来,负重奋进,弘扬“目标高远、敬业奉献、开放和谐、勇于争先”的许昌实验中学精神,擦亮许昌实验中学的名校品牌,打造人民满意学校,努力把学校办成与时代同步的一流名校,开创更加美好的明天!(撰稿 贾建)

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