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作文素材 > 教育资讯

跟历史人物对话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5 15:22:40 作文素材
跟历史人物对话作文作文素材

篇一:与一位历史人物的对话1

与一位历史人物的对话

赵季悦

伫立在乌江边,仿佛身处在几千年那场战役中,项羽兵败,望着乌江对岸拔剑自刎…… 而今人们都只赞刘邦聪明,善于用兵,而项羽就只是沽名钓誉,思至此,我仰天大喊:“哀哉!霸王哀哉!”

“因何哀?”耳边传来低沉的男音,他不知何时已立在我身侧,望着眼前的乌江。

“你二十四岁起领兵打仗,二十七岁成为西楚霸王,灭秦的人是你,可你最后却自刎乌江,让刘邦得了这天下!”

“是我不如刘邦罢了。”

“在鸿门之宴上为何不理会范增的暗示,而放走了刘邦呢?”

“也没什么特别的理由,就是不忍罢了,”他突然轻笑一声侧头看向我道:“也就是你们常说的妇人之仁吧。”

“巨鹿之战你破釜沉舟,以少胜多;彭城之战又在腹背受敌,兵力不足的情况下用三万精兵偷袭刘邦的五十六万大军取得成功,可见你军事才能远在刘邦之上啊。”

“巨鹿之战之后我怕俘虏造反,连夜坑杀二十余万人,鸿门宴又放过刘邦……我虽在用兵上胜过他,政治上也是不如他的。”

“刘邦为了天下不守鸿沟之约,你却处处守信,他为了逃命连儿女都可以不要,你却如此重情重义……”

“也许就是刘邦这样的人才更适合做统治者吧,”他顿了顿,望向天空叹了一口气“况且,我也舍弃了虞姬啊。”

“可那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她懂得以大局为重,是为了你而自刎的,你把乌骓送给了乌江亭长,说明你是个重情重义的人啊。”

他却只是笑,不说话。

“……项羽,你为何不肯过江呢?”

“我一路走来杀伐众多,跟着我的江东子弟也死了不少,我又何苦过了江,再卷土重来呢?就算他们肯为了我牺牲,我也不忍心啊。”

我无话,微微叹了一口气。

“说我妇人之仁也好,说我沽名钓誉也罢,成者王败者寇,世人爱说就让他们去说吧。”他的声音里竟带着一丝轻快。

我再看他时,只看见一缕烟尘。

微风拂过,涛声依旧。

篇二:作文指导课教案——人物对话描写

作文指导课《人物对话描写》教案

一 、教学目标:

1、建立“提示语”的概念,让学生了解提示语的几种形式,并会运用。

2、了解提示语在中间时标点符号的运用。

3、掌握写对话时要讲究格式。

二、教学重点:

会使用不同形式的提示语完成对话描写,做到格式和标点都正确。

三、教学难点:

发现人物对话的特点;运用所学进行对话描写

四、教学过程: (一)学习,发现对话描写的特点。

今天上午我们要上节作文指导课,

请同学们看屏幕上的这段文字(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多媒体展示)

有一次,在伯父家里,大伙儿围着一张桌子吃晚饭.我望望爸爸的鼻子,又望望伯父的鼻子,对他说:"大伯,您跟爸爸哪儿都像,就是有一点不像".

"哪一点不像呢?"伯父转过头来,微笑着问我。他嘴里嚼着,嘴唇上的胡子跟着一动一动的.

"爸爸的鼻子又高又直,您的呢,又扁又平。"我望了他们半天才说. "你不知道,"伯父摸了摸自己的鼻子,笑着说,"我小的时候,鼻子跟你爸爸的一样,也是又高又直的."

"那怎么—"

"可是到了后来,碰了几次壁,把鼻子碰扁了."

"碰壁?"我说,"您怎么会碰壁呢?是不是您走路不小心?" "你想,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哦!"我恍然大悟,"墙壁当然比鼻子硬得多了,怪不得您把鼻子碰扁了."

在座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

老师启发:同学们,你们学过这个语段吗?是出自哪篇课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作者是鲁迅的侄女周晔(Yè),即鲁迅弟弟周建人的女儿周晔。

这段话写人物写得最多的是什么? ——对话

老师讲:写好对话非常重要,因为很多事情,就是在对话当中进行的,对话一完,事儿也就结束了。所以说,我们要学会写对话。 同学们再看,作者在写人物对话的时候,有什么特点?

哪位同学发现了?请站起来告诉我们。

★作者在写人物对话时是分段写的。

不管你说多少话,哪怕只有几个字也占一个自然段。如:“那怎么——”三个字就占了一个自然段。

(板书:1.分段)

老师启发:写对话分自然段写,有什么好处呢?同学们说说。

老师总结:写对话分自然段,第一,能使文章显得非常清晰, 看上去舒服;第二,老师批改作业,读你的文章,眼睛不疲劳,老师一不疲劳,一高兴,心情一好,马上就给你作文打高分;第三个原因,我一般不和别人说,写对话分段,文章显得很长,是不是啊?老师不是说,作文要写一页、二页、三页嘛,这一分段,一页就变成两页了。

老师启发:如果我们不分段,效果会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看屏幕:

屏幕显示分段写与不分段写两种形式的不同效果。

★作者在写人物对话时,使用了大量的提示语。

(板书:2.提示语)

什么叫提示语?语段中表明这句话是谁说的,怎么说的,这就是提示语。比如说“我望望爸爸的鼻子,再望望伯父的鼻子”这句话就是“提示语”。请同学们找出这个语段的提示语。

★提示语在对话中有变化。这个语段中的提示语有哪些变化?

(在前、在中、在后)

老师总结:有的提示语在说的话的前面,有的提示语在说的话的后面,有的提示语把说的话分成两部分,提示语嵌在中间,这就加变化。我送大家一句话:没有变化就没有艺术。这个发现,对同学们写对话很有帮助。一定要记住哟。

再看,由于提示语的位置不一样,“说”后面的标点符号也有变化了。有什么变化?请同学们仔细看,说一说。

★当提示语在内容的前面时,“说”的后面是冒号;当提示语在内容的后面时,“说”的后面是句号;当提示语在中间时,“说”的后面是逗号!

还有什么发现没有?老师提示同学们,有这样一些词,如果我把它们去掉,同学们再读读,会有什么感受?

去掉这些词,同学们再读语段

★提示语里每个表示说的词语前面都有修饰的词语,告诉我们说话者是怎样说的,怎样问的,或是怎样回答的。也就是说提示语中的修饰词语是对人物的动作或神态的描写。

刚才我们分析了《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的对话描写的特点,下面我们总结一下:

多媒体展示:

对话描写包括:内容 提示语

对话描写形式:

1、提示语+内容 (牵羊式)

2、内容+提示语 (推车式)

3、内容+提示语+内容 (挑担式)

对话描写注意事项:

1、内容分段写

2、提示语位置有变化(前、中、后)

3、提示语有要修饰成分(写表情、写动作)

4、“说”后面的标点符号不同(冒号、逗号、句号)

通过以上学习,同学们明白了关于对话描写的什么知识?大家畅所欲言,说一说。

老师总结:如果这些你都掌握住了,你就不愁写不好人物之间的对话了。下面同学们讲屏幕上的这些内容再读两遍,把每个字都要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当你把它记熟、记住的时候,你就会写人物对话了。好,开始读。用眼睛去读,用心去记,把每个字、每一标点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三)仔细听,模仿范文练格式。

请同学们拿出练习本,老师来测试一下同学们刚才所学掌握的怎么样。

下面老师要说一段对话,老师说完后,请同学们把它写下来。

屏幕显示注意事项:

第一;分段写;第二,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老师读以下内容:

黄老师关切得问:“你们休息好了吗?”“休息好啦!”同学们齐声回答。

老师再提醒:请同学们将这段话写在纸上,注意老师提出的两点要求。

( 老师巡视同学们写的情况。)

屏幕展示正确格式,并强调“关切地”的“地”的书写。

(四)再次练习,仔细听,展开想象。

老师启发:有好多事情是在对话中进行的,对话完了,事情结束。只要我们善于倾听,就会发现好多写作素材。

下面老师就再来考考大家,请同学们听一段对话。这段对话是中央电视台播出的一个公益广告。

跟历史人物对话作文

请看——(多媒体展示)

年轻女:哎,你挤什么挤?没长眼哪?

年轻男:年轻轻的,怎么不说人话?

年轻女:哎,你挤着我啦,你!

年轻男:来劲啦,是吧?

老 人:算啦,算啦!年轻人,把心放宽,就不挤啦!

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这段对话内容

师:请同学们发挥想象,把对话写得更具体。想想看,他们三个人,一位年轻的男士,一位年轻的女士,一位老人。他们三个人,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说的这些话?再想想,当这两个年轻人听了这位老人的劝告以后,又会怎么样?

一定要发挥想象。想象非常重要。会想象的人,才能写好作文。我相信,每个同学听了他们三个人的对话,都有自己的想象。再想象一下,他们三个人说话的时候,什么样的表情、什么样的动作。

看屏幕上的要求:

对话描写注意事项:

1、内容分段写

2、提示语位置有变化(前、中、后)

3、提示语有要修饰成分(写表情、写动作)

4、“说”后面的标点符号不同(冒号、逗号、句号)

老师巡视指导:可以加上人物说话时的动作、表情等,来突出他们当时的内心活动,周晔写的那一部分对话多生动、形象啊,使人觉得真像见到了鲁迅先生一样。

大家写好了吗?还需要怎样啊?

( 修改)

是啊,老舍和鲁迅先生都说过文章写好之后,一定要“多念、多念、多念!”请同学们自由念出自己写的文章,只有多念才能把文章修改好

同学们修改

老师个别指导

继续念,好好改,好文章可是改出来的哟。

请同学给大家展示一下自己写的对话。

分段了吗?提示语有变化吗?提示语有修饰成分吗?时间、地点交代了吗?

大屏幕展示隗玙璠的对话描写片段:

“嘀嘀”,公交车到站了,上班的大人、上学的孩子一拥而上。

“哎,你挤什么挤?没长眼哪?”一位年轻的女士忍受不了拥挤,对他身边的一位年轻男士愤怒地说,眉毛挑得好高,脸气得通红。

“年轻轻的,怎么不说人话?”年轻男士火冒三丈,并且又挑衅似的往年轻女士身边靠了靠。

女士脸色更加难看,眼睛瞪得又圆又大:“哎,你挤着我啦,你!” “来劲啦,是吧?”男士毫不退让,抬起被挤得没处搁放的胳膊,好像要打女士的样子。

“算啦,算啦!年轻人,”一位旁观的老人心平气和地劝他们,“把心放宽,就不挤了!”

两个年轻人都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不再说话,车上安静下来。

同学们将这个语段大声念一遍,体会体会。

篇三:作文 学写人物对话

一、导入新课:上课了,同学们到齐了没有?(生:还有一个没有到。)那为什么没有到呢?现在在哪?快请一个同学去叫一下,我们等一下他,等齐了才上课。(大家一起等那个同学到了才开始上课。)

二、出示幻灯片段:

上课了,于老师走进教室,对小朋友们说:“小朋友,我姓于,叫于永正。欢迎我吗?”

小朋友们齐声回答:“欢迎!”

于老师高兴地说:“谢谢!那,我们就上课吧!”

生:读。

师:有几个自然段?

生:三个。

再出示幻灯片段:

上课了,于老师走进教室,对小朋友们说:“小朋友,我姓于,叫于永正。欢迎我吗?”

“欢迎!”小朋友们齐声回答。

“谢谢!”于老师高兴地说,“那,我们就上课吧!”

师:看看跟刚才有什么变化?

生:(一开始不大明白,再读之后)说话语言的位置有变化。 生:说话的人位置有变化。

师:说话人,这叫什么?

生:不知道。

师:这叫提示语,提示语的位置变化了。板书:提示语。 1

三、抄写刚才的一段话。

师:拿起笔来,把于老师这段话抄一遍,不能抄错,原原本本的抄,抄错了打屁股,你们俩不要碰头啊,我看你俩碰到一起了。看准了,标点符号不能错,注意写字的姿势。抄完了自己检查,对自己负责,看谁抄得一点不差。要会抄,看一句抄一句,不要一个字一个字地抄。

四、展示学生抄写的那段话,并进点评和总结。

师:通过刚才的展示,提醒我们要注意两点:1、人物对话要分段。2、提示语的位置可以变化。

五、出示对话素材。

1、出示对话片段:

小猴子:妈妈,我想吃桃子。

猴妈妈:一天吃三个,够不够?

小猴子:不够不够!太少太少!

猴妈妈:三天吃九个,够不够?

小猴子:够了,够了!谢谢妈妈!

2、学生读上面这段话。学生上台读,教师读。选拔演员。

3、表演。师:扮演猴妈妈。生:扮演小猴子。

(教师重在表情、动作、语调的指导)

师:扮演小猴子。

生:扮演猴妈妈。

(通过这种角色互换的表演,学生对小猴子和猴妈妈的表情动作和对 2

话有了深刻的体会,特别是老师在表演小猴子时的童趣示范让在场听课师生捧腹开怀。)

五、让学生将刚才表演的过程写下来。

1、注意事项。第一,要分段。第二,要注意提示语的变化。第三,注意第一段话的写法。

师:第一段话一般要交代什么?

生:时间、地点、场景、人物、事件起因。

师:可以怎么想象?

生:太阳快下山了,在外面玩累了的小猴子气喘吁吁地跑回家,对猴妈妈说。

2、动笔写作。

师:开头:一天,一只小猴子在外面玩得很累了,请大家展开想象写,按刚才的对话提纲来写。

生:(开始写)

师:每位同学都要随时提醒自己,坐姿要端正,端正写字,端正做人。 师:(一个一个同学面前去指点,从书写、开头的空两格、标点符号、分段、提示语的变化,表情和动作词语的运用等方面进行指点及纠正。)

六、展示并总结。

1、展示。着重引导学生对格式和词语的关注。形成规范,点燃个性。

2、总结。让学生重温刚才的格式规范,形成能力。让学生重温刚才的表演过程,提升写作的激情。

3

4

篇四:仿写人物对话

《仿写人物对话》教学设计

香港路小学 董艳

教学目的

1.通过赏识《“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中的人物对话,品味人物对话中父母的语言,体会提示语在表现人物个性中的效果。

2.了解对话提示语的四种表现形式。

3.能根据提示语的位置恰当地使用标点符号。

4.能够根据具体的语境灵活交叉运用不同的提示语写好人物对话。

教学重点

品味对话提示语在表现人物个性中的效果。

教学难点

能够灵活交叉运用不同的提示语写好人物对话。

教学准备

课件、作文纸、字典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习作内容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读了课文,我们感受到父母的鼓励和批评都饱含着爱。这节课我们仿照课文中精彩的人物对话,也来写一个对话片段。(板书:仿写人物对话)。

二、品读精彩片段,体会提示语的精妙。

1. 我们先来回顾课文的对话片段。自由读课文5-14自然段,思考:这部分主要写了什么?

诗吸引住了。我紧张极了。

“这是什么?”他伸手拿起了我的诗。

“亲爱的,发生了一件奇妙的事。巴迪写了一首诗,精彩极了??”母亲上前说道。

“对不起,我自己会判断的。”父亲开始读诗。

我把头埋得低低的。诗只有十行,可我觉得他读了几个小时。

“我看这首诗糟糕透了。”父亲把诗扔回原处。

我的眼睛湿润了,头也沉重得抬不起来。

“亲爱的,我真不懂你是什么意思!” 母亲嚷着,“这不是在你的公司里。巴迪还是个孩子,这是他写的第一首诗,他需要鼓励。”

“我不明白”,父亲并不退让,“难道这世界上糟糕的诗还不够多么?” 我再也受不了了。我冲出饭厅,跑进自己的房间,扑到床上失声痛哭起来。饭厅里,父母还在为那首诗争吵着。

2.交流;谁能用简练的话说说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针对巴迪写的诗父母发生的争吵)

3.交流:对于巴迪写的诗,父亲的观点是怎样的?

作者成年后,再看这首诗,他有什么感觉?

(板书:父亲 实事求是)

母亲呢?(板书:母亲 鼓励儿子)

4.小结:父母因为观点不同而发生了争论(板书:争论)。

5.比较对话。

出示:

诗吸引住了。我紧张极了。

“这是什么?”父亲说。

“亲爱的,发生了一件奇妙的事。巴迪写了一首诗,精彩极了??”母亲说。

“对不起,我自己会判断的。”父亲说。

我把头埋得低低的。诗只有十行,可我觉得他读了几个小时。

“我看这首诗糟糕透了。”父亲说。

我的眼睛湿润了,头也沉重得抬不起来。

“亲爱的,我真不懂你是什么意思!” 母亲说,“这不是在你的公司里。巴迪还是个孩子,这是他写的第一首诗,他需要鼓励。”

“我不明白”,父亲说,“难道这世界上糟糕的诗还不够多么?”

我再也受不了了。我冲出饭厅,跑进自己的房间,扑到床上失声痛哭起来。饭厅里,父母还在为那首诗争吵着。

(1)大家看,我把对话做了一些修改,读一读,有什么感觉?

(2)交流:这样写感觉怎么样?

(3)小结:只用“说”,虽然也能清楚地表达父母的观点,但是像课文那样,让人物带上动作、表情来说话,揣摩人物的心理来写话更能让人置身于争论的情境中(边说边板书:动作、表情、心理)。

三、赏识美文,加深对话的认识。

⒊《羚羊木雕》节选

“那只羚羊哪儿去了?”妈妈突然问我。

妈妈说的羚羊是一件用黑色硬木雕成的工艺品。那是爸爸从非洲带回来给我的。它一直放在我的桌子角上。这会儿,我的心怦怦地跳了起来,因为昨天我把它送给了我的好朋友万芳。

“爸爸不是说给我了吗?”我小声地说。

“我知道给你了,可是现在它在哪儿?”妈妈的目光紧紧地盯着我。我发现事情不像我想象的那么简单。

“我把它收起来了。”

“放在哪儿了?拿来我看看。”妈妈好像看出我在撒谎。因为我站在那儿一动不动,低着头不敢看她。

“要说实话??是不是拿出去卖啦?”妈妈变得十分严厉。

“没有卖??我送人了。”我觉得自己的声音有些发抖。

“送给谁了?告诉我。”妈妈把手搭在我的肩膀上。

“送给万芳了,她是我最好的朋友。”

“你想在就去把它要回来!”妈妈坚定地说, “那么贵重的东西怎么能随便送人呢?要不我和你一起去!”

“不!”我哭着喊了起来。

1.快速默读。思考:这个争论的片段中,妈妈的观点是什么?“我”呢?

2.交流:这个争论的片段中,妈妈的观点是什么?“我”呢?作者张之路同样也让人物带上动作、表情来说话,揣摩人物的心理写对话,让我们清楚地了解到人物对事情的态度。

四、自主创作人物对话

1.生活中,你有没有遇到过因为某件事跟别人意见不一致而发生的争论呢?

2.交流(商场里、马路上、家里、学校、公交车上、菜市场??)? 因为时间关系,咱们在写的时候最好是开门见山,直接进入争论场景。

3.学生起草,老师巡视。

4.全班交流。

(1)指名读。

(2)交流:你听出来了吗?他(她)是因为什么事与别人争论?

(3)老师引领学生具体修改。

(4)小结: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要想你的文章出采,就要舍得花时间精力修改润色。

篇五:学写人物对话

学写人物对话

东湖路学校 秦金兰

教学目标:

1.学会运用对话描写表现人物或表明事情;

2.学习给对话加上恰当的提示语,具体体现说话者的神态、语气、动作、心理等。

3.能灵活安排提示语的位置,并正确运用冒号、引号、问号等标点符号。

教学重点:能根据说话的对象和情境,具体描写人物对话。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提示语,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课前准备:

教师:教学课件

学生:红色水笔、专项练习纸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1、 谈话揭题(可以提前板书课题)

师:明熙小学三(2)班的同学,我是来自东湖路学校的秦金兰老师。咱们先打个招呼吧!(冲学生挥挥手示意,预计学生不大会回应)看来不开口说话连个招呼都打不好。再来——三(2)班的同学,你们好!(学生会回应:秦老师好!)

师:上课前,让我们来轻松一下,看段动画片吧。

播放动画片《西游记》片段一分钟,只出画面不放声音。

看你们着急的表情,有什么话想说? (没有声音)

师:你说出了同学们的心声!只见画面不出声音,看这样的哑剧真急人!要不咱们试着来给他们配配音?

这个片断早已看过的同学请举手!说不上来不要紧,老师带着你们试一试。(预计学生一时不敢开口,可以给学生简要说明一下片断内容:唐僧师徒路过一处荒山野岭,又饿又累,就要悟空去化斋。悟空担心这里有妖精害师傅,借口没有人家,不肯去。八戒只顾着肚子饿想要吃的,总是跟他反着说。最后唐僧坚持要悟空去化斋,悟空只好去打探。)老师配音唐僧,再找两名学生配音悟空、八戒(没有沙僧吗?)

[配音不讲精准,只求乐趣,感受人物开口说话的必要。]

二、学习“让人物开口说话”

写作文也是如此,如果我们笔下的人物都不开口,就像我们刚才看到的没有声音的哑剧,不精彩。要让作文中的人物开口说话,真的很有必要。(板书:人物开口说话)

三、学写对话

1、师:那么,是不是只要让人物开口说话就万事大吉了呢?请看刚才那段视频的文字对话。(给时间学生大致看一遍)

出示:

“悟空,你去化些斋来吧。”

“师傅,这荒山野岭,一无村庄,二无人家,叫徒弟上哪儿化斋去?”

“师兄,你一个跟斗就十万八千里,弄点斋饭还不容易吗?”

“过来,你懂什么。这里山势险峻,只怕藏有妖精。要是我走远了,有妖精来害师傅,怎么办?”

“这光天化日的,哪有妖精啊?师傅,师兄是骗你的,我刚才明明在地里看见有犁头瓦罐的,那不是人家的东西吗?”

“呆子!”

“悟空,你该去化斋了。”

“师傅,待我打探一下。”

请问:这些话分别是谁说的?你的依据是什么?(板书:符合人物身份、情境)

再用Ppt呈现:

唐僧说:“悟空,你去化些斋来吧。”

悟空说:“师傅,这荒山野岭,一无村庄,二无人家,叫徒弟上哪儿化斋去?”

八戒说:“师兄,你一个跟斗就十万八千里,弄点斋饭还不容易吗?”

悟空说:“过来,你懂什么。这里山势险峻,只怕藏有妖精。要是我走远了,有妖精来害师傅,怎么办?”

八戒说:“这光天化日的,哪有妖精啊?师傅,师兄是骗你的,我刚才明明在地里看见有犁头瓦罐的,那不是人家的东西吗?” 悟空说:“呆子!”

唐僧说:“悟空,你该去化斋了。”

悟空说:“师傅,待我打探一下。”

再问:有了这样明确的提示语,现在知道是谁说了什么话了,你还能发现什么不足吗?

提示语反复用一个字“说”,单调、乏味。

师:同样表达“说”这个意思,能不能用不同的说法来表示呢?听清楚要求:尽量不用“说”,换一个字。(读一字词)(板书:提示语的说法)

不用“说”,换两字词。(读两字词)

不用“说”,换成四字词语来表示,谁会?(读多字词) 同学们快速记一记这些词语。

2、师导:像这些表示说的词,我们要学会运用。我们再来向教材学习学习,看看课文中的人物是怎么对话的。

出示《第一朵杏花》片段:

“爷爷,您又看花啦?”那孩子仰起脸来天真地问。

“是啊,杏花开了。”说着竺爷爷弯下腰来,习惯地问,“你知道杏花是哪天开放的吗?”

“哪天?今天开的。”孩子有些奇怪。

请你自己读读这组对话,发现和刚才一组句子的提示语有什么不同? (位置有变化,提示语写出了人物的动作、表情、心理。) (板书:位置

动作 表情 心理)

3、师:人物对话不仅要用文字表达,还要运用相应的标点符号,特

别是冒号和引号。再读句子,提示语位置变化了,标点符号怎样打? (板书:标点符号)

有时还要关注对话的格式,如分段写不同人物的对话。

4、尝试修改前面的人物对话

师:刚才这段话中出现这么多的“说”,我们来修改一下,尽量不用“说”字,提示语带上表情、神态、动作描写,让人物形象更加鲜明。 你想改哪一句?还可以怎么改?

出示:

唐僧_:“悟空,你去化些斋来吧。”

“师傅,这荒山野岭,一无村庄,二无人家,叫徒弟上哪儿化斋去?”悟空_。

八戒_ :“师兄,你一个跟斗就十万八千里,弄点斋饭还不容易吗?”

“过来,”悟空_,“你懂什么。这里山势险峻,只怕藏有妖精。要是我走远了,有妖精来害师傅,怎么办?”

“这光天化日的,哪有妖精啊?”八戒_,“师傅,师兄是骗你的,我刚才明明在地里看见有犁头瓦罐的,那不是人家的东西吗?” 悟空_:“呆子!”

唐僧_: “悟空,你该去化斋了。”

“师傅,待我打探一下。”悟空_。

再请同学分角色读说话内容:老师带着其余学生读旁白,配合角色表演读;肯定说话人的动作、神态、表情。

作文素材