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没有锁上的门,英文版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5 17:22:16 体裁作文
没有锁上的门,英文版体裁作文

篇一:读《没有锁上的门》有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代诗人孟郊的这首《游子吟》是一首母爱的颂歌,它亲切真挚地歌颂了伟大的人性美——母爱。

美国作家罗伯特·斯特恩德利的这篇《没有锁上的门》与《游子吟》一样,歌颂了伟大的母爱。文中这位十几岁的姑娘,因讨厌父母的管束而离家出走。十年后,她的父亲在忧郁中离开了人世,母亲也因想念女儿头发变白。虽然女儿与家里完全没联系,母亲却在家中耐心地等待她的归来。一旦有了女儿的一丝线索,母亲便想方设法四处寻找。终于有一天,姑娘像一只迷途的羔羊,在陷入绝境时,想到了家的温暖。她在接到母亲的召唤后,便不顾一切地赶回家。当她推开那长期以来一直为等待她归来而没有上锁的家门时,母女二人紧紧地拥抱在一起,失声痛哭??

文章读完了,可我的心却久久不能平静。特别是最后一句话,让我尤为感动:母亲擦了擦泪水,笑着说:“什么事也没有发生,从你离开家的那天起,这门从来没有锁上过??”读完这句话,大家都会说:“母爱太无私了!”是的,母爱,无法解释,它是那样的不差毫厘、那样的深沉与伟大!

不管女儿是年轻还是苍老,都永远有一个温暖的家——母亲的心房。外面的世界在我们眼中很精彩,但一旦融入那个世界,就会像这个女儿一样,发现一切并不是像自己想象的那样。我们总想挣脱家的束缚,一个人自由的飞翔。可是,要想飞,总得有一双羽翼丰满的翅膀。

我们总有一天也会像故事中女儿一样,在经历了磨难后,发现只有自己的母亲是最爱我们的人,只有自己的家才是最温暖的地方。

父母子女之间血浓于水的亲情,是世界上什么东西也割不断的。父母为我们付出的太多了,而我们为她们做的,又实在是太少了。可怜天下父母心!在此,我希望所有的孩子都能更多地体谅父母的苦心!

篇二:unit 3 The Land of the Lock 课文译文

许多年前,在美国,家家户户白天黑夜不锁门是司空见惯的。在本文中,格林叹惜人们不再相互信任,不得不凭借精密的安全设备来保护自己和财产。

锁之国

鲍伯·格林

1 小时候在家里,我们的前门总是夜不落锁。我不知道这是当地的一种说法还是大家都这么说;"不落锁"的意思是掩上门,但不锁住。我们谁都不带钥匙;晚上最后一个回家的人把门关上,这就行了。

2 那样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在乡下,在城里,门不再关着不锁上,哪怕是傍晚一段时间也不例外。

3 在许多方面,郊区和农村甚至比巡查严密的城市街道更易受到攻击。统计显示,那些据称是安宁的地区的犯罪率上升得比城镇更为显著。不管怎么说,前门虚掩不落锁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

4 取而代之的是防盗锁、防护链、电子报警系统,以及连接警署或私人保安公司的报警装置。郊区的许多人家在露台上安装了玻璃滑门,内侧有装得很讲究的钢条,这样就没人能把门撬

没有锁上的门 英文版

开。

5 在最温馨的居家,也常常看得到窗上贴着小小的告示,称本宅由某家安全机构或某个保安公司负责监管。

6 锁成了美国的新的象征。的确,一家大保险公司最近的一则公益广告没有用图表表明我们所处的危险有多大,而是用了一幅童车的图片,车身上悬着如今无所不在的挂锁。

7 广告指出,没错,确是保险公司理赔失窃物品,但谁来赔偿互不信任、担心害怕这种新氛围对我们的生活方式所造成的影响呢?谁来对美国从自由之国到锁之国这一蜕变作出精神赔偿呢?

8 因为那就是现状。我们已经变得如此习惯于保护自己不受美国生活新氛围的影响,如此习惯于设置障碍,因而无暇考虑这一切意味着什么。

9 出于某种原因,当我们觉得防范周密时就感到心满意足;我们没有问过自己: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为什么非得把自己与邻居和同住一城的居民相隔绝,这一切究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主宰我们生活的?

10 这一切确是主宰了我们的生活。如果你在一家大中型公司上班,你上下班很可能不好随意进出。你可能随身带着某种出入卡,电子的或别的什么的,因为这卡能让你进出工作场所。也许前台的保安认识你这张脸,平日一挥手让你进去,但事实明摆着,你所任职的公司深感面临威胁,因此要借助这些“钥匙”不让外人靠近。

11 这一现象并非向来有之。即使在十年前,大多数私营公司仍采取自由出入的做法。那时管理人员根本没想到过恰当的手段是不信任他人。

12 且看各地机场。过去家长常常带孩子去登机口看飞机起飞降落。这种事再也没有了。机场不再是一个有趣的学习场所;它们成了拥有最精密的安全检查系统的场所。

13 凭借着电子透视装置,我们似乎终于想出妙计让恐怖分子无法近身,无论是真的恐怖分子还是凭空臆想的。能解决这一问题真是如释重负,于是我们不去多想这种状况对我们的生活质量意味着什么。如今我们走过这些电子搜查器时已经看都不看一眼了,这些装置,还有它们所代表的一切已经获胜。

14 我们的居住区处在强光源的照射下;我们连哪怕像阴影这样小小的享受也不想给自己。

15 越来越多的商人正购置连接在电话机上、能剖析来电者声音的新机器。据说那种机器能让商人知道他的朋友或客户是否在撒谎,其出错概率很小。

16 所有这一切都是以“安全”的名义实施的:我们是这么跟自己说的。我们害怕,于是我们设法把害怕锁在外面,我们认定,那就是安全的意义。

17 其实不然;我们虽然有了这一切安全措施,但我们或许是人类文明史上最不安全的国民。还有什么更好的字眼能用来描述我们被迫选择的生活方式呢?还有什么更为可悲地表明我们在这个令人困惑的新时代所感受到的惶恐之情呢?

18 我们不信任任何人。郊区的家庭主妇在客货两用车钥匙链上挂着防强暴口哨。我们在自我防卫方面变得如此聪明,最终聪明反被聪明误。我们或许是把邪恶锁在了门外,但在这么做的同时我们把自己锁在里边了。

19 那也许是我们将来回顾这一时代时记得最牢的精神遗产:在对付我们中间无形的恐惧之时,我们成了自己的囚徒。在我们这个问题重重的时代,所有的人都是囚徒。

篇三:没有上锁的门

没有上锁的门

周戈庄小学 李静

在乡下小村庄的偏僻小屋里住着一对母女,母亲深怕遭窃总是一到晚上便在门把上连锁三道锁。女儿则厌恶了像风景画般枯燥而一成不变的乡村生活,她向往都市,想去看看自己通过收音机所想象的那个华丽世界。一天清晨,女儿为了追求那虚幻的梦离开了母亲身边。她趁母亲睡觉时偷偷离家出走了。

可惜这世界不如她想象的美丽动人,她在不知不觉中,走向坠落之途。以至深陷无法自拔的泥泞中,这时她才领悟到自己的过错。 十年后,已经长大成人的女儿拖着受伤的心与狼狈的身躯,回到了故乡。

她回到家时已是深夜,微弱的灯光透过门缝渗透出来。她轻轻敲了敲门,却有种不祥的预感。女儿扭开门时把她吓了一跳。“好奇怪,母亲之前从来不曾忘记把门锁上的。”母亲瘦弱的身躯卷曲在冰冷的地板上,以令人心疼的模样睡着了。

“妈.........妈......”听到女儿的哭泣声,母亲睁开了眼睛,一语不发地搂住女儿疲惫的肩膀。在母亲怀里哭了很久之后,女儿突然好奇问道:“妈,你今天怎么没有锁门,有人闯进来怎么办?” 母亲回答说:“不只是今天而已,我怕你晚上突然回来进不了家,所以十年来从没锁过门。”母亲十年如一日,等着女儿回来,女儿房间里的摆设一如当年。这天晚上,母女恢复到十年前的样子,紧紧锁上房门睡着了。

家人的爱是希望的摇篮,感谢家的温暖,他让我们承载了一切!

篇四:未上锁的门

《未上锁的门》教学反思

《未上锁的门》主要讲了女孩厌倦了家庭生活的枯燥,父母的管制,离开了家,本想成为世界名人,可四处碰壁,只有靠出卖肉体生活,母亲得知后四处贴画寻找,最后回家了。表现了母亲对子女的伟大、宽容、恒久不变的爱。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重视文本的运用,引领学生走进教材去感知内容,体验情感,探究文体,品味语言,在学生走进课文的同时,也让课文走进了学生的心中。

一、结合文本,把握小说三要素

新课标认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这样的对话中,教材文本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信息源”。如果我们把文本理解成一个“场”,阅读就是阅读者在这个“场”中作“自由舞蹈”。只有细读文本,产生自己的解读,才能证明自己在“场”。这是一篇小说,内容浅显易懂,可以先让学生自己读,把握文章的整体内容。从中理出小说的三要素,其中人物是最关键的要素,本文写到了两个人物:母亲、女儿。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是塑造人物形象。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段可以是概括介绍,可以是具体的描写,可以写人物的外貌,也可以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既可以人物的行动对话,也可以适当插入作者的议论;既可以正面起笔,也可以侧面烘托。本文主要是通过语言、动作、肖像、心理描写来塑造人物形象。教学时我们以女儿为例,让学生讨论分析,通过学习文本生动形象地知道了塑造人物形象所采用的描写方法,同时把握了小说三要素。

二、探究文本,强调自主性与合作精神

课堂上的探究性学习主要体现在探究性阅读上——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文本的深层含义进行开放性的、多元化的探究阅读活动。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组织课堂教学,把主要的时间让给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使学生的自主与教师的主导有机结合,从而使课堂高效。教师在开放性教学时要把握一个度,这样才有利于师生在阅读实践中与文本发生深层次的有价值的对话。这篇小说的内容浅显易懂,老师完全可以把学习的主动权放给学生,以自读为主,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但是绝不能放任自流,教师一定要适度引导。在教学女儿陷入泥沼,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但母亲还有寻找他,可见什么?学生回答:母亲还爱她。请把文中表明母亲还爱她的句子找出来,并加以分析。同学们经过一番自读后把句子都找到,

同时还有自己深入的分析。当遇到有难度的东西时,我们应想到合作学习,这种人人参与、组组互动、竞争合作的方式时有思维碰撞出现火花的现象。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在分析女儿变化时,我们采用了合作讨论。女儿作者在塑造时采用了动作、语言、肖像、心理的描写。小说中人物是最关键的因素,描写方法值得我们品析、学习,对于刚读初一的学生来说有些难度,所以寻找女儿变化的句子我们采用讨论的方式来完成,讨论时可以互相启发、帮助。听了同学们的分析后,看来是有收获的,把每句话的描写方法都分析出来,并体会出字里行间的情感。

三、深入文本,培养学生的想象和表达能力

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爱因斯坦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的一切,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21世纪,已进入高科技时代,作为教师我们担负着培养祖国接班人的重任,我们的言行将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发展,所以每个教学环节的设计,每个问题的提出都应经过深思熟虑。在这堂课的拓展延伸部分我设计了一个想象力的问题:假如有一天你与小女孩相遇,你会对她说什么?学生思维活跃,回答积极,答案很是精彩。在上课的过程中除了听说读,还有就是写,最后我让学生写一写:在我们生活中,也与文中小女孩一样任性,觉得家庭生活枯燥,学习压力过重,想摆脱束缚过自由自在地生活,现在读了这篇小说后你有何感想呢?同学们结合实际写出自己将改正身上的缺点,不惹父母生气;同时他们也明白了父母管他们就是爱他们。

四、利用文本,对学生渗透思想教育

《语文新课程标准》首要目标是: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学生到学校来读书,先是学做人,再学知识。思想的正确与否关系到一个人的发展前途,命运走向。这篇课文所讲的是一个年轻的女孩因为厌倦枯燥的家庭生活而离家出走了,其实这和我们的学生是很相似是,甚至她是我们部分问题学生的一个缩影,所以这的一个很好的德育教本。我就抓住这个关键点进行切入和拓展延伸。导入:①同学们进入初中已两个月了,你觉的现状的生活怎样?

回答:还好;压力大,但很开心??②能不能跟老师说说你理想中的生活是怎样的?回答:自由自在的;无拘无束的??我问到这里已经在他们的身上找到了共鸣,便顺理成章地引出课文《未上锁的门》,告诉大家这是一个和你们有着同样想法的女孩,她做出了一个大胆地决定,离开了家,那么她会过上怎样的生活呢?这时大家便开始积极地去探索。课文上完后,我们看到了小女孩的经历,最终明白母亲永远是我们心灵的避难所,家是温暖的港湾,不管我们遇到什么困难,能给我们遮风挡雨的地方只有家,能给我们慰藉、温暖的只有母亲。此时老师让他们回过头去想一想:对于自己的想法又有何感想?同学们都能真切地对生活中的错误反思,明白父母管他实质是爱他。

当然这堂课上我还有很多不足之处:①在学生粗读课文找出关于“女孩现在所过的生活”的内容后,没有稍作停顿梳理文章整体内容,对课文进行明确的整体感知,并板书好框架(母亲:管制——寻找;女儿:厌倦——感动),通过黑板上的框架来明确小说的三要素,然后根据板书让同学们看到,是“母亲”让女儿回家了,再去寻找文章中表现母爱的句子。这样就直白、清晰。②文章的主题是母爱,课堂上我们是通过结合文中句子来分析的,同时我们找到了母亲的爱让女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分析女儿的时候把开头的问题后移到此:女孩的性格怎样(用文中的词回答)。再深入挖掘一下:通过文中的句子我们看到女孩行为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最后点出女孩能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是母爱的力量,这样文章的中心就更加脱显了。现在再回到文章的结尾思考:母亲一如既往的爱着女儿,等待着女儿的归来,敞开着门,读到这里我们显然能够感受到“门”已不单指家门,更指父母的心灵之门。这时主题就得到了升华。而问题顺序的不得当,课堂教学中出现了语言的重复。③幻灯片的使用,增大了教学的容量,使课堂变得生动形象了,它应该是和教案紧密结合的,教学的过程、框架思路都应该在幻灯片中表现,这样学生就明确现在他该做什么。今天幻灯片对于我要投影的题目都表现出来了,可总体来说不够全面。

篇五:未上锁的门

【心灵深触】未上锁的门

在苏格兰的格拉斯哥,一个小女孩像今天许多年轻人一样,厌倦了枯燥的家庭生活,父母的管制。

她离开了家,决心要做世界名人。可不久,她每次满怀希望求职时,都被无情地拒绝了,她只能沦落街头。许多年过去了,她的父亲死了,母亲也老了,可她仍在泥沼中醉生梦死。

期间,母女从没有什么联系。可当母亲听说女儿的下落后,就不辞辛苦地找遍全城的每个街区,每条街道。她每到一个收容所,都停下脚步,哀求道:“请让我把这幅画贴在这儿,好吗?”画上是一位面带微笑、满头白发的母亲,下面有一行手写的字:“我仍然爱着你??快回家!”

几个月后,没有什么变化。一天女孩懒洋洋地晃进一家收容所,那儿正等着她的是一份免费午餐。她排着队,心不在焉,双眼漫无目的地从告示栏里随意扫过。就在那一瞬,她看到一张熟悉的面孔:“那会是我的母亲吗?”

她挤出人群,上前观看。不错!那就是她的母亲,底下有行字:“我仍然爱着你??快回家!”她站在画前,泣不成声。这会是真的吗?

这时,天已黑了下来,但她不顾一切地向家奔去。当她赶到家的时候,已经是凌晨了。站在门口,任性的女儿迟疑了一下,该不该进去呢?终于,她敲响了门,奇怪!门自己开了,怎么没锁门。不好!一定有贼闯了进去。记挂着母亲的安危,她三步并作两步冲进卧室,却发现母亲正安然地睡觉。她把母亲摇醒,喊道:“是我!是我!女儿回来了!”

母亲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她擦干眼泪,果真是女儿。娘儿俩紧紧抱在一起,女儿问:“门怎么没有锁?我还以为有贼闯了进来。”

母亲柔柔地说:“自打你离家后,这扇门就再也没有上锁。”

父母对于孩子的那扇门永远是敞开着的,孩子也应该向父母敞开理解和体贴的大门。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